企业危机管理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21 17:4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危机管理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危机管理计划

篇1

【关键词】企业危机;危机深化;对策;表现形式

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认为:企业的成长与老化同生物体相似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期——不同的时期遭遇不同的危机。但是,与生物体成长规律不同之处在于,从孕育到死亡并非企业发展的必经历程。也就是说,企业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完全取决于企业管理的灵活性及其危机管理的可控性。

一、企业危机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1.企业危机的表现形式。目前,我国企业危机深化过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表现:(1)产品危机,产品性能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2)价格危机。内外部环境掣肘产品定位,引起产品销售困难,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3)资产危机。如,意外事故、人为失职等主客观因素导致企业资产的不必要损耗;(4)财务危机。如,资不抵债、经营亏损、资金周转受阻等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5)技术危机。如,技术决策失衡、创新能力不足、进步缓慢甚至停滞都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6)人才危机。行政管理与技术研发骨干大规模流失促使企业管理断层、技术断档,导致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管理难以为继;(7)信息危机。兵法云:“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而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就是企业成长的“粮草”,其及时与否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胜法宝;(8)信誉危机。“人无信不立”,企业亦是如此。信誉降低,失去公众、顾客的信任与支持,必然使企业处于“墙倒众人推”的不利局面;(9)绿色危机。“绿色壁垒”伴随各国环保标准不断提高,逐渐成为企业产品出口与内销的第一道关卡;(10)品牌危机。品牌形象维护的到位、知识产权保护的得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水与舟的微妙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企业危机的特征。企业危机的发展主要分为,潜伏期(表面上企业的运营一切正常,但在平静的海面下潜在的危机因子正滋生)、征兆期(企业运作开始产生波动)、爆发期(企业管理失控,危机不断扩大)。因此,企业危机无论表现为哪种形式都具有如下共同特征:(1)突发性。企业危机发生的时间、规模、态势、波及范围难以预测。虽然,内外部生存环境引发的企业危机在爆发前总会存在些许征兆。但是,人为疏忽或习以为常的视而不见往往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结果;(2)聚焦性。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性、范围的全球性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因此,面临危机挑战时企业的应对策略与机制在媒体无限放大传播给受众、顾客的情况下,危机处理与公关的滞后所带来的不利后果早已超越了危机本身对企业发展的威胁。如处理不当,只会导致企业危机的不断升级。(3)破坏性。任何企业危机都具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特点,不论其形式如何、规模多大,都必然造成企业不同程度地破坏、混乱与恐慌。这种“连锁反应”不仅破坏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更有甚者动摇企业立足于市场经济的根基,从而威胁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4)紧迫性。企业危机一旦爆发,伴随其破坏性能量的迅速膨胀与释放,危机应对策略提出的时效及其可供决策的信息凭借急剧萎缩与缺失。这往往造成决策者忽略其他部属或部门的不同意见而影响决策质量,导致危机态势急剧恶化。(5)不确定性。主要有表现形式的不确定性、影响规模的不确定性、持续周期的不确定性。除上述特征外,企业危机还具有普遍性、客观性、阶段性和效果双面性等特征。

二、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

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只有掌握不同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危机深化过程中企业管理的应对策略。因此,通过研究企业管理相关理论以及参考企业危机案例,总结出下列三项企业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1.缺乏危机意识、形成管理误区。缺乏有效的全局规划、系统的行业预测与分析。盈利时没有全面的战略布局、制定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亏损时又因陷入困境束手无策,无法主动预防危机的滋生。上述行径都为企业危机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此外,忽视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多样性与灵活性。过分强调经济手段的绝对作用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管理步入误区。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见木不见林”的短期管理行为,也给企业危机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2.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及其应急预案。因受资金、人才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或前期投入与准备不足,大多数企业无法制定行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对于企业危机的预防与管理仅仅凭借主观经验判断。加之内部人员流动频繁,致使企业内部的危机管控机制随之变化——忽高忽低、良莠不齐——无法实现危机管理机制与应急预案完善应有的经验积累、补充与延伸,更不可能对风险的预知与确认形成全面的体系。最终,无法避免企业危机的产生。

3.企业生命周期阶段性危机。本文伊始提及企业发展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必然会遭遇不同阶段的危机。(1)企业成长阶段。立足未稳、势单力薄、缺乏相关技术研发技能或管理经验,容易产生领导管理与决策危机。(2)企业成熟阶段。企业运营与管理逐步进入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是,经过长期稳定发展后,因各种规章、制度、条例、计划、报表等文件日益繁多而造成管理结构的日趋僵化。导致企业管理欠缺灵活性、可控性,创新受到约束,从而产生管理效率危机。(3)企业老化阶段。陈腐、僵化的管理营运机制与体系更会引起诸多企业危机的爆发。例如,世界500强企业、至今已成立170余年的日本崇光百货公司2000年突然倒闭就是一个显著案例。

三、危机深化中企业管理及其应对策略

针对企业危机产生的不同时期(潜伏期、征兆期、爆发期)对应制定如下企业危机管理机制及其应对策略从而达到:在企业危机“潜伏期”杜绝危机,在企业危机“征兆期”限制危机,在企业危机“爆发期”控制危机的目的。

1.做好企业危机的预测与防范。“防微杜渐”是企业危机预测与防范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最有效的一步。变被动应急为主动预防,将企业临时应急机制转变为常设预防机制。通过定期开展企业危机检查、评估工作,获得危机管理的主动权。同时,改变固有思维模式。要意识到企业危机的预测与防范不能只依靠管理层,要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动员企业全员共同参与、相互协作——这也是企业凝聚力的体现。另外,企业预防与防范机制不同于一般的规章制度。该机制需要灵活掌握修改时间,定期对其可控性进行评估,随时增减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此外,主观上还要努力缩短管理机制从制定到执行的周期,使该机制在企业危机深化过程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管理作用。2011年报喜鸟集团董事长高瞻远瞩,面对2012年宏观经济形式以及报喜鸟微观经济策略都做了精辟的剖析,从而制订出了适合报喜鸟的风险防范机制,以提高报喜鸟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逆势而上。

2.打造有效的企业危机管理团队。一支反应迅速、经验丰富的领导团队是企业危机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力量。这股力量直接影响到不同时期对企业危机杜绝、限制和控制的效果。因此,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组织结构,建立矩阵式的灵活多变的危机管理团队——企业高层以危机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存在,由最高领导者担当委员会主席,从各个职能部门抽取核心管理骨干担当委员会的成员。企业危机管理团队存在意义在于:计划性、系统性地收集企业危机信息,检测危机信号、发现平静海面下滋生的危机因子、处理企业危机征兆期造成企业运作波动的消极因素、控制危机爆发后的破坏性能量与波及范围。最终,形成健全的企业危机管理策略。2012年我认为报喜鸟一直以来都重视团队建设,希望报喜鸟能加强管控环节,让专业人员的参与决策,让管理经验的人系统评估决策方案,让经营班子真正把握经济形式以及报喜鸟企业发展的实情特点,真正代表员工让企业经营强势发展。

3.做好企业危机管理后的完善工作。企业危机的结束不代表危机管理及其应对策略工作的结束。危机过后的经验总结与相应企业危机管理手册的制定与更新尤为重要,该项工作将决定企业今后的持续发展。如果不能杜绝重蹈覆辙、无法重建社会责任、恢复企业形象,同样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有时还会引出新的危机。因此,必须克服重事态平息、轻善后处理的错误做法。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及经营情况,我们能做什么?经营策略调整?经营目标调纠?经营措施完善?应急组委会成立?阶段性重点工作调纠?我们做还是没做?还是准备做?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企业所面临的危机也可能是社会的危机,甚至是国家的危机。因此,企业在处理危机时,单靠自身的力量是杯水车薪,这时企业在管理危机时就要借助社会和政府的力量。传播媒介、科研院所、知名专家、社会团体,甚至国家检验机构、执法机关,都可能在危机发生时成为企业渡过难关的关键所在。第三方的正确介入为危机的解决争取更多的时间,防止负面影响的扩大和蔓延。特别是政府的介入,依靠政府在国家管理中的特殊地位,有时可能产生扭转乾坤的作用。因此,在处理重大的企业危机时,考虑合理的利用社会和政府的资源是极其必要而且有效的。

四、结论

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遭遇不同的危机。所以,企业应根据危机发生时所处的生命周期制定企业危机管理策略。首先,要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这样有助于提升危机预测能力;其次,伴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系统的更新;再次,当企业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时,应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改变企业目前所处于的生命周期,使企业持续保持青春和活力;最后,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进行适时监测、警报与预先控制。

总之,企业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就是要以企业的管理团队为核心,以全体员工为基础,以方案制度为依据,以内部控制为手段。调动社会和政府资源,构筑完整的危机应对网络,最终提高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参 考 文 献

[1]张芳.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20):78

篇2

关键词:金融危机 企业税务筹划 风险管理

从2008年以来开始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开始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内很多企业被迫倒闭。面临这种形势我国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转变经营理念,及时控制各种风险,从而在逆势之中得到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所存在的最大风险是税务风险而不是经营风险。本文着重探讨在金融危机下如何防范税务筹划风险。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已持续四年之久,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大损失,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企业都在想方设法将自己的的损失降到最低,开展税收筹划让自身的经济社会利益达到最大值,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

二、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的税务筹划所面临的一些风险

(一)行政执法风险

行政执法风险是指企业在制定实施税务筹划方案时,税务的行政执法会出现一些偏差,所以一些企业可能要承担税务筹划失利而带来的风险。为保障企业利益,我国政府在引导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同时,行政执法也将围绕企业解困而开展,但税务行政执法也可能会出现偏差。

(二)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

企业制定和实施其税务筹划方案的时候,预期的结果可能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要承担一些偷逃税及补缴税款方面的法律责任和义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中有一种是 “经济性裁员”,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一些企业出现了大量的“经济性裁员”。由于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一些企业又疏于风险防范,导致大量法律纠纷出现。

(三)经济损失的风险

企业在制定和实施自身的税务筹划方案的时候,因为预期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受其影响可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导致资金流出,也会带来无形的财产损失。在金融危机下经济良莠不齐,企业风险资产分化,使企业纳税筹划成本没有充足的保障。

(四)信誉诚信损失的风险

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税务筹划方案的时候,因为预期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要承担名誉损失的风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诚信贬值问题,即越来愈严重的恶意讨债现象,一般表现为企业故意占用客户贷款、银行贷款等。

三、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的税务筹划的管理

(一)重视自身的成本效益

企业在实施税务风险筹划方案并取得利益时,会付出一定额外费用。在选择具体某一项税务筹划方案时,也会相应放弃其他筹划方案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企业要想让税务筹划方案具有可行性,获得到的经济收益就要大于筹划方案成本以及实施中造成的损失。只有这样,筹划方案才能被接受并付诸实践。所以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税务筹划方案时,要充分重视和保障自己的成本效益,不能只考虑直接性成本。目前我国处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下,其实也是投资时期,国家通过调整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出台了很多刺激经济的方案,其目的就在于刺激国内投资。企业根据国家政策投资将会得到相应的税收优惠,对企业长远性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

(二)及时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并咨询业内人

金融危机下政府部门在行政执法中,切实考虑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因素,想为企业困难所想,做为解决企业困难所做,尽最大可能做好服务工作。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我们国家出台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来刺激国内经济。这些政策给部分企业来一定创收,也使得税收负担得到一定减轻,间接增加了他们的收益。决定税务筹划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具备不违法性。因此企业制定和实施税务筹划方案时,要及时准确了解国家的一些相关的政策及税收政策的凋整变化,不断学习有关税收方面的知识。另外企业还要多和税务部门的一些专家、研究人员接触和交流,及时咨询相关执法情况,产业政策变化和未来税收政策等,这样才能跟上我们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最大程度上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避免落入税收优惠及投资并购优惠的陷阱之中。

(三)建立及时可行的风险预警机制

税务筹划活动具有一定目的,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经营活动面临许多复杂多变因素,比如国家政策、国际货币不稳定性等,导致税务筹划具有风险性,可能导致税务筹划失败,企业应正视风险,及时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实时监控税务筹划方案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对风险预警机制的设置应遵循下面三个步骤:第一步要收集同其投资经营相关联的市场情况、企业活动变化、税收政策以及税务行政执法情况等信息。第二步要量化一些能引起企业税务筹划的关键性因素,设置相应的权数,运用数理统计计算出企业的期望值。第三步建立动态数学模型,及时与同行业的税务筹划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观察企业自身税务筹划和预警线之间的距离,采取及时有效措施,遏制潜在风险。

(四)需要和税务人员以及政府的相关人员搞好关系

我国税务人员执法时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搞好企业与税收管理人员的关系对其自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纳税人员可以提出一些比较有建设性的策略和议建。另企业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功能,会对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优势,取得和当地政府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尽可能让当地政府制定一些对自身有利的政策,方便企业发展。

四、总结

在金融危机背景之下,我国的企业一定要准确的把握税务筹划中的各种风险,及时制定相应且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使我们的企业快速安全的渡过这个相对来说比较严峻的时期,进而实现企业与国家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

    随着我国财会制度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改制,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将会直接面对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事业单位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势在必行。由于企业会计制度更利于事业单位竞争和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转变是必然的趋势。根据新的仕业财务通则》规定,改制后的事业单位比照适用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进行会计一核算。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转变过程中,事业单位原有的一些财务、会计管理理念需要重新认识,有些财务、会计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的可行性

    1、企业会计和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是构成现代会计的两大体系,事业单位会计属于预算会计的一种.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预算会计的职能也随之相应拓宽和发展,预算单位会计主体地位不断地变化和加强,非盈利组织的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特殊体系,与企业会计的差别逐渐减少,二者有着逐渐趋同的发展方向。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存在诸多的相同点.首先是两种制度的会计前提相同,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业务活动、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在会计核算的原则方面,二者也遵循着大体相同的原则,例如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等;两者在会计要素方面虽然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在内容和方法大体一致,例如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六项。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项。各要素的界定、内容及特征相同。另外,在会计科目的设置、各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以及财务分析方法的应用上具有一致性。

    3、随着我国经济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事业单位从单纯由国家拨付经费收支向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向补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转变,收支项目和内容呈多元化发展,逐渐强调成本核算,注重现金收付与资金使用效率并重。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在信息质量要求、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报告方法和内容等方面来看,其对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规定也大同小异,各项核算原则、方法基本一致,报表构成也基本相同,所有者权益、利润、净资产和结余实际上是资产和负债以及收入和支出计量的结果,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企业与事业单位不仅在核算和报告原则上有一致性的理论指导,而且在确认、计量方法上也有一致性的原则。

    二、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资产核算方式方面.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资产核算方式方面,固定资产不计提  折旧,只核算账面原值,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价、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转出、固定资产的盘亏、盘盈等会计事项规定了详细的核算方法,但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核算的规定却不明确。由于不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存在很多问题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净值,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发生价值背离固定资产原值,不反映固定资产的磨损,虚增资产总量,使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指标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由于成本不包括折日费用,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一方面事业单位在购建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一设备购置费”澎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或“专款支出”等科目,这样核算虚增了事业成本;另一方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且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

篇4

关键词: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管理,维护

 

1. 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管理及维护存在的问题

1.1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应急抢修装备配置不完善

我国铁路在2007年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之后,有线部分地段铁路的最高运行速度达到了250km/h , 要求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运行质量、可靠性以及作业安全防护都要得到保证, 然而却没有相应提高接触网应急抢修装备配置的水平。落后的车梯和简单的工具、机具仍在一些区段的接触网工区使用,进行接触网的检修和抢修工作。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区段线路采取了封闭措施, 但是仍然要依靠汽车和车梯等简单的工具进行接触网的抢修工作, 当接触网故障时,不能使抢修人员、工具、机具快速到达抢修现场, 严重延误了抢修时间。免费论文。

大同煤矿集团下的电气化铁路,采用了接触网,接触网的供电和接触网的维护至关重要,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应急抢修装备配置不完善与电气化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是不相适应的。免费论文。

1.2存在多种电能质量问题

1.2.1牵引负荷的波动性和冲击性强

目前,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的牵引负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具有很强的冲击性和波动性,这使得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综合治理非常困难。牵引负荷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线路情况、牵引重量、机车类型及操纵、机车速度、运行图等。

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站的最大容量和高速客运专线牵引变电站远期规划容量分别达到80MVA和120MVA,而且由于电气化铁路建设时考虑到高达100%的过载容量,因此峰值负荷可以达到160-240MVA。这么大的集中负荷会在电网较薄弱的地区对该地区的供电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导致电压波动和闪变等问题的产生。

1.2.2三相严重不平衡

由于电力机车是单相负荷的,因此将其接入三相对称的电网中将在牵引变压器系统侧产生负序电流。该负序电流幅值较大,它的大小取决于牵引变压器的连接方式及牵引负荷。如果牵引变电站采用单相接线变压器,其牵引负荷等于牵引负荷电流的0.144倍,牵引负荷在电力系统中引起的负序电流与正序电流是相等的;如果牵引变电站采用单相V/V接线变压器,在两个方向的牵引负荷相等的情况下,其牵引负荷在电力系统中引起的负序电流是正序电流的一半,在两侧牵引负荷不相等的情况下,两侧负荷电流之差的绝对值与负序电流成正比。

这样严重的负序电流将在旋转电机中产生负序磁场,造成负序同步转矩在发电机中产生,并能够导致附加震动,同时引起电动机中产生制动转矩,影响出力。电力变压器容量利用率会由于三相不对称负荷而下降,同时变压器能量损耗会增加,铁芯磁路也会发热。此外,负序电流也会对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负序参量启动原件造成一定的干扰,导致它们频繁发生失误。免费论文。

1.2.3功率因数较低

在电力机车的不同工况下,牵引网电压的变化幅度大,进而引起牵引负荷电流相位角的变化幅度较大,从而导致平均功率因数偏低。在机车处于再生制动工况的情况下,机车电流就会反馈牵引网,引起电流相位角滞后120°到130°;同理,在机车处于其他工况的情况下,相位角和功率因数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大量的无功电流就会通过电力机车向电网注入,使得发电装置的效率以及输电设备的输送能力降低,线损增加,导致牵引供电臂电压的下降,威胁电气化铁路的煤炭运输安全。

2.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管理及维护的方法

2.1提高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应急抢修装备水平

2.1.1配置抢修列车

为了使大型故障的抢修更加及时有效, 在枢纽地区或大型区段站附近,应该设置抢修基地, 做好抢修车辆的配置,配置一些抢修列车。对接触网抢修列车分组,每组都包括放线车、综合作业车、平板车和轨道吊车。其中,在80km/h以上区段, 为了和较高速度接触网运行质量的要求相适应,放线车必须具有恒张力放线功能。,为了和邻线有货物列车也能抢修其上部接触网的需要相适应,综合作业车必须具备全方位的作业功能。一般来说,抢修列车的抢修半径为200km。为了保证在作业车无法及时到达故障现场的情况下,人员和机具能先行到达,应该在每个接触网工区配置1台平板车、1辆电力抢险工程车、2台接触网作业车。为了方便供电线等高空设备检修和抢修,在铁路枢纽接触网工区,应有1台带高空作业吊篮的高空作业车。抢修时间直接受到轨道车辆运行速度的影响, 要配置好抢修列车,提高抢修时间。

2.1.2依靠计算机技术,配置好辅助抢修设备

为了和管内接触网抢修通信需要相适应,接触网工区所在地不仅要配置作业用防护电话,而且应该配置基地通信台。抢修车辆应该配置车载通信台。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 推广和应用牵引供电抢修辅助决策系统, 该系统集设备运行、技术资料、检修、运行环境、抢修资源管理及故障定位、快速查找、抢修过程视频监控、信息传递、抢修预案等功能于一体,方便故障抢修决策和故障原因分析处理,使得接触网应急抢修装备水平和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管理维护水平不断提高。

2.2采用动态补偿方案

目前,两类动态补偿装置静止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C)和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COM)已在日本、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量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

SVC装置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晶闸管能够实现电感的连续可调,它实现无功补偿是通过无源器件储能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波动性负荷进行快速、连续地补偿,并可以利用无源滤波器滤除系统中的高次谐波。

STATCOM装置是由大功率自关断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它实现动态补偿的目标是通过将变流器经过电抗器并联在电网上,并对其交流侧输出电压的相位与幅值进行适当调节,或直接控制其交流侧电流。相对于SVC,STATCOM具有许多优点,包括响应速度高、运行范围大、工作效率高、谐波含量低、负荷适应性好、占地面积小等。STATCOM具有双向无功补偿及相间有功转移的能力,因此,它对负序电流和无功电流的补偿效果更显著,更适合用于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综合治理领域。

实践证明,基于STATCOM的牵引变电站综合补偿技术是解决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问题的理想途径。

3. 结束语

根据几十年来我国电气化铁路的运行经验, 结合大同煤矿集团下的电气化铁路的实际情况,要做好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管理及维护工作,为煤炭企业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永红.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接触网技术体系及主要技术标准的探讨[J]. 铁道机车车辆, 2009,(01) .

[2]汤文斌,刘和云,李会杰,郭华. 模拟大气环境下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覆冰实验研究[J]. 华东电力, 2009,(02)

[3]班瑞平,张宝奇. 提高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应急抢修水平的思考和建议[J]. 铁道机车车辆, 2009,(01) .

[4]马驹. 全国主要煤炭基地煤炭运输铁路水路分工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 2008,(06) .

篇5

近年来,我国液化石油气市场发展很快,家用、商用和工业用气量持续增加,大小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场遍布各地,储存罐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多,单罐容积也有增大的趋势。

众所周知,计量工作对于一个企业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正确的计量,谈不上维护企业的利益、提高企业的信誉、搞好生产管理,还容易产生贸易摩擦,石油产品的贸易往往价高量大,计量工作尤显重要。

二、问题的提出

以船运液化石油气码头交接贸易为例,其计量方法一般是用体积重量法,即首先测量计算得到液体体积,再换算成重量的方法,船上储罐的液位测定普遍采用拨杆式液位计,也有直接在仪表舱读数的,一般认为,操作规范时,拔杆式液位计读数比较可靠,岸上接收库的液化石油气球罐,按规定其液位测定,除采用玻璃板式液位计外,还要设磁跟踪钢带液位计,这两种设备的读数似乎都可靠。

不管是以船上或岸上的那一方计量为准,岸上接收罐的计量是必不可少的,不要以为船上拔杆式液位计可靠,计量准确,岸上接收罐的计量就不重要了,实际上船上读数也会有问题,如拉杆式液位计的拉放速度、停留的时间、风浪的大小等都可能影响其读数的准确性,船体陈旧时,由于已作过多次维修改造,其容积表的准确性也值得怀疑,其它一些人为因素也不是不可能。所以,作为收发计量也罢,盘点计量也罢,岸罐计量的准确性是客观要求。

许多人对液化石油气球罐上玻璃板直读式液位计的液位读数一直没有怀疑。其实,其读数直接用于计量时存在一定问题。笔者几年来在实践中发现,用玻璃板液位计的读数来计算,结果极不可靠,比如同一罐( l,000米3)液化石油气,不同时间读取的数据,计算出的结果有时相差10吨以上,

根本不可取。

三、问题分析

如附页图一1所示,以1,000米3球罐(φ12米)为例,其玻璃液位计装于球罐液位导管abcd[dn 50]的竖直段bc上,该管上下分别与罐顶和罐底相通。

一般认为,导管内的液面和罐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其实不一定,可能差别很大,进人导管内的液体,如同进人了死胡同,在某一平衡状态下,导管水平段cd内的液体承受着垂直段bc内液柱和储罐内液柱对等的压力,其作用有如一个活塞,阻隔着经直管内的液体流向储罐内。

由于储罐容积大,特别是在储液很多时,储罐实际上成了一个大“热容”,在环境温度高于罐内温度时,储罐吸热,而在环境温度低于储罐内温度时,储罐放热,也就是说,储罐内的温度变化不如环境温度变化大,罐内温度变化比较温和,而导管很小(dn50),其中的液体数量很少,导管壁完全暴露,故受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导管处在阳光直射位置时,其温度变化更大。

我们知道,液体受热会膨胀,其密度会变小,相反,液体受冷时其体积会缩小,密度会变大,就是说,若果储罐内液体的温度和导管内液体的温度不同时,则其密度也不同,特别是液化石油气的膨胀系数比水的大得多,密度的差异就更大,不能忽略不计。这时,储罐内液体和导管内液体的关系,如同“u”形压差计的工作原理一样,两侧液柱对“活塞”(水平段)的作用力相等。

假设储罐内的液化石油气为:

1.丙烷:异丁烷=50:50。

2.储罐内平均温度为t℃。

3.导管内液体的平均温度为t℃。

4.储罐内液位为h(m)

5.导管内液位为h(m)

根据烷烃液体的比重和温度关系图~ 2可知,丙烷和丁烷的比重在-20℃---+ 50℃范围内呈直线变化,而且两直线大体平行。由图--2(见附页)可查得密度(这里,在数值上,比重和密度是相等的)如下:

15℃时:ρ丙15=0.507 ρ丁15 =0.563

40℃时:ρ丙40 =0.468 ρ丁40=0.533

则混合密度为:

ρm15=σρivi=0.507×0.5+0.563×0.5=0.535

ρm40=0.468×0.5+0.533×0.5=0.5005

液体密度变化的温度系数为:

ν=(ρm40-ρm15)/(40-15)=(0.5005-0.535)/25=-0.00138

某一温度t℃时的密度为(亦可以直接查图一2)

ρt=ρ15+ν(t-15)

液位为h时,产生的压强为:

p=p0+ρ*g*h

任何平衡时刻,导管内液柱和储罐内液柱对水平段所产生的压强必定相等,则:

p0+ρ*g*h=p0+ργ*g*h

h=ρth/ρt=(ρ15+ν(t-15))/(ρ15+ν(t-15))*h=(1-ν(t-t)/(ρ15+ν(t-15)))*h

1.当环境温度高于储罐内温度时,设 t= 30℃,t= 20℃,由式一1可得:

h=(1+0.00138*(20-30)/(0.535-0.00138(20-15)))*h=(1-0.0026)*h=0.974h

2.当环境温度低于储罐内温度时,设t=10℃,t=20℃

由式一1可得:

h=( l+ 0.026) h= 1.026h(式一3)

以上分析说明,液位计读数和储罐内实际液位是有差距的,而且温差越大,则差距就越大,这样,用液位计读数h直接查储罐容积表,计算出的重量结果必然不准确,而且罐的容积越大,误差就越大,特别是液位刚好在储罐赤道带或附近时误差大。

这就印证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l)在岸上储罐接收船载低于环境温度的冷冻液化石油气(<10℃)时,计算的结果往往比船上结果偏多,但几天后重新读取数据重算时,结果可能又

少了许多。2)同一罐液化石油气,即使经过长时间的停放,使其充分吸/放热量,达到大体上和环境温度平衡后,一天之中不同时间读取的数据,计算得的结果也差别很大,都是因为液位计受环境影响大,而储罐是一个大“热容”,受环境影响小,从而产生温差,导致密度和液位的不同。

以某1000m3球罐为例,其条件同上,不考虑气相的影响,设液位计读数 h=7.0m

1)设液位计内液体温度为 30℃,罐内液体平均温度为 20℃,根据式一2,得罐内液位为:

h=0.974h=0.974x 7.0=6.82(m)

由h和h查罐容表,得到液体的体积分别为:

586.928m3和 565.873m3

罐内混合密度为:

ρ20=ρ15+ν(t-15)=0.535-0.00138(20-15)=0.5281

由g=0.99785vρ20算得在空气中的重量分别为:309.290吨和 298.200吨

就是说,若果直接以液位计读数计算,则偏多 11.090t。

2)设液位计内的温度为 10℃,储罐内平均温度为 20℃,根据式一 3,则:

h=1.026h=1.026x7.0=7.182(m)

由h和h查罐容表,得液体体积分别为:

586.928m3和 607.809m3

计算出的重量分别为:

309.290吨和 320300吨

就是说,如果用液位读数直接计算,则偏少 11. 010吨。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解决储罐玻璃液位计的读数误差问题,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办法:

1.公式修正法。

按上述分析的方法,对液位计读数进行修正,该法实际上难以准确,因为导管内液体的平均温度难以测准。

2.选择读数时间。

改变读数时间的随意性,选好读取时间,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环境因素对液位计读数的影响,最好把读数时间选在气温比较温和、气温比较接近一天之中的平均温度或接近储罐内温的时候,如夏天在日出之前读数,冬天在早上9:00左右读数,但该法对生产作业有一定影响,不够方便。

3.更换液位计内的液体。

在读数前,把液位计导管内的液化石油气换掉,可以1)把导管内的液化石油气放掉,换人罐内新的液体,但该法不安全;2)加一手摇泵,将导管内的液化石油气往回储罐内,再从罐内放人新的液化石油气,然后尽快读取液位数据。

4加装计量设备。

可考虑在储罐顶部增设防爆型雷达测深系统,该法在旧罐上改造较难。

五、结束语

玻璃板直读式液位计读数难以读准,球形储罐上的磁跟踪钢带液位计读数又如何?实际情况是,就所安装的国产钢带液位计而言,很大一部分是失效的,这是因为:首先,制造技术和安装质量上存在问题,钢带很容易被卡住;其次是其使用环境恶劣,在接卸液化石油气船时,特别是罐内液位很低时,高速进人储罐的液化石油气,在罐内剧烈翻腾,使钢带液位计系统的浮筒及其导向钢丝波动报大,有时会使磁吸头脱落,无法计量,有的甚至使导向钢丝脱钩,并相互纠缠在一起,从而彻底失去计量作用;再者,即使钢带液位计系统没有问题,但不同组成的液化石油气及不同的温度下,其密度亦不同,致使液体对浮筒的浮力不同,从而影响了液位的显示精度。

篇6

1.1绩效管理的涵义

绩效管理,即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参与的绩效目标提升、绩效目标应用、绩效考核评价、绩效辅导沟通和绩效计划制定等持续循环过程,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和员工的总体绩效情况。如下图为绩效管理循环示意图。

1.2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绩效分析

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社会公众等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东方企业文化正是通过影响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实现对经营管理绩效的影响。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运行、变革和发展的全过程中,东方企业文化都具有一定成本的,影响着企业的收益。(1)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社会公众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需要对企业文化做到全方位了解,这就需要企业文化必须被设计出来,并通过产品、理念、服务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宣传,使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文化更加清楚,而这一过程需要在文化的建设、宣传和培训等方面付出成本[5],成本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绩效。(2)如果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社会公众等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现有的文化现状,如信念、价值观、规范等存在异议,甚至抗议,影响了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企业就应该及时对这些文化进行一定的纠治,如设置新的负责机构或更换企业管理者等,以确保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文化更加认同,这也说明企业文化的变革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1.3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企业绩效分析

企业文化的功能表现在企业文化对企业利益相关者产生感染和影响,这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收益或是带来一定的成本,这体现为企业的最终绩效,而企业绩效的实现通过降低成本或提高效益两个途径得以实现。

1.3.1.降低成本角度

(1)东方企业文化能够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如减少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需求,确保员工更加关注于个人工作。以确定的企业文化中的行动准则、符号、价值观,使得员工更加清楚自身所担负的责任,这就降低了企业决策所需要的成本。另外,东方企业文化所提倡的重视合作的特性,减少了企业内部无意义的争吵,员工能够逐渐形成相似的奋斗目标,这会在企业内部兴起共同协作工作的良好氛围,企业的效益就会进一步提升。(2)东方企业文化还能够促使降低外部交易的成本。企业的外部交易方通过感知企业价值体系,减少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外部交易方的有限理性得到了降低,这对于交易成本的降低是有利的[6]。

1.3.2.提高效益角度

(1)东方企业文化能够促使劳动者发挥更高的积极性,员工在追求生活意义和自我价值过程中,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另外,企业文化也使得员工的目标逐渐趋同,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主流。企业文化所提供的语言、氛围、方法等,也使得企业内全体员工对于学习进步更加推崇,企业的生产效率也就更高。(2)企业文化促进了外部利益方对企业的更高的认同感,其通过寻求合作、重复购买等行为,为企业提供了更高的利润、更高的社会声誉。

1.4企业文化的阶段性与企业绩效分析

(1)当企业处于创立初期时,企业文化还不是非常成熟,还没有得到利益方的肯定,文化收益的效果不明显,构建文化体系的成本也比较高,企业文化同经营绩效间常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如若企业文化同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发生背离,企业绩效甚至可能发生亏损的可能性。(2)在企业发展期,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制度逐渐完善、人力资本逐步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逐渐增强,企业文化成本也会逐步降低。同时,企业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认同感也逐渐增强,这对双方合作的效益的提高是积极的,使内外部的交易成本不断降低,此时就表现为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正相关促进功效。(3)如果企业处于粗放型经营高速扩张期,企业文化方面的变革会带来成本和收益的双双提高。

2提高东方企业文化与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共融性的措施和建议

东方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企业绩效管理的完善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管理者应高度重视二者间共融性的研究和探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东方企业文化和企业绩效管理的共融。

2.1高度重视观念问题的解决

第一,尊重老员工是东方企业文化中的一个显著特色,但过度的强调这一方面,反而会适得其反。很多东方企业,在对待员工的提拔、待遇等问题上,重资格、轻能力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不少企业管理者认为老员工为企业奉献了很多年,理应在各个方面上予以照顾,新员工即使工作再积极主动,其工作的时间还比较短暂,还应再“锻炼一下”。殊不知,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不少老员工工作发生倦怠情绪,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被严重挫伤。新员工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效益,却因为资历尚浅无法获得相应的待遇,这严重影响绩效管理的实现。第二,东方企业文化对人情的观念过于重视,导致在企业上下级之间以及同事之间,发生感情让位于制度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使得一些管理者并不能坚持制度应有的原则,这严重影响绩效管理的实现。第三,求同观念的存在,使得集权化现象广泛存在于东方企业中,企业员工在企业中的话语权比较低,主人翁意识欠缺,这对管理绩效的提高非常不利。只有当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的制度和条约形成共识并共同遵守,企业才会形成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文化氛围,而这又会进而推动企业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发展态势[7],从而促成绩效管理的实现。

2.2高度重视制度保障的提供

科学健全并严格执行的制度,是确保企业文化同绩效管理有效融合的重要保证。西方企业普遍对逻辑、秩序和规则严格遵守执行的状况,在东方企业中是不多见的。虽然很多东方企业,仿照西方企业制度,建立起了貌似非常科学的企业管理机制。但由于东方文化所特有的重视人情现象的存在,导致很多时候,这些制度是形同虚设的,这给很多东方企业的绩效管理带来的很大的不利影响。绩效管理离不开科学考核制度的保证,包括考核的宗旨、原则、对象、组织领导、执行关系、周期、内容、方法手段、程序流程、运用反馈、申诉渠道、资料保管、解释诠释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此外,还离不开企业生产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财务等多部门的配合,因此,企业必须制定出合理的奖惩机制、工作流程、工作考核等配套措施,为确保企业绩效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时,不可一蹴而就,应采取逐步建设的方式,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逐步制定措施,当员工适应这些制度后再增添新的制度,这对于制度氛围的形成是有利的。企业文化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就是绩效考核形式,反应出企业倡导或反对的各种行为,这能够使员工更好的对企业制度产生认同感,并共同遵守。

2.3高度重视考核指标的精确

东方企业文化影响下的企业,管理者的权力一般都很大,“一言堂”现象是比较突出的,这种权力上的过度集中,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中员工民利的诉求得不到满足。员工只是作为单一完成工作的劳动力资源存在,很少能形成一个高度协作的团队,难以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企业管理的绩效水平也就难以提升。综上所述,企业应该实现绩效考核的量化,使得考核量化能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特色而存在,这些量化的数据可以分为三项,即基础性考核数据、客观性考核数据和评判性考核数据,同时,要确保考核数据的准确性。(1)基础性考核反映的是日常工作的常规性数据,员工的出勤、缺勤、迟到、早退等情况,可采用指导记录、事例、扣分、考勤记录等方法。(2)客观数据反映了生产和工作数据,是员工工作成效的具体体现,可采用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工作记录等方法。(3)评判性考核反映了上下级对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效的评判情况,可采用问卷调查、谈话、投票等方式实现。

2.4高度重视操作能力的提高

企业根据自身不同的发展历程、行业、性质,都会形成特殊的运营方式,并据此孕育出相应的企业文化。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应重视从目标管理和职能管理两个层面进行考虑。企业应根据自身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使员工参与到目标制定和自我考评之中,更加充分的参与到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来,促进个人发展计划与工作目标的相结合。应岗位的不同,对企业各环节的绩效管理进行进一步细化,按照员工的职责、职位和职务的不同,重点放在提炼绩效指标的规律性,并将其作为考评员工的重要要素,这样会使企业文化和绩效管理双双取得更好的效果[8]。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用东方企业文化培育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就会使得企业全体员工将精力放在如何更好的工作上面,这能够使员工对自身的优缺点更为清楚、对自身的成长目标和方向更加明确,企业的绩效管理也就会事半功倍。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必须将与员工规定密切相关的各项规定,如解雇、降职降级、岗位提升、工资报酬、岗位任免等,作为企业控制管理的最重要手段。即向全体员工表明,企业的需求、重视方向和奖励原则是什么,这会使得员工自身观念发生逐步的改变。只有当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目标得到改变,企业才可能更好地发展,企业文化的基础才能更坚实,这对于企业绩效管理的完善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3结语

篇7

关键词 机关单位企业化 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配置 发展目标

以科技为主体的新经济日新月异,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悄然来临,这使得机关单位在赢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时下,高水平的人才成为单位发展的先决条件,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人才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在机关单位“企业化”进程中,如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机关单位“企业化”的重要性

(1)形成人才的最优配置。人才是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先决条件,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构建人才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切实践行高效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利于帮助机关单位更为科学的利用内部人才资源,形成岗位最优配置,最大限度的取得经济效益。

(2)创新优秀文化价值观。机关单位“企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内部组织的变动,如果无法及时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会导致单位整体管理难以高效的运作,甚至影响后期的发展。因此,机关单位必须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实现组织的变革,减少冗员,提高运营效率。同时,要利用人力资源正合以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创新文化价值观。使全体人员都怀揣共一目标,提高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

(3)组织单位目标统一化。单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许许多多员工组成,而单位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管理制度的约束整合,更依赖于员工对共同目标的努力。机关单位的“企业化”之路,不同程度上使得部分员工没有形成有机搭配,员工在大背景下只会从自我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自己的设想和目标努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对单位组织机构进行有效的引导,汇聚发展共同的方向,从而形成统一的目标,提高单位整体管理效率。

二、“企业化”机关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建议

机关单位“企业化”过程中,首先要制定一个总揽全局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力求周全。单位要根据自身情况,充分考虑规划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并分析和确定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与质量,从而设计以此为目标的合理活动。大致来说,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制定单位“企业化”前后的人力资源整体管理模式、人力资源战略的总目标和在此过程中的具体步骤的安排。二是单位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和人力资源管理规定、目标相符合,这样才能全面的规划好单位发展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最大限度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作用。下文将结合实际,就机关单位“企业化”下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几点优化建议:

(一)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单位整体发展战略高度。首先,即要求机关单位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应从思想层面上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对机关单位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其次,单位自身文化、理念也应认同并重视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从战略视角出发,认真分析“企业化”下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从而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构建新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保障机关单位在“企业化”进程中的人员的平稳过渡。

(二)构建符合机关单位新形势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进一步实现机关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最优化,增值机关单位的人力资本,单位应该构建符合自身新形势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机关单位“企业化”的关键环节。首先,机关单位要对内部关键岗位、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包括管理人员的能力状况,工作经历和人际关系,并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一份详细的内部人力资本报告。其次,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重新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重新定义单位组织架构及工作岗位,淘汰一些重复或不需要的岗位;同时完善内部绩效管理标准,加大单位人员的薪酬福利,明确内部奖勤罚懒的示范效果,在使单位内部树立公正严明的管理氛围。只有构建新的人力资源体系,机关单位才能在“企业化”的新环境中更好的发展和经营。

(三)重视机关单位“企业化”前后的文化兼容过程。传统的文化整合模式是机关单位对发展目标采用强行的注入方式。其通过宣传手段,将单位的文化、理念灌输到目标规划中。这种做法通常会造成单位员工的反感,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机关单位要创新文化模式,不能简单的扩张组织,而是要根据单位不同的发展目标,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使得单位人力资源协同效应达到最大化。

篇8

[关键词]化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维护;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426.7;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051-01

0、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化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日益竞争激烈,而机械设备的现代化也在化工企业中逐渐凸显作用。笔者通过对当前部分化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现状进行调研后发现,其中还存在一系列明显的问题,它们往往缺乏对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的重视,还停留在原始的设备维护观念,不利于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目标实现。因此,本文在该种背景下,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1、化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1.1 为机械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对化工企业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可以为机械设备维修与技术改造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技术支持。这是因为,通过长期有效的化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可以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档案,将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在设备遇到故障之时,可以容易找出机械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或者机械设备自身的制造缺陷,从而使得维修人员可以快速找出维修方法,以尽快排出设备的故障。同时,通过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手段,还可以得到适合于机械设备自身的维修维护模式和周期等。

1.2 有利于保障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

通过科学合理的化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机械设备出现机械事故的概率,从而有效保障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通过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设备数据的监测、分析,可以及时对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发现和及时排除,有效避免维修过程中可能留下的安全因素,降低出现机械事故的概率,保障化工企业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促使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1.3 降低企业成本,提升化工企业经济效益

在化工企业机械设备中实施有效的管理,还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和运行成本,提升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通过机械设备管理,可以对机械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和研判,采取预维修等手段,对采购的备件进行控制,以减少设备维修的次数和实践,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在维修过程中的设备备件浪费等现象,将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减少化工企业的资金占用,还可以保障机械设备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以减少维修的成本,显著提升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当前化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化工企业缺乏对机械设备管维的重视

在化工企业进行生成的过程中,它们往往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效益,从而通过拼设备来取得高效率、高利润,对设备杀鸡取卵式的破坏使用,使这种高效率,高利润往往不能持久,综合长远,效益反而是很差的,往往会造成设备的严重损坏,甚至引发一些设备安全事故。以企业的长远经济效益为根本出发点,也是设备管理的指导思想。因此,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对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的重视。

2.2 缺乏系统的机械设备管理维护体系

由于化工企业并没有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体系,它们总是简单认为机械设备管理即是准备机械设备的备件,对设备维修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即使有些化工企业建立了相关的机械设备档案,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已,其中只是简单的对铭牌参数、数量信息进行统计。这种缺乏各种累积数据的现象,面对着化工企业众多的设备,在缺乏监测数据的情况下,就会造成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行,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保养,造成损害。同时,还有一部分机械设备长时间闲置,也造成了浪费现象。

2.3 缺乏设备管理专业技术人员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信息科技也在不断进步,化工企业使用的机械设备也日益变的精密,而基于这种背景,化工企业采用的初级设备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尤其是企业在忽视设备管理维护人才培养方面。由于人员是直接参与设备管理维护的直接人员,而落后的设备管理模式也制约了人才的成长和引进,当市场竞争的核心从生产技术的竞争演变为人才和设备的竞争后,设备管理人才普遍缺乏,难以形成与日益进步的设备制造技术相适应的设备管理人才队伍,导致设备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队伍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执行力。

3、加强化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和完善化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维体系

针对化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缺乏机械设备管维体系的问题,首先,化工企业应该引起对机械设备管理维护的重视,对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机械设备的利用状况与技术状况两方面信息,对它们的管理制度和档案进行有效建立,并将设备管理和维护中的职责要细分到人,做到奖罚分明。可以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全面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其次,在执行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将重点放在对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工作上,对设备的早期故障进行有效的判断和记录,将其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仔细记录,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将其排除在萌芽之中;最后,对于机械设备的技术改造,严禁在没有任何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进行,一旦对机械设备进行了性能等方面的改造,务必要及时将改造过程中的资料进行完善的存档,以备后期的查用。

3.2 提升设备管理维护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上文已经论述,人员是机械设备管理和维护的直接参与人员,因此,化工企业要积极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业务素质,另一方面是职业道德。对于前者来说,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培训、委派学习以及引进人才等多种措施进行人员从业水平的提升,以提升他们在维修过程中的水平。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也可以避免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野蛮操作、浪费和随意改造等问题的出现。

3.3 积极采用当前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要紧跟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积极更新企业中采用的设备管理维护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首先,可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当前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进行学习,明确设备管理的服务性属性。同时,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设备进行管理,建立设备管理和维护的电子档案,采用标准化的管理理念,以提升化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化工企业一方面需要引起对机械设备管理维护的重视,抛弃传统的管理观念,积极建立和完善机械设备管理维护体系,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同时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助力企业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的声线。

参考文献

[1] 张鼎.化工企业设备现场管理问题及优化方法分析[J].化工管理,2015,13:151.

[2] 王君.论化工企业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管理[J].化工管理,2015,19:169.

[3] 陈实.浅谈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J].化工管理,2014,24:144.

[4] 李岩,赵宏鑫.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 科技创新导报,2014,22:177-178.

篇9

关键词:企业单位 园林绿化管理 对策探究

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绿化水平已成为衡量许多国家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许多城市与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发展当中的重要性与无可替代的功效,并试图通过运用一般园林绿化所使用到的花草、树木等品种进行企业单位与城市的布局,以此发挥出与人类生产、生活与生存有着紧密联系的多项功能。本文将从当前企业单位园林绿化存在的不足入手,根据实践总结出提高企业单位园林绿化水平的相关措施,旨在不断完善当前生态体系,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模式[1]。

一、我国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当中的体制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当中还缺乏有机协调与统一的管理体制。因为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性,各职能部门未能最大化将其综合协调的作用发挥出来,使得类似随意伐木毁绿、侵占园林绿地的现象层出不穷,继而导致整体生态环境恶化。由于许多企业对园林绿地的监管体制的薄弱,相当多的部门并未将其纳入考核、监督体制,导致我国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

(二)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的意识问题

在进行企业单位园林绿化规划的过程当中,对于绿地的预留面积相对不足,

高标准、高质量、大面积的绿化景观比较少。对于企业单位的企业单位园林绿化工作来讲,更倾向于强调草坪的规划,对高大乔木的栽培则相对较少。笔者认为,应该实行灌、乔相结合的复层生态群落,选择偏重花色的树种。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的建造并未做到从市民及职工要求出发,基于破坏绿色的基础之上构建起来的“人造景观” 、过份追求覆盖率、盲目重视绿化所带来的景观效益,对生态效益没有做到足够重视。

二、完善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切实抓好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首先,企业及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发挥好自身职能,按照领导及全国园林工作会议的指示,强化市场管理、施工资质审查与园林行业设计等问题的监督力度。在企业各部门的参与之下,从企业单位园林绿化方案设计审定至委托养护全过程,都要作出明文规定,确保有据可考。

其次,科学引导绿化市场,发展健康科学的园林市场经济。第一是要整顿当前企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绿化队伍,实施施工资质化管理模式。第二,要提倡公平化的竞争,严禁转包,不断完善承接工程时的投招标制度。第三,建立健全的质检制度,严把绿化质量关。

(二)切实强化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的规范化管理

首先,深化绿地的整体规划,加强可操作性质,将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的建设与发展纳入规范化的轨道,积极完善和制订组团间隔离地带的绿化发展以及组团内部尤其是企业中心地区的绿地规划,通过总体的绿地规划系统控制绿地率的指标,不断加强对建成区域当中指标的控制。

其次,凡是在总体规则已进进行确定的绿线或绿块范围,必须严格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插建具有永久性的建筑;对于绿化面积不能达到标准的相关项目更是要绝对控制。一般而言,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土地,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对绿化用地赋之予垄断式管理的模式,确保一只笔制度[2]。

(三)加强企业单位绿地管理,保障绿化建设及养护的资金渠道

首先,在当前实行市场经济模式的情况之下,理应从企业单位园林绿化事业的特点及性质出发,加大国家投资的力度,此外,还要广开筹资本的渠道,不断完善相关优惠政策,保障企业单位绿化成果与绿化发展,巩固一部分相对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

其次,加快实现一部分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绿地率尽快达标。确实落实企业绿化补偿费等新标准的实施与制定。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种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之下针对有偿使用土地的新模式,经由立法层面对企业单位园林绿化实行一定控制,启动提升建设项目的绿地率的经济杠杆问题[3]。

总的来讲,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开展,我国各地城市与企业单位都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园林绿化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而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现代化的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对于加强与改进我国城市基本设施的管理必将起到正面的、积极的有效推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此外,由于城市进程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本文所提出的观念也不能起到一劳永逸之效,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还需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确保其与时代同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峰.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2011年12期

篇10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工作;问题;措施;意义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实质上企业的正常运营离不开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在企业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企业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企业改革过程中,着力发现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构建完善的会计工作系统,有效促进企业的进步。

一、企业管理中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会现代企业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主要是由以下几个不同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会计部门基础薄弱,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在以往的会计工作中只需要职工完成基本的数据整理与计算的基本工作即可,但是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需要职工完成基本的会计工作,还需要职工对于企业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处理,并且还要提出有效的方案计划等[1]。在今后的工作中,想要强化会计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就有必要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

其次在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企业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构建完善的会计工作体系,推动会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最后在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会计工作并不能够深入到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决策出现偏差。

二、强化会计工作地位与作用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会计工作体系

企业想要更好地完成会计工作,强化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作用与功能,就必须构建完善的会计工作体系,这样才能够保障部门各项工作可以协调一致,分工明确,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强化会计的企业内部服务职能。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不断丰富会计工作内容,优化会计工作流程。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会计部门一定要进行内部职能的强化,不仅需要负责日常公司数据的记录、整理与报送,还应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2]。在大数据时代,会计部门要通过各类指标的整理运算为企业决策提供精准、有效的数据支撑,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二是要构建起完善的会计分析系统,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企业预测、监督作用。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企业既有的各类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企业经营生产中存在的规律与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对策。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对行业内部的发展动态进行数据的搜集与分析,明确企业在行业内部所处的地位,更利于企业及时进行经营方案的调整与应用。

(二)强化会计队伍建设

在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除了需要完善的会计组织工作系统以外,企业还应该注重部门队伍的建设,只有从事会计工作的职工尽心尽力为企业发展服务,才能够有效提高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企业首先应该注重的是提升职工的法制观念与意识。会计工作一旦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就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运营与管理,甚至会使得企业破产倒闭。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职工的法制教育,提高职工尤其是会计工作管理者的法制意识,保障会计数据的真实性。

其次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还应该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培训,不断丰富职工的会计知识储备,完善职工的知识体系,这样利于职工更好的从事接下来的工作,不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3]。最后要注重优秀会计人才的引进,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与晋升制度,使得企业留得住人才。

(三)提高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化时代还应该做到会计工作的与时俱进,提高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企业应该在会计部门内部建立起会计信息系统,使得与企业有关的各类信息能够被收录在网络系统当中这样不H有利于优化职工的工作流程,还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能够随时通过会计信息平台获取最新的数据信息[4]。构建网络数据系统还便于对企业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的发掘与分析,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数据信息。

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提升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遭受黑客的攻击,注意数据的备份与系统的完善,同时还应该注重数据系统权限的设置,提升系统的安全性,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三、强化会计工作地位与作用的意义

强化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计工作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想要强化管理,就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顺应市场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进行市场信息了解的过程中,会计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会计部门对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便于企业主动出击,适应市场的发展。

其次强化会计部门建设,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还有利于反映出企业管理者的工作状况。在当今社会,很多投资者并不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而是委托职业经理人进行公司的管理,那么公司经营管理是否有效,可以通过会计工作反映出来,投资者可以直接通过对会计工作的监督审查来对经理人的工作进行检验[5]。最后,企业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经营效益,有效地开展会计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最大限度地获得经营收益,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四、结语

总之,在今后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企业内部的改革与创新,强化会计部门的建设,这样才有利于企业今后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参考文献:

[1]刘朋.企业会计行为主体独立性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

[2]钞天虎.多维复式会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3]苏晓锋.试论会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强化措施[J].时代金融,2014,12: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