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保护自己范文

时间:2024-03-21 17:4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如何保护自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少年如何保护自己

篇1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的暴力化倾向十分严重,在犯罪过程中,很多青少年轻则出言恐吓、拳打脚踢,重则拔刀相向、不计后果,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极大危害,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广大青少年,在同龄人暴力犯罪过程中时,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社会各方面在青少年犯罪恐吓这一问题上,又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预防机制?本文试从如何应对恐吓这一角度给出几点建议:

一、学会心理战术,动摇犯罪人的决心,促使其打消犯罪念头。

据有关犯罪心理学家调查分析发现:由于年龄的局限,相当部分的青少年在犯罪时心理十分脆弱,如果在受恐吓人此时能迅速镇定下来,采用心理战术,便能获得最佳的效果,采如在犯罪人属于临时起意的这一情况之下,其犯罪故意还不坚定,还处于犹豫不决的阶段,这时,受恐吓人可以把握好机会,利用同龄人之间语言较容易沟通这一优势,使用劝解的语言,缓解其紧张情绪,并最终促使其打消犯罪念头。

二、见机行事,巧妙周旋,伺机求救。

在用语言缓解战术无效的情况下,受恐吓人就要见机行事,巧妙周旋,伺机寻求外来援助。求救的对象可以是公安司法人员、过往行人和就近的单位保卫人员。求救的方式可以大声呼救,快速拨打110报警电话,书写求救纸条等方法,如在一起新闻媒体报道的案件中,该案的被害人就是在警察检查交通时故意闯红灯引起警察的注意而巧妙脱险。另外,如果身体被控制,还可以采用表情如用眼神示意等方法引起他人的注意,以积极争取有利的救助机会。

三、在面对财产类型的犯罪时,危急情况下应当适时作出取舍,保护自身安全。

如果犯罪的主要目的不是人身伤害,而是单纯的财产类型的犯罪如抢劫等,在无法对外求助且恐吓已经有转化为实际伤害的情况下,青少年要切实认识到自身的安全其实才是最大财富,这时,可以交出身上钱物后脱身再随即寻机报警。在这种危急情况下,应当首先考虑保护好自身安全再寻求对犯罪人的惩罚,所以我们不鼓励广大青少年用自身的安全去冒险。

此外,由于青少年犯罪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首先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应该综合的眼光来看待犯罪过程中的恐吓,要避免单纯的以被恐吓人与恐吓人行为对行为的方法。作者认为,除了被恐吓的青少年的努力外,社会各方面都要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真正构筑起各方面联动的抗恐吓机制,才能将这一问题解决好:

一是家庭要要多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建立家庭抗犯罪恐吓的预警机制。因为许多青少年犯罪恐吓总是有一定的苗头,比如孩子的情绪低落、某个时期的向父母索要的零用钱突然增多以及身上有伤痕等现象,就有可能是被犯罪恐吓的征兆,这就应该父母的高度重视,此时,父母应及时询问孩子并积极与学校取得联系,必要时及时报警,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是由于在校青少年占了犯罪人数的绝大部分,所以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迫在眉睫。通过法制宣传,使广大青少年知法、守法、用法,这样一是从源头上解决了青少年犯罪的问题,而是使青少年懂得相关法律知识,从而在面对犯罪恐吓时,能够切实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刑法中针对暴力犯罪时所规定的无限防卫权,就为青少年的积极抵制暴力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三是可以在各中小学设立心理保健医生。青少年面对同龄人犯罪的恐吓时,要具有一个的镇定心态,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犯罪的青少年也是因为缺乏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恐吓就是一种非正常的宣泄表现。所以,设立心理保健医生不仅可以教给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而且可以起到预防犯罪的良好效果。

篇2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游戏;家庭教育;措施

2005年11月22日,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主持的国内第一个青少年网络调查报告在京。根据专家意见和课题小组成员的多次深入探讨,制定了国内首个网瘾评测标准。只要网民满足以下三个补充条件的任何一个,就可以判定他有“网瘾”。这三个条件是:1.总是想着去上网;2.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3.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在网瘾的三个补充条件中,满足的条件越多,则其网瘾的程度越深,在当今广大青少年中,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有人在。我正希望通过对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状、原因和措施这三方面的阐述,真正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一、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之现状

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的占比分别为11.2%和36.3%,相比2012年底均有所上升,尤其在初中群体中的升幅较为明显,说明中国网民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的趋势继续发展,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是中国网民的主要增长点。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络游戏网民规模达到3.45亿,较2012年底增长了964万人,半年增长率仅为2.9%。网络游戏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上年底的59.5%降至58.5%。我们从权威的报告中不难发现,互联网的发展是神速的,而其中的主要增长点正是初中以及以下学历的学生,我们可以预见青少年能否正确使用互联网是十分紧迫的问题,真正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给予高度的重视。

许多青少年认为上网可以使自己处于无限自由的遐想空间,可以摆脱学习的烦恼,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和学校的束缚,从中体验到在学校难以寻觅的“乐趣”。然而,这时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情商不高,自控能力不强,很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一旦青少年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便很容易违背人的生理规律,不注意科学用脑,荒废学业,如不加以合理地指导,很容易误入歧途,悔恨终生!

二、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之原因

首先,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他们内心的困惑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和释放,就可能使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寻找缓解这些矛盾的途径。青少年身心处于快速生长之中,对外界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尝试新事物,对新事物兴趣浓厚,对接触或获得感兴趣的和好玩的东西有强烈的内心驱动力。而网络和网络游戏正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而且生活在当下的青少年,由于受到当代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更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随着自我意识的快速成长和发展,未成年人更加关注自己,产生强烈的自我体验,对自己的评价更加的独立、抽象和稳定。在网络中,可以开辟自己的空间,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积极参与。网络也日益成为青少年们展示个性的重要舞台。

其次,我认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青少年也有影响。家长和教师在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等方面跟不上孩子成长的需要,对互联网及网络游戏这类新兴事物认识不够全面,意识不到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更不能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游戏。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父母在家庭中具有绝对的权威,孩子应该言听计从。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以命令的口吻对孩子提出期望或要求,孩子犯了错误就严厉批评甚至拳脚相加,导致父母和孩子的疏远,从而使得一些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中,难以自拔。研究表明,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大多与缺乏关爱、缺少交流、生活空虚以及家庭暴力有关。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尽情释放心灵压力、寻求精神寄托的途径。

最后,当前我国在互联网监管方面仍然存在某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网络秩序和规则的不完善和监管不力等方面。网络及网络游戏产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预防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成瘾的具体措施不得力。而对于网吧的管理,尤其是非法经营的网吧的管理在许多方面也没有做到位。网吧是导致许多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重要环境因素。许多未成年人在网吧中沉迷于游戏,严重阻碍了自己的身心发展。

三、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之措施

在网络游戏蓬勃发展的今天,一味指责网络游戏这种客观事物的错误是无济于事的。针对网络游戏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家庭、学校、社会应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立体交叉式防护网络,让青少年能在网络游戏中得到正确、及时的引导和教育。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对网络的学习和了解,丰富自身在网络游戏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与家长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真正成为青少年网络生活的指导者。在这里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从以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身上学习,借鉴经验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卢梭认为,教师必须是个懂得生活、热爱生命、道德高尚、热衷于教育事业的人,他是儿童的最佳示范者。卢梭认为一个在天真质朴生活中长大的孩子,自然的作用必然能使他养成敦厚和重感情的性情,而教师热心的关心,用儿童了解的道理去启发儿童,便能使儿童成为一个宅心仁厚的人。因此,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保护儿童,更应该教育儿童懂得如何生活、保护自己,能禁得起命运的打击,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生存下来。教师最好能够成为学生的伙伴,能够一起分享快乐,获得学生信任的教师。我看了卢梭是如何期盼教师指引学生的,第一,必须热爱这个岗位。第二,必须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第三,必须能和孩子成为朋友。我想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讲,在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这个问题时,是有很大启示的。如果我们能教会孩子保护自己,那青少年就一定懂得沉迷于网络游戏无疑是自掘坟墓,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发展。如果我们可以和学生成为朋友,那么每当他们受到挫折时,遇到困惑时,便愿意和教师这位大朋友分享自己的迷茫和困惑,我们也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同学了,同学也就不会觉得现实是无助的,而要借助于网络来排解自己的愤懑和不满。也就不会有大量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青少年正处于自身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有较强的自尊心。作为教师,更应该主动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多多奖励。不要动不动就惩罚。有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后来向我倾诉时,会讲自己成绩不好,觉得没面子,害怕老师和家长的惩罚。而在网络游戏中则不会有这种现象,青少年通常通过每一个关卡时,都会有及时的奖励。针对这种常见的现象,我们来看一下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如何做的。“爱满天下”这四个字是对陶行知最好的概括。爱每一个学生,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爱的关键是理解和信任。流传甚广的“四块糖果”的故事是陶行知爱的典型案例,有一位同学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被陶行知看见啦,阻止后并令他放学后到自己办公室去。然而陶行知在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并没有责罚这位同学,而是奖励了他糖果。让这位同学深受感动。这就是教师爱同学,理解同学的最好例证。针对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我们应当聚焦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其心灵,积极交流和引导,培育和鼓励他们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从根本上使青少年摆脱网络游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林逢祺,洪仁进.教师不可不知的哲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商宇.关于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06(10).

篇3

关键词: 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 青少年违法犯罪 法制意识 教材资源 积极性 社会责任感 自身素质

法制教育已成了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成为教师“既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的一项常规。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塑造的重要实现方式,在教学中加强法制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功能性需要,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是义不容辞的职责。现将我的一点做法浅谈如下: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的现有资源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法律素养是中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培养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本编写的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为四大块内容: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教材中有许多法律的内容,如《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当然它并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有许多案例、情境帮助同学们认识法律,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通过学习使他们知法、学法、用法。

1、知法

要想增强中学生的法制观念,首先要让学生知法。首先让学生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同时让学生明白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知道法律对我们具有保护作用,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我们享受法律的同时需要法律的保护。

我在讲《维护受教育权时》就充分利用了课本中的小梅受教育权受到侵犯的事例来引导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学生讨论从而得出: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可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加以维护。再如在讲《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时,我收集视频未成年人被人贩子骗到山西黑砖窑打工的事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出学生需要社会保护。

2、学法

中学思想品德课本中,让学生学习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效的准绳,学习违法行为的分类。学习《刑法》中有关的规定,认清犯罪的危害,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制定的目的及其对我们的保护作用。学习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材通过多个事件首先让学生了解能够在我们困难是给予我们帮助的机构有哪些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妇女联合会等机构。

其次,再让学生学习时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运用非诉讼手段和诉讼手段来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在与违反犯罪分子做斗争时即要勇敢,又要机智,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在2011年讲法制优质课时《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时我选用大学生杨济源勇斗歹徒牺牲的案例,教育学生要加强自我保护。

3、用法

学以致用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中学思想品德关于法制知识的单元就有这样的编写目的,让学生知法,后学法,最后会用法,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对我国的法律有一定的了解后便加以学习,对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识能运用到实际的问题中。

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思想品德课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现在的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

例如在讲《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打官司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最有效的途径,我就组织了同学们进行一场辩论。正方:认为打官司是坏事甚至事丢脸的事,而不愿意打官司。反方:打官司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最有效的途径。学生们辩论的热情很高,争论激烈。结果学生自然就我们要敢于打官司。辩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辩论他们的理解更深刻,指导他们的行为。

在讲述法律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进入状态,组织一次“法学博士”的模拟演练。我告诉学生你们每个人都是一名法官。学完咱们就要开庭审理相关案件,我看谁是一名好法官,并要给予口头嘉奖,学生的积极性还真高,有的还上网查找资料,教学效果很好。

“小品表演”形式很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在我给他们创设的情景下,自排自演小品,热情很高。比如我在2011年讲法制优质课时《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时和学生探讨“当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选取了这样一则案例:用小品情境的教学方法,李智面临对陌生人抢劫,他应该怎么办我发动学生展开系列讨论:假如此时你是李智,你会怎么办?学生兴趣盎然,讨论激烈,在不知不觉中法律知识潜入脑海、深入人心,本节课获得了2011年河南省法制优质课一等奖。

时政热点渗透。我经常搜集一些人们关注的时政热点,如小悦悦事件、关注校车安全事件、关注最美女老师张丽莉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他们围绕《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经济与法》等节目中的热点问题发表个人观点。我紧贴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寓教于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向上,长大以后做个遵纪守法、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案例,一场场精彩分层的法制节目,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自己要做一名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好公民。

三、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强化社会责任感

当前,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总体上呈稳定、积极、向上的趋势,大多数的中学生能够遵纪守法。但是,由于中学生们思想还不成熟,人生观正在确立,造成了中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一是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对他们的直接侵蚀;二是近年来一些学生在选择上忽略了奉献性、趋向功利性,强调个人的利益;三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导致他们看法偏激;四是有的学生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而走上犯罪道路。以上种种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既要肯定学生思想主流健康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矛盾的一面。因此,必须要把握青少年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抓好法制教育。教育学生从这些最基本的规范做起,逐步树立法治意识、法制观念,用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

四、 坚持不懈抓好课外法制教育法制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

法制教育不是简单的法律知识教育,而是要切实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增强学生法律意识。除了课堂上下功夫外,还需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学生小报等形式。在进行法制教育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我还努力探索特色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都把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常抓不懈。每周的校班会课,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都成了法制教育的阵地。特别是有些学生有违法的想法或行为,我就借助法律知识对他们进行疏导,由于这样的教育活动是在个别交流中进行,比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自始至终都处于法制教育的氛围之中。

作为班主任我除了课堂教育之外,我还充分利用节日、活动日、教育日等对学生进行突击性教育。如三月为“安全教育月”;“青少年维权专题行动月”;九月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巩固月”;十二月为“法制宣传教育月”等。同时,每学期放假前,都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治安方面的法制教育,防止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或影响。这些突击性的教育,往往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做好思想品德课中的法制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因此,在这一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并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然,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调动社会各界共同行动,形成合力。这样,学生们才能从小在民主法制的教育氛围里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研究组编 2011年

篇4

当然在进行性教育时我们也必须考虑相应的国情、社会背景和文化积淀等各种因素。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比较严重,对青少年开展性教育才刚起步,甚至在农村、山区等欠发达地区,根本不进行性教育,这就从客观上造成了青少年性知识的匮乏。

诗经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没有良好的开端就很难取得满意的结果。人们的性心理、性观念、性素质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在孩提时代对性没有正确的引导,那么当青少年在性生理发生变化时引起性心理上的变化时,往往缺乏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没有思想准备,以至产生了一种羞涩感,甚至是羞耻、恐惧和类似犯罪的心理,从而毁掉了一生性心理、性素质、的健康发展,甚至因此而走上违反法律和社会道德准则的路。那么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相应的性教育呢?

(1)由家长在孩提时代进行性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应呈开放态度,在孩子还没有形成男女羞涩时就应该开始进行性教育。俄罗斯国家家庭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社会学学者就莫斯科市青少年性教育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未成年人进行性教育至少要从7岁开始。在这一阶段,应教育孩子们初步了解男、女的概念,掌握人体外部各器官的名称,了解相互之间的外观区别。到1217岁,一是让孩子们了解到人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懂得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二是适量开展性讲座,让青少年认识到女孩过早的性生活和不洁的性生活对她们以后的生活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教会她们如何保护自己,同时也要让男孩树立相应的责任感。三是培养他们进行日常体育锻炼,这样除了能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还可以抑制性冲动,也为日后的性生活奠定基础。新加坡一位男性性教育专家,对7岁的女儿进行性教育的方式便是和女儿一起洗澡,向女儿解释男女生理的不同。从小就对孩子讲解相应的性知识,事实上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因为,只有父母才更加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情况,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性教育,能让孩子自然地获得性知识。

(2)统一上课,大胆讨论。性本是一种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然而受东方社会所特有的含蓄内敛的文化影响,在我国,性仍旧是成人的、私密的、是一个笼罩着神秘色彩的话题。在家庭中,做父母的对子女闭口不谈性问题,夫妻之间对性问题也是讳莫如深、羞于启齿。事实证明,封闭性教育是有弊而无益的,对青少年不谈性问题,不进行性教育,难道他们就不想,就不学了吗?不,他们会悄悄地学。

俄罗斯有一句谚语:“禁果格外甜。”什么意思呢?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这样的描述,有位叫潘多拉的姑娘从万神之神宙斯那里,得到一个神秘的小匣子,宙斯严令禁止她打开,这就激发了姑娘的猎奇和冒险心理,一种急欲探求盒子秘密的心理,使她最终打开了盒子,于是灾祸由此飞出,充满人间,这也就是所谓“禁果效应”。

现今的家长和老师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十几岁的青少年不论是求知欲还是逆反心理都是非常强的,那些越是被禁止的事物,往往会因为“禁止”本身所具有的心理冲击力而被涂抹上一层既神秘而又具诱惑力的色彩,与其让青少年从非正规渠道得到性知识,还不如公开化,且开设相应的性知识课,让青少年大胆进行学习,公开进行讨论,把那层既神秘而又具诱惑力的色彩抹掉。

篇5

近些年来,中学校园暴力事件逐渐增多。我们千万不能轻看这些中学校园暴力,小型暴力会给青少年的内心和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大型暴力还会使中学生犯罪,最后进入监狱。这些不利于中学生安稳学习,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

一、中学校园暴力形成的原因

通过研究以往发生过的中学暴力事件,发现中学校园暴力不单单是口角相争、欺负弱小、恐吓勒索别人的钱财等方面,在一些地方校园暴力还会升级成带有黑社会特性的暴力。一般事情发生的原因都有内在的和外在的两个因素,原因大致分析如下:

(一) 从中学生自己身上找问题

中学时期比较危险,是因为这个阶段是儿童成长为大人的过渡期,这个时期是既矛盾又复杂的。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心理跟不上生理的发展速度。

青少年们在中学里学习知识,但他们的理论和社会知识比较缺失,这样就导致了一方面少数学生以暴力解决问题,甚至已经违法都不知;另一方面受害的学生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只会乖乖就范。

(二) 从家庭方面寻找问题

1、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没有适当的度。

一方面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太宠惯。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过度的宠爱导致孩子从小就养成以自我为主的个性。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子女管的太紧。有些家长学历不高,采用粗暴野蛮的教育手段。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2、家庭结构的缺陷以及父母不健康心理的影响

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不完整,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或者是家庭关系紧张,学生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其人格和行为容易发生扭曲。

(三) 从学校方面寻找问题

许多中学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升学,会给学生上各种专业知识课和文化课,至于德育课、思想政治课等则被看成是上不上都行的课。学校只重视了学生应该学的功课,却忽视了学生的德行一样很重要。

同时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漏洞。学校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监护责任,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反常行为,或者处理事件不及时,以致造成了恶性暴力事件的发生。

(四) 从社会方面寻找问题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于中学生来说竞争压力过大,而他们的心理接受能力较差,没办法调节自己情绪的时候就会把这股压力转移到他人以及社会,对他人或社会进行暴力攻击。

二、应对中学校园暴力的措施

由此可见,中学校园暴力的后果非常严重。我们要预防中学校园暴力,维护学生的人身安全,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进一步说,预防中学校园暴力,也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如何应对中学校园暴力,有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一) 学校方面

1、学校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

2 、建立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机制。

3 、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教师要多加关注学生。

4、加强校园环境管理。

(二) 家庭方面

1、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多用心倾听孩子的想法。

2、家长应教会孩子一些生存技能,传授社会经验。

篇6

遵纪守法是一种被人们公认的美德。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遵纪是守法的基础,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遵纪守法国旗下讲话稿,仅供参考。

遵纪守法国旗下讲话稿(一)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遵纪守法 从我做起”。

最近发现我校个别同学经不起社会青年的诱惑参与敲诈活动,甚至加入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这是犯罪行为,严重的将面临判刑的结果,这些同学已经严重远离一个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要求,秀屿区公安局已经介入调查,并列入重点打击对象,在这里希望全体同学一定要高度警惕,明辨是非,犯了错误要及时纠正,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学法、懂法、守法。

然而,根据国家有关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我们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比如在社会不讲社会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殴、偷窃敲诈。在学校不遵守中学生守则、违反校纪校规。这些青少年学生虽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违、,但他们无法真心地体会到事态的严重性。因此校园中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校纪大不了被老师批评,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习惯成自然,违纪就会逐步成违法,以后到社会就有可能做违法的事。有的同学认为如今是追求个性化的社会,如果被学校的规矩、纪律所束缚,不利于自己发展,做一些违纪的事才能体现自己的潇洒,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学校没有了校规校纪,那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如何保障?一个从小没有遵纪守法的意识与习惯的人,长大了很难说他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纪守法是一种被人们公认的美德。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遵纪是守法的基础,青少年时代是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我们青少年学生要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遵守校纪校规,遵纪守法,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自强、自尊、自重、自爱,争当一个讲文明的好少年。 同学们:习惯决定成败,文明伴你成功。

遵纪守法国旗下讲话稿(二)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演讲的题目是《遵纪守法,做一名合格公民》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人人守法纪,凡事依法纪,社会就会安定,经济就会发展。在我们国家,依法治国的方略正在大力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深入人心。能够在这样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环境里成长,多么幸福!我们更应该思考:在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

有这样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浙江台州市11名中学生参加同学生日聚会,饮了酒,他们在回家路上碰到本镇居民陈某,双方因为小事发生口角,陈某当场被打成重伤,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参加打架的学生的年龄都在14岁到17岁之间,事发后一两天,他们由家长或老师陪同全部到派出所投案自首。某报记者与他们交谈时发现:他们打架全凭一时冲动, 根本没有想过后果,而且他们毫无法律意识.逆法而动,越规而行,不是什么勇敢的举动,恰恰是无知和愚昧的表现,终究难逃法律的制裁。

青少年犯罪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许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仍对法律一无所知。当然,司法机关不会因为他们不懂法而不予追究,不懂法并不能减轻他们的罪错,当他们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时,才追悔当初不应该不学法、不守法,以致犯法,受到处罚。这些教训是惨痛的,值得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深深思考。当灾难降临时,既贻害自己,也贻害他人,留给人们的绝不是对意气行为的扼腕痛惜,而是对冥顽落后的鄙视和警示。

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义务,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我们进入希望高中的第一天起,学校就教育我们,任何自由都是建立在规则之下的。在学校里,同学间难免有时总会有些矛盾和摩擦,这时一定要冷静处事,决不可意气用事,更不可挥拳相向,伤及自身或他人。我们要知法、懂法、遵法、守法。

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同学之间的互相监督到严格自律;从被动约束到主动地养成遵纪的习惯;从杜绝暴力到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用法律手段约束自己、保护自己,努力完善自我,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谢谢大家!

遵纪守法国旗下讲话稿(三)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遵纪守法 从我做起”。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我国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只要留意,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法律的气息。《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学法、懂法、守法。

然而,根据国家有关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我们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比如在社会不讲社会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殴、偷窃敲诈。在学校不遵守中学生守则、违反校纪校规。这些青少年学生虽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但他们无法真心地体会到事态的严重性。因此校园中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校纪大不了被老师批评,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习惯成自然,违纪就会逐步成违法,以后到社会就有可能做违法的事。有的同学认为如今是追求个性化的社会,如果被学校的规矩、纪律所束缚,不利于自己发展,做一些违纪的事才能体现自己的潇洒,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学校没有了校规校纪,那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如何保障?一个从小没有遵纪守法的意识与习惯的人,长大了很难说他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

篇7

同学们,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安全。童年中什么最重要?安全。对,只有保证我们生命和生活的安全,一切才有意义。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注意安全,经常提向我们要按时回家,要遵守交通安全,课间不要追逐打闹,要学会保护自己等等,因为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伤害我们青少年的第一“杀手”因车祸导致的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导致伤害事件增多。因此,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危险行为和伤害已成为新世纪影响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下面请听一则案例:

王某和陆某是某小学六年级同班同学。一天是数学课,老师要同学们订正作业,这时数学老师要王某到讲台拿作业本。王某就从自己的座位上走上讲台,在经过坐在前排的陆某身边时,陆某这时正好伸了个懒腰,手中的铅笔尖正巧戳进了王某的左眼。后来马上送医院,医院鉴定王某的左眼视力为0.06,右眼视力0.2,且不能矫正,左眼角膜裂伤,外伤性白内障,双眼交感性眼炎,已达六级伤残。

所以说,安全问题不能掉以轻心,当我们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声降落到人间,这就标志着又给人时间增添了一份宝贵的财富,又多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的头脑,绷紧安全之弦。事事处处想到“安全”二字。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和人身利益吗?“安全”内容很多,有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用电用气安全、防火安全、校园安全、网络安全、交友安全等教育。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避免自己被伤害的一些方法。

1.注意校园安全。校园内不追逐打闹。楼道及教室不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上下楼梯要轻声靠右行,走出教室时不要拥挤,上下楼时不跑、不推、不逗、不闹、不拥挤,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课间不进行有危险的活动,体育课,大扫除集体活动等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体育课听从老师管理,如果身体不适合体育活动,要和老师说,保证身体安全。放学要按时回家,不在路上逗留,没有大人接送的最好和同学结伴一起回家。要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公共秩序,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遇事冷静,多做自我批评,学会与人沟通与理解,要有一个宽容的心。

2.注意交通安全。上下学时学校门口人多车多,过马路时要特别小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还要提醒爸爸妈妈注意交通安全,不要用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搭两三个孩子。乘车时不向窗外招手探头、抓紧扶手、车停稳后再下车。

篇8

20__年3月3日是第__次全国“爱耳日”。为切实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提高学生的爱耳、护耳意识,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

康复从现在开始,

二、时间安排:

20__年3月1日至3月5日

三、宣传内容:

1、宣传噪声对听力健康的损害,提高全体师生对爱耳护耳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如何养成健康用耳习惯,自觉减少噪声,保护听力健康。

3、关注学习生活周边的噪声危害,积极参与噪声治理与听力保护。

四、宣传口号:

减少噪声,保护听力;减少环境噪声,呵护听力健康;保护听力,健康用耳;健康环境,聆听和谐;保护环境,减少噪声;保护听力,从我做起;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生活环境;消除噪声,学会倾听,享受安静。

五、活动要求:

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__

成 员:__、__、__、__

2、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爱耳日”专题宣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噪声及噪声对听力健康的损害,并了解爱耳日的由来,背景意义和今年“爱耳日”的主题等课外知识,从小养成爱耳护耳的良好习惯。

3、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爱耳护耳的宣传和教育。

4、发起“小手拉大手”倡议活动。发放倡议书,要求每位学生除了做到爱护自己的耳朵,保护自己的听力外,要积极向身边的大人宣传本次“爱耳日”的主题及噪声对听力健康的损害,号召大家养成健康的用耳习惯,自觉减少噪声,保护健康的听力。

5、走进生活,感受噪声。倡议家长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马路及周围企业,感受噪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保护听力的意识。

6、做好活动总结。要把活动的相关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

一、 活动主题

城乡联动,共同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二、 活动形式与措施

1、 开展"听力健康宣传咨询日"活动

3月3日爱耳日当天,在幸福第二公寓门口举办"听力健康宣传咨询日"活动,组织我园诊疗部有关听觉、言语、语言康复专家、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通过现场咨询、科普知识展板、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社区居民和过往群众宣传爱耳护耳的科学知识。

2、 举办"新概念学说话"家长培训班

为了使更多的聋儿家长能够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我园于20__年1月12日至14日举办第11期"新概念学说话"家长培训班。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__教授、__博士、__博士、__硕士等著名的听觉、言语、语言康复专家参与授课和康复方法、方案指导。

3、 开展"用品用具优惠销售周"活动

我园于20__年3月1日至7日开展"用品用具优惠销售周"活动。活动期间,聋儿家长可获得软件8折,其它用品用具及图书9折的优惠。

4、 开展"康复评估及训练优惠周"活动

我园于20__年3月1日至7日开展"康复评估及训练优惠周"活动。活动期间,所有在诊疗部进行康复评估和训练的听觉、言语、语言障碍患者,均可获得评估及训练费用8折的优惠。

三、 宣传口号

--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听力健康

--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开展爱耳日活动,提高爱耳护耳意识

--做好防聋治聋工作,增强国民健康素质

--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篇9

当我们看到这一幕幕骇人听闻的消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陷入了沉思,我们觉得自己肩负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么简单的任务,我们更要塑造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告别文盲的同时不再成为法盲。教育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随着时代的进步,法律之风吹进了我们学校。学校扬起了一股学法,守法的热潮,开设了法制课,由专门教师任教这一学科,并聘请法制副校长鲍广军为学生做法制专题讲座。鲍警官从法律、道德入手,讲解了法制教育、法制观念的重要性。并列举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系列青少年犯罪的真实案例,深入浅出、生动灵活地进行了讲解,使学生知道了哪些行为属于未成年人不良习惯。这次法制讲座拓宽了全校师生的法律知识视野,那一句句饱含激情,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现在的青少年有着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就像吸毒一样,完全是由于他们对的好奇,导致他们堕入深渊,不能自拔,到最后不但毁了自己的一生,还给家人带来了无法忍受的悲痛。拥有一颗好奇的心,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他们却用到了不正确的途径上。我校五年级学生珊珊(化名)因为看到同学的自行车很漂亮,就想骑骑过把瘾,于是放学后顺手牵羊,将自行车据为己有,还不以为然。殊不知学校监控系统已将这一切拍摄了下来。当校警及辅导员老师找到珊珊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触犯了法律这条高压线。班主任老师对珊珊进行了耐心细致、苦口婆心的教育,她和蔼地说:“孩子,如果你现在不及时改掉这个坏习惯,将来长大以后如果再犯盗窃罪,被判入狱,离开父母,失去了自由,每天对着铁窗该如何度日,家中的父母情何以堪,定会终日以泪洗面,肝肠寸断啊!”班主任老师一席深情的话语立刻唤醒了珊珊的良知,她流下了悔恨的泪水,真诚地忏悔到:“老师,我改,一定改,您就看我的行动吧!”我们感到很欣慰,我们用爱心挽救了一名即将失足的少年,拯救了一个走向罪恶的灵魂。

篇10

关键词:安全教育;生存技巧;自我保护;技能;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在多方面遭受威胁,他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但更为危险的是,包括家长和教师在内的许多人对此还缺乏足够的意识。其重要原因是人们所接受的基本教育中,缺乏与个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的数据或信息。现在的社会非常复杂,而人是社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突发事件就如飘浮在空气中的微尘一般无处不在。我们不可能把孩子真空包装起来。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了解、让他们面对。他们年纪小,知识也有限,在突发事件面前,他们可说是“弱势群体”,那么该如何提高孩子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呢?

二、安全教育必须切实进入学校课堂,提高对生存教育的认识

安全教育必须切实进入学校课堂,并要培养孩子们动脑、动手等实践的能力。目前世界格局越来越呈现多样性,一些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始料未及。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必须培养孩子们能够适应各种突发事件和应对各种天灾人祸的能力。这就要求从小学开始,就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少年儿童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对儿童的健康教育还不仅仅是传授健康知识,它还应该包括对儿童自我防卫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在美国,从小学开始安全课就非常重要,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孩子们到消防部门进行学习消防知识和实地操作。每年都得有遇见火灾、车祸等如何安全逃生的实地演习。例如:模拟发生火灾: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房间紧锁,让孩子们逐个练习如何最快打开房门逃生,如何在漆黑一片中找到逃生出路,如何做才不会被浓烟窒息等。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只强调书本上的知识,而忽略了技能的教育,特别是生存教育这方面更是缺乏。在我的记忆里,我从小学大学,都没有学习过生存技巧,教材里更是没有涉及生存技巧的内容。现在,虽然我们的新课程中也开了类似的课程,但是只是跟学生讲不要跟生人说话,以及遇到灾害怎样避险等,授课方法上也是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我说着你听着的模式。我认为青少年自护、自救教育这种课,应该强调的是一种训练,也就是说应该注重的是实践操作,这样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些必要的技能、方法。仅仅靠讲一讲、说一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仅有风险防范意识,还远远不足以抗拒风险和减少不安全因素,必须对青少年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训练。培养他们的自救、自护能力,正如“授人以渔”,这才是安全教育真正的内涵。

在国外,安全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实用。日本有一项训练课叫“人工心肺复苏”,要求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必须过关。而在我们的保健体育课上,却很少进行这样实用的训练,以至于意外发生时,我们的学生往往手足无措,很多学生连简单的包扎伤口都不会。

所以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该结合体育运动的一些技能进行安全自护的教学。帮助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与技能,这包括对自然环境和异常情况的感知与处理,也包括对社会环境中不安全因素和危险处境的认识与应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1.近

“近”就是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身边容易发生哪些意外事故,知晓自救互救原则和小常识。

(2)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客观存在和不可阻止,明确在自然灾害中如何预防伤害及逃生避险的原则及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火灾、溺水时对人类的伤害,了解怎样预防火灾、溺水的发生,以及在火灾、溺水中常用的自救、互救措施,知道119火警电话,认识防火标志。

(4)防烫伤:知道衣服着火时迅速浇水并快速脱衣服或就地打滚;烫伤后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

2.实

“实”就是传授的内容具有实际运用意义。

如在学习“人体生理卫生”部分则涉及到很多的生存知识可教授给我们的学生,几乎每一章节都有关系到生存教育的内容。结合青少年爱玩好动的天性,在学习“运动”时,告诉他们意外骨折时,要及时正确地用夹板将骨折两端的关节固定起来;讲授“呼吸系统”的知识时,结合“防涝”的教育,告诉学生在水淹时,最要紧的事要用手捏紧鼻孔,以免水直接经呼吸道进入肺部,若已进入,可通过人工方法将水排出体外;而发生火灾时,为了不被浓烟呛死,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趴在地上沿墙角摸索前进。

3.活

“活”就是教学方法、活动形式灵活。

我们学校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和实践体验机会,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导演”的角色。如在火灾中逃生避险一课中,简单扼要地向学生介绍几种灭火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更多的是让学生讨论和实践在火灾中怎样逃生,模拟火灾对学生进行心理上和技术上的指导。在意外伤害防范与自救互救中,让学生例举他们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的几种类型,然后再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形式,让学生轻松、牢固地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意外伤害的自救互救基本方法。在人身犯罪侵害的防范一课中,通过讲解案例、让学生扮演角色、讨论模拟情景等方法,使学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关注和预防少年儿童意外伤害、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通过有针对性的自我保护本领或技巧、技能培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自护自救的实际应变能力,让他们脑子中既有了正确的生命意识和权利意识,身上又平添了自护自救的实际应变能力,让成长中的每一个孩子都系上一条自护自救的“安全带”。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少年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在提高全社会预防少年儿童意外伤害的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让我们的课堂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的良好氛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