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危机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21 17:4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品牌危机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品牌危机管理办法

篇1

养不起你,只有离开你

2001年,白酒消费税计税调整为从价与从量相结合的计税方法,对每斤向酒再按0.5元从量加征消费税,使得以低档产品为主线的白酒企业运营雪上加霜。价格战让企业元气大伤,众多企业陷入了销售越多,亏损越多的尴尬境地。穷则思变,为摆脱此窘境,白酒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对产品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压缩或停止低端白酒的生产,全力开发附加值高的中高档系列产品。

而对地方小酒厂来说,被大中型白酒企业放弃的低端市场,简直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于是频抛媚眼示爱,迫不及待地将低端市场紧紧拥入怀里。这些小酒厂纷纷走出市场夹缝,信心十足地在低端市场上舞蹈,尽情地展示着小家碧玉的清纯魅力。

危机为媒,脉脉含情续前缘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现了农民工返乡潮。大量返乡农民工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或自己创业、或休养生息,低端酒市场出现了集中趋势。而金融危机让消费者也捂紧了自己的口袋,中高端白酒的销量受到了一定影响。

另外,各区域市场竞争者由于战略的趋同,战术的同质化,注定了彼此间竞争的实质是资源的源源不断的投入,在有限的市场容量中相互挤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高端白酒遭遇了诸如销量下滑等严峻的考验。在这种市场形势下,一线品牌的白酒企业终于下定决心,纷纷进军觊觎已久的中高端市场,使各区域市场原本已炽热的竞争状态不断升级。

二线品牌再一次向曾被自己无情抛弃的低端市场伸出了橄榄枝。一时间,白酒业内“寻找低端金矿、到农村掘金,向乡镇蓝海更深处进军”的呼声此起彼伏,吹响了低端酒市场开发的集结号。为不让自己苦心经营多年而打造起来的品牌形象矮化,各白酒企业非常理智的设计开发新的低端品牌系列酒,或对原已拥有的低端品牌重新升级,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如安徽的双轮,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严冬,危中寻机,积极主动出击,在对其中高端系列品牌和谐家、高炉家持续精耕细作,强化市场控制的同时,也借助双轮、老糟坊、徽酒等品牌进军中低端市场。

篇2

中国的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曝光后,围绕着中小企业生存的话题就没有停止过。不管是大型巨头还是中小企业,在隐藏的危机下面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大有大的管理困惑,小有小的生存压力。但同时这次我们也发现包括蒙牛、伊利等一批行业巨头纷纷卷入其中,相反一些小型乳品企业却坐观其变,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发现“三聚氰胺”。由此看来,大有大的弊端,小有小的好处,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如果我们探讨的视觉更深一层会发现,企业规模大不是问题,世界500强企业规模大的比比皆是,为何每次行业危机来临时都有诸多企业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所以企业的规模不是问题,尽管规模越大管理半径长难度会加大,但最终一定会有个管理办法和工具的,这个应该就是企业成长的拥趸动力和危机护身符。在笔者看来,这个管理办法或者说工具就是严格的标准化管理。

从办公室的5S管理,项目的PDCA管理模式,麦当劳的QSCV标准化体系,乃至到了的现代酒店五常管理法无一不是标准化的经典模式。有适合自身、严格精细的标准化体系,并不折不扣地执行,这才是企业不断壮大的根本保证。

平时我们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火车、飞机一般准点发,几乎没有提前出发的可能,你只要按照火车站或者机场的提示行动即可,即使先上火车或者飞机也不会先开,都坐满了也要等到时间到了才能起航。当然因为特殊原因也有迟到的,那就是标准的特殊性了。所以我们发现,生活中到处有标准,越是文明度高的国家,标准化程度越高,所以我们会发现,日本的地铁相当准时,而中国的航班和铁路却是常常晚点。但没有这些标准那我们的生活就全乱套了,所以我们的生活很大程度是由标准、道德和制度来约束的,这是很明显的文明的进步标志。标准是使得社会进步和谐的软件驱动,也是驱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

在一些大企业标准化的东西应该不是新鲜事物,唯一让他们头痛的可能就是标准化的严格执行问题,也就是执行力问题;而在中小企业,同时存在两个问题,即标准化的制定和执行双重问题。而这两点都是企业发展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缺一不可。有标准且执行到位是现代中小企业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没有这个基础,谈任何创新都毫无意义。

麦当劳的成功经验堪称标准化管理的典范,值得我国所有企业学习和借鉴。如麦当劳标准化执行的方面66个细节:从麦当劳标准化执行的核心QSCV到品牌宣传推广、从种子抓起的采购系统确保产品质量统一到注重细节的日常营运管理,从标准化服务的6个步骤到执行者的培育、从克隆成功复制财富的特许经营到标准化的典范――麦当劳特许经营手册等等,系统而且详尽。这是麦当劳取得成功的关键。

无论是原来采购的要求、员工洗手的标准流程、厕所打扫的频率,还是汉堡的厚度、腌制鸡翅的时间等等,事无巨细都有清晰的量化标准,并且有个完善严密的监督执行流程,这是保证麦当劳开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保证如一品质并能得到消费者信赖的坚实基础。

引申过来看,如果伊利能把每个分厂的原来采购标准按照总部的标准执行,也就不会出现分支机构发现问题奶粉了。蒙牛、圣元也都是如此,当局部的管理失控后,一旦问题浮出水面那管理规范的裨益也看不到了,这就是危机的最大可怕之处。

企业需要标准化管理,标准化需要管理平台,但现实是总有许多标准在执行时被冻结,总是有许多标准执行时被人为扭曲。标准化管理问题和思维成了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更是希望基业常青的老板们必须正视的观念问题。

如果中国企业依然在标准化管理的体系中加入更多的“大概、估计、也许、尽可能”等字眼的调料,那么带着模糊痕迹的这道菜是不会有新时代气息的。标准的弹性过大,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以领导的意愿为准则,以群众的表决为依据,其不知很多时候这些可能都是极度错误的。

篇3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以来,规划司按照部党组要求,认真落实“三定”职能,理顺关系,找准定位,积极开展工作,组织部内相关司局开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编制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新增中央投资安排等重点工作。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为进一步做好规划、投资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当前,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影响,工业和通信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继续扩散和蔓延,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更趋复杂。在一个时期内,将面临外部需求显著减少、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压力。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工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增长方式粗放、创新能力弱等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

2009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更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我国产业振兴的关键一年。做好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规划与投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部党组的要求,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做好工业行业规划工作,研究制定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方向,引导社会投资,促进工业和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

充分发挥好行业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规划司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以企业技术改造为抓手,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结构升级;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规划为引导,按照自主创新、促进两化融合、产业优化升级、集约发展要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

(一)按照国务院部署,抓紧制定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9个重点产业的振兴规划,积极研究制定规划实施的配套政策措施,努力做好规划实施相关工作。

(二)继续组织好“十—五”规划中期评估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统—部署,对“十一五”主要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实施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同时结合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提出进—步推动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开展农业机械、粮食加工等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

(三)启动“十二五”重大课题研究。通过定向征集和公开征集方式,确定“十二五”重大前期研究课题。抓紧研究和制定规划管理办法,完善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规划方法和制度。

积极引导和促进社会投资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

规划司紧紧抓住当前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大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力度,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优化组织结构,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

(—)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是贯穿工业化全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紧研究技术改造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做好重大项目的储备工作。以技术改造和重大投资项目核准为抓手,推进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协调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应急通信设施等通信业重大工程,有力促进国家通信网的升级。

(二)全面落实灾后重建规划,积极推动重建规划配套政策的落实。加强协调和指导,做好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尽快启动具备条件的重建项目开工建设。组织开展工业对口支援,鼓励东部地区工业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重建。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重建任务按期完成。

(三)引导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科学规划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研究创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和两化融合示范园管理办法,制定区域品牌发展指导意见,健全管理机制,引导优势资源集聚发展、集约发展。积极推动汶川地震灾后产业集聚区恢复重建和产业合作园区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

规划司将做好新形势下的规划和投资工作,面临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规划和投资管理的制度建设和工作体系。

(一)建立和完善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规划体系。从规划方法和理论、规划管理、规划支撑和保障三个方面,对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出台规划管理办法,初步建立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领域规划工作体系,探索建立有效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

篇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re fierce.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of value chain potential, and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ways to excavate value chain potential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价值链潜力

Key word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potential of value chain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029-02

作者简介:刘向东(1962-),男,安徽铜陵人,工商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安徽铜陵有色铜冠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企管部主任,从事战略规划、过程管控及管理创新等工作。

0 引言

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很大,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和市场竞争的挤压下,一些管理粗放、实力不强的企业经营难以为继,甚至退出市场。在变化多端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如何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站稳脚跟并取得发展,成为每个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有效挖掘房地产开发价值链潜力,就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取得长远发展的重要手段。

1 房地产行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深入挖掘价值链潜力

1.1 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促使企业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房地产行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次贷危机后,在房地产投资的带动下,国家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迅速恢复。自2011年三季度后,房地产市场出现急剧转变,房价大幅下降。在这种形势下,对房地产企业的盈利模式形成了倒逼机制,房地产企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强练“内功”,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由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转变。

1.2 房地产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行业竞争格局逐渐向企业综合实力竞争转变 在此轮调控之前,房地产市场属于卖方市场,企业基本只要拿到土地开发就会盈利,所以很多企业基本不考虑成本控制。

1.3 行业竞争策略由以区位、房价为主的竞争向包含品牌、景观、物业等综合方面的竞争转变 房地产市场黄金时代的结束,市场将进入买方时代,消费者可买、可选的产品更多,只有综合竞争实力强的产品,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亲睐。近年来,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消费者的观念逐渐转变,在选房、买房时,考虑区位、房价的同时,将更注重整个项目楼盘的品牌、景观品质、物业服务等多方面的因素。

2 价值链潜力的基本内涵

①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价值链:在房地产项目的生命周期中,根据从始至终所经历的业务阶段,可将房地产企业的核心价值链分为六大部分:土地获取、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工程、销售及售后服务。②价值链潜力的基本内涵:从房地产开发全流程的角度,深度优化价值链各环节的管理,结合企业实际,在设计、施工、采购、营销和财务等各方面创新性地对整个价值创造过程进行管理。

3 挖掘价值链潜力的有效途径

3.1 强化设计环节管理 ①加强与优秀设计单位战略合作,提高产品设计品质。为改善设计质量,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与优秀设计单位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样既避免了设计人员挂靠现象,对后期项目开发、销售都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建立健全设计单位管理办法,主要采取正面激励的方式,加强设计单位的考核评估。②建立设计限额控制的关键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监控和优化设计成本。限额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要结合项目开发实际,构建项目设计监测模型。③引进专业咨询机构,优化设计方案,“小费用”降低“大成本”。设计院设计出的户型方案,虽然很专业,但从销售角度而言,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要本着促进产品快速销售的理念,不仅要组织内部人员进行审查,还需邀请外部专业咨询机构参与设计优化工作。

3.2 强化施工环节管理 ①推行标准化管理,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变更是施工过程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变更会提高产品品质,后期可以通过售价进行弥补,另一部分变更则会显著增加整个项目的开发成本。②引进建筑新技术。③加大项目部考核力度,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一是对项目部的建安成本进行考核。根据各项目的性质及高层、多层的成本差异,预算不同的建安成本。同时将建安成本作为一项定量指标纳入项目部经营责任书。设置项目成本奖,按月进行考核,按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系数。采取正向激励的模式,完成成本考核指标时享受该奖金;成本超支的按照超支额的一定比例扣减奖金。二是加强项目工期、质量、安全的考核管理。价值管理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节约额上,加快工程进度,保障产品按期销售,提高产品质量,赢得客户口碑,促进产品销售,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员工生命安全,都是价值管理的重要举措。加强项目工期、质量、安全考核,公司每年应与各项目部签订经营责任书,明确工期节点、质量要求及安全“一票否决”内容,确定项目部相关人员职责,确保项目开发过程顺利进行。

3.3 优化物资采购管理 ①把握市场行情,选择合适时机采购大宗材料。在工程建安成本中钢材、水泥、混凝土等三大材一般占建安成本的80%,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降低了三大材的采购成本就是大幅降低了企业开发成本。②周密安排计划,减少库存积压,节约资金成本。在实际操作中,应要求每个项目部每月月底将下一阶段材料、设备计划进行周密安排并报送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汇总后,按轻重缓急及时间要求,及时组织安排材料采购,从而避免库存积压、降低资金成本。③进行供应商评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公司应建立合格供应商评价管理办法等供应商评价相关标准,根据供应商的自身实力、履约情况、服务质量等因素,将供应商划分为A、B、C三类,并选择A类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4 优化营销环节管理 ①转变营销方式,提高营销效率。房地产公司应选择营销经验丰富、业内知名品牌的销售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促进楼盘销售,加快资金回笼。②建立营销考核指标体系,合理使用营销费用。设置一定的考核指标,可以合理把握营销费用的效果。③创新营销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营销策略。一是加强品牌营销。将公司的经营理念融入到楼盘的市场定位中,推行公司的开发战略,利用各种媒体营造品牌形象,强化企业品牌建设,通过品牌营销有力促进企业楼盘销售;二是推行环境营销。树立“景观先行”营销理念,在项目开发前,营造良好的景观,给顾客以良好的视觉感受,从而吸引潜在客户;三是推行网上营销。充分利用网络营销渠道,在知名的房地产营销企业电子商务网站上,建立网上售楼部,录入公司楼盘的各项信息,并采取一系列促销措施,开展网上选房、买房活动,吸引顾客进行购买;四是推行会员制营销。建立推广顾客会员制,培育客户资源,把握客户价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5 动态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除做好全面预算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关键是做好动态成本控制,确保过程项目成本不超过正常偏差。只有从项目全过程加强房地产开发动态成本控制,其中施工阶段的动态成本控制,是开发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黄大金.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管理探析[J].建设监理,2009(12).

篇5

危机起因 各执一端

窜货伤害经销商还是罚款伤害经销商?危机的起因貌似非常的简单。

据说5月21日的长沙经销商会议,是这次事件的起点,在会议上,第一次公开发出了反对诺基亚重罚窜货的声音。从这次会议开始,积聚了很长时间的经销商怨气被集中出来,很快传到全国,山东、上海的经销商相继挂出拒卖诺基亚的条幅,并通过媒体不断发散着怒火。卖一台进货价格在3380元的诺基亚5800XM型号手机(刚上市时的价格)被罚款6000元,听起来是很重。按照诺基亚渠道管理的相关规定,在诺基亚的渠道规范中,严格控制跨区域、跨渠道销售手机,一经发现,将课以重罚。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诺基亚重新制定的罚款政策为:经销商窜货被诺基亚省级直控分销商(FD)“抓住”,将按零售价的3倍予以罚款,1万元封顶;而被诺基亚授权的第三方抓住将统一予以1万元罚款。这里的第三方,是一个名为诺基亚窜货管理中心的组织,而这个组织被经销商们质疑是完全不存在的。多位经销商反映,罚款通知单落款上只注明诺基亚窜货管理中心或者是商的公司名称,返款直接从返点中扣除。

站在诺基亚渠道管理的立场,诺基亚全球副总裁邓元]6月中旬就“窜货门”公开表态,坚定声明不会减轻或停止收缴窜货罚金以示妥协,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邓元]说:“一个违规经营的非合作伙伴来要求说,不要罚那么重,好让我们还可以继续窜下去。你觉得这种说法能接受吗? ”邓元]表示,打击窜货的目的,是保护正规的经销商的正规经营,“窜货商跨区域销售、钻低价空子的投机行为,虽然价格可能会便宜,但这对正规经销商是不公平的,因为后者要承担人员培训、租金价格等成本,而不少窜货商还会卖假货。”

看上去各执一词,都非常有道理,然而原本一团和谐的渠道系统为什么会突然爆发这样大的危机呢?

深挖本因 利润和销量的矛盾

要弄清楚真正原因,就要从诺基亚几年来的渠道系统建设说起。

2000年以前,诺基亚主要采用总制渠道模式进行产品分销,即全国总―区域―城市(零售商)的层级渠道结构。当时,诺基亚在全国有6家全国总。2003年起,诺基亚开始在全国寻找省级分销商,同时推动被保留下来的几家全国总转型。到2004年,已经扩展到近百家。与此同时,诺基亚从2002年开始关注手机大卖场、专业连锁店和家电连锁企业等新的渠道模式,用直供模式给各个大卖场供货。

接下来,诺基亚为了弥补原有各种渠道策略的不足,在2004年对渠道做了整合,既保留全国总也采用省级制同时强化了对零售终端的管理。三方整合的工作在2004年内完成。整合后的诺基亚供销渠道如同一张巨网,诺基亚的分公司、商、运营商以及各大卖场连锁店成为其中主要的节点。这些节点之间既相互关联又自成体系,将各级市场终端网尽,使得诺基亚渠道的覆盖面、渗透力都大幅增加。诺基亚产品的出货时间和市场流通时间大大缩短,畅通的渠道为诺基亚的业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这种模式的管理基础,就是要严禁地区商之间互相窜货,也就是不能将自己负责区域销售的机器卖到其它区域。严格的区域管理是诺基亚掌控整个渠道的根本,因此严厉打击窜货行为,是诺基亚乃至任何一家实行地区分销模式的企业都在做的事情。

既然是正常的管理措施,而且又有高额的罚款,那为什么诺基亚的商们还要铤而走险呢?这就要说到事情的另一方面,那就是诺基亚留给商的利润问题。

其实从2008年开始,各地的手机卖场都已经悄然开始暗中抵制诺基亚的行动,一位卖场老总表示,“我们卖诺基亚手机利润很少,因此不会主动向消费者推荐诺基亚手机。”那么诺基亚留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有多少呢?

一位手机卖场的销售主管表示,如果是从诺基亚的商拿货,刨去各种成本,最终获得利润空间最低为6%,最高也就8%,与其它品牌手机20%左右的利润空间相比,这一数字确实太低。该主管透露,卖场诺基亚手机多数是“无利买卖”,只有部分高价的新机型才可能获取利润。而对手机销售人员而言,售出手机提成是他们自身收入的一部分,对于诺基亚的低端手机来说,几乎一分钱提成都没有。而与此同时,对于商而言,每个月必须完成省级分销商下达的销售指标,没有百分百完成,就一个返点都拿不到。于是在极低的利润比例和高额的销售任务的双重压力下,窜货几乎成为商的必然选择。

对于利润低的问题,诺基亚有自己的说法。邓元]表示:“毛利低不等于利润低,单机毛利率较低,并不代表零售渠道最终的销售利润就低。诺基亚带给渠道的,不仅仅是单机利润,而是如何使他们能更容易地卖出更多数量的手机,同时为他们开拓更多的商机。”

然后当低毛利遭遇高的窜货罚款之后,所谓的最终利润高的说法对于商而言,就已经成为镜中月水中花了。

危机展望

妥协或许是惟一的结果

事态到后来有一些奇怪的转变。

商开始撤下拒卖的横幅,一些大的商退出抵制的队伍;而另一方面,诺基亚的口气却越来越强硬。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名堂?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在诺基亚的市场影响力上。诺基亚在中国市场上有绝对的领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超过35%,远远领先第二名,随着这几年诺基亚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广大消费者对诺基亚品牌的认知程度很高,不卖诺基亚意味着失去大部分的消费者,这不是商愿意看到的结果。“但是为了吸引顾客,零售商没办法不卖诺基亚手机,因为诺基亚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太高了。设想一下,一家不卖诺基亚手机的零售卖场有顾客光顾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经销商的话很能说明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抵制诺基亚,最终结果是对消费者的抵制。而在诺基亚方面,邓元]表示,“诺基亚在制定销售指标时会考虑到市场的发展。销售指标的制定有很多考量标准,诺基亚会不断检讨指标制定的合理性,并尝试用各种方式保障销售渠道的良性发展。”对于这次危机所暴露出来的渠道管理政策方面的问题,邓元]表示:“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诺基亚将不断检讨渠道管理办法,改良渠道管理中的一些举措。”

篇6

目前我省汽车保有量约180万辆,汽车经销商400多家,品牌汽车销售企业160家,4S店50家,汽车维修及售后服务网点5000多个,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10户,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28个。全省新车年交易量约60000辆,二手车年交易量约30000辆,报废汽车年回收量约10000辆。近年来,从我省汽车市场流通发展总体情况看,呈现以下两个主要特征:

(一)汽车销售量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年至20*年我国汽车市场总量从236.2万辆增长到737.09万辆,增长了212%。二手车交易由25.2万辆增长到145.02万辆,增长了475%。我省的新车及二手车年销售增长与全国增幅大体持平。一是新车销售大幅度增长。20*年全省新车销售达到60000辆,销量排名前6位的轿车品牌依次是捷达、凯越、伊兰特、夏利、桑塔那、奇瑞QQ,经济型、小排量轿车市场走俏。产生这一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油价持续上涨对大排量汽车要征收高额消费税预期等;但从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看,就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汽车已经走进普通消费者的家庭。同时,也反映出消费观念趋于理性化,更加注重经济节能环保的车型。二是二手车交易量进一步扩大。汽车生产厂、经销商、拍卖公司、境外企业、投资机构等,纷纷看好国内二手车市场潜力,正在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涉足二手车市场,使汽车二次流通更加活跃。近两年来我省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公司、二手车经纪人队伍加速扩大,有力地促进了二手车市场流通发展。

(二)汽车流通业经营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1、新车市场走向品牌化经营。经过近十年发展,连锁经营、品牌专卖已经成为我省汽车销售的主导模式,品牌专卖店及4S店已经成为汽车销售与服务的主渠道。目前有形市场中有的拓展了二手车业务,有的增加了其它服务项目,还有的整体升级成为综合性汽车贸易园区,实现了集新车、二手车交易、新旧车置换、汽车零配件供应、汽车检测、维修、汽车美容以及信息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不但继承了传统有形市场的优势,发挥了群体效应,而且将国际通用的品牌专卖模式与国内特有的有形市场模式进行了充分的整合。

2、二手车市场流通实现了多元化。随着《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二手车交易规范》的实施,我省二手车市场格局正由过去的单一的集贸交易市场模式向多种经营主体互补、多种经营模式共存的多元化的二手车市场体系转变。一是部分品牌汽车供应商从原来的试探性开展二手车业务转向全面进军二手车市场,品牌二手车的出现,丰富了二手车的品种,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二是二手车交易市场服务升级成为趋势。新的经营主体出现后,为提高竞争力,部分二手车交易市场开始转变经营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产业链,变原有交易过户单一功能为维修―美容―交易―质量担保等多环节的一条龙服务模式。三是一些拍卖企业已经涉足二手车流通。专业二手车拍卖企业将随着二手车市场的逐步完善而发展壮大,成为二手车流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3、不同细分市场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汽车流通发展的潮流。传统的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进口汽车市场、零配件市场以及汽车后市场等各细分市场之间正在不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比如品牌专卖店已不再是单纯的新车销售店,有的在销售国产汽车的同时也销售进口汽车,另外还有汽车零配件销售、维修、二手车置换、汽车美容、消费信贷、保险和汽车俱乐部等多项服务内容;有形市场不单纯为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或汽车零配件市场,原来的新车交易市场也开始提供二手车交易服务,新车经销商也开始在二手车交易市场租场地开展置换业务。这种融合提高了企业利润水平,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二、汽车市场流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的汽车服务起步阶段,我省汽车流通行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经销商处于弱势地位,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按照现行政策,企业要进入汽车销售领域,必须首先要得到汽车品牌供应商的授权,而供应商一般又是产品、品牌、配件乃至维修技术等核心资源的提供者,这势必形成汽车供应商对销售环节的绝对控制和垄断。由于授权经营合同具有周期性的特点,使经销商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将导致短期行为,不利于汽车流通的健康发展。

(二)4S店投资规模过大,加大了经销商的经营风险。汽车4S店投入过大。一个4S店建店最少建筑面积是7千平方米,从而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就投资额来说,一个店一般在两三千万元之间,过多的投入势必造成经销商经营压力增大,这样既不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不利于经销商的可持续发展。

(三)营销网络过密,经销商苦不堪言。有的供应商无节制地发展营销网络,销售服务能力远远超过当地实际市场需求量,造成了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经营利润降低,为数不少的品牌经销商贴钱卖车,甚至将所有的返利提前支付给消费者,造成了一部分经销商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出现了资金链断裂退出经销商队伍的现象。

(四)二手车市场缺乏规范,恶性竞争加剧。一是备案管理缺乏有力的约束,加大了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难度。二是由于缺乏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市场准入条件,造成二手车市场及经销企业数量过多,致使有的地方已出现恶性竞争的苗头。三是二手车鉴定评估体系不健全,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存在生存危机。由于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鉴定评估标准,在交易中存在定价不合理,随意性较大的问题。国家取消了强制评估,使很多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处于停业或半停业状态。

(五)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规范,报废汽车市场需要进一步整治。目前报废车回收拆解企业中仍有个别企业存在违规经营行为,出租执照、场地、倒买“五大总成”等违法违规现象仍有发生。非法回收拆解行为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有的地区非法拆解点还在不同程度的扰乱正常的回收拆解秩序。

三、汽车市场流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牢牢把握国际汽车服务业发展趋势,为全省汽车流通业发展提供战略导向。品牌化、厂家化、维护化、科技化、终身化是国际汽车服务业发展趋势。我们要认清汽车服务业的发展阶段,制定应对措施和办法,完善相关政策及规范,使汽车流通行业的发展和管理紧跟时代步伐,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并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汽车服务体系。

(二)实施规划引导,优化空间和行业布局。指导各市州把品牌车市场、二手车市场、二手车拍卖公司、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的发展切实纳入行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导汽车流通企业也相应制定自身企业经营目标重点、发展布局规划,避免短期行为和盲目发展。搞好部门综合协调,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行使职能,避免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三)贯彻国家汽车贸易政策和法规,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具体实施办法。积极推广长春市整顿和规范二手车流通行业的做法和经验。在各地基本完成整顿和规范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具体实施细则,为全省品牌车市场、二手车市场的整治提供保障。

篇7

(一)制定完善行业法规政策

1.加快制定全国会展业发展规划。目前在国家层面至今还没有出台相关的会展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指引和产业政策,与各会展城市纷纷制定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制订配套扶持政策和行业管理办法、设立管理机构和成立行业协会以及加大会展设施投入等积极性相比,国家级的会展法规政策明显滞后。国家商务部作为商务服务业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全国会展业发展规划,在对全球会展业发展的历程、产业格局、竞争形势等国际环境和中国的经济社会现状条件进行充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会展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目标、方向和原则,对全国会展业基础设施和各方面资源的配置进行系统化指导,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办展,引导会展业投资取向和指导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计划。

2.加快制定完善会展业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行业标准。加强标准化建设,对会展企业的从业条件、硬件设施、操作规程、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组织管理、等级划分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通过开展分等定级等措施来推进会展行业标准的贯彻执行,以行业标准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进一步完善中国会展行业标准,加强会展市场规范管理,建立展览项目审查的协调机制,明确以展览主办单位为主体的责任制度,规范办展和招展行为,增强展览信息的透明度,引导行业组织、展览主办单位、展览场馆等发挥自律作用,努力营造规范、公平、公正的会展市场环境;明确展览会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保护品牌、保障权益,规范服务,规范管理、公平竞争,诚信经营,建立会展纠纷、侵权投诉的仲裁、诉讼、审判、执行的快速处理机制。

3.出台扶持会展发展的优惠政策。有效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促进供需衔接,是发展会展业第一要义,因此要争取国家对会展业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在政策上和资金上予以扶持,重点支持一批品牌展会和品牌会展企业,对专业品牌展会制订优惠政策,鼓励中国企业积极组织国际会展、鼓励跨国展览机构和企业来中国举办国际会展。

(二)大力加强会展促进消费工作

第一,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创新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利用国家法定节日和民族风俗节日开展节庆活动,节庆搭台,经贸唱戏,形成购物、旅游、休闲消费叠加效应。

第二,针对当前经济危机的形势,举办各类专业会议商讨发展对策,如专题学术会、讨论会、论坛、讲座、研讨会、专家论证会、讨论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年会、例会等。鼓励举办农村返乡农民工培训会议,帮助其重返劳动岗位。

第三,积极举办商品展销会,举办品牌地产品展销活动,组织大型零售企业、名店、老字号等商业企业参加展销会,与名优工业品生产企业建立密切的产销关系,扩大采购规模,提高地产品牌商品市场占有率。

第四,开展优惠促销活动,活跃消费市场,利用国内外一些重要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举办节庆促销活动,开展让利促销、抽奖促销。组织美容美发、人像摄影、洗浴保健等生活企业开展各种节日促销活动;组织开展地方风味菜点联展联销活动、烹饪技术大赛和名厨献艺活动,积极开展“早餐示范工程”有关活动,促进餐饮消费。

第五,会展活动日程中增加高档消费娱乐体验活动项目,如高尔夫球赛、卡丁车大赛、动力伞表演、水上游艇体验等,引导高端消费,

第六,举办以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主题的会展活动,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

(三)促进会展产业优化升级

组展机构应整合企业资源,通过与行业协会、会展推广企业的有机配合,通过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等方式积极参与产业链的上游竞争。鼓励民营展览企业加强与国外展览组织的合作,通过融资、合资、并购等的方式增强实力,扩大展览规模,提高展览国际化和管理水平;鼓励中小会展企业加强联合,对同一项目题材展会采取合并、合作的方式,联合举办会展活动,有效避免过多重复办展办会,不断扩大展览会规模,提升展览会质量。积极引入国际展览公司和知名展会,重点引进欧美、香港等地区包括专业会议服务公司(PCO)、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国际知名展览公司、广告策划公司以及展台设计和搭建公司等,形成会展产业集群和会展服务产业链。

(四)强化展会品牌建设

强化品牌建设,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展会,推动展览公司、展览场馆和展览项目加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和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等国际行业组织,开展UFI等国际认证活动,提升展览质量和效果。引导企业通过战略联盟等方式,加强与国际品牌展会的联合,改革传统组展方式,引导综合展向专业展和消费展转型,借鉴德国做法,发展国际礼品、玩具、消费品、珠宝及家庭用品等消费品贸易展览会(展销会),吸引国际买家采购,使中国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展示、采购、消费中心。

(五)加强会展人才培育

首先,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基地。借助国内外企业资源和教育资源,加强会展关联产业人才教育,通过合作与交流,建立会展“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教育基地,为会展业发展奠定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人力资源基础。

其次,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会展人才的模式。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与会展人才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必须建立并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会展人才的模式。坚持会展人才学历教育、在岗培训和人才引进并重的原则,形成本专科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等不同层次的多元化会展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实施培训计划,提升人员素质。完善会展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职称评定工作,设立相应的职称考评系列以及考试培训办法,以培养既有深厚会展专业知识功底,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优秀会展人才。有条件的城市或会展企业可以设立专项培训资金,开设会展知识讲座和专项业务培训,输送会展业人才到会展业发达国家(地区)和国内较先进城市交流、学习,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建立一支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队伍。

篇8

过去一年,赛莱拉生物科技园拔地而起,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使企业融入社会的设想正在成为现实;过去十八年,他带领企业,从传统的化妆品企业成功转型为国内唯一的干细胞技术全产业链的生物与新医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他正以一个年轻实业家的责任与担当,追逐着雄立世界的中国梦。

“赛莱拉的梦想是中国美、世界语。我愿意用三代人、用一百年的时间去做,我们要世代相传,一个品牌要成为贵族,需要形成一种时尚。赛莱拉的定位不仅是中国的品牌,还必须是世界的品牌!”这是赛莱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2012年“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陈海佳的誓言。

2013年1月9日,赛莱拉生物科技园落成,陈海佳产学研结合,使企业融入社会、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思路正在逐步实现。

一元复始,常常是梦想开启的时候。望着崭新的科技园,陈海佳心中欣慰与希望交织,感慨万千:“今天,我们不仅拥有自己的梦想,我们还将自己的梦想与祖国的未来紧密相连,共同拥抱着一个更大的“中国梦”!中国梦,属于每一个拥有梦想、锐意进取的中国人。”

陈海佳正是这样一个中国人。1995年,陈海佳就以其敏锐的商业嗅觉,选择了医药行业,初次下海便成功地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继而却又冷静地将部分资金投入到了美容行业。

2002年,陈海佳在广州开设了第一间直营美容院。

2004年我国商务部颁布《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相关条款规定,特许经营当事人“在中国境内拥有至少两家经营一年以上的直营店或者由其子公司、控股公司建立的直营店”。此项规定一出,美容行业中近80%的连锁被视为“黑户”。当同行面临危机之时,陈海佳及其企业仍可泰然自若,甚至业绩大增,这更令人为陈海佳目光之犀利所折服。

2005年,赛莱拉将美容连锁发挥到极致,使之成为美容行业第一赢利模式,这使得赛莱拉在 “2005‘中国美’年度至尊美容大奖”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最具影响力美容连锁机构”之一。

2006年,赛莱拉品牌升级,在大刀阔斧地提升品牌形象之余,更提出了“管理服务年”的规划,对内管理,对外服务。在业界率先提出了“提速终端”、“异业结盟”等全新理念。睿智的陈海佳,总会有许多新主意、新想法、新招式来赢得比别人高一层面的成功。

篇9

对中国经济下一步走向,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一些人士有着各自的判断和不同的看法。乐观的人士认为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见底,中国经济将会在两年内复苏;比较悲观的则认为,中国经济还有结构性的忧虑,将在五年内甚至更长时期才能复苏。

判断和看法可以等待时间予以充分的验证,但是近期,仍处低迷经济环境中的基金募资上则从多个层面表现出的喷涌向上的力量,皆源于VC/PE对中国的前景充满期待,一方面不但在领悟和研读政策引导方向,另一方面更在及时地布局,未雨绸缪,积极地迎接春天。

政策引导和支持逐渐加强

去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关系重大。股权投资基金和创投基金首次被中央政府文件提及,并以“股权投资基金”取代以往“产业投资基金”的官方称谓,被普遍认为释放了坚持市场化的强烈信号。

三月初,商务部发出通知称,将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审批权限和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变更等事项的审批权限部分下放。这也是中国政府继去年下放外资审批权后再次下放审批权。

酝酿良久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也渐行渐近。三月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表示,下一步会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

3月31日中国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经过十年筹备的创业板终于开花结果。通过创业板的推出,可以实现民间资金与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对接,对当前形势极具积极地带动作用。

这一切都在不断地提示着人们,在政策的呵护下,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春天并不遥远。

VC/PE基金

未雨绸缪 及时布局

根据统计数据,仅2009年第一季度新成立的部分VC/PE基金的目标规模已超过465亿人民币。

首先我们不出意外的从中看到了政府的身影。基于引资、放大并扶持当地中小企业的考虑,各地对引导基金也一直热情不减。

产业基金也仍然是应关注的热点基金之一,但情况已有一些变化。此前正在拟定中的《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总体方案》将终止,国家发改委转而制定管理范围更广、包含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在内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还多次表态,产业基金的管理不再进行审批,而是要明确游戏规则,比如基金模式、基金管理人资格、合格投资人资格等。

根据清科的《2008年中国清洁技术行业投资研究报告》,2006至2008年,中国的清洁技术市场投资年均增长率为67%。政府在政策上的推动也刺激了中国清洁技术行业发展的速度,新能源行业成为投资热点,也将持续地成为基金的布局方向。

如果我们把近阶段创投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募资行为与近期中国二级市场走出的相对独立的行情综合考虑,似乎的确已经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整体向好的趋势。

困难也是机会

对VC/PE而言,在IPO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2009年可能并不是很好的退出时机,投资人对项目的审核和判断更加谨慎,但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依然有很多事情要做,“祸兮福所倚”,在危机中却可能面临一个很好的挖掘投资机会的机遇。

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在政府的行业开放中寻找机会。

商务部将一亿美元额度以下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审批权限下放后,有投资人已经发现地方上未上市的国有企业这块巨大的市场。过去,一般外资PE基金难以对这些优质资产获得投资的机会,如今,通过设立与地方资本合作的基金,便能利用当地资源便利获得投资未上市国有企业的机会。

而国有企业改制的庞大市场,也被PE垂青。虽然中国企业的股权分置改革任务已经完成,但大量未上市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却蕴藏了众多可投资的题材,同时,有吸引力之处还包括国有资源的优势、长时间运营的多年大量存量资产的沉淀、大批的专业人才、品牌优势与市场份额等。

中国的广义IT行业的投资潜力也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比如围绕着3G牌照发放后形成的通信产业链,在未来3年内,就将拉动1.8-2万亿元的社会投资,而在整个3G通信产业链中,移动互联网应用必将成为投资热点,新的应用会出现较好的创业和投资机会,手机媒体、手机网游等已是炙手可热。

Pre-IPO已成明日黄花,但关注上市企业、寻求机会进行PIPE又成趋势。

当然,最令人关注的是,如果VC/PE基金与4万亿扩大内需计划、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紧密结合,又能开辟出多少新的市场机会呢?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 资本监管 巴塞尔资本协议 资本充足率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9-04-04

2011年8月15日,中国银监会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办法》)。由于银监会已在5月底要求大型银行测算部分指标变更对银行资本金充足率造成的影响,并在测算后根据银行的意见进行了部分调整,所以本次征求意见稿获得实施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办法》中,银监会整合了旧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和11个新资本协议实施监管指引,并对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指标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此前,商业银行的资本监管基于资本充足率(以及由此衍生的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单一指标,并实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低于4%的单一标准,《办法》则建立了一套多指标、多层次的监管体系。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银行实施巴塞尔II,《办法》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将从现行的巴塞尔I监管体系直接过渡到巴塞尔III监管体系。

一、《办法》出台与国内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2004年2月,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内银行业开始准备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巴塞尔II),初步建立了审慎资本监管制度,确立了资本监管在审慎银行监管中的核心地位。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扩大的同时、资产利润率达到了国际银行业的良好水平;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所有银行均超过了8%的监管要求;实现了不良率和不良贷款“双降”;部分银行通过准备实施新资本协议建立了系统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管理流程。基于国内银行业的不断努力,2009年中国被接纳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正式成员,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施巴塞尔III。当然,不良率降低与贷款总额迅速上升的稀释作用有一定关系、不良贷款总额下降也与一次性剥离有关,但银行业不良资产状况较为平稳却是事实,未来风险尚待进一步观察。

以交通银行为例,目前交通银行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经济资本系统开始试运行,风险收益理念也将逐步得到贯彻。通过准备实施巴塞尔II,建立了系统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和治理结构,第一支柱项目初具成效,已进入达标申请的关键阶段,第二支柱项目已经成功结束,进入推广阶段,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内部评级体系。作为国内首批实施巴塞尔II的6大银行之一,交行还计划向高级计量方法过渡。尽管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尚未最终确定,交行已经准备按照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要求,从2012年开始实施巴塞尔III有关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等监管指标。

二、《办法》的创新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综合影响

相比现行的资本监管体系,《办法》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根据巴塞尔III规则细化了核心一级资本要求,将银行按照资本充足率分为四大类,实施差别监管;二是由于2011年底将有6个国内大型银行开始实施巴塞尔II,所以《办法》借鉴了巴塞尔II的风险分类和监管方法,体现出统筹实施巴塞尔II和巴塞尔III的思路,;三是由于初步测试后认为对银行的影响太大、所以对“铁公基”、融资平台、期限调整、房地产等贷款的风险权重调整就没有纳入第一支柱,而是由银监会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自由裁量,表现出务实的态度;四是部分规则在反映银行资产的真实风险的同时,还能考虑国内调控政策,如针对第一、第二套房设置了不同的风险权重;五是吸收了巴塞尔III宏观审慎监管的内容,首次明确了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资本监管的动态性特征更加明显;六是对国内银行增加了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这意味着那些没有实施巴塞尔II计划的银行也要计提操作风险,而即将实施巴塞尔II的银行将可以通过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操作风险高级法和市场风险计量高级法获得资本节约,预计实施巴塞尔II的银行数量将增加。

次贷危机的重要启示,就是单一资本监管是不够的,所以巴塞尔III在提高资本要求的数量和质量的同时,还针对银行的流动性、杠杆率等设置了明确的监管要求。《办法》在原《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整合了2008-2010年间银监会的11个新资本协议实施监管指引,融入了更新的巴塞尔III监管规则。银监会针对流动性和杠杆率另行建立管理办法,并在《办法》中设置了比国外同行更高的资本要求,是因为国内银行遭受次贷危机的影响较小、本身已经具备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加上国内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刚刚建立、计量模型没有经受过完整周期的考验、监管机构对银行的风险计量水平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所以采取了高标准的要求。不过考虑到当前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现实,银监会调整了部分指标的要求,如:1)原计划贷款准备金中超过2.5%的部分才能计入资本金,后来为了降低对银行的负面影响而调低到1.5%,2)《办法》取消了75%的银行资本必须为核心一级资本的要求,这有利于减轻对银行经营的压力,也有助于缓解股市的融资压力;3)考虑到巴塞尔II的同步实施,操作风险基本指标法的α值从15%调整为18%,并设定了5年的过渡期。1综合看来,虽然国内银行将面临长期的资本压力,《办法》还是比较符合我国银行业的现实情况的,其实施将是我国银行业率先跨入巴塞尔III阶段的标志,必将载入银行业发展史册。

从具体规则来看,《办法》将从风险权重体系的调整、资本方面更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等方面,促进国内银行的战略转型。一是提高了部分业务的资本要求,如对同业业务设置了较高的权重,促使银行更多的依赖比较稳定的存款、防止风险在银行业内部积累(赋予更高的相关系数);二是在资本构成上,严格了合格资本的要求,使资本能够真正有效地起到吸收损失的能力,并为附属资本工具的开发留下了空间;三是下调了零售类、微小企业贷款资产的风险权重,在坚持审慎监管原则的同时,有助于促进资产结构优化;四是整体较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有助于推动银行发展不占用资本的业务。可以说,《办法》将有力地推动国内银行成为“服务型银行”。

三、《办法》中资产风险权重调整对国内银行的影响

(一)《办法》对风险权重体系的主要调整

在《办法》中,对银行资产的风险权重体系进行了重新规定,对银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以下几个方面影响较大:1)为了降低银行的关联度,银监会针对同业业务提高了资本要求,同业占比较高的银行将具有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2)首次提出了对银行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且具体指标设定为总收入的18%,高于巴塞尔II规定的15%,由于现行资本要求中并没有针对操作风险计提资本金,这有可能平均降低0.5%左右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见表1);3)对工商企业股权风险暴露不再采用简单的资本扣除方法,而是区分不同性质的股权风险暴露,给予不同的风险权重;4)下调了微小企业债权和个人贷款的风险权重(从100%下调到75%),零售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会有受益;5)对内部评级法和权重法设置了差别较大的资本要求,对于内部评级体系实施比较完备的银行来说,如银行转为内部评级法,资本充足率将获得部分节约。

(二)《办法》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办法》中拉低资本充足率比较明显的是操作风险和同业资产(见表2):

一是大型银行所受负面影响相对较大(主要是操作风险达标的过渡期较短),不过实施巴塞尔II的大型银行将能够通过内部评级法的实施来降低部分压力,而中小银行具有较长的过渡期、影响相对较小。

二是对于同业资产占比较高的银行也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原规定“商业银行对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0%,其中原始期限四个月以内(含四个月)债权的风险权重为0”,由于同业资产以短期为主,将风险权重提高到25%将对同业债权占比较高的部分中小银行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是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来说,还要承受1%左右的附加资本要求,短期对这些入选的银行会有一定的压力。

最后,在超额拨备方面,可计入资本的门槛提高导致部分拨备不足的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而计入附属资本的最高限额提高0.25%对拨备水平较高的银行有利,拨备水平较低的银行却有资本压力。

四、《办法》体现出的监管模式变革

2003年12月27日修订的《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新通过的《银行监管法》建立了中国在巴塞尔I规则下的银行业监管框架。由于巴塞尔I仅仅规定了资本充足率指标,国内的监管框架将国内银行区分为资本充足、资本不足和资本严重不足三类。而在巴塞尔III框架下,监管的要求分为资本充足率、监管监督和市场约束等三个主要支柱,所以《办法》针对银行是否满足资本充足率、第二支柱的监管要求,将银行分为四类进行监管(见表3)。银行应该努力成为第一类银行(资本充足银行),否则将面临各种形式的限制和处罚。

《办法》对银行的分类是从巴塞尔I监管体系向巴塞尔II、III监管体系的升级,如果银行没有进入第一类阵营,将面临同业的歧视性待遇,这体现了银监会促进银行自我约束和监管约束的思路,同时有利于市场监督。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在分类监管中,银监会将针对单家银行设定预警指标,预警指标比最低标准要高,所以银行将受到更高的资本约束,而银监会针对资本充足的银行也有提前介入、采取措施的权力,这一方面可能会突破银行监管法赋予银监会的针对银行“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行为”采取措施的权力,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监管的透明度。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征、风险管理能力和发展战略,选择不同的资本计量方法,这是巴塞尔II相比国内现行巴塞尔I的重要突破。实践表明,巴塞尔I统一的指标体系不利于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巴塞尔II提出了合格的银行使用内部评级体系进行风险计量的选项。比如,从信用风险来看,巴塞尔I针对银行贷款给出了不同的风险参数,而在巴塞尔II体系则允许银行使用内部评级初级法和高级法。欧美等国的测算表明,巴塞尔II提出的内部评级初级法相比巴塞尔I的标准法具有资本节约的效果,而内部评级高级法相比初级法也具有资本节约的效果,这将形成促使银行不断提升风险计量水平的正向激励,也有利于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五、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规定对银行业和监管者的挑战

本轮金融危机后,系统重要性银行道德风险受到了各方广泛关注。为了降低大型银行因“太大而不能倒”而获得的不公平竞争能力、以及因大型银行倒闭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国际金融监管机构提出了初步建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和附加资本要求》(征求意见稿)针对如何降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经营失败的概率提出了建议,建立在提高银行在持续经营基础上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有效清偿》(征求意见稿)则通过提高全球复苏和清偿框架,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经营失败的情况下,如何降低其负面影响提出了建议。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有28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关系到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需要具备额外的抵御损失的能力。 具体而言,系统重要性银行将被分成4类,重要性最高的银行需要拥有超过巴塞尔Ⅲ下限(7%)2.5%的普通股一级资本缓冲,其他随系统重要性降低而分别为需要拥有超过7%下限2%、1.5%和1%的一级资本。如果无法达到资本金要求,监管者有权暂停其股息派发,并施加限制措施。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议,在特定条件下,系统重要性最高的银行在满足最高的附加资本要求之外,还应额外满足1%的附加资本要求,这意味着部分系统重要性银行可能面临高达3.5%的附加资本。

目前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尚未最终公布。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主要是根据2009年的银行数据进行判别,随着次贷危机的影响消退,银行的排名将发生较大变化,入选名单也会随之变动。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指标包括跨境业务占比、银行规模、相关性、服务的可替代型和业务复杂度等,其中每项占比20%。从国内大型银行来看,由于2009年农行没有上市而免于测算,工行、中行、建行都有入选的可能,目前国内银行业务同质化严重,不过工行和建行在国际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中行(见表4),所以中行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概率相对较高。如果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首先将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且该资本主要是普通股,短期有达标的压力;其次还将面临更加严格和频繁的监管,还有可能在部分复杂产品准入方面接受“歧视性待遇”。长期看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代表着一种品牌和实力,将会在市场形象、资产评级、海外业务开展、市场准入和跨国兼并收购等方面带来正面影响,监管机构也可能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出台一些特别优惠措施(如交易对手风险权重、特色产品指定行等)。不过,从该指标设计的初衷来看,主要还是约束大型银行的扩张、降低因一家银行经营失败而导致一国甚至全球金融系统受到较大影响的可能性。所以,短期效应仍以限制为主。

对于监管者来说,如何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进行有效地监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判别标准、监管力度、监管成本、救助成本筹集和分摊等重要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和资本附加要求、金融稳定理事会公布的有效清偿规则都停留在征求意见阶段。中国银监会曾表态对国内、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实行统一的监管标准,而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认定标准后又提出将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实施不低于国际标准的监管要求,这说明监管者对于如何监管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也不是非常清楚。监管机构还需要在国际监管协调、统一监管标准、建立全球清偿系统等方面继续努力。

注:

1在征求意见稿前,银监会曾经召集部分大型银行进行影响测算,部分银行资本金下降超过了4%。为了降低对银行的负面影响,银监会对部分要求进行了调整,整体影响努力控制在1%左右。

参考文献:

1.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11年8月15日,cbrc.省略

2.银监会,银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2011年8月15日,cbrc.省略

3.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 July 1988, 省略.

4.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asel II: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 A Revised Framework, Nov 2005, 省略.

5.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asel III: A global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more resilient banks and banking systems, Dec 2010, 省略.

6.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Guidance for national authorities operating the 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 Dec 2010, 省略.

7.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Assessment methodology and the additional loss absorbency requirement (Consultative Document), Jul 2011, 省略.

8.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Effective Resolution of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commendations and Timelines (Consultative Document), Jul 2011, 省略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