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21 17:4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专业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会计 教学改革 教学观念
一、会计专业概述
会计专业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又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会计学是以资金的流动为研究对象,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对企事业,机关单位和其它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
在发展中国家,会计专业一直是十分热门的一个专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剧增,于此同时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好的会计人才对经济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如何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一直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中,但是目前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还不是十分成熟,正处于不断完善中。
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专业的学生刚进入企业时,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知识比较滞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更是不能到达要求,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困扰。其实造成这种企业需求与学生实际能力之间相矛盾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用一下几点来归纳。
(一)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由于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大部分院校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上。在课堂上,老师一味的采用讲授的形式传授知识,学生在下面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对知识的接受完全靠老师的讲授,双方之间严重缺乏互动,这种满堂灌的方式是知识教学的大忌。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教师对知识传授的不足往往产生矛盾,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得不到满足,也没有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长期下去,课堂上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情绪低落,旷课逃课现象时有发生,课堂学习形同虚设。
(二)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观念延续传统教学方法,只注重应用性理论教学而忽略基础性理论教育;在强调专业知识的同时却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却忽略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方式根本不足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认识,不能培养出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编制分录和编制报表,但在实际工作中碰到课堂上未教授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应变的问题时就会缺乏独立分析思考及创新问题,到最后什么也做不了。说到底这种方法没能使学生掌握积极主动处理事务能力。
(三)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合理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是我国院校会计专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比如在课程设置中偏重了专业课程而忽略基础教育课程和一些辅助课程。会计专业的课时分配比较多,而经济管理及信息使用等辅助课程分配的很少,内容比较固定,这些课程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学生的知识面变得狭窄,很难适应新时期新准则对会计人员的素质的要求。
三、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式
正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为提高我国会计教学水平,会计教学亟待实施。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会计教学改革。
(一)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与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会计课程设计局限性太大必须打破这种局限性才能拓宽学科的视野,形成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在现代社会中,会计学是一种很重要的商业语言和工具,它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是这种专业性是为经济社会生活提供服务的,必须从多个方面(社会、经济、文化)中认识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大人文科学的比重,科学分配文科、商学与会计学科课时。课时分配之后,还要加快教材体系的建设,教材的内容不能过于陈旧,当前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编写一定要结合实际不能滞后,另外还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具有会计专业鲜明的特点。
另外,实践教学活动也必须大力推广。实践教学的加强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并且改进其实验教学;第二,增加学生会计实习实践,培养学生思维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第三,进行网络化实践教学,推进会计信息化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会计教育的改革
学生是接受会计教育的主体与对象,培出优秀的会计人才是会计教学的终极目标。对学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向,能时刻提醒学生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职业规划、职业环境认识、就业现状、职业素质要求向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并且让这些明确的目的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之中,让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这种思想能使学生变得消极。兴趣能让学生鼓起干劲学起东西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还要适当的制造一些学习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在学校里面比较安逸,生活学习都比较松散,适当的压力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
(三)对教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师道,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者必先收到教育。教师自身的素质是教出学生素质的一个参照,即是学生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具体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老师的思想素质是指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有献身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道德素质是指教师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的立身之本是良好的道德品质素质,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知识素质要求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理论知识;心理素质要求教师精神饱满,心胸广阔,诙谐幽默善于应变调节课堂气氛,使教书育人不在是死板的流程。
参考文献:
[1]张伟.浅述如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财务管理
[2]石本仁.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J].会计研究,2009(9)
篇2
关键词: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 教学设备 师资力量 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初级会计实务人员,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及平时的上机操作实践,学生可以更熟练地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一些简单的操作过程,为今后在会计这一行业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操作基础。但是目前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学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现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
一、职业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不完善,使得会计教学效率较低。
职业学校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会计模拟实验室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虽然现在职业院校都根据要求设置了会计模拟实验室,但是它在会计课堂中的用处却比较少,大部分只是一个摆设,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模拟实验室得不到充分利用的原因是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模拟实验室只是一个躯壳,模拟实验室里面的设备配置很不全面,并且实验教材相对落后,再者就是会计课堂的指导老师根据职业院校规模不同,他们的能力参差不齐,他们的知识大部分都是相对单一的,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无法真正发挥模拟实验室的作用。所以学校要完善模拟实验室的设施建设,使会计模拟实验室真正为学生所用。
另外职业院校缺乏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主要指不仅具有一定会计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老师,这就要求老师首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可以更好地教导学生,才有可能知道什么才是对学生最好的实践和理论知识,才可以避免只擅长一方面,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和培训,进而耽误学生发展的弊端。中职学校会计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老师能力的培养,培养双师型会计老师。
二、职业院校过度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作用。
职业学校会计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操作能力。在现在的职业教学过程中,尤其通过教学计划时刻表可以清晰地看出,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更多安排的是理论课程而很少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导致上课内容比较枯燥且量多,学生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吃力,间接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到的东西只是大概;有的学校则直接把学生送到社会中,大部分让学生自行寻找实习基地,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但是实际往往不会这样顺利,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毕业证和经验根本找不到实习地方,更不用说得到锻炼,为了过学校的实习关,只能通过盖假章或找个有熟人的地方盖章,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这样的实习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会计教学过程中的改善措施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实践操作对于学生的作用。
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环节,导致会计专业教学不到位。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在会计教学中同样适用,会计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好高骛远,无论是专业课的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活动都是如此。我们往往讲完专业术语知识就认为学生完全可以融会贯通,而没有进行实践,使得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得不到融合,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真正结合在一起,导致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下降,而且无法及时实践操作又导致学生操作难度增加。因此上课过程中要及时跟进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知识,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效率。
职业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案例的分析过程。大多老师只重视对知识点的传授而忽视案例分析,认为讲的东西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吸收,但是实践证明老师孜孜不倦地讲,学生昏昏欲睡,没有效率。加入案例分析,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对于单调的理论知识的讲解,案例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调味剂,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吸收老师课堂所讲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堂课的精华所在,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所以我们在教学会计课程的过程中不要忘记案例分析。
综上所述基本涵盖了职业学校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想要改善的最重要的就是老师重视对学生学习会计知识兴趣的培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从心底喜欢上会计学科,在平常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要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从而促使学生真正理解会计知识并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教育 问题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会计教育历经了跨越式发展,从建国初期设有会计专业的大专院校53所与5500在校生,到2005年508所与571539在校生。在571539在校生中,高职高专(以下简称高职)353734人、本科生208145人、硕士8745人、博士915人。高职人数占当年的总人数达61.89%,由此可见高职教育是会计专业高等教育的主体,在会计人才培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截至到2008年末,全国共有持证会计人员1200万人,很大一部分会计人员是由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动态化、环境多变化、需求差异化和竞争白热化等趋势的加剧,会计人员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能否应变经济环境发展的要求,这是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检测,也是对我国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检查,尤为突出的是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严峻考验。基于此,本文试图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一系列发展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会计教育和会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文献回顾
(一)会计教育目标及对策李心合(1998)对我国会计教育现有目标进行了定位和评价,并就西方会计教育目标演进、层次差异、毕业生质量特征作了研究。林昊(1998)认为,我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培养多层次的既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既能实践操作,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层次会计专门人才。W.SteveAlbrecht(1998)提出了帮助会计教学在高速变化环境里生存的对策。王光远等(1999)对会计教育培养通才与专才之争进行分析,认为应在培养通才的基础上培养专才。
(二)会计教育发展前景杨有红(2000)运用实证调查的方法,从分析影响会计的因素着手,认为二十一世纪的会计是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演化的世纪,这种演化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应能够满足以高素质为依托的综合分析与判断的需要,而这种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方式的变革。石本仁(2000)进一步分析了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孙铮和王志伟(2002)指出了我国目前大学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会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刘永泽和池国华(2008)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计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综合评价,并总结了我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的成就,分析了会计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会计教育事业的相应对策。
(三)会计领域教育迈克尔,戴尔蒙德(2005)认为,新兴经济要求会计教育和科研工作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会计实务的需要。会计课程应该成为商学院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会计教学、科研在与实务界建立更紧密联系的同时,应该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关注并解决实际问题,扩大研究成果对实务工作的影响。学术界和教育部门对革新的推动有助于会计学术研究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继续发挥关键和积极的作用。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发展定位不准确我国现行高职会计教育仍然沿用本科教育模式,学生人校就进入“生产车间”,进行“标准件生产”。高职院校没有对专业、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发展定位不准,职业性和专门性不强,缺乏针对性;思路不清,培养模式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尚未形成。现有会计教育无法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在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因而,难以培养出操作技能强、理论过硬和实务操作水平高的毕业生,从而导致“会计学习难、会计操作难、会计就业难”的恶性循环。高职会计教育理应区别于本科教育,重心应放在能力培养上。
(二)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由于定位不准确,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学生学习三年,一般校外实习在半年以上,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足两年半,而会计教育仍存在传统大专办学理念,公共基础课面面具到,目前大多数学校开始基础课和专业课近三十门,对于英语和数学等课时开设过多,过分强调基础教育。因课时有限,无法保证专业教学。课程设置观念沿用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忽略了高职教育应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层次教育理念。没有从高职会计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需求出发,对于一些对会计岗位没有实际意义课程,是否应该被对企业会计岗位更有价值的课程所取代,数学、英语课时能否适当减少,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课程的教育是否适当加强,应做到理论够用即可,着重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突出会计专业的特色,重视专业教育,尤其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税法与税务会计等。
(三)教学方式方法落后 目前高职会计教育依然沿袭中职或普通专科会计教学的传统,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显然不能与目前会计教育环境相适应,无法实现会计教育应有的培养目标。大多数教师仍以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单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缺乏兴趣和耐心。重复听课、作业、考试“三点一线”的模式。这种以“填鸭式”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事倍功半地降低了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严重影响了会计教育的教学和学习目的。在教学方式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教学与社会需求、实践、学生就业脱节;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教师写板书或者PPT演示、学生听讲或者记笔记的这种模式,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更不能锤炼学生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四)实验实训体系层次低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会计教育在强调理论的基础上,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一套先进、科学完整地试验实训体系作保证,才能培养实用型、技能型、职业型的会计人才。会计专业投入小、见效快,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会计专业,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高校对实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这与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高职院校忽视了试验实训体系,在这方面投入甚少,大部分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实训和少量的电算化模拟操作,不仅在模拟实训的时间上不合理不能保证足够的时间,另外实训的内容单一,仅侧重于工业企业日常核算的处理。同时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短缺,无法开展有效地会计实训,对于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设备等会计仿真实训则很少。
(五)教材建设开发薄弱“三改一补”是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四条发展路径。一“改”是改革高专,将高专办成规范化的高职;二
“改”是将有条件的成人高校办出高职特色;三“改”是通过现有职业大学扩大办学规模,提倡联合办学;一“补“是发挥少数重点中专的优势,办高职班。高职院校底子薄、起步晚,财政支持的力度也不够,导致课程体系的构建、教材的建设都滞后于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发展,各学校要么在中专会计教材的基础上增添部分理论;要么采用会计本科系列教材,以此作为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教材。在离职高专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下,面对新的教育使命,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的严重滞后已成为阻碍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六)高水平师资队伍短缺教育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既是学校发展的“软件”,也是发展的“硬件”。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要达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师资结构、教师知识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精通的专业知识及广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极强的实践性知识及施教能力。因而高职院校需要一大批具有双重能力的“双师型”人才,但在高职院校中高水平师资队伍短缺是不争的事实,现在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并不多,“能工巧匠”更少,大多数会计教师都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走进高职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这些教师会计实践经验很少,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发展对策
(一)明确会计专业定位专业定位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当务之急要明确专业定位。通过近期对就业市场和企业调研,结合高职院校特点认为应以培养小型企业会计人才为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会计具有实战型、一专多能、独当一面的特点。具体要求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能力、编制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分析的能力、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处理纳税问题和报税实务的能力、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能力五项是小型企业会计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对高职会计专业和小型企业会计需求相关性分析,认为会计专业人员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基本素质分别是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法律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外交流、人际交往与书面文字方面的基本素质,其中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和协作是最重要的。
(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高职会计教育应突出能力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中,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突出能力的培养。一是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基础等;二是专业主干(核心)课,选择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税法等几门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三是公选课,主要是针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些课程。建议在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基础上开设选修课,可以在专业的基础上搞特色化,如会计班:会计方向、审计方向、税务方向,甚至可以开设重点班(综合方向),不但要求会计人员是专才,而且需要是通才。同时也是配合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评价与考核体系的关键,也是实行学分制的基础。
(三)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提倡新型的师生关系,变教师“指挥者”的角色为“引导者”角色,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对象。从教师的角度,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理论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学生的观点出发来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引导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理论要求学生去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认知情感、学习的自我成就感以及将对求知的欲望融合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内生机能来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式相融的教学方式。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情景式以及计算机辅助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概括性,同时也能使远离实践环节的学生感受到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注重知识接受的同时更要注重操作能力,可采取如案例分析报告、讨论发言、实验设计、总结报告等多种的考核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四)加大实训投入力度高职教育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应将会计模拟实训作为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中心和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这是保障高职会计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由于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会计类人员从业人数有限,所以各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引入会计事务所和记账公司,为学生创造实训条件。在试验实训教学环节,应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实践教学可以穿插在平时的理论授课过程中,在注重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尽量加大实践性课时的比重,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会计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同时也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人手,剔除那些与本专业关系不密切的内容,选择那些在实际中使用频率高且比较重要的内容。并且还要拓宽会计模拟实训内容,改变单纯的工业企业模拟实习,让学生熟悉并进行以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贸企业等为模块的实训,同时加强学生相关税务申报知识的学习和锻炼。这样使学生针对不同经济类型的会计核算进行模拟实习,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社会需求。
(五)开发特色专业教材为适应高职高专的快速发展,弥补高职会计教材建设的空白,众多的高职院校纷纷出版了各种版本的会计教材,但与高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突出实训和操作技能教学,结合最新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财经法规要求,编制―套难易程度适中的专业教材。在高职会计教材建设上应做到以下方面:(1)教材的开发应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能及时根据知识的更新调整相关内容,体现经济发展和会计实务发展的要求。要以“够用”为度,删减掉那些证明、演算及推导的过程,而应增加些实例,通过实例来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2)教材的内容设计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教材的编写可有会计教育界和会计实务界人员的共同参与。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教材的理论宽度和深度,又能反映会计实务处理要求。可以在每一章节设有开篇案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任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出学习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通过任务或案例引入,进行分析后引出章节学习内容,使学生学习能够有的放矢;在主体内容中尽量和实务做好对接,增强教材的应用性;每章附有复习思考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和分析能力,课后还有实训或案例分析,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开发以就业能力和实训技能为本体的立体化教材。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会计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高低。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就必须有一支既有丰富教学阅历、又有较高实务能力的教师队伍,因而高职院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此,应鼓励教师参加社会上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和教师业务水平。加强青年教师的高学历教育和脱产进修学习,调整教师原有知识结构。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会计教师可以兼职做会计工作或前往企业挂职锻炼以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同时在会计教学中,保持一定量兼职教师的比例,聘请社会上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次会计人才。
篇4
关键词:会计专业 毕业论文 教学改革 过程监管
计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学习完所有的会计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后,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毕业论文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但文章排版格式要规范,而且论文立论要正确,观点要有创新性,论据要严密。会计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可以衡量一所高校会计办学水平高低。但近年来各高校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大的下滑,已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因此分析影响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探索提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应是当前高校强化会计教学改革和加强教学监管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毕业论文写作现状
(一)写作马虎、抄袭严重。尽管学校会就毕业论文格式、论文要求等下发文件反复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但从学生交来的论文一、二和三稿来看并不令人满意,字体大小、文章排版不规范,错别字多和语句不通顺等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如此,文章抄袭现象很严重。
(二)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差。很多学生只会使用Google、Baidu网络查询工具检索文献资料,对于专业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不会运用。所以收集和查询的文献资料学术性、前沿性和权威性不大,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很多学生不知如何正确选题。学生在写毕业论文前,很多人从来没有看过会计论文和论著,对于会计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概不知,因此无从谈正确选题。为了交差只能盲目从学校公布的相关论文题中选,结果题目要么偏大,论文写不出深度;要么题目偏小,无从展开,论文缺少宽度。
(四)写作能力较差。从交来的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论文初稿来看,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有的学生可能了解学术论文的格式,同时也收集了一定的材料,但由于写作能力较差,最终无法写出满意的论文。
二、影响会计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各高校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会计教学改革,应该说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为什么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毕业论文每况愈下,质量不尽人意呢?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目前各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取决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打分,导致教师对学生不敢严格要求;学校也会担心因学生拿不到毕业证而影响学生就业和前途;少数学生因不能按时毕业而闹事时有发生,造成指导教师和学校对学生有时会有所迁就。这样学生不端正写作态度,毕业论文出现错字连篇,文章东拼西凑甚至严重抄袭等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二)过多考证、考研等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本来课程负担就不轻,但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学生不仅要参加4、6级英语、托福、雅思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还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理财规划师等名目繁多的考试。除了上课,学生平时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考证上,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会计专业期刊和学术专著。没有平时的专业理论的积累,只凭毕业前一小段时间怎么能写好毕业论文。此外,毕业班最后一年,学生面临就业、考研和考公务员多重压力,而无法顾及毕业论文的事。
(三)少数教师指导论文不力。多数教师都能按要求对学生指导论文写作,但也有少数教师或由于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或工作责任心不强,或自身科研能力不强,疏于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加上目前会计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上,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写出好的论文。
三、提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一)改传统会计教学为研究和创新式教学。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应试教育,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差。改革为研究和创新式教学后,教师每讲完一、二章会计专业课后,应就这部分内容的理论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查阅相关会计专业资料,随后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形成新的观点。比方说,教师在讲授完《中级财务会计》中的投资性房地产相关内容后,就要布置学生查阅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有关理论探讨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讨论,形成新的观点,并让学生撰写。又比如,在教师讲解《审计学》中内部控制内容后,让学生大量阅读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材料,提出不同观点,鼓励学生撰写内部控制相关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凡的学生,该门课程考核成绩可加分。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研究式学习的习惯,学生就能在日常的教学中积累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科研能力。
(二)要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课并计算学分。该课程可开设在大三第二学期,主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来讲授。专题内容应包括:(1)如何使用专业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CAMAR证券财务年报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CSMAR期货股票分析高频数据库、国外ASP、BSP全文数据库等的使用。(2)如何选题。(3)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4)如何写开题报告。(5)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格式。(6)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和专业论文。教学时要边教边练,学练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科研工作。科研能力的提高不是仅凭一时就能提高,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较长时间的培养、训练和指导。目前大部分指导教师平时都承担了横向和不同级别的纵向课题。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科研团队里要有学生成员。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配学生不同的科研任务,每年的寒暑假要根据学生的研究领域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告。学校要给教师配置教师工作室,科研任务在教师工作室里由师生共同完成。在学生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今后做毕业论文打牢基础。
(四)毕业论文开题时间适当提前。目前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末,收集资料、调研和实质性写作在大四第二学期,前后不到三个月就要提交论文定稿。这种安排,时间上不是很妥当的,因为很多学生要报考研究生,而研究生考试是每年的元月份。选题、开题时间正好是学生考前冲刺的关键时段,学生这时根本不会把精力放在选题和开题工作上。而到了毕业班的最后一学期,考研已上线的学生会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应付考研的面试上,其他学生有的要备考公务员,有的要去落实工作或顶岗实习,一事接一事,学生往往认为目前的考试和求职更重要,而无法顾及毕业论文的事。建议把选题、开题提前到大三第二学期末,这样不但能加长论文写作时间,而且能有效避开因就业、考研造成的时间冲突,也能与毕业论文专题课相对接。此外,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规划和教育,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但人力资源师、物流师等考试,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作用不大,学生可以不报考这类考试。有了充足的写作时间,毕业论文质量才有保证。
(五)要切实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监管。第一,各学院(系或教研室)要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毕业生论文的论题的遴选、确定毕业生的选题、安排论文指导教师、审定开题报告和任务书、检查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的答辩等工作。第二,各学院(系)要制定具体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管理细则,并在指导委员会具体监督下对实施管理细则和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监控。要规定学生从开题报告到任务书,再到毕业论文的定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至少要经过三次修改;明确规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全程记录。记录过程可作为评选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第三,对毕业论文电子稿进行检测。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重复率不能高于20%,重复率高于20%的论文要再次修改。所有学生要求答辩,通过答辩进一步确认论文的真实性,答辩后要求学生根据答辩意见再作最后的修改。这样论文经过检测前的三次修改、检测后再次修改和答辩后最后一次修改,才能有效杜绝论文抄袭现象,确保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第四,建立评优激励机制。每年开展毕业论文的评比,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并推荐在学校的学报上发表。对获得校级、省级优秀会计毕业论文奖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从而进一步调动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因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不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国海,杨美霞.大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2.李红.高校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刍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0).
3.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1).
4.林丽琼.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5.肖鹏,康红霞.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杨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0) .
6.马中,屈波.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教研究版),2008,(01).
篇5
一、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教育的方法还是原来的传统教育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把课堂上知识的讲授和学习作为重点来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主动思考的少,教师只是讲解会计处理事项的结果,而并不对经济或者相关的事项作出说明,对会计分录和报表也只是简单生硬地讲述,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形成一种沉闷的课堂气氛。
由于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硬件设施的限制,教学手段仍然是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为主,导致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培养,整个的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近年来,会计学教材内容不断地丰富与完善,信息量也在增大,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得到改善,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学也只是播放视频,不能达到很好地教学效果,使人才的培养也不能达到要求的层次。在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如果使用多媒体来讲授会计这门课,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会计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太强,很难理解,如果不用多媒体讲解这种抽象的知识,学生很难产生兴趣。
2.教材内容不合理
我国的会计教材种类多,内容繁杂,没有得到统一。会计学教材应该及时进行改革和更新,课程内容要随着相关法规、制度发生相应的改动。但是,传统的教材由于编写时间长,一些新案例、新方法和新内容很难及时编入教材中,这样的教材并不能适应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要求。
3.实践教学缺乏
高职专业教育主要注重培养技术性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中要求理论讲授和教学实践相结合。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实践性,实践性教学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而高职院校也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开设了高职会计的实践课程,包括毕业实习和课程学习中的模拟实习,但是像模拟实习,并没有完全实行,只是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时间多就安排,时间少就弃之不顾,没有得到重视。实践教材不能满足需求,目前的会计学教材内容混乱,种类繁多学校在选择教材上也有一定的随意性,没有统一规定,使用的教材很难满足教学的要求。高职会计学的教学课程设计缺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如管理学、信息学以及国际贸易等学科,都没能很好地融合进去。教学中讲解的案例少,使学生的认识肤浅,知识面狭窄。学校安排的校外实习,也只是安排快要毕业的学生,很多的学生认为,实习只是一种找工作前的缓冲,并不是真正的工作,很难引起重视,而且实习单位可能没有安排专业的老师指导学生的实习,使实习变得很盲目。
二、解决会计专业教学存在问题的途径
1.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以老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会计教学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的方式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思路,最后解答出来。有时候,教师可以把问题设置为诱发式的,结合课堂上的讲解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把要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主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耐心与学生进行讨论,对案例共同分析,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答案,实现师生互动。还可以把内容隐藏于问题中,然后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会计专业教学的手段需要优化。会计学中涉及的内容如凭证、报表等很繁琐,教学中需要使用多媒体和投影仪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及时更换会计专业教材
学校使用的课程对会计专业教学的影响很大,学校要多与行业合作,开发与实际相联系的教材,学校的相关教研人员应该多关注会计制度及处理的更新,提出新的建议,保证教材的质量和信息的先进性,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和掌握到最新的会计知识,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3.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
高职院校应该多加强实习和实训,提高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会计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的技能要靠实践来掌握,如果缺少实验室和实践的学习,学生很难掌握会计的原理和技能。因此,在教育的改革中,学校要不断增大实训和实习在课程中占的比例。完善实习资源,加快实验室建设,完善信息资源,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顶岗实习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积极加强对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工作,因为顶岗实习其实是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
是课堂教育的一种延伸。但顶岗实习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会计类专业,很少有企业愿意让实习生接触账目。
一、会计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1.校方管理松散影响实习质量
对于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参加顶岗实习是一件既轻松又困难的差事。轻松的是会计类学生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不可能集中在某一个单位或几个单位进行,老师管理学生比较困难,最多要求实习单位写个评语或盖章了事,很多学生都存在走过场的心理。而困难的是如果学生想通过实习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很多实习单位出于对会计工作的私密性,而不允许学生参加具体的业务工作,使得学生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顶岗实习,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
2.企业无法提供大量的有价值的实习岗位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点,一般财会岗位只允许一个人进行处理,
而一个普通企业真正所需要的财会岗位只有两、三个而已。因此,会计类专业学生如需要大批量地到某一个校外实训基地或企业进行实习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学校通过社会关系把学生安排进财政部门或者是银行部门进行批量实习,也很难达到锻炼的目的。
3.学生自身态度、能力问题
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毕业生有两种:一种是由学院统一推荐的;另一种是学生自己主动联系的。对于自主联系的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说,在参加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对实习重视程度不够、自身要求不高,往往存在应付心理,觉得参加实习只是走
过场。
学生自身的能力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差距。所以企业管理者还比较重视学生除专业外的其他交际能力,如: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因为会计专业的特殊性,绝大多数的学生走向会计工作岗位的第一步是做出纳岗位,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现金,所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甚至是职业道德教育也是当前高职院校所不容忽视的。
二、解决会计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对策
1.校方应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
学校的管理部门要根据会计类专业的特点,要充分听取企
业、老师和学生各方的建议,不能搞所有专业“一刀切”的模式,而要根据会计类专业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制定及完善顶岗实习的目标和要求。
另外,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应实行“双导师制”,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各自的责任,这样,在会计专业方面可以直接由企业的“师傅”来负责传授,避免学生进入企业后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针对顶岗实习学生分散的实际情况,学校的指导老师可以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来点名。
2.选择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训、实践和就业等问题的根本出路。学校可根据现有专业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有目的、分步骤地选择信誉良好、专业对口、实力雄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接收并负责管理学生的顶岗实习。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学校可以通过关系与社会上的诸多记账机构和会计事务所取得联系,进入这些会计中介机构来得到顶岗实习锻炼的机会。显然这是一个对学校、会计机构和学生来说三赢的模式。
3.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会计仿真实验室
高职生顶岗实习的最佳途径是学校自己建立一个校内实训基地。会计类专业学校可以将日常教学与实训、培训、专业业务融为一体,建立会计仿真实验室,在实验室里学生可以像进企业一样做账务处理,从登记每笔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制作月报表,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会计实践过程中,比较好地解决了实训、实践条件不足、顶岗实习岗位欠缺的矛盾。但是对于学校来讲还要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和资金的到位,否则靠院系和老师的努力是很难开展的。
4.完善顶岗实习成绩评价考核体系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评价与考核应不同于校内所开设课程的考核,必须建立一套完善且严格的评价考核体系。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中,应用一套完整的手工账册作为最重要的评价结果,再加上师傅和老师的评价以及出勤率,这三项考核按照40%、30%、30%的比重给学员打分,这样做可以
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偷懒、走过场的行为。到期公布考核结果,优秀者给予奖励或者重点向企业推荐,不合格者则参加下一轮顶岗实习,推迟毕业。
高职学院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是近年来才采用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使其职业素质与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这种形式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来加以不断完善,使之不断成熟,以便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引起校方、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把会计类学生顶岗实习这项工作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任晓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教育与职业,2009(26).
[2]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11).
[3]梅爱冰,严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08.
篇7
【关键词】会计教学;技能竞赛;教赛融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会计的地位越显重要,经济社会对会计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会计技能大赛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会计技能竞赛项目和内容都紧紧对接实际岗位,要求学生有临场应变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进行操作。教师应将比赛的技能要求,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有效的专业教学能为竞赛服务,促进竞赛水平的提高。技能竞赛与会计教学之间具有互补性,二者相互促进。因此,我们应将教赛融合,依托技能竞赛做好会计教学。
一、当前我校技能竞赛与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教赛脱节
我校的课程体系模式是,高一开设公共基础课程,高二才开始开设专业课程。10月份接到竞赛任务,匆忙组织高二学生(高三的学生面临1月份的高职招考根本无法参赛)参与,日夜操练,但因受制于专业知识、训练时间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出成绩很难。课程体系设置极不科学,专业课程比重过低,教学的内容也比较陈旧;为了较好的完成比赛任务,10月份选拔参赛选手(主要看电脑打字及会计基础知识),11月份和12月份组织选手日夜练习,影响了参赛学生正常日常课程学习;未参赛的学生也没接受系统的会计技能训练;教赛严重脱节,大部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
2.课外活动组织教赛脱节
职校学生生源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大部分带着厌学的心理入学,学生懒散,对理论知识没有丝毫的兴趣,对学习热情不高;对于这些突出的问题,学校没有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有开设一些课外兴趣活动,比如体育运动,书法,绘画,唱歌等,还是以前的老掉牙,没有新鲜感,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有兴趣也只是短暂的,很难持久。
3.学生能力评价教赛脱节
学生评价体系过分单一,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停留在纸质的考卷中,一卷定乾坤;极少对学生进行点钞、传票翻打、电算化等技能测试;技能测试的成绩也从未列入考核范围;开展全校性的竞赛活动更是极少。
4.硬件设施应用教赛脱节
学校的财会模拟实验室利用的次数极少,一般是在基础会计的教学中偶尔用到,而对于会计电算化机房、传票机大多用于竞赛的训练。且因会计知识的不断更新,技能竞赛的内容要求也会相应地不同,这就要求更新相应设备,但我校因财力有限一次购入设备后,后m的投入极少,这又给教学和竞赛制造了不少障碍。
面临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为何不将会计技能竞赛融入教学,以竞赛促教学,教学辅竞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增长。
二、依托技能竞赛促进会计教学
1.竞赛融入教学,优化课程设置
(1)增加课程容量 在高一上学期开设公共基础课,高一下学期必须开设专业课程(点钞、传票、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高二、高三学年加大专业课程比重(每周增加到20节左右)。(2)优化课程内容 教师应根据会计技能竞赛考核的内容及参照会计的职业要求设计出更加符合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及流程,用比赛中出现的经典案例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增加沟通能力、文字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技能内容。(3)优化教学模式 可以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按照竞赛中对岗位的设置和要求进行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实训教学,学生在日常学习和训练中体验到实际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操作技能和工作要求,强化学生对会计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不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早准备技能竞赛项目,为日后的竞赛选手选拔,成绩的取得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应把技能竞赛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阶段,教赛交融。
2.课堂内外结合,激发学生热情
中职生的惰性如何改变是一个难题,“天生我才必有用”,年轻人不可避免的好胜,还有个特点“多动”,可以利用他们的特性来教学,可采用学生动手的模式。专业技能竞赛是学生职业技能展示的平台,比如点钞、传票比赛所有学生可以参与,且不受限于原有知识,让学生逐步“动起来”,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可以成立竞赛项目(如翻打传票、点钞、会计电算等)的兴趣小组,多组织学校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他们的自信。且比赛内容通常会超出所学内容,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课堂内外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兴趣,在校园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
3.建立竞赛测评机制,科学评价学生
会计专业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应建立有效的竞赛测评机制,把会计竞赛测试引入到日常教学中,使之常态化。(1)多组织“仿真模拟技能竞赛”。如建立多套企业账套,让学生模拟真实工作业务,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职场气氛,帮助学生适应职场环境,累积实践经验。(2)建立学生技能测试档案,科学评价学生。对学生测试情况进行跟踪,便于学生补缺补漏,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有效的竞赛测评机制也为挑选参赛选手提供了依据。
4.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专业技能竞赛不仅仅是参赛选手之间技能与水平的较量,更多的是参赛学校师资水平、设备条件和校企合作的比拼。作为一所小的职业学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大的努力。为此,我们应当根据学校的实力,有选择的购买设备,更新设施,精打细算;充分将现有资源用于教学和竞赛,教赛有效融合。在日常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多进行点钞、传票翻打、电算化操作、企业实训模拟等技能的教学。同时,教师应钻研业务,多到企业锻炼,多与外校沟通,多培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将现有资源利用最大化。
总之,我校会计技能竞赛应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铺开,教赛融合,真正做到“以赛促教学,教学助竞赛”,让学生和老师受益于技能竞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高荣杰.会计技能大赛对会计教学的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6):17-17
篇8
一、技校财会专业教学现状
(一)生源素质低,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目的性差
技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绝大多数是考不上高中和学习中厌学的学生。这些学生都存在基础差的问题,甚至个别学生在品行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的学习成绩达不到升入高中的标准,又不到打工的年纪,所以只能选择前往技校学习。在这之中,许多学生还是在家长“逼迫”下才来学习的,这些学生起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在技校中取得一纸文凭。
(二)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职业教育发展较为缓慢,相对许多高校来说发展平台有限,致使其招生匕竞争力较弱。而且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技校的生源越来越不稳定。与普通高校相比,技校的教师编制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源不稳定、专业经常变动造成了许多老师的负担加重。由于师资不足,每学期老师的教学科目都存在变数,许多老师不得不分担其他专业的教学,这种现象在大部分技校都存在。如此的调整虽然让学生有课可上,但是这也导致老师在课程的研究上不够深入,备课也往往不够充分,从而导致课堂吸引力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三)会计教学实践、实训设备不足
目前,大多技校都存在实训设备不足,缺少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教师的现象。学校在会计人员培训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的更多是以手工模拟为主的操作环境。即使部分学校有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也仅仅是初级阶段的练习,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这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需要自己重新学习,才能成为计算机时代的会计人员。
(四)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大部分的技工学校财会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灌输式教学和将问题简单化处理为主,这导致课堂吸引力不足。许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跟进时代潮流,但更多的只是把陈旧的教学内容放到PPT上。单一的教学手段始终无法形成师生互动探讨的课堂氛围。
二、技校财会专业教W的对策
(一)加强情境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财会专业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不少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效果差。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并保持兴趣。笔者在用友T3会计软件教学中,假设了一个情境:学生是企业决策人,以企业接到的销售订单为主,探讨如何运用会计软件实现经济采购。零库存并决定生产加工和快速销售,从而使经营效率最大化。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了解购销存是一个独立于生产又与之紧密联系的业务流程。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进行专业的引导,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在一个成熟的企业经营流程中,购销存流程并不能直接产生价值,但由这三个步骤组成了企业产品生产的内部物流渠道,对这个流通过程的深入管理是促进产品增值的关键。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去,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从而在思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采用模块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许多教师教学中更多着重于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枯燥,而学生理解能力又相对有限,无法掌握知识点,随之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无法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当下技校财会学科教学模式的改变迫在眉睫。
在教学中采用模块教学的方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系统地培养中职会计师具有良好的作用。以基础会计学科为例,可以采用模块教学的方式,打破原来的学科知识体系,将基础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融合在一起。根据财务岗位的技能要求,基础会计学科可以划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和实训模块两大模块。在实训模块中将内容分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三个小模块;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每―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小模块,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员。
(三)根据水平因材施教
由于不同学生在学习相同的内容时存在理解能力的差异,因此在模块教学中,不能再以以往的教学标准进行教学。根据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可以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学生的理解能力优秀,而且学习兴趣浓厚,成绩优异、态度端正;第二类学生虽然理解能力优秀,但对学习兴趣一般,态度消极,自我控制能力差;第三类学生在理解能力上有所欠缺,对于新内容的接收停留在孤立学习、机械记忆的模式上。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因材施教,从而发挥教学的最大作用。
面对这三类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针对第一类学生要确定较高的目标,在掌握课内的各个知识点以外,还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些相关证书考试,从而更好地让他们检测自己的能力。对于第二类学生,需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对于第三类学生,则要灵活使用教材,降低学习难度,让他们能够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学习目标。这样因材施教,才能让所有学生都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全程考核
由于学生水平的不同,在考核中也应相应的细化。在以往的期中期末考核外,再加入平时表现考核。在整学期中全程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知道考核不单单只局限在期末考试而已,促使他们时刻注意自己的学习进度。在试卷考核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应相应得进行调整。对于理解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考核应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对于理解能力优秀的学生,除了基础知识,还有一定的拓展性知识。这样的考核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五)知识服务技能,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技校财会专业教学中,实训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水平的重要方式。首先,我会根据课程标准,让学生掌握会计专业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在实训中先让学生掌握会计的书写技能,如金额大小写、日期、收付款人等等的填写,并教会他们填写相关的数据资料。在掌握会计的书写技能后,逐级加深,再让学生掌握审核和填写原始凭证的能力,能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明细账编制记账凭证,同时学会编制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再次,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并与有关明细账、日记账相核对。最后,还要让学生学会掌握编制会计报表,通过将有关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加封皮并装订成册并写实训报告。
三、总结
篇9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社会顶岗实习;问题与解决方法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大了应用型人才教育改革制度的推进力度,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将会计专业学生安排到相关企业单位,让其开展顶岗实习活动,以期让学生对各种会计业务有一个亲身体验,熟悉各会计职业岗位的操作,进而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然而,调查会计专业学生社会顶岗实习情况,我们发现依然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需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
1.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院校在管理社会顶岗实习方面存在问题
其一,会计专业学生进入实习的单位较为分散,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在实习中,许多学生联系的实习单位并不集中,学校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实习及生活情况进行充分掌握,给学校跟踪管理实习学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其二,学校投入的经费与师资不足,使得对实习学生的监管缺乏足够的力度。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外实习期间,难以对其进行全面掌控,再加上学校安排一名教师指导多名学生的社会顶岗实习。而这些教师在校本身就承担了教学或管理等工作,因而难以安排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在大量实习生的指导工作方面。再加上学生实习企业多且杂,有的指导教师缺乏对学生实习单位的充分了解,难以准确答复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互动较少。
1.2用人企业安排会计学生顶岗实习时存在问题
首先,企业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使得顶岗实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在用人企业中,会计岗位涉及企业重要的财务机密,管理人员难以放心让学生在财务部开展会计工作。同时,会计工作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等特点,需要担负起每一笔账务的处理责任,而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时间短,如果在其实习期满后发现财会问题,那么就难以追究相关责任。其次,大部分的用人企业认为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只需出具相关实践报告即可,因而不会给学生安排专业的指导人员及实质性的岗位,很少会让学生接触会计专业的实习操作。
1.3会计专业学生在社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会计专业学生未能意识到社会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有时单纯为了实习成绩而选择与自身专业不符的职业与岗位去实习,进而在实习中缺乏足够的热情,使得实习工作流于形式。
其二,学生未能明确顶岗实习的目标。社会顶岗实习的基本目标即为通过对实习企业的生产状况、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解,从而使学生采取合适的会计核算方式对企业账务进行处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学生直至实习结束后,依然不是很清楚自己实习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与过程,同时也未能提高自身的岗位适应能力,最终未能有效实现社会顶岗实习的目标。
其三,实习企业过于单一,学生难以充分体验到不同行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差别。在顶岗实习期内,学生通常只在一家单位内开展实习活动,这与就业时需对行业、规模不同企业的会计核算有一个全面了解的要求不相符。
2.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大对社会顶岗实习的组织及管理力度
社会顶岗实习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为一项培养综合实践能力,积累会计核算经验的重要方式。为获得良好的顶岗实习效果,做好实习组织及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应针对当前自身在管理会计专业社会顶岗实习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及改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加大资金及师资力量的投资力度,设置专门的学生社会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安排专职人员或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全面负责管理,并根据会计专业具有的特殊性,以及学生选择的各个实习企业具体情况,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
2.2高职院校应与各个实习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学校通过与企业构建良好、密切的合作关系与联系,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便利,进而推动学校成为实习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平台。基于此,学校必须对社会中各企业单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进行密切关注,准确判定会计工作人员所需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等,进而以企业需求为基础开展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此外,学校及实习企业单位还可采取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
2.3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岗位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首先,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社会顶岗实习在当前专业学习及将来就业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使其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去对待顶岗实习。其次,加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便是将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依据,进而开展系统、连续、真实等会计核算工作,因而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对其顶岗实习及将来工作大有裨益。其三,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企业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职业道德为企业增强自身凝聚力的有效方法,更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因此,学校应充分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其严格规范自身各项职业行为及习惯,为实习企业提供更为优质化的服务。
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顶岗实习这种将社会作为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大程度上拓宽了会计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实现了会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同忽视的问题,对学生的实习效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就应对会计专业学生在社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众所周知,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些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会计人才的教育。如今每年的招生,会计专业也是最火爆的专业,越来多的人选择会计专业,随之每年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也较竞争,再加上会计行业是个比较重能力的行业,由此会计人员的财务技能尤其显得特别重要。
1会计的财务能力在会计行业中的重要性
11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就业的优势
会计是较热门的学科,在每年的招生中,有太多的学生考虑到兴趣和就业等方面都踊跃报考本专业。这也使得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会计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虽然此专业较其他专业在就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如今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通过高层次人才的共同努力创造的。一些企业在大量的会计应聘者中严苛挑选,如果仅仅是只会理论而没有实践的高技能,就很容易被淘汰。因为一般技能的会计太多,而对那些高技能的会计是供不应求。所以会计人员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和更好的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让自己在行业竞争中拥有一定优势。
12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适应本职岗位之需
职业技能是从事某种职业的所具备的职业技能水平。包括专业的理论知识,时事政策、临危不乱的处理能力等。会计学会计是一个注重专业性技术的动手能力的行业,因为从最基础的原始凭证的识别、登记到报表的编制及税务的申报的过程,都是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的一个考验。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能够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社会在发展,会计人员也要随之发展,要不断的学习,适应本职工作的需要,这是会计人人员的义务,也是会计人员的正确选择。
13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企业经济的发展
如今的会计目标不再是以前那种简单的记账先生,而是和各个环节各个部门打交道,还要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有价值的会计信息,有时还要凭着会计的专业技能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有参考价值的经济决策,一系列的会计工作最终是否帮助企业达到有效的合理的目标,都是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水平高低的极大考验。
14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自身的行业发展
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是自己的知识得到渊博,实践经验的丰富的体现。如果每个会计人员都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刻苦专研,熟悉法规,业务熟练,保持着货到老学到老的态度,成为技术过硬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那么我国的会计整体队伍也的高质量的发展,在经济管理中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21教学方法传统,理念不正确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方法仍然以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没有考虑到会计专业的实践学习到企业或到会计事务所学习,会计事务所实习是一种重要的大学会计实习的教育形式。因为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掌握大量课堂上难易讲授的会计实务操作经验。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对会计专业的重要性。致使学生毕业后只知道账务处理,对于岗位的分工、内部控制和相互监督,工商部门的注册、银行的业务往来,按时的税务申报、税款缴纳等是一片茫然。
22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不足
在部分会计教学的高校里,在会计实践教学中连基本的会计实验室都没有,教师的陈旧的理念严重阻碍了和校外联系实习基地,有的高校就只给学生发放些记账凭证,账簿及报表,让学生在课堂上只做账务处理。学生对学习会计的认识定位有所偏差,认为会计实践很简单,也就不会去主动对会计知识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直到毕业后在实践工作中,涉及到工商、税务等业务时就眼高手低,无从下手。
23学生对会计实践不屑的学习态度
在会计实践的教学实践中,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会计专业也没有深刻研究,具体表现在,学习不够刻苦,学习兴趣不明显,课堂上听课不认真,课后也不会预习复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应付对待,学习上存在满足的状态,轻视会计专业学习。对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缺失。没有专研的精神,没有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意识。等到考试,就"临时抱"的应付态度。
3如何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
31明确教学目标、重新梳理理念
教师在给学生教学时,就应该认识到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专业,特别是对会计人员的实际专业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老师应该从理论教学出发,着力在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重视对待。例如,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行业的业务,请教一些优秀的会计人员给学生实地讲解,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会计学习实际工作会涉及的在课堂学不到的知识。老师再将理论和实际进行分析。
32师资队伍建设的改善
在师资队伍方面,现在从事会计教学的老师普遍都具有相应专业的博士、硕士学位。毋庸置疑,这完全具备会计学的理论教学,但是学历仅仅是学术深度的证明,有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自己也没有校外的实际实战。然而会计行业往往与很多部门有业务来往,如果我们的会计老师具有更多的宽广的知识面,例如在案例分析中,同时利用法律税务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这样也就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分析及判别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以后再实践工作中能游刃有余。
33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当前会计教学大致可以分为学术性教学和应用型教学,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教学更侧重与应用型教学,在实践教学资源的配备,以本专业的合理需要和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很多企业普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和ERP,特别是ERP能够通过信心系统进行有效的整理分类、共享,使得企业在购、存、产、销、人、财等方面得到合理的利用。这让学生感觉到会计账务处理的方便性和共享性及财务整个流程的认识。还有要考虑到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