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1 17:41: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耕地保护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耕地保护培训方案

篇1

(一)落实责任、严格考核,耕地保护措施有力。一是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县委、县政府把耕地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重要工作亲自部署、亲自过问,重要典型案件亲自督办。二是严格考核,实施奖惩。将耕地保护目标列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并把土地开发、土地增减挂工作作为县重点工作实行单独考核,并给予工作经费补助,对完成任务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三是落实责任,强化保护。2014年以来,我县对耕地保护工作履职不到的7名副科以上干部、3名一般干部、1名村干部实行了问责,对8个乡镇主要领导进行了警示约谈。同时,我县将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成效与干部选拔任用和责任追究相挂钩,把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履职情况作为乡镇党政领导离任工作交接责任事项之一;把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履职情况作为从村(居)委干部中选拔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考核条件之一。四是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每年初,我县都要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耕地保护的任务和责任主体,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户。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后,我县将32.85万亩基本农田落实到了农户、地块和图斑,并层层落实保护责任。

(二)深入宣传、强化教育,全民耕保意识明显提高。一是开展全县性的培训和考试。近年来,我县适时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耕地保护知识纳入全县性的培训和考试,通过集中宣传,强化宣传效果,扩大影响力。在全县村干部岗前培训班中,将耕地保护业务培训列为重点课程,由县国土局分管领导讲授耕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全县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中,将土地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列入了考试内容。二是设置标语标牌和保护界桩,严格落实上级要求,在全县各乡镇设置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界桩19根,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172块。三是深入开展“两违”专项整治。

(三)部门联动、强化执法,耕地违法案件得到有效遏制。一是强化动态巡查,实行土地巡查责任制。县土地监察大队将工作人员划分为3个中队、2个片区,把巡查范围、职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对巡查区域定时巡回检查,每月累计动态巡查不少于2次/乡(镇),并建立巡查台帐。二是实行属地管理,将执法监管重心下移。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防控整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本辖区内土地执法监管的主体,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违法用地的制止、监管负总责。我县6个建制镇各组建了15人规模的巡查队伍,13个乡组建了10人规模的巡查队伍。各乡镇自行开展本辖区违法用地巡查,并通过“县乡”联动执法,逐步加大执法力度。在全县每个村聘请了1名国土资源协管信息员,以村为单位划分土地巡查监管网格,形成县、乡、村三级土地监管网。三是建立联合执法,案件移送工作制度。为做好新时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我县从国土、规划、公安等部门抽调70余人组建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防控综合执法大队,选派正科级干部兼任“两违”综合执法大队长,抽调3名副科级干部任副大队长,形成了综合执法强劲合力。国土局、城建局将执法权授权给综合执法大队,开展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同时建立了公安、检察、法院、纪检、监察案件查办联动机制,对破坏耕地等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或纪检监察部门追究相应责任,形成了案件查办快速响应机制。

(四)加大投入,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认真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占补平衡,对各类非农建设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的,严格控制用地规模,按项目逐一落实补充耕地方案,严格履行占用耕地“占一补一”,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二是积极探索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在征得有关专家同意后,我县于全市率先开展了耕作层保护再利用试点,将九二基地已征收的耕地进行耕作层土壤剥离回填到周田镇河墩村土地开发(灾毁园地)项目再利用,回填规模223亩,极大程度保护了土壤肥力,确保了复垦质量。

篇2

根据《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的规定,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了2006年度全国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在这份第一次按照建设项目,全面考核各省占补平衡工作情况的“成绩单”中,各地表现不一。

全国除外的30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接受了此次考核。从抽查项目的平均分来看,全国平均分为84.53,河南等17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平均分高于全国平均分。其余13个省(区、市)的平均分低于全国平均分。

从合格率来看,按照每个项目得分80以上为合格计算,全国抽查总合格率为80.17%。经考核的省(区、市)中,山东等2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查合格率高于全国抽查总合格率,其余9省(区、市)低于全国抽查总合格率。

全国列入考核范围的建设用地项目共13018个,涉及建设占用耕地149419公顷,补充耕地149902公顷。国土资源部抽查的建设用地项目共1039个 ,抽查项目占总数的比例为7.98%。

此次考核按照补充耕地资金落实、项目挂钩、项目管理、项目验收、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变更调查或登记及执行补充耕地方案八个方面,对所有抽查项目进行统一综合评分。

这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按照建设项目进行考核,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与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相挂钩,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通过实打实算细账得出来的,保证了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考核是为了促进管理

占补平衡制度对耕地保护来说至关重要,而其考核办法则历经五年探索,终于在2005年正式出台,于2006年开始施行。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潘明才表示,这次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对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对守住18亿亩耕地底线有三个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一,对项目建设单位而言,促进增强“占用耕地必须补充”的意识,促使其履行法定义务,同时也可遏制建设项目大量占用耕地的势头。当一个建设单位需要占用耕地时,就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如缴纳耕地开垦费。如此一来,建设单位在选址时,自然会考虑尽量少占耕地。

其二,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而言,促进其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简单地说,即明确了补充耕地工作该怎么抓,占补平衡标准该怎么定。这套新标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管理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形成并完善的。耕地占补平衡挂钩制度、储备制度、台账制度是这次考核的重要依据。

所谓挂钩制度,是指一个建设项目占用的耕地,相应的有一个开发整理项目加以补充。它解决的是边补边占的问题。潘明才认为:“挂钩制度体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看建设单位是不是履行它的义务了,也就是说一个项目所占用的耕地是否补充了。另一方面是看补充的耕地是不是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要求,从立项、设计到施工、验收都达到国家要求了。”

储备制度解决的是先补后占的问题,它要求一个建设项目在申报前,就已经补充了耕地,经国土资源部门验收后进入耕地储备库。而台账制度则是挂钩制度和储备制度的一个汇总。

“算细账”是此次考核的又一亮点。以往考核都是算大账,统计一年之内,县、市、省等一个行政辖区的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总量,然后通过土地变更调查,同新增耕地的总量进行比较,考察占补是否平衡。但这种新增耕地的补充是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的,甚至把农民自发开发的土地也算进去。这样算大账的方法显然不科学,由此致使一些建设单位在监管不严的情况下,逃避该履行的义务。而这次算细账,通过对建设项目占地与补地情况的逐一审查,确保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也促进了考核方法的科学化。

其三,对地方各级政府而言,促进确保耕地保护目标,并改善管理工作。目前耕地占补平衡不允许跨省补充耕地,这就遏制了一些地方政府不考虑本地区的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盲目上项目的情况。同时,也缓解了建设占用耕地的压力。建设占用补充的耕地是确保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意义重大。在确保了该地区耕地保有量稳定的基础上,保证了我国整体耕地保有量的稳定。

促进地方政府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是采用新考核标准的又一重要目的。考核不仅考察耕地的数量、质量是否达标,还要检查地方政府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各省都按考核的八项内容逐个打分,哪项分高,哪项分低,都可清楚地从通报中看到,不会再出现以往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并且把各省排序公布,让它们看到自己在全国的排名,对那些排在后面的省起到警示和促进作用。

潘明才表示,这次考核还反映出的一个情况是,东、中部省份的基础工作比较扎实,管理工作比较规范,而西部省份往往由于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管理粗化,从而在管理层面上与东、中部省份拉开了差距。潘明才特别强调,“对那些得分比较低的省,考核主要还是为了促进其加强管理”。

怎样做到客观公正

占补平衡考核的新标准正如 “新生婴儿”,在考核中受到各方尤其是国土资源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省与省之间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千差万别的状况,在不同省份之间考核,就需要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对考核标准进行细微的调整。为了确保各省在相对统一的标准下进行考核,国土资源部做了大量工作。

参与这次考核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政中心的姚丽,对考核的前期准备工作感受颇深。她介绍,参与抽查的全体工作人员在下到地方之前,都接受过国土资源部的集中培训。为统一考核标准,在正式考核前,国土资源部首先进行了试点考核。规划院的工作小组到河北试点,土地整理中心的工作小组到重庆试点,分头进行考核。在试点考核时不打分,两组人员按照考核标准,记录各个项目的详细情况,然后把实际情况带回部里。在耕地保护司的组织下,两个工作组坐到一起,逐条讨论评分标准,努力做到对各个问题的认定标准统一,保证省份之间的考核尽量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

2006年底,根据各地考核的初报情况,国土资源部还专门召开了东、中、西部三个片区座谈会,并下发《关于严格考核耕地占补平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考核工作中有关问题进一步予以明确,要求各地按照规定认真核实考核结果,确保考核实事求是,不走过场。

各抽查组在基层工作中统一采取“三结合”、“七对照”的工作方法。每省抽查项目数量严格按照项目总数5%~15%的比例或不少于30个的规定,以保证抽查程序合规、抽查项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综合业务处的陈原,在回顾抽查工作时还谈到一个细节。为保证抽查工作的客观、公正,工作人员每到一省(区、市),在当地政府提供的资料中,根据抽查需要的类型、特点等进行随机抽查。

具体到项目的流程上来说,基本上是以室内为主,室外为辅。室内工作主要是根据考核的八个方面标准,查阅相关资料。室外工作则是进行实地查勘,一般每省实地查看3~5个项目,根据项目实施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工作人员亲赴项目现场实地抽查1~5个地块考核项目实施情况。在现场,主要考核项目地块所在的图幅号和图斑号、位置、四至等是否发生变化;考核项目实施与设计的一致性,抽查地块是否达到设计确定的有关道路、渠系、林网和耕作层厚度及坡度等技术标准;抽查地块的实际土地利用现状是否与项目设计图吻合,是否与变更后的现状图吻合等。

在2007年6月上旬,全国抽查工作结束后,耕地保护司还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地抽查情况进行了全面汇总分析。根据抽查总体情况和各省(区、市)具体问题,依据《考核办法》和《通知》的规定,把四项内容的“一票否决制”细化为八项具体标准,即把数量、质量、资金和管理四项考核内容,细化为资金落实、项目挂钩、项目管理、验收、数量、质量、变更调查或登记、执行补充耕地方案等八个方面,并逐个确定其权重和分值,据此对抽查的所有建设用地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问题不容小视

通过这次考核,各地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与做法。江苏、河南等地根据发展需要,及时提高耕地开垦费收缴标准,增加补充耕地的投入;上海、福建等地健全了耕地开垦费收缴制度,确保耕地开垦费及时足额收缴到位;重庆、云南率先实行了新增耕地按质量进行折算平衡的方法,提高了质量验收标准。但是,此次考核中,也反映出基层国土资源部门不少的管理问题。

有些省(区、市)的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出现了挂钩制度执行不到位,账目信息不全,上下级间、账库间、库库间台账不衔接、变更调查与登记管理、资料档案保管不善等问题。

考核反映的最大问题就是基层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补充耕地的项目管理与验收有待进一步规范。许多地方面积较小的项目只有简单的开垦合同及造地方案,验收过程中还存在验收主体多样、验收标准不一、程序不一,验收材料过于简单,个别地方还存在故意放低标准验收,项目验收不及时等问题。另外,新增耕地列入耕地储备库管理制度、购买补充耕地指标的质量标准、购买计划、购买标准、购买程序等管理制度也有待规范。

耕地开垦费的管理规定也需进一步明确。部分项目没有耕地开垦费收缴凭证,致使资金来源、拨付去向和额度都难以核实。此外,补充耕地所需资金还存在拨付不足、不及时,开垦费账面资金余额较大、减免、欠缴、截留、挪用耕地开垦费等问题。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多数补充耕地的质量不达标。虽然补充耕地的数量基本上达到了耕地占补平衡的要求,但许多地方补充的耕地多分布在交通偏远、不便耕作、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或有生态障碍的地方,再加上农田基本条件较差,又缺乏后期管护,使得补充耕地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在地方自查时,部分地区还存在执行考核要求不严的问题。一些地方没有严格按照考核程序认真进行考核,据实确定并上报考核合格率。个别地方因遗漏或多列项目、没有补充耕地方案、也没有实施项目挂钩,造成实际考核范围不准,影响了考核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改进之路,继续前行

考核今后还将继续下去,面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国土资源部将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力求考核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

为督促地方整改,国土资源部已针对地方上报和实地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以部发文的形式对各省(区、市)进行通报督导,明确规定整改期限。为确保各地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国土资源部还将对各省整改情况进行追踪,同时要求地方在今年年底前提交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耕地开垦费的收缴、使用、拨付的管理,国土资源部要求各省都要出台本省的耕地开垦费管理办法。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的各项基础制度,还要进一步健全补充耕地台账管理制度,加强补充耕地指标储备库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储备库的建设。为加强土地变更登记工作,保证地籍资料准确无误,补充耕地经验收后要及时进行土地统计台账和图件变更或登记。为提高补充耕地质量,要尽快推广、实行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制度。

潘明才还特别强调,对地方耕地占补平衡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将作为一项长期制度继续执行。国土资源部将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法,加强考核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考核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建设用地审批的重要参考与依据。

同时,对各级地方政府,将强化其耕地占补平衡监督检查责任,增加耕地占补平衡在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中的权重。今后每年,国土资源部将集中力量抽查部分省份,增加抽查项目比例,加大抽查检查的深度。在占补平衡考核中还将应用航片、卫片、遥感等新技术、新方法,使抽查更加科学、准确。

这次考核采用的新标准与过去相比,的确更加科学,但探索耕地占补平衡新机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首先应该努力探索 “以供定需”的新机制。在耕地后备资源紧缺、不允许跨省域补充耕地的情况下,可在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建设用地审批时,考虑项目所在地的耕地后备资源情况和实现占补平衡的能力,“以供定需”引导地方改变外延式扩张发展的惯性思维,挖掘现有建设用地的潜力。

面对省、市、县三级在占补平衡台账、指标使用分配、开发整理项目库之间不衔接、不统一的问题,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还要统一管理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补充耕地管理和省内易地指标的调剂。

最后,政府还要积极鼓励建设单位先补后占,解决用地问题。国土资源部提倡地方先垫付资金,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将新增耕地纳入耕地储备库。这样先行取土培肥,土壤熟化,可使先期补充的耕地质量大大提高。当建设单位占用耕地时,收取耕地开垦费,既归还了垫付的资金,又补充了足量且质量相当的耕地,真正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一次考核工作的结束并不是终点,它是各级地方政府加强工作的新的起点,也是考核方法本身的完善。我们期待新的考核制度不负众望,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关链接:

1999年国土资源部在《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中强调,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2000年国土资源部在《关于加大补充耕地工作力度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中提出,要建立建设用地项目占用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挂钩制度和补充耕地储备制度。

2001年国土资源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坚持控制占用与依法补充两手抓,推行耕地储备和项目挂钩制度,立足本地区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易地补充耕地工作。为严格考核加强监督,首次提出,在区域考核的基础上,逐步实行按建设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的制度。

2002年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开展2002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明确提出占补平衡考核方法,详细规定了考核范围、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步骤及考核总结,并在2002年度试行这套方案。

篇3

一、全面推进国土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以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为契机,抓好节约集约模范区创建工作,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新一周期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一是广泛宣传。创新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和宣传手段,广泛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氛围,着力提升各级领导、全社会公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识。二是规划管控。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调整完善,做到与全域规划、城镇规划、旅游规划、园区规划及产业规划无缝对接,实现“多规合一”。三是制度约束。从产业政策、用地规模、规划用地指标、投入产出强制等方面严格控制,提高各类项目用地门槛,对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无环境污染的项目予以倾斜。四是挖潜存量。依法清理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及闲置低效土地,完善闲置低效用地的依法处置程序,坚持“一地一策”制定处置方案,跟踪管理、动态更新,降低闲置土地比例,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二、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一是继续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扎实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小溪塔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对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考核,将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土地整治项目安排挂钩,调动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形成保护的共同责任;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制作完善村级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及界桩,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图上和地块,责任落实到村组和农户,确保全区4195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二是完善耕地“占一补一”措施,在建设项目选址中提前介入、从严把关,做到避优占劣。开展区级“占一补一”土地整理项目,补充耕地面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三是严格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程。完成8万亩土地整治项目验收,高质量推进5.5万亩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申报1.6万亩项目立项,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落实已建成土地整治项目区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的规定。四是完成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

三、千方百计保障发展用地需求

及时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紧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工业发展、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等重点项目布局,积极参与、主动服务,重点保障太平溪一港一城一路、江北翻坝高速、五龙一级路以及宜黄一级路周边地块、南蔡下片区、丁家坝片区、文仙洞片区旅游开发农旅结合节点区和“六区一园”等项目用地需求;对纳入建设用地计划的重点项目提前介入,加强用地指导,做好规划调整,提高报件质量,提升报批效率。

四、扎实推进绿色共享示范磷矿区建设

一是科学编制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做到布局合理,矿业权投放有序。按照“边生产、边整治、边恢复、边转型”的思路,引导采石企业从分散、小型向集中、规模经营转变,力争2年内采石企业数量和产能下降30%。二是扎实推进绿色共享磷矿示范区建设。做好绿色共享示范区创建工作顶层设计,拓展绿色共享内涵,通过加强体制创新、调整优化矿业结构、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等措施推进绿色共享示范区建设;每个乡镇要创建绿色矿山示范点,有目标方案,有检查总结;将绿色共享示范区创建纳入矿山企业开工复工及年检条件,实现开工复工规范化、标准化。三是深入推进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全面实施“边采边复、立面挂网、平面植绿、应绿尽绿”的工作思路,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做到年初有方案、年中有督查、年末有验收。

五、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一是巩固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成果,做实做细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科学划定避险区、普及应急常识、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全区326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零死亡、零事故。二是加强面上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存在危害的隐患点,分类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建立地灾治理项目库,力争申报实施1至2个项目;抓好莲沱左岸危岩治理工程、黄陵庙——南沱塌岸防护工程等库区后续规划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将项目建成亮点,体现示范效应。三是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推进三峡地质公园两枚金钉子及三个园区保护性开发工作,完成樟村坪国家矿山公园一期建设,启动二期建设。

六、不断夯实国土资源基础工作

一是高效高质完成“两权”确权工作。年底全面完成全区约15万户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约851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外业调查,同步开展登记发证工作;加强权属调查质量抽核,加大日常督导检查,对工作进度和质量采用约谈机制,制定奖惩措施。二是扎实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依法依规、便民高效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各部门之间职责边界和衔接方案,明确职能职责,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做好基础平台建设,初步完成现有土地、房产登记数据整合库工作,确保运行顺畅、办事便捷。三是抓好信息化建设。重点推进执法监察、综合事务管理等已建成的系统上线运行,对网上收发文等已运行系统进行优化完善;做好网上办公业务办理状态信息工作;加强已建成数据库的利用,统筹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建设和融合。

七、大力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落实执法监察共同责任。积极对接区政府成立的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和指挥中心,形成系统上下“联合监管”、部门之间“联动监管”、工作环节“全程监管”的执法监管新格局;严格落实违法违规行为零报告、定期报告和专项报告制度,强化分析、研判、预警机制,加大用地指导、法律宣传、控早控小等预防措施的落实;加大包括设施农用地在内的土地供后监管,加大未批先用、无证开采、越界开采等重大违法违规案件及违法违规重点乡镇公开曝光和查处力度;充分利用土地变更调查图斑合法率及违法查处率,制定科学考核指标,从违法行为发现、制止、查处以及违法宗地数、规模面积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公正考核。二是加强法治国土建设。科学制定“七五”普法规划,完善措施,确保“七五”普法良好开局。全面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规范保留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编制责任清单,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节点,强化效能督查,确保按时办结;加强各类文书和合同的严谨规范审核,防止疏忽大意和不明大意造成工作被动,甚至严重后果。三是推进法治化建设。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落实领导公开接访和包案责任制。四是加强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对国土资源执法人员法治思维、执法能力的培训,不断提升国土干部的法律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营造法治国土的浓厚氛围。

篇4

山西省土地复垦条例如何实施一、高度重视,深入学习,广泛宣传

《土地复垦条例》确立了新形势下进一步规范土地复垦活动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是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深化和体现。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土地复垦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特别是要结合山西省有关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创新矿业用地管理机制合作协议的精神要求,利用我省矿山企业兼并重组的有利契机,把土地复垦工作作为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抓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做到准确理解、掌握和应用;要按照《通知》要求,进一步争取政府支持、加强部门协调、强化责任主体配合,构建土地复垦共同责任机制。

二、准确把握,明确监管职责

《土地复垦条例》对县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土地复垦监管职责提出了严格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明确各自的监督管理职责,按照《通知》要求,对各类土地复垦施行全面、全程监管;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按照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后续工作和《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晋国土资函〔20xx〕127号)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督促土地复垦义务人严格依照国土资源部20xx年第17号公告的《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技术要求,尽快编报《土地复垦方案》,积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后续工作中《土地复垦方案》的编制工作,认真做好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的初审、论证和审批备案工作,切实履行复垦方案的实施监管责任;同时要督促土地复垦责任人自觉履行复垦义务、落实复垦责任、实施土地复垦项目,不断推动土地复垦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土地复垦条例》明确了土地复垦责任主体,划分了土地复垦责任。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土地复垦工作职责,抓紧机构建设、人员培训,研究监管工作流程,结合土地整治规划,及早启动本区域损毁土地现状及复垦潜力调查工作,摸清家底,建立土地复垦监测制度,及时掌握本行政区域土地资源损毁的情况和土地复垦效果等情况,不断探索土地复垦工作的有效制度,逐步规范全省土地复垦工作的管理。

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反腐惩防体系

要以《土地复垦条例》为重要依据,结合我省矿业用地改革的实际、积极探索土地复垦工作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特别要建立土地复垦工作中的反腐惩防体系,要依法行政,树立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理念,确保土地复垦工作健康、稳步的前进。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支持矿山企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要在工作的协调上发挥作用,在相关资料的提供上予以配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以任何名义对企业和报告编制单位设置门槛,不准吃、拿、卡、要,不准在资料提供上推诿扯皮,借机向企业和报告编制单位收取不合理的费用。

五、主动作为,职能到位,加强土地复垦任务和义务的落实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依据职能主动作为,做好辖区内矿山企业土地复垦的监督与管理,对土地复垦方案已审定备案的矿山企业,要督促土地复垦工作的具体落实,建立土地复垦工作年度报告制度,摸索土地复垦资金的提取、使用和监管的新机制,抓好土地复垦工作中各环节的衔接,保证土地复垦任务和义务落到实处。

土地复垦的原则下列损毁土地由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

(一)露天采矿、烧制砖瓦、挖沙取土等地表挖掘所损毁的土地;

(二)地下采矿等造成地表塌陷的土地;

篇5

一、我县贯彻实施《农业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提高了农业执法和管理水平。《农业法》颁布施行以来,我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标语、宣传车以及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学习宣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加深了对《农业法》的了解,进一步树立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增强了农业法制意识。各级政府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运用法律管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能力明显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逐步增强。

(二)通过加大农业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农业法》关于“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我县省级以上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达*亿元,县财政对农业投入总额*亿元;均大大高于同期我县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农业投入的增加,对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突出重点,注重发挥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这些资金主要投向农业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农林水各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农村事业公共建设(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以及农产品流通基础建设等方面,推动着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一派勃勃生机,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今年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比去年年增长*%。

(三)通过强化保护措施,较好地实现了保护耕地和集约节约用地目标。我县紧紧围绕《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土地,严格依法保护耕地和节约使用土地。一是扎实开展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工作。完成了*乡、*镇等13个乡镇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目前,全县耕地面积*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为*%。二是较好地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至今已完成涉及全县各乡镇、村*个土地整理项目,累计整理土地面积*公顷,建成标准农田*公顷。三是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实行耕地保护动态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新增土地、矿产违法案件发案率控制在*%以内,查处结案率在*%以上。四是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加强土地利用总体管理,切实有效利用和消化农转未供土地,采取调整项目等措施,有效提高供地率。规范私人建房审批,严格实行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全面推进危旧房改造,拓展农民建房空间。今年年,我县把农村危旧房改造作为“头等工程”,提出了“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按照“连片拆除危旧房,重新规划建新房,腾出空间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启动了第一期28个村的危旧房改造试点工作,其中5个行政村实施了“整体搬迁、下山脱贫”,有156个自然村实施了“自然村撤并”,拆除危旧房*户,解决了*户农民的建房用地,其中*户农民已搬进新居,完成建设用地复垦项目71个,新增用地*亩。

(四)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加大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一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认真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定性、定编、定员工作,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科技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贡献率。二是加强对动植物的疫病防控工作。连续几年未出现重大动物疫情,动物产品按国家规定流入市场,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加强植物疫情监测、普查、清除工作,严格防止有害生物侵入、蔓延、扩散。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加大对检测设备的投入,强化农产品质量日常监测工作,在部分乡镇建立了放心菜检测示范基地。

(五)通过多措并举方式,有效地促进了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近年来,我县把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松阳县低收入农户科技帮扶增收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以实施“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为载体,针对低收入农户的不同情况,采取“政策扶农、产业富农、转移安农、帮扶助农、实事惠农”五大举措,不断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力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向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倾斜。引导低收入农户因地制宜发展茶叶、香榧、油茶、水果等产业,并加强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提高低收入农户转移就业和自我增收能力,真正为低收入农户寻找脱贫致富之路。今年年我县有*人(去年年为*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年人均收入超过*元,占*元以下低收入总人数的*%,年人均收入在*元以下的农户(低保户和五保户除外)全部超过了*元。

二、我县在贯彻实施《农业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法学习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农业法制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县在农业法学习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农业法的普及还不够广泛,学习宣传还不够深入,一些干部群众对农业法的内容还不够了解,尚未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关注农村、关注农民、支持农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少数干部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的意识还比较淡薄,运用法律组织和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水平还不高,还有不少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也不够强。

(二)全县对农业的投入总量不足,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一是投入总量不足。近年来,我县对农业的投入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总体看,对农业的投入仍然不足,满足不了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农业的投入与农业发展对财政投入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另外农业投入资金渠道窄,金融和民间资本向农业投资比重偏小,长效融资机制尚未形成。二是农业配套资金不足。目前中央和省下达的农业项目,大多要求地方配套,由于我县是贫困县,财力有限,很多项目无力配套,既影响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也影响了政府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三是投入结构不尽合理,支农投资渠道分散。在农业投入中,大中型重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等投入占了很大比重,小型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目前农业投资渠道较多,农、林、水、国土等主管部门都安排有专项资金,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专款专用,不能统筹协调使用,形不成整体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农业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资金管理和监督不够有力。近年来利用农业资金的种养项目,部分没有实现预期的效益,资金浪费现象严重,由于财政困难,存在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发工资或充抵办公经费的情况;对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设立审批把关不严,存在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套取农业补贴资金的现象。

(三)违法用地现象时有发生,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需求矛盾突出。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需要一定的用地量,但由于我县基本农田保护率高,耕地保护与发展经济建设用地需求矛盾突出,耕地保护难度加大,如西坌、铺门、新溪等3个下山移民小区绝大部分用地位于基本农田范围,难以置换为建设用地,造成“落地难”,项目无法启动,严重影响了松古盆地万人下山脱贫工程的整体建设进度。由于历史的局限,农村村庄布局紊乱,村内宅基地闲置现象突出,土地利用率低。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建新房的愿望十分迫切,占用耕地建房、少批多占和“一户多宅”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四)农技人员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职能有待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后,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减少,农技人员混岗现象严重,主要时间和精力多用于乡镇其他工作,技术推广和服务职能有所弱化。据了解,我县乡镇农技人员真正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只有30%,且农技人员由于缺乏培训,知识更新滞后。我县农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检验检测的仪器设备技术手段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要求不相适应,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费不足(农产品质量检测属于公益事业,履行政府监督检验职能,对农产品抽检实行免费),影响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正常开展。

(五)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不多,脱贫致富难度增大。一是扶贫对象能力弱化。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那些自身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的低收入农户实现了脱贫,目前剩余的低收入农户无论是家庭的经济实力还是自身的素质能力都越来越弱,原来的扶贫办法需要进一步研究改善,扶持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特色产业水平不高。据调查,我县低收入农户大多是纯农业户,农业是低收入农户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我县低收入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很少。三是下山移民困难重重。下山移民是地处高山深山农民彻底摆脱贫穷的最有效途径。随着下山移民进程的不断推进,那些自身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山区农民越来越多地走上了异地脱贫致富的路子,而目前想搬迁而未搬迁的农民,自身的搬迁能力十分脆弱。

三、几点建议

(一)深入学习宣传农业法,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既是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又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深入贯彻实施好农业法,对于深化农业改革、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农业法的重要性,采取多种形式,有的放矢地组织学习宣传,重点要面向广大干部、面向基层、面向农民。通过深入宣传贯彻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提高广大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农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全县上下形成重视农业、支持农业、依法治农的浓厚氛围,同时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二)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县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全方位多渠道继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投入的力度,大力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产业流动。要建立完善支农资金专户管理制度,防止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严格把关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设立审批,防止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套取农业补贴资金;要建立支农资金跟踪问效问责制,制定项目支出的绩效考评办法和项目验收办法,做好项目后续管理的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分级管理、各有侧重的效益评价体系;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支农资金的审计工作。

(三)进一步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合理有效地保护耕地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严格保护耕地、促进集约用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贯穿于发展和建设的全过程,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认真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一方面确保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标准农田面积不减少、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耕地占补平衡措施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的保障工作,使合理的用地项目能够“落地”。规范私人建房用地审批,严格执行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政策,加大对违章建筑、违法占地的执法力度;全面推进破旧房改造,积极拓展农民建房空间,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篇6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农民角色转变,社会保障机制

 

土地征用中的问题

土地征用过程中牵涉的利益主体很多,但其核心是政府与失地农民,所以存在的问题也大都由二者引发。

政府公信力的缺失

滥用征地权,钻“公共利益”的漏洞

虽然我国《宪法》、《土地管理法》等都明确规定土地征用必需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但并未对公共利益做出界定,这就客观上给某些政府寻租和机会主义提供了过多的自由裁量空间,一些政府官员为了招商引资,扩大财政收入,突显个人政绩等滥用征地权,侵吞公共利益,这不仅有损失地农民的集体利益,更影响了我国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据统计“十一五”期间由于城市化推进,耕地年均减少1848万亩。目前,全国实际建设用地中,农民集体建设用地已占约72%之多。“十一五”期间,预计每年被征地的农民达到300万。

2、收益分配有失公平,补偿形式单一

首先,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测算方法不够科学等诸多缺陷,我国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机制不健全。从横向看,各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差别很大,甚至出现同村的不同小组间的分配标准各异的现象;从纵向看,受益分配与权力层级成正比。据统计因土地用途变更增值的土地收益,政府大约得到60%~70%,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得到25%~30%,农民只得到5%~10%。其次,补偿形式单一,很多地方政府不顾农民意愿,只采用一次性货币补偿方式,有损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目前郑州市农村土地征用人均获得补偿费为2万左右,仅可以维持农民家庭一般日常开支3~4年。在失地农民认为最好的征地补偿方式中,选择安排就业的站32%,选择一次性付给适当经济补偿的占24%,选择提供医疗,养老等方面社会保险的占21%,选择预留土地入股分红的占20%。可见,在整个收益分配中,大多数地方政府拒绝了具有土地使用权的民众的参与,仅凭单方决策行事。

3、针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

第一,法律制度不健全,各地在具体执行中无法可依,只凭各自对政策的理解及当地的客观条件制定法规文件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第二,这一问题的最致命因素是资金筹集困难。政府行为往往限于政策许诺,并未实现保障金的足额下拨,专款专用;许多村民委员会又因为收支预算难以平衡,集体经济实力偏弱,往往无力缴纳;至于失地农民,大多所获补偿有限,又缺乏对社会保障的正确认识,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三,社会保障的水平低,范围狭窄。社会保障机制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应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就业培训制度等,失地农民作为农民和市民的过渡群体,本应享受与城市社会保障水平相当且兼容的安置补偿,但就目前来看,这些还远远不能实现。

(二)失地农民角色转变中的自身干扰因素

1、缺乏市场需要的知识和劳动技能,再就业能力差

失地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自身素质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匹配,在城市化未波及自身以前,他们都以种地为生,即使外出务工也只是从事缺乏技术含量的低端作业。

2、思想观念陈旧缺乏理性消费观

⑴一部分得到较多补偿的失地农民“一夜暴富”后开始炫耀性的消费,这就存在着“二次返贫”的隐患。因此,如何帮助失地农民盘活补偿款,实现“钱生钱”,抑制其过度消费,还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扶持

⑵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与其新的角色要求相冲突:大多数失地农民对城市化的价值理念及生活方式不能从心理上接受和认同,这也需要政府及时加以心理疏导和救助。

二、土地征用问题的解决途径探讨

(一)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

1.完善公共利益界定,把耕地保护作为官员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公共利益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不确定性。论文大全,农民角色转变。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许多制度实例。国外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主要分为列举式和概括式,前者的典型代表是日本,后者为加拿大、美国等。采用概括式的国家一般把把公共利益的裁决权交给议会或法院,对“公共目的”、“公共使用”、“私人使用”等概念及其构成要件有清晰说明,也很好的避免了因公之名的权力寻租。我国目前可以继续采用概括式,但要借鉴国外经验,杜绝概念上的外延。此外,各级地方政府要在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的刚性规定下,根据各地经济发展及预期规划制定合理的耕地警戒线,并严守不逾。论文大全,农民角色转变。对官员进行政绩考核时,也应把此项工作的表现作为重要依据。

2.定位好政府角色,完善补偿收益分配制度

首先,政府既不享有土地所有权,也无使用权,被征用土地的补偿收益理应只归国家、集体和失地农民。其次,重新制定补偿标准,提高补偿收益。应合理估算土地被征用后的增值部分及土地的市场交易价格,以此为基础,结合现行法律政策规定给予农民高标准的补偿。再次,征地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知情权,鼓励其积极参与补偿方案的拟定,且征地结果要对农民公开。最后,加强对补偿款发放的监督和管理。更细致的讲,监督不仅针对补偿不问题,在整个土地征用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最有力的监督机制为第三方认证,即靠无利害关系的公众性、公益性组织去评判政府行为是否规范,这一制度很值得借鉴。

3. 建构科学的社会保障机制

①加快有关土地征用方面的立法,尤其是进一步规范全国各地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规文件,使法律法规更具可行性、易操作性。论文大全,农民角色转变。

②把社会保障方案的拟定纳入征地前的审查程序,并保证其科学性、可行性。论文大全,农民角色转变。在实施征地后,要严格按照之前的方案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安置,并根据实际情况的改变与相关利益群体友好协商,不断修正原有方案。论文大全,农民角色转变。

③确保充足的资金来源。论文大全,农民角色转变。保障基金应由地方政府、村民委员会以及失地农民共同负担。政府要及时足额下拨补偿款,避免失地农民因所得补偿款太少而不愿缴纳保障金。还应加大对参保收益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失地农民的自愿参保率,扩充保障金。同时调整财政支出,加大支持力度。

④引入市场机制,创新保障模式。尤其是股份制,它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完全可以运用到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中来,使其持久分享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增值的收益。此外,还应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向农民传授必要的市场经济知识、科学理财消费知识、创新经营知识等,帮助其接受新的价值观念。

4.建立专门机构,帮助其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

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不仅会遭受物质利益的损失,同时也经历着一次心理上的阵痛。因此,政府在完善保障机制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其精神的“补偿安置”,要对农民进行心理疏导和法律援助。最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帮助农民树立对未来新生活的信心,使其适应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学习新的生存技能、融入新的生活环境。唯此,失地农民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1]吴妍妍.关于改革土地征用制度的论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2]周美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研究[J].理论界,2010(03)

[3]柴方胜.国外征地制度对我国的借鉴[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2)

篇7

20__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国土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总体思路,坚决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和市国土局的工作部署,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积极服务发展大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土地管理工作

一是耕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做好省级投资庙首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工程施工的监督指导工作,项目工程已经结束,实现了新增耕地17.43公顷的目标,待省厅验收。总投资1666.6万元、可新增耕地38.34公顷的国家投资三溪等两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已获批准,积极开展了项目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巩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成果,强化保护责任,投资4万元增设了7块砖混结构的大型固定农保标牌。同时,通过积极努力,省国土厅已拨付100万元灾毁耕地复垦资金,用于“7·10”洪灾造成的水毁耕地的复垦。

二是坚决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规范完善了工业用地招拍挂和经济园区入园企业供地程序。共挂牌出让4宗土地,面积5.54亩,总价款172.5万元;拍卖出让2宗土地,面积14.57亩,总价款669.1万元,其中三溪镇原双河乡政府土地拍卖开我县乡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之先河,对进一步规范乡镇国有土地市场意义深远。

三是深入开展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认真开展了三溪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权属调查和外业测量成果待市局检查验收。把好土地登记关,严格落实“五不登记”,共办理国有土地登记发证408宗,面积233.87亩,集体土地登记发证49宗,面积9.75亩,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9宗,面积122.07亩,上缴县政府土地出让金389.16万元。

四是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成果通过了省国土厅验收。积极做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的各项前期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拟订了第二次土地大调查方案及经费预算方案,为全面启动打下良好基础。

五是研究制定了《旌德县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报经县政府批转实施,为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政策依据。

六是积极做好各类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共组织上报省、市政府五个批次城、镇、村建设用地,面积45.84公顷,其中耕地7.8公顷,为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和重点工程提供了用地保障。共上报县政府审批农民个人建房一个批次,面积1.53公顷。

(二)地矿管理工作

一是受理采矿权申请6件(其中延续采矿登记4件,变更采矿登记2件),收取采矿权价款33.97万元,采矿权使用费0.33万元。

二是制定下发了《关于按季申报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的通知》,改进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工作方式,确保按季足额入库,共征收资补费24.28万元。

三是“7·10”洪灾后,通过主动汇报,积极争取,省国土厅拨付我县30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为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经费支持。

四是编制了《20__年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极督促指导版书、俞村两个乡镇做好地质灾害点搬迁避让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措施。为确保县政府下达给我局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年初,将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了认真细致地细化分解,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落实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和完成期限,确定分管领导和责任股室。要求各股室各负其责,积极配合,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同时,按季度对主要工作作出安排,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限要求,确定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和具体责任人,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服务“两区”开发建设。今年是我县加快推进新城区和开发区建设年,我局尽职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地服务于“两区”开发建设。一是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超前谋划开发建设过程中所要涉及的具体工作,积极为“两区”开发建设出谋划策,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抽调精干业务力量到“两区”建设指挥部工作,全力以赴地参与开发建设的各项工作,主动向上争取政策支持,认真做好土地测绘勘界,切实做到“人员有落实、政策有依据、技术有保障”。三是严格依法按程序、按规范做好土地征收工作。完善征地程序,规范征地行为,提高征地工作透明度,与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对被征地农民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争取他们对“两区”建设的理解与支持,确保“两区”建设顺利进行。共完成城东区710.6亩的征地勘界任务。

(三)认真开展国土资源执法检查和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根据省、市主管部门关于开展国土资源执法检查和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及时组织成立了由县国土局、监察局组成的执法检查工作领导组,结合实际研究下发了具体工作方案,召开了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执法检查工作。根据执法检查的要求,对贯彻落实国务院两个文件精神、继续深入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等工作情况认真地开展自查自纠,进行全面清理。通过检查发现,期间我县共发生违法违规、未批先建的占地行为3起,涉及违法违规占地总面积为8.5亩(其中水田5.3亩,旱地0.6亩,其他2.6亩),对3起土地违法行为进行了依法处理。根据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的要求,对20__年1月1日以来,“以租代征”、违反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扩大工业用地规模、未批先用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了逐一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共清查出“以租代征”行为8起,面积28.75亩,未批先建行为2起,面积8.99亩。(四)国土资源和执法监察工作进一步加强。确定专人负责工作,针对群众反映的有关土地问题进行认真地调查处理,并及时给予书面答复,从源头上制止了群访、重复访事件的发生。共收到来信33件,来访20起,全部得到处理和妥善解决。同时,进一步加大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力度,建立和完善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制度》,对开展巡查的主体、对象、时间以及台帐的建立都作了明确要求。组建了一支责任心强、办事公道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村级信息员队伍,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国土资源信息网络。通过巡查,共发现违法用地10起,面积37.74亩,全部及时制止;拆除建筑物3宗,退还土地2.6亩,没收非法所得8万元。

(五)深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巩固整顿规范工作成果,将整治与矿业权市场建设结合起来,与公安、安监等部门到各矿山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继续打击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积极协助安监部门做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对全县窑厂、河道采砂和洗砂情况进行了全面地调查摸底;对白地镇洪川村庄坞石煤矿矿区范围及周边区域乱采滥挖矿石的行为进行了调查,并下发《关于严格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的通告》;对蔡家桥镇三合村无证开采行为给予了及时制止。共取缔无证开采3起,整合兼并矿山2个,制止乱采乱挖2起,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了正常的矿业秩序。

(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继续加强。编制下发了《20__年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坚持完善了县领导与局领导地质灾害防治包片负责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对3处省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汛前调查,提出具体防治意见,对17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巡查,指导监测人记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记录本》。指导协助各乡镇政府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发放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宣传资料。同时,督促版书乡政府加快白杨岭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避让工作进度,将工作重点由“重建促拆”转为“重拆促建”,实行工程进度“十天一报”制度,目前搬迁工程已接近尾声。积极协助开展了俞村乡凫阳村下周家危险点的搬迁避让工作,成立了搬迁工作领导组,完成了安置区的征地、场地平整和宅基地到户工作,目前安置区已动工建房20户。

(七)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有声有色。在“3·19”矿产资源宣传日、安全生产月,“6·25”全国土地日期间,丰富宣传内容,拓宽宣传渠道,将宣传面向基层,深入到群众,以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发送手机短信、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的国土资源保护意识。

(八)干部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完成了乡镇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加强基层国土所规范化建设。全县设置5个跨乡镇的国土资源管理中心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20名,新设置的5个中心所于2月份正式挂牌。二是年初对全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了封闭式集中教育培训,培训以加强品德修养和提高业务能力为重点,注重操作性、新颖性和实用性,通过培训,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以“讲规矩,抓落实”为主题,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专项学习教育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四是从充实信息内容、加快信息更新频率、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网站建设,局网站建设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的好评,被国土资源部评为20__年度县级“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示范单位”。

20__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形势发展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工作力度还需加大,盘活存量土地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耕地和矿产资源的保护任务仍然艰巨,依法行政和执法监察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观念还需进一步深化,粗放型利用土地仍然存在;四是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仍需加强,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避让工作进度还要加快;五是城镇地籍数据库、基准地价更新等基础业务建设还要加强;六是基层国土所的办公条件仍很简陋,工作经费十分紧张。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__年工作思路

20__年,我局工作将紧扣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和市国土局的工作部署,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职能、改进作风,切实履行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持续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优质高效的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当好参谋,献计献策,加强协调,加大力度,积极服务“两区”开发建设。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优先考虑全县经济建设中重点建设项目和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建设用地需求,切实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要。

二、切实抓好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严格依照规划把好项目用地预审关。加强农村宅基地规范化管理,积极申报白杨岭等地质灾害搬迁点建设用地置换项目。

三、进一步强化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健全完善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网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维护好保护标牌,确保保护标牌的完整性。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提升基本农田科学管理水平。

四、大力推进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完成庙首土地整理项目工程验收;按要求认真做好国家投资三溪等两乡(镇)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的监督指导,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积极开展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强监管和协调,完成“7.10”水毁农田的复垦工作。

五、积极争取省厅和市局的支持,完成城镇地籍数据库和三溪中心镇地籍数据库,扎实开展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工作。

六、深入贯彻《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进一步规范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和经济园区入园企业供地程序,优质高效规范地做好入园企业的供地工作。认真做好城东区已开发土地的公开出让工作。

七、巩固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活动成果,进一步完善城建国土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动态巡查和案件查处工作力度,为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健全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员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培训,切实发挥信息员的作用。

八、全面完成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规范的各项任务。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加强矿业权出让管理,规范矿业权出让行为。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储量动态监测,按季

篇8

一、*镇概况

*位于*区东南部,集镇距市区15公里,属半丘陵半圩区地形。东与*县、*镇和*接壤,南与*镇相连,西与*镇隔河相望,北与*和*镇紧连,是*区建制镇之一。

全镇辖*村民委员会*个街道居委会,*个村民组,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20*年全镇总人口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非农业人口0.84万人,人口密度475人/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5823.90公顷,人均耕地0.1*2公顷。

*镇是*区*大建制镇之一,区域位置较佳,*省级开发区区域面积三分之一在我镇境内有*铁路及复线和*高速东西穿越,*省道北穿而过,交通便捷。

这里典型的温带气候,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拥有皖南山区的朴质,更兼江南水乡的柔美。境内山峦起伏、环境优美。南有千年古坝-*坝,滋润着*儿女;东有圣地-*,休闲度假好去处。

境内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有储量可观的石、方解石、煤,还有锰、铜、硫、铁等金属,广袤的山场盛产、李、中草药等。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程控电话容量1万门,电子网络遍布世界各地。

二、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一)现行规划实施效果

1、强了耕地保护力度,确保了耕地总时的稳定

现行规划通过实行“占一补一”制度,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力度,使耕地在数量及质量上保持稳定;通过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使基本农田得到特殊保护;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提高了耕地质量,进一步稳定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2、严格控制了建设用地的规模,规范了建设用地管理

通过对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的严格控制,鼓励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确需扩大建设用地规模的优先安排利用非耕地或劣质耕地,有效地控制了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同时通过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划定各项建设用地范围,有效地制止了不按规划建设、少批多占等现象,使建设用地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3、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现行规划的实施使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明确,稳定了农民在承包地上投资、投肥、投劳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总体质量的同时,使耕地地力得以更大化发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4、稳定了经济发展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各专项规划、经济发展计划相轩调,将交通、水利、基础建设等用地规划及发展规划较为合理地与本地社会经济及自然实际状况相统一,促使经济以较高的速度稳定发展。

(二)现行规划主要执行情况

规划实施以来,各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促进了用地管地观念的转变,有效遏制了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严格保护了基本农田,提高了土地利用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安排用地,确保重点工程等各建设项目用地的合理需求,为我镇经济建设社会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通过调研民现,现行规划实施以来总体情况良好。规编制过程中公众与程度较高。规划宣传普及率达85%;现行规划实施后,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土地集约度等得到明显提高;各项耕地质量指标有所提高。

(三)现行规划存在的问题

1、规划缺乏足够的动态性。现行规划在*年完成并实施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现行规划所依赖的基础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原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已缺乏现势性,不能有效地调控和指导各类用地的布局。

2、现行规划缺乏足够预见性。现行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农业结构调整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对新出现的土地需求预见性不强,使得现行规划不能很好地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3、现行规划缺乏足够的可操作性。现行规划偏重于强调规划指标的分解落实,对规划建设用地的定位和布考虑不够充分,在基本农田布局和建设用地布局中未能有效地结合当地实际条件,不能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规划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修改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规划修改的必要性

现行规划在*年至20*年期间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施,在耕地保护、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土地用途管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省“东向发展战略”思想的提出,以及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过程的加快,农业结构和城镇体系战略的调整,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完成,全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变化、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空间布局等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

1.社会经济调整及产业发展布局的变化要求土地利用布局的调整。

为了能主动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和适应*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发展,*镇进行了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产业重新布局。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与生态农业,要求新的土地利用布局。

2.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进一步优化城镇、村庄和基本农田的布局,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形成城镇和农村相协调,居民点和农田相衬托的新格局,而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正是调整这一格局的重要依据。因此,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对于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显行尤为重要。

3.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土地利用管理日益加强,而现有的规划在实施中的矛盾也不断显现,分散的建设用地布局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土地管理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科学准确地测算建设用地规模、范围,预留必要的发展用地,把有限的用地指标落实到合适的地块上,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

(二)规划修改的意义

1、为*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必要的用地保障。通过*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合理配置、优化各类用地,使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协调一致,实现可持续发展。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各专项规划、经济民展计划协调。将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规划及发展规划较为合理地与本地社会经济及自然实际状况相统一,促使经济以较高的速度稳步发展。

3、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与产出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在不增加土地投入的条件下,实现产出增长以获取结构效益的有效途径,同时能促进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型边转变,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四、规划修改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一)规划指导思想

*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国家和省的的关法律、法规为指导,根据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做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实行“占一补一”政策,统筹安排各业用地,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优化配置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民展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服务。

(二)规划原则

1、坚持供给引导需求、兼顾各方利益、统筹安排各类用地的原则;

2、坚持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

3、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占用耕地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相挂钩的原则;

5、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和动态调整原则;

6、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的原则;

7、坚持城镇面积增加与农村居民点面积减少相挂钩原则。

(三)规划修改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平共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平共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平共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平共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平共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平共国水法》、《农业承包法》等。

2、《*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规定》、《*省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省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技术规程》、《村镇规划标准》。

3、《*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法》(*-2010年)、《*区城镇体系规划》(*-2010年)、《*镇建设总体规划》(*-2010年)。

4、*镇“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5、省、部其他规范性文件和相关基础资料。

五、规划修改简要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区政府下达我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指标以及其他相关法规、政策的规定和规划修改的动态原则,在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对*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工作,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组织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开展计划制定,落实经费,组成领导小组和规划小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选定研究专题以及业务培训等准备工作。

着先是制定工作计划,工作方案落实经费,组成领导组和工作班子。如开了领导组、工作班子会议,审议和讨论工作计划技术方案。

其次,为了修改好本次规划,在全镇对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最后,研究讨论了修改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依据和工作方法,明确了本次规划修改的目的、任务和重点内容,并制定了工作计划和方案。

(二)调查分析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图件、文件等资料,并找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规划修改阶段

1、在收集、分析规划资料和开展前期专题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孙埠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各部门各行业的用地要求,确定土地利用的方针和目标;

2、对作镇土地需求和土地供给量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运用综合平衡、目标规划法等方法,制定了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方案,并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各类用地结构的调整;

3、在用地方案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对全镇主要用地进行了规划,并制定了相应的管制导则;

4、拟定规划方案,形成文字及图件成果。落实各项地指标,进行相应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制定规划实施措施,撰写规划文本、说明。

(四)规划成果形成阶段

在调查、分析、研究和规划修改的基础上,整理出本次规划的主要成果:

1、《*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2010年)》;

2、《*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10年)说明》;

3、《*镇土地利用现状图(20*)》(1:1万);

最后,由*镇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改形成最终规划成果。

六、现行规划(*-20*年)实施情况分析

1、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现行规划*镇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9.9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6.88%。

规划实施期间,我镇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布局与规划保护一致(表1)

镇现行规划基本农田保护招待情况

单位:公顷

行政单位*年底

耕地面积规划2010年

保护面积20*年基本

农田保护面积规划指标

完成率(%)

*镇5823.885*9.865*9.90100

2、建设占用耕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依据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201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为40.98公顷,*-20*年全乡实际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为6.1公顷,剩余指标为34.88公顷(表2)。

表2*镇现行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执行情况

单位:公顷

现行规划建设用地

占用耕地面积*-20*年

实际执行剩余指标指标完成率%

*镇40.986.134.881.49

七、本规划(20*-2010年)与现行规划(*-2010年)的衔接

1、耕地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衔接

根据本规划到2010年的耕地面积规划为5863.55公顷,本规划与现行规划的耕地指标保持一致。本规划到2010年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规划为5*9.90公顷,而现行规划到2010年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规划为5*9.90公顷,本规划与现行规划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保持一致(表3)。

表3*镇规划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衔接情况

单位:公顷

现行规划

2010年耕

地保有量现行规划

基本农田

保护面积现行规划

基本农田

保护率本规划2010年耕地保有量本规划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本规划基本农田保护率

*镇5863.555*9.9086.885863.555*9.9086.88

2、建设用地及其占用耕地指标的衔接

本规划20*-2010年的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为52.48公顷,其中占用耕地指标规划为34.88公顷,而现行规划*-2010年的规划占用耕地指标为40.98公顷(表4).

表4*镇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衔接情况]

单位:公顷

现行规划建设用地

占用耕地面积*-20*年

实际建设占用

耕地面积现行规划剩余建设中用耕地面积本规划建设占用耕地面积

*镇40.986.134.8834.88

八、规划修改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基础数据的来源

1、人口资料:包括历年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人口等,其主要来源于*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资料,公安部门的统计资料等。

2、有关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规划指标主要来源于*镇相关部门的规划资料。

3、土地方面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各项建设用地资料、土地出让、转让资料、以及土地登记等资料;*镇历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镇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指标等。

4、有关规划方面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历年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基本建设投资统计、农业用地效益资料、物价变化资料;气候、水文、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系、植被、气象和主要自然灾害资料;孙埠镇各部门发展规划及用地计划资料。

(二)重要指标的依据

1、农业用地指标

耕地、园地、林地等各项用地量的预测,分别从需求和供应两个方面进行预测,对于预测结果在区级指标之内,以县级别分解指标作为*镇的用地指标,在耕地需求方面,与县级规划一样,从粮食生产总需求、粮食生产水平、粮地系数三方面预测;在耕地供应方面,则在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条件的耕地开发能力进行预测,园地及林地在未利用地适宜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结果,对规划期间园地、林地开发及非农业建设占用园地、林地情况预测。

本次规划的生产潜力预测主要是对农作物单产进行预估,预测2010年粮食作物的单产为6225.00公斤/公顷。年。

2、建设用地预测

(1)人口发展预测

人口的民展变化关系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城乡居民建设规模和土地的承载力,因此,人口预测是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前提。

按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的机械增长预测,2010年全镇人口将达到7.5万人。

(2)城镇建设用地预测

根据土地供给决定土地需求的原则及我镇经济发展与地关系状况,并按照城镇人均建设用地规划相关规定的要求,城镇用地总规模将由20*年的157.27公顷调整到2010年的180.15公顷。

(3)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

由于对土地集约利用的追求,行政村的合并,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同时中心村建设步伐加快,拆村并点,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进一步提高,人均用地面积将大幅度减少。本次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用地将由现状(20*)年的569.521公顷调整到规划年(2010年)的562.63公顷,到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减少6.89公顷。

(4)独立工矿用地预测

*镇20*年的独立工矿用地为26.61公顷。规划期内独立工矿用地将分布城镇以外集中,主要以内涵挖潜为主,但由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的带动下,*镇独立工矿用地面积还将进一步快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独立工矿用地面积将增加到41.11公顷,净增加14.5公顷。

(5)交通用地预测

根据我镇规划期内交通用地指标,至2010年,我镇各类交通用地规模基本保持不变。

(6)水利工程用地预测

根据我镇规划期内水利设施用地指标,至2010年,我镇水利设施用地规模基本保持不变。

3、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指标

遵照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安徽省等有关法律、法规,孙埠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规划期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9.90公顷。

4.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平衡表的编制

为了保护规划用地指标的落实和使我镇各类用地的配置能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得到合理的安排,增强本规划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在部门用地指标调整上,多次进行了由镇政府组织的部门用地协调会,反复讨论、协商,广泛征求意见,尽可能地从行政、经济和技术上合理安排各类用地,同时,根据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走集约和节约用地的道路出发,积极引导部门接受镇规划用地指标。

⑴农、果、林、水产部门用地:农业部门用地给予优先安排和满足,优化大农业结构,实行多种经营,增加蔬菜、经济作物、果园面积,提高大农业经济从价值。

⑵镇区、工矿部门用地:镇区、工矿部门的用地在本着集约和节约的原则,进行统筹安排。

以此为原则,采用综合平衡法,根据各类用地在规划期内的增减变化,编制了20*-2010年的土地利用平衡表。

5.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目的是为土地用途管制实行提供依据,用地区域类型的划分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并突出了农业用地的划分,共分为农业用地区、园业用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其他用地区等七个区。

在具体区划划分方法上,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分析和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根据土地主导用途的不同,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确保土地用途管制的实行,还针对每种土地用地区的用途特点,制定了详细的用途管制细则。

6.各项用地指标的分解

*镇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整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最终落实点,是县级规划得发实施的基本保障,因此在镇规划主要用地控制指标,服从县级规划分解指标,特别是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地开发、复垦指标上,以确保县级耕地总量占补平衡的实现,另外对退耕还林指标也给保证。

7.用地布局的依据

⑴规划年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所作的战略安排。

⑵各部门用地发展规划中的布局要求。

⑶《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法规对用地布局所作的要求。

⑷全镇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方式、土地质量和土地生产效益的差异。

(三)与城镇规划的协调情况

考虑到城镇规划用地分类与土地利用规划用地分类的技术口径不同,本次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规划用地规划协调的着重点放在城镇建设用地新占农用地、特别是新占耕地面积上,而对城镇用地现状面积、规划面积不强求统一。在城镇建设用地新占农用地、特别是新占耕地面积方面,城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统一的。

(四)与其它规划的协调

本规划在与生态、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规划的协调方面,充分考虑了这些部门的规划成果,优先保证了这些部门的胜地需求,在本质上是协调一致的,只是在具体的土地面积数据上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统一采用了土地部门的数据。

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组织上的可行性。在规划的整个过程中,从最初的技术方案的论证到资料的收集和规划讲座稿子论证都多次进行了专家、部门的调查咨询,保证了一次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2、基础数据和资料的可行性。整个规划都是以土地详查和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基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年鉴等资料的权威性强。各部门提供的基础数据、规划数据和资料是各有关部门根据自身的发展,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完成的,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十、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1、关于规划范围的说明

本次规划范围为*镇辖区全部土地,土地总面积11440.*公顷。

2、关于规划时间的说明

基期年20*年,规划期20*—2010年。

3、关于土地质量评价的说明

土地质量评价坚持为生产服务原则,采用联合国《土地评价纲要》提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思路(ITC)并结合*区*镇目前土地的利用方式进行。

4.关于基础数据口径不一致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家有关的规定,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面积的基础数据必须是土地详细和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因此,本次规划中将所有其它数据都统一到了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会与专利号部门提供的原始数据不完全一致,由于土地详杳和变更调查,是严格按照土地利用现状三大类进行的,各类土地利内涵,与各部门用地类型划分存在较大的差异,故二者在外延上有明显的区别。

十一、规划修改的成果

1、《*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2010年)》;

篇9

一、工作进展

1、保障发展,高效能服务建设

一是跑部进厅批地。面对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严峻形势,我们充分挖掘优质、重大或符合国家、省、市发展规划的新兴产业项目,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上半年共向上报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945亩,涉及31个项目,基本可以保障各类项目用地需求,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认可。

二是马不停蹄征地。针对我县征地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的情况,我局干部以人不歇脚、马不停蹄、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项目征地工作。上半年征收土地6宗,面积2299.1亩,发放征地补偿款超589.9万元,使冰心洞灵山旅游公路、城北幼儿园、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另外依法收储国有存量建设用地26.6亩。

三是想方设法供地。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供应率,我局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多渠道向社会供应土地,多措施保障用地,并做到出让土地实行网上公开交易,划拨用地严格执行《划拨用地目录》。半年来,共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820.5亩,实现地价款6.13亿元,为充实政府财力功不可没。

2、管好资源,高水平提升管理功能

一是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落实。推动各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落实规划目标,县、乡、村三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保护网络健全,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确保了全县62.9万亩耕地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二是耕地占补平衡有力推进。在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上,我们始终坚持土地开发项目和土地整理复垦项目“两手抓”,为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充分创造条件。土地开发项目方面,今年我县拟立项申报7个土地开发项目,建设规模5017亩,预计可新增耕地4133亩。其中乡村等3个乡镇项目正在实施,建设规模972亩,预计月底可完成初验,有望新增耕地813亩。镇村等3个村和乡村等5个村两个项目拟近期申报立项。总建设规模约为1765亩,预计可新增耕地1420亩,目前已完成外业测绘工作,6月17日通过市国土局组织的专家组评审,预计6月底可获准立项批复。龙口等60亩以下小块项目正在调查摸底。已开展后备资源调查摸底,初步摸出适宜开发地块有400亩,本月可立项实施,预计新增耕地面积320亩。合兴、古龙岗乐团、梅窖水南三个项目正申报立项。建设规模1880亩,预计可批复建设规模1580亩。土地整理项目方面,杰村等(五)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进入扫尾攻坚阶段,预计6月可完工,整个项目可按上级规定完成竣工验收。

三是增减挂钩项目顺利实施。已完成2010年项目的省厅核查验收工作。正在实施4个增减挂钩项目,分别是2011年省厅批复的乡等16个乡镇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和2012年省厅批复的镇等22个乡镇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乡等8个乡镇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乡等11个乡镇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四个项目区涉及全县23个乡镇,拆旧地块298个,拆旧区总面积1722.47亩。目前拆旧复垦设计方案已经市局评审通过,现已由招标单位进行项目拆旧复垦工程招投标工作,预计8月份可开工建设。

四是土地执法监察全面加强。南京督察局于4月、5月对我县2012年度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例行督察,经核查,我县在土地供应、土地规划等方面属全市较好县,顺利通过督察。上半年开展动态巡查179次,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4宗,面积17.96亩,收取罚没等款项208.36万元;拆除违法建筑137宗,面积38.26亩。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初步建立,依法管地、依法用地意识进一步加强,土地违法违规形势逐步好转,违法用地案件逐步下降。

五是涉土得到妥善处理。利用“6.25土地日”举行庆祝土地日文艺晚会,加大法律法规宣传,群众反映良好。建立了台帐,制定了工作规程、首问责任制和领导包案等工作制度,妥善处理了一批老大难案件,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实现了反馈、办结、停访息访“三率”提升,、来访、集体访“三量”明显下降,赴京上访为零的目标。

六是各项专项工作深入推进。我们一直坚持在抓好重点工作的同时,凝心聚力、扎实有序推进专项业务工作。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展顺利。所有权外业调查工作全部完成,共调查面积310039.85公顷,成果顺利通过市局复检,准备迎接省厅验收。已经开展了镇、镇、城岗向等8个乡镇镇范围内的使用权外业调查;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省厅下达试点规模500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491.34亩,目前已按省厅要求组卷用地报批材料上报审批,已全面完成征地工作,正在平整土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有序开展。已完成县、乡两级及部分村级标识牌的设立,县到乡、乡到村责任书已签订,正抓紧村级标识牌设立、村到组责任书的签订,正准备市级外业核查迎检。

七是基础业务工作不断夯实。国土资源工作能不能上台阶、上水平,关键在于基础牢不牢靠,半年来,我们完成了基准地价更新工作。通过县政府批准,已按程序公布实施;做好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对苏区烈士陵园、土坯房改造、氟化工基地、风力发电厂、灵山公路等项目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目前已通过省厅规划作业单位数据成果更新,正按规定程序履行向国土资源部更新报备,以使这些项目得以顺利落地;抓好了农民建房审批工作。完成了第一批农民建房用地审批,共1488宗237.89亩。正在受理第二批次农民建房申请,共计1262宗255.5亩;申报了“数字”项目。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拟实施“数字”项目,总投资1300万(其中中央资金800万),涉及了几乎所有的城市生活和经济发展发展管理领域,实施后可对我县城市政务、商务、交通等方面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向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初步申报项目。

3、带好队伍,高标准打造部门形象

国土资源部门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一些地方还是腐败问题高发的重点,工作上又有许多难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局:

一是抓实目标责任,让队伍想干事。印发了《局机关股室及下属单位目标任务考评考核方案》和《国土资源所目标任务考核考评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化考核内容,提出刚性要求,确定创先争优项目,建立奖惩机制。通过比业绩、比能力、比素质,让干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不一样,更好地调动了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提高能力素质,让队伍能干事。全系统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加强学习,既学政策、学法规,又学习他人的长处,借鉴外地的经验,不凭老经验、老办法干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全员教育培训和岗位练兵,不断提升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准。

三是防控廉政风险,让队伍不出事。继续创新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效能问责制度》等19项制度和《公开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工作规程》等23项工作规程,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全面推行定岗定责定人,规范业务办理流程,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覆盖全系统机关、股室以及所有岗位的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促进廉政工作走上了常态化、规范化、深入化轨道。

二、存在问题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绕不开、躲不过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主要体现在:

1、资源寻找难。的土地资源多为生态源头山地、低山丘陵等地类。虽然60亩以下的可由县政府进行验收,但实际上能够集中连片在30亩以上的后备资源仍然很少,且不易开发。而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开工建设,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压力越来越大,补充耕地潜力不足。

2、用地报批难。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时期,建设用地尤其是工业用地需求,与实际可供地之间的矛盾异常突出,随着我县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开发区扩区、中央苏区烈士陵园、至赣县茅店高速公路、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上马,用地的压力前所未有,上级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难以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另外,还体现在用地报批手续繁琐。

3、规划调整难。我县很多准备实施的项目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苏区烈士陵园、职校、现代林业博览园、氟化工基地搬迁等项目。去年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调整并报部备案,而规划调整一般两年才有一次,且要报国土部同意,调整规划程序复杂,报件繁琐。

4、土地征收难。被征地农民认为目前征地补偿标准低,等待标准提高,拒不签订拆迁协议和不同意土地丈量登记,影响征拆工作进度。

5、土地执法难。一是查处难,不可能做到24小时监控;二是国土部门没有强制执行权;三是查处程序复杂,期限长;四是法院不受理农民个人违章建房申请。

6、土地供应难。一是报批项目用地和实际供地项目不一致;二是报批项目位置与城市规划衔接不够;三是没有做到净地出让。

三、工作打算

1、抓好政策利用。《若干意见》已明确支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和低丘缓坡等工作。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下发了《县2013年度乡镇国土开发与管理工作考核方案》,将土地开发、增减挂钩等工作纳入各乡镇考核内容,与其他重要工作同考核、同调度、同督查。我们应用足用活当前利好政策,以获得更多支持,争取更多用地指标。

2、抓好土地供应。首先向县委、县政府做好汇报,争取政府重视、部门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继续在区位调整、土地出让、划拨供地、批后监管等方面加大力度,促使我县土地供应率和利用率大幅提高。

3、抓好增减挂钩。一是积极、认真、细致地完成拆旧点农户拆旧安置补偿协议的签订工作;二是做好2013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抢抓时机,充分挖掘辖区内条件具备的地块,争取在6月30日前完成2013年项目的调查摸底,再组件向省厅申报立项。

4、抓好土地开发。加快乡村等3个乡镇项目、镇村等3个村和乡村等5个村3个项目的实施进度;扎实开展龙口等60亩以下小块项目调查摸底工作;抓紧做好合兴、古龙岗乐团、梅窖水南三个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

5、抓好低丘缓坡。按照省厅下发函件要求,进一步加快试点工作进度,抓紧做好试点项目区用地报批,同时尽快启动试点项目区的开发建设,完成土地平整工作,落实具体建设项目,依法依规做好土地供应工作。待2013年度低丘缓坡试点申报工作开展时,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支持更多规模,尽量对我县2013年试点项目给予倾斜。

篇10

【关键词】耕地质量;配方施肥;施肥对策;耕地养分

2007年以来,紫金县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对我县的主要耕地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化验了大量的土壤样品,为我县耕地保育和科学施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紫金县耕地养分的缺素状况

1.1 土壤有机质

总体而言,紫金县土壤有机质属中等偏上水平,全县19个乡镇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1.2~61.9g/kg。地处秋香江和柏埔河沿岸的九和、蓝塘、上义、古竹、义容等乡镇,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而韩江及其支流沿岸的乡镇中坝、苏区、龙窝等镇,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1.2 土壤氮素

紫金县耕地含氮大部分中等偏上水平,范围在0.72~3.09g/kg之间,平均为1.54g/kg。地处秋江河沿岸的附城、九和、好义等镇以及东江沿岸的古竹、柏埔等乡镇较高;地处东部地区的中坝、南岭、水墩以及北部地区的黄塘等乡镇则较低。

1.3 土壤磷素

紫金县土壤有效磷总体上属丰富、极丰富水平。

有效磷含量较高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古竹、临江、苏区、义容等镇,缺磷的地块主要分布在水墩、附城、凤安等镇。

1.4 土壤钾素

我县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属中下水平。

速效钾含量较高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坝、附城等镇,速效钾缺乏的地块主要分布在敬梓、蓝塘、上义、水墩、义容、南岭等镇。

1.5 微量元素

从紫金县稻田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区域的状况来看,稻田土壤有效硼、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在中等以上水平,特别是有效铁含量较高。有效锰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南岭、瓦溪、乌石等镇的土壤有效锰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出现缺锰的样品数在30%以上。稻田土壤有效硼普遍缺乏,柏埔、古竹、乌石、义容等镇样品缺硼率均在95%以上。

2 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有机肥施用偏少,化肥和有机肥施用不平衡

目前我县菜地、园地的有机肥投入主要以商品有机肥和部分鸡粪、猪粪、牛粪为主,稻田有机肥施用相对较少,在区域分布上,古竹、蓝塘、义容等镇的农家肥投入较多,但总体而言,在稻田、园地(含旱地)和菜地中有机肥投入的养分不多,从本次地力调查中发现,农民对耕地土壤改良与作物优质、高产的关系认识模糊,普遍认为只要给作物加施化肥就能获得高产,不顾大量化肥的施用给土壤带来的后果。目前,作物生长绝大部分养分需要由化肥提供,这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农产品产量提高和品质的改善。

2.2 氮磷钾配比不平衡,难于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县农民施用化肥不科学,造成土壤养分失去平衡,作物产量不高,生理病害频繁,硝酸盐累积。化肥施用不合理的主要原因:一是氮肥、磷肥施用量偏大,钾素补给不足:二是大宗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市场上单质肥料供应逐渐减少,而高浓度复合肥越来越多,缺乏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力状况和不同作物营养特性而制造的系列专用肥。农户施用的复合肥大部分为15:15:15的高浓度通用型。

2.3 中微量元素不施或少施,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品质提高

我县农民对中微量元素肥料的作用缺乏认识,在作物施肥中基本不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导致作物缺素。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我县耕地大部分调查点土壤有效硼缺乏,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当补充硼元素,可以采叶面喷施。

2.4 菜地施肥方式以撒施为主,方法不科学

在耕地不同利用方式中,以菜地年单位面积的投肥量最大,而且在追肥时几乎都是撒施,施后没有进行覆土,使得肥料长期暴露在地表,降低了利用率。同时,施用尿素使蔬菜体内营养失衡,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另外,由于菜地的施肥方式不合理,造成氮素流失,降低了氮肥的利用率。

3 对策和措施

针对紫金县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有机肥施用不普遍、投入不均衡,氮磷钾养分投入量大、但比例不平衡,且忽视中、微量元素施用、重视高效益作物施肥、轻视耕地养护等问题,今后我县应积极致力于耕地保育,提高耕地质量,同时要引导农民实施科学施肥,以防止土壤养分失调,肥力退化。为此,我县将

推进科学施肥为突破口,提出几点对策和措施。

3.1 加强组织,创新工作机制

为加大对今后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指导力度,全面扎实推进配方肥推广应用工作,我县成立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技术指导小组及测土配方施肥宣传推广小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强化督促检查和指导,围绕配方肥推广使用目标,做好规划,制定方案,组织落实配方肥的推广应用。

3.2 促进耕地质量建设

通过进一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推进我县实行水旱轮作、渗沙入坭、稻草回田、冬种绿肥和兼用绿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的开展,从而优化耕作模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同时也带动土壤肥力调查与监测、耕地质量预警系统建立、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基础性工作,有效加快耕地质量建设的步伐,为实施“沃土工程”保护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着力完善配方肥销售网络

我县要求配方肥生产企业在及时、保质、保量生产出配方肥的基础上,建立配方肥连锁配送网络,以我县各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作为配方肥销售点,及时做好送肥服务和相关技术服务,将配方肥及时送到农户,送到田头,从而建立配方肥推广使用的互动关系,促进配方肥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加。

3.4 加强宣传培训

我县进行推广配方肥宣传时,创新工作方法,千方百计让农民了解和接受测土配方施肥,改变传统的施肥人观念。

3.4.1 与定点生产企业、电视台合作到基层进行宣传。

我县联合配方肥生产企业、邀请电视台到相关镇举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应用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3.4.2 印发测土配方施肥宣传资料。

为让农民充分了解配方肥及测土配方施肥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转变传统施肥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使用配方肥重要性的认识,我县印制相关的测土配方施肥宣传资料,扩大宣传面,做到家喻户晓,让农民群众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

3.4.3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

为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其配方肥推广工作的开展,我县通过举办大型的测土配方施肥培训班,充分运用镇级局管、村级农技站的二级培训模式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