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培训范文

时间:2024-03-21 17:4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护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术室护理培训

篇1

手术室是治疗及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之一,护理工作具有任务繁重、涉及面广、工作时间长、风险大等特点,护理中的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近年来,手术向更复杂、更细微的方向发展,一些新仪器、新器械、新手术方法不断涌现,加之手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整体专业素质,业务技术要求越来越高[1]。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优质、高效地完成手术配合及各项工作,对于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室自2015年以来对科室护理人员按照职称、工作年限、学历等进行层级管理,对部分不符合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的人员进行岗位分工调整,实施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取得了一定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全科43名手术室护士,均为医院聘用制且工作1年以上的注册护士;自愿参与研究,并参与完整个培训过程;年龄20-50岁,平均32.5±5.5岁;工作年限:1-5年9人(20.9%),6-10年12人(27.9%),11-15年10人(23.3%),>15年12人(27.9%)。学历:大专及以下20人(46.5%),本科及以上23人(53.5%)。职称:主管护师及以上12人(27.9%),护师20人(46.5%)),护士11人(25.6%)。2.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我科室自2015年起以护理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为基础出发点,进行岗位分工调整,包括岗位设置和岗位分级,实施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2.1岗位设置和岗位分级使用。以护士的能力为主要指标,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将手术室的护理岗位设置分为N0-N4级。其中N0级护士为助理护士,为护士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手术室工作不满1年或者≥1年但未获得执业证书的护士,其主要是在专科护士的带领下学习基础手术洗手配合,协助完成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手术间的管理等工作。N1级为轮组护士,护士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1年以上的注册护士,完成手术室准入培训,考核合格。N2级护士为专业护士,护理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手术室工作5年以上,获得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完成N1级核心能力培训,参与护士培训、手术抢救和实习生的带教工作。N3级护士为专科护士,护理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手术室工作经验10年以上,完成N2级护士的核心能力培训,负责进修、助理护士的带教,可竞聘护理小组的组长,负责专科护士的培训、护理常规的撰写和小组的业务管理[2]。N4级护士为专家护士,是护理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获得副主任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日常协助护士长的管理工作,开展科研,负责授课、组织护理查房、编写培训教材,进行业务考核,协调大型抢救手术。2.2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内容。根据不同层级护士的岗位需求,对护士进行岗位分层培训。采取专科小组培训为主,全科集中学习为辅的培训方式,护士长和教学组长共同管理,护士长负责协调、组织和评价工作。教学组长负责基础操作、理论授课以及手术带教。N1级护士培训内容为手术室基本理论与专科操作,常规洗手、巡回和急诊手术配合工作等。N2级护士培训内容为常规及专科手术配合技能、手术室理论技能、各种仪器的使用和保养,论文撰写的方法,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培训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N3级护士培训内容为各种手术的配合工作、手术室专科理论及技能,论文撰写能力和科研能力,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管理下级护士的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N4级护士注重培训质量监控、护理管理、组织协调、科研及教学以及处理疑难问题等能力。理论知识以多媒体演示授课,操作以观看录像、教师示范的形式授课,手术带教以手术台旁示范形式授课[3]。3.观察指标3.1手术护理质量。根据《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和手术室护理服务规范制定手术科室护理质量考核量表,内容包括术前使用抗生素、各手术入路、手术配合、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应急处理共9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包含若干个条目,最后均转化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Cronbach'sa系数为0.88。3.2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手术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手术医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满意度的计分1-10分。满分为100分,其中≥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比较满意,70-7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Cronbach'sa系数为0.85。培训前调查87例手术,培训后调查85例手术。4.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SPSS14.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培训前后的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满意度采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培训前后手术室护士护理质量的比较。培训后,手术室护士在手术配合、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护理水平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培训前后手术室医生满意度的比较。培训后,手术室医生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篇2

【关键词】 医德;医风;教育;护理;培训;素质

【中国分类号】 R19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23-01

1.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的重要性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医院综合管理能力的体现。医院医务工作者优良的医德医风,高尚的品格修养,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建设和谐医院,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医德医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具体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涵盖了一般的社会道德、社会公约、人文伦理等内容,而且包括了各项医疗制度、国家(地方)行政法规、医院的有关规定、医院的规章制度等等。在发生护理纠纷的诸因素中,护理服务不到位、缺少沟通是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或演变为护理纠纷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强化服务意识,使她们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作风严谨,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2.经常性教育学习是医德医风建设的关键

要扎实深入地开展以遵章守纪为主的各类教育,如"院兴我荣、院衰我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教育,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法纪观教育等。通过教育,努力引导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不断提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自律意识。自觉弘扬为医疗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牢固树立救死扶伤、廉洁行医的思想,继承和发扬对技术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职责意识和荣誉感。

3.定期组织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多,如心电监护仪,学习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对新开展的手术,必须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减少术中忙、乱、慌现象。

4.认真仔细填术护理记录单

对手术护理记录重新规范,要求对每一个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情况及所用器械、敷料以及术毕离开手术室护理交班要点逐项填写,不漏项,术中所用无菌包灭菌效果指示卡及体内植入物标识必须张贴于护理记录单上,因为手术护理记录单是病历中可以复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原始资料,所以必须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涂擦、修改、添加等,时间记录准确,文字精练。

5. 加强手术标本的管理

对手术中切下的任何组织,必须认真保管,防止遗失。询问手术医师是否留取标本,不应自行处理,及时送检,因为病理切片的结果是手术患者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尤其在一个巡回护士同时应对两台手术时,千万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弄错了标本,张冠李戴。病理标本应专人送检,送检人和接受标本人都应做好登记,病理标本丢失,定为严重差错。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6.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6.1 查对制度 :对每一手术材料、用物,必须保持无菌,防止污染,严格查对灭菌的日期、有效期、有无破损及灭菌指示卡,对手术中输血、用药,添加手术材料须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2 消毒隔离制度和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制度 :手术室的消毒隔离一定要严格,定期做空气、台面、消毒液、手指、手术灭菌器械等的细菌培养,结果存档保存。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胸、腹腔及深部切口的手术,术由巡回和洗手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做好记录,关闭切口前由医生认真检查体腔及切口,护士仔细清点物品,确保体内无异物存留,关闭切口后,洗手和巡回护士再次核对物品数量并签字。

7. 定期清洁卫生,积极预防并发症

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m3。术中患者的摆放,如姿势不当、受压时间过久,易引起褥疮、神经损伤;急症休克患者和老年患者,术毕注意保暖,预防肺部感染。

8.体会

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要不断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细致、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手术室 护工 规范化 管理 培训 安全防护

The standard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to enhances the operating room to protect the labor occupational safety effect observation

Tan Wanwen Shi Jingfang Ding Song et al.

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to protects the labor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understood the operating room protects the labor occupational safety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formulates and implements the standard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plan,strengthens the operating room by this to protect the labor the occupational safety.Methods:Protects the labor to 2008-2009 year in my courtyard operating room work 41,divides into 2 groups stochastically,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s the standard the management and training,the control group uses traditional in front of the management and the hillock trains,the observation protects the labor the occupational safety.Results:Uses the standard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can enhance the operating room to protect the labor effectively the occupational safety,trains the comparison difference obviously with in front of the traditional hillock (P

Keywords:The operating room Protects the labor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Training Safe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80-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手术室系统化护理的开展,护士的工作日益增加。为了使手术室护士更多更好地从事其专业技术工作,越来越多的手术室利用护工承担非护理性技术工作。但由于护工文化程度低,非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并缺乏系统的管理,对手术安全及护工的职业安全带来隐患。本文就手术室护工管理与培训进行分析,并提出管理与培训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2009年度在我院手术室工作的护工41名,其中男性12名,女性29名。年龄29~48岁;文化程度:小学21人,初中16人,中专4人。工作时间最长11年,最短3个月。随机分成2组,分属2间手术室,实验组21例采用规范管理与培训,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的管理与岗前培训。

1.2 规范管理与培训方法。采用短期岗前培训,加长期持续的培训,实行“导师制”分级管理,上级对组内下级进行负责,设立护工长,对科内护工进行管理,并接受科室护士长的管理,具体如下:

1.2.1 护工的管理进行分级管理,通过统一考核评价方法,将护工分成1、2、3级,定岗定编,按照金字塔结构,进行“导师制”分组管理,上级对下级负责技术指导和安全教育,并设立一护工长,对科内护工进行全盘掌控,护工长可由护工中提拔,护工长接受科内主管护士(长)管理,并制定护工考核提拔方案,根据工作年限、业绩、平时工作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决定其级别升降。

1.2.2 护工的规范培训方案 护工的培训实行短期岗前培训,进入实习期,由组内一3级护工进行跟教,跟带3个月,考核合格聘为3级护工,考核不合格继续实习期。工作中实行持续的培训方案,由护工长制定长期的培训方案,定期组织学习讲解,对于重点问题实行班前强调,班后总结的强化方案。

1.2.3 护工的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①手术室基础知识培训,包括手术室的组织结构,手术的基本分类与编排原则,不同手术室的处理原则等;②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包括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的防护、接触利器时的防护、职业暴露的处理方法、处理感染手术敷料、血液、体液时的防护、配制消毒液时的防护、传授他们洗手的正确方法。③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血源性传染病的教育,让其认识到防护的重要性,并牢固树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④安全防护设备使用技能培训,在护工工作场所,张贴如何洗手示意图,配置防护眼镜,配置防水围裙、袖套、防水靴等等并强化护工的使用技能。

1.3 传统的管理培训。分管护士长分管及采用岗前培训,工作中以自行学习为主,发现问题时指出改进。

1.4 观察评价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闭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内容:①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有无戴口罩、手套。②皮肤被血液、分泌物污染后是否立即清洗。③接触尖利利器时有无受到损伤。④被利器刺伤后有无正确处理伤口。⑤在处理感染手术敷料、血液、体液时有无保护措施。⑥对手术室常用化学消毒剂配制有无进行防护。考核内容只要包括手术室基础知识、安全防护知识、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技能等。调查问卷总分20分,考核总分100分,分别于岗前、上岗后1月、3月、6月进行考核。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AS8.1统计软件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进行t,X2检验,P

2 结果

传统的集中培训组在短期的集中培训后,护工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得到明显提高,在上岗初期考核分值明显高于规范的管理培训组,但其在之后由于缺乏持续的学习培训和强化训练,其安全防护知识逐渐遗忘,在上岗后3月、6月的考核中分值明显下降。规范管理与培训组护工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考核分值不断上升,在上岗后3月、6月的对照中,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随着医疗分工细化,手术室护工队伍越来越长大,并完成了大量非护理技术性工作,避免了因这些工作占去护士大量的工作时间而造成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在手术室护工成了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但由于护工基础知识水平低下,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培训,缺乏系统的管理,在工作中对手术安全及护工的职业安全均造成一定的隐患,严重可造成医院感染事故发生、医院传染病的传播和护工的职业暴露。传统的手术室护工的管理为松散的管理,不利于护工的知识和技术的提高和持续发展,对于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工不能在级别工资中体现,缺乏激励措施,未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传统的手术室护工的培训采用岗前培训,上岗后缺乏持续性培训,护工的技能在培训后短期得到提升,但在之后的工作过程中将遗忘大部分,带来职业安全隐患。

护工的规范管理与培训采用系统的管理,在横向和纵向一体化管理,实行“导师制”分级管理,形成一系统的严谨的管理模式,并以工资形式体现技能级别的不同,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并能激励护工不断上进,以护工的内在动力自发的提高职业技能。在此基础实行可持续的培训方案,由护工长进行护工的培训和管理,更能贴近护工,培训效果更佳,由于可持续培训方案的实施,护工的职业技能能得到可持续的提高,避免了因时间而遗忘。作者认为,规范的管理培训能很好的提高护工的安全防护技能,能很好的实施护工的管理,值得推广。但是同时由于文中所述的管理体系适合大医院护工数量多的科室进行实施,而护工数量小的不宜采用此管理培训方案。

参考文献

[1] 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2] 李琼丽.手术室环境污染及安全防治措施[J].医学文选,2005,24(1):148―151

[3] 杨文卿,詹鸿,陈洁文,手术室环境污染及安全防治措施[J].护理研究,2006,20(20):315―316

[4] 戴青梅,王立英,刘素英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7(7):532―534

篇4

【关键词】  手术室巡回护士  麻醉医生  配合

        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他医疗检查提供条件[1]。临床麻醉的目的除了消除疼痛、保障患者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外,还应对患者的各种生理功能进行监测、调节和控制,减少麻醉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迅速恢复。手术室巡回护士除配合手术外,还需配合麻醉医生开展工作。2010年1月—10月,我科共收治唇裂矫正手术患者123例,为提高手术的麻醉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要点,现报道如下。

        1.麻醉前的配合

        1.1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

        术前手术室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访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介绍有关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性,及配合麻醉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麻醉前患者应禁食,以免呕吐、窒息。有些患儿家长没有执行禁食禁饮制度,会故意隐瞒。因此要详细向家属讲明危险性,以确保患儿术中安全。

        1.2手术室的温、湿度控制

        小儿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2]。应对等待麻醉患者进行必要的遮盖保暖。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则往往部分或全部失去对外界温、湿度自身适应性调节的能力。室温过高影响患者散热,可致高热;室温过低,会使机体散热过快,特别是麻醉时间长,可使患者体温下降致36℃以下,可以出现寒战,心律失常等症状。尤其是儿童,可造成麻醉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术后并发肺炎等。因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做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术中静脉输注的液体应加温输入为宜。可将液体加温至37℃左右。

        1.3手术室设备的准备 各种麻醉设备、抢救器械应按固定位置,并保持其功能完好,以备使用时得心应手。

        2.麻醉中的配合

        2.1 输液的配合

        麻醉和手术中补充血容量是手术中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合理输液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一个关键。手术室护士应选好静脉进行穿刺,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输液,保证输液通道通畅。在麻醉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容量稳定。手术中血液丢失是很常见的。应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手术中失血情况。如吸引量、纱布块的血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及手术医生进行处理。

        2.2 的摆放

        手术室护士应在麻醉开始前协助麻醉医生摆好患者,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全麻病人,应仰头平卧位。手术中常需要将患者安置成适合手术需要的。在正常状态下,改变可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以适应其变化,而对于麻醉患者,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觉已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消失,患者已失去自身调节的能力。因此,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调节功能的紊乱。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安置好,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

        2.3 气管插管的配合

        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医生完成全身麻醉的诱导、维持及苏醒期的各个阶段。应全面了解全身麻醉常用药的性质、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积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静脉给药,诱导后迅速配合麻醉医师插管。在维持麻醉期间,严格按麻醉医生医嘱给药,所用药严格核对,同时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全麻苏醒期间,调整,以利于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用约束带加以束缚和床旁看护,防止患者在苏醒期过程中因烦躁而坠床。

        2.4 密切观察并积极参与抢救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各种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跳骤停的抢救等。此外,手术室护士工作应做到紧张而有秩序,掌握各种抢救药物的特点、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地用药。同时应熟悉各种监护仪及除颤仪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麻醉手术后的配合

        3.1 术毕护理  手术完毕,护士应与麻醉医生一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

        3.2 随访  术后要加强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了解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存在麻醉护理的不良后果。听取手术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护理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4.体会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除积极配合手术外,在麻醉的过程中还担负着大量护理、配合的各项工作。这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技术、麻醉的护理配合,也应了解和掌握麻醉的基础知识及各种现代化监护技术,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巡回护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对保障患者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尹蕊.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799.

篇5

【关键词】手术室;专科化;临床护理;处理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受到传统医疗模式的影响,手术室全科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一系列缺点[1-2]。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度,就必须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专业的培训,本研究将对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实行专科化培训前后的手术室配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4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普通护理人员5名,25名护师,9名主管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

1.2培训方法

1.2.1准备阶段根据医院的手术科室,将所有护理人员分为4大组,分别负责不同的手术,选择护理骨干作为组长,然后有护理组长与护士长共同来对护理小组的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在对护理组长进行选拔时,可以采用自己报名、岗位竞争、投票、考核等方法来对其进行筛选。每位护理组长都必须进行年终考评,合格者继续留任,否则就必须另行选择。

1.2.2实施阶段各组组长必须根据组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专科手术配合指南以及培训计划,其内容主要包含了手术配合注意事项、流程、指引等,将其编撰成册,方便护理人员学习、阅读。一般情况下,每周必须进行2次学习,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可以视情况而定,对学习的时间进行灵活调整。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培训教材的形式主要有PPT版本,文本教材、文字教材以及专题课件等。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按照各个层级将其均匀分配到每组的护理人员中,由于各个层级护理人员的轮换时间各不相同,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最好以老带新的方式来对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护理效果。对于新人,在培训过程中,最好采用阶梯式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培训,而对于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则采用专业培训模式来进行培训。在对低年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由专科组长来对组内的器械安装、放置、拆洗进行全面讲授,并告知其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放置、注意事项以及仪器使用等情况。通过考评,对于成绩优异的护理人员可以进行复杂仪器使用以及复杂手术配合的培训。在对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先让其复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对其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操作情况进行适当的纠正,强化对大手术、复杂手术才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宣教。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学习水平进行考核,并给予适当的物质以及精神奖励,以此来调动护理人员的学习以及工作积极性,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1.3持续改进各护理小组的成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学习讨论,找出组内工作以及日常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其进行探讨,然后对其进行更正或强化培训学习,以此来改善小组护理的质量。护理组长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与护士长、手术医生多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医生对组员的评价及其需求,最好相应的反馈工作,协调好医护以及科室之间的关系,以便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护理质量。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有计量资料均用±来进行表示,并用t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化培训前,护理人员的理论考试得分为(88.17±3.09)分,操作考试得分为(89.13±3.71)分,仪器使用得分为(83.01±1.71)分,医师满意度得分为(85.23±2.59)分。经过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考试得分为(90.23±1.56)分,操作考试得分为(93.42±1.69)分,仪器使用得分为(94.01±1.59)分,医师满意度得分为(91.23±1.29)分。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手术室配合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3小结

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培训以及管理时,一定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让每位护理人员均主动参与到手术室护理培训过程中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3]。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4]。

综上所述,医院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专科化轮转手术配合已经成为了其主要趋势,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深入培训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配合度。因此,在对手术室护理配合进行管理时,可以对手术室专科化轮转手术配合的培训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陈慧燕.手术室专科化护理分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价值[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1):332-333.

[2]张静,孙绍琼,肖筠,等.手术室专科分组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5):40-41.

篇6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业核心能力的培训模式。方法2015年1~12月,围绕《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等文件,对我院护士实施个性化、多元化的有效培训、考核等,与2014年1~12月1年内(常规培训)护士专业能力考核结果以及手术室医生、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后手术室专业护士在手术配合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显著提升。培训前后手术室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展开分组层级培训可显著提升临床护士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手术室;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分组层级培训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术室技术部门的技术水平也逐渐趋于完善,手术风险较大,要想保证手术的成功率,要求手术医护人员具备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要密切的配合,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风险,对此目前对于手术室护士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核心能力等更加看重。实践证明,在围绕相关管理规范展开分组层级培训,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对此展开深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研究区护士共计28人,年龄在22~45岁,平均(29.5±3.1)岁,包括副主任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21名等职位护理人员,其中中专、大专、本科学历护士分别为12、13、3名。纳入与排除标准: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手术室护士,且层级管理小组,需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学历为本科或是以上文化程度,排除中途终止培训的受训人员。

1.2方法

1.2.1核心能力培养方式

1.2.1.1一对一培训将培训护士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负责高层级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当作小组组长,组内成员根据自评、他评等方式,分成多个等级,高层级护士,有责任带教低层级的护士学习与培训工作,受培训的护士,有问题可以随时向高层级护士请教[1]。1.2.1.2培训计划组内成员分级后,可根据组内各级成员的能力,制定层次化的培训计划、目的、内容等,持续培训3个月。1.2.1.3培训记录对各个受培训护士实施培训记录,要求各个护士准备培训记录本,指导人员定期对护士培训记录情况进行打分、点评,继而保证培训效果。1.2.1.4培训总结定期组织各个小组展开培训交流活动,各个小组各个层级护士,可以将自己培训中的问题、经验、感受等分享给大家,鼓励所有人参与到讨论中,继而起到取长补短、了解各个护士想法的效果,及时发现护士的培训需求,并随时给予针对性的培训指导,为后续培训模式改进、晋级提升等奠定良好的基础[2]。

1.2.2培训内容

1.2.2.1思想道德教育要想提升手术室乃至医院的护理水平与服务质量,首先是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继而才能培养出更多道德型、有责任心的护理人才。思想道德教育,主要培训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其真正的热衷于护理岗位,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能够保质保量、尽职尽责。将自身的利益、医院利益、患者利益、社会利益等合理的排序,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克服困难,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主,学会换位思考,为护理事业,发挥自身的优势与贡献,时刻将道德责任心放在护理工作的首位。1.2.2.2专业技能培训随着国内外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手术室护理学也逐渐的独立与优化,被人们广泛的重视,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首先要具备主动学习意识,不断学习新技术、新设备专业知识,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巩固新旧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手术器材的实践与经验总结,主动掌握手术设施的操作技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选派不同护理人员,积极参加专业技能提升课程,组织护理人员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培训,或是请专家介入指导,从而保证专业业务、技能水平的提升[3]。1.2.2.3培训法律意识随着我国个人权益等相关法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也逐渐提升,为了降低手术室医患纠纷,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要求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在规范护理的同时,更要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在医疗纠纷中,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使手术室护理人员,可通过法律途径,将护患纠纷损失降到最低。

1.3观察指标

围绕培训手册内容,对层级培训护士实施晋级考核,分数>80分即可晋级。对比两组护士培训前后手术各个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抽考、理论考核以及实践考核成绩,以平均分形式比较。利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手术室医生,对护士工作态度、积极主动性、业务能力、日常配合、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实际解决能力、对病患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分,每项10分,满分100分。利用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士护患沟通方面、手术环境方面护理服务方面、护理技术方面的满意程度,分数制同上,分数>80分表示满意。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晋级情况

经过专业核心能力培训,护士在主动配合能力、临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显著提升,自培训以来,28名培训人员,从N3级晋级到N2级共计5人,从N2级晋级到N1级共计6人。

2.2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的比较

培训后护士平时提问、理论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手术室医生对专业护士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培训前后手术室医生对专业护士的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4培训前后患者对专业护士满意评分的比较

培训前后患者对专业护士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对手术室专业护士展开核心能力培训,可显著提升专业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提高护士的学习积极性,为自主学习氛围的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层级培训,可实现对本区护士个性化、全员化的培训;另外在培训过程中,也会面临一系列困惑。主要在于护士人员多为女性,工作任务重,压力较大,加上适婚生育的年龄,人力资源调配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参与培训的护士,不得不中途放弃培训。加上受到以往制度的影响,人员方面的调动,新员工的融入等,增加了培训的难度与工作量,导致部分护士,在寻求培训理念的主动性方面较差,另外没有将院内、院外的培训做到有效的结合,也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对此积极展开层级、分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实施帮带培训形式,实现对新入职护士的个体化培训,继而有效保证培训效果[4-7]。对于培训护士的考核与点评必不可少,也是检验培训效果的唯一途径,对此可以采取互评、自评等方式,实现多元化的点评,继而保证考核、点评的公正性与科学性,真正实现培训的目的[8-10]。培训对象主要为新毕业护士、从其他科室调入手术室且具有1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注册护士、目前从事手术室工作的护士。经过层级培训后,在接受专业培训的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估的基础上,对其适当调整,一旦发现没有达到考核标准,继续延长层级培训的时间,达标的受训护士,可缩短培训时间,实现弹性培训模式[11-15]。综上所述,对手术室专业护士的培训,是一个复杂且繁琐的过程,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更好地提升护理满意度,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可广泛采纳护士的建议与想法,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开设交流沟通、监督与意见反馈平台,让护士提出培训创新理念与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调整,让护士学习到更多、更全、更实用的手术室专业核心技能,对我国护理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起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邹莹,张佳璐,李雪,等.培训评估圈模式提高眼科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14-17.

[2]唐秀芳.分级专项培训模式对降低手术室术中护理失误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2):99-101.

[3]杨青,侯燕,谢红珍,等.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和管理的文献计量学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3):419-422.

[4]陈雪莉,谢太普,马静.手术室护士对腔镜专科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J].当代护士,2016,(2):27-29.

[5]周亚芬,胡文娟,杨霞.手术室青年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5):604-608.

[6]彭英,冯迎梅.专业化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8(7):00208.

[7]钱晨,王爱红,马茜.手术室护士自主学习能力与核心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8):1071-1075.

[8]苏惠清,黄淑萍,黄淑兰.两种形式的护理查房在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5):133-135.

[9]欧阳冰玉.关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21):97-98.

[10]杨谱.人文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8):138-139.

[11]陆云,龚荣花.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指导老师选拔淘汰机制的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130-132.

[12]钱晨.手术室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分析[J].江苏医药,2015,41(23):2927-2928.

[13]陈杏秀.RCA(根因分析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3):96-99.

[14]陈锐,李静,张静.基于胜任力为导向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使用与评价[J].全科护理,2017,15(5):597-598.

篇7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管理;护理干预机制;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院手术量的不断增多,手术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多,因此一套创新的手术室安全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针对20110年8月之前于我院就诊的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存在的手术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如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0年8月之前于我院就诊患者400例为对照组,均未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同时选取2010年8-2012年5月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患者380例。依据患者所进行手术特点及个体情况,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安全干预方法。

1.2护理方法

1.2.1制定护理风险的管理机制护理风险护理机制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应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制定一套管理计划。首先对护理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依据实际护理工作,针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明确各种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依据制定的计划于医院中实行护理风险的管理工作。同时还可根据医疗事故的处理条例,对以往存在的医疗问题进行分析,并吸取教训,以便对目前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进行识别与确定。其次,应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比如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摔伤、烫伤及坠床等意外制定相应的护理应急方案,并可定期的针对相应的应急方案实施演练准备,使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发生突发护理事件时,以最快的速度及最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1]。最后,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以便有事件发生时,可对事件的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在手术室护理中,发生意外事件的几率较大且难以预测,如术中患者发生压上、手术物品的清点不够清楚、患者的私密信息遭到泄漏等相关风险事件,都需在次日进行探讨与分析,明确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总结相应的解决对策。

1.2.2手术室护理人员须定期进行培训针对手术室中的护理人员,应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并根据护理安全干预措施举行研讨会进行分析。在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针对护理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尤其是一些护理理念较差、服务意识欠缺及缺乏稳定性格的护士,应对其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安全护理教育[2]。对于科室内部所发生的人员变动或工作内容的变动,应及时的按照实际制度进行考察,从而对其补充及落实,尽量减少手术室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定期的对手术室的安全进行管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该增强自身责任感,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了解患者的病程,以便按照“以老带新”的制度进行层级培训,并合理排班。

1.2.3提高手术室风险意识,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针对护理人员,手术室应定期进行培训,使其对相关科室内的护理安全策略进行学习了解,并及时将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指正出来,以便进行改善。还应该对手术室内的器械仪器、应用物品的放置规范程度进行检查,确定紧急物品的状态,是否能救急备用。

1.3观察指标观察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实施后的效果,其中包括护理干预的治疗、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发生护理缺陷的情况等。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常见风险及产生的原因见表1。

2.2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后患者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差错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属于风险性较高、技术性相对较强及护理程序较为复杂的一个场所,同时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格、专业能力及处理方式行为等心理层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3]。因此创建一套有效的安全护理干预机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干预护理,降低手术室事故发生率,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手术成功率,降低医疗纠纷差错发生率。所以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是可起到重要作用的,应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李论,金仲品.严格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关键[J].当代医学,2011,17(22):12-13.

篇8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操作的医生和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此期间,我院手术室共完成手术220例次。

1.2研究方法

我院对这220例次手术的患者和进行手术的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研究的方法为向医生和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是在尊重和保护医生及患者个人隐私的基础上设计制作的。其中,用于调查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是否能及时将患者接往手术室、是否能严格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是否能将手术必需品准备齐全、是否能在手术过程中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是否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巡回护士是否能及时关注手术的进展、器械护士配合手术的操作是否熟练、是否能正确使用各种手术设备、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如何,等等。用于调查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如何、是否能在术前为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是否仔细核对了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开放静脉通路时的穿刺成功率如何、是否对患者进行了术后随访以及手术室的环境如何,等等。在这两个调查问卷中,每个问题的满分均为3分。患者对该问题表示非常满意选3分,患者对该问题表示一般满意选2分,患者对该问题表示不满意选1分。患者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在2.5分以上表示其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患者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在1.8~2.5分之间表示其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一般满意,患者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低于1.8分表示其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2.结果

2.1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在这220例次手术中,有152例(次)医生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有50例(次)医生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一般满意,有18例(次)医生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1.73%。他们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项目主要包括: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能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等。他们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的项目主要包括:术前物品准备不充分、巡回护士未能关注手术的进展、器械护士配合手术操作不熟练、护理服务管理不到位、护理人员态度不佳和手术环境欠佳等。

2.2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在这220例次手术中,有145例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有55例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一般满意,有20例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0.91%。他们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项目主要包括:能在术前为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手术室的环境良好等。他们对手术室护理服务不满意的项目主要为服务态度不佳。

3.讨论

3.1手术护理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准备不充分:许多护理人员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步骤、器械性能等不熟悉。在外科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手术室不断更新新的器械,包括一些专用器械、腹腔镜器械等。另外,随着医疗消费的增高,现代临床上大量护理人员新上岗。这些都导致护理人员难以做好充分准备,手术配合不佳;②巡回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关注手术进展:虽然临床意见引进了大量护理人员,但护理人员仍想多短缺,各人工作量大,往往需要连续进行手术服务,也因此而不能很好的满足医生和患者的要求。还有护理人员因为手术室时间安排紧,在遇到大手术及手术时间长时显得急躁,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甚至干扰到手术医生的操作;③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护理人员的流动性以及新上岗的年轻护士,手术室服务时间短,缺乏经验。在繁忙的工作下护理人员缺少深造学习的机会,对新引进的技术及设备缺少认知。除此之外,手术室还会承担实习生培训工作,难免在实习过程中造成不良影响,引起医生及患者的不满。

3.2手术室护理服务改进措施

篇9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操作的医生和接受手术的患者。在此期间,我院手术室共完成手术220例次。

1.2研究方法

我院对这220例次手术的患者和进行手术的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研究的方法为向医生和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是在尊重和保护医生及患者个人隐私的基础上设计制作的。其中,用于调查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是否能及时将患者接往手术室、是否能严格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是否能将手术必需品准备齐全、是否能在手术过程中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是否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巡回护士是否能及时关注手术的进展、器械护士配合手术的操作是否熟练、是否能正确使用各种手术设备、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如何,等等。用于调查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如何、是否能在术前为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是否仔细核对了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开放静脉通路时的穿刺成功率如何、是否对患者进行了术后随访以及手术室的环境如何,等等。在这两个调查问卷中,每个问题的满分均为3分。患者对该问题表示非常满意选3分,患者对该问题表示一般满意选2分,患者对该问题表示不满意选1分。患者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在2.5分以上表示其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患者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在1.8~2.5分之间表示其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一般满意,患者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低于1.8分表示其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2.结果

2.1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在这220例次手术中,有152例(次)医生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有50例(次)医生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一般满意,有18例(次)医生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1.73%。他们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项目主要包括: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能仔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等。他们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的项目主要包括:术前物品准备不充分、巡回护士未能关注手术的进展、器械护士配合手术操作不熟练、护理服务管理不到位、护理人员态度不佳和手术环境欠佳等。

2.2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在这220例次手术中,有145例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非常满意,有55例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一般满意,有20例患者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感到不满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0.91%。他们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项目主要包括:能在术前为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手术室的环境良好等。他们对手术室护理服务不满意的项目主要为服务态度不佳。

3.讨论

3.1手术护理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准备不充分:许多护理人员对手术医生的操作步骤、器械性能等不熟悉。在外科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手术室不断更新新的器械,包括一些专用器械、腹腔镜器械等。另外,随着医疗消费的增高,现代临床上大量护理人员新上岗。这些都导致护理人员难以做好充分准备,手术配合不佳;

②巡回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关注手术进展:虽然临床意见引进了大量护理人员,但护理人员仍想多短缺,各人工作量大,往往需要连续进行手术服务,也因此而不能很好的满足医生和患者的要求。还有护理人员因为手术室时间安排紧,在遇到大手术及手术时间长时显得急躁,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甚至干扰到手术医生的操作;

③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护理人员的流动性以及新上岗的年轻护士,手术室服务时间短,缺乏经验。在繁忙的工作下护理人员缺少深造学习的机会,对新引进的技术及设备缺少认知。除此之外,手术室还会承担实习生培训工作,难免在实习过程中造成不良影响,引起医生及患者的不满。

3.2手术室护理服务改进措施

①加强培训力度:手术室科室内要建立护理人员年度培训计划,有目的性、有条不紊的安排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采取老带新、一对一、轮流讲课等方式进行内部岗位培训。对于新引进的手术方式、器械及设备性学习和训练,规范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服务步骤。激励年轻工作者、经验不足者积极向前辈学习,支持大家参加各项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素质;

②完善手术室护理服务管理工作:护士长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直接领导者、参与者、实施者,要求护士长要做好内部沟通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针对医生及患者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工作,解决工作衔接问题,完善人员管理制度。

篇10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因素,制定可行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分析,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能让手术室的医疗事故发生率有效降低,让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高。结论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实施可行有效的防范措施,积极防范可避开的风险因素,能让手术室护理质量有效提升,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最终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风险;规避;防范

0引言

手术室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由于一些高风险性因素的发生,使得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到手术结束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一些安全隐患。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基层医院手术室手术量在不断增大,手术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术室护理的风险越来越大,积极分析护理风险因素的存在并积极改正和避开[1],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系数,是每个医护人员的职责。

1风险因素

1.1管理方面。现行体制下,新聘护士增多,流动性增大,手术室专科护士规范培训不到位,加之缺乏临床经验和技能;等级医院的建设,手术室建立制度较多,但并非所有的制度都执行到位;人力资源紧张,一些护士连续几台手术,最后筋疲力尽。1.2护理人员方面。许多护士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缺乏与患者和家属良好的沟通。以经验代替制度,存在侥幸心里,未能及时学习护理新技术、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常规,护理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前瞻性管理意识,准备不充分,工作中未及时进行手术护理记录,说话不严谨,病人护送不当等[2]。1.3后勤保障不到位。手术器材、仪器设备未能及时补充与维修等,导致部分仪器设备未能在紧急状态下发挥应有的作用;手术中器械临时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手术中断。1.4医患因素。基层医院部分手术医生缺乏严格的时间观念,计划性差,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室麻醉状态下等候时间过长,患者往往难以理解,容易焦虑、躁动,因而无形中给以后的医患纠纷埋下导火线。

2护理对策

2.1建立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排查长效机制,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更新风险点,将风险点分为:①严重护理差错、事故;②中度护理差错、事故;③轻微护理差错、事故;④无护理差错、事故。提出预防性改进措施,建立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根据护理安全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分值,固定周期绘制成护理安全预警信息图,作为预警图示,并便于比较护理安全动态变化情况。2.2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的核心,因此,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是规避风险最关键的一步。医院质量管理部门要对手术室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和评估,列出风险点和防范措施(技术规范、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严格无菌操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人员轮岗工作[3],避开因工作疲劳造成的人员伤害;医院与护士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减少护士的流动性。2.3加强业务培训与风险意识建设。建立有效的风险培训制度,加强警示教育,如进行岗前以及在岗培训,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操作技能、沟通技巧、护理质量。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护理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教育护理人员善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医疗仪器方面,定期检查其功能,将仪器使用指南备用,对有可能引起意外的任何设施、用具都具备戒心。树立“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文化意识,不断地提高护理风险识别与防范能力,推动风险管理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努力把风险防范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岗位有职责、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工作有评价、责任有追究的运行机制[4]。2.4加强重点环节和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高质量的后勤服务是确保手术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加强与后勤职能部门联系沟通,经常信息反馈,取得支持与合作。同时要建立重点护理环节和对象的安全措施,建立手术室运行仪器和备用仪器日常维修和质控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制度,强化设备操作护士的风险意识,不断提高预见风险、规避风险、排除风险的能力,营造安全、安静的手术环境。2.5优化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人是风险防范的第一要素,医院在配置手术室人力资源时应综合考虑医院的自身情况,实际来讲就是应按照医院的手术台使用率、病床数、急诊手术的数量以及医院的科研、教学任务来进行配置。正常情况下手术台和手术室护理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为1/2.5-3;当医院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增加时,就可以将手术台和手术室护理人员之间的配置比例调整为1/3.5。在配置人员时,应对人才梯次进行科学配置,也就是应该根据一定的比例,来对各级职称人员进行科学分配,让人才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更加完整,在医学科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及时调整该体系[5],进而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让人才的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不同年龄段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分配,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护理人员的年资,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通过新老搭配的方法,有机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和人才培养。总之,手术室护理风险客观存在,手术室护士由于自身职业的特殊性,承担着职业上的巨大风险。要规避风险,护士自身需要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把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能力与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结合起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所以管理好手术室的安全、避免出现手术室护理风险是减少事故及规避风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淑花.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0):3976-3977.

[2]欧阳冰玉.关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21):97-98.

[3]贾蕾,李燕玲,王燕,等.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医疗装备,2015,(18):194-194,195.

[4]朱金花.探讨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85):251-25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