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3-21 11:3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管理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管理发展规划

篇1

城市规划的档案管理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程序上都相对于一般性的政府服务工作专业性更强,并且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在已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调整着自身的管理体制以努力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但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得该项工作的现代化转型工作始终得不到质的发展。

1.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现代化转型的必要性

1.1实现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是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过于轻视,各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进而导致了城市档案管理体制的落后和管理效率的低下,很多城市和地区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工作章程,管理非常混乱,使得工作效率迟迟得不到提高。现代化的城市档案管理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程序和执行标准,各个具体的工作环节都必须严格依照工作章程,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现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是解决我国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尚不规范的有效途径。

1.2实现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在市场机制下强调的是效率和公平,过去那种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就思维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体现出该项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城市建设和规划工作的有益性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适应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1.3实现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是提高档案资料利用水平的需要

在旧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重视的只是城市规划档案的搜集和保存工作,而忽视对已有档案资料的二次开发和利用。由于各种档案资料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权威性的材料,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以后城市建设和规划的研究以及改进工作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但是仅仅保存这些档案材料是远远不足的,还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来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对相关档案材料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有价值的数据来为今后的城建工作提供更加直观的参考信息。

2.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现代化转型的若干建议

2.1档案管理人员要实现思想上的转变

在城市建设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起着关键和主导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旧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往往难以改变,这将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转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积极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举办各种职业讲座等客观形式来及时为本单位工作人员充电,提高其业务技能,使其适应新形势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工作要求。在思想上要由过去那种被动地、消极地工作转变为主动地、积极地工作,这一心态的转变同时也将影响着工作的态度,使得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人员更加具有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心,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2.2积极进行网络化建设

当前正处在网络化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将网络化建设视为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在越来越快的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网络化建设是必要的和不可忽视的。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在网络设施的软硬件方面的投资力度,支持其引入先进的网络设备已实现档案管理办公的自动化和便捷化,由中央档案管理部门牵头建立一个全国统一标准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保证各个地区之间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资料的共享,确保各种档案资料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各个地区的城市化建设提供更加高效的智力支持。

2.3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现阶段造成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相对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没有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监督,进而导致工作责任感的缺失,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向现代化转型的巨大障碍,必须予以克服。各级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以上级领导机构的政策文件为指导,结合本地区的特殊情况,积极制定严格的工作章程,实行责任制度并将档案管理中的各项任务具体落实到个人,增强地方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使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在新的形势下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一个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以确保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嘉荪,叶鹰.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档案学通讯.2003(5).

[2]周萍.新形势下做好公安档案工作的思考.浙江档案.2004(1).

篇2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科学、计算机技术、GIS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而产生的跨专业新兴应用系统。这一系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同其所涵盖的各专业学科理论的发展息息相关、相促进,其中城市规划理论和GIS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本文从研究城市规划理论及GIS技术的发展历史人手,揭示了建立与发展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

一、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回顾

人类对自身生活环境的选择,从远古时代的穴居、树居到固定的居民点直至阶级社会的城市,从无到有,从自发到自觉,逐渐产生了规划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的出发点就是要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安全的需要。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城市布局以中轴线对称为主要手法。

古希腊城邦时期,在城市建设中有希波丹姆模式,提出了方格形的道路系统和广场设在城市中心的建设原则。而古罗马建筑设计师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是世界上保留至今惟一最完备的西方古典建筑典籍,书中提出了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等方面的论述。

欧洲中世纪城市多为自发成长,很少按规划建造,虽然14~15世纪的新兴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有高度建筑艺术的建筑组群;16―17世纪产生了以巴黎凡尔赛宫为代表的轴线对称放射布局形态,成为当时城市建设竞相模仿的典范,但这些设计思想及理论内涵还是从属于古典建筑艺术,未形成近代的城市规划学。

近代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种种矛盾,资本主义制度伴随着工业化而有很大的发展,城市中的多种矛盾也日益尖锐。因此从全社会的需要出发,就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城市规划理论。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各种社会改良主义者和一些从事城市建设的实际工作者和学者,都提出了种种设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形成了有特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系统的现代城市规划学,如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与“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现代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与“雅典”、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及有机疏散理论等,这里不再赘述。

二次大战后至今,城市规划学科有了新的发展,学科内涵有了很大更新。从其发展看,由城市形体规划到社会、经济等宏观规划;从学科看,由建筑学和工程技术学伸展到人文科学。显然,城市规划学已不再停留在传统的形体规划范畴内,它已经涉及到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社会心理与行为科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城市行政管理学等等。

进入20世纪后期,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城市规划开始吸收诸如系统工程、控制论、信息论以及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等的一些理论概念,逐步引进应用现代技术,如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二、我国城市规划现状中暴露出的几个问题

城市规划学发展到今天,其理论和实践――规划编制、规划管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当代社会各方面情况越来越复杂、关系越来越密切的状况下,加强管理就更加重要。宏观控制要靠科学管理,微观规划实施调整也要靠科学管理。同时,规划实践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仅就我国城市规划制定方面的几个突出问题简述之:

1.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严重脱节

一方面,规划编制多是规划局委托规划设计院完成,而规划设计院是企业化管理,城市规划对他们来讲更多的是一项“编制任务”。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主要仍是从规划本身的理念出发,对于社会需求考虑很少;对城市建设的运作过程及其决定因素缺乏研究,与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相距甚远。另一方面,由于规划编制单位和规划管理部门缺少定期的交流使很多非常好的规划方案难以实施,或者实施效果不佳;规划用地难以控制等等。

2.缺少城市规划动态更新机制

我国仍采用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方式,每5年进行―次总体规划的全面修订。定期的规划修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规划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增加了一定的弹性,但依然是被动的、间断式的,而不是一个主动的、连续的,是由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使用者直到政府决策部门等共同参与的工作。城市规划不仅包括理想蓝图的绘制,也应包括一种动态的、有法定程序的调整、完善过程。

3.缺乏规范化的质量审批标准和公众参与机制

4.规划管理调控手段有限,全国各地城市的实际开况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吻合不好

5.批后监督存在漏洞

在规划审批后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实施规划监督,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规划审批工作与规划监督工作的脱节,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没有批后监督,规划管理也就失去了意义。

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密不可分的,这中间的纽带就是科学有效的规划管理。而规划管理科学性、有效性的保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本文后面要论及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发展回顾

“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及它在航空测量和地图制图学中的应用,使人们有可能用计算机来收集、存储和处理各种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图形和属性数据,并希望通过计算机对数据的分析来直接为管理和决策服务,这样就导致了地理信息系统的问世。

国外地理信息系统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首先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术语;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二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稍后,美国哈佛大学研制出SYMAP软件。受当时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此时的G1S更 多的是辅助制图,当然也能实现手扶跟踪数字化地图,进行地图数据的拓扑编辑,分幅数据的拼接,并发展了基于栅格的操作方法。

进人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硬、软件的飞速发展,大大增强了可操作性和图形显示功能,促使GIS向实用方向迅猛发展。这一时期,不仅是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许多商业公司也开始活跃起来,GIS软件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市场上大受欢迎。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开始重视GIS软件设计和应用的研究,高水平的实验室不在少数。此时,GIS已经逐渐由技术而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

80年代是GIS普及和推广应用阶段。图形工作站的性价比大大提高的新一代PC机的出现,使计算机和空间信息系统在许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稍后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更使地理信息的传输时效得到极大提高。GIS的应用,从解决基础设施的规划转向更复杂的区域开发,从CAD DATABASE转向ARC/INFO。从局域问题转向应用于全球性问题(同卫星遥感技术的结合)。如果说GIS诞生于60年代,那么,其成熟于80年代。

我军GIS发展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尽管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起步晚了20年,但在世纪末的20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实践,不论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研机构还是商业实体均有很大的发展并取得明显效益,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

进入90年代后,Internet/Intranet对全球科技发起强烈冲击,GIS自然也不会置身事外。随着WebGIS的出现,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建立和数字化信息产品在全世界逐步普及,GIS深入各行各业的趋势已不可避免。

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存在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从80年代末开始,迄今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硕果累累,但经验教训也不少,现简要论述如下:

1.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概况

从国内若干城市的成果来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式:

(1)以建设项目申请、审批案卷的登记、流转、批注、查询和统计为基础,再发展相互平行的图形数据的查询和显示(如北京、青岛)。

(2)将图形的查询、显示和案卷的处理结合在二起(如广州、常州)。

(3)跨机构、跨部门的数据传递与共享。如上海在市、区二级分权管理体制下,统一用地、工程许可证的统计口径和数据标准,实现区级机构向市级机构的数据传递。

(4)以规划审批流程为依据,以项目档案的流转为基础。自项目报建开始,直至审批结束向甲方公布结果,均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窗口服务制,在案卷“进机”的同时实现图形数据的查询和显示;同时在各区级规划管理机构建立相应模式的子系统,统一数据标准,应用计算机城域网技术,实观横向和纵向的数据传递和共享(如武汉)。

(5)建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由于技术、人员和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在摸索合适的技术途径时,不走弯路几乎是不可能的。

2.全国缺乏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各地各自为政,发展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红火展开,随着国有土地有偿批租使用和旧城改造、新城扩建的逐步升温(甚至一段时期的不可抑制),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量成几何级数增长,这一变化迫使规划管理人员开始思考并寻找提高办事效率的法宝。于是从沿海到内地、从南到北,全国许多城市的规划管理部门(有很多是在规划设计和勘测设计单位率先)引进计算机硬软件设备和CIS软件。其中经费较充足的地区不惜投入巨资使硬软件一步到位。经费较缺乏的地区则想方设法积极申请各方面的资助,有的找地方政府,有的利用世行贷款大量引进设备,纷纷上马。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或其中部分功能子系统建设)工作蓬勃发展。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了,由于此时国产软件尚不能完全满足需要,而引进的国外商业软件又多不符合中国国情,有些软件功能过于庞杂,而我们使用的仅是其中极少的部分,既造成浪费,又不利于使用和开发。因此经费雄厚或技术力量较强的地区,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就较快,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而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也就相对迟缓一些。

3.信息更新不及时,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受到限制

近二十年来,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的改变令人目不暇接。受目前我国技术手段的限制,这些改变不能及时地在信息系统中得到反映,一方面大部分的资料还没有数字化,即使更新的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大都没有相互提供业务资料的习惯,需要较长的过程,这些都使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和现实性大打折扣。这大大影响了人们对信息系统的信心和使用热情,这对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是极为有害的。

五、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策略

城市规划要做到符合客观实际,就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要做到对城市发展有比较准确的预测,需要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不同阶段的城市规划方案及图纸,需要加以定性和定量的评估、优化和决策。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数据反馈,以便不断对规划方案加以调整。要做到这些,要使这些工作准确、及时,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依靠日益完善的CIS技术,必须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1.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应以面向21世纪,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为原则。建立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立足点也应该以此为根,高起点、高标准、目标明确。国家有关部门应从大系统的观点出发,制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逐步消除各地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使先进地区能够早日赶上并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使相对落后地区能大步前进,让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能更好地为城市规划、为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涵盖的技术面很广泛,因此要做好标准化工作,力争同国际接轨。要做好规划业务的规范化和信息的规范化工作。有的城市长期不见效果,其原因是规划业务规范化程度低,或者业务人员抵制职责、权利的调整。信息的规范化也是推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其规范化应从业务词汇、专业术语、统计口径;统计报表、信息分类和编码做起,逐步地延伸到图形输出、数据交换、数据结构等方面。

3.要注意发展步骤,如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急用先行、滚动发展的思想。要注意处理好几大关系,如事务管理与图文建库的关系、普查建库与动态更新的关系、辅助设计与磁盘报建的关系、规划建模与辅助决策的关系等。

篇3

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步伐也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也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逐渐演变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新时期下,对于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当前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不足,加大规划建设改善力度,以找出可行性的策略,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确保城市化进程健康、稳定发展。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先做好规划工作,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建设和管理城市,同时,城市规划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合理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也只有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此外,城市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没有经过法定程序许可,不可任意更改。因此,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和不可变更性。

二、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1)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

一方面,可以明确各个城市规划区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城市规划人才体系建设,有针对性地加强规划建设的培训工作,建立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工作可以从当地居民入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激发居民对居住城市的热爱,强化他们的保护意识,从而达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工作中,品牌是当中的一个杀手锏,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形象良好的品牌能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能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一方面,各大城市可以从管理入手,从各个城市具有的不同特点出发,加大创新力度,形成一个全方位的规划格局。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大城市环境的改善力度,做好城市文明建设、生态环境等管理工作,极力打造一个形象良好的文明城市。同时,还可以把城市规划建设的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对各项违规行为进行整顿,确保城市规划工作的全面安全稳定的落实,进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3)重视城市绿化建设

在城市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建设,整治绿色开放空间。城市中心往往是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同时也是最需要绿化的地方。在城市中合理地规划绿色空间,可以增加人们的休闲场所,降低建筑密度。在没有条件规划建设大面积绿地的地方,可以在有限的地面上采用立体绿化方式,不仅能改变单调的城市建筑立面,还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提升环境质量。实行绿化建设与其他工程同时规划、同时施工,有条件的还可规划林荫大道和城市公园,形成城市的清洁“肺”,不仅能美化环境,更能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室效应。

(4)统一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考虑的方面非常的多,比如生态环节,市场情况,未来的发展需要等等,任何一方面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城市建设的进程。我们必须要做好统一协调的发展,一旦遇到问题,就要进行良好的平衡,我们一定要根据相关的制度进行说话,要客观合理的处理问题,近年来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也制定了各类的管理条例,并且通过实际的平衡关系在不断的完善,促进了我们协调工作的开展。

(5)注重色彩规划的策略

城市色彩的规划一般主要包括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功能之间的区域色彩和谐的规划,这是城市的基调色;二是作为同个范围内功能相对独立区,内部需要统一的主色调进行规划。城市色彩的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的条件、现状、要求和形状进行总体策略的设计,而其中关于城市的规模、性质、历史文化等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城市的规模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直接决定着城市中展现地方文化的深度和范围;而城市性质则是站在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上,以确立城市的特色、个性和发展方向,从而为城市色彩的规划提供以色彩展现城市特色的依据;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色彩规划中需要充分挖掘和展现的积极因素。作为同个范围内相对独立的功能区的色彩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有色彩控制、色彩分区以及修建性详细设计等,其设计策略主要是在城市基调色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内部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以及自然环境等分析,确立各个区域内的主色调。

(6)改善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土地短缺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在很多城市都是高楼耸立,但是适合人们休闲娱乐的自然公园却是少之又少。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采用低碳生态技术,可以让更多的人重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在城市还未定型之前为今后市民的活动预留宝贵的“自然公园”,可以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严格的监控土地的使用情况,最大程度的减少土地的浪费,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采用低碳生态规划可以在城市的建设初期就对城市的产业布局进行定位,及时淘汰污染严重、耗能大的落后产业,从而能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布局,有利于城市今后的整体发展。

三、未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发展方向

(1)人性化的规划理念

城市的建设其实就是以人为本,对于未来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设计的过程把人的作为最主要的因素考虑在第一位,从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等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强调一个和谐的氛围。

(2)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随着环境问题的发展,我们城市建设面临着非常严峻考验,在过去人们总会强调人类是怎样进行征服自然的行为,但是今天我们意识到我们错了,一旦我们打破了人类与自然的平衡关系,那么自然就会大力的报复我们的过错,今天的建设不能再走之前的老路,我们要走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在城市的建设中时刻的融入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

土地资源在今天面临着同样的严峻问题,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真正的耕地面积非常的少,建筑使用面积也变得很少,面对于这样的问题城市的建设应该更多的考虑空间的角度,通过空间的设计换取实际的使用的面积,高层建筑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在今天很多的大厦以及住在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未来将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相关的

篇4

关键词:施工监理;规范化管理;发展

目前,由于工程涉及到工程的质量、工程的进度、工程的投入资金和流动资金、工程的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工程的监理也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而且在施工过程中是动态的监理,首先要求监理人员具备专业相关知识,其次,要求制定一套完整的监理文件资料,建设管理体质和运行机制,最后,要求规范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行为。坚持做好这几项工作原则,使工程监理健康稳定的发展。

1 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工程建筑管理制度建立至今虽然仅仅二十余年,但是广大监理企业和人民群众为我国工程管理的健康发展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在社会上逐步被认可,被肯定,伴随着2002年中国进入国际贸易组织(WTO)的成功进入,国外的众多企业开始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并掀起一股参与及竞争势头,我国的监管企业随之也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变大,市场变广,同时对监理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所以我们国内的监理企业必须做好自家的功课,放长线钓大鱼,不断的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和实力,为谋求更好、更宽的发展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才能在适者生存的环境中不断的强大自我,我们的企业必须树立诚信守法,科学公正,规范管理,热情服务的方针政策。只有更加严明,更加规范的制度才能使我们走的更远,众所周知,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实行总监负责制,总监的业务水平以及职业道德,工作能力以及对现场施工的协调能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对外引进和内部培养专业性人才,而且我们还要特别注重总监的团队的发展。

2 我国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

这样的监理制度即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正如古语说的那样,任何东西都是一把双刃剑,利与弊关键在与我们怎么去看他,怎么去让它发挥好的一面,遏制坏的一面。在工程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今天,难免会有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人在阻碍我们的健康发展。例如,各大媒体曝的的某某工程基地在建造房楼层时,偷工减料,利用不符合规定的,假冒伪劣材料,来建造民用住房,在工程即将竣工时发生楼梯坍塌,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施工管理上我们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和需要整改的地方,如果楼梯没有坍塌,而是在居民入住后发生,无疑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剧的事情了。还有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的施工工作人员,不能够按照施工管理制度进行作业,结果导致工程事故。所以,在我们施工作业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无视施工规章制度,检查企业所用到的施工材料等等,方方面面都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来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得拖延。

3 施工现场的规范化监理措施

现场的监理工作要规范化,还有监理过程的要规范化。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需要建设工程的其他两大主力方,以及施工方的理解和积极的配合与支持,还有相关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质检站与安检站的大力支持,同时行业秀慧的引导与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各个相关部门的紧密配合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做的更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考核是至关重要的

(1)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营业执照,资格证书,监理合同,以及检测设备的认定是必不可少的。施工单位总监团队的任名誉授权必须明确,领导班子的工作水准以及素质必须过硬,还有对监理工作日志,记录,必须做到责任个人志,分工必须明确,每一个园都必须清楚自己的职责。

(2)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一定要有详细正规的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以及施工许可证。还有地质勘探报告,图纸,意见和反馈,以及审计和施工计划的变更必须及时,细致。

(3)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必须指明总包还是分包,无论是总包还是分包都要有单位营业执照,资格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分包一句。还有管理人员的工作证,质量检测人员以及其他岗位人员的上岗证见。一些特殊上岗人员一定要配备特比的上岗证书才能够开始作业。而且还要定期组织专家,高层管理人员,定时开会,商讨相关工作的进度,以及计划。

(4)工程质量,进度,以及投资方面的管理;对于工程质量报表以及相关的数据,一定要按期限定时汇报,总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按时审批。实际进度与预期进度要紧密结合。工程的延误与延期的审批,工程支付款的审核,以及一些相关费用的索赔管理要明确。

(5)施工安全管理的履行;监理的规划一定要明确建立的安全内容,在危险性较高的工程中要纤细说明,要按照严格的水准审核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内容,施工单位的安保系统,施工单位的应急预案,定期巡视检查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业记录报表,做到及时透明。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令其整改,而未做出整改的要立即停止其施工作业,而且要及时准确向建设单位及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时时报告。

(6)公司要将每月的报表及时审核看,并通报,要求各项目监理部门对照自己引以为戒,要坚决杜绝不安全,不合法的行为发生。对于有过错的要严厉惩罚,有功劳的要给与奖励,更好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我们只精诚团结,不断的努力,不断进取,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7) 对工程材料和设备的监理;比如对工程材料质量和生产日期的监理,对老化设备的监理,对消防安全设备的检查,对消防通道的监理等。

4 施工监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日益的扩大,建设监理制度进一步的改革,使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开始面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其中被世界公认的管理模式是建设单位作为中介服务的第三方,为项目法人和总承包商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比如专业化的咨询服务,作为咨询公司,必须具有“科学性”“独立性”“公正性”,始终贯彻这三点,使咨询机制达到国际化水平。未来的发展趋是项目法人与总承包商与监理单位三者,互相制约、互相协作、相辅相成的互利共存三方关系。只有三者互相协作才能提高工程的质量,节约工程的资金和能源,缩短工程的交工期限,为推动整个建筑行业有功不可没的功劳。

5 总结

总之,我国的工程监理体质还需有待提高,使其达到规范化是相关单位的工作目标,建立系统的监理机制,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技术手段,严格的规范化管理过程,证争取在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监理的最优化,实现其对企业的重要性,最终,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清立.建筑工程监理(第2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9)

[2]徐林.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

[3]汪绯.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与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03)

[4]李继业、黄延麟.模板工程基础知识与施工技术/建筑行业实用技术丛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2

篇5

为了保护现有耕地,限制使用实心粘土砖,加快我市墙体材料革新步伐,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京政发(1993)4号〕的精神,制定了北京市《关于收缴实心粘土砖“限制使用费”的管理办法》,现予颁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关于收缴实心粘土砖“限制使用费”的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限制使用实心粘土砖,加快墙体材料革新的步伐,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文件的通知(京政发〔1993〕4号文,以下简称“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设计、施工和建设单位,要优先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和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促进建筑业的技术进步。

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翻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目前情况下,除内、外墙不使用实心粘土砖的现浇、预制钢筋砼结构外,其它结构建筑工程,均由建设单位依照“通知”和本办法缴纳实心粘土砖“限制使用费”。

第四条:收缴的实心粘土砖“限制使用费”作为市财政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专项基金(以下简称“基金”),在建设银行设“基金”专户。

第五条:建设单位所缴纳的“限制使用费”,纳入工程投资概算内。这项基金不得做为设计、施工取费和其它纳税的基数。

第六条:缴纳标准,按每平方米建筑计算:

工业生产性建筑按单项工程每平方米建筑缴纳六元;

民用建筑按单项工程每平方米建筑缴纳九元。

第七条:建设单位在向规划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同时交纳。

1.由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节能墙改办)委托规划部门设专人负责收缴。使用专用收款凭证(一式三联)。

2.规划部门凭建设单位的已收缴款凭证,办理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规划部门将每日收款全额送存建设银行设立的“基金”专户。

第八条:市财政局委托建设银行设立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基金”专户,作为专项“基金”收支核算总帐户。

建行经办行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收缴、支出“基金”情况书面报告市节能墙改办。

第九条:对已缴纳实心粘土砖“限制使用费”的工程栋号,经变更设计,施工采用了新型墙体材料(除实心粘土砖外,均视为新型墙体材料),结构工程完成后,建设单位持设计、施工单位出具的证明及原专用已收款凭证,向市节能墙改办申报,经核实后,进行返还。

1.返还标准:按该工程已缴实心粘土砖“限制使用费”数额,只外墙未使用者返还40%;只内墙未使用者返还50%;内、外墙均未使用实心粘土砖者返还90%。

2.依据返还数额,由市节能墙改办开具专用返还单,由建设银行“基金”专户支付、返还建设单位,作为降低工程投资。

第十条:“基金”的使用,实行有偿和无偿使用。除必须保证第九条规定的返还外,主要用于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的科研、试验、制订规范、标准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推广应用、奖励、重点新型墙体材料发展项目的银行贷款利息补助及有关管理费用等。具体使用手续实行预算方式管理。

1.由项目的主承办单位提出,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预算,对其中需要由“基金”支付的数额,向市节能墙改办提交书面申请(附项目文件一份)。

2.市节能墙改办经审核提出意见,报领导小组审批。

3.市节能墙改办根据领导小组批准的项目和金额办理批准使用“基金”通知单。由建行经办行“基金”专户支付。

4.已批准使用“基金”的项目完成后,主承办单位要向市节能墙改办报告结果。

第十一条:市节能墙改办,设专职机构负责组织“基金”的收缴、存储、使用等综合管理工作。并向领导小组会议报告年度执行情况。

第十二条:本项“基金”是推进全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的专项资金,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挪用。市财政局、审计局、建设银行要对“基金”的收缴、使用、返还等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对不按本规定缴纳实心粘土砖“限制使用费”的建筑工程和拒不执行市建委、首规委(90)京建材字第269号《关于在围墙建筑中禁用粘土实心砖的通知》的围墙工程,规划部门不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委不批开工证,银行不予拨(贷)建设工程款。擅自开工者,市有关主管部门按违章施工处理。

对收缴、返还、使用管理工作中违犯规定,弄虚作假,截留挪用、贪污受贿者由市有关主管部门查处,触犯刑律者,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四条:对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墙体材料革新、推广节能建筑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推广量大和具有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项目实行重奖。

有关奖励标准、奖励范围由市节能墙改办提出意见,报领导小组批准。

篇6

第一条为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规范城市管理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杭州市市区实行城市化管理的地区,均应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范围。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量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细化管理行为,形成发现、处置和监督城市管理问题的完整闭合系统的方法。

第四条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分工合作以及统一标准、统一监督、分级指挥、按责处置的原则。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规划建设、组织实施、指挥协调和监督考核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含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下同)负责本辖区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

信息化、建设、规划、公安、城管执法、民防、财政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负责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承担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工作;

(二)负责统一受理、确认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等信息,并分类移交;

(三)负责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的信息采集和处置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四)负责对责任主体问题的处置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五)负责城建城管问题的群众投诉、举报的受理、协调、跟踪和督办。

第七条由相关市级部门和区人民政府派员组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工作平台(以下简称市协同平台),负责对分类交办的问题,依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进行派遣、协调和督办。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人民政府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设立二级协同指挥机构(以下简称区协同平台),负责本辖区内的派遣、协调和督办工作。

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人民政府和杭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设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履行辖区范围内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的受理派遣、处置核查及协同指挥等职责。

第八条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负有处置责任的市级有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设施产权人或管理维护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做好处置工作。

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单位的信息系统应当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技术、业务等方面的对接。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发展要求、全市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管理实际,编制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规划,并纳入本市信息化建设和城市管理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各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规划,编制本地区、本部门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

第十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有关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范围、分类、立结案、处置期限等标准,向社会公布,并按统一的标准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一条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应当体现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发挥功能、提高效率的原则,并注重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改善技术装备,提高城市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与城市管理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对已建成的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应当按照全市统一的规划、技术规范要求实现与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

市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门对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交换共享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信息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及地下管网数据库;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协同工作网络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与相关信息系统的交互平台;城市管理热线投诉受理平台等。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规划的要求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关规定,及时建成投入使用,并逐步扩大范围、更新功能。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符合信息化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并按规定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本市在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施统一的信息采集、受理、派遣和核查工作。

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和杭州经济开发区可建立区域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独立实施信息采集、受理、派遣和核查等工作,但应当与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并统一纳入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的分析、评价范围。

第三章信息采集

第十四条本办法所称信息采集,是指按划定的网格区域,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通过日常巡查或其他方法发现城市管理中的部件、事件问题,并将信息传输到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第十五条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专业单位(以下简称信息采集单位)组织专门人员(以下简称信息采集员)实时发现问题、采集信息。

信息采集单位的确定,应当符合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

第十六条信息采集单位采集信息,应当严格按照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及信息采集规范要求,及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至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减少漏报,不得虚报、瞒报、假报。

对轻微的事件,可由信息采集员现场处理。

信息采集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信息采集工作。

第十七条信息采集员采集信息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支持,不得采取威胁、恐吓等方式阻扰信息采集,不得侮辱信息采集员。发生上述违法行为的,公安机关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赶赴现场处理,制止违法行为。

第十八条信息采集单位采集的信息,对照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经受理、核查后,可作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依据之一。

第十九条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并公布公众投诉电话、网上投诉地址等,及时受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城市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举报、投诉,并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有关单位、个人的举报、投诉经查实的,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给予奖励。

第四章受理派遣和处置核查

第二十条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依据本办法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确认,符合条件的应当移交协同平台派遣。

第二十一条协同平台对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移交的信息,应当根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标准,直接向对应的责任单位派遣。

第二十二条责任单位在接到协同平台处置派遣信息后,应当组织相应人员按规定时限进行处置,并将处置结果反馈至协同平台。

第二十三条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应当根据协同平台督办反馈情况,指令信息采集单位组织人员及时核查。经核查通过的,予以结案;经核查未通过的,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应当再次交协同平台派遣。

第二十四条对城市管理部件、事件责任不清的,由所在区人民政府进行协调,明确相应的处置责任主体。对跨区域、属于市级相关部门责任以及经所在区人民政府协调后确实无法处理的问题,可由市协同平台牵头组织协调。

对经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第二十五条经协调仍无法确定处置责任主体的,可由所在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单位实施代整改;专业性强的处置问题,可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指定专业单位实施代整改。

第二十六条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和杭州经济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在履行辖区范围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受理派遣、处置核查及协同指挥职能时,应当按照本章规定的程序进行。

第五章监督和考核

第二十七条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对市民举报、投诉的相关问题,应当及时将处置结果告知举报人、投诉人。

第二十八条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机构应当按照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分类及处置期限的规定,对责任单位问题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由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各责任单位问题处置情况的分析、评价结果应当纳入各类责任考核范围,包括:

(一)市人民政府对各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单位)的考核;

(二)区人民政府对乡镇、街道以及区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考核;

(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单位)对所属单位的考核。

第二十九条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相关责任人对交办的问题推诿、扯皮、拖延处置或因处置不当造成后果的,应当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涉及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当移交有关行政执法机关调查处理。

第三十一条信息采集单位未按合同约定采集信息的,由委托单位按合同约定处理。对违反规定的信息采集员,信息采集单位应当停止其信息采集活动。

第三十二条威胁、恐吓、侮辱信息采集员,或抢夺、盗窃、毁损采集员的信息采集器,或采取暴力手段致使信息采集员的人身受到伤害、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含地下管网),是指城市中具有明确产权人或管理维护单位的市政公用、道路交通、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设施。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事件(含公用事业服务事项),是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管理部件发生改变或者破坏而引起的城市管理现象。

第三十四条市区实行城市化管理地区以外的其他区域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7

关键词:信息化 城市规划 信息管理

我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正处速发展期。随着现代城市的城市布局和用地性质的不断改变,旧城区的改造与新区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从而造成了城市规划业务的成倍增长,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所采用的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和决策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需求,已逐渐面临淘汰。所以,加大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提高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与城市规划的自动化和规范化,提高规划部门的办事效率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是城市的建设、管理与规划部门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

城市规划的信息建设是信息管理发展创新的成果,是政府服务群众能力的体现,也是解决城市规划管理信息鸿沟问题的必经之路。我国发达城市的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以信息化建设作为城市规划部门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信息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进一步改善规划设计流程、提升城市规划管理的服务效能,从而达成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

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城市规划的信息化建设推进的难度在逐步减少,奋斗的目标也更清晰、更具体,但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困境也越来越明显,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虽然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发展日趋成熟,但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信息资源在规划信息管理建设过程中的孤立导致信息采集率低,政府主要决策者对规划信息管理的思想认识水平不高,统一标准组织机构建立不足,规划部门与信息管理手段的制约使协同办公进展缓慢,规划部门的信息公开相对滞后。这些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迫切需要全方位系统的解决。

一、信息采集率偏低

城市规划管理业务需要从土地、交通、市政等多个部门和机构采集数据和查询资料涉,这些资料往往过于分散,比如土地局的土地使用权归属权、测绘局的地图地形、房管局的房屋产权登记等等。城市规划部门在其他机构采集的信息经过汇总后归档,这些数据和信息为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查询工作提供了服务。但是,城市的各个部门组织自己的数据标准都不统一,而且数据接口也很分散,大部分都是按照各自的行业规则,这就造成了不同部门的数据不通用,需要转换,增加了部门之间的数据格式规则统一等额外的工作。另外,除了临时的工作需要,各部门之间没有定期采集数据备查的工作制度要求。往往规划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发展相对成熟,但是各部门各自为战,部门数据只存在于个人电脑或系统内部,缺少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信息采集率低和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信息资源的孤立、缺乏共享延长了工作时间,使规划审批手续变得繁琐、效率低下。

二、统一标准组织机构缺乏

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是政府信息管理工作的关键。我国的政府信息管理建设发展目标不明确、发展规划制定缺失,总之,国家缺乏宏观的规划政策。诚然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这些年来突飞猛进,但是很多地方政府的网站都存在着各种弊端。地方政府的信息建设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而且各自为政。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信息管理系统最大的优势,但是,很多政府部门把信息资源私有化,采用各不相同的标准,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一套信息系统,缺乏兼容与协同,抵触信息资源的共享。如果决策者任由这种现象持续发展,各个规划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将成为空谈,影响政府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这和国家提倡的发展理念也是背道而驰的。而且由于严重的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现象,致使基础网络等大量的信息化设施重复建设,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给国家带来损失。政府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在于如何整合现有的资源,统一标准和规划,防止重复建设。

三、协同办公进展缓慢

建设无缝对接的协同办公环境是政府信息管理的目标之一。在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网上办事是最困难的问题。

在初期网络等基础信息化建设中,每个单位都热衷于建设自己的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各个单位的信息管理人员和专职都形成了各自的工作习惯。部门之间的政务协同越来越多,公务文书、红头文件等各类政府单位信息的交换量也越来越大,各自为政的模式影响工作效率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城市规划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资源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标准也变的越来越难统一。虽然政府各单位的信息管理部门不但推动了本单位的信息工作,而且为整个社会的规划信息管理工作做出卓越的贡献,但是协同办公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信息资源的集中建设是大家一致的发展方向,各个单位信息管理部门的传统思维方式又阻碍了信息一体化的发展。

四、信息公开滞后

市民是城市发展的缔造者,也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分子,作为城市的主体,城市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直接受市民的信息化意识和对信息化建设的参与热情的影响,对于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具体用途,部分市民缺乏认知漠不关心。有的政府网站建立后,由于宣传力度等种种原因致使市民的访问量偏低,市民对政策法规等信息不够关心,于是政府也没有了动力和热情,这种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发展,只有增强政府的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意识,增强信息公开力度和效率,增强市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共同发展的意识,城市规划信息管理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信息采集制度与共享机制

基础数据信息的采集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工作方式也需要规范。目前,很多规划部门对待信息采集的态度是受挫折的、消极的,这对信息采集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了消极影响。基础信息采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解决了合法性的问题,也有利于减少信息采集工作的阻力。有了法律依据,信息采集对象就会消除疑虑,理解和支持信息采集员,配合信息采集工作,提供的数据会更加真实可靠。

在具体操作层面等细节问题上还存在着大量的法律空白,这是规划信息化在立法的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当规划信息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工作有法可依,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就有了工作准则,各个部门之间的标准也就得到了统一。当各方出现分歧的时候,解决纠纷就可以以法律法规为准则。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将大大有利于政府各个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明确组织领导、完善机构设置体制

首先,单位的主要领导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定期学习活动,鼓励大家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把网络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作为日常工作的必备工具。其次,整合分散的信息资源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现在很多单位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网络等基础信息化设施,但是由于缺乏互联互通导致利用率很低,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各种信息设备与高新技术的优越性,做到物尽其用。信息化建设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单位的独立工程,而是系统的、庞大的社会工程,各方利益需要重新考虑,各方资源需要重新分配,可以说这项社会工程是以改造为目标的。在协调利益关系和网络资源整合时,只有在领导决策层的全力带领下,才能显示出我国超越西方发达国的特有的优势。明确组织领导,设立专项任务专人专管制度,这对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非常有益处的,一直以来各单位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困境可以得到妥善解决,也加快了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标准化项目,如果想要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形成集聚的规模效应必须采用统一的标准。各级政府的规划职能部门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重点要把握工作的正确方向,工作标准的制定完成要做到信息公开化,让社会公众有足够的知情权,标准化管理的范围尽量最大化。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各级政府必须设立专门的综合协调机构来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指导信息化建设、化解部门之间的矛盾、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焦点问题,带动软件开发、电子产品制造和通信服务等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信息化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所在。

三、建立信息平台机制

建设城乡规划信息化体系平台首要任务是达成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城乡规划信息化建设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是四个过渡。首先,从系统的个体化向整体化过渡,逐步实现城市各区的工作协同,基本实现前期编制、中期实施和后期监管的整体化,最终达到各单位内部以及单位之间的业务协同;其次,从平面向三维过渡,采用先进的三维仿真技术,使规划管理从独立项目的审批转变为整个城区三维空间形态的统筹规划,提升规划决策的科学性与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再次,从内部应用向社会服务过渡,城市规划的各类信息不单单为相关行业提供服务,也得到了其他行业与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规划信息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之中;最后,从定性规划向定量规划过渡,充分利用城乡规划信息管理工作所积累的大量的信息资源,建立基于GIS技术的规划支持方法和应用系统,通过分析节约土地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使定型决策、定性规划为主导的城市管理方式逐步得到改进。

四、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拓展信息公开机制

各级政府网站为规划部门提供了一个对外交流重要渠道,为市民准确、及时的提供了快捷、清晰的服务以及实用信息,通过面对面的对话使市民了解城市规划工作的详细信息,也使政府机关的形象得到良好的提升。政府网站的建设应该以办事服务、信息公开、结果公示等作为重点,对规划咨询和热点聚焦特别关注,体现服务民生和全民参与等特点,以此为标准来提升网站务实性与政府部门的整体形象,提高社会公众的关注与参与程度,把政府网站作为宣传规划政策的主要渠道,展现出服务社会、联系群众的窗口形象。

城市规划的信息化发展目前的问题是公众和社会的参与不足、行政管理过于强势,这些问题限制了规划决策、执行过程中的民主性、法治性和科学性。规划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亟需提升公共管理的运用成效。信息公开的程度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是成正比的,只有拓展了信息公开机制才能扩大规划信息化在规划成果中的受益范围,才能促使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不断发展提高。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工作关系到各级政府实现健全法制、履行责任、服务群众的基本工作标准。我们要通过采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发展,完善优化管理工作、依法管理,强化社会服务机制。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应当把完善工作机制作为重心,最终形成规划设计、规划管理、信息公开与社会反馈等一系列机制的动态覆盖;规划管理信息化也可以像城市管理信息化一样采用网格化管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总体的管理水平;加快规划信息管理的职能转变,把提升服务水平和信息公开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步伐在加快,城市规划信息管理工作水平也要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强化服务、政务公开和管理透明的原则开拓创新,发展健全规划信息管理机制,为社会提供高效的、优质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先毅.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2007

篇8

关键词:城市建设;信息化;获取手段;测绘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序言

怎样才能适应各行业提出的新需求?怎样才能在不断演变的城市建设中依然发挥测绘本身的指导作用……这些问题都在信息数字化测绘产品下得到了解决,移动测量系统一改传统的测绘工作,它可以将测量情况的直接影像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高科技手段,把测量影像完美的与4D产品合在一起,紧跟因特网发展的脚步,运用Web2.0模式,完全信息化的测绘手段,更加全面、客观的为城市建设提供材料。在信息化测绘行为中,人们巧妙的将各种现今的技术手段融入其中,比如:遥测、摄影测量、因特网、等其他的虚拟仿真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对城市内部的情况,包括地理情况、资源分布情况、居民生活环境情况、人口分布情况……等经济、社会的复杂情况进行数字化处理,处理后得到的有效情况或者有效数据可以在城市建设的重大决议中进行预演,同时还可以对本城市人口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预测。这些测绘工作内容的转变推动着我国测绘行业的蜕变,各种现今的高技术手段带领着我国测绘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也为以后的测绘业在城市维护建设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 信息化测绘的内容、获取手段及优点

第一,必须要明确的是测绘信息化是建立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之上来开展服务的多样化。单纯从操作方法上来讲,数字化测绘和测绘信息化同出一辙,方法很是相同,并且完成信息化的测绘工作还需要数字化测绘进行配合;不同的是信息化测绘在服务内容上有了更多的发展,并且运用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先进,科技含量更高,包容性更强,主要体现在巧妙的将发达的网络传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之间相互连接,这样一来就可以进行传统测绘技术下的4D产品和数字化数据相互结合,从而形成规模更大、内容更多,数据更加精确、反映情况更加真实全面,并且可以轻松进行管理和全球数据共享的可视化基础地理数据库。

第二,测绘行为信息化还将GIS、遥感、航空测绘、航天测绘、近景摄影测量、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行为纳入技术支持手段,通过这些技术参与后的测绘行为不仅可以提供传统的测绘行为所提供的基本测绘信息之外,还可以得到关于生态环境、人文思想、气象变化、道理交通、电力工程、市政建设、旅游咨询等实时信息。鉴于以上服务内容的增加,使得信息化测绘具有了下面的标志性特征:

(1)是从“传统专业生产”到“社会网络服务”,即体系的功能取向转化为以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为主,回答各类用户提出的与空间位置有关的问题。提供的测绘产品变位可视的,更加直观。

(2)是从“静态”到“动态”,是指检测数据库里的数据信息变成实时信息,进行实时检测。测绘信息化后通过更加先进的监测仪器、监测手段,包括水陆空三位一体的数据监测手段,实现了数据库内部信息时刻保持在最新状态。

(3)是从“局域”到“广域”,在因特网的支持下,测绘活动不再具有局域性,它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4)是从“封闭”到“开放”,指的是测绘行为的主体应当有所改变,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都可以成为测绘活动的主体,从而使得测绘行为更加社会化。

3 信息化测绘服务城市建设的方式

3.1 服务内容多样化

我们可以让服务的内容从数字地图产品到数字地图的补充产品、从普通的DMI到Web-GIS,Mobile-GIS和网格GIS、从4D产品到5D产品:一个可量测的实景影像扩展成5D产品。

3.2 三维可视化

运用Skyline、ImaGis等类型软件,使用交互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创建自定义的虚拟三维可视化场景,并进行浏览、查询和分析,所得的信息更直观、清晰;可以完整的显示三维虚拟地图,具有空间分析、属性编辑、漫游等功能。例如:在建筑楼房之前就可以模拟出建成后楼房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变化,还可以预计附近的人口、超市、学校的数量等服务信息。

3.3 可量测

用一个车载GPS导航支持下的多CCD相机拍摄,把每个像片的外方位元素都求出来了,把前方交会的公式事先放在网上,就完成了在网上测量道路宽度和对象高度,这一测量数据总会被人们利用到。现在我们把事先拍的街景影像放到网上,它的特点就是用户可以量算想量测的目标,这就是WEB2.0的一个特点,即用户可以参与、可以主动进行操作。操作方法简便,社会大众都可以进行。我们希望我们的用户可以做创造性的用户,而不是被动的用户。如此一来,随着人们上传的资料数量的增加,信息的收集速度也不断的加快,使得数据库的信息更加完善,并且由于社会大众的参与使得调绘的成本也相应的降低了。

4. 城市建设中城市测绘作用的研究

4 . 1城市测绘对城市规划管理的作用

城市测绘对城市规划管理的作用的主要表现是:一是城市测绘的运用有助于识别与划分工业生产区域、行政办公区域以及居民生活区域,建立并完善城市的控制网,有助于将城市的整个规划建设控制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研究;二是要城市测绘有助于为城市中各级政府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多比例测绘图,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城市各个阶层的发展需求。

4 . 2 房产测绘对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作用

房产测绘对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作用的主要表现是:房产测绘作为城市测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开展房屋规划建设的重要条件。它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房产测绘可以为城市房地产机构与规划机构有效提供房屋建筑、房产产权以及房屋使用范围的座落、层数、分布、形状、位置、结构、用途、建成年月日、土地使用等多个方面的基本数据;二是有助于为科学合理调配土地与房屋、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科学修建住宅以及改造旧房屋,或者区域开发新区的建设与规划等工作提供最为专业的服务;三是房产测绘有助于为当地的财政与税务机构研究土地的等级与税费标准的制定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图文资料;四是房产测绘所得的图纸是强化房地产建设、核定房产产权、维护房产所有者利益以及颁发房产产权证等的重要法律依据。

4 . 3 城市测绘的作用研究

城市测绘对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建设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市测绘的工作内容为城市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奠定基础,并为城市规划内容的补充、调整以及完善创设了一个系统化、稳定的外部环境;二是城市测绘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并为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实行以及城市管理提供专业的图文资料,逐步成为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城市建设逐渐向着空间全方位、地下与地上、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的方向发展,这对城市测绘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遥感技术、基础性地理信息系统以及GPS卫星定位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技术的应用,既丰富了城市测绘的内容与测绘手段,同时也为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建设提供专业的数据资料。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Internet和Web 2.0技术支持下信息化测绘产品使得城市建设更加数字化,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并且使得测绘更加社会大众化,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市政管理、房产开发、智能交通、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灾害预防、自然资源调查等一系列城市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华运知,薛美玲,张永慧.基础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的关系探析[J].《科技风》.2012(12)

[2]陈鹏,邹磊.浅论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2(02)

篇9

一、区城建局

(一)对城区城市建设管理事业实施规划。

(二)搞好城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完善城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做好垃圾、粪便除运和清扫保洁,适应城区发展需要。

(三)加强对全区山林、公共绿地及树木的养护管理;监督、检查单位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及物业小区绿地的养护管理,开展好植物病虫害的预测和防治工作。

(四)加强市容环境治理,对户外广告牌匾、临时建筑和各类占道商亭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城区环境的整洁美化。

(五)对辖区施工工地(含拆迁工地、施工现场)的容貌、环境和建设渣土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内外环境卫生达标。

(六)加强对辖区三、四级道路的养护管理,确保道路完好畅通。

(七)加强对全区各类亮化工程建设及设施的管理,保证辖区美化、亮化。

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管理的行政执法力度,根据辖区城市市容管理总体要求,针对城市市容管理方面的违章行为开展行政执法工作。

三、区发改局

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四、区财政局

将建设健康城市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爱国卫生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经费支持。

五、区经贸局

(一)加强旅游景点、宾馆(三星级以上)的环境卫生管理,并把卫生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考核。

(二)组织旅行社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城市卫生管理有关规定,旅行社要及时向游客宣传城市卫生管理有关规定。

六、区卫生局

(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大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经济、优质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等卫生服务。

(二)加强健康教育网络建设,组织开展好社区、学校、医院等单位的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和禁、控烟宣传。

(三)依法加强传染病防治,搞好计划免疫,控制重大疫情的发生蔓延,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四)做好除害灭病的技术监测、技术指导和科学研究工作。

(五)依法对餐饮业、集体食堂和旅店、招待所、理发(美容)、浴池、歌舞厅等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防止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六)依法对饮用水进行卫生监督。

(七)加强医疗单位的垃圾污物、污水粪便无害化处理。

七、区民政局

(一)加强在建设健康城市工作中的场所配套设施建设。

(二)组织协调开展辖区老龄工作,开展针对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帮扶救助工作。

八、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组织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全民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九、区教育局

(一)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普及卫生知识,培养学生爱清洁、讲卫生、不吸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

(二)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和卫生设施质量,净化、绿化、美化学校环境,监督检查学生餐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和供餐环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和卫生宣传活动。

十、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办公室

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日常管理,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十一、区安监局

(一)负责监督检查辖区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工作及其安全生产条件和有关设备设施(特种设备除外),依法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的生产经营单位。

(二)通过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工作。

十二、市环保局分局

做好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依法监督、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三、市工商局分局

(一)加强各类市场的规范化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取缔在固定地点经营的无证商贩和“黑加工点”。

(二)督促农贸市场开办单位、经营业主做好日常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规范管理和监管。

十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局分局

(一)对居民住宅区逐步实施物业化管理,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协调指导,使居民小区的卫生管理达到标准。

(二)指导物业服务企业搞好房屋的设施维修,做好维修施工场地安全管理工作。

十五、市交警支队大队

(一)进一步加强交通秩序整治,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汽车尾汽和噪声污染的控制,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广大居民人身安全。

(二)教育机动车驾驶员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三)协助做好发生重大疫情时的交通管制工作。

十六、市公安局分局

(一)加强犬类管理,防止疾病传播和粪便污染。

(二)配合环保、城建和工商部门对城区内废品收购站(点)加强管理,防止扰民和有碍市容环境卫生的情况发生。

(三)做好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四)加强外来劳务人员的管理,在办理暂住证时宣传城市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六)及时处理爱国卫生监督管理中发生的妨碍公务的行为。

十七、市规划局分局

(一)配合区政府协调市主管部门做好城区建设规划。同时,加快对棚户区、低洼区的规划。

十八、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区文体局

(一)把爱国卫生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内容,纳入规划,常抓不懈。

(二)加大爱国卫生知识及健康教育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遵守社会卫生公德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公共卫生意识。

(三)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爱国卫生运动,运用各种舆论工具营造社会氛围,树立爱国卫生先进典型。

(四)加强歌舞厅、网吧等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的卫生管理和禁烟管理。

(五)围绕满足百姓健康需求,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加大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力度。

十九、区总工会、区妇联、团区委、区直机关党工委、驻区部队

(一)动员组织广大干部职工、青年、学生、妇女和部队官兵,积极参与所在地区和单位的爱国卫生运动。

(二)教育系统内成员遵守卫生法规,讲究社会公德,增强文明素质。

(三)指导广大干部群众、青年、学生、妇女和部队官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公共卫生意识和健康意识。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社会卫生活动。

(四)驻区部队结合部队工作任务及特点,制订本系统爱国卫生工作规划和计划,自行组织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提高广大官兵卫生素质和健康水平,支持地方爱国卫生工作。

二十、区残联

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扶贫、文化、体育、用品供应、福利、无障碍设施和残疾预防工作,扶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二十一、各街道办事处

(一)保证本地区爱卫会组织机构健全,经费、办公设施适应工作需要。

(二)保障每年开展建设健康城市工作的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发挥辖区资源优势,每年推出1-2个建设健康城市创新工作项目。

篇1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物业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物业管理工作涵盖了从居民区到工业、商业、公益事业等各类物业项目的管理内容。加强物业管理,有利于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城市房地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城市品位,不断改善市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以改善环境、营造和谐社会、创建平安城市为目标,积极采取措施,全面加强物业管理工作,不断扩大物业服务覆盖面,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提高物业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构建上下联动的物业管理工作机制

按照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组织,社区居委会协助落实,房管部门监督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物业服务企业具体承担,“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物业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物业管理工作。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物业管理工作。组织所辖乡镇、街道办事处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开展物业管理工作;落实办事机构,建立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物业管理工作体系;落实管理责任,抓好本辖区物业管理工作的部署检查、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

(二)乡镇、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物业管理工作。负责会同房产管理部门,科学划定物业管理区域;指导同一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成立业主大会,并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指导辖区内能够独立实施物业管理的非住宅项目组建业主委员会和实施物业管理;组织或参与物业服务质量的检查考评;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协调解决物业管理中的综合性问题;对辖区物业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协助综治、公安、工商、文化、教育、卫生、环保、房管等相关部门开展小区综合整治工作。

(三)社区居委会负责本辖区物业管理的实施工作。负责业主大会筹建、业主委员会改选的组织工作,指导业主委员会制定管理规约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指导业主委员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或建立自治性物业服务组织;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和物业服务组织落实服务合同;协调处理物业服务中的矛盾纠纷;对住宅小区内损害业主利益的各类违章行为,及时上报相关行政执法部门。

(四)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物业管理的监管和行业指导。负责研究制定本辖区物业管理发展规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行业标准;参与本辖区内新建住宅项目的规划建设和综合验收;负责辖区内物业服务企业的资质审查;组织物业管理行业的检查、考核和人员培训工作;指导、监督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招投标工作;负责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进行审查;负责指导物管机构和街道(乡镇)加强物业服务活动的日常监管,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物业管理相关工作,依法查处物业管理违法行为;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推进物业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五)相关职能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共同抓好涉及物业管理的相关工作。规划、建设、公安、工商、文化、教育、消防、卫生、环保、城管、物价、质监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依法查处居住小区内违章停车、违法搭建、占用绿地、无照经营、污染环境以及装饰装修中擅自改变房屋结构等违法行为,维护物管区域正常的公共管理秩序。

三、合理确定物业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

物业管理实行等级性或基础性管理服务。根据各区域房屋建设、环境配套、居民需求、业主意愿及服务约定等情况,确定物业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力争三年内,物业管理或基础性物业服务覆盖到所有住宅小区,基本形成体系健全、政策完善、责任到位的物业管理工作机制。

(一)新建商品房住宅小区要严格遵循规划设计方案,按照配套完善、环境优美、交通安全等要求进行建设,并通过招投标选聘符合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规划、建设、房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大对新建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物业服务的监管力度。新建住宅小区要严格落实公建配套验收制度,验收时,街道、社区、前期物业服务企业必须参加。开发建设单位要按前期物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建立完善物业管理移交手续,保证前期物业管理落实到位。开发建设单位要强化售后服务,在保修期内承担物业的保修责任。业主委员会组建后,开发建设单位、前期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三方要按规定做好物业管理的移交工作,确保新建住宅小区全面实行规范的物业服务。

(二)老旧住宅小区要根据居民的需求及承受能力,把物业管理同社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社区管辖范围为依据,界定各物业管理服务区域;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组织召开业主大会,组建业主委员会;以物业服务企业或群众性物业服务组织为载体,开展物业服务活动。要加大对老旧住宅小区的整治力度,逐步解决旧住宅小区环境、配套等方面的问题。对整治后具备条件的旧住宅小区,由业主委员会选聘专业物业服务企业按等级实施物业管理服务;对不完全具备条件的小区,由社区居委会牵头,组建物业服务队伍,落实以保洁、保绿、保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管理服务,也可以采取“楼幢管理”的模式,确保小区基础落实到位。规模较小的零散住宅小区或楼幢,可并入相邻小区实施统一管理、差异化服务,开展物业管理的经费由小区全体业主承担,经费的筹集、管理、使用需经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经费的使用情况定期以书面形式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公示,接受全体业主监督。

(三)合理确定物业服务内容与收费标准。物业服务内容要区别不同的物业性质和特点,确定服务的项目和等级。物业服务收费要遵循公正合理、质价相符的原则,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

新建商品房住宅小区和具备市场化物业管理条件已实施市场化物业管理的老旧住宅小区,根据区域内规划建设、配套情况和设定的服务项目,依据物价、房管部门制定的物业管理等级评定标准,通过前期物业服务招投标,或者由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确定服务等级和收费标准,并经房管部门会同物价部门核定后实施。

不具备市场化物业管理条件的老旧住宅小区,由社区居委会负责落实基础性物业服务项目。由社区组建物业服务队伍实施基础性管理服务的,其收费标准由社区居委会组织召开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在小区内公示,由房管部门会同物价部门核定后实施。

四、规范物业管理的相关工作

(一)规范物业项目的前期管理工作。新建的物业项目,在业主委员会未成立前,必须实行前期物业管理。开发建设单位在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应提供《前期物业管理委托合同》、《业主临时管理规约》和物业管理用房,并按规定程序招聘符合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前期物业管理。

(二)规范业主委员会的组建和工作程序。进一步完善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每个物业管理区域应当成立一个业主委员会。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原则上从有关产权单位及物业管理区域内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业主中推荐人选。业主委员会主要负责召集业主大会、监督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监督实施管理规约等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和支持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支持业主委员会的工作,业主委员会集体换届期间,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指定社区居委会代为履行业主委员会的职责,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三)规范物业相关合同管理工作。开发建设单位与房屋买受人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要有物业服务的相关条款,约定房屋交付使用后物业服务的主要内容、服务等级及对应的收费标准。

业主委员会成立前,开发建设单位要按规定程序与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委托合同。

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要依据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和业主临时管理规约,并认真履行。

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应当代表业主与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正式的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业主应当根据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按期交纳物业服务费用。对逾期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的,业主委员会要协助物业服务企业进行督促催交;经督促仍不交纳的,由房管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协助物业服务企业依法催交。建立业主交纳物业管理服务费诚信档案,凡无正当理由超过一年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的,在未交全物业服务费前,相关部门可限制房屋的转让交易。对物业服务企业违反合同约定的,由业主委员会按合同约定予以处理;双方有争议的,由社区居委会调解处理;调解处理不成的依法解决。

(四)规范物业服务行为。物业服务企业要依据服务合同,切实履行职责,提高服务质量,对超出服务合同的事宜,要与业主委员会协商确定后实施。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管。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服务质量的检查,对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行为进行抽查,建立诚信档案,规范其服务行为,认真评定物业服务企业的业绩和诚信程度,并依据有关规定作为资质评定和物业招投标的重要依据。在强化对物业服务企业考核的基础上,建立优胜劣汰新机制。对服务质量差、业主满意率低的物业服务企业,要依法吊销其资质证书。要严格招投标管理,对物业服务企业在招投标过程弄虚作假,串通投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理,一年内不得参加投标活动。要建立健全物业服务项目经理制度,切实提高物业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要建立透明消费制度,研究出台新的物业服务收费标准,提高业主满意率。要建立健全物业投诉处理责任机制,建立数字化物业管理信息系统,设立物业服务“110”,及时查处物业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整改,切实保障业主的合法权益。

五、确保物业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物业管理事关城市长远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工作覆盖面广,推进难度大。市政府将把物业管理作为民生和社会稳定工作纳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社会经济发展考核指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措施,全力推进。要把强化物业管理工作作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建文明城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摆上议事日程,落实实施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为物业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舆论宣传。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省物业管理条例》和《市物业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定,宣传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让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了解政策,强化物权意识,树立物业服务的商品消费观念,引导广大市民主动支持、参与物业管理活动,积极维护社区环境,及时缴纳物业服务费用,努力形成人人关心支持物业管理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