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联网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3-21 11:2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物联网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2-103 -02一、绪言
随着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货币基金类、定向委托投资类、P2P网络信贷类等各种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对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形成了实质性的冲击。商业银行亟需根据当前市场竞争形势和自身经营特点,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转型创新改革,才能维持或者提升其个人理财产品竞争力,在将来更加激烈和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深入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以及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
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主要分为货币基金类、定向委托投资类和P2P网络信贷类。总体上看,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相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具有门槛较低、灵活性较强,品种齐全、收益性较高,手续方便、效率较高等特点。
(一)门槛较低、灵活性较强
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的门槛较低、灵活性较强。现行条件下,各大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购买金额往往起点金额至少在5万元以上,而且必须提前5~10天购入才能抢到额度,到期后方可支取。相对而言,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门槛较低,其中的货币基金类一般都是1元门槛,而且可通过理财平台垫款的形式随时支取赎回,而不必像购买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那样T+1到账。定向委托投资类和P2P网络信贷类一般门槛都在1万元左右,而且很多理财平台都通过支持持有一定期限后可转让的形式增强流动性,低门槛和灵活性一下子拉近了普通大众和金融理财的距离。
(二)品种齐全、收益性较高
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比较成熟,理财品种比较齐全,基本上能够较好的满足各类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其中货币基金类个人理财的投资方向是国债、银行定期存单、央行票据等短期货币工具,风险最低,流动性最好,适合风险容忍度较低的投资者,但是其收益率堪比货币基金,远超具有同等灵活性的银行活期存款;定向委托投资类个人理财的投资方向是委托贷款、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定向委托投资标的,风险适中,安全性适中,适合风险容忍度适中的投资者,但是其收益率远超银行中短期理财产品,堪比银行长期理财产品;P2P网络信贷类个人理财的投资方向是一般借款项目,风险最高,安全性最低,适合风险容忍度较高的投资者,当然收益率也非常高,银行几乎没有同等产品可达到如此之高的收益率。
(三)手续方便、效率较高
互联网金融公司凭借其平台和渠道优势,为客户创造良好的产品购买体验。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产品的购买通过各类移动智能终端即可快速操作完成,操作比较较简单、手续也非常方便。以阿里巴巴为例,通过支付宝这一拥有广泛客户基础的平台,开展嵌入式直销,把理财产品便捷融入客户生活,提高客户粘性。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还开发了自动理财功能,即用户可以设置将支付平台账户(比如支付宝余额)上高于一定金额(比如100元)的资金全部转入理财账户(比如余额宝)实现增值。与电子商务相连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经过多年的开发已经非常成熟,也受到了反复的检验,运行效率极为出色。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产生的影响,包括侵蚀商业银行利润、培育更多的具有理财观念的客户群、刺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改革创新等。
(一)侵蚀商业银行利润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直接影响就是对其形成了较为强劲的竞争,使得银行的存款或理财资金正越来越多的被吸收至互联网金融产品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商业银行利润。相对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不需要建设营业网点,不需要非常多的人力物力,运营成本相对更低,在产品的销售和设计上更具有前瞻性和开放性,更能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更便利客户的投资操作。在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上,不需要花费巨额费用做铺天盖地的媒体广告宣传,而是更侧重于从增强用户体验的角度,使用户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实惠和便利,进而使得每个老用户成为“义务宣传员”。种种竞争优势使得银行存款或者理财“财富大转移”搬家到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尽管银行也推出了一系列“银行宝”类创新业务,但竞争力较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有不少的差距,而且“银行宝”类产品的推出,也导致了银行资金成本的上升。所以互联网金融发展导致商业银行个人业务传统的垄断体制性优势消失,产品利润大大减少。
(二)培育更多的具有理财观念的客户群
互联网金融高度开放性、低门槛、操作便利的特点,使得很多原来没有理财意识和观念的用户成为了理财达人。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购买个人理财的用户必须有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用户在成为互联网金融客户的同时也成为了商业银行客户,而且用户去商业银行办理开卡等相关业务时,商业银行可以适时进行其他产品推介。另一方面,原来只认同银行存款产品而对银行理财产品不熟悉、不信任的客户通过互联网金融接触了理财产品,开始具备了更强的理财观念,再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就很有可能购买银行推荐的具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所以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的广泛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银行培育了更多的具有理财观念的客户群。
(三)刺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改革创新
长期以来,广大社会民众普遍认为银行理财几乎等同于存款,都是保本保收益的,只是不能提前支取而已,事实上很多不够专业的银行工作人员在推介产品时也常常这样表达。这就使得广大社会民众形成了银行理财产品存在隐性担保的思维习惯,或者说银行理财产品是需要刚性兑付的,如果银行理财产品没有给予客户预期的收益甚至造成本金损失,即便是这种损失是产品合同提前约定的,都会严重影响银行的品牌形象。商业银行为了避免声誉风险,潜在刚性兑付的要求使得目前的个人理财产品体系比较单薄,产品创新的源动力不足。互联网金融个人理财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了竞争,这种竞争会逼迫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改革创新,因为传统的理财产品已不具备竞争力,促进商业银行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来为客户提供更加创新、便利的服务,降低运营成本,丰富产品体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或资源整合,完善个人理财产品体系;发挥合规和专业优势,完善多层次个人资产管理平台;加强技术开发,完善个人理财产品智能终端销售渠道等。
(一)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或资源整合,完善个人理财产品体系
目前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个人理财产品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为门槛高,品种少,收益率低,流动性差。为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进一步完善个人理财产品体系。比如中国银行与其关联公司中银基金以及业内知名基金公司嘉实基金合作,在其开发中银易商电子商务平台上推出了“养老宝”系列产品,来与各种互联网“宝宝类”产品进行竞争。此外,对于存在子公司或者关联公司经营保险、基金、证券、信托、金融租赁等其他金融业务的集团性商业银行来说,可以通过集团内资源整合的方式,将保险产品、基金产品、证券投资产品、信托产品等与银行理财产品相融合,形成“大理财”概念,来完善其个人理财产品体系。比较成功的范例是平安金融集团旗下的“陆金所”系列产品。
(二)发挥合规和专业优势,完善多层次个人资产管理平台
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注重用户自己的选择,这通常对用户自身的理财规划能力和风险收益权衡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而很多用户很可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事实上,目前有很多处于监管真空和野蛮生长下的P2P理财平台是极不规范的,只用高收益吸引用户眼球,而在风险的提示上明显不足。相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具有的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明显的优势就是商业银行在众多监管部门的监管下具备更加规范的个人理财体系,也拥有一支从业经验丰富、专业能力精湛的理财经理队伍。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们则可以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风险偏好、人生规划、实际需求等为客户进行相对专业而恰当的资产配置,提高客户的理财效能。所以,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涵盖普通客户、理财客户、财务客户、私人银行客户等多层次的个人资产管理平台,加强客户分层管理和转化,加大对理财经理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理财规划的支持作用,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个人资产管理平台,切实提高为客户量身定制资产管理的金融服务水平。
(三)加强技术开发,完善个人理财产品智能终端销售渠道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能够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的大部分都是通过智能终端销售渠道完成的。商业银行虽然近年来推出了手机银行功能并不断完善,但是其无论是在终端功能还是在客户体验上,都比支付宝APP、微信支付APP等服务平台有着不少的差距。比如客户要投资购买中国银行的“养老宝”产品,则首先需要下载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再通过手机银行APP下载中银易商APP,再通过中银易商APP下载养老宝APP,流程非常繁琐,而且系统很不稳定,经常出现客户紧急取现无法及时到账的情况。下一步,商业银行应该大力提升现有网银及其他电子银行渠道的客户体验和交易活跃度,并投入更多的资源集中于APP功能的开发与完善,致力于提升智能移动终端个人理财产品销售渠道的客户消费体验,增强渠道竞争力。
篇2
1.1智能物流
现在的物流管理有着明显的信息化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技术与物联网与卫星定位技术、GSM/GPRS/CDMA移动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使物流管理的每一个流程都被准确无误的感知和掌握,GIS与GPS与感知信息的结合,构成了物流信息一张强大的网。
1.2智能医疗
自动识别技术为医疗领域提供了方便,最典型的代表是RFID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及药品物流系统的融合,是医疗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智能医疗能够帮助医生实现对病人全方位的监控,达到会诊记录,病情记录等关键信息的共享,还有对病人医疗器械和病人病情发展的追踪,这种智能医疗必然会得到更大的推广。
1.3智能交通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上的应用也非常普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乘坐公交车时IC卡的使用,物联网技术与公交系统的融合,统筹运用GIS和GPS等手段,达到调度,发配,收费等管理于一体,同时还有智能化的停车,系统调配红绿灯,及时查看路况信息等交通控制调配等手段,都体现了物物相连的物联网对于交通的帮助,还有公路、桥梁、交通的智能检测,都体现了智能交通的作用。
1.4智能农业
智能工业。智能农业与智能工业最主要的体现上是在对于数字的实时监控上,从生产、加工、运输、分销、零售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从生产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到信息跟踪,事故追溯系统,质量评估系统,统计分析系统,信息门户系统等,使农业和工作都达到智能化的水平,方便生产。
1.5智能安保
智能安保体现在传感节点的利用上,利用传感节点的覆盖全面性,来防治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威胁安全的入侵,这种智能安保已经应用到世博会当中。2.6智能家庭物联网对于智能家庭,数字家庭的建设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家庭不是简单地将家中的电子产品结合到一个遥控装置当中去,这样做只是一个简单的电子设备相连,物联网所要达到的智能家庭,数字家庭的目的,是通过物联网建立外部联系,让服务与设备之间产生联系,达到互动效果,一个最理想的例子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指挥家用电器的工作,在下班回来的途中各个家用电器已经各司其职,回家时就享受自动化的成果与便利。
2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是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有人把它比作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这样的比喻一点也不为过,1990年的施乐公司可乐售饭机可以被看作是物联网技术的最早实践,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在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的支持下提出了PC(ElectronicProductCode)的概念.比尔盖茨1995年在书中提及了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阐明了物联网的含义,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这种含义也产生了变化,再随后的时间段内,各国开始提高了对物联网的认识,并把物联网当作一项国家战略来发展,目前的物联网当中有三项关键的技术,分别是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所涉及的四大关键领域分别是:RFID;传感网;M2M;两化融合,随着各国对于物联网技术的重视,一些关于物联网发展的战略也相继被提出,如日本的u-Japan计划,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智慧地球被提出并引起强烈反响。2009年8月,总理的感知中国讲话和建立的感知中国研究中心将中国的物联网信息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3总结
篇3
近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表达了他对物联网在山西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要树立世界眼光,深刻认识和把握物联网发展的广阔前景和战略机遇。“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物联网技术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的鲜明特征,可以提升人们认知世界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和总理都强调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着重推进物联网和互联网结合,推进传感网的广泛应用。各省区市对物联网的研究和运用予以高度重视,并以大的力度、大的强度加快推进。物联网既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又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发展机遇。要深入学习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路径,积极跟踪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态势,学习借鉴兄弟省份的思路和做法,从战略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的研发运用。在推进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过程中把握住这一新的发展机遇。
要立足山西实际。加快物联网运用和推广步伐。要从山西省自身条件和产业特点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物联网技术嵌入式控制器”等优势项目的研发为重点,集中力量,合力攻关,争取在物联网的一些重点技术上取得突破,积极参与物联网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跟上物联网发展步伐。特别要把物联网运用于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冶金行业可以利用物联网推进“流程优化”。发展全循环冶金:焦化等行业可以利用物联网发展硫、氮、碳的节能减排技术:电力行业可以利用物联网发展“微电网技术”等。促进光伏、风电等制造业发展。要把物联网运用于安全生产领域,使煤炭生产全过程置于严密监控之下,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要把物联网运用于节能环保领域,对污染源实行全天候监控。要把物联网运用于物流领域。全面提高货物装卸、运输、仓储、检验和通关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物流业的高效、快捷、集约、透明。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要把物联网运用于城市建设领域。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多主体、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建设智能城市。为全省城镇化建设注入新的要素。
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发展物联网产业的促进保障体系。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制定具有山西特色的物联网发展规划。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鼓励开发使用物联网技术的政策措施,为物联网研发应用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要支持物联网重点企业申报国家创新基金、信息化专项基金及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基金。加大财政资金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倾斜力度,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进入物联网产业,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要将物联网专业人才纳入重点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急需的专业人才。引进一批优秀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
物联网是一项引领新的发展方向的技术和产业。面对物联网。各地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山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而且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先机和优势。我们一定要认识机遇、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发展机遇,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力求在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上,趟出一条新路,走出一条好路。
篇4
关键词:智能空间 物流网 物流管理信息化 风险 对策
1. 前言
现代物流是高度集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资源运作和管理模式,它需要有效整合与物流相关的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尤其是物流,使得整个物流系统保持合理的资源配置。物流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信息时代下的又一个顺应时展的创举。物联网能够创造出巨大的价值,这一点已经被美国政府充分地认识到,同时也已经被认为是走出经济危机、实现经济繁荣的重要拉动引擎之一。除了美国政府之外,韩国、日本等国家也深刻认识到了物联网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所蕴含的巨大的潜力,其重要价值和积极作用越来越为世人所认可和关注。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物联网对于社会可能导致某些不利的影响,尤其是社会安全和社会隐私方面的不利影响,这些问题引导人们更加深刻地思考和认识物联网的本质,更加积极地应对物联网的发展风险。
2. 物联网的本质探求
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形式,所谓的物联网,主要是指利用当下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物和物之间的互联互通。由此可见,物联网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物联网当中的“物”将会拥有一个唯一的通信协议地址,利用各种先进的通信装置和传感装置,“物”不仅能够接收并执行相关的网络指令,也可以实时获取周围的环境信息并和网络中的其他参与者进行信息交流。
物联网一个包括三个重要构成部分,即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具体而言,传感层主要是负责对周围的物和环境进行感知,所采用的感知手段主要包括摄像设备、M2M终端设备、GPS、磁条、条形码、射频技术以及其他的传感技术,利用这些感知手段来获得所需的各种信息。传输层主要是负责进行各种信息和数据的传递,通过各种有线通信技术或者是无线通信技术(如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以及局域网等)来传递信息和数据,这种传递是双向的。应用层主要是负责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即依照不同的目标要求,借助于专家系统、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方式完成对所接收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进而获得所需要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并将该智能化方案传递给所需要的各个终端设备,最终完成解决方案的智能化应用。
物联网大量应用了各种信息化技术,它的诞生表示着当前信息产业发展实力的整体性提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只要将所需要的嵌入传感设备的物理事物连接到物联网当中便可以实现网络连接。物联网的建立愿景就是要实现人类生活与物理世界的智慧化管理、动态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以及科学化管理,最终构建一个整合了服务网络、媒体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完善的物联网。
通过上述的论述我们知道,物联网绝对不是简单地对互联网的延伸,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突破性的创造。根据本文的观点,物联网的本质可以将其视为“超级感知”,所谓的“感”主要是指感觉,而“知”主要是指智能,因此,“感觉+智能”便是物联网的本质。
3. 基于GPS/GIS的智能空间物流管理系统模型
作为智能空间物流管理系统主要需求包括:第一,自动车辆定位:可在出行前准确、实时地确定出车辆当前的位置,并以图彤化方式显示在电子地图背景中。第二,行车路线没计:可依据驾驶员提供的起点、终点和途经点,自动规划出旅行代价最少的最佳行驶路线。第三,路径引导服务:可在出行过程中产生语音或图形的实时引导指令,帮助驾驶员沿预定行车路线顺利抵达目的地。第四,车辆调度显示:具有GIS电子地图.显示指定车辆的位置、状态等功能;车辆涮度命令,将调度命令或参数没置命令发到各台车上的功能。第五,安全管理功能:提供报警、状态信息反馈等功能,使调度中心在第一时间掌握车辆和司乘人员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收集交通肇事瞬问的车速、制动措施等相关信息事后稽台管理功能.提供某历史时段运行数据的查询和回放,以便为事后稽查提供依据。第六,智能决策功能:能够根据局部或者全局的状态提供最佳的配送、装载、配送线路,最佳的配送点分布等方案,帮助供管理者做出最佳决策,以达到运输成本的最优化、经济资源最优配置等目的。根据主要功能需求,按照业务处理类型和处理的功能,系统分为3个部分:物流配送指挥控制中心、车载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除定位和无线通信模块外,其他功能模块都必须以车载导航计算机系统为硬件平台,借助应用软件来实现。
4. 结束语
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为物流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而规模不断扩大的物流市场迫切需要物流公司来有效管理分布零散的物流车辆,进而实现对物流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本文所论述的智能空间物流管理系统模型充分利用了GPS/GIS技术以及其他的信息技术,能够帮助管理者实时、精确地掌握整个物流活动的全部环节;管理者如果善加利用这些珍贵的信息,便可以提高管理决策的准确性,综合并且高效地对信息资源、客户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等进行管理,强化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汪群生,杨东晓,孔新星,方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供水管道检漏系统[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8):154-155.
[2]刘轶彤.物联网技术引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发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1.(11):256-257.
篇5
关键词 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3-0001-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今社会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也是目前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我国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项长期发展的行业,对智能感知、自组织网络等技术进行重点的发展。下面根据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1 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
物联网的整体构架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在感知层涉及到相关技术统称为感知技术,在物联网的基础上智能感知技术和一些网络设施进行结合,为人们的生活进行服务,将物理世界真正的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让其无所不在,而物联网是通过智能装置和传感器对整个世界进行感知,在物联网中涉及到的技术有很多其中包含了自动识别、传感、定位等技术,在各项技术的发展中,人们开始对这些技术进行一些控制,希望在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上做到环保的概念。而新形成的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在环保领域进行的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一些装置和技术对污染源、生态等信息进行及时的检测,将生态环境检测系统进行全面、多方位的构建,进而对污染的排放进行降低,对环境的风险进行防御。在环保领域运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是对物联网的运行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扩展。
2 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体系在环保领域的构建
物联网是一个网络系统,和其他的网络一样,有自己的内部构架。物联网的构架分为三层:感知、网络、应用。在感知层通过一些传感器和技术对物体的信息进行获取和传感。在网络层,通过多种网络平台将网联网网络平台进行构建,比如说3G网络、互联网等,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准确及时的传送,并对要传送的数据进行整合、清理,对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和问题进行处理,通过数据的挖掘和融合技术将数据信息进行提炼。在应用层是将以上两个层面处理过的信息,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智能化的处理,对在环保领域中出现的环境污染进行预防和治理,并进行自动的调节,信息的,将物联网技术在环境保护中进行应用。通过对各种技术的结构进行稳定,对系统中各种软件出现的错误、故障进行排除、检修,对环保数据采集的传感器的工作环境进行调整,保证可以及时的获取所需环境数据,进行早期的环保污染预防和保护。
3 在环境保护领域开发智能化的处理功能
对物联网技术进行使用,主要是通过一些物联网的技术和软件对数据采集,并进行提炼,为各个领域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信息,所以对物联网的技术进行智能化很有必要。不管是哪个领域使用物联网技术,如果没有智能化的技术,就不能将物联网的优势进行展现,想要将物联网的优势进行发挥,对环境的检测实现智能化,将环境检测数据进行智能化提炼可以实现两个目的。
1)将污染预警的时间进行延长。在传统的环境污染检测系统中,数据传达到信息中心后,要根据各种数据对预警指标进行对比,从对比中找到环境预警信息。在传统的环境监测系统中进行的动态监测很薄弱,缺乏紧急环境问题的处理能力,而且环境预警信息的精确度和稳定性都会对要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产生影响,在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的应用中,要充分的发挥智能这一优势,对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测,对环境污染状况进行分析,进而将环境预警的时间进行推算,将环境污染监测的预警时间进行延长。
2)对环保部门进行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环境污染的产生并不是独立无序存在的,对环境污染进行的治理工作,一般都是在一定的经验上进行的。在环境保护中物联网的使用可以将环境变化的时间、场所等信息、以及现有的环境污染治理经验,对监测的环境产生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将环境污染治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找出,针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找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将环境污染治理的决策时间进行缩减,降低在决策中出现风险的可能性。
4 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的应用,首先要对进行简易化发展,让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的设备朝着微型的方向发展,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需求,比如说在垃圾车、生活污水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可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大型的环保项目中,还可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让物联网真正的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目前的环境保护中已经有了突出的成绩,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环保却没有很明显的成效。人们的生活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生活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也就慢慢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在现阶段物联网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生活污染控制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求更加的突出。可以进行智能芯片的使用,在对成本进行降低的同时,对设备的环保技术进行改进,将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的抗损坏能力进行提升,可以采用一些防腐、抗氧化的材料对物联网传感设备进行保护,为了保证环境保护工作可以稳定、安全的进行可以进行多平台网络模式的构建,通过多网络平台对环境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全面的监测和防护治理。
5 小结
通过对物联网智能环保感知技术进行分析认识,我们可以看出,物联网的使用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最大程度上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进而进行污染治理,给人们带来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富安,赵宇.物联网技术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03):45-46.
[2]张宏伟.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1(08):65-66.
篇6
[关键词]:物联网 结构 技术
一、物联网概述
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 20 世界两大信息浪潮的开始,网络信息技术开始迅猛发展,地球村的概念逐渐形成。进入到 21 世纪,随着通信技术以及以射频识别为代表的传感技术的兴起,传统的互联网技术下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换显得日益重要。物联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目前仍然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发展时间较短,存在的问题较多,但前景相当光明,各国都在大力研究,并且已成为第三次信息浪潮的标志。
二、物联网结构技术带来的挑战
物联网技术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其技术应用会有许多瓶颈。事实上任何一个新技术的产生都会带来诸多的问题,物联网技术如同其它技术形势一样,双刃剑效应同样不可避免。在物联网网络中,任何物品包括人类都是其中的一个节点,所有的节点都是透明的。物联网带来了诸如个人隐私、国家安全、信息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涉及社会道德伦理各个方面。物联网伦理问题比传统的互联网伦理问题要多得多,如果得不到解决,后果不堪设想。
(一)对人主体地位的挑战
物联网带给人们的好处是巨大的,几乎可以取代人们所有的日常管理工作,使人们能够投入更多精力用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长期以往,人们对物联网的依赖程度会日益加深,但是一旦物联网受到病毒攻击或者人为恶意破坏,其后果不堪设想。在互联网时期,就有过这样的先例。著名的“千年虫”曾经造成了高达数百亿的损失,并且使得多家公司、证劵交易所出现瘫痪,引发的动乱让全世界都惊叹。作为更高智能化,与人联系更紧密的物联网,一旦出现这样的状况,其破坏性将更加难以想象。
(二)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物联网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同时,也对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IBM 的“智慧地球”的提出,意味着在将来,物联网会让世界万物都能“互联互通”,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地理空间的限制,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加高效。但我们应该认识到,物联网的信息,需要通过远距离无线传输,极容易扰和窃取。
(三)对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挑战
与传统互联网时期信息安全相比,物联网的信息安全更加复杂。传统的信息安全主要包含病毒感染、黑客侵犯、垃圾信息等。在物联网阶段,信息存在于感知,传输,应用三个过程中,时刻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在感知这一环节,RFID 的安全性显得十分重要。RIFD 的安全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大量的垃圾信息和错误信息、伪造信息、攻击传输网络甚至应用中心、RFID 被人恶意跟踪等。在传输的过程中,主要容易受到黑客和病毒对互联网及通信网络的破坏。在应用这个环节主要的问题在于信息中包含大量的私人隐私,这些信息反映了人们偏好和内心需求。
三、物联网技术领域及关键技术的确定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硬件与软件技术、标识技术、网络体系架构、网络与通信、数据表示与处理、能量技术、安全与隐私技术、网络体系架构、网络通信与通信、数据表示与处理、能量技术、安全与隐私技术。
硬件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等。作为物联网的基础,硬件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软件技术主要包括中间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对硬件做出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标识技术是建立在已有的技术之上,对各种条码和编码方式进行扩充和应用,使其在物联网领域应用自如,在感知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关系到后续的信息传递和使用的正确性、有效性。
物联网作为下一代新兴网络,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有面向服务和语义互操作性两个特点,对物联网各层次(感知层、应用层、网络层)提供良好的协作与服务。在电子标签的编码方面,亦提出了 EPCglobal体系架构,为标识提供了规范与标准。网络与通信技术应用在无线通信网络、网络动态发现和网络管理等方面,力争在物联网体系的网络层上实现准确通信,顺畅通信。尤其在无线通信上发展技术水平,为今后的大面积发展物联网,普及物联网提供稳定的根基。数据表示与处理,物联网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要表示与处理,因此这些技术发展即是基础也是重点,可以扩展标记语言和电子商务全球化标准都正在建设与完善当中,数据将成为物联网重要的基础信息。
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能量,能量技术主要涉及到能量的采集与存储技术,地球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正在不断的探索发现新的能源,发展更有效的能源采集技术,采集的能量如果能在一段时间内保存起来,将会节省巨大的能源开销,因此能源的存储技术也会作为关键技术在物联网领域中蓬勃发展。作为物联网重要隐患的安全与隐私技术,体现在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各个层次结构,对今后大量的安全需求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对安全体系架构也提出了相关的想法和建议。
结论
人类作为物联网最重要的主体,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能够正确认识物联网技术的利弊,坚持人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加强物联网伦理道德学习,自觉遵守物联网各项基本法规制度,面对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违法犯罪的行为要坚决制止。
参考文献:
[1]艾浩军,单志广,张定安,吴余龙.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05
[2]李兴华.产业技术路线图一一广东科技管理创新实践[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
[3]李雪风,全允恒,谈毅.技术路线图—一种新型技术管理工具[J].科学学研究2011.12
作者简介:
1.任建辉(1979.9—— ),男,河北赞皇,研究生,四川大学,讲师,网络与信息系统,武警警官学院;
篇7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
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迅速,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尤为突出。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技术,产生了一种新型网络,即物联网。物联网的概念出现,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得到各个国家和大型企业和重视,在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物联网。
1 物联网的概念综述
1.1 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雏形可以最早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施乐公司生产的网络可乐贩售机,已经有了物联网的概念。接着,在1991年,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了有关物联网的概念。到90年代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专家们提出了“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的概念,描述了物联网的一些基本含义。在物联网的启蒙时代,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现在的物联网的内涵和应用已经远远超出当初的设想。
1.2 物联网的概念。所谓物联网,并没有一个统一、确定的定义,但有大致差不多的概念,即通过RFID技术(射频识别)、红外感应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信息传感设备,根据相关协议,能够将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及管理的网络。其实,物联网也可以说,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1.3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建设滞后于世界,但通过这几十年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已经赶上世界的水平。作为物联网的基础,有了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物联网发展和世界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还可以说我们的研发水平处于世界的前列。物联网核心技术之一是传感技术,我国早在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始了研发;同时,我国还是传感网领域的标准制定国之一,拥有大量专利。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发展,特别是高校和企业的联合研究。例如,我国物联网的高校研究中心,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和政府及一些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专门研发物联网涉及的自动控制、无线传输、网络通信等关键技术,我国已经实现了物联网的完整产业链。
1.4 物联网的认识误区。物联网的发展方兴未艾,是如今网络技术的大热门。但是,人们对于物联网的理解也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把传感网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传感技术或RFID技术只是物联网整个技术集群中的个体,仅仅是处于物联网前端的信息采集技术之一。同样,视频识别、红外线、激光、扫描等技术,都能够实现信息采集技术。所以说,传感网或者RFID网只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其二,有人认为物联网就是下一代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无限延伸。其实,物联网号称物物相联,但并不是任何物品都能相联,没必要,也不可能做到所有的物物相联。同时,互联网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是一个全球共享平台。而物联网中有很多应用都是局限于局域网,例如智能小区;或是一些专业网,例如智能电网等。其三,有人认为物物相连不可能,技术实现难度太大,物联网只是一个概念上的炒作。物联网的概念虽然提出的时间并不久,但是物联网确实中真实存在的,物联网涉及的技术很多,有些技术难度确实也大,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物联网的实现早已成为可能,并且已经在运用当中,例如智能家居等物联网的经典运用案例。
2 物联网的技术分析
物联网涉及的技术因素很多,囊括了广泛的内容,例如传感技术、红外技术、RFID技术、网络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等,下面分析一下几个关键技术。
2.1 传感器技术。这是物联网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因为,物物相连,很多物品这间传递的是模拟信号,而计算机处理的是数字信号,因此,要想能够处理模拟信号,就要用到传感技术进行信号的收集和转换。传感器技术也是位于实现物联网中通信的前置条件。
2.2 RFID(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融合了无线传输、射频技术、嵌入式技术等为一体。在物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曾经是物联网的主要技术,曾有人就将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和应用越来越广泛,RFID技术成为物联网实现的基础条件之一。
2.3 IPv6地址。网络知识告诉我们,处于任何网络中的节点可终端若要可标识,就要拥有自己独立的地址,这个地址就是IP地址。要实现物物相连的功能,那么物联网中的物品数目众多,用以前的IPv4地址方式是不法进行完整表示的。所以,物联网的地址表示方式采用IPv6方式。IPv6方式理论上拥有的IP地址能够满足物联网中物品的标识。
2.4 嵌入式系统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技术应用,它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应用产品随处有见,例如MP4,平板电脑、天气预报系统等。
3 物联网的应用趋势
物联网从概念提出到技术实现仅仅十多年的时间,但是物联网已经在很多领域应用。
3.1 物联网的应用模式。在物联网的应用中,大致可以归纳为对象的智能标签、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对象的智能控制三种模式。
对象的智能标签是指运用特殊的技术(例如二维码、RFID等)来标识特定的对象。例如,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智能卡、二维码扫描、手机电子扫描等技术。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指的是利用传感器和监控器实现的对特定的信息采集和监控,其中典型案例就是GPS的应用、交通智能监控等。对象的智能控制指的是根据传感器的信息数据的获取,经过网络传输和计算机的分析,达到对特定的控制,例如现在我们在公路上经常看到交通管理部门用来测算交通流量的交通智能监控等。
3.2 物联网应用的个案分析。物联网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是已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技术。在生活中的一些领域,物联网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例如智能门禁系统和智能家居。
智能门禁系统改变了我们的对门禁的传统认识,解决了以往门禁带给人们的一些困扰。门禁系统由门磁、读卡器、控制器、电锁、电源、无线传输部件、网络处理部件等模块构组成。智能门禁系统能够实现网络上查看锁门情况,网上开锁、网上智能锁门等功能,解决了老人和儿童对门禁的困难。
智能家居系统包括智能窗帘、智能灯光控制、智能防盗、智能火警报警、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等应用。这些智能物体都能实现无线连接,在网络监控和管理操作。我们可以在任何能够上网的地方对智能家居做出控制。智能家居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良好,部分家庭和企业已经进行了尝试,体会了物联网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3.3 物联网的应用趋势。随着网络技术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现,物联网的发展也会趋于完善。在智能家居、智能消防、智能交通监控、工业监测、智能小区管理、智能安防、智能食品监测等方面大力发展。
4 结束语
我们国家在物联网方面发展处于世界前沿,得益于政府、企业和高校的联合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发,产品研发涉及了传感器、无线传输、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机的各个应用领域。物联网的发展起点高,在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应用手机、平板等设备终端,应用数据中心,物联网必然会发展成和我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专业网络。
参考文献:
[1]刘晓亮.基于IPv6的物联网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1,31.
[2]刘强,崔莉,陈海明.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J].计算机科学,2010,6.
[3]燕妮.浅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3,19.
[4]孙传宁,张雪.物联网概念及关键技术综述[J].福建电脑,2010,12.
篇8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 隐喻性词语
一、隐喻性计算机词语产生的理论基础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当人们要认识和描写以前的事物,而原有的语言符号不能表达新概念时,人们往往依赖已知的概念及表达方式以加深对不熟悉事物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想象和联想,看到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从一个易于理解的源域(source domain)概念映射到一个较难理解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概念。本文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对本论题进行考察。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语言是联系思维和外部世界的现实中介,“主体的认识成果和意识内容只有借助于语言才能获得持久的存在形式”,①人们认识的成果必须以语言的形式展现出来。语言中,词汇对社会生活的变化最为敏感,概念的形成依靠语言中的词,因而人们的认知成果更多地通过词汇表现出来。
当代西方人本哲学家认为,人类最初的思维方式是神话思维、隐喻思维等非逻辑思维。对于这种非逻辑的东西,人们常常运用隐喻化语言来体现。在当代科学认识活动中,主体实际上必须应用一种形式化的演绎方法,用不反映事物终极事实的隐喻性词语对认识客体的本来状态进行假设,创造性地提出语言模型,采取新的认识方法来把握客体。这种思维方式就表现为科学语言的隐喻特征。与其它认知科学一样,科学家们在探索计算机领域时,用已知的概念来认知未知的概念,以具体喻抽象,以通俗喻科学,创造出了大量的隐喻性计算机词语,这是隐喻所具有的认知功能的充分体现。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把通过隐喻方式创造出来的计算机及网络词语称为隐喻性计算机词语。通过研究这些词语,我们发现,隐喻不仅在计算机领域普遍存在,而且体现了我们对计算机的认识。
二、计算机隐喻性词语分析
1.计算机是人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习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从行为动机、情感特征,以及行为方式来理解和认识人体以外的东西”。②为了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个物体或抽象概念,人们会把无生命的东西看成是有生命的。这种拟人化的过程也是一种隐喻,称为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通过人们在谈论计算机时常有的如下表达方式,我们可以得出“计算机是人”这一隐喻概念。
(1)我们知道HTPC的关闭模式是将电脑由运行转为睡眠模式(即进入待机模式)。(《微型计算机》,2006年第2期)
(2)难道电脑中毒了?(《微型计算机》,2006年第9期)
(3)病毒和木马经常利用操作系统漏洞直接导致电脑死机。(《微型计算机》,2006年第9期)
在以上的这些例子中,计算机被赋予了人的特性。一方面,计算机是一个系统,由不同的部件构成,每一部件都有自己的作用,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健康的身体取决于人体各器官的相互协调,缺一不可。因而,我们把计算机当成人一样来理解,计算机可以“睡眠”,能因感染“病毒”而发出“死”的行为。
类似拟人化的计算机隐喻词语还有“传染、入侵、记忆、对话框、程序语言、发送、读取、破解、主板(motherboard)、子板(daughterboard)、子窗口(childwindow)”等。每一个这样的隐喻都是由人类自身的特征这一源域到计算机这一目标域的投射。
2.计算机是容器
本体隐喻中最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这种隐喻的物质基础是:人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空间和位置,是独立于周围世界以外的实体,以皮肤作为界面,有体内和体外之分,因此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容器。人们将这种概念投射到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上,甚至将一些抽象、无形的事件、活动也看作一个容器。当人们把这种概念投射到计算机这一具体事物上,那么计算机也被当成了容器。如:
(1)“勇气”号的病因是电脑存储器中的数据堆积过多,耗尽了存储器的存储空间。(《京华时报》,2004)
(2)如果对方没有处理供热投诉,热线信息将长时间保存在电脑中,相关部门将根据信息及时进行追踪处理。(《新京报》,2006)
(3)面对这一“流氓”行径,小孙无可奈何,只得请人清空计算机,重装系统。(《湖南日报》,2006)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人们将“人本身就是容器”的概念映射到计算机上,计算机被概念化为容器。在映射过程中,属于某一领域的相关概念转移到另一领域,而这一映射过程的基础是两个领域存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不完全是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相似的特征,也因认知主体在不同概念之间辨认或创造的共享特征和联系。隐喻思维方式使人们看到了计算机和容器概念之间的联系,参照容器经验域来理解计算机,对容器中的物质人们可以发出存放、清除、查找的行为,同样人们也可以对计算机中的信息资料进行存储、清空、寻找。
三、网络领域中隐喻性词语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建立起来的,因此网络中的隐喻语言现象也是计算机用语隐喻所包含的内容之一。文中提到的网络隐喻专指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各个领域,并为人们所关注的互联网中存在的隐喻现象。
1.互联网是生物系统
传统上,我们把互联网视为一种交流的媒介,现在我们把互联网当成一个与生物体系非常相似的信息环境。以这个新的角度看待互联网,我们发现在这个虚拟的生物系统中,有许多生物不断地生长、消亡。计算机有不同的“种群”: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掌上电脑,等等,所有这些计算机都要遭遇“病毒”(病毒程序)的“入侵”。为了避免“感染”病毒,计算机被注射疫苗――安装防御病毒程序,这些程序能够“查杀”病毒。此外,在互联网中还有其他生物存在,如“蠕虫”(可自我复制的互联网病毒),它们在互联网这个信息平台上不断地自我繁殖,从一个生命机体(计算机设备)传播到另一个。如果“蠕虫”太多,将会阻碍互联网上信息的传播。在互联网这个生物系统中,还存在着许多的“臭虫(bugs)”(系统、设备或程序中的一种错误或故障),电脑黑客开发这些“臭虫”去攻击互联网中的电脑设备。“蜘蛛”(一种网站搜索程序)是这个信息交流平台的另一个重要的生命机体,它不断地在互联网上“爬行”,搜索信息。在“蜘蛛”这一种搜索程序的帮助下,我们能够使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查询我们需要的信息。
除了以上我们提到的“病毒”“入侵”“蠕虫”“臭虫”“蜘蛛”等词语外,还有一些隐喻性的网络词语能够反映出“计算机是生物系统”这一隐喻概念,如“地鼠”(一种互联网搜索引擎)、“千年虫”、“网络蚂蚁”(下载软件)、“网络蚊子”(下载软件),等等。这些熟悉的词语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与互联网相关的许多抽象概念。
2.互联网是社会
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的环境中,存在着几乎与我们现实社会相对应的每一个事物。互联网上有“网上超市”“网络商场”“网络银行”,人们可以“网络购物”从事“电子商务”;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人们可以就读“网络大学”;还有“网恋”“网络爱情”“网络中介”“网络警察”,等等。我们几乎可以把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任何事物概念,甚至包括现实社会所遵行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抽象概念都投射到互联网中。近年来“信息高速公路”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以下是从报刊中摘取的有关互联网报道的新闻内容:
(1)如今,数字地球已成为发达国家为抢占科技、经济制高点的一个与信息高速公路相提并论的战略。(《人民日报》,2006)
(2)而建在清华的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络中心,更是为之提供了四通八达、连接全国和世界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国教育报》,2006)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信息高速公路”成为计算机网络隐喻中的一个中心概念,它是组织人们有关信息服务的概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下面是源域高速公路和目标域互联网的对应情况:
从上面的对应情况中,我们可以看到目标域的概念和源域概念有着本体对应效果,这种形象对应是通过隐喻来实现的。
我们不仅将网络视为高速公路,还认为网络是社区。社区隐喻概念强调的是在网络虚拟空间人们之间的交流。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论坛”“电子公告板”“聊天室”等这些方式进行交流,这些交流方式摆脱了空间距离的限制,可以使身处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的交流。这样方便快捷的交流拉近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之间的距离,仿佛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一个共同的社区里互相交流。
互联网还是一本书。我们从书的特征来看,每一本书都有封面,标显出书的内容。每一个网站也有封面,我们称其为“主页”。主页中包含着与主页相关的信息,每一条信息又可以看作是一个书页,我们称其为“网页”。从“浏览、浏览器、个人书签、网页搜索、标记、网页图片、网络版权、远程目录、阅读器软件”等词语中我们能够发现,“书”这一认知域的许多元素能够被投射到目标域互联网中,互联网被隐喻成由“网页”构成的书。
上面讨论的互联网中的隐喻词语不是任意制造出来的,它们扎根于与我们不断相互作用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
3.其他隐喻
“冲浪”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词语,当我们说“在网上冲浪”时,在人们的思维中互联网被隐喻化为海洋。“冲浪”一词所激活的场景是:人们遨游在广阔的信息海洋,为了防止迷失,我们用“导航”系统获取所需信息。
此外,还有很多词语能够反映出“网络是交易场所”这一隐喻概念,如网络营销、网上采购、网上拍卖、网上消费、网上银行、网上赚钱、虚拟市场,等等。
结语
从认知角度,通过对与计算机及网络相关的词语的考察,我们发现,首先隐喻的言语现象在计算机领域普遍存在,并体现了我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其次,隐喻不仅能够在人类对计算机科学的认知、理解和推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会反过来激发、促进隐喻性计算机词语的生成,极大地丰富汉语的词汇系统。
注释:
①王晓升.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文库:语言与认识[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84.
②Lakeoff,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Press,1980:33.
参考文献:
专著:
[1]冯晓虎.隐喻――思维的基础篇章的结构[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束定芳.语言的认知研究――认知语言学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4.
[4]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5.
[5]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论文:
[1]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价[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2]刘宁生译.我们所依存的隐喻[J].修辞学习,1992,(6).
[3]范立云.计算机英语隐喻的认知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4]林丽芳.论计算机英语的隐喻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5]刘秀花.论科技术语的隐喻性[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篇9
关键词 物联网;实验教学;实验设备;实验仪器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01-06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in to set up engineering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s) or related professionals on the undergraduate or specialist stage. With respect to theoretical knowledge for learning of IoTs, practical operations are also very important, more intuitiv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oT technology,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industry of IoTs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ed. According to some research data, th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industrial chain, market and enterprises of IoTs are analyzed,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re found, and some solutions are proposed so that th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of IoTs can be scientifically chosen, designed and produced.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perimental equipment; experimental instrument
1 前言
物联网掀起了第三代信息产业浪潮,它突破了传统的互联网,并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力求把人和物看成可以连接在网络中的结点,可以随时通信,达到高度智能化的互联时代。2009年8月,在时任总理“感知中国”的讲话后,物联网产业迅速发展,并在这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华为等通信运营商、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2010年初,教育部下达设置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2010年6月,江南大学开办中国第一所物联网工程学院,引起全国本科、高职院校的普遍关注。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为适应教育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而重新整合的一个新兴专业,自2010年在31所大学首批开设以来,在2010―2013年期间,教育部陆续批准在262所本科院校开设该专业,物联网技术相关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新热点,在很多未专门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也设置了物联网方向。
物联网涉及高频微波、通信工程、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技术、单片机和嵌入式技术、物流管理等多个领域。鉴于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其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学习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直观地验证和理解组成物联网系统的各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培养学生在系统应用技能方面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在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是满足实验教学需求的物质基础。目前,各高校对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的需求大大推动了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的发展,相关的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产业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2 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的种类
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用于方便教学的器材,分为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在教学设备中运用了物联网相关理论和技术。
技术内涵 物联网专业是复合型的专业,其中涵盖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如RFID射频识别、通信和网络传输、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的感知和识别检测、物联网数据的管理和信息处理等技术[1]。因此,物联网教学仪器技术体系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
1)感知技术,包括传感技术(如温度传感、湿度传感、烟雾传感等技术)和识别技术(如条形码、二维码和RFID等技术)。
2)控制技术,包括施动技术(如直流电机、步进电机、开关、继电器等技术)。
3)通信技术,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以无线通信技术(如GSM/GPRS/3G/4G、WiFi、ZigBee、蓝牙等技术)为主。
4)系统开发技术,包括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平台(如数据库、开发集成环境等)和开发方法等。
产品种类 物联网的实验教学产品主要分为仪器仪表、实验箱、实训平台和创新套件[1]以及体验中心等形式。此外,物联网实验器材还包括钳、剪、镊、钻、烙等工具以及PCB板、面包板、焊锡、线缆等耗材。
1)实验仪器仪表。物联网实验采用的仪器仪表主要有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电源装置等。而在示波器中,有触控式测量仪器平板示波器、液晶数位式示波器、数字示波器ODM和手持彩色液晶数字存储式示波器等示波器。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上海泰克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示波器。该实验设备主要是通过数据采集、A/D转换、软件编程等一系列技术制造出来的高性能示波器,并且可以完整地解决测试、测量和监测解决方案相关技术。信号发生器中包括正弦信号发生器、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微波信号发生器、扫频和程控信号发生器、频率合成式信号发生器、函数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随机信号发生器、噪声信号发生器和伪随机信号发生器。
2)实验箱。在实验箱形式产品中,有物联网综合实训平台箱、RF-USN V10、SP-WSNCE15A物联网教学实验箱、IPV6无线传感网络实验箱、嵌入式3G移动互联网、示波器、物联网综合实验系统和物联网云计算教学系统等设备。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深圳无线龙科技公司推出的RF-USNV10。该实验设备能够较完整地完成最新一代USN网络相关传感器和射频识别、微功耗网状无线网络、无线互联和将采集数据送往互联网的全过程多种教学实验。另外还有凌阳公司研发的SP-WSNCE15A物联网教学实验箱,这是一款采用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的物联网教学平台,应用范围较广,适用于物联网工程专业、通信、嵌入式、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教学及科研。
3)实训平台和创新套件。在实训类设备中,有智慧交通物联网实训系统、智能电网实训系统、食品智能追溯实训系统、智能家居综合实训系统等设备。如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物联网智能追溯实训系统、浙江求是科教设备有限公司的QS-iHome-I型物联网―智能家居综合实训系统。
4)体验中心。物联网体验中心是仿照实物系统构建的完整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国内已陆续出现一系列物联网体验中心平台,有广东顺德物联网体验馆(中国内地首个物联网新技术体验中心)、郑州物联智能家居体验中心、无锡感知中国博览馆、大连供热物联网体验中心等。广东顺德物联网体验馆于2012年2月16日开馆,由IBM软件集团、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物联天下科技集团三方合作建成,包括智能平台、珠三角产业物联网现状与未来、城域物联网、未来家具城、媒体流、家电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智能生活、智能市场、智能仓库及智能会议10个展区。同年,首家供热物联网体验中心在大连市高新区网络产业大厦成立。郑州物联智能家居体验中心,主要有智能照明、电器控制、安放监控、环境调节、健康报告、综合服务等模块。
3 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发展状况
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链 物联网实验教学系统主要有感知层、网络层、处理和应用层[2],构成从物体感知到实际应用的完整体系,如图1所示。
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发现针对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链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物联网体系结构,结合对物联网专业要求和产业链相关理论的理解,可得出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链的内涵、要素和技术等。
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正形成一条包括物体感知、识别、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等多个环节的多功能产业链,并且包括设备物质、相关技术、资金等链条。该产业链构成要素主要有设备提供商、网络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芯片与技术提供商、运营商及服务提供商等[3]。而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链支撑技术主要满足物联网专业学生的专业要求,由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决定。由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链要素可知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都必须满足。例如,RFID至少应包含电子标签、阅读器、数据处理和存储的设备以及系统软件;传感器主要有温湿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无线通信技术至少包括WiFi、Zigbee、蓝牙以及无线传感网络等。
市场发展状况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是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是全球各发达国家信息化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也同样迅速发展。国内大学紧跟产业发展,国家战略体系将物联网专业引入高校,而这些高校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影响并促进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开设物联网的高校地区分布,可分析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的产业市场发展情况。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开设情况如图2所示。
可见,江苏为我国开设物联网专业学校第一大省,占总数的10%;其次是河南、陕西、湖北和四川,各占约6%。也可以看到几乎在全国各省、市、区都有学校开设物联网专业,普及范围较为广泛。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开设的物联网专业的院校基本越多,且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辽宁、北京、山东、福建、浙江等东部沿海经济区以及河南、安徽、重庆、湖南、四川、陕西等中西部地区。而且,也可以发现,物联网发展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层次特征,开设物联网专业院校多且发展较好的地区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即长三角和珠三角省域分布较为集中。
企业发展状况 目前市场上生产物联网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的企业众多,从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http://.cn/z/wulianwang.shtml)获得的数据显示,具有代表性且成就显著的有北京联创中控、新大陆公司旗下的新大陆教育、杰创科技和深圳市海天雄电子有限公司等近300家企业,各企业发展及产业分布领域如图3所示。
图3(a)显示,绝大多数企业自产自销,随着市场和企业的成熟,也有近20%的企业专门从事营销,在生产企业和学校之间架起桥梁。图3(b)显示,企业相对集中于设置物联网专业较多、研发力量较为雄厚的京、沪、深、穗、宁、杭、苏、锡等城市。图3(c)显示,物联网实验教学设备和仪器主要分布在实验箱、通信与网络、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传感与RFID等10多个种类中,较多的企业提供物联网实验箱,也有一些企业在实训设备和体验中心推出产品。
4 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有很多大中型物联网企业已具有较为完善的技术,也有很多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但是由于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利润低、风险大、投入多、批量小,所以物联网实验教学设备多为不完善的设备[4],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实验设备技术简单且重复 物联网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知识面非常广,应用领域也非常多。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掌握物联网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一样。而目前市面上的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针对性不强,大都是依照原有学科理论培养体系而设计的,各实验项目主要完成对教材中相应知识点的验证演示,往往是含有一种或几种物联网技术的设备,很难通过对这种设备的运用达到物联网核心技术的掌握,这种模式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效果有待商榷。另外,产业出现大量的技术重入现象,导致市场价格偏低。面对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与物联网专业发展脱节等现象,市场亟需一种能全面、系统涵盖相关技术,满足物联网专业教学需要的实验设备[6-7]。
标准化统一问题 任何一种设备用于教学,都有对教学的适应性问题。物联网仪器和设备标准之争将体现新的特点,如何充分认识这个新兴产业和技术特征,走好标准之路,依赖标准在企业发展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还仅是零星碎片应用,最大领域的技术标准化还处于幼年期或是呈碎片状的,标准先导、标准协调和标准创新是产业后期将要努力做到的。而服务标准化也是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的一个重大问题,没有广泛地为普通民众所能接受的服务,物联网只能是空中阁楼,所以伴随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创新而来的新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的标准化问题也陆续出现[5]。因此,技术标准化、服务标准化、应用标准化和商业标准化是需要持续研发的聚焦点,将物联网技术纳入教育仪器和设备体系就必须考虑标准化问题。
设备的开放性不足 实验箱的系统结构开放性明显不足[6],严重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硬件都是设计调试好的,几乎无法进行更改和配置,不便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其硬件组成。学生在现有的硬件条件下可以完成软件设计和实训,而到实际应用领域,换成一个全新的硬件平台和环境,可能会不知所措。
对物联网实验教学建设认识不足 我国的物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是当前的物联网发展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中所处的实际水平较低。建成完整物联网实验室并及时进行更新的院校只有十几所著名院校,多数学院的实验室还停留在互联网实验室的水平上,并且硬件设备老化比较严重。以上数据和我国院校的总数以及高等教育的规模相比可以发现,物联网这个新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还远远没有深入人心。
售后服务不完善 教学设备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水平一直是学校采购者关心的重要话题,也是采购成交评定办法中所考虑的必备要素。如何提升售后服务能力,更是各供应商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课题。而目前市场中生产教学设备的公司售后服务尚不完全,主要表现有:学校设备损坏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售后服务时间在项目质保期过后,供应商的履行能力下降,供应商为学校维修时经常收各种费用,学校会因辨不清真伪而花费大量费用,造成资金浪费[7]。
5 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对策研究
为推进物联网专业建设进度、提高物联网专业学生培养质量,针对现阶段物联网典型教学仪器和设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全面涵盖物联网核心技术,按需定制 将物联网的相关核心技术(如物联网通信和网络、传感和控制、嵌入式系统工程开发、RFID和物联网数据融合及管理等技术)分散到不同物联网实验教学设备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在设备上任意选择相关技术模块进行集成,实现自己的实验设计,从而解决内容分散的问题,同时降低设备成本。
加强标准化建设,促进企业进步 企业首先要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等情况,定位即将来临的物联网仪器和设备的目标市场。其次,企业要进行选择,确定企业战略,制定企业总的愿望和目标。然后,企业量身定制企业标准化战略。标准化工作应努力建立相关领域的全面视野,跟踪本企业领域相关的研发重点和进展,分析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了解群众普遍接受的服务要求等,加快推进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标准体系的建设和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
完善设备功能,促进教学发展 实验设备应该提供从底层核心部分到各模块、再到一个完整的模拟系统的一整套软硬件资源,给学生提供组成物联网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基础模块,让学生进行系统设计和模块组装训练;同时,还应该提供一个核心的系统开发平台和调试环境,提高学生的开发能力,这样才能使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具有较完善的功能。
加强联合实验室建设,加大政策实施 学校和企业要提高认识,积极推动物联网专业教育和物联网校企联合实验建设。学校需要科学制订学院的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建设资金,积极争取企业支持,做好物联网联合教育和联合实验室建设。企业需要跟踪学校学科和专业建设需求,将成熟的技术产品化,为学校提供满足教学需要的实验教学设备。
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品质 服务需要付出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教育设备产业也是如此。当前,学校和企业应分别设立维护维修专项资金,提供订购维修等费用,使设备得到有效的保障与维护。同时也要尝试服务外包,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减少企业的产业链,提高竞争优势。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战略合作供应商,让供应方与采购方达成一种长期互助合作关系,相应的,售后服务变得简单方便。
6 结束语
高校是培育物联网人才的集结地,是中国物联网未来的希望。高校对物联网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物联网教学仪器和设备的价格和性能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研制和开发高性价比的物联网仪器和设备应是目前物联网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高校应加大对物联网设备的投资力度,国家也需要加强对物联网产业的投资和对物联企业的政策支持,以促进物联网实验教学设备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亮,陈东红.中国物联网教育装备现状分析及前景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8):4-7.
[2]闫雪.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定位[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3]戴蕾.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4]付永贵.基于分组教学的高校物联网实验室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63-65.
[5]郑兆铭.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标准化之路的思考[M]//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
2010:1-8.
篇10
发展物联网的重点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工信部的《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更是将“智能信息处理和物与物通信网络技术”确定为网络与通信领域11个主要技术领域之一。我院作为一所轨道交通类工科院校,在工科的大环境下,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主,培养物联网人才最为合适。以下就以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主培养物联网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思考。
1.1培养目标定位当前“物联网”市场短期内市场发展不完全,相关技术还未能普及到高职教育。我院掌握“物联网”技术的教师队伍还没有建成,当前成立“物联网”专业并不现实,只能在不改变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核心的原则上培养物联网应用类专业应致力于培养适应物联网生产、管理和应用类企业技术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工作能力,既具有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产品设计生产等基础研发能力,又能胜任物联网技术在各个智能应用领域的安装使用和调试维护的技术工作岗位的毕业生。
1.2方法和途径的探索1)改革现有课程,建立符合“物联网”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根据高职教育者对物联网专业高技能人才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的研究,可在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已经开设的专业核心课以外,增加适用于“物联网”行业的非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如:电工基础、计算机网络与综合布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网技术、嵌入式系统、java编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对现有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部分实训内容或案例进行“物联网”方面知识的渗入,让学生有基本的“物联网”概念的认识。2)改革教学方法,将“物联网”的实用案例做为方法教授相关课程。知识的传播依赖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好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专业知识。而教师在讲授各专业课程时,可通过对学生列举“物联网”实用案例作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该专业课的同时,明白该专业课在“物联网”行业中的具体应用。3)改革专业课程实训内容,切实将“物联网”方面知识传输给学生。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是巩固和验证专业课教授成果的重要内容。对实训内容进行改革,将“物联网”实用案例分解成每门专业课程各部分的实训内容,在学生完成专业基本知识掌握的同时,渗入“物联网”方面的岗位能力要求。
1.3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物联网”相关竞赛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物联网”相关竞赛,让学生在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应用。2012年6月我院在没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条件下,挑选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对“物联网”没有任何基础的前提下,通过一个月的封闭式训练,参加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物联网技术应用项目”广东省选拔赛,两个团队分别获得广东省2等奖、广东省3等奖,一支队伍出线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全国3等奖。参加比赛的学生中有三位同学已经顺利毕业,并且分别工作在程序员、网络设计安装、系统测试的“物联网”相关联的岗位工作。由此可见,通过参加省、国家举办的“物联网”方面的技能大赛,能够通过目地性培训使学生具备“物联网”行业人才应具备的岗位工作能力。
1.4深入“物联网”相关校企合作,提前给学生实际的“物联网”工作环境我院早在2010年就面向市场需求,与国家数字家庭产业基地签订了订单班协议,到2012年下半年,该订单班同学全部进入“基地”各工作岗位,在经过了半年的“智能家居”相关岗位的实习后,在2012年末,这批应届毕业生已经全部找到顶岗实习企业,从事“智能家居”等相关行业岗位实习。
2结语
- 上一篇:图书馆消防安全方案
- 下一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