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21 11:2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联网的重要性

篇1

【关键字】 物联网 NB-IoT 云平台

一、正确认识物联网

物联网也叫万物互联网,是互联网的物与物的延伸,它并不是一个单纯个体的技术革命,而是在运用上的延展带来的众多技术革命,从而带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升级。大家在认识上都有一些误区,比如说把单纯具备射频、红外信息采集功能的设备当做物联网;把物联网认识为独立于互联网的另一张网络;把物联网认为是任何物品都可以接入的无处不在的万能网络。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很多厂家都会把自己的产品贴上物联网的标签,这都是对广大用户的误导。真实的物联网是:数据采集技术+网络连接技术+大数据分析+云平台服务的结合,是要给社会和人带来实实在在便利的技术集合体,是把互联网接入到服务终端,然后提供数据服务,提升终端的服务能力。物联网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各个层级不是一个网络协议,而是体现在实际的产品和服务上,是产业和产业之间的互联革命。

(1)感知层:信息的采集和数据的收集,主要技术有RFID、传感器技术、条形码和二维码、标识感知、协同互动、多媒体信息、嵌入式系统、蓝牙技术等等。感知层是实现M2M全面感知的核心,是将物与物功能表达给平台的关键手段,要能做到随时感知、测量、捕获和准确传递信息。

(2)网络层:数据的传输,体现的是管道技术。主要包括了接入网和传输网两个部分。传输网可以有电信网络、广电网、互联网、电力通信网、铁路通信网、专用网等;接入网包括光纤接入网、无线接入网、以太网等技术。

(3)平台层:职责主要是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云计算和智能化信息的服务。平台层提供的是不是局限于服务器搭建,而更多的是服务内容推广和数据安全的保障。

(4)应用层:主要是软件技术和应用服务等。以提供终端产品和服务模块为其主要特点,是将互联网的服务推广到家庭、社会和各个行业的接口。

二、NB-IoT在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

1、 NB-IoT的特点和优势。(1)带宽占用窄,传输效率高。NB-IoT只要占用180kHZ带宽,可以从现有的900M频段中分配使用;采用FDD的传输方式,提高了传输效率。(2)资源部署灵活。NB-IoT可以通过独立部署(Stand-alone)、保护带部署(Guard-band)和带内部署(In-band)三种方式。保护带内部署射频指标很难保障,设备制造成本高,所以采纳可能性不大,带内部署会有带内干扰等问题,所以最可能的模式是独立部署,而且目前来说FDD牌照未发放,通过独立部署的操作最适合。(2)覆盖范围广。由于窄带传输、数据重复发送等技术的作用,同GSM相对,使得NB-IoT在上下行各有20dB和15dB的增益,所以一个基站可以相对于GSM系统多获得10倍面积的覆盖。所以诸如交通行业、物流行业、安防监控、公共设施智能化等处于室外场景应用较多的行业,采用NB-IoT具有明显优势。(3)连接能力强,功耗低,设备成本低廉。具备海量的连接能力,每个基站最多可以支持10万个终端连接,NB-IoT终端模块的待机时间可长达10年,而且设备成本低,便于大规模部署。

3、NB-IoT部署的重要性。物联网中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推广者之间目前已经呈现了激烈的竞争,特别是在感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为了推广自己的平台,很多厂商都提出了低报价,甚至有零报价的投标方案,目的就在于抢占尽可能大的市场比例,成为行业标准的主导者。感知层方面,最主要就是设备的识别和信息的读取方式,所以能把自己的芯片最大程度推广出去,获得用户广泛认同,就可以占领市场赢得标准主导权;平台层方面,搭建服务器,谁的用户多,谁的大数据分析就具备主导权,从而形成普遍认同的标准;在应用层方面,谁的应用服务做得最好就能获得最广大的用户;网络层同前面三者不同,要获得网络层的标准主导权,必须要具备网络覆盖能力全面、承载终端多、设备便于普及等优势,后两个优势都可以通过产品推广来实现,但网络的覆盖能力只有运营商才具备先天的条件,而其他从业者很难有能力做到比运营商网络覆盖面更广的网络覆盖能力,所以借助NB-IoT的优势,运营商可以轻易建立起物联网网络层的绝对优势,从而建立起绝对的标准话语权。

结语:物联网已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未来几年内物联网的发展将超过我们的预期,不仅仅只停留在概念阶段。NB-IoT的提前部署,将为运营商在物联网的网络层上建立起绝对的优势,可以在各类垂直行业的产业链中迅速找到自己的商业应用价值,为运营商的成功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参 考 文 献

[1] 翟鸿雁.基于物联网关键技术的智慧城市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5,5(5):84-86

篇2

本刊记者也领到了一张参观证,是关于2011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中国国际智能卡与RFID展览会、第九届中国(北京)与物联网国际峰会的参展证。

随着记者身影进入展览馆,“物联网在中国” 几个字就映入眼帘,各色的展位和样品模式,单位(公司)的简介纷纷被送入到记者手中。而本刊记者还没有时间细观这些形式多样的展位和展品,现在的注意力应该在三楼会议室,那里正准备着一场广电人关注的热点论坛。

随着记者步入到三楼会议室,会议室里前排已经坐满人。

在最后一排记者也坐了下来,此时正值杭州华数集团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张卫做报告,记者马上就融入到了和浓浓的论坛当中了,张经理紧紧围绕三网融合的为主题,从“三网融合”的提出到发展,系统地对三网融合做了详尽介绍,提出了用户是否能够接受,是否愿意接受厂家产品必然导致厂家生产的和销售的理念,同时还提出了三网融合的互动,有单项传播、双向互动、融合互动等观点,推出了杭州华数的三屏融合业务――三网融合的代表性业务,他还对物联网现存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

浙江创亿科技有限公司来京参加论坛的负责人高志寅就NGB的物联网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在论坛上做了详尽介绍,阐述了物联网和广电的关系,展示了IOT的研发和功能。

武汉牧马人网管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学斌则从同轴电缆与物联网的关系中提出了三点:一,对同轴电缆的价值认识;二,同轴电缆与物联网的关系;三,广电物联网的特征和发展前景;着重介绍了同轴电缆的实用性、重要性和功能的强大性。

近几年,关于云计算在中国是热点,那么什么是云计算呢?在接下来的论坛报告中,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宁宁对此做了详尽介绍,从云计算的认识入手,到未来中国云计算的领域和发展前景都做了充分的描述。

新一代广电数据服务公司的副总经理沈刚就广电金卡和物联网的关系,在将来为人民服务中的功能会逐渐增多,满怀信心。

带着一口上海腔的商埃曲网络软件(上海)公司负责人刘立平,则从软件本身出发,以微软为例,阐述了我们必须应该建立自己的网络形态,不在依靠微软的东西,实现我们民族文化自我安全,他说广电是,而软件在广电领域的重要性就更是不能忽视,在论坛中,他还向厂家和在座的广电朋友介绍了他们最新研发的新产品,可以检索图片安全性的软件,并在当场进行了演示,迎来了阵阵掌声。

在最后,由歌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小布重新阐述云计算与物联网出发,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形象幽默地从根本上说了云计算的核心――产业园,云计算的基本核心――计算能力的公共服务。

篇3

1.1物联网产业缺乏核心技术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状态下,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对于电能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这就给电网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相对落后的网络和电力设备存在于我国的智能电网当中,造成其安全性能降低,无法进行精细运作。在运用物联网技术的过程中,提高了智能电网创造的经济效益,促使其得到技术进步和升级。然而物联网现阶段的相关技术,如传感器等是非常落后的,拥有分散的产业和比较高的价格,导致智能电网普遍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可能性降低。传感器在我国电力系统当中的应用,始终是以进口的方式进行,造成了较高的成本存在于物联网技术当中。这种核心技术方面的欠缺,非常不利于我国将物联网技术普及到智能电网当中;同时,我国还没有高度整合传感器产业,分散的产业使得制作出来的传感器没有统一的规格,难以将传感器的关键技术进行创新和突破[1]。

1.2对物联网技术认识程度不够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在我国还处于被认知阶段,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这种现象是造成智能电网当中无法有效使用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原因。同时,一些对物联网技术相对比较了解的人还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将IC和条码等的升级直接等同于物联网技术,还有人认为RFID和物联网技术都属于空中楼阁的范畴,是现阶段人们心中的设想,并不可能真正得到实现等。这些对物联网技术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人们无法将物联网技术真正应用到智能电网的建设当中[2]。

2有效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电网的措施

新时期,我们在对电力行业的技术和发展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应用物联网技术,它能够提升智能电网的安全性能。在我国现阶段的智能电网发展实际状况下,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来促进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2.1促进物联网核心技术的快速形成

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鼓励加强研究传感器和智能芯片等能够促进智能电网不断发展的核心技术。通过加强投资和研究,促使我国能够自主的进行技术开发,构成智能电网技术专利。还可以促进各项技术之间的合作,例如将RFID和传感器技术进行结合来重新研发,促进物联网技术得到更加牢固的基础。

2.2加强推广物联网技术

现阶段我国的智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对于物联网技术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所以政府及相关电力部门要大力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宣传和讲座,促使电力系统能够更快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例如,建立体验中心,促使物联网技术在电力系统当中能够进行使用,并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对其加强了解。将国外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实例引入到电力企业,向工作人员进行讲解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过程和重要方法。还可以将电力系统的相关介绍应用到互联网的一些网站上,促进物联网知识的普及,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宣传力度。

2.3促使配套服务工程在智能电网中进行完善

要想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效率和质量,就要以健全的服务保障体系为基础。采取相应措施和有效政策来扶持电力企业。特别是当电力系统面对实际问题时,要对人力、物力和税收等问题进行细致的研究,坚持应用物联扶持政策,在电力行业和智慧城市建设等重要项目当中进行物联网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作为重要的桥梁,中介能够促进电力企业与物联网技术之间的沟通,以技术评估、咨询和技术转移等多种方法,促使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的建立,促进电力产业的不断进步,加强电力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

3结语

篇4

摘要:针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物联网技术的特点,探讨了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构建。

关键词 :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建设;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周亮,男,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技术;张克功,男,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处理技术;党燕,女,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处理与控制工程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感器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6-0036-04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传输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和传统的互联网络相比较,物联网是基于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泛在网络。

一、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

近年来,美日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先后提出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概念,带动了物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物联网产业资金投入量大,参与建设的大型高科技企业多,预计在2015年前后,物联网产业将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一定的技术动力。美国、欧盟等已投入巨资,研究探索物联网技术,我国也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据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与人—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产业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的技术产业,是未来推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1]

二、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自2009年我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物联网技术和产业以来,物联网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工信部预测,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到2015年将超过5 000亿元,2020年时将启动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规模。[2]在以往几年多所知名高校相继成立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基础上,2011年,全国又有一些高校和企业加入了物联网教育和研究行列。基于以上几点,在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高职院校建设物联网技术专业势在必行,并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技术自1999年提出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研究,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物联网产业相关领域的人才相对匮乏,就业缺口大,各层次的物联网技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物联网产业的大量人才需求,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招生难就业难的问题。学生就业将更多地走向沿海发达城市,在物流、安防、交通、汽车等多个行业充分发挥技能,施展才华。[3,4]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产业转型优化升级战略,结合现有专业技术优势资源,将物联网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专业方向进行规划和建设,为国家培养适应形势需求的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为学院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

三、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构建

(一)物联网行业从业技能分析

物联网技术是计算机、电子、网络、通信及软件工程等多个技术相融合的综合应用技术。从物联网产业链的角度分析,物联网产业可以分为感知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感知控制环节通过感知设备获取物体的状态信息,这个环节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电工电子技术以及嵌入式设备设计和调试的能力;当信息被感知后,通过数据传输环节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环节,这个环节通过通信网络传输数据,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等技术;数据处理环节主要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系统设计、系统应用和系统管理的能力。

综上所述,可将物联网技术分为3个层次,分别是感知层、通信层、应用层。感知层技术主要涉及感知终端的设计和应用技术;通信层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应用层主要涉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及维护技术,物联网行业从业人员所需技术如表1所示。

(二)培养目标

根据对物联网行业从业技能的分析,物联网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标识、获取、传输、处理、识别和控制的能力,能够进行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物联网工程实践,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三)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物联网行业从业人员所需技术分析,核心课程的设置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感知层课程、通信层课程和应用层课程。

感知层课程主要涉及感知终端的设计和应用技术,包括各种传感器的设计、调试和应用技术,以及芯片设计和应用技术,如射频标签和嵌入式芯片开发、调试技术等。要求学生通过该层次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数字和模拟电子技术、嵌入式开发技术等内容。通信层课程主要涉及数据传输环节的相关技术,要求学生通过该层次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的相关技术,具备通讯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以及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应用层课程主要涉及物联网运行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技术,要求学生通过该层次课程的学习,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能力。

为了能够较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如表2所示。

(四)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四、物联网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物联网作为国家倡导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当前,物联网技术专业已成为就业前景十分广阔的热门专业,有较多的知名企业参与物联网的建设和运营。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环境保护、精细农牧业、智能消防、工业监测、政府工作等多个领域。通过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培养,学生能够了解与物联网产业有关的法规与发展动态;具有设计、构建、调试、维护物联网系统的能力;具有对物联网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能力。物联网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就业于参与物联网相关产业的企业,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综上所述,物联网产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将成为我国及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物联网行业需要大量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物联网技术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行业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这无疑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张南.中国移动:物联网是“万亿级”产业[J].通信世界,2009(36):I0007.

[2]石军.“感知中国”促进中国物联网加速发展[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5):1-3.

[3]徐益清.专业建设新途:“三段阶梯式”和“两个一

半”——以江苏省惠山中专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14(16):53-54.

篇5

如果笔者说这些都不是物联网最关键的技术,恐怕现如今的物联网人士都会群起而攻之。但如果笔者说在与物联网没有关系的领域,这些技术经过十几年乃至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或者相对成熟,可能反对的声音就不会有那么多了。

这些比较成熟的技术应用到物联网后之所以成为关键技术或者说技术难点,主要原因在于物联网特别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对物理尺寸的敏感。

尺寸决定成败

十多年前,计算机“2000年问题” 令人十分头痛。内存特别是大型机的内存曾经十分昂贵,因此很多商业应用在表达日期时就把19xx年中的19去掉,只留下后两位,从而省去两个字节的长度。然而,这种缺省只是在1个世纪内有效,跨世纪时则会出现大问题。最终,两个字节长度的节省,给全球商业用户带来了大麻烦。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多数应用特别是军事应用中,人们自然希望传感器节点的尺寸越小越好,这样才能做到隐蔽。而这种微型化的需求,将会把原本在工程实现上不成问题的技术变成了技术障碍。

如果不谈尺寸的限制,我们可以说电源技术发展得很快,而一旦以衡量电源性能的主要指标比能量,即单位体积或重量的电源所给出的能量来衡量的话,电源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太过缓慢。今年8月9日,盖茨在一次技术趋势研讨会上也对电池的研究进展很不满意:“电池存在很多物理上的限制,要想在这一行业取得新进展是十分困难的。”

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微型化与电源容量就变成了一对矛盾。受电源容量所限,节点内的处理器的性能非但难以提高,有时甚至必须间歇工作以节省能耗。而计算性能不高,直接影响到信息安全,因为加密算法对计算资源要求很高。总之,电源容量限制带来的影响将会波及到传感器节点的方方面面。现实中,很多应用又要求传感器网络长期工作,这对传感器节点的能量供给来说又是雪上加霜。

集成电路工业的发展为解决传感器节点微型化和功耗问题提供了借鉴。纵观处理器的发展历史,摩尔定律揭示着芯片集成度的持续提高,从而使同等面积的芯片可以容纳更多的功能,或者实现同样的功能所占用的芯片面积越来越小,从而促进了芯片微型化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芯片制程的提高,缩短了晶体管之间的引线长度,降低了引线电感,从而使得处理器在执行同样任务时,功耗也比上一代处理器有所下降。

得益于集成电路工艺的进步,传感器节点中芯片微型化已经让位于传感器的微型化,由于传感器家族中绝大部分都是非电量传感器,特别是涉及到机械量的传感器,是很难集成到芯片上的,因此,传感器节点的微型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传感器的微型化。

MEMS:微观世界的加工技术

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是解决传感器微型化的关键手段,MEMS对于物联网的重要性,与集成电路技术之于IT产业的重要性是一样的。

MEMS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之前一位名叫理查德•费曼的美国物理学家。看过《别闹了,费曼教授》一书的人都会感叹于科学顽童和诺贝尔奖得主这两种身份在他身上的和谐统一。1959年年底,费曼在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年会上做了题为《在底部还有很大的空间》(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的著名演讲。不仅MEMS的源头在此,而且,纳米技术的历史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如今,费曼有关纳米技术的预言大都实现了,费曼也因此次演讲而被人们尊为纳米之父,尽管他的获得诺贝尔奖的研究与之并无直接关系。

但MEMS真正快速地发展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了集成电路的加工方式之后的事情。MEMS的制造技术分为两类:“自底向上”法和“自顶向下”法,前者指的是用原子或者分子来搭建传感器,这事儿至少现在听起来还比较玄乎。后者就是费曼教授在演讲中提及的方法,即用较大尺度的工具去构建(加工)较小尺度的产品。

篇6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定位;高职教育

一、前言

物联网的概念于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Asthon教授首先提出。2005年底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定义“物联网”。物联网是指借助RFID、GPS等信息传感技术,通过因特网实现物物互联的分布式网络,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因特网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物联网的发展。2004年日本政府提出u-Japan构想,规划将日本建设成“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one”在网的信息化社会。同年,韩国政府制定了u-Korea战略,旨在把所有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以此促进韩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2009年8月,提出“感知中国”的梦想。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被列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受到政府和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与人才的储备是分不开的,我国政府对物联网的经济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物联网行业的人才培养工作。2010年7月,教育部正式把物联网列入大专院校的专业目录。全国各大专院校纷纷开设物联网专业,其中包括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

二、高职物联网专业定位的重要性

物联网行业实质上是一个技术创新型的集成应用行业,其涵盖内容广泛,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的行业,涵盖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专业技术。同时,物联网又被应用到多个行业中去,包括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智能家居、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

但从学校培养人才角度看,面面俱到并不是好事,大而全伴随带来的后果必然是粗而浅,导致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样样皆懂,但样样不精。这样的毕业生必然达不到物联网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各高职院校成功申报物联网专业后,面临着共同的课题:物联网专业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应该开设什么课程,实验室建设标准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物联网专业应该如何定位。

三、高职物联网专业定位应该思考的问题

1.高职办学层次

专业定位首先要解决的是层次的定位。也就是说,需要准确分析自身所处位置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明白应该培养具有什么样知识深度的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与本科教育的理论为主、实践为辅不同,高职教育要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理论以够用为度。

物联网是一个涉及众多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应用领域,物联网的行业特色为高职物联网专业提供了用武之地,但也因此面临着专业定位的问题。因为本科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相对高职院校要早一些,所以一些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以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作为蓝本,加入高职的实践课程。这样构建出来的课程体系没有体现高职的特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必然脱离市场需要。所以,在研究物联网专业定位时,应该充分考虑高职的办学层次,不要盲目堆砌理论,必须紧密结合物联网行业的特点,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为物联网一线应用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

2.专业开设背景

如前所述,物联网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多专业融合的专业。物联网使用的很多技术都是其他专业成熟的技术,如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所以,大多数学校的物联网专业都依托于电子类专业、计算机通信类专业的师资和实验实训条件,由这些老专业发展而来。

物联网专业的开设和发展需要很多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如果脱离现有基础,一切从新开始,无论从师资还是实验实训等条件上都是不现实的。原来的老专业经过长时间的成长、发展,已经有了成熟的办学基础。而且,老专业普遍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这是一个专业发展壮大的必需条件。在研究物联网专业定位时,应该充分考虑专业开设背景。新专业依托老专业的办学基础和借鉴老专业的办学特色,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陷入另外一个误区,过份依赖现有办学条件,以致因人设课、因地制宜。要通过进修、自我学习、科研实践等手段提高教师的物联网知识水平,要不断探索适合物联网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

3.区域经济

国务院指出,高职教育必须服务区域经济。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区,物联网的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态势各异,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各有不同。所以,物联网专业必须适应地方经济特色、行业特色,找准切入点。

研究物联网专业定位时,应该对本区域经济和物联网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区域(行业)经济,这些渠道包括:(1)各级政府的政策文件。比较典型的有国务院的五年计划、各地方政府的五年计划、工业和信息产业部的物联网规划等。物联网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仔细研读这些物联网相关的政策文件,以准确把握全国物联网的布局和区域物联网发展重点。(2)全国以及区域性物联网行业会议。通过接触与会的行业专家和有影响力的企业代表,会获取大量行业经济和区域经济信息。(3)走访物联网企业。通过现场参观、座谈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包括适合高职毕业生的就位岗位等宝贵信息。(4)其他渠道,如聘请专家、企业到校指导等。只有深入了解区域行业经济,专业定位方能有据可依、有的放矢。只有与行业结合,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专业才能做细做精,做出特色。

4.前瞻性眼光

近几年,由于经济以及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着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的问题,高职这类技术应用型教育尤为突出。所以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都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期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紧跟技术发展态势。但是,对于物联网专业来说,仅仅做到不落后当前技术水平是不够的。IT行业本身就是高速发展的行业,从原始的软盘到机械式硬盘到U盘到今天的大容量SSD,从单机到网络到今天的云计算,都不过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物联网作为IT技术的新生分支,发展尤其迅速。所以,在研究物联网专业定位时,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眼光,除关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态外,还应该考虑到未来几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

四、结束语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因特网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代表着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方向。2010年,我国政府把物联网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列入大专院校的专业目录。物联网专业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可遵循的标准。物联网专业定位是各大专院校值得大力研究的课题。笔者所在高职院校成立了“物联网专业定位研究”课题组,作为课题成员,笔者阅读了物联网相关的政策文件和大量相关的文献,参考了同类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发展经验,对物联网专业定位有了粗浅的认识,撰写此文,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文中有认识不深、考虑不周的地方,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顾卫杰,王云良.对不同层次教育的物联网专业定位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182-183.

[2]杜雪峰.浅谈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建设[J].三门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43-44,48.

篇7

关键词: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发展前景

互联网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使得网络与信息安全受到了多方面的威胁,所以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十分重要。而且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也要注重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光明又不乏曲折的发展前景,促进各安全软件开发商认清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软件开发方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安全软件的开发水平。网络与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系统运转正常,不受到攻击、破坏,数据不被窃取、泄漏,网络服务正常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的信息化,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网络和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它关系到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1.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共享逐渐在全球得到了实现,与此同时网络与信息安全也受到了更多的威胁。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通过计算机的联接实现信息共享,这种开放性的本性使得互联网在构设之初就忽略了信息的安全性因素。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信息共享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电子化商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隐私信息的安全性在互联网上需要得到保障,这与互联网的本性相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病毒也逐渐成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威胁。计算机病毒常常具有隐蔽性、潜伏性,而且还会随着信息共享而传染给其他的计算机,破坏性十分强大,会造成信息泄露、损坏,甚至导致网络堵塞等社会性危害。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在程序编制上都存在漏洞,这些漏洞是黑客攻击计算机的入手点。黑客攻击计算机,窃取、泄露用户信息或造成其他破坏,给用户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就我国来说,在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网络处罚条例也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2.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

2.1互联网技术在经济领域快速发展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网民人数早已成为世界第一,而且人们对于网络的应用,越来越集中于商业性应用。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迅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创造了巨大的其经济产值,并且电子商务还会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建设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十分重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逐渐应用到了我国各个领域,国家安全事物和人们生活与之息息相关。所以,网络与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引起了国家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2.2网络发展的需要

由于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而且具有传染性,很多用户的电脑都遭受过病毒的攻击,遭受到了或大或小的损失。此外,一些公司不注重客户信息的保护,出现了信息泄露事故,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这些问题,都促使用户对个人信息的安全越来越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未来会走向多样化,但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特征,信息共享程度增加的同时网络与信息安全所受到的威胁也会加大,所以网络信息的安全技术会一直被互联网需要。

3.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和互联网发展的需要,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会是一片光明,但是其发展过程也会存在一些曲折。

3.1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安全类软件的市场发展迅速,其销售数量和销售额逐渐增长,已经成为软件市场的重要卖点之一,并且市场上安全软件的需求还在稳步上升。例如在用户的移动设备方面,大量的垃圾信息和隐藏在应用软件里的病毒等都让用户们逐渐意识到安全软件的重要性。近年来,移动客户对于安全软件的需求骤增,移动运营商们也加大了对于移动设备安全软件的开发。

3.2用户范围广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网络信息的安全保护不止普通网络用户需要,企业和国家的各个部门也都需要。所以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的使用者很广泛,并且还有大量的潜在用户。现在,中小企业对于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的需求很受重视,各软件开发商都在努力争取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有很多种,例如防火墙技术、虚拟加密网络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软件开发商所开发的软件除了上述技术对应的软件外,还有杀毒软件、系统安全性检测软件等。不同的软件投资力度、收益率、市场需求均不同,导致软件市场存在多样性的竞争。因此,软件开发商们应该综合考虑自身资金、对口技术等实际因素,选择适合的软件开发方向,做好发展规划。

3.3软件市场逐渐形成

在软件市场上,虽然软件开发商越来越多,但是大企业对市场的垄断越来越强。一方面,由于大企业资金雄厚,对软件的开发投资力度大,并且软件技术具有垄断性,所以在软件开发水平上大企业越来越领先。另一方面,小企业的运行策略不成熟,影响力不足。安全软件市场上大企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现阶段可以促进我国安全软件的投资力度和开发水平,但也要防止大企业形成较强的市场垄断。虽然我国在网络信息安全软件的研发方面发展很快,进步也很大,但总体水平仍落后与发达国家。网络安全技术水平和软件的用户满意度都有待提高,所以,我国的软件开发商们要多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增加合作机会,互帮互助,提高国产软件在本土的市场占有率。

4.结束语

当今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是现在也是未来都要面临的问题,因此只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才能保证网络以及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物联网 专业 定位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通过RFID、无线传感器、GPS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通讯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监控、定位、管理的一种网络。简单地说,物联网是指把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联接到互联网上,形成物联网。目前,物联网公认为有三个层次,最底层是感知层,收集物联网世界里的第一手信息;中间层是网络层,将从底层获取的数据传输出去;最上面则是应用层,将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完成物联网“收集―传输―处理”的三个步骤。

二、物联网专业定位的重要性

从技术上讲,物联网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它所涉及的核心技术有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其中有很多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比如传感器技术、无线技术等,这里覆盖的领域有: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但从学校培养人才来说,覆盖面大并不是好事,因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将这些技术全部教授给学生,就算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只能泛泛而谈,达不到高等职业院校所要求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因此,开设物联网专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专业定位的问题。

三、物联网专业定位的依据

1.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定位

武汉市“十二五”规划中将大力发展物联网,将实现物联网全覆盖,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显示器件、地球空间信息、软件及服务外包等产业,培育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网络增值服务等新型产业,打造区域性信息服务及服务外包基地。

2011年3月,武汉市黄陂区政府宣布将在黄陂南部经济发展带内建武汉北物联网科技产业园。建成后,该园可容纳500家左右规模企业入驻,年产值将达100亿元,预计总投资200亿元,首期投资65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首期建设500亩,建设物联网研发孵化区、电子物流区、智慧城市区、物联网硬件制造区、物联网配套区等五大园区。

从上述信息来看,武汉市将大力打造物联网产业,而专业的定位则要跟区域经济匹配起来。

2.从学校本身基础的角度定位

一个专业的开设与发展,需要很多硬件或软件条件,比如实验实训设备、相应的师资队伍等。将专业方向定位在学校本身没有任何基础的方向上是不可取的,后续的发展也相当困难,所以要借助于学校现有的基础。比如,很多学校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与物联网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专业大多经过多年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经验。另外对于所需的师资队伍可以在上述相关专业转入部分教师,因为这些专业的教师有自己本身专业的背景,通过培训学习可以比较快地掌握物联网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四、物联网专业定位

1.专业定位

根据以上阐述,可以将专业定位在面向物联网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物联网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施工管理、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维护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所从事的岗位

(1)物联网组网技术员,从事与客户沟通、系统方案拟定、产品选型、成本评估、物联网工程施工组织及系统集成等工作。

(2)物联网系统管理员,从事物联网系统管理、网络运行维护、监控、故障排除、网络系统优化和升级等工作。

(3)物联网应用系统管理员,从事信息管理、业务分析管理、服务管理等物联网应用系统使用及应用系统维护、数据库管理等工作。

(4)物联网设备技术支持与营销员,从事物联网设备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工作。

3.能力目标

具备物联网常用设备的安装、调度能力;具有物联网组网方案拟定及物联网组建能力;具有物联网应用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具有使用网络管理软件、网络编程工具、网页设计软件的能力;具有从事网络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工作的能力。

4.主要课程设置

篇9

关键词 物联网 专业实验室 创新建设

0引言

在物联网教学过程中,高校大多都是注重理论教学,无法满足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对此,许多高校开始设立物联网专业实验室,进行科学整体化的物联网技术认识及实践,提高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效果。物联网试验平台与实验项目的开设,不同于传统实验室的建设,更加的灵活及贴近现展,为避免物联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出现传统实验室的“僵化”,本文将对其创新建设进行探究,从而列举实验室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出解决措施。

1高校物联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现状

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很多高校是先申请通过后,拨一笔款交给专业的教师带队,在学校实验楼中划分出一间或几间教室置备所需的实验器材,设立专业的实验项目后再定期进行验收,与其他实验室建设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就物联网专业实验的内容来看,分为三大层实验,不同的实验针对的方向不同,但是高校的物联网实验室都是进行实验箱等操作,无法与现在的物联网发展进行链接,出现了传统实验建设中的“僵化”现象,虽然有在进行实验并有一定的成果,但却无法有什么突破。无论是感知层实验也好,还是网络层实验也罢,抑或是应用层实验,对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都很高,并且其实验内容及过程是很灵活的,通过相应的技术例如WIFY,RF,传感器,M2M等进行融合,对特定的项目或是平台进行探究,一般来说这样的实验室是十分的灵活的,不会出现现在的疲软期,除却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原因外,高校的师生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2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需求

物联网专业实验室是应时代的发展建设的,这意味着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应该满足时代的一些要求。就物联网专业的特点而言,实验室应该具备多种应用系统,才能够完成相应的实验。物联网是电子,计算机,检测与通信等专业相交的交叉学科,其涉及的领域知识及技术十分的广泛,遥感器,微处理器,嵌入式技术及相应软件技术等都是主要的掌握内容,所以实际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其专业上实验培养要求是将学生培养成熟悉各种技术的专业型人才,所以实验室建设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其能够融入社会互联网行业中。

3高校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建设中的问题

高校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建设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实践能力培养不足,没有针对三层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基本都是以实验箱为平台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对于物联网专业相关的技术认知不足,其实验环节呈现的是“傻瓜式”的,实验参数都是提前设置好的,基本没有什么探究性的实验操作,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其二是未设立开设性的环境,不具备探究性实验的系统设置,虽然实验室在建设时虽然有提前预留了二次开发空间,但由于高校选修课程的设置及实验箱平台的不足所以无法进行自主型实验及设计,这是高校物联网最专业实验中最大的缺陷,仪器采购系统及实验系统都没有统一的原则及规范性的条例,所以其制度并不完善。其三就是无法建立实验全面的实验系统,无法使学生全面进行认识物联网,存在认知误区对今后的工作产生负面作用,加之实验室的开放性力度不够,无法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大部分的实验室都是有教师占用,进行课程设置,这是传统实验室留下的弊端。

4实验室建O改进措施

就目前物联网实验室的弊端可以看出,高校对于实验室的建设重视度并不高,在物联网教学中也是重理论轻实验。所以为了完成物联网专业实验室的创新建设,第一步就是加强高校对于物联网实验室的建设重视度,这不仅需要高校的建设,还需要政府及教育部门的相关政策,从而加强高校对于物联网专业的重视。其中师资建设也是其中的改进措施之一,物联网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其专业教师的职业意识与其他专业教师一样是不行的,物联网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虽然物联网并不是以实验为主的专业,但是实验却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高校的改革对师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保留,所以无法全面地提升高校的实践及理论教学效果。由于传统的实验室弊端存在,所以加强物联网师资建设也是现在的重点。其三就是加强云计算等技术的课程实验建设,物联网专业实验跟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电子等存在很大的渊源,所以增加现在比较流行的互联网云功能的实验教学尤为重要,实验最好是能够与实际接轨,才能够充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其社会竞争力,实现其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5结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专业实验室的创新建设不仅体现在IT、M2M等技术认识上,更在于实验内容的更新增加与实验项目的实际化,其管理制度也要增强。

参考文献

[1] 欧阳志友,孙知信.物联网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物联网技术,2013.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 理论概念 福祉问题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 IOT)被看作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领域的第三次浪潮。随着通信、互联网、射频识别、数据处理等新技术的发展,物联网作为一种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与物乃至物与物之间直接沟通的全新网络架构正日渐形成。“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感知中国”等概念的出现,表明物联网正在用其多变的面孔改变我们的世界。

从一般的网站,技术报刊、行业报刊、电子读物、广告宣传、以及技术论坛、行业评估、股票等无一不在热议物联网。

1 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的感念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其实在1999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世界》的书中就提到了物联网的设想。但物联网本身是对互联网的一种高度的延伸和扩展。而真正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在1998年诞生,即EPC技术(电子产品编码技术)。RFID(无线射频技术)的诞生使得物联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国际电信同盟)曾预测,未来的世界是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的世界,大约到2017年地球上将存在70000亿个传感器为全球70亿人提供服务。这样巨大的未来价值促使各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门都在通力合作,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打造一流的物联网建设研发团队,培养大量优秀的物联网研发人才。

2 物联网概念

我们今天提到的物联网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类似于相对论的概念一样,物联网分为狭义的物联网和广义的物联网。

2.1 广义的物联网

广义物联网之“广”,在于自然界中任何形式的物物信息交换、人物信息交换、人人信息交换都在广义物联网的范畴,并且这样的信息交换是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能出现。因此,如果将海量的信息交换用一种可以实现的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可以想象是多么巨大的工程。广义物联网更像是我们对于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是一种人类高度利用、控制下的社会形态。

2.2 狭义的物联网

狭义物联网之“狭”,代表目前社会正大力发展并且在不远的将来必然收获成果的物联网模式,即利用传感器将每一个确定的数据采集对象进行设备“武装”,形成一个小型的信息收集装置,利用互联网实现采集数据的快速回收,充分发掘互联网的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达到精确控制采集对象的目的。关于物联网的定义,几个专家口中便有几个不同的版本。因为目前对于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共识性的解释和定义,但简单归纳一下就是通过RFID、Infrared Sensor(红外传感器)、GPS、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统一制定的标准、规范,将自然界中数据采集对象反馈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送到互联网,让“物”纳入互联网的范畴,进而实现对对象本身智能化的跟踪、识别、管理、控制的一种新型网络。不难看出,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种泛化,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到技术层面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出,离开了互联网,物联网不过空中楼阁,缺乏现实意义。

互联网并不是物联网出现的主要因素,而是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成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RFID只经历了短短几年的发展。现如今无论在生产车间看到的员工门禁卡扫描,还是在超市结账时需要条形码扫描器进行的商品价格采集,又或是大学生校园中流行的“一卡通”都是基于这种射频技术产生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种领域的同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即收集到数据的处理问题。依靠“单机”进行数据处理仅仅能满足小型企业或者个体的需求,这里的“单机”指没有接入互联网的数据处理设备。如果采集对象数量过于庞大,相应产生的数据也是几何倍数的增长,一旦采集数据量上升到PB级别,单机将无法满足执行这种操作的需求。由此催生出新的技术组合形式,即无线射频技术与互联网结合。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处理能力极大的提高,存储成本也会大大降低,还为用户节省了大量人员维护的成本。最重要的一点,通过互联网不仅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拓展为人与物之间跨地域的沟通。物联网正是这种由电子标签(射频标签)、读写器、数据处理系统、编码解析与寻址系统以及信息服务系统和互联网组成的。换一句话说,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的碰撞产生了物联网的火花。

2.3 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分为三层。有下而上分别是感知控制层、网络传输层、应用服务层,这一点类似于互联网的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七层参考模型。

感知控制层按其功能划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由多媒体信息、RFID、二维码和基于各种原理的各式传感器构成的信息采集系统。另外为了与网络传输层实现互通,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技术也是感知控制层不可缺少的部分,这部分用到的技术主要是蓝牙、ZigBee、红外线等。

网络传输层主要包含一些网络支撑技术,Internet、移动互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了该层的基础。互联网覆盖范围的扩大同时加剧了物联网的扩张,互联网为物联网提供了大数据量的信息传输和远距离通信的安全和保障。

最高一层是应用服务层,其主要面对被服务的人群,即SOA架构。目前互联网世界广泛采用的分布式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为服务的实效性、有效性提供保证。

3 结语

可以预见,未来社会中物联网的价值产出将远远大于其他科技产出。物联网的重要性也会凸显。首当其冲,在日益严峻的环境保护问题上,物联网可以提供更多及时可靠的气候检测报告帮助决策分析。其次将传感器置于每辆汽车内,利用实时传递回的路况信息提高道路运输效率。最后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能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也将彻底改善人的生活品质。

作者信息

郭晨晨(1992-),男,山西省长治市人。现为山西师范大学数计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