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4-03-21 11:2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物联网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力物联网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电网调度;智能化;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2-0094-02

1 电网调度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由于国情大不相同,各个国家现有的电网发展状态也有所区别。大多数西方国家现阶段主要致力于智能电网配电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与国外的技术相比,我国的电网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智能电网发展在我国也处于起步阶段,而与之相对应的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也起步较晚。在重视技术引进和着重发展战略的促进下,近几年我国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电网的发展还是处在转型期阶段,尽管相对于国际主流技术还有差距,但我国电力企业已经在电网各个层面技术的发展上采取了大量的相应措施。

其中,电网调度智能化和自动化所面临的局面也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最主要的一点变化特征正就是市场化的趋势。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市场也随之变得更加的繁荣,更多的经济实体加入到了电力市场中来,使得电力调度更具有多元性也更有活力。但同时,电力调度的多元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注入并网的技术问题,调度方式的理念问题等等都对电力调度有着一定的影响。面对这类问题,不应该再像以往一样依靠政府行政手段来调控,而是要借助市场的力量来磨合、调节。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而相应的电网构建也会越来越庞大,电网组成也会变得更加复杂,电网调度智能化与自动化也随之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电网调度基本上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在第一个阶段,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很低。信息的传达基本上都是依靠电话和语言表达,仅仅是在机械方面完成了部分的调度智能化和自动化,很明显这种程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完全不能有效提高电网调度的效率。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第二个阶段是以远程技术的运用作为起点的,在这一阶段为了适应跨区域的电网调度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调度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调度中心来完成不同区域的协调工作。在这一阶段的初期,电力调度中心的通信手段还是依靠电话,随着通信技术的逐步发展,通过远程通信和遥控技术电网调动实现了又一步智能化和自动化过程。而电网调度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伴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而发展的,这一阶段主要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主,主要完成电力系统的监控、高智能度远程操纵和实时信息反馈等功能,各种新型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等的运用使得电网调度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 电网调度智能化与自动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目前,电网调度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要注意到现阶段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果能够积极处理就能将其变为发展中的机遇。而电网调度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所面临的首要挑战第一机遇即是西电东送工程。西电东送工程是我国21世纪能源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是西部大开发最具代表性的工程。其目标是开发内蒙古、山西等地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明显不足的京津唐和上海等地区。西电东送工程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包括市场监管、利益分配、交易机制等,其中电网的调度就是其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技术问题之一。因此,在这一工程中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必将发挥其巨大的推动作用。再就是国家处于战略安全角度的考虑,将电网的运行安全也加入到了整个国家的安全防御体系考虑当中,这对电网调度在特殊情况下的反应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都有着新的要求,这也是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中防护等技术未来的主攻方向。

3 发展趋势分析

电网调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把握的方向,因为根据以往的发展态势来看,每一次的变革都是伴随着在其他领域技术的创新。当然,将与之相关的领域的所有技术联系起来分析,可以对电网调度智能化合自动化的发展有一个大概的动态了解,其大体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①数字化。当今信息时代虚拟技术的爆发使得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能用最简单的数字来表示,电网调度的发展也不例外。不论国内国外,电网调度的发展必将是以数字化电网为研发和实际应用为重中之重,而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也必须依托电网调度数字化的系统建立,必须通过信息、通信、决策和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取得更大的进步。

②网络化。网络化其实在一方面也是数字化的延伸,没有数字化也就没有网络化,也只有网络化使得数字化有意义。网络化是提高电网调度效率的必然途径,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包括电网调度的所有技术如果没有结合网络技术那就必将被时代所淘汰。网络化的引入也能为电网调度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实时性、密切性,更能确保各个层次的电网调度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

篇2

【关键词】变电检修;现状;未来趋势

1、变电站的主要电力设备

1.1变压器。变压器主要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进行电流交换的装置,是变电站主要的电力设备,其主要的功能包括电流的交换、电压的交换、阻抗的交换以及隔离稳压等。按照工作方式的不同,电压器可分为很多的类型,但其工作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1.2电流、电压互感器。电流和电压互感器的作用是将数值较大的一次电流和电压转换为数值较小的二次电流,从而实现保护以及控制设备的目的。

1.3高压开关设备。高压开关设备主要包括有断路器和隔离开关两部分。断路器有专门的灭弧装置,可以实现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关合和开端额度的异常电流,是电力设备的重要的保护和控制装置。隔离开关的作用是用来隔离电流、接通和断开小电流电路和改变运行方式,是高压开关设备中使用最多的电器元件,在电路的检修时起到良好的隔离效果,以保证检修工作人员的安全。

2、变电检修技术现状

我国目前的变电检修工作主要存在着检修的计划的针对性不强、检修技术和成本记录不完善、各个单位和地区之间的技术交流少,检修技术不够精细、检修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和传统的定期检修模式不能满足电力事业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事故检修模式是最为传统的变电检修模式,这种简单的检修模式是指在电力系统出现运行故障的时候被动进行的,检修方式简单,及时性差,承担成电网、设备等多方面的的因素,只有电网出现严重故障无法进行继续运行时才会进行,对电网造成的损失较大,检修的效果较低。预防性检修,是随着电力设备越来越多,电网故障的原因越来越多也产生的检修方式,是一种主动的检修方式。最早的预防性检修是根据检修技术进行检修工作,也被成为定期检修,是我国当前主要的变电设备检修方式。定期检修的理论起源于前苏联和和美国,原理是通过设置一个合理的、固定的检修周期和内容,以保证不会出现设备故障影响生产效率。定期检修的间隔设置,需要根据长期的统计数据和检修经验进行判断,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对于保证变电设备处于一个较好的运行状态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定期检修无法应对突发或者偶然性的变电故障,而偶然性的故障在变电设备故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当前的变电检修模式即为从前苏联引进的定期检修模式,定期检修模式的优点是按照固定的计划进行设备的检修,对电力设备的过往状况和运行老化情况考虑不足,即其过于固定的模式导致对故障的针对性降低。如在初期,会出现维修过剩的现象,不但造成维修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还对正常运行的变电设备造成影响;在运行后期,变电设备由于老化等因素导致故障频出,定期检修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维护需求。当前,由于变电设备的中的新技术不断运用,变电设备的质量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传统的检修内容和间隔对新的材料和技术不再适用,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使得变电设备需要定期维修的地方很少,定期检修工作表现出与实际需求的不适应。

3、变电设备检修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变电设备运行状态检查技术。变电设备的状态检测,主要是借助于现代化的监测方法和工具,按照为达到对设备某一故障的监测效果而建立的模型,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的信息进行收集和监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的处理和分析,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出评价。状态监测能够实现对变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把握,对于可能出现的故障采取有效的预防维护措施。对已出现的故障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故障出现的原因和给出处理的方案。当前,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的方法主要有模糊预测法、时间序列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时间序列预测法的使用较为普遍,对不同时刻的观测值进行反应;人工神经网络法是将历史数据与神经网络结合。随着电子技术、传感器、光纤和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变电设备的运用进行系统的、实时的监控使变电系统的维护水平大大提高。状态的评估是根据状态监测的数据对变电设备的运用状态进行评价的过程,以判断其是否需要维护和维护的技术。

状态检测技术是当今变电设备检修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产生在20实际70年代的西方国家,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在这方面技术起步较早,目前以可以实现对变电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控,有效的提高检修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我国电力企业2000年在转企改革后,即开始重视对状态检测技术的发展,现在仍处于建设的初期,对概念、标准和可进行检测的设备都在不断完善之中。红外热成像、测温、测振、神经网络技术、模糊逻辑技术等是我国状态检测技术的发展关键。

3.2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是我国当前电网技术的主要技术和发展方向,智能电网技术包含电力系统从发电、输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对于提高变电运行环节的运行安全和故障检修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智能电网的自动化传感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电网故障自愈的效果。智能电网利用信息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整个电网的实时监控,在发现问题时快速的进行判断并作出保护动作,如将发生故障的线路或者电气元件隔离,及时的进行恢复供电,保证不发生大面积的停电现象。此外,实时监控系统还可以根据数据对电网的运用状态进行预测,如将大电网按照风险隐患的等级划分,对不同的等级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控制的手段。

3.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仪、地理位置定位系统等感应设备,将变电设备与互联网进行连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和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对变电设备的运行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监测和管理的技术。物联网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感应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应层借助各种感应设备完成数据信息的收集;网络层负责信息的传递和分析处理;感应层对处理的结果发出控制指令。变电设备的主要数据参数有电流电压、温度、声音、震动等物理因素和油气成分分析的等化学因素。在不同的变电设备中的决定因素不同,如互感器等需要加强电流和电压的监测,对于含油的设备,对其油温、油质的检查是关键。物联网的工作,首先是通过感应器将变电设备的实时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或者光信号,感应器根据需要感应的数据的不同分为光感应器、震动感应器、温度感应器、声音感应器等很多种,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的技术较为薄弱。感应器将数据传递给计算机处理中心,计算机根据数据分析出变电设备运行的状况、使用寿命、故障概率等信息,对以出现故障的设备,根据数据对故障的位置、程度和维护技术等进行分析。根据长期的检测数据,可以更为精确的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和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测,应更好的做到变电设备的维修,提高电网运行可靠和安全性。

篇3

关键词:泛在电力物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建设框架;建议措施

一、信息安全风险预测

(一)电力信息安全管理基础

目前,电力信息安全系统可划分为管理信息系统和生产控制系统,其中,管理信息系统是泛在电力物联管理平台的基础。按照国网公司“安全分区、横向隔离”的要求,目前,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物理隔离手段,将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内、外网分离。其中信息内网作为公司信息化业务的应用网络和内部办公网络,与生产控制系统的隔离;信息外网主要应用于互联网终端用户的公共服务及相应的企业宣传业务。目前信息内网与外网的连接主要通过认证后加密的移动储存介质和逻辑强隔离设备来实现。总体上看这种物理隔离,很好地保证了内网的信息安全,但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管理平台要求的多终端、多行业的共享共用目标存在较大分歧,未来发展既要满足内部办公需要,同时满足多终端开放,内外网协调的边界的要求。

(二)物联网络的信息安全风险

新时期的泛在电力物联网络平台需支持对海量直连的智能业务终端、边缘物联的统一监视、配置和管理,支持各专业智能应用的快速迭代和远程升级,汇集海量采集数据并标准化处理,构建开放共享的应用生态,支持存量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入等。根据上述要求,未来信息安全主要面临的风险包括:

1.智能终端的数据与隐私安全

目前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物联网终端(RFID,传感器,智能信息设备)。这些终端在提供海量信息同时,也增加了安全信息暴露以及非安全信息侵入的风险。2014年西班牙供电服务商超过30%的智能电表被检测发现存在严重安全漏洞,通过该终端可引发电费欺诈,关闭电路系统的风险。此外,物联网信息安全也存在企业用户、个人用户隐私被侵害的风险。

2.传输中的信息交换安全

以边缘物联设备为例,该设备可接入各种不同终端,也可多业务终端同时接入,联通本地通信网络和远程通信网络,实现资源调度。由于数据在网络间通过多类型方式进行传输,极易遭到不法中间人的数据篡改、信息剽窃、病毒输入等破坏性行为。同时,开放内外网边界也容易导致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数据共享过程中遭遇非法攻击。2015年的乌克兰大规模停电事件即为通过工业联网设备导致系统遭受重创。

3.移动交互的系统安全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大量移动应用借助移动网络,与管理云端进行信息传递,并将信息储存于云端。尽管云安全技术水平日趋成熟,但由于无线网络以及移动终端具有开放性、结构复杂性等特点,特别是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使移动终端更易成为违法攻击目标,进而导致平台云端安全风险不断加大。如果外部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渗透,利用相关应用和操作系统进行攻击,那么系统有可能面临由外至内的全面崩溃。

4.第三方管理安全

随着泛在电力互联网络不断横向扩展,与主业务相关联的非电力行业的第三方客户队伍不断扩大,如供应商、外包服务及外包人员、维修服务等等。这些客户的接入,如缺少必要的隔离和管理,不仅对网络平台形成威胁,同时对生产系统安全产生影响。

二、物联网信息安全构建

(一)信息安全管理目标

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过程中,应以传统业务为主线,确保生产控制系统的独立性,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连续可用性;在扩大信息录入终端同时,确保业务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横向条块互联、纵向层级互联过程中,确保安全责任的指定性;系统开放过程中,确保涉密信息和隐私数据的保密性;系统操作过程中,确保资源访问、管理权限、控制范围、信息流向等的可控性。

(二)信息安全总体框架

面向新时期的信息安全发展目标,应积极构建物联网的防御体系。建设硬件、操作系统、通信技术、云端服务器、数据库等各个模块相关联的安全防御体系,从智能终端到集成系统、管理平台把安全设计融入到物联网运营的每个环节,保障信息安全提醒为物联网络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总体框架上,优先保证电力生产安全、办公安全,突出边界建设,形成三大纵向分区。一是生产控制大区,为原电力企业的核心系统,突出其独立性,与其他系统进行物理隔离;二是将原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管理信息大区和互联网大区,二者之间采用逻辑隔离,建立合理的边界,保护系统之间的安全。

(三)信息安全技术方案

从技术层面,主要通过实现设备身份认证、加密数据传输、保护数据安全、边界隔离检测等方法,建立可靠的物联网在线安全和在线信任。加强身份认证与授权。通过设备认证、网关认证、服务器端认证、应用程序认证以及用户认证,为每个物联网设备提供唯一身份认证,以便进行细粒度管理,并进行各级各类用户的授权管理。加密传输保护数据安全性。建立跨平台、跨网络、跨系统的兼容性操作系统,对多种数据连接进行加密,保护数据的安全与完整性。建立起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双向认证系统,确保信息传输方向、节点的正确性。实施分布式数据存储与共享。分布式数据存储解决了不同网络系统之间的数据安全,确保不同安全级别的数据合理分布在物联网的可信节点。通过对等协议,运用安全审计、病毒防治、备份与恢复等手段,确保各网络的安全性。建立动态自组织网络,搭建共识服务体系,保障基础数据的一致性,抵抗恶意节点的攻击。加强边界隔离与建设。设计合理的物联网安全分区,包括关键域的内网办公区、数据中心区,重要域的外联数据区、互联网连接区、对外连接区,一般域的网络管理区、广域网连接区等三个区域,对三类域进行网络区域分割,并对域之间的流量进行控制。同时提供入侵检测、恶意代码过滤等防范措施,保证通信传输安全。

三、加强物联网信息安全的建议措施

篇4

关键词:物联网; 起源和演进;未来之路;自动识别

欧盟认为,物联网的发展应用将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作出极大贡献,因此,非常重视物联网战略。1999年,欧盟在里斯本推出了“e-Europe”全民信息社会计划。“i2010”作为里斯本会议后的首项重大举措,旨在提高经济竞争力,并使欧盟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减少社会问题,帮助民众建立对未来泛在社会的信任感。

2009年6月18日,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希望欧洲在构建新型物联网管制框架的过程中,在世界范围内起主导作用。以下是该《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1 物联网:一个新的范例伞

互联网的增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就是要从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改变成连接到互联网上的物品,从书本到汽车、电器、食品,从而建立物联网。这些物品有时会拥有自己的IP地址,当置于复杂环境下时,它们就可以使用传感器获得环境的情况(比如食物在供应链全过程的温度记录)并与环境进行互动(比如空调可以根据人是否在场进行反应)。

物联网有三方面特性:第一,不能简单地将物联网看做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是建立在特有的基础设施基础上的一系列新的独立系统,当然,部分基础设施还是要依靠已有的互联网;第二,物联网将与新的业务共生;第三,物联网包括物与人通信、物与物通信的不同通信模式。

物联网的发展取决于信息和通信发展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其“规模”就是其中之一,意思是所连接设备的数量正在增加,而它们的大小超出了人眼的可视程度;“移动”是另一要素,表示对象更多地通过无线连接;“异质性和复杂性”是第三个趋势,因为现在的信息和通信应用已经是数量众多,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互操作性问题,而物联网将在这种环境下发展。

2 已有的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不应该被视为一个乌托邦的概念,事实上,一些物联网的雏形应用已经部署。

现在,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能上网的手机,比如有的手机配置了照相功能,有的配置了近距离通信模块。这些手机可以让用户获得更多的信息。

成员国家越来越多使用(由条形码支持)药品唯一的序列号,使每个产品验证后才让病人使用。这将减少假冒、欺诈和配药错误。对消费类产品进行物品跟踪,将使欧洲更有能力对付假冒和不安全产品。

能源行业也已开始部署智能电力系统,它能向消费者实时提供消费数据,并让电力供应商远程监控电力设备。

在传统行业,例如物流、制造和零售等等,“智能物品”将促进信息交换,加快生产周期的循环。

上述例子采用的RFID、NFC技术、二维条码、无线传感器/执行器、IPv6协议、超高频或3G/4G等技术,都将在未来的大规模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对物联网的管理

这部分提到了公共管理部门的责任问题,对于政府在信息化过程中的职责,在部分中得到了很好的描述,并提出了一些关键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站在政府管理的角度上必须管理的。

为什么需要有一个公共当局的角色?

虽然物联网将有助于解决某些问题,但是它仍然将迎来挑战,它将直接影响到个人。例如,某些应用可能有密切关联的重要基础设施,如电力供应,而某些应用将涉及个人的隐私。

因为物联网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变革,所以,简单地把发展物联网的任务交给私人行业或某些地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欧洲政策制定者和政府当局必须应对物联网带来的这些社会变化,才可以确保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将刺激经济增长、提高个人福祉和解决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

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也承认政府的公共管理责任:公共部门不能推卸其对公民的责任。特别是,在物联网的管理中必须设计与所有有关互联网公共政策管理相一致的方式。

那么,公共管理部门需要管理什么呢?

通常情况下,物品需要分配标识符和名字去连接到其他对象或者网络。物品上的信息通常是有限的,信息的其余部分在网络中的其他地方存放。换句话说:访问一个对象有关的信息,意味着建立一个网络通信。现在出现的问题是:

- 这是如何识别构成的?(对象命名)

- 谁分配的标识符?(权利的分配)

- 如何以及在哪里可以对其他事情的其他信息进行检索,包括它的历史?(寻址机制和信息库)

- 如何确保信息安全?

- 哪些利益相关者为上述每个问题负责,问责机制是什么?

- 哪些伦理和法律框架适用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

一般情况下,物联网没有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就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

- 信息处理不当,可能会显示一个人的个人资料或保密的业务数据。

- 不当分配的权利和私营部门的职责可能会扼杀创新。

- 问责制的缺乏可能危及系统本身的物联网运作。

篇5

关键词: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特点;趋势

中图分类号:TF083.2 文献标识码:A

1 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I)技术的出现,IEC61l3l 的颁布,以及Microsoft的Windows平台的广泛应用,使未来的电气技术与计算机进行了完善的结合。

1.1 IEC6113l标准使得编程接口标准化

IEC6113l标准是一个标准的国际化编程准则,在此准则的规范下,促进了各控制系统生产厂商的编程接口标准化,统一了编程接口的标准语法和语义。此标准化的接口准则,使编程方式变得结构化,更便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代码的使用效率,提高了编程的进度。

1.2 Windows正成为事实上的工控标准平台

微软的操作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且已被各领域作为主要的控制系统平台。微软的操作系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层平台上应用,使工控平台在使用上更加便捷,在维护上更加省时省力,且与办公平台进行了很好的集成衔接。

2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首先,在系统安排方面,用电设备分别安装在各配电室和电动机控制中心,配件数量多的,所要执行的信息处理任务庞大,而维修工作也相对复杂。它与热工系统相比,电气设备操作的频率低,一些系统设备在维持正常运行时,可以经过好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再操作一次;电气设备所需要的保护装置要求高,动作速度快,一个保护动作通常要在40ms以内完成。电气设备的构造机构本身具有联锁逻辑较简单、操作机构复杂的特点,而控制方式也主要是厂用电系统,其主要设备监控需要接入DCS系统,如果两台系统一起运行,一台系统的检修不得影响另一台系统的运行,因此,需要考虑两台机组DCS电气控制的模式,保证控制的稳定性。根据电气设备的主要特点我们知道,在构建ECS时,其系统结构、与DCS的联网方式是确保系统高可靠性的关键。除了要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还要确保运行时各种数据处理和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同时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电气系统可以在最好的状态下运行。

3 电气工程设计原则

3.1 优化供配电设计,促进电能合理利用

例如,我们在进行住宅电气系统设计时,首先考虑的是设计的适应性,就是必须为住房提供必要的动力;为生活在建筑物里的住户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还应满足各项电力的符合和供应要求;应能保证电气设备对于控制方式的要求,保证电气设备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是设计过程中考虑的关键,电气线路应有足够的绝缘距离、绝缘强度、负荷能力、热稳定与动稳定的裕度;要保证供电和配电的安全运行,以及要有可靠的防雷装置;防雷设计,如要水库的电气自动化设计中,还要在保证进行特殊功能运行的情况下,还应有防静电、防浪涌的技术措施;按水利建筑物的重要性与火灾潜在危险程度制定必要的保护措施。在满足水库电力设备稳定运行的情况下,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电气设备管理。

3.2 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减少电能的直接或间接损耗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满足建筑正常运行所需要的电能,在这个前提下,应在设计上尽量节省成本,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能源的消耗。选用节能设备、均衡负荷、补偿无功、减少线路损耗、降低运行与维护费用,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减少电能的直接或间接损耗。

3.3 合理调整负荷,提高设备利用率

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过中,除满足建筑物正常的使用功能外,在设计时还在有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电能的用电质量,设计好系统的各项参数,除考虑正常用电需求外,还要考虑特殊用电情况下的负荷率和设备的节能系数。

4 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策略

4.1 采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

如钢铁行业中,采用美国WonderwareI/O Sever技术和InSQL Server技术,建立统一控制、数据、信息平台,效果极好,可实施建立产品流转动态跟踪系统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全线动态跟踪,建立生产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库房(包括原料、半成品库、热处理、成品库)管理、生产作业和过程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工艺规程线指导子系统、生产信息动态查询、统计、分析管理等,管理与控制都是动态实现、没有最先进软件技术支撑和可以无缝集成软件套件组件搭建系统,很难想象研发工作量有多大,成功率有多高,真正意义上CIMS系统能否实现。

4.2 网络结构的架设

网络构建对促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如IAS(Industrial Application Server)将工业自动化应用程序开发设计生产力与可伸缩性带入了一个新纪元。分布式点到点架构;一个全球联网域名空间;集成化历史、脚本、报警及安全机制;直观多用户开发环境;基于组件工厂与应用模型;符合21 CFR Part 11规范要求;对用户而言可显著降低工程成本;降低拥有成本;响应迅速、能适应成长需要;坚定不移开放性。它为简化分布式自动化应用开发、部署、维护与管理提供了基础。IAS提供了新一级实时数据获取、报警与事件管理、数据操作服务、以及协作工程能力,这些能力从一开始就是专门为工业自动化应用设计,使制造厂家、OEM和系统集成商(SI)能够显著降低自动化系统工程、购买和维护费用,同时,用户可以灵活建造自动化系统,增强了对新需求响应能力。IAS是建立Invensys ArchestrA体系结构之上一个强大新应用平台。综合性ArchestrA工厂自动化与信息体系结构从一开始就被设计为利用最新软件技术延长传统系统寿命。是装配制造厂、制炼厂、远程SCADA运转、公用事业这些业务营运类型任何组合中自动化应用,以ArchestrA为基础体系结构都能够胜任。

5 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发展时间较晚,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国要加强自主研发的水平,提高我国电气化在使用过程中利用率,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工业自动化的健康有序发展。规范我国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方面的标准,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生产。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就是现代分布式、开放式的信息化。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已经进行了自主研发的新时代了,电气自动化的水平在日益提高,目前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达到完美结合,实现了网络自动化和管控一体化的自动化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工业领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维.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发展趋势及策略[J].机电信息.2011年27期.

[2]孙琥.科学发展观旗帜下的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J].硅谷,2009,1.

篇6

瑞金医院尝鲜GIS

上海城地是知名GIS基础软件厂商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伙伴,基于Esri的ArcGIS平台开发更多应用服务众多用户。

上海市瑞金医院就是上海城地拓展GIS应用的实例之一。上海市瑞金医院的管理系统是全国首次采用二三维结合、以GIS为核心的医院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就是上海城地开发的,它可为瑞金医院提供日常管理功能。该系统基于位置的可视化服务不仅将地表管理对象,比如病人、设备等实现可视化,而且能够将埋于地下的管线等不可见事物与地图结合进行位置展示。基于GIS,该系统能提供实时数据动态跟踪服务,集成GPS、PDA、3G网等现代物联网要素综合应用,获取各方实时数据,动态显示管理成果,实现信息追踪,有效提升医院管理效能。另外,该系统还实现了远程“现场”管理,医院管理者能够在电脑屏幕上了解、掌握和管理院内的业务动态,并接收信息上报,进行指令下达,犹如亲临现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于江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上海城地众多的用户案例:上海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GIS子系统是国内首个实现了动态地图表单的计生综合管理系统,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的GIS系统是国内率先引入物联网技术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系统……

于江介绍,上海城地成立于1993年,近年来取得了40多项知识产权(21项著作权、17项软件产品、3项专利),注重在新老客户中挖掘应用需求,将技术成果应用到客户实际工作中,将客户的期望变为现实。

移动GIS走近公众

对于GIS普适化发展的方向,业内已经达成共识,前两年业内就有人称,GIS将朝专业化、普适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2012Esri中国合作伙伴峰会上,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何宁也介绍了GIS普适化发展的趋势。普适化计算的开发能够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等为人们提供更多信息服务,提高计算机感知能力,增强社会关联,具有很强的主动交互和自然交互特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简单、快速的信息应用,且具有可控性,是GIS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移动GIS是GIS发展的一大技术热点,移动GIS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它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GIS普适化发展趋势。移动GIS是指在手持移动终端上开发GIS系统,可以与PC系统对接,通过系统接口进行数据的共享交换,并提供定位、导航、地物识别、信息查询等非常多的应用服务,再结合拍照、录音、录像、短信、彩信等技术后,可以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完成众多的行业应用和个人应用。

目前上海城地的移动GIS主要应用于城管、公众出行、燃气巡检、城市网格化管理、消防水源和疾病控制等行业。

篇7

关键词:物联网;推广应用;现代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一种利用互联网、传感等技术的新兴网络,目前是全球关注的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点”,被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从本质上讲,物联网是先进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它的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变革的契机。

物流是国际上公认的继原材料、劳动力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物联网发展所带的机遇,何时启动物联网的应用、如何推动物联网的应用,这些都是政府与行业在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时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正是紧密结合以上这些问题,从利于物联网在我国物流行业推广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科学地进行推广物联网应用工作的策略与相应的保障措施。

1 物联网对物流行业的影响

物联网的应用,将会有效解决现有物流信息系统与物体之间存在的信息鸿沟问题,大幅度提升物流作业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全程的可视化管理,实现各个物流作业环节的无缝衔接,从而对物流服务各环节运作产生积极影响。在生产环节,通过应用EPC与RFID技术,可以实现生产资料与产成品的全程识别与跟踪,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在运输环节,通过RFID、GPS、GIS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运输全程的可视化管理,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保障货物在途安全;在仓储环节,通过RFID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出入库、货物盘点等仓储作业的无纸化、自动化,避免人工操作出现的失误,提高仓储管理的整体效率;在配送环节,综合应用物联网技术后则可以大大缩短拣选时间,提高货物的配送效率等;在销售环节,智能货架自动识别并随时报警,通过网络实现敏捷反应,有利于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及时掌握市场上的最新动态,消除牛鞭现象等,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2 物联网在物流行业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应用现状

物联网与物流行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物联网理念提出后,物联网技术便率先在物流行业中得到了应用。通过对物流行业物联网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以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发现,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各个作业环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运输与配送环节。运输和配送环节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GPS、GIS、RFID等技术。如医药物流应用GPS与GIS技术实现药品运输全程可视化管理,应用RFID电子标签提高药品的分拣效率;运输企业应用车辆定位系统进行车辆的调度管理,并通过应用物流运输信息系统实现货物运输过程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

(2)仓储管理环节。仓储环节应用的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RFID、无线传感、红外等技术。如英特尔医药物流应用温度感应器实时监控药品仓库的温度,从而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珍诚医药物流应用RFID电子标签实现药品库内定位,提高了仓储管理的效率;嘉兴电力局的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应用RFID技术,实现了物资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

总体来说,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还只是局部的、闭环的应用。而在已有的应用中,基本以感知技术的应用为主,智能处理技术的应用比例很低,仅仅实现了物流信息由过去被动的“告知”到现在主动的“感知”,离真正的“智慧物流”还有很大的距离。市场需求方面,目前仅有部分大型物流企业萌发出物联网的应用需求。

2.2 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整体而言,物联网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应用处于快速发展的起始阶段。实现物联网的普遍性应用,仍存在一系列的障碍,如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政策环境有待完善、技术标准有待统一、商业模式有待完善等。而作为物联网应用的主体,物流企业的情况也是在推广应用物联网时必须要重点考虑的。从物流企业的角度出发,影响物联网在物流行业推广应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物流企业应用意愿不高。从我国物联网发展情况来看,物联网技术尚处于技术研发与准备阶段,离行业级的规模化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现在谈利用物联网技术降低物流成本为时尚早。物流行业属于利润率偏低的行业,物联网的应用有时不仅不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甚至是增加企业的物流支出。对于以人工操作为主要业务操作方式的我国物流企业而言,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前,大多数的物流企业仍无足够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动力。

(2)无成熟应用经验可供借鉴。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只是将GPS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应用于运输、仓储环节,用于信息的准确及时采集。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物流行业内尚无应用物联网覆盖所有的物品,实现所有物品的远端感知和控制,并形成完全智慧的物流体系的企业。而物联网技术属于新兴技术的一种,企业在应用新兴技术时,除了考虑实用性、稳定性及安全性外,也会特别重视同行业其它企业的经验。因此,无典型成熟应用经验可供借鉴,将会是物联网物流行业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

2.3 发展趋势分析

篇8

现阶段的通信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目前网络通信技术已被应用在我国的各个领域,例如电力、企业管理、定位和导航等。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空间会不断拓展。笔者概述了光纤技术,研究了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趋势。

关键词:

现代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企业管理

网络通信技术是通过计算几何网络通信设备来传送信息的现代化先进技术,是通过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和存储模块来完成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属于网络通信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技术也提升了发展速度,越来越多的通信技术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

1光纤通信技术概述

光纤通信技术是利用光作为信息的载体,利用光纤来传输信号,由于光波频率远远大于电波频率,利用光纤传输信号对信号的损坏程度远远低于电缆等传输媒介,因此,光纤通信技术与微波通信技术相比,传播容量大、安全性强。光纤是由电气绝缘体的玻璃材料构建而成的,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问题,光纤之间的串绕非常小,信号需要使用广播的形式传输,能够有效避免在传播过程中信息被窃听。光线都具有比较细的芯,光缆的直径比较小,因此解决了管道拥挤的问题。光线的带宽比电缆要大,因此传输的容量比较大,产生的损耗也比同轴电缆要小很多,传输的距离却大很多,能够进行远距离的传输,减少了系统中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使用,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光纤通信几乎不需要均衡器,也不会随着环境的温度变化产生变化。光纤材料属于电气绝缘体,因此除了能够传送广播之外,几乎不导电,也不受磁场影响,很难被扶持并且绝缘性比较强,因此,光波导不会受到人为因素或者是自然环境的干扰。

2现代化通信网络技术的创新

2.1云计算

云计算是以资源租赁、外包服务、任务托管等为核心,属于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之后的现代通信网络的发展领域,云计算的建立环境符合了用户的设置需求,整合了分布在各个地区的资源,满足了现代化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利用云计算能力提升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发展生态服务,为用户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云计算支持广泛的用户接入,按照需求进行收费,能够进行弹性计算,云计算在平台上提供了多层次的服务。用户可以租赁专业公司的云计算服务。目前云计算已是各大互联网技术公司的主要通信技术,例如国外的亚马逊和微软公司,还有国内的阿里云和腾讯公司等。

2.2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物,通过把互联网的数据库和物体进行连接,从而对物品进行大规模的数字化管理,例如监控、定位、跟踪,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激光扫描设备、红外扫描系统等输入物品信号。物联网技术的创建基础是多媒体技术和宽带网络通信技术,用来处理海量的数据,随着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不断发展,物品采集的传感器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物联网和现代终端的连接方便了用户控制设备。物联网的未来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区域资源的利用、城市交通的优化、智能家居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还应用在智能医疗和智能农业。物联网技术能够通过物物相连,实现物品和人、人与现实的信息互通,实现对于万物的综合管理,更加高效、节能、安全以及环保。

2.3下一代互联网

IPV4核心的互联网在现代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缺点,例如网络地址不足、出现安全漏洞、网络服务质量不佳等,导致很多研究团体都在大力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主要是IPV6网络等新型互联网体系结构。下一代互联网设计过程中利用到了新兴技术、异构环境、普适计算、移动接入等来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下一代互联网的结构体系扩展性更强,实现更快、更强、更安全的通信网络体系。

2.4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

下一代通信网络是以软交换为核心,是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分组技术的网络架构。通过分组传送与控制多项功能从业务当中分离,提供了开放开源的结构,实现了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自由接入服务提供商。下一代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降低通讯成本和居民的上网开销。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备点对点等服务模式,具有一定性和安全性的特点。下一代互联网通信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带宽,让业务的产生、布置和管理变得更加灵活高效。

3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

3.1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发展,例如电力系统,在电力线路通信领域逐渐得到了推广,对于我国电力系统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电力线路属于通信技术和PLC网络应用中的关键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便捷的优点。网络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想要达到一定的目标,需要通过特定范围内的频带,通过使用调制信号和调制技术来实现,例如GMSK和OFDM,在信息调制结束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传输了,数据的传输和接收过程中需要还原调制信号,通过筛选过滤出需要的数据信息。通信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提前调制好使用者的信号,然后再使用传输的特定设备调节信号数据,最终让信号能够成功传输到外部的接收设备上。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一般都使用OFDM技术,能够提升传送效率,有助于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3.2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代化企业发展和经营过程中,都离不开网络通信技术。例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使用的TCP套接字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在网络和主机之间形成编程的界面,从而形成主机间的通信端点。在应用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时,首先需要具体分析技术的应用状况,企业的终端点和通信点的距离比较远,但是数据交换比较频繁,因此在传输过程中,如果使用实时的网络连接,会增加大量的技术成本,一般企业都是选择拨号连接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客户端来保存数据,然后在其他通信点利用拨号的方式进行连接,要确保这段时间的客户端是正常运行的,才能够实现信息互换。这种编程需要先把总部的服务器数据提取出来,然后传送到本地的数据库中,再使用拨号的方式连接上分部的网络设备,利用套接字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分布的信息也能够通过同样的传播途径传送到总部中。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应用的网络通信技术不需要另外拉设专线,符合了企业的发展需求。

3.3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在导航中的应用

这里的导航指的航海导航,海舰和船舶在海上运动的过程中,导航仪对于确定船舶的运行位置、到达运行目标等都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随着我国海上船舶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海上导航技术的精确度也需要提升,因此,必须要在后期的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中完善导航技术,提高导航技术的精确性,提升我国海上作战的效率。传统的船舶导航设施中,使用的数据信息的传播手段是串行口技术,串行口技术的应用具有连接简单、传输安全方便的特点,但是由于我国航海导航工作中传输需求不断增长,因此这一技术逐渐被淘汰,开始在导航中利用CAN总线通信技术,CAN总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有效满足了我国现代化航海的发展要求,具备传输量大、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

4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通信虽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信息需求的提升,网络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必然会进一步加深。就目前来说,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空间非常大,新的网络通信技术会催生出新的行业应用。下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够实现未来网络通信技术的持续更新,从而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厉延民.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创新和应用[J].硅谷,2011(17):127,122.

[2]师浩瀚.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创新和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4):27,31.

[3]张震宇.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7(10):109.

[4]孙鸿滨.4G通信网络技术的主要特点与应用分析[J].信息通信,2016(11):235-236.

[5]何云.通信网络能耗分析与节能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24):113,116.

篇9

关键词:物联网;互联网;信息产业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05-0000-01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rnet

Yuan Yuan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of Tibet University,Lhasa850012,China)

Abstract:Internet of Things is a network between objects, it is a information revolution, its development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In this paper, we will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first, then describe in detail its development status, on this basis to discu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et of things.

Keywords:Internet of Things;Internet;Information industry

物联网是从英文“The Internet of things”翻译而来,也称“全联网”。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有两层含义:首先,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是互联网在“物的世界”的延伸和扩展;其次,它的终端可以包括任何物体,目的是为了实现物体和物体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因此,物联网的完整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因此,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内涵和特征

(一)内涵

物联网通过使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仪、红外感应器等,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二)特征

物联网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虽然它的核心依然是互联网,但是它依然有着自己一些独立的特征。第一,它大量应用了各类感知技术。物联网信息的获取源就是分布在网络末端的各种类型的传感设备,这些传感设备就是物联网的“耳”、“眼”、“鼻”。第二,物联网中的“物”通过各种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连接到互联网上,从而实现信息的上传或指令的下发,进而达到和互联网的融合。第三,物联网不仅通过传感设备交换各类信息,其本身对信息也具有处理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控制。

因此,物联网技术其实就是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的结合。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近年来,物联网在我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中提出要重视传感网的开发与利用;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在物联网研究及应用领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目前在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环境等领域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某些行业已经积累一些成功的案例。如:上海浦东机场2009年率先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基于物联网的防入侵系统。在国际上,物联网的研究与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其中较具影响力的包括国际电信联盟的《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欧洲信息社会与媒体委员会的《2020年的物联网:未来之路》、IBM的“智慧地球”项目。同时也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比如,日本与韩国2006年开始相继实施U-Japan计划与U-Korea计划。这些项目和计划中,以IBM的“智慧地球”项目最具代表性,根据不同的应用,“智慧的地球”战略规划了六个行动方案,包括电力、医疗、城市、交通、供应链以及银行,目前此项目已经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

三、发展趋势

物联网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首先,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成本;其次,物联网的发展可以带动很多相关行业的发展,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提供动力;还有,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在物联网的世界里,每个物体都具有了一定的智能,可以自动完成一些以往需要人类干预才能完成的事情。

物联网虽好,但是要建立一个真正高效实用的物联网,有两个因素必不可少。首先是规模性,就是说接入网络的物体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只有具备了规模,智能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例如,某个城市的道路上有上百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把其中的一万辆汽车接入到网络中,就不能对整个城市的交通有全面的了解,也不可能建立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其次是流动性,物体通常处在运动中,要能保证物体在运动状态,甚至是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进行数据的交换,这就需要建立配套的信息高速公路,尤其是大容量移动互联通道。

EPOSS在《物联网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射频识别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等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目前,第一阶段的功能在国内外已经实现,正在向第二阶段的目标迈进。

篇10

随着中国经济和物流业走出低谷,开始新一轮的增长,并且为了保持可持续性增长,必须面临转变生产方式和实现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在新的形势下,就需要关注《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的现代物流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现代物流产业升级的大趋势

围绕现代物流业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应关注以下两大发展趋势以及由此诞生的物流新理念:

1 低碳物流发展趋势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做出了降低碳排放的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今后重要的国策,在这一环境下,必然催生“低碳物流”理念。

低碳物流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一般的物流活动是为了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而低碳物流在兼顾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重点考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碳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无形的社会效益:

低碳物流已经受到经济发达国家的重视。例如,美国要求企业在物流活动中,在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要应用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以降低碳消耗。日本在1989年就提出了10年内三项绿色物流推进目标,对物流碳排放提出严格的限制,在2001年出台的《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中,重点之一就是要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

目前。低碳物流理念在我国也已受到重视,政府已经把社会经济全过程的绿色环保作为施政的基本策略,低碳物流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

2 智慧物流发展趋势

近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对我国物流信息化而言,借助“物联网”东风,积极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将促使物流信息化技术实现变革,推动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发展,形成智慧物流系统。

企业物流发展的新理念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中重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比例,钢铁、煤炭、电力、石化等传统行业是物流量最大的行业,也是物流粗放型的行业,物流水平往往不高。传统重化工业的企业物流管理,尤其是物资管理方面,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其管理模式被深深地烙上了计划、配额、定量等烙印。

与此同时,现代制造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制造业的物流管理与物流优化,更是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根本。

在传统重化工业领域和现代制造业领域,企业物流发展出现两大新理念:

1 物资供应链理念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配送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组成企业的物资供应链。   物资管理是现代物流的起源,但长期以来,物资管理领域恰恰被现代物流给忽略了。近两年,一些传统行业的物资管理部门已经觉醒,开始在物资管理领域引入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与装备,建设物资立体仓库,打造物资管理供应链新理念,全面提升企业物资管理水平。

目前,物资供应链建设已得到众多物资供应企业的重视,一些专家也开始关注物资供应链的研究,物资供应链必将成为现代物流的一大亮点。

2 物流先行理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我国古代军事物流最朴素、最重要的物流理念。但长期以来,人们将此顺序搞反了,只关注“流”,不关注“物”,把物流放在“物”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后面。其结果是,先前布局不合理,后续再优化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产品设计与包装不利于物流运作,物流作业效率难以提升;生产流程不符合物流理念,物流运作步履维艰;选址不符合物流理念,产生的成本将长期影响物流效率。

物流运作顺畅的企业往往都是物流理念先行,在经济与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企业产品设计生产之前,引人物流系统优化理念,从根本上改变物流运作的环境与条件,这将给物流效率带来革命性的提升。预计,物流先行的理念将成为物流业发展大趋势。

产业物流的新亮点

物流就像浮在海上的冰山,水面上只是很小的部分,绝大部分藏在海水之下。产业物流就是海面下的冰山。《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唤醒了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农业等产业界对物流的重视,海水下面的冰山开始受到关注。

产业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需求方,振兴物流业,首先要启动物流市场需求,启动产业物流。目前,产业物流涌现出了很多新亮点。

1 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是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为一体的贸易过程。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已步入飞速发展时期。但商务部研究院发表的报告却显示,物流体系已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障碍,表现之一是物流行业难以提供能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物流服务。

电子商务物流主要有三种模式:自营物流、物流联盟和第三方物流模式,各种模式均面临很多问题。目前,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与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电子商务配送成本高且服务网络不全,电子商务物流企业中尚未形成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水平普遍较低,物流业大存量的资产未得到优化配置,且物流设施陈旧、技术水平低,影响了物流效率的提高。

随着电子商务业务的发展,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公司纷纷规划自己的物流网点,涉足物流服务领域。通过对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完善、服务理念的不断标准化,最终能够形成一套符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体系。

同时,政府需加大对电子商务物流业的支持、引导和管理力度,制订产业发展整体战略,以推动电子商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 医药物流

近年来,我国医药物流发展较快,加上近期出台的GSP认证,促使医药企业加大对物流设施的投入,推动了医药物流的产业升级。

随着基本药物目录配套措施陆续出台,预计国家、省、市三级政府将围绕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容投人大量资源,各地区域型商业药企也会加大与制药企业的强强联合。而围绕各地基本药物配送权的争夺,将成为点燃现代医药物流建设的导火线。

对药监部门、商业药企而言,尽快建设符合要求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是当务之急,也将有更多的企业加快建设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将广泛采用自动分拣系统、WMS系统、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RF拣选等设备与技术,从而促进医药物流技术水平实现升级。

3 服装物流

服装物流近些年也获得了较快发展,一些大型服装企业通过改善企业供应链管理、构建现代化物流系统与网络、建设现代化物流中心,极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