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21 11:1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农水重点县;强化责任;完善机制;建管结合
东至县地处八百里皖江南岸之首,北望安庆,南邻江西。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棉基地县”。2011年被列为中央财政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规划,科学设计,突出重点,规范实施,整合资源,完善机制”的建管思路,充分结合县情,积极探索创新,经过严格的建设监管和建后管护,使得该项目成为服务“三农”的亮点,在农业抗灾中充分发挥了其功能和效益,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
1 项目完成情况
三年来,重点县项目累计实施排灌沟渠疏浚防渗衬砌204km,完成占计划100.5%;桥涵闸配套建筑物747座,完成占计划104%;硬化生产道路12.3km,完成占计划184%;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实际装机容量744kW,占计划91.4%;重点县项目区经过工程配套改造建设,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新增高标准农田6.95万亩;灌溉用水利用系数由0.58提高到0.68;项目区受益人口4.0万人,年均可节约用水250万m3,年新增粮食产量1780万公斤,经济作物年总增产值2403万元,项目区年人均可增加收入600元。
2 强化领导,规范制度明责任
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作扎实开展并取得实效,2011年9月30日东至县委办公室以办[2011]57号文,成立了东至县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2011年8月11日,东至县人民政府以东政秘[2011]104文,成立“东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作为重点县建设领导机构,成员由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水务局等部门组成,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统筹安排建设项目计划的落实、项目资金整合等工作,并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处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为此项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同时县政府办公室批复同意组建“东至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管理局”作为重点县工程项目法人,建管局由水务局局长为局长,局和项目乡镇分管领导为副局长,负责重点县的组织实施。先后制定完善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施细则》、《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建后管护办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规范运作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3 提前规划,项目实施出效益
早在2009年我县委托设计单位编制了《安徽省东至县2007~2020年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县政府以东政秘[2010]30号文予以批复,同意规划建设内容和规划方案。《规划》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紧密与《规划》结合,经县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研究,确定2011年度重点县项目区为香隅镇有庆圩、张溪镇东湖圩,2012年度为大渡口镇广丰圩、东流镇七里湖圩、洋湖镇奠龙村,2013年度为胜利镇新胜圩、龙泉镇大板灌区。三年建设方案涉及农田灌溉供水工程和农业节水建设工程投资总额4.31亿元,《方案》中计划新建和改造防渗渠940km,改善灌溉面积17.88万亩。三年重点县建设新增高效节水面积7.28万亩,新建和改造防渗渠235公里,改善灌溉面积7.28万亩。
三年实施方案及年度财政标准文本报省财政厅、水利厅,经专家审查后报送水利部审查。年度实施方案报市水务局、财政局,由水务局、财政局组织专家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再由编制单位修改后报水利厅、财政厅批复。
4 加强建设管理,创新模式出质量
4.1 招标投标工作
我县三个年度的监理、施工标段和2012、2013年度实施方案编制按照省水利厅的文件规定均在安徽省水利招标投标中心平台选择机构进行,严格按照招投标法律法规办理。根据安徽省水利招标投标中心公示的监理、施工单位,由建设单位同监理、施工企业签订监理、施工合同,对流标的勘察设计单位有局党组研究按规定确定后与其签订勘察设计合同。
4.2 施工管理
我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的“四制”加强建管,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社会监理控制、施工企业保证、政府监督”的管理体制,全面管理和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生产。2011、2012、2013三个年度已验收项目施工质量均合格,没有发生一起质量和安全事故。
建设管理由项目法人负总责,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和控制工程施工的总体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下设监管科、技术科、财务科、办公室,负责赴各工地检查工作,解决和协调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协调有关后勤和保障工作,确保建设资金结算支付,加强宣传报道、材料汇总。开工前,项目法人在组织召开项目区政府、设计、监理、施工、质检单位技术交底会议,设计单位对施工图及施工技术进行技术交底。建设单位每月最少召开调度会一次,对施工质量、进度、生产安全进行统一调度。
4.3 建设监理与质量监督
监理有限公司派总监理工程师一名,每各标段工地另派1~2名监理人员进驻工地,从工程建设和投资、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保证了工程建设的正常有序进行。
施工企业在工地设项目部,认真执行“三检”制度,从公司有关部门到项目部管理人员到班组,基本能高标准、严要求,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对检查出有质量缺陷的要求立即整改,对靠板渠道混凝土预制板标号和厚度不合要求的,监理单位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直至合格才准施工。
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招标文件规定,其临时工程以总价承包,其余工程以单价承包方式。建设单位与各中标施工企业签定施工合同,同时与监理公司签定监理合同,监理工程师根据招、投标文件和合同规定以及工程设计图纸规定,从工程项目建设的投资、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保证了工程建设的正常有序进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按合同规定认真履行了各地职责。
本工程所有材料和设备均由承包人负责采购、验收、运输和保管。承包人查验每批材料的货单、合格证书、化验单等有关证件,并将这些证件的复印件提交监理人员审核,承包人对每批材料是否合格作出鉴定,并将鉴定书提交监理人员复查,经鉴定合格的材料方允许验收进场、入库。对于重要的隐蔽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还必须经过业主组织参建单位验收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关键部位(如混凝土浇筑、回填土的填筑、碾压等)的施工中,由监理人员实行旁站,跟班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另外业主以不定期的检验抽查工作督促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参建施工企业一方面自觉接受地方群众监督和监理监督,加之业主不定期、不间断的检查;另一方面,县水利工程安全监督站派员现场抽查,对工程检查中发现质量问题,及时作出处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5 规范资金管理,严格使用保安全
计划投资。2011~2013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总批复7847.06万元,其中中央投入3600万元,省级财政2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00万元,群众自筹1247.1万元。
到位资金。目前实际到位资金7734万元,其中中央投入资金到位3600万元,占其到位资金的100%,省级财政资金到位2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到位900万元,群众自筹1134万元。
资金管理。为搞好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我们按照两部文件要求,设立了“小农水”建设专门账户,所有建设资金一律专户储存,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按批复要求使用财政资金,无任何违规使用、挪用、贪污、截留建设资金现象。
资金支付。本工程按进度付款,中标施工单位根据完成进度向监理、项目法人报工程价款月付款证书,监理、法人一起到实地进行测量验收,在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按照验收核准的工程量和施工合同付款条款付款。发包人在收到监理工程师签证的月进度付款证书后,经审核确定应付金额,按80%进度款支付给承包商,工程完工后,待工程验收合格后按审计的决算额结算90%,保修期满后结清余下的10%。
6 结束语
借省市实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改革试点的东风,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将末级渠系管护工作交给村、规模企业、用水者协会或服务队管理。灌区的管理主体都建立健全了《工程管护办法》、《灌溉管理制度》、《水费征收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等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并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完善。本着“互相合作、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宗旨,依章程对各项涉水事务进行商议和表决。正是这一民主管理平台的建立,让受益村民感受了平等尊重,激发了村民参与水利设施管理的积极性,相继开展的管护监督及管护人员选择等工作,顺应民意。
参考文献
[1]朱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J].江苏水利,2010(08).
篇2
代,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不完善,配套率低,欠账较多,对现有灌区全面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尽快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认真组织试点,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面临的问题
1、“一事一议”操作难度大
“一事一议”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进行农田水利等村内公益性事业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但“一事一议”缺乏规范的操作性程序和管理办法,绝大部分项目因缺乏引导资金,事难议、议难决、决难成,效果不理想。
2、管理体制落后,水利发展动力不足
从近年来改革的实践看, 以公益性为主的灌排沟渠、渠首建筑物、桥梁等,一般无人承包经营,使得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逐渐丧失原有功能,水利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即使改制了,也存在经营短期化,不投资维修养护等问题。
3、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群众参与积极不高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更加困难:农民投资能力小,地方财力有限,因为农业比较效益低,风险大,回报少,社会融资困难。农民对水费承受能力低,水管单位不能保证工程设施正常维护,使得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开展难度大。
4、农田水利设施生存难度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建设占地占用灌排设施的现象日益增多,给农田水利建设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5、法律体系不完善,执法规范程度低
虽然我国已颁布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的国家法律,但是各级地方政府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法律法规,使得水执法无法可依,违法行为得不到合理严格处罚
三、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原则
在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 防止人对水的伤害, 当前主要是防止人对水的伤害。不仅要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更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 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改变一味“深挖沟、高筑堤”、人与水争地的做法, 给水以出路; 改变竭泽而渔、不加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做法, 还水于生态; 改变饮鸩止渴、随意排放污水的做法, 造福于后代。
2、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原则。
要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以政府加大投入为契机,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程序,控制筹资筹劳标准。
3、农村与城市、工业互补共进原则
农村特别是郊区要自觉当好城市、工业的水源地, 农田水利建设要越来越多地搞一些恢复自然生态、涵养保护水资源和生态水环境的项目。城市、工业要自觉做好培植农业的工作, 建立对农业的补偿机制, 以城补乡、以工补农, 形成城乡一体、良性互动、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
4、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原则。
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四、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一是加强领导, 建立责任制。应建立各级目标责任制, 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 将工作任务层层落到实处, 将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作为各级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部门团结协作, 密切配合。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部门很多, 各部门应积极参与, 团结协作、各负其责, 形成合力。三是转变组织方式, 改进工作方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 各级政府要转变角色, 由从前的直接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搞农田水利的传统方式, 转变到重点抓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宣传发动、资金扶持等, 从单纯的行政命令转变到行政、法律、科技、民主、教育相结合, 由过去的组织推动转变为政策引导、典型示范、优质服务。积极探索“两工”取消后新的组织方式, 大力扶持发展民营水利, 适合个人兴办的微型工程放手让农民自己建; 完善“
一事一议”“一事一批”制度, 有计划地搞好一家一户干不了、公益性较强的工程; 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承办较大的工程。
2、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采取以县为单位、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个县都要编制。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规划按程序经过审批后,即为安排国家补助资金的依据,申报项目必须符合规划的要求。水利部门要从全国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发,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积极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3、增加投入, 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
政府财政部门应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 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 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改革部门应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应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投入和财政预算,逐步形成适度规模。
4、实行分类指导, 推广新典型, 探索新路子
一是根据地区差异, 确定主攻方向。山东省多年来形成的三大区域的治水路子被实践证明是符合当地实际的, 应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 并根据形势变化进一步调整完善。二是根据“先急后缓、长短结合”的原则, 确定工程重点。三是根据结构调整的要求, 确定工程布局。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农田水利建设在布局上必须在保证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的前提下, 按照高效优质农业的要求来考虑。
5、坚持依法治水, 健全完善水利政策法规
在认真贯彻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法律的基础上, 加强配套法规政策的建设, 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严肃查处和打击农村水事违法案件, 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事秩序。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分级负担、受益负担、分级管理、收益补偿等政策, 划分事权, 明确责任。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6、深化水利改革, 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坚持创新, 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建设, 强化水利行业管理职能。按照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三部分协同作用的改革思路, 调整提高城市工业水价。水价改革的难点是农业水价问题, 重点是大中型灌区等供水工程水价。农业水价的改革要按照成本核算、群众负担、财政补助的原则,计算包括工程折旧、管理、运行、维修等费用在内的供水价格, 向用水户收取一定的水费, 不足部分按照工程的管理权限, 由同级财政承担。
7、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
一是明确资金投向。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补助粮食主产县。二是明确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实施主体可以是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完善补助方式。主要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具体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四是制订补助标准。根据工程性质、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 制订不同的补助标准,筹补结合、多筹多补。五是健全申报程序。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主体的申请进行审查、公示后联合上报。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应经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参考文献
[1] 杨永华. 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J]. 农业经济. 2011(01)
[2] 郑风田.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反思:问题、困境及出路[J]. 湖南农业科学. 2011(02)
篇3
关键词:农田水利;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如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问题”就显得更突出了,而农业基础薄弱和时空分布不均及水资源不足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所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不但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农田水利中的问题非常突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怎样制定农田水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措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对我国农业建设有重要的保证作用。
农田水利的现状
由于我国当前的农田水利现状发现农村水利的发展还处于一个很低的层次上,原因有以下几点:
所处地位重要需要重视。我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命脉离不开水利基础设施,因此,在我国农田水利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我国农田水利目前却存在诸多问题:管理难度高,投资数额巨大,产生效益低下且慢。
这些问题竟然很少被关注。
2、管理不妥善。尽管农田水利在我国地位重要,但是在此方面的投资向来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国农田水利的建设出现漏洞,造成其病态运转。导致很多农田水利设施丧失了应有的功能,然而农业区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打击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还影响我国农业的增效和农民的增收。
3、资金投入量不足。农业税制改革在我国的实施降低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带来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更愿意到城市打工赚取收入,而对于报酬低、待遇差的农村设施建设不感兴趣,也正是由于在此方面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农田水利工程难以得到加固和维修。
4、农村基层水利队伍力量欠缺。人员不足导致了农田水利建设缺少针对性的专业技术指导,进而使农村水利业务工作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还影响了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
二、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
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形势还不能发生新的变化,农田水利的发展也就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要主动去适应形势的变化,敢于改革,大胆创新,建立农田水利工程和完善管理新机制。
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农田水利建设有公益性的特点,因此需要政府主导。这些年来,我国通过很多资金整合,集中投入和整体推进等策略,实施了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总而言之,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必须要有稳定增长的机制模式,因此,必须加大国家的投入,从各个渠道筹资来完成农田水利设施的兴建。
2、加强建设资金的管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国家给予的补助金应实行专户专账、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对于群众自己筹集的资金应由项目乡镇开展“一事一议”的策略。另外,与之相符合的管理办法应该配套落实,这样才能保证在筹集资金和管理使用资金中有章可循,才能做到公开透明。对于招标和发包工程项目,应根据合同经项目的业主单位和财政部门审核后再按规定程序办理资金报账程序,以确保资金的管理得到保障。因此,政府应该主动积极的组织农田水利相关部门来制定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资金与项目的整合办法,同时建立起有效协商的部门机制,以“统一规划、各司其职”作为行动的准则,完成相关项目的建设。
3、合理划定投入责任。根据各级政府、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中承担的责任,确定其投入责任。按照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入分配比例,确定其投入责任。农民应该根据自己的责任来承担相应的资金投入,对于超出的部分政府应该给以财政补贴。确定投入责任后,各级政府必须履行责任。要严格做到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努力调整水利投资结构、水利资金投向,并为农田水利的建设制定综合补贴制度。
4、实施招投标工作。施工单位在承接农田水利工程之前,应该部署好投招标工作,使得该工程交给极具责任心的施工单位来完成。当前存在不少责任心极差的施工单位,他们在接到开始施工的命令后仍然继续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分包、转包,一旦进行分包或者转包,就会造成责任不明,质量无法保证。如果分包、转包给一些无经验的小工程队,他们的意识淡薄、技术极差,这将会产生豆腐渣工程。为确保工程质量优良,必须严禁施工总承包单位继续转包、分包。
5、健全管护机制农田水利工程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就不能长久发挥作用。我国应该认真坚持民主、自愿的原则,努力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农民互帮互助,承担他们直接受益的水利工程维护和管理责任,调动农民积极加强水利设施维护,最后使得农民自愿出劳出资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结束语:
我国目前农村落后于城市,农业落后于工业,在此情况下,国家应该将政策倾斜于农业,以实现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努力进取,积极工作,把科学发展观全面贯穿于农田水利建设中,提高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光书. 通江县农田水利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水利.2010(13).
[2]王冠军,陈献,柳长顺,张秋平,戴向前. 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水利.2010(05).
[3]王利波. 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财富.2012(14).
篇4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正确处理农田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多方协作,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规划中将坚持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用水、经济发展用水、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把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田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
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根据全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布局。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求,协调城镇与农村、灌区与乡村、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之间的关系,优先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更新改造与新建扩建并重,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讲求效益。
3、开源、节流与保护并举,建设、管理与改革同步
要坚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保护,并把节约、保护放到优先位置。加强水利投、融资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公益消耗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强化管理能力、保全工程能力、扩展服务能力、促进全区农田水利全面发展。
4、加强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
要做好与经济社会、水资源综合利用、国土整治、城镇发展,以及水利、农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5、量力而行,通力协作,稳步发展
依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财政资金和群众自筹可能,合理确定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并采取积极措施,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动员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水利、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稳步推进,使农田水利建设成为全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全面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等。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及时协调处理好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全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局面,切实保障本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按计划、按标准、按质量完成。
二、水利建设
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
主要内容是:
(1)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2)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篇5
__县始终坚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遵循新时期省市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新昆明建设开展农田水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__年完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181件,累计投入劳力472万个,劳均投工34个,累计完成工程量329万m3;投入资金总额2691万元。新增灌溉面积0.2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0.84km2;解决改善人畜饮水人口0.74万人,大牲畜0.25万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6万亩;新建水池21个,水窖1478个。
在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中,我县主要有以下做法和经验: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兴水利、除水害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我县高度重视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重点工程成立了工程指挥部,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面上小农水工程建立行政领导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明确领导分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程技术人员分片负责技术指导,协调好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关系,相关部门全力配合,精心组织,早准备、早动员,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完成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
二、突出重点,抓好重点工程建设
突出重点,加强对重点工程的领导,抽调精兵强将充实项目指挥部,全面落实责任,切实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一是抓紧做好双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验收准备工作,确保年底完成总验,目前,单位工程已通过省水利厅验收;二是加快打黑二坝水库、益州水库、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的进度。
三、 广泛发动群众,多渠道增加投入
水利建设是政府与群众性的活动,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为完成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任务,认真贯彻“一事一议”,广泛发动群众,坚持分级负担,多渠道投入的原则,多方筹集水利建设资金520万元,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 关注民意,确保农村人饮安全
在每年的人代会及政协会后,__县水务局高度重视“两案”办理工作,根据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到乡村调查了解,对代表和委员提出的关系到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农村人饮建议和提案尤为关注,重点办理。宝峰镇中和铺三、四组的取水点为紧秧田边的水井,饮水受季节影响大,水质卫生条件差,不能保障村民的饮水安全。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当年争取列项解决。六街乡干海村委会离饮用水源点分散且水源较小,不能保障村民饮用,“两案”办理人员及水勘队相关技术人员多次到实地勘察、论证,将其列为今冬明春的水利项目。将“两案”办理与水利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关注民意,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 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工程质量
在去冬今春水利工程建设中,牢固树立工程质量重于泰山的宗旨,严把质量关。按照《云南省水利水电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项目建设管理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质检制,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杜绝不合格工程。落实水利建设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坚决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按质、按量完成。在近几年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未发生过大的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
篇6
置来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水利保障能力日益增强。特别是2011年7月
被确定为全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重点县以来,紧紧围绕“项目有亮点、资金有效
益、工程能长远、农民得实惠”这一宗旨,改变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探索新
形势下如何进行农村水利建设。
【关键词】 菏泽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菏泽市近年来坚持把水利建设放在农业农村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水利保障能力日益增强。特别是2011年7月被确定为全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重点县以来,紧紧围绕“项目有亮点、资金有效益、工程能长远、农民得实惠”这一宗旨,改变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农村水利建设。本文结合菏泽市水利建设存在问题,对农田水利建设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一,建设现状
通过几十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累了雄厚的水利物质基础,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连续两年组织实施夏季和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战,更有效的改善了防洪除涝、农业灌溉、城乡供水和水土保持工程体系,为菏泽市农业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一方面菏泽市灌溉面积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共有6个大型和2个中型引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625.3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5%。全市约有机井13万眼,其中引黄灌区外7.14万眼,控制灌溉面积392.7万亩。井渠合计灌溉面积达1018.0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8.5%。例如牡丹区2013 二,是建筑物配套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全市县管河道的配套建筑物共有5126座,其中桥3348座,涵洞539座,节制闸594座,扬水站28座,渡槽74座。乡管河道配套建筑物12004座。村管田间及沟渠配套建筑物38345座。例如,菏泽市牡丹区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县2013年度项目,改善灌溉面积56122亩,年增产效益450万元,年节水204.27万m3,年节能效益100万元,年节地150亩,年省工效益210万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田水利设施抗灾减灾的能力,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存在问题
2.1 工程严重老化失修
菏泽市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修建的,受当时的资金、技术条件的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特别是经过长时间运行,老化失修严重,有的甚至报废。
2.2 资金短缺
2002年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菏泽市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民投工投劳大幅度减少。我市的水利投入也大多用于水库除险加固、村村通自来水等重点工程的配套补助,面上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县区特别是村级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很少,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
2.3 管理方式滞后
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加之水管体制改革缓慢,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粗放,存在着重建轻管、有人用没人管的现象,一些农田水利设施改制不彻底,管护主体、责任和措施落实不到位,一些偏远的水利设施甚至没有人看管,难以保证工程正常运行。
3建议对策
3.1 保证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资金保障
建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机制,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修复,并对农田水利所需节水机具及材料、用水、用电等实施适当补贴。
3.2加大建设管理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效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出台的相关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继续按照“一个重点项目,一个领导挂帅,一个专班落实,一套工作措施推进”的工作思路,严格建设程序,强化项目管理,坚持做到宣传发动、民主决策、规划设计、监督管理、检查验收“五个到位”,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五制”管理,认真抓好小农水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在建项目的建设管理。
3.3 创新管理体制,深化水利改革
基层乡镇水利服务体系已经建立,刚组建的基层乡镇水利服务体系目前运行还不正常。应该加大对基层乡镇水利站投入,从政策上给基层乡镇水利站充分的权限,促进基层乡镇水利站正常运行。
3.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水利设施管理
进一步加强水法律法规、水利产业政策和水利建设管理先进经验、典型事例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水商品意识,水利建设管理责任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危机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从而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好发展“三民水利”与农民负担的关系,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改善用水条件与依法缴纳水费的关系,充分调动其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部门支持、民众参与、合力兴水的浓厚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过了多年的水利经验积累,大力发展水利设施建设,加强老旧水利改建工程,增加菏泽市水利浇灌区域,菏泽市立足自身条件,利用牡丹等经济产业,积极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真正让水利基础工程为经济发展服务,让人们受益。
篇7
[关键词]农田水利; 基础设施 ; 水利建设;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385-01
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既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1、1、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特别是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不相协调,南方水多而耕地少,北方水少而耕地多。如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江河径流量占全国的83%,但耕地只占33%;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7%,但江河径流量仅占17%。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的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必须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1、1、2、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1、1、3、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
1、1、4、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 T 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1、建设现代新型农田水利,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2、1、1、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1、2、创新工作思路,确保农田水利建设有序进行:要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统一部署,科学制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长远规划。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要改革耕作方式,培育、推广使用抗旱品种,发展旱作农业。要采取工程性措施,大量利用过境水发展低成本灌溉农业。要利用水文地质资料和现有耕地状况合理布局井位,科学利用地下水发展水浇农业等问题,用规划的形式明确下来。
2、1、3、创新投资方式,建立农田水利多元化投资机制: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主要存在投资总量不足和投资结构不合理两个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为主、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机制的新路子。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一是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调整支出结构,不断增加农田水利建设财政预算,保证政府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要通过建立不同级别的事权和财政配比机制、合理的投资和分担机制,缓解地方财政困难;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经营组织创新,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通过国家投资的积极引导,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速实现农业水利化进程。三是鼓励群众筹资。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民主议事、组织协调和技术服务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在农民自愿和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把政府财政补助与农民自筹挂钩,多筹多补,先干后补,充分调动农民自筹建设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2、1、4、创新管理办法,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在摸清本地水利设施底数的情况下,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尊重受益群众意见”的原则,全面开展“明确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为特征的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一是加强技术支持。对改革后的水利设施建立档案,协助经营者做好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规划设计,有计划地组织经营管理者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等方面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加强环境建设。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干扰、破坏水利设施和妨碍经营者正常经营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2、1、5、 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投资少、使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逐步在果园和已成片开发建发的农田中推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2、1、6、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员的培训,切实让他们掌握新科技、新知识、科学的研究,建立适应当前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使人才和技术更好的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3、 结论
篇8
[关键字]水利建设 投入机制 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9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96-2农业的发展地位对于作为农业大国的我国几亿农民来说,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农业的发展是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后盾,解决温饱问题才能更有实力为发展谋篇布局。然而,农业水利设施作为农民群众进行生产的基础条件,是农民应对重大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的有力武器。农业水利设施的完善也可以更好地为农民创收,从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在认识到农业水利的重要地位后,我们也需反思当前条件下,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问题未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农田创收,较为严重的话也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活动,对农村水利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影响。所以要创新水利投入机制的建设、改善农村水利环境、建设符合农业水利需要的工程,更好地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为农民谋福利。
1 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一项大工程,为水利建设的发展和优化起着把关的作用。从国家的重视和投入来看,水利建设的发展是较为稳固的。然而,近年来,随着民众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削弱,以及地方政府对农业发展设施的建设管理的忽视造成诸多影响,因而农田水利的发展也受到一定威胁。农田的基层水利设施的运转较为困难,多数的水利设施由于建设历史长久,加之年久失修,各种设施基本老化的状态,适应不了逐渐扩大化和工业化的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同时,最为忧心的是农村水环境的污染严重,污染带来的影响也对农民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产生巨大的威胁。这个现象的产生除了农民不注重垃圾的丢弃和存放,很多池塘里污水重重,臭气喧天。水源的破坏直接影响水利建设的用水情况。水质污染了,被弃用,相应的水利设施的建设自然没有了意义。
农村水利建设中,农民自身的管理和保护意识不强,地方部门的执法不严,得过且过的应对水利出现的危机,没有及时引导农民采取防护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水利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由此来说,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也较为堪忧。更加需要加大创新水利投入机制,从而为水利设施的建设谋篇布局。
2 水利投入机制的创新举措
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命脉环节。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水利投入机制的创新,不断提高水利设施的建设,才能更好地解决水利的现代化建设问题。
2.1 政府进行水利建设的引导,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
水利设施的建设与政府的监督和引导不可分割。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政府部门需要完善其职能,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宏观蓝图下,随着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产业化速度,加快水利事业的发展。
农田水利建设需要政府的引导在于,水利设施建设在政府职能范围内具有生产性和公益化的双重属性。在明确当前条件下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薄弱状况,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地贯彻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勇于将农田水利的建设责任承担在手,从而不断强化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农村基层组织需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带领农民实行民主决策,将生产的基本任务分产到户,在充分营造良好的水利环境下加强监督,把农民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创新计划的思路,合理迎合市场机制的规律,采用"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渠道。将人民群众的力量聚集到一起,不断地促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和小康水利的转变。
2.2 以水利项目设施建设带动资金的引入
众所周知,农业的发展是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是促进农业水利建设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水利发展产业是无法替代的。不只是在农村的种植业,还是很多的加工产业,都对水资源的利用尤为重视,发展建设与水资源有着不解之缘。在项目投资建设中,以有限的资金作为发展起点,将有利的政策效应不断扩大化,进而吸纳更好的项目投入,使项目资金的投入使用发挥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农田水利的建设,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做后盾。近年来,随着水利机制投入的不断创新,需要把项目投资、招标的方式应用于其中,更好地发挥项目带动的作用。项目带动需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结合地区的区位优势将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推向市场,吸引投资。可以采用拍卖、股份合作等模式,将产业的归属权暂时交付给投资商,以水利建设的产权来换取活动资金,改革运营机制换取经济发展效益。既不耽误现有水利资源,促进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转。也可以在资金的转换中,同时启动新一轮的水利开发和建设,节约时效和资本。
金融部门要把支持民营水利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扩大面向农户和投资者的小额信贷,为民间投资水利项目融资提供优先机会。
2.3 整合农业资源,实行农民自主管理
农业资源基本都是取自于大自然的,这对农民来说有着充分的优势。农民水利建设的不断完善,也是为农民创造福利。因而,农民群众必然成为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最大的受益者。鉴于农民群众的知识理论较为薄弱,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可以通过文件的宣传讲解和指导,也使政策内容透明化,将水利设施的建设规划详细化,在群众的同意下实行树立优秀典范的措施,估计农民发挥自我的能动性,参与到兴修水利设施的过程中,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农田水利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是在站在高起点的位置应对农业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充分结合当前的国民经济现状,把农业发展的优势和水利建设的效益相结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局范围内统筹平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合理规划,从而在最大限度的范围内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整合农业资源,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将亿万农民的土地自主经营土地和承包责任相适应。因此,实行具体可行的而且适合在现阶段的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认识程度、将农田水利投入机制不断向多元化拓展,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纵观全文,在我们所处的新时代,面对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不仅城市工业经济,重点是农业生产水平和经济都发生着一系列变化。在认识农业水利设施的必要性之后,我们需要随时跟进时展的步伐,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引下,不断改进思想认识,需求更为合理的工作方法。因而,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复杂性和难度不容小视。在技术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完善政府部门的执法效能,建立健全水利设施的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农田水利资源,规范水资源的管理,重点解决妨碍农田生产建设的障碍,更好地促进农村水利的现代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贾利民,李杰.水利投入机制促进农田水利建设[J]中国水利2008(9).
[2]汪秋明,伟桂.浅析农村水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科技博览,2011(21).
篇9
1织金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概况
1.1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的进步、工业和城市用水量的激增,及引、蓄、提灌溉工程设施的不配套.已建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管理不善,造成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农业生产缺水,另一方面用水浪费现象又普遍存在。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故修建及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于织金县农业发展意义重大,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工程措施。只有通过小型水利工程措施把分散、零星的水资源利用起来,才能调节全县降雨量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保证农田、旱地作物的需水量,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保证农村人口基本口粮自给。
1.2规划目标
计划至2015年,新增灌溉面积1.93万hm(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2,恢复106.67hm,旱地新增3806.67hm,果林草地新增9366.67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426.67hm2(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旱地新增440hm),灌溉面积达2.89万hm2:计划至2020年,新增灌溉面积3.33万hm2(其中水田新增5986.67hm,恢复2046.67hm2,旱地新增7600hm2,果林草地新增1.77万hm2),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32Ohm(其中水田新增598@67hm2旱地新增1333.33hm。),灌溉面积达到4-3O万hm。
1.3规划任务
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工程和引水工程,对其进行维修、改造、续建及配套。在一些水资源供需不平衡的乡镇新建小、微型水源工程以满足其需水要求。规划新建与改造水源工程10040处,改善全县水源调蓄能力不足、供水保证率不高的状况;新建、配套和改造渠系总长1588.46km,输水管道4174.5km。
2工程规划总体布局
织金县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着重水源轻引水,渠道和渠系建筑物少建或不建,渠系配套不完善,配套率低,渠道渗漏、淤积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普遍偏低。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根据织金县的实际情况,遵照“巩固改造,适当发展,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针。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尊重民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工程总体布置。规划优先在现有水源工程的基础上实施农业节水,塘坝、堰坝(闸)维修,渠系配套改造,水库渠系配套改造。其次是兴建水源工程。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和渠系配套并增设必要的量水设施。实现大、中、小、微结合,新建与挖潜改造结合,进一步增强供水抗灾能力,形成由水库、塘坝、堰(闸)坝等组成的供水体系,实现农业的旱涝保收。项目实施后使得灌区农田灌溉用水、人畜饮水用水有所保证,将有利于改善灌区内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为灌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认真贯彻环保“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环保对策措施基础上。从环境影响角度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通过该项目实施,拦蓄径流,灌溉了农田,涵养了水系,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了农村的环境条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对促进整个地区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未出现制约工程实施的重大环境因素。
3加强建设管理及建后管护措施
3.1加强建设管理
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配合,通力协作,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确保农田水利项目的顺利实施。见到实效。对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根据《预算法》《会计法》、财政部《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定》、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对工程建设资金按照“三专”管理办法使用;同时对工程项目建设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工程建设管理;严把物资、材料采购关,严格按照技术质量标准验收入库;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如有变动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同意,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和偷工减料;技术人员在现场作好施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工程竣工后,有关部门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凡是验收不合格的,坚决返工。返工的一切费用由施工单位自行负责[21。杜绝“豆腐渣”工程。力求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3.2加强建后管理
工程实施后,在工程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合理确定工程管理主体和法人主体,实行分级分片管理,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切实加强乡镇水利站建设,积极培育和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支持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管理,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2004)19号《贵州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水利厅等部门关于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水管单位性质由各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和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对集体管理的小(2)型水利工程由所在乡(镇)水利站负责管理或由乡(镇)人民政府授权项目所在地村委会、村民组或受益户联合体,用水协会等集体组织负责管理,并明确专人负责。
4运行机制
4.1建立高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水管单位要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精简机构,减少成员,降低运行管理成本,并按国家有关政策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建立起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单位内部要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目标责任管理、经营承包等人事劳动制度改革。以增强管理单位内部活力。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对于小、微型水利工程,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管理模式,管理单位与工程主管机关签订经费包干和经营承包合同,工程管理单位与承包者签订承包合同嘲。
4.2加强水价改革和水费征收
4.2.1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经费应以征收的水费为主,国家补贴为辅。加强水价改革和水费征收,按照“回收成本、合理收费、公平负担、逐步到位”的原则核定并征收,实现良性运行.保证工程的维护及养护资金。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按照《贵州1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和水费计收管理办法》(199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46号)和《贵州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定和水费计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黔价工农f20001188号),逐步理顺水价,确保水价改革的顺利推进。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促进节水、统筹兼顾的原则由政府价格主管部l''''q核定,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
4.2.2强化水费计收管理。供水单位与用水户签订供用水合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让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水费的收缴由原来的政府代征代收逐步改为供水主体自收,由管理机构或用水者协会向用水者直接收取,减少收费环节,提高水费收缴率。提高灌区管理人员及用水户的认识,彻底改变灌区水费收取依靠政府代收、水费低、收取难的状况。积极探索推行灌溉用水水票制。用水户以用水者协会为单位,根据水管单位所配水量到水管单位购买水票,水管单位凭票供水。用水户根据供水量和供水情况,合理确定自己的水量分配,真正体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41。先购票、后供水,水过账清、公开透明,有效维护用水市场,理顺用水制序,使用水户用水放心,缴费明白,并且有效地杜绝了乱摊派、乱收费、搭车收费现象,减轻了群众负担。水费是管理单位自收自支资金.不应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结余资金可以连年结转,继续使用.但不得用于运行管理以外的开支
4.3加强节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
农业节水工程是一个从水源开发到田间作物用水的系统工程,管理贯穿于整个系统之中,由于过去只重视工程节水,而轻视管理节水,重视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轻视田间节水管理,节水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确,使已建节水工程的节水效益大打折扣,灌溉用水浪费问题仍很突出。因此,只有在重视工程节水技术、耕作栽培节水技术的同时,用科学方法狠抓用水管理、重视和加强节水管理,才能使节水农业健康稳步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高用水质量。节约使用水资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方式。建立健全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将节水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项工程,定期总结交流推广先进经验,举办不同层次的节水技术培训班,普及节水科技知识,加强节水宣传,使节水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要特别重视对农民的节水技术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通过各种形式让农民参与用水管理,使其在节水灌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10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河南的农业生产。为保障粮食稳产,夺取农业丰收,国家加大了对农田水利的投资力度,下决心解决农田水利发展的瓶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物质技术保障,响应国家号召,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形成了治水的繁荣局面:水利部门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引领,集中财力,连片开发,规模化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从2009年开始,陆续安排97个产粮大县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部门,以中低产田改造为抓手,制定了“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沟相连”的发展目标;发展和改革部门以实现千亿斤粮食产量的战略目标,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土资源部门以土地整理为契机,以小片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中小村落向中心村镇集中、散落在农村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为目标,大举推进农田的综合整治;烟草部门以提高烟叶的品位和产量为目标,积极实施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等。由此,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迭起,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投入农业生产,有力地促进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高产稳产和农业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散落在田间的农渠、毛渠、机井及配套工程、排水沟、生产桥、小水塘、小堤坝等。随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进入期,工程建设存在的建设质量问题、投资效益问题、监督管理问题等逐渐显现,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的必要性
建设工程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以及经建设主管部门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和其他建设工程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和管理。实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加强工程监理工作十分必要。1.是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建筑法》规定的建设工程必须执行的4项制度中就有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作为主要制度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国《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法规对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进行了细化规范,为建设工程执行监理工作制度提供了行动依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加强全过程的监督监理十分必要。2.是落实国家惠民政策的需要。农业、农村、农民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主要方面,国家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党和国家关心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是惠民利民的重要举措,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上升到政治高度,抓紧抓好,十分必要。3.是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的需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农田灌溉设施是否完备,灌溉水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能否提高,农业能否增效。因此,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十分必要。4.是提高投资效益的需要。小型农田水利涉及面广、投资多,因此,要制定和落实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监理的政策措施,以加强招投标环节和施工监理环节的监督,保障资金的效益最大化,把财政资金管理好使用好,有效增加投资效益比值。5.是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有关数据显示,农田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为37%,因此,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环节的监督监理,以造就质量优良的田间工程,为夺取粮食丰收创造条件,保障粮食供给和物价稳定,进而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河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小,工程分散,施工工艺简单,在建设阶段往往容易出现监管缺位、管理不严等问题,在建设监理环节表现尤为明显。具体来说,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不按照招投标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择优选择监理单位。个别地方为了规避招投标的规定,故意划小标段,将标段的资金额度降低在规定的标准以下,通过议标、指定监理的简易方式选择监理单位,规避法律法规的约束。2.没有安排监理经费。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少,在编列概预算时,往往会忽略建设监理费用,给建设监理缺失埋下伏笔。有些小型农田水利投资项目,在项目投资安排说明中要求严格执行建设监理制,但在下达经费时不愿落实监理费用,造成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先天不足。3.挪用建设监理费用。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经费有限,为节省经费,业主往往挤占本来已经很少的监理经费,忽视监理环节和监理制度的存在。4.监理单位为节省费用,往往派出不具备单独执业资格的实习生或无上岗资质证的人员进行监理活动,造成监理环节形同虚设,质量监督问题较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监理标的中标单位,大都是规模较小的监理单位,本来技术实力不是很强,在经费较低的条件下中标,促使他们违背承诺,委派工资费用低廉的监理人员,难以保证监理质量。5.监理单位严重不负责任。主要指监理方或应业主的要求、或受被监督方请托,违心配合满足他们的非法要求,为其套取建设资金、偷工减料提供便利。6.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缺位。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因为人员有限或者因为重视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和重点工程,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监理工作往往不重视,政府质量监督部门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监督的长期缺位,放纵了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的不合格监理行为,使他们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不断增多。7.督察不到位。督察部门派出的人员往往重视建设资金的流向、工程的建筑外观等环节,忽视建设监理制度是否执行。
- 上一篇:物联网发展情况
- 下一篇:强制性条文监理审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