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情况范文
时间:2024-03-20 18:1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发展情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英文翻译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非常中国化的英语翻译,故此,所谓的物联网就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物与物之间的网络。比较容易理解的物联网的定义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将互联网的用户端拓展到物体与物体之间,实现物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1. 传感器技术。能够让计算机直接识别的机语言,故此,要通过传感器将所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机语言才能被计算机读取。故此,传感器技术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技术。2.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也属于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好识别和读写数据。RFID技术的主要优点就是可以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数据的读写,而且RFID技术的读写速度非常快,读写速度一般都可以低于100毫秒。3. 嵌入式系统技术。嵌入式技术是一门非常复杂的技术,因为它将许多技术结合在一起。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时间也比较长,嵌入式系统的智能产品有很多,例如现在已经基本被我们淘汰的MP3,还有卫星系统。
三、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1、智能电网。你可曾试过在炎热的夏天,在家享受这空调的清凉的时候忽然一下“啪”,断电了。在智能电网出现了以后,如果出现了断电问题,发电中心就能通过智能电网及时了解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供电。智能电网就是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对用户端进行全天的监控,实现用户端与发电中心的信息传输,实现双向通信,从而及时地解决用户端出现的问题。2、智能交通。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汽车越来越多,因此,必须要建立智能交通来解决传统的交通所带来的问题。建立在智能交通,不仅可以确保车辆的正常行驶,减少堵车的情况,还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的人身安全。因为建立智能交通,减少了堵车的情况,因而也减少因堵车而产生的二氧化碳,保护我们的家园。3、智能家居。通过建立智能家居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家居生活,智能家居通过网络为用户提高各种信息,从而使用户可以更好及时地掌握自己的家庭情况,更好地享受家居生活。智能家居集娱乐安全与一体,首先,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控制自己家中的门窗和照明;其次,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数字电视的观看,与他人的视频电话等等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提高家居生活的娱乐程度。4、智能物流。所谓的智能物流,就是基于物联网的技术,通过网络来实现物流过程中车辆物品定位、收集和处理相关的物流信息。智能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突出四个特征,分别是智能化、一体化和层次化、柔性化和社会化。
四、我国物联网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1、我国物联网的现状。(1)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成熟。由于物联网的发展只是处于开始的状态,因此,针对物联网制定的法律法规不多,而且物联网设计非常多的行业与领域,导致物联网的内容复杂,很难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故此,物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2)物联网的技术不够成熟。因为物联网应用到的技术非常多,故此,很难将这些技术的发展步伐都统一起来。而且我国的技术水平不高,核心技术不多,从而导致针对建立物联网的技术的整体水平不高。(3)信息安全问题。现在的物联网主要是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识别信息,但是由于无线射频识别的技术比较先进,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识别信息,标签还可以无条件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信息外露的问题。因此,解决物联网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是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首要条件。2、解决措施。(1)完善物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完善物联网的法律法规,就要清楚地认识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以及涉及的行业的情况,这样才能根据物联网的发展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物联网的发展提高法律保护。(2)提高物联网的相关技术水平。提高物联网技术水平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自己国家投资加强技术的提高或是开发新技术,二是向国外引进先进的物联网技术。(3)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要确保信息的安全,不能只是一味地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应该结合我国物联网的实际情况,确保技术符合我国的物联网现状。
综上所述,虽然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是物联网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挑战,所以,加强物联网在我国的应用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参 考 文 献
[1] 姚晓霞. 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策略[J]. 商场现代化. 2010(30)
篇2
关键词:技工院校;物联网;调研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8-131-3
1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调研掌握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掌握职业群对技能人才需求情况;科学定位技工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层次,为北京市技工院校开办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提供重要依据。
2 调研分析
2.1 物联网行业发展现状
2.1.1 物联网全球发展状况
1999年物联网概念一经提出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提出基于自身经济发展特点的物联网发展规划,如美国的“智慧地球”、欧盟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的“U-Japan”等,都将物联网视为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复苏和确立全球竞争优势的“发动机”,物联网产业成为继计算机与互联网后席卷全球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浪潮。根据美国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将会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
2.1.2 我国物联网行业的现状
在我国,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那时我们将物联网称之为传感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视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图1)
2011年工信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在近几年处于高速发展期,2010年我国物联网的总产值约1900亿元;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2012年已经超过3650亿元,年增速接近40%。2013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达到近5000亿元,是2010年1900亿元的2.59倍; 2017年将超过万亿元级。而未来3~5年物联网核心细分产业将会维持3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图2)
2.2 物联网行业发展目标
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在世界名列前茅,在参与国际分工上占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我国在发展物联网产业不管是在市场规模还是在产业化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物联中国”强调,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有三方面:
①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③物联网应用水平显著提升。
2.3 物联网行业人才培养需求情况
2.3.1 我国职业教育中物联网专业发展状况
从物联网产业发展整体来分析,物联网产业主要包括感知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
①纵观全国,本科及高职院校在几年前就开始对物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目前全国招收物联网专业的本科院校有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00多所,其中北京有9所。并且已经实施人才培养,现在部分学校已经培养出从事物联网产业设计开发人员。
②据不完全统计,开设有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职高专学校有: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120多所学校,其中北京只有2所,天津6所,河北7所,京津冀三地总和也不过15所。
③北京市与此相关的中等职业教育则刚刚起步。目前,北京只有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两所学校进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的招生。两所学校每年各招收一个班,每班约30人。随着北京市新功能定位及京津冀一体化不断深化发展。在这一地区物联网产业需要大量的一线操作、维修、维护等技能人才。然而,在2013年修订的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中还没能见到与 “物联网”专业有关信息。因此,作为技工院校应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通过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能力,为地区技能人才建设做出贡献。
2.3.2 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
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不仅是两化的粘和剂也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而且前景非常好,对国家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推动力。但是我国较发达国家的物联网技术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主要一方面就是技术人才的缺失。
从以上数据来看,物联网产业发展与行业应用催生出了许多新的工作岗位,并对原有岗位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其中有许多岗位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比如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实施、维护与管理,比如基于设备、系统和平台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各类用户服务等。
物联网各主要领域上下游企业均急需大量人才,据工信部统计,以下领域未来5年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量预估为:
智能家居:100万人;
智慧交通:50万人;
现代物流:20万人;
智能电网:100万人;
智能医疗:100万人;
智慧农业:1000万人。
还有大量急需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领域不在统计之列。
2.3.3 京津冀地区相关单位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
为了解北京市及京津冀地区物联网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物联网专业课题组前往北京市相关部门及所属市、区企事业和物联网产业联盟单位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需求展开调研,掌握北京物联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并对京津翼进行人才预测,从而为各大院校提供可靠的数据。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北京作为智慧型城市,对物联网的人才需求更是巨大,“智慧北京”的建设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所以将会产生出巨大的岗位需要和人才缺口。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物联网应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天津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高度关注云计算的发展,把该中心建成国内最大的数字出版基地云计算中心,天津的港口物流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占比很大,各个工作环节都离不开物联网技术,所以港口物流行业也成了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之一。而且廊坊市在近5年的发展中对物联网行业人才也在增长。
目前北京市场正加速实施物联网技术应用,调研发现物联网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已大于研发人才。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人才结构需求分析如图5所示:
2015年9月,在智联招聘搜索北京物联网招聘信息新增相关职位763个,职位覆盖物联网产品集成、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等。在前程无忧招聘搜索北京物联网招聘信息新增相关职位459个,职位覆盖物联网产品集成、技术支持、应用和推广等。从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两大权威的网站信息可以看出,物联网专业面向产品的初中级研发、产品集成、推广、销售和技术支持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十分旺盛。
2.4 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技工院校教育以培养工作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可适合于具体以下几类岗位:感知层终端设备维护、物联网项目实施、系统终端设备维护、网络线路设备维护、系统信道测试维护等。
2.4.1 相关专业实训条件优越便于专业转型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是学校长远规划重点发展专业,近年来不断增加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现有教学实训设备总值800多万元。拥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房、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传感器检测与应用实训室、物联网技术基本技能实训室、典型物联网系统项目综合训练室。学校利用以上条件开发实训项目,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4.2 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紧缺
由于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相应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以智慧城市中涉及的智能家居、智能物业为例进行人才需求分析,智能楼宇管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宁波等大中城市,目前全国从业人员约70万人,其未来5年人才市场需求将达到近100万人。随着我国城市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作为庞大基础支撑的物联网将面临大规模的建设,与此相关的各种岗位上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作为发展智能化城市的北京,更加迫切需求物联网人才,尤其是初中级应用型人才短缺。在物联网应用型人才需求中,初中级应用型人才尤为短缺。高职及本科院校的物联网专业以设计、开发为人才培养目标。技工院校应以物联网设备安装、维护、项目实施、售后服务与维保、项目与产品营销等多种工作岗位的中坚力量。因此技工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职及本科院校所不能替代的。
目前北京市开设此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较少,而技工院校更是还没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学校。我们对相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进行了分析:各中职院校逐渐开始设置物联网方向专业,由于物联网为新型行业,因此,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所开设的专业有限,招生较少,这些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4.3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广阔
通过本专业的培养能够了解并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知识、方法还有技能。并掌握高级工程师的各方面的专业技术跟操作技能。据统计,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是互联网的20倍以上,物联网领域的需求非常大,每年都需要百万的专业人士,但是我国物联网的人才很少,所以物联网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广阔。
3 调研结论
3.1 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目标
3.1.1 人才培养定位
具初步调研,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要考虑技校学生的特点及技工院校的办学层次,依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经过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定位。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办学定位应该确定在应用层面上,培养物联网企业所急需的一线技术人才。
3.1.2 培养目标
中级技工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①了解并掌握科学文化基层知识;
②爱岗敬业,思想品德良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
③掌握本专业所以的知识和技能.
篇3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技术;云计算
随着计算机水平的不喾⒄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与此同时,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物联网的概念诞生了。所谓物联网主要是指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有机叠加,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了更多人性化的设计。近年来,物联网技术逐步应用到建筑消防和军事等领域,给各行各业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
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物联网技术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产过程以及家居生活的监控,甚至还可以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和测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指挥调动,一方面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物联网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1.物联网技术在建筑消防领域的应用。众所周知,消防安全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感知层为最底层,它能够对各种物质进行感知,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在建筑消防领域中,它可以识别物体,将那些与火灾场景产生的相关信息采集和补货到,并接受人们的各项执行命令。网络层是连接感知层和应用层的桥梁和纽带,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将感知层搜集到的险情通过网络、无线网络传达到应用层,这是一种险情的传递。除此之外,它还会将应用层的消防指令传达给感知层,实现消防指令的传递。应用层则包含消防部门和防火重点部门,这里是消防决策产生的地点。
2.物联网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近些年来,美国的军事领域正在进行一项研究计划,该计划就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到未来的战争,笔者认为,这将进一步提高物联网技术使用方的军事作战能力,避免人员伤亡,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甚至还建立了相应的项目,通过在战场上应用不同类型传感器来实现传感器网络的建立,帮助士兵迅速了解战场的实际情况,辅助相关人员做好决策。在具体的应用中,相关人员必须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协同感知的方法,融合不同传感器数据分析应用场景和不同位置的分析结果,来进一步提高结论的科学性。
3.互联网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同电网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电网的智能化。这种方式可以及时迅速地掌握整个电网的信息。电网信息的掌握必须建立在良好通行线路的基础上,实现终端信息的采集应用,使数据实现安全稳定的传输,进一步提高智能电网的可靠性,将全面和及时以及准确的信息传达给工作人员。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发现,智能电网将会实现更多设备的有机联系,这其中就包括智能传感器、控制元件以及地理设备设施等。
4.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自然环境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水土资源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这些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也会对我们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实现对水土资源的有效监督,对环境的有效监测,并实现农业的精细化管理,而物联网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这些领域的应用效果。以农业领域为例,在进行种植和养殖业的同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就包括各种病虫害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就可以及时监控灾情的发展,并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土壤气候变更情况等,还可以收集温度和风力等因素的发展变化情况,从而对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切实帮助广大农民群众预防灾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拓展也会更加严重。首先,物联网技术可以运用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实现对商品所有信息的及时获取,方便了我们的同时也给信息窃取人带来了方便,使他们能够隐蔽的获取信息。这样就会使相关人员的信息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出去,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其次,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全球商品供应链的整合,使经济主体的经济关系更加密切,因此,一旦经济出现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巨大,更难以想象。最后,由于物联网技术涵盖范围非常广泛,这也使得其信息窃取手段更为方便快捷,给国家安全威胁带来巨大的隐患。
三、建议和展望
虽然物联网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美好的蓝图,我国无论是在政府层面,还是相关企业研究层面,对物联网的研究和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技术的实现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资金和成本的问题,这是物联网技术发展最直接的决定性因素,它制约着物联网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又如通信的距离和外部环境指标对物联网技术发展的阻碍,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够解决,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很有可能会停滞不前。在解决上述问题之后,物联网技术还应当着重考虑物联网使用者的隐私保护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使用物联网时能够更加安全,更加放心。
四、结语
总而言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展,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研究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物联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物联网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当然这一过程也非一蹴而就的,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熊本海,杨振刚,杨亮,潘晓花.中国畜牧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5,S1:237-246.
[2]欧文.物联网技术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篇4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8-0000-01
一、物联网概念与原理
物联网概念“InternetofThings”最早在比尔・盖茨1995年的《未来之路》中首次被提及以来已经发展了十来年。目前,不同国家和机构组织对物联网的认知还不够统一,对其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在我国,自2009年8月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附录中给出的物联网比较具有权威性的解释。中国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邬贺铨院士对这个物联网的概念又进一步做了修正:“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需要联网的物品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网络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应用。”
物联网比较简洁明了的定义: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构造一个按约定的协议把世界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的一个巨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实现物-物、物-人、人-人间信息交换和通讯,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主要的构成有: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部分组成。感知层以EPC、RFID、传感器技术为基础,实现信息采集和“物”的识别。网络层是通过现有的互联网、通信网、广电网及各种接入网和专用网,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应用层由个人计算机、手机、输入输出控制终端等终端设备以及数据中心构成的系统或专用网络,实现所感知信息的应用服务。
二、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计划之一,其应用设计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业内专家表示物联网可以将我们的生活拟人化,身边的万事万物成了人的同类,物联网庙会的是充满智能会的世界。物联网可以遍及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国防军事等众多领域。
例如,在智能交通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并报告公路、桥梁的健康状况,控制过载车辆,还可以根据光线强度自动控制路灯的开启和关闭。在交通控制方面,可以根据道路车流情况,自动调配红绿灯并将实时情况告知车主。停车难问题是现代城市中各界都比较关注的难点问题,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找到车位。智能化的停车场通过采用超声波传感器、摄像感应、地感性传感器、太阳能供电等技术,第一时间感应到车辆停入,然后立即反馈到公共停车智能管理平台,显示当前的停车位数量。同时将周边地段的停车场星系整合在一起,作为市民的停车向导,这样能够大大缩短找车位的时间。
三、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基于其在国民经济中广阔的发展前景各国都在争相发展,纷纷出台战略指导规划,规范物联网的有序发展。
2008年底,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建议将下一代IT技术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将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各个角落,通过超级计算机将其整合起来,使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生活,最终形成“物联网+互联网=智慧地球”,这个计划得到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随后,欧盟于2009年10月《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线路图》,提出2010、2015、2020的三个阶段的物联网研发路线图,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医药、能源等18个领域的应用。2009年8月,日本继“e-Japan”、“U-Japan”后提出了“i-Japan”的国家信息化战略。韩国也相应提出了“u-Korea”战略。
我国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关注和推进。国务院2006年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重要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和“前沿技术”均有涉及物联网的内容。几年来,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技术进步加快,市场培育持续深化,标准制定全面提升,产业投入大幅增长。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物联网将是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的突破口,将能催生一个上万亿的高科技市场,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给国内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四、总结
在全球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中,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长在蓬勃发展。物联网把传统的信息通信网络延伸到了现实世界中,做到真正的“物-网”的融合,对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具有深远影响。但是物联网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各国发展的很不平衡,对我国物联网发展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只有努力研究基础上积极吸收各家之长,才有可能在物联网产业大发展中跻身先进国家之列。
参考文献:
[1]刘勇燕,郭立峰.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瓶颈研究[D].北京:科学技术信息中心.
[2]袁国智,董毅明.我国物联网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2011,4.
[3]杨晓丹.物联网,区域发展新战略[J].浙江经济,2010,6.
篇5
关键词:物联网;供应链;企业;管理创新
信息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知识化更加深入。社会变革的加快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迫使企业的运营模式发生改变,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基于物联网供应链管理作为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运营效率、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一、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概述
1.物联网概念剖析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部分之一,有信息产业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美誉。在国际电信联盟对物联网的定义中称其主要是解决物到物、人到物以及人到人的相互联系。通常,人们认为物联网是通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设备将现实世界的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而形成的庞大的网络系统。物联网的英文解释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从字面意思上讲,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这其中又有两个方面的包含。其一,物联网是以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的,互联网是物联网形成与发展的核心与基础,是物与物相互联系的媒介。其二,其目的是实现任何物体之间的通信与信息交换,实现物品信息管理的网络化。
物联网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将其按功能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通过之间的配合来实现物联网完整的功能。感知层的主要通过二维码、FRID、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对现实世界的各种物体的信息采集与感知。网络层在互联网以及各种通信网络的支持先,将感知层获得的信息高效安全的传送给应用层。应用层主要通过信息的提取与处理将其应用到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社会生活领域。
图1 物联网体系构架
2.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综述
供应链通常可以理解为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之间进行商业活动的过程,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活动和因此产生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典型的供应链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2 典型供应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则是指企业与供应链内的每一个环节紧密联系而形成的一体化线性管理模式。施行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大幅度节约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更能有效提升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缩短生产周期,进一步扩大企业效益。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当下,企业更加重视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应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原有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涉及到客户服务、财会核算、人力资源等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二、物联网构架下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商品信息数据库存在缺陷
物联网构架下的各供应链环节之间信息的高效共享和流通是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商品信息数据库并不完善,企业在物联网构架下进行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与实际的经营管理情况脱节的情况,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不断更新企业商品信息数据库,更没有专门人员对商品信息数据库进行实时的输入管理,这会导致数据库数据的可信度、信息的类型不能及时的更新,信息的可视性效果差,因而很难被使用者掌和理解,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率,造成了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
2.供应链管理技术有待加强
打造物联网供应链需要较高的成本费用,中小型企业资金匮乏,实力有限,很难单独完成。再者,有很多企业意识落后,并没有打造、完善物联网技术下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想法,这就导致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很多企业技术水平低下,根本不能适应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现状;另外,同行业的企业存在利益冲突,在竞争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排他性,对各自核心的技术都进行了产权保护。此外,企业内部管理的不统一造成企业间在物联网供应链技术上的独立性与封闭性,进一步导致物联网在供应链系统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受到阻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3.供应链管理技术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社会产品日益丰富。为适应这种趋势,企业在物联网构架下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动态联系。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对信息资源平台进行完善,物联网从建立、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中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员之间没有制定统一的实行标准,彼此之间没有实现完全的透明化,严重制约了物联网构架下的供应链的发展。
4.利益最大化与最优化不能兼顾
传统企业的管理方式存在很严重的封闭性和独立性,企业间的互通交流很少。而同行业的企业间往往会有业务关联,也难免存在利益矛盾,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间的互斥性。而物联网构架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各环节的企业间良好互通,目的是达到供应链企业整体效益最优化,而不是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效益最大化,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与最优化不能兼顾,制约着企业物联网构架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
三、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及影响
将物联网与企业供应链管理进行融合,建立物联网构架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高效的追踪定位任一物品在供应链中的位置,使管理更加透明化。将物联网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使系统的各个环节具有高度的集成性,以实现管理效率在各个环节上的提高。
在运输环节上,用EPC标志给货物和货车做标记,在运输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标记对货物进行准确的定位,及时的向供应链下的每一个环节提供真实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并可以对货物、车辆进行准确的追踪。这样就可以实时掌控货物的位置,预测货物的到达时间,更有利于车辆的调整调度,为生产、运输的规划提供依据,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在仓储环节上,通过对EPC标识的识别可对原材料、零部件进行精确的查找,以及盘点和出入库等操作的管理,大大提高仓储空间的利用率,使企业实时了解库存,并能够给生产提供相应的参考,大幅提高企业效率;在生产制造环节上,物联网的应用将准确识别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等,并对其进行跟踪,有序的实现材料的调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出错率、提升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在配送分销环节上,通过商品EPC标识信息,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库存量,控制输入与输出,在使库存达到最优化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配送速度,降低配送成本和配送过程中的出错率;在零售环节上,货架中装配嵌入式扫描器,以对商品进行监控,掌握商品动态流动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控防盗的作用。对货架上每个种类的数量情况精确掌控,能及时的对数量不足的商品进行补货。
四、物联网构架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相关建议
1.提高商品服务质量
企业应用物联网构架下供应链管理模式,使之对市场反应的灵敏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能否及时、快速的满足客户日益丰富的需求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占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因而提升服务质量是企业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将物联网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的管理使各个环节的利益关系得到直观的体现,更容易通过比较获得趋势性的信息,提升服务质量。再者,管理的透明化使资源得到了高效的利用,能对客户的需求做到低成本的高速响应,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2.优化供应链成员
供应链管理涉及到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紧密联系,并因此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环节的数量和类型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供应链的管理效率。物联网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的管理可实现高度的集成化,使信息在各个环节间高速流通和共享,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实现各个环节成员间的和谐发展。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对物流、供应商、经销商等各个环节的合作企业进行严格的筛选评估,选取更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合作伙伴,促进长期合作。同时,实时监控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全面提升所有合作企业的利益,稳定合作,通过规划使库存达到最优,防范风险。
3.实施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构架下的供应链管理涉及的环节众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人工的过多介入将导致环节间差错率的上升,影响管理效率。目前,物联网构架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智能化水平还有大幅的提升空间,实施智能化管理是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更加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管理将大大提升供应链每一个环节的运作效率,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4.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物联网构架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实施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根本上是为了提升企业效益。要想完成这个目标,只针对技术改革和硬件提升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往往过度注重采购、生产和物流等环节,而忽略了客户的需求、满意度反馈,不能对反馈后的情况及时的整理,不能以反馈的情况为参考进行改进提高。企业应及时的知晓客户需求变化和满意度情况,将信息反馈给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针对客户的需求需要进行生产规划,不断进行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在发现弊端、改正弊端的道路上不断发展。
五、结语
在信息化日益深入的新世纪,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效率低下,已经很难适应当下社会高效、高速的要求。将物联网引入企业供应链的管理当中,建立物联网构架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系统中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化,降低了各个环节的出错率。企业应进一步提高商品服务质量,优化供应链成员,加强管理过程的智能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继续完善创新,以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为脉络,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乔瑞芳.基于物联网的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赵萍,王清华,何亮.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及发展趋势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121-124.
篇6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能农业;应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化产业在继计算机、互联网以及移动通信后出现了第三次改革的浪潮----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从字面意思理解为两个物体相互连接的互联网,就是将任意的两个物体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在一起,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智能农业的物联网技术就是指在现代农业中,通过物联网技术中的各种传感器构成传感器网络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对农作物科学监测、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农户足不出户的就可以对农田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解放劳动力,又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发展现状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农业的生产、流通领域和养殖业方面逐步推广这项技术。智能农业的物联网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应用三个结构层面。信息感知技术就是通过把各种传感器的节点相互连接来获取农田的基本数据,及时掌握农田的信息变化。信息传输技术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利用传感器接收信息,或者通过通信协议信息,使接收信息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信息应用技术就是把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归纳出科学管理方法,用于指导农田管理。
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
随着中国经济近30年来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资源紧缺和农业对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对农业发展的制约愈发明显。农业物联网将先进的传感、通信和数据处理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构建智能农业系统,是解决农业发展滞后问题的有效方法。
1.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充分利用GPS定位技术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光照进行采集,对农作物施肥、病虫害的防治、农田管理以及农业环境污染状态进行监测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归纳总结出解决方法,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管理。
2.在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我国在重视农业发展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在建立了农业环境网络监测系统,对各地的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全天候的监测,并建立了对大气和水环境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水温、水质等参数。
3.在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我国把农业管理经验与高新技术紧密相结合,以实现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我国在水产养殖方面已经建立了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能实时动态的监测水产品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找到解决方法。同时我国设施农业方面也取得进展,研制出了合理分配农机资源的调度系统,尤其在秋收时期,能合理调度各地区的农机具,使农机具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4.在农产品安全溯源方面的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保证人们能吃上放心的食品,国家建立了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通过条码、IC卡等技术,对农产品从源头开始直到到消费者手中都进行全程监测,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农产品每个流程的基本情况。
三、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发展趋势
现在物联网技术只是应用在农作物的育秧方面,即通过电脑对田间设备实行远程控制,及时了解田间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当出现警戒值时,自动调控设备进行智能调节。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可以通过更精密的传感器和更严密的控制系统,对各个阶段获得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以期得到更好的结果。未来几年,在农作物的灌溉阶段,我们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并结合水库的水位、天气和农田干旱情况,进行合理灌溉。在农作物的收割阶段,可以利用农机资源的调度系统,及时掌握农机具的工作情况和具置,对农机具进行合理调度和实时监控,以实现农机具工作效率最大化。在农作物运输阶段,利用车辆的定位系统,及时了解车辆的行进路线和运行状态,通过实时画面和传回的数据了解车厢内的情况,及时调整车厢的温度,并安装防盗系统。在农作物的存储阶段,通过全球眼或电脑进行远程控制,及时了解粮库内温湿度的变化情况,并通过自动调节系统以达到室内温湿度的平衡,为把粮食安全送到消费者手中保驾护航。在农产品加工阶段,继续加大对食品溯源系统的开发力度,使其广泛应用到对绿色食品的加工检测上,用于乳制品生产的追溯源头上,用于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及贸易上。当然,未来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还很多,还会朝着更加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物联网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技术,属于智能技术的核心,也是新型网络技术的典型使用,但是,就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物联网技术还未形成系统的技术体系。本文从实用性角度出发,针对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显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技术定可以成为辅助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发展的核心技术。
参考文献:
[1]耿军涛,周小佳,张冰洁.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设计[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2]周志德,刘全胜,陈玉平,蔡建军.为无锡新兴产业——物联网培养高技能人才并提供技术服务[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3]田义海.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中的运用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2)
篇7
综合看来,由RFID(射频识别)对所有物品进行标示,继而在此前提下,借助于网络进行数据交换,最终促成对智能识别和管理,此即为物联网的来源,经不断地完善、延展,当前的物联网改变逐渐变为运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等技术,加之运用相应的信息传感设备,合理连接起互联网与物品,完成信息交换和通讯,这种网络具备了智能化识别和监控管理等优势,在当前具备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RFID)
整体来看,物联网的感知系统方面需要展现出“人物相连,物物相连”,为了实现智能物流,显然需要在物流中运用FRID,借此去感知物流动态管理,完善管理的各个环节。RFID标签具备有诸多的优点,如读取方便、不易损坏、信息量大、可重复写入等等,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智能性,能更好地促进物流向前发展,所以,其显然在物流中的运用具有划时代得意义。
(二)智能信号处理技术
具体分析来看,其作用在于对采集设备获得的原始数据的处理,并以此为依据,去有效获得与目标事物相关的信息,完善后续的运用。
(三)物联网通信协议
深入研究可以看出,物联网与因特网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因为它也是借助网络协议来实现通信的。作为重点的有MAC协议、自适应优化通信协议、组网技术、高能效和轻量级协议及网络跨层能量优化。
二、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分析
(一)可实现智能化管理、自助服务
借助于传感器、RFID、无线网络及复杂网络协议转换等技术,可以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化管理服务。一个完整物流流程显然表现为一个智能流动的网络,且这种流动表现为动态流动,在不同的点之间流动,并能及时地将物流的信息向用户手机进行传达显示,如涉及到的中转点、流动点等。
(二)物品就是物联网中基本结点
实际运用中,借助于手机终端,用户即可对物品的位置和相关信息进行随时的观看,这样显然增大了物品与用户间的互动性,此外,对于物流的流向,用户可以在物流流动中进行随时的改变,这显然更符合用户的实际体验,更能享受现代物流技术为其带来的诸多优势。
(三)便于对物流的管理
从流过程看来,基于存在物品上有相应RFID标签的原因,使得在物流的管理方面,可以随时知道物流流向的改变、流通情况及物流动态信息的查询等诸多内容,便于管理的有效实施。
(四)实时检测物流状态
物流业的发展中,用户会急于了解物流的状态,在什么位置及何时到达等信息,这也是物流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正好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使得用户就可以随时了解物品的状态,促进了管理的高效性等。
三、现代物流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一)现代物流动态检测
当前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物流检测的对象是物品状态和物品位置等,而检测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物品的准确位置。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用户可以很容易找到RFID标签,上述情况外,自助服务物流检测中,若出现物品被替换的现象,显然将会出现物品标签贴到了另一本物品的情况,这也是需要注意的关键点。物品的类型决定于物品分类号,二者具备了一一对应的关系,任何改变物品的行为都可以进行动态检测,这是从物流安全出发而进行必要管理。
(二)RFID技术的应用
当前物流业发展中,作为现代物流应用中的关键技术,RFID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感应网络中,可以实时控制物联网感应处于的状态,不同域中物联网的地址表示方面,一般显示为以下情况,表示为长度为64位或者更高的地址,每一个物品都会有与之匹配的RFID代表,除此之外,甚至于没歌舞片上的构建,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可用物联网地址来标识。具体实施中,对所有物品进行分类,并为其设置分类号,对应的大小号之间存在从属关系,在物联网地址的分类方面用物品分类号进行,这种分类号的唯一性促使其可以动态扩展其物品的地址,这样,联网的前提下,可实现物联网技术向世界上任何一个物件的渗入,确保其物流过程的完善性。物联网地址位数为64位,可设其为RFID标签地址,后48位用来存放物流的地址号,剩余的前16位保留,数字占32位,而字母则占16位,自动识别物品在网络中的每个地址,其用于物联网与其他物联网实施网络互联阶段。
(三)智能信息处理构建智能物流
具体而言,智能信息处理的对象是物流的信息,将其再细分可得,其包含了不同阶段的状态、可达性因素及物流线路,形成了对其的整体分析,以下我们将结合不同指标进行对物流情况的分析。
(1)物品最优原则。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对于在不同线路上的物品,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可对哪些物品最容易到达进行显示,这样,在物品选择相应物流方面显然能够得出最优的决策,从而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对物品的物流进行分类。
(2)物流线路最优性。日趋快速化发展的生活中,现代物流更注重速度和效率,即需要实现最短时间内到达,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显然是需要选择最短时间到达合适的物流路线。具体实施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路段、时间段及交通情况等诸多相关因素,选取最优物流线路。
(3)个性化服务。现代物流业发展中,仍然要讲求顾客至上,对于某个用户提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显然物流企业需要尽最大努力去将其实现,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这种经营的前提下,就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模式,针对用户及其需求的不同,对应为其准备不同的物流服务,可以最大化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4)物—物关联。作为新时期物—物关联的网络,物联网的发展使得物物之间具备了一定的关系,而其中的物与物将被绑定,这种发展模式下,能为更多消费者提供更多变选择,使其选择出其中的最优组合。
(5)车辆运输环节的应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结合所处地理信息和企业实况,可运用物联网技术,完善企业对最优运输路线的选择,企业的管理人员可结合物流运输路线信息进行最终决策,后续在运输车和货物上贴上定位标签,并将其连接上传感器,这样,货物的温度、湿度、压力等信息都可以在采集运输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这样,使得一旦发生湿度过大及温度过高等不利情况时,可以进行自动报警,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定位标签GPS和GPRS的连接,可以实时定位运输途中的货物和车辆,对于目前货物所处的位置,企业能有悉数的了解,接下来上传相关实时数据到物流服务中心,这样管理流程中,显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运输线路、时间及货物等的跟踪管理。
(6)销售物流环节的应用。对于销售的全过程,借助于物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跟踪,可最大化实现企业销售中的利益。对于某些实效性强的商品,智能标签可以监控其有效期限,在商店的付款台,RFID系统能对物品进行自动的扫描和计费,有效控制了以往由人工服务造成的差错。于售后环节,借助于物联网的监控能力,能跟踪和及时检索对客户提供的物品,对流通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失误进行了严格控制,完善了物流服务,促使客户的满意指数得到了有效提高。
四、结束语
篇8
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综合性概念,用以阐明从事业务运作的具体方法和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越来越有必要。有关物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的类型上,代表性的研究包括:从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角度出发,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提出了物联网发展的系统集成商主导、运营商提供网络连接、运营商提供数据流量、运营商为客户开发相关服务和运营商提供定制服务五大类商业模式。周晓琼(2010)根据中国移动现有业务发展总结了七种物联网商业模式,即企业投资自建型、企业自建运营型、定位平台型、免费开放型、全租赁佣金型、运营商系统集成型、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型、运营商产品库型模式。通过对AT&T、Verizon、韩国SK电讯、中国移动等中外运营商运作商业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张云霞(2010)、陶冶(2010)等总结出通道型、合作型、自营型、定制型等几种类型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其中,通道型和合作型模式由于由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配合完成,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模式。而自营型和定制型模式,由于受开发、应用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限制,目前实际应用还较少。李卓贤(2011)通过对现有物联网模式的分析总结,认为目前中国物联网的商业模式主要有通道服务、平台运营、应用服务、合作开发推广和产业联盟五种模式,其中前三种模式主要是以运营商为主体,为企业客户或大众开发并提供相关的服务;后两种模式则是从产业链的角度,通过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以及客户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整个产业链上不同利益主体的共赢。针对于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学者提出了诸多的看法,2011年在无锡举行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暨博览会上,与会专家就指出,从整体上看物联网思维发展仍处于概念导入和产业链形成的初级阶段,产业的核心技术仍未突破,应用需求层次偏低,商业模式不够清晰,各地在建设上还存在重复投入、无序发展的问题。袁(2011)曾经提出物联网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主要障碍包括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缺乏、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缺失,产业模化应用不足、产业链不完备,商业模式不成熟。丁学君(2011)指出标准体系问题、行业融合问题、商业模式的完善与创新问题和隐私及安全问题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相关研究还有:温良(2012)认为,中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在安全与隐私上存在威胁、缺乏统一完整的技术标准、商业模式不成熟、关键技术亟待突破、能耗及污染比较严重。范鹏飞、王波和黄卫东(2011)指出当前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以下三大问题:一是行业壁垒,行业参与度不够和行业资源开放度不高;二是没有形成产业链,规模化协同化比较少;三是物联网应用网络相对孤立,网络互联缺乏有效控制。总体来说,国内对于物联网发展问题的探究都是基于产业发展的角度,而对于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选择的研究还不完善,需进一步的探讨。
二、中国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在物联网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真正要迎接物联网时代,还有一段曲折的路要走,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还有诸多的不适应。
1.规模与成本之间的矛盾。目前,物联网发展的最大问题在于行业应用缺失,商业模式过于零散化。中国物联网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虽然有了一些基础运用,但是市场需求还是小规模的、低层次的,不能有效地在物联网上、下游各产业链得到广泛的应用,最终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联网的规模化。随着物联网的不断推广,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应用特点和用户需求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物联网不能形规模化,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物联网开发、集成、部署和维护的成本较高。而小规模的应用表现不了物联网“物联”的大的意义,也不能形成多方力量共同推动物联网行业健康发展的组织机制,这样无疑是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物联网产业化进程中中小型企业占比例较大,实力较强的龙头骨干企业较为缺乏,不利于形成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协作,导致了整个物联网无法形规模效应,成本较高。同时,物联网产业链的构成不够完善,上游企业规模较小,在数量上不能满足物联网市场的需求。而部分中下游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这就使得物联网产业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也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2.商业模式不清晰。现阶段,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而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其商业模式还有很多不稳定、不完备的情况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已成为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由于中国物联网推进速度过快,缺少一个明确统筹规划的发展蓝图,导致现行物联网的发展完全处于自发的状态,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各自为战。整个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形成高效、清晰的商业模式,使得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无序且盲目,各方资源共享不足,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研究成本过高,这样非常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长足发展。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链结构十分复杂,涉及终端制造商、应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最终用户等诸多环节,各环节利益分配困难,若缺少清晰的商业模式则难以实现共赢,进而导致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因此,商业模式的不断完善、创新和多元化就成为推进物联网产业永续发展的持久动力。
3.物联网的融资问题成为其商业模式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把商业模式简单的说成一种赚钱的方式,那么,物联网的资金来源———融资,就是可以赚钱的基础。近些年来,物联网的融资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像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其他问题的广泛关注,因为,物联网发展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同一个主体,也就是我们的政府。物联网作为新兴的产业,其爆炸式的发展引起了诸多的争议,过快的发展和需求让人喜忧参半。以此同时,物联网未来发展情况的多变,资金需求数量的庞大以及收益的回收期过长,让物联网行业融资没那么容易。国家成了物联网行业的所有者,形成了物联网行业融资对象单一,融资主体的不活跃,不能充分调动市场在行业发展的作用。(本文来自于《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简介详见)
三、改进措施
当今是一个商业模式创新的时代,一个产业能够长期持续的发展,不仅要看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前景,更要看其所采用的突破传统思维的商业发展模式。
1.促进合作与共赢。物联网业务在整个发展链条中,各业务主体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尽相同,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要促进业务各方的充分合作。物联网企业要鼓励价值链中各主体发挥优势作用,减小成本的支出,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提升商业模式系统的集成度和动态平衡,降低业务各方参与的成本,使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收益的增长。只有集各方之力才能够使中国的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才能使物联网真正拥有长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达到共赢。
2.政府支持。政府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政府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实行对新兴企业的发展尤其重要。物联网作为当今社会的新宠,其发展除了需要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充足的资源配置外,更需要政府对其的扶持、引导和优势平台的提供,这样才会使物联网在市场上拥有竞争力。此外,还要健全物联网产业政策环境。通过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和价格政策,引导国内各种形式的资本向物联网产业倾斜,打破行业壁垒,鼓励跨行业投资,引导民间资本,实现物联网融资的多样性,进而发展更有效的商业模式。
3.技术标准化。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化是克服物联网产业发展障碍和降低成本的关键。物联网虽然是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浪潮,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应尽快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并加快试点应用。无锡以其信息资源的集聚优势,作为江苏省物联网发展的科技示范基地得到优先、重点支持,成为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先导城市。无锡物联网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水平,在物联网的科技创新方面更应该起示范作用,要首先攻克技术难题,提高创新水平,更可以建立物联网的产业孵化基地,专门用于物联网的研发和应用,最终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从而降低物联网产业的成本,解决成本与规模之间的矛盾,提高物联网的盈利水平,发展有效的盈利模式,推进商业模式的发展。
4.建立更广泛的合作联盟。针对无锡这样的物联网产业优先发展的代表,如何转变为领跑的新一轮发展的核心优势,还需开创更多的选择。无锡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优势,在江苏的众多优秀的高校中建立更广泛的合作联盟。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为物联网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促进物联网产学研的紧密联系,提高产学研的层次,扩大产学研的规模,打造更大的发展平台。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可以加快物联网的发展创新,推动物联网的全面发展。
篇9
关键词:物联网;标准体系;产业链;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对的挑战
(一)尚无完备的标准体系。物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多种信息通信技术融合的产物。由于涉及的技术多,如果没有国家标准的统一引导,物联网中所有的技术标准将陷入无序竞争的混乱中。互联网之所以能够迅速被全世界所接受和认可,其统一的标准功不可没。因此,为了加速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进程,必须早日建立完备的标准体系。
(二)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物联网的最终目标是让所有人受益于融合创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在实际推广中必然会涉及到多部门、多行业间的利益。如果有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驾护航,相信物联网的发展会更加地有序和健康。除此之外,由于物联网涉及的部门和地区非常多,中央政府应设立高级别的专门机构来研究和协调,有利于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
(三)普及存在行业壁垒。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由于我国信息化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遗留了一些诸如“信息孤岛”的老问题。因此要在物联网时代彻底消除行业间的壁垒、实现全行业的信息化共享,仍然是政府部门面对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商业模式不成熟。我国物联网产业虽然开始引发广泛关注,但不容忽视的是,产业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物联网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目前,物联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政府驱动,尤其在中国,市场驱动因素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如何把物联网发展引导到市场驱动这条轨道上来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的标准化问题和大规模应用、商业化运营等问题之间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没有物联网核心技术的标准、各个行业乃至整个产业的标准体系,就无法实现物联网的规模化效应,在某种程度上,完备的标准化体系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物联网标准化进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不够,标准之间交叉矛盾时有发生。当前各种各样的标准化组织都在从自己的行业、自己的领域在诠释着物联网。由于物联网应有在生活各个方面,同一个行业不同应用场景都不一样,不同的行业更不一样。比如物联网水里用的,墙上挂的,身上挂的,产品形态五花八门,应有需求多种多样,服务样式更是多样化。
虽然物联网市场空间很大,但被各种各样应用场景分成若干板块,由于分散性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各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地协调和合作,那么各个标准之间就很难统一,物联网很有可能变成“勿联网”,这样不仅不能把蛋糕做大,反而会将单一的产品或行业孤立起来,加剧了物联网产业的重复投入和无序竞争,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标准制定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发展很快,技术标准的制定本身就是技术推动的,因此标准的制定与技术的应用之间有一个时间差。此外,由于各个行业都在制定自身的标准,有的行业对于技术的发展不敏感,往往在标准制定最初的顶层设计时已经处在相对滞后的境况,最终导致了标准制修订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甚至有些标准刚制定出来就已经过时了。
(三)标准的宣贯力度不够,标准的实施情况参差不齐。物联网在当今社会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物联网标准的概念却很少有人提及。不说一般的消费者,即使是国内很多物联网企业对相关标准也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一些企业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重视物联网标准的申请。这将在今后的国际化竞争中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势必要向国外企业缴纳高额的专利费用,从而削弱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构建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的相关建议
(一)追踪国际研制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加强自我研发的前提下,紧密追踪国际物联网标准研制动态,并争取积极参与到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制定工作。如参与ISO、ITU、IEEE等标准化组织的各种技术标准的制定。同时,与我国物联网研究课题、项目相结合,全面推进物联网基础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的制定。
(二)规避国际标准风险,加速自主标准制定。在物联网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必须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为主。首先应对目前国际上开展的标准制定工作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尽量规避已存在的他国所有的专利技术,集中力量对准合适的技术路线,争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进而提高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化进程中的影响力。
篇10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呈现出宽领域、多方向等特点,如何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已成为目前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需要以深化应用为导向,重点在国民经济运行、战略性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等“物联”效益突出、技术产业带动作用强、产业关联性高的行业先行培育相关应用热点,并逐步推广应用,从当前的B2B为主的发展模式逐渐向行业应用与民众生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变,使物联网技术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物体,在最大范围内实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可视化、透明化。
务实推进物联网发展亟待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在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片面发展产业的结果将是逐步丧失发展的主动权,继续走以往的“落后―模仿―创新―跟从”的被动的产业发展老路。现在我国95%的嵌入式CPU依赖进口,操作系统、SOA和云计算均由发达国家主导。一旦这些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家更改技术和应用标准,我们的生产线、产业链将会全面瘫痪。因此,我们需要围绕高端传感器、新型RFID、软件和智能信息处理等瓶颈环节突破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可控的物联网感知产业和应用服务产业,形成创新性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改变我国核心技术产品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标准体系对抢占产业制高点具有关键作用。目前,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哪个国家率先制定出相应的标准体系,就有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洗牌中占领先机。中国物联网的研发与国际同步,具有同发优势,我们需要顺势把握时机,把国际物联网发展动态和我国物联网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快标准制定和顶层技术架构的设计。我国作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一旦有机会主导物联网国际标准的制定,将有利于改变信息资源由欧美主导的局面,在标识、频谱等关键资源和核心标准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宽带建设也是发展物联网的基础要素之一。目前,我国宽带普及率达到10%,远低于发达国家30%~40%的水平,平均下行速度不到2Mb/s,也远低于发达国家8 Mb/s~20 Mb/s的水平。宽带是当前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核心,是信息资源得以及时传输和共享的有效保障,宽带的差距将全面制约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因此,我国需要在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宽带基础设施建设,为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 上一篇:食品安全工作原则
- 下一篇: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