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3-20 18:1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发展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联网发展的意义

篇1

关键词: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建议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2-0262-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new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hot spots of social research. This combin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Developmen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focusing on analysis of the network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stud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ing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finally put forward on speeding up the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Key words: shandong province; IOT; strategy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利用底层传感设备、射频识别设备、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技术等,通过短距离无线网络、互联网等技术把现实物品和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以实现远程控制,达到智能化管理的目的。物联网可以说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物联网产业发展必将带动通信服务产业、嵌入式系统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软件服务和外包产业等快速发展,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物联网知识体系庞大,涉及到的产业也较多,主要包括网络通信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嵌入式产业、智能计算等多技术领域产业。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于物流交通运输、农业精细化种植、城市智能化管理、工业精准控制、公共信息服务智能平台等多领域,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目前,全球各国也在纷纷制定物联网发展规划。早在2009年初,美国奥巴马总统就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紧接着日本、欧盟等国家也纷纷提出发展物联网产业,并做出具体规划。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逐步完善物联网技术标准”。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也积极投于物联网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成立山东省物联网产业联盟、山东省物联网协会、各地市物联网研究院,建立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示范工程项目等,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本文结合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了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关于加快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1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山东省物联网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中国的长江三角洲(无锡、上海、苏州等地)、珠江三角洲(深圳、广州等地)等地物联网产业发展较快,处于全国物联网行业领先水平,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结合山东省物联网协会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1)物联网产业分布: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分布不均匀,东部区域发展较快,以青岛、潍坊、威海等城市为例,分别在RFID、微电子、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在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工业、智慧城市等方面加快发展,进行了应用推广。潍坊市建立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潍坊市物联网研究院,依托高新技术,重点发展了物联网产业。青岛市依托青岛海尔集团、海信等大型企业强大力量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中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较快,而西部地区(德州、聊城等地)相对来说物联网产业发展较为薄弱。

2)物联网销售和利润:整体来说,山东省物联网产业销售和利润实现快速增长,2013年,山东省物联网相关企业实现主业务营业收入达到1600多亿元,2014年,山东省物联网相关企业实现主业务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比2013年增长20%,物联网产业销售和利润实现快速增长。

3)物联网产品与服务:山东省物联网企业产品主要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其中自主研发产品主要RFID、条形码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产品主要服务范围在物流仓储管理、工业监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智能终端制造业约占16%,利润较高的物联网产品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智能电网等方面。

篇2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098-01

在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应用得到全面普及的应用的前提下,我们又研发了一种物物相连的物联网技术,它相当于世界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必将推动信息技术的所有行业进入更深一轮的信息化浪潮。物联网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拥有万亿级市场,将有效抑制金融危机的发生,同时,还能更深程度的振兴经济的重点领域,最终使得我们拥有更智慧的城市。

一、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原理

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在依照约定协议的前提下,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最终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全面实现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的原理就是把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与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个全新技术。它是依靠计算机互联网的前提下,利用射频识别和无线数据通讯技术,研制出来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二、新时期的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新时期的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虚拟网络和现实网络世界的实时交互,虽然被称为物联网,但是它的基础和核心仍然是互联网,是改革和发展了的互联网,所以依然可以和电信网、广电网等等一些公网进行互联。同时,随着电信网络特别是无线网络的扩展,以及传感技术的发展,我国推广物联网的条件已经逐步趋向成熟。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被予以是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来研究的推进。其中,国务院在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就有设计互联网的内容。另外,2009年,总理在无锡考察的时候还就物联网的发展提出了三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二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三是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近几年来,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完善,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市场培训得到了深化,同时产业的投资也有了大幅度增长。

一旦物联网技术得到普及,就会有更多的物品需要加装更加小巧智能呢过的传感器,同时使得那些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等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数量也将急剧上升。物联网的应用将很大程度上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并且给国内行业带来巨大商机。

三、物联网实现的架构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技术包括了信息、通信、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综合技术。另外,可以划分为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三个层次的关键技术。

(一)感知层关键技术

感知层的技术又可以具体分为统一标识技术、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传感器自组网技术等。所谓的统一标识技术是为了解决对物体进行统一标识的问题;RFID技术是关于一些超高频和微波频段问题的;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是为了研制出来一些体积小、低功耗、自供电集成的中央传感器以及未处理系统等各种新型芯片;传感器自组网技术是为了避免出现移动、有线和无线的多层次组网现象。

(二)网络层关键技术

首先,要想有效的使用物联网就必须能够充分的利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等,积极的推动三网融合,将带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其次,互联网在应用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要传输大量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配备一套使用新材料研发的新型传输网络。最后,一个有效的物联网的建立离不开各种传感网络的互联,数据之间的交互和共享,以及应用上的规模性。

(三)应用层关键技术

所谓的应用层关键技术包括中间件技术、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处理中心和系统集成技术。由于物联网的中间件处于数据和应用程序两者的中间,所以,它就如同整个网络的神经系统一样存在着。它可以完成数据的过滤、聚集和信息传递,使得互联网能够在混合组网、异构环境下高效的运行。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处理中心技术主要包括了:云计算架构技术、快速部署技术、资源调度技术、多租户技术、海敏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大规模分布式存储技术等多个方面。另外,系统集成技术是用来提高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硬件操作界面及功能控制、系统级软件等技术能力的。

四、物联网的应用

现阶段,物联网的发展速度在急速上升,它的应用形式已经多种多样,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改革和创新,应用种类仍然在不断增加。现在的中国物联网已经融入到了实际应用的很多领域中了,使得一个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得到了初步形成。

物联网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家居和智能交通等几个方面。所谓的智能家居产品就是把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融于一体,使得各种家庭设备都能实现自动化和远程操控的目的,这样不但使得家庭的安防系统更智能化,还有利于提高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而智能交通系统则包括了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智能公交站台、电子票务、车管专家、公交手机一卡通和测速E通6种业务。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在不断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这使得物联网在很多行业的信息化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物联网是一种智能服务的行业,它是感知中国和世界的技术。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系列的应用和服务都将产生,这样可以带动出来新的产业链。

虽然现在的物联网还不成熟,只是一个雏形,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但是它将来所带来的前景却是不容置疑的。我们要坚信中国未来的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它的推广和普及将很大程度上加快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清楚在物联网领域,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我国必须抓住历史机遇,突破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建立自主化技术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可持续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3

>> 广西农业物联网产业应用发展对策分析 国内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 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浅谈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建议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物联网:机遇与挑战 天津滨海新区物联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电子元器件行业在物联网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促进物联网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安庆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物联网产业的市场特征及发展趋势 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 武汉科技金融创新的挑战、机遇与对策建议 广西江海联动发展的挑战及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后配额时代我国服装业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关于广西农业物联网构建及发展措施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养老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物联网产业发展障碍及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王景敏.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战略视角的“飞地经济”构建研究―兼论广西钦州市“飞地经济”发展优势[J].东南亚纵横,2011(6):73-76.

[3] 叶甜春.中国物联网产业链发展与建设[J].物联网技术,2012,2(12):1-3.

篇4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物流产业;物流信息化

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将互联网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物流”正在技术、设备、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改变传统物流业的运作方式和效率水平,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物流领域,那么“互联网+”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哪些机遇呢?个人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互联网+”物流将全面推动物流产业信息化,实现物流智能化

“互联网+”形势下的物流信息化,已不再局限于物流企业自身的网站建设或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更多的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在管理监控、运营作业、金融支付等方方面面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信息化。随着手持终端设备的开发和移动互联网APP应用的不断成熟,物流企业内部运作信息更加趋于同步,分拣中转、装卸运输、揽收派送等环节将更加协同有效。大数据应用使物流企业之间,商业企业与物流行业之间形成联动机制。

例如,菜鸟物流网络开发的天网预警雷达和物流路径优化数据平台,在电商销售旺季,可以通过销售数据预测订单产生规模、地点、物流路径,指导物流企业提前配置资源,缓解物流压力;同时可以根据物流压力运输指导电商商家调整营销策略,从货源端减少物流系统压力,其预测准确率可以高达95%以上,让物流公司实时掌握整张物流网络每个环节的“未来包裹量预测”和“繁忙度实况预警”。

再比如快递行业,不但可以做微信下单、微信运费支付、微信跟单,还可以微信保险理赔等全流程微信化。在传统的零担货运中,加入互联网因素将会使物流运营更为科学高效:货源的组织可以借助微信、APP等,运输监控的GPS数据实时传输,提货通知、投诉理赔等通过移动互联网更为便捷。

二、“互联网+”物流将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为精准定制营销发展创造了条件

当前物流企业,特别是快递服务企业作为直接与终端客户连接的末端流通产业,掌握着大量地第一手的最准确的客户资源包括居住地、消费习惯、消费偏好、消费水平甚至家庭情况等。原来的物流行业企业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提升了自身的物流服务水平,快递企业很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再结合这些企业提供给用户的线下物流体验和延伸服务,将大幅度提升推行试销、定制物流等服务的可行性。当前包括顺丰、圆通、阿里在内的诸多企业都在加速探索物流与电商业务的深度融合,相信不久的将来,物流企业将成为直接参与电商营销运营的重要力量。

三、“互联网+”物流将带来全新的物流组织和运作模式,甚至彻底颠覆物流产业格局

物流是一个通过不断接力使社会资源实现合理调配的过程,而互联网让社会信息从不对称变得对称,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物流社会化应用正不断出现,亚马逊推出了出租车顺路送货业务,DHL在瑞典试点的众包模式“路人送货”模式,国内的“云鸟配送”利用APP平台在几个大城市成功整合个体司机、运输公司和客户资源,这些都是近期涌现的物流也变革的典型范例。

此外,在运输环节,UPS,Google,DHL和国内的顺丰都自行开发了载货无人机;在仓储环节,亚马逊的KIVA拣货机器人标志着电商仓储管理已经进入新时代;各国配送机器人项目也在研发中。物流行业借助互联网正与工业自动化、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深度融合。

“互联网+”物流还在与其他众多业态进行渗透融合,物流本身未来可能将不再是物流企业盈利的主要途径,从物流延伸出来的其他业态将有可能成为物流企业盈利的主要模式。物流业将向数据、金融、流量、营销等产业进行深入渗透和延伸。

四、“互联网+”物流将催生全国物流信息网的发展和完善,形成全国大物流格局

全国物流信息网将是一个提供物流信息资讯服务的平台,可以实现了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和地区的物流资讯整合,实现物流信息的交换和资源共享,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为技术支撑,为物流企业提供物流行业资讯,园区,快递,陆路、水路、铁路、空运等运输方式的资讯服务,以及全国交通物流行业公路运输方面的货源、车源信息,包括运输资源与待运货主最佳配对、散货拼箱、专线服务等内容的物流信息服务,以及运力调度、车辆定位、货物跟踪、物流信息查询、担保交易、物流保险、证件核查等内容的物流增值服务,以期降低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减少货物运输时间,减少车辆空驶率,增强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物流市场的诚信交易。

未来几年,随着高速铁路、大型高速船舶、绿色航空、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智能仓储、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特别是“物联网、下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管理科学技术等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将与物流业深度融合,让物流更加“智慧化”、“智能化”,这些都会对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促进作用。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互联网+”对未来物流产业发展将带来巨大影响,因此物流行业企业应把握机遇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结合当前行业中出现的新兴案例,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参考借鉴:

1.基于位置服务的“在线抢单”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基于LBS位置服务,类似“滴滴打车”模式的互联网物流企业纷纷上线,用户在平台送货请求,货车司机在线抢单,为客户提供定制的物流服务。

2.“拼车拼货”模式

由于大量零担货运需求的存在,“拼车拼货模式”存在一定成长空间。拼车模式以整车为单位,但并不是指整车出租,“拼车”模式和海运船舶的分仓理念相似,将车辆的空间按照货物的体积大小进行划分安排,通过系统统一调配,配送车辆可以多点取送,多装多卸,将社会闲散运力整合起来,同时达到成本和效率的最优化。目前市场上“拼货”的主流观点是“高频打低频,强需求带动弱需求”,但是在市场尚未完全打开之前,拼车的空间利用率想必会打折扣。另外技术、货源等因素综合影响下,时间、空间和距离三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也难以定位。

3.“互联网物流信息平台”模式

一批互联网物流企业通过建设互联网信息收集和平台解决了传统物流服务站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他们的最普遍的做法是,互联网物流企业搭建平台,一端对接客户,另一端对接仓储公司和司机,利用平台整合离散的货源和仓库及车辆资源,完成了集货功能。但是,这种模式仍存在较大问题,即没有解决集货困难、成本高、周期长、一流货源难寻的问题,只做到了最基本的表层重构,完成了对信息、货物的聚合与分发,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物流行业供应链链条。

4.“线上招投标”模式

此种模式下物流服务的需求者可以通过平台仓储和货运需求,仓储公司或货运司机在平台展开竞价,用户根据报价选择性价比合适的企业或个人进行接洽。以此模式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物流企业,更加看重的是平台对供应链的控制价值,企业一旦可以掌控供应链管理技术,将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互联网本质是公开透明的,互联网物流企业的仓储和货运报价也会越来越接近刚性成本,那么在平台竞价的压缩空间就会变的有限,货运物流交易效率要求较高时,竞价就会失去优势。物流企业如果想通过补贴拉低竞价来扩展市场份额,长远的持续发展将会遭遇瓶颈。

总之,“互联网+物流”将全面改变原始物流的运作模式,加速推行物流全行业全方位的信息化,实现智慧物流。“互联网+”形势下的信息化,不是单纯地建网站、搭平台、开发APP,而更多的是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在管理监控、运营作业、金融支付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来改造物流产业,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物流生态。互联网物流企业实施“互联网+”是一种基于长远目光的战略考虑,物流作为母行业在向其他业态渗透过程中会相对容易。各物流行业企业若深入挖掘“互联网+”领域,在流程管控、配送效率、用户体验上做到更好,将会在未来物流产业的新领域寻找到自己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晶.“互联网+”为物流创新提供更多可能[J].物流技术,2015(08).

[2]王继祥.物流互联网与智慧物流系统发展趋势[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03).

篇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LBS 发展策略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统计报告(2011年7月),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5%①。促使移动互联网不断加速发展的主要是两方面:多样化的智能终端和3G通信网络的发展推动。

从智能终端方面来看,以新一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平台设备已经相当普及。硬件方面,根据信息行业的摩尔定律,用于生产智能手机的芯片性能每隔18个月就会有质变级别的提升,周期性的降价也使得智能终端走向普通用户。至于应用软件,主流智能操作系统如iOS、Android等的开发已经进入标准化阶段。据易观国际数据,2011年第一季度3G手机销量达1907万。因此,移动互联网时代位置服务发展的软、硬件基础都已具备。

从全球范围来看,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全球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会超过传统互联网。著名风险投资公司KPCB于2011年的《移动互联网趋势报告》就提到:脸谱的5亿用户中有2亿为移动用户,且活跃度远高于PC用户;推特用户中有一半为移动用户,40%的微博消息来自移动设备②。

二、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服务的概念与模式

1、LBS的定义与内容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颁布“911”服务规范,要求移动和固定通讯运营商实现紧急情况下以跟踪并显示呼叫911号码的电话所在地。1994年,美国学者Schilit将“位置”与“服务”结合,提出了基于位置服务的三大目标:你在哪里、和谁在一起、附近有何资源。2004年,学者Reichenbacher将用户使用LBS的服务功能归纳为这样几个类别:定位、导航、查询、识别、事件检查③。可见,早期的LBS服务更多地追求定位追踪功能。

LBS是由移动通信网络和卫星定位系统结合的一种增值业务,通过一组定位技术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并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他人及通信系统,实现相关信息服务的业务。值得注意的是,单独的位置信息不再是最终的服务,它需要结合有效内容的服务才能称得上是完整的LBS。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导航服务作用是有限的,以导航为最终目的的服务往往只在用户处于相对陌生的环境时,才能满足用户需求。

2、LBS基本模式④

首先,用户将信息上传到平台,进行信息管理与,根据需要决定开放的程度和内容,当用户需要开始基于位置的互动时,首先向平台开放定位搜索功能,并允许别人对自己进行定位。最后,平台利用其定位功能对用户进行定位,并对用户指定区域进行定位搜索,同时向用户提供所在地区的相关服务信息。用户根据反馈结果决定是否建立联系。

3、国内LBS业务市场现状

目前国内的应用市场上,热门LBS应用主要是三大类:签到类,代表应用有街旁,切客,浪微领地;信息类,代表应用有大众点评,布丁爱生活。后来出现的特色LBS服务还包括,结合了豆瓣同城活动的“对角网”,专门针对在旅行途中的“同行客”,以及寻找附近ATM机的“ATM位置通”等解决人们日常生活难题的有趣应用,以及结合了地理位置技术的即时通信手机软件,如“米聊”,“微信”。

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LBS业务市场起步比较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据以往经验,中国市场逐步成熟至少需要两到三年。不过国内的LBS发展也有许多有利条件,比如:用户对LBS增值业务的需求增长;移动运营商有推动该业务的内在动力,同时3G网络的不断普及,也打下了良好的网络基础。移动终端设备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价格逐渐走低都将有利于LBS服务在我国的发展。

三、LBS发展遇到的挑战

国内LBS的发展依然停留在简单模仿国外的阶段,用户对LBS的兴趣正在逐渐消减。以“签到”功能为主的传统LBS,在用户数上遭遇增长瓶颈。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3G通信仍需大力普及

国内的3G网络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尚未真正做到普及。在发达国家,3G用户数在所有移动用户数比例在30%左右。根据运营商的战略分析,至少需要3至5年,3G普及率才会有质变级别的上升。未来几年内,借助国内强大的用户基础,3G通信将与全球发展趋势一样向高速率化、宽带化方向发展。另外,在3G通信市场环境成熟之前,2G和3G网络将。我国三大运营商的3G制式并未统一,移动、电信、联通分别采用不同的制式,普通用户对3G的概念还非常模糊,所以还要等到技术上,政策上,用户认知度达到一个比较合适水平的时候,会出现用户发展的高峰期。

2、用户需要一定时间和条件的培养

除了之前提到的对3G的认知尚不清晰以外,目前用户总体上对位置签到服务认同不高,用户规模基数过小,用户黏性不够高。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签到”获得积分、勋章,更多是娱乐或者是尝鲜,这种情况下用户的兴趣很难得到保持。从用户使用LBS的数据来看,有超过一半的用户只是偶尔使用LBS应用程序,LBS的应用频率还是很弱,很多人在“签到”之后没有可选的后续服务,因此显得整个服务拓展性较低。所以,必须要能给用户带去真实的优惠和好处,他们才能保持长久的积极性。

3、还没有找到完美结合社交与位置的融合点

目前,除了专门的签到应用软件外,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站也具有类似功能,不过各大门户都涉足该领域,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功能同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却没有在本质上将社交网络与位置信息结合。

4、商家资源尚未充分开发

单一的LBS服务的还有个问题就是没有充足的商家资源。虽然曾经风靡一时的各类团购网站试水O2O(online to offline)商业模式的效果不赖,但对LBS而言从线上到线下,用户无法从服务本身获取足够数量的有效信息。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服务才是产品实现价值的本质。

5、支付问题

在得到充足商家资源之后,理想的盈利模式应该是用户拿着自己签过到的手机去和商家结算。但因为在技术上、政策上、安全上都还有很多需要考虑完善的地方,比如之前推出的移动支付方案普遍存在一些局限,大多仅仅是实现了手机远程支付功能,并没有真正地把移动支付技术和银行业务结合在一起。另外,由于涉及到个人财产,安全问题也需要谨慎对待,这些都对手机支付的推进形成了一定阻力。

6、资本支持不足

LBS行业发展趋缓的原因,还在于缺少资本的支持。LBS网站多为自发投入,发展环境没有想象中那么宽裕。现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凭借已有资产收入涉足该领域,新兴企业如果长期不能大量融资,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

四、LBS发展策略初探

1、扎实通信网络基础

加快普及3G通信,一是能打破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壁垒,统一3G制式;二是借助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把3G手机的价格控制在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范围内;三是促进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有利于3G通信的政策法规。

2、结合社交网络加速培养用户

定位技术解决的是地理位置,实质上是“Position”的确定,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则是将地理位置向社会位置,即LBS中的“Location”延伸:一方面通过位置感知用户所在的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挖掘地理位置背后的社会属性及关联性,形成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提高用户黏性。类似的此类以真实好友关系为基础的SoLoMo应用,其优势是其他LBS服务难以超越的。因为用户更加愿意与真实生活中的朋友分享相关的信息,这些内容往往更能被信任,如通过与新浪微博、人人网等SNS网站合作,让用户在LBS网站的相关信息可以同步到其他社区,帮助用户扩大信息共享圈,提升用户体验,扩大影响力。

3、借助商务给用户带去实在的实惠

除了借鉴国外有创意的运营模式,国内的LBS服务商也需要考虑更加实惠的方式,以吸引用户的注意。须大力开拓城市生活消费信息服务领域,并搭建一个能够把消费者和商家连接在一起,结合B2C模式,并具有足够用户黏性的平台。比如已加强与大品牌的合作。活动形式可以包括通过签到,累积积分或者勋章升级从而换取优惠或奖品。

4、尽早确立有效的商业模式,吸引投资

5、完善支付流程,提升LBS使用体验

只有尽快统一运营商和银联的技术标准和政策规定,并且大力推广、搭建手机支付点才能慢慢从根本上解决LBS的盈利流程。

综上所述,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前景无限,只要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拓新型商业模式、完善相关政策,相信未来几年内的LBS服务市场将会得到良性发展,间接改变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

参考文献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28)

②Matt Murphy/Mary Meeker:TOP MOBILE INTERNET TRENDS,2011年2月

③程士安、陈思,《基于地理位置服务(LBS)技术平台的传播规律――以“街旁”为例解读技术赋予信息分享的新权力》,《新闻大学》,第106期

④邵晓,《基于LBS的移动社交传播模式及应用研究》,《东南传播》,2011(1)

篇6

关键词:物联网 发展特点 应用趋势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074-02

物联网是最近经常提起的新的一项技术,其被誉为将要引领第三次信息产业发展浪潮的重要技术,世界各国政府都给予了厚望,并对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与产业扶持。我国政府对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相较于前两次我国错过了信息产业革命的班车,此次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将会积极地参与其中,成为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引领者及规则制定者,从而为我国的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物联网的深层内涵

物联网也被称为“传感网”,是“传感网”在国际上的通俗称呼,其主要指的是在物体中加装包含有各种信息的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装置、GPS以及激光扫描装置等)与互联网进行有机地结合来构筑成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从而实现使用智能终端来对各种加装有传感设备的物体进行操作及智能化管理。通过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实际经济的发展与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据权威机构预测,物联网及其延伸产业将会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形成一个万亿级别的信息技术产业,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的现状

“物联网”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所提出的:将所有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而后世界各大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对物联网进行研发与应用,通过将物联网技术建立在现有的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处理技术、识别技术等成熟而完整的产业链基础之上使得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渐进入试验应用阶段。与前两次信息产业技术的革命相比,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加强对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可以使得中国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中起到引领作用,并成为规则制定者,更好地促进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加大了对于物联网研发投入,使得大量的产品进入了试验阶段,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能够实现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但是在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中还存在着标识物体的IP地址缺乏、物联网信息传输协议标准体系建立缓慢以及物联网智能化的应用成本较高的问题,制约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应用。

3 发展物联网的现实意义

在物联网的发展中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并借助于我国强大成熟的互联网基础使得对于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对于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铺设物联网的传感器网络对于保障国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2)促进工业与信息产业的有机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的发展,以工业促进信息化的发展。(3)做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确保生产质量、生产效率以及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有着积极的意义。(4)通过做好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可以催生新兴的产业、就业岗位,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物联网的发展一共分为4个主要的阶段:(1)将物联网与大型服务器、主机进行连接测试。(2)通过将台式机、笔记本与互联网进行连接。(3)将手机、平板电脑等一些移动终端与物联网进行连接。(4)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电器、设备等加入到互联互通的行列中,并最终实现物联网的普及与应用。M2M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前期探索,做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关键是要做好对于传感技术的发展,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对物联网技术发展所需的传感器进行了研发以适应物联网发展所需。

在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中必须具备规模性、流动性以及安全性,物联网的发展关键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发展急需大量小型的、轻型化的传感器设备,在不影响物品运输配送的同时还要确保信息的保密。

4 物联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物联网的发展关键要解决传感器、互联网地址、芯片、物联网信息网络的标准化传输协议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应对互联网地址匮乏的难题时,传统的IPV4地址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急需将IPV4向IPV6方向转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但是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方向,需要多方努力共同做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在芯片方面,我国传感器网络所使用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有近8成以上都需要进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因此,需要在做好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同时做好相关配套高性能芯片的研发与应用,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还涉及到业务层、网络层、接入层以及延伸网4个层面,在标识解析技术、安全技术、QOS业务控制技术以及网络管理等技术的问题上仍未能建立起统一的技术标准,从而使得物联网的应用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造成各种发展相互制约无法形成资源的合理共享与调配,制约了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在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中,政府是主要的驱动力,同时要做好市场在物联网发展中的资源调配与促进作用,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同时通过做好物联网技术所使用的相关配套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将会带动一大批的新型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远程就医、远程操作家电以及远程操控等都是物联网技术应用后所具有的广阔前景,物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网络概念,其更是一个融合各种应用与服务的庞大社会信息化系统,可以在现行网络层面中利用各种网,通过自组网能力,无缝连接融合形成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物联网技术相较于互联网的应用更为广泛,其扩大了连接物品的范围,实现物物、人物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包括人和物的庞大的数据库,通过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完成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控制指挥的智能演化,对于提升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与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新技术的应用也会带来巨大的商机,物联网的应用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形成一个涵盖电子、信息、控制等多方面的有机综合体,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飞跃。同时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当首先通过局部网的发展逐渐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直至形成物联网的全覆盖。

5 结语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在分析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物联网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参考文献

[1]陈志成.设备“智能”管理:企业准备好了吗?―― 工业物联网发展与应用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5(2):26-31.

篇7

关键词:物联网;农业信息化;现代农业试验基地

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12-0117-03

农业信息化实现了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农业物联网作为农业信息化的基础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作为重要支持内容。农业试验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创新的载体,加强农业试验基地物联网的建设,对于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物联网在现代农业试验基地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当前物联网在基地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思路,优化物联网在农业试验基地平台上有效利用,是保障和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性、现实性课题。

1农业信息化与物联网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1]。我国农业领域中信息化的应用开始于1979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已取得较大成果,有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3]。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4]。物联网是近年来在信息感知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和高度融合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综合化信息应用技术[5],更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6]。农业物联网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信息化农业发展模式转化的基础保障。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科研中,是现代农业依托新型信息化应用的一大进步,也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2物联网与现代农业试验基地建设

2.1物联网在现代农业试验基地建设中的意义

农业试验基地是农业科研创新的载体,在新产品研究、试验、展示及推广过程中具有“旗舰”的作用。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农业试验基地承载的各种试验项目,提升人们对基地的实时控制和精确管理能力,在智慧型农业发展中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7]。随着精准农业的发展,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农田环境的影响,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足不出户就可以监测到农田信息,实现科学监测、科学种植,极大地提高农业试验基地的科研能力和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2.2物联网在现代农业试验基地中的基础架构

物联网的“物物相连”应用到农业上,可以推进试验基地综合化、一体化和智能化的管理要求。它通过感知识别、网络传输、计算处理等三层架构来连接整个物联网体系。根据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应用于现代农业试验基地中的物联网组成架构由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应用服务层及用户层组成(图1)。

数据采集层的任务是确定监测的对象与目标及其因子参数的接收采集。根据农田设施栽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定主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参数监测,如气象参数(光照、温度、湿度)、环境参数(氧气、氨气、CO2 等)、土壤参数(温度、湿度、pH、土壤成分)等。数据传输层的任务是网络的部署和应用,实现数据采集层所捕获数据的高速传输。应用服务层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感知信息的综合处理和有效利用,对监测对象实行信息反馈与实时控制提供各种计算服务。用户层是负责信息处理的人对经过综合处理信息的终端利用,即通过数据采集层采集来的信息经过网络传输、汇聚融合、标准处理、智能加载后再作用于监测对象,实现信息控制的目的。

2.3物联网在现代农业试验基地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试验基地借助物联网的介入,正逐步实现在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可追溯性、精准农业、集约高效农业等方面的应用。早在2001年,高光谱遥感信息获取试验成功在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完成[8]。2010年,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为指导,“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安全生态农作物集成示范区、精准农业示范区、新型节水农业示范区,对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创新与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9]。2011年,农业部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并与发改委、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北京市设施农业、江苏无锡养殖业等三大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2013 年,农业部启动了天津、上海、安徽等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并认定了40 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各地农业物联网发展方兴未艾。另外,新疆、黑龙江、吉林、北京、上海、河北、江苏等地也已建立起多个大田作物数字化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10],取得显著成效。

3现代农业试验基地物联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3.1物联网建设的意识落后

我国的农业物联网建设及利用水平较以往虽有了较大提高,但总体来说还未受到足够重视,缺乏国家宏观性规划与分步实施方案,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应用物联网新技术的试验基地往往存在“科研多、生产少”的现象,农业物联网建设“务虚”成分远超过“务实”。

3.2物联网基础设施及相关人才匮乏

我国物联网建设的相关基础设施较发达国家还相对落后,硬件设备不能满足农业物联网实用、适用的要求,软件支撑体系未能体现智能化的实际效果。其次,农业信息化人才作为物联网用户层的关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准确定位既懂农业又具备信息技术的人才仍较困难。

3.3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规范尚待统一

农业试验基地作为农产品研发的主要阵地及整个农业信息化网络的第一线,拥有统一的信息化技术标准至关重要。建立健全国家统一标准的农业物联网应用规范是物联网及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各种设施设备有效桥联的保障,在整个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4财政保障措施尚待加强

物联网基础性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初期收效缓慢,投入产出比使得企业和有些地方政府不愿意投资建设。另外,长期以来中央和地方偏重于城镇信息化建设投资,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更造成了相关财政扶持力度不足。

4改善及发展农业物联网的对策和建议

4.1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农业试验基地物联网工作涉及面广,资源整合和共享问题突出,必须科学统筹农业信息化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的战略定位。同时借鉴引入国外试验基地的先进管理模式,加大农业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扶持支持农业物联网研发、转化、推广应用的项目,切实做好宏观层面政府的引导扶持工作。

4.2加强基础设施及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新型高效物联网基础设施的研发能力,使得质优价廉的农田基础设施装备到各个试验基地的田间地头,保证农业信息化建设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快建立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推进农业物联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应重视交叉学科高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注重对现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工作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岗前培训。

4.3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标准制定

开展农业物联网标准体系顶层设计,从技术与应用两个角度明确农业物联网标准的工作范畴和应用领域,制定顶层设计、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标准工作计划。鼓励全国科研院所、管理部门、大学、企业、基地等参与物联网标准制定工作,形成农业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应用的机制。

4.4加大国家专项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

将农业物联网发展列入各级政府的基本建设预算,积极引导地方财政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同时,建立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物联网体系建设工作,用科技促进科研,让资金保证科研,切实走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5结论

农业试验基地是农业科研创新的载体,加强农业试验基地物联网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能够改善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引领现代农业发展[11, 12]。农业试验基地作为承载农业事业的排头兵,应率先做好物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的有效结合,实现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从而实现集约、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推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蒋艳萍,田兴国,杨征,等. 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1):51-53.

[2]刘淑辉.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的现状及差距分析[J]. 现代农业科学, 2009,16(9):174-176.

[3]吴吉义.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J].信息化建设, 2006(6):50-53.

[4]李志清,李璇.浅谈物联网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 2009(22):327.

[5]戴起伟,曹静,凡燕,等.面向现代设施农业应用的物联网技术模式设计[J]. 江苏农业学报, 2012,28(5):1173-1180.

[6]曹青林.物联网研究现状综述[J]. 软件导刊, 2010,9(5):6-7.

[7]王连胜, 夏冬艳,汪源,等.基于物联网的现代农业节水灌溉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30):7393-7396.

[8]高光谱遥感精准农业示范基地研究[J]. 地球信息科学, 2001(2):80.

[9]窦家勇.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科技园区创新方案研究[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14,11(1):8-11.

[10]朱会霞, 王福林,索瑞霞.物联网在中国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7(2):310-314.

篇8

[关键词] 油气生产; 物联网; 系统; 标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1. 040

[中图分类号] F270;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1- 0078- 02

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提升油气生产管理水平,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被列为中石油“十二五”标志性工程。物联网概念在油气生产领域是个新内容,为了科学有效开展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笔者根据对部分油气田的调研,认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深刻理解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意义,明确建设目的

进行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首先需要理解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概念最初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Auto-ID实验室于1999年提出的,指的是把所有物体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相连接 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物联网就是利用传感器、执行器、RFID及各种智能装置对物理空间进行感知识别,依托通信网络进行传输和互联,利用计算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生产生活信息流的无缝链接,进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1]。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物联网应用大多集中在军事、电力、工业、农业、环境监测、建筑、医疗、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物流、生产、零售等领域,大多围绕RFID和M2M展开,主要目的是对移动或流通物理介质进行追踪或溯源,如对枪支弹药、药品、零售商品、电表的库存、使用进行跟踪;对车辆在外的具置状态进行定位跟踪;对汽车制造进行个性化定制、过程进度管理;对物流配送物品进行运行过程掌握;对商品、蔬菜产地进行溯源追踪等。

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逐渐深入和扩展,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2013年2月17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2]。

油气生产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射频识别、通信、互联网等物联网技术,对油气水井、计量间、油气站库及相关集输管网等生产对象进行全面感知,实现生产数据自动采集和控制、油气田生产运行监控和管理,进而提高生产操作单元的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油气田生产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解读油气生产物联网含义,全面感知不是简单意义的把原有的手抄仪表、装置状态换成传感设备,而是一次伴随着工艺优化、工作内容反思与提炼的生产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的变革,最终目的应该是在满足油气安全生产、研究、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有效科学感知、合理控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改善劳动环境、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高科研、管理决策水平,让每位油气生产管理员工都能像专家一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现场生产操控行为自动化、智能化,发挥动态管理优势,实现高效、精细化、智能化生产运行和管理。全面感知的专业内涵非常宽泛,涉及油气生产管理、运行各领域,不仅涉及井口站库的产量、压力、流量及日常操控,还涉及井下作业修井架动态,供水、供电、供暖、道路交通、通信状况动态、新建产能中的钻机动态等,对需要动态掌握的油气田现场生产情况进行全面、真实、自动感知。

2 划清系统边界,抓住工作重点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不是简单意义的信息化建设,而是建用一体的系统工程,通常的信息化项目是后端管理,比如钻井数据管理系统、生产测井数据管理系统等,只是把现场数据实现数字化,然后加以分析应用,对前端数据如何入库,只强调哪里产生哪里入库,用什么方式入库不做强制规定。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的基础是对前端数据源、生产环境进行全面自动感知,并能取代部分手工操作进行一些必要的控制与调节,涉及前端建设管理,涉及前端生产运行、组织管理方式的转型变革,工艺流程、业务流程的优化等方面。

人们总是把之前的各油气田自动化或是生产前端信息化建设与油气生产物联网相提并论,同时,对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与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A2)、采油与地面工程运行管理系统(A5)、勘探与生产调度指挥系统(A8)之间的关系产生疑惑,如何划清各系统之间的界限对明确油气物联网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可以分为3个子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

数据采集与监控子系统:以建设目标为前提,确定采集控制参数;确定采集控制设备技术要求、有线采集控制设备接口协议、无线采集控制设备数据存储地址及接口协议;现场监控与管理系统功能设计、集成应用。

数据传输子系统:主要针对本油气田特性,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组网方式,为RTU到应用层的各类数据传输、应用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

上述两个子系统,在一定意义上是过去的自动化建设或信息化建设内容,只是设计更科学,功能更具扩展性,要求更高,如采集、控制参数选择需要紧密结合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变革、工艺流程优化等需求,不仅有生产运行、管理参数的采集监控,还有物联网设备的运行状况监控;建设过程需要依托具有先进性、安全性、可操作性、可扩展性的相关标准以确保建设整体水平。

生产管理子系统:即通常理解的信息应用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一样,需要具有汇聚管理数据、分发数据、展示数据、分析数据、统计数据、应用数据等基础功能。生产管理子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对比,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源点得到的数据专业涉及多,有采油工程数据,如抽油机参数、耗电功率、清防蜡加药数据;地面工程数据,如管线压力、分离器压力等工艺数据,道路、工艺流程展现及安防视频数据,通信状况等;物联网设备的管理数据,如启用日期、电池使用时间、生产厂家、故障频次、设备类型等;基础的部分地质参数,如油压、套压、液量、注水量、液位、功图、油温等;生产管理的行为指令,如控制的功能有远程启停、远程切断、自动倒井量油、间抽、空抽抽油机工作参数自动调节等。面对纷繁的数据内容,必须分清哪些数据只是汇聚推送,哪些数据只是统计应用,哪些数据需要深入分析,划清与其他系统的应用边界,才能找到工作重点。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控制功能、简单的生产分析功能侧重在前端的场站监控中心或作业区生产管理中心。面对部署在总部、油气田公司、采油(气)厂的生产管理系统,采集的采油与地面工程的数据,如电参模块采集的反映抽油机平衡的电流图,反映抽油机功耗状况的功率、曲线数据等,只是采油与地面工程管理数据的部分内容,未包含井下作业措施分类及分析,泵参数及分析、泵效分析、分层注水分析等涉及的相关数据;采集的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的地质基础数据,如油压、套压、液量、液位、功图、油温等,未包含地质研究所需的生产测试、生产测井、工程测井等本质研究数据。对于这部分数据,重要的是管理好数据,做好数据接口,避免相同数据在A2、A5系统中重新手工录入。

勘探与生产调度指挥系统(A8)显示内容均非自生数据,作为A11,能够为A8系统提供的内容一定是油气生产物联网的主体内容。伴随着工艺优化、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变革的油气生产物联网建成后,人们对传感设备的依赖性就如同目前人们工作时对电脑的依赖程度,传感设备运转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日常的生产运行、指挥等系统的正常应用,因此,物联网设备是油气生产物联网的首要主体,对物联网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分析、统计是生产管理系统的工作重点。能够随时统计不同层面共有多少种传感控制设备、监控系统,以及厂家归属、使用状态、维修次数、故障原因分类、维修占用时间等信息,对确保油气生产物联网有效运转,发挥应有作用至关重要。

总结以上分析,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的工作重点主要有4个方面:第一,标准规范建立;第二,场站监控中心采集与控制功能的科学合理规划;第三,数据管理与数据接口;第四,物联设备的实时监控。

3 理解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关键技术,准确科学应用

全球物联网发展的4个最主要的技术为:RFID、传感器、嵌入式智能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这4种技术也代表着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和研究热点[3]。对于油气生产物联网而言,采集控制参数选择、功能设置同样是关键技术。除设备生产材料的纳米技术、采集控制参数选择、功能设置技术外,RFID编码技术、传感器技术、监控系统集成技术都涉及数据存储与接口标准,它是不同制造厂家设备互连互通的基础。

关键技术的应用均需要作缜密的分析研究,尤其在数据安全层面、标准专利引用方面需要把控好原则,承担国有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涉及国家重大战略的技术领域内,优先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国际惯例,对保护本国社会经济利益是必不可少的[4]。

4 重视运维技术人才储备,保护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投资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投资大、范围广,软硬件资产多。系统保障能力、系统运行维护队伍的素质、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关系到投资成败。运维技术人才储备是建设成果正常运转,各油气田正常生产、管理、统计分析、决策的重要保障。

运维技术人才储备需要从建立健全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使用规范、维护规范、技术培训机制等方面开展。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使用规范的主要目的是明确方法细则,确保系统的稳定可用性。如怎样使用、管理油气物联网系统,使用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建设规模与人员、组织管理结构的匹配)。根据规范指导本油气田使用单位如何高效利用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成果。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维护规范主要目的是指导油气田怎样维护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日常维护要做哪些工作,保证油气生产物联网可靠运行。

各油气田对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的感受、起点各不相同,在对运维人才的培养方面,需要“走出去,请进来”,结合实际,对照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使用规范、维护规范及早开展,确保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成果发挥出应有效果。

5 结 语

全面感知油气田,现场生产分析、预警、指挥智能化是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的核心;优化工艺流程,促进组织管理模式转型,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改善劳动环境、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高生产、科研、管理决策水平,让每位油气生产管理员工都能及时、全面、准确了解油气田生产现场数据,像专家一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的目的;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创新理念,正确理解,科学决策,有序进行。笔者结合部分油气田调研及个人理解,对如何开展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提出了一些看法,对有效进行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晓. 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探讨[J]. 中国科技投资,2010(6).

[2]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 7号)[Z]. 2013.

篇9

关键词:宿迁市;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169-02

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实现农业集约、高效、安全的重要支撑,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从动植物生产管理科学化水平、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等方面彻底改变传统的农业粗放式生产方式,从而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宿迁是江苏省的农业大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较重要地位,全市农业增加值占地区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比重比江苏全省高近8个百分点,发展现代农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宿迁农村经济整体上相对落后,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因此,要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智慧农业”“精准农业”,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必由之路。

一、宿迁市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概况

近年来,宿迁市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各级政府、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装备农业的投入,奠定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良好基础。

(一)初步形成了高效农业的视频监控体系

在政府支持下,目前宿迁已建成市―县(区)―乡(镇)三级覆盖全市重点高效农业生产基地的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到本地区农产品生长情况、农业自然灾害、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农产品经营状况等动态信息,实现网上监测预警、专家网上指导和远程技术培训,从而为各级农业管理部门以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市农委建成视频监控系统总监控中心,五个县(区)各自建成分控中心和生产基地前端视频采集站。2014年,生产基地前端视频采集站的规模达到208个,计划到“十二五”末,视频监控农业生产基地250个以上。

(二)特色产业的装备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宿迁市所辖的各区县围绕各自农业特色,已形成各具特色的设施农业基地,不断提高其农业智能装备水平。如宿豫区建成现代化肉鸡养殖场142个,通过安装相应的物联网监控设备,可以实现自动控温、自动供料以及自动饮水,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2014年末全区肉鸡栏存栏量达到754万羽,年出栏量8 170万羽,年饲养规模近9 000万羽,全国养殖规模与现代化水平最强县和全省最大的肉禽养殖加工基地初具雏形。泗洪县奶牛栏存总量1.98万头,奶牛场规模比重为98.3%。全县栏存2千头以上的奶牛养殖企业2家,栏存千头以上的奶牛养殖企业4家。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畜禽标识和档案管理办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执行严格的动物标识申购与发放管理制度。目前,全县所有的奶牛都使用了农业部统一的动物标识,并且确保了畜禽个体标识的唯一性,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以泗阳云禾源、华绿科技公司,沭阳绿雅、月盈食用菌公司为代表的投资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

二、宿迁市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而言,近年来宿迁市现代农业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现代农业发达的地区以及宿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物联网技术应用还刚刚起步,目前大范围推广应用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大,存在着制约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诸多因素。

(一)农业企业应用的热情不高

由于物联网技术应用投入很大,短期内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足以抵消投入成本,多数企业实施物联网的积极性依然不高。在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中,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属性,农业长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虽然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因为经济效益不够显著而一直无法得到各类资本的眷顾及大力投入。宿迁市作为江苏省的农业大市,近年来在政府一些列政策支持及有效投入的带动下,科技兴农迈出了较大步伐,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发展有了明显突破,现代农业效益得到初步显现。但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益仍无法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多数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民缺乏进行科技投入的积极性,不利于宿迁市现代农业发展。

(二)农业示范园区对物联网的认识有待提高

各类农业示范园区是物联网技术应用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主要基地,园区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到物联网对园区未来发展的重点引领作用,对物联网技术应用有所作为。通过调查走访宿迁市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普遍不高,认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会增大企业的成本,效益短期难以显现。即使个别采用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园区,其投入也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投入,示范的意义远远大于产业化范畴,在技术应用上还仅仅停留在监控层面上,离真正的物联网意义还比较遥远。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人员配备上,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真正懂物联网技术的很少。这些从根本上影响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上的大面积推广使用,也宿迁市发展智慧农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技术,对光、温以及湿度要求进行精确的控制,需要一整套智能控制设备和传感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也要求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由于宿迁经济不够发达,现有的农业产业园区农业基础设施还都比较落后,水、电配套以及大鹏设施破旧,离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还有不小差距。若要应用物联网技术必须进行基础设施改造,这些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再加上农业生产季节性强,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势必打乱原有农业产出计划,影响农业产出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宿迁市农业产业园区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积极性。

三、加快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宿迁市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现状分析,设施农业和农业示范园要想实现经营方式的转变,必须从政策扶持、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强宣传,来引领宿迁市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加大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应适时出台宿迁市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的实施意见,并对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进行规划,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扶持重点、扶持资金、具体政策措施;各区、县(市)依照当地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指导本地区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

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针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示范园区物联网技术应用投入热情不高的问题,市县两级政府应该设立物联网技术应用专项资金,在本地区选择1―2家具备典型意义的农业示范园区,以国有股参与的形式进行完全意义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争取在2―3年间具备产业化的生产能力,以显著的经济效益来引导社会资本的跟踪投入;对于民营资本进行物联网技术应用投入的园区和农业企业,政府提供一定的配套补贴。

三是营造良好政策氛围。加大对农业物联网技术知识的宣传力度,在工程项目用地、协调贷款安排及培训等方面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农业企业和园区做出有限安排。

(二)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

首先,加强物联网技术基础知识培训。依托江苏农民培训学院,重点围绕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农业信息化等方面大力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农业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农业生产基地技术管理人员生产技能培训等;可利用宿迁学院等社会办学力量,对现有设施农业从业人员进行物联网技术专项基础知识培训,努力造就新一代有知识新型农民。其次,加速农业领域计算机和信息化人才引进。充分发挥人才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建立引才、聚才、用才的有效机制。加大人才开发资金投入,帮助解决引进人才的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以优厚的条件广泛吸引海内外信息化人才来的宿迁农业领域创新创业。

(三)推进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

目前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较慢的一个原因是农业物联网自身一些关键技术还没有取得有效突破,使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无法得以充分显现。因此,根据宿迁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市农委应与市经信委联合组建宿迁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创新团队,重点攻关宿迁本地特色农产品的物联网关键技术,以进一步形成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竞争优势。同时可以考虑加强与农业研发力量较强的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及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等院所之间的合作,政府出资引进本地区急需的农业物联网技术,以技术合作的形式带动农业示范园区物联网技术应用与推广,在此基础上形成宿迁市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典型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家玉,周林杰,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以江苏省农业物联网平台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5).

[2] 杨英茹,郭利朋,等.设施农业物联网远程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J].河北农业科学,2014,(6).

[3] 张琛驰.对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

[4] 燕艳,田春华,张凤军.北京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探讨[J].北京农业,2013,(24).

篇10

【关键词】嵌入式 物联网 M2M

一、什么是物联网

目前,流行观点大多是引用国外的。早在1999年,国外有人提出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这就是物联网概念的雏形。其实,准确的讲,这是一个研究电子标签和物流的外国机构提出的,所以说这应该是一个物流网的概念。就像现在有人提出的车联网一样,是物联网的一部分。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这是从表面现象来描述的物联网,或者说是叙述物联网可以做的一些事。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让每个物体都连起网来,理论上讲目前没有什么技术障碍,完全可以实现。关键是没有必要让每个物体都联网。物物相连是美好愿景,可以肯定的是再过若干年也不可能每件物体都有联网的需求,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理解,从造势的角度谈物物相连,强调物联网的万亿级的产业规模是可以理解的。

M2M业务的物联网。M2M最早是电信运营商提出的一种业务模式,也是现阶段物联网最普遍的应用形式。M可以是人(Man),也可以是机器(Machine),M2M泛指人、机器之间建立连接的所有技术和手段。据统计,目前全球机器的数量至少是人类数量的四倍,这意味着M2M技术有着无比广阔的应用前景。在M2M领域,通信运营商由于具有现成的网络覆盖、随时随地的接入能力,成为当然的应用提供者。

还有人概括说:物联网就是基于物理世界的互联网。这个定义描述的产业规模是客观的,也是有据可依的。但是,不管是机器还是人,都要先赋予智能化的功能才可以连起网来。比如:我们人类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手段上网。那么物体要想上网也要通过这些手段。这种方式就是把计算机嵌入到物体中去。所以把物联网定义为:是基于互联网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就是计算机应用的一种形式,赋予物体嵌入式系统,它才具备上网的条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互联网。

二、嵌入式、物联网、与云计算之间的关系

嵌入式是一个物联网项目中物体端嵌入的专用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可裁减、低功耗、高可靠性、按需定制的计算机。

物联网则是通过专用计算机系统在物体信息处理传输的一种应用,也可以把物体看作云计算的端口或者节点,大量的物体联网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这就会用到云计算。云计算是海量数据处理的一种概念,当众多远端智能设备把数据传到服务器群组时进行高速处理,即是云计算,或者叫虚拟计算。云计算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即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比如:一个超级云计算中心,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计算服务,按上机时间计费。这样避免了单位花巨资买计算设备,而且计算设备的利用率也会提高,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计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云”就是一种服务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属于云概念的实例。比如每个人都有银行卡,银行卡在结算时只是起到身份证明和加密处理的功能。通过磁记录装置读入持卡人的身份和密钥,然后由嵌入式计算机通过网络把数据传输到远端的服务器进行计算处理。当你的银行卡丢失,可以迅速挂失,只要没人用你丢失的卡支取之前,银行都可以冻结你的账户,有效的保护了你的资金。这种操作既是云计算也是一种云服务。

生活中有些简单例子也是这种服务模式,比如社会上对企业提供财务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当有些规模较小没有专业财务人员的企业,需要工业会计、商业会计、审计、财务评估等等业务时,事务所都可以派出专业人员为你服务。这很像云计算的商业模式,只是云计算特指计算机的工作模式。

三、结论

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专业上讲就应该是智能终端的网络化。嵌入式系统无所不在,有嵌入式系统的地方才会有物联网的应用。所以,物联网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嵌入式系统。从另一个意义也可以说,物联网的产生是嵌入式系统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更多的嵌入式智能终端产品有了联网的需求,催生了物联网这个概念的产生。物联网通过专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系统)在物体信息处理传输中,产生的海量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这就会用到云计算。可以预见,未来的物联网将会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社会的各个角落,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更加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嵌入式技术网络技术进而导致的物联网技术必将对未来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