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发展概述范文

时间:2024-03-20 18:16: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的发展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联网的发展概述

篇1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建筑;概述;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融现代建筑技术与通信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于一体的智能建筑悄然兴起,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而目前方兴未艾的物联网技术因其各种特性,引入到智能建筑中,必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1、物联网的概述和意义

1.1 物联网的概述

随着网络覆盖的普及,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无处不在的网络能够成为人际间沟通的无所不能的工具,为什么我们不能将网络作为物品与物品沟通的工具,人与物品沟通的工具,乃至人与自然沟通的工具?现在这一切正在渐渐变成现实。通过装置在各类物品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品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品的沟通和对话,也可以实现物品与物品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这种将物品联接起来的网络被称为“物联网”。

物联网自1999年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中心提出以来,发展迅速。利用二维码、射频识别(RFID)、各类传感器件/敏感器件等技术和设备,使物体与互联网等各类网络相连,获取无处不在的现实世界的信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信息交互,支持智能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智能基础设备。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又一次产业浪潮。物联网不是对现有技术的颠覆性革命,而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全新的通信模式转变,同时通过这样的融合也必定会对现有技术提出改进和提升的要求,以及催生出一些新的技术。

2.2 发展物联网的重要意义

在物联网时代,生活中的物品变得“聪明”、“善解人意”,通过芯片自动读取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递,使得信息的处理—获取—传递整个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是对人类生产力又一次重大的解放。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文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农业管理,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物联网的普及的发展是伴随着技术的成熟而逐渐应用到各个方面的,并不是应用在等待技术完全成熟以后才会开始,在某些领域,物联网将率先展开应用,同时,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会逐渐拓展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智能建筑概述

智能建筑是利用系统集成的方式,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的优化组合,向业主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诞生于20 世纪80 年代,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 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ford)市建成。随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地的智能化建筑方兴未艾。据有关统计:美国智能建筑近万幢,日本新建的大楼60% 是智能建筑。中国的智能化建筑起步于90 年代,起步虽晚但是发展很快。

3、智能建筑系统存在的问题

3.1整体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在各个子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厂商们习惯从各自利益出发,在接口上互相扯皮,容易耽误工期。施工工期长,工程造价高,各个子系统采用不同的布线和施工方案,布线一般采用有线形式,重复布线与重复施工,使得施工量加大,施工工期延长;各系统协同工作及其相互联动变得更加困难,并且都需通过后期定制软件来完成,使得调试周期延长。整合困难,难以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不同供应商的产品如门禁、报警、空调、智能照明、一卡通等系统进行系统集成时,由于没有开放的协议,没有统一的接口和数据库,使得技术协调变得困难, 甚至无法达到用户的智能化要求。

3.2 管理及维护成本高

因为每个系统都要不同的人员去管理,需要不同的技能,所以在管理方面,会带来许多额外的开销;每个子系统都得单独维护系统,不能统一远程校调、维护。系统维护困难,使用成本高。不同厂家的设备使用不同的通讯总线和通讯协议,系统及设备相互兼容性差;各家使用不同的布线方案,不但造成重复布线施工的材料浪费,而且还使得系统之间的联动、数据资源共享等用户的人性化操作需求的实现变得困难或难以实现,并增加了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3.3 系统扩展性降低,使用不方便

用户在后期要增加新的子系统及设备,需重新进行布线施工和调试系统,扩展性降低;用户需学习各个系统的不同的使用方法及进入运行多个不同的软件,系统的联动及关联操作需在每个系统重复设置,使用极不方便。软件定制集成,不可靠难实时。弱电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需要专门定制,信息需经过交换机等商用级网络路由,再通过WINDWOS等软件平台交换信息,环节多,易受病毒、软件可靠性等影响,很难实时可靠地进行多系统联动。

4、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技术特征

4.1 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影响

(1)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的影响无处不在,表现如下:

(1)设备经传感器联网比比皆是。

(2)TCP/IP 网络平台支撑了大部分子系统。可以说,很多子系统已经是准物联网形态或已是物联网形态,例如智能家居、建筑设备监控、安防、一卡通、三表远传、电子配线管理、智能照明、公共广播、会议以及专业应用等系统。

智能建筑设备传感/控制联网方式涉及以下五个因素:开关量/模拟量;单向/双向;单路/多路;TCP/IP支持的网,TCP/IP不直接支持的网;设备间无互动/设备间互动。

4.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目前常用的是三层结构:

管理层—控制层—现场总线层。系统机电设备经传感器联网的特点如下:

(1)物与物、人与物互动多IO、实时、面向现场总线,如Lonwork/BACnet/Modbus/⋯⋯ 其中包括互联网协议栈不能直接支持的网络。

要实现物联网应用,必须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控制器是核心设备,内嵌WebServer功能;

(2)首先在控制器中形成设备互动的物理功能;

(3)转换成互联网协议栈上运行的逻辑功能;

(4)基于浏览器B通过Web Server 实现管理和监控功能。

4.3 智能建筑物联网框架的变迁

基于物联网B/S 访问模式,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物联网框架如图3所示。在浏览器上对系统进行故障分析、能耗管理、设备监控和物业管理等。

智能建筑集成系统的物联网框架如图4所示。浏览器通过互联网协议栈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

图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物联网框架图

图4 智能建筑集成系统物联网框架图

4.4 智能建筑与数字城市融合

数字城市的物联网框架如图5 所示。数字城市按物联网架构实施,浏览器通过互联网协议栈对城市各个行业的物联网(包括智能建筑)进行监控和管理。

图5 智能建筑与数字城市融合框架图

5、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时代的应用前景

随着物联网的推广和普及,3G、物流传感技术的发展进步,智能建筑正在向新一代智能建筑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融合短程无线通讯技术、微电子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的新技术,逐渐被用于新一代智能建筑系统等需要数据采集与检测的相关领域,从而给智能建筑带来一次全新的升级。虽然物联网的建设和完善需要很长时间,物联网和智能建筑系统的融合也需要不断的磨合,但物联网在智能建筑的应用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尤其是传感技术和无线技术的逐渐成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物联网在智能建筑的应用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结束语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的结合是可能也是可行的,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的融合将是今后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物联网基础设施得到广泛建设,物联网逐步形成产业化时,智能建筑必将拥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和市场价值,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智能建筑将使未来的建筑更加智能和环保。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物联网;通信技术;推动革新

伴随通信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为了使通信技术在通信行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优势,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变革通信技术,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就是怎样在通信技术中融入物联网,有效利用物联网来推动通信技术的革新。

1物联网的概念及目前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概述

物联网的概念诞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从科技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既属于互联网,也是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与延伸。物联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传感器及相关设备,实现对信息的感知与控制;二是将信息利用有效的传播技术传输到各终端,并能保证传输的安全性;三是对终端获得的信息进一步应用,实现在物联网中对物品的直接控制。在建筑等领域中利用传感器,已可以实现信息共享、监控、跟踪定位等目的,这是物联网胜于互联网的优势所在。我国的通信技术主要由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构成,光纤的产生和应用使有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使有线网络的速度由KB时代进入了百兆、千兆的高速阶段;随着4G网络的诞生和大范围的运用,与传统通信技术相比,4G网络不仅有效的提升了网络信息传输的带宽,而且对通话、音视频质量的改善也有目共睹。

2物联网和通信技术在发展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物联网的安全性还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不论是互联网还是物联网,都是对信息的传输、共享及利用,这就存在两大方面的信息安全问题。一是信息的保密性安全,网络病毒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严重威胁着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秘性,加之黑客的入侵也对物联网的安全性造成威胁;二是由于信息数据量的巨大,对信息的有效识别与利用成了难题,如果辨别处理不当,也会对物联网的安全性带来影响。2.2我国还未有效掌握通信核心技术。总体来说,我国的通信技术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还未能有效的掌握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例如运用通信技术实现的智能手机,国产的智能手机的技术核心总体上还是落后于美国、韩国等国家。要想实现我国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不断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需要专业研发人员不断努力攻克技术难题。2.3通信技术与物联网速度协调性上仍存在问题。通信技术发展的目标不仅是实现快度传输,更要保证传输的质量,更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而物联网是依靠速度的技术产物,如何提升信息传输与共享的速度及带宽,是物联网产业的主要发展目标,这就出现了信息技术的速度与物联网的发展不一致的问题,通信技术无法满足物联网规模化的需求。2.4通信技术在实现全面覆盖的目标中仍然存在问题。物联网的运用,是为了通信技术全面覆盖目标的实现,然而周边环境的影响、障碍物的存在以及距离的问题都会对通信产生不良的干扰,使得通信技术还无法顺利实现全面覆盖,影响了物联网对通信技术的推动。

3物联网对通信技术革新推动作用的探究

3.1在通信技术质量方面的推动作用探究。通信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对各项功能的运用依赖性越来越强,在通信行业中引入物联网,可以逐步实现通信技术对信息的收集和运算、对庞大信息数据的精准分析和有效处理,实现通信行业的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在减少运营成本的同时,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从而改善了通信技术质量、推动了通信技术革新。3.2物联网为通信技术的大数据时代的实现保驾护航。物联网的高速发展有力支撑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具有信息量巨大、内容千变万化、占用巨大传输速度等特点。为了满足通信工程对速度和带宽的需求,需要运用物联网来解决大数据的存储传输、计算及处理等问题,运用物联网来实现保证通信技术中大数据的处理能力的目的。3.3物联网在推动通信技术行业竞争力方面的探究。物联网一方面在推动通信技术行业运营方面具有无限潜力,另一方面,由于物联网在通信产业经济发展、通信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实现有效节约通信行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推动提升通信技术的行业竞争力。

4结束语

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给通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而作为新兴技术之一的物联网与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将在通信技术革新的推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海兵 单位:中国通信建设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旭.刘颖.物联网通信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16.

篇3

关键词:电梯;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促使高层建筑物大量的涌现,而作为高楼内垂直的交通运输工具,电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梯的应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但却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我国每年都会发生一定数量的电梯事故,因此,电梯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用物联网对电梯进行远程监控必将成为今后电梯安全方面的一大发展趋势。

1.电梯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概述

1.1电梯远程监控系统概述

为了能够随时掌控电梯的运行状况,通常采取的措施使用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对电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电梯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准确获得电梯故障信息、轿厢内乘客状况,可以对电梯故障的原因及种类进行及时的确认并迅速派遣电梯维护人员前去故障电梯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救或维修,从而确保了乘客的安全以及电梯的正常运行,使电梯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此外,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电梯公司还能够随时监测及控制公司已经售出的电梯产品,根据反馈来改善公司的售后服务,分析电梯的运行数据来改进公司电梯产品的质量,为研发出质量、性能更加优良的电梯产品奠定基础。一般来讲,电梯远程监控系统主要有7个方面的功能,它们分别是监控电梯的运行状态功能、故障报警功能、电梯内无间断的视频监控功能、存储历史数据功能、分析统计历史数据功能、音频对讲功能以及辅助控制功能。

1.2物联网概述

作为一门新兴的信息技术,物联网在社会的各领域都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及发展。所谓物联网就是一种能够对物品进行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的网络,主要是按照既定协议,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比如RFID、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将物品与互联网连接在一起来进行通信或者信息的交换。

从技术架构的层面可以将物联网系统分为四层:应用层、管理层、网络层以及感知层。其中感知层是基础,由多种数量的传感器构成,能够对物体本身及其所处环境的信息进行感知。网络层主要是用来连接管理层以及感知层,并向两者分别传输信息。管理层主要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整合以及利用。处于最上端的应用层则是结合行业需求,衍生一些具体的应用,比如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等。

2.电梯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探究

一般来讲,电梯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通信协议、远程监控系统的信息平台以及终端的采集系统。其中的通信协议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保障信息平台以及终端采集系统的正常运行。而远程监控系统的信息平台则能够对电梯的视频监控数据以及运行状况数据进行实时的接受和显示,并且能够分析电梯运行的历史数据、显示相关数据报表,若电梯发生故障时,该信息平台还能够及时主动的发出报警信号。

2.1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通信流程分析

根据电梯监控系统的功能,通信流程需要7个过程:终端采集系统登录信息平台维持信息平台与终端采集系统间的心跳连接对实时的运行状态数据进行传输对故障数据进行传输对视频监控数据进行传输对文件进行传输同步信息平台与终端采集系统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远程监控系统信息平台的服务器组的架构会对通信协议产生一定的影响。

2.2远程监控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为了避免出现服务器崩溃或者客服端请求不被服务器端响应的情况,远程监控系统的信息平台通常由一系列服务器构成,这些功能不同的服务器组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实现服务器端的整体功能。具体来讲,这个服务器组主要包括登录服务器、运行状态服务器、视频监控服务器、WEB服务器、运行状态缓存服务器、文件存储服务器以及数据库服务器。各服务器通过数据传输以及数据包来实现相互间的通信功能,并完成实时状态数据传输过程以及视频监控数据传输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由功能不同的服务器向其他不同功能的服务器或者终端采集系统发送数据包来实现数据传输。一般来讲,数据包由六部分构成:时间戳、地址码、数据长度、功能码、校验码以及数据实体。

2.3终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终端采集系统包括三个模块,分别是机房内的数据采集、轿厢内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机房内的数据采集模块主要是通过串口服务器以及安装在机房内的电梯控制器来实现对机房内的数据进行采集的功能。通过轿厢内的数据采集模块,终端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电梯载人上限的信号、轿厢内视频监控的数据以及有无人信号的采集,这个功能主要是由该模块的单片机、磁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以及摄像头等设备的综合作用来实现。而数据处理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处理以及发送前两个模块中所采集到的数据,该模块是由CPE/宽带网络、嵌入式Linux以及路由器等组成。

3.总结

经过实践运行分析,在电梯出现运行故障后,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及时获取报警信息并进行快速的故障排查。然而,作为一门新兴的信息技术,该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数据传输的安全性较低、终端采集系统采用的嵌入式Linux平台集成化较低、系统没有更加便捷的语音呼叫功能。但是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梯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与优化,而且必将成为未来相关产业领域内的一大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宋长亮.基于GPRS和物联网技术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J].江西通信科技.2013.(03):127-128.

篇4

关键词:智能图书馆;物联网技术;特征;应用体系;应用问题;作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对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当下我国智能图书馆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结合物联网相关技术,提升了智能化图书馆服务水平。智能图书馆是由现代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智能化和传统的图书馆共同构成,其是传统图书馆在现代物联网和计算机智能影响下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图书馆运行的新模式。以下就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中应用的问题与作用进行探讨。

一、智能图书馆与物联网技术的概述

1、智能图书馆。其是由多种智能化系统集成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的图书馆,它是将智能技术运用在图书馆的建筑之中的一种现代化建筑,是高科技与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体。图书馆的智能化是在传统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朝电子化、网络化图书馆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延伸,而目前图书馆智能化发展主要是从图书馆建筑设备系统智能化以及信息网络集成系统智能化。

2、物联网技术。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发展主要还是互联网的深入和延展,物联网就是通过感应设备感应物品信息,通过B接互联网的操作,从而对感应的物品进行智能化识别并且智能管理的网络。

二、物联网的特征及其主要技术

1、物联网的特征。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或者通讯设备搜索信息的渠道,而物联网也需要通过网络的连接完成操作,但是物联网与互联网不同之处就是互联网是信息传播的媒介,而物联网是对物品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与互联网具体不同特点表现如下:第一、物联网具有感知物品信息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射频识别、摄像头等传感器通过识别条形码、二维码或者电子标签感知物品以获取物品信息的一种技术。第二、物联网具有可靠传送的特点,通过将被扫描的物品传入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从而获取可靠的信息及资源共享。第三、物联网具有智能处理的特点,通过运用各种高性能计算、智能技术等对在互联网上搜索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对物品信息进行智能化处理。

2、智能图书馆中的物联网技术主要有:(1)智能化技术。物联网智能化技术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代替人工操作的一种智能技术,先利用一些外部的扫描技术将物品的各项信息纳入计算机系统之中,在利用其动态化地识别归纳过程,使得物品可以以一种虚拟的状态被归置和管理,是将传统物品管理模式的变革,更进一步向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和延伸,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还将图书馆楼宇纳入物联网管理之中,使其分为智能化楼宇系统和智能化信息网络集成系统。(2)识别技术。物联网的识别技术是一种相当先进的技术,主要是指利用末端传感设备和感应设施对物品所附有的信息标识码例如RFID标签进行智能识别,获得物品的相关信息,从而将物品进行流转和运送处理的目的。是一种高效、便捷和准确的识别方法,大大降低了人工对物品检索的时间耗费,在当代快节奏的发展速度中越显优越,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其他行业的物品识别和管理之中。

三、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中应用的体系架构

传统图书馆对图书的管理一般采用条形码识别后连接计算机通过互联网进行数字化管理的模式,图书馆中大量的文献书籍借还、盘点、搜索、整理都需要依赖人工操作管理,馆员的工作量大。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中的运用可以避免传统图书馆管理的这些弊端。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大致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方面,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的应用体系架构。(1)智能图书馆是运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建筑。智能化图书馆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图书馆的实体建筑以及图书馆馆藏这些实体物质之上,加上图书馆楼宇智能管理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通讯与网络系统等电子化、数字化综合设备系统,为图书馆进一步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物联网技术中的感知系统可以感知图书馆中的文献书籍上面的电子标签,识别客户需求信息并且将识别的信息传递到互联网中分析处理。目前,传统的IC卡和条形码依然可以作为图书馆信息的采集,但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RFID、传感网络将会逐渐取代传统方式的图书采集,使得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更加智能化。(3)物联网技术通过利用各种通讯网络工具,包括读者的电子设备,连接互联网(WIFI、局域网等)从而使读者获取图书馆文献资源。图书馆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其他信息服务机构中的分散信息和数据连接起来,整合成有价值的信息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图书馆信息传输主要还局限于图书馆内的信息互联,或者是通过像电话网、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网等公共互联网平台。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各种通讯技术的融合将会实现个人独立互联网平台,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随时随地的通信。(4)物联网技术具有高性能计算、智能技术等特点,通过物联网技术的高性能计算、智能技术将互联网搜索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整合出读者需要的有价值信息。物联网技术可以使互联网中大量的信息转化成知识利用,大量地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改变了传统图书馆自建信息的局限性,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综合竞争力。(5)在物联网的应用层中,智能图书馆将提供图书馆的业务管理系统,用户可以自助借还书、盘点以及整理,为图书馆的图书维护、在线咨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3]。

四、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中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技术问题。目前传感器设备大部分都是以温度、湿度设计感应,对信息数据的感应分析不强。物联网中传感器的运用是其主要的基础设施,而物联网需要的传感器不仅要有信息感知能力,还需要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所以深度传感也是物联网技术实现遇到的重要问题。图书馆都是运用条形码和磁条自动化集成系统技术作为检索基础,要将射频识别技术端口与自动化集成系统端口整合难度大,而且FRID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而我国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另外物联网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还需要通讯技术的支撑,信息的加工、筛选、存储和传输等方面技术都还不成熟。(2)成本问题。智能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丰富且图书馆的藏书建筑层面多,要在藏书阁上面建立庞大的网络系统,加上用户与物品、物品与物品的连接,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的运用将会需要很大的成本。(3)安全问题。物联网射频技术中的电子标签和识别码都可以被任何远程设备扫描,并且标签中的信息将会不加区别地接受阅读器的指令并且储存标签信息,而且射频识别技术会跟踪读者用户的行踪、习惯以及偏好等各种安全隐私问题。所以,物联网如何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也是目前遇到的重要问题。(4)法制建设问题。由于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多种技术的整合以及会涉及很多行业领域,所以,需要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并且维护物联网的发展,加上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可能会导致读者个人隐私受到侵犯,国家有关部门也需要制订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读者用户的个人权益。

五、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中应用的主要作用

1、提高工作效率。传统图书出借方法是在图书外借时将图书馆藏号和读者信息进行登记,而这样相当浪费时间,且如果借书者多的话还会造成拥堵等情况。而智能化图书馆采用物联网技术将图书的馆藏号和出借情况等信息纳入图书智能化信息数据库中,采用多项物联网技术进行管理,对于图书的出借、归还和日常处理效率有了质的提升。既减少了图书馆方面在人力方面的耗费,又提升了图书出借效率,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1)简化文献采集工作。由于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文献数目极多,要对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信息进行确认和统一,就要动用许多图书馆管理人员和耗费诸多时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行动。而采用物联网技术后,只需要根据不同的馆藏号进行归类处理,打印出相关的馆藏号进行黏贴和确认,就可以将馆藏图书进行信息化管理,在对图书文献进行采集和统计时工业也非常简便,只需要采用相关的识别机器进行扫码,就可以完成采集,大大精简了图书文献的采集工作。(2)射频识别技术自助还书。物联网的智能识别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传统的图书归还程序十分繁琐,要对读者信息进行确认,再将馆内图书信息进行核对,耗费诸多人力物力。而利用了物联网的射频识别技术,在还书时读者只要出示相关的读者卡,利用带有射频识别技术的还书系统就可以完成正常的还书行为,而图书管理员只需要对无法识别或者其他较为特殊的情况进行人工处理即可,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自助还书的效率。

2、实现人性化服务。(1)读者信息获取和修改。读者的信息被写入到RFID存储模块中,利用RFID容量大的特点,在读者办理借阅证时,将读者信息存储到RFID中,这样无论是否和数据库连接,只要使用RFID设备就能很快的对读者的信息进行或者和修改。(2)图书有序的定位查找.在RFID中存有书的基本信息目录和书放的具体空间位置等信息,这样通过标签可以有效的确定书籍的位置,读者可以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原理就是利用RFID通信信号强弱计算距离,再通过书籍的标签设置。(3)实时检索和阅读。读者对书籍查询以及相关信息查询可以很快速的检索到,这样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对书籍信息进行下载,查阅。快速的访问图书馆资源。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极大的方便读者,也大大提高了图书馆书籍资源的利用率。(4)信息定制。当读者在图书馆的特定区域时候,通过终端设备比如我们的手机,就可以搜索到图书馆书籍的一些相关信息、读者的借阅信息、图书馆的服务信息。这就要求读者要对图书馆数据进行定制,这样利用自己的终端设备手机就可以接收到信息的推送通知服务。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信息通知,搜索书籍资源。(5)全天候自助借还服务。读者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完成借书还书的工作,节约时间不用到图书馆排队等候,对借阅流程快速处理,简单快捷,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也大大提高,一般自助借还服务在全天24小时都可以完成,只要有终端连接到图书馆信息数据库。(6)图书管理和整理。在读者对资料进行阅读的时候,采用远距离读写器监控,读者在特定区域阅读查看资料,如果超出监控区域,就会自动报警,这样可以有效的杜绝阅读的不文明行为。在工作人员对书籍资料进行整理的时候只要用读写器对书架扫描一下就可以查看出书籍是不是摆放正确,这样在工作人员对图书整理提高了效率,也为读者找书提供方便。

3、实现图书馆馆舍智能化。图书馆馆舍都具有规模较大,管理较为困难的特点,导致对于图书的日常管理和图书馆管理无法进行及时处理。而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后,可以利用监控、能耗设备等控制设备将整个图书馆馆舍纳入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中,对整个图书馆馆舍的照明、设备、图书和安保等都进行智能化的统一管理,对于图书储存环境还可以根据舍内的智能化监控系统进行温度、湿度等方向的监控,进行及时的处理和保护图书,大大提高了图书馆馆舍管理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就是要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更好地融入智能图书馆的图书管理、整理、外借和归还等一些重要方面,促进图书馆日常工作更有序和便捷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杨鹏,张翔.物联网研究概述[J].数字通信,2010

[2]朱桂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体系架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

[3]孙皓月.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图书馆管理模式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5

[4]沈彦君.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图书馆中的应用[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

[5]卢艳兰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J].河池学院学报,2012

篇5

1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诞生于二零零六年,二零零八年云计算得到大面积推广,云计算的诞生立即引起全球信息行业的广泛关注,云计算的出现给IT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改革浪潮,云计算的特征是:按需服务、共享资源、按需付费、网络面广。云计算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兴的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软件工程。云计算现如今已经被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有海量数据存储与计算、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并行编程模式技术。云计算实现了将庞大数据拆分成若干子程序进行分布处理,处理后发送给服务器群计算,最后将分析处理结果统一融合后回传给用户。狭义上来说云计算是通过计算机和各类用户终端实现信息交互和应用。广义上讲云计算是一种强大的网络服务模式。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将一台计算机虚拟化成多台计算机,使资源利用率提高,从而降低成本。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实现了根据使用需求情况分布资源。另外,云计算相比传统硬件平台相比,维护费用低廉,管理方便易操作,无需大量的资金支持。 

2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物联网的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和延伸出来的网络。物联网最早提出于一九九零年。一九九一年麻省理工学院开始对物联网进行研究,一九九九年麻省理工学院对物联网做了实验。物联网底层数据的感知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在物联网感知层中,呈现出的特点是数据量大、种类多。物联网感知采用了信息后,通过传输层实现数据与传递。物联网按照功能分为三层:应用服务层、网络传输层、感知控制层。物联网应用十分广泛,现如今几乎已经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资源管理、科研实验、医疗领域、军事领域。物联网的发展和推广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但就目前来看,物联网技术不论是技术上,还是理论上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距离物联网普及和大面积应用仍然有着一定的距离。 

3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系统架构 

从物联网技术的特征来看,未来物联网技术更新和改革离不开对云计算的应用,云计算的优势是物联网技术所需要的,物联网的推广和应用必然不能缺少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产生和收集过程具有实时性和不间断性,处理时间的延迟必然会导致数据量的扩大。但由于数据量大、节点有限、存储点等技术限制,必然影响物联网性能。云计算的分布式技术,便可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使物联网实现有效的控制多源、多位置的不同数据处理。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融合,使物联网获得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云计算搭建了一个辅助物联网的平台。 

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了三个层次:物联网中间件层、物联网基础设施层、物联网应用层。这三层相互协调融合构成了物联网系统,向人们提供服务。 

3.1 物联网应用层 

物联网应用层是整个物联网系统架构的核心内容,应用层通过应用管理中提供管理工具,其中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安全管理、影像管理。每一个管理工具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用户管理包括:用户账户管理、计费管理等等。安全管理包括:用户身份验证、用户资料保护等等。资源管理包括:资源恢复、故障检测等等。影像管理包括: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影像部署等等。 

3.2 物联网中间件 

物联网中间件层是整个物联网的连接媒介,包含着整个物联网的所有中间件产品。所包括的功能有:感应设备管理、智能终端接入等等,除此之外,还具有面向服务的物联网应用的功能。 

3.3 物联网基础设施层 

物联网基础设施是物联网系统实现的基础,离开了物联网基础设备,物联网系统无从谈起。物联网基础设备层包含了:虚拟集群、物理硬件及感应终端。虚拟集群是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以虚拟化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物理硬件包括:云计算必要的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设备等等。感应终端包括传感器、控制器等智能终端设备。物联网基础设备由物联网中间件负责管理和协调运作。 

篇6

关键词:物联网;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8-4369-0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WANG Tian-tian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115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ave after computer, Internet,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 work. IT will set up an epoch-making revol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e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of the global village and bring huge influence to human society. Introducing not only the concep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but also the features and the main ap pli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main restriction factors on our country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mainly putting forward to four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China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including investment increas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government policy concerned supporting and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ed and making industry communication deeper.

Key word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restrict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上,物联网应运而生。它具有感知全面、传递可靠、处理智慧等特点,因此被人们誉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1物联网的发展概述

1.1物联网的起源及概念

1995年,比尔·盖茨在其著作《未来之路》中就提出过物联网的概念,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而未引起重视。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的Ashton教授在研究射频识别技术(RFID)中最先提出“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一词。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仪等信息传感设备与电信网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1.2物联网的主要特征和应用

物联网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三个主要特征。全面感知是指通过使用RFID、传感器、产品二维码等设备或技术准确地获取物体的全面信息,可靠传送是指利用通信网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对物体信息进行实时传送以便进行处理,智能处理是指利用云计算技术和模糊识别等智慧技术,对随时接收到的大量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物品实施智慧化控制。

物联网从最初的军事侦察方面的无线传感网,逐渐发展到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物流、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领域,对改造传统产业、引领新兴产业、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影响。目前我国物联网已在智慧电网、智慧交通、智慧物流、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等方面得到应用。预计未来10至20年,物联网技术将在各行业大规模应用,其产业规模将达万亿元。

2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理2009年8月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尽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建设‘感知中国’中心”。但由于起步晚,我国物联网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受标准制度欠缺、核心技术落后、行业模式不健全等因素制约。

2.1标准制度欠缺

物联网的发展必然涉及通信的技术标准,标准的缺失是阻碍中国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欧美的EPC规范、日本的UID(ubiquitous)规范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8000系列标准是当今主要的RFID规范。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应的RFID标准,这与国内RFID产业的迅速发展产生矛盾,也引起产品标准混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降低。因此标准欠缺是限制我国RFID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篇7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邮政物流;商业模式

1概述

物联网是使用各种信息传感识别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形成一个广泛的网络实体[1]。在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连接下,它可以促使人和人的连接,人和物体的连接,物体和物体的连接。它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物联网能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改变产业结构。在它的影响下,内部产业的渗透和集成将继续出现。然而这个行业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缺乏规模经济,这将阻碍快速传播和大规模的商业发展[2]。

2在邮政物流领域内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在不同地方的实时跟踪和无纸化交易。邮政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在重点公路上的货物集装箱及航空公司等安装电子标签,当集装箱及航空公司接收到电子标签信号,再由GPS和GIS发送给物流信息系统,信息数据,实现实时跟踪过程中货物订购,运输、储存和交付[3]。我们可以预见到,物联网很明显将成为一个改变邮政物流领域伟大的的操作方式,可以实现更好的跟踪、管理和调整货物集装箱、行李和表达等等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相比传统的物流公司,物联网的优势:增加邮政物流交付中心的吞吐量,降低设备运行费用,减少浪费客户商品和不合逻辑的费用以提高公司的利益;缩短收发转换,和交付存储的过程、修改检查质量,并保存人力资源实现自动工作;实现灌装无纸化形式,因此,它可以从提高填充效率,从人类的错误中减少错误。

3在邮政物流领域内物联网对商业模式的建设和影响

邮政物流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此时沟通运营商将发挥关键作用,通信运营商有一个巨大的用户资源和网络基础,他们可以提供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服务网络支持物联网的发展。从而先进的通信网络和成功的运行经验会为邮政物流领域的物联网技术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新的商业模式中,通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将发挥优势和相互合作。系统集成商负责邮政物流的发展信息平台硬件和软件的支持,而通信运营商负责邮政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网络操作和维护、业务推广、账单费用。这个模型允许企业之间最大化的整体效率,实现企业的资源共享、利润增加、成本降低、服务水平,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它还为邮政物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它是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客户群体,同时间接地提高了自己的行业竞争力。物联网技术用通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转变成邮政物流企业业务流程以实现合理的组合和高效的生产使用因素,减少运营成本,产生巨大直接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物联网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成本太高将阻碍一些公司的发展。因此,作为邮政物流,它可以制定合适的价格策略。邮政物流领域关于物联网应用的工业供应链有两个流向:一个是物流,从芯片商开始,以结束用户。这是一个单向流动,追求快速度,短距离、低成本;另一种是支付流程,这是货币流通的流动形成。支付流动是单向流动从最终用户到芯片商人,目标是精度,快速和无对手的[4]。物联网技术应用有效地解决了邮政逻辑系统系统整合的问题,提高公司工作效率,对商业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结论

作为一种新技术,物联网目前在中国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为了达到人与人、人与对象、对象和人、对象和对象之间的互操作,,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基于需求和对各方相关产业链都有好处的合理的业务模型。本文集中于邮政物流领域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是先进技术和邮政物流行业充分整合的结果。开放和合作是提升物联网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邮政物流供应链领域里需要物联网技术的那部分共同促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并建立一个共赢的商业模式,所以这个新兴产业才能在世界上处于真正的领先地位,并发挥中国信息工业建设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庞娟.无线电频率识别的应用(RFID)技术在中国邮政物流(中文).[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2]郑春平.射频识别技术的集成与物流系统(中文)[J].物流技术,2008,38-40.

[3]孙广福.RFID在物流中的应用和分布(中文)[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

篇8

关键词 云计算;物联网;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6-0076-02

1 物联网概述

1.1 物联网的基本定义

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是在如今互联网的前提之下产生的,定义为:采用红外线感应器、定位系统以及射频识别技术等相关概念,结合拟定的约定协议,将相应的物品与互联网建立有效的连接,并通过连接桥梁实现信息的及时交换,做到智能化识别与定位。也可以说,物联网实际上是多种技术在网络中实现的综合应用,相互融合相互拓展。所以,物联网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核心思想就是应用创新,认识到物联网发展的最高定位就是用户的创新。

1.2 物联网的实际意义

实现整个物联网的相互连接,就像将地球看成拥有无限智慧并敢于变通的生命系统,通过更多的终端以及更多的组织,将整个生命系统相互连接。这一生命系统的诞生也让人类拥有了更快的速度,以及更加灵活的自由度,任何地方的任何资源都可以利用这个系统实现有效的汇集以及整合。物联网将新时展的IT技术巧妙的运用到多种行业中,可以将感应器直接嵌入到实际的电网、建筑、管道等物体中,并将产生的物联网与互联网相互整合,最终形成一体的网络,功能最强大的就是中心计算机群,这一强大的功能能够将设备与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科学的管理,从而实现全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最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发展。

2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成功集合了分布处理、网格运算与并行处理。在大多数条件下,可将云计算看成计算机理念和技术在商业中的体现。利用云计算,可将计算按照一定原则分布在多个分布计算机中,改变了传统单一依赖本地计算机与服务器的方式,这种方法可以使企业数据中心实际运行更类似于互联网。通过云计算可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并可按照具体的需求,对分布计算机或者是储存系统进行访问。经过这样的“改造”,抽象的计算机能力更像是一种商品,与水电、煤气等十分相似,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价格低廉。只要切实加强研究与实践,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面对超级运算时,仅需一部手机就可处理。

2.1 云计算主要特点

云计算可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储存单元,用户不必担心数据失真、丢失与感染病毒。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将储存数据的文档保存在对应的网络中,此时文档会得到很好的保护,不会出现丢失与损坏等情况。这是因为在“云”的背后,有一个专业性最高的数据中心来保存这些数据。另外,依靠有效的权限管理,还可帮助用户行使指定共享权力。

云计算对于用户的硬件设备要求相对较低,实际使用也十分方便。云计算本身作为一种全面的服务平台,它可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是多方面的。它可直接省略更新与安装杀毒软件的麻烦,仅需要拥有一台可上网的计算机和一个自己认可的浏览器,即可享受到云服务所带来的一切便利和乐趣。

云计算能很容易的完成数据共享,其数据具有一定同步性,在特定的模式当中,数据仅有一种类型,储存于“云”的另外一边,用户使用终端设备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即可在同一时间访问或使用同一种数据。

云计算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网络使用可能,也可为数据的管理创建丰富的空间条件,并且还能提供十分强大的运算能力,单个设备所提供的能力是较为有限的,但将分布处理、网格运算与并行处理作为核心的云计算所拥有的潜力是不可预计的。

2.2 云计算和物联网之间的关系

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云计算的支持,云计算所能提供的所有功能对于物联网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想要实现物联网,云计算是不可替代的核心,创建物联网的重要基础主要有3种,分别为电子元器件、信息传输通道与强大的处理能力;其次,云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推动了物、互联网间的智能融合。这二者的融合属于较高等级的结合,需要更为透彻的理解、更具安全性的互联与互通以及更为深化的智能性,必须得到强大处理能力的支持。与云计算相关的交付模式具有一定创新性,属于简化型的高端服务类型。切实强化物、互联网间的融合,是实现模式创新,推动物联网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举措。

3 云计算与物联网实现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3.1 标准问题

由于当前各国对于物联网所编制的标准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很难做到兼容。如果标准无法统一,那么物联网仅限于每个国家,不能在世界范围中实现互联,这样也就无法为各国的跨越性发展提供便利和支持。

3.2 安全问题

数据安全是网络信息领域恒久不变的主题,云计算自然也不例外。对于云计算和物联网而言,数据安全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要在技术和管理层面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其二要使每一位用户都能相信服务商可以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除此之外,还需对容错性、连续性等予以足够的重视。

3.3 隐私保护问题

在云计算环境当中,所有用户都处于开放空间。在此服务平台中无论是接受服务还是提供服务,都存在一定暴露个人隐私的危险。若未对其给予足够重视,将引发一连串问题。所以,加强隐私保护至关重要,是云计算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4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融合

云计算和物联网各有各的优势和特点,若能对二者进行融合,就可以十分容易的完成地球信息层面的智能化目标。在实际情况中,主要有以下3种融合模式。

4.1 单中心一多终端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在小范围终端,比如手机、摄像头与传感设备等。它是将云中心作为核心来处理数据的,把由终端中获取的数据向云中心传输,并进行处理,最后再由云中心创建操作界面,以供使用者查看和使用。

4.2 多中心一大量终端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在存在较大区域跨度的终端。

4.3 信息、应用分层处理一海量终端

这种模式是专门为具有使用范围较广、数据信息种类繁多、对于数据安全要求很高等要求的用户提出的。就目前的趋势来看,用户对于数据处理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多,所以必须根据实际需求与具体分布进行合理化与科学化的资源分配。

云计算和物联网的高水平融合,可为各级用户提供更多、更便利、更实惠的服务。还能使技术层面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保证网络层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与无缝覆盖,使业务层面更方便的运用相关协议,促进企业经营不断向多样化、个性化等方面发展,进而从本质上实现行业管制与国家政策的高度统一。

篇9

关键词:物联网;社会变革;政府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2

一、引言

近年来物联网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将物联网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美国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我国也在温总理的指示下全力打造“感知中国”。众多企业纷纷进入物联网产业,各级政府也开始规划并建立物联网产业园区吸引投资和就业。物联网的发展不仅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还会对社会的诸多方面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政府管理在物联网时代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我国的政府在管理上就需要结合实际国情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应对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的各种挑战,才能利用物联网的优势更好的为公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从而加快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二、物联网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物联网的发展概述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物联网是指物体通过智能感应装置,经过传输网络,到达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最终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自动化信息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随着传感技术的成熟、网络接入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大幅提高、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前景,物联网也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美国已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地球”的发展,上升至其国家战略层面,总统奥巴马也将物联网和新能源技术称为美国经济重新起飞的双重动力。欧盟已经将物联网作为实施其《欧洲数字计划》的重要平台之一。我国也在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并提出建设以物联网为核心技术的“感知中国”长期规划。日韩等国家也提出了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战略。

(二)物联网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物联网现已在诸多领域有所应用且技术也逐渐成熟,主要涉及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智能家庭、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等领域[2]。在智能交通方面,智能公交在我国北京、成都等城市已经开始应用并且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也正在全国普及。在公共安全方面,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以及上海浦东机场均使用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围墙。在环境监测方面,无锡市将物联网应用在了对太湖的水质的实时监控。此外,在食品安全监测领域,成都市建立并应用了猪肉溯源追踪系统,实现了对食品安全的精确监管。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及各领域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需求,物联网将会逐渐进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并将充分发挥其作用。欧盟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的报告中分析预测, 2010-2015年能够实现物体互联;2015年至2020年实现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三、物联网对政府管理带来的改变与挑战

物联网对政府管理创新的影响与作用。物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将会使社会的各个层面受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会产生变革,政府在其内部及对社会的管理上也必然需要改革和创新。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质正是进行政府内部及政府与社会的重新整合[3],因此物联网的兴起将会成为继互联网之后又一政府管理创新和改革强有力的助推剂。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对政府管理创新的影响涉及了政府管理的整个体系,包括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多个方面。

1.宏观层面。宏观层面,是指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战略的创新,以及观念的创新[4]。

政府管理模式,如果说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政府的管理模式由传统的金字塔式向网络状水平式的模式的转变,那么物联网技术在未来的普及和应用将会真正的促使网络状水平式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形成。

政府管理的战略,多个国家将物联网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也希望借助物联网的发展,掌握与引领未来影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实现国家经济的战略转型,而不再像过去在很多核心技术上落后并受制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也在积极的参与物联网的建设与发展,也是为了实现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转型,由此也进一步说明了物联网对政府管理战略方面的影响。

政府管理观念,传统的政府管理多为基于官本位即管制型的管理观念,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政务的普及与应用推动与促使了政府管理向以人为本即服务型观念的转变,而物联网技术将来在各行各业的兴起与普及将会促使政府管理的观念转变为以精准信息为基础,以人为本为理念,以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智能化管理观念。

2.中观层面。中观层面是指构成行政体制诸要素的创新,主要包括基于职能的管理创新,基于组织的管理创新、基于资源的管理创新、基于过程的管理创新[4]。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经济核算;影响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最近几年,互联网迅速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由此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进代,而由于大量应用物联网技术,也导致人类社会来到了大数据时代。物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将物与物联系在一起的网络。详细的说,就是利用信息传感器和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同时开展信息交换和通讯,从而可以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等目的。在将来的发展中,利用大量推广物联网技术,其将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遍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的生产活动、经济运行、社会管理、个人生活发生较大的改变,由此给人们生活与生产带来较大的便利。物联网的实质就是超级感知。它主要利用无线网络技术、视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嵌入设备系统等技术,可以将人和物全部归到一个可以相互感知的世界当中,在物和物、人和人、物和人之间可以实现相互感的互联互动,从而形成一个感知社会。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认为,随着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物联网在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社会发展中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才有利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得到更为顺利的发展。

二、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影响

(一)突破生产范围限制

在联合国制订的SNA生产范围中,并不包括住户部门的很多自给生产的内容。在对这一范围进行确定过程中,考虑的是住户内部的生产与消费还没有进入市场当中,这些住户开展的生产劳动和其它领域的关联度不大,并不能明确这些生产活动产生的经济意义。再有,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假如吸收这一部分的内容,那么就不会再出现失业问题。随着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记录家庭活动当中的很多信息,在物联网的作用下,这些信息进入市场当中,那么就有利于准确评估这些活动产生的经济意义,有利于较大程度地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水平。在这种形势下,原来的生产单位范围限制不再存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出现了大量自给性家庭劳动行为,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基层物联网单位构建

在SNA核算思路当中,核算国民经济过程中主要应用二种基本核算单位的做法,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处于机构当中的单位指的是利用自己名义得到的相应资产负债,在经济活动中和其他经济实体发生一定关系的主体;处于基层的单位指的是拥有独立的场所,在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针对一种行业而言,可以用整个企业来表示,当前也可以表示为企业中的一部分。在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创建基层物联网单位,利用编码基层单位中的各种元素,可以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能够迅速识别到这一信息,有利于迅速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效率。在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以后,更加丰富的数据可以促进相应经济活动的进行,可以准确研究投入产出情况和资金流量情况,实质上就是改变了核算技术与核算主体。

(三)推动客观常住性标准建设

在核算经济总体时,一般情况下都是常住单位,在明确常住性单位过程中主要指的是与其对应的常住性标准。在一个机构单位当中,提到的常住性就是指它和相应的经济领土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而在确定其紧密程度时,常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情况。所以为了能够明确判断这种关系,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利用“一年原则”的主观做法,在利用这种做法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判断一定的内容,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有利于准确记录经济主体的位置和其与外界的联系信息,可以掌握更为准确的经济主体与单位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利用客观观常住性标准,可以极大提高这一标准的准确程度,可以使国民经济核算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四)影响分化价格与物量核算。

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通常在进行记录时都是利用经济流量货币化的做法。在这种形势下,所开展的记录工作可以表现价格与物量混合在一起的变化情况,但不能准确表现各自不同的变化。而利用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利用物量记录可以准确表现最根本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研究交易系统来掌握价格信息的变化。所以在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过程中,可以将物量与价格分开来计算,有利于降低物量核算和价格核算的难度。尤其是随着这些情况的发展,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掌握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物量增长数据,有利于开展政策分析和市场分析工作,使这二项工作的准确度大幅度提高,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得到了大力应用同时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迅速进入社会各种领域当中,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大大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水平。随着物联网技术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当中,国民经济核算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表现在流量与存量的核算记录方式当中。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还需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利用研究国民经济核算中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物联网技术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核算的准确进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玉梅,宋马林.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