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20 18:1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微生物技术;食品安全;教学

目前,中国人口的问题仍未得到完全的解决,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一直递增。因此,环境的污染问题越发严重,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如: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土壤荒漠化、土壤盐碱化、重金属污染、酸雨加剧、林木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等。以上种种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阻碍力,食品安全是目前亟不可待去解决的高难度问题,为了迎接这个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立足于环境保护的角度,多方面的发掘和创新新技术去整治我们的地球。微生物作为一种分解者,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其积极意义非凡,具体表现在: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并具有开发的潜力,更重要的是微生物的分布相当广泛,几乎不存在微生物资源缺乏的问题。同时,微生物还具有生态保护、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循环利用、讲解转化等作用,因而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开发。为了让微生物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在高等院校中,如何将微生物技术教学课程的质量提高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微生物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重视并做好微生物基础知识部分

高职院校的一个特点在于部分专业不分文理科,直接招生,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是文科生,到了大学之后转型成了理科生,又或许部分理科生在高中时期的生物就已经学得不够扎实,以致在大学学习微生物技术时感到困难重重。但需要重视的一点是,微生物技术是一门基础知识要求较高的课程,由于涉及到各种实验和数据的处理等,因而基础知识必须牢固、扎实。

第一点,是课程的改革和优化,根据专业的特点,对相应的基础课程作出调整和规划,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

第二点,是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体系,高等院校与初中、高中不同,高校的学习成果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学生个人,课程也相对较少,要想在高校中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平时就必须努力的学习,而督促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带着压力去努力学习的一个有效措施则是――考核。为了通过考核,学生通常会针对考核的内容,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和研究,因此,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体系,是督促学生重视并掌握基础知识的有效手段。

二、重视微生物技术的实践教学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微生物的应用越发广泛,而要将微生物技术的教育工作做好,一个关键的核心因素在于实践。微生物技术的实践的范围很广,例如:污水的处理、土壤的修复以及降解某些有机物,特别对于部分有毒有害的有机物而言,微生物技术几乎是它的克星。因此,在微生物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微生物技术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是食品安全工程中一大重要举措。

为了提高微生物技术的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注重两个基本点,一是细节问题;二是安全问题,唯有将这个基本点做好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微生物技术的能力。关于细节问题,即便教师反复的提醒和教导,由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大,学生往往不重视,忽略细节部分。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新措施,避免学生再出现细节的错误。

此外,是安全问题,微生物技术的实践教学相对起分析化学、大气污染分析、水体溶解氧的分析等实验相对安全一些,但,对于实验过程中的硫酸、盐酸、硝酸、EDTA等各种试剂,务必让学生谨慎再谨慎,习惯性的不谨慎,很有可能就在某次实验过程中受伤。同时,除了学生的安全问题,还有就是仪器的安全问题,如:微生物技术常用的显微镜,对显微镜的保护一定要细心,在转换物镜时,必须将载物台的高度降下来,以免打碎了标本的玻片和损害了镜头。同时,显微镜使用完毕后,必须将其外表擦干净,储存的地方要干燥、清洁,并还需要注意防腐蚀、防热以及防撞击。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微生物技术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细节问题、安全问题是时刻牢记并警觉的两点,但是,微生物技术所需要注重的不仅仅如此,更多更细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为了环境保护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微生物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学会更多,学得更精,为环境保护工程尽一份力,为社会做贡献。

三、结语

微生物技术的前景十分可观,微生物技术的教学策略有待创新和发掘,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广大教师需要坚持不懈的继续奋斗,钻研微生物技术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全的微生物技术知识,促进现代化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并让微生物技术真正落实到食品安全中去。

参考文献:

[1]解彦刚.高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探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1(03)

[2]潘少兵,孙慧群.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09)

[3] 李庆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 大众科技, 2007(06)

[4] 叶蕊芳,张晓彦,郑一涛,陈长华,叶勤.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8(03)

篇2

【关键词】 安全;危险性评估;认知;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8-0683-02

Cog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Safety Among School Physicians in Suzhou/LU Ping*, XU Yong, TENG Chen-gang, et al. * Department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School of Radiation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school physician's cognition of risk and risk evaluation of school safety,and to explore the content, approach and method to school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e school physicians from 154 primary schools in Suzhou were surveyed by questionnaire, which were finished by the doctors or teachers in the schools.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the 5 highest risks and 5 most important risk assessments were food safety, electric use risk, water drinking safety, corridor safety, and traffic safety.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ress the safe management of food safe, electric use , water drinking safety, corridor safety, and traffic safety in schools.

【Key words】 Safely;Risk assessment;Cognition;Student health services

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儿童安全与伤害日益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1]。而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是预防和减少儿童伤害的保证。

安全风险性评估是安全管理的基础[2],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样对于学校安全管理来说,它不但是学校建立安全和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的基础,而且是学校预防安全和突发事件的依据。英国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学校应对学校内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并对评价出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美国教育部专门制订了《学校威胁评价指南》(threat assessment in schools)。笔者通过对学校教师、员工进行有关学校安全风险认知和安全风险评估重要性的调查,探讨学校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按比例抽样方法,选择苏州市各辖区共154所小学,对学校校医或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54份,有效应答率为100.0%。其中,男性32人(20.8%),女性122人(79.2%);初级职称59人(38.3%),中级职称72人(46.8%),高级职称23人(14.9%);年龄≤29岁28人(18.2%),30~49岁98人(63.2%),≥50岁28人(18.2%)。

1.2 方法 使用“学校安全风险评估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各种安全风险及重要性,题型均为选择题。学校安全风险认知分为高、中、低3级,学校安全风险评价重要性评分为4级评分(1~4分)。所有问卷调查均由研究者和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组织被调查者匿名填写,当场独立完成,问卷统一发放,统一回收。

1.3 统计分析 有效问卷是指通过逻辑性题目检验合格并且答案可用于某个题目的计数描述者。单题未答或错答不符合逻辑者,则单题不进行统计分析。

剔除无效问卷后,统一使用EpiData 3.0软件,采用双录入方式输入并校对调查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校安全风险种类及重要性 见表1。

表1结果表明,在所列的19种学校安全风险中,排在学校安全高风险比例前5位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教室用电安全、学校饮水安全、教室楼梯走廊安全、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和学校建筑安全。

2.2 对学校安全评价认知 对各项评价得分排序见表2。

表2结果表明,在所列的21种学校安全风险评价中,排在学校安全风险评价重要性的前5位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评价、教室用电安全风险评价、学校饮水安全风险评价、教室楼梯走廊安全风险评价和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评价。

3 讨论

关于学校安全风险评价的种类,笔者根据近年国内学校发生的事故和伤害情况,选择了传染病传播风险、教室环境安全风险、课桌椅安全风险、教室用电安全风险、教室楼梯走廊安全风险、学校实验室安全(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学校厕所安全风险、学校操场安全风险、学校体育器械安全风险、学校内道路安全风险、学校建筑安全风险、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风险、学校饮水安全风险、学校社会安全风险、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风险、学校周边环境污染安全风险和学校辅助用房安全风险等内容,这只是比较粗略地反映学校安全风险评价的范围。由于国内外有关学校安全风险评价研究较少,国内更是空白,本文仅是一个初步探讨。

关于对学校安全风险认知及对学校安全风险评价的重要性认知,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排在学校安全高风险前5位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教室用电安全风险、学校饮水安全风险、教室楼梯走廊安全风险和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风险;根据学校安全风险评价重要性,认为在学校安全风险中需要优先进行评价的前5位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评价、教室用电安全风险评价、学校饮水安全风险评价、教室楼梯走廊安全风险评价和学校周边交通安全评价。因此,不管从对学校安全风险认知还是对学校安全风险评价的重要性认知,这5种学校安全问题都应当受到学校、教育和公共卫生管理部门的重视。当然,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的差异,所面临学校安全风险可能也有所不同,每个学校应根据各自的情况,有所侧重。

对于学校安全风险评价,英国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校方应对学校内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并对评价出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评价范围包括学校的教师、员工、学生,以及其他外来人员。学校应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安全卫生的管理工作,专职人员必须受过专门培训,能够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能够制定风险控制计划,以消除、减少或控制学校的安全卫生风险。该机构提出了下列5个步骤:第1步,寻找危险源;第2步,确定可能的受伤害的危险人群;第3步,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现有的预警方式是否有效,是否需要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针对上面几个步骤中发现的问题,有关组织中的管理人员要对其产生危险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从而为是否采取进一步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第4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存档记录;第5步,重新察看整个评估过程。

学校安全风险评价是一项科学性比较强的工作,但目前国内基本处于空白,因此需要加强和推广学校安全风险评价工作,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预防和减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MARGIE P, KAYODE O, JOAN OS,et al.World report on child injury preven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8.

篇3

Abstract: Food in a society's progress development is one kind of most foundation material safeguard. Along with society's progress, the public to food attention, already shifted “the nature” from “the quantity” on. Food security incident's frequent appearance, also has exposed many cracks which the current food safety control exists. This article carries out official duties the angle of view which altogether manages to embark,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regarding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food safety control'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question,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omment and the suggestion.

关键词:食品安全 公共管理 分析

Key word: Food securi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alysis

作者简介:杜万阳(1978.7- ),女,江西南昌人,西华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学硕士,从事公共管理及经济伦理等问题研究。

一、食品安全管理与公共管理建设

管制是指为纠正市场失灵,保证市场秩序,拥有法律授权的管制者,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被管制者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控制和监督活动。依据管制主体不同,管制可分为政府管制和非政府管制两大类。政府管制是指政府基于公共利益或者其他目的,依据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对被管制者的活动进行的管制。政府管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手段之一,是为实现政策目标而经常采用的具体治理方式。作为政府管制行为的一种,食品安全管制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的食品质量安全法规和食品安全技术标准,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食品进行检验和监督,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以保护消费者、生产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在我国食品安全关系到13亿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构成了对13亿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胁,也影响了食品行业自身的有序发展,政府对食品安全进行管制是维护消费者和合法生产者的利益,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消除社会对食品不安全的防范心理,降低社会成本的有效手段,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政府多头管制,权责不明,管制的交叉与空白问题突出;政府管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管制所依据的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总体表现出食品安全政府管制水平较低,管制效果不理想。

二、我国公共管理下的食品安全管理解析

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从“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这种行业性事件,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的“地沟油”、“毒馒头”以及各种食用添加剂等,这些事件层出不穷的拷打着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问题上暴露出来的管理缺失、监控失灵已经大大影响了公众对于食品消费的信心。

(一)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范围广泛,政府经验欠缺

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模式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集权模式和转型时期的政府主导模式两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的是高度集权的国家控制体系,政企不分,国家社会高度一体化。国营企业是食品生产的主体,生产安全的食品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既直接参加食品企业的生产又对食品企业实施管理监督。改革开放以后,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和政府管制制度也未能及时地建立和完善起来,加上食品生产技术越来越复杂,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各地发展不均衡,食品生产从简单的手工作坊到现代高科技方式同时存在,管理难度大,管制方式单一,手段也只限于行政干预,缺少市场力量、社会中介、行业自律等多种途径和力量的参与,政府管制水平较低,效果有限。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呈现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特点。

(二)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欠缺

我国的政府职能部门体系,在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职能分工已经日趋明确。过去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重点一直都放在推进国家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的问题上,对经济建设的热情高于其他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热情,对于食品安全这种问题,在各种大型公共食品安全事件出现以前,是没有的得到重视的。从“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公众对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上的责任进行了质问,食品安全应急机制才开始在我国建立。这种被动推进食品安全管理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政府对食品安全管理重要性的忽视,没有在各级政府体系中针对食品安全管制进行明确的规定,没有建立问责体系,缺乏系统的调查和监管。大多数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并没有从落到实处,这是导致政府监控失灵的重要原因。

(三)公共食品安全卫生监管存在着体系性缺陷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无论是食品安全管理还是其他各项公共事业的管理,都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多层次体系的建设,单独的依靠中央监管或者地方政府负责是难以达成预期的监管效果的。并且,食品安全监管作为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公共事业,不仅需要这种纵向的监管配合,而且会涉及到多个平行部门、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例如会涉及到工商局、质监局、卫生部门等相关机构。在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食品卫生法》是重要的评判依据,食品卫生管理确立的主要责任机构是卫生部门,其余部门处于辅助地位。这种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形式和组织架构上来看,是满足公共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求的,但是在具体的执行和实施中,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食品卫生管理需要涉及到食品流通的整个体系中,单独的依靠卫生部门的卫生检查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其余辅助部门由于没有明确的问责权限、责任承担,也是难有大的作为。这就造成了在问题出现以后,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公共安全卫生的管理,不应该继续停留在卫生事件爆发以后,上级领导以后,公公开始质疑以后,我们的监管体系才有所作为,有所行动,这种以牺牲公共利益的代价换来体系的被动型建设的习惯是不可取的。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执行效果的进步。

(四)管理者对利益的不合理追求

我国在将计划经济体制改为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市场便成为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微观调控方面逐渐淡出,更多的是在宏观调控上予以大局性的把控。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排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同样,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也并不是对市场经济自由性的否定。两者的并存是一种现实需要,无论是政府调控还是市场自发调控,都会出现失灵的情况。“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互相配合,能够帮助经济运行实现最大程度的稳定。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职能机构,虽然不以经济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竞争,但是它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管理者很容易因为对经济利益的不合理追求造成安全监控方面的漏洞、疏忽或者故意的放任。我国地方各级政府,不仅肩负着一般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而且承担者发展地方经济的职责。地方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种企业的创办、企业收益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等方面,政府与企业之间会在某一定的经济利益范围内形成意识上的趋同,政府对这种利益的追求,更多的是从公共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但是由此而引发的过度保护企业的经济发展而带来的不安全问题就会出现。这也是当前为什么很多地方政府对于本区域内的企业出现安全质量问题以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重要原因所在,平衡经济效益与公众安全是许多地方政府需要重新衡量的问题。

(五)公共管理自身存在着局限

政府的公共管理,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但是,政府的公共管理并不是全效的,它在某些环节、某些领域也可能会存在无法调整和规范的障碍。对于公共食品的安全管理,政府公共管理出现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管理与企业生产之间存在着客观环境的差异,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管理,都需要对被管理的对象有较为清楚的了解,但是公共管理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客观环境差异,决定了政府在信息的获取上面存在着阻碍,特别是对于企业的生产信息,很难完全清楚的掌握。管理者单独的行使自己的管理职能,很难了解到企业生产的真实状况,这是客观存在的管理障碍。第二,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决定了政府的公共管理存在着障碍。除了客观环境的差异以外,双方的地位或者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种对立,这就加大了管理者的工作开展难度,并且对于企业的一些处于灰色地带的行为,难以通过公共管理的职能进行规制和处罚,这是政府公共管理自身存在的局限。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卫生的安全管理,对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也反映了当前公共管理在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上的不足。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加强食品安全监控管理是一种必然选择。

(一)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划分

权责不明是影响我国公共管理效果的重要原因,对于食品安全卫生管理,需要涉及到多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选择性、任意性的规范机制只会导致各个责任主体之间在问题出现以后互相推诿,难以找到明确的负责机构,无法对其进行处罚,这就导致了下一次恶性事件继续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确立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是当前我们进行安全管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明确的分工,甚至在部门内部将具体的职责落实到个人,明确的责任主体能够使我们在问题出现以后及时的做出应对和反应,并且严厉的惩罚制度能够加强单位和个人对与安全问题的事前监管,较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

(二)加强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的建设

无论是中央政府部门还是地方政府,国家都授予了他们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权利。加强立法建设成为当前完善我国食品卫生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基本法的体系来看,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并没有建立独立的法律部门,对消费者的保护大多数笼统的归类在经济法的相关条文中。在这种法律规范并不完善的情形下,除了国家立法机关应当重视和加强法制建设以外,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规章对自己行政区域内的食品管理进行规范和调节,这种规范能够使政府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措施和方法,实现效果的最佳。

(三)加强食品生产者自身安全意识的教育

政府各种公共管理措施的实施运行,都是从外部环境、外部压力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规制。食品安全管理除了外部压力的施加这种方式以外,还需要食品生产者自身意识、自身素质的提高,这才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方法。这种生产者自身安全意识的提高,除了提高自身的诚信建设、自身的素质建设以外,形成全行业的规范体制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行业的规制提高行业的整体质量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可行方法。

(四)加强公共监督职能的发挥

食品安全管理,并非一个部门、一个机构能够解决的问题,公共监督职能的发挥在食品安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公共监督职能的发挥,要求相关部门设立特定的机构、特定的渠道接受公众的投诉或者质疑,并且这种投诉和质疑应该得到及时的处理,不能让公众监督权利停留于表面,却难以得到实际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贾敬敦,陈春明.中国食品安全态势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3

[2]王燕霞.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07(7)

[3]周小梅.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反思:激励机制角度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9)

篇4

1、食品大多售价1元、5毛低廉的价格但生产包装粗糙、无生产日期、没有厂名厂址、是靠香精、色素等调配而成,对学生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也存有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2、小食店没有合法手续,流动摊小摊贩居多,经营行为混乱。小吃摊没有证照,经营户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上岗、卫生设施条件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不少经营户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证,个别的经营户营业执照上经营范围是文具,但店内也在销售食品。

3、经营场所环境卫生堪忧。大部分饮食店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食品大多数在外面,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4、占道经营及餐饮垃圾污染普遍。流动摊点绝大部分都是占道经营,部分固定摊点也存在占道现象。学生普遍环境卫生意识较差,包装袋、一次性碟子等垃圾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加大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及环境卫生管理成本。

为切实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做好食品安全隐患防控,保护环境建议:

1、完善现有监管手段,定期督查,消除安全隐患。学校周边的副食店要严格证照发放,经营人员必须健康体检,拿到健康证方可经营;经营场所的设施符合要求,卫生部门制定管理制度,如原料采购制度、人员卫生制度等,并统一印发给经营户,同时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规范经营户合法经营,发现问题和隐患,应责令限期整改,并组织人员对整改情况督查,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局面。

2、对学校周边的流动饮食摊点按照方便、不影响交通安全的原则,进行登记准入并划定位置,定点、定时、定条件经营,统一要求,制作具备防尘、防虫、防污等功能的餐饮车,保证符并合卫生要求实施监督。

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 安全监管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及甚至生命安全,事关重大。因此,学校必须要认真贯彻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品安全法》以及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主动争取卫生部门的监督、指导和帮助,努力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下面我就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搞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一、明确职责,落实措施。

学校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和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目标任务、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建立了学校安全台账,食堂建立了原材料进出库台账,实行了食品卫生安全目标管理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定期组织检查督导和考核,并将检查考核的结果与绩效和评先、评优挂钩,确保了食品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二、宣传到位,提高认识。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后勤工作人员对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校领导逢会必讲,并把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不能存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针对一些特殊季节、突发事件,及时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食品卫生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发生。学校通过健康教育课,利用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卫生安全知识宣传,将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提高食品从业人员和学生的食品安全卫生意识,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和幼儿园食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2012年10月17日学校派2 名食堂管理人员参加了海南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

三、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加大学校食堂改造力度,加大对学校食堂设施、设备的投入,我校结合新一轮学校标准化建设,对食堂要求严格按照有关标准配置学校食堂设施,改善食堂卫生环境,及时添加或更新食堂从业所必需的物品,如压面机、拌面机、散饭车等12万元的设备。进一步提高了食堂卫生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

四、规范运行,降低隐患。

一是学校食堂的食品实行定点采购制度和索证票据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不出差错。米、面、油、盐统一管理供应。坚决杜绝肉制品来路不明或腐蚀、变质、过期、“三无”产品以及假冒伪劣食品的进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食品原料采购台帐制度,做到查有实据。二是实行每天汇报制度,由各食堂上报当天菜谱。三是学校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和空间符合要求,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等环节的管理情况良好。四是学校后勤处设有专用冰箱来贮存当天食堂的肉菜品,食品48小时留样并做好记录。五是餐饮具清洗、消毒符合要求,做到一日3餐饭后用消毒碗柜进行消毒,清水冲洗。六是食品安全保卫制度落实情况良好,学校不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和督导,有效化解学校饮食安全工作风险责任,切实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按照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认真落实。七是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必须按食堂操作程序规范化的进行操作,严格实行学校食堂操作间人员出入制度等。

五、措施扎实,集中整治。

为进一步强化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由县有关部门牵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食堂硬件设施、卫生质量状况、食堂有效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上岗证、食堂内部管理措施、校园周边流动摊点等环节进行重点整治。同时为了进一步督促学校扎实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3月份和9月份集中时间,邀请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志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进行专项检查,采取现场查看、听汇报、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学校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整改,查漏补缺,为食品安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6

现代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

1.对水平的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认识不清

餐饮业食品的监督分级管理的普及率较低,餐饮行业的从业人员对量化分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安全的分级管理无法得到广泛推广。餐饮的从业人员并未识到食品安全监督的重要性,在上级针对性检查时,也只是摆摆样子、走个过场,并没有真正花费人力和物力做好食品监督的分级管理。此外,餐饮业中企业自身经济水平不足,而食品的分级管理成本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品分级监督的推广。

2.量化赋分不够细化

餐饮行业对食品的量化分级评分细则也因餐厅的规模和经营模式不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餐厅的经营模式有多种,如火锅、烧烤、西餐、韩餐、日料、甜点和饮品等,其烹饪手法和经营内容不同,导致了量化赋分的评价标准存在欠缺。而现阶段量化赋分的标准过于单一,而不同的企业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过去的量化分级管理标准显然已不适用于现阶段多样的餐饮经营模式,细化量化赋分准则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卫生监督力度不够

餐饮行业中对餐厅的卫生监督力度不够,加上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无法真正接触到专业化的监督分级指导,在日常经营中无法运用先进的分级管理理念监督食品安全,使得食品安全的问题难以根除。

实现食品安全监督的量化分级的措施

1.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监督量化的分级管理理念

针对大部分的餐饮企业不重视食品监督分级管理的现象,有关食品管理部门应联合媒体、网络等向企业传达量化管理的深刻意义,促使消费者与餐饮管理者充分了解量化分级的具体指标和情况,让消费者提高对管理模式的认知,根据管理要求有效地监督餐饮企业,同时也让企业在多方面监督的情况下更加促使自身做好食品的安全卫生工作。

2.修订相关食品量化管理的评分准则,补充赋分内容

餐饮量化管理的评分准则要想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就需要食品管理相关部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评分,对一些没有明确值的规范进行补充和明确。例如对食品中熟食、生食的放置问题、食品加工和活禽的处理问题等,包括食品加工各个环节的标准规范,使量化管理更加的细化,从而对餐饮中食品卫生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的规范。

3.有效指导食品卫生监督员

食品安全与卫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这个要求的重点并不局限于地区,对所有环节、所有地区的食品安全做好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是必然的。这也就需要相关食品管理部门对基层的卫生监督人员进行专业的量化分级管理培训,详细地解释分级管理的实施理念、评分标准和具体操作等方面,并保证卫生监督人员将评分标准贯彻实施到日常的餐饮管理工作中,针对不同餐厅企业的不同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帮助其发现自身餐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指导并通过专业培训提升餐饮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

结语

篇7

关键词: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40-02

食品安全最广泛的含义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相关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的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最新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1]。食品安全也逐渐成为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一系列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综合性跨学科领域。

一、切实保障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俗语有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切实关系着国计民生:在宏观上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微观上它关系着百姓的生命健康。

高校食堂具有就餐人数多而固定、就餐时间集中的特点,由于人群高度集中,他们的饮食安全极易受到威胁[2]。再加上整个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大背景,诸如地沟油、瘦肉精、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染色花椒、假牛肉,避孕药养黄鳝等事件的频频曝光。可以说,在种种不利情况下,确保大学生安全用餐、放心消费、吃得卫生、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二、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卫生状况是关系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大多高校食堂卫生条件问题严重,一是餐具卫生不容乐观,校园食堂的餐具使用周期过长,清洗不彻底,不少餐具附着有明显污垢或油渍,此外,消毒设备陈旧,消毒不按程序进行;二是食堂操作间的卫生环境差,物品摆放不整齐,厨具清洗频率低;三是隔夜食品问题,在夏暑蚊虫滋生时节,不少食堂为节省成本,售卖隔夜食品,严重影响了师生健康。

学生是祖国的将来,党和政府历来关心学生的饮食卫生和健康成长。学校食物卫生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不应该也不能被忽视,全国集体食物中毒的案例仍时有报道,现就高校中存在的食物卫生安全问题做以下分析:

(一)加工条件粗陋,缺少应配置的卫生设备

有些高校对食堂的经费投入严重缺少,食堂建筑与卫生设施不太配套。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中要求“要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符合卫生要求”[3]。近年来,大多数高校由于在校人数的大幅度增加,都新建或扩建了学生食堂,食堂外表和就餐大厅都装修得非常好,但不少食堂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功能不配套、设备陈旧的问题。致使食堂缺少必要的设备和食物维护的方法,直接导致了食物安全风险要素的增加。

(二)承包食堂食物卫生安全风险多

有些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造中食堂卫生处置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少及时的研讨以及处置,导致一些因为原则不严、责任不明和自身处置水平低等缘由构成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第4章食品生产经营的第29条明确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4]。

但是由于高校的扩招,多数学校的后勤服务面临很大的压力,后勤社会化也成为一项必然的选择。但部分学校存在盲目引进,以包代管,使得少数不具备从事学校餐饮工作资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承包学校食堂,很大原因在于学校没有健全相应的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三)食物卫生安全处置水平低

有些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堂的卫生安全作业缺少必要的处置和检查、完善的处置原则以及具体的组织实施方法。另外一些高校对此类问题处置不够及时而且力度不够,他们利用服务公司、校办公室等这些非专业机构来处置,会造成食堂卫生处置管理的水平不高,导致这些食堂将剩余食物在室温下存放后又直接食用,生、熟食物容器、区域和加工东西没有分隔和差异符号。

(四)从业人员广泛缺少卫生安全意识,卫生操作习气不良

食物加工人员缺少卫生意识和不良操作习气是构成食物污染和导致食物中毒的最重要缘由之一。食堂从业人员大多是临时聘任、未经练习就从事食物生产经营的人员,因而对食物卫生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其卫生操作的习惯也令人担忧。

(五)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不够

大多数高校食堂由自身经营向租赁、承包、托管等多元化模式发展。高校学生食堂的管理人员多为高校的行政管理干部,食堂内的工作人员也多数是那些只参加过个别临时或短期厨师培训的学员或临时工,缺乏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这些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相关知识、食品加工知识匮乏,在加工过程中不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具体操作,存在食物中毒发生的隐患[5]。

(六)有些区域监督处置缺少应有的力度

由于高校处置的特殊性,有些当地卫生监督机构对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作业监督不够,把关不严,对尚未达到安全卫生标准的学校食堂也发放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致使食堂卫生风险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三、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篇8

1 建立健全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服务区被评为食品A级量化达标单位,在当地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我们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不断完善软硬件建设,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继续巩固餐饮卫生分级量化A级达标成果,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严密监控,严禁采购“三无”产品,杜绝腐烂变质原料入库,强化保管、制作、销售环节的食品卫生,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力求把食品卫生安全各项工作做到实处。

服务区在各部门均实行AB岗制度,真正实现无缝隙管理。为不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在服务区内实施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规范食品卫生管理,特别是强化日常监管,确保不出问题。

每位新到职工必须在上岗前进行体检,并具有健康部门颁发的健康证,所有职工每年必须接受体检。

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我们始终严格执行“后一道工序是前一道工序的检验者”的原则,动态的实施监督管理职能,明确每一位职工在食品卫生安全链中的职责,使每一位职工都明白“我是前一道工序的检验者,本道工序的生产者,后一道工序的服务者”这一理念,做到食品加工的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不合格的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有力的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厨房制定了《菜品签字制度》,将责任细化到每个人,每日安排专人值夜班,防止夜间意外事件的发生。为强化自助餐厅餐台管理工作,制定了《盯台制度》,实行自助餐厅专人职守,负责餐台清洁卫生工作,随时查看饭菜质量,确保人群聚集场所的饮食安全。

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并要求各部门熟悉预案操作过程,以达到食品安全始终处在闭环控制状态。并要求各厨房坚持每日做好重点(易引起化学反映的食物,如四季度、豆浆、土豆)食品及大型会餐、接待的菜肴留样,以备自查并提供食物质量可靠的分析证据。

专人负责设备管理,确保各种设施设备正常运转。制定《餐厅安全责任制》、《厨房安全责任制》等规章制度,要求个岗位职工按正确操作方法使用电器及灶具,严禁违规操作,不准私拉乱接电线和擅自使用电器,以防引起火灾、触电等事故,每日营业结束后要切断电器电源。

2 食品安全管理培训

2.1 职工素质教育 食品卫生安全是一项良心工程,没有良好的道德信仰是无法生产出放心的食品的,因此我们经常在服务区内部开展对食品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服务区内的每位职工均具备应有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服务区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其充分认识到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卫生。

2.2 相关知识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管理水平,普及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卫生知识,保障服务区食品卫生安全,重点对《食品卫生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相关知识培训》以及相关卫生规范、卫生标准、卫生要求等进行培训,使职工对餐饮业卫生要求有了直观的印象,对各功能区间的环境及布局,卫生制度管理、人员卫生要求、原料采购与贮存等方面的规范做法有了深入了解。

不断强调食品卫生安全的责任性,使职工充分认识到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和饮食行业卫生相关规范要求,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从思想和行动上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的产生。积极地“请进来”,聘请专业人员对服务区内接触食品的所有职工进行专业的教育辅导,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操作规范的培训。同时也要“走出去”,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如组织厨师长、职工代表到肯德基、永和豆浆等品牌连锁经营餐饮业参观、学习等。

3 食品采购

3.1 供应商资质 食品采购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关,供货方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有效证件,确保供应商的资质合格,并对供应商进行评价,服务区采购领导小组审批。制订《南宫服务区采购管理制度》,加强采购管理,严格采购程序,尽可能从大品牌的企业进货,决不贪便宜、图省事,随便购进无证食品商贩的食品。

3.2 签订合同 根据上级要求,根据服务区公开透明工作方案,服务区采购工作全面实施阳光采购工作程序。为确保食品卫生质量和安全,服务区与供货商签订《南宫服务区食品采购质量保证供货协议》,在商品及食品原材料进入服务区前供应商必须向服务区缴纳质量保证金。

3.3 索证制度 严格食品采购管理,落实食品采购索证制度,服务区按照索证要求,在索要有关证件时,注意查验证件的有效期限,要求供应商不得提供超过有效期限及伪造、涂改、借用的证件。通过向供应商进行索证,进一步规范进货渠道,保证食品质量。

3.4 严把验收关 对食品进行验收是保障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环节,必须严加落实,我区制定了严格的《验收制度》、《食品原料验收标准》等制度,入库前的食品必须按来货单清点数量、检查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拒绝收货。

4 工作程序

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混乱的事情规范化,我服务区特别强调规范管理、精细化管理,对管理人员进行明确分工,教育职工要用关注的眼光去发掘细节,用发展的思维去处理细节,结合实际,对照自己的工作,在细节上多下功夫。我区把精细化管理的标准要求到个人,要求各班组制定“员工每日工作程序”,严格每个环节标准,每个步骤都按程序工作,使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工作。

一是严格把好食品贮存关,定期检查,做到生熟分开、分类存放,杜绝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严禁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存放一起,保证食品的鲜进鲜出。二是严格把好食品的清洗、消毒关,按照《清洗、消毒的卫生要求》、《食(饮)具消毒卫生管理规范(GB14934—94)》认真执行每一道工序,防止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交叉污染。三是严格把好厨房的安全保卫关,食品原料存放工作间要求上锁,非工作时间厨房加工操作间也要求上锁,钥匙由专人保管;严禁非厨房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厨房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四是严把除虫灭害关,定期喷药灭蝇,防止害虫孽生,净化卫生环境。通过严格把好原料食品从原料到成品及存放各环节关卡,消除一切食品不安全因素的产生,确保了产品卫生及质量安全可靠。

5 监督检查

我服务区始终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检查、事完评价,形成了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

5.1 事前计划 事前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服务区绩效考核和星级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内部的考核管理制度,对考核的内容、程序、标准及奖惩等作了详细的界定。对所有参与考核的职工,根据考核结果,有奖有罚,调动全体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5.2 事中控制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普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对所有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餐饮、后厨、超市的食品进货、加工、销售等环节,认真做好了食品安全检查工作。

5.3 事后检查 做好事后检查总结工作。总结经验,同一错误,避免再犯。为确保措施实施到位,服务区加大了定期检查和日常巡查的密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让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5.4 事完评价 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采取果断措施立即整改,及时消除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扎实抓好服务区食品卫生安全的各项工作,以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形象,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促进南宫服务区品牌化建设工作更好更快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泰然.餐饮服务及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从业人员培训教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2]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汇编.2011.

篇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日益得到彰显和落实,高校学生的伙食质量也在不断得到改善。但是,一些高校追求学生食堂利益最大化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食堂经营者只追求经济利益,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二是不讲究食堂功能区分,把所有的场地都租赁出去,造成食堂布局凌乱不堪。三是食堂内设施不足,食品不能完全进行分类摆放,加工流程不能避免生熟交叉污染,动物类食品与植物性食品加工未能分开,餐用具洗消设施简陋,清洗消毒不到位。四是进货渠道不规范,贪图便宜,常采购假冒伪劣物品,甚至使用地沟油,严重危害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

如何加强对高校学生食堂的有效管理,笔者认为,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的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加强质量管理,落实规章制度

高校的食堂管理和企业管理一样,没有严格的质量意识、健全的管理制度、强有力的管理队伍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什么事情也干不好的。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的作法是: 一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用制度管人。该院制定了《学生食堂管理制度汇编》,对食堂的生产服务流程进行全面的细化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奖罚分明,充分调动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加强对炊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学院将《食品安全法》分解到各个工种的职责之中;定期请防疫站的执业医生给炊管人员讲授食品安全、营养卫生知识和食物搭配方法;利用暑期,选派热爱厨师工作、有一定烹调技术的同志到烹饪学校学习厨艺,增加食堂的花色品种和提高饭菜质量。

三是建立和完善检查落实制度。成立食堂安全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食堂安全卫生责任追究制。定期检查食堂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对食堂卫生安全、食堂操作规程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把关,使检查工作经常化、规范化,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四是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管理办法。每年都要组织食堂管理和工作人员到省内各兄弟院校学习取经,用外校的先进管理经验来指导、改进自己的工作。

五是加强炊管队伍建设。注重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逐年提高食堂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尽量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建立一支稳定可靠的食堂工作人员队伍,使他们热爱本职岗位,做好服务工作。

二、抓好饭菜质量,平抑食堂价格

提高饭菜质量和控制饭菜价格是办好高校食堂的重要举措。在丰富饭菜品种的前提下,学生食堂的价格必须从就餐者经济状况的实际出发,使绝大多数同学,尤其是经济困难的同学能吃得起、吃得饱、吃得好。在物价不断攀高的现在,该院仍然保留有4元/餐,且保证吃好吃饱的伙食标准。

一是每年组织一次烹调技能比赛。该院每年都要组织食堂厨师、面点师举行技能比武活动,比武项目分为规定品种和自选品种,对优胜者给予奖励,通过技能比武活动,提高了烹调技术,促进新菜式品种的推出,达到了改善伙食的目的。

二是每年组织两次饭菜质量、服务质量评比活动。为提高食堂的饭菜和服务质量,食堂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质量评比活动,对优胜者给予张榜表扬和奖励,促进了食堂人员内部比学赶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师生员工对食堂的满意率和就餐率。

三是每学期召开一次针对食堂问题的学生代表座谈会。征集学生对伙食管理的意见,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让高校食堂实行民主监督管理。

四是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伙食问题,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学生对伙食有意见,就会马上发帖到校园网上。为搞好伙食管理,及时处理学生反映的意见和建议,避免意见扩大化,或造成不良的影响,该院要求食堂管理人员每天上班第一时间首先浏览校园网,查看学生有无对食堂伙食的投诉,对学生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后勤及食堂管理人员要及时作出回帖和做好解释处理工作,使学生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尽快得到妥善的答复和解决。同时后勤处也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做好伙食管理宣传工作,与学生交流对话,把当前饮食服务部门的一些做法、当前市场物价情况、伙食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等等,发帖到校园网,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伙食管理的全过程,把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化解服务与被服务人员之间的矛盾,共同搞好食堂伙食管理。

五是认真解决贫困生的吃饭问题。该校的每个学生食堂都设置了贫困生打饭窗口(或经济饭菜窗口),切实做好和解决贫困学生的生活饮食问题。

三、引进特色经营,丰富饮食品种

该院为满足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消费层次学生对饮食的需求,积极引进南北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进入校园,开办了具有独特地方风味特色的小吃、粉、面、粥、经济快餐等,同时开办好夜宵,方便晚自习学生的饮食需要。把大众食堂办成餐厅式的服务,创造条件办好餐厅宴席,接待学生、亲朋好友聚餐,增加营业收入。使食堂在经营服务上达到人气旺盛,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学生食堂。不断提高食堂经济效益,使食堂逐步走向自我良性发展的道路。

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食堂以人为本、薄利多销、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成功经验,受到了全院师生的一致欢迎,也赢得了周边院校的纷纷效仿。

参考文献

[1] 李佳・论高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6期

篇10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监管 制度

一、引言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是公民关注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也是历届党和政府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引起公众的恐慌,甚至造成社会的动荡。因此,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是体现我们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食品安全概述

(一)食品安全含义

食品安全,顾名思义就是这种食品对于人类是安全的,使用这种食品不会对人本身造成危害,也就是说这种食品的生产必须是符合相关的食品生产标准并能通过国家的质量认证体系认证的食品。食品安全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不仅仅指对人体无害,综合起来讲它还包括食品是否卫生、食品是否具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等。现如今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综合的社会性问题,它包括了法律、政治、和市场等方面。

(二)建立有效食品安全制度的必要性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构建和完善本国的食品安全制度,下面笔者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制度做一简要归纳。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其人民和政府对于食品安全尤其重视。关于食品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当完备,它包括食品的生产、加工、检查、监督。如《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公共卫生服务法》,这三部法律法规几乎涵盖了美国食品生产的各个方面。

英国对食品的立法更加彻底,甚至直接深入到某个行业,如《甜品规定》《肉类制品规定》等等,其监管范围更是覆盖了整个食品的生产链,并且对犯罪分子有着从重处罚的司法制度。

德国对于食品安全同样非常重视,由于德国是食品出口大国,所以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德国建立起了一整套高效的监管体系,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监管部门。

从各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难看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一旦食品出现问题,将会对人们的身体和精神造成直接的伤害,更严重的是造成社会的动乱和不稳定,并使人们对政府失去信任和信心,大到国际上将会损害一国的国际形象。从长期来说将会对食品行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陷,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同样具有这些问题,因此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食品安全制度是每届政府所必须要重视和面对的课题,这不仅是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体现,也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事故近年来在我国发生得越来越频繁,最典型的如2001年的瘦肉精、毒瓜子事件;2008年的三鹿奶粉、假红枣事件;2010年的地沟油事件;2013年的恒天然肉毒杆菌、汇源烂果门、黑心油、vc银翘含毒、镉大米事件;2014年的毒米线、粪水臭豆腐、毒凉皮事件。

除了上述已曝光的案例外,在我国种植业和家禽养殖业也存在着重大问题,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大量使用各种有害的添加剂。从这些食品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问题食品的种类繁多,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总的来看有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覆盖人群越来越多。二是问题食品对人身体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消费者使用这些食品以后,轻则呕吐腹泻重则对身体器官造成损伤。三是食品造假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复杂和隐蔽,甚至使用一些高技术水平的造假等。但是,十以来,新一届政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治理餐桌上的污染,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使老百姓们对食品安全看到了希望。

(二)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1)食品厂家唯利是图。食品安全问题究其根本原因都是食品生产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惜违法违规,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些食品生产者违背了商品经济的规律,因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者通过出让使用价值来获得价值,它更注重价值,而消费者购买商品则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显然更加注重使用价值,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有很多就是食品生产者使用过量、有害的食品添加剂以达到快速增产,完全不顾使用价值和价值对立统一的关系,片面的追求价值的增长而忽略了使用价值,通过假冒伪劣降低成本,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2)相关部门权责不分,监管不力。我国有关食品监管的部门有十多个,包括质监部门、工商部门、卫生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入境检疫部门、农业部门、商务部门等,这些部门的监管范围包括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餐饮企业等。然而我国的监管部门虽多、监管范围虽广,但是却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存在一些监管边界不分、监管不力、相关监管部门权责不明等问题。于是在这种职责不分、权责不明的情况下使得造假者有机可乘,肆无忌惮地进行违法行为。

(3)违法成本低。除了上述原因外,获利高,违法成本低也是一些食品生产商屡次以身试法的重要原因。按食品安全法规定,罚款上限是“货值金额十倍以下罚款”或“十万元以下罚款”。然而生产商由于使用一些违法手段使得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同行业的生产成本,这就使得他们在销售产品后能够获得高额的利润,这部分利润要高于同行业普通利润和罚金的总和,并且即便被罚款和吊销生产许可证,这些厂商也可以换个地方继续从事造假行为。

(4)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在食品市场中,消费者不能全面的掌握食品信息,对于很多食品来说即使消费了也不一定能及时发现食品的质量信息,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其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于生产者来说,消费者很难了解到食品的质量信息,因此通过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来降低生产成本成了大多数食品生产商的选择,同时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信息不对称也大大增加了逆向选择的存在。在食品市场中,存在一些不良的食品生产商大肆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另外一些则是遵守食品安全生产的企业,当这些假冒伪劣食品和安全卫生的食品同时摆放在商店时,由于消费者得不到有效的食品质量信息,再加上假冒伪劣产品一些价格上的优惠,就会造成质量低下的食品销量更好,而安全卫生的食品却销量低下,这就产生了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现象,于是市场价格随之扭曲,并失去了供需平衡、促成交易的作用,进而质量低下的食品大肆横行。

四、建立我国长期有效的食品安全制度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不法生产者的经营手段越来越隐蔽和复杂,生产手段也越来越科技化,并且专门钻法律的漏洞和空白,因此要尽快完善与《食品安全法》所配套的法律法规,对一些新的违法手段进行法律法规上的明确说明和修订,使不良商贩的违法行为逃脱不了法律的范围,使执法人员有法可依。同时加强对生产厂家违法行为的罚款力度和刑事处罚力度,使违法生产者的违法成本高于其违法所得,这样当失去利益的驱动后,违法行为将大大减少。

(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监管制度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正在飞速发展,但在一些制度建设上仍然和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的食品安全制度能使我们少走弯路。拿美国为例,首先美国对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非常完备,基本上覆盖了所有食品种类,同时美国法律明确指出了政府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并且能够做到严格地执行,这使得美国的生产体系和监管体系有了很大的保障。具体到联邦政府,美国的食品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进口的产品,这些成品半成品在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到最后被购买,这一系列环节都有相关的部门进行监管和组织。同时食品召回制度也是美国的一项重要保障食品安全的制度,发现食品对人体有危害的时候就会立即启动召回机制,其目的就是建立企业诚信自律的精神,降低企业风险成本,及时避免对更多的消费者造成危害。

(三)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消费者获取信息能力

食品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信息透明度能有效地降低食品安全问题。从政府方面来说应该加强各个地区监管部门的联系构建一个覆盖面广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对各个地区的食品质量信息进行整合,对于具有食品质量问题的食品企业进行及时的通报与惩罚。同时作为消费者来说,应该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当遇到违法造假行为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配套措施。使得消费者权益在面临侵害的时候能够有法可依,增强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和参与监管的热情。

(四)加强政府的执法能力建设,实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政府应做到权责分明,各个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避免出现相互推诿,监管混乱的现象,同时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使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处于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之下,完善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立市场信誉等级制度。一旦发现生产商有严重违法行为,应取消其食品生产资格并且永久禁止其再次进入食品生产领域,使违法成本远远高于其收益,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

(五)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有很重要的责任,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和引领作用,建立行业标准,树立行业楷模,定期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增强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企业诚信经营的意识,同时加强行业指导,引导行业树立自律意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合法经营,为行业提供良好地发展环境。

(六)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单单需要政府的监管,更加需要社会各界的监督,因为我国食品生产者众多,面对这么多食品加工和生产者政府总不能面面俱到,总会有一些遗漏,这就需要我们的新闻媒体和网络社交平台等进行社会监督,因其具有监督成本低、影响广泛、人人都可以参与等优点,一旦发现食品生产者的违法行为即可立即在媒体或网络社交平台进行曝光,迅速引起社会关注,使不法分子无处遁形。

五、结语

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所带来的后果和效应是非常严重的。首先对于食品行业本身将会造成重大冲击,因为消费者一旦发现某种食品有质量问题,就会导致消费减少。其次食品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份额,一旦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对于社会和经济将会造成极大损失,同样对消费者的自身健康也造成极大损害。所以保证食品安全不仅是我们党和政府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且还需要我们消费者、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制度。

参考文献

[1] 金喜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李丰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