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4-03-20 18:1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物流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物流的发展

篇1

关键词:柳州;城市配送物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4 文献标识码:A

一、城市配送物流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1.城市配送物流的重要性

(1)城市配送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工商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变化对城市配送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通过配送中心的分拣、加工、配装,科学地选择配送路线,为城市工商企业及其他服务业提供小批量、多品种、高频次的配送服务,满足了企业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需求,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城市配送作为物流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完善了整个城市的物流系统,使得城市经济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

(2)城市配送改善了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合理配置物流节点可减少仓库、货场等相关设施在城市中的占地,节约了土地资源;城市配送根据客户的要求,合理进行配装,最大限度地利用车辆,科学地选择配送线路,提高了配送的工作效率,缩短了配送时间,减少了运输车辆使用数量,减轻了城市道路的拥挤现象、降低了噪声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环境,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配送满足了市民们的消费需求,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配送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城市配送的发展加快了新产品进入消费领域的速度,满足了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消费需求。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的出现和市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催生了新的现代服务业,使得公函、信件、生鲜食品、日用品等宅配服务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发展城市配送对于适应市民的消费方式的变化,满足市民的消费需要,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2.城市配送物流的复杂性

城市是生产和消费的集中地,城市配送涉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等方面(如下表所示)。

零售商业城市配送包括面向城市零售终端的配送和零售业连锁经营配送。零售业连锁经营配送产生于连锁企业规模化经营对各门店商品配送的需要,它的产生和发展为城市其他零售业态采用集中采购和配送,降低成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促进了城市零售终端商品配送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宅配快递是指配送目的地为住宅的城市配送模式。城市快递是为了满足工商企业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对公文、信函以及票据等快速传递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模式。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带动了日常食品、日用品以及鲜花、书籍等宅配的发展。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商贸流通业日益发达,商品交易市场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多,其职能也在不断丰富,物流功能逐渐增强。目前常见的形式有大宗原材料配送、零部件配送和农产品加工配送。

城市殊行业配送物流以医药零售连锁配送和卷烟配送最为常见。

二、柳州城市配送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城市配送需求急剧扩大,城市配送市场供应主体还没形成

城市配送的需求来源于城市范围内工业生产、商贸流通等经济活动,以及城市市民的消费需求。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工业生产和商贸流通活动的规模也急剧扩大,产生的城市配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2006年柳州市区人口突破百万大关达100.62万人,工业总产值1083.57亿元,增长2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5亿元,增长15.11%。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业来支撑,然而承担柳州城市配送任务的主体还没形成,无论是以公文、信函和小包裹宅配快递为主的企业如邮政物流、申通快递公司,为连锁商业企业自身服务的联华配送中心,还是像桂中海讯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分公司这样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存在企业规模小,功能单一、市场份额少,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2.城市配送物流节点体系正在形成,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承担的“柳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规划方案提出在柳州市设2个物流基地(园区)、4个独立的物流中心和若干个配送中心。其中西南物流园区主要结合铁路场站改造和公路主枢纽进行建设,在内部按3:3:4的比例配备配送中心群,物流中心群和公铁联运中心;东北物流园区结合水运码头和铁路北站改造,围绕铁公水运中心进行建设,在内部按3:3:4的比例配备配送中心群,物流中心群和铁公水联运中心。但是该规划侧重于对物流基地(园区)和物流中心的规划,对城市配送中心的布局不够详细,而且对城市配送网络与更高一级物流网络的衔接考虑不够。

3.配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水平低下

物流信息系统是城市配送物流的神经中枢,对提高城市配送的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柳州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还没有建立,现有的城市配送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RF、电子标签、EDI、自动拣货系统等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技术尚未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另外,柳州的城市配送标准化水平也较低,一是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二是托盘、仓库、容器和运输工具等都没有形成有利于物流活动的标准化体系;三是物流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物流作业标准和服务标准等还没形成统一的标准,更谈不上与国际接轨。

4.零售业城市配送快速发展,但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

连锁经营的发展带动了零售业城市配送的快速发展,但是连锁企业的配送只限于企业自身,属于自营物流的模式;百货公司大多采用供应商直接送货的模式。在直送模式中,大品牌制造商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比较完善,这些公司或者有独立的物流体系,或者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来承担对零售客户的末端配送;中小品牌生产企业由于缺乏物流整合的实力,在末端的物流配送服务方面存在欠缺;城市殊行业如医药配送还没形成完整的配送体系。由于企业各自为政,造成了面向零售业终端的城市配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使得整个社会商品流通费用过高。

三、发展柳州城市配送物流的对策

1.完善城市配送物流的节点体系

柳州城市配送物流的发展要以“柳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为指导,依据柳州市工商业布局的现状以及发展规划,整合现有的配送资源,结合物流园区的核心配送中心群建设,形成满足城市各行业和各业态对货物集散、配送、流通加工、商品检验、物流信息服务需要的布局合理的城市配送物流节点体系。同时,注意城市配送网络与区域物流网络的衔接,使城市配送物流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构建柳州高效的、快捷、完善的物流体系。

2.注重专业商品交易市场的物流配送功能配套

农产品交易市场可利用自身的仓储设施集中收购分散的农户和农产品基地的农产品,发挥其储存与管理职能,并通过流通加工,统一配送到市内的商业网点和周边城市;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可对钢材、混凝土、玻璃、煤炭等企业用量大但用时不均衡的大宗原材料实行集中采购和集中储存,进行简单加工和按用户需求进行配送,节约企业的资金占用和仓储费用;对于汽车等需要零部件数量大,而单个零部件往往重量、体积均较小的生产性资料,可通过进行集中采购,按生产线对零部件的需要进行及时供货,提高效率和降低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

3.加大对城市配送市场供应主体的培育力度,形成一批知名品牌的大型配送企业

可选择一些企业作为试点,鼓励试点企业通过整合仓储和商场售货资源,建立规模较大的仓储设施和设立统一的配送系统,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库存商品数量和资金占用水平,扩大商场的有效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通过集中配送,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对于在物流运作和经营管理上条件具备的企业,可考虑做大做活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向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与商贸流通一体化方向发展。

4.加快流通业态发展模式的创新,增加城市配送物流能力

作为一种新型的流通业态,电子商务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和消费观念,同时又大大激发了城市宅配的需求,因此有必要以宅配业务的发展为切入点,加快城市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促进虚拟销售的实现。同时有效整合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引导城市配送企业改造业务流程.促进虚拟销售的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篇2

关键词:港口城市 港口物流 发展对策

港口对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港兴市”、“以港强市”已成为许多港口城市的战略选择。港口城市物流是推动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一环,已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一大“要素环节”。港口城市物流已经越来越引起物流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港口城市物流发展的趋势分析

港口城市物流是特殊形态下的综合物流体系,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城市物流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

1.港口城市物流总体规模将持续增长。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26.1万亿元,进出口贸易额达到2.3万亿美元,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将推动港口城市物流总体规模的扩大,港口特别是沿海大型港口作为进出口贸易枢纽,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开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2.港口城市物流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大型综合性港口以其强大的综合能力和广阔的影响区域,不仅在当今综合运输网络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资源。枢纽口岸在设施和后方集疏运系统的发展上积极配合,势必会创造更高效率的物流服务环境,并通过生产成本、流通成本的不断降低和信息服务的高效率,使港口城市影响下的产业布局的范围得到拓展,港口城市的服务和影响范围因此而扩大。

3.港口城市物流的功能整合出现新的动向。港口物流涉及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口岸通关、增值服务等物流过程,是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环节。传统港口的设施、网络、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优势,通过现代物流的手段,将中转、集散型港口向综合服务型港口转移。一批有现念和现代物流设施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或物流专业公司将在港口地区进一步聚集,并使它们与传统的港口物流服务优势互补。从根本上实现由传统港口物流的“港对港”服务向现代物流要求的“门对门”服务的转变。

4.港口城市物流的专业化分工更加明显。随着港口物流量的增加,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越来越细,港口物流的专业化分工将更加明显。有干散货和集装箱物流,普通货和危险化学品物流,还有常温和低温冷冻等方面的需求,加工、分拣、包装等要求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港口城市物流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发挥专业特长,通过港口资源整合、流程重组,推动港口城市物流社会化、专业化、一体化运作,增强港口城市物流竞争力,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5.港口城市的物流战略联盟得到发展。物流企业要提升其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必将拓展与其相关企业的战略联盟。港口城市物流企业与相关港口的战略联盟关系将得到发展,并加强与其相关的终端物流和干线物流的联系。同时,港口城市物流企业通过兼并、并购股权和投资合作等手段,将会做大做强。一批有经济实力、能按照国际惯例运作、网络结构合理的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及配送中心,将会在我国港口地区得到较快发展。

6.港口城市物流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港口是区域物流的枢纽,港口物流发展必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我国港口物流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产业关系为纽带,国际与国内资源迅速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环渤海地区集中。而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宁波,珠江三角洲的香港、深圳,环渤海地区的青岛、天津、大连等港口城市其聚集效应已十分明显。东南亚自由贸易区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推进,也给这些地区物流发展增加了新的空间。

二、港口城市物流发展策略探讨

我国港口城市应把物流业的发展提高到政府施政方案的高度,通过创新物流发展模式和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形成港口城市与其腹地区域的社会化、开放型、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

1.准确定位、合理规划。港口城市物流业的发展要求港口布局、建设合理化,充分重视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拓展港口的综合功能,并从港口实际出发,把完善港口信息服务功能放在优先地位。要重点突出港口物流地位,促进临港产业的发展,特别要以建设临港工业基地为重点,加快发展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的临港产业群,提供相对稳定的物流产业服务对象。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强化了港口在综合物流体系中的枢纽作用,因此,从区域经济以及综合物流体系的视角准确定位港口城市的功能、合理规划其发展战略对于港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政府有关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规范市场等手段,为实现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营造公平、开放、有序的宏观竞争环境,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理顺现有港口体制,特别应研究建立鼓励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激励机制。港口物流活动的开展,势必要将港口与航运企业联系在―起。只有港航加强合作,才能实现港口物流的形成并保障其正常运行,港口与航运企业才能在发展物流中真正发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3.积极拓展物流服务功能。港口城市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交汇点,也是公路、铁路、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交接点,因此,充分发挥自身集疏运体系的优势,积极拓展物流服务功能,由传统的货物运输、中转、仓储向临港加工、集装箱业务、保税仓储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物流功能延伸,培育港口或者国际贸易服务的现代物流产业链和服务链,不断促进物流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从国内外临港工业发展情况看,沿海国家和地区首先以港口为依托,吸引资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向其集中,加速形成贸易、加工、金融和货运中心,通过港口的辐射作用带动港口城市乃至腹地区域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以港兴市、以市促港”。

4.积极开发国际物流业务。港口作为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应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在港口及物流园区的功能开发与相关布局上,尽量考虑到前瞻性、战略性、竞争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兼顾未来国际物流的品种、特点、流向以及国际物流过程管理的要求。建立符合多品种、多层次、多流向的国际物流需求的服务体系与通道,为同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的运作创造条件;积极鼓励本市物流经营企业与全球物流承运人或者跨国物流经营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国际物流发展。

5.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依托现代信息化技术,建设以港口物流为中心的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平台,可以有效实现港口和腹地乃至国内外货源地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专业化、自动化水平,提升港口城市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发展适应国际生产、贸易需求的物流园区等新型物流运作模式是港口城市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专业化水平的客观要求,物流园区作为一个产业、货物的聚集平台,它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其服务范围也会随着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扩大,进而为港口城市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6.重视港口城市的物流战略联盟。世界上大多数经济发达的地区都会出现港口群和港口城市群,而且彼此之间会在竞争中和谐发展。因此,港口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也必须注重发展与周边港口城市的物流战略联盟,比如:组建港口组合体等形式,既可以共享物流信息与物流资源,增强对其他港口的竞争优势,又可以提高抵御市场压力的能力。港口城市的物流战略联盟通过物流网络使整个区域(包括腹地)的经济能量和物流资源在各城市间合理优化配置,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种互动发展的优势必然更加明显。

篇3

摘要:发展现代物流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放在首位,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物流发展最大的利益原则,本文根据我国城市物流系统发展现状,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阐述了城市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其战略模式,最后文章还就可持续物流战略的实施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物流系统;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绿色物流

一.城市物流与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概念来自1987年布伦特兰委员会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是指在使资源环境条件得以持续和发展的基础上,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新的经济发展观念与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也就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使社会与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可持续发展观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随着国际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我国于1994年率先制定全球第一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如今,我国政府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目前已牵涉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2.城市物流呼唤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既是物资商品的主要消费地,同时又是物资集散的重要物流节点。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物流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为重要。目前国际上许多中心城市普遍把城市物流业列入当地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在我国,很多中心城市也纷纷将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21世纪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正在成为我国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分布了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与物流设施装备的区域中心城市,长期以来受条块分割及“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束缚,不仅城市物流资源闲置浪费巨大,而且效益低下,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仓库过剩量达到40%,公路货运空驶率达50%。同时,作为大量消耗能源、燃料的我国城市物流,其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以及废物也正在严重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为着眼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物流体系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可持续发展下的城市物流战略选择

1、绿色物流战略

绿色物流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物流作业活动。随着我国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环境问题日趋突出,人们对城市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城市物流的发展不得不优先考虑环境问题,即向绿色物流转变。绿色物流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模式,构筑绿色物流系统也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2、共同配送战略

共同配送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通过分工合作满足某一地区客户配送需求,其目的是解决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物流资源浪费问题。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3、第三方物流战略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由这些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和专业优势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城市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不仅可以解决城市物流合理化问题,而且可以避免企业分散自营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交通堵塞、运输效率低、物流环节繁琐、城市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4.物流园区战略

物流园区是城市物流体系的核心枢纽,是一家或多家物流企业(设施)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可以说是合理组织城市内部物流、城市区域物流的关键。整合城市物流资源,建设统一物流园区,整顿城市运输仓储设施,集多功能物流业务于一体,开展物流配送业务,有利于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三.推进城市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发挥政府宏观物流管理功能

城市物流宏观管理可从六个层面上展开。一是科学制定城市物流规划,把城市物流合理化与城市建设规划协同考虑。二是政府应采取有效法规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城市物流企业的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三是限制交通量,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物流效率。四是通过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建立都市中心环状道路、制订道路停车规则以及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等措施控制交通流,减少交通阻塞,提高物流效率。五是要加强对现有的物流管理体制的整合,使得分散于交通、航空、水运、铁路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集中起来,由一个统一的机构统一行使、统一规划,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并构筑城市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六是统一管理货运车辆,建立联合发送体系,推进城市物流合理化、效率化。

2.建立城市循环物流体系

循环物流是一种新型的物流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根据城市经济的构成特点,发展城市循环物流、建立城市循环物流体系应从城市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城市整体三个层面展开:(1)在城市企业内部,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管理来实现原材料和能源节约,削减所有废物的数量和毒性,促进物资的回收和重复利用;(2)在企业之间,根据“工业代谢”关系,建立生态工业园,在一个工业园区内将一些相互关联的工业企业组织起来,相互合作,最大程度实现能源共享、原材料和副产品的再利用;(3)从城市层面来看,应在城市整体高度对各类废弃物进行综合回收和循环利用,并对不能再生循环的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这里要求政府在此方面发挥其主要作用,如建立公共垃圾处理系统,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环境意识。

3.推进企业物流合理化

现代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的价值的一个方面就是社会价值,也就是说可以引导企业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订其经营管理战略,推进绿色物流作业实现其物流合理化与社会价值。企业物流合理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一是尽量利用联合一贯制运输,减少货物换装的次数、消减城市公路总行车量。二是企业间实施物流协同战略,积极开展共同配送,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减少对交通环境的影响。三是合理规划储存加工网点,通过集中储存加工,优化配送路线,减少运输距离与频度,减少污染;四是实施“绿色”运输策略,选择合理运输方式,降低废气排放量。五是提倡绿色包装。采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同时企业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合理化问题,还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视野来组织企业物流,最终在整个供应链系统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合理化物流系统。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刘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2]陈亚光,钱勇.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及途径[J].软科学,2006.(20).

[3]杨履榕,祝圣训.现代物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4,(4).

篇4

北京自提出建设世界城市以来,为充分体现世界城市的中心地位,应大力发展物流业,从而将北京建成区域经济活动的聚集点和经济活动的枢纽,在世界范围形成较大的辐射力与影响力,这也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目标实现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随着“十二五”建设的不断推进,北京的物流业发展在政策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与世界城市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相比还有着一定差距,尚不能满足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需求,例如,物流政策制订还有待进一步清晰化,物流资源的分布还比较分散,物流公司的技术落后、信息落后、管理手段落后、服务水平不高、缺乏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不足等。因此,对北京物流业建设提出建议,缩小北京与世界城市的差距,对于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有着实际的意义。

一、要对北京现代物流业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明确的定位

1.与特大型消费城市的特点相结合,发展终端物流

北京是特大型消费城市。2012年,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增幅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网上销售快速增长[1]。这种特大型消费城市的特征给城市物流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居民的生活需要城市物流系统进行保障。而随着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过程,国际交往活动日益增多,北京的经济贸易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更庞大的潜在消费力量将随之形成;另一方面,随着网上销售的快速增长,多元化消费方式特别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消费方式的快速发展,北京的消费结构也随之不断改变,这在为“最后一公里”物流带来发展潜力的同时,也迫切需要物流业能够不断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终端物流支持。

2.与建设世界城市相适应,发展辐射型物流

世界城市在商贸层面,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不仅能够集聚、汇流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等多种要素,而且能够对周边城市或地区产生巨大的辐射力,这种商品集散功能恰恰可以通过现代物流业来推动,从而实现其影响力与辐射力。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城市的集散功能还会进一步强化。因此,北京要建设世界城市,就需要发展具有集散功能的辐射型物流。在国内,形成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格局,还要将辐射力扩散到全球范围,拓展国际物流,如建设天竺综合保税区、亦庄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从而使北京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物流枢纽。

二、加大北京市政府对物流业的政策指导

物流业本身在北京服务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2010年,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公布了《北京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确定了首都物流业的发展目标。2012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出台。在这些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振兴实施方案的指导下,近几年北京市也出台了一些支持物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市场准入政策、人才政策等,对首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为推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政府还应继续加大物流业的政策与扶持,例如为企业提供土地使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税收方面优惠等,以鼓励各方投资。在投资模式上,应以生产企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在经营模式上,应以流通企业为主,鼓励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协同经营,以促进物流市场体系的完善,确保物流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为了加强政府对物流业的引导和服务职能,在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的同时,政府还可以向企业提供管理顾问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市场信息库和专业性物流服务咨询中心等,为企业提供信息资源。

三、优化北京市物流空间布局

城市物流空间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复杂开放系统,它在生长演化的过程中总是寻找一种优化过程使得系统在给定的约束下从外界获得最大的平均广义流,从而形成一定的城市物流空间结构。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已经规范化、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物流系统,而我国的物流业由于起步较晚,建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建设规划与布局。北京物流空间布局的现状,也同样是物流供给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约束下不足以满足物流需求,从而在约束下造成的地域分化、资源分散、配置不合理的结果。因此,北京市物流空间布局在世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仍需不断优化,向国际大都市学习,在以集约化为原则的前提下,建设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区,同时还要积极吸引企业入驻,通过先进物流企业与物流资源配置两方面的整合,完成空间布局的调整工作。

四、进行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资源的集中统一配置

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我国的物流资源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和不同行业,而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造成资源分配和利用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较为严重,使得北京的物流业无法负担起世界城市所需的集散功能,也无法面对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的竞争。这就要求政府打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划分,对于物流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进行集中的、统一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或者也可以通过企业自身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并购,从而打破界限,实现物流的规模化、专业化建设。

1.进行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想要对物流业进行整合,前提之一就是各物流企业之间的不同环节可以进行对接,这就需要一个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存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05年的《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和2011年的《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先后提出了我国物流标准化的指导思想和制修订任务,有效的促进了物流业的规范性运行和全面健康发展。然而,主持制定了《物流术语》国家标准的中国物流技术协会理事长牟惟仲先生认为:如果缺少国家法律法规、多头管理与多数物流企业发展水平不高这三个瓶颈不突破,那么,目前看似热热闹闹的物流标准化工作产生的实际作用将十分有限,更多的作用在于为几年以后物流标准化的真正推行做准备[2]。事实上,物流业目前只有卫生标准、安全标准与环保标准被纳入国家强制性标准范畴,其它的只是在推荐性标准中设定强制性条款,而非市场准入标准,所以物流企业并不重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互相推诿,这也容易带来各种问题。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快制定物流标准。首先要制定物流基础设施标准规范作为各个环节配合的依据,其次还要注意信息体系建设标准的规范,例如制定统一的条码格式,采用一致的计量单位,制定通用的信息系统兼容标准等,从而促进企业的合作竞争,促进供应链协同和信息共享。

在制定物流标准的过程中,还有一点不可忽略的是应尽可能与国际标准相接轨,采用国际标准以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实现在世界范围内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尤其重要。北京则应结合本市的具体情况和物流发展的需要贯彻物流标准,推动物流规范化发展。

2.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

首先,如前所述,应以科学的规划、规范的管理,由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成有着先进技术的高效运转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完成物流资源的空间整合,从而促进世界城市及其辐射范围内的区域物流一体化。

其次,仅仅完成物流资源的空间整合如建立大型物流园区等还是不够的。如果一个园区与另一个园区之间各自为政,每个园区仅限于在一定区域内发挥辐射作用,北京还只是拥有了一个个物流孤岛而已。因此,还应该通过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完成信息的快速沟通,使得分散的物流活动有序化,条理化,高效化,这也是物流资源整合的重点之一。为此,一方面应当加大硬件与软件上的基础设施投入,配备一套适应具体操作的网络化环境和配套的硬件设施作为支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今的先进技术,例如条形码、RFID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将各个物流环节加以整合,实现物流从运输到配送的一体化、集约化经营。

再次,物流企业之间也可加以整合。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后,物流企业所面对的就不仅仅再是国内甚至本市的物流企业,而是全世界的现代物流公司。因此,一方面可以按照现代市场运行规律,加大资产重组力度,鼓励物流企业之间整合资源,相互合并,实现规模化经营,组建现代物流公司或集团;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物流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让专业化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信息服务企业等组成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对物流各个环节的分解和组合,实现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建起“第四方物流企业”。

五、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北京想要建设世界城市,满足物流运作全球化的需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拥有一批有着现代物流服务理念和供应链管理知识的、优秀的物流从业人员。然而,目前北京的专业化物流人才尚有较大缺口。2010年1月20日的《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显示,到2008年末,北京市共有法人单位37.8万个。其中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的法人单位共有6022家,占全市单位数的2.2%[3]。与此同时,早有资料表明,北京市物流人才缺口高达20万以上,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缺口达6万[4],物流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二种紧缺人才之一。而与之相对的,通过对北京市物流企业的招聘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北京市物流企业招聘的岗位中,31%要求大专学历,36%要求本科以上学历,1%要求研究生学历[5],但目前实际的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的仅占19%,其中物流专业毕业的人才不足1%。

一方面,是重大的人才缺口造成了北京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而另一方面,通过以上的招聘情况数据显示,可以看出,与人才缺口相对的,北京也尚未能够建立起适应世界城市建设,满足经济全球化需要,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还是着眼于培养物流操作性人才,毕业生能够熟悉物流操作,但是缺乏从理论高度指导现代物流经营的高瞻远瞩的眼光以及相应能力,仅能满足低端市场的需求,从而造成了低端人才过剩,高端人才缺口的现状。

因此,北京应充分发挥身为首都的资源优势,一方面大力发展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对在职物流人才的培训工作,将教育与世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大量机会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培育出一批能不断适应物流新理念、新技术变化的创新型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统计局.“2012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会,2013年1月20日.

[2]王守旭.物流标准化还有多远?[N].成都晚报,2012年3月2日第39版.

[3]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Z],2010年1月20日.

[4]北京市商务局、北京物资学院.北京物流蓝皮书[M].新华出版社,2005年4月.

[5]杜新建、张昕、杨浩雄.北京地区物流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F].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26期.

(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篇5

【关键词】生产企业 发展 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是以顾客和市场为导向,将产品从消费点返回到原生产企业的过程,包括退货、物品循环利用、废弃物回收处理等环节。逆向物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社会问题,事关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成都市生产企业要有效地发展逆向物流,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同心协力、共同努力。

一、政府的策略

(一)加强法制建设

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大都出台了关于残次品的退货、包装材料的再利用、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法案。例如,1976年美国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1986年德国颁布了《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逆向物流活动的开展。我国目前虽然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但没有专门针对物流和逆向物流的法规和责任机制,致使企业缺乏实施逆向物流的压力和动力。当务之急政府要抓紧时间制定和颁布《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再生资源法》等专项法律,明确各行业和生产企业对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的法律责任,将生产企业发展逆向物流纳入法制化轨道。同时,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加大对可能造成污染的企业的监督力度,严惩不符合逆向物流规范的企业。

(二)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管理的前期投入成本比较高,回收期又比较长,一般企业都不愿意投资发展逆向物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达国家纷纷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发展逆向物流。例如,美国对实施逆向物流活动的企业提供10% -90%的财政补贴;德国对建造节能设施的企业给予25%补贴,对兴建环保设施的企业提供1%的补贴。在我国,由于缺乏此类政策,使企业在经营逆向物流时困难大,常常使得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政府应该从货币、财政、税收等方面入手,通过相关的政策扶持收逆向物流活动。如对设置资源回收系统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对能减轻环境污染的环保设施,如废弃物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等,给予利率、偿还条件、借贷周期长等贷款优惠和税收优惠。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成都地处西南地区的四川盆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呈现边缘化趋势,枢纽地位受到挑战,多式联运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推进成都市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枢纽建设,一是加快构建覆盖西部、连接国内三大枢纽机场和世界主要枢纽机场的航空货运航线网络,增强集散能力;大力培育和发展基地航空公司,实现国际与国内航班的有效对接。二是加快西部铁路货运枢纽建设,构建完善的铁路货运快速通道,积极引入大型船公司,探索建设铁路“内陆港”。三是加快公路货运集散中心建设;开通成都至周边中心城市、省内二级城市的公路城际货运班车,开辟成都至长江水运的公水联运通道;大力发展公路干线运输,培育骨干运输企业。

2.加快逆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目前,成都市还没有建立统一的逆向物流信息平台,信息资源没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致使逆向物流成本很高。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就是要建立物流基础数据库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可以考虑以成都市物流行业协会为纽带,将全市单体物流企业联网,再将交通运输、工业、邮政通讯等相关部门逐步纳入,建立行业、企业、物流园区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建立全市物流配送信息网络中心,协调全市各企业、市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相关管理部门的信息。

二、企业的策略

(一)增强逆向物流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和决定因素,要发展逆向物流,就必须解决意识问题,提高对逆向物流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其价值。西尔斯负责物流的执行副总裁曾说过“逆向物流也许是企业在降低成本中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了。”而蓝带啤酒也正是通过回收啤酒瓶,使企业成本降低了20%-40%。无数事实证明,在以顾客为本和提倡绿色消费的今天,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活动,不仅仅是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更对提升企业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塑造良好的环保形象、增强竞争力都具有积极意义。成都市生产企业与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相比,发展逆向物流有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内地企业的逆向物流理念落后、意识淡薄。可以说,增强逆向物流意识是成都市生产企业发展逆向物流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建立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是对退货信息的归类和分别处理。通过统计物品的回流原因、回流率、再生利用率、库存周转率等,企业能够准确迅速地采集到相关信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产品供应的预测水平。如世界著名品牌雅诗兰黛由于成功实施逆向物流系统,已经成功将其产品的销毁率由27%降至15%。同时,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还能实现生产企业和销售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退货的处理效率,降低企业的逆向物流成本。

(三)改进产品设计

既然逆向物流如退货、废弃物回收处理等物品回流不可避免, 那么企业就应该尽可能做到未雨绸缪,如选用便于回收使用的绿色材料;注明产品材料成分和回收处理方法;采用便于拆卸的连接和通用的零部件等。例如佳能公司的逆向物流活动就始于产品设计,复印机被设计为便于手工拆卸的,从而使材料的再利用率从60%上升到90%,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逆向物流成本。成都市生产企业在发展逆向物流时,应该多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这些理念和做法,从各个方面多渠道地降低逆向物流的成本。

(四)选择合适的逆向物流渠道模式

一般来讲,生产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企业建立专门的逆向物流中心,国外一些大型企业实施逆向物流,就是将进入逆向物流的产品集中到逆向物流中心,利用其规模优势、专用设备以及专业人员高效地处理逆向物流活动,但这种模式的投入巨大。第二种模式是与正向物流共用一个渠道,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投资少,但逆向物流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不高。第三种模式是引入第三方逆向物流,由中间商提供生产企业所需的运输、保管、维修等逆向物流服务。这种模式既有助于利用中间商的专业化经营降低逆向物流成本,又能够使生产企业专注于自身核心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由于投资、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有限,逆向物流外包显得尤其重要。并且,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国际物流巨头如UPS、联邦快递等的涉足,第三方逆向物流将逐步成为逆向物流发展的趋势。成都市生产企业在实施逆向物流活动时,要根据具体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渠道模式。

三、对消费者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日益加强,需求也日益个性化、多样化,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提高顾客满意度,不得不采取更为自由的退货政策。成都市生产企业要有效实施逆向物流,离不开消费者的配合和支持,一方面消费者要在消费过程中主动进行绿色消费,树立循环经济的意识和环保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给生产企业施加一定的退货压力,迫使其开展逆向物流活动;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准则,在维权的同时不滥用权利,用实际行动支持生产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仲维庆.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研究[J].现代物流,2008(10):276.

[2]苏建.国外逆向物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启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1):24-25.

[3]任敬东.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与成都物流产业发展对策[J].现代物业,2010(05):53-54.

篇6

从物流这个概念传入中国以来,到目前物流业在我国较大城市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在我国小城市的发展却举步维艰。本文在分析小城市快递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小城市快递物流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小城市快递物流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城市;快递物流;物流

一、我国小城市快递物流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EMS几乎是国内快递业务的唯一经营者。但是,邮政的特快专递服务,由于其价格偏高、服务网络有限和运营体制不够灵活,难以完全承担特快专递的全部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快递企业应运而生。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快递规模不断扩大,快递企业逐步成长。在国有、民营、外资三大市场主体作用下,形成了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和同城快递三大市场板块。当然,中国各个大城市的快递物流蓬勃发展的同时,小城市快递物流的发展还是比较迟缓。

现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在追求速度与效率的时代里,快递物流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快递物流在极大地加快商品流通的同时,也激发了更大的快递需求。目前,我国小城市快递物流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对城市快递物流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挑战。以市场经济充分发展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反映在物流领域,表现为商品的大进大出和快进快出。然而,在我国,由于长期重生产轻流通,在流通中又重商流轻物流,在物流中又重大城市轻小城市,使我国物流尤其是小城市物流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状况。

我们都知道,小城市是连接各个大城市的纽带,小城市的快递物流搞不好,势必将影响大城市快递物流的发展,小城市的快递物流存在的问题将成为城市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效益提高的一大障碍。可见,小城市快递物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急需发现及解决。

二、 我国小城市快递物流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落后可以从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基础设施两个方面来阐述。

(1)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快递物流是依赖于交通的快速运输使得货物产生快速传运的效果,而小城市的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落后、陈旧,运输能力与货运量的增长很不适应,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同时,由于快件调拨不合理,造成了迂回、倒流和交叉运输等现象,增加了流通环节,不仅增大了物流费用,更加剧了城市运输紧张度,浪费了国家的运力。

(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小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较大城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多年来对其的投入严重不足。随着新城市规划的实施,新城市规划中也未将物流中心的建设列入规划行列,这将会严重影响城市物流的发展,导致城市建设发展与规划相矛盾。同时,在确定各小城市现代物流如何建设、建设一个什么规模,什么类型的物流中心,甚至各小城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物流链中的地位等问题上,国家还没有组织有关部门或者相关专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许多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直观感受上,没有进一步从理论上、实践上来科学决策。一套具规模的物流基础设施急需规划与建设。

2.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小城市物流企业的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管理手段陈旧,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还未普及,许多系统间、工序间仍在用表、卡、票、账的手工操作方式,这些方式应用于快递物流中,势必将影响物流的效率与准确性,快递物流根本实现不了“快”。一些大城市的现代物流企业早已普遍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电子自动订货系统、货物跟踪查询服务系统等等系统业务。如果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加上标准的管理应用于小城市的快递物流上,那么必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国小城市物流企业使用的信息系统,在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预警能力方面还是很低的,没有一套掌控全程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与实物流、资金流的同步衔接能力差,很难形成“门到门”的快递物流管理,快递物流也仅仅实现了物流的基本功能。

3.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随着现代物流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现代物流管理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虽然经过各方教育机构多年的努力,物流专业人才短缺得到一定程度地缓解,但物流专业人才短缺仍然是物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物流人才总体规模小,专业特色不突出,人员结构老化,后劲不足等现象,而且尤其缺乏了解现代物流概念、熟悉物流运作,同时又通晓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而且凡是称之上物流管理人才的人绝大多数甚至可以说是全部人员都会前往大城市发展,几乎没有人愿意停留在小城市,小城市从事物流的人员往往是学历低甚至是没有学历的人。因此,对于小城市来说专业性极强的物流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显而易见。

4.快递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快递从业人员往往直接与客户接触,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顾客对企业的认可程度,他们更代表着一个快递物流企业的形象。但是目前我国快递物流从业人员存在着素质普遍较低的现象,快递公司招聘从业人员时往往无资格要求、无学历要求、入职后也不提供岗前培训,这些都会导致员服务态度较差、工业务素质不过关。在小城市中,快递员很少会将快件送到顾客手中并让其亲自签收。另外快递物流企业暂时未能为快递员提供比较好的待遇,致使员工频繁离职,给企业也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5.延误件、丢件、霸王条款频现

我国小城市快递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基本上都是规模较小,操作及管理水平有限。由于基础设施的限制,小城市快递物流企业在包装、分拣、搬运、装卸、配送等环节上还是采取手工,这样很容易因工作人员的疏忽而造成邮件的编号录入不及时不准确、中转站之间沟通不流畅、邮件损坏或者丢失、派件人员派送时间长等现象频繁出现。

快递业务中存在的霸王条款也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比如:强制保价、保价只按比例赔、不保价只配运费等等。很多快递企业会对消费者的快件进行强制保价,在货物没有损失的情况下,既赚了运费又赚了保费。货物出现了损毁,如果投保价值超过实际价值,快递企业就按实际价值来陪;但如果投保价值小于实际价值,那就按投保价值来陪。这些条款很显然只对快递物流企业有利,而消费者是利益受到损害的一方。而且针对快件货物保价赔偿行业并没有统一的规定,数千家快递物流企业都有自己的保价规则,甚至一些加盟制快递企业网点的保价费也会有所不同。

6.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相关的法律不健全,信用体制不完善,快递业市场缺乏必要的管理体制。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学术界都没有形成关于物流法规的统一认识,也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制定相关法规的基础,对于物流本身及其法规还处在学习、研究的阶段。在快递物流中,大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纠纷案、小到从事快递人员与顾客之间的冲突频频发生,一套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规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城市中,物流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所以很少有相关的政策来扶持物流业的发展。

三、 解决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应该是加强建设小城市交通的基础设施。政府应该统一协调,合理规划城市交通体系。既要有战略性的发展规划,又要有战术性的布局规划。目前我国小城市存在纵向独立、条块分割的弊端,这与快递物流合作共享、整合资源的理念具有较大冲突。因此要重视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协调,水、公、铁、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

其次应该是加强建设小城市物流设施。目前,我国城市物流设施陈旧和技术落后的重要原因是资金严重不足,社会投资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应当是广开财源,多渠道集资,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多方面的积极性。政府应该适当拨款,其次根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来集资建设物流设施,每个小城市的物流企业共同集资建设该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并且共同使用。这样不仅可以使每个企业本身减轻资金的压力,而且可以使得物流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

2.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快递物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是指利用信息平台对物流园区内物流管理、物流过程和物流作业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筛选、储存、分析、评价、反馈、管理和控制的通用信息交换平台。尤其对于小物流企业来说,这是实现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最好的途径。只需接入物流信息平台,就可以真正实现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物流信息共享。可以说,物流园区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低成本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条件,通过共享信息,使快递物流企业能以更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物流信息处理实现电子化和计算机化,通过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使用将会大大降低出错率、提高运作效率。可见,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是快递物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培育物流专业人才

培育物流人才,改善人力资源状况。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关键取决于物流人才,需要对国际经贸流程、国际法规,对流通体系、市场分布、企业管理及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综合能力的高层人才。要加大对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投入,要积极推进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加强和扩大正规学校形成的物流教育体系,规范社会各种行业组织对物流人才的培训,提高其培训质量。小城市快递物流企业应制定物流人才引进的优厚政策,吸引物流专业人才前往小城市发展,从而带动小城市快递物流的发展步伐。

4.培训专业的快递从业人员

首先,在招收快递从业人员时,快递物流企业应该对学历有一定的要求,而且要对快递行业感兴趣,并且愿意接受快递企业对自身的培训。其次就是严格把关培训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快递人员的专业知识,更可以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从而为顾客提供更加专业、周到的快递服务,顾客满意了,企业良好的形象自然也就形成了。最后应该制定一套完整奖惩制度,使得员工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同时物流企业应该为快递从业人员提供相应合理的福利待遇,以此来杜绝快递员频繁离职的现象。

5.不断优化服务功能

物流类属服务业,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拥有一套完整的服务流程监控系统。快递物流服务由于比传统物流服务更多的面向个体客户,接触的顾客很多,差异也很大,必须不断从实际中积累经验,优化服务功能。快递企业间的相互竞争更要求各企业提供最优良的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服务功能要向多样化不断发展。对于小城市快递物流而言,企业提出相应服务口号的同时就要履行承诺,例如,提出“门到门”服务口号,服务也应相对落到实处。不能因为是小城市就降低服务的标准。

6.完善我国相关物流法律法规

首先应该对我国现有的物流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将现有的不合时宜、不利于培育公平、公正的物流市场秩序的部分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同时,要站在物流国际化发展的角度上,根据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关的物流法规。因此,要打破地区的局限,加强协调,全面统筹。在制定相关的物流法律法规时,要防止政出多门,草率定规的现象出现。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递物流业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小城市快递物流业在克服自身局限性同时,要借鉴大城市乃至国际经验,当然了,政府也要扶持小城市快递企业,在法律、政策、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并制定更加有效和切合实际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促使小城市快递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帅,许欣然.浅析中小城市快递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考试周刊.2011年44期

[2]桑茹.物流快递行业运作及发展要素探析.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篇7

近年来,伴随着创新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服务外包在信息技术外包(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简称ITO)与业务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简称BPO)的基础上逐步向知识领域延伸,服务外包正进入一个更高级的阶段――知识流程外包(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简称KP0)。虽然目前对知识流程外包的认识还存在分歧,其内涵及类型还未确定,但普遍认为:知识流程外包是面向知识流程业务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模式,是指将组织内部具体的知识型业务承包给外部专门的服务提供商完成。因此,知识流程外包实质是知识流程业务的外包,是在普通BPO中分离出的需要领域专门技术的、高智力活动的业务外包。

知识流程外包作为服务外包的高端,属于智力人才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与环境友好、适合大学生就业、国际化程度高等特点。因此,知识流程外包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视角,知识流程外包是知识信息资源社会化、国际化的有效配置和开放利用的增值过程。知识流程外包的兴起与发展激发巨大的知识服务需求,这些需求与我国传统信息服务业务紧密相关,知识流程外包的运作模式也为我国传统信息服务机构在运营与管理创新中提供借鉴。从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是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大势。知识流程外包将以知识业务需求驱动着我国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转变,促进传统信息服务业的创新发展,也将催生出更多新兴的知识服务企业。无疑,信息服务机构应该,成为知识流程业务外包的生力军,以需求驱动的知识流程外包的兴起将促进知识密集型信息服务业又好又快地发展。随着《关于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逐步落实,政府和企业的知识服务外包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如何在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国家战略中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亟需深入研究。

基于此,我们组织了4篇文章,旨在对知识流程外包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与初步探讨。《知识流程外包的产生与发展》重点探讨了知识流程外包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动因,在分析中国知识流程外包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知识流程外包研究进展》通过对知识流程外包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从知识流程外包的内涵、分类、模式、风险和发展研究五个方面对国内外知识流程外包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为知识流程外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知识流程外包的运作模式研究》在借鉴现有外包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KPO业务的市场阶段和企业合作关系两个方面对知识流程外包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为知识流程外包运作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KPO的兴起与我国科技情报服务创新》指出KPO业务范围及内容和情报服务关系密切,在分析企业KPO需求的背景下,论述科技情报机构开展KP0的条件和优势,剖析科技情报服务面向KPO的业务内容,进而从战略、体制和业务三大层面探讨KPO市场环境下我国科技情报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路。

总之,本专题力图勾勒知识流程外包的内涵及发展脉络,总结分析其研究现状与运营模式,探讨其与科技情报服务的关系以及在KPO背景下科技情报服务的创新发展。知识流程外包研究涉及多学科,其应用也涉及多个行业,已受到产学研各界的关注,但情报学视角的研究几乎空白。本组文章意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同行的重视,共同推进我国知识流程外包与信息服务业良性互动地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篇8

关键词:哈尔滨;城市物流体系;区域物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物流对经济的影响愈加重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是不容忽视。对哈尔滨城市物流发展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和创新现代城市物流发展理念,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资源,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哈尔滨应该注重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推动城市物流的建设和完善。

一、城市物流概述

物流的概念产生于上世纪初,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才逐渐完善,而我国物流的发展相对更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企业以及民众对城市物流的认识和重视不断提高。

1.城市物流的含义

城市物流是按照物流活动的范围而划分出的一种类别。城市物流是介于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之间的特殊物流形式,以实现物品在城市范围内的实体流动以及城市与外部货物流通为目的。

2.城市物流的特点

城市物流依托于城市的发展,以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发展方向,其本身具有区别于其他物流的鲜明特点。首先,城市物流是一种中观物流形式,为区域物流和企业物流搭建起了过渡的桥梁,实现了企业物流与外界区域的交流和互补;其次,城市物流依托于城市。城市的地理环境特点、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度以及城市的发展规划都会对城市物流的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决定着城市物流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城市物流的发展也会反作用于城市经济、生活以及环境;最后,城市物流范围广泛,节点众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以及废弃物等都属于城市物流的运输范围,城市中的每一个企业、商店以及配送中心都能成为城市物流的节点。城市物流的节点网络覆盖了整个城市,促进了资源的有效流动。

3.哈尔滨市城市物流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哈尔滨市城市物流的发展也获得比较大的进步,并在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进过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下半年哈尔滨物流增加值同比增长约17%,全市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额增长幅度达50%,显示了物流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哈尔滨地区物流主体数量也有所增加,哈尔滨市拥有专业物流企业以及自营物流企业的数量五千余家,囊括了各种运输形态和物流服务基本业态,哈尔滨物流门类愈加齐全。

(2)物流市场日益完善

哈尔滨市内的服务网点的组成不仅包括宅急送、天地华宇等民营企业的布点建网,还包括中国远洋、中国海运等国内骨干物流企业的服务点铺设,还有USP、联邦快递等国际物流企业的进入。各大服务网点和分支机构的进入,使得哈尔滨的物流市场逐渐完善。

(3)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

哈尔滨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加快,道路货运场的建设正在起步,包括三区一点,即哈南服务货运场、哈东服务货运场、江北服务聚集区和西香坊铁路中心站示范点。另外,重点园区的建设也取得了进展,龙运货运主枢纽投入了使用。以上对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哈尔滨市城市物流的发展。

(4)信息管理技术得以推广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国内外龙头物流企业的进入和业务的发展,带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推广。哈尔滨物流运行操作模式从以前的偏靠人工逐渐向网络智能操作方面发展。

二、哈尔滨市城市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城市物流因城市而发展,其出发点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方便于民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物流需求的提高,哈尔滨城市物流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物流发展经验较少,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无法满足人们对物流的要求。

1.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只有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够推动哈尔滨市物流服务水平,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求。目前哈尔滨的物流基础设施主要以道路货运站和配送中心为主,物流运送方式有限,难以满足对物流要求的快速化和便捷化。道路货运站是在实际的运用中存在集散服务能力不高、设备功能落后的问题。

2.物流发展体系落后

哈尔滨市物流发展落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的需求与服务供应之间存在矛盾,普通物流服务的竞争颇为激烈,但是高端物流服务却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哈尔滨在普通物流业务服务上,运输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不足50%。而在一体化物流服务提供上,往往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从而导致矛盾的产生和激化。

3.政府管理缺乏力度

社会生产和生活问题的解决和处理,与政府政策的导向和支持密切相关。对于城市物流这一服务行业,因其服务对象涉及各个行业,面向整个城市,城市物流发展更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支持,因此政府要加强对物流行业的管理。

政府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多头管理,职责不明。哈尔滨城市物流管理工作涉及到交通运输、工商、民航等十多个政府部门,各部门的权限比较分散,职责上既有分工又有交叉。每个部门的相关规划或者政策并不具有关联性,容易造成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问题。二是,缺少发展城市物流的政策支持。哈尔滨市对于城市物流发展的促进措施多表现在宣传工作中,对于在实际建设和发展策略上并没有具体的体现。对于城市物流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引进等,政府缺乏投资和支持力度。三是,法律法规的建设落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物流的信息化和技术化愈加明显,新的物流形态和模式不断产生和运用,但是在法律法规方面缺少完善的立法,从而导致矛盾和纠纷无法及时解决,各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不利于城市物流的发展。

三、哈尔滨市城市物流发展的对策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哈尔滨市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满足现代城市物流发展的要求,构建高效的物流体系,促进哈尔滨市经济的发展。

1.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物流发展的基础,加强哈尔滨市城市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要加强物流园区的建设,优先发展已有的大型物流园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门的、综合的物流中心。建设场地的选择要临近大型的商场、市场以及居住区,临近交通运输条件比较优越的市区。其次,要加强城市内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合性,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最后,要加大对物流设备和信息技术设施的投入力度,保证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现代化城市物流发展水平。

2.构建哈尔滨物流发展体系

哈尔滨要实现城市物流公共配送,建立城市物流网络系统,提高运输水平,建立健全哈尔滨物流发展体系。首先,优化物流网络系统。建立点对点运输快速配送班车和公共货物运输班车系统,促进物流中心与城市内各居民聚集区的物流建设。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实行科学有效的调度,优化配送方式,实行集中配送、混载配送以及全天候配送多种配送方式,满足社会需求。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在城市物流发展和完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哈尔滨政府有效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对于城市物流的健康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提高物流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政府应该大力提倡城市物流的公共化,建立公共物流运输网络,形成地区性的运输系统;其次,制定城市物流配送准入机制,规范现代经营主体的设立条件和服务标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最后,政府部门要制定战略规划,提高行政效率,对城市物流的发展制定科学的规划,调整城市物流发展战略,提升物流发展水平。

四、总结

城市物流发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与城市的规划、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区域内经济繁荣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加强和推进哈尔滨市城市物流发展,要统筹全局,科学规划,结合哈尔滨市实际的经济状况、社会的需求以及现有基础,健全和完善城市物流发展体系,提升城市物流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党建民,周梅华,王晓珍.城市物流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1).

篇9

关键词:地下物流系统;集装箱运输方式;动态及趋势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103-01

1 地下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内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针对城市成为现代物流产生负面影响的集中地,把地下物流作为可持续物流研究的一个焦点,提出了地下物流观点。

目前对地下物流系统的概念和标准还不统一。在国内的翻译也不是很统一,本文采用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的概念。地下物流系统是除传统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水路运输之外的第五类运输和供应系统。城市地下物流系统是基于区分城内运输和城外运输的概念下,把城外的货物运输到城市边缘处的物流基地或园区,经处理后由物流基地或园区通过地下物流系统配送到各个终端,这些终端包括超市、工厂和中转站,与城内运送货物的反向物流类似。

2 地下物流发展情况

地下物流从其发展来看,最具代表性的有英国、美国、荷兰和日本四个国家。在世界最早的地下物流系统雏形是1853年英国伦敦的城市管道邮政系统。1927年英国建立了全城的全自动双轨邮件运输系统。这是全世界最早的连接全城的地下物流系统。荷兰于20世纪70年代正式提出地下物流系统理论。在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成立了管道舱体物流系统研究中心,标志美国地下物流系统研究的开始。

在我国,地下物流的实际应用是很少的,最早应用的是在2004年,广州从瑞典引进技术,规划建设地下垃圾管道输送系统,2005底已完成勘测和设计。2005年,北京市区中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完成,上海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得到市政府批准。

我们可以从国内外地下物流的发展中看出: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地下物流系统刚刚起步。一致认为地下物流是成为解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这一难题的有效办法。

3 国内地下物流的研究

2002年,开始有文章介绍国外地下物流的相关研究(杨涛等);聂小方、田津新主要介绍了地下物流的概念及对城市的作用。2004年,钱七虎首次明确提出地下物流系统可作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新思路,介绍了国外地下物流发展及对我国城市的作用并结合北京实际研究,标志着我国地下物流系统应用研究的全面展开。陈志军(2005)《发展北京地下物流系统初探》对北京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标志着我国关于地下物流系统的研究已从单一的理论分析探讨阶段步入与城市具体情况相结合进行分析阶段。同年,中国地质大学进行了国家自然基金资助课题――“城市地下管道自动化快捷物流系统基础研究”。(马保松)2006年: 《城市地下物流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研究》(黄欧龙)对发展地下物流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上海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基础研究》课题(郭东军)获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

目前国内介绍地下物流图书共11本,2007年钱七虎《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导论》该书对地下物流系统的网络构架、经济评价和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期刊文章29篇,会议论文6篇,均为在期刊上已发表的。

国内对地下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下物流的前景和作用、地下物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大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等几方面,特别提出集装箱运输方式将成为地下物流的主要开发方式。

4 地下物流系统研究动态及趋势

4.1 研究动态

(1)网络构架研究:网络规划及地下物流系统网络的评价。

(2)风险评价:目前没有成熟的地下物流系统,只能通过对历史数据分析估计风险发生概率。

(3)法规方面。

(4)大直径地下集装箱运输。

4.2 研究趋势

技术方面:各国都处在基于对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的概念设计。

应用领域:城市内或城市间的长距离运输。

未来研究方向:降低地下物流的投资和维护费,获得更好的经济性;进行可靠的经济性评价和风险性评价。

5 结论

国外学者运用大量的项目实证研究,成功地总结了地下物流对城市发展的长远作用。国内外对地下集装箱物流系统研究极少。从目前的研究和使用情况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地下物流都还处在起步阶段。世界上还没有建成一条正式商业运行的现代城市地下物流系统。虽然近年来研究发展很快,但基本上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可借鉴的实践经验不多。希望能通过对国内地下物流研究的不足找寻科学的可持续的方法来进行物流系统规划建设的研究,为我国开展地下物流系统研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正,黄欧龙.地下物流系统开发模式探讨[J].物流技术,2007,(9).

[2]郭东军,陈志龙,钱七虎.发展北京地下物流系统初探[J].地下空间,2005,(1).

[3]马祖军.城市地下物流系统及其设计[J].物流技术,2004,(10).

篇10

关键词:绿色物流铁路运输可持续发展对策

交通运输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根本上推动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给人类居住环境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加剧,各个发达国家也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不同程度上采取多种环境保护的措施,使得城市面貌得到了一些改善,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物流活动消耗着城市的能源,涉及到城市中的各行各业,物流领域的运转为城市发展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造成了极大地资源浪费。因此,在铁路运输领域中,要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化的发展原则,实现经济健康的物流运输系统,进一步发挥绿色物流的优势作用。

一、绿色物流的概述及特点

绿色物流是基于社会发展现状出现的理论,主要借助先进科学的物流技术手段,贯穿于整个物流运输活动流程中,包括规划、运输、仓储以及加工配送等,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从根本上净化物流运输活动的环境,确保整个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使用。下面,针对绿色物流的特点予以分析: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

(一)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要将保护环境、避免污染的理念作为利用资源的前提和条件,并采取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和手段,以此来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害和消耗,产生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因此,物流活动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物流与环境之间形成相互平衡相互制约的发展关系,实现物流行业与环境资源的和谐友好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可持续发展能够确保社会的稳步前进,而铁路运输作为我国重要的运输工具,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发展绿色物流中,占有极为核心的优势和意义。

(二)生态经济学

针对物流活动而言,主要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而绿色物流主要以生态经济学为基础,将经济学和生态学作为绿色物流的理论依据,对物流行为以及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生态的平衡以及市场经济的合理性,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与物流活动的有机统一。

二、铁路运输在绿色物流中所具备的优势特征

(一)铁路运输中的生态优势

第一,在环境保护方面。无论哪一种运输方式,在推动经济向前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危害。由于交通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还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铁路运输的废气排放量最少。第二,在节约资源方面。由于我国国情较为特殊,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而公路运输所占土地面积为公路运输的10%,可见,铁路运输能够实现我国资源的有效节约。此外,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直线上升,主要以煤炭、石油为主。在铁路运输方面,能源使用量仅为交通行业总能耗的六分之一,但实现了总运输量一半以上的工作。

(二)铁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铁路运输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有着关键地位,与各行各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主要包括绿色运输及资源集约化,其特征主要以节能降耗为主,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合理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我国国情较为特殊,人均能源拥有量低于世界水平,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资源的季度匮乏,铁路运输在这方面占据优势。因此,铁路运输能够有效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铁路运输中加速发展绿色物流势在必行。

三、发展绿色物流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外在因素

在发展绿色物流过程中,由于国外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国内物流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外国物流运输对我国运输方式的冲击,这是发展绿色物流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外在因素。绿色物流理论起源于国外,在国外被广泛接受和推广。基于国际运输条约,国外运输企业能够在我国进行相关物流活动,包括铁路集装箱、快运以及多式联运等,可见,在未来交通运输行业中,综合性发展优势日益凸显。因此,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要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行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提高铁路运输市场份额,实现绿色物流的蓬勃发展。

(二)内在因素

我国能源比例在世界发展中处于劣势,石油能源的生产在国际上排名第五,但石油消费在国际上排名第二,对石油能源的依存度占到能源利用的一半以上。可见,在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因素,实现绿色物流高速发展。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客运高速和货运重载在铁路运输中有着重要地位,由于能源资源的匮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电气化铁路的建设,逐步取代内燃铁路运输的实现,发展高速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已经成为铁路绿色运输的重要保证。

四、关于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的探讨

通过对绿色物流的认识和了解,基于其发展特点,提出了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的相关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一)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中短途的优势功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内交通拥堵现象令人堪忧,燃油成本不断上升,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出行成本,此外,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对整个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地污染;随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导致了大气变暖,形成温室效应。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坚持绿色物流的发展理念,设计公交化的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以此来实现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居民的出行成本,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短途功效。

(二)积极开发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模式

利用集约资源发展方式,实现集装箱运输,与铁路、海洋、河流及公路等多种运输途径之间,进行集装箱多式联运,为城市企业提供一系列的物流服务,坚持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物流运输理念,从根本上实现一体化的服务。此外,还要充分整合多种运输资源,减少铁路运输空载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实现运输成本的降低。具体来说,利用公铁两用和双层集装箱运输这两类运输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铁路运输的时效性,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集装箱多式联运过程中,充分利用好EDI和GPS技术,对物流全程予以跟踪,从根本上实现了货物运输的安全性。

(三)基于绿色物流理念规划铁路运输发展

作为政府来说,在制定有关城市物流活动的规划中,逐步融入绿色物流理念,从而更好的发展铁路运输。政府部门要积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借鉴绿色物流规划的成功经验,结合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明确绿色物流发展思路,完善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整合城市资源配置,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铁路运输物流中心,对整个城市的物流活动进行统筹。此外,还要最大限度的减轻社会环境的压力和负荷,建立健全城市铁路运输管理体系,将运输资源科学合理的统一调配,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环境。

(四)建立健全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的法律体系

在物流运输的发展中,政府部门需要城市物流的污染源头进行及时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的法律体系,实现对物流行业的科学管理。就我国城市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城市建设中针对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较多,而物流方面的标准和规范还未广泛涉及。因此,政府部门要结合城市具体的发展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的法律体系,以此作为整个绿色物流行业运行的标准和规范。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物流行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比较低,绿色物流理念的引入,为铁路运输业的运行成本费用带来了巨大压力。作为地方政府,要对绿色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资金支持,并制定专门的政策对新兴行业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以法律制度作为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的政策保障,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加大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的扶持力度

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铁路运输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转变发展观念,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绿色物流技术,并结合城市自身的发展现状,选择最佳的运输方案。此外,政府要通过政策对绿色物流发展予以最大限度的支持,通过税收减免、政策补贴等方式,对绿色物流的理念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对绿色物流予以改进和优化,为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强有力的技术基础,从根本上实现城市繁荣发展。

结语

为了使城市交通运输业更好的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对绿色物流理念予以充分重视,实现社会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绿色物流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优势作用,对城市物流活动予以统一规划,明确绿色物流的发展目标将绿色物流理念贯穿于整个城市物流活动之中,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水平,进一步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向强,郑晓辉.中国物流业的绿色发展研究——以铁路物流为例[J].中国商贸,2013(02).

[2]郭强,段长江.铁路物流绿色发展模式[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