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范文
时间:2024-03-20 18:1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发展的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物联网 传感器 云计算
一、网络的发展
自4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而网络的建立和发展使计算机技术这项20世纪最为卓越的科技成就。在80-90年代又一次达到,同时中国也逐渐迈进了网络信息新时代。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科技与时代的共同产物,网络也不例外。什么是网络?网络分为几个发展阶段?我个人认为网络是指将独立的不同区域的实物通过某一方式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这种连接可以达到互相通信的功能,从而来实现共同的目标。网络的几十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这几个阶段:终端网络,通信网络与下一网络―物联网。终端网络是指用一台计算机来控制其它终端设备,有一种终端设备没有数据处理的能,它们只有对物体的认别显示能力,把这些信号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之后再发回终端设。为了加快终端处理速度产生另一种端设备,它具有数据处理的功能,但是没有存储功能。这样的网络其实在我们生活是被广泛应用。比如说,银行,公交。其网络一般使用于企业或者行业网络,网络安全性高,但不具备行业与行业交流。通信网络实现了行业与行业的交流。在原有的网络中添加与其它网络的通信,这样就产生了内网和外网。内网我们叫资源子网,外网我们叫通信子网。在通信子网的建立与发展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网络格局,为了实现大融合,专家与学者们为网络建立统一的标准,这就是我们说的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通信设备的标准化。这样一来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共享,资源共存。如何实现最大信息的量,来造福于人类呢?我们就开始了设想,世界存在的所有物种及人类已经创的实物都潜存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我们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处理。但是这些信息是海量的,如果人类能让物与物之间相互通信,相互处理的,然后把信息结果以智能化的网络通信形式通知人类,来造福人类,那么物联网将会是我们人类的要研究的下一代网络。
二、物联网
人类如果想实现物联网,那么在哪些方面会有面临一些难题呢?主要体现这几个方面:
1.物理识别技术。大家都知道,识别的含义是认识与辨别,我们生活中说的张三、李四其实是人类特有的识别方式,这种方式是人类通过感知和其它识别功能的综合体,除了人类这些特有的功能之外,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识别的综合体,那么不同生物相互识别,我们就不可能再通过这样的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不能复制,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统一标识,好比说我们使用的身份证一样,我们给世界所以的物体加一个“身份证”。在以前我们用IPV4来描述网络主机,那么我们现在还可不可以仍用IPV4呢?根据权威人士分析IPV4今年可能会会配完,所以我们要用更大的网络地址来给物与物进行网络地址分配,IPV6就可以胜任这一需求,IPV6可以生成248 个网络地址,有人这样说过,世界上有多少粒沙子,我就要可以为它们分配一个网络地址。有了这种“身份证”物与物就可以识别。有了“身份证”如何赋予它们,是给它们一个“细胞”,还是……。这是我以后要研究的。
2.信息的采集。物与物相识别之后,人类如何让它们的信息如何进行相互收集与处理呢?大家是知道的,物体的信息不是不变了,它们是受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是我们想要的,那么物与物之间如何记录这样的变化。有人提出了用传感器来传输物本身的变化,那么传感器到底能传感什么?是温度、湿度还是浓度的一种还是很多种,接受传感器信息的物体又能正确处理来自一个物体的信息,还是可以处理来自很多信息,物与物之间本来就没有主次之次,都是信息的发源者,又是信息的处理者。物联网核心网又在哪里?
3.接入网络。比如说,我把家里的所有的物体组成了一个物联网,如果我有一天在办公室里,我想知道家里的情况怎么办?那么物联网还必需接入到其它的网络中,这样我才可以知道我想知道的所以一切,那不同的实物进行通信,它们的协议又在哪里?接入网络时都是用线还是无线?无线是通过光技术还是磁技术?
4.信息处理。物联网如果实现了,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在这大千世界信息中提取我要信息呢?那时候的信息可真的沙粒那么多,目前网络数据信息处理用云技术。物联网的发展需要“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以及按需计算的模式进行支撑,这些都需要云计算的支持,云计算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基石。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云计算具有超强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二是由于物联网无处不在的数据采集,需要大范围的支撑平台以满足其规模需求。在实现云计算技术时,需要实现的关键技术是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单个服务器可以支撑多个虚拟机运行多个操作系统,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三、群策群力
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明确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同时我也希望人民大众们一起来共建。
总之,有人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人说不知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参考文献:
[1]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 秦鹏.浅谈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物联网
篇2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冷链物流;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cold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cold chain logistics system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cold chain logistics equipment is backward, lack of technical standards, many problems of low management lev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cold chain logistics network environment,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cold chain logistics; impact analysis
当前,物联网已经从单纯的技术上升为一种经济形态――物联网经济、物联网产业,更成为国家战略。冷链物流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应用科学,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从原料的获取到产品被消耗的整个过程中,物品始终处于维护其品质所必需的可控温度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冷链物流的发展更需要信息化物联网技术,如GPS、温控、封闭站台、WMS等的支撑,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冷链物流领域成为趋势。
1 物联网发展状况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让物有了灵气,让整个地球充满了智慧。
物联网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某些领域得到了应用,其中包括食品的溯源追踪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物联网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欧盟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应用最早,尤其是活牛和牛肉制品可追溯系统。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起步晚,基础薄弱。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山东省潍坊市及寿光市质量监督局等部门共同合作,在寿光田苑蔬菜基地系统的探索。这些溯源追踪系统就是物流网的雏形,是物联网的部分功能。这些溯源追踪系统是现在物联网发展的基础。
物联网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物联网具有自动监测、通信、智能处理等能力。把这些运用在冷链物流中能够实时的监测产品的具体信息,同时通过智能控制,能够自动控制产品的外部环境,提高冷链物流质量。
2 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分析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冷链物流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药品,特别是生物制剂和血液制品,以及部分危险化学品等。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冷链物流还普遍存在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技术标准缺位,冷链物流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难以配套,冷链物流与货物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引发国内企业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吸引外资企业蜂拥注入。尽管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具体表现在:
2.1 完整独立的产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一条完整的冷链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冻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四个部分。为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损耗,冷链物流要求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中。而目前,我国独立完整的冷链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是我国能独立开展仓储、运输、配送等一条龙冷链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很少,各地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跨区域服务网络没有形成,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二是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企业良莠不齐。冷冻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涉及到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多家企业,任一家企业温度条件不规范都会导致产品质量受损,且无法逆转。
2.2 产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
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设备设施,所需的科技含量和成本都相当高,而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的,运输这些易腐食品时大多在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棉被还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造成这种窘境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2.3 技术标准缺位
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而中国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同时,中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了一些标准,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
2.4 产业配套不全
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然而,中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问题。这些失衡使得中国食品冷链产业还未形成独立完善的运作体系。
因此,从物流需求、物流成本、物流安全、产品品质等角度分析,产品物流实施冷链管理显得尤为必要,从长远看,应当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保证食品品质,降低物流成本,保障物流安全,实现产品的快速稳定的流通。
3 物联网技术发展对冷链物流影响
冷链物流主要就是指从产品的产地或加工厂经过物流中心的物流配送到达销售地最后达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生产地或者是加工厂,对产品进行收购,然后进行加工,在加工完成以后成为成品,这样就能够在市场上进行流通,供消费者消费。从加工厂出来以后经过冷藏运输,成品被运送到储存性冷库,一般这种类型的冷藏性冷库是由生产厂家进行经营管理。商品在此仓库进行储存以后,按照市场的规律,在相应的时间会把这些产品投放入市场,这时就由冷藏车辆把产品运输至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进行储存和配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把产品运输到零售店的仓库储存,再由零售销售给消费者。总体看来,整个过程包括产品的原料供应、加工供应和加工、储存、运输以及销售。
3.1 生产加工过程
现在的生产加工主要还是传统模式。产品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很少采取预冷措施,对操作的规范性要求不高。在生产过程依照生产厂商的规定进行操作,操作过程的透明度不高。在此出现了质量问题,不能确定是具体哪方面出了问题,更不能确定相应的当事人。物联网的采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电子标记编码,建立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能够对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的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操作人员,全部录入数据库的数据,很容易就清楚了是哪些因素造成的问题。就能立刻进行改善,也能够确定出事故的责任归属。
3.2 储存过程
在产品生产完成以后,很少直接进入市场,而是要进行储存,再根据需求进行物流配送到物流中心或者是销售点。目前的储存水平相对于以前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不能保证所有的产品都是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储存,这样可能造成部分产品在仓库的储存时间过长,后面的销售时间很短的情况,特别是冷藏的产品的保质期短,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之后,储存管理变得更加的简便、快捷高效。在生产加工时对产品贴上电子标签,在储存的时候运用其自动识别功能,在入库的时候通过读写器就能很快的记录产品的入库时间和相应的数量等信息。仓库的管理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员逐个的进行清点盘查,通过读写器进行快速的读取或者通过数据库查询相应的数据就清楚仓库库存的详细情况。产品出库一样方便,利用数据库能够快速的确定出产品。从而避免了先进后出的现象发生。产品上的电子标签还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并把数据返回物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处理,调节仓库的环境,提高储存质量。
3.3 运输过程
移动设备上制冷的成本高,效果差。造成运输过程是冷链物流中最薄弱的环节。目前运输车辆多种方式并存,但是整体效果差,特别是长距离的冷藏效果不好。造成了大部分的产品质量下降,甚至使产品失去使用功能。通过产品上的电子标签,把在运输途中的信息反馈给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及时控制调节制冷设备,保证在运输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
3.4 销售过程
销售点分散、销售量小造成的销售次数多等问题,且销售过程复杂多变,面临的环境也是多种多样。同样的商品在同时间里有的外部环境是低温,而有的却可能面临的外部环境是高温。通过电子标签,可以清楚的知道具体情况,根据冷链物流的控制中心,控制其制冷设备,销售人员根据数据的提示,快捷地找到相应生产日期在前的产品。以确保先生产先消费,避免产品超过了保质期还未出售的情况。
3.5 对冷链物流整体影响
目前的冷链物流大多是以生产端结合市场情况进行生产和配送,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及时、获取的准确性低以及成本较高,生产和配送不能达到最优化,在生产和用户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库存,造成了生产厂家的资金积压量大,影响其资金的流动周期。物联网则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控制从生产到销售以及到用户的全部信息,销售端也能够很迅速地把销售的情况反馈给生产厂家。生产厂家获得了信息后,能够根据市场的具体变化来安排生产,在减少库存的同时也减少了企业生产风险。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更加智能化,可控性增加。
在冷链物流中利用物联网技术,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好处,包括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和质量。结合物联网技术能够对冷链物流相关的责任进行划分,能够为产品的召回提供便利,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并能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政府部门对冷链上的产品监测更加透明,也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4 基于物联网技术环境下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
4.1 向冷链物流的上游深入
虽然产品最终溯源系统在肉类食品等有了广泛应用,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消费者很难查询到相关信息。当物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就能够很方便的查询到产品的整个原料过程、生产过程以及物流过程。
4.2 向冷链物流的下游发展
产品销出后,很少有企业关注消费者使用情况,这是企业的信息盲区。企业应调研消费者的所购产品的使用情况和产品质量。掌握产品售后信息,对企业的生产将有很大帮助。还可以对产品附属品回收进行追踪,既节约能源,又增加了企业的效益。
4.3 产品信息公开化
目前消费者很难了解到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主要原因就是信息的传递通道不畅通。物联网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平台,让消费者能随时随地通过合法的途径查询到产品的信息。
4.4 自动化程度提高
现在的监测和控制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部分还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监测,不但监测的效率低,精确度也较低。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将在冷链物流中采用自动监测设备进行监测。产品信息的采集获取快捷、准确,安全性更高。
4.5 冷链物流成本更低
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应用范围的扩大,使单位的使用成本降低;冷链物流采用了物联网技术以后质量提高,货损率降低等也能使成本降低。
5 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物联网将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方便。其应用的领域也将会更广泛、更深入。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品位置跟踪、原料溯源、库存盘点、出入库与拣货等电子化作业,特别是可以对物流全程进行温湿度监控。应用物联网创新技术,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RFID技术、3S(GPSGISRS)技术及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加快建设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实现冷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实时监管,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巨晓敏. 生鲜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及问题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2):2.
[2] 田宇龙. 物联网在粮食仓储管理中的应用[J]. 物联网,2011(3):3.
篇3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1 内涵和特征
1.1 物联网的内涵。物联网技术主要是通过多种信息传感设备来进行采集任何需要监控制、连接和互动的物体以及过程,它采集的声、电、热、化学、生物等各种所需信息,并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巨大的网络。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人与物,以及物和人等物品能够跟网络进行连接,方便人们的识别、管理和控制等等。
1.2 物联网的特征。物联网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只是它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一个广泛的网络。但它缺有的与互联网不同的独立特征。首先它把大量的感知技术融入进来,它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分布在网络末端的各类传感器设备,这些传感器对于物联网来说就相当于它的“眼”,“耳”、“鼻”。其次,物联网中的“物”通过各种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连接到互联网上,从而实现信息的上传或指令的下发,进而达到和互联网的融合。第三,物联网不仅通过传感设备交换各类信息,其本身对信息也具有处理的能力,通过这种能力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控制。所以说,物联网技术其实是结合了互联网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和只能处理技术等形成的一个大的网络技术。
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M2M技术、传感网技术及射频识别(RFID)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1 M2M技术。M2M技术通过实现机器与机器、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通信,与操作者共享了使机器设备、应用处理过程与后天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M2M技术提供了传输数据的优良手段,使设备能够实时地在系统之间、远程设备之间、或个人之间建立无线连接成为可能。
M2M产品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1)行业应用中心:对分散的行业终端进行监控,是终端上传数据的会聚点;(2)无线终端:不是笔记本电脑或手机,而是特殊的行业应用终端;(3)传输通道:从用户端到无线终端的行业应用中心之间的通道。
当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M2M产业链中的各个技术环节发展异常迅猛。不断增加的M2M的末端设备连接对象,其数量将会超过计算机和人的数量。在软件管理平台方面,通过M2M管理软件,可以实现对资产与末端设备的有效管理、控制。在物联网的硬件制造方面,使机器具有联网或通信能力的部件是M2M硬件,M2M硬件可以进行信息的提取,也可以从机器设备中获取数据,并传输到通信网络硬件厂商,不同应用、不同环境的移动信息处理可以通过不同的无线M2M硬件产品得以实现。多个行业已涉及到M2M技术,M2M技术已可以实现“让设备开口说话”,机器设备已不再是一个个信息孤岛,这一便可以实现了对资产和设备有效的管理和监控,通过改善服务、优化成本配置推动社会信息向更加环保、高效、节能、安全的方向发展。
2.2 传感网技术。大规模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传感器及其智能处理技术的结合便是传感网技术。由于是一种检测装置,传感器能够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到的信息,按一定变换规律变换成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存储、传输、显示、记录、处理等要求。实现自动控制与自动检测的首要环节是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相当于人的“感觉器官。”新型技术的低能耗、小型化、可移动、低成本有点可以满足物联网的“物-物”相联需要,无线传感网能够在满足上述需要的前提下,提供具有自动修复功能和自动组网的网状网络,使无线网络具有初步的智慧功能。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全球已进入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在实际应用时,首先应解决的是如何获取准确可信的信息的问题,而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传感器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这是由于传感器是获取生产和自然领域中信息的手段和主要途径。
2.3 射频识别(RFID)技术。通常,当特定的信息读写器通过带有电子标签的物品时,读写器激活标签,并向读写器及信息处理系统传送标签中的信息,从而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工作。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是由读写器、RFID电子标签及信息处理系统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根据需求承担相应的信息处理及控制工作。由于每个RFID标签都有一个唯一的识别码,如果它的数据格式有很多是互不兼容的,在闭环情况下,对企业的影响不是很大。
2.4 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数据是通过传感器的网络通信技术来提供传送通道的。目前,物联网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现有网络上进行增强,适应物联网业务需求。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分为两类:广域网络通信技术及近距离通信技术。在广域网络通信上,卫星通信技术、2G/3G移动通信技术等实现了信息的远程传输,可以为每个传感器分配IP地址创造可能性,也可以为传感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网络条件。在近距离通信方面, 802.15.4规范是IEEE制定的用于低速近距离通信的媒体介入控制层和物理层规范,以IEEE802.15.4为代表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是目前的主流技术,工作在工业科学医疗频段,免许可证的2.4GhzISM频段全世界均可使用。
5 发展趋势
物联网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首先,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成本;其次,物联网的发展可以带动很多相关行业的发展,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提供动力;还有,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在物联网的世界里,每个物体都具有了一定的智能,可以自动完成一些以往需要人类干预才能完成的事情。物联网虽好,但是要建立一个真正高效实用的物联网,有两个因素必不可少。首先是规模性,就是说接入网络的物体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只有具备了规模,智能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例如,某个城市的道路上有上百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把其中的一万辆汽车接入到网络中,就不能对整个城市的交通有全面的了解,也不可能建立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其次是流动性,物体通常处在运动中,要能保证物体在运动状态,甚至是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进行数据的交换,这就需要建立配套的信息高速公路,尤其是大容量移动互联通道。EPOSS在《物联网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射频识别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等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目前,第一阶段的功能在国内外已经实现,正在向第二阶段的目标迈进。
6 结束语
物联网的兴起是信息产业的又一次浪潮,物联网被业界广泛视作后金融危机时代驱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未来社会的缔造者。物联网的发展并不是可以一步到位的,它设计的内容很多,在中国只有依靠政府以及科研单位、企业单位以及社会业界人士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把物联网本身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发觉出来,让其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伟.浅谈物联网及其技术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8.
[2]夏利玲.浅析物联网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信息,2011(31).
篇4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互联网 发展 应用
物联网的雏形最早可于追溯到1990年,物联网的概念提出是在1999年,在这几十年的发展里,物联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且有着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物联网的本质是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完美融合,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了物与物直接的信息联系、或缺、融合、传递等,真正达到物物相连的网络模式,使人与人直接的信息交换上升到物与物直接的信息交换,本文就物联网,谈一谈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1 何为物联网通信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2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工作的应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典型的应用关系体现在物联网技术与专业技术行业的结合,实现智能应用的解决;物联网应用层让信息技术与行业结合,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影响,可以说物联网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它主要有九大应用领域有: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保、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等。
2.1 智能物流
现在的物流管理有着明显的信息化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技术与物联网与卫星定位技术、GSM/GPRS/CDMA移动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使物流管理的每一个流程都被准确无误的感知和掌握,GIS与GPS与感知信息的结合,构成了物流信息一张强大的网。
2.2 智能医疗
自动识别技术为医疗领域提供了方便,最典型的代表是RFID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及药品物流系统的融合,是医疗信息化的必然趋势,智能医疗能够帮助医生实现对病人全方位的监控,达到会诊记录,病情记录等关键信息的共享,还有对病人医疗器械和病人病情发展的追踪,这种智能医疗必然会得到更大的推广。
2.3 智能交通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上的应用也非常普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乘坐公交车时IC卡的使用,物联网技术与公交系统的融合,统筹运用GIS和GPS等手段,达到调度,发配,收费等管理于一体,同时还有智能化的停车,系统调配红绿灯,及时查看路况信息等交通控制调配等手段,都体现了物物相连的物联网对于交通的帮助,还有公路、桥梁、交通的智能检测,都体现了智能交通的作用。
2.4 智能农业
智能工业。智能农业与智能工业最主要的体现上是在对于数字的实时监控上,从生产、加工、运输、分销、零售上,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从生产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到信息跟踪,事故追溯系统,质量评估系统,统计分析系统,信息门户系统等,使农业和工作都达到智能化的水平,方便生产。
2.5 智能安保
智能安保体现在传感节点的利用上,利用传感节点的覆盖全面性,来防治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威胁安全的入侵,这种智能安保已经应用到世博会当中。
2.6 智能家庭
物联网对于智能家庭,数字家庭的建设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智能家庭不是简单地将家中的电子产品结合到一个遥控装置当中去,这样做只是一个简单的电子设备相连,物联网所要达到的智能家庭,数字家庭的目的,是通过物联网建立外部联系,让服务与设备之间产生联系,达到互动效果,一个最理想的例子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指挥家用电器的工作,在下班回来的途中各个家用电器已经各司其职,回家时就享受自动化的成果与便利。
3 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是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有人把它比作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革命,这样的比喻一点也不为过,1990年的施乐公司可乐售饭机可以被看作是物联网技术的最早实践,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ID中心在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的支持下提出了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的概念.比尔盖茨1995年在书中提及了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阐明了物联网的含义,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这种含义也产生了变化,再随后的时间段内,各国开始提高了对物联网的认识,并把物联网当作一项国家战略来发展,目前的物联网当中有三项关键的技术,分别是传感器技术、RFID标签、嵌入式系统技术;所涉及的四大关键领域分别是:RFID;传感网;M2M;两化融合,随着各国对于物联网技术的重视,一些关于物联网发展的战略也相继被提出,如日本的u-Japan计划,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智慧地球被提出并引起强烈反响。
2009年8月,总理的感知中国讲话和建立的感知中国研究中心将中国的物联网信息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4 总结
物联网通信技术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技术企业,都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看的很重,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但是人们在享受物联网所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对物联网的概念认识还并没有互联网那么深入人心,人们对于互联网的认识要远远高于物联网,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物联网技术会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相信人们对于物联网的认识将会逐渐提升,同时,物联网通信技术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必将有一个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郝罡.物联网的发展及在通信运营商领域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3]焦文娟.物联网安全―认证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4]赵静,喻晓红,黄波,谭秀兰.物联网的结构体系与发展[J].通信技术,2010(09):106-108.
篇5
内容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在我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硬件设施的持续投入和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网络作为沟通交流、信息交换、商品买卖等方面的工具日益凸显。我国网民数量全球第一,具备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基础。而物联网的发展日益促进世界向着物质世界信息数字化、对物体操控远程化和对事物管理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为低碳经济正常有序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同时对低碳经济未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的扩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 低碳经济 促进作用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物联网发展起步较早,1999年中国科学院就开始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络技术方面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传感网络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也是标准主导国之一,能够独立形成物联网完整的产业链条。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是普通的中小城市乃至偏远农村,我国的无线网络通信已经全覆盖。无线网络是物联网从设想变为现实的重要物质环节,无线网络的建设使得海量的各类物品的动态管理从技术设想变为实践操作。此外我国近年来,经济一直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雄厚的经济实力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高校加强物联网研究
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是目前高校物联网研究中比较突出的两所高校。在光电通信、无线通讯、计算机控制、网络多媒体传输、自动化软件及电子等物联网建设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创新和技术成功转化、在产业化推广方面,这两所高校都走在全国前列。2009年南京邮电大学还率先成立了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通过设立物联网专项科研项目,建立校园物联网示范点等形式,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参与物联网建设的研究工作。受此影响,2010年6月,江南大学将信息工程学院和通信与控制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了全国第一个物联网工程学院,推动了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对推动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提高,使其更好地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府加强扶持和引导力度
我国各级政府时刻关注物联网的发展,为解决企业研发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工信部和财政部出台了物联网专项基金相关管理办法,对研发类、产业化类、应用示范与推广类和标准制与公共服务四大类物联网基础领域给予重点支持。鉴于核心设备研发生产能力不足、国外企业占优势等情况,专项基金通过向中资企业倾斜的方式,促使有关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企业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影响力水平,加快自身发展。同时相关部门还制订了中国物联网发展规划,谋划发展重点,全面布局。通过推动典型物联网应用示范的互动式发展,带动物联网的产业发展。同时还不断加强物联网国际国内标准制定,以满足产业需要,形成技术创新、标准和知识产权协调互动机制,整合国内研究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国内自主创新研究成果推向国际。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况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在2003年由英国政府提出来的,在《我们能源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这本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低碳经济甚至被人们誉为是第四次“经济革命”。欧美等国家在低碳经济的宣传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率先对自身国内的有关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而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使得“低碳”理念日益被普通百姓所接受且熟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低碳经济将在未来较短的时间内有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得到认同。
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一个长期努力和实践的过程。我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将有助于保证我国的长期能源安全,有助于缓解当前和未来能源体系下的国内国际环境问题,而且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科学发展观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脉相承的。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从根本上来讲,是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相结合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就是要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核心是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求一种生态平衡。低碳经济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通过改变目前单一以石油为主的能源使用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过度依赖于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现代经济,提倡所谓的“现代生活”方式,导致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碳排放的速度远远大于自然界能够分解的速度,使得自然环境因此发生改变,影响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排放发展清洁低碳乃至无碳能源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低碳经济的初级目标是实现低能耗。通过技术革新,合理统筹经济发展内容和方式,从而在现有阶段降低能源消费量。同时必须改变个人高碳消费的生活方式,降低人为碳通量,实现低碳生活模式。
第三,低碳经济的最终目标是追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经济,就要避免损害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短期行为,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实现经济系统和自然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篇6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经济核算;影响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最近几年,互联网迅速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由此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进代,而由于大量应用物联网技术,也导致人类社会来到了大数据时代。物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将物与物联系在一起的网络。详细的说,就是利用信息传感器和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同时开展信息交换和通讯,从而可以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等目的。在将来的发展中,利用大量推广物联网技术,其将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遍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的生产活动、经济运行、社会管理、个人生活发生较大的改变,由此给人们生活与生产带来较大的便利。物联网的实质就是超级感知。它主要利用无线网络技术、视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嵌入设备系统等技术,可以将人和物全部归到一个可以相互感知的世界当中,在物和物、人和人、物和人之间可以实现相互感的互联互动,从而形成一个感知社会。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认为,随着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物联网在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社会发展中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才有利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得到更为顺利的发展。
二、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影响
(一)突破生产范围限制
在联合国制订的SNA生产范围中,并不包括住户部门的很多自给生产的内容。在对这一范围进行确定过程中,考虑的是住户内部的生产与消费还没有进入市场当中,这些住户开展的生产劳动和其它领域的关联度不大,并不能明确这些生产活动产生的经济意义。再有,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假如吸收这一部分的内容,那么就不会再出现失业问题。随着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记录家庭活动当中的很多信息,在物联网的作用下,这些信息进入市场当中,那么就有利于准确评估这些活动产生的经济意义,有利于较大程度地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水平。在这种形势下,原来的生产单位范围限制不再存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出现了大量自给性家庭劳动行为,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基层物联网单位构建
在SNA核算思路当中,核算国民经济过程中主要应用二种基本核算单位的做法,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处于机构当中的单位指的是利用自己名义得到的相应资产负债,在经济活动中和其他经济实体发生一定关系的主体;处于基层的单位指的是拥有独立的场所,在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针对一种行业而言,可以用整个企业来表示,当前也可以表示为企业中的一部分。在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创建基层物联网单位,利用编码基层单位中的各种元素,可以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能够迅速识别到这一信息,有利于迅速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效率。在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以后,更加丰富的数据可以促进相应经济活动的进行,可以准确研究投入产出情况和资金流量情况,实质上就是改变了核算技术与核算主体。
(三)推动客观常住性标准建设
在核算经济总体时,一般情况下都是常住单位,在明确常住性单位过程中主要指的是与其对应的常住性标准。在一个机构单位当中,提到的常住性就是指它和相应的经济领土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而在确定其紧密程度时,常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情况。所以为了能够明确判断这种关系,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利用“一年原则”的主观做法,在利用这种做法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判断一定的内容,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有利于准确记录经济主体的位置和其与外界的联系信息,可以掌握更为准确的经济主体与单位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利用客观观常住性标准,可以极大提高这一标准的准确程度,可以使国民经济核算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四)影响分化价格与物量核算。
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通常在进行记录时都是利用经济流量货币化的做法。在这种形势下,所开展的记录工作可以表现价格与物量混合在一起的变化情况,但不能准确表现各自不同的变化。而利用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利用物量记录可以准确表现最根本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研究交易系统来掌握价格信息的变化。所以在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过程中,可以将物量与价格分开来计算,有利于降低物量核算和价格核算的难度。尤其是随着这些情况的发展,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掌握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物量增长数据,有利于开展政策分析和市场分析工作,使这二项工作的准确度大幅度提高,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得到了大力应用同时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迅速进入社会各种领域当中,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大大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水平。随着物联网技术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当中,国民经济核算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表现在流量与存量的核算记录方式当中。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还需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利用研究国民经济核算中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物联网技术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核算的准确进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玉梅,宋马林.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篇7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 物联网 应用层 网络层 感知层
1 引言
IBM认为“计算模式存在十五年周期定律”(如图1)。自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及“物联网”概念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意识到“以信息感知为特征的物联网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纷纷将物联网发展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欧美及日韩等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与地区在物联网应用深度、广度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如美国成为物联网应用最广泛的国家,其RFID应用案例占全球59%。(数据来源: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从国内物联网发展看,2009年8月国务院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要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从此拉开了我国物联网发展序幕。当前学术界和企业界纷纷响应,已在物联网的概念、内涵、发展瓶颈及商业模式、示范基地建设、行业应用项目推广、高校学科建设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果,但从电信运营商的视角深入认知物联网定义及其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将就此命题展开研究。
2 物联网定义及认识
关于“物联网”的定义,传感、通讯、网络、处理、云计算等领域都从自身角度去阐述和放大,麻省理工学院(MIT)、国际电信联盟(ITU)、欧盟(EU)、维基百科(Wikipedia)、工信部电信研究院(CATR)等机构和相关学者亦各有观点。本文将从“说文解字”及电信运营商实践的角度来探讨物联网定义及认识:
从“说文解字”的角度看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nternet”指计算机通过标准协议连接形成的全球性网络,“Things”指客观世界的物理实体;因此,“Internet of Things”指由可唯一标识的物理实体通过标准协议形成的全球性网络。
从电信运营商实践角度看,利用感知技术,通过物体上装载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网络传输互联,从而赋予物体智能,进行感知、传递、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随时随地的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这种将物体联接起来的网络被称为“物联网”。它具备规模性(只有具备规模,物体的智能化才能显现)、流动性(必须保证物体在运动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随地沟通)以及安全性(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保护,需要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等三个特点。
3 相关研究评述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研究成果主要涵盖学术理论与电信运营商实践两个层面,主要集中在物联网概念、本质、产业链、技术体系、商业模式、演进路径、发展现状及瓶颈、对策等方面,基于运营商视角的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成果较少,具体如表2所示。
4 基于运营商视角的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分析
当前社会各界对于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的认识基本一致,一般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本文基于运营商实践对各层再细分,得到基于电信运营商视角的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其中终端接入层、平台层及应用层为运营商关注重点,具体架构见图2。
4.1 应用层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应用先行。从国内外物联网应用发展情况预判,国内物联网将率先在规模大、信息化程度高的重点行业领域实现突破并形成规模,同时物联网应用还将不断发展和纵向延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潜力型应用领域见表3。
要使物联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来实现智能处理,而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型提供了与物联网无缝融合的切入点,即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于电信运营商视角的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架构融合如图3所示。
智能识别技术将极大拓展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领域和能力。计算机智能识别技术可精确帮助视频监控系统从纷繁的视频图像中分辨出目标信息,一旦目标在场景中出现并违反预定规则,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具体优势如下:
(1)主动式服务: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及时分析事件发展趋势,避免恶性事件发生;
(2)7*24小时服务:可进行不间断的视频分析,提供全天候防范;
(3)加快响应速度:对于安防应用,能自动发现监控画面异常情况,使安防人员可以更迅速地处理紧急事件;
(4)挖掘商业价值:从视频画面中分析得出有价值的商业信息。
4.2 网络层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接入自由权是固定通信网(重点指光纤网)与物联网融合的焦点。光纤网可让物联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实现更便捷、更智能、更足量带宽、更安全的接入。
篇8
关键词: 物联网; 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铁路运输
Abstract: as a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rought new vitality of IOT technology progres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 our country will bring profound changes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aly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China railway transportation, broad prospects and shar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passenger, freigh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afety supervis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field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RFID; sensor; railway transport
中图分类号:F5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目前,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我国铁路运输领域也提供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尤其近年来,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悄然兴起, 很可能引起第三次信息化发展浪潮。那么,物联网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应用及 其发展前景会如何呢?
1. 物联网
物联网(IOT) ,顾名思义,指的是物物互相联接的网络,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装置(RFID)、传感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传感器、二维码等, 再通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慧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物联网中,物被赋予了智能,实现了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直接对话。
2. 物联网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应用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铁道部在中国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建设中,确定RFID技术为解决"货车自动抄车号"的方案。随着铁路建设的高效推进和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和安全监控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该系统的工作流程是: 先将车号信息及车辆的技术参数信息输入车辆标签内部存储器; 由地面AEI设备实时准确地完成对列车车辆标签信息的采集, 并将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 通过专线传至车站CPS 设备; CPS 管理设备完成 AEI采集数据的处理,为车辆管理和设备维护提供可靠信息。在此期间, 由铁路局AEI监控中心设备实时监测每台地面AEI的工作状态,协调、指挥AEI设备维护, 确保AEI 设备良好运用, 并实时接收 AEI 采集的列车、车号数据和每台AEI产生的故障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 通过对故障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进行分析, 及时了解地面AEI设备的工作状态。标签编程网络将车辆信息写入标签内存的网络系统, 防止出现错号、重号车, 并对丢失损坏的标签进行补装。该系统的使用不仅实现了对列车车次,车号的自动识别、实时追踪和故障车辆的准确预报,提高了车辆利用水平和运输组织效率,同时也为我国铁路探索更加科学化、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为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普遍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3物联网应用于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广阔前景
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对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去大力研究与实践。
3.1客运信息共享
在客票中都植入识别芯片,售票时将有关信息写入芯片内。在候车室、 检票口、 客车车厢 、出站口等都配置一个读写器,当旅客每到一处,读写器会自动写入信息。同时车站及车上的检票人员只需通过便携式的识读器对车票上的 RFID 电子标签进行读取, 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就可以辨别车票的真伪。物联网还可以利用RFID 技术的网络信息共享性,实现列车与车站之间的信息共享。车站的预留客票发售情况以及车上的客流量实际情况都可以及时反馈给对方,车票动态信息更加准确,有利于列车资源的有效利用。
3.2 货运信息管理
在铁路的货运仓库管理方面,RFID 可以充分发挥其电子标签的智能特点。在货运标签中植入识别芯片,打印标签时将信息写入芯片。借助嵌在商品内发出的无线电波的标签所记录的商品序号、日期、目的地等信息, 当货物入库、到达目的地会自动提醒并核对信息,工作人员不用开箱检查就知道里面物品的信息。同时也可以防止货物在仓库被盗、受损等情况。在铁路行车调度管理中也有其独特优势,在每一节车厢均装置一个芯片, 在铁路两侧,相互间隔一段距离放置一个读写器, 这样 就可以随时掌握全国所有的列车在铁路线路上所处的位置, 当前的速度, 便于列车的跟踪 、调度,同时克服了现行轨道电路易受外界干扰等问题。
3.3 铁路安全监控
利用RFID技术和无线传感技术,物联网在铁路安全监控领域的应用必将大有作为:利用摄像头和各种传感器对铁路机车、车辆、线路、信号、供电、气象、自然灾害等监测信息进行智能采集,在应用层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二次汇总和处理,利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对入侵、火灾等危险信息进实时监控,并进行智能报警。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铁路货车滚动轴承早期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铁路货车运行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铁路货车运行状态地面安全监测系统,都在其轨边检测装置安装了车号自动识别装置,通过故障信息与车次号和车辆号信息的结合,实现故障的准确定位和实时追踪,对提高运输安全防范能力、确保铁路车辆行车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4. 结束语
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迅猛发展,铁路的信息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铁路运输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我们相信,随着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铁路运输领域的推广必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 考 文 献
[1]刘海涛, 马建, 熊永平. 物联网技术应用[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陈海滢等. 物联网应用启示录——行业分析与案例实践[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篇9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技术 应用业务发展
1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采用移动接入技术与互联网相连接的新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使用无线终端如手机通过移动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可以方便用户在移动网络资源状态下使用互联网,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当然不是手机和互联网的简单相加,而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各方面相互融合促进发展的产物。
移动互联网将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优势相互结合,伴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作为一种接入互联网的方式,移动互联网具有传统互联网所不具备的特点,概括起来这些特征主要有:一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更加方便快捷;二是由于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往往会选择在零星的时间比如上下班途中、工作休息期间等,导致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传输呈现断续性和突发性;三是移动互联网深入用户的生活中,可以满足用户生活学习的各种不同需求;四是随着手机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链接移动终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尽管如此,而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却有着彼此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接口协议还尚未标准化和统一化。[1]
2 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中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形成并发挥出独特的作用。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移动通信的发展离不开许多技术的支持,比如定位技术、切换技术、智能天线技术和交互干扰抑制技术等。其中定位技术实现移动终端对准确位置的测量和计算;切换技术便于移动终端在不同位置之间、不同信号频率之间选择适当的通讯信号;智能天线技术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信号和自动调节等功能;交互干扰抑制技术可以消除邻近和共信道用户的交互干扰,确保接收到高质量信号[2]。
从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情形来看,推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具体应用技术主要有Web2.0技术、SOA技术、SaaS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其中,Web2.0技术是新的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统称,将用户放在应用的核心,用户既是创造者也是消费者;HTML5.0技术提供了一些全新的应用途径,便于索引整理和促使改变手机屏幕尺寸;SOA技术通过独立接口联系各功能单元,促使各类服务可以统一进行交互和使用,便于新的分布式系统形成;SaaS技术是一种以互联网作为应用基础提供软件服务的应用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云计算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和融合的产物,通过进行“云端”处理,可以减小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提高处理的速度和能力[1]。
3 移动互联网应用典型业务
3.1 娱乐类业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娱乐项目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娱乐类业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比如手机等接入移动互联网,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获得多种娱乐享受,比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接收文字、图片、音乐和软件的下载,轻松浏览世界各地的信息和新闻,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选择感兴趣的图书内容,实现在线阅读;还可以使用手机游戏功能,在手机、手持游戏终端等设备上随时随地地进行线上游戏,尽情体验各类游戏的乐趣。[1,4]
3.2 商务类业务 由于商务人士支付能力强,对商务业务的需求大,所以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商机。目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出的一些商务类业务有:将邮箱服务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确保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私人信件和电子邮件的收发和往来;移动办公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浏览和处理公司日常事务,摆脱了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移动电话会议是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一种新的会议模式,可以低成本的迅速召集许多人员参加会议,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于移动互联网广告的点击率甚至超过了一些电视节目的广告,加之移动支付让消费者能享受到金融服务的方便和快捷,移动电子商务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将是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1,4]
3.3 社交类业务 在移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用户通过移动网络处理信息非常方便,也促进了沟通社交类业务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沟通业务,比如视频电话是一种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传输语音和图像的电话线通信方式,可以弥补语音电话缺乏视频信息的缺陷,在传输语音信息的同时还能向通话双方传输彼此的视频信息;移动即时消息集成了实时文本、语音、视频等多种功能,可以让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的实时使用移动即时通信业务,可以大规模下发通知,发送和接收文件等。微博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博客,用户可以使用手机随时随地上传自己的状态和观点,并可以查看关注好友的状态,方便了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1,4]
参考文献:
[1]沈晶歆.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及典型业务产品研究[J].电信科学, 2010(10).
[2]胡文昌.浅谈关于移动通信发展趋势[J].中国集体经济,2008(12).
[3]郎为民,杨德鹏.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研究[J].通信管理与技术, 2011(6).
篇10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关键技术;进展;应用
0引言
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从原来的计算机、无线通信过渡到远程控制和人工智能等多个技术领域,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一个跨越多行业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对物联网发展计划高度重视,国外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和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产业战略布局。因此,研究物联网技术的进展以及应用前景,能够为我国在全球信息化发展阶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1物联网技术的概述
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发展的应用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扩展形成的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同的是,物联网是利用互联网的架构,来实现物与物相连的技术,因此,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物联网的定义在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是:利用无线传感器和无线射频技术、纳米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传感设备,利用互联网架构搭建的能够进行定位、跟踪和追溯管理的网络。因此,物联网的技术关键就在于通过无线传感器和无线射频技术、纳米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传感设备获取物品的各种信息,然后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因此,物联网技术进展,就里不开无线传感器、无线射频技术、纳米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传感设备的发展。
2物联网技术的进展
从物联网的概述以及定义,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发展和物联网技术传感设备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本文探讨了无线传感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纳米技术和智能技术这4种关键技术的发展。
2.1无线传感技术
无线传感技术是连接物理世界、数字虚拟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桥梁,物联网的应用的基础,就是无限传感技术,利用无线传感技术,能够更好地对物品进行监测、感知和数据采集,同时也能够和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因此无线传感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物联网技术落地和实际应用的领域。目前,低成本、微型化、低功耗以及灵活的组网方式、铺设方式是无线传感技术的发展方向。
2.2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的传输特性,通过非接触对附有标签的物体进行辨别的自动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3个重要部分分别是天线、阅读器和标签,其优势在于能够可实现高速运动下对特定物品的识别,且能够实现同时对多个附有标签的物体的识别的目的。已经广泛应用到生产制造、物流管理和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
2.3纳米技术和智能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形成了以物体为核心,将物与物之间进行智能化关联,而纳米技术优势非常明显,利用纳米技术,能够让物联网更智能地互联,且进行数据交互,纳米技术的应用方向为纳米电子技术、纳米力学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等,而智能技术则是通过对物体内植入智能芯片,将智能赋予相关的物体,并通过互联网与物体、人之间进行主动、被动交互,机器人技术将成为未来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
3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
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属于初级阶段,预计物联网技术的未来会迅速地发展和长远地应用,本文从与人生活相关的吃穿住行方面,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方向和前景。
3.1生活相关的智慧城市物联网
在城市中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让城市的规划更加科学,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的各项服务更加便利,能够让城市更好地适应人们的生活,将城市生活与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完美结合,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能够让城市更加方便管理。
3.2出行相关的交通物联网
目前,城市道路拥堵已经越来越普遍,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交通上,将公交车、公交站点和城市道路结合起来,同时利用传感器和监控中心数据交互,能更方便人们的出行。
3.3农业生产相关的农业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能够让农业有更好的发展,节省人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例如在大棚农业种植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物联网将实时对监测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盐碱度等数据,便于对大棚的管理,同时也可以远程控制大棚的温度调节装置,大大提高大棚管理的效率。同时物联网的应用发展,也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应用基础,能够更好地对农产品追根溯源,提高农产品的生产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4建设医疗服务物联网
建设新的医疗互联网,将病人和医院的数据库系统相结合,能够对人体的各类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到医院的大数据库系统中进行分析,进而掌握病人的生活数据,能够在就医时,更方便医生对病人进行会诊,同时也能够为人提供更好的就医和健康咨询服务。
4结束语
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备受人们的关注,在吃穿住行方面,物联网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前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但是,物联网技术仍处于研究和实验性应用阶段。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力量,加大专项研究力度,更好地推动物联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浅谈物联网技术在小区安防中的应用[J].中国安防,2010,(6):24-26.
[2]盛魁祥.浅谈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J].现代商业,2010,(14):153-154.
[3]唐爽,刘颖.浅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0,(9):140.
[4]由.浅谈物联网技术及应用[J].科技成果纵横,2010,(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