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范文

时间:2023-04-02 17:3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与环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与环境

篇1

关键词:城市环境;生态环境;博弈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再局限于物质要求,而扩充于精神和身体健康的追求,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环境与生态的变化。但在追求舒适的同时,又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城市环境建设,只有加强城市环境建设,才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才能更好地规划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然而,针对现有环境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及环境污染预防工作并不完善,有待改进。城市环境建设就是运用生态学相关原理和知识,及环境工程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解决和预防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增加城市绿地覆盖面积,提高环境的修复及调节能力,实现城市环境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生态环境概念论述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是生态和环境紧密联系、相互交织形成,是生物及其生存繁衍各种自然因素、条件的总和。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在含义上十分相近,但并不相同。自然环境的范围比较广,各种天然因素的总体都可以说是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为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2城市环境存在问题分析

2.1污水处理问题

近年来,工业生产对水质的污染影响不见衰减的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的升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很多城市污水排放仍然不受重视,污水处理设备老旧,处理技术不先进,甚至某些经济落后地区仍没有污水处理设备。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污水不经处理便直接排放,以及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有毒害物质、抗生素等不同污染的工业废水不经过滤渗入地下等,这些都造成了严重的水质污染。城市水源水质下降和处理成本的增加,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也严重影响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2垃圾处理问题

城市垃圾包括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总量大幅度增加。对于垃圾处理问题,很多城市缺乏无害化的日常垃圾处理。城区堆积的垃圾和废弃物占据空间的同时孳生病菌并且引发环境污染,垃圾处理不及时且不符合无害化的标准,由于技术的原因,很多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还处于实验阶段,时断时开,运行不稳定,处理率极低。

2.3大气及噪音处理问题

雾霾、PM2.5是近年来的热点词汇,标志着大气污染并没有得到良好地控制,并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各城市主要燃煤量在整个能源结构中占80%以上,甚至有的城市已经超过90%。许多地区煤都没有经过脱硫处理,直接燃烧,加之城市居民家庭小炉灶直接低空排放,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污染物,导致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秸秆的燃烧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很多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及噪音控制失去了力度,加重空气污染的同时噪音污染日益严重,大规模在建工程项目制造的噪音及空气污染也并没有衰减。大气污染及噪音污染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2.4城市绿地处理问题

城市绿地包含城郊农田、城郊天然植被和市区园林绿地3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城市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内的物质循环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城市发展建设,自然环境被开发利用建设住宅、道路、工厂等,植被不断被砍伐、清除,取而代之的是稠密的人口和冰冷的建筑物,城市绿地逐渐减少甚至不复存在,其环境功能也逐步丧失,环境问题日益尖锐。

2.5热岛效应处理问题

大多数城市建设中,缺少通风廊道或建设不好,城市空气流动性和散热性差,污染气体不能及时排掉,热岛效应严重。改进原有城市建筑,耗费大量资金的同时会造成更多的生态破坏问题,热岛效应得不到良好处理。

3城市环境与生态环境博弈关系的重要性分析

城市环境建设的根本宗旨就是通过预防、改善和治理人们日常生活及生产污染问题来保护生态,城市环境与生态环境密切联系,城市环境附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着力点在于保护城市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长远的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更注重平衡的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城市环境建设是具体的治理末端生态污染,改善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环境,从而减少和治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只有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正确科学地处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才能保护好生态环境。城市环境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必然要求,城市环境建设必然性如下:

3.1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良好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尚未启动,一味地粗线条城市化并不是城市化健康发展之路,不能体现城市美学,也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必须要建立一个经济持续、生态良好的发展环境。

3.2资源与环境要求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消耗,然而生态环境中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消耗完毕就面临着资源枯竭。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更是给生态环境和资源带来了重大冲击[1]。城市建设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不能得以良好地控制和解决,环境堪忧,城市环境建设迫在眉睫。

3.3可持续发展要求

城市建设是当代人生活的需求,更是下一代良好生活的准备,一味的粗线条城市化建设将造成资源浪费、环境重负,影响人类健康,更让下一代无法生存。因此,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环境建设刻不容缓。

4制约和影响生态环境因素指标的解决措施

当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问题关系到人类能否永续存在。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解决全球化生态问题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责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环境能承载的破坏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限度的破坏必将造成人类不可修复的损失,甚至威胁人类生存。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城市经济必须整合到同一平台上,如何选择一个保护生态环境的推进经济发展的方式以及切实有效的环境问题解决措施备受关注。

4.1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

目前,针对城市环境建设的评估体系尚不健全。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建立一套新的、完善的城市环境评估体系,全面考虑生态因素,确定城市环境评估指标,根据指标进行城市生态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以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建设评估指标可以用来监督和促进城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健康发展,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同时,能促使相关企业遵纪守法。

4.2提高资源利用率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生态破坏,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提高能源和资源二次利用率,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可再生资源,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政府和相关环境部门应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严格管理、杜绝乱丢乱弃,建立垃圾回收系统,对能够二次利用及转化二次能源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降低资源消耗。此外,可以对政府、家庭及学校等生活产生的污染不太严重的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用于绿化、环卫、工业用水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满足用水需求。

4.3促进工艺、技术等的发展

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督和治理,要求企业优化自身结构、减少高耗能和高污染,并引进先进的排污处理技术,在污染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将污染降至最低。此外,企业要加强对先进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学习,适时更新设备,保证资源利用率最优化。针对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建立相关回收处理部门,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二次资源开发和回收利用。

4.4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提高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得以落实的关键。相关部门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让人们参与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及切实保护环境的行动中。

4.5引导生态城市

建设实现城市全面发展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城市环境建设作为其中一部分,与城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确立城市环境战略,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开发中等城市,并积极加快发展小城市,加大城市基础环保设施的投资建设,并加强污染监管工作,引导生态城市建设。

5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环境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一样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领导作用,重视城市环境建设,倡导社会各界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实现城市发展,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冰,张磊,蒋晓威等.城市环境总体规划视野下的生态环境功能区划———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J].环境保护科学,2016(1)

[2]田甜,成帅,张明等.城市环境总体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研究———基于2015年长春市居民生态环境满意度空间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7)

[3]汪玲,刘晓东.港口与城市环境及资源的协调发展度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港工技术,2008(6)

[4]李俊,董锁成,李泽红等.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2014(3)

[5]欧阳婷萍,朱照宇,匡耀求等.城市环境熵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城市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环境,2007(6)

[6]杨志平.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盐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

[7]兰青,陈英.城市环境铂族金属分布特性及生态健康风险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3(5)

[8]杨国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出路———以阳泉市为例[J].环境保护,2008(16)

篇2

关键词:城市雕塑;城市公共环境;和谐共融

城市雕塑对城市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雕塑的建设被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带动着,为雕塑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而作为城市规划设计中点精之笔的城市公共雕塑,它的创作就显得极其重要。

当代城市建设中,优秀的雕塑作品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得到美化,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人的心理诉求得到满足,从而使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有正确的引导。还可以使城市形象得以塑造,使城市气质良好的展示,使精神文明的建设得到促进,从而打造出品牌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对美好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构建有着重大的意义。

建设城市公共环境的目标

环境是由物质层面、心物结合层面和心理机制层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就城市公共环境而言,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四方面。现代工业化文明带来了丰富便捷的物质生活,也带来了生态危机。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的重视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改造与保护,对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利用是保证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谐人文景观的营造是物质富足的现代文明对精神的更高追求。城市雕塑艺术已成为现代城市公共环境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使公共环境活跃、生动和具有人文气质的精神承载物,对环境起着重要的点睛作用。

城市雕塑与城市公共环境的和谐共生

雕塑自从它走向室外成为城市公共环境的一部分,成为城市雕塑,公共性与开放性就成为其基本的特点,因此它与环境中各要素的关系与融合程度是城市雕塑优秀与否的关键所在。

城市公共环境对城市雕塑的约束与要求

城市公共环境的构成复杂多样,不同的地点、类型、风貌和主要社会功用的环境对置于其中的城市雕塑的影响和要求也不一样。首先,城市雕塑在环境中位置很重要,环境的性质、整体风格和雕塑在环境中的作用是给城市雕塑选择合适位置的直观因素。不同环境对其中城市雕塑的造型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这最基本的是要符合观赏人群的审美观,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人们由于各自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观,城市雕塑应满足不同的审美需求;城市雕塑形式的设计还要关照自然环境和其周围构筑物的形式,注意与人的行为方式的协调,人才是雕塑所处的公共环境的主体,所有的设施、构筑物,包括城市雕塑在内的艺术品的布局都要以人为本。城市雕塑的大小千差万别,但要考虑背景来确定合适的尺寸以及取得良好的尺度关系。城市雕塑还应根据不同的地域与背景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与色彩,还要考虑满足人的生理与心理感觉和设计审美的需求。

城市雕塑对城市公共环境的适应

自然环境是一切环境之母体,在进行创作设计时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应得到提倡。沉浸在自然环境中的雕塑创作,在大众生活空间被介入的同时,应从自然生态的地形、地貌等多方面寻求创作的方向;另外利用自然元素来建造或与城市雕塑相结合也是顺应自然环境的途径。城市雕塑还应与其他的人工环境相协调,其中建筑是城市中数量最多、体积最大的人工构筑物,城市雕塑应特别注重对背景建筑的适应,也要特别注重和道路、铺地、座椅等其他小型人工构造物的关系。城市建筑及其它人工环境要素与城市雕塑除了在空间布局和尺度等方面特别关注人的行为方式和心理,还要在形式上要取得协调。城市雕塑作为置身于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公共艺术品,要注重公众对作品的参与性、可及性等,使公众由被动的接受转换为主动的参与,与雕塑形成互动。作为城市中精神承载物的城市雕塑,其设计中应把握住环境的整体美,升华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突出城市的个性,注重民族特色及区域形式美,不仅要满足人们提高自己所居住环境的艺术质量的要求,并要对其反映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的精神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国城市雕塑与公共环境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

4.1我国城市雕塑与公共环境建设现状问题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有力地推动了城市雕塑直接介入城市公共环境的营造,但短暂的中国现代城市建设史也使中国的城市公共环境建设有急进的情绪。改革开放在为经济和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西方盲目崇拜的负面影响。很多城市大力倡导建设城市雕塑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而导致了在数量上的追求,进而产生漠视公共环境对城市雕塑批量复制、随意安置的局面。

对我国建设和谐共融的城市雕塑与公共环境的建议

首先,高素质的创作是关键。创作的主要源头是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包括价值规律、审美情趣以及由此产生的创作方法与创作原则,传统文化可以由这些方面去继承和发展。

其次,严明的管理与体制上的完善是优秀的城市雕塑创作实现、实施并永久保留的最有力保障。要明确建设管理部门职责,以制度化的方式确保稳定的资金来源,控制作品质量,制定合理的建设规划,做好建成后的维护工作。

再者,城市雕塑是“公共”的艺术,要想公共艺术成为真正的公共艺术,只有艺术家与广大人民群众整体的提高与进步才能实现。因此,专业与非专业的艺术教育需要重视,公共艺术教育真正的进步必须要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结

城市雕塑与城市公共环境应相互融合而不是磨合,应立足于现代生活的坚实土壤上,坚持创造性,继承传统,有时代特色, 与时代紧密同步。同时又具有中国气派的新文化,在环境中体现出雕塑的美感,在雕塑中蕴涵城市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朱蓉. 城市公共环境设计. 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篇3

科技发展推动和支持环境艺术前进的脚步。城市美丽的街景,缤纷的色彩,接受人们视觉、触觉、嗅觉甚至听觉等器官的检阅,令许多人“过目不忘”“流连忘返”。这些艺术精品和艺术标志物构思独特、意境高雅,提升了我国城市环境艺术的整体水平。它是科技进步的集中体现。城市环境艺术,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共存”的主题思想,它不仅仅满足人们对视觉形象上的,更强调“与自然对话”“,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当人们贪婪地体验着自然与人类文明的魅力时,不经意间走入“人与自然共存”的新时代。自然与建筑艺术的巧妙结合可以让人感觉在欣赏一幅美妙的画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艺术的意识显著提高,对环境艺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需求的进一步增加,环境艺术市场己初具规模,同时,我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住宅、校园、文体场馆、公园等各个方面都注重环境艺术设计和追求环境景观的品位,城市环境艺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个以科研、教育、规划、设计、施工、市场、经营为一体的新兴的环境艺术行业已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它将成为一个朝阳产业。

1城市环境艺术要着力营造“生态美”

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对大自然的渴求更加热切,追求减少、甚至是没有人类参与而由自然形成的真正的自然场所,满足对绿色、对自然环境的迫切需求。因此,城市环境艺术应给人一种原生态的意境。如亲水平台的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类向往返自然生活,渴望见到天蓝水清、绿树成荫、鱼虾畅游、飞鸟盘旋河道的生态景观,亲水平台为人们了解水环境、亲近水生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公园、湖泊、河流、湿地、海滨等以水资源为依托的景点很容易亲水平台的打造,通常在浮动平台上铺设木板可以完成一个实用且美观的亲水平台。主要艺术品包括:景观浮桥、水上步道、水上游乐场、水上餐厅等,人们行走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逗玩水中的动植物,观赏池中怒放的鲜花,欣赏沿岸秀丽的山水风光,这样的艺术让人不禁发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感叹!生机盎然的环境,给人以“美感”。生态失调的环境,令人窒息。美化环境应将“生态美”作为最高境界。

2城市环境艺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设计道路

例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循环使用材料,最大限度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能耗,极尽可能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竭尽全力保留当地传统文化特点,突出乡土气息。再如,一些景观设计项目,能够通过雨水利用,解决大部分的景观用水,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从而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在这些设计中,回收的雨水不仅用于水景的营造、绿地的灌溉,还用作周边建筑的内部清洁。

3城市环境艺术规划设计理念走向多元化设计

篇4

【关键字】土地建设;环境规划;城市开发

1 引言

城市的开发与建设需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人口布局的关系,但城市的建设与环境的建设存在尖锐的矛盾,我们应正视城市土地规划与环境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领悟合理的土地规划对城市环境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城市规划的政策更好的服务城市的环境发展。

2 城市环境土地规划

2.1 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应正确处理了城市经济发展、环境发展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但评判的各项指标标准存在差异,从根本上讲,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评判:一是环境生态物质的利用率;二是环境生态系统物质使用应坚持节约的原则: 三是坚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四是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

2.2 良好的城市环境的重要意义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环境发展观与城市建设的核心思想。每一座城市的建设都应该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建设文明的、和谐的社会,而城市规划的重点在于城市中心的绿地规划。

3 城市土地规划与环境建设的矛盾

3.1 郊区面积不断蔓延

近年来,我国各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郊区面积不断蔓延的问题。郊区侵害了社会公民和住房者的利益,也造成了城市建设成本的大大增加。郊区面积的快速蔓延增加了对城市中心的压力,造成城市中心的衰落,同时减少了农业用地的面子增加了交通的拥挤程度,使城市居民的沟通成本大大增加。

3.2 城市中心环境的恶化

城市中心区面积扩大,农业用地大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严重破坏城市的环境建设。城市新区的建设与后期改造的城市建设为了增加经济效益,牺牲环境向高空发展。

4 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以促进城市发展

4.1合理的城市土地规划提高人口在中心区的聚集程度

人口集中分布在城市中心有效的遏制城市中心的衰落,同时减少人员沟通成本,增强城市居民的交流,形成完整健康的城市文化。强化金融业,服务业,地产业,建筑业,多元素文化的发展,有助于社会文明的建设与和谐发展。构建经济文化中心结构层,加强中心集聚效应。

4.2 增快经济发展速度

灵活的土地框架有助于应对多变的经济发展模式,随时调整建设用地,商业用地,居民用地与交通用地的合理布局,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活需求的协调发展。综合发展的城市中心加强了经济、商业、人才和智慧的集聚,促进了信息化的高速运转与资源的高效整合。

4.3 增大对环境的保护的力度

要做到交通用地的流畅与自然资源土地的良好,需要灵活的处理土地用地的类型。合理的城市规划目的在于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有限度的规划开发城市中心周边的绿色空间,使经济发展中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美好的自然环境有效结合。

5 正确处理城市建设规划用地与发展环境的关系

5.1 充分利用稀缺资源

任何不同的城市中心都应正视稀缺资源在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各地区应快速开发取代稀缺资源的能源,维持生态资源的完整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5.2 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对城市经济发展起至关重要地位的资源应充足供给,合理规划,以需求为主导,合理配置资源,正确规划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农业用地,环境建设用地的关系,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5.3 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在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二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市场的利润取决于社会的平均效率,城市建设应达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国家的宏观政策与市场自发调节互补,国家应出台有力的政策,从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方面使城市土地建设与环境建设和谐发展。

5.4 贯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人们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正确处理城市土地建设与环境发展的关系,使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资源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保证后代人的权益不受到损害。

6 结语

城市建设中正确处理好土地规划与环境发展的关系尤为关键,只有合理的灵活多变的土地规划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正确规划商业用地、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的关系,使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底蕴与环境发展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胡德瑞.小城镇规划与景观构成[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

[2]刘涛.新桥镇“三集中”六年攻成[J].中国土地,2007,(6),31-51.

[3]吴晓.哈默庇护城的建设[J].世界建筑,2007,(7),60-66.

篇5

【关键词】城市 环境 污染 防治 环境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如今已然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发展下,我国的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而城市的环境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经济建设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影响

城市环境问题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环境问题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即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建设过程中对于环境的破坏程度是不容小觑的。

从城市的建设来说,在城市的建造过程中,拆迁大量的房屋,建筑垃圾大量产生,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就是将其重新搁置在另外一个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公交车、出租车、甚至是私家车涌入城市之中,SO2、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使得大气层被严重破坏、全球温室效应日趋严重、酸雨肆虐。经济建设对于城市的环境的影响还有很多,更应该重视城市的建设与环境问题防治,将可持续发展观真正贯彻到城市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当中去,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城市环境。

二、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较严重的危机,特别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在20世纪以来,城市化发展进程突飞猛进。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但同时,也还来了各种负面影响,城市化进程使城市面临各种环境问题,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无疑是首当其冲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人类生活的城市面临最基本的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工厂的快速发展致大量含碳燃料燃烧释放过量CO2,以及越来越多的私家车造成汽车尾气过量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日趋严重,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度升高,继而导致冰川消融和海平面上升,生态环境破坏、物种灭绝等。过量含硫物燃烧后排放,导致酸雨现象加剧,不仅对人体造成身体健康的危害,同时也破坏建筑物和历史名胜古迹。2.水污染。工作废水、生活污水排放,致水体污染严重,大量含N、P等洗涤剂导致富营氧化现象。3.固体废物污染。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的乱扔排放或不及时处理,危害环境,破坏土壤。4.噪声污染。工业建筑、城市交通等噪声污染,影响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面对一系列危及城市生态环境的问题,城市居民一部分采取逃避撒措施,选择迁往郊区或乡村生活居住。城市化是当前国家和广大地区都面临的严重趋势,我们必须正视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地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继续促进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正是需要提出的城市发展新概念,建设清洁、高效、建康、和谐的城市社会发展。

三、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办法

近些年来,城市大气污染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愈发严重,不断上演的北方沙尘天气和全国雾霾天气证实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极大影响了城市居民正常的生活质量。此外,过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城市生态环境中工业废气中含硫物质的排放,导致酸雨现象;汽车尾气NO物造成的光化学烟雾;以及破坏大气臭氧层造成的臭氧空洞,致使城市居民遭紫外线照射增加皮肤病患病率。面临一系列的城市大气污染现象,防治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解决:一种是从立法的角度,通过法律手段禁止或限制各种污染物的扩散,对排放污染物的单位企业进行处罚处理,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第二种是从防治角度,防治重点在于控制污染源,推行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将污染工艺转换成少污染或无污染工艺是最理想的方法,将有害物、排放物、废弃物以及包含有这些物质的载体在排放入城市环境前,进行各种处理工艺使得排放后无害化或是将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四、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防治办法

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已经成为了城市废水的主要来源。工业废水的特点有量大、成分复杂、难处理、不易降解和净化,危害性非常大,各类污水组成互不一致等特点。因此,针对污染特点,具体的处理方法也有多种多样。通常工业废水处理过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废水处理通常采用物理方法,主要目的是清除污水中的难溶性固体物质,组成装置有格栅、沉淀和浮选等。格栅除去大量悬浮物质,然后通过沉淀去除沙砾状细颗粒物质,针对比重较轻的油性颗粒物质,浮选法比较有效。二级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把废水中呈胶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除掉。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复杂有机物降解成简单的物质,这时二级处理中的最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的基础主要的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过滤法。经过二级废水处理后的排放水体,其中还是含有不同程度地污染物。必要时,仍需要采用多种的工艺共同进行,如曝气、吸附、化学絮凝和沉淀、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氯消毒等。对于工业废水污染的防治,最需要采用限制令。对排放水标准严格设置、质量检测,对超标排放工业企业采用限制、处罚、禁止等行政手段。不断增加新型工艺,将废水层层处理,将污染降至最低,将生态环境破坏降至最低。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各类排放污水的总称,包括厨房、洗涤室、浴室等排出的污水和厕所排出的含粪便污水。生活废水处理工艺较工业废水来说简单一些,但是洗涤剂中含N、含P物排入水中后,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大量繁殖,过量消耗水中的融解氧,导致水中生物大量死亡,致使水体发黑、发臭等一系列现象。通过大力宣传,倡导城市节约用水、不使用含N、P洗涤剂等提高城市居民减少水污染意识,保护纯净水源。其次,提高自来水厂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技术,争取排放前使染污降至最低。

五、总结

城市环境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综上所述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污染方面在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时还有一些新的环境污染,如噪声污染、电磁污染、视觉污染、光污染等。各种污染的不断加剧,都从方方面面危及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加快,城市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将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和防治就成为首要任务,综合以上几个重点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将取得成效,为城市居民和谐生活环境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熙明,胡非,李磊等.北京地区夏季城市气候趋势和环境效应的分析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49(3):689-697.

[2]梁爽,姜楠等.城市水源地农户环境保护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以首都水源地密云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5,(2):32-36.

[3]李莹,白墨,杨开忠等.居民为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5):9-12.

篇6

城市环境中影响城市建设的地质问题,因地域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地质问题,如:在以农业为主的城市,主要涉及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水土资源开发、森林保护与开发以及工业发展而造成的土地退化和污染等;在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由于工业和人口的集中,对环境影响很严重,导致环境恶化而造成灾害,对城市建设造成严重的威胁和损失。但综合而论,水资源问题、城市垃圾、地基问题、旧城区人为因素仍是城市环境中影响城市建设的主要地质问题。首先是水资源问题,某些城市因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道路下降、塌陷、水源枯竭、海水倒灌等现象。因此,需要通过环境工程地质的研究,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管理水资源,推进城市建设;其次是由于某些城市垃圾的处理问题,对地表产生污染,土地属性发展转变,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同时,垃圾还会对水资源造成影响,影响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建设项目十分不力;再次就是地基问题,在地基的勘察上,不应有岩土体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微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如在软土层上施工的建筑常会出现裂缝、开裂、下沉等质量问题。因此,要对环境工程地质进行全面评价后,才能施工保证建设项目的安全;同时,在旧城区内,热力场、重力场、地电场、声场、辐射场、地震效应场、地磁场等自然物理场,将受人类的经济活动、资源消耗等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水资源、大气圈、氧气含量等自然环境问题,危害旧城区内所有生物的健康,对城市建设在一定范围内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对环境工程地质进行研究

在了解了环境工程地质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影响城市建设的地质问题后,重点就在于如何开展环境工作地质的研究工作。环境工程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区域性工程地质环境的变化。其研究方法主要有环境工程地质调查和制图、地质灾害调查、环境工程地质观测、类比和模拟、预测评价等方法。但是,由于自然地质环境与一定的地质、地理和气候单元相联系,不同地区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组合和特点不同,因此区域性环境工程地质研究在不同地区将有不同的问题和特色。

其中,环境工程地质调查是城市建设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基层环节。主要是对城市建设区域工程地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调查研究方法。在环境工程地质制图上,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即反映出城市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建设项目施工完成后的地质变化,其内容包括土层、岩层、岩土特性、土壤、地貌、水文、地下水、气候、外生及内生自然灾害、天然资源、土地利用、人类活动影响等。通过环境工程地质调查和制图,可以相对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地质环境的现状,为后期的科学规划和开发,减少日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提供一定的支持。

篇7

一、城市环境艺术的研究范畴

关于城市环境艺术的研究范畴包括两方面内容,即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适应人的行为模式的特征和造成使人类活动更有意义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城市设计。就规划布局而言,其成果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经人们长期的经营建设而形成的城市格局、宫殿、寺观、府第、园林、街道、民居等物质环境(形体环境);城市物质环境以居民行为活动为载体的各种物质设施的总和,它是一切有形环境的总和,是自然要素、实体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统一体;二是上述物质环境所负载的社会结构、组织制度、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内部蕴涵,也就是城市之文化。它虽然是一种无形环境,但是,可以随时感受其效果,如生活情趣、生活方便舒适程度、安全和归属感等,它是城市环境的价值指向,城市环境长期发展中依据人的行为模式形成城市肌理及其它各种实体要素的组合关系,构成城市空间心理认知。

如果说城市物质环境是人们生活的空间载体,是表征,那么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生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深层结构。城市环境艺术是以人视觉感官为中介,最终评价是在主观感觉城市实体环境后引发的心理感受。城市环境艺术特色一方面体现在实体环境中,如自然环境、城市形态,包括城市的几何形状、城市的布局等; 另一方面也体现于非实体形态环境,如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所形成的习惯于思维,由此形成包容事件发生的空间――场所。非实体形态城市环境的产生和形成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更能清晰地表达某种内涵,由此观念指导下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更能表达出一种独特的地域性。环境艺术最终是人们观念形态的物质外化的结果、观念上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域以不同的建筑语言反映其文化发展的历史。

二、影响城市环境艺术的因素

城市的自然特征,包括自然条件、地理环境,这是形成城市景观的基本因素。城市自然特征是城市的背景、底景和依托,一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一定的自然特色。自然特征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直接和直观的。历史文化、乡土、民俗等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较为模糊复杂,但是,它们又是城市环境特色形成的潜在因素,而且往往是城市环境艺术的本质所在,对城市的影响通过其外在的显质的城市环境要素表现出来。

“人”是贯穿这两个因素之间的特殊因素。首先,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特征的改造和利用。人为建设活动的结果,是形成城市环境最活跃的因素,主要是指城市的格局、轮廓景观、绿化空间、历史遗存、建筑风格等。人工因素可以使城市的自然环境变得更富有魅力,更具有特色;但不当的人为建设,也可能使城市的自然特色遭到破坏。只有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城市增辉,显示特色。其次,“人”首先是作为具有文化取向和一般的行为视觉特征的集群,然后才是指特殊的个体。

城市是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城市的自然特征是城市形体环境特色的结构层面,地域文化是城市形体环境特色的文化层面,这两个层面在人的因素的影响下叠加,形成了城市形体环境的构成层面。文化的多样化而造成的与其相适应的生活背景的多样化以及建成环境的多样化,是城市个性、特色存在的前提,城市环境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意义,都是三者关系的反映,具有特色美的城市就是这三种关系的相对优化的表现。

三、城市环境艺术的地域性

大自然为城市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存在基础和背景,自然特征既是城市形成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城市形态的前提。一定地域环境的自然特征往往是独特的、无法模仿的,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无法更改的背景特色,构成城市环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环境的创造就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各种因素的特征和潜在的美学价值,并在城市环境艺术中充分展现出来。

城市化进程是人类自身不断改造自然的过程,因此,城市发展与自然保护是一对矛盾。自然并非完全不能改动,人类发展的历程也是人类不断调整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经历了畏惧自然、改造自然、破坏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环境共生等阶段。与自然环境共生是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好体现,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人类在调整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就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在“调适自我”的前提下有节制地“利用自然”,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审慎地“装点自然”,从而塑造出生态和谐健康、景色美丽怡人的城市空间。

恩格斯曾经指出:“自然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是相互制约的”,如果人类尊重自然规律,就能从自然的恩赐和回馈中受益,反之则会受到自然的报复和惩罚。

城市是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城市形体环境,都表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就文化的广义而言,它是人类生活和存在的一种方式,而城市就是这种方式特殊和集中的表现,是文化积淀的产物。传统的城市,无论是在何种文化脉络下成长的,其形体环境均能自然而清晰的展示它的特色表达其文化上的魅力。因文化的多样性而造成的与其相适应的生活背景的多样化,以及建成环境多样化是城市个性、特色存在的前提。伊利宁曾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市民在追求什么。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根深蒂固的,任何一个城市的特征都无一例外地打上文化的烙印。文化对于城市相当于灵魂对于人一样重要,只有准确把握并挖掘城市的文化特征,才能使城市富有灵性。这就需要自觉地把握文化的社科内涵,做到科学利用,合理传承,使城市的环境艺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延续。

四、城市环境艺术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整体性是城市环境艺术的基本特征。从人对城市空间的感知来看,城市是由不同的元素组合而成的整体,城市环境艺术的整体性是指每个组成元素都无法独立代替和独立表现的。德国哲学家谢林在其《艺术哲学》中说:“也许个别的美也会感动人,但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个别的美是没有的,唯有整体的才是美的。”良好城市环境艺术的形成也同样不是景点、街区、自然山水和人的活动等的简单堆聚,研究城市景观不仅要看到元素之间的相互依存、一致性与有机性,同时还要注意到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非一致性与非有机性。由于组成系统的元素的多样与繁复、盛衰与变化,使城市环境艺术呈现复杂的整体性。

易识别性。易识别性是城市环境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城市是人类生存活动的载体,它的客观存在是人类聚居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城市就是为人们提供高质的综合环境。人是城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城市空间的创造者,又是城市信息的接收者,人对城市空间的感受是通过人的认知而产生的。城市形体环境特色作为城市的物化形式和显相形态,它是否有特色,是通过人们对城市空间的感知得到的。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感知,来自于物质形态和个人观念及其对城市的理解。凯文•林奇指出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分析和评价标准是可意象性和易识别性,易识别性是可意象的基础。因为只有识别才能形成意象,所以易识别性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

时间性。城市环境艺术与一定的时间维度相关。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研究城市时,有的运用于生命相关的理论对它进行剖析,有的运用史学家严谨的考证与深邃思考来透视城市发展的规律,有的形象地把城市比作一本打开的史书,所有的研究都把城市和时间维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城市发展中,各个时期的城市受到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持续地处于建构与自我组织过程中,城市环境艺术的形成也处于不断地变化中。因时代的不同,城市也会呈现不同的特色,不能脱离时间的维度而存在。

城市环境艺术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时空和地域性。各种环境、文化状况下的文脉和条件,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城市环境艺术中的反映,同时又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城市的环境艺术也是相互影响的。地域、民族性的城市环境艺术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国际性城市环境艺术文化。在当今世界里,城市环境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既包含前者向后者的转化,也包含后者对前者的吸收与融合。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补充,彼此影响,共同发展;只有保护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各民族城市环境艺术文化,促进世界建筑文化的多元化构成,才能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Co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2].陈凯峰:《建筑文化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6。

[3].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3。

[4].弗朗西斯oDoKo钦:《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邹德农、方千里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篇8

【关键词】城市环境规划;分析方法;实践经验

城市环境规划是指通过对现有环境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考虑环境需要达到的经济目标和环保目标,来对城市环境进行合理布局,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城市环境的经济和环保效益。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中,由于定量分析的精度较低,贡献度指标选择的不合理,其分析效果相对较差,所以,采用新的分析方法来对城市环境规划进行分析十分必要,本文就介绍了SWOT分析和情景分析两种方法。

一 城市环境规划分析的方法概述

(一)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也被称为态势分析法,是一种对现实情况进行客观、准确分析的方法,其分析过程是将研究对象的所拥有的内部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一一列出,然后通过对各种因素按照不同顺序的排列得到SWOT矩阵,以系统分析的思想作为指导,对研究对象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在城市环境规划分析中运用SWOT分析的方法,城市的内部因素反映的是城市环境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也就是SWOT分析中的优势和劣势,而外部因素反映的是城市环境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形势,也就是SWOT分析中的机遇、挑战。其中,城市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三个方面,而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城市所处的政治环境、发展环境、技术环境以及竞争环境等[1]。

在收集完成SWOT分析法的相关因素之后,通过模糊评判的方法,来对内部因素权重和外部因素发生概率进行计算,确定某一优势或劣势的强度、重要性,最后得到总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强度,并以此结果为基础,制定SWOT战略四边形,引进合理的战略系数,来对城市环境规划进行分析,得到最符合城市发展战略的城市环境规划方案。

(二)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是一种着眼于未来,以未来发展目标为起点,通过对关键因素的分析来倒推发展过程的一种方法,也被成为“未来情景逆推法”。情景分析法是一种长期规划的方法,强调对未来研究的思维,通过与其它学科、技术手段的结合运用,来确保情景分析的过程全面考虑了社会、经济、政治、人文、技术等多方面因素,为情景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提供有效保障。

情景分析法在城市环境规划中应用的步骤为:(1)组建专门的情景分析专家小组,分析相关方面的利益,对研究的对象和时间进行确定。(2)通过层次分析、头脑风波等多种方法,来识别出影响城市环境发展的影响因素,然后按照发生概率和影响强度大小,对其进行排序,确定关键的影响因子。(3)在影响因子识别基础上,通过对影响因子的排列组合,得到不同的情景方案,然后对情境方案进行分析,从中选取3-4个典型的情景。(4)对选取的典型情景进行演绎分析,并加入相应的风险因子,根据风险因子的发生情况,提出合适的应对措施,并综合对比风险因子影响大小,从典型情景中选择最为适宜的情景。

二 城市环境规划分析法的实践经验

(一)SWOT分析法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实践经验

以安庆市为例,在城市环境规划SWOT分析当中,其具有的优势包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能源供给充足、交通运输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空气和生态绿地等质量较好;劣势主要有:科研水平较低、城市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较差、产业结构不合适、环保方面投入较少、人才资源不充分、水污染较为严重等;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周边城市的竞争压力较大、缺乏良好的技术手段、有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政治负担;面临的机遇主要有:中部崛起和皖江城市带战略的提出、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出台与监管水平提高、发展环境良好等。

在定性了安庆市城市环境规划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之后,还需要进行SWOT定量分析,采用的方法是德尔菲法,来设计相应的量化打分表。其中,优势和机遇为正值,劣势和挑战为负值,评价分数表示的是某一因素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程度高低,分数绝对值越大,代表其影响强度越大,采用的评分机制使5分制。

通过量化打分表对各个因素的评分,可以准确计算出各个因素的强度平均值、概率平均值,然后在根据某一因素的强度,来估计其重要性和发生概率,比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一优势因素,其评分为4,权重为0.8,强度就是3.2,综合计算得出总优势强度、总劣势强度、总机遇强度和总挑战强度等,。

(二)情景分析法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实践经验

以太仓市为例,在城市环境规划情景分析法当中,需要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太仓市的现状为:二、三产业相对平衡,第一产业比例较低,城市人口比例较大,在支柱性产业的第二产业当中,“两高一资”所占据的比例仍然较高,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以及饮用水安全等问题较为突出,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效率和土地集约利用效率相对较低[2]。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历史发展资料的了解可知,影响城市规划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空间利用率、经济产业、生态环境以及能源资源几个方面,其具体表现分别为人口增长率和人口规模、土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经济效益、经济总量和服务业比例、空气和水资源等环境质量、能源资源利用率,其关键性的影响因子主要有政府管制、城市竞争力、科技水平、环保意识、产业结构和人口增长以及国内外形势等。

通过将以上不确定性因子的排列组合,可以得到许多不同的情景,再将这些情景进行逻辑一致性分析,即可排除逻辑矛盾的情景,比如“以重污染行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提高科技水平、加大政府管制力度、促进人口增长、不注重环境保护、追求经济利益”这类的情景就存在着明显的内部不一致现象,应将其排除。然后在剩余场景中选择4个典型场景,再对关键因子的发展趋势进行演绎分析,就可以计算出太仓市未来一段发展阶段中资源需求、环境污染、经济增长等社会经济的相关数据,从中找出主要的资源环境问题,然后引入突发因素,根据突发因素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 城市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在以上两种城市环境规划分析当中,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首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城市环境规划当中,尽可能的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其基本目标,所以,在规划分析当中,要切实做到预防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因地制宜原则。不同的城市由于其基本条件的不同,在城市环境规划当中,其目标、侧重点都有着很大不同,所以,要切实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城市环境规划[3]。

第三,可操作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规划的目标具有可行性、先进性,规划方案具有弹性,留有较大的余地和调整空间。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规划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做好城市环境规划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要求。在城市环境规划中,要良好的使用相应的分析方法,遵循基本的规划原则,切实提高规划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为城市环境规划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慧,孙世群.SWOT分析法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应用――以安庆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2:107-111.

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设计

Abstract:urban landscape spa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es, and the subjective will of the people to guide the completion of the urban landscape and space, to exert influence on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 the urban landscape and the space can support people's activities to enrich the content of people's lives.

Key words:urban;planning;landscape;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原则,即形式美原则。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

1、景观环境的概念

景观环境,是指由各类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所组成的,具有观赏价值、人文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空间关系。

根据景观环境空间的大小和距离人群的远近,大体上可将之分为:庭院景观环境,即人们日常活动所处的景观环境,包括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社交等活动所处的宾馆、饭店、商场甚至影院、酒吧等场所;社区景观环境,即人们日常户外活动所处的景观环境,包括锻炼、娱乐、休闲等所处的小区绿地、公园、草地、林荫道甚至城市雕塑等; 郊野景观环境,即野外景观环境,距离人们日常生活范围较远,通常是人们假日游览、观光的对象,当然一些人迹罕至地区也同样属于此类别;瞬时景观环境,即具有时间性的景观环境,如日出、彩霞、春雨等。

需要强调的是:景观环境与每一种具体的景观相关,但又不完全从属于某一具体的景观要素,而是各种景观要素空间关系的总和,如月光、晚霞、花卉、林木、湖泊、绿地、桥梁、道路、建筑物等等,都是景观环境的组成要素,是景观的一种,却不是完整的景观环境本身。景观环境是可以分解和移动的,如街心花园中,由花卉、画坛、绿草、雕塑小品、灯具、喷泉等要素共同组成了一个优美的景观环境,其中的任何一个景区、景点、景物都是整个审美环境综合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减少或增加某一非主要的景观要素,原有的景观环境仍可以相对独立。

2、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是一个典型的同时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两种要素的景观环境,它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可使城市具有自然景观艺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具有舒适感和愉。

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在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将来时”的理想追求。可以说,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城市人的感受和需求

景观设计的目的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艺术处理,合理的表达设计意图,满足人的精神上的愉悦,二是通过创作,创造一种意境和氛围,让感受者参入进去,满足人的自我表现、参与或使用需求。

以街道景观为例,接到开敞空间的设置应结合功能考虑,赋予场所一定的功能有益于提高空间的使用率,休闲性的街头绿地应结合冷饮、小卖等设施,而休息的座椅的设置位置应考虑人的心理感受,而避免成为摆设。在纯步行街,采用统一的地面标高,运用不同肌理、色彩的人行道板铺砌,分为“驻留区”和“流动区”。“驻留区”采用较小的铺砌单元,并设置椅、凳、庭园灯,栽种乔木,设置花坛,放置各类街道家具和小型环境艺术品,供购物观光人流停留休息;“流动区”采用较大的铺砌单元,该区域是贯穿步行街的无阻碍通道,可供观光车缓行。必要时可行驶特种车辆。在准步行街,车辆通道比两侧标高稍低,用较大的铺砌单元,表面肌理较粗糙,使汽车在行驶时能感觉颠簸,并配合平面曲线的变化,以减缓车速。

4、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对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建设要求不同,因此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重点不尽一致,并随时代的发展而转变。

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并给未来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多种可能性。

城市永远在发展,城市问题也总是相伴而生,但人类必将更为自觉地运用广泛的知识与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城市环境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从最初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起,最终要落实到物质建设上,形成供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体形环境。

5、结束语

城市做为人口高度集中的区域,已然成为了人们的必要生存环境,而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规划、不断设计以及不断建设,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从根本上来看,城市的发展是一本具有历史的书,每一个设计、每一次规划,都会为城市的发展翻开新的一页。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设计中城市人的感受和需求越发不容忽视,加之人们生态意识的日益增强,城市设计正在“生态化”发展,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城市、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民,何丹 论城市规划的环境经济理论基础[j]城市规划会刊,2000,2

篇10

关键字:城市规划;生态环境;联系;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人动的高度集中必然引起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人与环境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生态失衡成为严重趋势。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环境,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尽量满足人类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也将成为促进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在城市规划中,生态城市成为新领域的一大话题,将城市社会、经济功能与生态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包含了生态的观念,又具有良性循环的优势,在今后将会发挥强大的潜能,不断协调城市规划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1、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生态环境的概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绿化带减少,引起城市环境质量大大下降;第二,城市水污染加重,例如不少造纸厂、印染厂等将未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导致地下水逐年不断恶化,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第三,大气污染不断加剧,不少工厂将未达标的烟等排到大气中,影响了空气质量,进一步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2、城市规划欠缺,环境得不到保护

城市规划的好坏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近年来,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规划,然而设计院在规划过程中过分注重高新技术的应用,比如建筑物全部采用钢结构,一方面显示了技术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从使用年限上来说更占优势,但是并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问题,建筑物全部采用钢结构从外观方面直接影响环境的绿化,同时,在规划过程中并未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这必然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对环境的忽视,最终导致生态不平衡。

3、人们对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

“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名词不少人可能听过,但真正关心或者去从自身做起改善不足的人却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对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的深层次认识了。人们对其认识的不足,遍减少对其监督,规划设计单位设计的建筑物等是否适应现实环境等问题若无人们的监督干涉,在规划上可能就达不到对环境完善的保护,最终损害的依然是人们的身心利益。

二、如何完善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

1、及时反思,完善不足

包括规划等在内的任何事情在做起来都不是完美的,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总结不足,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自己的不足。近年来,不少城市内部的硬化路面越来越多,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的覆盖率已经上升了相当大的比例,虽然在下雨时依然能保持路面正常通行,但是不少道路的积水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不少专家在研究关于此类课题,同时也有了一定的论证,除了一些排水设施需要完善之外,与城市的硬化路面关系更大,硬化路面不透水,只能靠排水设施排水,暴雨时难以及时将水排出,造成积水,说明城市的生态环境受到城市建设的不良影响,而城市的建设是有城市规划不到位引起。所以作为规划设计单位要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完善城市规划,为保护生态环境尽职尽责。以北京市为例,水泥路和沥青路的覆盖率已经从十年前的百分之六十上升到如今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夏天暴雨时,不少道路出现积水现象,引起交通堵塞,这与城市当时的规划是有关系的,在一些并未重要的道路上,尽量保持原有生态不变,这样才能防止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

2、加强城市的生态规划,力求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在做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想达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大致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则:第一,强调环境为主,我们都知道,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以及发展,而环境的优劣又需要人类来统一评价的,无论从心理还是从生理上都要满足要求;第二,充分利用自然,将自然纳入城市规划中,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尽量维持原有地理自然环境不被破坏,使之环境能够持续发展;第三,注重布局的合理规划,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节能低耗无污染越来越被人们强调,所以,在规划时要力争做到合理的布局;第四,使用先进的技术处理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等,不断推广屋顶的绿化,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不一样的特点,首先,城市生态系统在人类生活中是起着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在城市中的所有设施都是人们自己制造的,人们的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起着支配作用;其次,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而且运转速度快,该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人口的密集必然需要大量食物的供应,而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它生态系统中输入,城市居民的生茶生活废水废气直接排放到空间中,污水和固体废弃物一般不能靠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净化和分解,不及时人工处理,难免造成环境污染。综上两点我们可以知道,城市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想从根源解决问题,建设好生态城市,就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完善规划流程,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其规划也不仅仅只是把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城市规划中,也要将整体的思想贯彻落实到规划的各个方面,让城市规划达到生态化。

3、完善城市规划,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在城市规划中,改善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重要课题,因此,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生态优先,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所以规划要以人为本,把净化大气、保护水源、调节气候环境、防风固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放在规划的首位,并应体现方便快捷、增加生活情趣含量等;第二,注重生物的多样性,建立稳定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树种等使之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第三,因地制宜,突出当地特色,根据不同地方的自然条件,确定不同的但适宜的环境结构,将城市生态环境进行整体布局,借当地的建筑物等的优点,进一步突现生态建筑模式的特点,在优化城市结构上做到位,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