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4-03-20 18:15: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化;物联网;物联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在这个信息化,产业化的时代,各企业间的竞争无比激烈,以致于许多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公司相继破产,为了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各企业纷纷进行产业改革,将重心转移到了互联网,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以减少广告费用,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以及信息量。因此发展起一批以电子商务为工具,互联网为平台的交易形式。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电子标签门票投入使用,这为我国物联网发展打响了在应用领域的“第一炮”。
一、物联网概念及简介
物联就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在此层面上,通过网络交流,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约定协议,将各种事物呈现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进行信息交流和通讯联系,达到程序化管理的网络。物联网就是把各种事物相互联系起来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一是以电子网络为基础技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延伸;二是客户端不再是死板的人与人,而扩展到了各种各样的事物,进行两者或多方面的沟通。
二、物联网的优势地位
(一)具有较好的赢利点。物联网将贸易的交易方式设置为虚拟的物联管理,在主流上完全符合现今互联网流行的趋势,跟上了时代的潮流,同时这个虚拟的物联管理系统能从时间和空间上有效的节约资源,通过虚拟的物联推动实体的物联。企业可以自由设置符合自身特有的虚拟的物联管理方式,为企业的需要调度系统和仓储提供管理。另一个赢利点是物联网的虚拟的贸易市场和交易空间,可以降低企业在车辆空驾率方面的浪费,同时也可以为贸易双方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
(二)符合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物联网是建立在计算机的基础上,通过虚拟与实物化的转接,实现了专业化的电子商务的普及化,将电子商务运用在成熟的物联配送系统中,缓解电子商务中的供需不平衡的问题,这对现有物联企业的电子商务的改革也是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的,实现了国内物联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对接和完善。
(三)有效利用网络节约能源。物联网通过建立相应的物联网站,在互联网上对不同区域的物联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及时整合所有客户的信息资料,进行必要的数据收集和筛选。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现实企业虚拟化的电子交易,在互联网上进行订单的接收和处理。当然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在线培训和远程教育,达到有针对的培训,以实现企业特定的需要,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
(四)及时收集和处理信息。物联网站的的作用是收集整理社会物联资料,提炼出有用的部分,组装成有特定形式的物联经济模式,对车辆和各类物件进行特有的装配和分送。物联网站通过电子商务对交易对象进行分类,干预客户、联盟企业、物件配送的全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贸易进行全程跟踪和处理,以便为客户提供及时的信息需要。
(五)有利衔接贸易双方的空隙。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已然成为现今的主流,物联网站也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向着潮流的前线迈进,逐步取代传统的企业货运和中间商,将客户端与企业端两者建立在电子商务上,通过网络直接将两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减少中间环节的参与,降低交易不必要的费用浪费,也在空间和时间上减少了耽误和滥用,保证物联订单的速度和准确度。
三、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的物联信息是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两个层面的综合系统。第一个层的信息系统由一些标准的程序编码、约定协议、网络技术等设施建设组成。第二个层面则是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主要管理货物营运和信息服务等内容。当然这两者都是围绕信息收集、处理、整合进行的。而第二层面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是一个制度化的服务体系,要求企业对此有合格的技术和适度的资源,在技术与资源高度对接的基础上,实现商业智能、知识管理、数据整合等高度条理化的管理。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则是处于第二个层面上,这个层面包括开发平台、运营平台和信息平台。大多的物联网站都是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贸易服务,物联一词便是从虚拟网络到现实实物的转化和延伸,也是物联管理信息化的拓展。
(二)各地区的配送机构独立发展,缺少统一的发展政策和规划,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也形成物联设施不合理的布局状态,同时降低了物联系统运作的效率,因此无论从物联行业的外部环境、法律法规,还是物联行业内的行规、制度,都需要近一步的完善,尤其在配合电子商务发展的部分更需要完善。针对性、有效性、及时性这是现代信息的真正价值所在,这理所当然的也是物联网的优势所在,物联网站要求管理员对社会物联资源进行整合和对物联信息及时处理、,使客户可以随时在互联网上查询到他们所需的信息内容,供他们选择业务和服务,利于物联双方顺利进行交易。正因为物联网站的这个优势,今后的企业管理趋向性的向着物联网的方向发展,并不断完善这一市场,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我国现用的物联网站主要以规范化的管理系统和电子化的业务操作为一体的A系统来实现管理操作的。A系统将物联管理的现行模式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衔接物联客户、联盟伙伴、物联资源三者间的空隙,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实用的管理系统,把客户服务作为经营的主要管理体系,提高现行网络的综合物联能力,让企业以主流的形式参与竞争,取得供应链的优势地位。
四、结束语
现代应急物联新技术逐渐向物联自动化技术、可视化技术、信息化技术方向发展,它们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支持,更相互融合,并科学、高效地运用于物联系统的各个环节。其中,预警系统、网络平台、跟踪系统是应急物联信息系统建设较为重要的三个部分,需要大力提升其技术水平。
无论从物联网的本身优势还是从电子商务的逐步应用上,物联网都占据了现今经济的主流市场。在一个可以利用虚拟网络解决一切商务问题的今天,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要在牢固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准确驾驭物联网与物联网关之间的间隙,努力更新信息安全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建立起一个完整、科学、节能的管理系统,让企业在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电子商务中取得一席之地,使其成为其利润的增长点和优势点。
参考文献
[1] 赵基兴.韩中两国物联网现状及发展可能性[J]. 中国流通经济, 2009,(06) .
[2]途鸽物联网“1+4”服务保障[J].运输经理世界,2008,(10) .
[3] 胡军华,颜娟.苏州:虚拟化物联网十年变身[J].运输经理世界, 2007,(10) .
[4] 张丽.海尔物流:家电下乡的即需即供物联网[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 2009,(03) .
篇2
【关键词】 物联网 现状 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为“Web of Things”。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扩展,顾名思义就是“物品与物品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物联网仍旧是一种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延伸和扩展,第二是物联网的用户端是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嵌上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二、物联网的发展历史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但确切来说,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同年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此时,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职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然而,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三、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说,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重新洗牌中占领先机。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及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相继实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在加紧部署物联网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物联网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物联网已经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无锡则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物联网产业研究与示范中心。同时,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四川、重庆、黑龙江等地区纷纷出台物联网发展规划,三大运营商、广电、国家电网以及产业链多家企业也已经制定了物联网发展规划。
我国在物联网方面有几大优势使得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发展: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络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四、我国无线通讯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它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四、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根据2008年3月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的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至2015年物体捂脸;2015年至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现在全球为了应对气温上升,开始大规模降低排放。减排在短期之内的直接后果必定是生产和生活成本的上升,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谁能降低成本谁就将获得最后的胜利。降低成本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已经迫在眉睫,而大量应用物联网正是降低成本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这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新契机。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所以,在如何促进物联网发展方面,我建议设立物联网专项贷款,支持各级政府、企业应用物联网,扶持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传感器开发。
五、结束语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电子商务变得更强大,同时也将给人类与事物间的关系带来深刻的变化。人们将从许多简单而枯燥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并赋予人类更大的力量,去探索和开发“物的世界”。
篇3
关键词:物联网 物联网应用 辽宁
中图分类号:F49;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035-02
物联网被称为是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同时也被许多国家列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概念首先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凯文・艾什顿在1999年提出。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年的《互联网2005.物联网》中正式采用物联网说法。物联网(IOT)是“物物相连的智能互联网”,它包含了三层含义:(1)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2)物联网的用户端可以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3)物联网是可以进行智能控制、自动监测与自动操作的。
一、我国物联网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政府对物联网的发展十分重视,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同志,就提出要建设信息网络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又颁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物联网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同时出台了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十二五”期间,共启动了28项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2013年10月又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工作的通知》,财政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共同设立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物联网研发项目的支持,已经累计安排物联网专项资金15亿元,陆续支持了500多个研发项目。
近几年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综合增长率达到了30%以上,充分体现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地方政府出台地方规划和行动方案,加大投入力度,对企业为主体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进行扶持。建立协同推进机制,积极推广物联网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物联网技术已经融入到了纺织、冶金、机械、石化、制药等工业制造领域。尤其是智能交通领域的车联网以及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业物联网,市场前景良好,增长速度不断攀升。到2014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5800亿元,同比增长18.46%。
中投顾问的《“十三五”数据中国建设下物联网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构成物联网产业链中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分别占物联网产业规模的2.7%、22.0%、33.1%、37.5%和4.7%。而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参与厂商众多,成为产业中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从应用领域角度看,2015年占据我国物联网市场主要份额的应用领域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其中智能家居领域由于和日常生活高度融合而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发展最快的应用领域。智能交通中的车联网以及智能医疗领域,由于需求空间广阔、产品附加值高,在2015年获得了大量的市场投资,在2016年其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提高。
预计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其理念也日趋成熟。当前,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活跃,发展迅速,真正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被认为是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辽宁省在物联网产业基础、技术研发能力、网络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物联网产业也必将成为辽宁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加速产业信息化智慧化的核心推动力量。
二、辽宁省物联网产业应用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辽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在电网、工业自动控制,数字医疗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物联网试点和示范项目,并且取得了初步进展。
例如,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的基于物联网的绿色通信机房,为维护人员提供机房实时能耗水平并提供能耗优化建议,降低了故障发生概率与整体能耗,体现了物联网的智慧应用的优点。通过部署统一标准的各类感知装置,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环境数据,并且遵循统一信息模型和通信规约,系统统一对感知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加工。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自2015年起开展了国家电网公司物联网示范应用建设的试点工作,其建设内容涵盖了变电、配电、机房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改造。特别是该公司的信息通信工作部以智能电网建设为契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电网,未来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与经济价值。
篇4
【关键词】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物联网系统;RFID
1.引言
智能交通是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今天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到目前为止,它的发展经历了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两个阶段。本文基于国家相继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促进物联网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时机,结合目前公路道路交通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指出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之间的技术区别,以及在实际推广应用中对行业主管部门和用户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根据物联网系统的下一步发展趋势,进行积极地应对。
2.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的关系
智能交通是交通运输的智能化,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有机地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的一种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采集、处理、、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运输参与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本质上是利用高科技使传统的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节能、高效率。
智能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车辆道路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从功能到信息的应用模式,即形成由上而下的信息采集应用模式,由基本独立的交通运输业务功能域需求推动应用,基于应用需求构建各自的信息采集渠道。
智能交通系统“功能->信息”采集及应用模式会导致四大弊端:(1)功能系统推广成本较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2)信息编码、通信接口标准不一,不能实现全国形成信息联网;(3)信息只是作为工具使用一次即作废,信息的潜在巨大资源价值没有挖掘利用;(4)交通运输要素信息的重复采集,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交通运输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目的是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最优化运行。具体来讲,交通运输物联网是基于RFID技术、传感网技术、泛在通信与网络等物联网技术,将交通要素唯一化接入互联网络,实现交通要素的互联互通,实时获取交通要素的运行状态和功能状况,通过实时仿真和决策,促使交通要素间的互动和协同运作,实现整个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最优化运行;同时利用对实时数据的运算处理,获取对社会大众有价值的交通运输信息,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化水平,推进行业纵深化发展。
交通运输物联网能有效建立“信息->功能”应用模式,即基于云计算的由下而上的信息资源开发应用模式。交通运输物联网的各个组成系统和各种功能都是基于标准化的交通运输信息标识、采集及存储开发的。实时、全面、准确的交通信息是实现交通运输智能化的关键,也是交通运输物联网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是交通运输物联网的灵魂。实际上,在许多系统中采集的大量信息除了用于生产运营业务管理外,同时还可以服务于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数据统计和大众信息服务。
从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以及交通运输物联网三者的基本概念来看,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运输物联网都属于智能交通的范畴,它们都推动着交通运输的不断智能化,只是智能交通系统属于智能交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而交通运输物联网属于第二阶段。[1]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简单归纳如表1。
3.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目前在高速公路ETC领域上的技术应用特点
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物联网系统在高速公路ETC领域里都得到了很大的应用和发展。目前国内的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从技术层面区分,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一类是基于DSRC技术为基础的5.8G有源电子终端现场业务交易系统,它属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典型应用技术代表;另一类是以RFID技术为基础的无源电子标签后台业务交易系统,它属于交通物联网的典型应用技术代表。
3.1 基于DSRC技术的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
车辆进入RSU主机射频区以后,车载OBU设备被激活唤醒。接着车载OBU设备响应RSU主机的交易指令,经过多次的业务交易指令,先后完成了车载OBU设备的身份认证和扣款交易,如果交易成功,由现场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系列控制,从而完成抬杆放行[2]。
现场的交易信息经过几天或者若干时间后,通过网络将交易信息上传给后台的数据库,进行存储,如图1所示。
3.2 基于RFID技术的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
车辆进入RSU主机射频区以后,RFID电子标签被激活唤醒,接着RSU主机接收RFID电子标签发射的ID后,通过网络传输传递给智能处理层,后台系统进行业务交易,先后完成RFID电子标签的身份认证和扣款交易,如果交易成功,由现场控制单元进行相应的系列控制,从而完成抬杆放行如图2所示。
3.3 两种技术系统的应用比对
这两种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的技术路线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
4.高速公路ETC领域上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包括中国,大力推动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政策正在逐渐地深刻影响着高速公路ETC领域的技术应用,由此作为指导的行业管理部门和运营的高速公路运营单位需要进行相应地了解和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4.1 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应用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应用终端简单化,无源化和免维护,业务交易通过网络传输和云计算技术,在后成处理。作为在高速公路ETC应用而言,仅仅需要获取车辆的ID即可,通过日益发达的网络传输,借助云计算技术等强大的功能,不仅可以完成最基本的电子收费,而且可以完成其它更多的功能,从而使得运营部门和主管部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行业的发展上。
作为目前炒来炒去的“车车间”和“车路间”通讯,都是以专用的车载OBU设备为载体,这种技术路线就是发展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设备终端,而这不是交通行业信息化部门制定标准并推动技术的优势。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发展设备终端强大处理功能的技术路线,已经被“腾云(计算)驾物(联网)”的技术路线所取代。终端设备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征:
A.显示屏折叠化,设备尺寸小型化
终端设备在不久的将来,显示屏会变得和计算机一样大,但是折叠的,这样设备将会小型化。
B.设备仅由RFID、显示屏和网络芯片三部分组成
设备具有一个代表自己身份的RFID,用手指在显示屏上完成所有的操作请求,通过网络芯片将请求通过网络传输以及云计算技术进行处理。
4.2 应对策略
目前越来越多的领域正在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的技术,因为这不仅是全球和国家推动的技术政策,确实也符合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带来的相应变化。高速公路ETC的技术应用也不例外,物联网系统逐步会取代目前的智能交通系统。那么如何适应这个过渡阶段,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哪?首先对于高速公路ETC的应用,可以考虑将以RFID为代表的物联网系统技术与以DSRC为代表的智能交通系统技术进行融合,及早进行准备,这样虽然每一个ETC收费口会增加3-5万元的RSU设备费用,但是却可以减少车载OBU的数目,让更多的车辆选用廉价的电子标签,从而让整个系统的费用迅速将下来。其次,对于“车车间”和“车路间”通讯,可以采用和工信部以及全国电子设备厂商合作的方式推动,将“车车间”和“车路间”的应用成为一个纯民间应用,激活民间的群智群力,这样才会像手机的发展一样,价格又低,功能又强,彻底摆脱由交通部门去发展信息产品的劣势。
5.结束语
交通运输物联网以面向交通要素的方式来实现整个交通运输领域物联,将整个交通系统看作交通工具(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对象(旅客、货物)以及交通基础设施(道路、铁路、港口、机场、航线等)所构成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的功能交互构成了整个交通系统的功能域。高速公路ETC的技术发展趋势,也必然是按照这个思路和方向发展,从而提高高速公路安全监管及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物联网及其在重要领域的应用”咨询研究项目课题之四——物联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C].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2011,01.
篇5
在2017年的末尾,物联网愈加明显的五个趋势:
1、垂直应用:应用更加细分,并在未来某个时刻,所有的垂直应用将会连城网。
2、物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广泛的供应商选择机会,适应现有的模式。
3、大数据: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为目标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4、与机器学习整合:加速其他设备的连接,消化、共享巨量的数据,使物联网更加智能。
5、物联网安全:2016年是讨论物联网安全的最佳时期,也是安全公司最好的创业时机。
每一个趋势,都从一个不同的角度验证着同一个明朗的趋势:万物互联的时代终将在不远的未来成为现实。
目前主流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离不开稳定、成熟的无线连接技术,WiFi、Bluetooth、ZigBee、433Mhz RFID,根据技术原理与特性的不同,被广泛应用在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中。WiFi,在生活中普及率最高。其传输速度快、传输范围大,但功耗是缺陷;ZigBee运用在部分工业自动化企业中,产品普及率是个大麻烦;超高频433Mhz RFID传输速率快,读取距离远,但设备的成本与维护费用较高,且安全性能不够,不宜适用于某些领域。反观蓝牙,低功耗与低辐射是名片,而且产品普及率较高,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篇6
【关键词】物联网 供应链 管理 发展 新趋势
一、现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供应链管理是现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在全球制造出现之后,在企业 经营趋于集团化和国际化之后才被提出来的,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喝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而飞速发展起来。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说在大多数的企业公司当中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能够使企业成本降低大约百分之二十,极大的节约了公司的成本。同时,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还能够很好地提高企业公司的交货率,在应用了供应链管理之后,大约能够提高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百分之十五左右。供应链管理还能够将企业的生产周期缩短带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并且能够使得企业生产率增值提高百分之十五以上。从上面几点就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在提高企业总体的竞争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虽然说供应链管理的确给企业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并且本身具有动态性以及多变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了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求供应链中整体效益最高和单个企业效益最高的矛盾
再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当中主要追求的就是自己单个企业的利益效益达到最高,但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追求的确实供应链整体效益最高,这就使得两者在理念方面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的出现会导致供应链管理的破裂,无法实现企业之间信息的互补等,无法实现链状效应。
(二)企业信息共享不彻底
供应链管理中提出,供应链管理中的成员应该要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但是许多的企业部门并没有按照标准的字段格式等来建立企业自身的商品数据库,甚至于有很多企业无法理解供应链提出的信息共享,将很多本应该在供应链中提出与其他企业进行分享的信息当成了企业的机密加以保护,影响了信息的共享,造成了信息流的中断。
(三)费用较大
供应链管理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比较巨大的费用,由于现在的很多企业都是中小型的企业,自身的实力不是很雄厚,所以导致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建立的不完善,无法起到供应链管理应该有的效果。
二、物联网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分析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需要依靠的两大载体分别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中心,从这两大载体上就可以看出,物联网对于供应链管理具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分析了物联网对于供应链管理中几个环节的影响:
(一)对运输环节的影响
在供应链管理的运输环节上我们可以通过在货物或者运送车辆上贴上EPC贴标,在运输线的各个检查点上都安装上RFID接受装置,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了解货物的运送状况了。
(二)对仓储环节的影响
在仓储环节中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中的实时盘点技术和智能货架技术,保证企业能够对货物实现高质量的管理。可以增加企业对于仓库空间的利用率,使得企业能够随时的了解仓库空间的使用情况,方便对货物出库和入库的管理。
(三)对生产环节的影响
在生产环节中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中的WPC技术,这样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对于生产线上的各个零部件和材料都可以进行很好的定位,从而实现对零部件的定位,降低人工对于零部件和材料的识别费用以及人工识别的出错率。
(四)对配送分销环节的影响
在进行商品的配送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商品实施EPC标签管理,每个商品都贴上EPC标签,能够加快配送的效率。
(五)零售环节
在零售环节当中可以应用带有嵌入式扫描器的货架,这种货架能够十分有效的监控每一种商品的流动情况,方便对于商品进行配货,同时对商品还能起到很好的防盗功能。
三、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新趋势分析
(一)以更快的反应速度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客户对于商品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企业逐渐认识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一个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完善,使得企业实时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变得有可能实现,如何很好的在短时间内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是供应链管理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优化供应链成员,减少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
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往往具有很多的成员,造成了供应链管理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很多小型企业无法很好的实现供应链管理。未来供应链的发展方向就是优化自身的成员,用最少的成员数量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最大化的减少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使得小型企业有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可能性。
四、结语
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提供了基础,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日渐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下来只能优化供应链管理。本文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的现状、物联网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提出了供应链管理以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辉,沈洁,石英琳. 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J]. 商业时代,2010,26.
篇7
一、国内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非金融类互联网企业利用其信息技术优势和建立起的网络平台涉足电子货币、支付结算、投融资和理财等金融业务,促进了金融市场竞争,加强了金融普惠程度和居民便利性。这种由非金融类互联网企业借助自身平台优势进入金融行业,将互联网精神及其运行模式应用于金融行业,所呈现的是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可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当前国内有代表性的、占市场主要份额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包括:网络支付、网络融资和互联网理财。
(一)网络支付:以支付宝为代表
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于2005年创立了支付宝(Alipay),标志着我国非金融机构正式进入支付领域。支付宝创立之初主要是为了解决淘宝网买卖双方交易的第三方担保问题,之后逐步涉及航空客票、公共服务缴费、信用卡还款、通信缴费等居民消费者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业务以支付宝(阿里集团)、快钱、PayPal(易趣)、财付通(腾讯集团)和易付宝(苏宁易购)为代表,网络支付市场逐步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目前上述互联网企业的第三方支付产业链较银行账户体系并不完备,如跨行资金归集、代收代付、发卡等方面功能尚有所不及。其提供支付服务的收益并不仅仅体现在相关的手续费收入和资金沉淀利差上,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掌握核心优质客户群并构筑大数据积累是不能忽视的利益驱动因素。
(二)网络融资:以P2P网贷为代表
拍拍贷于2007年8月在上海创立,是国内首个P2P网络借贷平台。拍拍贷采用的是纯信用无抵押的线上运行模式,贷款额度为1000元-50万元,借款期限为3-12个月,年化综合利率区间为18%-30.24%。拍拍贷运作模式中,网贷公司扮演的是单纯的中介角色,仅利用信息技术撮合借贷双方,由贷款人自身定借贷利率,公司本身不承担违约责任。上述网络融资有别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但与传统直接融资模式相比,又有着交易成本低、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等特点。
(三)互联网理财:以余额宝为代表
支付宝集团与天弘基金合作,于2013年6月13日推出余额宝产品。相比传统银行渠道理财产品动辄5万、10万元的门槛,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1元即可入门,并且可当天(T+0)快速赎回,及时到账。用户结构上,余额宝呈现出年龄层次上移,区域分布扩大和人均持有金额提高这三大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余额宝的市场欢迎程度。2013年以来,国内互联网企业陆续推出百发(百度)、理财通(腾讯集团)、汇添富现金宝(网易)等互联网理财产品。上述互联网理财主要是借助第三方支付和货币市场基金平台将低收益的小额存款转化为高收益的“类同业存款”,主要投资通知存款、大额存单、债券、中期票据等安全性高、稳定的金融工具。
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趋势
(一)拓宽:网络支付平台业务不断创新
网络支付平台目前主要与互联网理财产品对接,但随着淘宝基于支付宝平台分析客户数据供阿里小贷使用和电商巨头之一的京东商城并购网银在线支付平台,表明存量网络支付平台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支付业务,而互联网企业和电商正在建立自己的支付平台。
目前各主要网络支付平台均致力于推广金融产品销售,借此增强客户黏性,拓宽业务范围并由此提高收益。随着网络支付平台业务将不断创新,由此预见未来“网络金融超市”等金融产品互联网销售平台和理财社交网络、理财服务网站和理财工具支持网站将快速发展。
(二)聚变: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结合将引领新一轮变革
有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或者说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目前移动互联网已超越PC成为居民上网的主要方式。移动支付的发展风生水起。2013年4月,支付宝手机客户端上线了转账到银行卡的功能。2013年6月,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共同推出首个移动支付联合产品-手机钱包。2013年8月,腾讯集团的微信产品具备了网络和扫描支付功能。在小额、多笔的现代支付常态中,移动支付较有线互联网更加便捷,可以大胆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移动支付将演变为移动货币,并由此对传统纸币和银行卡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变革,其成功取决于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率,是长尾理论的现实最佳实践。当移动互联网速度不断优化,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价格门槛不断降低、性能配置不断升级、近场技术(NFC)逐步成熟,流动性这一条件移动互联网已经具备,而收益率只要复制现有互联网金融模式即可,只要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移动金融必将引领新一轮变革。
(三)科技:大数据和云计算催生金融新产业
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客户信用评级、还款能力预测、风险定价等可以凭借“三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信息的挖掘、分析而获得,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信用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随着上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发展,未来将不断涌现官办或官民合办的专业的第三方客户征信公司。
近年来新兴的云计算方面发展较好。通过云计算供应商在电商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云计算将为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一种运营成本更低、业务更灵活、系统更安全的轻量级商业模式,特别是对那些小型的金融网点可以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和解决人力资源不足问题。
三、对国内金融体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之一:倒逼银行机构加速业务流程再造和推进普惠金融
互联网金融的成功在于服务创新和关注低端客户金融需求,使普通民众能够以标准化、碎片化的方式享受专业的、安全的、无法从银行机构获得的金融服务。而这,无形中推动着普惠金融的理念。也促使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关注优化互联网业务渠道,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与感受,加强金融工具和理财产品的创新,为客户提供更贴合需求的金融产品。
(二)机遇之二:间接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目前商业银行实质上已部分实现了大额存款的利率市场化。而余额宝等网络理财产品的出现,打通了个人小额活期存款和银行协议存款的桥梁,解放了未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小额存款,从而间接推动了不同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水平。
(三)机遇之三: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供试验田
当前互联网金融缺乏监管、粗放生长,缺乏完善的内控和风险补偿机制。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就存在必要性和紧迫性。相比同银行一样缴纳存款保证金,互联网金融企业更愿意加入存款保险。有需求,有条件,风险小,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企业无疑是实践存款保险制度的最好的试验田。
(四)挑战之一:抑制货币需求,影响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的真实性
网络支付的快速发展,通过电子货币对实际通货的替代效应,会抑制货币的交易需求。网络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当前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缺乏监测,与社会实际金融资金供给不匹配。而网络融资平台由于缺乏监管,极易流向限制性行业或空转。同时不容否认的是,余额宝等网络理财产品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而这些成本商业银行会转嫁到实体经济,从而抬升社会整体融资成本。
(五)挑战之二:弱化了的金融机构中介职能
网络融资会挤占银行新增个人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等零售贷款业务,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了大量在途资金,而网络理财则会加速银行的存款资金分流。互联网金融的高效便捷和低成本,促使金融机构将客户接触和服务渠道由实体转向网络虚拟。互联网与生俱来的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会加速金融风险溢出,而内控体系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到互联网金融的资金安全和正常运行,并放大社会整体金融风险。
(六)挑战之三:金融监管难度加大
互联网金融因在业务准入、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监管尚存空白,因此有着更大的监管套利空间。相关法律法规模糊和监管真空,以及监管技术和互联网金融专业监管人才的不足,使互联网金融行业积聚了大量风险。此外,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现状使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界限难以把握,互联网金融协作监管机制亟待建立。
四、政策建议
(一)建立并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相关规制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规范业务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二是加快建立互联网金融协作监管机制,避免监管真空。三是优化监管技术,引进和培养互联网金融专业监管人才队伍。
(二)促进金融机构同互联网企业间的合作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升金融机构业务流程水平和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篇8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射频识别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对策。美国提出了构建“智慧地球”,中国提出了构建“感知中国”。其主要思路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1 互联网
互联网通过TCP/IP网络协议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网络联接成一个整体,从而构成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互联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 物联网
物联网最早于1999年提出,即把所有物体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
3 物联网和互联网
物联网和互联网都是建立在分组数据技术基础之上的,它们都采用数据分组网作为它们的承载网;承载网和业务网是相分离的,业务网可以独立于承载网进行设计和独立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使之成为“智能物体”,并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实现人和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物联网与互联网也是有区别的。
(1) 本质上,物联网是互联网在形式上的扩展,它继承了互联网所有的普遍性特征。但是,它不是互联网的翻版,也不是互联网的一个接口,而是互联网的一种较复杂的扩展。
(2) 研究的范围不同。互联网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物联网就是把人和物、物和物之间进行联系和控制,协同和处理,目的就是提高生产率,使人们的生产变得更加舒适、更加和谐。
(3) 体系结构存在差异。互联网体系结构是指导互联网设计的一系列抽象设计原则,内容涉及互联网的构成要素、通信协议、网络功能以及管理运营方式等。物联网体系架构主要包含以下四个层次:
感知层。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信息感知与采集,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同时具备局部的互动性,需要一定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接入层。接入层由基站节点和接入网关组成,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无缝、透明、安全的接入。
网络层。网络层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物联网形成的承载网络,完成物联网接入层与应用层之间的信息通信。
应用层。应用层由各种应用服务器组成,主要功能包括对采集数据的汇聚、转换、分析,以及用户层呈现的适配和事件触发等。
(4)对网络的要求不同。用于承载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分组数据网无论是网络组织形态,还是网络的功能和性能,对网络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基于IP架构的互联网络在根本上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网络,它的开放性和通达性,对网络性能要求是:“尽力而为”的传送能力和基于优先级的资源管理。
物联网对网络的要求就会高得多,目前实际上已经存在若干孤立的物联网系统,这些系统对实时性、安全性、可信性、资源保证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是目前IP网难以提供的。
4 互联网发展趋势
(1) 多样化。互联网用户对数据有不同的数据速率要求。比如说短信,只需要较低的数据速率,而高清视频等则需要较高的数据速率。对于未来的网络它必须要能够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2) 多点的搜索方式。网络必须要支持很多的用户进行多点的搜索方式。
(3) 绿色化。未来的互联网将用绿色的技术来实现互联网的应用。
(4) 支持物联网。目前互联网还不能够对物联网提供很好的支持。因此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逐渐完善对物联网提供更好的支持。
(5) 支持云计算。目前没有一个网络可以真正实现云计算。因为对云计算来说,需要非常高速的网络,而且没有堵塞,没有断点。
5 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无疑是现在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不但首次出现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频繁见诸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提案中。由于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增长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包括美国、中国和韩国都把物联网提升为国家战略级产业。把所有物品与网络连接,实现远程监控,物联网的新时代将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新体验。专家预估,物联网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产业大趋势,至2020年可望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的增长点。
物联网发展需要四大关键技术的支持:RFID技术用于标识物品;传感器技术用于感知物品;嵌入式智能技术用于思考物品;纳米技术用于微缩物品。如今,促进中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产业环境以及支撑其运行的网络基础正在逐渐完善,中国物联网发展已拥有了良好的基础,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物联网发展前景良好。但同时仍存在成本、技术标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熟商业模式建立等问题,物联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总之,互联网与物联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将会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吕廷杰.物联网的由来与发展趋势[J].信息通信技术,2010(2).
篇9
【关键词】物联网 大数据 智慧城镇 智能化
伴随着物联网应用的不断兴起,来自传感器和设备的数据正以指数级增长。比如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监测,环境感知,城市交通,以及众多设备上的应用。物联网让各式各样的数据汇入到信息网络,加深了信息系统与物理世界的联系。然而物联网下大数据和一般数据有较大的不同,它是异构性的、多样性的、还良性的,并以这些特征冲击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智慧城镇提供基础保障。
自1983年,IBM最新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2,结构化查询语言成了为政府部门的主流产品; 1991年万维网(world wide web)利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逐渐成为信息共享的公共服务。2003年,电脑和其它数据系统一年中所产生的信息量超过了2003年之前历史上全人类所产生的信息总量。直到2005年Apache Hadoop项目的诞生,成为了处理大数据的基础。物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以及建立在这些大数据基础之上的数据挖掘已成为了一种战略资源,更为建设智慧城镇铺垫了道路。为了使物联网下的大数据成为城镇走向“智慧化”的强大引擎,还需要进一步把握物联网下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以物联网带动大数据的发展,继而实现智慧城镇建设目标。
一、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由于大数据本身较为抽象,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2009年流行于互联网直到2013年,一场大数据变革悄然来袭,影响了众多领域,因此2013年被称为大数据元年。早年,著名的Apache的开源项目Hadoop成为处理大数据的基础。后来Gartner研究机构将其定义为一种巨大规模、多样性和高增长特性的信息产业,它和普通的数据库处理系统互不兼容,需要从新的 并行数据处理平台或技术从大数据中提取有效的决策并优化信息。正如IBM首席执行官罗睿兰所说,大数据将是下一个自然资源。而大数据的处理周期与传统数据相比也从原来的月、周、天变为时、分、秒。而随着物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发展,城镇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安全等,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二)大数据的特征:
大数据具有典型的4V特征:Volume(大量性)、Variety(多样性)、Velocity(高速性)、典型的Value(价值性)。这四个典型特征保证了大数据比传统数据更大、更快、更好。
1.大量性:著名未来科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预言“大数据”是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30多年后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爆发式的增长,大数据时代如期而至,仅百度公司数据总量已接近1000PB,存储网页的数量接近1万亿,每天响应请求几十亿次,淘宝的4亿会员每天产生商品交易数据多达20TB,一分钟内“脸谱”的浏览量超过600万,而这些迅速增长的数据把人类带入了一个以PB为单位的大数据时代。
2.多样性:大数据的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结构化数据,二是非结构化数据,三是半结构化数据,由数据来源决定大数据的多样性。
3.高速性:大数据的规模大并且对响应速度有严格的要求,在分析数据输入等处理上几乎不延迟。
4.价值性:物联网时代下的大数据蕴藏的价值是巨大的,随着信息化高度发展时代,人们生活领域以及衣食住行、娱乐,都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大数据在不久的将来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成为“城镇”走向“智慧城镇”的强大引擎。
二、物联网下大数据发展趋势和智慧城镇建设
(一)物联网下大数据发展趋势
物联网企业的发展像互联网一样,使用物联网的用户数量要看用户贡献或使用了多少数据,因此数据是物联网企业是否成功的核心。正是因为这些联系把物联网与大数据连接在了一起。物联网产生的大数据之间也是有区别的,最基本的是结构化数据也是最容易被处理的,其次是可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如新闻等,还有就是不能被处理的非结构化数据。在物联网的运营模式里,它有着数据产生、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决策和应用的过程。数据处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其价值所在。
(二)推动智慧城镇建设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居住的城镇以及交通、家居、物流环保的智能化,成为了经济新的增长点。物联网把实物通过传感器与互联网进行连接,达到智能识别与管理。其结构分为四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和实体层,每一层都与数据产生和处理有关。在感知层上,包括了三维码标签,RFID标签,GPS,传感器等,识别物体,提取信息,网络层将感知层获得的信息进行传递和简单处理,应用层是物联网与数据的深度处理融合,借助数据采集、传输实现物联网与各类实体相互应用,实体层则把物联网结构形成了环状封闭结构,从物联网到互联网,从互联网到实体,数据的产生范围成倍增长。智慧农业即属于物联网应用层也是智慧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关的种子,土壤,化肥,温度,光照,各种养分等进行监测,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数据,有利于辅助农业生产,提升价值。通过物联网的四层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预期得以实现。智能交通是另一个代表。大数据下的智能交通通过感知层、传感器、监控、GPS等产生的海量数据与天气状况等数据相结合,监控到每条路、每辆车,将信息处理后传递给人们,为人们提供最好的体验,提升通行效率,降低事故率。
综上所述,物联网下的大数据应用是主体,技术是手段,智慧城镇的发展时期推广的重要手段,而推广进程中也对物联网结构,、大数据处理提出了更现实生动的要求。物联网下大数据的发展将为城镇带来智慧的变革,实现建设智慧城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1)
[2]任玉梅,智慧城市的生活图景【J】大众科学,2014(4)
篇10
德国弗劳恩霍夫对过去几十年德国的物流技术发展路径进行了描述,我主要把它分为两个阶段介绍:30年黄金发展期,从1974-2004;近十年物流发展趋势,2004年至今。从第一台叉车,从第一个集装箱,从第一个高架库,到现在的智能化的物流装备和未来展望,一直展望到2020年,就是未来的物流技术发展是什么样的走向。在这个领域我们做了很详细的研究。
我们研究发现,不同行业的物流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比如说医药行业,整体的物流水平和技术能力是领先于其他行业的。另外是汽车行业,然后是快速消费品领域。物流发展不平衡与这个行业本身的一些特点有关系。比如医药,德国的医药物流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有社会需求。
我们再看一下欧洲物流装备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1950年代,托盘系统在欧洲得到了推广。叉车在1917年研发出来之后,在50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到了1960年代,堆垛机、高架库等等成为主要产品。1970年代,自动分拣系统、悬挂系统、输送系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80年代,随着柔性生产尤其是精益生产的推广,分拣设备、条形码的应用更加普遍,尤其是数据传输技术、分拣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仓库管理系统已经上升到个人电脑的层面。1990年以后有了分拣机器人,整个物流系统的控制平台得到了很好的应用。2000年之后,物联网技术,尤其是在互联网支持下物联网技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数字化工厂在往前推进,软件已经走向了标准化、模块化(参见图1)。
今天的德国正在研究的领域是细胞式的智能物流系统,每个系统都很精细,它的功能看着很相似,完成的功能却不一样。这是一种智能的,有生命的,组成一个大的像生命体一样的物流体系,相互协调,不需要中心控制的一种系统。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现在正在面临一个新的工业革命,德国人说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物流技术会在其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和互联网相结合之后形成了物联网的技术,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应该说是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实际的案例。一个是现在世界物流装备领域老大公司胜斐迩的发展情况,另外一个是德国的永恒力公司(略)。
那么,从整体上看,我们应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物流装备行业的哪些经验呢?
首先是重视标准化建设,不仅物流设备实现了标准化,还有作业流程的标准化、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对企业的评价也有相应的评估标准。像这种标准化的建设,对一个国家的一个行业的发展非常重受。
第二是重视研发。重视研发就意味着你的产品有你的技术含量,有你的独特的竞争能力。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一下德国人他们在研发方面的一些做法,就是集中力量去做好一些关键技术的研发。
第三是国家提供政策与经费支持。德国政府会定期地对物流战略进行思考,同时拿出经费去支持企业在这个领域发展。这和中国的科技部把钱分配到各个大学去搞研究这种模式不太一样。(案例:打造鲁尔区物流高地)
第四,重视科学、系统的规划方法。德国人在物流规划方面非常注重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和发展性。德国人坚持科学的顺向的规划原则,先要把业务流程考虑清楚,战略考虑清楚,然后考虑工艺,最后考虑建筑。
第五,重视中立规划与咨询机构的支持。一个100%代表甲方利益的专业规划与咨询机构有利于保障项目的质量和全面成功。
第六,德国非常重视中小物流装备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