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现状范文

时间:2024-03-20 18:1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发展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联网发展现状

篇1

【关键词】物联网 传感器 RFID 嵌入式系统

2015年10月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上,谷歌公司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大胆预言,“未来互联网将消失。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将会让位于物联网,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可联网。一个高度个人化,人性化和高效率的世界将会到来。”应该说,物联网发展的巨大趋势,已经成为全球科技巨头的共识。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其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物联网覆盖了可穿戴设备、车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以及工业互联网等众多垂直应用领域。

一、物联网体系结构

物联网体系结构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1.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为了对实体物品或外部环境的全面感知,物联网通常需要多种传感器分工协作,来完成复杂、多样、动态的“小数据”搜集。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

2.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的传递、路由和控制,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网络层可依托公众电信网和互联网,也可以依托行业专用通信网络。物联网通过分布式计算、预测性算法来实现对实时大数据的智能处理、应用。

3.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信息处理、计算等通用基础服务设施、能力及资源调用接口,以此为基础实现物联网在众多领域的各种应用。

二、物联网产业结构

物联网涉及的行业、领域太宽泛,技术应用和商业产品非常广泛。物联网产业结构主要分为:物联网制造业、物联网服务业。

1.物联网制造业。物联网制造业以感知端设备制造业为主,又可细分为传感器产业、RFID产业以及智能仪器仪表产业。感知端设备的高智能化与嵌入式系统息息相关,设备的高精密化离不开集成电路、嵌入式系统、微纳器件、新材料、微能源等基础产业支撑。部分计算机设备、网络通信设备也是物联网制造业的组成部分。

2.物联网服务业。物联网服务业主要包括物联网网络服务业、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业、物联网软件开发与应用集成服务业以及物联网应用服务业四大类,其中物联网网络服务又可细分为机器对机器通信服务、行业专网通信服务以及其它网络通信服务,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主要包括云计算服务、存储服务等,物联网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又可细分为基础软件服务、中间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智能信息处理服务以及系统集成服务,物联网应用服务又可分为行业服务、公共服务和支撑。

三、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互联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三阶段开始的关键时刻。物联网现正处于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的交汇点上。从工业革命的维度来看,我们正进入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能生产阶段将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从信息革命的维度来看,我们正在迎接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以物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

我国物联网已在公共安全、民航、交通、环境监测、智能电网、农业等行业得到初步规模性应用,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中国物联网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应用需求,开展物联网基础标准体系、关键技术、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以应用为牵引的特色发展路线,在技术、标准、产业及应用与服务等方面,接近国际水平,使中国在该领域占领价值链高端成为可能。

四、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

从全球看,物联网产业整体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将推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一是转变商业模式。第二是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诸第三是触发生产力的跃迁。第四是变革生产关系。未来几年,物联网将迎来井喷式发展。经济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将使物联网发展优势更加突出,新技术的突破将带来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据IDC测算,2020年全球物联网有望影响的下游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美元,超过250亿台系统/装置联网,而同时使用因特网的用户总数达44亿人。麦肯锡2015年7月的最新报告则指出,全球物联网有望渗透的下游应用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以前成长达到3.9-11.1万亿美元,达到约11%的全球经济占有率,并与城市管理、生产制造、家庭事务、汽车驾驶、能源环保、物流运输、工作办公、消费结算、个人健康等重要领域结合形成9个千亿级规模以上的细分市场。我国国务院总理在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在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达到7500亿元,据国际权威机构估算预计到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物联网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场科技革命。物联网使物品和服务功能都发生了质的飞跃,这些新的功能将给使用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于这些功能的许许多多的新兴产业。在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支撑下,将带领我们进入生产协同、消费共享的全新经济时代。

参考文献:

[1]谷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中国新通信, 2016.

篇2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回顾与展望

2015年是物联网全面深化发展的一年。随着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逐渐深入,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合,物流业形成了一个适应物联网发展的技术生态,呈现出多种技术联动发展的局面。

一、2015年物流业物联网发展环境分析

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7月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做出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

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与实体物流网对接的技术,是“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互联网+”战略的实施让“互联网+现代物流”模式的发展越来越清晰,逐步形成了一个综合的互联网与实体物流网相融合的“物流互联网”。

为推进“互联网+”与物流业融合发展,2015年7月商务部下发《关于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智慧物流配送体系是一种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物流的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和自我调整等功能的现代综合性物流系统,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柔性化等特点。

在该实施意见指导下,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化、智能化设备为载体,可以全面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的融合,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与车联网的融合,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物流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整体发展水平。

总体来看,2015年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为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物流业物联网发展创造了巨大市场机遇。

二、2015年物流行业物联网发展状况分析

1.物流行业物联网大数据呈爆发增长

物联网技术,是地网(实体物流)与天网(互联网)互相融合的基础。地网物流数据接入天网(互联网)系统,通过在互联网中集合、运算、分析、优化、运筹,再通过互联网分布到整个物流系统,实现对现实物流系统的管理、计划与控制,这对现代物流的影响十分巨大。2015年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融合,极大促进了电子商务物流的快速发展。以阿里巴巴为例,通过应用物流大数据引导和配置物流配送资源,为缓解“双11”物流配送压力做出了显著贡献。

2.O2O模式兴起推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O2O模式中具有广泛应用,自2015年初以来,各种物流O2O平台融资的信息便不断爆出。从物流终端“智能柜”,到快递和货运平台、物流信息化平台、跨境海淘等等,整个物流产业链中O2O的模式都成为资本争相选择的热门项目。

据初步估计,2015年中国物流O2O模式得到融资的企业超过100家,其中获得亿元以上融资的企业为10家以上。O2O模式兴起,使物联网的追踪与定位技术、智能终端自提货柜、手持终端感知产品等获得快速发展。

3.仓储互联网推动智能仓储技术与产品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落地应用,需要各类智能设备来完成。2015年,仓库内拣选货物的智能手持终端产品、引导拣选货物的“电子标签拣选系统”、仓库监管的视频监控联网技术、自动识别与分拣技术,嵌入了智能控制与通讯模块的物流机器人技术、嵌入了RFID的托盘与周转箱、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等都得到了相应发展。

4.货运互联网促进车联网的技术应用

2015年是中国货运行业大变革的一年,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货运互联网突飞猛进,成为年度一大热点。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车联网,可以实现运输透明化管理,实现货运资源优化整合与最佳配置,提升货物装载率,降低货物返程空载率,实现标准化的定点航班货运管理,实现全面的联网追踪与追溯。

此外,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货运资源、车辆资源信息、卡车司机和卡车后市场消费信息的全方位融合,为货运行业实现货运领域物联网金融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

5.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智慧物流发展

随着“工业4.0“技术发展,工业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制造业物流中心的智能化发展提出了很高要求。根据调研,2015年中国制造业新建全自动化立体库突破360座,大部分自动化立体库均应用了物联网技术,尤其是传感器感知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应用最多。其中,10%的自动化立体库具备了较高智能,与生产线的信息系统联网互通,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系统与制造系统无缝对接,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物联网逐渐覆盖企业供应链和物流全系统。

三、2015年物流领域物联网技术与设备发展分析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物流设施设备的智能化与网络化,这是实现物流设备互联网的基础;二是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和标准化,这是实现物流作业互联网的基础;三是智能追溯系统应用,这是物流系统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

传统的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与网络化,主要体现在仓储设施互联网和仓储设备互联网领域,仓储设施互联网一般通过视频监控的物联网技术、各类传感器技术和仓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视频监控联网是实时了解仓库情况;传感器的感知技术是实时感知仓储的温度、湿度和感知监控危险品,主要用在危险品仓库、冷库等特殊仓库领域;仓库信息化技术是对仓储互联网的管理与控制,涉及到WMS等多种信息技术,所有技术均向互联网方向发展;在仓储设备联网方面,目前主要体现在叉车互联网,物流周转箱和托盘加装RFID实现联网追踪。

在仓储设施互联网方面,过去一年的视频联网监控技术发展较快,增长速度在20%左右;各类感知技术主要用于特定领域,增长速度在15%左右;仓储设备互联网的增长速度最快,应该在30%左右;仓储信息化技术应用最广泛,智能仓储信息系统的应用增长在30%以上。

在物流系统自动与智能的作业方面,2015年物流自动化技术发展最快,主要体现在自动化立体库集成技术、自动输送分拣技术设备、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物流机器人搬运、无人机配送等方面。首先,在全自动立体库建设领域,近年来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15年市场需求增长大约在20%以上;在自动输送分拣系统领域,随着电子商务物流高速增长,市场需求预计呈现30%左右的增长;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由于能够有效地提升仓库利用面积,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技术门槛不高,近两年出现高速发展,增长速度超过40%;在物流机器人方面,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堆码跺等技术装备近两年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增长速度预计都在30%以上;物流配送无人机也属于物流机器人系统,2015年中国几大快递都制定了无人机配送的计划,随着中国低空领域放开和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未来预计将进入实用阶段。

在智能追溯领域,应用最普遍的物联网感知技术是RFID技术,其次是GPS/GIS移动追踪定位技术和智能手持终端产品。根据最近的调研,2014年中国快递行业手持终端扫描设备增长超过20%,很多快递企业的快递员都配备了手持终端扫描设备,可以实现配送终端接货信息的实时上网,实现对配送货物的透明化管理和信息追踪。在手持终端扫描设备领域,中国企业勇于创新,紧跟互联网可穿戴智能技术发展的大潮,研发出了可穿戴的扫描戒指,解放了配送人员双手,创造了世界先进的技术。

物流智能追踪与追溯的互联网应用在物流领域开展的最早、技术最成熟,最近市场增长趋于平稳,2015年预计发展速度在12%以上。在产品追溯领域,食品和医药仍是主要的产品。此外,危险品追溯、疫苗追溯、贵重物品的追溯、古董产品的追溯、奢侈品追溯等领域业发展很快。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的重视,这两个领域的智能双向追溯将获得巨大发展。

综合来看,2015年在物流技术与装备领域,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作业得到了很快发展,综合发展速度超过了28%,这是目前智慧物流系统物流互联网最实用的智能技术领域。

四、2016年中国物流业物联网发展展望

随着“互联网+物流”快速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全面实施,可以预计,2016年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发展将迎来巨大市场机遇,进入繁荣发展周期。

第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将直接带动制造业领域物流物联网技术应用继续保持快速发展;2015年国务院、工信部等部门多个文件,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了有力的规范和引导。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文件的公布,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工业4.0、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制造业物流领域的采购、仓储、配送分拣、运输、协同等环节的传统供应链将重塑为高度智能化、服务化的智慧供应链,从而推动制造业物流的物联网应用快速发展。

我们预计,在制造业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将出现较快发展态势,增长率预计在25%以上,远高于制造业本身增长;自动的输送分拣系统增长率预计在20%左右;物流搬运机器人的增长率预计在30%左右,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制造业物流系统将逐步通过物联网全面联网,实现智能化,与智能工厂衔接配套,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

第二,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领域,预计配送末端的智能终端自提货柜继续保持30%左右快速增长,手持智能终端系统将保持14%左右增长,大型电商物流配送中心将继续向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电商智能拣选系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部分电商物流中心将使用物流机器人。在综合电商大平台的物流信息系统领域,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融合,物流互联网将成为引导电商物流配送,优化全国物流资源,建立智能物流骨干网的神经中枢,云仓储系统将得到较大发展。

第三,在商贸物流领域,随着现代仓储业将转型升级,物联网技术也将得到应用与推广,预计智能穿梭车与货架系统将获得高速发展,带托运输和按托盘进行货物的定位与追踪快速增长,利用物联网技术手段实现按整托盘交货得到较多应用,智能周转箱循环共用系统发展很快,预计2016年商贸物流物联网应用综合增长速度将达到20%。

篇3

关键词:物联网 发展特点 应用趋势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074-02

物联网是最近经常提起的新的一项技术,其被誉为将要引领第三次信息产业发展浪潮的重要技术,世界各国政府都给予了厚望,并对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与产业扶持。我国政府对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相较于前两次我国错过了信息产业革命的班车,此次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将会积极地参与其中,成为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引领者及规则制定者,从而为我国的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物联网的深层内涵

物联网也被称为“传感网”,是“传感网”在国际上的通俗称呼,其主要指的是在物体中加装包含有各种信息的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装置、GPS以及激光扫描装置等)与互联网进行有机地结合来构筑成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从而实现使用智能终端来对各种加装有传感设备的物体进行操作及智能化管理。通过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在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实际经济的发展与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据权威机构预测,物联网及其延伸产业将会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形成一个万亿级别的信息技术产业,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的现状

“物联网”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所提出的:将所有的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而后世界各大国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对物联网进行研发与应用,通过将物联网技术建立在现有的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处理技术、识别技术等成熟而完整的产业链基础之上使得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渐进入试验应用阶段。与前两次信息产业技术的革命相比,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加强对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可以使得中国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应用中起到引领作用,并成为规则制定者,更好地促进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加大了对于物联网研发投入,使得大量的产品进入了试验阶段,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能够实现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但是在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中还存在着标识物体的IP地址缺乏、物联网信息传输协议标准体系建立缓慢以及物联网智能化的应用成本较高的问题,制约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与应用。

3 发展物联网的现实意义

在物联网的发展中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并借助于我国强大成熟的互联网基础使得对于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对于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铺设物联网的传感器网络对于保障国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2)促进工业与信息产业的有机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的发展,以工业促进信息化的发展。(3)做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于确保生产质量、生产效率以及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有着积极的意义。(4)通过做好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可以催生新兴的产业、就业岗位,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物联网的发展一共分为4个主要的阶段:(1)将物联网与大型服务器、主机进行连接测试。(2)通过将台式机、笔记本与互联网进行连接。(3)将手机、平板电脑等一些移动终端与物联网进行连接。(4)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电器、设备等加入到互联互通的行列中,并最终实现物联网的普及与应用。M2M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前期探索,做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关键是要做好对于传感技术的发展,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对物联网技术发展所需的传感器进行了研发以适应物联网发展所需。

在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中必须具备规模性、流动性以及安全性,物联网的发展关键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发展急需大量小型的、轻型化的传感器设备,在不影响物品运输配送的同时还要确保信息的保密。

4 物联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物联网的发展关键要解决传感器、互联网地址、芯片、物联网信息网络的标准化传输协议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应对互联网地址匮乏的难题时,传统的IPV4地址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急需将IPV4向IPV6方向转变,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但是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方向,需要多方努力共同做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在芯片方面,我国传感器网络所使用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有近8成以上都需要进口,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因此,需要在做好物联网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同时做好相关配套高性能芯片的研发与应用,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还涉及到业务层、网络层、接入层以及延伸网4个层面,在标识解析技术、安全技术、QOS业务控制技术以及网络管理等技术的问题上仍未能建立起统一的技术标准,从而使得物联网的应用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造成各种发展相互制约无法形成资源的合理共享与调配,制约了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在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中,政府是主要的驱动力,同时要做好市场在物联网发展中的资源调配与促进作用,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同时通过做好物联网技术所使用的相关配套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将会带动一大批的新型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远程就医、远程操作家电以及远程操控等都是物联网技术应用后所具有的广阔前景,物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网络概念,其更是一个融合各种应用与服务的庞大社会信息化系统,可以在现行网络层面中利用各种网,通过自组网能力,无缝连接融合形成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物联网技术相较于互联网的应用更为广泛,其扩大了连接物品的范围,实现物物、人物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包括人和物的庞大的数据库,通过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完成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控制指挥的智能演化,对于提升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与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新技术的应用也会带来巨大的商机,物联网的应用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形成一个涵盖电子、信息、控制等多方面的有机综合体,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飞跃。同时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应当首先通过局部网的发展逐渐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直至形成物联网的全覆盖。

5 结语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在分析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物联网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参考文献

[1]陈志成.设备“智能”管理:企业准备好了吗?―― 工业物联网发展与应用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5(2):26-31.

篇4

【关键词】 物联网 现状 发展趋势 一、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为“Web of Things”。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扩展,顾名思义就是“物品与物品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物联网仍旧是一种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的延伸和扩展,第二是物联网的用户端是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嵌上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

二、物联网的发展历史

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但确切来说,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同年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5年11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此时,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职能嵌入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然而,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三、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来说,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发达国家和地区抓住机遇,出台政策进行战略布局,希望在新一轮信息产业重新洗牌中占领先机。日韩基于物联网的“U社会”战略、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及美国“智能电网”、“智慧地球”等计划相继实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在加紧部署物联网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物联网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物联网已经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无锡则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物联网产业研究与示范中心。同时,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福建、山东、四川、重庆、黑龙江等地区纷纷出台物联网发展规划,三大运营商、广电、国家电网以及产业链多家企业也已经制定了物联网发展规划。

我国在物联网方面有几大优势使得物联网在中国迅速发展:一、我国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物联网核心传感网络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二、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专利拥有量高;三、我国是目前能够实现物联网完整产业链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四、我国无线通讯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五、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它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四、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根据2008年3月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的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至2015年物体捂脸;2015年至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现在全球为了应对气温上升,开始大规模降低排放。减排在短期之内的直接后果必定是生产和生活成本的上升,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谁能降低成本谁就将获得最后的胜利。降低成本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已经迫在眉睫,而大量应用物联网正是降低成本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这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新契机。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所以,在如何促进物联网发展方面,我建议设立物联网专项贷款,支持各级政府、企业应用物联网,扶持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传感器开发。

五、结束语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电子商务变得更强大,同时也将给人类与事物间的关系带来深刻的变化。人们将从许多简单而枯燥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并赋予人类更大的力量,去探索和开发“物的世界”。

篇5

[关键词]物联网 核心技术 应用 标准化

物联网是新一代的IT技术,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物联网通过借助网络能够实现物物联通,可以方便识别和管理,达到“智能”的状态。

近年来,物联网概念在国内乃至全球都成为热潮,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物联网将大规模普及,其产业规模会达到互联网的30倍,是一个万亿元级的高科技产业。

一、概况

1995年,比尔•盖茨在他的《未来之路》中首次提到了物联网的概念,但受当时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等技术的发展的限制,比尔•盖茨的“物联网”概念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和重视。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自动识别技术中心(Auto-ID Center)首次提出了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系统,再次明确了物联网这一理念。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了整型经济的两大武器,这使物联网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同时,我国也在加速推进物联网的发展进程。2002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MIT Auto-ID Center)在复旦成立分部,正式开启了RFID在我国的研究进程,为我国的物联网发展打下了基础。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视察时指出,“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自此,“感知中国”越来越深入人心,备受关注。2010年,物联网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二、概念分析

鉴于对物联网的浓厚兴趣,在研究领域有多种对物联网的定义。这也恰恰证明了对物联网探讨的活跃性。

国际电信联盟(ITU)对物联网的定义最为大家所熟知,即:“无论何时何地对何人,都将实现物物联通”。 欧洲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也持有相似观点,在该组织对物联网最新定义中指出“在智能领域中具有可识别的虚拟身份的物品通过智能端口实现与社会、环境及用户的连接和交流”。

在仅基于RFID的方面,CASAGRAS组织给出了一个较好的物联网定义。该组织成员关注于“一个物品可以自动地跟计算机交流,并能做到物物联通,提供对人类有益服务的世界”。

意大利学者Luigi Atzori等从物品、互联网、语义三个不同的出发点总结了物联网的含义,称物联网具有“一框架、多视角”。

另外,从技术角度看“物联网”是“基于标准通信协议唯一可寻址的物品可以相互连接的世界范围内的网络”。 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三、关键技术

将物联网的概念变得现实可行要依赖诸多支撑技术的集成,其中比较关键的技术包括: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

1.射频识别(RFID)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类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的识别物品并获取相关信息。RFID技术通过RFID标签来标记物品。该技术的优势在于远距离(读取半径可达数米甚至数十米)、穿透力强(可直接读取包装箱里面物品的信息)、无磨损、非接触、防污染、高效率(可以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及信息量大等。RFID技术是物联网最核心的技术之一。

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通常包括RFID标签、阅读器和信息处理系统。当一件带有RFID标签的物品通过特殊的信息阅读器时,标签就会被阅读器激活,标签内的信息就会通过无线电波传输给阅读器和信息处理系统,这样就完成了信息的采集工作。信息处理系统负责控制并根据具体要求适当地处理信息。由于每个RFID标签都会有唯一的识别码,要是标签使用多种数据格式且这些格式互不兼容,在闭环情况下,对企业是毫无用处的,而在开环情况下,使用不同标准的RFID会使产品不具有通用性,对全球化的商品流通有很大危害。因此,为了充分利用RFID技术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普及商品RFID标签的应用,有必要采用全球统一的标准,这对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是相当有利的。

2.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负责物联网中的信息采集,是实现“感知”世界的基石,也是实现物联网各种服务和应用的基石。传感器是指对被测物品的某些信息具有感知和探测能力,并能根据转换规则将这些信息转换成相应的有用信号的器件或设备。它们通常由敏感性部件和转换部件组成。如果没有针对原始信息的捕获和转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测量的传感器,那么所有准确的检测和控制都将无法实现。即使是最先进的计算机,如果没有准确信息和无失真录入,也将不法充分发挥功能。

3.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网络在物联网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事实上,传感器网络可以与RFID系统配合对物品的状态(如位置、温度、运动轨迹等)进行更好地追踪。传感器网络可以增加对既定环境的认知度,继而成为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传感器网络可以在诸多应用领域发挥作用,如环境监控、电子医疗、智能交通、军事、制造业监控。

传感器网络由一定数量(该数量可以十分巨大)的以无限多跳模式通信的传感节点组成。通常节点将传感结果报告给一小部分(大多数情况是一个)被称为接收器的特殊节点。近年来,针对传感器网络有大量的科学研究文献,指出了协议栈各层的若干问题。 提出的解决方案的主要目的集中在节能(针对包括传感器网络在内的大多数情景的资源匮乏问题),可扩展性(节点数量可以大幅度增加),可靠性(网络可以用于紧急报警情况),鲁棒性(传感节点的失效可以收敛于某几个原因)。

4.智能技术

智能技术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期的目的,利用知识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在物体中植入智能系统,可以使得物体具备一定的智能性,能够主动或被动的实现与用户的沟通,也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

智能技术的研究热点包括人工智能(AI)、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与系统、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和智能信号处理。

5.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O.1-100nm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技术的优势(用纳米材料制作的器材重量更轻、硬度更强、寿命更长、维修费更低、设计更方便)则意味着物联网中体积越来越小的物体能够进行交互和连接。伴随着纳米技术和微型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应用,传感器的尺寸在不断变小而准确性却不断提高,同时,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也因此在不断拓展。

四、应用领域举例

1.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ITS)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从而形成的一种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的新型运输系统,它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该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随后各国都积极寻求在这一领域中的发展。

智能交通系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着眼于交通信息的广泛应用与服务,二是着眼于提高既有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典型应用是全自动电子收费(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ETC)又称不停车收费。

2.智慧物流

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客车、火车以及公路、铁路都安装了传感器、制动器及相关处理设备。公路自身以及被运输的货物都安装了电子标签和传感器,这样可以方便地进行交通控制,传输重要信息,优化运输车辆的运输线路,及时监控被运输货物的状况。

基于RFID和NFC(近距离通信)的实时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供应链各个节点的实时监控,从商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到半成品及成品的运输、仓储、配送和销售,再到退货处理和售后服务。该技术可以实现迅速、及时、准确地获取产品的相关信息,这样企业甚至整个供应链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做出响应。传统企业从收到客户需求到提供满足需求的商品的反应周期约为120天,而运用该技术的先进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的响应时间只需几天,而且还可以做到零安全库存。此外,ERP的实时端口可以帮助商家为顾客提供更好地商品可获得性信息以及更多产品的总体介绍。

3.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程序或是一个系统。通过对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集成线路技术及多种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子系统的应用和集成管理,来使得家居生活更舒适、安全和高效。与传统家居相比,智能家居除了具有传统居住的特征外,还可以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信息交换能力来帮助家庭与外界保持联系,对时间进行合理调控,加强家居安全,甚至实现各种能源成本的节省。

分布在家里各处的传感器可以在以下方面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房间供暖可以根据我们的设定和天气状况进行自动调节,房间照明可以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实时监控和报警系统可以避免家庭事故的发生,电器设备空闲时可以自动关闭来节约能源。

五、争议问题

尽管许多关键技术使得物联网这一概念变为现实,并成功地应用在一些领域,将来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应用领域。但物联网仍然需要大量努力进行持续性研究,因为还有很多重要问题未能解决。

1.标准化问题

现在,物联网的相关标准缺乏统一。一些利益相关者争相进行对自己有利的解读,使得政府部门、工业企业和市场各方对物联网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清。这将使政府在对物联网发展的支持方向和力度上产生偏差,对物联网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解决措施应从增强各国物联网标准化组织的协调合作入手,围绕物联网的发展需要,积极推动物联网的全球标准化,建立健全相关的标准制定体系。

2.安全和隐私问题

物联网极易受到攻击,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物联网的组件大部分无人参与,容易受到物理攻击。其次,大部分通信是无线的,极易被窃听。再次,大部分物联网组件都具有能源和资源配置低的特点,尤其是一些只需要被动执行的组件,这使得它们无法为支持安全实施复杂的配置方案。

特别是,安全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是有关身份认证和资料完整性的。认证难以实现通常是因为认证需要适当的设备和服务器来完成与其它节点恰当的信息交换。在物联网中这种恰当的信息交换无法实现,因为RFID标签所承载的信息量太有限,无法跟相交换的服务器的信息量相匹配。传感器节点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隐私的概念在我们的文明进程中根深蒂固,凡是文明国家都通过立法对隐私加以认可和保护。正如我们所言,对隐私的保护是物联网技术传播过程中一个突出障碍。 人们关注隐私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上,物联网中数据的采集、挖掘和提取方法与我们通常意义上认识到的完全不同,期间有相当大量的个人信息会被有意或无意的收集到。因此,对于个人是不可能对个人信息的外泄进行完全控制的。

在某些方面,物联网所代表的环境对个人的隐私的确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传统的互联网隐私问题大部分是由互联网用户引发的,即用户个人扮演的是主动角色;但物联网状态下的隐私问题甚至在一些根本不使用其服务的人身上也会发生。

因此,想要保护个人隐私就要使个人有能力对涉及自身信息的采集进行控制,诸如是谁进行的信息采集,什么时候采集的等等。此外,个人信息的收集只能由通过审批的服务提供商进行,并且只能用于支持用户的认证服务。同时,这些个人信息保存要严格保密,只在必要时使用。

六、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物联网几个重要的方面,旨在强调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的来说,概念分析使我们认识和了解了物联网但其定义却没有规范和统一,现有技术使物联网概念变得可行化却在可扩展性和有效性上无法达到要求,实际应用使物联网更具有现实意义但在实现上和效率上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总之,无论学术界还是产业界对物联网的浓厚兴趣推动了物联网在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物联网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现有的一些问题将不再成为问题,物联网的发展也必将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Luigi Atzori, Antonio Iera, Giacomo Morabi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 survey, Computer Networks 54 (2010) 2787-2805.

[2]I.F. Akyildiz, W. Su, Y. Sankarasubramaniam, E. Cayirci,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 survey, Computer Networks 38 (4) (2002) 393-422.

[3]赵海霞.物联网关键技术分析与发展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5):25-43.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平台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127-03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对银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并从根本上加速银行业业务模式的转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浪潮的推动,众多互联网巨鳄企业在逐渐涉足金融行业,正在大踏步地和金融进行深度融合,例如,阿里的小贷以及余额宝的推出,淘宝、京东深入到供应链金融,国内电商巨头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也方兴未艾。互联网金融刺激着银行改变传统的“点对点”开发客户的业务方式,金融业正加速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转变支付手段和单纯依靠抵押、质押方式的贷款模式。许多商业银行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例如,深圳发展银行的“1+N供应链融资方案”、中行供应链融资中心的融资产品、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和光大银行的“金色融资链”等,将各种结算业务融合在融资链中,客户在下订单、制造、装运、收款各个贸易环节都可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

一、供应链金融业务产生的意义

供应链金融是近年来“银行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它注重对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催生多种创新贷款方式。根据Michael Lamoureux的定义,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在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见图1)。从国际范围来看,同样是“1+N”模式,国外银行供应链融资主要以上游供应商为主、以“应收账款”为重点,通过电子平台实现订单、发票等数据信息流的公示和鉴证,以深化与核心企业的关系为核心。WilIiam Roland Hartley-Urquhart(1998)认为,供应链融资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准时制借款”,就像物料计划的“准时制”一样;供应链融资要减少由于供应链伙伴没有协调它的需求而产生的低效率。很多情况下,供应方的资金成本比买方的资金成本高。如果采用应付账款融资或卖方融资等供应链融资模式,可以使供应方以买方的较低融资成本融资。应付账款融资减少了供应链中拥有较高资金使用成本的供应商的资金占用,保证了供应链的资产转换周期的资金成本尽可能最低,从而优化了供应链中的资金流。

二、基于网银平台的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近况

供应链金融在传统贸易中就已经存在。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类似于一条微笑曲线,核心企业处于中间位置,对上下游都有严格的资金管理、货物管理。因为核心企业的强势,在下游会赊购,在上游会赊销,就会导致供应链中资金紧张。小企业普遍具有分布广、数量多,融资周期短、频度高、金额小、用款急等特点。而由于银行很难掌握小微企业的信息,放款的效率比较低。若由人工进行实时监控,逐笔审查授信款项的用途,在成本上并不合算,但简化监管和流程又容易形成操作风险。因此对企业的供应链金融进行电子信息化处理就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效率降低成本。利用电子化的渠道和平台,银行能够对供应链授信业务的用途进行逐笔监管,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大降低授信业务的风险,实现小企业融资批量化,与企业协同发展,互利共赢。

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较为依赖,因此成为银行布局大数据时代的重点。除了平安、招行以外,民生、中信、光大、兴业等多家银行也在逐步把供应链金融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构筑的供应链金融网银平台。 而平台经济对于本身就具有一定IT属性的银行业而言,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双刃剑。通过互联网与金融技术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银行传统的金融优势和平台经济高效、便捷、覆盖广等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网银平台可以通过银企直联模式实现与供应链上下游小企业、核心企业、仓储监管机构、交易市场等合作方实时对接,对信息流进行全面掌控和统一管理。小企业用户可以与核心企业、物流仓储企业等的内部资金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平台、电子商务网站实时嵌入,共享“1+N”供应链实时交易信息,实现供应链“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在线整合。以在线融资功能在供应链经营中的应用为例,“平台金融”模式中,银行资金支付系统与核心企业销售系统对接,以核心企业为平台客户,为其指定的优质商提供订单融资。商小企业订单生成后,如需要融资则登陆信息平台,在线勾选需要融资的订单发起融资申请,银行则根据订单金额发放一定比例的贷款,资金定向支付到核心企业账户,保证专款专用。这种全流程电子化金融服务与“贷款到期跑银行”的传统方式相比,可使经销商自主掌握贷款、还贷进度,资金支配更灵活,节省了时间和资金成本,极大地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例如,在招商银行智慧供应链金融平台中,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订单、应收账款、存货和运输仓储等信息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分类归集和传递到所需的供应链各方;客户可以在线随时测算当前可以在招行申请贷款的金额,自助发起融资申请,平台在线自动审批,实时放款。

三、商业银行与电商平台合作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商业银行发展网银平台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同时,也开始陆续地展现出向电商融合的态势,因为供应链核心的主体通过银行往中间流通,目前电子商务企业是做得最好的。电商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中间,可以做到全方位24小时掌握其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状况、物流状况、发货记录以及相应的企业信息。电商平台积累了大量的交易数据,天然地成了信用评估的依据,所以,电商为银行提供数据,二者形成互补关系。例如,为配合供应链金融的展开,京东已经开始大力发展POP开放平台,可以在交易的各个环节向供应商提供贷款服务。具体分为4个类型:采购环节的订单融资,入库环节入库单融资,结算前应收账款融资以及担保、保单业务扩大融资。在整个放贷的过程中,京东只提供交易数据供银行参考,扮演供应商与银行之间的授信角色,所有的贷款资金都由银行提供,资金的发放由银行完成。

四、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发展的方向

篇7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依据其发展的特征,可以称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1]。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与时间,并且还强化了互联网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联系。随着第三方支付与网络信贷逐步受到关注,互联网金融正不断飞快发展。商业银行属于自负盈亏的赢利机构,追求利润是其本质目标,集团规模大的客户能够在银行收入不变的状态下降低银行运营风险以及成本,因而商业银行通常在客户选择中会优先选择贡献度较大的大中型客户,从而使得中小型客户的产品服务中存在不足。而中小企业本身由于信用等级不高,因而融资困难,依据阿里巴巴调研数据,有89%以上的企业有着融资需求,其中无抵押贷款需求有53.7%,而中小企业占据了大多数,在难以取得商业银行融资的情况下,就需要民间金融进行融资,因而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2]。目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模式、P2P网络贷款平台、众筹模式以及大数据金融模式等等。

二、互联网金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冲击

(一)对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冲击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首先对商业银行的冲击表现在对支付中介的冲击上。第一,互联网金融改变了商业银行独占资金支付中介的局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因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单靠现金交易难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同时开放贷款业务,从而以其信用创造功能降低了经济生活中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再一次促进了支付功能的发展,从之前的1%市场份额到目前已经发展到20%以上,改变了银行独占支付的局面。第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降低了人们对于银行网点的以来程度。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应用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再依赖商业银行的柜台,而支付宝、财付通等出现更是促进了快捷支付的发展,随着微信的出现,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直线上升,以阿里巴巴以及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3]。

(二)分流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市场需求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还表现在分流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市场需求上。随着2013年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达成合作开始,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不了的银行存款业务也成为了其优势,随后更多产品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4]。活期存款以及短期存款的收益都高于银行利率,活期存款的短期收益更是银行利息的十倍以上,因而导致大量的资金转出银行,转入互联网金融中的各种产品中,根据统计,仅2013年一年就有高达100亿的活期帐户转出资金,对于商业银行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

(一)服务创新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传统银行倒逼央行保护政策的方式难以持久奏效,因而需要从商业银行自身着手,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创新服务,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产品。在服务业中,客户是中心,以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是基本要求。商业银行需要狠抓改革措施,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例如建设银行提出的善融商务,以自身结算优势进一步开拓电子商务平台,招商银行推出的“微信银行”则是实现手机银行业务功能的产品。

(二)开拓互联网领域业务

提高征信手段,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传统的征信手段单一,商业银行需要在此基础上开拓心的手段,例如信用债券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传统的征信模式标准太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需要在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尝试开展新的融资征信模式。例如可以由人民银行、银行业协会等机构联合多家银行成立信息共享平台,专门负责企业数据收集,例如税务发票系统信息的共享等,按照一定的规则统一平定,从而展现出企业的活动状态,从而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水平。

篇8

关键词:物联网 关键技术 发展现状

一、 前言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顾名思义,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IoT在信息产业领域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本质上就是互联网的一部分,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系统、红外感应系统、GPS、智能扫描仪、气体感应器等,按照一定的网络协议,赋予物体感知能力,并通过接口将互联网与大量物体连接起来,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物体识别、定位、跟踪以及监控和管理,甚至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早在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到2012年中国第一个物联网五年规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颁布,物联网已经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其关键技术已经被深入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但缺乏总结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了物联网系统架构的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论述了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和挑战,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作为当今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热点,具有海量信息,多种接入设备,智能化物物交互的特点。物联网的成功依赖于多种技术的融合,主要包括物联网的系统架构技术,统一识别与识别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安全隐私保护技术。

1、系统架构技术

物联网的系统架构技术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它要求用户网络服务器具有可扩展性,可靠性,自组织性和用户公平性。感知层即利用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识别物体并读取该物体的相关信息,读取的相关信息反映物体自身的特点。网络层是物联网实现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服务质量优化的重要环节,并通过与移动通信网,互联网或其它专网相结合,将物体的信息准确地实时传递出去。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终端提供服务,把感知层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智能化物体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2、统一识别和识别技术

物联网的一大特点是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即每个物体都应该是独立的,因此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应该能够反映每个物体自身的特点。统一识别和识别技术应该包括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射频识别技术类似于条码扫描,RFID的主要功能是非接触式识别,即不需通过机械或光学在识别系统和识别物体之间建立接触,就可以通过无线电技术识别物体并读取其静态信息。对于物联网的发展,了解特定物体的动态信息也很关键,因此依赖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来探测物体的动态改变,也缩小了生活实际与网络虚拟之间的差距。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微型化技术和纳米技术也将快速融入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这意味着越来越小的物体将与互联网实现连接。

3、网络通信技术

物联网的网络通信具有通信量大和范围广的特点,它为各种硬件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系统的控制提供操作平台,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等方式实现识别系统和需识别物体端到端的连接。在网络通信的基础上,方便用户对物联网进行有效的管理,降低用户操作物联网的复杂度,且实现了物联网服务质量的最优化,满足了海量通信的需求。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还引入了云计算技术和自组织组网管理技术,在网络层协调各个部分的任务管理和分配,提高网络传输数据的速度和质量。

4、安全隐私保护技术

安全隐私保护技术可以为物置信息或数据提供安全性和保密性,阻止用户未经授权信息的访问,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等内容。安全隐私保护技术的实现还需要其他技术的支持,如云计算保护技术,数据加密和保护技术,用户身份验证技术等。

三、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2010年我国将物联网写入发展战略和第十二和五年规划,物联网产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到2012年第一个关于物联网的五年计划《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颁布,物联网的发展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完善。

物联网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让物联网真正地实现在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畅通无阻的交流,目前应用在物联网的技术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物联网缺少物联网的统一技术标准。我国各行各业都积极加入到物联网的发展中,但各领域发展产业分散,不能实现互联,这都是国家没有统一物联网技术标准的结果,且物联网想要实现海量信息的处理和物物相连,也需要统一的编码和统一的寻址。

2.物联网的发展技术问题。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多技术融合和多学科交叉,因此容易遇到技术瓶颈。物联网的技术核心是异构网络,如何实现异构网络的协调和融合,以及如何处理和储存海量的信息,都是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物联网的安全性问题。物联网涉及范围无处不在,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甚至于国家政治军事等信息,如果被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如何保证信息安全问题也是我国物联网发展要面临的挑战。

4.物联网的商业可行性。物联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用户的接受度和投Y回报等问题都是无法估算的,且如何使用户自觉维护物联网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四 、物联网的未来发展理念

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应该在物与物互联互通的共性上及时制定统一的标准,采取开放的态度,完善国内物联网与国际物联网的互联,实现快速与国际物联网对接。循环物联网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可以把握物体和资源在配置上的合理性,从而实现物联网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物联网的智能化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物联网的深入,各个行业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实现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且提出了物联网的未来发展理念。物联网实现了物与物,人与物的信息传递方式,实现了海量数据的处理,信息传递的高效性和便捷性。我国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也处于世界物联网研究的前列,因此我国物联网技术研究人员应该抓住此时的机遇,争取突破物联网目前发展遇到的问题,从而带动我国信息产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志鸿等.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12年,40(5)

[2]刘锦等.我国物联网现状及发展策略[J].企业经济,2013年,(3)

篇9

>> 浅谈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 以比较的视角审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契机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走向探析 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探究我国高职教育层次定位的问题与展望 我国钻井法凿井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从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思考其发展策略 浅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浅谈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浅谈我国高职教育考试方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外高职教育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地质钻探的现状与发展展望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新时期我国城市报纸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低碳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9-11-24.

[5]UNESCO. Education 2030 Framework for Action――Towards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and lifelong learning for all[EB/OL].http:///images/0024/002432/243278e.pdf.

[6]褚宏启.教育政策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7]王应密,张乐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13):5-10.

[8]陈国生,厉春元.高职院校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96.

[9]熊淳.国际教育援助的趋向转变[J].教育研究,2013(4):151.

[10]Sandra Taylor,FazalRizvi,Bob Lingard& Miriam Henry.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Change. London:Routledge,1997:2~3.

[11]Thomas F.Green.Policy Questions: Conceptual Study[J].Education Policy Analysis Archives,1994(2):7.

[12]涂端午,魏巍.什么是好的教育政策[J].教育研究,2014(1):47-53.

[13]黄文伟.21世纪初我国高职教育政策范式变迁――从技术理性到政治理性[J].职业技术教育,2013(1):5-9.

[14]周金燕.人力资本内涵的扩展:非认知能力的经济价值和投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78-90.

[15]李玉静.绿色技能开发:背景、内涵及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5(15):15.

篇10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卫生医疗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医疗信息化带来了新的契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信息化诸多领域,可以促进医疗事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确化方向发展。本文将对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医疗信息化 数字化 智能化 精确化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病患信息管理、远程医疗、医疗物品管理等医疗信息化诸多领域, 可以促进医疗事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确化方向发展。本文将对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同时对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对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

1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意义

1.1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是20世纪末逐渐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引领了继计算机技术革命、互联网技术革命、移动通信网技术革命后的第四次技术革命。物联网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互联网对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控制、监控和管理等过程。目前,信息传感设备种类多样,主要包括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器、射频识别器等,借助于各类信息传感设备,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各领域各行业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全面实现医疗卫生改革、促进医疗信息化的大浪潮下,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广泛应用于医疗信息化领域,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医疗方式,显著提高了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2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信息化中的重要意义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信息化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将医疗过程数字化,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过程中,可以更方便的获取病患信息、远程医疗信息,并加以存储,以供快速的调阅识别;其二,使医疗过程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过程中,可以实现网络对医疗相关物质的自动定位、监控、识别和管理等工作,使医疗过程更加智能化;其三,使医疗过程精确化,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设定的程序对医疗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减少因人为不可测因素带来的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过程的精确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具体应用

2.1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院管理工作

目前,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工作中,使医疗工作更加智能化,显著提升了医疗工作的效率。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将RFID技术应用于病人信息识别过程中,医院可以将病人的个人医疗信息储存于RFID设备中,在医疗过程中,通过扫描RFID设备,医护人员可以快速获取病人的医疗信息,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救助措施;其二,将RFID技术应用于移动护理过程中,通过RFID设备,医护人员可以实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控,实现远程动态控制,有利于医患人员及时发现患者身体的异常情况并立即进行救助;其三,将RFID技术应用于医疗检验工作中,在医疗检验过程中,可以给患者配发相应的RFID设备,实现自动化管理,避免错拿错放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检验工作的效率。

2.2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远程监控工作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压力。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远程监控工作中,可以有效缓解医疗供需矛盾,提高针对老龄化人群的医疗工作的效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化人群的日常监护、慢性疾病监护等需要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导致医患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我国的稳定和谐发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远程监控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传感设备,将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录入互联网系统,互联网系统可以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自动分析、整合,及时监测到老龄化人群的不适并提醒医疗人员积极救助。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远程监控工作中,一方面可以缓解医疗供需矛盾,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恶性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水平。

2.3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物品管理

医疗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管理难度极大,是医疗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难题之一。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物质管理过程中,可以实现互联网对医疗物质的自动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等过程,提高医疗物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物联网技术在医疗物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物质防伪过程中,在医疗物资的包装上粘贴智能的附加标签,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医疗物质信息的自动识别、医疗物质流通环节的自动监控,有效防止假冒伪劣的医疗物质进入医疗系统;其二,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物质协调管理工作中,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一个医疗物质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医疗物质的协调管理。

3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信息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中的物联网技术并不完全成熟,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其一,没有建立完善的医疗信息化物联网标准体系,没有对医疗信息化中的物联网技术结构和内容进行规范管理;其二,远程监控和移动护理需要建立在完善的电子病历系统上,但目前我国电子病历系统水平参差不齐,对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带来困难;其三,没有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体系,网络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安全隐私问题。患者的医疗隐私保护体系与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中的有机结合,尚待完成。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中,可以显著提升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矛盾,全面提升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水平。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应用前景,我们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将新的物联网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医疗信息化过程中,解决物联网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曾庆勇.物联网系统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应用分析与设计[J].研究与设计,201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