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发展方向范文
时间:2024-03-20 18:1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物联网;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方向
1.前言
现如今,随着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全球信息化过程中继电脑与网络的第三次信息革命,近年来需求旺盛且发展前景非常好,因此颇受关注,国内很多高校积极开设物联网专业,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定位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关系到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未来的发展。
2.物联网概述
上世纪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将物联网概念提了出来。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物与物彼此相连的网络,延展了传统上对于网络的定义,立足于网络,借助RFID技术与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无线通信技术等和网络进行连接,从而达到了智能化追踪、识别、定位、监管物品的目的。
现如今,物联网已经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例如工程管理、工农业生产、安全控制、商品流通等领域。总的来说,物联网呈现出三大特征:首先是全面感知,利用各种通信设备与技术,在世界任何地方与任何时间都能够得到相关物品的信息。其次是传递非常可靠,借助互联网,能够在第一时间将与物品相关的资料信息都传达给控制人员。最后是实现了智能化,借助计算机分析处理相关的数据资料,从而达到智能掌控的目的。
3.当前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物联网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无疑能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教育部于2010年7月份向社会公布了37所具有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江南大学于07年6月份成为了国内首所物联网工程学院。发展至今,我国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校数量在不断增加。尽管,当前国内众多高校都掀起了开设物联网专业的热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物联网属于新兴行业,发展还不成熟,各大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
3.1 对于物联网的人才培养及科目开设方向的定位,各大高校的意见不一。
3.2 并未对物联网这一学科进行明确的定位,认为向学生传授越多知识越好,使得学生虽然懂得很多,但却未能精通。
3.3 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综合场所。
3.4 相关专业的教研人员严重匮乏,未能提供有针对性的优秀教材。
以上四个问题是当前国内众多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各高校要想使物联网专业建设实现质的飞跃,一定要全力克服以上问题。
4.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挑战
现如今我国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有三大挑战,只有妥善解决好这迎接并战胜这些挑战,各高校物联网建设才会获得好的成就。
第一大挑战是要妥善处理专业整合这一问题。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因此物联网专业往往会与其它一些专业有着较大的联系,例如电子科学计算、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等等。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必须要加强众多专业的合作,合理调配学校所具有的教学资源。
第二大挑战是要储备师资力量。上面提到师资力量匮乏是国内众多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物联网涉及的专业多,一些高校原本并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因此出现师资匮乏的情况,为此高校要储备师资力量,引进专业人才,培训现有教学人员。
第三大挑战是妥善处理资金与设备投入问题。对于各高校来说,新开设一个专业往往需要相应的教学设备支持,尤其是物联网专业,需要各种试验设备,例如通信类设备、电子设备等等。为此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转移设备投入,在外部建立实验基地。或者是鼓励师生开展设备研究,自主解决设备匮乏问题。
5.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与科目开设方向
要解决当前我国各高校物联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应对专业建设过程的挑战,就必须要对其物联网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5.1 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向
笔者认为,各高效物联网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应该朝着下面几个方向发展:
(1)复合专业型人才
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为此人才培养必须朝着复合专门型的方向发展。物联网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传感、运输、处理等工作,为此物联网对于不同方向的专门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2)创新型人才
物联网属于创新行业,对它实现的每一次革新都推动了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应用创新,物联网不仅仅自身能够孕育重大的科技创新,同时它还能够促进其他产业实现创新,为此,各高校培养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3)应用型人才
物联网技术和电脑、互联网等的发展轨迹相一致,都是需要在实践中获得成长。但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新兴产业,物联网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断地完善,为此要求各高校师生要持续进行专业实践,健全物联网专业。高校培养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必须是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4)协作型人才
如上所述,物联网这个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为此往往要有很多不同专业方向的人配合,为此对于项目成员的协作能力要求较高。高校在培养物联网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交流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并且要强调团队精神的建设。
5.2 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科目开设方向
笔者认为,各高校物联网专业建设的科目开设可以定位为下面几个方向:
(1)传感器与嵌入式系统方向
针对的是物联网技术的“传感”领域,学生需要掌握有线/无线传感器节点硬件和协议栈软件设计与实现、无源/有源 RFID 标签与读卡器设计技术、低功耗技术、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和轻量加密技术等知识。
(2)物联网传输网络方向
针对物联网技术的“传输”领域,学生需要掌握一些信息传输与管理技术,例如网络管理、无线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
(3)物联网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向
针对物联网技术的“处理”领域,学生需要掌握数据挖掘、互联网监控、分布式与并行计算、大规模异构资料分析等技术。
(4)物联网应用与信息服务方向
针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学生需要掌握应用体系与软件开发技术、最新服务方式等技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各个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实际需求开展自主研发活动。
上面所述物联网专业的四个方向并非相互独立的,他们可以共同使用基础课程平台,同时对自己所学专业方向有所侧重。
6.结语
物联网是当前我国重点发展的一个产业,国家也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在未来物联网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各高校要积极探索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物联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荆心,赵宇峰,睢鹏.基于SWOT分析的物联网专业建设及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2(04).
[2]陈清利.物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3]刘鹏.物联网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2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指导性项目《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编号:B2014231)。
作者简介:
篇2
4G商用以来,业界已经提出了LTE-B即4.5G的概念。目前,4.5G技术标准范畴确定为R13和R14。虽然其名称今年10月才能敲定, 但主要研究方向已经明确,在此仅介绍其中的部分内容:LTE-V车联网、LTE-M(M2M物联网)以及LTE-U(非牌照频段)。
LTE-V车联网方面,V2X成为4.5G的重要发展方向。所谓V2X,其X涵盖汽车之外的周边环境:V2V即车与车的通信;V2I即车与路的通信,比如与信号灯之间;V2P即车与行人的通信。通过V2X的概念,车联网的应用场景可分为2个大类:一是行驶安全,二是交通效率的提升。在智能驾驶概念下,某些场景不需要V2X,如数十米的视距范围内、仅有1至2秒反应时间的场景可以依赖于车载传感系统解决。而对于数百米非视距、具有几十秒预警时间的场景,就体现出V2X的优势,比如对潜在关联车辆的探测,以及较大范围内行车路线变更等。为满足V2X应用需求,现有的LTE技术必须加以调整,比如“基于LTE D2D做小幅修改”方案、“借助LTE基站调度对LTE D2D进行较大改进”方案,以及“新空口”方案(对标准改动很大)。目前国际国内已经有了一些明确的建议甚至样机。总体来看,未来LTE-V产业的发展仍将面临芯片研发、频谱分配、以及通讯行业和汽车行业融合等方面的问题。
LTE-M即低功耗、广覆盖的物联网是4.5G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非传统移动通信公司利用免许可频谱部署和运营非蜂窝IoT网,对移动通信行业带来了一定冲击。从统计和分析数据可以看到,LPWA(Low Power Wide Area,低功耗低带宽广覆盖通信模块)的全球M2M连接数增长速度非常惊人,将在2019年达到29%,超过2G和4G。对此,传统移动通信设备商和运营商一方面积极通过资本运作,加快LPWA(Low Power Wide Area,低功耗低带宽广覆盖通信模块)市场的融入,另一方面传统移动通信对厂商提出要求,尽快提供能与免许可频谱非公开技术竞争的方案,并加快推动3GPP标准化进度。目前3GPP提出了2种解决方案,其一是CIoT方案,它针对LPWA市场,设计全新的独立窄带系统,占用GSM频谱资源。其二是low costMTC方案,即针对1Mbps需求,基于LTE设计低带宽系统,复用LTE频谱资源。从成本、功耗和市场需求看,方案一更占优势,得到了比较多的运营商支持。
4.5G的第3个发展方向是LTE-U,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LTE和WLAN的竞合。全球4G广泛部署之后,WLAN热点仍能分流40%流量。但是对于蜂窝系统的运营商来说,还是以LTE为主体,WLAN作为重要补充,然后在此基础上推动两者的网络与业务。从制造业的融合及运营商的推动情况来看,这一趋势日益明显。目前相关标准推动上有3个方向,分别是:接入网络的发现和选择、WLAN/3GPP无线互通以及WLAN/3GPP无线聚合。这3个方向也是朝着更加精细化和更深度融合的方向递进。此外,大家知道WLAN占用了很多免许可频率,而且频谱很宽,其总量超过了现有Licensed的频段。因此运营商希望能够在业务上整合许可和非许可频段,使其在统一的核心网络架构上融合。2013年已经提出和启动了LAA(Licensed Assisted Access,许可频段辅助免许可频谱接入)标准预研,预计明年完成第一版本。这方面美国已经有了积极推进,并计划在2016年内商用满足美国频谱管理规则的LTE-U/LAA方案。可以预见,通过频谱方面的重新设计,或者是融合技术的进一步深入,下一代WLAN将表现为更多的可管理与可控性,与LTE也会有更紧密的结合。
总而言之,在4G产业方兴未艾之际,4.5G产业已是崭露头角,面向物联网市场,电信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篇章。
篇3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IOT)是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扩展和延伸到物体与物体之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新型信息技术,物联网的定义是实现物体与物体、人与物体、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物联网在国内的应用一般是使用定位系统、红外线感应仪、全球定位系统(GPRS)、激光扫描仪和气体感应器等设备间的信息,进行交换和记录,实现检测、定位、监测和扫描的一种信息技术,实现各种设备之间信息的交流,让使用者能够在物联网中得到需要的信息,让监测和管理的信息具有时效性和保证其准确性,达到人工智能化的监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弥补传统工作中的不足。物联网在现代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中,例如医疗健康、道路交通、店铺监控等各种方面,也体现了物联网的智能化与实用性。
2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中使用不完善
由于我国环境监测建立是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环境监测技术是通过人工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其检验方式结果缺乏时效性,且准确度不高,需要耗费大量的工作量和成本,不利于环境监测结果的质量和准确度。现代使用物联网技术监测环境,虽然减少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量,但是由于现代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中对于物联网技术使用不完善,让物联网技术监测环境的作用受到影响。在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中,物联网数据管理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让物联网信息不规范,缺失了其准确性,且由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方向单一,让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的信息得不到统一和整合,让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受到限制[2]。
2.2环境监测内容不周全
根据目前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环境监测中的状况分析,由于地域和环境等因素影响,环境监测中的水质量、空气质量和污染源等方面的监控技术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环境监测中的内容不够详细,所以,只能监测到物联网技术设定范围内的环境改变。而且,在范围内的环境监测,只能对于污染后续工作进行监测,不能对与环境变化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不能提出很好的解决方案,让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监督管理职能受阻。2.3环境监测范围没有明确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中的信息分析显示:物联网技术在监测记录数据的结果会受气温、空气水含量和其他各种方面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使得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受到严重影响。由于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尚未成熟,环境监测的范围和事项是不完整的,使得环境监测范围没有得到明确的确认,例如物联网技术目前无法对生活噪音、辐射污染和粉尘污染进行智能监测。
3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发展方向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要深化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开发水平,扩大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范围,加强其环境保护的作用。所以,未来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发展方向是以下几点[3]:
3.1加强环境监测中的噪音监控能力
可以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噪音标准,制定合理、科学的噪音监控,提高物联网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噪音监控力度,扩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引起噪音污染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监测政策,提高物联网对环境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保障物联网的检测结果。比如:根据住户反映日常噪音的来源与发生的时间段,制定符合实际要求的监测方案,将噪音污染程度较高的地区统一,使用新的监控方式,对噪音污染进行物联网技术的监控,加强环境监测中的噪音监控能力。
3.2建立健全的物联网水质监测系统
可以根据物联网对水质监测的相关信息和监测地区的水质状况相结合,建立健全的物联网水质监测系统,对于检测地区的江河或其他水源的水质进行严格的监测。监测内容从常规的项目扩大到有毒物质、重金属等危害饮用者生命安全的因素,尤其是在重工业或污染严重的地区。例如,在居民饮用水源进行严格的物联网监测,并设置科学的水质标准,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旦物联网监测到居民饮用水源水质出现变化,就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居民饮用有毒水源。建立健全的物联网水质监测系统,能够保证环境监测中的水质监控能力,保障居民的用水安全。
3.3完善物联网监测数据共享平台
完善物联网检测信息共享,能够确保物联网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将环境监测的结果分享给更多的群众,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让社会对于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引起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从而促进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发展。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物联网监测数据共享平台,让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业的信息能够相统一,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然后需要改进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水平,提高信息处理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并建立警报系统,对于超出标准的参数进行预警,从而提高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智能化。
4结束语
篇4
[关键词] 物联网;信息时代;全球化;应用;发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7. 039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7- 0066- 02
1 概 述
1.1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一个可以覆盖世界上所有事物的互联网。将需要联入物联网中的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连在一起形成智能网络,各个物品之间可进行信息通讯、交换,管理者通过终端,如:手机、电脑等,实现对这些物体的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相对于互联网来说,物联网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互联网是物联网的核心与基础,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扩展与延伸;其次,物联网突破了互联网的局限,将用户端延伸到任何物品。
1.2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物联网的网络结构分为3个层次:传感网络层、信息传输网络层及信息应用网络层。其中,传感网络层是以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为基础用以识别和采集信息,并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一定范围内发射与识别。这些巨量信息通过信息传输网络层利用现有的三网或者下一代 NGN网络实现远距离无缝传输,并将对这些信息分析处理后的结果提供给信息应用层。此时信息应用网络层,也就是输入输出终端,如:智能手机、家电控制器等。信息应用层通过数据处理或提供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功能丰富的服务,如:查询、监控等。随着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应用层将会应用于各个领域,为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更多的方便。
2 物联网的应用
2.1 物联网应用的领域
物联网的应用遍及各个领域,如: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智能检测等,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有关预测,物联网全面应用的业务量规模将达到现有人与人之间通信量的30 倍。目前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物联网的初步应用,下面将作简单介绍。
首先,中国移动和上海世博局在2009年了RFID-SIM 手机卡,用户通过手机购买门票,刷手机入会,并在园内可通过刷手机进行各项消费。其次是智能电表的应用,即电表上安装传感器,供电部门随时都可了解用户用电情况,以便进行实时监测、用电检查等。另外,物联网也用于物流管理,即在物流商品上加入传感节点,可以掌握物品下单、制造、包装、运输、配送以及服务等每一个环节的状态。在公共安全领域方面,物联网的出现解决了很多问题,如机场安全控制等。对于教育行业,物联网可以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丰富、拓展教学活动,便于教学管理。在食品行业中,从食品的生产到售出都以特定的二维码作为识别标识,可追踪其每一个生产环节的信息,从而有效地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控,提升国内食品安全的质量。
2.2 物联网的应用成果
目前,我国物联网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以RFID、传感器、M2M 等项目的应用为主。大部分物联网应用为小规模或实验性质,覆盖全国的或大规模区域性的应用比较少。我国物联网的应用推广采用的是以点带面的方式,在各行业领域逐渐扩大规模,加上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学术界的积极配合,现在已经形式了相对统一的标准协议,促进了物联网的发展。概括来讲,当下RFID 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而无线传感器等技术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从实际情况来看,RFID应用已大量出现在交通、物流、医疗等领域,但智能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无线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仍处于研发和试用阶段。虽然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水平并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相关重要技术与设备的制造技术与成本仍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3 物联网的发展
3.1 物联网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 标准、 产品和市场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目前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下面将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加以分析:
第一,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问题。这是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重要问题。物联网发展所必需的核心技术主要有:RFID高端芯片、传感器关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但我国的这些技术都不够前沿,且大部分高端产品已被国外厂商垄断。
其次,行业标准问题。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先解决统一的体系架构、协议、业务管理平台以及标准化模块。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第三,安全问题。这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提高,还需要法律层面的保障。
第四,IP 地址问题。根据物联网的定义,在物联网内的任何物品都有被寻址的可能,因此每一个物品都需要一个IP地址,而IPv4 将耗尽,需要 IPv6 来支撑,还需要解决兼容问题。
第五,产业链壁垒问题。物联网的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通过上下游产业、跨专业的联动,从而形成产业联盟,共同推动物联网发展。
3.2 物联网发展的趋势与预期
全球物联网产业在未来将朝着规模化、协同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以物联网应用带动其整个产业将是全球各国的主要发展方向。规模化发展是指随着世界各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不断推进,物联网在各行业领域中的规模将逐步扩大,特别是一些国家和政府项目将会吸引大量有实力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推动物联网发展进程。协同化发展则指随着产业和标准的完善,物联网中不同物体、企业间、行业以及地区或国家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互操作将形成开环模式,最终形成全球化物联网体系。智能化发展指物联网将从目前简单的物体信息的识别与采集发展为可实时感知、网络交互和可控可用的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实现信息在真实和虚拟世界之间的智能化交流。
4 结 语
总的来说,物联网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但需要正视的是,我国物联网的发展仍于起步阶段,我们要努力学习和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理念,还需要总结反思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所走的弯路,以便更好地确定我国物联网的概念、标准与发展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
[1]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11).
[2]陆静.物联网力促“十二五”中国经济转型――第二届中国物联网技术标准制定高层论坛在京举行[J].运输经理世界,2011(9).
篇5
关键词:架空历史小说;历史观;民众心态
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012-01
一
自2000年以来,我国互联网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这场信息革命中,文学也出现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网络文学。传统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往往需要经由出版机构这一途径才能使作品面向读者,而这也是很多作品的止步之处,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互联网的便捷使网络文学的发展极为迅猛,架空历史小说就是其中的一匹黑马。
现有的架空历史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第一种,作者将小说的背景设定在一个虚构的历史中,这一历史完全不见于正史记载,作品的主要线索由叙说王朝兴废、帝国征战、宫廷斗争、政治风云故事组成,塑造了帝王将相、草莽英雄、才子佳人的人物形象。如猫腻的《庆余年》、风似刀的《大汉骑军》。①
第二种,小说的主角往往是由于种种独特际遇而穿越回某一正史记载的历史时空,由于主角拥有先进古人数百年的思想,且知道历史的发展方向,使其在大环境中脱颖而出,社会地位迅速上升,到达一定的高度,从而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历史的发展方向,弥补历史进程中一些重大事件的“缺憾”。如阿越的《新宋》、月关的《回到明朝当王爷》。
二
架空历史小说的描写重点在于主角在与周围人物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历史的发展方向,因此,它往往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对科技推动历史进步的肯定
架空历史小说鲜明的表达了线性进步的历史观,尤其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在推动历史进步中的决定性作用的肯定。小说的内容大多为主角从现代穿越回到古代或某一特定时代,利用自身的先进科学技术,改进当时的生产工艺,加快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重视火器的应用等,这往往使主角能够迅速的聚敛大量钱财,招揽人才,建立威信,从而进入上层政治社会,通过政治上的权利一步步扭转历史发展方向。
(二)宣泄历史缺憾感情的通道
既定的历史是无法改变的,尤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充满了种种缺憾,所以人们在阅读中总是想要弥补这种当下意识和既定历史之间的心理落差。传统的历史小说的悲剧意识以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客观描写,使读者很难产生阅读的。而架空历史小说则是在历史发展中引入变量,以及改变后自然演变而成的历史。其主角往往用先进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现代知识提升整个国家的实力。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借助情节的发展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参与到历史的发展当中,从而实现一种感情的宣泄释放。
(三)启蒙的心态和民间立场
架空历史小说几乎都写到了帝王将相,但是,这些历史人物却不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他们往往只是作为被启蒙、被改造的对象而存在。主角改变历史发展唯一凭借的是头脑中的现代化知识,在对身边的人进行思想启蒙后,这些接受了新思想的民众最终都成为历史良性发展的推动者。与传统历史小说的理性立场或国家立场不同,这一类小说代表的往往是一种民间意识,具有非理性的特征。
三
架空历史小说的兴起有一定的社会根源,它的创作群和阅读群大多是比较年轻的70、80一代,他们生活在中国国力持续上升的时代,在享受现代物质成果地同时却又接受着的记述中国屈辱百年的历史教育,这就使得他们的当下意识和既定历史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急需找到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架空历史小说无疑是一种最佳的选择,既定历史无法改变,但在虚拟的想象中却可以,文学正是赋予作者想象权利的乐土。这些架空历史小说大多能够表现出作者与读者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和迫不及待,以及民众不断增长的对国家富强的坚定信心。
架空历史小说在带给读者休闲和阅读的同时,也向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历史知识。作为历史小说的一种类型,它在保留历史小说自身的审美品格和文体特点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类型小说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极大地拓展了历史小说的范畴。网络的发展也同时加快了架空历史小说成熟的步伐,使得它逐步趋向完善,形成自身独有的审美品格和叙事风格。
篇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有更好的方便性和快捷性,所以在当前环境下企业主要成为了当今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有着非常大的潜在价值,但是如果对于其发展现状不能做好有效的把握和了解,对局发展态势不能做到客观准确的分析,那么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就不能做到准确的评估和预测。这会对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繁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可以更好的确定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1.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1.1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移动互联网是利用移动接入技术将不同的移动终端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其能够实现用户对无线网络服务的应用。具体进行分析,在技术层面上移动互联网就是以IP宽带服务为基础的技术支持,其主要通过各类的移动终端作为媒介,可为用户提供十分优质的网络服务[1]。在移动终端的层面上,移动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用户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网络获取的一种服务。与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大的优势,即打破了以往的手机通讯受限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并促进了两者之间有效的融合。通过对移动互联网运行方式和实现方式的理解,其实效性、便捷性、共享性、移动性、开放性和多样性成为了其主要的特点。移动互联网的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信息的及时性,确保信息的最新性。
1.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客观角度来讲,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虽然发展存在着良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在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于WLAN没有较高的利用率,这会导致移动互联网不能正常的运转,而蓝牙的传输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也不符合其经济的原则和科学的发展战略[2]。而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是当前网络环境的主要问题,这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不利于移动设备的精确识别和准确连接。同时对于移动终端的定位和蓝牙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降低了数据的传输和运送效率。可以说这种问题阻碍了移动互联网功能的实现和发挥,也不利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定位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定位精准度和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基于此,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应该将提高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合理性,降低网络接入的资源消耗,提升网络定位的精准度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2.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2.1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化融合的发展
近些年来智能化发展渐渐的成为了各项网络技术的代名词,很多移动互联网设备,开始在其发展过程中将智能化发展作为一大发展目标。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得十分许,而且其传统的输入和传输方式也无法满足当前不断日益增长的移动端用户需求,这将无法为广大的信息用户提供更加良好的网络服务。所以为了有效地缓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有机的将智能化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结合是十分必要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当前和未来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重点问题,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滑行接轨将会成为一个现实,所以在信息的传送方面,需要将互联网技术的原有特性予以保留,在不断满足规模化的前提下,也要提升移动互联网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2.2互联网技术与精确定位技术的融合发展
从当前环境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在未来移动互联网的追踪和定位技术将会有着更加明确的方向,其效率和实时服务也更加的准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和精确定位相结合,能够起到相互促进其共同发展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定位技术的更加精准,同时也可以助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完善。对于高效精准定位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多种定位技术的重叠,需要重点对移动互联网的感知能力予以强化,对于网络定位的技术和信息资源也要进行充分的利用,这能够更好的确保其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精确定位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交流方式的进步,而且对于提高定位品质和定位效率也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这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2.3互联网技术雨雾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种网络技术的综合发展下,物联网也开始渐渐的衍生,物联网是IT行业在当前和今后所发展的一个重要对象,它具有十分大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途。当前物联网在很多领域都具有较好的应用,而且也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大力推广。当前环境正在不断的丰富和提物互联网的功能,将提升物联网信息的传输速率和有效性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高度结合,是这两者联合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也为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需要采集网络的信息,同时需要对移动,终端进行时别,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所需要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能够更好地将各项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提升,而且可以实现移动互联网技术接入方式的创新。当前现有的接入方式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所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弥补相互之间的缺陷,未来还需要在信息传输和设备节能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我们的网络世界将会呈现出一片美好。
3.结语
本研究主要就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简要分析,笔者认为,作为移动终端用户,在切身感受移动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对其发展所存在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技术会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它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CDIO;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10—0077—03
0 引 言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代表着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信息网络的发展方向。但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与人才短缺的矛盾将成为制约我国物联网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产业对人才培养的急切需求,教育部自2010年起,相继批准了7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专业,同时也批准了首批22所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1]。尽管高等院校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的热情高涨,但是,由于物联网专业是新兴专业,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专业建设核心内容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相关标准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依托学院举办方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以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基础,申报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并获省厅批准。在专业筹建过程中,面向物联网行业,重点针对煤矿安全物联网应用、智能物流领域,引入国际先进的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运作)工程教育理念,构建设计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本文即以此为研究基础,论述了目前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以及CDIO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过程及保障措施。
1 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以“物联网专业”为关键词通过主题检索,共有66条记录,以“物联网”和“课程体系”为关键词通过主题检索,共有31条记录(截至2012年4月10日)。由此可见,物联网专业及课程体系构建将成为研究的热点。有文献指出[1]:“物联网在我国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时间不长,大量高等院校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而一部分院校对该专业的开设较为盲目。” “高职院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岗位进行调研与分析,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应用方向与应用领域,与典型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实际的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来构建课程体系。”也有文献指出[2]:“应当通过专业调研与专家访谈,了解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分析,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由典型工作任务引导出专业学习课程, 根据专业学习课程的需求制定出专业基础学习课程, 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目前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能够正确处理专业教学体系与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关系[3],能够及早规划和设计,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融入物联网技术应用行业标准,建设相关核心课程[4],并能够借鉴已有专业的建设成果。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还存在以下不足:
(1) 物联网产业刚刚起步,产业链尚未形成,从事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企业也正在转型,物联网技术标准未统一,区域、行业、企业对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岗位不清晰,高职院校也只能根据行业、企业的预测信息培养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因此,高职物联网专业的定位还比较模糊,缺乏就业岗位的保障[1],部分高职院校不能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自身院校特色进行科学定位。
(2) 一些高职院校开设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照搬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然后加入一些实训课程,对高职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理解有偏差,其根本是对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整个物联网产业链中的定位认识不清。
(3) 一些高职院校开设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没有处理好与成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要么另起炉灶,重设课程体系,开设十几门的新课[3],要么完全照搬原有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只是添加几门冠以“物联网”字样的新课,存在由于师资不足而因人设课的现象。
2 CDIO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CDIO 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 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培养的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更重要的是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 条标准[5]。
2.1 CDIO教学改革的特点和设计流程
CDIO教学大纲建立在对工程实践理解的基础上,经主要利益相关者(企业、教师、学生、校友、家长等)确认,符合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方向。CDIO教学改革的特点包括:互相支撑的课程设置,能够将个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的能力培养整合起来,明确体现在一体化课程体系中;教学场地根据项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和安排,能够满足项目设计、实现和学生动手学习的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能够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并有完整的、系统的、综合的考核评估过程等。
此外,必须提高教学团队的执教能力,能够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项目资源),充分并且正确理解CDIO工程教育理念。基于上述特点分析, 本文给出图1所示的CDIO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的流程图。
篇8
关键词:铁路运输;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完善
0 引言
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当大家每每谈到铁路货运时,总感觉铁路货运给人的印象就是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负责国家大宗货物的运输任务,并且主要的运输对象无非都是些工业机械或者是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矿产资源,给人一种运输货物“傻大粗”的感觉,而普通老百姓所使用的日常消费类用品却很少通过铁路网络来进行运输。这种“顾大忘小”的货运服务理念让铁路货运离现代社会主流的物流模式越来越远。所以,服务落后、经营思想滞后这种存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铁路货运思维方式,就成为了阻碍铁路货运在这个现代物流蓬勃发展时代的绊脚石。铁路货运通过依托互联网所搭建的广阔信息网络平台,能够更加便捷地为客户提供最及时的货物运输状态,帮助货主实时了解货物的动态位置。同时,通过互联网与铁路运输网的结合,形成了以铁路为运输主体的现代铁路物联网,可以通过整合更多的运输线路实现“小货物与大货物”的合理运输,让更多普通老百姓的日用产品也能享受到发达的铁路网络所带来的便捷。
1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铁路运输的应用对于我国铁路的发展而言提供了良好的科学实践经验和管理模式,推动了我国铁路的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的不断发簪,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的铁路智能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于铁路的信息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铁路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和优化,数据化、移动化、宽带化、智能化是目前的主要发展方向,物联网在铁路运输方面的推广和应用迫在眉睫。
1.1 仓库管理
铁路的仓库货运管理工作中也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物联网的电子标签唯一性和穿透性能够采用嵌在商品内发出无线电波的方式来进行标记,从商品序号、商品日期、信息等方面综合了解,利用三维数字地图来提供详细地理信息,结合无线规划的软件和技术来进行无线网络的覆盖工作,这种方式已经在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在一些新建铁路中,GSM-R系统的应用和规划能够以链状覆盖为主,实现数字地图的辅助功能。
1.2 站车信息共享
由于站车信息共享内容发展的时间较短,在共享内容上仍不够成熟,一旦出现问题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严重的还会产生安全事故,利用RFID技术的网络信息共享性,能够将站车信息及时的分享和反馈,从而对客户信息充分了解,督促补票等工作,另外还可以进行假票的查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乘车安全。
1.3 客票防伪与识别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防止车票的伪造等问题,例如采用RFID电子客票,该客票具有数据加密的特点只有通过特定的读写器才能进行读写,对于造价者而言将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作为车站工作人员则通过相关读识器即可进行读取,智能化的比对手段很快就能对车票真伪进行分辨,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伪造车票的现象,并且提高了乘客出行的安全和效率。
1.4 集装箱追踪管理与监控
对于铁路货物运输而言集装箱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铁路服务质量的有效提高,集装箱是的运输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优势,在我国的集装箱管理方面,目前常见的是应用箱号图像识别的技术,通过摄像头来对箱号印刷号进行识别和记录,通过图像处理工具进行处理后传输到计算机,这种方法具有过程烦琐,容易受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但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则能极大的改善这种问题,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化集装箱一旦采用能够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对集装箱的运输方式,运输状态以及货物问题及时监控,大大提高运输安全和运输效率,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发展
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基础,各国铁路的建设都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我国的铁路信息化发展时间较短,也在朝着信息化、数据化、宽带化等方面不断进步和完善,为物联网在铁路运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 平台的建设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总营业里程已达到11028公里,在建高铁规模1.2万公里,高速铁路投产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均位列世界第一。虽然铁路客运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反观铁路货运,其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据统计,2015年一季度,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8.7亿吨,同比下降约9%,其绝对数量与2010年同期水平相当。推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是铁路物流在转型发展道路上重要的一步,凭借“互联网+”发展模式不断推进。过去由于铁路货运服务范围小,服务对象单一,一些中小企业及个人虽有意选择铁路货运,却苦于没有固定的交易平台,无法完成交易,导致了货主明有货运需求,铁路却面临“无货可运”的双重窘境,这对双方的发展无疑都产生不利影响。利用网络受理,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在线服务,可极大地减少货物受理中间环节,提高办理货物的手续效率,从而有效缩短整个物流运输所需时间。不仅如此,客户通过物联网交易信息平台,还可以及时地掌握门类齐全的货物供求交易信息,客户选好自己要买卖的货物后便可直接“下单”,其中的物流环节由铁路提供的物流配套服务完成,大宗货物“淘宝式”交易让客户省时省心。
2.2 站车信息系统
站车信息的共享系统也可以采用物联网技术,目前我国的铁路售票系统已经实行了网络制度,但是对于补票的问题而言仍是较为落后,这就造成补票与乘客之间的脱节现象,运输率较低,造成一部分的浪费现象,利用物联网技术则可以大大改善这种问题,将售票系统与补票系统进行统一的联网管理,通过车上人员的及时查证则可确定相关票数和人数,根据预留情况来进行补票的选择,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充分掌握车厢情况,有效的提高运输效率,方便站务人员的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2.3 铁路检查
通过物联网技术,轨道外侧网络将使NRT能够提供轨道到列车的智能基础设施,从而提供轨道状态数据,如故障或障碍,提高乘客以及铁路巡检人员的安全性。其他接入设备将独立地通过联网的传感器相互作用测量如水位之类的指标,水位是判断铁路路堤是否淹水的因素之一。同时,地面传感器将检测滑坡或滑坡倾向。平线模式识别技术将把列车沿轨道移动生成图像序列,为资产和轨道维护系统输入视觉和统计数据,实时监测轨道,电平交叉点,调整开关,缺损和接头处状态。目前,铁路状况检查每年要消耗130万个工时。NTR认为平线模式识别技术会将这个数字削减将近一半。 物联网的发展对传统铁路的信号系统也有不小的影响――现在铁路网已经削减了远程信号盒。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将铁路分割成更小的铁轨片段或区块,将使铁路网摆脱传统信号,转为依赖一个部署在驾驶室内控制速度和列车的运动的自动系统,其在通过每个区块时与在该地区的所有其他列车不断地相互通信。
2.4 装卸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铁路到码头等多种业务角色的有效联系,对于铁路和港口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改革意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不仅仅方便了货主并且能够在整个装卸和货代过程中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货物进行跟踪和了解,及时了解货物信息和动态,提前安排仓库或者装卸任务,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保障了按时按质的完成效果,然而该系统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而言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完善,实现协同作用的推广,接受新模式的优化和便捷。
3 结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的发展对智能化技术而言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对于铁路的带动作用不可忽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将更大力度地推动我国铁路运输智能化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亮,宓奇,彭苏勉,关忠良.物联网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探讨[J].铁道通信信号,2010(03):47-49.
[2]吴鹏.物联网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应用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5(04):235.
[3]刘计有.物联网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8):241-242.
[4]喻晔.铁路物联网应用需求与前景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篇9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发展方向
前言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本身包括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形式,而这些技术形式在机械设计制造环节实现的有效控制,也较好的提高了相关环节的效率与质量,而为了保证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正是文章就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目的所在。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
为了能够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进行较好的研究,我们首先需要明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所具备的优势,这里作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与相关资料文献,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概括为应用安全、生产效率高与工作质量高等几个方面。具体来说,在应用安全这样优势中,这是由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较于人工操作具备着更高的安全系数,而对于大型机械设备的生产环节来说,安全与利益是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所以企业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就必须用尽一切手段保证生产的安全,这也使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我国当下制造企业中广泛应用,而这一应用也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失误所引发的重大安全事故;而在生产效率高与工作质量高这一优势中,这主要是由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够根据指令自动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进行不同设备的操作,这就使得生产效率大大优于人工,此外只要是合格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设备,就能够短时间内既保证产品的质量也保证产品完成量,所以我们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具备着高效率、高质量的产品生产优势[1]。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实际应用
2.1 农业机械领域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实际应用中,农业机械领域是其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应用对农业机械精度与我国农业生产都能够带来不俗的促进效用。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也存在着一定差距,而据作者调查得知我国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发展主要集中在农业节水与节肥方面。为了能够较好的实现这一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在农业机械领域中的应用就需要结合国外先进技术与我国农业实际,在技术上将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进行完善,此外我国还必须以科技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业机械设备,通过对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优化,保证这一应用的较好进行,农业机器人的研发就是这一优化的具体表现之一[2]。
2.2 工业领域
相较于农业领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为了更好的对这一应用进行分析,作者以Pro/E数控加工的过程为例。所谓Pro/E数控加工,指的是以操作员、机器和图形互相融合的方式,完成几何图形数字化、形成器件加工轨迹与操作仿真到数控程序的整体过程。一般来说想要实现Pro/E数控加工,我们就需要在Pro/E数据库中存放各项环境参数,并严格按照加工工艺步骤来设计加工轨迹。在具体的Pro/E数控加工的过程中,存放于Pro/E数据库中的参数主要为数控零件技术要求、几何图形、尺寸和器件在工艺上的要求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则会驱使数控机床完成工作,这样就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这正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在工业领域的典型应用[3]。
2.3 虚拟领域
除了上述两个领域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在虚拟领域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例如将CAD技术与CAPP等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就能够实现自动绘图,弥补以往手工绘图存在的效率不足问题,这种应用模式多见于建筑领域的设计环节。值得注意的是,CAD技术与CAPP等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还能够在制图出现错误时进行修改,这就使得这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应用能够较好的缩短生产工期、提高产品质量。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3.1 与大数据产业结合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中,与大数据产业结合是这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种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通过大数据收集并处理的数据有效推动自动化产业发展方面。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其本身涉及了智能传感器、智能仪表、工业网络等多种技术形式,这就使得以往其在运用中往往需要较多的数据处理环节支持,而这一现象在与大数据产业结合后将发生改变,真正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效率的提高。除了上文中我们提到的几方面领域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在与大数据产业结合的过程中,在交通产业的设备自动化中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这一应用能够对交通中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与气象监测部门相连接,这样就能够实现用户出行所需交通等信息的实时传递,这对于我国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较好的促进效用,也能够看出与大数据产业融合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功能性的提高[4]。
3.2 基于“互联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在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影响力不断提高,而将“互联网+”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相结合,也是这一自动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这种基于“互联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其对于以往传统数据信息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能够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在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工作中,信息安全较为容易出现危机造成的信息管理问题较为常见,而引入“互联网+”技术,就能够较好的实现数据信息的安全测评,自动制定应急处理方案,这就实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自动防护,大大提高了这一自动化的稳定性与安全性[5]。
3.3 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也是其较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这一发展方向与我国政府提倡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建较为贴合。为了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在环保领域的较好发展应用,我们必须首先将环保理念引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这样就能够逐步通过自动化境地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最大程度上降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带来的环境污染。
4 结束语
作为提升我国工业生产能力与生产效率最有效途径之一,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发展必须引起我们重视,这样才能够较好的保证我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并为我国环保事业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农应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3,02:65+51.
[2]李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投资,2013,11:106.
[3]刘超.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研究[J].河南科技,2013,06:105.
篇10
安全形势严峻
信息安全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尤其是我们当前面临很多新的信息安全挑战。比如一些商业企业从商业角度进行大数据分析本无可厚非,但是其中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和风险。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系统开放性的增加给信息泄露带来了更大的空间。我们正在大力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但这也并不意味着IPv6比IPv4更安全。
此外,我们使用的高端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和基础的硬件设备,包括芯片、服务器、存储设备等都依赖于跨国厂商的产品。可以说,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诸多核心技术仍然被跨国企业所掌握和控制。比如云计算中最核心的虚拟化技术、分步式计算技术,我们仍然不掌握。
当然,我们也不用特别悲观,因为信息技术具有后发优势,我们在面临风险的时候同样面临很多机会,我们在技术上的暂时落后并不等于完全没有翻身的可能。我认为,中国具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具有特色甚至领先的商业模式。我们可以通过商业模式来牵引技术发展,形成自主创新。
目前,信息安全领域的顶层设计还有一定欠缺。我们面对信息安全问题更多的是采用打补丁的方式,缺乏体系化处理。此外,我们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监管能力也相对欠缺。比如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紧密融合的过程中,原来很多工业系统是比较封闭的,但是在信息技术引入之后却带来很多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
安全与信息技术融合
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呢?首先,要实现以信息控制为聚焦的发展策略,因为数据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我们要想尽办法保护和利用它。所以我们要构建自主可控的网络,能够生产自主可控的产品。此外,我们还需要有反制能力,要拓展信息安全网络的边界和疆域,将安全能力输出。
卫士通始终坚信,安全和信息应该相互融合。在安全信息里面包括安全的网络、安全的计算、安全的存储等一系列方向。面对目前的安全形势,我们就应该以“两弹一星”的信念和态度来做信息安全。因为信息安全只能依靠我们自己来做,不能依赖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