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4-03-20 18:1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经济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经济的作用

篇1

关键词:物流业 区域经济增长 作用

自物流这一概念被引入我国之后,到目前为止,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特别在最近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业更是以一个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着,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物流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这样才能利用现代物流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1、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

1.1、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

我国自古就有“想要富,先修路”的谚语,这句话从字面上就反映了大众对物流业的认可。物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特别是现代,物流业刚好又处在经济全球化和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双重优势下,物流业的发展更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不小的力量。另一方面,物流业又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所以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又可以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进而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2、有利于加强各地区各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类似,出现了很多重复建设的现象,但是这些产业的规模都比较小,因此在生产和销售上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间接地增加了产品的价格,不但增加了生产者生产成本也增加了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不能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赢。但是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各个地区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不但缩短了各个区域企业之间的距离,还减小了生产区域化与消费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加强了各个地区之间的协作关系,避免了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有效的实现的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完成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3、有利于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随着近几年我国对第三产业重视程度的加强,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高。而物流业是以服务为主的行业,刚好属于第三产业,并且已经逐渐发展成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物流业的发展不但提高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更是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的发展,增加了第三产业中附加值,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加快物流业发展的措施

2.1、加强与区域物流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区域物流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区域物流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区域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物流业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共同特点就是投资大,见效快,有着很高的综合效益,所以想要用物流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前提就是应该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陆路运输网、水路运输网、管道运输网和航空运输网这几方面的建设,并且还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改变目前区域物流业中设施建设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更新运输设备,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要建成一个集采购、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物流服务网店,这样才能提高物流业的作业效率。例如贵州省,贵州省从地理位置上看刚好处于西南地区的中心地带,由于贵州省物产丰富,所以铁路运输已经不能满足物流业的发展需求,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贵州省抓住机遇,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设了多条高速公路,缩短了省市、城市之间的距离,还因为当地物流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企业,极大的带动了贵州省经济的发展。

2.2、加大区域物流业相关资源的整合力度

对区域物流也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各个企业之间协调合作,可以增强物流行业的服务功能,提高物流业的附加值,有利于物流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在促进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一样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以物流业产业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有力的措施整合区域内的中小物流企业,这样有利于扩大物流业的整体实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还应该对传统物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改变原有的单一的物流业发展模式,可以根据新形势下物流业发展的趋势,扩大物流业的服务领域,以提升当地物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例如贵州省原有的物流业在规模上比较小,管理方式比较落后,运行方式陈旧,严重阻碍了贵州省物流业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贵州省的很多公司利用自己的货源优势,不断发展物流配送行业,如贵州物流的龙头企业―贵州商业储运有限公司刚好处在贵州省的中心位置,而贵阳市目前也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大型物流工业园区,这些成就都极大地带动了当地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

2.3、加大物流业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才是任何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人才的培养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所以物流业一定要做好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目前很多地区的物流业在发展过程中选用的人才专业性都不是很强,特别是高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很多地区的物流业总是停留在刚起步的水平,各个地区物流业的领导应该认识到人才缺失问题的重要性,多引进一批高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也可以学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完成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自身的魅力,吸引更多优秀高层物流人才。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应该注意,在引进物流人才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适合物流业发展的实践型人才。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物流业在整个社会物资流通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物流业将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渗透到各个行业之中,一定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支持力度,做好物流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相关资源的整合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这样才能促进当地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丽霞.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1,11(12):11-13.

篇2

【关键词】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产业;标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迎来了电子商务极速发展的时代,也使“物流”渐渐浮出水面,从幕后走向台前,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甚至引发了空前的物流热。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促使了现代物流行业的全新崛起;然而落后的物流技术和参差的物流服务水平却成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再次腾飞。

2009年2月,国务院正式通过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将物流业纳入全国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这意味着国家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物流业作为服务行业,对服务和支撑农、工商业及其他服务产业的调整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意义。而物流园区以其特有的组织管理功能和经济开发功能被确定为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之一,被认为是推动现代物流行业振兴发展的巨大推力。各地政府亦纷纷看好物流产业,近来来都不约而同地将物流园区纳入新一轮重点城市建设规划项目中去。

1 物流园区的定义

为进一步规范物流园区的建设,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出台了《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阐明了物流园区的建设目标和建设的意义,同时对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提出了基本要求,也为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对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与评估提供了依据。

物流园区,属于城市物流功能区域,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物流园区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运输枢纽设施、运输组织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以及适应城市物流管理与运作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其主要作用是开展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就近生产、区域生产组织所需要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2 物流园区的作用

根据以上定义,物流园区的概念比较广泛,内涵也非常丰富,因为物流业本身就是一个涉及领域非常广的产业,它融合了运输、仓储、货代和信息等行业的服务产业。因此,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对提高物流基础条件,改善我国物流产业落后的现状,促进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的构建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2.1 物流园区是社会物流基础功能的主要载体,一般由政府承建,享受政府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园区建成以后,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物流企业、商贸企业等入驻园区,并逐步达到预期规模。一方面可以给地方百姓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给政府财政创造一定的收入;若政府再将收入部分投资园区,建设更好的基础设施,达到进一步改善地方物流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目的。只有政府认识到园区建设对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才可能使园区得到强有力的发展;同时,政府在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中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对在建设中物流园区的加强政府的控制与监管能力,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园区健康、有序的发展。

2.2 发展物流园区有利于集中分散物资、优化物流组织网络,促进产业集聚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功能结点之一,是物流组织网络的重要组成结构。我国物流业的起步晚,基础差,整体物流网络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不足,发展物流园区有利于整合区域闲散资源,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物流成本;同时物流园区引进各种不同功能的企业,从而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提高物流设施、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另外,通过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加快信息传递与共享,加速货物运转,减少企业成本。

2.3 发展物流园区有利于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打造物流服务品牌

我国政府在较早前出台的《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中就提出,要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发展专业化物流能使生产制造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更好地推进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从而有利于形成并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园区内部各企业间形成相对明确的产业分工,有利于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建立企业服务品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是物流园区发展的基础,物流园区既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内容,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第三方物流。

2.4 发展物流园区有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融合

由于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高耗型、低附加值等的制造企业成本不断增加,促使劳动力往内陆地区转移;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要向落后地区渗透,必须要有良好的物流网络给予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一轮城市规划迎来了新的机遇。目前城市经济布局的大调整,加上城市建设规划和政策的限制,给传统的物流业正面临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一些传统的运输工具和大型仓库在市内已受到限制,一些企业原有的采购、仓储、运输等产业链格局被打破,他们迫切希望寻求相对集中的物流设施和专业化的服务,这就为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掀起的这一股物流园区热,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各种社会条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当物流活动进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阶段的产物。但是,目前在我国推进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仍然碰到许多问题和困难,这有待我们的政府、企业和有关专家一起努力,寻求解决办法,才能使我国物流园区得到科学、健康的发展,最终达到推动物流行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黎明.中国物流园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2]陶经辉.物流园区布局规划与运作[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09.

篇3

关键词:农村物流 农村经济 结构方程 实证研究

引言

农村物流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加工、包装、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包括农产品物流、农村消费品物流、农资物流以及农村回收物流四种形态,具有特殊性、分散性、差异性、季节性、多样性等特征。近年来,农业进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逐渐从生产转为流通,农村物流作为联系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纽带,在促进城乡商品交换、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农村物流也开始为广大学者和研究人员所重视,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任美霞(2011)认为农村物流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王占霞(2009)概括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对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性,确定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现状,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王新利与张襄英(2002)认为建立科学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是入世后我国农业迎接国际农业冲击和挑战的必然需要;是建设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客观要求;是激励农民重视农业管理和成本核算的驱动力;还可以降低和分散农业经营风险,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相比于对农村物流和农村经济的独立研究都是相关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将两者结合分析其关系的研究却屈指可数。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集中于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少有研究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的文章又表现为浅层次的定性及简单的定量分析,在对两者之间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以及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量化方面几乎为空白。

基于此,本文将创新性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希望可以丰富农村物流与农村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给农村物流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发展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表现在:

第一,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这主要有两种途径:开源和节流。在开源方面,农村物流给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产生工资性收入;通过包装、再加工等功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农民从有限的田地获得的生产性收入;有利于使分散的农户加强联系,形成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加强农民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最终有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给农民提供创业机会,随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环境必然得到很大改善,这给农村旅游业的兴起创造条件,从而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在节流方面,首先,通过缩减流通环节,改进物流技术等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的损耗;其次可以有效解决“卖难”的问题,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跳跃,保证农民的投入顺利转化为收入;最后还可以有效的降低经营风险,这些都可以为农民节约大量成本,相应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

第二,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农村物流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分拣、包装到装卸搬运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末端服务”全要靠人力来完成。因此,农村物流作为一个产业自身的发展就可以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农村物流的发展还可以带动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村旅游、交通运输、修理修配、石油供应、餐饮服务等,开辟农民新的就业渠道。

第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缺乏第二、第三产业。而农村物流本质是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还将带来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为信息旅游业、金融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其它第三产业开拓市场,增大需求,带来商机,也就是说,农村物流业通过自身的发展以及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一方面促进第三产业企业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促进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最终达到对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四,优化农村投资环境。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市偏向的资产投资制度,农村建设或农业生产由于缺乏投资,一直处于技术落后,发展停滞的局面,但农村经济越落后,越吸引不到相应的投资,长此以往,农村整体投资环境陷入恶性循环。

近年来,随着农村物流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有所改善。首先,发展农村物流要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如电力、通讯网络线路的铺设、道路桥梁的修建、运输车辆的购买等等,这都需要大量的实物投资以及资金注入。其次,现代物流网络已经被认为是投资环境状况的反映,许多外商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域时,都把地区物流发展状况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因此,农村物流的发展也成为农村吸引外资的有利条件。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

模型构建

(一)潜变量测量

本文有两个潜在变量:农村物流水平和农村经济水平,这两者无法被直接测量,需要通过其他指标来反映。基于针对性、独立性、综合性、可比性等指标选取原则,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筛选、确定、测量指标过程如下,具体的定义及计算说明见表1。

1.农村物流水平。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现象,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指标体系能用于它的测量,在这里只是选取一些公认的、可量化的影响因子。第一,货物运输水平。以货物运输总量代表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方法在物流研究领域较为常见,如陈雪刚(2012);平海等(2012)等的研究。当然这里的货运总量为农村物流的货运总量,包括农产品运输量、农村消费品运输量等。第二,农村信息化水平。这是指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程度,现代物流发展已经离不开物流自动拣货系统、物流电子定位系统等各种信息技术,因此农村信息化水平是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第三,农村物流发展投资情况。主要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方面的投资完成额来表示。(顾丽琴等,2010)投资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加速器,投资越多,农村物流发展越快。第四,农村物流规模与农村物流人力资源。分别用农村物流企业数与农村物流从业人员数来表示(平海等,2012)这两个指标直接描述农村物流的发展状况,物流企业数与从业人员数的增长反映该农村地区物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第五,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情况。一般研究中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表征是采用运输、仓储或信息化相关的基础设施指标,本文主要采用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来表示。

2.农村经济水平。在农村经济水平的衡量与评价这一块,张广胜(2013)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其依据农村经济的四个重要因子来确定指标,即产出、投入、生产能力及农民生活,其中产出主要包括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产值;投入方面主要有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在农村生产能力方面选取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学历人数所占比例、农业机械总动力;最后,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来表征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本文主要参考张广胜的研究成果,选取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就业人数、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农林牧渔总产值等六个测量变量。

(二)数据选择与处理

考虑到本文指标定量性较强的特点及结构方程分析对于样本量的要求,本文拟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搜集了全国30个省从2005―2011年的210个样本数据,但把每年每一省市的相应数据作为独立的分析样本。于是,本文的测量变量数与样本数的比例为12∶210,满足1∶10的要求。相关的年鉴有《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物流统计年鉴》等。又由于的大部分年份的数据都缺失,选择剔除该样本,其余一些数据的缺失不属于随机缺失,选择期望值最大化法(EM)对样本数据进行估算。其次,为使指标数据规范化,本文采用极差变换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三)测量指标体系检验

首先是信度检验,分为测量变量的信度检验和相应潜在变量的信度检验。其中测量变量的信度检验采用各个测量指标的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R2)值来衡量,Bogozzi和Yi认为R2应大于0.50,R2的值越高表示信度越高。从表2可知农村物流规模、农村物流人力资源、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这四个指标的R2

0.942,都大于0.60,因此删除四个指标后的测量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度。其次是效度检验,由于各个测量指标在潜变量上的标准化系数都在0.70以上,且经计算得出两个潜在变量农村物流水平和农村经济水平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分别为0.52、0.80,都大于0.50,说明相应的测量指标可以有效的反映其潜在变量,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效度。

(四)结构方程概念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概念模型如图1,其中,农村物流水平为外因潜在变量,对农村经济水平(内因潜在变量)产生影响,每个潜在变量分别有四个测量变量。

实证分析

(一)模型拟合、评价与修正

代入数据后,运行AMOS对上文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计算,相应的模型适配度评价结果见表3。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模型的各项指标值均达到适配标准。相应的模型路径图见图1。

(二)结果分析

由模型适配度的各项指标值、研究信度和效度可知,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适配度好,研究过程可信度高,研究结论能够用于判断虚无假设。其中,农村物流水平到农村经济水平的路径系数为0.99,这个假设检验结果证明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水平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此外,对农村物流水平影响最大的是货物运输水平,系数为0.82;其次是农村信息化水平,系数为0.71;在其次是农村物流发展投资情况,系数为0.70;最后是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情况,系数为0.65。

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文的分析,得出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结论,针对此结论,启示有:一是要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提高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而这些都需要对农村物流进行投资,加强投资还可以进行人才培养、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使用等。同时,这些措施将大大提高货物运输水平,进而提高农村物流水平,最终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在提高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方面:第一要引导鼓励农村物流企业使用条形码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射频卡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GIS和GPS)、自动控制和通讯调度系统、消防和安防报警、温控和调节、通风换气、照明控制系统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第二是要推动网上物流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例如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等,方便物流企业处理相关参与方的数据,从而对客户要求做出快速回应。

在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农村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农资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的发展和建设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主要指农村道路建设,要从乡乡通公路到村村通公路,此外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增加铁路及水路运输方式,建设码头、铁轨等;同时注意引进先进农产品运输工具,如冷藏车、防震车等。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主要指保鲜仓库等的建设。

未来研究建议

此外,本文的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较简单,模型的测量变量体系需要进一步丰富,部分测量变量的表示有待进一步精确,例如农村信息化水平本文中用农村电话安装户数表示,相对单一笼统;本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并没有考虑农村物流与农村经济水平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事实上两者应该是存在一种长期协整关系;本文只研究了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水平的促进作用,但农村经济水平对农村物流水平有何影响本文并未涉及。以上的几个方面,将是今后深化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Bogozzi R P, Yi Y.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88, 16(1)

2.Diamantopoulos A, Siguaw J A. Introducing LISREL: A guide for the uninitiated[M]. Sage, 2000

3.De-liang C. Reflections on Developing the Rural Logistics in China [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2008, 6

4.任美霞.农村物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发展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4)

5.王占霞.加快农村市场流通 促进农村经济繁荣[J].商业研究,2009(3)

6.王新利,张襄英.构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农业现代究,2002,23(4)

7.陈雪刚.基于灰色理论的农村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8.平海,张浩伟.灰色关联度视角下广东省农村物流影响因素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4)

9.顾丽琴,文美辉,任荣英.我国14个农业大省农村物流水平的综合评价[Z].基于互联网的商业管理学术会议,2010

10.张广胜.农产品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支持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3)

作者简介:

姚冠新,教授,从事物流工程与管理研究。

篇4

随着市场 经济 的 发展 、流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商品流通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是“商品所有者的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88页》。在1997年召开的“97亚太国际物流会议”上,一些中外著名人士指出,

传统物流,一般是指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以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地点差异与时间差异。主要包括运输、包装、加工配送等。物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宏观物流亦称 社会 物流,即社会再生产各过程之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实物流通。具体可以分为:①初级产品物流;②中间产品物流;③最终产品物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商品货物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 企业 之间的交换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物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宏观物流的状况如何,自接 影响 国民经济的效益。微观物流亦称企业物流,具体讲,可分为:①供应物流;②生产物流;③销售物流;①回收物流;①皮大物物流等。微观物流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一般 工业 品从产品出厂经过装卸、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占商品价格的50%左右。而新鲜水果、易变质食品、某些化工产品的流血费用有的高达商,品售价的70%-80%。我国汽车零配件的生产,其加工装配时间仅占2%,而98%的时间是原材料、零配件的储存、装卸和搬运时间。自1979年以来,英国物料搬运中心多次进行全同性的调查表明,物流费用占整个国民经济总支出的39%,在生产与流通领域,物流费用占总支出的63%,美国《企业物流》报导,8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年平均支付的物流费用已超过总销售收入的25%。所以,一些发达国家把降低流通费用,特别是物流费用作为利润的第一源泉,作为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重大措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人90年代,传统物流已向现代物流转变。现代物流包括运输的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 网络 化等等。现代物流水平成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现代物流的五人发展趋势

(一)物流的系统化趋势

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流通的系统化,一个是物流的系统化。所谓流通的系统化,就足把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全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谋求其总体的、综合的效率化,使流通的现代化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融为体、流通的系统化要实现三个目标,即建立一个生产厂家满意的系统,建立一个经销商满意的系统,建立一个全社会满意的系统。如这二个目标个能同时达到,流通的系统化就不能算成功。

物流过去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在提出了物流的系统化或叫总体物流、综合物流管理的概念,并付诸实施,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速了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地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人销售物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消费者手中,最后还有回收物流,可以这样讲,现代物流包含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物理付的流通全过程,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整个商品的流动,以达到利益最大成成本最小,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物流系统也就成了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r域的社会系统,因此物流的系统化是一个国家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物流的系统化可以大大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与效益,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质量与效益。

(二)物流的信息化趋势

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信息化、一体化发展。使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 电子 数据交换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 应用 ,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为电于 计算 机的普遍应用提供厂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 科学 化水平,使产品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物流的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等等。

(三)物流中心、批发中心、配送中心的社会化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一个生产企业生产某种产品除了一些主要部件r己生产以外,大都是外购,生产企业与零售商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或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或零库存。 目前 国外实行配送中心的产品已十分广泛,不仅有生产资料、日用工业品,连图书、光盘也配迭。这种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不仅可以进行集约化物流,在一定半径内实现合理化物流,从而大量节约流通费用,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流动资金,实现资金流的合理化。

(四)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

物流离不开运输与仓储,仓储现代化要求高度机械化、自功化、标准化、组织起高效的人、比物系统,运输的现代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这是物流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所以发达国家都致力于港口、码头、机场、铁路、高速公路、仓库等建设。为了减少运输费用,还大力改进运输方式与包装方式,比如发展集装箱运输、托盘技术、提高粮食与水泥的散装率,研制新型的装卸机械等等。

(五)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

篇5

关键词:物流;区域经济;长株潭

一、引言

物流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日益完善,生产和销售领域以外的运输、储存、配送等物流环节中蕴藏着巨大潜力,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内一个独立部门和职能领域。物流活动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现代物流业几乎涵盖了一产、二产、三产的所有领域和部门,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是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越发展,专业分工就越细。专业分工越细,也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专业比正是现代物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使生产者、经营者能压缩存量资本和不必要的物流投入,使消费者的需求能更便捷、更好地得到满足;使电子商务、全球卫星定位通讯技术等先进科技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使物流经营者能更专致于物流服务;使物流设备和技术、管理进步更快;使物流资源向专业化、规模化、合理化方向配置,形成集约化的物流经营,产生规模效益。

2.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地区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严重,东部、中部、西部产业相近系数高达0.95左右。规模形不成,厂商生产和销售成本高,消费者购买价格高,可谓两者俱损。因此,各地区应依托资源优势从事生产和经营,形成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协作,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贸易发展奠定交易基础。而地区分工造成的生产区域化与消费全球化矛盾则通过现代物流业得以解决。这样,不仅使各地区和企业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以及由此造成的盲目竞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能使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3.发展现代物流业,将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好属于需要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及地位。而且,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带动相关的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信息业的发展。这样既增加了第三产业的绝对数量,还提高了第三产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从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繁荣区域经济。此外,发展现代物流业也是创造再就业的有效途径。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劳动就业将出现新的格局。

4.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现代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潜在需求巨大,相对传统的物流业,它属于产业的优化升级。现代经济发展对高质量、高效率物流服务的需求,将使传统物流业获得新的业务拓展领域,变单纯的仓储货运为现代物流,提高附加值,走出新路。

5.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区域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物流业的发展又将推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近年来,我国不少港口城市通过实施“以港立市”发展战略,海港、空港、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建设日益完善,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港口城市抓住有利时机,通过大力发展物流产业,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6.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直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例如,美国物流业规模为9000亿美元,几乎是高技术产业的两倍,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日本在近20年内,物流业每增长2.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就增加1%;据统计数据,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我国约为16.7%,这说明,我国物流成本的节约空间还非常大。因此,如果能够在物流合理化方面加以改进,将该比例降低一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将直接节省约2400亿元的物流成本,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可以看出,发展现代物流业应作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优化生产力布局,改善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素质和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经济竞争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三、“长株潭”物流战略的选择与布局

长株潭城市群虽然目前的经济实力总体上落后其他两群(武汉和中原经济圈),但是发展契机非常好,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和密集的科教资源,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带动湖南经济在中部崛起,其中,物流体系的建立是发展商圈经济生产力的基础。

1.长株潭城市群发挥产业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经济总量

长株潭城市群要结合区域规划和自身优势特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制定有利于优势产业的发展,符合未来发展的产业政策,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互补性。突出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制造、钢铁、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引导城市群内的企业围绕骨干企业进行配套服务,延伸产业链,物流将是其重要的配套系统。

2.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综合物流体系发展目标

以“建立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个国家交通发展长期战略目标为指引,配合国家铁路建设和发展整体思路、交通部“三主一支持”长远规划设想和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民航局航空运输发展战略以及湖南省交通建设战略目标,适应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需求,确定规划期内区域综合交通的发展目标是:

建成以长沙公路主枢纽、长沙主枢纽港、黄花空港和株洲铁路枢纽为中心,以公路干线、铁路干线、湘江干流航道、黄花机场为骨架,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布局合理、快速便捷、连接区域内外的满足国家、湖南省以及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和客货增长需求的综合交通运输与物流系统。

3.市际物流体系发展目标配合对外物流体系发展目标

构筑长株潭三市交通骨架;形成带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南北向交通走廊;强化区域东西向交通联系,带动湘江西侧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巩固和强化湘江东岸已有的交通优势;促进长株潭交通网络同城化;建设联系三个中心城市主城区和重要功能区的快速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加强区域内部城镇之间的联系。对外则建成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构成的四通八达的满足国家、湖南省和区域客货运输增长需要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

4.打造“物流湘军”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

湘潭地处长株潭“金三角”地区,也是长沙以南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四大城市物流的重要节点,具有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拥有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巨大的产业市场优势,把湘潭建成区域性物流基地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只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就能迅速发展壮大,为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供新的动力。湘潭作为一个工业城市,原材料和产品两头在外,而且相当部分商品对周边甚至更远的地区具有集散的辐射功能;并且立足湘潭水运优势,重点扶持湘潭港第三方物流项目。

在物流园区方面,湖南省将整合现有物流资源,重点在长沙、株洲、湘潭和怀化等区位优势明显、辐射范围广泛、商品集散能力强的中心城市筹建物流园区。其中,长沙市已规划在星沙、望城坡、暮云、捞霞建设4大现代物流园区,目前部分物流园区已经启动。湘潭的德国工业园、九华工业园建设来势喜人,株洲、郴州、常德、怀化、衡阳等地也已规划建设物流园区。

随着湖南工业化的提速,未来几年内,湖南将重点建设以长株潭、怀化、衡阳和岳阳为中心的四大区域物流中心,力争打造一支货畅其流、竞争力强的“物流湘军”。

四、结束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中部地区的经济腹地,处于我国东西和南北的结合部和我国“十”字形一级发展轴线的交汇处,是长江流域经济带和京广铁路经济带的交汇中心,铁路、水运、公路、空运优势均十分明显,是名副其实的综合交通枢纽。所以,它具备具有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区位优势,而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成功建设也是长株潭区域经济长远稳定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方仲民 刘德武:《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篇6

物流是随着市场贸易的发展而衍生出的行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开始显现出来。在经济活动的进程中,产品的运输与储存非常重要,对保证经济贸易的畅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物流业的主要工作就是运输与储存。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之后,物流业的功能也得以逐步的完善,除了运输储存之外,还包括对经济产品的装卸、搬运、加工、包装、配送等多项工作,丰富了其工作职能,更好地进行社会服务。随着物流业工作职能的完善,对于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就更加重要。物流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带动了物流行业走向新的发展高度。经济发展的越好,就会产生越多的经济产品和经济财富以及更多的社会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变得频繁,其中就会产生大量的商品流通与消费,提高了对于社会服务的要求,随之产生了大量的物流需求,对于物流行业的要求也就越高,物流业的产业种类需要不断地丰富,其工作职能也需要更加全面,扩大其服务的范围,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丰富了人们消费和服务的需求,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消费形式,增加了物流需求。物流行业与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依托的发展关系,推动彼此的发展。

二、物流业的发展战略

由于物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保证物流业平稳有序的发展就变得尤为重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下,经济形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物流行业是在经济贸易流通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产业,物流业的发展变化,是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形势来决定的。因此,对于物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也需要以经济发展为依托。

(一)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物流行业的发展与完善,需要结合经济发展来决定。物流业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经济产品的储存和运输,工作内容也受到经济发展需求的影响。因此,物流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经济发展的基础。物流行业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的方向一致,与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和经济发展规划相融合,整体推进、相互带动,真正做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扩大物流产业范围

经济发展速度正在加快,经济产业结构也在适应时展的需要而进行转变。经济产业形式增多,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社会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因此物流行业的发展必须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扩展物流产业的范围,增加物流业的工作职能,以满足当前多元化的经济模式,不能仅局限于经济产品的运输与储存,还要拓展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产业,形成具有物流配送、产品交易、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功能的综合性物流产业,以提供最优质的社会服务,促进经济的增长。

(三)搭建系统完整的物流平台

为了更好地完善物流行业结构,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物流平台,使物流行业的功能更加完整,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首先,建立系统的物流运输网络。物流业最主要功能就是产品的运输,交通运输的顺利通畅对于物流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交通运输设备,全方位地打造高效、完整、安全的物流运输体系,形成完整的物流运输网络。然后,建设信息化物流业。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物流业也不例外。完善信息系统基础建设,打造物流信息平台,以掌握当前经济发展对物流需求的第一手信息。利用信息网络,结合电子商务技术,有效掌握物流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合理的控制,使物流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最后,推进社会服务。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给予足够的支持,将产品材料的运输、储存、加工、包装、配送等物流服务工作分开进行,形成行业模式。将物流业拓展为运输业、仓储业、加工业等多个物流服务行业,使物流工作变得更高效。综上所述,通过对运输、信息和社会服务的完善,建立系统完整的物流平台,推动物流行业更好的发展。

三、物流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物流业所占经济比重的增加,根据时展的需要,物流业正在朝着信息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搭建系统完整的物流平台,扩大物流产业的范围,并与区域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综合物流产业,发展成为强大的第三方服务产业。这就需要改善物流业的管理方法,应用先进技术,借鉴先进经验,结合物流业发展需要,建设现代化物流产业。

(一)加入现代化元素

建设现代化物流产业,需要将现代化的主要元素融入到物流业当中。大力应用科技手段,加入到物流产业的建设中,对提高物流管理技术水平和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力宣传现代化的物流理念,构建符合当前经济形势下的物流体系,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化物流管理。实现生产、销售、运输、存储物流进程一体化,使物流服务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扩大信息获取渠道,加快物流信息传递的效率,最大程度上实现信息共享,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让物流产业更加规范化。

(二)大力培养物流人才

传统物流业的主要工作是产品的运输和储存,工作职能简单易行,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而随着物流业的逐渐壮大,其功能也越来越广泛,物流工作就变得繁多复杂。由于长期以来物流业缺乏专业性的人才,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式,已经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因此,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变得极为必要。对具有良好业务能力的老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接受和理解现代物流理念,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专业性物流人才。许多高校都有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物流人才。物流企业应当大力引进这些专业性的物流人才,为物流产业加入新鲜血液,使物流业的发展更具生机和活力。对于物流人才的培养重点要放在对物流业的改革创新。通过大量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将物流产业改造成最具时展特征的第三方服务产业。

(三)加强中小物流企业的建设

篇7

关键词:Logistic模型;区域经济;边际;弹性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采用Logistic模型确定陕西区域物流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定量关系,利用边际分析和弹性分析计算出陕西物流单位增长对本地区经济的贡献程度,确定了该区域物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变化规律,以此提出发展区域物流产业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Logistic模型;区域经济;边际;弹性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中国于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陕西省属于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门户。近几年,在政策的指导下,陕西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同时陕西省各个城市主体产业与城乡商贸不断蓬勃兴起,物流产业快速成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陕西经济的发展。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物流与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物流的发展实践也同样证明了物流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但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经济增长还需进一步探讨,且对于现代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人们多是从定性角度进行一些简单的模糊认识,可操作性较差,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物流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陕西省为例,从定量角度出发,从反映物流增长发展阶段的角度,运用相关模型对陕西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一般理论中,物流发展初级阶段,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水平不高,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作用不明显,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表现出平缓增长趋势;随着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越来越明显,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但是区域物流市场和区域物流基础设施扩大到一定规模后都会达到饱和值,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之后趋于平稳。陕西省物流产业对陕西经济的发展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因此本文用Logistic生长曲线函数来分析物流业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从而判断陕西物流的发展阶段,以便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1 陕西物流水平与GDP回归模型的建立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统一全面完整的物流业统计数据和指标体系,因此模型指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货运量参数代表物流发展水平,区域GDP代表区域经济总体水平。通过分析货运量与GDP的相关系数,判定两者的相关程度,并通过建立货运量与GDP的相关模型,揭示物流业和区域经济之间的经济关系,从而衡量区域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首先给出陕西省货运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统计值(见表1),然后以货运量为横坐标、GDP为纵坐标作出陕西省2005

~2011年货运量和GDP的散点图(见图1)进行统计描述,其中横坐标即自变量为货运量,纵坐标也即因变量是GDP。

从图1可以看出,陕西省GDP与货运量之间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并非是线性增长的,呈现S形的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规律,因此可以采用Logistic函数模型。设其曲线方程为:

y=■

式中y为GDP,x为货运量,k、a、b为未知常数,k>0, a>0, 0

y=■

其中检验值及相关说明如下:(1)R■=0.9695, P=0.00010,a

=0.03857>0,0

2 陕西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作用分析

2.1 边际作用分析

本文采用经济学中边际的概念来表示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前面的Logistic模型,可以得到陕西物流业对GDP的边际作用为:

■=-alnb■

由于0

将陕西2011年货运量的统计数据代入上式,可以得到:

■=-alnb■=13.70

即货运量每增长1亿吨,GDP就相应增长13.70百亿元。尽管从上式可以看出dy/dx>0,但由于:

■=-alnb■■■-■

令上式等于0,得到x=16.59亿吨。当x0,当x>16.59时,d■y/dx■

2.2 弹性分析

在经济学中,弹性是描述一个经济变量在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化1%时所带来的百分率。本文采用“弹性”这个概念表示物流业每增长1%,所拉动的区域经济的增长率。具体公式为:

ξ=■■=-alnb■■=-alnb■

上式中ξ表示物流业增长1%带来的GDP的变化率。

根据经济学原理,当ξ>1时,说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区域物流增长速度,即区域物流需求大于物流供给;当ξ

根据前面介绍的弹性的概念,结合2011年的统计数据,陕西省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弹性系数ξ2011为:

ξ=■■=-alnb■■=-alnb■=1.327

弹性分析表明:在上式中a>0, lnb0, b■>0, k>0, 所以ξ>0。即GDP与物流业呈现同向的变化趋势。陕西省的弹性值大于1,说明该地区物流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物流业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经济增长对物流业的推动作用不够强。即陕西省物流供给能力小于物流需求,物流产业发展滞后于陕西整体经济增长。加快物流产业发展的步伐,是陕西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基础所在,也是陕西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创立新的竞争优势的需要。

3 分析结论

通过量化陕西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作用,明确陕西物流业发展处于快速发展上升阶段,并且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程度较大,在该区域经济增长中已显示出其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成为了最具普遍影响的经济运行基础和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可知陕西物流业的供给能力小于物流需求,物流业一定程度上被动地依附于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对经济未充分发挥主动拉动作用,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应该强化物流产业发展。

4 陕西物流发展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政策导向,转变企业经营理念

陕西处于内陆西部,企业在经营方面“重生产、轻流通、重工业、轻服务”的传统观念较为牢固,因此必须转变这种观念,高度重视流通、发展流通,将物流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扶持,实现经济增长与物流产业的互动发展,努力发挥物流业对陕西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同时,陕西物流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自成体系、自我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从而导致物流效率低、成本高。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应该认识到这种发展趋势,通过陕西政策的引导和实施,树立协作、共赢的思想,提高物流活动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增强企业核心能力,将巨大的物流发展潜力转变为现实需求。

4.2 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大规模物流基地和综合物流中心

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物流发展潜力很大,但现实仍处于传统服务阶段,尤其基础设施分割严重,物流资源的相关平台建设有待改善。陕西省可以依据西安国际物流港务区的建设和发展,利用西部铁路快速发展等优势首先进行大范围物流基础设施的搭建,实现立体化的基础设施布置,再建立大规模物流基地和综合物流中心,实现物流的规模效应,从而带动区域物流业的集约化和产业化。

4.3 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物流专业人才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影响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既懂经济管理又懂物流技术的物流专业化人才。目前陕西省很多物流技术人才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他们的知识泛而不专,针对性较差,实践能力缺乏;同时较大部分物流管理人员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转变过来的,因此一直存在知识结构不全的状况。针对这一情况,陕西省应推行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机制,使不同程度的物流人才能够实现知识结构互补;对于管理人才,应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和学科设置规划,建立完整商业经济及物流科学学科体系;行业组织、咨询机构和教育机构应参与多形式、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工作;扩大与国际先进物流企业及组织的合作,联合培养不同方向的高级物流专业人才。

4.4 建立有效的公共信息平台,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

物流信息系统在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物流客户提供物流增值服务等方面创造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但目前很多企业的信息系统仅仅基于自身企业而言,对社会物流来说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因此要实现各种资源整合,完成充分的企业数据交换,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通过这种平台,整合企业、铁路、公路、港口、银行、海关、工商等多个信息系统,满足不同客户的信息需求。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对完善陕西省的现代物流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武志惠,虞巧颖,等. 三大经济圈的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5-47.

[2] 郭湖斌. 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经济计量研究[J]. 商业时代,2010(19):34.

[3] 王俊. 中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70.

篇8

物流产业是集服务与设备生产于一体的综合产业。许多研究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具有明显全局带动作用。主要表现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形成新的产业形态,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产业的发展[1]。区域物流的发展和区域经济主体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完善的区域物流系统不仅能够促进区域内信息与商品的快速有效流动和增长,而且通过优化集成区域内企业的战略竞争资源,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要求在沿湖生态环境容量的刚性约束下,实施产业的有效集聚,在沿湖资源环境承载力内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资源集约利用的工业园区带。优先发展鄱阳湖经济区物流系统,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目标的关键[2]。基于相关性模型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主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物流、经济的协调发展。 1研究区域界定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主要包括江西省5个环鄱阳湖城市,分别是景德镇、九江、南昌、鹰潭、上饶共五市。本文从抓住研究重点和收集数据方便两方面考虑,将研究去区范围设置为六市,即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抚州六市,基本从空间布局上涵盖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2相关性模型的建立 2.1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模型 提高货运周转量,加快物流的周转速度,是从整体上提高区域经济主体运行速度和质量的关键[3]。在此,可以通过建立货运周转量的的趋势模型,来反映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货运周转量的趋势模型:y=f(t),式中,y为货运周转量;t为时间。 2.2区域货运周转量与GDP回归模型的建立 借助SPSS,通过分析货运周转量与GDP的相关系数,来判定二者的相关程度,并通过建立GDP对货运周转量的回归模型,来反映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主体的拉动作用。货运周转量对GDP的回归模型:y=g(x),式中,y为GDP;x为货运周转量。 2.3区域物流产值与区域第三产业产值回归模型的建立 物流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因此,通过建立区域物流产值与区域第三产业产值回归模型分析区域物流产值与区域第三产业产值的相关性,反应物流产业在就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作用[4]。区域物流产值对区域第三产业产值回归模型为:y=u(x),式中,y为区域第三产业产值;x为区域物流产值。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主体水平的相关性实证分析 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本身的界定尚不清晰。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中,还没有对物流产业进行单独统计。众多学者用货运量或货运周转量来近似描述物流规模,这一方面是因为运输业是物流产业的主要支柱,任何物资的流动都需要经过运输这一环,掌握了运输业的基本状况也就可以确定其他环节的发生量;另一方面,是由于运输业统计数据具有可得性与可信性[5]。但考虑到一批物资可能会经过多次流转,从而产生几份货运量,放大了物流需求。因此,本文采用更全面的货运周转量、区域物流产业产值等来定量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6]。 3.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分析 根据2003~2010年江西省统计年鉴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从200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货运周转量为321.25亿吨公里增长到2009年的1127.41亿吨公里,以每年14.29%的速度增长(表1)。为直观地观察8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的变化趋势,根据上述数据,我们运用散点图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8年来的全社会货运周转量的发展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与描述(见图1)。如图1所示,8年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货运周转量随时间的增加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基本上是线性趋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7],利用SPSS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数据,我们得到货运周转量的趋势方程为:y=116.947x+111.166,R2=0.843式中,y为货运周转量,x为时间。我们需要对上述模型进行F检验。检验所用的F统计量的值为32.147,远远大于其临界值F0.005(1,7)=3.84,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05下,所建立的货运周转量的趋势模型是显著的,也就是说我们所建立的线性趋势模型是合理的。从上面的趋势模型方程中可知斜率为116.947,其意义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平均每年将增长116.947亿吨公里。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活动的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货运周转量水平还将持续增加。 3.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GDP与货运周转量的回归模型分析 分别将区内生产总值GDP和货运周转量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和物流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来进行分析(数据见表2)。下面通过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与GDP的相关系数,来判定两者的相关程度,并通过建立货运周转量与GDP的相关模型,来大致反映物流业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带动作用。根据表2的数据,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与GDP的散点图,从中寻找二者之间的关系[8](见图2)。如图2所示,8年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GDP与货运周转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基本上是线性趋势,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SPSS相关性分析得到数据。我们得到货运周转量与GDP的回归方程为:y=3.769x+798.786,R2=0.875式中,y为GDP,x为货运周转量。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经计算检验所用的F统计量的值为41.899,远大于其临界值F0.02(1,8)=11.3,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1下,所建立的模型是显著的,即线性趋势模型是合理的[9]。由回归方程可知回归系数为3.769,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每增长1亿吨公里,将拉动GDP增长3.769亿元。由此可以说明增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货运周转量、发展物流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 3.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产值与GDP的相关性分析#p#分页标题#e#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产值与GDP总体趋势是上升的。物流产业产值从2005年151.2579亿元到2009年255.9489亿元GDP值从2005年2290.84亿元到2009年4521.19亿元(表3)。从图3可以看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产值与GDP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通过SPSS分析数据得到,通过数据建立一元回归模型,我们得出物流产业产值与GDP的回归方程为:y=21.583x-985.346,R2=0.988式中,y为GDP,x为物流产业产值。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经计算检验所用的F统计量为238.795,远远大于其临界值F0.01(1,5)=16.3,说明在显著性水平为0.01下,所建立的模型是显著的,即线性趋势模型是合理的。由回归方程可知回归系数为21.583,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产值每增长1亿元,将拉动GDP增长21.5839亿元。由此可以说明增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发展物流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 4结语 从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4.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物流产业总量呈上升的趋势,与GDP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4.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产业货物周转量、产值与GDP的相关性都较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 因此,在大力进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同时,应做好经济区物流产业的规划,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区位的能力,积极利用物流引力作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区域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拉动物流地位较低区域的经济发展,推动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篇9

[关键词]物流经济;管理模式;战略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069-01

一、论述几种不同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

(一)首先是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网络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支付方式,融入了网络技术的支付方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网上购物的方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水电煤气等费用的缴纳也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平台进行操作。与物流经济本身的倾向一致,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也逐渐倾斜向电子商务管理模式,通过电子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使得物流经济在其促进下迅速增长。对物流经济发展而言,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不仅大大增加了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同时促使我国物流业务量出现明显增长。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业,在信息的搜集与获取方面便有了更多的途径,在这一基础上数据的分析与整理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已经到来的信息化物流经济,提高了物流业的竞争力,使物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先了先机,生存与发展权利更胜一筹,促使企业加强对现代物流的重视,对运输成本的降低有明显作用,且有利于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其次是定额管理模式

所谓的定额就是一个产品从开始生产到完工后的一段时间内,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可以通过其一段时间内的定额体现出来。在刚开始发展时,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大,且很多企业产品还比较单一,对生产资源的需求并不多,对生产组织的要求也并不周密,生产经营能力要求往往一般即可。但随着企业生产中大量高科技的应用,以及经济日益发展的刺激,经济发展往往会趋向于更加先进的管理观念。在越来越看重定额化的今天,物流企业也开始积极转变观念,在物流经济的发展中积极应用定额管理。在确定定额的基础上,预算最小工作环节并对其进行管理,可促进物流效率的提高,使企业物流经济中定额管理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使企业在这一推动力作用下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最后是供应链管理模式

在物流经济管理工作中,要想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就要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有效缓解企业的运输压力,让企业的内部分工更加清楚明了。企业内部的存储工作可以让物理经济管理部分负责,企业可以只掌控一些核心的工作,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成本投入。通过物流公司的物流链和配送体系,企业甚至可实现零存储,从而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购物后,商品何时到达自己手中开始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成本来说,物流成本占据很大一部分,而将这一业务转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将会强化企业综合整合能力,使商品运输过程更加经济和快捷,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现代企业需要持续发展,提高供应链功能成为传统供应方式的改革焦点。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其对物流经济管理的敏捷性与合作性及柔。

二、新形势下物流经济管理的战略发展内容

上文中已经提到,物流行业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新的经济发展局势下,首先需要确保物流行业的流动性及高效性。然而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国物流经济管理的战略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重点创建物流网络平台,推动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发展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物流行业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新时期的物流行业更加倾向于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形成了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雏形。这种物流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统一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做基础。物流信息化系统开放性与扩展性,需要以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的网络系统为保证,只有在此基础上物流经济发展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平台才能更加先进和稳定。物流企业传统 MIS 信息平台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均可通过 Internet 进行改造,数据格式不统一所造成的沟通问题可以通过统一开放且标准的网络平台加以克服,进而促进企业间有效沟通的实现,在这一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物流企业跨地区合作,促进物流企业网络联系范围的不断扩大,使电子商务经济发展中融入更多物流企业。

(二)规范中间物流企业的竞争,加大管理力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所有的物流经济管理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规范中间物流企业的竞争,为了进一步拓展物流经济行业的使用范围,提升我国物流经济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可加快物流行业协会的建设步伐,通过物流协会推动物流行业内部信息建设与信息共享,从而规范物流企业行为,有效提升物流经济整体实力。

除此之外,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才能满足物流经济的管理需求,特别是在定额管理模式下的物流经济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了更高要求。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高校,应结合最新物流行业发展方向与技术,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重新改进设置,对教育内容加以充实。物流企业管理者尤其高层管理者,应不定期地接受培训,并给予员工不定期培训,使物流从业人员对物流经济发展特点与要求全面掌握,促进从业人员素质及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简而言之,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传统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注入新的元素,不断创新物流经济管理模式,同时还应该结合我国的物流发展现状,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管理水平,创建科学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物流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闯.物流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与发展策略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4,31:75.

篇10

关键词:经济动员;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Civil Logistics in Economy Mobilization

Zhang Jihai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Logistics is an important activity of economy mobilization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 and demobilization,and it affects the efficiency and benefit of material resources mobilization. First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s of mobilization logistics, secondly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s of civil logistics in the mobilization process.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teps on using civil logistics in mobilization process.

Key words:Economy Mobilization; Self-support Logistics;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一.动员物流的内涵及主要形式

物流活动是贯穿经济动员准备、实施和复员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直接决定着物力动员的效率和效益。

经济动员物流活动(以下简称动员物流)是指动员物资经过筹措、运输、包装、加工和生产、储存、供应等环节,最终送达需求方而被消耗,实现其空间(或支配权)转移的全过程。动员物流以物流中心为结点,通过若干布局合理的动员物流中心及配套设施共同保障动员物资从筹措到需求部门全过程的高速运转,并形成能够满足“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动员物流保障网络。

经济动员物流活动有两种主要的实现形式,一种是依托军事物流体系开展的经济动员物流活动,另一种是依托民用物流体系进行的经济动员物流活动。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军事物流体系,动员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包装、维修保养、配送等环节可以依托军事物流体系来实现。但是,军事物流体系主要负责军队系统的物流活动,其体系相对比较封闭,并且在战前和战时投送作战物资的能力相对有限,目前也在积极探索利用民用运力和民用物流能力的形式和渠道。经济动员过程中对于重要战略物资的投送,如武器装备等,可以依托军事物流体系进行,但是更多的动员物资需要通过民用运力和民用物流企业实现投送。

经济动员的核心内容是动员经济资源以满足军事需求和应急需求,依托民用物流体系是实现动员任务的重要形式。民用物流和动员物流追求的目标、结构基础相同,将民用物流引入为军事需求服务,与部队自身保障在系统结构、运作机理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兼容性,都是追求少投入多产出,以最少的资源耗费实现对部队的最佳保障。另外,民用物流和动员物流对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相同,都是要满足客户或部队的要求,保证服务质量或保障水平。

从物流作业执行者的角度,可以将民用物流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三种形式,其中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又称为企业自营物流。经济动员过程中利用民用物流体系,也可以分为依托大型企业的自营物流和依托第三方物流企业两种主要形式。

二.经济动员活动依托企业自营物流分析

企业自营物流包含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两种形式。其中,第一方物流是指由物资提供者自己承担向物资需求者送货,以实现物资的空间位移。第二方物流指买方、销售者或流通企业组织的物流活动。这些组织的核心业务是采购并销售商品,为了销售业务需要而投资建设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设备,并进行具体的物流业务运作组织和管理。在动员过程中依托企业自营物流具有两大优点:

(1)传统的大型或特大型制造企业或流通企业,具有完善的销售和配送网络和仓储能力,通常可以实现动员物资筹措、运输、包装、加工和生产、储存、供应等全部环节;

(2)这类企业通常自建完善、可靠、准确的物流配送平台,可以为国民经济动员体系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组织指挥体系的效率,降低动员成本。

三.经济动员活动依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分析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资提供方和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过程。第三方物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因而在不同的领域涵盖的范围也就不同。广义的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自营物流而言的,凡是由社会化的专业物流企业按照货主的要求,所从事的物流活动都可以包含在第三方物流范围之内。狭义的第三方物流是指社会化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现代和系统的物流服务活动。经济动员过程中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特点:

(1)物资的采购环节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其他组织负责,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负责物流的其他环节;

(2)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向动员主管部门或动员物资需求部门提供包括供应链物流在内的全程物流服务和特定的、定制化服务的物流活动;

(3)不是动员需求部门与物流服务提供商偶然的、一次性的物流服务活动,而是采取委托――承包形式的长期物流活动。

四.动员过程中利用民用物流的主要手段

1.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法律法规来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以实现动员目标的措施。法律手段是政府通过行政立法、司法的方式履行行政职能。法律手段不仅仅是通过司法部门对违法行为制裁,它首先是政府通过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进行控制、指导和监督。在动员体制建设过程中国家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动员机制,其中《宪法》、《国防法》、《物权法》等国防动员相关法律对动员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并且规定了对企业、组织和个人财产征用和征收的条件,以及相应的补偿方法,但是在动员实践过程中还缺少专门性的法律和法规,如《国防动员法》、《国民经济动员法》等。在动员过程中对民用运力和民用物流系统的动员也需要有相应的法律进行规范。

2.行政手段

经济动员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国民经济动员系统及其他行政机构,采用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完成动员任务的措施。行政手段是一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和行政岗位的权利,运用命令、指示等强制性的方式,对下属或下一行政层级的机关施加直接影响的方法。行政手段的优点在于,便于达到统一集中、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处理一些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物流企业的动员主要采取行政手段,但是随着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在动员过程中所能采用的行政手段越来越少,而且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用于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如2004年颁布实施的《行政许可法》等。

3.经济手段

经济动员的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以达到和实现经济动员目标的措施。在动员实践工作中也经常通过计划和政策等方法实现对动员对象的引导,如在动员中心建设过程中对于动员中心依托企业提供一定程度政策上的扶持,如税收减免政策、土地转让优惠政策等。另外,在经济动员相关规划和计划中也制定了促进民用运力和民用物流体系应用的相关条款。

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主要表现在政府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经济杠杆主要是通过分配方式来调节物质利益关系的,是宏观调节与微观管理的结合。调节微观经济要素是经济杠杆最终的调节目的。运用经济杠杆可以将微观经济对象的经济活动引导到满足动员需求的轨道上来。经济手段与行政指令手段相比具有间接性、有偿性和平等性等特点。经济手段在动员物流过程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其中物流外包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也是各国在动员活动中广泛采取一种方式。

五.在动员过程中促进运用民用物流体系的措施

1.制定周密的动员计划,为动员过程中运用民用物流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国民经济动员规划和计划,是指国家以文件形式对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和实施所进行的预先安排。在国民经济动员及其相关规划和计划中应当制定促进利用民用物流企业的条款,并在政府财政计划中安排必要的资金,作为必要的经费保障。

2.通过潜力调查,了解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物流企业的分布情况和潜力情况。

潜力调查是了解经济动员潜力的重要手段。虽然,我国经济动员领域的潜力调查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涉及到物流方面的问题有指标体系不完备、工作不够细化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细化物流领域潜力调查指标体系,围绕动员需求通过潜力调查摸清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物流企业的分布情况和潜力情况。

3.加强与民用物流企业技术标准的接轨

我国的军事后勤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相对封闭和完备的独立体系。但是,军用装备的标准体系与民用设备的标准体系不一致,也不统一。而经济动员是调集经济资源以满足军事需求和应急需求的活动。在动员过程中由于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不统一,就会给动员活动造成一定的困难,如军队装备物资的形状和重量、相关的装卸机械、管理系统与民用系统存在一定的差异,民用物流设备要想装载、运输军用装备,就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改装。这种情况大大地增加了动员民用物流资源的难度,因此需要加强军用技术标准与民用技术标准的接轨。

4.构建完善的动员物流基础环境

经济动员过程中运用民用运力和民用物流资源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基础环境。在法制建设方面,由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民力利用有法可依。在技术方面,加强军事物流系统与民间物流机构和企业的技术接轨。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继续完善国民经济动员信息系统平台,构建互联、互通的动员信息网络体系,并将经济动员信息网络与重要的民用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互联,使得重要的物资信息能够时时更新。

基金项目:2007年国家经济动员办公室立项课题:国民经济动员物流问题研究(1080036120705)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