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20 18:1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1

联网的产生源于计算机的不断发展,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给人类的发展水平也带来了很大的提高。在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物联网安全问题的关注。RFID技术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生活中,物联网中RFID技术的运用仍存在着安全性问题,这也是物联网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从RFID技术探讨物联网相关问题是很重要的。本文将立足于RFID技术对物联网中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RFID技术 物联网 问题

所谓物联网便是能够将所有的事物进行连接的网络,互联网是物联网存在的前提,是对互联网进行拓展的一种网络。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物联网具有巨大的发展市场,进行物联网的良好发展不仅仅存在技术方面的问题,还与物联网的规划、管理、安全等方面息息相关。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是最为关注的话题,直接影响到物联网能够长期发展下去,物联网系统包括多个层面,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都是物联网包含的层面。物联网总的来说就是通过RFID技术对物联网进行把控,结合计算机的发展实现物品在全球的运转,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局面。

1 物联网的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步进入信息科技化时代,物联网也在发展中应运而生,物联网能够实现全球信息的相互转换。根据我国科学发展水平,我国的网络发展具有良好的情景,实现物联网不仅是和技术相关,同时与科学的规划管理息息相关,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大对物联网安全性的重视。物联网存在的主要内容是整个数据库的安全性保证,因此,在对物联网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确保安全性,避免信息数据受到破坏,物联网的安全性比互联网的安全性更为重要。RFID技术用于物联网中,结合定位系统将所有的外界事物进行了结合,与信息网络合为一体,最终实现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的联系,缩短了世界万物存在的距离,实现物联网的良好发展,RFID技术便是主要的核心。以RFID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主要划分为标签层与读写层,这两种层都是通过射频信号的使用实现的,互联网处理了这一系列的问题。物联网将日常生活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物联网的发展越发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相关,关乎着未来国家的发展安全。我国现阶段,物联网不仅存在网络问题,物联网中数据的隐秘性与完整度也是存在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应该受到相应的重视。

2 从RFID技术探讨物联网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RFID系统中的安全性问题

RFID技术与传统的技术不同,是由大量的数据进行组成的,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破坏。RFID技术主要是由标签与读写器二者之间通过电磁波实现的,其中并没有能够通过眼力观察到的事物,因此,这就造成了物联网存在很大的安全性问题。RFID技术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是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完善。首先,标签存在安全问题,标签的成本和工艺之间遭到限制,其本身没有完善的安全措施,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强烈破坏,在对数据的加密保护上只是运用很简单的方式,攻击者很容易就能破解,从而造成数据被删除或者其他的破坏。其次,通信的连接上也存在安全性的问题,RFID技术的通信连接包含前端的标签与读写器的空中接口。在前端的接口上,无线传输自身具有开放的特征,造成数据安全性不高,外界的破坏者能够利用读写器进行数据的拦截,更加严重的便是对原先的数据进行篡改或者删除。传统的信息安全性问题是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物联网发展的相关技术。最后,RFID技术本身存在读写器的安全性问题,读写器收到相应的数据后,会在数据中进行自动的删选。读写器只能够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接口,并不能够向用户保证接口的安全性,总之读写器仍存在安全威胁。

2.2 无线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发的重要,对于隐私的保护是用户在进行资金交易过程中的最为关注的话题。物联网的发展为人类本身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感知节点上存在安全性的保护,数量巨大且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措施,外界的破坏者能够很容易接触到这些存在的设备,从而对设备进行破坏或者擅自更换设备的零件。无线网络的不断发展给网络漫游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性问题,信息破坏者可以轻松侵入到攻击目标所在的位置,在无形中对相关信息进行篡改。通过无线网络的所有服务可能会受到影响,在不断刷新的过程中也会将病毒引入到计算机中,从而带来巨大的运行风险。物理安全问题也是无线网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无线设备运用的过程中很容易丢失。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无线设备的保护并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很容易遭到丢失。一旦设备丢失了,外界拾到的人便能够浏览到相关的信息,造成重要数据的流失。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特定的实体认证便是物理设备管理上的最大问题。最后,网络本身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无线网络的发展受到了不同地理因素的限制。无线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渠道,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在无线网路通信过程中内容很容易被窃听。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都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的,针对个人的用户,所通信的内容更容易受到外界的窃取,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3 物联网在业务上存在安全问题

物联网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网络节点没有人进行把控,因此,就造成了物联网设备很难实现远程的信息连接。在物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物联网呈现出多变的状态,对物联网进行信息安全上的管理成为了当前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倘若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将会导致新的安全问题的产生。

3 提高物联网发展水平的对策

3.1 对网络访问系统进行控制

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网络访问系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实现科学的管理,防止一些恶意破坏的行为产生。用户在访问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实名认证,设置相应的密码,物联网在后台的管理过程中对用户所访问的信息进行监控,以便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记录调查。用户在通信前将节点与节点之间设置身份认证,即便是受到了外界的破坏,侵入者也很难实现层层的密码解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用户的隐私。网络信息管理者通过对节点的合理设计,从而提高网络感知的安全性。

3.2 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要想在网络发展过程中保证物联网发展的安全性,需要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减少人为对数据的破坏。用户在进行信息传送的过程中,采用节点感知的加密控制,能够有效解决用户信息遭到窃听的问题。加密的方式能够保证数据不会轻易被外界所窃取,从而保证整个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在物联网发展的现阶段需要不断完善RFID技术,通过对该技术的把控实现物联网安全运行。当前用户网络信息有很强的隐私性,物联网发展需要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可靠的保护,在技术发展受限时,进行数据信息的安全加密,是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进一步要求。

3.3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物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在监管体系上仍然存在不足,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进行科学制度的制定,保证物联网能够长远发展。通过法律的保护,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尤其是对企业单位的信息进行保护,实施科学的加密管理。在RFID技术的基础之上,运用法律对物联网进行仔细的整顿,完善对信息数据的保护机制。通过相关的政策法规对隐私进行保护,解决物联网存在的相关问题,促进物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采取相关的措施,保证物联网能够在安全的状态下发展。在RFID技术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没有充分的安全保障,网络信息会被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窃取。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去完善,在RFID技术下制定物联网信息的安全机制。

参考文献

[1]谢磊,殷亚凤,陈曦,陆桑璐,陈道蓄.RFID数据管理:算法、协议与性能评测[J].计算机学报,2013(03):457-470.

[2]章伟聪,戴征武,杨立春.基于RFID技术的消防设备管理系统设计[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01):81-86.

[3]颜波,石平,黄广文.基于RFID和EPC物联网的水产品供应链可追溯平台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2013(15):172-183.

[4]陈志辉,王颖纯,刘燕权.基于物联网环境的图书馆RFID技术应用现状的研究[J].情报杂志,2015(05):196-201+189.

[5]李小琴,晏伯武,陆垂伟.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4(01):44-47+52.

[6]秦格辉.Zigbee与RFID整合应用研究――智慧图书馆感知网组网设计[J].图书馆论坛,2014(05):86-91+144.

[7]吴亮,邵培基,盛旭东,叶全福.基于改进型技术接受模型的物联网服务采纳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2(03):66-74+131.

作者简介

裴曙光,现为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篇2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信息泄露

1 引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将会迎来一次革命性的发展。物流产业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物联网与物流产业的融合,将会提升物流产业的智能化水平,促进物流管理的合理化与规范化,具有重大意义。

2 物联网的概念与发展

物联网的概念,是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的。发展至今,还只是小范围的、封闭式的应用,并没有大规模的投入到生产中。所谓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整合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传感器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为每一个实体对象提供一个全球唯一的标识,实现全球万事万物互联互通,并实施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和监控等。

随着物联网讨论的升温,2008年,总理提出:从应用驱动的角度去探讨物联网发展路线图,归纳为发展的目标、主要困难、难题之间的关系、推动的策略。经过2009年到2011年的火热发展,2012年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渐渐从概念导入、试点示范,进入到以实际应用带动整体发展阶段。如智能安防、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2013年又将物联网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因此,我们看到了我国在物联网发展方面的可喜成果;但是,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就物联网在物流产业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分析了当今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物联网应用到物流产业面临的诸多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3 当今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

物流产业涉及各个层面,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统一管理是物流领域面临的首要问题。货物盘点、数据录入等大量工作仍需手工完成,虽然手持式条形码识别器为工作带来很大便捷,但是面对种类繁多、数目庞大、摆放位置不规范的货品,手持式条形码识别器仍然存在工作效率低、出错率高等问题。现今,网购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而货品从经销商到网购者,这一流程中经常会出现货品损坏而出错环节无从查找等问题,从而导致网购纠纷层出不穷。因而,及时获取货品运输过程中是实时信息也是物流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减少运输与配送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存货、降低安全库存量等等。上述诸多问题,面对物联网的介入,都将会被一一解决

4 物联网应用于物流产业

4.1 实现实时监控、透明管理

从货品入库、出库、运输、分销,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都可实现实时监控,通过货品和运输工具上贴附的EPC标签,在每个流通或检查环节安装RFID读写器,销售者和个人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了解掌握货品当前状态,从而实现责任清晰、透明管理。

4.2 货物盘点简单易行、降低盘活成本

手持式条形码识别器只能单个录入货品信息,而且存在远距离或有障碍不能读取信息的问题。与手持式条形码识别器相比,RFID读写器一次可读取多个标签信息,而且可以远距离、有障碍物读取;同时,将货品信息分类传入远程数据库。远程控制系统分析数据,发出各种情况下的报警信号。如补货请求、商品接近有效截止期请求下架或促销请求、商品包装破损请求信号等等。

4.3 选择最优配货方式,降低配货成本

货品、运输工具上都会贴有EPC标签,分销商或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合适的运输工具,从而减少运输工具及运输人员数目,避免车辆分配不合理,同时还可设计最优路线,从而降低配货成本

5 当今物联网存在的问题

虽然物联网与物流产业的融合,可以提高物流产业的智能化程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就物联网的发展现状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

5.1 标准不统一

各行各业甚至各地区的物联网都是使用各自的标准,从而难以实现真正的全网互通与实时监控。今年3月份,ITU―T第13研究组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我国制定的“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标准编号为Y.2060。该标准是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对于全球物联网标准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5.2 安全问题

物联网与互联网一样,也会面临病毒、黑客的攻击,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商业机密被泄露,从而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隐私保护”也是物联网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实现物联网的物物相通,就要使任何货品的标签能够被任意RFID读写器所识别,从而获得相关信息。这样就会存在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个人对EPC标签信息的读取或写入,从而面临个人或企业信息被非法盗取,这也是物联网发展至今还只处于局部或小范围的封闭式应用的原因之一。

5.3 成本问题

成本高是当今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产业中应用的一大障碍。关键原因是核心技术和标准未能实现自主、芯片和高端传感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这样就给低利润率的物流产业带来沉重负担。

6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物联网应用中的信息泄露问题,本文提出了“外网―内网相区分”的解决方案。首先,企业要为内网(即可信赖的)RFID读写器提供一个网络标识符,同时也要在每个货品标签上写入相应的标识符。其次,当射频读写器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时,程序要先比较标识符是否吻合,若吻合则读写器获取明文信息;反之,读取密文信息或不允许写入信息。最后,读取的任何信息都会上传到远程控制台,不同的是明文直接进数据库进行处理,而密文要先进入相应的解码平台,通过从企业或个人处申请的密钥进行解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个人不能获取密钥,从而也就不能获取有效的明文信息。通过这种“外网―内网相区分”的方案可以有效的遏制非授权RFID对标签信息的获取。

7 结尾

物联网技术还处于理论研究与初步实施阶段,就像互联网刚刚起步一样,所有问题都会一一解决,物物相通是时代会很快到来。

[参考文献]

[1]余雷.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J).RFID射频识别,2006:233-236.

篇3

关键词 物联网;安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200-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和相关研究得到了不断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1999年的麻省理工学院(MIT)的Auto-ID实验室,并在2005年的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由于物联网具有可靠传输、全面感知、智能处理等重要特征,因此被誉为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但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却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物联网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1 物联网的概念与安全需求

物联网是指借助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RFID(射频识别)、GP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节点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兴起了物联网建设的浪潮,中国也适时的提出了物联网建设的战略规划,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将其确定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并加以重点推进。

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有在能够保证隐私信息不被泄露,并且能够提供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前提时,才能被广大用户接受和使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同样需要有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作为保障,因此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

由物联网的概念我们可以认识到,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型的系统,能够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实时交互,但它仍旧同互联网保持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可以是在互联网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发展,具有信息处理的智能化、信息传输的无线化和数据感知的随时性等特征,物联网的用户端在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得可以实现有效的应用,进行相关信息的传递等服务。众所周知,互联网环境下本身就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而物联网又是以无线网络和传感网为核心技术的,这就给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使物联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更加严峻。

从整体上,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安全维护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当中,因此为物联网的安全管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不同于传统的网络,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在集成时形成的。要想真正解决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不仅要对移动网络中的各种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还需要针对物联网在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增强特殊安全问题解决的针对性。尤其是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泛,物联网的安全管理水平,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安全都息息相关,技术人员不断加大科研的投入力度,深入研究和探讨物联网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对物联网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这已经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 物联网中的安全问题分析

物联网具有三大特征: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实现全面感知;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可靠地传递给用户;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但就在物联网不断发展的背后,不可忽略其在安全管理中面对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已经成为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

2.1 感知层中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感知层中的任务是全面感知外界信息,通过各类传感器、RFID装置、全球定位系统、扫描仪、摄像头等设备对各种原始信息进行收集,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有:1)由于物联网中的信息经常是通过无线网络的平台进行传输的,因此信息可能存在被截获或破解的安全风险问题;2)传感智能节点容易受多侵袭;3)传感网的节点可能受到来自于网络的DOS攻击,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传感网系统的严重破坏。

2.2 传输层中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传输层的主要职能是要把在感知层中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可靠、安全地传输到物联网的信息处理层,并对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但由于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需要通过一个乃至多个不同架构的网络才能实现信息的交接,这时就难免就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以说,互联网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都有可能传导至物联网传输层,并造成更严重的安全隐患。例如,跨异构网络的网络攻击、DOS攻击、DDOS攻击、假冒攻击、中间人攻击等。

2.3 处理层中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的处理层需要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判断各类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意图。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既有操作性的指令数据,也有一般性的数据,需要尤为注意的是那些恶意指令和错误指令,那有可能是攻击者的破坏行为。因此,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对以下安全问题:终端数量多,提供的信息量大,来不及对信息进行判别;设备从网络中逻辑丢失;智能设备出现故障,导致工作效率下降;非法入侵者的人为破坏;无法实现灾难控制并从灾难中恢复等。

3 物联网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技术性措施

3.1.1 节点安全措施

为了保证物联网设备在遭受破坏的情况下而不至于使系统遭受致命性的打击,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1)在物联网网络的关键位置配备冗余传感器,这样可以实现特殊情况下的网络自愈;2)限制网络的发包速度和同一数据包的重传次数;3)在通信前对节点与节点之间进行身份认证。

3.1.2 传输安全措施

在物联网内部,为了保障内部通信的安全,应当使用密钥管理机制。一方面,在通信时可以建立一个临时会话密钥,而认证性使用对称密码的认证方案需要预置节点间的共享密钥;另一方面,应当建立端到端密钥协商机制、密钥管理机制、端到端认证机制和机密性算法选取机制等。

3.1.3 其他技术措施

在技术上,除了要采取节点安全和传输安全措施外,还应当重点考虑以下措施:1)对传输层的恶意指令进行分析,采取预防措施,建立灾难恢复机制;2)做好病毒的检测和网络入侵的防控工作;3)秘密文件和移动设备文件应当采取备份措施;4)密文查询、挖掘与安全相关的数据、安全多方计算、安全云计算技术等;

3.2 非技术措施

在对物联网中的安全问题进行解决和维护时,除了要结合物联网的特征和存在问题的类型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性措施外,还应当从管理、教育、安全风险评估等角度采取一系列的非技术措施,对物联网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做好预防工作,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首先,物联网的相关部门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物联网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利,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避免安全管理工作上的失误和疏漏;其次,应当有针对性的对用户进行安全培训,让用户充分认识到物联网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对各种安全问题进行预防和解决;再次,要懂得对物联网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态势分析,定量和定性的评价网络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物联网的深入发展,必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好发展,但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同样存在着安全性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由于物联网所具有的分布广泛性、节点移动性、网络异构性、业务应用复杂性等特征,物联网安全问题的解决也变得相对复杂,我们在力发展物联网的同时,只有对其安全问题与解决对策的给予更够的重视,加大相关研究的力度,才能确保物联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勇,谢丰,郭晓静,等.物联网安全问题对策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10):4-6.

[2]吕方兴.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J].科技视界,2012(19):1671-68.

[3]杨文祥.物联网安全问题分析与相关措施探讨[J].中国信息界,2012(5):57-58.

篇4

关键词:物联网安全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192-01

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即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且物联网也是继通信网之后的新一代信息产业浪潮,未来物联网将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进而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然而,如何确保物联网的安全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依据物联网的特点构建相应的安全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了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构建物联网的安全机制提出了一些看法。

1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

由于机器、物、数据是物联网处理的主要对象,导致物联网的安全需求比以文本处理为主的互联网要高很多,这些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机器与感知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通过利用物联网可以代替人来完成机械式的工作,甚至很多复杂、危险的工作都可以被物联网应用取代,然而物联网机器中的这些感知节点通常都是部署在无人看管的环境中,这样如果攻击者想要破坏物联网中的机器设备,他们则可以非常容易地利用这些感知节点来操纵机器设备来达到破坏的目的,甚至还可以直接更换掉机器上的相关部件,以扰乱并破坏机器设备的正常功能。

(2)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功能简单、携带能量少是物联网中感知节点的主要特点,导致这些感知节点自身的安全保护能力较弱,根本无法避免被他人操纵。另外,物联网中存在有形式多样的感知网络,而且目前这些感知网络相互间没有统一的数据传输标准,导致无法为整个物联网提供一套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进而使得感知网络的传输面临着巨大的潜在安全威胁。

(3)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可以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以形成的一个庞大且多样化的网络环境,如此情况下,可以想象其节点数量将非常巨大,这样很可能会容易导致其在数据传播时出现网络拥塞的情况,进而产生拒绝服务的问题。虽然现有通信网具有较为完善的安全机制,但是其并没有考虑物联网机器间的这种复杂逻辑关系,所以当前通信网的安全机制还难以适应物联网间这种物物相连的通信安全需求,需要将来进一步的补充、完善。

(4)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相对互联网而言,物联网是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复杂且多样化的网络环境,互联网中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物联网中都有可能成为新的问题,如怎样对物联网设备进行远程签约信息和业务信息配置、怎样对物联网机器的日志等安全信息进行管理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可能会导致很多潜在安全问题的产生。另外,物联网是由大量机器设备构成的,而且这些机器又无人看守、管理,这样就必然需要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

2 物联网安全对策

物联网主要是在现有网络基础上集成相关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所以现有网络中的很多安全机制也可适用于物联网的安全需求,但还需要针对物联网的特征进行相应地调整和补充,以下将从技术和法律两方面对物联网安全措施进行探讨:

一方面,技术层面。物联网传感网络感知节点纵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安全问题,所以必须要采用相关技术来提高感知节点本身的安全性,进而提升整个物联网的安全防御能力,如身份认证、加密、标签阻隔等都是比较常用的一些安全处理机制,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安全机制也在不断完善。通过技术完善来提升物联网的安全需要在片级别的物理安全技术、信息传输的安全技术和访问、认证技术三方面来努力,其中,访问、认证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在传统网络环境中,身份鉴别、认证需要分别在网络层和业务层完成,由于物联网主要是由大量机器设备构成的,其业务应用与网络通信集成在一起,这样可根据业务由谁来提供和业务的安全敏感程度来设计相应的认证机制。

另一方面,法律层面。物联网可以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任何物品,很容易导致物品拥有者在不受察觉时被定位或追踪,这不仅仅是技术方面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而且还涉及到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对物联网还没有统一标准和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这样容易被某些不法分子通过法律漏洞来窃取利益。因此,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需要依据我国基本的实际国情,明确、详细地确定物联网应保护的人们的隐私范围,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物联网用户要提升自身隐私保护意识,如及时安装和更新安全防护软件,不随意打开陌生网络链接,在删除废弃电脑中的重要文件时,要做不可恢复性处理等等。

目前,我国物联网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已得到各级政府、企业的广泛重视,其发展也在逐渐加速,如何解决物联网安全问题已成为满足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关系我国物联网产业能否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郑滕滕.物联网安全保障机制探析[J].消费电子,2013,(18).

[2]魏震.物联网安全问题技术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3,(4).

[3]李志清.物联网安全问题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0)

[4]孙伟,刘志杰.物联网发展的安全需求[J].邮电设计技术,2013,(6).

篇5

【关键词】 物联网 应用 发展 探究

一、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英文翻译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非常中国化的英语翻译,故此,所谓的物联网就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物与物之间的网络。比较容易理解的物联网的定义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将互联网的用户端拓展到物体与物体之间,实现物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1. 传感器技术。能够让计算机直接识别的机语言,故此,要通过传感器将所接收到的信息转换成机语言才能被计算机读取。故此,传感器技术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技术。2. 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也属于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好识别和读写数据。RFID技术的主要优点就是可以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进行数据的读写,而且RFID技术的读写速度非常快,读写速度一般都可以低于100毫秒。3. 嵌入式系统技术。嵌入式技术是一门非常复杂的技术,因为它将许多技术结合在一起。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时间也比较长,嵌入式系统的智能产品有很多,例如现在已经基本被我们淘汰的MP3,还有卫星系统。

三、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1、智能电网。你可曾试过在炎热的夏天,在家享受这空调的清凉的时候忽然一下“啪”,断电了。在智能电网出现了以后,如果出现了断电问题,发电中心就能通过智能电网及时了解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供电。智能电网就是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对用户端进行全天的监控,实现用户端与发电中心的信息传输,实现双向通信,从而及时地解决用户端出现的问题。2、智能交通。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汽车越来越多,因此,必须要建立智能交通来解决传统的交通所带来的问题。建立在智能交通,不仅可以确保车辆的正常行驶,减少堵车的情况,还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的人身安全。因为建立智能交通,减少了堵车的情况,因而也减少因堵车而产生的二氧化碳,保护我们的家园。3、智能家居。通过建立智能家居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家居生活,智能家居通过网络为用户提高各种信息,从而使用户可以更好及时地掌握自己的家庭情况,更好地享受家居生活。智能家居集娱乐安全与一体,首先,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控制自己家中的门窗和照明;其次,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数字电视的观看,与他人的视频电话等等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提高家居生活的娱乐程度。4、智能物流。所谓的智能物流,就是基于物联网的技术,通过网络来实现物流过程中车辆物品定位、收集和处理相关的物流信息。智能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突出四个特征,分别是智能化、一体化和层次化、柔性化和社会化。

四、我国物联网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1、我国物联网的现状。(1)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成熟。由于物联网的发展只是处于开始的状态,因此,针对物联网制定的法律法规不多,而且物联网设计非常多的行业与领域,导致物联网的内容复杂,很难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故此,物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2)物联网的技术不够成熟。因为物联网应用到的技术非常多,故此,很难将这些技术的发展步伐都统一起来。而且我国的技术水平不高,核心技术不多,从而导致针对建立物联网的技术的整体水平不高。(3)信息安全问题。现在的物联网主要是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识别信息,但是由于无线射频识别的技术比较先进,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识别信息,标签还可以无条件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信息外露的问题。因此,解决物联网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是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首要条件。2、解决措施。(1)完善物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完善物联网的法律法规,就要清楚地认识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以及涉及的行业的情况,这样才能根据物联网的发展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物联网的发展提高法律保护。(2)提高物联网的相关技术水平。提高物联网技术水平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自己国家投资加强技术的提高或是开发新技术,二是向国外引进先进的物联网技术。(3)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要确保信息的安全,不能只是一味地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应该结合我国物联网的实际情况,确保技术符合我国的物联网现状。

综上所述,虽然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带来很多好处,但是物联网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挑战,所以,加强物联网在我国的应用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参 考 文 献

[1] 姚晓霞. 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策略[J]. 商场现代化. 2010(30)

篇6

关键词:物联网;安全;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1.48

所谓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并且在它们之间进行相应的信息交换和通信,他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系到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物联网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用户的个人信息及大量的机密信息,所以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也只有这样该产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1 物联网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安全隐私

传感网络是物联网中一个严重不确定性的因素环境,它监测网络的不同内容、提供各种不同格式的事件数据进而来表明当前网络的工作状态,但是传感智能节点对外来元素的辨别能力很弱所以是外来入侵的最佳场所,而且它要处理的数据相当多相当复杂,这对物联网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采用RFID技术,RFID标签在发出响应信号时并不是必须要接收某一特定的访问信号,所以这就对物联网的隐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对于所接收的访问信号只要频率相符RFID就会做出反应,这一特点给一些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端口,他们可以利用物联网的这一特性制造破坏与毁坏,这样一来对个人来说很容易泄露用户的信息,互联网在军事等重要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在战争中如果泄露了消息那敌方就会运用物联网根据定位找出地方的具置占据明显的优势,这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信息丢失了,会对一个国家的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1.2 加密机制不健全

现代互联网的使用当中加密是必有环节,在这个网络时代虽然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是我们的个人隐私却变得越来越透明,即使是陌生人也很容易获取你的信息,让我们感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安全稍不留意你的资料就会泄露,只有给我们所要保护的对象设置上了等级较高的密码才能让我们个人的信息与资料变得更加安全,物联网的使用更是如此,密码编码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点到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是传统的IP网络中常用的两种加密形式,在设置编码时为了提高所保护信息的安全性要进行逐级加密确保每一个编码都不易被别人发现,这样对方就不会太容易攻破你所设置的信息;在进行解密的过程中如果对方遇到网络层的逐跳加密中可信任度不高的节点那么很容易攻破对方的加密体制,对于恶意的攻击这样不仅容易泄露所要保护的信息对方还可能在你的信息中获取更大的价值对用户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物联网健全的加密机制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

1.3 不安全因素相互干扰

电脑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一个部件出了问题那么就会影响其他部件的工作进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造成电脑出现故障,如果电脑中了病毒那就会不断地扩散让它的毒害散发到每一个角落进而造成电脑的瘫痪。物联网也是如此,物联网的内部是多元的是复杂的,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如果物联网中的某一个系统因某些不和谐的因素遭到了攻击与破坏,那么这些因素就会通过该系统对其它系统进行攻击与破会进而让物联网中的所有系统遭到破坏,同样如果某些信息遭到了泄露恶意的对方会根据所得的信息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对用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如果对于一个集团来说那就不仅仅是泄露信息了所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同作用与影响时物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的它们之间也会有着相互的,所以互联网的不安全会影响物联网的正常运行,物联网中的不和谐因素也会扩散到互联网中。

1.4 数据驱动攻击

数据驱动攻击是通过向某个程序或应用发送数据,以产生非预期结果的攻击,通常情况下会为攻击者提供访问目标系统的权限,进而让攻击者得到想要的信息。数据驱动攻击有多种存在形式,如:格式化字符串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输入验证攻击、同步漏洞攻击、信任漏洞攻击等,而且通常情况下在这些攻击形式中向传感网络中的汇聚节点实施缓冲区溢出攻击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重视数据的安全采取多种方式来确保数据的安全,目前有关机密的技术有很多,用户应该选取对于自己来说安全性最高的加密方式来预防数据受到攻击同时预防让心存恶意的人利用物联网做出对用户不利的事情,让物联网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数据的安全是确保用户信息不被泄露的基础,任何数据的丢失都会让用户、让集团背负沉重的代价,所以物联网在使用的过程中要确保使用者数据的安全是很重要的。

1.5 物联网业务的安全问题

在物联网的运行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节点,只有这些节点正常地处理所接收的信息才能确保物联网无误的运行,但是由于物联网节点无人值守并且这些可能都处于动态的变化,所以如何对物联网设备进行远程签约和业务信息配置成为了难题。物联网的通信业务网络构架都是从人与人的需求出发的,有时候并不一定适合以机器与机器通信的方式,这在物联网的运行过程中有时就不能满足人们相信的要求,一直使用者无法准确获取相应的准确信息,使现有的网络安全机制与物联网之间的逻辑关系断裂,在使用过程中给用户带来不便,所以在物联网的运行过程中确保各个节点准确地工作对物联网的准确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会满足使用者更多的需求。

2 解决物联网安全问题的相应对策

2.1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做了坏事都会得到相应的惩罚甚至会得到法律的惩处,正是因为这些法律的制约我们的现实生活才会变得如此有序、如此和谐,当今的网络时代虽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在这个世界中如果大家都为所欲为那也会对别人带来巨大的损失,物联网也是如此,如果有人刻意的利用物联网搞一些破坏那必将对用户造成威胁,所以为了物联网的安全我国应该设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制约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里的种种行为,用这些法律条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让网络世界也变得和谐,所以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来建立相应的法规进而保护物联网使用者的安全隐私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这也将促进物联网得到更好的发展。

2.2 构建健全的加密机制

物联网的使用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已经渗入到我国各方面的重要行业当中,在物联网的使用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信息,而且很多信息对这些使用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些甚至与国家问题相关,所以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构建健全的加密机制是不容忽视的,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要在每一个网络层都设置相应的高级编码,在加密时用户要避开那些简单的密码,而且要层层加密进行复杂的编码,以防自己的密码被心怀恶意的人识破进而泄露个人信息,这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

2.3 加强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管理

在物联网的运行过程中只有确保每一个系统都准确无误的工作才能保证整个物联网络的正确工作,而且物联网涉及到的系统非常多内部的信息也非常复杂,每一个系统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以在物联网的运行过程中用户要不断地检查各个系统的安全问题,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物联网的安全性;互联网也是如此每一个部件都是相互影响的,只有确保各个系统健康运行互联网才能准确运行,而且物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的,它们之间也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联网的管理对物联网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2.4 加强数据管理

在这个数据爆炸的时代,各个行业都离不开数据尤其是物联网及其相关行业,物联网中储存的数据数量使我们无法估计的,但是物联网中的这些数据可能会遭到数据驱动的攻击,进而让所保护的数据遭到泄露或破坏,而且数据驱动攻击的形式有很多种,物联网的使用已经涉及到各个领域,所以对于一个大的集团来说加强数据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个重要数据的泄露都会对这个集团造成巨大的损失,故在物联网的使用过程中用户要加强数据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

2.5 提高监督机制

物联网的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很多节点的工作,只有这些节点准确地接收相应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物联网才能正确工作,但是由于这些节点接触到的信息很多,而且这些节点无人值守有经常处于动态之中,这样很容易造成物联网工作中的错误,所以在物联网的发现过程中加强监督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物联网中一旦出现错误就很容易被发现,把对用户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同时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所以在物联网的可持续发展建造过程中加强监督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3 结束语

在这个网络时代,物联网将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而且物联网也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个产业对我们现代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物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其中涉及到的安全问题,在这个网络时代,信息很容易遭到泄露与丢失,这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集团来说都是巨大的伤害,所以物联网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研究各方面的因素,希望利用本文所提到的各方面影响物联网安全问题的因素及相应的方法来不断改进,采用多种方法尽量为使用者消除各种弊端,让物联网的应用更放心,在不断的改进中让物联网得到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可靠、更便利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中华.物联网网络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2(81):49-50.

[2]张洪光.浅析物联网技术应用主要问题及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94):73-74.

[3]范丽梅.物联网发展面临的安全问题及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38):26-27.

篇7

[关键词]企业;物联网;IPv6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44

[中图分类号]TP391.44;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01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物联网的需求已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将众多物料联网,并且以数据的形式支持远程的访问和控制,对于优化工作细节乃至于整个流程都有积极的价值。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之下,如何进一步以服务物联网发展为基础,展开对应的网络环境建设,成为企业内部共同关注的重点。

1 物联网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想要了解物联网发展的瓶颈问题,首先应从其概念与发展现状着手。物联网作为信息时代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字面上看,即由实际环境中的物品信息参与的互联网体系。对于物联网而言,有两个方面需要重点注意:首先,物的相关信息的联网,即在相关的智能识别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的前提下展开的网络体系建设;其次,随着联网体系本身的发展与成熟,物联网环境下大量的物料节点和相关的状态信息数据会涌入互联网环境,确保这些数据能够得到妥善地处理和传输,是物联网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从目前的情况看,将物的信息进行自动读取并上传到网络环境中这一环节,从技术层面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众多身份识别和传感器等设备应运而生,能够对物本身展开有效定位,准确获取其各种工作状态信息且能够实现有效不间断地追踪。但从网络环境来看,既有的IPv4网络环境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地址空间不足,但同时对于传输过程中的时延及传输质量、安全特征等方面也都有影响。

在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IP协议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由于加入到网络环境中的每一个物,都需要分配一个独立的IP地址用于实现对其状态信息的获取,因此地址容量成为物联网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基础。除此以外,IP协议还必须能支持起快速的地址查询和确定,从而支持物联网系统本身的实时数据传输要求。对于物联网而言,其可能产生的数据多种多样,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物作为网络环境的前端存在,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其既会包括物本身的状态信息,也包括从物而获取到的周围环境信息,其中常规格式的数据以及流媒体格式等多种数据都会存在。因此在物联网的构建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大数据量是否会在网络环境中形成拥堵,在确保IP架构本身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扩展。

2 物联网环境中IPv6技术的应用

在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IPv6对IPv4的替代势在必然。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IPv4网络地址本身不足,无法充分满足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同时由于IPv4本身设计简单,在IP地址的分配和查询方面未采用足够结构化的方式,因此在IP地址总量不断扩张时,其寻址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而IPv6本身就是针对IPv4体系中既有的不足而设计的,因此,地址短缺以及寻址能力的下降是IPv6必须解决的问题。IPv6本身提供了128位地址,并且采用了结构化的形式,由全局路由前缀、子网ID、接口ID三部分组成,采用聚类原则予以呈现,因此在实现重组地址空间配给的同时,能够保证寻址能力的实现。

在物联网系统应用中,涉及相关IPv6的核心技术有几个方面。作为代替IPv4的IPv6系统而言,地址空间的改变以及寻址能力的提升,都是IPv6在物联网环境中得以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依据和体现。IPv6顺应了当前发展而呈现出的多种数据格式的传输需求,基本完全解除了IPv4在网络环境中应用存在的限制。此外,除去作为协议体系本身的IPv6对于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外,其他的几方面核心技术也成为物联网环境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首先,6LoWPAN,该技术作为IPv6的扩展,主要用于支持低功率无线设备和有限带宽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传输实现,因此与物联网工作特征保持了良好的契合性。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IETF在IPv6领域中,对于轻量级的无线传感器应用推动极为积极,并且完成了包括6LoWPAN、RoLL、CoAP在内的多项核心标准制定工作。该项技术体系中不容忽视的另一个方面是围绕轻量级IPv6的互操作性测试已成为产业界推进重点,IPSO联盟、欧盟PROBE-IT项目、ZigBee联盟的智能电力SmartEnergy 2.0应用框架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因此,在未来环境中,IPv6会在物联网领域有良好应用,并且对于该项协议的深入推广也有积极价值。

其次,RPL路由协议对于物联网的建设同样重要。该项协议是针对LLNs设计的基于距离矢量的IPv6路由协议,用于实现计算生成出最优路径,同时LLNs还可以针对不同的通信环境来实现对于不同链路质量的计算。

最后,CoAP协议也是对物联网发挥支持价值的协议。该项协议主要是考虑到在资源受限的物联网应用环境中,HTTP过于复杂并且开销较大,因此,所制定出的更为符合REST准则的协议。该项协议本身实现了一个轻量级的可靠机制,能够实现对UDP可靠性不足的有效弥补。

3 结 语

对于物联网的发展而言,IP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与主要趋势,对应的IPv6作为该体系中的支持协议,其存在直接关系到整个物联网系统的成长状况与发展空间,因此不容忽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行业内技术的发展,积极引入相关技术系统,确保物联网能够从技术层面获取一个良好而宽松的发展空间,唯有如此,才能奠定坚实的物联网发展基础。

篇8

互联网的发展,物联网也从中崛起,冲击着人们的生活,理所当然其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本文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阐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目前物联网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有效的促进解决当前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

关键词

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对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物联网的出现,带动了全球信息产业的加速发展,同时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起居,使我们优越的生活再一次蜕变,足不出户就可以一览世界。由于物联网的到来,技术生产也面临着重大难题,急需创新跟上网络的步伐,得到全球的高度重视。再加上互联网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盗用或造成个人财产损失,所以物联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和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以计算机互联网网络系统为基础的,物联网系统有自己特定的协议,有各种接收、传送信息的设备,所为“物”就是任何物品,“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结合起来,所以物联网就是在网络实现物品与物品的信息联系,为了让信息数据自动识别、定位、跟踪和监控。物联网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依据网络的特性,全方位感知,物联网可以随时随地收集物体信息;二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用互联网将数据准确、按时传输到数据库;三是自动化处理,脱离人工对数据的处理,完全依靠计算机完成。

2物联网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个分支,所以同样面临着信息的安全问题,虽然物联网是物品之间的信息传输,但是物品的安全问题对人们同样的重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如果我们生活中物品出现问题,那么对人类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在物联网到来的时代,要慧眼识珠,看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技术层面上,物联网存在的各种信息安全问题:感知层的信息安全主要是对原始信息进入网络的途径的安全保障,主要防止不法分子对信息源盗用、木马病毒传播等,这些都会对物联网的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网络层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有假冒基站攻击;基础密钥泄露威胁;隐私泄露威胁。另外,物联网还存在3种安全隐患:一是信号的干扰。现如今,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已经离不开网络,人们通过物联网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丰富生活和阅历,拉近与亲戚朋友间的感情,还有最近流行的58同城、饿了么、美团等等,这些我们看得见的应用方式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对我们物联网信号的要求非常高,一切的来源都是网络,没有信号就等同于没有网络。二是恶意的入侵。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大家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特别是网络高手,沉迷于病毒、黑客、恶意软件的开发,让人们在使用物联网的同时担心财务被盗。所以在物联网环境中必须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范,防止犯罪人员掌控非个人的物品信息,利用他人的隐私进行恐吓等,达到自己的不正当目的。三是通讯的安全。随着网络的发展,移动手机也飞速发展,从2G-3G-4G,甚至以后会有更快速的网络,以智能手机为例,智能手机相比电脑存在非常多缺陷,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入侵手机系统,对手机进行感染,使犯罪人员盗取钱财、商业机密等。一些网络安全意识不足的手机使用者,经常会因误操作或者上当受骗,而让不法分子利用物联网窃取个人信息,进而威胁用户的正当利益,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3物联网信息安全防范策略

3.1技术实时更新

根据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的特点,可以从3个方面来构建物联网的安全系统,即感知层、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即为物联网原始信息传入的途径,需要对此进行第一级别的保护,为了保护数据原始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外泄,可以通过加密的方式防止犯罪分子盗取,进而有效保护原始数据传入数据库,以保障信息的安全。网络层不明思议就是数据在网络中的传播,可以通过设置网络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实时检查网络环境,来确保数据的安全。应用层也就针对用户使用来防范的,有些不法分子可以利用假ID来访问,这就需要有效针对假ID进行检查和访问内容的控制,以及通过安全审计等安全机制来确保数据安全。

3.2抓好管理环节

物联网虽然是虚拟的网络世界,但是同样需要有其自己的管理体制,这也是保证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手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健全的相关管理体制,政府依法制订和修改物联网运行管理制度和体系,做到有制可寻,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二是明确物联网信息安全级别,物联网的出现,必须有及时有效地进行安全防护,做到有主有次,各自管理好自己的岗位,这样才能有效的保护物联网的安全;三是对整个物联网的运行实行动态监测和分析,网络是不需要休息的,所以一定要实时的检测,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抓好管理,保障网络安全。

3.3完善法律法规

当前,互联网法律法规还存在不少缺陷,这些漏洞随时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情况十分堪忧,因此,需要政府抓紧时间,尽快完善,否则当有些至今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法律规定的地方终究是会被利用,造成严重的后果。目前更有许多相关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过程中无所适从、有事推诿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会使物联网的安全收到威胁,更会使网络发展的步伐停滞不前。因此我们需要依法对已有的物联网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以及补充,同时也需要对物联网的管理人员的人身素质进行考核,使公民享受安全、良好、快捷的物联网坏境。因此我们必须加大通对物联网涉及到的相关社会群体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构建起一个和谐、安全、高效的物联网应用环境。

3.4规范个人行为

时代在发展,物联网安全体系结构正在不断完善,但是物联网的安全不仅需要一个合格的体制,更需要遵守法律、法规的工作人员和网民。所以,规范个人行为,是保障物联网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如果工作人员思想道德出现分裂,不能正确地使用物联网,物联网的信息就谈不上安全,甚至如果工作人员变成不法分子,那么我们的物联网安全就犹如窗户纸一般。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从物联网的根源解决问题,排除内部人员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样,网民也学要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公民,在享受物联网带来的便利、快捷的服务的同时也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

4结论

物联网同样是一把双刃剑,物联网安全就变成了网络时代的主题。目前我可以从物联网的三个层面来看到我们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出解决办法,因此,需要国家大力完善物联网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的建设。与此同时,个人也应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网德”,只有物联网健康的发展,人们才能从中得到便利、快捷的服务。

作者:叶姝 单位:河南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勇,谢丰,郭晓静,等.物联网安全问题对策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1(10):4-6.

篇9

物联网的最基本功能是对于信息的感知,物联网的应用和服务最基本的部分是信息的交互,也是物联网所要达到的“物物联通”的根本目的,随着物联网的出现和兴起,采用无线感知技术的传感器网络作为基础的感知网络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在信息的交互和感知方面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物联网的出现受到了各国媒体和学术界的重点关注,物联网已然成为信息技术领域中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交互 物联网 信息感知 信息交互 数据处理 数据压缩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促进并推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给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联网作为网络的存在形式,独立于一般网络。物联网能够实现物品和物品、物品和人以及人和人之间的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并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对于物联网上的用户进行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可以为物联网的使用者提供一个有效的网络平台。

1 信息感知技术

信息感知技术能够通过无线传感器来为物联网提供基本的信息。但是信息感知技术的获取方式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的,对于信息的获取中冗杂性和不确定性太多,这必将影响到物联网对于用户和物品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信息感知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通过数据的清除能够将不确定信息的数据整合成可供物联网服务的可用信息,通过对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压缩能够实现高效感应的信息感知技术的融合。

1.1 数据的收集

数据收集的过程是指被感知到的数据从感知节点向汇聚节点汇集的过程,数据的收集过程要求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损失,针对不同数据的收集过程和应用的处理分析,数据收集收到不同程度的约束,包括高效性、网络延迟、可靠性和网络吞吐量等。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是数据收集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其目的是保证数据通过感知节点顺利的传输到汇聚节点中,目前,在无线传感器的网络数据传输中,大部分都是采用数据重传和多路径传输的技术来保障数据在传输中的安全性,多路径传输的方法是通过在汇聚节点到感知节点之中构筑多条路径来将数据传输过去的,以提高数据在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多路径传输的服务通常都是终端到终端的传输,但是由于无线感知网络通常都应用多跳路由的方法,数据安全达到汇聚节点的成功几率是每一跳成功几率相累积形成的,对于数据传输过程的每一跳都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引发丢包等现象。因此,传输路径的构建是十分重要的,路径的安全性是数据传输能否成功的关键,数据重传的技术则是通过在传输路径上将数据都进行备份然后保存起来。数据重传技术的安全性是通过逐跳回溯来保障的,但是,数据重传技术存在的最大的局限性就是要求节点内部必须留有充足的存储空间以保障数据备份的成功。

数据收集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网络延迟,为了减少在节点中的能耗,数据收集节点和汇聚节点一般采用节点休眠的方式来减少网络的能耗,节点直接轮流待机休眠时能够减少数据在传输中对于网络的负荷度,这种流水线时的数据传输方式能够使数据在路径上做到波浪般的传输,从而减少了等待的时间。实现了网络数据的不间断的传输。

物联网中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基本的概念是数据收集,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数据数据收集方法,进一步研究数据收集技术的前提是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针对各区域物联网应用的不同,数据收集和应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需要分析和整理数据收集不同约束目标之间的从属关系来完成对于数据传输各目标之间的优化选择和灵活配备。

1.2 数据的清洗

和数据收集的目的不同,数据收集是为了获取所需目标的真实情况,然而由于网络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周围环境问题的影响,对于数据的获得往往伴随着大量错误的异常数据。因此剔除错误数据得到正确的数据对于物联网的发展十分有利,对于错误数据的清除过程中中部分数据还会出现缺失的现象,对于缺失的数据要及时进行估计,以再次获得完整的数据信息,根据感知数据的时空变化规律地不同,才能利用分类识别的和概率统计的方法来对于感知节点和整个网络的数据实现数据的清洗和处理。

分类识别的方法是数据清洗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将数据清洗的概念比作一个模式来进行识别,采用传统的计算机学习和分类识别的方式,比如通过支持SVM、贝叶斯网络等方式来得出离群值,并利用节点之间的数据沟通的历史数据来实现对于离群值的初步断定。通过贝叶斯的概率运算就能推断出离群值的判断,由于分类识别的数据清洗方法中充分利用了数据样本,因此在数据的清洗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加突出的应用效果,对于分布式的感知网络和多源异构的感知数据的整理,分类识别的方法在达成目标时还能通过不同的数据信息来实现对于数据的清洗工作初步研究。

在数据的清洗中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感知数据的缺失和存在值的问题,缺失值比作异常值,在数据的清洗过程中就能实现对于缺失值的正确识别和清洗,但是物联网所需要的数据是要保持完整性的,基于数据完整性的考虑则需要对于数据的缺失的部分进行有效的估计,例如多元回归模型和线性插值模型的建立的估计方法,已经通过了实验阶段,并获得了是由优秀的实验成果。

由于物联网的环境复杂多样,受到网络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网络状态波动异常等因素的制约,数据清除的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因此,在对于物联网数据的清除过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解决数据清洗的网络能耗和负载均衡等问题。数据大规模网络应用的清洗方式是未来数据清洗的主要方向。

1.3 数据的压缩

由于存在较大规模的感知网络,所以在将全部的感知数据一股脑的汇入到汇聚节点时会产生十分巨大的的数据传输量,感知数据由于时空相关性的因素,存在巨大的冗杂数据,因此要采用数据压缩的方式对于数据量的大小进行压缩,感知节点在运算和存储的方面存在的限制较多,传统的数据压缩方式已经不适于现代的物联网的应用。

基于传统的数据压缩方法在信号处理的方面取得的成功,研究者试图通过传统数据的压缩方法来应用到物联网感知数据的压缩中,例如小波变换的数据压缩方法,首先在单个的感知节点中对于数据进行初次的小波压缩。然后再将压缩的数据传输到汇聚节点中进行集中的压缩,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网络通信的费用。

2 信息交互技术

物联网的信息交互是一个基于网络系统并且有众多网络节点参与的信息传输、交互和共享的平台,通过交换信息的流动性,物联网能够自动获取各个信息交互网络中的其他节点的信息数据。

2.1 物联网信息交互模型

通过对于大型信息系统人际交互过程的解析,构建了用户和信息系统的信息交互模型,该模型认为信息的交互过程是在系统、用户以及内容这三个对象之间发生的。用户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对于系统中内容的拷贝,必须通过系统中所设定的功能来完成,内容则是依托于系统而存在的。

2.2 网络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

用户与网络之间发生的信息交互主要是通过网络所提供的命令和功能来执行这一系列的任务的,通过系统配置、路由构建、代码发放和程序执行等设置来实现对于感知网络的信息获取和物联网运行维护的。物联网的各种功能都离不开用户和网络的信息交互。在信息的感知中所产生的数据收集、数据压缩必须通过用户在网络中的感知功能才能实现。用户和网络之间发生的信息交互是用户通过网络发出相对应的指令来控制信息的传输的、相关节点收到指令后会分布式的执行下去,并且将最终执行结果通过网络反馈给下面的用户。

2.3 大规模网络信息交互

在智能交通、农业发展、环境监测等领域,对于大规模无线感知网络的应用是非常迫切的,大范围和信息感知和信息交互的特性与物联网的实际特性向温和,但是受到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的制约,现有的物联网无线感知网络的规模都比较小,感知功能也十分的单一,标准信息的局限性也是十分大的。因此对于大规模无线感知网络在现实中的实际应用,还需要对于信息的感知和交互技术。以及网络延迟等问题做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才能通过实际的网络验证理论的可行性。

3 结束语

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还处于起始阶段,物联网的信息感知和交互技术涉及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感知节点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五项安智网络的组网技术、信息的管理和存储等技术,现有技术并不能适应大规模的物联网发展,但是随着各个技术对于物联网理论和应用的不断加深,一些新的信息感知方法和信息交互问题也在不断地出现并加入到了物联网的应用中去。物联网在未来一定会得到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冰洁.物联网信息感知及交互技术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4,07:130-132.

[2]赵中营.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6:60-61.

[3]朱军.浅谈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5:28.

[4]陈中华,张潭.物联网信息的感知与交互技术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9.

篇10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威胁;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2-0091-02

2009年,物联网作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上升到国家战略实施阶段,受到极大关注。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和成熟,物联网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将其与云计算结合“大势所趋”。云计算为物联网提供优质可靠的架构,有利于物联网的大规模扩展,但是由于云计算平台是个完全开放的平台,也会给用户数据带来安全隐患。

文章探讨了应对云计算平台带来的物联网安全问题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1 云计算在物联网应用中的重要性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标识中心于1999年最早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直至2005年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正式确定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技术由此迅猛发展。

物联网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把世界万物进行网络连接”,就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了物物相连的网络体系,达到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功能。物联网的核心是实现便利性和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实现必须具备基础设施和高端技术的双重支持。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云计算平台、传感网和传感器技术等。

而云计算则是指通过新兴的虚拟化技术使得计算分布在分布式计算机上,企业根据需求访问相关计算机和存储系统,将资源发展到需要的应用上。云计算按照服务方式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而按照服务类型则氛围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三类服务。云计算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格局,成功的应用到各种服务领域中。

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结合“大势所趋”,满足了物联网迅速发展的需要。云计算与传统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相比,在资源的利用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极大地降低了物联网的运营成本。

物联网所构建的智能化网络体系由于功能庞大,其所要求的技术手段也必须是非常先进的,同时物联网的实施必须依靠发达的计算和通信技术,而云计算技术最主要的应用就是分布式技术,很好地满足了上述要求,可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多模式、多源头、多位置的不同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云计算相对于传统的计算模式来说具有高速互联网连接近乎无限的存储和计算能力等优势,能够像超级计算机一样对应用进行处理,同时也具有无与伦比的存储能力优势。

2 云计算技术条件下的物联网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安全问题包括信息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功能应有层三方面的安全问题,在感知层中,节点数量众多、硬件结构简单,节点容易被攻击,导致普通加密保护技术很难完美实现,包括外来入侵控制、拒绝安全服务、无法进行安全认证等。在网络传输层面上由于数据传输信息规模庞大,势必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包括中间人攻击、跨网控制攻击、路由攻击等。

而功能应用层则是物联网技术最重要的功能模块,由于结构复杂、数据量大、不确定因素较多等多方面安全问题,成为物联网技术发展需要克服的难点。功能应用层主要是基于云计算平台所搭建,这一层的安全问题也就是云计算下的安全问题。

云计算平台较易受到外来入侵,隐私信息,如健康数据、行为习惯等,可能被入侵者获取,给用户带来安全隐患。

①物联网的大数据都存储于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器中。而云计算的服务器却分布在世界各地,服务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的数据存储在何处,更不知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②云计算主要是通过虚拟化技术来实现数据共享,众多虚拟机共享一个资源,一旦其中一个数据的加密和隔离没有实现,就会使得数据完全透明,就很容易被其他非法用户非法访问。云计算平台也不能保证终端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③终端用户把自己的数据交给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享有对数据的优先访问权,这样就使得终端用户失去了数据的完全控制能力。而在云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数据也较容易被泄露,物联网用户数据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3 云计算技术条件下物联网安全措施

物联网技术在融合了云计算之后,发展速度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不仅仅在技术手段上降低了难度,而且有效的发展了物联网技术在应用领域的优势。无论是存储能力还是计算能力,云计算的高效率技术都很好地满足了物联网的需求,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解决或者方便了许多实际问题。

由于云计算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对外界来说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就导致了其安全问题的存在。这就要求在搭建云计算平台上的相关功能操作时,应注重对物联网中不同数据进行高效和严格的保护。

3.1 实时的安全保护策略

云计算平台的开放性决定了物联网中随时随地都可能存在数据泄漏的风险,实时的安全保护策略能够不间断的保护用户数据存储和分析过程的安全,维护系统的稳定运行。

3.2 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

对于云计算,可以制定虚拟化管理协议,保证云计算内部所有数据都在虚拟资源池进行共享,并建立数据安全保护协议,对每一层进行安全性检测,保证每一层数据的可靠传输。

3.3 保障数据隐私的安全性

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可以采取数据备份的方法保护数据,二是物联网用户也可以采用数据加密的方式,将敏感数据以密文的形式呈现。加大对加密技术的开发和隐私保护技术的研发,确保云计算条件下的物联网安全。

云计算平台条件下的物联网安全仍然存在着隐患和挑战,需要采取措施保障物联网信息的安全,实施实时安全保护策略,保障数据隐私的安全性,防止云计算平台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过程中泄密,加强技术研发力度,保证物联网数据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机密性。

参考文献:

[1] 刘秀.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技术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