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学科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生物学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ique and living creature academics knowledge integration of behavior research
Ren Jinbao
Abstract: We should be rational use of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y, for multimedia teaching, through vivid changeable screen and to stimulate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and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biology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进化、生态等方面知识的学科。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教学则能将静态的理论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合理运用教学媒体与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生动多变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放映性媒体和放音性媒体,通常有幻灯、投影、录音、录像、摄像、多媒体电脑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多种教学媒体,包括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把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有机组合,使这个组合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最佳效能。
1.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技术提高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仅从教材和教参获取的知识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电脑科技的普及,教师除自己制作课件外,完全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这不仅能大幅度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教师备课的效率和质量,而且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2.教学媒体和技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例如我在教学中使用投影片、录音讲述生物学家的故事和生物学史故事,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运用FLASH动画展示细胞增殖、基因表达等复杂过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在讲生态因素时,以录像的形式放一些不同环境下的生物,并且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将其定位于书中的哪些知识点。学生一下子被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吸引住了,个个认真观看、思考,并抢着回答相关的问题,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充分调动多种感官获取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教学媒体和技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现行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怎么教,更要注重学生怎么学,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交互式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交互式教学过程以学生探索为主,把交互性、多样性、个性化的学习融为一体,学生获取信息已不仅仅依靠教师,它可通过网络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量,为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身潜能,优化自身素质结构,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如:讲述环境保护时,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了解各种污染的类型和形成,学生对日本的水俣病、伦敦烟雾等事件有了直观的认识。由于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所谓教学媒体与技术和生物学科知识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教学媒体与技术与生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在教学媒体与技术和生物学科教学整合时,针对生物的概念性强和生物基本规律的抽象程度高,生物体的微观结构和生物进化历程不易掌握,有些生物实验不易出现明显现象等特点,如果把这些内容做成形象直观的课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生物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更强的教育性、灵活性和直观性,起到传统生物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并不是越先进的媒体就越好,选择运用时,必须服从教学目标的需要,充分发挥其长处。换言之,媒体的运用必须是其它手段所不能替代的,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1.不搞形式,重视实效
计算机确实拥有传统教学工具的一切功能。但有必要让计算机来代替一切吗?当我们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心想着什么环节可以用计算机,那很容易觉得每个环节都可以用计算机。我们的思路应该反过来,应该想着什么地方可以不用计算机,首先把没必要使用计算机的地方确定好,剩下的就是可使用计算机的地方。计算机只能发挥其辅助作用,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多媒体不等于独媒体,能把计算机跟其它传统媒体结合得好的课,才是真正好的多媒体课。
2.利用教学媒体与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形象的感知和表象,向学生呈现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进入细菌细胞内的是蛋白质还是DNA?仅凭口述很难表述清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没有这样的体验,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3.利用教学媒体与技术适当增加教学容量
利用计算机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因大量板演过多占用时间的现象,从而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增加教学容量要适当,绝对不能变以前的“口灌”为现在的“电灌”。多媒体技术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获取知识信息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三、实验研究教学媒体和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教学媒体和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是否有优势,还需要实验证实。我选择了两个班级进行实验,实验班(高一8班)采用多媒体教学;对照班(高一6班)采用普通方式教学。两个班都是刚入学的起始年级,基础相同,但经过近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班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班(成绩如下表),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教学媒体和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比较
项目 测评1 测评2 测评3 测评4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实验班 对照班
总人数 63 63 63
63 63 63 63 63
平均分 58.40 52.68 75.94 67.40 66.05 57.94 63.97 55.59
及格人数 35 18 60 47 50 30 46 24
及格率 0.56 0.29 0.95 0.75 0.79 0.48 0.73 0.38
80以上人数 4 0 27 12 7 3 5 0
优秀率 0.06 0.00 0.43 0.19 0.11 0.05 0.08 0.00
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但机器毕竟是机器,人是有感情的,机器却没有,教学环节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环节中,多媒体不能取代
教师进行独立的教学活动,在很多时候,仍然需要教师独立的教学活动,仍然需要教师亲自去说、去做、去画、去演,只有努力寻找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篇2
关键词:生物 教育价值
作为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整合,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育培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学科教育的改革实践,在充分实现生物学科教育价值上有所作为。
一、培养生物学科基本观点
生物科学中,有许多朴实而又博大的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不仅对学好生物学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能对学习者的求知、生活、做人等都有指导价值。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每项生物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认同、确立这些基本观点。
1.唯物的观点。一切生命和生命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生命起源的物质性――最初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进化过程演变而成的。生命的物质性――C、H、O、N、S、P等元素 组成了核酸、蛋白质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命现象的物质性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现象、生理过程均可给以物质基础上的解释。
2.辩证统一的观点。自然界、生命、生命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生物有明显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征,但一切生命均由非生物界中的普通元素组成,且与非生物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和生物体自身结构的统一性――这些自身结构各有其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但同时又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这是生命科学最基本的观点之一。如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分别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统一。生命活动的辩证统一――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与变异,生长与衰老等,正是在这一系列的矛盾、对立中,生命及生命活动才有了其完美的、和谐的统一。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而生存着的生物均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环境,正是这种既斗争又统一的各种复杂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建立了动态平衡。
3.动态、变化、发展的观点。组成生物的物质、生物体本身、生物界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生物的组成物质是动态变化的――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使生物体每时每刻进行着新旧更换。细胞和生物个体是动态、变化的――他们都有一个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动态变化过程。细胞和生物个体的结构与生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等也是动态、变化、发展的。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是指改组已有知识、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 。其特征是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独特性与求异性、流畅性与变通性、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的统一。结合这些特征及生物学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充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课堂教学民主是师生共创的,符合“主导主体”思想,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间的平等、互助、参与、进步的“精神民主”。它可以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胆地思考、质疑和创新。根据课堂教学民主化思想,生物学科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其两大主要形式,即直接式和间接式教学,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师的直接指导可以在前,起开路带头作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学习作用,也可以在后,发挥点拨、解惑答疑作用;教师也可以应用不明示的、非命令式、非结论式、不作详细指导的间接指导 ;教师可以讲,可以不讲,可以多讲,也可以少讲。这样,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去主动思考、质疑。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造性思维方法。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抽引出许多种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有:发散思维法、集中思维法、逆向思维法、辩证思维法等。生物教学中,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途径很多,其中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探究、分析、归纳、综合、推断等过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侧向思维等,可以在解决教材的重、难点问题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可以在学习生命现象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概念内涵进一步丰富及外延进一步拓宽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 、集中思维、辩证思维等。
3.加强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须十分重视课内外的观察、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和教材有关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师生共同设计、开展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平行实验、反向实验及有关生物科技活动,让学生学习如何去有意、有效、有发现地观察,如何规范、科学、有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学会完整科学地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发展创造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三、培养科学的价值观
科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生物学科教育在学校科学教育中,尤其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科学价值的基本看法,即解决科学有什么用、怎么用的问题。生物学科教育中,可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1.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类逐步正确地了解自然、了解自己、了解生命,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乃至献身生物科学事业的决心和精神动力。
2.在达成认知、技能目标的同时,重视情感目标的达成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更富于爱心,关心他人 ,热爱生命,关爱自然,乐于为社会服务。
篇3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学; 生物课堂;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现代化的中等职业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大多数的教师都更加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应用相关的培养,这与我国现代化的素质教育有较为全面的连接,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体系的优化时,需要了解教学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不断优化,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生物学科是中职农业专业教学环境中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而在进行教学时需要不断提高中职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物知识,使学生在进入就业市场后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但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单调性,这也直接导致教学课堂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简单地分析了导致生物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相应的优化方式,旨在为我国现代化的中职生物教学提供帮助与参考,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一、导致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中职学校中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并且在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时,大部分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在进入课堂后,往往会拿着生物教材进行口述讲课,并且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这就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而这样的教学状态,从我国的小学就形成了,这就导致学生对学习已经基本失去了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如果直接选择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会感觉到极其厌烦,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课程属于一种基础理论课程,与自己的职业发展并没有关系,所以直接放弃学习,这不仅会影响课堂纪律,还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会产生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的教学素质缺乏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各个方面的适应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使人才能够真正为社会提供帮助。而为了满足现代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教育部门对人才的培训方式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改革。对我国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都在进行不断的优化,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将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但在进行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教学体系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尤其是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选择的教学方案都会选择凭借经验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且部分老教师也不愿意改变这一状态。而对一部分较为年轻的教师来说,虽然想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但开展教学活动的整体年限还较短,缺乏教学经验,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榜样能够学习,没有行之有效的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面对现代化的教学改革,无法保障教学标准和学生需求之间的微妙关系,导致在进行教学时的整体教学质量存在问题,无法形成有机的融合。
(三)模式较为封闭,学校不能与社会进行有机的融合
在进行现代化的中职生物教学时,许多学生所具备的生物基础知识相对来说较弱,而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将心思放在教学的改革中,只是按照传统的经验,依托生物教材进行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导致学生的整体生物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尤其是在现代人才招聘的模式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为看重,而教师即使开展了简单的实验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与生物学科未来的就业岗位存在极大的差异,而这样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未来的学习就业工作脱节较为严重,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意识到未来的人才需求动向,并且强化实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对学生的生物创造力进行培养。
二、提高中职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方式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要想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升,就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跟上教师的思路,不断思考,通过活跃大脑的方式来完成最终的教学任务。所以在进行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简单的教学情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对知识点进行归纳,要求学生预习,并且教师也需要认真学习和分析教材,熟悉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能够使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得到激发,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能使学生充分学习到知识。
例如在进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初就进行简单的问题设置,通过简单的问题设置,能够使学生快速被带入课堂中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效引出教学的整体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本堂课的重点。在进行教学时,由于生物本身就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有较为密切关联的科目,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与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在进行细胞呼吸的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合生活实际进行询问:放置太久的水果会变干,这是为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能够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共鸣,让学生有一种“噢对!就是这样”的感觉,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思考状态,提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尊重教学主体,做好学生的教学引领
相较于其他学科,生物学科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要想使学生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就需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而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通过有效的生物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生物知识,并了解生物的具体构造,还有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在进行教学时通过合理的课堂实验能够使学生的生物思维得到发散,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思路。在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都是自己开展实验操作,学生的学难以与教师的教进行有效结合,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这就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而在现代化的教学活动中,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部分教师认为实验需要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在一旁袖手旁观,这种现象会导致学生在进行操作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无法收到真正的学习效果。总的来说,将生物实验交给学生是一个正确的教学思路,但教师需要发挥好自己引导的作用。在进行生物的实验教学时,一方面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另一方面需要做好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应当如何开展生物实验操作,发挥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有效引导,一旦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教师观察到,学生有一部分操作存在问题,都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得到有效锻炼。
例如在进行《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这一课的教学时,需要开展相应的实验活动。在开展实验教学前,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这一实验的目的和过程,以及其中的注意事项,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大致了解这一实验,并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探究心理,而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亲手去做,教师在旁予以指导,可以将已经处于萌芽状态的种子放入一些小容器中,随后准备好石灰水,将石灰水也放入这一容器中观察现象。通过对学生进行一个环节套一个环节的引导,不仅能够使最终的教学任务得到完成,还能够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生也能够对生物实验充满兴趣,对学生的个性化和探究性培养有十分积极的促进意义。
总之,在进行中职生物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地对自身的素养进行提升,尽可能改进自身的教学观念,尤其需要克服生物学科存在的抽象性。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并且进行多种不同教学方式的融合,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中职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这样才能为我国社会和人才市场培养出更多优质且全能型的技术人才,对我国的未来发展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方.云课堂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51):218-219.
[2]李晖,马丽华.基于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生物化学教学策略[J].职业,2018(33):59-60.
[3]樊丽娟,王学英.翻转课堂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115-116.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课堂组织;探讨
引言
其新的生物教材把过去传统的全授方式变为选择性的必修和选修两部分,这是我国学科教学向多样化和人性化发展的大进步。但是,我们在新教材的应用上,特别是在必修部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未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往后的教学任务中加以解决和思考。只是,我们在新教材的使用上,特别是在选修部分的实际课堂操作过程中,还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往后的教学任务中考虑并处理。本文将会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1.背景
探究式教学的依据内容是不同的,它在其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定位上通常都处于学习与教学两个向度。而在教学向度的层次上,我们通常称其为探究式教学、探究教学;在学习向度的层次上,不妨把它称为探究学习或探究性学习。目前受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国陆续出台各类学科的新课程标准,而生物学科是第一个要考虑的。一些《普通高中生物课堂标准》中指出,应该提倡探究式学习,力图加快变革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过程。
2.课堂组织教学问题
2.1教学课时与内容安排不合理
以南昌市六中为例进行说明,它在课堂组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便是教学课时与内容安排不合理。在一般情况下,探究式教学方式必须要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一方面,探究是一种新观念,只仅仅应用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应把这种观念延伸到生活领域中[1]。让探究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在教学任务中,一切教师都应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譬如,能够部署学生在家中自己制醋、制酒,并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光合作用强弱的关系,可以让探究小组的同学测验单基因遗传病的具体遗传途径等。简而言之,关于进行和开展生物科学探究的任务中,这些老师要想方设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教学中课时与内容的完美融合,而且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找出该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2对探究式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历来,南昌市六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领导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关注[2]。尽管现阶段实行的新课标课堂标准能够很好地把“协作、探究、自主”等能力结合起来科学培养学生,可是由于很多家长们和全社会都非常关注学校的升学率,使得该学校的应试教育理念相对比较落后,至今还是未能采用更优的观念。虽然实际中关于学生探究能力的综合培训已获得少部分学校领导的关注,但还是有很多的学校把成绩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采取对探究式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漠视的态度。
3.课堂组织教学对策
3.1给学生创造愉悦的探究氛围
一个洋溢活泼、自由、关怀、兴奋、支持而不产生逆反心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3]。而要营造此种愉悦轻松的环境,那就需要建立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心理上非常安全的活动空间,制造探究的“气候”和“土壤”。如果学生对某些活动非常感兴趣时,身为教师就应该积极支持学生大胆实施探究,可以让学生们明白他们的理念是非常有价值的,而且也要重视学生别出心裁的念头和具有创意的想象。譬如,假如某个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人的恋爱与反应速度有关吗?该学生把问题抄在黑板上,并且说明了看法,说谈恋爱的男女都是非常傻的。对它提的这个问题,我给予了赞赏与肯定,而且简要地向他讲授了一些关于恋爱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我教导他在中学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这位学生在下课后特意找到我,并对我表达了感谢。据此可知,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多么重要,这种氛围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心智,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4]。南昌市六中在此方面做得比较好。
3.2建立全面的探究评价体系
南昌市六中的新课程观念是面向全体师生的,在课堂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并对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究评价[5]。第一步,教师应联系探究活动实际全过程综合评价学生的课堂探究能力[6]。其教师应当评价学生在具体探究实践活动中认知事物、发现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归纳总结与收集资料的能力、解读分析数据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应用证据与逻辑推理获得结论的能力。第二步,教师必须从学生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不断发展来实施评价[7]。而且,作为学生心理发展主要内容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是评判学生思想素质优劣的标准之一,教师必须做出准确评价。譬如,在“基因突变”一节课的教授中,就不仅仅只评判每一个学生掌握相关理论与技能的程度,而且也应评判每一个学生在参与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展示出来的积极态度,包括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关爱生命环境的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结语
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深刻反思中找到提高,而且在每一节课堂的讲授上,重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教师的角度综合考虑,不断应用新理念,探索新方法,让学生始终积极参与课堂,有时候还可以尝试创新课堂教学体制,让课堂变成生动的课堂与活跃的课堂,最终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课堂当中。
参考文献
[1]郝志军.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一种复杂性思维视角[J].教育研究,2010.
[2]教育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徐学福.20世纪探究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启示N].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92-97.
[4]杨金玲.对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理解[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
[5]万红霞.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应用研究[J].生物课程与教学论,2011.
篇5
【摘要】本文作者认为,初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致,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本文作者首先对一问一答、共同实验以及群策群力这三种合作学习活动进行探究,接下来浅谈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构建与实施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 合作学习 组织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47-02
初中生物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初步探究生物发展以及发育的规律,通过对奇妙生物环境的探究,学生丰富了自己的头脑。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对课程教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那么怎样将合作学习活动妥善的实施在生物教学进程中呢?这就需要教师对其合理的组织安排。
一、一问一答合作学习互动模式的构建
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上,这一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形式大体上是这样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互相探讨等方式完成对问题解答这一学习任务,可以说,这一合作学习活动所建立起的课堂合作学习模式是较为传统的,这就需要教师将生物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梳理清楚,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此时学生之间就会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了解生物圈》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说出这样一段话:“已知生态系统由生物与环境两大部分构成的,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所产生的行为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环境污染;而环境也会反向的作用于生物,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那么请同学们思考,生物与环境之间存有怎样的关系呢?”为构建良好的一问一答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使学生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在本节课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举手回答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此时这一观点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拥护。教师还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探究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出来了,他们从微生物、植物、动物这三个方面作答,大肠杆菌与人体存在寄生的关系;植物为人类提供了氧气,人类为它们提供二氧化碳,他们是互惠的关系;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合作学习活动在师生、生生之间顺利的展开了,此时教师在开展“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教学课程时就会更加顺利。当然这种一问一答的互动模式也可以是学生对教师提出生物问题,此时学生就会更有学习知识的劲头,那么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二、借助生物实验教学组织学习合作模式
例如在《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实验教学中,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参与进这一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以及口腔上表皮的细胞形态,学生之间互相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掌握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在该实验课程中,教师明确实验的六大步骤,即为玻片清洁、滴水、取材、展材、盖片以及染色,教师为每一位学生的动手操作创造机会,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将显微镜正确的调焦,临时装片制作以及染色等一系列程序都安排学生小组完成。此时初中生参与生物实验教学的兴趣被激发了,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借鉴,完善自身的操作技能,与此同时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情谊,这是合作学习活动中取得的更大成效。
三、群策群力小组式的构建,使课堂合作学习活动合二为一
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应该遵从以下的要求,一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观念;二是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这是合作学习小组得以构建的基础,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团结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生物学习任务;三是提升教师的引导意识,这是保证合作学习小组顺利吸收生物知识的有效保障,教师对小组成员发挥引导以及启发的作用。
四、探究在信息技术的导入下,是怎样完善合作学习活动
1.难点突破性合作。这是建立在生物学科微观性以及抽象性的基础之上的,例如在“神经系统的组成”的合作学习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难以真实突破的结构示意图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通过对不同细胞以及神经系统的模式图进行观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自己对神经元结构的理解程度。
2.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时代的召唤下,计算机技术在初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也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利用计算机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在新型技术的配合下有更大的学习乐趣,此时合作学习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欣慰的。
五、结束语
通过阅读全篇文章,我们知道,在日后的初中生物教学进程中,合作学习活动仍然是课堂上开展频率最高的教学活动,一方面它可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它可以协助学生在初中时期树立合作意识,这对他们正确人格的养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之,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构建,是对教育改革脚步的追随,它使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深的理解程度,辅助教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耀方.初中生物生活化作业的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 2014
[2]吕然.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 2013
篇6
一、利用生物科学史资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
生物科学史向我们揭示了科学家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思想历程。科学家思想的形成在当时的社会,不仅受到文化背景的制约,还受到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对于科学家来说,生物学知识的产生,都需要首先从思想上有所突破。如果思想不科学,就会导致人们对事物产生错误的认识。反过来,通过对事物的科学探究,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又会改变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例如,物种是演变的思想的确立,就是对物种是不变的思想的突破;人类对生命个体发育的探究历程,体现了思想方法上的突破。因此,生物科学史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所处的时代背景,记录着科学家们的思想以及思想转变的历程,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利用生物科学史资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
学生学习了生物科学史,既能从整体上了解各个分支学科是在解决什么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又能了解各个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例如,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细胞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等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如果孟德尔没有运用数学知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不能揭示遗传规律;如果没有细胞学的发展,萨顿和鲍维里就不能推测到遗传因子与染色体之间的联系。在科学家解决遗传的规律是什么、遗传物质是什么、遗传物质具有什么结构、遗传物质如何复制和如何控制多肽链的生成等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遗传学逐渐发展起来。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循着这样的线索展开学习去了解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过程,那么,这一部分的知识结构学生就可顺利地建构起来,还可能联想到新的问题。
三、利用生物科学史资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通过生物科学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到生物科学是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和进步的;还可以了解到生物科学知识是科学家在不断对前人的结论进行质疑、求证的基础上,再进行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例如,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人们在承认生物进化论的同时,却不愿意接受达尔文对进化原因进行臆想的方法,不满意达尔文对进化机制的解释。德弗里斯将实验方法引入进化论的研究中,提出了“突变学说”,以此来解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在20世纪的头10年,这一学说得到生物学界的广泛接受。然而,1910年,果蝇遗传学的。发展表明,果蝇群体中不断发生着突变,却没有产生物种的变化1912年~1915年细胞学的精确研究,沉重地打击了德弗里斯的学说,揭示了他所认为的大规模突变产生的性状实际上是已有性状的复杂重组。细胞遗传学,尤其是群体遗传学的建立,才阐明了自然选择的机制。学生在了解了进化论的发展后,可以得到科学知识是在不断质疑、求证与更正的过程中积累的这一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大有帮助。
四、利用生物科学史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科学史就是科学家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过程史。生物科学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逻辑推理、检验假设、分析结论、交流评价等,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良好素材。学习生物科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从其中的一些典型事件中学习到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例如《标准》中列举的生长素的发现史,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刻领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探索生长素基本理论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仅可促进学生深刻领会生长素理论的论点,还能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
五、利用生物科学史资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高中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能够明白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科学家之间往往是通过合作取得成功的。例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汇集了许多不同学科背景科学家的智慧,特别是沃森和克里克两人的合作,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思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同时共享了研究成果。学生还可以在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中,明白必须重视每一学科的学习,而不能有偏科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利用生物科学史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史呈现了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生物科学史中记载着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从中挖掘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把它们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乃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中,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中选取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与邹鲁院士一席谈”“细胞世界探微三例”“对生物结构的探索历程”“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等方面的历史。学生置身于科学史的氛围中进行领悟和体会,可获取丰富而有趣的知识营养,体验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并在厚重的历史感中体会前人的智慧,从而提升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篇7
关键词 植物生殖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06 - 0020 - 03
1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植物的生殖”是苏科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第十九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第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后,继续研究植物和动物生命的延续和进化。“植物的生殖”是本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绿色开花植物开花、传粉、受精和结果的有性生殖的主要过程。由于学生在小学和七年级下册已经对植物的开花和传粉有足够了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植物的受精和果实的形成过程。同时初中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的概念形成来自于自身对事物的体验和感悟,对于看不见的双受精和果实形成过程,学生很难理解,也是学习的难点所在。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了解子房结构与果实结构的关系。
2.2 能力目标
通过模型制作和展示,形成知识运用的能力、动手能力、小组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形成图文转化和综合分析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双受精过程、果实形成过程的学习,认同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双受精过程的学习,充分体验植物新生命诞生的过程,初步产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3 教学重难点
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和果实的形成过程。
4 教学准备
PPT、自制子房的彩纸模型、各色彩泥、白纸、吸管等。
5 教学过程
5.1 问题导入,开门见山
学生观察蚕豆实物,思考并回答问题:蚕豆属于植物的什么器官,有什么作用?蚕豆是怎么形成的?
设计意图:上课开始用几个简单贴切的问题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旧知,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直奔学习的主题。
5.2 图文转换,复习旧知
教师展示花结构模式图,请学生填写雄蕊和雌蕊的结构,试着寻找植物的和卵细胞在什么结构内。随后教师借助自制子房的彩纸模型(图1),边画胚珠的结构边介绍,帮助学生构建子房结构的概念图(图2)。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七年级下册学习过的花的结构相关知识已经比较生疏,通过展示花的模型,观察花模式图,帮助学生快速回忆相关知识。教师通过自制彩纸模型介绍子房结构,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知识记忆,为双受精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5.3 模型制作,构建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双受精视频,并完善概念图中空白处(图3):①花粉中的如何到达胚珠?②一个花粉粒产生几个?③两个分别与什么细胞结合?
接着,让学生利用不同色的彩泥、吸管等材料在白纸上制作植物双受精模型,组员展示模型(图4)并介绍双受精过程。介绍完毕,学生小组互评,教师针对学生双受精过程的掌握情况和模型制作情况做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带问题观看视频受精,小组合作制作模型完成再识双受精,展示交流完成双受精概念的巩固。整个过程将微观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学生体验和再现了双受精过程,增加感性认识后完成概念的构建和巩固,突破了双受精过程这一重难点。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了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5.4 横向迁移,突破难点
植物双受精后,又将发育成什么结构呢?教师利用该问题承上启下。展示蚕豆果实图片,让学生由外到内回忆果实的结构,结合种子的结构,完成果实结构概念图。小组活动:根据果实与子房结构的空间对应关系,将两张概念图的相关部分用箭头横向连线(图5)。当学生掌握了果实的形成过程后,教师展示荔枝、花生、番茄等实物果实,让学生分析各部分分别是由什么结构发育来的。
设计意图:果实的形成是本课的重难点,也是高中生物学的基本储备知识。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果实,但是由于看不见果实形成的过程,对果实各结构的来源很疑惑。此时由外到内分析果实结构,与子房结构建立横向的空间联系和纵向的时间联系,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认知角度,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这一知识点的途径。通过小组连线活动,学生完成概念自主建构,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该内容时出现无法理解、关系紊乱的情况。
5.5 梳理内容,完成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绿色开花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建立知识系统的内部关系,有利于构建植物生殖的完整知识体系。
篇8
一、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内涵
生物科学史的主要内容是揭示生物科学的研究和发现的过程,介绍科学家的生平及科学研究经历,对科学家的钻研精神及奋斗精神予以赞扬,同时对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问题进行说明.科学史是一个漫长的发现史,它贯古通今,一方面对科学发展的历史经历予以说明,对科学成果加以细分.另一方面它又对科学研究的盲点予以指出,对未来生物科学发展的研究方向进行说明.以客观的语言和叙述视角对生物科学的内涵加以揭示,点明人类目前对生物科学的研究步伐和研究阶段,同时在精神上诉说后来者应站在巨人肩膀上探索生物时应有的严谨态度.在介绍科学家的生平、研究经历、成败经过及奋斗历程的同时,让学生看到科学家身上折射出的巨大光辉,学习他们身上各种优秀品质,同时认识到一个科学观点的提出是经过一遍遍证实和一次次失败.了解到这些科学家身上诸如对科学的专注、严谨认真的态度、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和对科学无私执着的奋斗热情是科学成果得来的必需要素,在科学史学习中对一类人的道德进行总结,体现生物科学史重要的教学意义.
二、高中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价值
1.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1)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本质
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依然很浅显,对于深层的含义还不能触及到.而生物科学史正是从源头让学生了解到生物科学发展的整个过程,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增添从没有过的学科亲近感,拉近学生与学科的距离,使学生真正爱上生物科学,了解到生物研究的方方面面,就像了解一个老朋友的过去一般,使生物从原来无血肉的枯燥知识中升华出来,成为活灵活现的现代科学.对生物科学知识的本质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另外,科学史在各项生物科学知识中起到贯通作用,对于知识的由来有大致的了解,不致学生盲目学习,有利于生物知识的整体建构.以“光合作用”的研究发展史为例,鲁宾、卡尔文、卡门、恩格尔曼等多位科学家都进行一系列的研究,而最终发现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生条件、因素及产物,整个过程清晰地摆在学生眼前,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具体学习,同时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索的氛围,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
(2)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
科学结论的得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位科学家在研究科学现象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绝不是不负责任的寥寥数句就将科学现象定格了的,而是经过研究立意确定发现问题后进行一般假设并反复实验证实,对问题不断的提出假设和质疑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疑虑打消之后还要进行社会的证实和之后的学术探讨.生物科学史的全盘呈现有利于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索步伐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学习探究的形式和态度.同时在效仿中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2.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态度和人文精神
正如之前所说,科学家在科学钻研中体现的各种优良品德能够感染学生,不断的培养学生产生相同的研究态度,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化的世界观.如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一巨大的生物学发现对当时的欧洲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纷纷的进行批判、反对,尤其对宗教是一个极大的冲击,被称为“异端”,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达尔文仍然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钻研,用5年了时间完成了震惊世界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这种科学发现体现的人文精神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艰辛以及科学家起的表率示范作用,更能够激发学生创新和科学探索的热情,埋下科学探索的种子.对于这些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借鉴即使走出生物课堂、生物领域,在其他领域和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篇9
关键词:教学模式 组织形式 三环五步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是依据创新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教育理论创建的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对直观现象的观察、分析,并对可能出现的结论进行大胆猜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然后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得出自然科学规律,提高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能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
(1)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三环五步)
(2)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从以上的教学过程来看,该实验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实验操作,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操作等技能和科学态度、良好的心理品质等。其主要特征是:重视示范,重视模仿,重视过程,重视训练。
(3)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
在教师指导实验的环节,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经验水平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操作途径。途径1:通过讲解示范、分步模仿、连贯模仿,直至基本掌握操作要领;途径2:先设计问题进行初步尝试,再由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示范要领,然后让学生模仿进行第二次尝试,直至基本掌握操作要领。教师的讲解示范由学生的操作取代,则可变为途径3:先让学生尝试操作或观看录像、动画,后让学生指出操作错误,总结操作要领,再后让学生模仿训练,直至基本掌握操作要领。
(4)验证性实验教学的评价
验证性实验教学的评价侧重在实验操作方面。(1)实验操作是实验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技巧的关键环节,主要评价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实验方法及实验技能技巧。(2)实验报告:主要评价学生预习情况及实验后的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3)期末考核:主要评价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仪器原理等的掌握情况,对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的能力情况,一般通过纸笔测试完成。
(5)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缺陷
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往往限于教学生学会教材中给定的一种方法,或者验证一个已知的事实。教师十分重视“动手”的规范训练;强调教学生“学会使用……”、“学会制作……”,强调学生要了解实验的直接结果,要记住“应该如何做”,而不强调“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更不强调“更好的做法是什么”。至于实验过程中因为某些因素的干扰而导致的实验现象改变、实验结论偏差甚至错误却不能预见,更没有去进一步分析考证,只要最终回归到教材上所列的现象或结论上就证明实验操作是正确的。这种实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
(1)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三环六步)
(2)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从以上的教学过程来看,该实验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生物实验的思想方法),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实验设计、创新实验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精神等。其主要特征是:重视情境创设,重视设计实验,重视发现新问题,重视评价等。
(3)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
探究实验的本质不仅意味着精确的操作,而且是一种思考方法。要进行实验,首先必须对研究对象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提出某种可能的解释,即提出某种设想或假说,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设想或假说。从实验活动的组织过程来看,强调学生对生物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和理解。活动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可演变为这样几种方式:⑴完全由课内完成;⑵课内完成设计、论证课外观察、记录课内汇报交流;⑶课前完成设计、论证课内完成核心部分(实验操作);⑷少数学生(可轮换)课外完成课内听取汇报、交流评价。
(4)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评价
对探究性实验的评价,一方面既重过程又重结果,从探究实验的几个环节入手,抓主探究问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交流表达、情感态度、创新加分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强调自评、组评和师评。
(5)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缺陷
探究性实验虽然近似地模仿科学家那样工作,对科学过程、方法、思想有系统的体验,更深入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精神,并在学会合作学习、发扬团队精神方面有独特的作用,但也有很多的缺陷:一是教学效率低,而学习时间有限,教学时间难以保证;二是评价方式、手段复杂,较难操作;三是有10%以上的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在自主探究实验方面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完善和研究探究性实验的组织形成,使之成为比较成熟的、令学生满意的、效率更高的形式,优化各种评价方案,做到既重结果又重过程,同时提高
篇10
永吉二中
王闯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因此,每一位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想方设法将实验开足开全,并将实验课保质保量上好。但笔者也听到不少同行反映,实验课虽好,但课堂太难组织。有的老师形容上实验课时,实验室简直就像自由市场,乱哄哄的,纪律非常不好,难以控制。而有些学生上生物实验课的目的常常不够端正,他们之所以喜欢生物实验课,是觉得实验课好玩。所以,上实验课时往往不能认真地按照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和思考。笔者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如何才能将实验课组织得井然有序,学生做实验活而不乱呢$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组织实验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布置实验室环境,创设实验研究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杂乱无章的学习环境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的无序和注意力的涣散。而一个良好的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则会很快让学生进入实验研究的情境中。所以,精心布置实验室是很有必要的。教室的卫生每次都有值日小组的同学打扫干净。在这样一个干净整洁、严肃而又充满生物情趣的生物实验室中,学生多了一份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少了几分浅尝辄止的浮躁。这样,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有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组织教学就比较容易了。
二、认真对待第一次实验课的教学准备工作
学生的第一次实验课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因为第一次的实验课不管好坏都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今后的实验课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所以,每年初一新生上第一次实验课前,都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首先,给学生们指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会让他们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和科学实验的方法,会为他们提供探索生物奥秘的金钥匙。从而使学生明确上实验课的目的,并激发其探究精神。然后,带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参观,使学生体会到国家、学校、教师们为了同学们的学习,花了许多经费,投入了大量的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教师、爱护公物的思想品德,并让学生学习相应的实验室规则。对学生说:“你们进入了实验室,就是小科学家了,科学家是怎样做实验的呢?”学生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身穿白大褂,严肃认真、忙碌而又有序地进行科学实验的科学家的身影,这时,教师进一步明确提出学生进出实验室以及进行实验时的文明举止要求:进出实验室时,一定要轻声慢行,在实验室内不许大声喧哗和打闹;做实验时一定要实事求是,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并经过分析讨论再得出结论。这样,一开始学生就不知不觉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这些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生物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也为今后实验课的规范与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与管理
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约束的最好形式,小组成员在进行实验时。既有分工。也有协作。既互相依赖。也互相制约,所以。精心编排实验小组也很重要,编排时。要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组合。如要考虑学生的性格互补性、自律性的强弱等进行合理搭配。使他们成为黄金搭档。并选出一位组长。固定座位,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课堂自然会秩序井然。
四、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是主导者,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要不断巡视每组的实验情况,要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姿态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要及时给以适当的点拨和帮助,使每个组的实验都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实验有时要等一段时间。如唾液淀粉酶的实验、光合作用实验中绿叶的脱色等,这时教师要安排观察或讨论的内容,不要让学生闲等,否则课堂秩序容易混乱。另外,教师还要对操作准确、观察认真、纪律良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对于纪律不好的学生,要小声提醒,帮助他们及时改正。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收获、情感体验等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记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或期末考核中,鼓励学生从实验过程体会、收获科学实验的快乐。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
五、教师和学生要认真做好实验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忙而不乱
教师方面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两点:
1.将本次实验中学生可能用到的物品准备齐全,并对本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难点要认真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由于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秩序就不太容易混乱。
2.培训实验课小骨干。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小组较多,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有时顾了这组顾不了那组,容易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教师可在课前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培训实验课小骨干(如生物课外小组成员或各实验小组的组长),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由于有了这些小帮手的有效示范和指导,学生都能专心进行实验,课堂纪律自然就好维持了。
学生方面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是要对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及记录、总结等提前做好预习和准备,不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式实验或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创新性实验,都要求学生提前制定好详细的实验方案,并分好工。由于课前做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对实验过程胸有成竹,做起实验来目的性很强,就能活而不乱。
六、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式实验”,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以前的学生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已经知道了结论,只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由于已经知道了结果,所以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兴趣,有些学生就是由于对实验失去了兴趣,注意力涣散,破坏课堂秩序。而探究式实验则不然,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欲望,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也给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心理提供了最好的释放空间,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实验探索中,这样的课堂应该是不难组织的。所以,学生实验应尽可能以探究式实验为主,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问题,自己设计创新性或开放性实验。学生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舞台和空间,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过程中,而不会有时间去扰乱课堂秩序,课堂自然也就好组织了。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对学生和课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更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情感感受,要将学生当作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平等对待,加以尊重,对课堂的评价应以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为主体,而不能单纯以课堂纪律的好坏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