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好词范文

时间:2023-03-16 23:4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草房子好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草房子好词

篇1

草房子》主要讲了:一个名叫桑桑的小男孩和他的爸爸被调到油麻地小学之后,和秃鹤、阿恕、蒋一轮、纸月、秦大奶奶、杜小康、白雀、细马和温幼菊之间发生的故事。

读了《草房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文中的桑桑虽然是个小肚鸡肠、胸无大志的小孩,但是他也有许多优点。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也有缺点,一心想着发大财,最终却一事无成,无论做任何事都应该一点一点来,才能成功。秦大奶奶虽然自私,但是她勇于献身的精神还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呀!

读了《草房子》真是令我感动,以前的孩子生活在苦难的日子里,为了美好的明天,我真应该好好学习。

篇2

曹文轩,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优美、感人著称,无论是描写世间风物,还是刻画人物心灵,都因细腻、清新,让读者怦然心动。

【经典NO.1】

水边的文字屋

曹文轩

小时候在田野上或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

再后来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那时,除了积木,好像也就没有什么其他的玩具了。一度时期,我对积木非常着迷——更准确地说,依然是对建屋子着迷。我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建了一座又一座屋子。

屋子,是一个小小的孩子就会有的意象,因为那是人类祖先遗存下的意象。这就是为什么第一堂美术课往往总是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用几条长长短短的、横着的竖着的直线画一座屋子的原因。

屋子就是家。

屋子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

屋子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是和家有关的。幸福、苦难、拒绝、祈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有关。成千上万的人呼啸而过,杀声震天,血沃沙场,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当我长大之后,儿时的建屋欲望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而变本加厉。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更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

我想,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我的屋子是建在水边上的。(选自“新浪博客”,有删节)

【好词积累】

铩羽而归: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妙语采撷】

①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

②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

【思考练习】

1.请自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作者在文章开头写用泥巴、积木建房有什么目的?

3.作者在文中说,“写文章就是在建自己的屋子”,你同意他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经典NO.3】

葵花田(节选)

曹文轩

这是一个乡下女孩的名字。大麦地的孩子们不能理解:一个城里的女孩,怎么起了一个乡下女孩才会起的名字?

这是一个长得干干净净的女孩。这是一个文静而瘦弱的女孩。

这个女孩没有妈妈。她妈妈两年前得病死了。爸爸要到干校,只好将她带在身边,一同从城市来到大麦地。除了爸爸,她甚至没有一个亲戚,因为她的父母都是孤儿。爸爸无论走到哪,都得将她带在身边。

葵花还小,她不会去想象未来会有什么命运在等待着她,她与对岸的大麦地又会发生什么联系。

刚来的那些日子,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好大一个芦苇荡啊!

好像全部世界就是一个芦苇荡。

她个子矮,看不到远处,就张开双臂,要求爸爸将她抱起来。爸爸弯腰将她抱起,举得高高的:“看看,有边吗?”

一眼望不到边。

那是初夏,芦苇已经长出长剑一般的叶子,满眼的绿。爸爸曾经带她去看过大海。她现在见到了另一片大海,一片翻动着绿色波涛的大海。这片大海散发着好闻的清香。她在城里吃过由芦苇叶裹的粽子,她记得这种清香。但那清香只是淡淡的,哪里比得上她现在所闻到的。清香带着水的湿气,包裹着她,她用鼻子用力嗅着。

“有边吗?”

她摇摇头。

起风了,芦苇荡好像忽然变成了战场,成千上万的武士,挥舞着绿色的长剑,在天空下有板有眼地劈杀起来,四下里发出“沙拉沙拉”的声音。

一群水鸟惊恐地飞上了天空。

葵花害怕了,双手搂紧了爸爸的脖子。

(选自《青铜葵花》)

【且读且思】

特别的历史时期,特殊的家庭背景,小小的葵花已经没有了自由自在,没有了无忧无虑,有的,只是在茫茫芦苇荡中感受到的孤独和与爸爸在一起的那份难得的欢愉。文中的环境描写非常有特色,优美,如诗如画;文章对人物的心理刻画也很细腻,每个人物都能深深地感动读者。

【经典NO.2】

艾地

曹文轩

油麻地小学四周环水,很独立的样子。

秦大奶奶的那幢小草房,在西北角上龟缩着,仿佛是被挤到这儿的,并且,仿佛还正在被挤着,再坚持不住,就会被挤到河里。这幢小草房,是油麻地小学最矮小的草房,样子很寒伧。它简直是个赘瘤,是个污点,破坏了油麻地小学的和谐与那番好格调。

学校与地方联合,想将秦大奶奶逐出这片土地,花费了十多年的工夫,然而终于没有成功。

秦大奶奶坚决地认为,这片土地是属于她的。

也许,确实是属于她的。

秦大奶奶的丈夫是秦大。他们夫妇俩,原先与这片土地并无关系。他们是在1948年年初,才买下了这片土地的。为买这片土地,这对夫妇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在这几十年里,他们没有白天与黑夜,没有阴天与晴日,没有炎热与寒冷。他们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欲望:穿一件新袄遮挡风寒的欲望,吃一片西瓜解除暑渴的欲望,将自己放在床上消解一下疲倦的欲望,煮一碗红烧肉润一润枯肠的欲望。他们对痛苦变得麻木起来。镰刀割破了手指,鲜血一路滴在草上,不知道疼;终年光着的脚板,在隆冬季节裂开鲜红的血口,不知道疼;瓦砾硌着脚,不知道疼;鞭子打在脊梁上,不知道疼。秦大在世时,这里人每当谈到他时,评价不外乎就是这些:“这个人太小气,一锥子扎不出血来。”“跌倒了,还要从地上抓一把泥。”唯一使这对没有生养孩子的夫妇感到幸福的,就是在夜深人静、四周流动着淡淡荒凉时,做着土地的美梦:一片土地,一片风水好的土地,在春风里战战兢兢如孩子般可爱的麦苗,在五月的阳光下闪烁着光芒的金子一样的麦穗……

他们终于用几十年的心血换下了这片土地。

(选自《草房子》第四章)

【跟名家学写作】

篇3

夏洛的网好词:

精力充沛 临阵逃脱 粗暴无礼 死里逃生 怨声载道 真真切切 环境幽雅 清香四溢 景色迷人 奋发向上 茁壮成长 三五成群 生机勃勃 生机盎然 生机勃发 春色满园 洒满阳光 人声鼎沸 书声琅琅 热闹非凡 垂柳依依 林荫小道 你追我赶 欢声笑语 生死攸关 摇摇晃晃 打抱不平 黏黏糊糊 蹦蹦跳跳 昏头昏脑 毫无恶意 咕咚咕咚 一动不动 瓢泼大雨 寻欢作乐 抽抽搭搭 异想天开 芳香扑鼻 活灵活现 残羹剩饭 冷言冷语 异口同声 亮晶晶、结结实实、幸灾乐祸、东奔西窜、恶狠 狠、不在乎、神气活现、自高自大、指手画脚、震耳欲聋、 舒舒服服、大喊大叫、大吃一惊、东张西望、慢慢腾腾、满 腹疑团、安安生生、说干就干、不由自主、无边无际、轻而 易举、洋洋得意、自言自语、清清楚楚、歪歪扭扭、舒舒服 服、又肥又嫩、不慌不忙、津津有味、四脚朝天、气呼呼、 自自在在、情不自禁、又敲又晃、急急忙忙、合不拢嘴、挨 家挨户、红乎乎、鸦雀无声、四脚朝天、噼噼啪啪、枪炮齐 鸣、震耳欲聋、毫不犹豫、不声不响、急急忙忙、抽抽搭搭、 坐立不安、转来转去、完好无缺、无论如何、小心翼翼、三 窜两跳、心惊胆战、恍然大悟、咯吱咯吱、灵巧、东张西望、 全身发抖、又蹦又跳、结结实实、前前后后、自言自语、不 慌不忙、叽叽喳喳、轻蔑、厚颜无耻、各种各样、乱七八糟、 叨叨咕咕、手舞足蹈、清清楚楚、弯弯曲曲、四面八方、东 奔西窜、空无一人、歪歪扭扭、骂骂咧咧、笑嘻嘻、议论纷 纷、聪明透顶、成群结队、神出鬼没、小心翼翼、花花绿绿、 亮闪闪、正大光明、一步一步、大吃一惊、高高兴兴、摇头 晃脑、光溜溜、碍手碍脚、噼噼啪啪、毫无疑问、罕见事实、 听着听着、叽叽喳喳、又跑又跳、乱七八糟、哈哈大笑、喃 喃自语、暴跳如雷、游手好闲、悠闲自在、静悄悄、规规矩矩、又矮又胖、十分阔气、哆哆嗦嗦、大口大口、摇摇晃晃、 眼巴巴、越长越大、哈哈大笑、惊奇万分、窃窃私语、气势 汹汹、笑眯眯、匆匆忙忙、仔仔细细、毫不犹豫、寸步不离、 一句一句、一声不响、乱蹦乱跳、目瞪口呆

夏洛的网好句:

1、微光透进一扇小窗子。星星一颗接一颗消失。

2、威尔伯不要食物,它要爱。它要一个朋友-一个肯和它一起玩的朋友。它对静静地坐在牛栏角落的母鹅讲话。

3、"我独自一个去闯世界实在还太小。"它躺下来时在心里这样说。

4、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他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永远地告别与他朝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

5、这天早晨,每一根细丝点缀着几十颗小水珠。网在阳光中闪闪烁烁,组成一个神秘可爱的图案,像一块纤细的面纱。

6、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分别把流云比作了锦缎,把小河比作了蓝绸子,把水面比作了明镜。

7、第二天有雾。农场里什么东西都湿嗒嗒的。草地看上去像一张魔毯,那片芦笋地像一片银光闪闪的森林。在雾天的早晨,夏洛的网真是一件美丽的东西。

8、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9、夏洛干的那么起劲,它开始自言自语,像是给自己打气。

10、威尔伯永远忘不了夏洛。它虽然热爱它的子女,孙子女,曾孙子女,可是这些新蜘蛛没有一只能取代夏洛在它心中的位置。夏洛是无可比拟的。

11、当桑乔背着桑桑踏过松软的稻草走进校园里,桑桑看到了站在梧桐树下的纸月:她的头发已被雨水打湿,其中几丝被雨水贴在了额头上,瘦圆的下巴上,正滴着亮晶晶的雨珠。

12、第二天有雾。农场里什么东西都湿嗒嗒的。草地看上去像一张魔毯。那片芦笋地像一片银光闪闪的森林。在雾天的早晨,夏洛的网真是一件美丽的东西。

13、你就要瘦而又瘦,肚子瘪得我们可以看穿它看到另外一边的东西。

14、第二天有雾。农场里什么东西都湿嗒嗒的。草地看上去像一张魔毯。那片芦笋地像一片银光闪闪的森林。在雾天的早晨,夏洛的网真是一件美丽的东西。这天早晨,每一根细丝点缀着几十颗小水珠。网在阳光中闪闪烁烁,组成一个神秘可爱的图案,像一块纤细的面纱。

15、窗外就是河。桑桑坐在窗口,一边继续吃烀藕,一边朝窗外望着。岸边有根电线杆,电线杆上有盏灯。桑桑看到了灯光下的雨丝,斜斜地落到了河里,并看到了被灯光照着的那一小片水面上,让雨水打出来的一个个半明半暗的小水泡泡。他好像在吃藕,但吃了半天,那段藕还是那段藕。

16、在雾天的早晨,农场里什么东西都湿嗒嗒的。草地上看上去像一张魔毯。那边芦苇地像一片银光闪闪的森林。

17、网在阳光中闪闪烁烁,组成一个神秘可爱的图案,像一块纤细的面纱。

18、初夏的日子对于小鸟来说是个喜庆的时节。田野上,房子周围,谷仓里,林子里,沼地里-到处都是小鸟的谈情说爱,在唱歌,到处是鸟窝是鸟蛋。

19、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0、很快勒维就拿来泔脚给它当早饭吃。威尔伯冲出去,急急忙忙地吃了个精光,舔着食槽。

21、很快勒维就拿来泔脚给它当早饭吃。威尔伯冲出去,急忙忙地吃了个精光,舔着食槽。羊群顺着小路走了,公鹅一摇一摆地跟在它们后面,啄着青草吃。接下来,正当威尔伯躺下要打它的早盹时,它又听见了头天夜里叫过它的细小声音。

篇4

【关键词】山区 低年级儿童 共同 阅读 习惯

一、与孩子们共读的背景和界说

我县地处大石山区,我校是县城一所镇级小学,少数学生是干部职工子女,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我校正在开展南宁市十一五时期课题研究——《新课程下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活动。2012年秋季学期,作为课题的执行人,我和课题组的老师们制定出研究的调查问卷,我们对本校的13个班级共806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12个班级共634份问卷。其中有一项是关于阅读习惯的调查,比如:“平时,你喜欢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吗?”提供的答案有三项: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C不喜欢。

调查结果显示:就这个问题,选填“非常喜欢”的人数占60%,“比较喜欢”占39%,不喜欢约占1%。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但是,他们具备良好的读书习惯吗?那些选择“比较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存在哪些方面的原因呢?是因为没有书?不会看?还是没有养成好的习惯造成?这些都是值得我研究的问题。

我执教的班级是三年级,有65名学生。从我班的调查问卷汇总表来看,有65.9%的学生喜欢看课外书,比较喜欢占27.7%,不喜欢的占0.6%。根据本班实际条件和学生阅读现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产生了与孩子们共读的研究和实践。

与孩子们共读,指的是父母或教师和低年级孩子们共同阅读一本书,或陪孩子们阅读(孩子和大人各读一本书),也可以是家长(或教师)读给孩子听,抑或是和孩子一同背文段。实践证明,与孩子们共读,是培养山区低年级儿童阅读习惯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二、与孩子们共读的实施方法

(一)和孩子一同阅读

1.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

凯勒说过:“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辽阔的海洋。”在班上,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书目,如《儿歌300首》《不做小霸王的故事》系列、《格林童话》《小故事 大道理》《中华诗文学习》,以及南宁市“好书伴我成长”活动推荐的书目,如《草房子》《爱心树》《稻草人》……教师帮助孩子们精心挑选内容丰富、充满童趣的图书,防止了孩子们借书、购书的盲目性,保证了读书的质量。

低年级孩子阅读课外书,会有囫囵吞枣的现象,或水过鸭背,蜻蜓点水。睡前30分钟,如能和父母一同阅读,读毕,父母能就一些故事情节、用词造句、人物对话、人文内涵等方面提醒孩子留意,无疑会逐步养成细心涵咏的好习惯。

2.家长陪同孩子阅读。

家长除了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之外,可以陪同孩子以读书的形式共同阅读。每天晚上睡前20-30分钟的时间,家长阅读自己的书籍,孩子读自己的课外书。家长和孩子各自读自己的书,有助于营造轻松宁静的读书氛围,同时家长的悉心阅读给孩子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榜样和表率作用,毋庸置疑,长此以往,孩子们必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日积月累,学生们读书量必然大增。

3.教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某些家长不能陪同孩子一起阅读,教师和孩子们在班上一同阅读。每天,利用晨读时间或一节课的时间,老师和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阅读课外书。而老师自己也要阅读一本书,因为“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语)。

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在整节课末尾10分钟时间就“你读了什么书?” “故事里哪个地方给你影响最深?”“你对故事里的哪个地方(人物、情节、词句)最感兴趣?”“如果你是故事里的××,你会怎么做?”等等,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有助于进一步升华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有效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二)声情并茂地读给孩子们听

同样的,除了孩子们共读之外,绘声绘色读给孩子们听也是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的方式。低年级的孩子,阅读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形成,对于阅读还有一定的困难,无疑,读给他们听可以启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课上,教师读得声情并茂,还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一些读书方法。比如,教师在读《不做小霸王的故事》中的《小兔子哭啦》一文时,时不时地停下来,向孩子们提一些问题:“你们猜,小兔子老是嘲笑别的小动物,它后来会出现什么事情?” “如果有人嘲笑过你,你会怎样对待他?”。让孩子们一边听一边解决问题;有时会停下来,让孩子们对后面的情节进行想象,如:“小兔子的嘴唇跌裂成了三瓣嘴,别的小动物看到了会怎样?”有时让孩子们重复一下听到的好词语、好句子。优秀的童话故事书蕴涵丰富的人文情感,教师每次都声情并茂地读,孩子们从中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一本好书的巨魅力,就会激发他们去读书,爱读书,久而久之,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三)和孩子们一同背诵

篇5

在农村,可供学生阅读的资源比较贫乏,阅读时间不充足。这是由于农村家长受眼界和经济条件的影响,普遍不够重视阅读课外书。由于学生相互借阅书籍数量有限、种类有限,因此学生读书氛围不浓。况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能自觉完成作业的并不多,更谈不上去主动阅读课外书了。父母即使在家,也忙于生计,很少能做到督促子女看课外书。学生阅读质量不高。大部分学生阅读课外书,只粗粗浏览一遍,囫囵吞枣而已,很少做读书笔记。有的即使做了笔记,也就寥寥几句而已。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教师发挥表率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首先要喜欢阅读,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其次,作为语文教师,扎实的语文功底与人文底蕴也离不开大量阅读。所以,每天早上、中午安排一定的读书时间,倡导教师陪读,在校园、班级营造“人人读书,人人爱书”的阅读氛围,让书香飘在校园每个角落。

营造书香氛围

建立班级图书角。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书都存放在班级图书角,实行资源共享,学期结束后再归还给本人。图书角的藏书由班级图书管理员统一负责借阅登记,形成“好书大家读,快乐共分享”的好风气。这样,如果每个孩子提供一本书,他就能读到50多本书了。这样的“流动书屋”,书籍也是常换常新,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借阅,还能促进交流感悟。

开展亲情阅读。教师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多与家长交流,提高家长的认识,赢得家长的支持。提倡家长“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酒”为孩子买一些课外书籍。让学生做到定书、定时、定量。提倡家长每天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20分钟,并养成一种习惯,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同时,通过家校通平台让家长知道本学期需要阅读的书目和每月重点推荐的阅读要求。

提高阅读实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读物,运用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能发挥其特有的功效。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首先,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势必让学生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的书籍。学习《三顾茅庐》,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可以让学生阅读《科普小常识》等。这样,既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其次,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小学6年跨度较大,向学生推荐读物时,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适合的书籍。如:五六年级的孩子,他们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向他们推荐《爱的教育》《昆虫记》《城南旧事》《草房子》《我要做好孩子》等书籍。

“有效指导”课堂阅读。设置阅读指导课,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合理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掌握以下方法:一是阅读方式要呈现多样化。如朗读、默读、精读、诵读、略读等,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二是合作中阅读。阅读后须小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让作品在学生脑海中再一次升华;三是边读边思,思考作者的创作思路,文中表达事物运用何种方法等;四是学会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到习作、学校黑板报、手抄报等写作中,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功,保持阅读的兴趣。

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生活小常识等。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把其中的要点写下来,并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及时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自己的感想,并坚持有感而发。想象型:主要是改写故事,续编故事,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每周通过组织评选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以评促读,引导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文学社团是良好载体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活动促阅读,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学校可成立文学社,精心选拔社员,为社员成长建档立册,成立文学社博客群,制定详尽活动方案等。每一个环节都着眼于打造书香校园,如隔一周一次的“读书沙龙”活动,每月一次的采风活动,每月出一期文学社的报刊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从不同方面满足学生读书的需要,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尝读书的乐趣,明白读书的意义。

篇6

【关键词】小学低段;课外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又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又没有风。阅读就是自主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大量的科研表明,孩子广泛深入地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读写能力,可谓意义深远。小学低年级是孩子步入人生的起始阶段,新课标高度重视第一学段儿童的课外阅读,明确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那低年级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这在课程标准中还是第一次,因此,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老师,就更有责任为孩子们拨开云雾,激发读书的兴趣,牵着他们的小手慢慢打开阅读殿堂的一扇窗户。那么,我们如何引导段孩子开展行之有效地课外阅读呢?这成为了每个低段老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有人说,最重要的"不是教孩子如何阅读,而是让孩子渴望阅读"。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培养重在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作为孩子们阅读的引领者,老师必须要花心思,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亲近书本,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想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建设书香班级,营造浓厚阅读氛围

1、布置班级环境,营造静态阅读氛围。

教室是孩子们每天所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场所,它是我们共同的家,教室里老师精心的布置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对教室的布置要尽可能地使教室散发一种浓郁的书香气息。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置身于浓浓的阅读氛围之中。试想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学生耳闻目染又怎会无动于衷呢?同时,在教室的一角还应设立"班级读书角",大家把带来的书放在一起,互相交换自己的课外书,孩子们还可以轮流当当图书管理员,浓厚的读书风气会渐渐地形成。

2、讲听故事,营造动态课外阅读氛围。

老师在班级里还要经常给孩子们讲讲故事,创设一种动态的读书氛围。比如对还没有体验到阅读快乐的孩子,根据儿童喜欢听童话、故事的心理需求,老师得利用课余时间把一段两段的故事将给孩子们听,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对阅读的期待。在一年级刚入学没多久的时候,我为了降低阅读的难度,提高阅读的兴趣,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图文并茂并有注音的儿歌、童话、绘本故事等等。每天我都会抽出一点点时间给孩子们读几个故事,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一个学期下来,我们班的孩子已经听完了《三百六十五夜故事》、《名人故事》、《格林童话》、《爱的教育》、《淘气包马小跳之笨女孩安琪儿》、《一千零一夜》等好几本书。

(二)语文教师广泛阅读,为儿童树立榜样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文化修养,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先要爱读书。所以,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更多的是要阅读一些少儿报刊、图书,要知道马小跳的可爱、认识善良的哑巴青铜和他的葵花妹妹、要知道《草房子》的故事......只有接近孩子们的思维,知道他们的想法,跟孩子们一起读书成长,孩子们才会从心底把你当成好朋友,这样才能接受我的建议,学着老师的样子,去亲近图书,去感受阅读,每天早上晨读前的一点时间手捧一本好书,静静地坐在一旁,不需要多余的话语,不需要厉声的呵斥,孩子们都会悄悄地打开心爱的书本,跟着老师享受这静谧的阅读时间。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开展亲子阅读促沟通。虽然老师在课余充分利用零星时间来促使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但是在学校里、课堂还是不能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外书,老师更不可能挨个辅导,这时家庭显然就成为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最好空间,能否利用好这一资源将关系到学生能否对阅读有持久的兴趣,能否提早进入课外阅读的关键,家庭的理解支持以及及时的督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们刚入学后,教师必须及时地与家长沟通,首先要与家长取得认识上的统一,让家长理解一本好书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在家长会上我向家长推荐一些比较理想的简单读物,让家长试着陪孩子读一读。在这个学期我把每天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作为一项常规作业,请家长监督配合,半个多学期坚持下来,家长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我平时也抽时间和家长们沟通,和他们聊聊督促孩子课外阅读的事。很多家长都表示会积极配合,并在家里也做到了,一段时间下来,多读课外书的孩子在课堂上也是最活跃的那几个。所以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也是很必要的。

三、良好阅读习惯促发展。在学生对课外阅读还没有形成兴趣的时候,需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硬性"的准备,这里的"硬性"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参与、引导、监控下进行,一段时间的硬性监督以后,孩子们都会逐渐习惯下来。因此,每天大课间后、语文课前、午饭后、放学后,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加起来不到20分钟,可就是这些零零星星、一点不起眼的时间,只要我们学会充分利用,效果很好。古人特别讲究"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孩子们一开始读书就要关注良好读书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孩子不会写字,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教孩子们学会用线划一划,用符号标一标,以此表达心中的即时感受。到了一年级第二学期就可以让孩子们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自己的采蜜本上记录下好词好句或是自己的感受。到了二、三年级如果有了更多想法就可以教孩子写一写简单的读后感了。读写结合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好的阅读方法。

四、贵在坚持,终身受益。要想让学生读一天书并不难,难的是坚持下去。所以让他们每天坚持阅读半个小时,已成为我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平时我注意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学生的读书情况。为了激发他们爱读书、多读书的兴趣,我还定期评选出"读书之星",鼓励他们更有兴趣地读书。让他们与书相伴、与智慧相伴、与快乐相伴,从小就明白人因读书而富、因读书而雅,在智慧灵光的照耀下,坚守一方净土,品味书的芬芳与清香,塑造他们高尚的品格。

打开一扇书之窗,让雏鹰展翅,尽情翱翔;敲开一扇阅读之门,让鱼儿入水,遨游嬉戏。"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借助好书的力量,引领学生走进书籍的世界,从而优化其智力生活,让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M].(国家教育部),2001,29

[2]徐月.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6),43

[3]李振村.小学语文教师[J].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46

[4]余萍."趣"与"法"的融合--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初探[C].北京: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