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模式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手术室护理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手术室护理模式

篇1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l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1年1~12月实施循证管理模式前的的4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12月实施循证管理模式后的5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20例、女230例,年龄44~84(74.23±5.94)岁;手术种类:骨科手术130例,普外科手术120例,胸外科手术100例,妇科手术80例,其他手术20例。观察组男269例、女281例,年龄45~81(72.43±5.83)岁;手术种类:骨科手术150例,普外科手术140例,胸外科手术122例,妇科手术103例,其他手术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也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具体实施:①巡回护士访视后和器械护士进行交流,获取证据,为预见性手术护理配合做好准备。②患者进入手术室,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获取患者意愿,根据术前访视收集的资料适时进行心理护理。③按手术安排表仔细核实患者信息,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避免临床报道中出现的严重手术失误。④根据其他报道发现,手术室环境对患者的术中舒适度尤为重要,应注意保温护理,防止患者在手术过程受凉感冒,影响术后康复。⑤术中输液、输血是手术室常用治疗手段,掌握有关输液、输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配合手术成功的保证。⑥根据循证护理的理论,总结临床经验,使手术室清点核对制度更加规范化。根据以往工作经验,总结以往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清点核对制度是手术室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制度之一,严格清点核对制度能完全避免异物遗留体腔。坚持在术前、术中、术后清点核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避免器械在回收、清洗、灭菌过程中丢失,保证手术顺利安全地进行。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差错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护理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护理质量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模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循证医学是针对日常临床实践提出的问题,寻找和评价相关资料,并采用这些信息。由于这一理念和方法的科学性,很快得到普遍接受。循证护理实践包括产生证据和使用证据。产生研究证据的护理人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从事护理科研的人员,通过他们的科研并发表研究结果,使别人能够使用那些证明有效的护理措施;另一方面,在日常临床实践中使用研究证据的护理人员,又称为证据的使用者。护理工作者开展循证护理可以同时扮演研究者和使用者两种角色或其中之一。护理人员通过四个步骤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分析当前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明确地鉴定出护理的问题,检索文献获取相关的研究结果,使用现有标准评价研究证据的科学性,采用最为可靠的证据选择护理措施并说明选择的合理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循证护理实践的技能:提出正确的问题,获取研究的证据,评价证据,采用证据。如何将研究的结果(证据)应用到护理实践中,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可以通过护理人员各自独立地进行,也可以通过护理小组共同来解决,还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团队,或通过单位和组织机构对提高护理水平进行系统、全面的改进。在个体层面上,应当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让她们在日后的工作实践当中学会评价和使用证据;在集体层面,可以对医院以科室为单位的护士进行培训,结合本专业护理实践的问题,开展循证的护理实践,召开周会对本专业发表的护理研究的文章进行讨论,对研究的结果是否能够应用,可否提高护理质量提出建议。在单位组织层面,如医院护理部,可以通过编制循证的护理操作指南或临床路径来规范护理实践。临床护理实践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在进行循证护理实践中,要求对日常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具体化,将问题转化成为通过研究能够回答的问题。如预防手术室患者发生压疮的措施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系统地查找证据在国际上有诸多一级和二级资料库,如Medline、CINAHL、CochraneLibrary等,国内常用的有中文期刊全文资料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资料库VIP、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库CBM、万方全文资料库等。由于目前大多数医院已经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并实践了与临床各科室护士站的连接和联网,为查询资料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通常根据所关心的问题设定相应的检索词,如压疮、预防、瘫痪患者等进行检索。对获得的文献题录进行筛检和评价通常检索后会得到一系列的相关文献,但护士不可能需要所有这些文章,因此,要选择与问题最相关的研究文章,获取全文,然后对这些文章的真实性和可应用性进行严格评价。应用证据在应用上述经过评价的研究结果时,护士应当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根据患者需求,制定护理计划,并加以实施。应用证据的目的在于解决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用查询得到并经过评价后的可靠证据之后,需要对护理的结果做出评估。了解是否切实解决了患者的问题,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使患者得到了满意的服务。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是一个循证的实践过程,从提出问题开始,通过查询证据、评价和使用证据、再进行效果评估,这个过程促进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也学习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巧,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如果在该过程中未能找到相关的证据,说明该领域缺乏研究,也就为提出一个新的科研课题提供了线索,可以组织同事进行科研工作。这种科研类型在国外称之为实施性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的目的,更加实用。通过本临床研究发现,通过在手术室中运用循证护理模式,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够针对性,做出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与手术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减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并且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住院时间,从而减少了住院费用,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护理素质。

3结语

篇2

关键词亲情化护理;手术室护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上也逐渐认识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重要性,逐渐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以人为核心的亲情护理模式。研究表明亲情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手术前应激反应、提高护理效果方面有较显著的作用。总结亲情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情况,并与常规护理方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近两年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44例,男29例,女15例,年龄20~66岁;其中普外科18例,肛肠科12例,妇科8例,骨科6例;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及腰麻26例,局麻12例,硬膜外麻醉与腰麻4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2例。观察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18~65岁;其中普外科17例,肛肠科13例,妇产科9例,骨科5例;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及腰麻26例,局麻13例,硬膜外麻醉与腰麻3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麻醉方式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针对性手术治疗,并以患者具体手术情况为依据选用不同麻醉方式,妇科及普外科手术行硬膜外麻醉及腰麻,下肢骨折患者行硬膜外麻醉与腰麻,上肢骨折患者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肛肠科手术患者行局麻。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并进行对应的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中配合事宜,例如术前禁食、禁水,着宽松衣物等;给予心理安抚,消除患者术前紧张心理状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亲情化护理模式展开护理。第一,术前亲情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等待手术期间其心理最为恐惧、紧张,此时,护理人员必须要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了解患者的不安及担忧,亲切、耐心地和患者进行交流,安慰、鼓励患者。交谈时护理人员可先进行自我介绍,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且可向患者介绍术前相关事宜、手术操作过程及方法,向患者示范最佳等;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态度和善地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的情况,重点介绍主治医生的丰富临床经验及深厚造诣,并可列举其治疗的成功案例,逐渐增强患者的信心及勇气;同时还应向患者介绍手术器械的先进性以及采用该器械治疗的优点等,逐渐消除患者的担忧,主动配合主治医生进行手术。另外,护理人员应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患者疑虑,且交谈过程中应保持微笑,帮助患者放松情绪,调节患者心态。此外,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手术室温度、湿度进行调整,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患者舒适且科学、适宜的范围内。对于情绪紧张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其进行深呼吸,且可通过轻抚或轻握患者手部的方式给予支持。第二,术后亲情护理: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并耐心询问患者情况,了解患者是否有不适感。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利用温盐水清洗患者身体上的消毒液及血渍,协助患者更换衣裤,并将患者送回病房。搬动患者过程中应做到动作轻柔,以防止引流管脱落。提前向患者说明麻醉消失后可能会产生的正常反应,让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且应多次叮嘱以增强患者重视程度。

1.3观察指标及标准

采用两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前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术前生理反应、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评分进行比较。舒适度以美国舒适护理专家Kolcabal研制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为依据,主要包含生理、心理、环境、社会文化四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舒适度越高。心理状态分为正常、害怕、恐惧三种:正常为情绪无异常;害怕为身体紧张、哭泣、出汗等;恐惧为心悸、声音颤抖、肌张力增大。生理反应主要包含心率及血压值。护理满意度由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研究[1-3]。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x珋±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常心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恐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术前生理反应和舒适度评分比较术前观察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亲情护理后其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采用亲情护理后其护理总满意度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手术作为外科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理造成刺激,而且还会对患者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造成影响,进而可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及手术耐受力下降[4-5]。手术室作为医院内危险度最高的科室,其护理质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和身体情况[6]。故而,在对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同时,临床上还需加强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的重视。现阶段的医疗服务中,软服务也是医疗品牌效益的一种体现方式,而护理工作也属于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7]。传统的护理服务工作中,特别是在手术室护理中,医护人员通常将医疗护理作为护理重点,而忽略了对人性化、患者情绪、心理等软服务的重视,不能提高患者的信心、勇气及配合情况[8-9]。故而,必须要有效地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尤其要加强对患者心理、情绪及人性化等软服务的重视。亲情护理服务是一种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护理模式,其合理地在护理服务工作中融入了现代人文关怀理念,树立更高层次的护理服务理念,落实人文关怀,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优质、温馨的服务,进而不断地提高医疗卫生体系的服务质量[10-11]。研究表明将手术室亲情化护理模式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对改善传统手术室护理中只重视医疗服务、忽略软服务有重要作用[12]。手术室亲情护理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应做到全面、细致、温馨,且应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第二,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因而,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开展必要的心理疏导,态度和善地和患者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可通过向患者介绍医生情况及设备情况来增强患者的信心及勇气,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13-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前观察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亲情护理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有重要价值。第三,手术室环境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护理人员需合理控制手术室温度及湿度[1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亲情护理后其舒适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第四,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各方面情况,必要时可轻抚患者以缓解其紧张情绪;手术结束后应及时擦拭患者皮肤,将其送回病房时应小心、轻柔,避免增强患者痛苦。通过为患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护理,让患者感受到如亲人般的关心及爱护;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亲情化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不仅可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减少生理指标出现较大波动,而且还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改善护患关系有较高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洁,陈琼,陶洁茹,等.普外科手术配合索引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研究[J].中国乡村医药,2014,21(10):71-72.

[2]胡婉梅.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实效性探究[J].医学美学美容,2014,23(8):280-280.

[3]李燕琦.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2014,23(8):583.

[4]韩媛,周英,罗艳华,等.基于手术室带教教师对护理本科实习生能力评价的角度对学校手术室护理教学的反思与启示[J].护理研究,2014,28(10):3830-3832.

[5]夏晓萍,王竞华.浅谈手术室护理工作职业隐患和自我防护[J].特别健康,2014(2):269.

[6]HAFFORDML,VANSICKLEKR,WILLISRE,etal.Ensuringcompetency:arefundamentalsoflaparo-scopicsurgerytrainingandcertificationnecessaryforpracticingsurgeonsandoperatingroompersonnel[J].SurgicalEndoscopy,2013,27(1):118-126.

[7]谭双运,叶晓燕,李俊豪,等.手术室护理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4,12(9):126-127.

[8]孟令霞.整体护理及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2522-2524.

[9]周小芳.层级护理模式对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及职业倦怠感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8):164-168.

[10]张慧梅.探讨质量控制小组在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24):191.

[11]STEPHANIER,SONALA,RUPERTW,etal.Measur-ingsafetyandefficiencyintheoperatingroom: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ametricforevaluatingtaskexe-cutionintheoperatingroom[J].JAmCollSurg,2013,216(3):472-481.

[12]徐海鹏.探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室护理方法[J].特别健康,2013(12):487-488.

[13]李琴琴.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研究[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9(8):46-47.

[14]杨春燕.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7):124-125.

篇3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的喉癌患者。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喉癌,均行手术治疗;排除伴随其他恶性肿瘤、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疾病患者。其中男88例,女32例;年龄41~74岁,平均(45.3±6.8)岁;全喉切除术34例(28.3%),部分喉切除术86例(71.7%);TNM分期:Ⅰ期4例(3.3%),Ⅱ期57例(47.5%),Ⅲ期44例(36.7%),Ⅳ期15例(12.5%)。将所有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喉癌切除与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病房访视与手术知识宣讲、心理安慰、器械准备、术中配合医生手术、术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常规巡视等。观察组在循证护理管理模式下进行护理,表现在:①循证分析:首先对手术室环境、患者病情、心理状况及患者需求进行全面评估,收集喉癌手术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参照最新的国家标准、文献报道和业内交流经验寻找解决办法,并进行科学而合理地循证,根据所搜集资料进行汇总并建立资料库,以指导科室喉癌护理工作。②循证应用:巡回护士通过访视获取证据并与器械护士交流,为手术护理配合做好全面准备;患者到手术室后,护士根据术前访视资料准确把握患者心理与意愿,进行心理疏导与建立信心;术中注意病房保温、安静及微笑服务等,以提高护理服务舒适度;术中正确交流,不讨论与喉癌手术无关话题;根据医生与护士交流信息优化术中医护配合,尤其是器械传递、输液、输血及手术室清点核对等基本操作与技能;术后与病房责任护士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后到病房进行回访,根据回访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措施。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术后向患者发放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包括护士仪表和举止、服务态度、疑惑解答、护理操作技术、护理反应时间、舒适护理、隐私保护及病房环境等8个问题,每个问题1~10分,评分越高,护理质量越好。向医生与患者发放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医生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总分10分,大于8分为满意。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医生与患者满意度比较

共调查医生9人,均对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对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5人,医生对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篇4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患者74例,其中,普外科手术24例,心胸外科手术19例,骨科手术14例,妇产科手术12例,脑外科手术5例。将74例接受手术的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49±2.89)岁;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男22例,女15例,平均年龄(48±1.43)岁;研究组患者则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两组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研究组则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方案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病房的寻呼,详细了解患者有无合并症或过敏史等,并仔细翻阅患者各项常规检查的结果,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以便更好的应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患者受病痛的折磨及对手术的恐惧而产生负性心理情绪,这时,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必要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提升其治疗及护理的自信心。②术中护理: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还应想患者简要介绍术中应注意的事项,告知手术的过程,减少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保持手术室环境的温度及湿度适宜,同时,用简单、温和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做好患者的保暖措施,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进而提升治疗疗效。③术后护理: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观察患者肌力及意识恢复的情况,做好相应的交接工作,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引流管、输液管及饮食等应注意的事项。

1.3评定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调查的项目包括:专业技能、医疗环境、服务态度及呼唤关系等;采用打分制:≥85分为非常满意;60分~85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调查表74例,回收74例,回收的有效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5

关键词:手术室;全程无缝护理模式;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院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全程无缝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给予完整、系统的护理,确保患者以一个良好的态度面对疾病。本研究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80例患者。研究组80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2~46岁,平均(30.25±10.47)岁;对照组80例患者,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3~45岁,平均(30.74±10.5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方式等方面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与研究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全程无缝式护理,即在手术开展之前,便进行护理工作,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预计1对1的护理安排,术前医务人员掌握患者的情况,严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情况[1]。面对手术,患者难免会产生紧张的心理,护理人员开导患者,让患者放松心情,可采用介绍手术优势以及成功案例的方式来估计患者,患者在了解手术治疗方法的情况下,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手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在开展手术的过程中,对于进行局部麻醉的患者,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可采用与患者交谈的方式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在患者进行手术时,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变化情况,确保患者处于一个安全的状态下进行手术[2]。在完成手术之后,需要开展的护理工作时,对全麻的患者,把患者转入到病房之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调整头位,将其转向一侧,目的是为了预防患者出现呕吐现象。患者若是出现呕吐,由于呕吐物会堵塞患者的呼吸道,导致患者无法顺利呼吸,为此,医务人员要第一时间帮患者清理呕吐物。麻醉的患者,在完成手术之后,要安心疗养,护理人员此时要告诉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并将患者的手术情况告知患者家属,家属积极参与到术后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安排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等,督促患者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术后康复锻炼[3]。

1.3观察指标 严密观察所有患者手术的依从性、护理满意程度以及SAS、SDS评分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护理满意程度与SAS、SDS评分。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计量资料主要是使用(x±s)表示,组间对比则通过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则以P

2 结果

80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80.00%,另外80例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为96.25%,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在SAS、SDS评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无缝护理模式是一种崭新的护理方式,该护理模式与传统的护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无缝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需求开展护理,从患者入院到患者出院,所开展的一切护理工作,该护理模式具有人性化的特定,达到人们对护理所提出的要求[4]。手术室全程无缝式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技巧,还要懂得如何配合医生的工作。由于患者对手术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疏导患者,消除患者的负性心理,尤其是对于局部麻醉患者,更是要稳定患者的情绪,打造处一个良好的范围,让患者积极面对手术。在手术过程中,组织牵拉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刺激,患者会感受到明显的不适,此时,护理人员`做的工作是用轻柔的话语安慰患者,平复患者的情绪,与患者聊天,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当完成手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作息计划,并指导家属如何协助护理人员护理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康复。

本研究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高达96.25%,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为80.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王邱芙.探讨手术室全程无缝式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423.

[2]卢玲静.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管理的应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7):228-229.

篇6

【关键词】 手术室; 优质护理;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113-03

doi:10.14033/ki.cfmr.2015.25.054

近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优质护理是一个系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1],其最终目的是确保患者心理、生理达到愉快的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84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84例接受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36例,年龄10~80岁,平均(39.12±16.4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84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17例,年龄12~80岁,平均(40.21±16.34)岁;手术类型:骨科手术10例,普外科手术9例,心胸外科手术4例,妇产科手术4例,口腔科手术6例,耳鼻喉科手术7例,眼科手术2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9例,年龄10~79岁,平均(39.13±16.34)岁;手术类型:骨科手术8例,普外科手术10例,妇产科手术5例,心胸外科手术6例,口腔科手术4例,耳鼻喉科手术8例,眼科手术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手术室清洁、帮助患者取适当、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具体内容:(1)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接待患者及其家属,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作息时间、规章制度等[2]。详细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用和蔼、亲切、温和的态度进行沟通,尽可能缓解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勇气。(2)手术前,护理人员接到手术通知单后,查阅病历和相关数据资料,了解患者病情、身体情况,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术前注意事项,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提高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应急能力,消除恐惧心理。(3)术中向患者说明麻醉和手术的注意事项,协助或指导患者取正确;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 ℃~24 ℃,湿度维持在50%左右[3],尽可能避免因操作不慎导致声响过大,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手术环境。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最大的鼓励与安慰,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面部表情等,及时处理患者的不适,确保手术顺利进行。(4)术后并定时到病房随访,了解患者心理、饮食、病情、疼痛等情况,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变化,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加快康复速度。

1.3 观察指标

采用相同焦虑量表对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和术后24 h焦虑情况进行评分[4],分值与焦虑程度成正比。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情况,总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判定为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值、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入手术室时和术后24 h,焦虑值均低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各种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5],病情严重者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室是医院重要场所之一,外科疾病治疗通常需要进手术室治疗,由于对手术室陌生环境、手术相关知识缺乏,患者易产生焦躁、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使患者生理、心理遭受双重痛苦,给患者神经、内分泌、循坏系统造成影响,还会对手术过程带来干扰,限制临床治疗效果。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其主要作用是完成基本治疗和基础护理措施,忽视了患者心理、精神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无法取得患者积极配合,常常给治疗和护理工作造成影响,难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6]。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护理理念、范围及内容不断创新与丰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深入人心。优质护理是临床护理领域研究的重点,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缓解手术患者焦虑、悲观、忧郁等负面情绪,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降低手术风险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此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患者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手术室患者实施全方位优质护理,有利于缓解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应秀环.手术室护理采用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4):73-74.

[2]乔娟.手术室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2(5):175.

[3]叶良琴.不同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应用的对比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3,10(10):60-62.

[4]朱桂菊.不同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比较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23(12):101-102.

[5]许瑞.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2(z1):135-136.

篇7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6月—2013年5月,对手术室的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9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实验组,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0.5岁,工作年限1~20年,平均10.3年,其中,本科10名,大专5名,中专4名;另外19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0.2岁,工作年限1~20年,平均9.2年,其中,本科9名,大专6名,中专4名。两组护理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实验组实施了分层管理模式。依照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科研能力、学历程度、职称、是否为管理者及工作年限等合理地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分层设置、选拔与考核。本次研究设置了4个层级护士,分别为护士长、主管护士、执行护士和新入科护士。护士长经科主任推荐,具体条件是:主管护师以上,本科学历,手术室工作10年以上,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专业技能过硬、专业知识丰富、协调能力强。主管护士的条件是:大专以上学历主管护师或护师,手术室工作8年以上,责任心强、专业知识丰富、技术过硬、协调能力强。执行护士的条件是:注册护士,手术室工作1年以上,责任心强。新入科护士工作不满1年。主管护士采取自愿报名、公开竞聘、择优录取。除护士长外,将18名护士分成3组,每组6名,主管护士负责对本组的5名执行护士和新入科护士进行全面的管理及培训,护士长对分层管理进行质量监控。另外19名对照组护士未实施分层管理。

1.3评价方法

对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评价。首先,通过科室每月考核护理人员的基础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以100分为满分;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医生与患者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分均为100分。对所得成绩进行归类统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各项考评成绩比较

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基础操作考核成绩和理论知识考核成绩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分层管理前后满意度得分比较

每月请医生与患者家属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打分,结果显示实施分层管理模式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医生与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分层管理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护理管理模式。护士按照层级被赋予不同的岗位职能后,有利于护理学科建设与发展、护理人才的培养、护理质量的提高和病人满意度的提升。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现代医学要求护理工作要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就更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尤其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工作经验少,临床操作技能差,在平日手术室的配合中,常常出现小的差错,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分层管理模式的实行,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点,上级的护师常常会对下级护师的工作进行检查及指导,从而可以很好地减少或避免工作中的不足,而且还可以使我们的年轻护师快速成长。

4结语

篇8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基层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环境质量与护理质量的优劣对手术的成功率有直接影响,常规护理方式在手术室中已经无法满足医生于患者的需求了,因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优质服务模式以提升护理人员的全面素质为目的,让医生患者都能满意,降低因护理不适导致的手术失败率,对常规护理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文章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基层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1]。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分成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两组各5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38.6岁,患者所进行手术皆可治愈,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病情轻重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优质护理的服务模式进行以下分析:

1.2.1术前优质护理

由于手术治疗患者的年龄、病情、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经济条件不用,在即将进行手术的时候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手术的前一天要提前查阅病例,向主治医生了解所需的手术用品及设备,制定合理的护理方式,然后要主动去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与心理状态,对于性格内向的患者来说,常常会出现焦虑、紧张的心态,这时护理人员就要对其进行慰问,了解患者所患的疾病,向患者介绍该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坦然接受手术。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因手术费用造成的心理负担比较大,护理人员要对其在手术费用与医药费用方面申请最低优惠,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于一般患者,护理人员要对其讲述如何做好术前准备,在手术中如何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在术后如何预后护理等。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向所有患者介绍手术期间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对手术治疗有更深层面的认识,护理人员还要积极与患者的家属进行交流,告诉家属如何帮助患者接受治疗,去关心、鼓励、支持患者,使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有良好的心态[2]。

1.2.2术中优质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的当天,护理人员要准时准点、热情友好的接待患者,对患者介绍手术室的格局以及所需使用到的机器设备,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手术期间如果设备发出响声时不要紧张,手术期间会对其进行麻醉,并且告知患者麻醉的作用。手术开始的时候护理人员要调整好患者的,避免神经肌肉受到损伤,在容易产生褥疮的部位要垫上软垫,防止造成术后褥疮,同时还要对患者做好保暖工作,在医生准备消毒的时候再把盖在患者治疗部位上的被子拿掉,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要禁食,因此在术中会有口干舌燥的现象发生,护理人员要及时给患者温水润口,或者用湿棉签擦拭嘴唇,还有在进行手术时的插尿管方式要在局部麻醉后进行,这样可以减轻给患者插尿管时的痛感,还可以减轻导尿时的胀痛感。护理人员在进行术中护理时候动作一定要放到最轻柔,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少讲话,避免噪音产生对患者情绪造成不良影响,在护理操作时对患者说明护理操作的目的和作用,让患者能够安心配合,同时在术中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与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仪器设备的反应,及时做好防护措施[3]。

1.2.3术后监测以及回访

在患者完成手术后,在麻醉效果过后可能会出现因疼痛造成的躁动,这时护理人员就要及时有效安抚患者,避免发生术后伤害,等到患者完全清醒并且病情稳定的时候,要帮患者穿戴整齐,注意患者的隐私不外泄,嘱咐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调节好室内温度,注意患者的保暖,如果患者有疑问要及时对其进行详细解答,在患者可以下床活动时候要注意陪护在身边,避免患者有突发事件的发生,并且要多给患者信心以及鼓励,祝福其早日康复。当患者康复出院后,护理人员还要通过回访,对患者的术后生活、工作是否恢复正常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患者的反馈,了解患者对我们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接受患者的意见加以改进,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1.3评价方法

根据上述护理模式以及护理方式的分析,对患者在常规组与优质组护理模式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护理质量的比较,从而得出结果[4]。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采用X2进行数据的检验,计量方式用(x±s)进行计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的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的比较

组别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率

常规组 30 12 8 84%

优质组 40 7 3 94%

2.2两组护理质量的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护理质量的比较

组别 70分以下 70~90分 90分以上 结果

常规组 9 16 25 优质组质量优于常规组

优质组 3 18 31

3.讨论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对与手术的成功率的辅助作用很大,有效安全的优质护理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起到减轻的作用,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与紧张感,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常规护理手段只是单纯的手术护理,整体性不强,对患者的关心力度不足,对手术的细节不够注重,这些小小的缺点都有可能是造成手术失败的关键,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弥补了常规护理模式的缺陷,加强了对患者的关注力度,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护理全面,对改善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爽,刘俊英,张计兰.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1,03(05):226-968

[2]李晓明,颜萍.浅析基层医院如何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J].中国医学创新,2011,06(28):564-203

篇9

关键词: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模式;满意度;效果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它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以人文本的护理理念体现了护理的人性化,在手术室中应用此方法对患者的康复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开展都有很大的帮助[1-3]。本研究就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接受手术治的150例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一年间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疾病。观察组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3~76岁,平均(48.3±14.6)岁,所属外科科室分别为骨科23例,普外科30例,妇产科27例;对照组男36例,女34例,年龄25~73 岁,平均(47.5±13.8)岁,所属外科科室分别为骨科20例,普外科26例,妇产科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本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三部分。

术前护理:术前1天,护理人员先要向患者讲解相关手术事宜,如麻醉方法、手术方法、注意事项等,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为患者消除术前顾虑情绪,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手术前,要对手术室内的常规医疗器械、设备等做好检查,确保其性能完好,对术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做出评估,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术中护理:在手术开始前,护士要与患者亲切交流,将患者肢体摆放在适宜的位置,向患者说明操作步骤,告知其手术无痛感,麻醉时用亲切的语言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同时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各项生命特征进行严密观察,操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术后护理:术后对需要抗生素抗感染的患者予以治疗,做好病房的卫生工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合理的饮食方式、作息时间等。并于术后24内对其各项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如有异常立即向相关负责医生汇报,及时处理。在患者出院前要求其对护理工作进行整体评价。

1.2.2 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1.3 护理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后对其血压、心率水平进行评估,术后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分“满意”、“基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四项,满意率=满意和基本满意两项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均数t检验和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平均血压和心率水平

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平均血压和心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平均血压和心率水平的比较(x±s)

2.2 护理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护理满意率(95%)明显高于后者(74.3%),差异显著(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n(%)]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方法不仅要求护理人员仪表干净、举止优雅、动作轻柔,还要求要对患者付诸真情实感,针对不同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取得较佳的疗效[4-6]。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这一模式是护理学科的一大进步,应用此方法能够使手术患者得到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也因此得到加强,展现了自身的重要角色,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了手术护理质量[7-10]。

本研究中观察组80例患者采用了人性化护理模式,从术前到术后一直实施护理,护理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显著改善,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平均心率和血压水平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手术室运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手

术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增强护患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任霞.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与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

[2]杨海玉.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23):3834-3835.

[3] 周晓红. 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应用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4): 697-698.

[4] 顾徐翠, 沈惠青, 汪和美. 手术室实施关爱护理模式的效果[J]. 护理杂志, 2011, 28(3): 29-30.

[5] 王菊凤.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对癌症患者术前焦虑状况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下旬版, 2010, 26(7): 52-53.

[6] 于水情.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下旬刊, 2012 (7): 66-68.

[7] 朱丽华.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产妇中的应用效果[J]. 全科护理, 2012, 10(4): 978-979.

[8] 姚娟. 运用人性化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J]. 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12): 228-229.

篇10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手术室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又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模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使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上达到最佳最舒适的状态,缩短或者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患者家属、医生及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护士给予患者人性化管理和关怀至关重要。而护理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现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手术室的患者112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在12-67岁,平均年龄(45.19±2.61),其中骨科手术的患者39例,外科手术的患者40例,妇产科手术的患者33例,随机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为观察组;两组时间内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手术种类、麻醉方式)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舒适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人性化制度人性化护理服务需要制度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全面规范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达到细节化护理。将优质服务变为持久性工作,将个体自发行为变为全体自觉行为[2]。自订各项规章制度如《护理质量标准》、《护理管理手册》、《护理人员管理规定》、《规范化服务流程》等,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实施动态护理质量监测,质量标准是评价护理质量和质控的基础,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护理管理,护理部为总体控制,科室之间相关监控,护士之间相互监督,使护理服务理念始终连续有效的监控之中。

1.2.2术前人性化护理术前1天对手术患者的进行心理护理,不论手术大小,严重与否,对于患者来说都会产生一种压力,越是接近手术时间,患者的越是出现焦虑和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术前1天由手术室巡回护士进行访视时,护士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全面了解既往史、现病史、过敏史以及手术前的各种检查结果,收集相关资料,制定手术室的相应护理计划。护士应微笑并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以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微笑是人性化服务的基础,以微笑的方式及乐观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的对术前准备、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麻醉、术前用药等向患者细心地讲解,并告知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到手术的安全性,增加对手术成功的信心。认真耐心的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并教会患者术前精神放松的方法:如听音乐、深呼吸、和亲人朋友聊天等,使得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待手术当日接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主动热情地介绍手术室内的环境以及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和蔼,告知患者手术全过程中,会一直陪在他身边,讲解手术安全性很高,多说些亲切体贴的话语,这样能使病人增加舒适并减轻或消除焦虑恐惧的心理。

1.2.3术中人性化护理在手术中巡回护士全程陪伴在患者身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及渗液,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保证手术所需要的各种无菌物品充分供应,各医疗仪器的运行处于完好的工作状态。术中注意保持患者皮肤的完整性,定时观察患者身体受压部位皮肤情况,每2-3h给予按摩身体受压部位,防止发生压疮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肢体要保持功能位,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术中对患者的肩颈部、输液肢体及暴露的部位增加遮盖,防止患者着凉。静脉输注液体保持在37℃-38℃,体腔冲洗液温度保持在42℃左右。术中会出现由于手术探查、麻药副作用、牵拉内脏等原因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其他不适现象[2],应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发生。

1.2.4术后人性化护理术后在患者意识恢复过程中,患者的听力是存在的,此时应轻声呼唤患者的名字,告知手术已成功结束。鼓励患者配合麻醉师将气管插管拔出,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将分泌物排出。巡回护士在此期间应适当抚摸患者四肢、头部或轻握患者双手,使患者感到心理舒适,从而停止苏醒期的躁动不安[3]。

1.2.5术后随访巡回护士于术后2-3d到病房进行随访工作,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及营养状态,了解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等情况。向患者及家属简单介绍手术全过程,对患者术中的配合给予高度的认可,并对患者及家属所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解释和帮助,使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当中,感觉到生理和心理的舒适[4]。认真询问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仔细做好详细记录,做好进一步完善舒适式护理模式的工作流程。

1.3考核标准由科室的检查小组进行调查考核。一项为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满分100分;一项为护理部统一制定的护理工作调查,调查护理质量,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差异显著(p

3讨论

手术室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使原来机械配合手术的被动工作模式,转变为深入与患者交流沟通的主动工作模式;由单纯的术中护理发展为手术全过程护理的过程。舒适式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扩大了护理服务范畴,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术中使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都达到了最舒适状态。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感、安全感以及舒适感,安全度过围术期。

细节化、人性化的护理管理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对医生手术的成功进行、对病人生命安危来讲,护理质量的重要性可以用100-1=0来进行比喻[5]。作为一位医疗工作从事者,工作能力与方法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在手术室的各项工作中,虽然医生是病人的守护神,但是护士是这位守护神的哨兵。病人将自己的生命都完全的交到了医生和护士的手里。如果护士在手术中没能细致的配合医生的进行手术,未做到细节护理,在手术中为患者造成了很小的损害,那么无论医生的手术进行得多顺利,也算不上手术的成功。因此,手术室细节化、优质化的护理管理可以明显的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雅婷,马向阳.手术室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2,08(1):27.

[2]武卫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22(7):61.

[3]高静.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的具体措施和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0(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