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企业的认定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4: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科技企业的认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科技企业的认定

篇1

一、国内外自主创新科技平台建设的发展现状

自主创新科技平台由大型科学仪器装备、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文献信息、科学数据、科技成果转化、网络科技环境等物质与信息系统和以共享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以及专业化人才队伍组成。

国外自主创新科技平台建设起步早,成效显著。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发展本国孵化器的规划、措施,以推动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美国政府推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国策,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连续支持数据中心群的建设,同时,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其信息畅通,在数据共享的10年间,为经济增长提供了0.5%的年增长率。以色列通过“孵化器计划”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成就引入瞩目,通过制定激励政策、优化孵化政策等措施,大大促进了本国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目前,其高科技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科技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美国微软公司在世界各地设立微软技术研究院,吸纳了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软件设计人才为其工作,及时跟踪、了解全球技术创新的脉搏。依靠其技术创新平台,微软构筑起了强大的技术创新体系。

国内科技平台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创业中心已成为创业平台的主要形式。目前,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发展至约500家,其中,国家级创业中心109家。据火炬中心对全国464家创业中心的统计,共有孵化场地1515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3213家,在孵企业从业人员552411人,累计毕业企业11718家。2004年,全国创业中心共拥有孵化基金67亿元,在孵企业申请专利12134项,其中,发明专利3548项。

企业技术中心已成为企业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目前,全国拥有省市以上认定技术中心的企业已发展到2878家,其中,拥有国家认定技术中心的企业332家。至2004年底,332家企业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213项,平均每家企业拥有12.76项。2004年申请并获得受理的专利20507项,其中,发明专利10619项,平均每家企业62项和32项。2004年,332家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共拥有科研仪器设备原值703.58亿元,平均每家企业2.13亿元。

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大城市已先行一步。重庆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共建、整合为主、新建为辅、以共享为核心、以补贴为手段”的原则,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共建共享机制,对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资源进行重组和建设,构建起了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物质和信息服务系统,并建立了专门的资源共享网站。其他许多中小城市已意识到资源共享平台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绵阳高新区自主创新科技平台建设的机遇与基础

国家推行自主创新战略,要求在经济和科技战略中集中体现自主创新,在科技任务中切实落实自主创新,在体制机制上有效保障自主创新,在政策措施上引导和激励自主创新,不仅指明了高新区推进自主创新的方向,而且为绵阳高新区加快自主创新科技平台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平台建设与发展。《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的和施行,为高新区科技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纲要》是国家推进科技进步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推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推进科技平台建设,将全面提高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创业、创新、资源共享的系统化支撑体系,激活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科技平台建设是高新区“科教兴区”的前提和基础。科技平台建设,是“科教兴区”的主要内容之一。推进科技平台建设,有助于绵阳高新区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提高科技平台的装备水平和资源的利用率,提升科技创新和研发水平。

目前,绵阳高新区已建有国家创业中心、生物医药孵化器等创业平台,具有一定的基础,在更强有力的政策条件下,创业平台将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新区内企业以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在建设研发平台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科技城建设形成的资源和信息技术优势,也为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奠定了基础。

三、加快推进绵阳高新区自主创新科技平台建设的对策

(一)自主创新科技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

自主创新科技平台建设,必须以《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高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为核心;以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为重点,以有利于创新、创业发展为主线,以建设创业平台、研发平台和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为主要内容,以信息共享带动实物共享,突出建设重点、突出特色;以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撑,依托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创业中心等孵化机构、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探索科技平台建设的多种模式。

科技平台建设中,应鼓励、引导不同的机构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本行业整合科技资源的独特而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应深入研究高新区科技平台建设中观念、文化、体制等深层次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争取经过较短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若干个有活力的机构和产业,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效利用现有科技资源的创新、创业及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网络。

科技平台建设中,应注重科技平台对高新区优势产业的技术源头支持作用、孵化培育作用,对其他产业的技术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高新区优势行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围绕优势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增强产业集聚力和竞争力,最终形成布局合理、分工细化、关联度高、梯次化的产业集群。

科技平台建设中,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涉及各部门之间、资源提供者和资源利用者之间的共享和利益机制,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善经营、既了解传统科研组织模式又熟透科技产业成长规律、既能充分利用本系统力量又能广泛整合社会资源的创新型人才。

(二)自主创新科技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体现特色,突出特点。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依据科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按照高新区不同类型科技平台资源的特色,突出重点,优先构建以电子信息、新材料与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开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

----综合集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大学及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依托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创业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扩充增量,激活存量,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潜能。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按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科技需求的优先顺序,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平台建设。

----政府主导,多方共建。充分发挥高新区对科技资源供给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省级、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科技资源整合和科技平台建设的合力。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创新促进机制,实行政府主导与企业化运行相结合。创新运行机制,使市场成为调动和配置科技资源的主要手段。创新共享机制,使科技平台面向研究、开发、产业化等不同环节的创新主体。消除科技平台所有者、经营者、使用者之间的壁垒,降低创新成本。

(三)自主创新科技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主要应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创业平台;二是研发平台;三是资源共享平台。

1、创业平台建设。创业平台的建设应着力促进企业孵化、创业投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的有效结合,形成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构筑科技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创业平台的建设要努力形成设施规模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资源网络化、运行市场化、发展专业化、功能效益化,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载体,成为科技创业者的理想家园。

同时,应通过政策、资金和体制调整,使创业平台发展成为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服务市场化的孵化体系;发展成为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特色鲜明、辐射力强、环境优美的孵化基地;发展成为经营特色化、动作规范化,主导业务鲜明,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企业家管理创新的创新基地。

当前,一是要加快创业平台的硬件建设,促进创业中心等创业平台的建设,完善高新区和区内各类科技园的服务功能,营造科技产业化的良好环境。二是要加快创业平台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进程,探索创业平台的产业化、效益化路子,推动创业平台的市场化改革。三是要建立健全创业平台风险投资机制,以政府引导资金吸引社会多元化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参与创业平台建设的格局。

2、研发平台的建设。研发平台的建设应着力促进绵阳高新区企业技术中心的质量和数量建设,加速企业依靠研发平台进行自主创新,进行产品升级的进程,加速企业依托技术中心进行产品研发、人才汇聚、成果转化的进程,加速企业技术中心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结合,减少企业的研发成本,缩短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

同时,通过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引导更多的企业建立适合自身特色的企业技术中心,并引导企业技术中心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引导企业技术中心形成超前研发、产品开发、科研管理和孵化的能力;引导企业技术中心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科技资源的有效融合,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相互转化,形成全方位资源整合机制;引导企业技术中心建立研发过程保证机制,实现市场催化、成本控制和时间优化三者的有机统一;引导企业技术中心建立完善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前,一方面,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推动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的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并积极支持其申报省级或国家级。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现有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能力。

3、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应着力利用科研院所等单位丰富的科技资源,建立拥有同类科技资源的科研开发机构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有效机制与渠道,建立以面向企业创新为主,以开发和低成本为特点,以共享为核心,促进创新要素流动、聚集和高效利用的科技资源的社会共享平台。

同时,应着力破除科技资源的拥有者、经营者、使用者之间的各种壁垒,建立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和技术研发信息资源共享,以降低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

当前,主要是要完成科学仪器设备的调查统计,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制度、措施,建立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形成大型科学仪器装备资源共享平台。要依托创业中心、生物医药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业与研发平台,通过资源共享网络,实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的信息共享,实现各载体的政策共享、孵化空间信息共享、孵化单元的价格公开共享、孵化空间的服务共享等,为创业者提供一个便捷、高效、可比较的信息空间。

(四)自主创新科技平台建设的政策措施

1、投融资政策。应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确立投资主体地位。一是多种方式融资,千方百计增加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二是畅通金融机构投资渠道,培育风险基金的发展。三是争取财政设立平台发展专项资金,发挥产业导向作用。

2、财税政策。应落实国家有关科技平台建设的优惠政策,利用税收优惠杠杆,促进平台建设。同时,积极申报国家各类高技术发展专项,争取国家的财税支持,争取省、市对科技平台建设的支持。

篇2

加快推进国家级高新区建设

国家级高新区是黑龙江省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科技厅积极引导哈尔滨、大庆两个国家级高新区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据初步统计,2009年1月-8月,哈尔滨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228.3亿元,同比增长25%;大庆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68亿元,同比增长25.1%。

一是扶持企业保增长。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哈尔滨开发区出台了《开发区保增长、促发展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安排了2亿元支持资金,帮助企业保订单、稳生产,支持企业搞改造、抓创新,奖励企业多纳税、快发展;实行入门零收费并暂停了管委会及直属单位所有项目收费,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实行工业项目评审会制度,集中为企业办理各种手续,推进入区项目快开工、早投产。

二是抓好招商扩增量。大庆高新区2009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实现到位资金15.66亿元。目前,正在跟踪洽谈的重点项目有47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7个,已有20个项目通过大庆高新区项目会审批,11个项目正在办理选址、环评、安评等手续。2009年,续建投资2 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16个,总投资21.86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6.92亿元、利税11.31亿元。

三是围绕特色抓园区。哈尔滨开发区将打造现代汽车航空产业和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增强经济拉动力的两个重要切入点,全面加速了航空及汽车产业城和软件及服务外包园区的建设。大庆高新区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总面积4.09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了8栋总面积10.5万平方米的厂房和0.92万平方米的办公和研发用房;大庆服务外包产业园一期工程进驻企业69家,二期先期开工工程环境配套及绿化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续建工程共8栋单体建筑已全部封顶,现已进驻企业20家。

四是围绕项目抓创新。哈尔滨开发区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积极为企业100余个项目申报了新兴工业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及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2.7亿元。大庆高新区积极引进科研机构,黑龙江科学院大庆分院已正式成立,办公楼、实验楼、中试楼等基础设施已全面启动建设。同时,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在大庆高新区建立研发中心、哈尔滨商业大学MBA教学中心迁至大庆高新区等科研院所的引进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积极推进各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档升级

围绕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建设,科技厅以大庆高新区国家级创新型园区建设和齐齐哈尔高新区晋升国家级高新区为重点,积极推进全省各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档升级。

一是积极推进大庆高新区国家创新型园区建设。为推动此项工作,厅领导带领有关同志到国家科技部进行了多次专题汇报,并及时与大庆市及高新区主要领导进行了沟通和协调。目前,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大庆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同意大庆高新区启动并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并成为东北三省唯一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这标志着大庆高新区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是积极推动齐齐哈尔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为使齐齐哈尔高新区顺利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厅与齐齐哈尔市有关领导及高新区相关人员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在主管厅长的带领下三次到科技部进行专题汇报,协调有关单位对其申报材料进行反复修改与论证,目前,以省政府名义上报国务院的升级申请已批转到国家科技部,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三是继续推动省级高新区建设。2009年上半年科技厅继续与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力争抓住国家对省级高新区升级和我省实施建设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和汇报,力争使佳木斯高新区早日升级为省级高新区,同时积极推动鸡西、七台河等资源型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

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

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建设是《规划》的重点推进工作之一。为加快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断培育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科技厅进一步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的指导和服务力度。

一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的优惠政策。2009年4月,省地税局下发了《关于哈尔滨高科技创业中心等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享受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和《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园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园享受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使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的优惠政策得到落实,进而推动其加快发展。

二是积极推动省级大学科技园发展。为落实《规划》和《黑龙江省高校强省规划》,科技厅和教育厅有关同志到大庆石油学院和八一农垦大学进行调研和指导,推动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2009年上半年,科技厅与教育厅共同组织专家对大庆石油学院、八一农垦大学申报省级大学科技园进行了评审,认定大庆石油学院大学科技园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同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着手筹建省级大学科技园。

三是加大对地市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指导力度。为落实“科技26条”,2009年上半年科技厅与黑河、伊春、七台河、鸡西等地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和协调,积极引导这些地市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黑河市正在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鸡西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破土动工,双鸭山市在原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建设。

四是积极引导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吸引大学生创业。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按照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科技厅积极引导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大学生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哈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出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施办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园区。哈尔滨高科技创业中心积极探索创办“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免费为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提供5万~1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加大对园区内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扶持更多科技型企业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规划》中的一项重点推进工作。2009年上半年,为使更多的企业能够享受到国家的有关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科技厅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召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培训会以及与大专院校成果对接会、建立电话与电子论坛相结合的咨询系统等多种工作方式,全力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尤其是加强了对高新区企业的宣传培训。我省2009年第一批认定65家高新技术企业全部通过国家备案,其中哈尔滨、大庆两个高新区共25家,占总数的38.46%。截至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数量仍多于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三省(区)。

篇3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园;山西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02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2

所谓科技企业孵化器,就是指创业服务中心。它是以制度为框架,以中介性体系为特征的创新服务产业。它主要是以提供新的科技成果,培养创新科技人才、新型创业人才、新兴企业和企业家等为目的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具体来说,也就是通常所见到的创业园、软件园、创业中心等基地。它是我国科技企业的孵化者,也是培养我国科技企业和创新科技型企业家的责任承担者。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山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孵化器建设在全国盛行,山西省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也在逐年增加,省政府不断加大科技孵化器发展的力度。1992年,山西省成立第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基地――山西省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时隔20年左右,山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生长起来。山西省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是太原高新区支撑服务体系的核心,也是太原科技孵化器基地的创业服务先驱。目前,山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有大大小小近200余家,其中包括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软件园、科技园等在内的17块区域。在这当中,太原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太原开发创业中心、山西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是重点对象。除了这些已经建设完成的孵化器产区,还包括一些正在建设的地区。在已经开始运作的产业园中,既包括政府主导创办的企业,也含有民营企业。这些科技孵化器所孵化的科技场地总面积接近13万平方米。

从上文可以看出,山西省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不断扩大,数量也在不断增长。但相比于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山西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仍需不断加强,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山西省科技孵化器目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服务体系尚未成熟,在借鉴和学习的同时还未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是配套的综合服务能力还不够,只是具备一些简单的物业管理功能,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园工作远未落到实处;三是虽然科技孵化器的观念和建设理念被广泛接受,政府也在加大投入力度,但始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政府支持力度还不够;四是经营和管理企业孵化器的专门人才严重缺乏,并且与科技孵化器建设相配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还有待贯彻和执行。

2 优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方法和手段

2.1 抓紧机遇,迎接挑战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阶段。这个社会大背景既对我国科技孵化器事业的发展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不断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更是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从而鼓励其发展。在万众创新的年代,山西省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应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进一步推动其发展。科技部在2006年提出的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孵化器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其肩负我国科技创新、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使命。所以说,优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关键一步,就是要抓紧机遇,迎接挑战。特别是对于山西省这样才初步发展的省市,更要在新时期迎难而上,借鉴上海等一些城市科技孵化器的建设方法,不断地引进、消化、吸收,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保护,从而促进科技孵化器的发展。

2.2 大力扶持,彰显特色

相比于一线大城市,山西省对于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意识还有待加强。随着各省市越来越重视本土科技孵化器事业的发展,其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得到人们的肯定。因此,山西省各级政府要大力扶持科技孵化器,为本地区的科技和企业带来更多的希望。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一个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关键部门,在大力宣扬和扶持下,应涌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山西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应多举行科技创新调研活动,关注科技创新发展的动态,并宣扬其重要性。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思维,以创新就业、以创新生活。同时,还可以吸引外资,汇聚各方力量,为新兴企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2.3 提高功能,优化服务

科技孵化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培养科技企业和人才,是以中介性体系而存在的创业服务中心。因此,优化科技孵化器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基地功能。在为企业提供特色服务时,科技孵化器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始终以建设和基础设备为基础,以创新科技和创新思维为核心,同时为孵化企业提供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创业增值服务。在创业服务中心的功能提升中,孵化器可以按照自己的特色,开展具有特色的孵化服务。例如:山西省就可以从转变政府职能出发,将部分业务职责逐级下放,主动承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工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加强政府和企业的联系,从全局上动态把握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当然,还可以从服务本身着手,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功能,最终建立极具特色的创业服务中心体系。

3 结 语

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山西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山西省各大科技孵化器主张加强各项孵化服务功能,努力拓展增值服务。目前,已经形成了创业投资、科技评估、财务三大服务系统,并融合三者的优势和功能,形成新的创业抚育体系。经过多年努力,山西省创业中心认真总结了科技孵化器工作,建立了一套科学、完整的企业孵化服务体系,具体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及孵化评估制度等,用制度保障了科技孵化服务的严谨性,用科技保障了科技孵化的合理性,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保障了孵化行业的高质量。山西省创业中心作为省科技创业中心的典范,是其他科技孵化产区的重点学习对象。山西省极具地方特色的科技孵化服务业正在蓬勃发展,并在积累大量的经验上,为科技孵化事业提供了新的工作模式。在各种动力推进下,山西省的科技孵化器事业正不断向前发展,有一大部分科技孵化器基地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科技孵化面积在不断扩展,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改进。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发展中的若干关系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5).

[2]赵黎明,孔玉芳,吴文清.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探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余雅风,郑晓齐.大学―企业协同技术创新的资源标准[J].科学管理研究,2002(1).

[4]钟书华.企业技术联盟导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税收优惠技术开发准备金

科技水平是一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高新技术对于一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而我国的科技投入长期处于水平过低和严重不足的状况。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科技研究和发展(R&D)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1990—1993年间为0.7%—0.72%,1994—1995年间均为0.5%。这不仅与发达国家2%—3%的平均水平相距甚远,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长期以来的科技投入不足已成为严重阻碍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到2000年全社会R&D/GDP比重达到1.5%。

为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刺激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国务院也颁布与实施了一些财政税收政策。如在企业所得税方面,规定国务院批准的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的高科技企业,按15%的税率征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同时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企业的技术成果、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收入暂免征所得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外商投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按15%的税率征税;从获利年度起,第1—2年免税;减免期满后,仍为先进企业的,可延长3年减半征税。并且,我国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6]41号)中明确规定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的经费可入成本,增长超过10%时,另加50%税前扣除的优惠。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刺激了企业进行科技投入的积极性。但就目前来看,现行优惠政策基本属于税收优惠,体现在税率降低和税额的定期减免,其他相关措施不足,没有形成一系列多角度、多渠道的优惠政策。

一、现行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第一、税收优惠对象选择上不尽科学。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一种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即只是针对高科技产业区、经济开发区。这种做法有悖于平等竞争原则,区内、区外的企业享受的政策优惠差异较大,在同等技术条件下区外企业享受的优惠较少,不利于企业间公平竞争。同时这也给企业避税创造了条件,区内外政策不同导致区内注册、区外经营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税收征收管理。

第二、现行所得税制在鼓励科技进步方面存在着一些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在直接性优惠过多、间接性优惠不足,特别是内、外资企业适用的两套不同企业所得税制与高科技企业所得税优惠产生交叉,并且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总体上多于内资企业,存在着技术水平相当条件下的内外资企业的非公平竞争问题。

第三、我国流转税体制方面也存着不利于鼓励企业科技进步的因素。由于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实施“生产型”增值税的两个国家之一(中国与印尼),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中不得抵扣购进的固定资产价款,这对于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高科技企业而言,是一部分额外的税负,相当于多付了一笔“投资税”,从而影响了企业科技投入和技术改造的进行。另外,由于现代科研的前期投入资金量大,但“无形资产”、“特许权使用费”等不得在进项税额中抵扣,这又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税负。

第四、现行税收征管工作的滞后不适应促进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需要。如我国对高科技企业税收征管大多专门设立税务机构进行属地管理,这固然有利于对高新产业区的企业统一管理,但对于其它非产业区的高科技企业而言,则带来了税收征管上的困难。同时税务机关在具体征管过程中把关不够,一些名义上的“高新科技企业”也在科技工业园注册、经营,这实际上只会带来国家税款的流失。因而,对于高科技企业的认定及完善其相关认定标准,是税务机关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国际上科技税收优惠的一般做法

经济发展需要科技支持,为鼓励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刺激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税收优惠措施,主要有:

第一、准备金制度(ReserveFundSystem)。所谓准备金,系为减少企业投资风险而设立的资金准备,主要有技术开发准备金、呆帐准备金、退休准备金等。这是税式支出的一种形式,即企业所得中用于一定用途的所得可作为准备金处理而不纳税。这其中以韩国的“技术开发准备金”较为有影响。它规定企业为解决技术开发和创新的资金需要,可按收入总额的3%(技术密集型产业4%,生产资料产业5%)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在投资发生前作为损耗计算。这种做法适用的行业很广,并且该制度对资金使用范围和未用资金的处理有一定的限制:准备金必须有提留之日起3年内使用,主要用于技术开发、引进技术的消化改造、技术信息及技术培训和研究设施等方面。

第二、加速折旧(AcceleratedDepreciation)。即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初期提取较多的折旧,以后逐年减少,税负相对于后期较轻;尽管总税负不变,但相对于“直线法”折旧,企业享有递延纳税的好处,这就相当于给予企业一笔无息贷款。

第三、盈亏相抵(LossCarryoverandCarryback)。系指准许企业以某年度的亏损抵销以后年度的盈利,以减少其以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或者冲抵以前年度的盈余,申请退还以前年度已纳税的部分税款。一般而言,冲抵或抵销前后年度的盈余,都有一定年限。如日本是前1年,后5年;英国则是前3年,后无限。由于现行高科技企业投资风险大、市场变化迅速,这种盈亏相抵的作法有对其有极大的刺激作用。因为企业发生亏损时,其亏损额可以从以前或以后年度的盈余中补偿。因而,这种作法受到一些新兴高科技企业的极大欢迎。

第四、投资抵免(TaxCreditforInvestment)。即对购进生产性固定资产设备的企业,允许其在税前扣除设备价款一定比例的金额,以减轻其税负。这种抵免有利于鼓励企业更新固定资产和进行技术改造。如英国税法规定,企业用于科技开发的资本性支出可以100%从税前的营业收入中扣除,并且购买知识产权和技术秘诀(Know-how)的投资,按递减余额的25%从税前扣除。美国税法也规定,公司可以将当年的研究试验费用“资本化”,通过待摊费用的方式逐年计入成本。这样通过开发费用的税前列支,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降低了企业的所得税负。

三、对我国科技税收政策的若干建议

我国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应在吸收借鉴国际上的通行作法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直接性优惠与间接性优惠并重;通过完善相应税制,制定以税收、投资、金融为主的多渠道、多角度的优惠措施,使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促进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和进行技术改造。为此,针对前文中提到的有关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若干建议:

首先,科技进步离不开科技投入的支持。没有科技投入的增加,科技进步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要把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研究开发作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来抓。我国企业投入能力弱、投入水平低、自有投资资金严重不足。发达国家企业R&D投入占整个投入的比例大多为50%—70%,日本为80%,韩国也为80%,而我国企业R&D投入比例不足30%。因而,借鉴国外的“技术准备金”制度,运用政策杠杆,促使企业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是一项具有重要推动和激励作用的政策措施。韩国政府在振兴经济、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广泛采用了这一制度。这一政策取得了极大成功,使韩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腾飞。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七八十年代的韩国比较相似,因而我们可以吸收借鉴这一做法,规定企业可以从其税前营业收入总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技术开发准备金在税前作为损耗计入成本费用列支。同时严格规定这笔资金的使用范围,并规定其在一定年限内使用(3—5年),否则对年限到期仍未使用的准备金,计入企业应税所得,并加收一定利息。这样,促使企业积极使用这笔技术开发准备金,并在规定年限、指定用途内使用,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其次,税收优惠要扩大其范围,特别是向一些高科技中小企业倾斜。因为新兴的高新科技企业在初期一般规模较小、自有资金不足。另外,以前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较具规模的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可谓少之又少。因而,可以考虑给技术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一定期间的税收减免。同时也可借鉴国外的风险投资机制,设立“创业板”市场,并对购买高科技企业风险基金的所得减免税款,支持中小企业投资、融资。最近,我国台湾省出台了“促进产业升级条例”,将租税奖励的范围扩大到一般公司和中小企业。其中,列举了一些人才培训支出抵减.建立国际品牌支出抵减等措施。为此,我们可以考虑在如今的知识竞争条件下,对企业的无形资产投入予以一定数额的退税。这样,对于固定资产较少,享受不到加速折旧好处的新兴高科技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打了一针“强心剂”,有利于其壮大发展。

最后,结合我国目前税制存在的问题,可以尝试对有关税种进行改革,这主要有:

1、企业所得税方面。由于所得税不易转嫁,因而可以选择对企业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范围作出相应规定来实施税收优惠,这可视为一种事前鼓励。针对我国目前企业所得税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适时地取消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措施,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中明确对高科技企业的优惠政策。其次,税收优惠要趋向于间接性。直接性优惠主要体现在对凡被认定为高科技企业的,自开办之日起实行“二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同时可考虑对一些生产水平的高科技企业,在规定的减免期满后,再延长若干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填补我国高新科技空白项目的高新科技企业可实行“五年全免”的税收政策。间接性优惠主要体现在允许企业在税前按期扣除当期营业收入若干比例的费用。可考虑按费用总额的一定比例(中小企业可适当提高)扣除技术及人才开发费用。同时对其购置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按购置价款的一定百分比(国产设备可适当提高)实行加速折旧。另外,考虑到科技开发风险较大、外部性强,对于企业的中间试验费用,可以对其按一定比例在税前列支。这样增强企业进行科研开发的积极性,降低其失败的风险损失。

2、增值税方面。由于现行生产型增值税范围仍未覆盖到全部商品与劳务,加之不少的减免税条款,并不能保证增值税“链条”环环相扣,存在着重复课税因素。因而,我国增值税收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化已是必然的趋势。在此之前,可采取一些过渡性措施,对高科技企业购进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所含税金可作为进项税额扣除,同时可将自行研发或购买的“特许使用费”、“技术转让费”等所含税金按一定比例予以扣除。这样地消除了重复征税因素,有利于企业投资购买专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篇5

中小企业将成为主导力量

研究民营经济的发展战略,首先应该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慨念进行明确界定,以澄清人们认识上的误区。

民营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包含外资经济、合资经济、个体和私营经济以及非传统(新型)的集体经济。而中小企业是以企业年销售额为主要指标来划分的,中小企业是国有、城镇集体中小企业和绝大多数的乡镇、民营、个体私营企业等各种经济实体的总称。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总体上说中小企业构成民营经济。

从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来看,在国有经济民营化的过程中,按照抓大放小、有进有退的原则,国有经济将主要分布于资本高度集中、技术领先,并且需要大规模协作才能开发和应用的领域,比如国家垄断的土地,矿藏等重要资源,以及事关国家安全的行业,而非以上领域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难有作为的,国有资本将以各种方式退出,实现产权主体的置换,也就是国有经济的民营化。置换产权主体的国有中小企业,它们将加入到民营经济中来,构成民营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据最新统计资料,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达293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提供了75%就业位置,对GDP的贡献率达51%,税收占到全国的43.2%。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中小企业将成为民营经济的主导力量。基于这个观点,研究江西民营经济的发展战略,应从研究江西的中小企业着手。

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江西中小企业在“九五”时期呈现起伏式发展,并在1998、1999两年出现放慢步伐的徘徊局面,民营经济在江西经济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据统计,2000年江西中小企业已发展到11310家,占江西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0.5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8.4%;实现销售收入507.75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51.1%;实现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16.31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66.6%;实现产品销售利润57.36亿元,占全省的49.4%;实现利润总额6.53亿元,占全省工业利润总额的44.2%。

中小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就业。江西民营经济近年来提供了大量的城镇就业机会,成为促进江西经济发展中就业增长的主要渠道,为缓解就业压力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同时,全国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目前在IT制造业、IT服务业和生物医药制品等行业起着重要作用,民营经济成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如江西的清华泰豪、汇仁集团等企业就是高科技的实践者。

江西民营经济的重新定位

研究江西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即解决江西民营经济的产业定位问题。江西的民营经济是江西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到发展战略定位上应侧重以下产业。

1、个性化产业

民营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其个性化经营设计和理念,选择具有个性化的产品进行生产经营,如景德镇的瓷器、南丰蜜桔、泰和乌骨鸡、果喜的雕刻等,形成江西个性化产业。注重个性化产品的深度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个性化产业的附加值。个性化产业战略的目的在于形成江西民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2、为实现大企业“外部经济规模”的专业化分工产业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E・波特认为,如果产品的制造流程可分离性程度很高,就可以按生产的便利性原则将这些环节分割升来,将其中的部分生产过程交给小企业进行专业化制造,对于母企业来说,就可以实现“外部经济规模”,即专业化分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民营企业必须认识这种专业化分工的意义,发挥民营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加强自身的专业化生产,在实现大企业“外部经济规模”的同时,实现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济利益。

3、高新科技产业

高新科技产业因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不确定、技术也不成熟,具有较大的风险,多数大企业不愿意涉足。这类产业中的技术、人力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比资金、土地等传统要素更重要。但中小企业的投资小、转型快、转产转行的成本低,这些特点可以弱化高新科技产业的投资风险,较适合巾小型企业发展。在美国现有的高新科技企业中的97%属于中小企业,其中70%的高新科技企业的职工人数在20人以下。IT制造业、IT服务业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高增长的产业,江西民营经济应积极进入。根据日本总务省2002年信息技术白皮书,2000年个人电脑及移动电话等信息技术产品生产的扩大给日本各产业带来的关联经济效益达到38.6159万亿日元,为149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高新科技产业代表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新的生产力的集中表现。

加快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选择

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在制定各项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时,打破对民营经济的所有制分类方法,按产业结构或民营经济的中小企业进行分类。淡化“公有”和“私有”的意识,给民营经济同等的政策待遇和发展空间。按产业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并与国家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相协调,便于对重点产业进行扶植和培育。

完善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资金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制定金融政策时可侧重以下方面。一是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建立以财政支持为主,吸收民间资本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规范的资金来源。二是通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政府有关机构开始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到80年代逐渐改为政府担保后由银行办理贷款。其担保贷款的数额可达到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总额的75%。我省可由政府出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这样既能使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又能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实现经济活动中的多赢局面。三是鼓励支持民营银行的发展,使民营经济的发展有资金的稳定来源和金融支持平台。我国已建立较具规模的民生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但资金的供给远远解决不了民营经济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所以组建民营银行势在必行。正在酝酿成立的沈阳瑞丰银行、广东南华银行、深圳民华银行、江苏苏南银行、西安长城银行等五家民营银行组建方案已报银监会审批。相信民营银行的诞生对启动巨大的民间资本市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为支持和鼓励江西民营经济发展,可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民营经济适当的优惠政策。

1、关税。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或产品、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产品实施较低的进口关税税率或零税率;对需要重点保护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或产品实行较高进口关税税率。

2、增值税。目前,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工业企业大约占45%,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占35%。为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增值税政策可作如下调整:(1)实行消费型增值税。(2)取消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年应税销售额标准。(3)提高增值税起点,适当降低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

篇6

贵州科学院张明义获2014年维也纳逻辑之夏终生成就奖

日前,第二届维也纳逻辑之夏联合颁奖典礼在维也纳科技大学举行,世界各国逻辑学领域(计算机、人工智能和数学)众多著名科学家、学者出席了颁奖仪式。贵州科学院张明义研究员在颁奖仪式上荣获由库尔特・哥德尔学会颁发的2014年维也纳逻辑之夏终生成就奖,以表彰他在中国人工智能及知识表示领域,尤其是对在各种非单调性推理多变形式的数学描述上进行的开创性研究,他也成为了我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2015中国机器人大赛在贵阳圆满落幕

10月19日,2015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在贵阳落幕。大赛竞技项目共设12个大项、100个子项,涉及电子信息、通讯网络、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包括机器人武术擂台赛、足球赛、越野赛,机器人寻宝,陆空勘,医疗服务等竞赛项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台湾科技大学等387所高校的1983支代表队、3910名队员经过激烈的比赛,共决出96个冠亚季军、181个一等奖和265个二等奖。

第二期“科技创新、成就大业、携手众创联盟”项目推介活动拉开序幕

10月16日,由贵州省科技厅和贵州省工商联主办的第二期“科技创新、成就大业、携手众创联盟”第一场项目推介活动在创想+联合工坊众创空间举行,8支创业团队参加了项目路演。

接下来,省科技厅将联合省工商联在11月和12月陆续开展多场项目推介活动,旨在对优质项目的落地、发展进行持续跟踪,使创客团队和创新项目走入大众视野,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揭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篇章。

10月15号,贵阳国家高新区与贵州省发改委举行创业孵化平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共建“贵孵・一起创”创业孵化平台。签约仪式上,首批5家入孵企业与孵化器及孵化基金签订了入孵协议和投资协议。

该平台将以打造“创客生态圈”为最大特色,承担“苗圃社区”和“孵化社区”功能。孵化基金旨于对入孵企业提供创业资金支持,为入孵企业向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推荐以帮助其获得下一轮投资和顺利实现出孵。

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获372万元税收减免优惠

篇7

摘要: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地方教学型院校仅仅依靠对本科生开放有限的科研资源,远不能满足大量本科生各层次创新实践活动的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即通过建设面向本科生的创新实践基地,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培育学生创新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将创新实践活动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能力;任务驱动;创新团队;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层次所培养的大量工程师是国家的创新集体中一支十分重要的队伍。因此占高等学校大多数的地方教学型大学,如何实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应用型人才,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水平的核心问题。

在多年的本科人才培养实践中,根据计算机学科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参与教师科研等措施加强本科生实践创新训练。这种以点带动面的创新实践活动在激励、吸引学生主动实践,自主创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与研究型大学比较,教学型本科院校科学研究资源相对较少,仅仅依靠有限的科研资源对本科生开放,远不能满足大量本科生各个层次创新实践活动的需求。代表着高水平的各类全国性科技竞赛中,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也大多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创新竞赛活动本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参与面即受益面有限,二是阶段性即目标完成后告一段落。

因此,计算机学院在2002年启动了软件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探索实践适合校情和计算机学科特点的、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基本思路

组织本科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或参与教师科研,其特征是给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目标,要求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饱含兴趣和个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催化剂作用。计算机学科本身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计算机软件、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充满着智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参与有明确任务和目标的软件项目、应用项目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并且具有将创新实践活动拓展到本科生人人参与的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思考,形成了如下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1) 以项目为载体,开展与课内教学紧密结合的创新实践活动;

(2) 组建学生创新实践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

(3) 创建与课内教学和生产实际相融合的创新实践环境;

(4) 严谨治学,在实践过程中实现创新能力培养。

将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本科生人人参与创新实践的氛围。

3以项目为载体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根据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要求,分析研究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教学特点,建设与课内教学和工程实际相融合的创新实践基地,将学生置于一个更真实的、富有实践机遇和挑战的实践环境中。以软件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通过学会做事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沟通;通过做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工程意识;通过做事实现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计算机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创新实践项目(课题)、学生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团队等方面系统地开展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图1)。

3.1构建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的多层次创新实践模式,培养不同类型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创新科技竞赛特点――给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目标,要求具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计算机软件、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本身充满着智慧和创造性。选择规模适当、饱含兴趣的项目(课题),以任务(目标)为驱动,将导师制、学生创新团队及工程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训练,在做事过程中形成严谨治学精神,在做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工程素养。

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以项目(课题)形式开展,其特点是具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阶段性成果要求。通过把创新实践项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渐进性与模块性结合,可满足不同类型学生需求,保证个性与广泛参与,达到将创新实践融入到学生平常学习生活中的效果。创新实践项目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 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申报项目。这一层次学生参与面最广,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如程序设计、实现能力,熟悉软件开发基本流程,应用科学研究工具、方法等。

(2) 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企业应用项目、实际工程项目。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及项目开发基本能力之后,根据具体的项目需要,经双向选择,学生参与到科研或实际项目中,进入实战训练阶段。由于有了软件创新实践基地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浓厚的创新氛围,这个层次的参与学生人数一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3) 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和基金项目(如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创新基金等)。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代表了一定范围的顶级水平,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和创新能力显示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有了第一、二两个层次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训练,各类学生科技活动有了坚实的基础。

3.2建设学生创新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企业对信息类人才需求,一方面,对于毕业生专业知识、技术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工程人员必须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便适应现代化工程团队、新产品及新系统的开发需求。有效的学生创新团队建设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的良好形式,同时也是学生创新活动本身蓬勃发展并形成长效机制的需要。

组织两种类型的创新团队,一是项目组,规模一般在3-5人,学生实践活动全部以项目组形式进行。二是形成滚动发展的创新科技团队,规模比较大,一般5至十几人,团队有稳定实践方向、实践项目来源、还担负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宣传、服务、管理。

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团队建设成效的示范下,与软件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同步,我们探索不同模式的学生创新团队建设、指导形式。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在学生创新科技团队建设中,以软件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为依托,紧紧抓住两个基本点:一是分析当代大学生特点,因势利导,以兴趣吸引学生,营造创新实践风气,二是政策倾斜,经费支持,提高指导教师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

(1) 加强指导:成立软件创新实践基地指导委员会。

(2) 两个建设:学生团队建设和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并重,同步进行。

(3) 两个激励:建立激励机制,从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成果(成绩)奖励、评优等各方面对学生予以引导;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实践纳入岗位职责予以考核。

(4) 组织宣传: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组织功能和宣传作用,营造创新的舆论氛围。

(5) 品牌效应:重视品牌团队的示范作用,研讨、推广团队建设经验,促使更多品牌团队的形成。

(6) 滚动发展:对团队建设分类指导,团队吸收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内部形成梯队,选拔培养骨干成员,形成长期滚动发展的机制。

3.3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搭建开放型实践平台

教学型院校仅仅依靠有限的科研资源对本科生开放,远不能满足大量本科生各个层次创新实践活动的需求。以人才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新实践及实习基地三位一体的总体建设思路,建设软件创新实践基地,构建了开放型的创新实践平台(图2)。

(1) 通过资源整合和多年不断的投入,建成了目前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吸收学生人数最多的计算机类本科创新实验室。基地共分9个模块:软件团队开发、信息系统开发、图形图像技术、多媒体应用、电子竞技技术、系统维护、单片机应用、嵌入式应用、控制系统应用。

基地用房面积总计1000余平方米,有计算机204台、教学开发实验系统300多套、实验仪器仪表100台件,总值150余万元。依据计算应用、软件项目开发流程特点,创新基地采用软硬件结合开发的工作台、工作位和讨论室相对分隔等形式模拟企业实际研发环境。室内与室外布置宣传栏,以项目团队简介、学生创新实践作品、图灵奖获得者简介等内容,营造浓厚创新文化氛围。

(2) 除基地创新实验室全开放供本科生使用外,还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实验室、科研实验室资源纳入基地统筹使用,以满足学生创新实践的更多需求。此外,充分利用中国绵阳科技城科研院所及高新科技企业的资源,按照校内与校外实践基地共建思路,实现与校外基地实践资源的对接与互补,提高实践基地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性。

(3) 组织学生参与开发实验仪器设备。基地从2002年开始自主研制仪器设备,以本科生为研发队伍的主体研制CS系列3个型号的嵌入式实验教学装置400多套;开发了程序设计语言在线评判系统等多个网络实践训练系统;创建多个技术论坛;自主开发了实验室门禁系统等。

3.4健全软件创新实践运行管理制度,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创新基地在运行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营造吸引力氛围,形成了为学生和指导教师提供创新实践服务的运行管理模式。一是提供宽松的环境氛围,既保障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又考虑学生个性化需求,让学生有实验室主人感觉。二是学生参与基地日常的运行管理,各创新实验室内部形成科学民主的集体。三是严格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

软件创新实践基地是一个课内课外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学生主要在课余时间进入实践基地,为充分利用基地资源,深化实验室开放内涵,提出了全开放运行并把实验室延伸到寝室的理念,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开放运行的内涵如下。

(1) 时间开放:实践基地全天开放,包括节假日和晚上。每年寒暑假,都有大批本科生留校进入软件创新实践基地学习、实践。

(2) 设备开放:基地设备允许学生带出实验室使用(如指纹头、采集卡,自主开发的300套便携式实验板等)。

(3) 网络开放:建设丰富的网络资源,如接口技术虚拟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远程登录使用、ACM在线评判系统、创新技术论坛、网络在线课题等。

(4) 管理开放:营造宽松的实践环境,主要由学生参与基地日常管理工作,自主开发的门禁系统与学生饭卡通用,从技术上予以了安全保障。

4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效果

自2005年以来,学院1500名本科学生参与各类创新项目课题总计498项,参与学生人数达到3046人*学期。形成了程序设计、信息安全、电子设计大赛等10个滚动发展的学生创新团队,促生了一批校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生创新团队。2005年以来,学生创新团队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吸引了全校各专业5000余人次参加。其中程序设计团队三年不间断地组织校内联赛共吸引3000多人次参与;信息安全团队以信息安全实验室和网络中心为实验场所,参与校园网安全评估和安全事件响应,为校内各部门和校外企业提供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支持。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已形成了人人参与创新科技活动风气,教师发现学生上课疑问多了,学习过程与技术发展及生产实际联系多了,探究性学习的效果也突显了。

由于有了本科生人人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基础,学生竞赛活动硕果累累。近四年,仅计算机学院学生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50余项。其中2004年获得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亚太机器人大赛获亚军,2005年进入全国八强、2006年为第九名、2008年为全国八强。电子设计大赛2005年获全国二等奖1项,2007年全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在计算机学院学生人人参与创新实践的背景下,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从2005年至今,毕业生就业率每年提高平均5个百分点;学生就业竞争力自信程度逐年提高,毕业班学生更愿意把宝贵的时间留在创新基地学习而不愿意四处急着找工作。

5结束语

面向学生的创新实践需求,建设软件创新实践基地,解决了教学型大学科研资源相对较少矛盾――仅仅依靠有限的科研资源对本科生开放,远不能满足大量本科生各个层次创新实践活动的需求。计算机软件、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本身充满着智慧和创造性,选择规模适当、饱含兴趣的项目(课题),以任务(目标)为驱动,通过培育学生创新团队和建设指导教师团队,开展不同层次与工程实际相紧密联系的创新实践项目(课题),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并且具有将创新实践活动拓展到本科生人人参与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郁峰,陈念年. 建设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培养应用型人才[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4).

篇8

关键词:创新型特色园区; 建设模式;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7.6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武进国家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区,长三角地区最具吸引力和创新活力的开发区之一。目前,已发展形成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初步呈现产业开发区。武进高新区被国务院确定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八区一园”之一。2015年,武进国家高新区全面开启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对武进高新区园区创新发展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探索武进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有效机制和模式,是武进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武进高新区实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建设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武进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模式构建

创新型园区是不同于传统工业园区,它实质上是一个区域创新系统。根据区域创新体系理论,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内容包含了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在内的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武进国家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推进机制

(一)建立园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创新转化机制是指使创新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机制。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交易和产学研合作等。武进高新区要建立“产权清晰,运作透明,多方受益”的创新转化机制。主要措施包括。

1.创新科技成果使转化体系,发展技术交易市场。国务院常务会决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改革试点,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选择部分中央级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改革试点,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鼓励园区符合条件的单位争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改革试点,推进科研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允许科技人员持有股权、期权,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建设技术交易大厅及基础设施、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和技术交易服务规范体系,逐渐形成“政府、行业、科技中介、技术经纪人”四位一体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推动技术转移服务中介机构入驻,引进有资质的技术经纪人,使技术市场发展成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

2.建设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促进知识技术高效流通和转化。与专业互联网企业和知名技术市场机构合作,建立在线知识市场平台,鼓励园区企业技术需求信息,鼓励园区内以及常州科教城内高校和科研机构技术成果、科技条件和专家信息,鼓励知识服务企业服务供给信息;与常州市图书馆合作设立高新区分馆,与园区重点企业和专业性机构合作,开展科技情报服务,围绕重点产业做技术路线图、知识图谱、产业和人才地图的研究。

(二)建立园区企业创新成长的支持机制,促进园区企业创新发展

丰富园区企业创业主体、降低创业门槛、完善创业服务;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链式孵化体系;鼓励各创业服务机构完善标准服务,增加增值服务,发展特色服务;构建创业者与投资人的交流平台,提高创业投资于创业项目的对接效率。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构建创业投资服务平台。安排资金专项支持科技创业,用于支持创业期(种子前期、种子期、初创期)中小企业的研发项目。具体用途包括:面向种子前期的研发项目资助、形成知识产权的资助、商业可行性论证资助,以及对研发和技术合作、信息获取和管理咨询服务等进行补贴;在高新区管委会的引导下,以中介机构为主体,通过建立天使投资网络、举办天使投资论坛、匹配投资介绍会、开展天使投资培训等方式,帮助初创企业与天使投资人的联系和沟通,吸引天使投资人投资高新区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天使投资网络建立广泛的联系,促进本地创新企业参与国际创新合作。

2.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有效整合政府政策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等各类服务资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组建中小企业服务联盟、产学研服务联盟、技术创新服务联盟等机构,重点打造融资服务、领军服务、产学研、人才培训、政策服务、项目管理、中介服务、综合信息等服务平台,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型中小企I服务支撑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高质的服务。

(三)建立园区科技金融运行机制,实现园区科技金融创新

以科技创新驱动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助推产业发展,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保险、担保及创投机构等各类资源聚集;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统安排。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促进科技和金融紧密结合的科技金融发展机制

1.建立互联网金融发展体系。 园区制定和《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多项吸引互联网金融机构聚集的优惠政策;促进园区基地公司、金融机构与阿里巴巴、腾讯、91金融网、大家投、众安在线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创投基金和产业基金,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撬动更多的社会创业投资资本,并共同探索新的服务理念和方式;园区管委会出资成立互联网金融中心,重点聚集互联网金融的研发、培训研究院,实验室及重要的宣传展示机构,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例如合格投资人的认定制度、投资人利益的保护体系等;开展互联网众筹试点,积极发展P2P投融资平台。

2.建立园区企业信用体系。根据园区科技项目实施绩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加快推进高新区科技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整合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基础信息,建立高新区科技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强化信用信息的采集与更新机制;优化园区的信用环境和投融资环境,使信用体系建设成为园区投融资体系的有力支撑和企业经营活动、融资活动、市场交易的制度保障。

3.建设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抓住全省首批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的良好机遇,打造以物理平台为载体,信息平台为延伸,以"园区企业"数据库为核心,涵盖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增值服务三大业务板块,集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政府引导基金、融资担保、小额贷款、融资顾问、改制上市辅导、项目对接、上市路演、专业培训及行业论坛等多种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四)建立园区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园区协同创新发展

1.园区产业与功能协同发展。在产业上,要通过衔接产业链实现与周边乡镇间的分工,高新区着力发展研发设计、核心生产环节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周边乡镇区域则发展产业链条上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专业设备部分,形成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在功能上,高新区重点发展创意研发、产品设计、总部运营、先进制造、高端服务等功能,周边乡镇区域重点承载产业配套、物流配送、配套服务等功能,形成功能上的互补。

2.园区目标与定位协同发展。在园区战略目标上,武进高新区要立足于常州市和武进区的发展需求,为常州市创建创新型城市和武进区建设创新城区服务;在产业定位上,与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常州高新区错位发展,并积极开展产业间的协同创新。

3.园区资源与合作协同发展。建立长三角区域联合创新平_。探索与南京高新区、徐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上海张江、上海紫竹等国家级高新区,成立长三角地区的高新区合作联盟,定期在各高新区举行联盟会议、介绍先进经验,完善协同发展机制;联合建立创新平台,基于空间优势与资源互补发展态势,促进不同园区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合作

三、结束语

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是园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有效载体,武进高新区依据创新型园区建设和发展理念,基于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内容和指标要求,以及常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和实际,从指标要素和模式设计上,构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有效模式,从园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企业成长的的支持机制、科技金融运行机制、协同发展机制等四个方面,形成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推进机制,推动高新区创新协同和集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稳妮,李子成.国家级高新区创新发展探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6(02):79-83.

[2]王胜光.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总结评价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06).

[3]苏林,郭兵,李雪.高新园区产城融合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研究―以上海张江高新园区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3(7).

[4]宋田桂. 苏南创新型园区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高新区,2015(01).

[5]黄斌.江苏创新型园区发展特点及路径选择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02).

[6]贲友红.常州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态势及对策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5(04).

作者简介:1.郝 超(1959-),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智能装备研究。

2.陈建新(1969-),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市场营销研究。

3.刘伯超(1980-),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服务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篇9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为目标,把科技招商放在创新载体建设的第一优先位置,不断强化“项目为王”的理念,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创新科技招商方式,加快集聚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创造和转化更多的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和推动“三个”建设。

二、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经过3-5年努力,每个创新载体在集聚知名院校所、研发机构、公共服务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等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上取得明显突破,成为区域内最重要的在省内外具有较高水平和知名度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输出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和高素质人才集聚基地。

2、各创新载体年度目标:

(1)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在创新载体内建设教育、科研或科技服务机构2家以上;

(2)引进并建成市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以及各类产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10家以上;

(3)引进并建成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风投、创投等公共服务机构2个以上;

(4)引进高新技术孵化企业20家以上;

(5)引进各类人才1000名以上,其中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优秀博士人才4名以上。

三、招商重点

1、突出本地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导入。充分利用各类创新载体良好的平台环境、宜业宜居环境,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把本地重点企业建立的“三站三中心”导入创新载体内,率先实现本地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集约发展,加快本地研发机构做强做高,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域外科技创新资源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2、突出知名大校大所引进。大力引进与本地产业创新需求相衔接的国内外知名院校所,在创新载体内新办符合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研究生院、分校、学院、继续教育机构、科研和科技服务机构,设立相关分支机构或建立产学研联合体。

3、突出高端研发机构创建。以政府投资为引导,招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建设一批对接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引进一批科研院校所在创新载体内设立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特色产业研究院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来我市创新载体设立研发总部或分中心。对已建或在建的公共研发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要围绕行业一流水平,高起点定位,强化改造提升,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和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突出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各地围绕自身产业定位,积极吸引国家检验检测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入驻创新载体设立分中心或分支机构。加快建设技术交易、专利、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网络信息及人力资源开发等中介服务机构。着力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风投、创投机构在创新载体内创办公司或设立办事机构。积极引进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和科技担保等金融机构。

5、突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引进重要产业关键环节项目、关键共性技术项目和产业前沿技术项目,大力招引院校所高新技术科研成果、最新国际科研成果和企业高端研发成果,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6、突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围绕重点产业和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创业创新团队。强化人才招引服务体系建设,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溢得出。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县领导挂钩联系、督查推进创新载体重大项目招引机制。“创新”建设工作小组负责全市创新载体招商工作的组织推进,各地政府和各园区管委会是创新载体招商的责任主体,要制定招商行动方案,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项目规划,建立专业招商队伍,确保招商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目标考核。结合“创新”建设工作小组成员季度例会,分阶段交流和点评创新载体科技招商进度,确保各创新载体招商和建设工作有序有效推进。每年由市创新办组织对各创新载体的招商和建设情况开展一次星级考核认定,并将考核结果计入市“创新”建设和创新型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得分。

篇10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规模化应用,促进、规范我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根据《省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和《省现代农业科技园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现代农业科技园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发展高效现代农业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为支撑,以实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对培育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区域。

第三条现代农业科技园要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产业优势,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条现代农业科技园要围绕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集成实施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培养和吸引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建立起新型的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体系,建设一批大面积、规模化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出一批优质高效农产品品牌。

第二章申报范围与条件

第五条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范围

全市范围内管理机制新、技术力量强、产业特色明显、产业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各类农业园区。

第六条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条件

1、园区要求相对集中成片,并有较大发展空间。面积一般在2000亩以上,其中设施农业(包括设施种苗、设施园艺、设施畜禽、设施渔业等)面积500亩以上;以种植粮棉油等农作物为主的园区面积须在5000亩以上。园区土地须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园区总体规划布局科学合理。

2、园区要具有完善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较好,具有良好的土壤和水质,具备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以上的生态条件。

3、园区须具有特色鲜明、具有较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主导产业和产品,拥有三家以上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4、园区要具有较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和多家产学研合作单位,有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体系。

5、园区要建立新型、高效的运行机制,实行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领办单位为主、区内企业参与的组织管理体制,做到产权明晰,分工明确,管理规范。

第三章申报与认定程序

第七条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程序

凡符合现代农业科技园条件的,由园区建设单位(我市范围内独立企业、事业法人)向所在地县、区科技局提出申请,填报相关材料,经县、区科技局初审合格后统一上报市科技局。

第八条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材料

1、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申请表

2、县、区科技局批准的园区总体规划

3、园区建设单位法人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

4、区内重点农业科技企业情况简介

第九条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认定程序

市科技局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评估,提出评估意见,根据评估意见,研究确定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名单。

第四章实施管理

第十条市科技局是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的主管部门,负责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审查、认定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定现代农业科技园申报标准。

2、负责园区有关申请材料的审核、组织专家评审,对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认定、授牌。

3、负责组织指导科技对接工作,组织和引导有关农业科教单位进入现代农业科技园,进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示范。

4、集成各类科技计划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组织园区之间进行交流。

5、组织专家对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

第十一条各县、区科技局主要配合市科技局做好园区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具体负责指导园区建设工作。

2、负责所在地园区有关申请材料的初审工作。

3、加强县(区)级科技计划对园区的集成支持。

4、协助做好现代农业科技园的评估、统计等各项管理工作。

5、落实有关支农政策,协调财政、金融、保险等部门,加大对园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第十二条园区建设单位是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的主要承担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定园区总体规划。

2、负责协调园区内各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3、负责协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事宜。

4、组织引导园区企业与省内外科教单位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