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包装设计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办学定位 课程群 双师型教师 基础课
[作者简介]陶宗晓(1982- ),男,河南滑县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河南 郑州 45115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20-02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名称由中国美术学院于1996年在国内首先使用,众多高校闻风而动,纷纷把原有专业名称进行更新。发展到目前,“视觉传达设计”之花基本上开遍全国所有高等院校。同时,我国民办高校与独立学院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大部分民办高校与独立学院都设置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并没有随着扩招而提高,我国众多设计院系已经演变为质量低下的生产线,每年数十万的毕业生就是其产品,这些毕业生既无理论知识又没有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无法满足社会对设计人员的要求,所以设计公司不愿意接纳刚毕业的学生。河南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对下辖高校艺术类专业办学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检查不合格的将停止其招生资格。可喜的是,近期国家把“艺术学”学科提升为单独的学科门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由原有的专业方向提升为二级学科。在学科调整的大环境下,全国高校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笔者所在的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2010年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育教学进行了大幅度改革,现以教学改革措施为例进行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重新定位办学方向,制订配套人才培养方案
由于不同高校教学与科研之间比重的差异,我国将高等学校分为三个层次或类别。一些高校在分层办学的理解上还存在误区,认为办学层次低,就是办学水平低,以致互相攀比,都向研究型高校发展。其实,不同类型的高校仅是社会分工不同,因此衡量其办学水平的标准是不同的,并无孰高孰低之分。教学型高校在办学层次、学生素质、教学资源、办学条件、培养目标等方面和研究型高校存在客观的差别,这决定了教学型高校在学生培养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同于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不能完全复制其他类型高校的办学经验和模式。在高等教育的竞争中,教学型高校要在高教界取得一席之地、获得发展,要认真考虑自身的定位和特点,握住专业发展方向,准确定位,只有办出特色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三本院校基本属于教学型高校,但三本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创建初期大都直接照搬研究型或教学型高校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由于生源和师资的不同,导致人才培养计划定位不准确,与一些老牌高校形成正面竞争,这其实是一种以卵击石的做法。2010年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展了办学情况“清仓查库”,彻底摸清了专业的教学现状和不足,发现存在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清的问题。通过对南京艺术学院、江南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知名院校设计专业调研,根据生源情况、自身教育特点与定位、市场人才需求和学科发展预测等多种要素综合考虑,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按照应用型专业发展方向,确定了与其他高校同类型专业形成错位层次,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外校专家来校考察、帮助发现薄弱环节,经过几易其稿,完成了比较完善的新版方案。
二、根据培养定位,梳理课程群体系
课程群指教学计划中由若干课程组成的群组,他们具有相同的课程性质或类似的教学目标,是构架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单元。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课程群建设改革过程中,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师研究方向重新组合,不再受“教研室”编制关系限制。根据人才培养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将课程整体上分为五大课程群,每个课程群都设置1名组长负责组织教研活动。
1.专业基础课程群。此课程群主要包括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构成设计、图案设计、插画设计、设计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主要解决学生基础造型与分析事物的能力、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相关电脑软件操作技能,同时把现代先进技术手段植入专业基础课教学,提高了授课效果,缩短了讲授时长,能够移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
2.设计初步课程群。此课程群主要包括图形创意、文字设计、标志设计、版面设计、pop设计、广告设计(I)、包装设计(I)等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相关设计门类的方法,尽早接触专业知识,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业核心课程群。此课程群主要包括品牌视觉设计、广告设计(II)、包装设计(II)、书籍设计、网页与用户界面设计、展示与陈列设计等课程。可以使学生在阶段内系统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强化了专业方向性课程的核心地位,使学生在平面广告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出版物设计、品牌形象识别设计等方向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采取“单课独进”的方式,学生不注重前期课程的延续应用,所以本课群安排了广告设计(II)、包装设计(II),使学生在前期掌握的相关知识得到强化,同时凸显了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等课程的核心地位。
4.实践课程群。此课程群主要包括摄影、商业摄影、专业考察、卡通形象设计、装饰艺术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能力拓展等课程。把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和现有实验室和待建实验室结合起来,并把实际设计项目、社会招标项目、展览比赛引入课堂,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真实的项目,积累实践经验,通过项目提高专业的社会知名度。
5.专业选修课程群。此课程群分为3个课程组。传统美术类选修课程模块:油画、壁画、雕塑、中国书画;美术史论类选修课程模块:设计美学、中外美术简史、中国工艺美术史;相关设计选修课程模块:广告策划、公共设施设计、3DMAX设计与制作、影视剪辑、专业写作与评论、设计流程与管理。
课程群建设有效整合了全院教师资源,体现了“因材施教”,拓展了专业课程间的相互支持和渗透,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面,提高了就业能力。
三、更新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理念
由于学科发展的历史原因,基础课教师大多是绘画专业出身,因此在基础课教学中长期存在一种“美术”至上的惯性,教师片面地理解设计学科的基础,训练手段陈旧,虽然课程名称表面加入“设计”二字,但教学内容和思路还是固守成规。教师过分注重训练学生的绘画写实基本功,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偏差,重情景再现轻想象力发挥,设计学科需要的理性分析物体结构与快速表现能力不足,学生所需要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以及理性设计观念受到削弱。我校的做法是撤销基础教研室,将教基础课的教师分到各个教研室,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备课,研究教法,增加对设计理论的研究。设定新的教学目标,打破了全因素素描和写实色彩纯研究性的教学模式,强化“知识与技术齐头,理论与实践并进”的教育观念。开始从分析结构着眼,观察物体的构成因素、从物体的形态特征分析设计寓意的表达;从表面材质着眼,体验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从固有的色彩现象着眼,分析色彩的构成关系,引导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发挥想象力。同时把多媒体与动画手段植入专业基础课教学,如把动画技术、3D手段植入基础绘画课程教学,使学生更加明晰地感知透视、结构、明暗、色彩等绘画原理;把计算机软件技术引入构成课程教学,不再把时间花费在调色、涂色上,初试效果良好,极大地提高了授课效率和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使基础课真正起到了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基础”的作用。
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实践课程教学效果
双师型教师是具有双重技能的教师,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还要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技能和一定的设计管理和业务浅谈能力。双师型教师本来专属于职业教育,基于目前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次品”频出的现状,本科层次的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对双师型教师需求同样迫切,尤其是许多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教学型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把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作为重心的三本高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明确规定设计学学科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授予艺术学学位或工学学位,可见视觉传达设计的交叉学科性质得到了确认。因此,教师在开发学生多维发散思维的同时更应该培育学生的理性工学意识。如果教师极少参与真实设计工程,就无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教师不懂印刷流程与工艺、施工材料或者没有与客户沟通的经验,就无法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有用的设计技能,导致学生的设计作品不切实际,无法服务于社会,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设计公司与学生都会对艺术设计教育产生失望情绪,设计公司不愿主动接纳应届毕业生。学校应该与设计、印刷机构通力合作,共建实践基地,采取措施督促教师在保证正常教学教研的同时积极参与设计方面的社会服务,抽调教师到设计单位挂职锻炼,把掌握的实战经验和其他教师共享并积极融入课堂教学,让授课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应积极进行双师型师资建设,使专业教学更加符合社会需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都具有设计公司经历,或聘请社会上设计、印刷一线具有相应职称的设计、施工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教师将设计行业的规则、设计流程、工艺技术、成本控制等内容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践熟悉行业情况,锻炼工作能力,灵活运用设计知识。在教学中,将实训课题项目分解后,分别交给几个学生组成的设计团队,由他们通过调研、讨论方案、分工协作进行设计。教师扮演“设计总监”的角色,对设计团队进行管理、指导,解决难点,变“教导”为“引导”,变“教学”为“导学”,让实践教学环节呈现出“有章可循”“有事可做”“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的良好发展态势。
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加竞赛
由于全国高校常年扩招,加之生源锐减,现在的学生考大学越来越容易,导致很多学生对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珍惜,学习动力普遍不足,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热情低下,尤其是三本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我校为扭转学生涣散的学习状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改革学生评价体系,严格考勤制度,提高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学生逃课、迟到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其次,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把学生圈在教室”为“把学生吸引在教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能力拓展学分”,学生通过提交读书笔记、听讲座心得、各种资格证书及获奖证书才能完成规定的学分。另外,还设专项资金,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学生给予不菲的物质奖励。学生获奖不但证明了专业水平也获得了学分,还能获得学校颁发的奖金。此种方法提高了学生参加各级设计竞赛及展览的主动性。近三年来,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国际、全国、省级各类设计竞赛获奖八十余项,平均每3位学生中就有1位获得奖项,极大提高了专业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内涵在不停变化,由于生源的原因,目前全国高校面临重新“洗牌”的危机,必须顺应社会的要求,调整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让用人单位满意,让学生家长心中踏实。以上观点是笔者所在学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期待专家的指正。
- 上一篇:建设工程验收办法
- 下一篇:手术室护理质控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