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

篇1

一、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深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学校特别重视抓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有的领导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并不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和中心工作,只是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由政治课教师上上课就行了,等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在实践中再去学习怎样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也不迟。在这种认识思想的指导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自然就不会落到实处,效果自然也就不会好。

二、还有学校外部的影响,可以把它称之为“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大众传媒、社会风气、家庭环境等等

我国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那些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道德要求受到调整,有些已经瓦解,但是一些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尚未及时形成和确立。于是在转型过程中的社会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真空’地带”。再加上,当前社会职务犯罪比比皆是,弄虚作假堂而皇之,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到可以用风气来形容,种种见利忘义的行径导致了社会的“失范化”现象。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要形成健康、良好的职业道德就难上加难。

三、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单一,缺乏实效性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的德育课内容。像其他的德育课一样,学校通常采用课堂教学的手段,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而且课本上的内容与学生接触到的社会现象有很大的出入。从个体的道德发展来看,职业学校所呈现的道德生活情境和社会生活实际是脱节的,而他们对此又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由此出现了道德混乱和随大流的情形。这种脱节可以说是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大系统形成合力过程中的一种失败。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道德教育要见实效实在很难。

因此,学校必须拓宽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创新课堂理论教学模式

首先是教学内容、形式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道德教育要“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而且要注重道德实践。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在专业学习中训练,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在自我修养中提高,在职业活动中强化。引导学生将职业道德内化为信念,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

其次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及尝试:第一,精讲少讲,辅之以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趣味性。第二,讨论辩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加深理解,澄清误区。第三,观看影像,更生动、更活泼、更有形化,杜绝口号式灌输。第四,沟通与疏导,师生双向互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二、重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1.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倾注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对他们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信任。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具有不同性格的学生,对学生做到严慈相济、情理结合。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智能素养才能做好教育工作。他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作风仪表,治学精神以至劳动态度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就是终身受用的资本;反之,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生的羁绊,阻碍自己的发展。一个整天喜欢蒙头大睡的人。不可能在梦中成就他的事业。

篇2

【关键词】 职业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教育 精神文明 价值观念

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怎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起适合各行各业特点的守法纪、讲信誉、讲公道的新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人们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中摆正位置,掌握正确的善恶标准,使之成为调整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必须重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本文通过探讨当前职业道德建设中思想道德滑坡的表现以及原因,从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职业道德建设上,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一、当前职业道德是思想滑坡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和新旧矛盾的冲突,加上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在职业道德建设上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职业道德观念淡化、思想道德建设严重滑坡。其主要表现有:

1.价值观念发生错位。在职业道德领域表现为拜金主义盛行、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抬头、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公肥私四处蔓延,索、拉、卡、要等行业不正之风普遍存在。

2.价值取向比较庸俗。在职业道德上,表现为部分人认为市场竞争就是金钱、利益的竞争,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不道德现象见多不怪。特别是少数人认为现在还讲什么道德,只要有钱就要得,将人际关系庸俗化为裸的金钱关系。

3.道德评判出现偏差。表现在职业道德上,评判是非的标准模糊,对那些靠钻政策空子而一夜暴富的人,一些人将其敬若神明,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舆论宣传上的推波助浪也导致是非不分。而职业道德评判上的是非不分,造成的另一种现象就是一行业和部门,占山为王,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损公肥私、中饱私囊,把职业道德置于脑后。

4.社会道德心理失衡。表现在职业道德领域是部分职工对主人翁地位出现失落感,认为过去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人们当家作主,现在则是单位领导是“老板”,“主人”变成了雇工,没了地位,少了保障,现在还谈什么职业道德,还谈什么“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于是心里想的是趁着自己还在岗,不捞白不捞。在思想观念上,淡化了集体观念,忘掉了集体利益,导致了职业道德的倒退。一些人在金钱物欲的诱惑下,打着发展经济的幌子,钻改革的空子,一心为个人捞好处。造成不正之风盛行,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坑蒙拐骗横行,为了一个钱字,牺牲起码的职业道德、良心和信誉。

二、导致职业道德思想滑坡的主要原因

职业道德建设出现的这些不良现象,既有体制转换过程中道德规范尚未成形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道德思想混乱和道德信义动摇而造成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对利益关系的重组不能正确看待,导致了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混乱。

2.对权利异化滋生的各种腐败现象缺乏正确认识,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职业道德思想。

3.宣传舆论缺乏明确定位的正确导向,也是引起人们职业道德思想混乱的外部原因。

允许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政策,然而少数人却认为致富就可以不择手段,一所谓的“改革能人”尽管他的道德品质恶劣、政治素质很低、生活作风败坏,只因为机遇钻政策空子有了一点“成就”便受到了各方面层层保护,舆论不加分析地大肆吹捧,给公众树立一个只要能捞钱,其它都是小节,不值得计较形象。于是表现在职业道德上,产生一种畸形的道德价值观,只要能赚钱,管它是投机还是冒险,能骗则骗,能捞则捞,捞了钱就是硬本事,管它道德不道德。

4.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教育滞后,使人们的社会道德责任失落。

三、防止职业道德思想滑坡应采取的对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防止思想道德滑坡,必须从道德思想教育上、行为规范建立上、道德观念确立上,多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长远的效果。

1.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用科学的理论培养人

用社会主义道德思想教育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思想道德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建设同样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

2.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道德评价的力量,严厉谴责和批判违主义道德原则的不良行为

我们在思想道德领域要大力批判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让那些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不法分子遭到社会的痛恨和鄙视。同时要大力宣传好典型,树立良好的公众道德形象,使人们学有榜样,让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深入人心。

3.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

从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来看,除了变革过程中深层次原因外,主要是道德思想滑坡所致,从产生问题的根源来看,除了经济上的原因外,也是由于没能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和缺乏新的正确的职业道德原则所造成的。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第一,要正确理解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的内涵,明确公平、公正竞争原则与行业、部门的垄断行为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是不相容的。尤其是与权力进入市场腐败现象的形象是格格不入的。

第二,要树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新观念,懂得运用法规,契约,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来规范市场、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三,要抓好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执行政策和工作的好坏,也关系到党的风气和党的形象。

第四,我们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各部门都应根据自己的行为特点制定可行职业道德公约和守则,真正用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武装头脑,指导行动,规范行为。继承和发扬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创新思维;创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在电子商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实现电子商务的教学拓展,提高教学质量,在电子商务的教学中加强创新思维培养,对提高高校电子商务的教育现状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下面本文将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一、当前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目前,在电子商务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在校企合作中,主要是双方主体缺乏沟通与认识,双方的合作力度不够,企业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其次,在电子商务的教学中,校企双方的热情不高,高校主动寻求合作伙伴,仅停留在捐助教学设备和提供实习基地方面,无法实现整合高校教学资源的目的。再次,对于校企合作,没有政府方面的监督和支持,无法有效地保护高校教学的利益,从而减少了对教学创业指导方面工作的实施力度。最后,由于部分教师思想落后,缺乏创新精神,并且知识更新速度慢,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目前现代教育的需要,与学生缺乏互动,教学内容抽象而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在电子商务的教学中,运用创新思维方式,能使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掌握到新的知识技能,扩宽学生的思维模式,为学生的就业渠道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在教学中运用创新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其创业思维,激发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兴趣,也能加深学生对电商技术的认识。当前,电子商务的创业的现状非常的惨淡,而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动态更是黯淡无光。有很多高校针对学生创业给予了很多的扶持,但是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对学生创业的鼓励政策少之又少,即使有的学校有相关的计划,但由于学校的现实状况,比如资金、管理、师源等问题,计划都被搁置。在电子商务的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充分利用计算机通信软件,在教学中,通过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可以对学生开展创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理论知识到实际运用能力的对接,学校到社会的对接。

三、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创业指导

在电子商务的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创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的首要任务就要打破现有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知识技能,提升专业教师的能力与素质,老师是人才培养产业链中的起点,老师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只有提高老师的知识技能,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培养人才,并释放每位学生的激情和活力,使他们树立创业精神。

1.构建电子商务创业实践体系

高校在对电子商务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先是从认识电子商务,在模拟电子商务软件系统中学习电子商务的操作程序,然后再到企业内部参加实习工作进行实际的操作,以提高他们电子商务的创业观念。在电子商务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运用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与技术能力,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以实践教学模式,采用创业项目带动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完成电子商务的运用,引导学生全面学习电子商务项目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在创业指导下,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人才开展课堂授课,让学生增加对实际工作与企业人才的了解。而且高校还可以尽可能地利用校报、网络电视、广播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灌输,提高学生的创业信心。在教学中,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综合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以及知识技能,实现教学目的。

2.引导学生形成电商认知

现在电子商务行业中发展的比较快的企业的业务都涉及到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在进行创业指导时可以引入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企业的成功途径以及创业形式做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对整个行业有更多深入的认识,增加学生的管理理念,形成自身的经营技能。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能够创造出大量的电商人才,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高校还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从基础专业、深化理论、训练模拟和实战创业等多个方面,全方位的提高学生创业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四个方面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不断的学习、实践、然后再学习、再实践、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不断提高学生电子商务的创业能力。

3.强化学生创业思维

电子商务已成为互联网经济的命脉,不仅是众多媒体关注的话题,更是新一代商业人才创业赚钱的新型经济渠道。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指导学生创业,提高学生的电商操作经营管理水平,改进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通信软件的应用,不仅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很多人带来了创业途径,微博、网络营销一夜之间疯狂的崛起就寓意着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的点滴,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多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愈来愈便捷。网络的崛起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高校的鼓励创业计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校可以通过创业课程的演讲或讲座等等方式,让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的了解更加透彻,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更加充满信心。

四、改进电子商务教学措施

在电子商务的教学过程中,在创新思维与创业指导上,应采取相关措施,提高电子商务的创业指导水平,提高学生电商技能,从而促进就业。

1.创新教学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创新教学,丰富课堂教育,提升教学趣味,转变现有的单调、枯燥的课堂结构,想办法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就要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可以采用学生与老师身份互换,让学生站到讲台上讲,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基础。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去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一来学校可以培养多方向的人才,避免出现培养目标的模糊,二来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就业指导中,必须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在素质教育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电子商务的实践项目、自主创业项目的学习,增强学生创业的积极主动性,使创业指导贯穿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2.实例教学

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业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入企业中,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电子商务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内容,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为学生的自主创业奠定实践基础,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心。还可以针对当前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与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之间的差异对当前的教学模式据以分析、总结,可以改善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基础。

3.提升电子商务教师队伍水平

提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专业教师创业指导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更快地适应社会,面对变化,独当一面,为自己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在创业指导之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独自面对与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直面竞争压力与困难,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力。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增强学校教师与企业人才的沟通,开展创业研讨活动,积极引进企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师,提高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增加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锻炼学习的机会,从而整体上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要做好创业指导工作,首先自身的功夫要过硬,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将创业指导贯穿教学始终,加强师生之间的关系,引导提升商务素质,提高创业精神。

4.教学实训基地

在创业指导过程中,为学生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学生能够累积一定的电子商务创业经验,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在完成了所学专业知识后,学生可以参与基地中的创业实训。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电商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满足社会对电商人才的需求。在实训中,除了学习基本课程之外,工作上完全采用企业方式管理,使学生感受到真实企业的实际经营和运作,帮助学生提高电商的管理和策划能力。通过电商企业提供案例、平台和技术,打造教学的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经验。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现状;途径

高职院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它面向生产和管理服务一线。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水平,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对于整个社会、企业以及自身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一、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猛,学校的办学规模也是连年扩大,而学生所呈现出来的职业道德素养却令人担忧。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更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教育素质,拥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企业的需要。因此,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得,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然而,随着高职院的扩招,学生分数的不断下降,素质的参差不齐,信息化、网络化的渗透,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一)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不明显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高职院校更是如此。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处于被忽视或仅仅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的状态。在现实的教学安排中,职业道德课大多由非专业教师代授,忽视了学生参与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讲授过程中,偏重思想政治教育,弱化或忽视了结合职业院校的特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满堂灌,空洞的理论说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达不到预期的德育教育效果,更难以满足企业、社会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和标准。

(二)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不明确,影响德育质量

职业院校是培养和服务一线的生产者和管理者,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是其主要特色。而在现实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仅仅停留在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专业技能培训上,没有清晰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没有围绕职业院校的特色制定具体可执行的职业道德教育操作规范。同时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死板和单一,考核多半以理论考试为主,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2]。

(三)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创新不够,职业道德教育时效性不够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不明确,观念滞后,没有具体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方式和手段陈旧,缺乏创新性。因此,职业道德教育就很难取得成效。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理论上的灌输,缺乏与企业、行业的有效沟通,学生不了解、不知晓企业、行业的文化、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进行和良性互动。

三、探索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社会、学校、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一)国家的鼎力支持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保驾护航

高职院校一般都有稳定的校内、校外实践基地,这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最有利场所。所以,需要国家在政策、经济、制度上的全力扶持和倾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以长期与高职院校开展稳定、持久的实践教育活动,免费让学生进企业、行业实习,让学生处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去感受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和规范,使学生在实习中学习员工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发挥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同时,通过“引进来”,把企业、行业的道德模范引进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充分发挥讲堂文化的渗透和熏陶作用,让学生在理论课堂之外领悟到德育教育的魅力。因此,在对高职学生展开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们提供相关的社会实习的机会,增强学生们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同时领悟在社会职场中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内心和精神层面都要求自己朝着合格职业人迈进。

(二)发挥学校的主导优势,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和地位

高职院校因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们灌输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不畏艰难的精神,锻炼学生们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要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团队合作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加强就业前的指导和相关培养,提升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发挥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渠道作用,“两课”教育不容忽视,其开展的好坏也影响着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是否有成效。另外,高校还可以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把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要求和规范更加系统化、课程化的向学生传达,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接受相关教育,更好的从理论和实践上有机结合,也为社会输出更多的合格职业人。

(三)加强师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的模范典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教师的政治立场、品德修养、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等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激发他们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因此,学校应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做学生的模范和表率,在课堂内外都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自身的教师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真正把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篇5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与资本市场一体化等外部环境驱动下,会计教育国际化成为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为构建会计教育的国际标准,促进会计教育的国际趋同与协调,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IAESB)专门制定了会计国际教育准则(IES)系列。截至2016年,IAESB共了8个会计国际教育准则,涉及到职业会计师准入条件、会计教育内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实务经验及后续教育要求等诸多领域。其中会计国际教育准则第四号(IES 4)――《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教学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成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国际标准与指导性文件。IES 4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系统地嵌入不同的会计专业课程之中,不仅倡议独立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还建议在财务、审计、管理等专业课程中体现不同专业情境下职业道德的培养与运用。IAESB提出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标准与指南被国外高校及会计职业团体所借鉴,并体现在课程设置与考核大纲之中。与国外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普遍重视所不同的是,我国传统会计专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往往被忽视[1-2]。近年来,我国高校通过将国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如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英国特许会计师(ACA)、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融入本科学历教育,不仅开辟了一条务实有效的会计教育国际化之路,同时还将遵循IES 4标准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引入我国会计教育。本文介绍了IES 4职业道德教育准则及其实施框架,并对我国导入IES 4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的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展开调查,以期了解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上的目标、效果、方法及面临的问题,并为IES 4在中国制度背景下的实施提供建议。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及实施框架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IES 4)由IEASB于2004年5月、2014年1月进行了修订。为了落实IES 4在会计教育实践中的运用,IAESB于2006年9月还了国际教育实务公告第一号(IEPS 1),提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框架(Ethics Education Framework)。该教育框架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Rest道德决策四要素模型为基础,提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提高个体的职业道德敏感度、促进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训练个体在面临其他因素干扰下的道德行为实施能力,并最终化为个体实施道德行为的勇气与品质[3]。该框架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分为四个阶梯型步骤,分别是:(1)传授职业道德知识;(2)培养职业道德敏感性;(3)促进职业道德判断能力;(4)维持符合职业道德操守的行为承诺。该框架还特别强调这四个步骤是一个统一整体,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块。IAESB将上述每一步骤的教学重点、目标、建议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做了细化,其主要内容在表1进行了汇总。

上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框架不仅设定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还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提供了具体指导。因此这一框架对会计学历及职业教育体系的重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4-5]。IES 4之后,IFAC要求其成员在职业会计师能力培养、资格考试及后续教育中遵循IES 4的具体要求,IFAC成员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P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ACCA)等在其资格认证科目中已按照IES 4的要求和IEPS 1的指导建议,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职业道德教育嵌入到资格认证科目体系中[6]。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在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中的运用

将国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大学会计教育是目前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最为普遍的模式之一。截至2016年,国内已经有100余所高校将ACCA职业资格课程嵌入到大学会计学历教育中,其中既包括综合类高校,也包括财经类高校;既包括公办高校,也涉及到民办高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上,ACCA职业资格课程体系遵循IES 4要求,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分层次、系统地嵌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之中。

具体而言,ACCA课程体系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体现以下特点:第一,在专业入门基础课程中就强调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如在《会计师与企业》(F1)就设计了专门章节介绍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及其重要性;第二,在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上强调道德认知循序渐进的特点,在基础课程、技能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中逐步强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运用;第三,通过独立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职业会计师》(P1)引导学生在两难困境下如何运用道德判断模型做出职业判断行为;第四,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嵌入到会计学的不同专业各课程之中(具体嵌入方式如表2所示),以培养学生在不同专业情境下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此外,ACCA课程体系还特别强调案例分析及两难道德困境教学法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运用,几乎所有的专业阶段课程考试都会通过道德困境辩论及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对会计职业道德展开考核。

四、我国大学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下职业道德教育调查分析

随着遵循IES 4会计职业道德国际教育标准的国际化教育项目在我国高校的广泛实施,了解国际化项目下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成为深化我国会计国际化教育内涵的关键。下文将以我国ACCA国际化项目的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对我国高校国际化项目中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展开问卷调查。调查面向国际化项目的任课教师,主要涉及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教学目标、实施方法等具体问题。调查问卷力图从一个较为宏观的层面了解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项目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上的实践现状。

(一)问卷设计与样本描述

问卷涉及了四个方面共8个问题(表3),第一是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知(问题1,2);第二是对会计道德教育理论及国际准则的了解情况(问题3,4);第三是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主观评价(问题5,6);第四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及教学方法(问题7,8)。在ACCA中国代表处的支持下,向全国31所高校共计45位ACCA专业任课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共39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量化问题调查结果的描述与分析

对1―6项以李克特量表度量的问题,调查结果在表4中做了描述性统计。其中问题1的评分均值4.13,说明几乎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重要的;但在具体教学精力的投入上(问题2),调查结果则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评分结果仅有2.13,说明我国高校教师虽然在意识上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但在具体教学环节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付出并不多。在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国际准则及会计职业道德理论模型的了解上(问题3、问题4),调查结果也不令人如意,均值仅为1.69与2.15,表明我国会计专业教师亟须拓展自身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掌握伦理决策基本理论与模型,以便更有效地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评价上(问题5、问题6),绝大部分教师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分值为3.23),但在改进学生具体的道德行为上作用有限(分值为2.74)。

2.非量化问题调查结果的描述与分析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及方法的调查结果在表5中做出了列示(括号中数据为百分比)。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目标上,有40%的调查对象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其次为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这一调查结果与国外研究观点有所不同,国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者认为,由于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受到不同的制度、文化及个体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会计学生职业道德判断能力而非职业道德行为可能是更具现实意义的教育目标[7-8]。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上,大部分调查对象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比例高达64%),而对IES 4所提倡的两难困境辩论法则运用的不多(比例仅为10%)。

篇6

本文作者:曲文涛邱蕊刘丽娟杨刚工作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路与举措

(一)提高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是学生最信赖的人,也是学生经常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等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关系到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民族地区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师道德规章制度,只有进行科学的教师道德管理,搞好师德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的师德修养,教师的道德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教师的立业、敬业、勤业、创业和乐业精神,正是师德高尚的重要表现,能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表率作用和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激发大学生的职业道德需求,应该转变传统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对保守的教育方法,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把职业道德教育过程看作教育者和大学生不断互动的过程,只有通过这种平等交流的互动过程才能真正激发大学生内在的职业道德需求,指导学生找准自己的职业位置,立足根本,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行行出人才的职业意识,引导学生把个人需要和自身价值实现同社会需要及“敬业、奉献”联系起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职业理想。通过这样的主体性教育,使大学生不再把各种职业道德知识仅仅当作一般的需要了解的知识理论,而把它们当作自身的行为准则,用来规范自己的职场行为,这样的职业道德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三)以职场要求为导向,实施企业化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不仅是一种规范性知识,更是一种实践能力,只有当撞击到具体的实践问题时,才能真正彰显其意义。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只有在职业道德规范指导下,在环境的熏陶和职业道德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要让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更好地了解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只有不断融入社会,把自己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增强道德选择能力,从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职业道德品质。因此,民族地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中来进行。高校和用人单位在职业道德教育上进行合作,搭建校企互动的职业道德教育平台,将行业规范和企业要求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高校的优势在于可以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论教育,包括职业价值观、职业理想规划等,企业则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习实践过程中渗透职业规范教育,如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从而使职业道德教育走向具体化。可见,实施企业化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也是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重要途径。(四)典型示范典型示范就是利用榜样激励、利用典型引路、利用典型的人和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去学习、对照和仿效。典型示范的特点是将抽象的说理变成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激发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在被激励、同化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需要,进而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对照和仿效。利用典型示范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运用先进典型高尚的精神激发学生敬业爱岗、乐业勤业、艰苦创业的意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典型,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并把这种情感升华为理性的认识。在典型示范的教育过程中,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并可以监督和激励自己朝着典型榜样的方向努力,最终将职业道德牢固地变成自己的乐意的行为。(五)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民族地区高校作为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培养大量从业人员的重要培养基地,在民族地区高校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对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民族地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有效途径,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模式、新特点,促进校园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提升校园文化精神,打造校园文化精品,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努力创设和谐、健康的高职校园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民族地区高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民族地区高校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既要保证在当前较短的时间取得明显的成效,也要做好长期的规划;既要考虑到职业道德教育共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既要保证教育的导向性,又要做到亲和自然。(一)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民族地区高校要把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学校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要在具体的教学管理服务中充分体现实践职业道德教育,形成全校上下关心支持参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合力,形成全校教育资源主动导向职业道德教育的局面。(二)师生互动,情理共进民族地区高校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师生互动。在教育中也要注意理论与学生情感的有机融合,专题的讲述和案例分析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做到理论统领情感,情感深化理论,二者互相促进。(三)把握关节,注意技巧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育活动载体中去,而各个活动载体也是由各个环节构成,每一个环节对活动主题的实现都非常重要,而不能有任何闪失。因为一个环节不到位就有可能伤及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导致相反的结果。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篇7

[关键词] 职业道德教育;技术能力;职业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日益提高。我认为,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之中,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实习实训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其融人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能有效地把他们塑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个人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构建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首先,用“爱”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只有对学生予以关爱,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力量。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网络、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邀请公安、司法、交通部门领导来校讲授法制教育课,增强学生安全法纪意识,使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他们的自觉意识和行动等等。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职业道德教育新格局。

其次,在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各专业学生的共性,也要突出不同专业的特点,与岗位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起来。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同时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全体教职工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学生对教师言行的信任度。

二、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重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所学专业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1、将心理健康教育纳人到德育课程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

3、在实习实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实训是学生接触社会、体验职业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在实习实训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帮助其克服不利于将来就业的心理倾向,使其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了解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心理。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找准最佳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必要的就业技巧

职业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也是衡量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重要标尺。一方面职业院校要从教育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开始,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职业活动、能力测试,让学生逐步找准职业定位,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社会职业,牢固树立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就业信念,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职业目标,设计未来人生蓝图。

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职业理想之后,要重点培养毕业生推销自己的意识。教师一是要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要让学生准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既不应妄自菲薄,又切忌妄自尊大,应更多考虑“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干什么”以及“我会干什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我必须要干什么”;二是要让学生注意就业信息的搜集,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准确地定位自己,减少碰壁的尴尬,从而找到最适合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岗位。

四、以实习、实践的方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进人社会或相关企业开展实习是很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形式。在企业的生产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在企业,干在企业,吃住在企业”,亲身的经历与磨炼能让他们对劳动与劳动者的认识更深刻,更直观地体会到一名企业员工应有的责任,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坚定爱岗敬业的信心,增强团队意识,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总之,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无论是教学者还是研究者,在实施过程当中都会遇到一些从未遇到过的间题,在课改过程中尤其应该认真分析、规划、实施这一“工程”,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大事来抓,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技术蓝领,为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学忠.培育职业道德情感促进职业能力提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2]黄子兴.高职教育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2005.

[3]施祖军.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5.

篇8

摘要:在职业培训中,学校应重视,且努力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促使他们既掌握所从事职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又具备该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为社会输送技术过硬、品质过优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培训 职业道德 教育

德国哲学家恩格斯曾说:“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这里的“道德”指的既有社会道德,又有职业道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社会道德包含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行为准则、思想情操与道德品质。①因此,在对学生开展职业培训过程中,学校应重视,且努力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为社会输送技术过硬、品质过优的专业人才。

一、职业培训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进行职业培训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远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鉴于此,其目前情况如下:

1.学校侧重于技能培训,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为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安排教师重点讲授专业理论、技能操作课程,加大专业课的课时数,而对职业道德的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把其放在应有的位置,且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模式一层不变,未能使学生看到“好处”、成效,不能激发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对职业道德的关注。

2.教师只重视技能培训,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部分学校是直接安排专业课教师顺带上职业道德课;部分学校虽安排思想政治课教师上,但这些教师沿用“老套路”,不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实际进行教学。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未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水平,这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亦使他们缺乏提升个人修养的动力。

3.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图眼前境况,却未能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待职业道德。普遍认为只要掌握了职业技能就可以找到好工作,职业道德的好坏与是否有利于自身发展没有多大关系,看不到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否影响将来的发展空间,继而忽视职业道德培养。

二、加强职业培训中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每一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且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因此,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都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遵守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那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职业道德,做到“道德”与“技能”并重呢?

1.增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首先要从道德意识抓起。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培训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学校要督促教师做好培训工作。一是要根据学生实际,细化,并强化职业道德要求,适时地拓展职业道德知识。二是要结合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本职业道德教育。三是要灵活运用培训方法,结合现场观摩法、师生互动法、影片赏析法等教学方法,生动地讲解职业道德。

2.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技能培训中去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学校应积极贯彻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一手抓“技能培训质量”,一手抓“职业素质质量”。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时,在开展专业课过程中,也要视专业、对象的不同而开设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且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技能操作培训中去讲解、示范及运用。职业培训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从基本的道德着手,从基本的职业行为规范开始,再深入地讲解本职业的“行规”,培养学生认识、接受,乃至实践“行规”。通过培训,努力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又可以使这些枯燥的理论转化为指导他们具体技能训练的“武器”。

3.改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原有认识

从学生到员工,他们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学校、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接受培训时,一定要改变他们对职业道德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等原有的错误、肤浅认识,要联系实际生活、工作,排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困惑,让他们在从事本职业活动时,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哪些该做、不该做,在做正确时才能得到认可时,就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他们便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开展工作,一心一意地为做好每一件事。此外,也要使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威望、收入等,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样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实事求是地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去规范言行举止,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三、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所从事职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该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每个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这样才能完成所从事职业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在职业培训中,学校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德育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需密切结合学生专业,丰富教学方式,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从行动上影响学生,做好表率作用,促使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学生需扎实地掌握本行业的规范、准则、礼仪等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社会提高“德”“能”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宦平主编.德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二版第三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10-11.

篇9

【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课;职业道德教育;创新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而目前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存在着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没有完全到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往往还存在简单地由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理论课程来代替;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上,在教学中没有把职业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有的教师甚至还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会影响教学进度,或者觉得学生只要学到职业技能即可,不需要在专业教学上讲授与该专业无关的知识,从而导致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学生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也不明显。

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本文试图在新形势下对职业院校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创新探索,提出在专业课教学中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与各行各业的专业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挖掘和提炼各专业中的职业道德因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同时让学生在职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得到长期、反复的熏陶进而养成职业道德习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为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

一、专业课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中注重以德育人,抓好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实现“以法治国、以德治国”战略的基础性工作。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要切实提高成效,如果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脱节,毕业生的认知与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就会出现错位,就容易造成企业用人方面的职业道德风险,对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在职业院校中专业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能够让学生防范患于未然,提高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行业诚信的品质;另外教师在专业技能教育中贯穿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人格,帮助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为将来走入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判断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一批业务过硬、品德高尚、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职业人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专业课教学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学校各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根据各专业的建设情况,建立专业渗透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标准,要求各专业教师找准专业知识与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把专业课程中的每一个知识技能所蕴涵的职业道德教育元素,使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另外在教学计划上考虑职业道德教育原理,结合各专业特点,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学,同时专业团队积极组织编写专业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教材,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建设一支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它对校风的形成,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教师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不仅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得以提升,同时也将对专业的教学产生积极作用,所以在职业学校中具有职业道德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是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效果的保证。

(三)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

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专业教师、企业人员对各专业工种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进行系统讲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穿插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到企业参观等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熟知度,激发他们爱专业、学专业的热情。在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紧紧依靠校园文化这个大环境,加强德育建设,引进优秀企业文化,生产实习进行企业化管理,使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实践结合,通过工学交替、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良好的从业心理和宽广职业视野,从而用职业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实现教学实践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

三、专业课教学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

(一)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落实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有成效

职业道德教育在学校各专业课中全渗透,推动了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同时结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各专业中落实,促进了各专业教学全面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意识提高,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有成效。

(二)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壮大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力量

职业道德教育在学校各专业课程中全渗透,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视,从自身做起,提高各专业教学“管教管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成全校各专业教师全员关切职业道德教育,全员参加职业道德教育,壮大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力量。

(三)建立了学生的德才观,职业观,为就业打下基础

职业道德教育在学校各专业课程中全渗透,专业课程中讲技能的同时讲授职业道德知识,技能与职业意识相结合,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德才观,职业观,帮助学生克服重技能、轻品德的偏向,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学校在各专业课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最终体现,既提高了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缓解学生的职业道德风险,适应新时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需要;也提高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缓解企业的职业道德风险,适应新时期各行各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职业学校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缓解社会的职业道德风险,适应新时期对职业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教育 问题 对策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我国新增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其职业道德风险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文明。所以,切实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他们个人的问题,也不仅是用人单位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风尚提高的问题,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大问题。

一、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是劳动者为了生活所得而发挥个人能力,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报酬的、有专门业务的工作及由此而获得的一种特定的劳动角色。因此,职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个人作为社会角色的集中体现。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规则和规范”,是符合职业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领域中的个体表现。职业道德作为道德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随着社会和职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一种职业道德的生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不仅在于其客体的变化、发展,更在于其主体的把握、内心信念的牢固以及情感的一贯和意志的坚定诸因素趋于理想状态的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为从业者职业素质的手段,是教育者传授、受教育者内化职业道德内容的活动,培养学生逐步理解、接受和指导自己用职业规范处理工作的过程。也就是说,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以职业道德为内容的培育过程,才达到让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情操、职业态度,以便更好地处理职业问题的目标。

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确是事实,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但高职院校德育自身存在的不足是导致教育实效不高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道德教育地位偏低

高职院校重智育轻德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和良好人格的培养;而道德品质教育则是重社会公德教育,轻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的多是知识和技能,缺少应有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在对学生价值引导和价值评价时,较多地强调学业水平和应用能力,很少有对学生专业思想、专业信念、职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的培养与评价。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甚至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和学时安排,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大纲和教材,没有职业道德教育必要的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和基本的物质技术手段,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规格要求和考核标准等,职业道德教育处于严重缺失状态。许多学校领导、德育教育者认为“职业道德只有同人们的职业内容和职业生活实践相联系,职业道德教育应当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应由用人单位通过岗前培训来承担,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

(二) 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

虽然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职业分类也更加细化具体,但人们对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它的要求就是学生能牢记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准则。目前,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关“职业道德”的定义仍局限于“人们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总和”,强调个人应该遵守、服从职业规范,忽视在职业道德中个人能动性的发挥。具体到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便体现为偏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道德内化的效果不够理想,致使学生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但是这种滞后的教育理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影响很难得到纠正,已经表现出与新的教育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不适应性。

(三)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落后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学生需要,陆续进行了课程改革,使得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发生较大改观,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但在一些具体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材内容过于概念化、理论化,教材体系结构死板,教材更新周期太长,既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也不能适时体现企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与评价,更缺少对世界各国职业道德教育的优秀成果及经验的借鉴,这些都是导致职业道德教育过于表面、浮浅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教育内容的行业性不强。职业道德一般都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不同行业往往从内容到形式各具有自己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由行业的性质、特点、服务对象等因素决定的。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行业性不强,没有很好地与行业特征结合起来,导致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抽象、脱离实际,难以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价值观冲突做出合理的解释,更不能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因此,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满意率低、评价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

(四)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重要性,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主要还是采用课堂授课直接灌输的方法向学生教授狭义的职业道德知识,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因此职业道德教育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在这种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下,学生常常被视作“接受道德灌输的容器”,而教师则是代表社会意志的道德权威,扮演着思想首领和价值法官的角色。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无法触及学生思想品德结构的核心部分一一信念,因而造成学生思想行为的不稳定、知行不一。

(五)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简单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仍是以试卷考试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着重大缺陷:重视知识考查,忽视能力和行为评价:重视笔试评价,忽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忽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忽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因而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完整,评价标准不够客观、可操作性较差,关注宏观忽视细节,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从而使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在开展力度和效果上得不到保证,很难准确地反映教学实际状况与水平。这种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也不利于他们道德意识的发展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使得学校的评价结果与社会、企业的评价结果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学生在校时道德素质评优,走上社会后却道德堕落的现象屡见不鲜。

(六) 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数量都与社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常开展和发展。一方面,我国尚没有建立起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培养和进修渠道,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过硬,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职业道德教育队伍的主体是政治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但政治教师兼任多课,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学校开设的必修课上,对学校没做硬性规定的职业道德教育常常是疲于应对;团、系辅导员等相关学生管理工作者大多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管理者,大部分精力投入了行政事务中。他们对职业道德的本质、特点和培养机制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多地依靠自己的主观推测和想象。这就不能不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完善人格的榜样力量是任何因素不能取代的,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足以对学生的整个人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只有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投入

高职院校重视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首要的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认识,学院党委要按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原则,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目标,统一部署,贯彻落实,并监督检查。其次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工作的落实和成效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学校的管理者应大力支持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条件。最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还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教育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使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形成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真正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二)转变观念,拓宽内涵

一方面,要加强高等院校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教学理念,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我国以往的德育教育忽被看作是维持秩序的手段, 而不是完善人格的方法,这种德育教育理念压抑了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脱离教育者的实际,漠视学生的需要,片面强调德育的社会价值,忽视德育的个体价值,片面强调社会利益和个人义务,忽视个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利益。这就必然导致道德规范难以内化成学生的道德信念,更难以外化为自觉的行为规范,极大地降低了道德教育的效果,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为“无论教育,还是具体的德育,都不单单是满足社会的需要抑或是个体的需要,而是兼而有之。”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受教育者自身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美国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曾指出:“从道德上讲,任何道德原则都要求社会本身尊重个人的自律和自由,一般地说,道德要求社会公正地对待个人:并且不要忘记,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是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可见,在对受教育者进行职业道德理论灌输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身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只有这样,职业道德理论才有可能内化为受教育者内在的职业道德品质,外化为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

另一方面,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绝不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全部,一个人在职业道德教育绝不是一些职业道德知识的堆砌,而是一种对职业态度和观念的养成,否则这种教育并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养成产生实质性影响。

(三)灵活教学方式,多元化教育途径

灵活教育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原有的职业道德教育封闭、陈旧、落后的操作模式,大胆探索,实行多渠道、开放性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以及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合,将课堂知识传授与专业技术学习和实习、实训技能培养和校园活动结合起来,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通融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真正实现“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高职职业道德教育除了德育课的教学改革、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习环节中的德育强化,学校环境的培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上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外,还应让问题生在所有参与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如在校园里设置各种职业环境,开展实习或服务活动,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专业技能表演、优秀专业作品评比等,让学生自己在活动的参加中,在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中、在心灵手巧的技能表演中,尽情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展示自己美好的职业追求;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性格塑造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四)完善评价体系,增强师资

建立知行统一的学生职业道德品质评价机制,制定理论考核和行为评价的双重职业道德品质评定标准,用专业教师测评、指导师傅测评、学生互评等形式,把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实习成绩中,重点在实践中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考查,又要重视能力和行为评价;既要重视笔试评价,又要重视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要重视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又要重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既要重视教育者的评价,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可以用考试成绩评定学生掌握道德知识程度,该成绩评定应由专职教师做出;行为评价可以通过期末鉴定、实习鉴定和毕业操作评定等由管理人员、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和实习单位兼职教师等做出。在教育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教育质量评估反馈这一重要的环节,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以此为指挥棒使教育目标得到真正落实。

建立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功能互补的师资队伍是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加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真正使教师起到示范作用;二是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用他们对职业道德的真实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化为自觉行动;三是高职院校要树立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典型,同时有组织地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的科研工作,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0F71),负责人:宁林彬。

参考文献:

[1]李菡主编.职业道德修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罗国杰.伦理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174.

[3]宋春宏.比较德育新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1999.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