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后服务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3点半”难题难倒了一众上班族父母。学校课后服务普遍缺位,商业托管机构“解放”了部分家长,但鱼龙混杂的市场也埋下诸多安全隐患。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教育部已经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实现“弹性放学时间”,由学校提供课后服务。
“弹性离校”能否破解“三点半”难题这一社会沉疴?如何调动校方开展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如何避免“弹性离校”沦为变相补课?填补课后服务“真空”还有哪些实现途径?
以政府购买服务补公校师资不足短板
胡卫(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下午放学过早,造成“课外两小时”的空档,并由此衍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安全和隔代教育的问题。
此外,这一问题还助推社会上各类辅导机构的产生,加重家长经济负担;致使某些教师投身到收费晚托班“事业”中,丑化了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群众意见大。
同时,公办中小学在社会上的办学口碑越来越差,老百姓认为“公办学校老师不负责任,抓得不严,两点就放学”,所以,有条件的家长都尽力将孩子送往私立学校。
“课外两小时”现象,存在已久,社会反响强烈,亟需解决。
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课外培训机构或者各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优秀教师到学校授课,以弥补部分公办中小学师资不足的短板。对课外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进行资质认定、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案的审核,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购买服务,可以让公办中小学相关学科教师跟进学习加以培训,相应地可抵扣“十三五”教师培训的学分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的积极性。
上海市黄浦区曹光标小学与徐望月艺校的合作,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该校每天下午放学后向五个年级所有学生开放手工、绘画、棋类、舞蹈、科技、电脑设计、体育等各类课程,开学之初向每位同学下发选课单及收费情况,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在放学后自己接回家,也可以不参加艺校报名参加学校的“晚托班”,有专门的老师负责监督学生做作业,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大大提高了该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广泛好评。
以财政保障解决课后服务“后顾之忧”
熊丙奇(教育学者)
从“一刀切离校”到“弹性离校”,这不只是学生离校时间、方式的调整,更是基于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的理性举措。治理教育问题,需要改变传统的“推责式”懒政思维,而要以学生为本,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职责出发,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让教育管理、服务精细化。
2017年年初,南京宣布男卵期起实行“弹性离校”。在南京之前,已有多地调整了以前的“一刀切”做法,恢复托管班。上海公办学校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陆续开出各种形式的晚托班,解决下午三点半放学后孩子没人接的问题。这些晚托班,教育部门统一称呼为放学后的“看护服务”,对学生完全免费。随后,广州从2015年春季开学起,也全面恢复小学课后托管服务,费用由财政埋单。
总体看来,社会对学校恢复提供晚托服务且完全免费,是积极支持的。由于财政埋单,乱收费问题没有再发生。但也有进一步的问题。比如,如何保障教师加班提供课后服务的权利和待遇?如何给学校购买课后服务的自?还有,政府财政能否持续埋单也是一个问题。因为课后服务为非义务教育范畴。
如果要收取一定的课后服务费用,则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管理、监督作用,便尤显重要了。这就需要学校建立能独立发挥作用的家长委员会,对收费进行公开听证、决策。而且,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也是避免课后时间用于补课的重要措施。
实行“弹性离校”是教育管理从“一刀切”走向精细化。而要做好精细化,必须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平衡各方利益,有系统配套方案,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经费问题,精细化管理可能难以落地。
学校无力独“背锅”,大教育观亟待形成
李庆军(中学教师)
在中国的大部分中小学,“清校”已成为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专业名词。到了规定的时间节点,不管有什么理由,学生必须一个不剩离开学校。
个中原因简单粗暴,借用文件语言就是“不得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放学是早了,但放学后的学生该去哪里、该干什么呢?家长又开始为孩子早放学而愁眉不展。
不少家长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学校不负责,老师抓得不严”等抱怨经常可以听到。可是,化解“三点半”难题,不能仅靠学校延伸服务。因为学校只是一个教育单位,不能也无力承担对孩子的无限责任。
解决“三点半难题”,应该形成全社会的大教育观: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属于家庭、学校的,也是属于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应该激活社会各界的能力和资源,为教育服务。
社区教育在这方面作为了吗?社区图书馆有多少?社区活动中心有多少?体育中心、艺术中心有多少?孩子放学以后,如果社区有很多可以选择的项目,且收费低廉,家长怎么会不送孩子去呢?
再者,家庭作坊、教辅机构和专业托管班鱼龙混杂的课后托管行业“脱管”问题谁来监管?教委还是工商?有些托管班还提供晚餐,别名“小饭桌”,那是不是还要餐饮卫生,甚至家政行业的监管?目前看来是一片混沌。
治愈“三点半”这一社会沉疴,学校当然要主动作为,在课后服务方面承担主渠道责任,发挥主要作用。但不能仅靠学校,家长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等也应积极介入,形成合力,才能共同解决家长的难题。
不同国家课外托管政策基本内涵一致
周红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小学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一致,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虽然不同国家课外托管的概念、说法不完全相同,但基本内涵比较一致。
首先,国家层面出台立法,保障儿童的托管需求。
1971年,美国政府出台《儿童全面发展法案》,规定政府应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看护服务;1983年,美国国会针对“挂钥匙的儿童”通过了“儿童决议”;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先制定了《学龄社区儿童保健法》,这是地方课后教育正式立法的开始。时至今日,在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下,美国的托管教育服务得到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公共服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建立合理的课外托管成本分担机制。
日本投入“放学后儿童俱乐部”的财政预算主要包括了运营费用、设施费用和紧急保育费用。其中的运营费用需要家长承担50%,剩余的50%运营费以及设施费和紧急保育费均由国家、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各承担三分之一。
第三,以严格的质量标准保证课外托管的有效性。
澳大利亚依《全国质量标准》对课外托管机构进行审批、评估和分级,旨在促进儿童的安全、健康和福利,并帮助家庭辨别什么是优质的课外托管服务。
第四,制定托管指南,确保课后活动有序开展。
篇2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环境规划与管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由此可见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对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设计在高职教学中逐步开展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创设符合专业课程的信息化环境,更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环节,优化教W效果。文章选取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中人员培训这一知识点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索更科学的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效果。
一、教学思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选自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组织篇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结合参考教材、教学大纲、该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确定的课程标准、以及职业素养,将组织篇中复杂、琐碎的知识点,整理归类为组织结构、权力艺术、人员配备三大模块,以任务驱动开展项目化教学。其中人员配备分为以下四个项目: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招聘、人员的培训与人员的考核。文章知识点的设计就选自项目三:人员的培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培养合格的“培训专员”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将来绩效考评的学习提供条件。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管理素养,拓展职业生涯的宽度和深度。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接触了一年的专业课程训练,对于本专业的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在之前已经学习了计划、组织的基础知识,对组织结构设计和岗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分析岗位职责的基本技能。但是学习主动性不强,不善于组织和利用信息化资源,对培训的认识片面,也缺乏实际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培养目标及重难点
1、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基本素养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专业知识目标:能准确的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掌握培训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规范格式;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应注意的各种问题。
职业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工作要领开展培训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2、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在进行员工培训时,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是前提,制作规范的培训方案是保障,灵活运用、有效的开展培训工作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从而归纳出本课程的重点是制作科学、规范的培训方案,难点是灵活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开展培训的实务操作。
三、教学策略设计
针对同学们没有进入企业观看企业的培训过程,学生的亲身感受性不强等问题,结合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策略。
1、教法与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翻转课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习惯。
2、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针对学生喜欢玩手机、且方便携带的特点,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课程资源及布置课前任务,方便同学们随时查阅资料,依托世界大学城建设专题学习平台构建信息化网络学习环境;利用视频、flas、小游戏、QQ、微信等信息化工具,解决实际困难,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培训的知识要求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知识准备、课堂实施任务、课后拓展提升三个环节。具体安排如下图1所示:
(一)课前准备
课前引入翻转课堂,学生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上领取课前任务:
第一,浏览老师建立的专题学习平台中的课程资料,预习新知识,同学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上传学习平台,老师和学生共建课程资源库;
第二,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学生将收集回来的资料上传到小组QQ或微信学习群, 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着总结出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并将成果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检查评价,选出优秀作品,准备上课展示。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根据以前的课程安排,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模拟创立了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在上一次课程学习中对岗位职责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样的知识架构基础上,学生们在学习平台上领取任务单:对公司新入职的企业环境监督员进行培训。
任务一:要有效的完成好这次培训工作,首先要确定培训内容。同学们可以在学习平台上点开教师课前准备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岗位说明书,以及这次要参加培训的人员面试时提交的简历和面试评价单,各组依据这些材料展开开放式讨论,自行确定培训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了更好的达到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完成一个配对闯关小游戏,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选择正确的培训内容。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下,自我检查对选择培训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完成任务一的学习。
任务二:选择好培训内容之后,就应该据此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于是教师就可以顺势开展任务二的学习,制作培训方案。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一份完整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组内讨论制作一份培训方案,并上传到学习平台,老师可以随机抽取一组制作的培训方案并将其展示出来,同时列出现实中企业对于该岗位的新入职人员所做的培训方案,大家一起分析之前在选择培训内容上的缺失,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探讨出一份合格的培训方案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以及格式要求。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打分,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任务三:依据培训方案组织实施相关培训工作,是我们要完成的第三项任务。针对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混淆培训经理、培训讲师、培训专员之间的岗位职责。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讨论的结果,让课前选出的最优秀小组将自己的成果从资料库中调取出来进行讲解,从而确定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老师将培训专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进行分解,制作成一个个微视频,供学生们随时点开学习参考。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直观了解培训专员如何组织实施培训,并内化为自己的工作技能。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代入角色,思考如果自己是培训专员会从哪些方面开展工作呢?学生以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制作微脚本,老师随机抽取一组同学依据微脚本即兴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评价。
考虑到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上台表演并获得老师的现场点评,对于其他小组可以将自己编写的微脚本表演录制下来,上传到学习平台上,老师和同学都可以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从而选出最受欢迎的视频。让同学们在娱乐中了解培训专员的岗位职责,锻炼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突破本课程的难点。
(三)课后拓展
课后学生们完成大学城空间的在线测试,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此外,借助学校承担的对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培训服务的机会,鼓励学生分组与各位培训讲师配合,实践培训专员的工作职责。
(四)考核评价
借助信息化手段,老师能及时、全面的对学生课前、课堂、课后整个教学环节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考核评价。
通过三个教学环节工作任务的完成效率和质量,实现对学生技能的评价;通过小游戏和大学城在线测试自动记录的学习成果,实现对学生知识的评价;通过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实现对学生素养的评价。完成三方面的培养目标。
四、 教学反思
本课程借助微信公众号,帮助同学们将课余零散的时间整合起来,同学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数字化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堂完成三项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采用视频和flas等信息化手段,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直观感受不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利用配对小游戏、在线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个性化辅导。利用QQ讨论群、微信等信息化工具保留的交流成果,老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将各种信息化资源融入教学中,信息化手段拉近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距离,学生明确了岗位职责。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已经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学完后同学们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高,学习热情高涨、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加强、自主学习和高效利用时间的能力明显提高,提升了职业修养,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教育部网站,2011
[2] 韩立福.“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和“先学后导”的教学思维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
[3] 张俊娟,穆卓辉,张朝辉.信息化教学手段下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J].继续教育,2015(10)
[4] 张莹莹,罗润来.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8)
篇3
一、结对方式:帮扶双方通过双向自愿选择(最好是本教研组),并结成帮扶对子,工作年限界定在3年及以下的教师。
二、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余忠林
副组长:张慈兰
成 员:部分教师
三、结对帮扶员
指导老师
青年教师
鲜晓清
李文琼、罗春莉
张柯兰
张小凤、杜天生
高友容
赖雪霞、龙小红
雷正甫
石利文、陈水云
邹世颖
何意金、李华强
张慈兰
查维容
黄先琼
黄艳玲
徐秀平
刘丽春、汤玲
范才彦
冯世源
王晓琴
王娇
张建波
郑丹丹
张训平
易中波
谢文波
刘念
石正国
于炜欣、冯艳丽、刘英
束露
乐有梅、李亚琼、许冬娜
张运山
覃春华、欧阳洪兰
四、工作要求
(一)对帮扶对象教师的要求:
1、树立热爱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服务的思想。
2、虚心请教指导老师。
3、认真学习业务知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文章,并做必要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勤于动笔写教学反思、记录身边的故事,积累自己的教学感受。(要有专用读书笔记、每学期期中期末各有一份学习心得体会。)
4、熟知本学科课程标准,要钻研教材,跟随业务导师的指导初步确定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第一学期可以在业务导师的指导下,对此有初步的了解(和指导师共同参与课程设计)。第二学期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开展校级精品课)。
5、努力上好每堂课,并请导师听课、评课,一学期至少上好一堂公开课,认真听业务指导师的示范课。对比差距,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途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业务指导每周不少于1次,要求双方互相听课每月不少于4节,并做好听课记录和写好业务指导记录。)
6、要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取长补短。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对业务导师的课应该随时进班听,听完课后虚心向业务导师请教,并在工作笔记上详细记录。
7、必须按规定认真参加各级进修培训工作。鼓励继续在业余时间对自己所教学科进行充电或学历提升。
(二)对指导老师的要求
1、导师主动关心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以自身的良好素质去影响、引导青年教师发扬爱岗敬业精神,热爱教育教学工作。
2、指导老师要本着对学校发展负责、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负责的高度的责任感,根据学校对年轻教师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好全面的指导和督促工作(如:指导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每月检查教案等)。
3、指导老师要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工作计划,指导、辅导青年教师上好见面课、汇报课和各类公开课。并及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协助青年教师寻找良好的解决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教育水平。
4、指导老师做好示范和引路的作用。如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批改作业、学科竞赛辅导等。
5、了解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和要求,尽力帮助解决。指导新教师加强学习,进行教育教学。如指定、提供学习资料,教育叙事及论文的撰写和修改等。
6、指导老师对结对帮扶的教师有期中教学评估,学期结束时有阶段性总结。
7、指导老师不仅要在工作、学习上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同时在生活上也应该多关心年轻老师,让他们感觉到集体的温暖。
五、奖励方案
篇4
一、业务主任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一)榜样作用
①要有积极的工作热情和态度,让自己的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感染教师、感染学生。
②在教学业务上,应该是教学的能手。加强业务学习,做一个根置于课堂的主任,在自己的领域一定是比较在行的专家。做一个能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任,做一个教有特色、研有特长的主任。善于研究,有较强探索精神,业务能力高,教学成绩显著,教师、学生才能信服你,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
③做一个终身学习的楷模。经常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并在适当的时候把自己的感受与教师交流,引领教师多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让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热爱学习的教师不一定是最优秀的教师,但一定是观念最新的教师。在工作中要有探索精神,并带动、影响部分教师。
(二)服务作用
一切为教师服务,为教师的成长服务。一定要有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才能调动教师积极性。
①教学安排。教学工作安排是业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安排妥当,老师怨气少,工作开心,有利于工作开展。在教学管理中不能把教师和领导对立起来。一方面,教导主任要实实在在地管;另一方面,又绝不能以“主任”自居,凌驾于教师之上,指手划脚,发号施令,而应确立服务观点,尽可能地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比如教师教学中需要各种资料,教导主任要为教师排忧解难,消除干扰。
每学期初,教导主任要做好校历、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活动表、值周表等的编排工作。特别是课程表的编排,排课时,对教师要公正,要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尽量使课表合理、科学,所谓合理、科学,就是排课时要使学生劳逸结合,学科搭配合理。
②业务进修。加强业务培训,整个教师队伍素质才能得到更大提高,学校才有更好的发展,当然,学校的发展又给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要多角度、多渠道了解培训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培训计划和人员安排、课程安排,精心挑选培训人员,提出外出培训原则和要求,并积极主动向校长汇报,争取培训经费和各方面的支持。教师在培训学习中不断进步,渐渐成长。教师成长了,他们才会快乐、幸福。
(三)参谋作用:
①为校长参谋。业务主任作为校长领导教学工作的助手,应为校长提供有关教学工作的各方面情况,作为校长制订计划、实施决策和领导教学工作的依据。业务主任还应为执行学校工作计划和校长关于教学工作的指令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总之,业务主任要在教学管理中积极出主意、想办法、订措施,充分发挥好参谋作用。
②为教师参谋。作为业务主任,不仅自己所教学科要精通,还要了解其他各科教法,能够为老师提供一些好的资源,听完课后能指导教师,使其有所收获。
(四)科研作用
①选好主研人员,研究人员一定要能站在教学前沿,对科研要有激情,更要有研究能力。作为业务主任,要能为课题研究争取一定的科研经费,制定详细的奖励方案,评先选优,年度考核、晋级考核等都应该有所体现。这样可以提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②培养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科研型教师、综合型教师、时代型教师,创名师工程。
(五)监控作用:
①监控教师教学行为。每期开好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与困惑,做好学生问卷调查。更好了解教师教学行为,进行恰当的表扬与批评,并与年度考核挂钩。
②加强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督促。由教师讨论教学六认真方案,并收集意见,反复修订,然后回到教师中,严格按方案执行。提倡个性化备课、集体备课、电子备课、批注备课等,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每课时都要针对所教学生实际,每节课都应有个性化思考与课后反思。督促检查要注意经常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特别注重日常检查,抓好期中期末检查,切忌检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检查中对教师的评估和考核要客观公正,态度不能生硬,要与人为善,因为检查是为了推广经验,帮助、指导教师改进工作。检查后要及时反馈,定期召开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会,弘扬先进,督促后进。
(六)协调作用
在学校中,教导主任面临着极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诸如与校长的关系,与总务处的关系,与班主任的关系,与教研组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等等。在这些关系中不可能不产生工作矛盾,尤其是人际矛盾。一个称职的教导主任,必须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安排工作,要有“全校一盘棋”的全局观念,尽可能地避免矛盾或淡化矛盾。应十分重视协调好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使教师能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二、业务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
(一)树立观念更新理念的能力
要树立尊重爱护学生、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的教师观;树立“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千差万别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学生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教育应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尽可能发展”的学生观。
(二)激励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
业务处的工作繁杂而琐碎,业务主任在日常检查中更多的会看到教师的缺点,觉得老师怎么和学生一样,没注意听任务的布置,容易发火。这时业务主任必须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脾气是对管理者的一种挑战,幼稚的耍脾气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的破裂。因此业务主任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脾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三)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能力
篇5
关键词:实验教学;网络;Moodle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2-2802-03
The Explorat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Moodle in Colleges
LAI Yong-kai, WU Bao-yan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China)
Abstract: The text discusses Current Situat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the request about Information Instruction,proposed how to start experiment teaching based on moodle,and analysed its meaning and effect on inform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Key words: Experiment Teaching; network; moodle
1实验教学现状
实验教学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巩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效果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质量。随着面向21世纪的高等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和各高等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多媒体网络技术对高校的教学模式的变革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学改革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但是与理论教学比较,实验教学在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方面还相对滞后。
目前高校实验教学中验证性实验仍然占较大的比重,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较少。导致这种现状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长期形成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实验课程以“教师为中心”,“重知识、重形式、重验证”。学生必须在固定的时间、环境完成指定的实验,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异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另一个原因是实验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各实验间相互独立,学生和教师相互交流较少,这样的实验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有限。
2基于Moodle实验教学实施的可行性
Moodle是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当前,世界范围内超过3万家教育机构使用Moodle作为在线课程教学系统或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1]。Moodle平台依据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即教育者(老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
2.1学生对信息化环境的认知及学习能力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存在差距。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信息化环境,例如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手机、电脑、网络等,而且接触信息化环境的年龄还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对于这部分学生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家庭条件相对较差一些的学生大部分到了大学才有较多的机会接触信息化环境,他们对这种环境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在大学一年级他们对网络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而到了高年级就比较容易适应了。因此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如互联网、图书馆等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2.2架设Moodle的环境需求
Moodle教学平台可在多种支持PHP的平台上安装运行,是基于LMAP (Linux Apache MySQL PHP)架构下开发完成的辅助教学平台[2]。因此既可以选择Windows作为Moodle的系统平台,也可以选择性能好、安全性高、网络功能强大的Linux操作系统作为Moodle安装的系统平台。客户端访问Moodle不存在太多限制,目前常用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均可兼容。Moodle系统许多功能都可以和电子邮件结合,如果部署有电子邮件服务将获得更佳效果。
2.3教师设计基于Moodle实验教学的能力
在Moodle网络平台中教学资源并利用教学资源开展网络实验教学活动,这对大部分老师来说是陌生的。使用网络平台之前都需要一定的培训和指导。以往教师技能培训通常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开展,但是容易受到时间、场地等因素的制约。而且短时间的集中培训并不能让每个老师都很快熟悉各个应用细节,老师在应用的时候遇到问题的时候经常得不到指导。为了让教师适应使用网络实施实验教学,可以设计基于网络资源的教师培训课程,既可以克服集中培训的不足,也可以把技术支持变成一种长期的、延续性的服务。通过交流互动,尽快帮助老师们熟悉Moodle平台的使用,提高网络实验课程建设和应用质量。
把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实验教学结合是目前实验教学改革的热点。利用Moodle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有以下优势:Moodle使用广泛、易于部署;教师在学习使用Moodle平台的同时接触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对长期养成的“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形成冲击;利用Moo dle平台可以使部分实验过程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并促进学生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因此在传统实验教学基础上使用Moodle开展基于网络实验教学是可行的。
3实验教学过程的优化
通过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把实验教学的学习和互动延伸到课外对实验教学过程进一步优化。其中重点加强了预习阶段和课后评价反馈阶段和课后评价阶段。
图1基于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实验教学流程
实验预习阶段,老师组织预习资源,提出问题,学生围绕着老师的问题思考,浏览教学资源和互联网的扩展性材料,然后思考实验方案并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在这个过程,老师可以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在实验方案通过老师审核后,即可进入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操作阶段,如果有计算机网络的环境,学生还可以与其他同学和老师在实验过程中参与在线讨论和交流,这样可以扩大讨论的信息量和深度。如果不具备计算机网络的环境,那么在线交流讨论环节可以留到课后进行,课堂上用传统的老师指导分组讨论形式。
实验总结阶段,学生可以边讨论边撰写自己的实验报告,如果发现问题还可以利用以前同学留下的实验案例和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老师在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后进行在线批改,这样批改痕迹和反馈意见也可以给全班同学浏览,让学生互相学习和讨论各小组的实验成果。
4基于Moodle开展实验教学的意义
4.1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
不同的实验课程中经常存在一些可以共同使用的教学资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程相互独立性较强,不利于这些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基于网络的信息化环境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可促进以下的资源整合。如实验指导材料、实验课程标准、信息化教材、教学辅助软件等。利用Moodle把课程之间、教师之 间、学生之间的教学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可更大程度地共享和应用,而且学生通过网络可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和大量信息,使课堂教学得到很好的延伸。同时,如果条件具备,还可以让 课外的指导教师,例如一些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等参与到实验指导活动,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
4.2有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
过去实验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着项目和内容设计,而使用Moodle平台后要求使用资源和活动的设计,这样我们就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以前的实验,学生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内容步骤开展实验,然后用同一方式统计反馈数据。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后有些实验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提供资源和环境,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设计自己的实验报告。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在实验教学中,加强了师生相互间的交流互动,增强了横向联系,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实验质量,把问题研究引向深入。
4.3实现课堂的延伸
在实验教学中应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或相关的实验环境之前完成实验预习任务,在网络环境围绕设计的问题开展讨论,老师也可以及时进行批改。这种模式相当于把实验的预习流程优化了,以前学生进行实验预习,相互之间的讨论联系极少。进入实验室后,老师还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些都占用了不少的实验指导时间,而且等做实验才反馈预习效果也不够及时。实验过程中,要是实验室能提供多媒体网络环境,学生可以一边开展实验操作,一边和其他实验小组讨论实验问题。而完成操作后,在课后可以通过网络提交实验心得和实验报告,并可以围绕着老师的问题,通过互联网的资源,进一步把课程内容拓展、引向深入。通过Moodle,学生完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最终形成了“纵向深入,横向联体,校内外一体化”的教育框架。
4.4实现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把实验结果作为一种可量化、可测量的目标,并以是否达标来进行最终评价,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追求的是评价客观性。过度强调量化的最终的结果就容易忽略实验过程的价值,具有片面性。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Moodle教学平台提供了日志、论坛等多种在线交互功能。通过要求学生完成阶段任务,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过程跟踪。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学生的每个学习过程评分,及时地把活动的意见反馈给学生。只要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学生就能及时修改自己的作品,通过反复的修改,学生们能提交很有创意和质量的实验报告。
4.5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精神
相对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启发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思维方法、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而在原有实验教学基础上推广结合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在实验教学中传统的“教师——学生”这种单向传递信息的方法,发展和应用“教师——多媒体网络——学生”的相互作用的模式。使传递信息由单向性向多向性变化,学生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自觉的探索学习,相应地,教师也由主导者的地位变为了启发者和助学者的角色.这些变化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探索学习意识的培养都是有效的支持[3]。通过网络开展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就不再是依赖于教师设定的方案去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达到了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达不到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5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教学手段朝着多媒体网络化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有了计算机、校园网、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等软硬件的支持,教学手段变得越来越丰富了。网络环境下的实验教学逐渐成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热点。虽然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在国内外都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学平台系统,一定可以为实验教学的网络化应用带来很多的支持,将有力地推动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方法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William H.Rice IV.Moodle E-Learning Course Development[M]. Published by Packt publishing Ltd.
篇6
(一)建立网络学习资源平台建立《汽车营销学》网络学习资源平台。通过该平台便于学生做好预习及课后复习的工作。该平台上包括了汽车营销课程的基本内容:如课程大纲;课程简介;电子教案;辅助教学的PPT;课后习题及答案;以及课外学习的阅读资料;涉及汽车营销的营销人员礼仪及销售服务的视频教程;最新营销动态等内容。课程网络资源服务站的建立及服务方式方便了广大学生的学习。此外,该网络学习资源平台的资料和教学内容可及时更新,便于广大师生了解到本门课程的最新动态。
(二)实施案例导入式教学汽车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性极强,针对汽车营销学各章的理论知识都会有许多经典的案例。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案例导入式教学”模式,每次课针对所讲内容精选案例,作为每次课的开场,让学生们解读和探讨案例、实践教学,等授课内容讲解之后,让学生再一次审视该案例,通过知识点讲解的前后对比,便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导入式教学的流程。
二、建立课程实习基地
《汽车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必修课,如单纯靠任课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体会到此门课程的价值和乐趣。即使再生动、再经典的汽车营销案例,如缺乏对营销过程、营销环境的理解,学生是无法对案例做出正确的分析,无法做到融会贯通的。针对此种状况,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需建立“汽车营销课程实习基地”,在汽车营销基地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安排学生上岗实习、轮流换岗,以增加广大学生的汽车营销实践经验。
(一)岗前培训在汽车营销实习基地由专业汽车营销师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此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营销礼仪及各岗位职责的培训。通过专业汽车营销师的系统讲解可使学生对该汽车营销基地的企业文化、营销理念有所了解,并使学生清楚了解作为一名专业的汽车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礼仪和理论知识,通过岗前培训有利于学生顺利上岗,避免了盲目上岗带来的失误。
(二)上岗实习与轮流换岗对于汽车营销的“汽车实体销售”及“汽车服务”两大经营主线而言,为使广大学生能对汽车营销有整体认识和了解,要让广大学生轮流上岗,从汽车销售的售前、售中及售后各个方面了解各岗位的职责,及整个汽车销售过程中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这样通过短期的营销实践训练,学生会将在汽车营销实习基地遇到的问题带回到课堂中,应用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理论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三、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的课程方式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二是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平时的出勤和作业进行评定和给出成绩,期末成绩则是由期末的卷面成绩给出,最后根据各部分所占总成绩的百分比给出该生此门课的成绩。此种考核方式对于强调基础理论的课程而言是比较适用的,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复习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点;但对于像《汽车营销学》这样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而言,但通过平时成绩及期末考试两部分来考核的话,会使学生忽略实践教学这块,很难将所学的营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完全不懂如何将根据营销环境来制定和修订营销策略。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考核方式,此种考核方式的根本思路是围绕着“用—评—考”展开的,其中“用”是对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的考核;“评”是对学生应用知识的准确性给予评定;“考”是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一)“用”—汽车企业营销策略的制订学生以市场现有的各大汽车公司为素材,选定某一汽车企业,通过走访或网上调研的方式,了解该企业的文化背景、现行营销模式、汽车销售渠道、年销售量等情况,而后从汽车企业营销环境的分析、销售策略、促销手段等方面入手分析,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为汽车企业拟定新的营销策略方案,锻炼学生对理论方法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能力。
(二)“评”—汽车营销案例宣讲、分析、评论精选典型的汽车营销案例,以此为题材,命题给学生,学生需在给定的5分钟的时间,指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对案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进行评价和分析,考察学生对汽车营销现象的洞察力、决策力。
(三)“考”—期末理论考试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考核的主要知识点是最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学以致用。同时,也减轻了学生期末复习的压力。
四、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小学;教务;管理
我所在的小学,生源丰富,教师数量较多。如何做好教务管理工作,成为学校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教务管理可以说纷繁复杂,那么,如何提高教务管理的实效性呢? 我建议把握好以下五个“着力点”。
一、提升自身素质,管理讲求艺术性,处理好人际关系
作为一名教务主任,首先要提升自身素质,熟悉业务的同时更应熟悉学校整体情况。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看教务主任是否掌握比较科学的管理艺术。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展现他们的才能。不仅如此, 还要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原则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步认识教学规律,并坚持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经验,端正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比一般教师站得高、看得远,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入更合理、更新的领域。人际关系方面的修养。正确处理好与校长的关系,校长侧重决策和指挥,教务主任则侧重组织实施和协调。这个关系是比较明确的,教务主任一定要维护班主任的威信,维护学校的整体利益;正确处理好教师与校长的关系,因教务主任在学校中具有中介性,获得基层信息比校长自然要多,如有的教师对学校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表示不满,甚至在教师或学生面前发牢骚。当学校领导批评教育他们时,他们就有情绪、有意见,影响工作和教学的正常运行。合格的教务主任应默默地帮助相关教师提高认识,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振奋精神,切不可在校长面前“添油加醋”奏教师的本,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糟。摆正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务主任应是教师的朋友与贴心人, 在监督老师工作的同时接受自下而上的监督和师生的指正批评,应持诚恳、虚心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此系教务主任能否在师生中建立威信, 能否顺利开展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依托课程方案,结合本校实际,优化教师任课安排
国家课程方案,是学校安排课程的依据。本学期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上足课时。落实课程标准,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确保每周一节书法课,规范作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一、二年级每周26节课,三至六年级每周30节课,每节课40分钟。根据学校现状,尽力发挥教师资源优势, 让相应专业毕业的老师担任相应的科目教学,每位老师担任的课程不超过三门, 尽量不安排老师担任本班的技能科。
三、进行教学反思,引导教师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再认识、再评价。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记录。首先,记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其次,记录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第三,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第四,记录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 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第五,记录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求每节课后要有反思,学校适时进行经验交流,真正使教学反思成为提高自己业务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 将反思贯穿教学整个过程中。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促使其快速成才
青年教师是一个学校的活力所在,也会使一个学校更具发展潜力。为使青年教师迅速成才,加快熟悉教材教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以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挑起大梁,教务主任要配合学校制定新教师培训方案。每位青年教师都有一位指导教师,并签订合同,制订辅导计划,落实辅导措施,定期开展上课、备课、钻研教材等辅导活动。平时努力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锻炼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在培养青年教师迅速成才,使他们成为教学骨干的同时,对学校中热爱教育事业、教学教研能力强的教师加强培训,努力创造机会,推荐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外出听课、参加教学研讨活动,提供展示自己教学水平的机会,提高他们在校内、县内的知名度。学校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性、先导性的学习骨干教师,他们的教学都具有创新性,别具一格,适合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他们成了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带动了全校的课改深入发展,为全体教师做出了示范。
五、严格管理学籍,做到档案化
篇8
一、总体要求
充分利用各中小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节假日监管困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各校要不断创新校内课后服务模式,积极开展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校内课后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公益惠民,主动接受监督
课后服务不得以盈利为目的,所需经费按照成本进行核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适当补助、服务型收费等方式多渠道解决。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学校要公开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措施、费用标准等事项,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二)坚持自愿选择,健全工作机制
课后服务应充分遵从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中小学生是否参加校内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为前提,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学校要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三)坚持科学合理,活动内容多样
课后服务应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合理确定服务内容,积极开展兴趣、爱好、特长、社团等活动,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三、具体安排
(一)服务时间
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为正常上课日的早上、中午及下午课后至18:00止、寄宿生晚饭后至21:30前的晚自习时间。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服务时间。
(二)服务对象
校内课后服务对象是本校在读的学生,优先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和中低年级学生等亟需服务群体,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减免收取。
(三)服务内容
1.在校早餐、午餐服务:有条件的学校要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早餐、午餐服务。中小学生早餐、午餐由学校食堂统一供应,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学校没有餐厅供学生集体用餐的,要利用教室等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并指导学生做好午餐的自我管理。
2.上学早到服务。非寄宿制中小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确保开齐开足课程的前提下,实行弹性上学,适当推迟上学,尽量早开校门,以保障学生能有充足的睡眠,家长能够从容送孩子上学。实行弹性上学后,学校要做好服务对接,统筹安排好早到学生的管理工作,根据学校实际,组织早到的学生开展晨练、晨读、游戏等活动,确保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监管”。
3.在校午休服务。非寄宿制中小学校应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午休服务。学生午休时间为午餐后至下午上课前,一般安排在本班教室,或经过改造具备午休条件的图书馆、阅览室、多功能室、体育馆等场所。学生午休场所应具备消防安全使用条件,条件较好的午休场所应优先提供给低年级学生。
4.课后托管服务。非寄宿制中小学校应为有需求的学生家长提供课后托管服务。课后托管服务时间为下午放学后至18时前。课后托管服务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增强实践,主要安排学生完成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等,严禁变相集体教学或补课。
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后托管服务安排学生完成作业,尽量让学生不带作业回家,切实减轻学生课后负担。
5.课后兴趣活动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在双休日、寒暑假等假日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各类兴趣活动。课后活动服务主要是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和研学旅行、拓展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一律不得组织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或补课。
四、管理机制
(一)建立健全课后服务自愿公开机制。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公开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由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并明确双方职责和课后服务有关事项后组织实施。要定期听取家长意见,每学期向家长公开一次课后服务收支、成本、活动等有关情况。
(二)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日常管理机制。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学生上学早到、在校午餐、在校午休、课后托管、课外活动、晚自习、假日活动服务等系列管理制度。要注意在课后服务管理中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和班干部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建立健全课后服务成本收费机制。学生弹性上学、在校午休等常规服务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不得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对于课后托管服务和课后兴趣活动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县级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确保课后服务正常开展。课后服务费收取标准:1.服务成本收费。每学期一次性收取:小学每天两课时,按每月80元收取,一学期按4.5个月计算,共计360元/学期;初中每天两课时,按每月80元收取,一学期按4.5个月计算,共计360元/学期,县城初中可根据城乡差别和服务成本适当上调。2.服务成本支5出。主要有教师劳务报酬、学校教育管理人员报酬、水电费,以及县教体局为学校教学设备添置和损耗、教本教材和教学用品使用、校园文化建设及监督管理开支等费用。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开展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支出,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补贴。
校内课后服务费使用财政票据,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后交县教体局全额上缴县财政,再由县财政全额返还县教体局。县教体局根据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实际情况下拨给学校,用于课后服务等开支。每学期结束后由县教体局、学校及家长委员会核算,按实际服务支出,确保专款专用。
(四)建立健全教职员工合理报酬机制。鼓励和支持教职工在按质按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前提下,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并取得相应的劳务报酬。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取酬标准,按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服务内容、学生数等因素确定。课后服务绝大部分收益由各学校按成本核算给参与教师发放课后服务工作报酬,原则上学校不盈利,并实行课后服务经费单列管理。
五、强化保障
(一)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县教体局将成立课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督导,定期检查,并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教师考评内容。严禁学校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变相补课,对违规行为,要及时查处、严肃追责。各校要成立相应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加强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活动监管。
(二)落实责任,确保安全。开展课后服务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要加强与综治、公安、卫生、食药监督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消除在交通、场地、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建立校园伤害风险,尤其是损害赔偿的多方承担共担机制,健全学生的医保制度、校园伤害保险、学生意外商业险等制度,为校内课后服务提供保障。为加强对全县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安全、课程设置工作监管,县教体局将安排教育股、校外活动中心全程负责,并在收取的课后服务费中统筹一定比例,为参加课后服务学生购买校园方责任险,积极构建多层次、宽广度校园风险防控体系。
篇9
关键词:LTE人才培养;SMART培养体系;全面培训评估
1 项目背景和意义
1.1 项目背景
网络优势历来是中国移动的最大优势之一,网络能力也始终是中国移动最为关注的核心能力。秉承着“质量是通信企业的生命线”理念,中国移动致力于提高网络能力,建成了一个覆盖广、质量高、业务多、服务好的移动通信网络,并领先于其他运营商,在国内率先开通TD-SCDMA第三代及TD-LTE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
自2004年中国移动大规模使用外包以来,许多专业技术领域逐步外包,人员在不十分了解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可能已被推上了技术管理的岗位,造成核心通信技术能力的下降。虽然移动公司每年也有投入大量培训经费用于技术课程培训,公司亦积极举办技术竞赛以选拔优秀技术人才,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但是由于缺乏工作实践的领悟,较难与工作实践绩效对接,也使员工的技能提升缺乏针对性。
1.2 项目意义
1.2.1 “基于SMART原则的LTE人才培养项目”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精确性、适用性和系统性
通过SMART原则的LTE人才培养项目可以实现学习需求的精确性、学习设计的适用性和学习评估的系统性,建立学习需求来源于工作指标,学习结果反馈于工作指标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以工作促成长、以成长提效益”,充分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发挥学习对工作效益的促进作用。
1.2.2 “基于SMART原则的LTE人才培养项目”有助于完善培训管理体系
通过SMART原则让培训的指标更为量化,可以为培训的选择、开展、评估提供量化参考和有力支撑,实现培训的精细化管理。
2 项目亮点
基于SMART原则的LTE人才培养项目,搭建了ACT人才培养行动体系,实现了“五个一”培养模式。
东莞公司基于SMART原则的LTE人才培养项目可以概括为ACT人才培养行动体系。A是指以员工成长学习路径图作为员工培养的标准, C是指基于SMART原则的5个特性搭建人才培养体系,T是指实现业务匹配、精确培养、快速成长、绩效提升四个目标。
“五个一”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以一个LTE项目作为技术人才培养的试点项目开展探索,结合一体化SMART培养原则,固化了一套培养流程,按照一条员工成长学习路径图执行,坚持一心为能力成长和业务提升服务,最终实现技术人才成长与网络业绩提升向匹配的目标。
3 项目思路
LTE人才培养项目以员工成长学习路径图为出发点,从“理论学习、生产实践、报告总结”三个流程开展人才培养,结合能力认证成果,由各专业核心骨干员工率先学习并将课程内化,逐步覆盖网络线全体员工,形成知识的梯队传递和网络线人才的梯队建设。
工成长学习路径图为出发点,从“理论学习、生产实践、报告总结”三个流程开展人才培养,推动人才的阶梯化成长与发展][理论学习][生产实践][报告总结]
为了使培训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的支撑公司全面建设及维护LTE网络的需要,LTE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将基于SMART原则来设计。
4 项目实施方案
Specific(明确性)、Measurable(可衡量性)、Attainable(可达成性)、Relevant(相关性)和Time-bound(时限性)等5个特性共同构成了LTE技术人才培养项目的基本原则,将通过培养需求挖掘、标准化方案设计、时间成本规划、多元化培训评估及后期宣传借力等措施加以实现。
4.1 明需求,定方向,挖掘明确范围
4.1.1 查阅公司战略规划报告
为了能使培训规划与公司战略规划想协同,先主动查阅公司相关的战略规划报告。主要分内外部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以内部为主,对公司战略报告及相关文档进行查阅、分析,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第二阶段是以外部为主,查阅社会及相关通信企业的发展方向及规划,结合第一阶段的结果进行分析,吸收外部参考案例,形成调研分析报告初稿。
4.1.2 访谈专家了解一线情况
提前c网络各部门各专业不同专家详细了解今年4G对他们工作方方面面的影响,包括工作量、工作进度、工作内容、人员情况、维护模式、工作饱和度等。
4.1.3 访谈部门领导明确培养需求
由于部门领导访谈时间较紧,为能有效提升访谈效率,结合访谈前的分析和假设,针对LTE培养的内容、实现方式、时间安排、资源情况等多个角度对问题展开提问,形成无线、传输、交换/工程维护包含理论、实操需求的培训规划调研分析报告。
4.1.4 实到现场进行分析与评估
通过亲临现场对LTE培训规划调研报告进行分析、评估与优化,最终梳理出终版的培训规划调研报告。
4.2 简设计,多验证,设计可衡量方案
4.2.1 联合专家走访
由于技术专业的培训具有受场景影响大、受设备影响大、受技术理论及经验影响大、与网络建设规划密切相关等特点,因此为了摸清培训的重点及可能影响培训开展的环节,需要联合技术专家共同走访踩点,找出适合人才培养的方式及地点。
4.2.2 精细化设计
精细化设计由学习方式设计、培养项目设计、具体方案设计三个步骤构成。
首先是学习方式的确定,采用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匹配的方式,做到理论学习内容必须为实践服务,理论学习计划与实践学习计划要相互承接。
接下来进行培训项目确定。如下表所示。
最后一步是具体方案的设计。将实践项目细化到每一个具体步骤和场景,和理论学习知识点相关联并设定考评指标,形成指导具体实践的可衡量的方案。
4.2.3 交叉验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正式实施培训方案前,按照方案的细节内容逐条在现场进行体验,亲身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4.3 精规划,细把控,成本时间可达成
4.3.1 成本彰显价值化
将成本花在刀刃上。在成本的支出上,将过去单纯的买知识、买理论,转变为买方法。将成本支出向资产转变。参训人员在培训和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LTE原理c随工实践》、《LTE规划及建设基础》,并将故障处理过程转化为应用案例,将难点问题和创新解决思路转化为课题和论文。让成本的支出转化为有型的知识资产,并通过公司的能力认证体系,由高认证层级向低认证层级进行普及,充分提升成本的使用效能,确保项目在低成本下可达成。
4.3.2 时间规划平滑化
在时间的规划上,充分考虑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在人员安排上,充分考虑协调员工工作与培养的最佳时机;在机制上,通过机制跟踪与保障进度的实施与变更可控;在资料上,将培训资料、实践工具、仪器等提前准备到位;方法上,充分运用甘特图、流程图等工具,清晰地呈现培训的总体计划安排;在环境时机上,抓紧工程LTE建设的黄金时间,为员工的生产实践培训提供环境支持。
4.4 多考虑,深评估,提升相关领域
充分运用多元化的培训评估体系,充分提升并检验培训工作对相关领域的影响。
在供应商层面,重点监控培训方案的设置是否能够针对员工的短板,是否能够实现培训的效果。在员工层面,重点考察员工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员工工作行为的改变,考察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是否得到有效提升。在公司层面,将网络绩效指标提升与员工培训达成紧密相关,让培训的效果与相关领域指标的提升紧密相联。
4.5 会借力,多传播,确保时限内完结
LTE技术人才培养是为未来的LTE网络建设、运维和优化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所以LTE技术人才培养的时限性要求极高,要求尽快提升技术专业人员的能力,因此需要借助于以下几项举措:
4.5.1 借力至上
充分发挥网络部及相关业务部门的专业能力,搭建实操场景,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管理跟进。
4.5.2 宣传造势
抢占大家的注意力,争取得到更多的支持。
4.5.3 沟通为王
通过访谈、讨论、会议明确需求,通过课后分析总结、随工日志、月度总结通报随时随地播报项目进展。
篇10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备课能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7-0067-03
如何解决中小学教师备课存在的问题?如何针对教师原样抄袭、复制教案等机械备课行为,消除低效乃至无效的备课劳动?如何引导中小学教师在学习、研究中改进备课,提高备课的成就感?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中小学教师备课能效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一、中小学教师的必修课:提高备课能效
备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制订学期教学计划要领会国家课程标准,确定学期教学目标,明确阶段教学的具体要求,分析教材和学情,安排教学进度等。制定课时教学计划,要分解单元或模块的教学计划,要编写出教学目标准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教学资源使用充分、教学过程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
备课能效,是把教师备课过程的资源和能量作为教学的能源,在这一能源的利用中,所发挥的教学作用与实际消耗的能源量形成的比率。从教学功效角度看,备课能效是指为学生学习提供的服务与所消耗的总能源量之比。提高备课能效,就是要提高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让备课“能源”产生更优质的教学服务。教师能否具备正确的备课价值取向,能否让积极、主动成为备课常态,是提高备课能效的重要因素。
(一)备课态度:提高能效的基础
教师能否认识到备课是职业生命的重要事件,是提高备课能效的基础。备课是教师职业生命的重要事件,考验着教师专业的发展水平,是检验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每一次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每一次教学方案的实施,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备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将其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才能为提高备课能效打下基础。
(二)主动创造:提高能效的关键
教师是否认识到备课是创造性劳动,是提高备课能效的关键。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理解国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分析学情、设计教学法、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等备课过程都是创造性劳动,如果“不动脑”地沿袭或抄袭教案,就不能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等工作中潜心思考,因而难以科学合理地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案,更不能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资源,就会降低备课能效。
(三)问题归因:提高能效的保障
就指导教学的实效而言,备课“能源”利用,不是在“节能”中降低教学品质,而是提高备课能效,降低备课“能耗”。提高备课能效要解决以下问题:备课目的不明确,应付检查;备课方法不可取,照抄现成教案;备课质量不高,程式化和模式化倾向明显;备课与教学分离,教案的教学价值不高。在导学案实施后,教师照搬教案的比例越来越高,备课的正能量不足,提高备课能效,就是在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实现备课的“低耗高效”。
二、提高备课能效的主要策略
(一)改进备课方式
1.让集体备课创生合作效益
集体备课有助于培育团体研究、共同提高的学术氛围;有助于拓展教育资源的开发,推广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积极创设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校本培训活动有机结合的平台,把备课过程变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如根据区域内中小学分布的实际情况,以三至五所学校建立教研片区,各片区形成研训活动共同体。年段班级数较少的学校或学期总课时数较少的学科,在本校同一个年级不能组建本学科本年段备课组的,可以在教研片区组建校际学科备课组,以解决因不同学科教师拼凑而不能产生专业兴趣、专业互助等问题,提高集体备课能效。
2.让课例研究促进备课增效
备课的质量如何,要由课堂教学来检验。可以把备课与课例研究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如每学期各备课组开展一次专项研讨活动,由一位成员根据备课内容,提供一节研讨课,组内其他成员参与听评课活动,检验教学成效,根据教学效果对后续教学加以完善。在评议中出现的一些争议问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解决;改善后续备课,提高备课能效。
(二)提高资源功效
1.让集体备课为个性备课注入资源
集体备课能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弥补教师个性备课的不足。个性备课如果游离于集体备课之外,就不能整合、利用集体的资源优势,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成功的做法有:引导教师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用主讲方式,并提前一周写好主讲稿,集体备课时,先由主讲老师阐述,其他老师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练习的设计等进行讨论,形成共性教案。一次主讲内容可以是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或一个模块,学要求和进度。集体备课后,每一位教师共享资源,针对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化调整、完善,形成适合的具体教案。
2.让培训资源为教师备课提升能力
教师备课,不仅需要基本功,还需要提升能力。实践证明,通过专题培训、教研沙龙等方式,能有效解决“想做好而不会做”的问题。可行的做法有:学期开学前,引导教师完成对教材的通读,促进教师对教学主体内容的把握;学期初,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备课的专项校本培训,并进行不少于一周的集中备课活动,从备课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在培训资源的利用上,可以充分利用本校资源,把年级组的困惑交给学校学科教研组,作为校本研修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科组内进行专题研讨;可以通过邀请学科教学带头人、学科教研员、备课工作的优秀教师来校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指导;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办教研沙龙,学习借鉴好的备课方法,在引导、帮扶和借鉴中提升教师的备课能效。
(三)提倡人文关怀
1.在“减负”中“增效”
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可允许“旧案新备”。让每位教师用好旧教案,用好集体备课形成的电子教案,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撷取备课资源。科学合理地、实事求是地循环使用教案,使教师将过去的教学经验延续下来,让优质资源得以共享。但要防止少数不够敬业的教师钻空子,网上下载、原样照搬。因此,在“减负”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增减、改动,承前启后,推陈出新,为我所用。适当减轻教师备课负担,在实践中有一些被广泛认可的做法:如对那些熟练掌握教学知识体系、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教学成绩在中上程度的教师,允许使用简案,即有基本框架、基本内容的简要表述。换言之,简案的使用要以较好的课堂教学成效为前提。实践证明,备课中的“节能减负”是“增效”的动力。
2.在激励中评价
教师的工作是艰辛的,需要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对备课的评价重在激励。学校管理层要对备课工作中好的做法予以表扬,并推广成功的、优秀的案例,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备课长效机制。对备课不够好的教师,应提出中肯的建议,指明努力的方向,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备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学期末,通过对优秀备课成果展示、评价,提高教师备课工作的成就感;通过表彰优秀备课组、备课组长、备课教师,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还可将教师的备课工作与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挂钩,在形成备课良好氛围的过程中提高备课能效。
(四)强调科学管理
1.在质量导向中提高能效
一方面发挥备课质量分析的导向作用。备课质量分析可以遵循基础性、发展性、创新性原则。基础性,即要根据备课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分析备课工作是否全面、完整,是否到位、达标。发展性,即分析教师的备课过程能否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变化而改进。创新性,即分析教师的备课,能否切入教学时机,体现教学创意。在实事求是的分析中,做好教师备课工作的正面引导。另一方面,发挥备课质量评估的促进作用。评估的客观依据是教案,可以着重在四个方面评析教案质量:一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二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与处理是否正确;三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符合课程理念,是否体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否体现良好的课堂交往;四是教师在课后是否进行反思与重建,是否为教学再实践提出改进措施。
2.在引导中提高教师的备课能效
“形成共识、推出精品、资源共享、个性加减、反思改进”的备课制度被广泛认可,但应强化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引导教师团体在集体备课中形成共识,设计出精品教案,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二是引导教师考虑自身的优势和本班实际,在共享的教案上作个性化的增减,形成自己的特色;三是引导教师课后加强反思、评价,提出改进方案。
3.在专项管理中提高备课能效
各校(或教研片区)要督促各年级学科备课组认真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安排好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内容及中心发言人,促进有计划地开展备课活动。通过教案的月常规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将备课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教研部门的随机备课督查、协同促进,让优质的备课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总之,备课重在提高能效。备课归根到底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只有用心品味职业幸福感,增强备课能效,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许凤琴.现代学校管理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44-249.
- 上一篇:办公楼安全检查方案
- 下一篇: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