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危机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危机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危机管理 权变 必要性 应用
一、危机管理概述
罗森塔尔(Rosenthal)等人将危机界定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性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巴顿(Barton)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赫尔曼(Hermann)则将危机定义为某种形势,在这种形势中,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且做出决策的反应时间很有限,其发生也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之外。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薛澜教授把危机界定为一种决策情势,在此情境中,作为决策者的组织(核心单元为政府)所认定的社会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面临严重威胁,突发紧急事件以及不确定前景造成了高度的紧张和压力,为使组织在危机中得以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决策者必须在相当有限的时间约束下做出关键性决策和具体的危机应对措施。
对于危机管理,我们通常的视角是结合时间序列(危机的生命周期理论)加以分析,也是在危机发生、发展的每一阶段制定出相应的战略(包括危机管理的准备、预警、处理及恢复等几个阶段)。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事务的管理。危机管理的任务是尽可能控制事态,在危机发生后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事态失控后要争取重新控制住。就其本质而言,危机管理是一种非程序化决策,这类决策极为复杂而困难,往往关系到组织的安危。
二、权变的引入
权变主要来自菲德勒的权变理论,该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300多项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之后,他认为权变方法对提升领导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从70年代中期开始,权变理论成为领导研究的主流。
权变管理理论认为,在管理实践中,不存在一种“最佳的”管理原则和原理适应一切管理环境。管理原则和原理是在众多特定条件环境下高度概括和总结、升华而成,但并非绝对不变的。它们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它们是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是否与外界条件相吻合。因而,权变管理理论与传统管理理论根本区别在于权变理论重视在各种环境中,因事、因地、因人制宜地将管理原理、方法和技术运用于不同的管理实践,也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求管理的有效性。可以说,权变管理的全部根基在于,在环境的多样性以及管理主体的多样性条件下,不可能寻求一种管理模式是永远有效的,即不存在所谓“最佳的”管理模式,只有特定管理环境之下的最适用的管理方式。管理者的任务就在于根据具体的管理环境,选择具体的管理方式,或对已有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造、调整并加以利用。权变理论在组织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亦然对我们当前的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危机管理中权变的必要性
危机管理是政府、相关组织乃至国际机构,在危机态势下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因应策略,以避免或减轻危机或者紧急事态所带来的威胁、冲击与损害的动态过程,一般分为预防、筹备、应对和修复四个阶段。危机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作为领导者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每一个阶段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应考虑到每个阶段所需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只有牢固树立权变的思想,充分运用权变的领导方式,采用适应相应阶段的应对策略,才能避免贻误时机,有效控制事态,以使危机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从危机的特性来看,危机事件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突发性和紧急性;二是高度的不确定性;三是影响的社会性。危机发生之后,组织所面临的环境达到了一个临界值和既定的阈值,首先领导必须对环境的变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分析出危机波及到哪些范围,涉及到哪些人群,弄清事件的性质、趋势以及发展后果,以及当下可以动用的资源等。其次,领导需要确定权变的方法以适应情境的变化,这样才能使权变的策略在有限的信息、资源和时间(客观上标准的“有限理性”)的条件下寻求“满意”的处理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防止危机的扩大和蔓延,促使非常态向常态进行转变。
四、危机管理中应考虑的权变因素
1.对环境的关注
权变管理理论十分注重环境因素,它是权变的基本理由。权变管理理论把环境和管理方法演变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这样一种函数关系。领导者们越来越关注外部环境产生的快速变化,并把环境看作开放系统,注重环境由内到外的变化,并从中搜寻以较早发现即将发生的变化和事件,并设计出适合环境的策略和方法。
2.被领导者
普遍认为领导过程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环境因素的方程式,即领导的有效性=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领导的效率与领导者所处的具体情境和环境有关,不能用固定的模式进行管理。在危机事件中,领导者应关注被领导者的切实利益,设身处地为下属着想,防止危机的扩大。
五、危机管理中如何权变
1.权变的策略
(1)积极主动、雷厉风行的策略。面对危机,领导者要成为群体形象的化身。在危机面前,领导者要有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的心理状态,切勿惊慌失措,焦躁不安。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要身先垂范,敢字当头,以高昂的斗志去感染和团结下属,并通过现代宣传手段让公众知道自己和他们一起在为克服危机而积极行动。
(2)超前行动、未雨绸缪的策略。对风险威胁的感知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因此,在危机管理中各级领导者要时刻怀着一种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要未雨绸缪,在危机尚在萌芽之中或刚显端倪之时就超前行动,防患于未然,这是领导者在危机管理中的一种高境界。
(3)开诚布公、勇担责任的策略。开诚布公、勇担责任是领导者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必须采取的一项策略,它要求在危机面前领导者要态度真诚地向社会公众传达信息、说明原因和阐述对策,并诚挚地征询社会公众的意见,耐心地做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解释工作,本着负责的原则调适好各种利益纷争,将危机发生时人们的不安和对立情绪化解和控制在最低限度。
(4)统筹兼顾、注重后效的策略。在危机管理过程中,优秀的领导者其思维方式要具有多向性和发散性,要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不能就事论事。在处理危机的措施选择上不能只求一时方便,而是要统筹兼顾、注重后效。要探索解决和防范危机再度发生的长效机制,努力做到标本兼治。
(5)总结经验、指导将来的策略。对危机发生原因和处理过程要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在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及运作程序上的改进意见。要对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项漏洞进行自纠自察,及时改进,必要时可以聘请有关的专家和学者组成危机评估小组,通过对危机进行评估分析帮助提出进一步的应对措施。
2.权变的角色
人永远是管理的核心要素,面对突发性、不确定性和紧迫性极强的公共危机,领导者必须以临危不惧、处险不惊的姿态和雷厉风行、快速反应的态度扮演好如下的角色。
(1)先导者——预防与回应。先导者的角色定位要求领导者首先要本着预防在先、有备无患的原则,做好应对危机的各项准备,包括积极主动地收集信息、听取意见、制定预案,畅通与体制外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沟通渠道,消弭危机的爆发或减轻危机带来的损失。领导应成为一个快速反应者,当危机爆发时要当机立断,快速启动各项反应机制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并采取相关措施做好善后工作以恢复社会稳定和秩序。
(2)引导者——决策与指挥。由于时间紧迫,有关政策问题的信息和备选方案极其有限,加之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理性无知”,因此,在危机状态下,领导者已不可能按常态下的程序来追求最优决策,必须要当机立断,总揽事件的全局,通过快速的调查了解对危机性质和情势作出准确判断,借鉴已有经验做出相对合理的决策方案。同时在危机管理中一个高效的领导者既要保持权力的适度集中,以确保政令统一,同时又要懂得授权给下级,以便与下级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3)倡导者——教育与动员。风险社会下的危机管理需要多方参与,特别是面对许多突发性的公共危机事件,在短时间内难以调动足够的资源来应对,在此情况下,各级领导者既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组织员和指挥者,又要成为一名高超的教育者和动员者。要进行换位思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开放的姿态通过适时的信息公开、及时的事件通报。同时采取多种手段对公众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在与公众肝胆相照的基础上动员社会的力量,集中民智、民力提高应对危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面对复杂、紧迫的危机,只有与公众同舟共济,才能将危机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
3.权变的能力
在危机管理中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如下几方面的能力。
(1)分析预测能力。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防患于未然”,将其控制于萌芽之中。正如行政学家奥斯本所指出的“一个有预见力的政府应该着眼于预防为主,而不是事后的挽回和治疗”。因此,危机管理中领导者不能坐等危机发生后再采取相关行动,而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分析预测来发现问题及早应对。因此,领导者应确保信息的及时收集、高效传输和彼此共享,同时要对某些涉及面广、公众关注度高的潜在问题进行持续追踪和全面观察,一旦发现有失控的迹象马上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2)决策指挥能力。领导者的决策和指挥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危机的控制和化解,因而在所有的能力构成中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类能力。但是,危机状态下领导者的决策指挥需要的是一种创造性的决策和指挥,在危机中,基于无法把握的预期后果,决策者必须勇于承担风险,积极进行带有风险性的决策。在输出决策方案的同时,领导者还要通过科学的授权和灵活的激励进行有效的指挥以提升各部门的执行力,避免出现各自为政、步调不一的情况,为此要在各部门之间构建联动机制,及时地协调沟通,形成合力。
(3)变革创新能力。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除了要积极控制和化解危机,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还要不断从中总结经验,剖析危机发生的内在机理和深层原因,把握危机发生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制度变革和创新,为日后预防和化解同类危机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高民政,于潇.防范和应对政治危机探讨[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2]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J].中国软科学,2003(4)
篇2
一、调整企业的预算,进一步加强预算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
企业预算管理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所做的具体安排,也是控制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依据。
根据危机对企业所在行业影响的程度,合理测算出预算调整的总目标。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与企业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若原有预算的测算基础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预算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预算失去了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在危机对企业已产生较大影响时,企业应根据危机对不同行业影响的大小,来合理测算在现有情况下预算的各项指标。
根据调整后总的预算指标,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将预算指标层层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财务、审计部门和各责任单位要加强预算的全过程管理,保证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预算管理的重心要落实在预算的执行上,要严格落实预算管理的经济责任制,各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必须按预算规定的项目进行,不得突破预算额度;财务及审计等部门要实时监控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以规范和监督各种经济活动有序进行;对预算执行情况年终由财务部门汇总分析做出评价,年终对预算指标的完成与否,要辅之以相应的奖惩措施,并以企业审计部门确认的指标完成情况为准,作为企业奖惩相关责任单位的重要依据,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二、控制好企业的现金流量,以防止危机常态化后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专家们认为危机的源头在企业。东南亚国家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低下,银行不良资产过多,东南亚以外的基金公司正是利用这些空隙,通过炒作最终铸成金融危机。透过那次金融危机,我们也看到那些自有资本雄厚、负债率相对较低,特别是现金流量状况良好、现金充足的企业,不仅没有被金融风暴“刮倒”,反而受到投资人、债权人的青睐。
在金融风险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现金及现金流量的重要性更为显著。企业的现金流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就像血脉对于人体一样,只有血液充足且流动顺畅人体才会健康,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脉,良性循环的现金流量可以使企业健康成长,企业若没有充足的现金就无法运转,更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处在危机中的企业,必须认识到“现金为王”这句话的内涵,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危机:
(一)根据银行利率情况,争取更优的融资政策,降低筹集资金的成本
在企业出现资金短缺时,融资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融资也分很多渠道,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企业应综合考虑影响融资方式选择的多种因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资金成本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融资方式。随着危机的深入,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和消费,贷款利率直线下降,企业可通过发行长期债券或贷款来筹集资金,从而在若干年内将利率固定在较低的水平上。
(二)加强资金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合理调度资金
为了合理平衡和统一调度企业的资金,做好资金收支预算就非常有必要。通过每月(周或旬)的资金预算,可以使企业提早了解有多少资金可以付出、有多少资金应该支付,通过资金预算的预测和合理的规划,可以节省资金的使用成本。
(三)完善应收账款的管理系统,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
加强应收账款回收的管理,可以减少货款催讨成本和坏账风险。面对竞争激烈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有的销售人员对货款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缺乏风险意识,预防不到位。在销售业务中,增强风险意识,改变以往出现问题不断调查、又难以追究的被动局面,把事后控制的重心前移为事前预防。为了防范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在合同条款中,就要有明确的款项回收约定,如款项支付的时间、方式、金额等。收款方式的选择顺序应是:同城支票或贷记凭证、异地银行汇票或电汇、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对商业承兑汇票,由于对出票人没有强制付款的约束力,也没有对方开户银行的付款承诺,所以在合同中,不提倡商业承兑汇票的收款方式。
对企业挂账时间比较长的应收款项,应定期召开清欠工作会,除了明确每笔应收款的责任人外,还应明确每笔应收款的回收采取何种方式回收,并说明大致的回收期限。对部分企业长期无法收回的应收款,还可采取回收后按一定比例奖励的政策,以加大回收的力度。
三、全方位防漏挖潜,降低成本费用
企业产品的成本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在危机的影响下,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几乎都处于相对过剩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相同质量的产品,价格优势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法宝。
为了应对这次危机,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的措施,并确定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很多基建项目投资需要钢材,而在我国钢材大量过剩的情况下,大型钢铁企业在与中小民营钢企的竞争过程中,却屡屡失利。2009年前几个月,大型钢企在不断压缩产能,库存增多,而中小民营钢企却加大马力生产,产销两旺。其中的原因,除了产品结构不同的原因以外,主要还是因为大型钢铁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没有价格优势,原来的大型钢企那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情况已不复存在,降低成本费用已成为各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企业全方位的开展降本增效,可根据企业的成本费用构成来具体实施,如扩大集中采购力度,降低采购成本;从生产管理方面着手,降低生产成本;从严控制各项开支,降低企业管理费用等。
(一)降低采购成本
企业可对现有采购环节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完善已有的采购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供应商采购付款管理制度等。首先提高集中采购的比例和力度,通过提高采购量来降低采购成本,采购时尽量从生产厂家直购,减少流通环节,同时核定必要的原料库存定额,拟订经济批量采购,降低存货成本。其次每月月末实地盘点,计算每批的入库和发出量,及时发现采购中存在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最后对企业所需的大宗原材料,要及时关注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及商品期货交易价格的变动,提高预知所需原材料的行情走势,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材料成本。
(二)降低生产成本
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企业可采取的措施更为广泛:
1、以技术进步为手段,开展新设计、工艺和流程等降本工作。技术降本就是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调整或者改善技术条件,降低制造成本;或者是通过改善工艺流程、调整工艺方案等方法降低制造成本。
2、生产环节以细化成本核算体系为基础,推广责任考核制度为手段,促进降本增效。成本细化核算,就是对每一道生产作业流程核算其作业成本。在核算作业成本前,对主要产品设置标准成本,同时倒推生产过程中,每一步的生产成本,建立细化成本核算的示范点,加强基层核算。譬如对运输车辆较多的单位,应完善单机核算体系,将每台车的使用成本与员工的收入直接挂钩,也使得成本责任与每个员工挂钩,真正把成本落实到人。
3、提倡合理化建议,开放平台降低成本。合理化建议是发挥企业员工主人翁作用的有效形式,是指提出有关改进和完善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措施。企业可以在企业网上专设“合理化建议”栏,员工可以通过企业网站访问,在系统中可以直接输入自己的合理化建议,也可以查询到企业的其他合理化建议的内容,看到每条合理化建议的实施状态,并进行跟踪。企业有关部门根据合理化建议的内容,定期落实各项建议的实施。每年,可根据建议数、职工参与率、实施率和节约金额等因素进行考核,纳入企业年度奖励机制,以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4、加强企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成本细化核算的成功是建立在严格的管理基础上,必须取得企业员工对降本增效的认可和支持,提高其成本意识,避免和减少无效作业,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人为因素的阻力,实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三)降低管理费用
篇3
一、全球金融危机的概念
全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是指全球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对全球的经济活动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我国因为在2001年12月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来往更加密切,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时,相比于其他国家,有了更多的手段和更好的效果。
二、金融危机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影响
1.降低投资增幅,加大管理难度
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打击,这不仅增加了房地产经济管理难度,也延缓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本来就存在一定的泡沫,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使得这一泡沫进一步破裂,房地产业进入低迷状态。
2.失业人口增加,住房销售量下降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它的发展受挫,导致很多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裁员,从而使得我国失业人口大大增加。经济学人信息部(EIU)根据其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进行的研究报告估计,2014年中国的实际失业率超过了英国的6%和美国的6.2%,加上与房地产业相关的其他产业的减员,失业人口的数量就更加庞大了。失业就会导致大众购房能力下降。再加上很多房地产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市场秩序的进行房价哄抬,也使得大众的购房信心受挫。所以从全国来看,住房的销售量是下降的。
3.资本外流,行业景气受挫
近些年来,由于人民币的升值以及中国人口红利的下降,我国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已经逐渐下降了。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外资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不看好,所以出现了很多外资撤离资本的情况。与此同时,不止外资的投资信心不足,我国国内投资商对国内房地产投资环境也不看好,甚至转移资本向国外其他行业投资。很多房地产企业由于急于转移资本,就抛售楼盘,导致房地产行业景气受到影响。不仅让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困难,也不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房地产经济管理工作中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1.创新房地产金融产品
我国房地产泡沫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破裂时,我国的房地产信贷产品证券化链条太长,掩盖了背后的风险,以至于让人们疏于防范。所以,只有在经济活动中,对原有的房地产金融产品进行大规模的创新发展,才能在可控风险的范围内,预防金融危机的再次冲击。抵押贷款债券化如今已经成了房地产行业金融产品的主流特征,经济管理机构在进行管理工作中,必须不断调整和发展全新的金融产品,必须在央行的帮扶下做好对不规范放贷行为的监控和管制,这样才能使高高在上的房价有所回落,才能确保创新的金融产品更加符合大众需求。比如,绿地集团在2015年4月13日的国内首款互联网房地产金融产品――绿地地产宝。这款金融产品前期推出时就市场效应浓烈,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凸显除了新产业格局。并且,因其安全性高、门槛低、收益率吸引力,“绿地地产宝”一经上市,半日之内就销售一空。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表示,这是绿地在金融业务方面的首度触网,是对搭建连接个人投资者与中小房企资源配置平台的积极探索,是对房企自主试水资产证券化的大胆创新,也是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顺势而为,更是为发展普惠金融所作的大力尝试。与此同时,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通过将旗下交易所、第三方支付平台、财富管理公司等进行整合,成立了互联网金融事业部, 全面启动了互联网房地产金融业务。
2.加大房地产信贷管理力度
房地产信贷作为我国银行贷款中比例较高的一项,一直以来在信贷里作为不可或缺的角色存在。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和信贷风险太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央行和银监会作为银行的管理部门,必须通过政策法规对银行信贷活动进行严格的规定,避免不规范信贷活动对金融风险的加大。而作为经济管理人员,就更加要做好房地产信贷的科学管理。
3.扩大融资渠道,搞活房地产经济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房地产业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就更加离不开庞大资金的支持。而房地产业在发展中想要获得足够的资金,就必须扩大自己的融资渠道,多方面接受资金汇入。在我们国家,房地产业主要是通过贷款、企业垫资和销售款来进行融资的。这样的融资渠道过于狭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房地产业经济的发展,不但不利于经济管理,也不利于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2014年3月1日,我国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审议通过,并正式施行。《细则》中规定当“单笔借款金额300万元以上”、“借款金额1000万元以上”、“涉及的出借人30人以上”等时,借款人应当向管理部门报备。在这一细则的颁布下,也正式宣告了民间借贷的合法化,房地产行业也和其他行业一样,拥有了新的融资渠道和借贷方式。
4.理性引导消费,降低税收抑制房价
房产属于不动产,因其保值增值性良好,使得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人们对于房地产投资普遍看好。正是由于这种盲目乐观,导致了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的发生。很多消费者在没有看清市场现状的时候,听从舆论的引导,盲目从众投身炒房热潮,不但抬高了房价,还使房地产业泡沫更加严重。为打击和抑制不正确的投机需求,加快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中低收入人群需求,就必须做好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适度消费和理性消费一直是我们所提倡的,盲目消费和过度的超前消费应该坚决予以抵制[4]。2008年11月5日修订通过,于2009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对与资金密集型企业的税负有了很大程度的减轻。房地产企业应该把握好享受税收政策的福利,减少在建楼过程中的成本消耗,并降低房屋售价。
篇4
点击桌面的设置,进入设置界面。
然后在界面当中找到应用选项。
在应用选项当中可以看到应用管理。
然后进入应用管理页面找到需要进行管理的应用。
找到需要管理的应用之后,直接点击进入。
篇5
关键词:以生为本;班主任;班委会;班干部;班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59-01
师者,人之模范也。”这是对为人师表的最好诠释。班主任的言行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班主任要时时、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模范行为给学生树立榜样。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差异。按照以生为本的要求,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是我们班主任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这里,我结合多年的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基于"以生为本"的视角,对班主任如何管理班级提出几点建议:
一、民主选举优秀、能干的班干队伍
从我当班主任以来,我较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是管理好班级的前提和关键。
1、首先要组建班委会。班委会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班干部在班级中超到核心骨干的作用。班干部的选拔可以通过委任、竞选等各种渠道把那些表现突出,热爱班集体,有愿意为班级的建设出谋划策的良好愿望;学习主动认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的学生选为班干部。
2、其次是班委队伍的设立和分工。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我们应对每个班干部的职责做好明确的分工,做到赏罚分明。对班干部的评价方式应客观、公正、有效。做好班干部同学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乐于为班级工作服务。
班干部队伍设立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以及各小组组长等职务。然后明确分工,班长主要负责班级全面工作,每周队会课负责召开班委会,副班长协助班长处理好班级事务并记录好当天的所有情况。如:校服情况、系红领巾和佩戴校徽情况、课堂纪律以及当天的好人好事等。学习委员负责全班学习方面的事务以及各学科科代表,各组组长以及与各科科任教师有关学习方面的问题和衔接等。生活委员管理学生的早、中餐纪律,办餐证,安排人领学生奶等。卫生委员负责班级和工地的清洁卫生工作。纪律委员负责全班纪律及所有集合、两操等。体育委员负责负责两操和体育课等事务。各组的小组长收、发本组内的作业、纪律、卫生和学习等情况。这样整个班级就做到了“班级人人有事干。
3、实行班长负责制,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班级。相信学生,大胆放手。班长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每周星期一中午召开班干部会,总结上周工作得失,按照班规处理好上周的违纪情况和奖惩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周五的主题班会,都要求班委全部亮相并轮流登台,使每个人都能策划活动、主持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才干,把班级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形式多样。这样班主任就可以从繁琐的班级事务中摆脱出来,用更多的精力去钻研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树立良好的班风
一个好的班集体,应当有一股“气”,即团结进取的班风和勤奋钻研的学风。当这股“气”充满这个集体的时候,这个集体将所向披靡。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极业精神,这种精神来源于班主任坚持不懈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思想工作是班主任做好其召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建好班级的法宝。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在班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班会表彰先进、批评落后使他们知难而上,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利用座谈会让他们有合作意识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使学生能尝试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以“法”治班,以“情”感化
所谓“法”,就是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当然制度的管理以尊重学生为本,它的最大前提就是把每位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自身价值的,与教师同等地位的个体。所以要想使班级管理制度化取得好的效果,本班的“法”通过全体学生和班主任一起制定,然后作为班规。 实质上以“法”治班就是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强化管理,这样做的好处是:1、制度明确,奖惩分明,做到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有章可寻,从而让学生被处理得心服口服。2、时间长了可以延伸到学生的学习领域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篇6
摘 要 水利部门各事业单位在落实财务方面各不相同,财务的运行方式、管理体制也各异,本文结合水利基层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就如何加强水利基层单位财务管理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几点应对问题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水利 基层单位 财务 管理
水利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在水利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日常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全面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加速,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向前迈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步由数量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经济靠拢。而当前水利部门各事业单位在落实财务方面各不相同,财务的运行方式、管理体制也各异,特别是企、事不分离的单位,事权不够清晰、产权不够明确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样必然使得会计核算更加复杂化,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因此,下面依此就如何加强水利基层单位财务管理进行探讨,提出几点应对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完善水利基层单位内部财务管控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水利基层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准则,单位财务的具体负责人必须对此树立清醒的认识,并紧紧把握好该“规范”,督促所属部门严格按此“规范”以及相关配套性指导意见建立贴近单位具体实际情况紧密、操作性强的内部账务管控制度,从而有效保障单位的经营管理合理、合法、合规,确保单位的资产安全和财务安全,并促使单位的经营效果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确保各单位的经济运行和发展情况保持持续健康态势。基层单位财务管理负责人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针对财务管控的薄弱环节和单位的核心业务,探索关键业务财务管控的着力点,通过授权审批、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预算及绩效考评等措施,强有力地加强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力求在事前预见到有关问题、从而可以在事中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关问题。
那么,在水利基层单位具体如何加强和完善水利基层单位内部财务管控呢,根据本人自身的实践经验,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加强,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切实加强单位的资金流量管理内部控制,加强资金预算管理。这里涉及比较敏感的是单位的资产负债的比例控制以及流动性管理,对此账务管理负责人必须确实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性工作。比如:准确地界定本单位的职能、职责和年度工作目标;制定本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规划;掌握本单位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与构成等等。二是切实严格单位的资金收支预算控制。对此必须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严格资金收支预算控制,重点加强监测经营性现金流,以及及时组织预算资金的收入等等,例如:按任务性质分为专项工作和基本工作,通过定岗定责管理好财务。
二、积极适应经济形势,加速财务工作重心转变
当前,水利基层单位工作必须积极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紧跟国内经济形势和发展步伐,加速调整单位财务工作重心,立足单位现有条件,着眼从富裕、殷实的行业出发,努力实现单位财务工作“两个转移”。首先,就是要加快达成从支出管理向收入管理的重心转移,对此,也就是说单位的财务管理负责人必须改变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确实适应时代需求和步伐的积极的理财观念,加强财务收入政策的学习和研究,对财务管理的理解范围突破单一的资金管理,拓展到资金、资产、信贷、投资、理财等范畴,确实用好、用活、用足现有的合法合规政策制度,不断创新开辟增加投入的新途径、新路子、新渠道。
其次,就是要将财务工作管理重心从制度管理领域推向政策管理领域,提升管理层次与水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制度是管局部、管近期、管具体的,而政策则是管大局、管长远、管统筹的,毫无疑义,对于水利基层单位财务的管理工作,既要搞好政策层面的管理,也要搞好制度层面的管理和建设,但从总体和长远来看,必须在高效抓好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从大的政策层面维护好本行业和本单位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经常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和密切联系。比如:物价部门、财政部门的有关政策对接、协调和沟通,努力探索建立适合本单位的障碍的协调沟通机制,加强各类问题的研究探讨,寻求相关部门对本部门本行业的理解,并努力获得他们的支持,从而为单位可以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宽松、舒适、和谐、友好的经营环境,加速推进本单位的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单位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建立合理的资产价值补偿机制
水利基层单位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特征,但它同时又兼具有经营性的功能。对此,必须树立客观而清醒的认识,认识到有关公益性的资产耗费补偿应积极依靠和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而对于经营性资产价值补偿必须认识到经营投资的风险性和收益性,确实立足于通过引入有偿服务,以及构建经营性资产的良好高效运行,达成经营性资产价值补偿和赢利。当前,不少水利基层单位对于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的认识和界定非常模糊,存在划分不明确的问题,从而相关关系无法正确理顺,对于经营性资产价值补偿方面的问题,由于收费机制和价格体系不健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出现种种困难,而公益性资产耗费补偿方面,由于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不通畅,导致渠道不畅、资金不稳的问题时有发生。对此,应当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据水利和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引入合作、合资、独资等多种形式兴修水利,实行市场化调节,达成水利股份合作制,从而构建合理的资产价值补偿机制。
综上,加强水利基层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是动态的,只有不断加强探索和研究,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获得更好的财务管理模式,推进水利基层单位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资金拨付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革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推动也成为了重点任务。要想实现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等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有效落实,离不开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对此加强和完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的基本情况
人人享有基本免费就医惠民服务,是我国医改的核心,也是在努力完成的目标,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是国家各级财政部门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为了实现其资金的规范管理,我国相关部门也相继颁发了一系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其资金的筹集、使用与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保障资金高效运转。
(一)资金筹集
医疗资金筹资标准也代表着我国国民综合实力,因此资金配套会随着经济发展等因素提升,按照十二五期间医改政策的落实,当前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筹资标准,要求每年人均45元,有些发达地区已经达到50元/人/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医疗资金的筹集也会不断的增加,为城乡基层医疗服务提供了实际保障。
(二)资金拨付
当前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拨付方法,主要以年初预拨、次年结算两种形式为主。年初会根据管辖实际情况实行部分年度项目资金的预拨,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次年初按照实际工作量、相关文件规定等,测算项目成本,并根据项目资金补助总额制定成本补助的标准,最后根据绩效考核等进行资金清算。
(三)资金使用
针对于资金的使用,按照相关标准规定,采取了使用对象、使用范围两手抓的对策,明确规定项目资金使用单位的性质,以及能够列支的费用范围。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使用该资金,而行政机构不能使用;县区级卫生计生和财政部门要按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财社〔2015〕255号)的有关要求,根据本地项目内容和任务量,合理测算各项服务补助或支付标准,按照购买服务机制,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拨付资金,在核定服务任务和补助标准、绩效评价补助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可统筹用于经常性支出。
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列支指导性文件问题
我国对于该资金使用的原则等进行大概性的规定,多种条文规定界限模糊,在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绩效考核时,针对尺度的把握因人而异,甚至很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执行中感到无从下手,造成资金违规支出、按项目比例分摊等问题,尤以职工福利表现最为明显,大大的降低了资金的支出率,也会出现结余过大等现象。
(二)会计费核算与专项管理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作为经常性财政拨款实施会计核算,基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角度将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当做是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并明确规定要专账核算等专项管理,而经常性的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是不能进行专户储存的,基层医疗机构以单位基本户的形式存储资金。按照相关规定,基本公共卫生资金不能超出其使用的范围,更不能利用其弥补医疗支出亏损。目前,2011年印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办法与项目组专项管理模式存在部分冲突之处,时常混淆专项资金管理概念,这为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三)项目资金支付方式问题
结合《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财社〔2015〕255号),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常住人口数量、人均经费标准,采取因素法进行详细分配,做好绩效工作的审核任务。在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中,项目资金支付方式还有待改善,尤以绩效考核措施为典型代表,再加上财政资金的补助标准逐年提升,部分地方群众得不到相对应的优质服务,实施有效的监管制约手段显得迫在眉睫。目前,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相关部门利用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个别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效益,但如何落实资金管理标准、提高服务绩效,成为当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完善服务项目资金支付体系的关键要务。
三、完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落实指导性文件
首先国家卫计委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卫生部门的联系,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办法、意见、手册等,细分并明确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使用内容、范围、原则等,规范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统一性的公共卫生资金资金管理办法,有效的避当前资金混乱使用或结余过大的问题。
(二)注重资金专项管理
从目前医疗卫生机构方面来看,做好公共卫生资金专项管理环节,在国家政府明文规定文件的基础上,以项目支出、耗材支出为关键构成,定时定量检测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预防违规操作现象(造成结余、亏损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专款专用”管理方案,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算与计划,并做好具体数目核算工作,保障资金支出记录数据的可靠性;立足于财政补贴、项目投资等情况,整合各项公共卫生资金应用资源,设定财政资金支出、卫生支出核算计划,从“医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支出科”衡量标准来考虑实际问题,调整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规定,完善各项公共卫生资金利用机制;基于财政部门稳固保障机制,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科学管理制度,重点考察服务质量、绩效考核等内容,严加审批手续、项目购买管理流程,强化成本补偿、待遇水平、福利保障,激励资金专项管理优质化、科学化发展,有助于服务社会大众。
(三)完善项目资金支付体系
在实践工作中,为满足老百姓的生活补助需求,依据国家规范标准,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制定全面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以资金补助、卫生服务为关键性内容,达到惠及百姓的实施目的。从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服务视角来考虑,做好地方财政部门、基层卫生机构联系工作,适当增加经费支出管理弥补措施,通过法律政策规定的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健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体系;倡导竞争考核机制,参考城乡交通状况、服务数量、人口密度相关方面,并统一规定资金补助的标准内容,遵循“讲求绩效,量效挂钩”原则,构件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制度,避免均衡分配不合理现象;合理有效协调医疗机构公共费用占比情况,以“人员支出40%、医疗补贴20%、健康教育10%、耗材支出20%、其他公用10%”作为主要经费管理依据,充分发挥财政协调杠杆功能,保障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效益。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5〕163号)内容,结合专业项目分配特点,平均分配基层单位经费支出比例,以确保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对资金管理项目具有促进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作为一项基本管理措施,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效益显得尤为关键,对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具有一定影响。在实践工作中,明确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存在的实际问题,沿用合理有效的针对性解决举措,以完善、科学、可行性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便于提升人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有利于为小康社会、医改政策的全面实现提供辅助条件,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丽琼,李丽文,王爱华,林英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4,10:8-10.
[2]蒋日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4,10:94-95.
[3]胡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6,02:90-91.
篇8
但是,曾经领导了上个世纪财务界20多年信息革命的“会计电算化”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从财务软件的使用情况看,主要被用来解决“理帐”问题,对财务管理功能,即财务分析、财力预测、自动编制财务报表、财务控制功能还远远不够。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造就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财务软件只是财务部门在使用,不仅与企业外部信息系统隔绝,而且与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已经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它所涉及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仅仅体现了西方发达国家信息化道路的第一、二阶段。因此,会计电算化必将被会计信息化所替代。
一、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的区别:
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的区别 (见表1)
即会计信息化的本质特征包括三方面:
1、是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全面应用到现代化信息技术,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
2、是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每个组织主动报告会计信息。
3、是财务分析成为会计工作的主流,人人都是会计信息的处理者。
二、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步进行的。现代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以Interent为其重要标志的。以Interen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改变人类的许多生活方式,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人都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会计产生具体冲击是:
1、是动摇了会计的理论基础。
包括会计假设、权责发生制以及历史成本原则等,比如网上虚拟公司使传统会计主体的概念大大延伸。数字货币的出现对货币计量假设产生重大冲击,同样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这一会计的核心也在发生动摇。
2、是对传统的会计报告产生了冲击。
一方面报告的形成时间与使用时间的间隔在缩短,只要会计报告放在企业的WEB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查看;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得到控制。企业会计信息的公开,会计报告的任何反常现象都会使信息使用者产生警觉,都将影响到企业的信用关系。企业的领导不敢轻易造假,因为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是对会计的职能产生了冲击。
由于会计核算工作全部由会计信息系统产生,会计的核算职能在淡化,重心将转向管理、决策和监督,这样使得会计的预测、控制、分析和决策职能在加强。
4、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将对会计的组织结构、会计流程和会计方法产生较大冲击。
三、我国财务软件产业的发展方向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过渡的关键是财务软件的发展,而财务软件作为财务会计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发展取决于会计职能和计算机技术。
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的职能与工作如何,则又由企业的管理模式来决定,而管理模式则是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国内企业从属重内部控制和产生效率的生产管理转向以面对市场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为核心的管理。
1、加强财务软件产业的管理。开发、研制、实施各种管理软件产品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支持各行各业加强现代化管理。这些管理包括政策结构和行业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软件市场的规范化、商业化管理,软件产品的质量管理,软件项目和系统实施的工程管理和人才培育管理等。
2、开发资本市场。加大软件企业对软件产品研发的资金投入。由于软件是一个高科技的产品,它的开发需要依靠人的智力资源。因此,必须有高投入才能开发出好的产品。
3、加快财务软件企业的联合和重组,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目前我国财务软件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缺乏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创建能利用资本市场的大型软件集团企业。为此,应提倡财务软件企业间,乃至财务软件企业与管理软件企业,其他软件厂商,系统集成商的强强联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软件企业集团。
4、加强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会计制度体系和会计业务体系的概念创新,以促进财务软件研发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挖掘。
5、切实加强财务软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近几年来,尽管有很多财务软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但由于ISO9000质量体系对软件企业和软件工程的针对性略显欠缺,真正实施起来难度软大,致使财务软件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建议可参照适合于软件企业的国际标准即CMM来建立财务软件企业的质量认证体系。
6、加强企业对财务软件应用和实施财务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为了提高财务软件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为了提高财务软件的实际应用效果,必须加强企业财务软件实施工作的科学管理。
7、推动信息咨询业和财务软件服务业的发展。由于企业实施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企业在财务软件应用和实施工作中,不仅需要企业方的努力来加强对实施工作的科学管理,同时尚需依靠社会专业咨询队伍和财务软件供应商的技术服务支持。大力推动信息业和财务软件服务业的发展,也是本世纪发展软件产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篇9
关键词:单位 财务管理 监督 资金
一、引言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主管单位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管理及监督方面,越来越显得重要。行政主管单位因为对下属财务部门管理和考核上,存在很多的偏差和误区,致使财务管理出现不少的问题,造成很多的纠纷,甚至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行政主管单位对下属单位,必须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坚决不能允许下属财务单位得过且过,放任自流。下面就下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归纳和总结,并寻求更好的方法和途径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二、下属单位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成本核算的意识
很多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因为没有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没有在监督和管理上,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更加深入的教育,使得一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核算意识,在成本核算中不能够谨慎地处理财务支出,开支随意性很大。因为看到成本核算中缺乏主管单位的监督和考核,认为有机可乘,便在资金管理上以自己的私心,不断地做出手脚,占取集体的便宜,使集体在疏于防范的情况下,不断地受到这些蛀虫的侵袭,深受其害。所以应该不断地加强财务管理的法规宣传,增强单位领导财经法制观念,提高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强化外部监督,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由于没有实施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发现不少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问题较多,有的问题比较严重。 有些挪用应下拨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本级公用开支;有些主管部门凭借资金分配权,和下属单位“协商” “明拨暗返”专项资金或将本级开支转移到下属单位。这些漏洞,因为资金管理的不严密,缺乏严格的管理和监督的制度,致使财务管理在资金上出现损失 。
2、预算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
财务预算管理是主管单位为了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在一个时期内对内部的人、财、物进行统一调配和集中调控的一个过程,是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它已成为现代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是有的下属单位,却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利用预算管理制度。不能在实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对工作实践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及时总结问题、及时纠正偏差。
主管单位实行预算绩效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和督促,下属正常开展工作,在计划预算管理的范围之内,不能脱离监督和管控实施的绩效方式。财务管理实行预算与下属单位的是紧密相关的,计划预算基于下属单位的业务活动,为管理活动提供依据。所以计划预算更多的是管理行为,是财务管理的工具,绩效考核仅是管理行为的辅助手段,最终目的还是要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管理行为的正确性。那么,在预算管理的推进过程中,对下属实施有效绩效考核,就显得十分重要。
3、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在财政预算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因为有些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仍然以传统的财务体制,来管理财务工作,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更助长了下属单位财务“机会主义”行为,从而阻挠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下属单位资产管理必须要在行政主管单位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在规范的控制和掌握下运行,防止资产流失。
下属单位财务岗位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会出现权责弱化的问题。会使一些财务人员缺乏责任感和工作中的使命意识,对工作中的财务管理不能做到全面负责,不能真实准确地将财务管理和落实的工作,细致深入地抓起来,完全依靠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规章制度进行深管、严管、实管。下属单位的财务岗位人员,缺乏权责意识,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完善管理体制,是改观财务管理状况的必要前提,但是光有这个前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不少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也起着一个决定性的作用[4]。因而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和专业水平,提升财务人员的警惕性,强化他们在工作中的权责认识。
三、监督的办法及措施
1、实施会计人员委派制度
下属单位不再设立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所需要的会计人员全部由主管单位任命,委派的会计数量及工作时间可根据接受委派单位业务量的大小而定,以满足账务工作需要为宜,并要求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定期向主管财务单位做财务负责并定期述职和报告工作,委派的所有会计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原则上每4轮换一次。
实施会计委派制度,有利于对下属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由于被委派的会计人员的行政关系,工资福利待遇不受所在工作单位的制约和影响,在较大程度上可以独立行使《会计法》赋予的是监督职权,自觉抵制“小金库”,帐外帐以及不合法的开支等行为。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提高宏观决策能力。由于委派制可解除委派会计人员与工作单位的依附关系,消除顾虑,排除行政干扰,因而有利于解决按领导意志作帐的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从而为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节约人员编制和经费。现行的会计制度,是不论单位大小都要设立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有的小单位由于业务量小,会计人员基本上无事可作,或者工作量很少,浪费了人力资源。由于委派的会计人员严把财务关,能有力地遏制腐败之风的蔓延。
2、实施会计人员集中核算制度
实施会计人员集中核算制度,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下属单位只设报账员负责办理日常现金收支事务,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提高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这样就会极大地加强了,会计监督功能,从源头上制止腐败行为。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后,核算中心严格从制度上和运作程序上规范了各单位财务行为,从源头上杜绝了单位违规开户、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产生,初步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和预防性的监督机制。
3、实施全委财务人员集中管理
站在行政主管的角度来看,对下属的监督是必然的选择,但是监督要有监督成本的产生,甚至监督不力又可能导致财务信息的失真,如果主管单位把下属的财务管理及核算纳入到集团内部,即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制度,这样就能减少监督成本和避免财务信息的失真[5]。财务集中管理可以把下属单位的财务情况,全部列入行政主管单位财务的核算和管理中,下属单位只有日常抉择的权利和执行主管各项政策的义务。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有利于保证财务目标的协调一致,大大减少了内部各成员之间营私舞弊,有利于树立“整体利益观”,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四、建议
1、建立完善行政主管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应以《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结合下属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建立完善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和内部约束机制,完善基础管理制度。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约束机制,控制和防范舞弊行为和经营风险,加大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发挥内部控制制度对防范欺诈舞弊行为的作用。
2、加强会计监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加强会计监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监管队伍的执业水平。要提高现有资格认证标准,严格会计监管队伍的资格审批制度;强化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财政预算应安排专项经费,选派部分优秀会计人员到有关高校培训,培养一大批既精通会计实务,又有一定理论研究水平的会计专业带头人。要让会计监管人员具有先进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业务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监管效率的提高。
五、结语
对下属单位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是杜绝下属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出现违规违章的根本方法和途径。只有扎扎实实地将这项工作开展,下属单位财务方面的管理工作,才会适应行政主管单位发展的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匡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公开制度[J].财会通讯, 2007,(7):20
[2]李淑珍.重新构建事业单位财务理念体系[J].广西会计, 2011,(7):10-11
[3]张志宏.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篇10
关键词:班级 管理 学生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合理要求作为工作的起始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健全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班级管理以学生为本,不同于班级管理中的以“事”为本。以“事”为本的班级管理是让学生服从于“事物”、顺应于“活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展现,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级管理效果大打折扣。这样的班级管理让班主任很苦恼,学生很被动。虽然班主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但很难得到学生良好的响应,学生的个性很难得到发展。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深刻理解教育规律,紧紧把握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本。
班级管理以学生为本,要求班主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日常教育中要珍惜学生的天赋,变管理为引导
天赋是人对某件事物的特有的悟性,是个体的人所特有的。天赋是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发现、培育和引导。学生天赋的发展离不开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以及兴趣爱好的了解。虽然有些学生具有某种天赋,但班主任并没有给予他们展示、发挥的机会,更有甚者对这种天赋进行冷嘲热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深深的伤害。究其原因,一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管得太呆板,二是对部分所谓反感的学生采取了一种不正确的管理态度。学生总认为在学校做自己不喜好做的事情,总觉得学校生活很枯燥和沉闷。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人,要积极采取正确的措施,改变学生这种不良的状态。
例如,笔者担任机械班的班主任时,有个学生学习成绩很一般,业余爱好也不多,唯独对下象棋很有悟性,有时还偷偷在上自习课的时间里和同学下棋。发现这个事情后,笔者就找他谈话,首先对他的棋艺加以赞赏,并委任他担任象棋兴趣小组组长,同时指出上自习课时间下棋的问题。后来师生两人经常进行棋艺切磋。一年以后,该生的棋艺大长,经过层层选拔,还参加了市里组织的象棋比赛并获奖,现在已是学校象棋兴趣协会的会长,也是小有名气的名人了。通过下棋,笔者对该生也增进了了解,该生也对老师敞开了心扉,现在他成为笔者班级管理中的一名得力助手。笔者经常想,要是在当初发现他上自习课下棋,采取的不是正确引导,而是野蛮批评,或许他会与笔者闹对立,很可能会成为班级管理中的消极学生,班级的象棋兴趣小组也不能建立,他的棋艺可能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得到大幅的提高。
二、在设计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变呆板沉闷为生动活泼
人存在着各种需求和欲望,学生所“追求”的在很多情况下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不合理性。引导学生的追求向正确的道路上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培育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应结合党的育人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从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习生活、品行修养、心理调适等问题入手,有计划、分层次地安排班级活动。
比如一年级首先可以设计树立专业思想、确立奋斗目标、增强法制观念、做合格技校生的主题活动;二年级可以设计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主题活动;三年级可以设计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的主题活动。同时活动的形式也应该多种多样,如主题班会、专题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社会调查、参观旅游、体育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比赛、科技活动等。例如在一年级时,为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满足学生过元旦活动的需要,笔者组织了一次元旦晚会。那次晚会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举办很成功。现在W生毕业好几年还记忆犹新,经常跟笔者说那次晚会太让他们难忘了。
三、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变指责为鼓励
首先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做栋梁之才,兴趣是出发点。兴趣是发挥学生能动性的动力,学生如果缺乏对事物的兴趣,就不可能有执著的追求,不可能实现“大志”。技校学生作为一个青年群体,他们所在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的兴趣倾向是广泛的和不确定的,受到引导可以发展,受到压抑则会泯灭。学生的不成熟状态和广泛的兴趣倾向,很可能使他们的兴趣“浅尝辄止”或多方面游移,这样的“兴趣”是无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发展兴趣,正确引导,使他们的兴趣健康有益,摒弃腐朽有害的行为。班主任还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学生必须参与的又不感兴趣的活动加以引导,使学生由感到素然无味到非常感兴趣、积极参加。班主任要使学生对所进行的正面教育的内容发生兴趣,可以给他们鼓励,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一点点获得进步。同时班主任要用多种方法为学生创造发展兴趣的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配合任课老师搞好灵活教学,使学生有机会产生兴趣。例如以前企业管理这门课安排在二年级,而二年级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企业,因此学习的兴趣不浓。为了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首先更改了教学计划,同时在开课以前配合任课老师,采用下企业参观的方法和请企业人员入校召开“企业管理者谈管理”主题班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后来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学习兴趣变浓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四、在启迪学生的心灵时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变空虚为实在
技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追求,因而缺乏朝气、浑浑噩噩,这正是动力不强的表现。也有的学生追求很强烈,但很不正当或是没有意义,这是动力的错位或偏离,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认真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并由此确立正确的理想。这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核心工作,这个工作做好了,其他工作就会有很好的效果。班主任要认识到榜样在集体中产生的影响力,要努力树立典型,培育班级集体中的榜样,形成学生人人有追求、个个有理想的良好局面。班主任要把学生的良好表现、进取精神与他们的理想追求联系起来,进行宣传教育。班主任还要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成长需要实实在在的努力,要从实际起步,要有具体的作为。
技校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的弱点是思想空虚,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的意志力不强,对某件事物缺乏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灵启迪时,进行意志的铸造相当重要。铸造学生的意志,从小处讲是使学生做事有头有尾,能够持之以恒;从大处讲,是使学生坚持自己的正当追求,能够克服困难战胜自己,为达到既定的目的百折不挠。这是较为艰难的工作,但却是学生成才的基本保证,班主任的任何工作都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决不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