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围手术期的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应急预案内容
1.2 应急预案要求。
1.2.1 人员要求。救护人员必须具备气性坏疽相关知识,快速识别气性坏疽的能力,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诊断气性坏疽的3个重要依据:①伤口出现剧烈疼痛,局部肿胀迅速,皮肤发白,可出现斑纹,伤口周围皮肤有捻发音,伤口胀裂,有大量渗出物有时可见气泡,并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②伤口分泌物培养有大量革兰氏阳性杆菌;③X线显示伤口肌群间有气体[2]。手术需要配备2名巡回护士,分别安排在手术间内、外供应物品。手术间内人员戴双层橡胶手套、双层口罩帽子、穿隔离衣裤、鞋套,要求在规定范围内活动。手术间外护士通过专用通道向手术间内传递物品。配合手术的人员必须无皮肤破损或创伤。
1.2.2 手术间、物品准备。①手术间准备:选用标有“特殊感染”的手术间,一般安排在手术区最外侧,中心净化装置独立设置,该手术间不需要的物品暂时存放在手术间外指定地点。②物品准备:除准备常规器械手术耗材外,所需的敷料全部使用一次性。③药品准备:3%过氧化氢、碘伏、含氯消毒液、大量生理盐水、青霉素等。④手术间外准备:包污染物品用的双层大单、污物袋、标本袋、甲醛溶液、高锰酸钾、量杯。
1.2.3 掌握伤口处理原则。及早、彻底清创,无需顾及刀口的大小,彻底切除已无活力的肌肉组织,直至出现正常颜色、弹性、能流出新鲜血的肌肉为止。使用大量3%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毒血症者大量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尽早进行高压氧治疗以抑制气性坏疽杆菌生长。病情严重者慎重考虑截肢。对疑似患者做好分泌物、渗出物病原菌送检及培养[2]。
1.2.4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具体措施如下:①参加手术人员脱掉隔离衣裤,双层手套、双层口罩帽子,更换消毒拖鞋,彻底进行外科刷手后离开手术间。②手术间内处理方法:封闭手术间,术后所有物品桌椅、墙壁、地面、麻醉机、手术推车、手术床、无影灯、接送病人推车用3%过氧乙酸擦拭。吸引器瓶、污物桶内液体、尿液应将其配成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搅拌均匀放置30min后,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后贴上特殊感染标志交医疗垃圾处理厂。③器械、敷料处理方法:护士在手术间内将器械用过氧乙酸浸泡后再清洗,送高压蒸汽灭菌。将一次性敷料、纱布、手套、呼吸机管道等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贴上特殊感染标记交医疗垃圾处理厂,布类敷料用清洁大单双层包裹送高压蒸汽灭菌后再清洗。④手术间用高锰酸钾加福尔马林熏蒸,密闭24h后通风,彻底打扫手术间卫生,做空气、物体表面培养,无致病菌存活后方可使用。
2 应急预案体会
2.1 应急预案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预案即预先制定好的行动方案,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和方案[2]。
2.2 手术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的同时也是造成医源性感染扩散的潜在诱因之一。严重的甚至可以引起感染的爆发流行。手术室担负着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气性坏疽有关知识,提高预防交叉感染意识,严格执行手术室应急预案内容,避免临场
混乱、措施不当、物品准备不充分延误抢救最佳时间。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骨科手术;护理;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TE)。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高,是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患者和医院的非预期死亡。为了防止在骨科手术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1]。因此,对中药的基础上,将颗粒骨科学的一个分支在2009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预防指南推出(以下简称《指南》), 2011专家论坛”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整形”的科学院和审查”的宣传引导,减少DVT后关节更换,护理程序的思维和工作方法的应用,与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外科手术预防(以下简称“过程”)。 2013 年1 月~2015 年1月,我们应用过程中120例择期手术在骨科预防VTE,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在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男79例,女41例;平均年龄45岁。共施行4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术,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股骨干骨折,9例脊柱外科,16例多发骨折。根据“指南”的VTE风险评分:2例患者低风险,25例中度风险的患者,93例高和非常高风险的患者。出院后,46例患者随访高风险患者。120例患者出院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或造影DVT和肺不适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
1.2护理流程 评估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指引》制定的VTE风险评估表,第一次评估:骨科患者在风险评估表对医院2h返回完成后。动态评价:每3d 1次,在任何时间来评估疾病的变化。一项计划是对中度风险患者的基本预防措施进行评估[2]。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常规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评价为高风险的患者,床边挂警示标志;在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好,通知签名;报告医生和护士;填单VTE患者的观察与护理类,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避免N窝压缩禁止静脉穿刺;加强基本的预防措施,遵医嘱给予物理防治措施,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压力梯度弹力袜等。药物预防措施: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
出院3 个月后进行随访,追踪患者有无发生VTE。实施计划遵循“指南”对严格的预防和预防药品预防和预防的证据,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给医生。加强风险管理在实施中的物理和防范措施。在风险管理中加强对前端、中、后方的气压的使用[3]。观察后抗凝药物的使用,主要是由于抗凝治疗引起的出血、血栓形成综合征及静脉血栓形成等,观察切口出血、异常及时报告;观察切口及引流管引流液颜色、性状及数量等,如引入流量大于或等于100ml/h,闭合引流管,并及时向医生报告;观察大便的颜色和特征,鉴别胃肠出血;医生定期重新发现,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据报道,随时猝死的危险宠物的患者中,约11%的患者死于1h内发病,得到92%的正确的治疗才能生存,所以我们开发了一个有限的应急计划[4]。一旦怀疑发生PTE,安慰患者保持镇静,不要深呼吸、强烈咳嗽或用力活动,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搬动患者,防止栓子再次脱落栓塞其他部位;高流量吸氧(4~6 L/min),同时立即报告医生,测血压、脉搏、呼吸,急请麻醉科医生到科行气管插管;准备好抢救药械:吸引器、吸痰包、氧气、急救车、气管切开包、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同时急请呼吸科医生会诊;心电监测、指脉氧监测、急查血气分析,并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应选择前臂较好的血管,遵医嘱及时补液、及时用药,保持输液通畅,以防药物外渗延误抢救;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观察神志、瞳孔变化,持续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指脉氧等动态监测,每10min记录1次;执行口头医嘱,在转入重症监护室后,采取床上直接推法,直至病情稳定,由医生和护士为转移到重症监护室的简单呼吸袋护送,并简要说明交接条件。评价是非常危险的,并完成出院前VTE。评估患者的VTE患者,和患者出院。3个月后出院,随访患者VTE。
2结果
住院时,共发现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例,肺栓塞1例。7例有很高风险6例DVT风险评估患者(5例骨科大手术),1例是非常危险的,发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1例发生在健康的肢体,7例DVT患者及时处理;PTE患者和1例76岁髋关节翻修术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为190 min,糖尿病,外伤的存在,等等一系列的风险因素,积极救援的角落,痊愈出院。没有VTE患者中有46例出院后。
3讨论
从专业和管理的角度出发,以防止骨科手术操作中的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详细的护理措施,指导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的“护理程序”的思维和工作方法的应用,根据“指南”,制定预防VTE的治疗过程中,与患者根据具体的风险评估和对“流”的实施护理措施,观察与“流”的实施的“指南”,这护士操作简单明了,使预防工作。”过程“开发和应用,加强医疗团队的合作,使患者更安全。在建立报告制度,该应急预案中,VTE的症状和体征,高风险患者的风险评估(如肢体肿胀,疼痛,小腿和大腿围,积极的人,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呼吸快速,脉搏血氧下降,等)应在物理防治措施实施报告,如空气压力治疗仪,在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处理。通过实行报告制度,加强该应急预案,加强医疗团队的合作,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使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有保证的。“过程”的制定和应用,提高了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通过对“过程”中,护士已经摆脱VTE的危险因素,掌握职业观察,熟悉预防VTE的预防措施,并加强预防措施的实施风险防范[2],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专业内涵,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护理质量。“过程”将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从单纯的治疗服务促进医院的预防治疗、护理、医疗服务的转变,符合医疗改革的要求,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动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3):380-383.
[2]Gebhardt M,Mentlein R,Schaudig U,et a1.Diffetential expression the limbal originof pterygia[J].Ophthalmology,2005,112(6):1023-1030.
[3]邱贵兴.推广指南减少关节置换术后DVT[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5):1-2.
篇3
(一)休克:
1、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全身微循环障碍,组织和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进而引起代谢障碍,细胞结构和功能损害等系列全身反应的病理综合症。
2、休克按病因分为低血容量性、心源性、感染性,过敏性休克等,而口腔诊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过敏性休克。
(二)病因:
麻药过敏性反应
(三)临床表现:
胸闷、全身或手发麻、发痒、皮疹、寒颤;甚至突然出现惊厥、昏迷、呼吸心跳骤停等严重反应。
(四)预防:
1、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
2、对普鲁卡因过敏者,可改用利多卡因,使用前也应做过敏试验。由于同类药物中交叉现象,普鲁卡因过敏者,也不能使用丁卡因。
3、麻醉前先用抗组胺药(如盐酸苯海拉明口服一次25--50mg,一天2--3次;或者盐酸异丙嗪口服一次12.5--25mg,一天2-3次)或镇静药(如安定口服一次2.5-5mg),一天2-3次)对防止或者减轻过敏反应有一定效果。
4、对过敏试验阴性者,也要提高警惕,在注射时仍然不可麻痹大意。
5、随时做好抗过敏性休克抢救准备
(五)处理:
1、一旦出现休克现象,应立即停止注射麻药
2、迅速平放椅位,患者于头低位
3、给患者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患者保暖
4、立即给1:1000肾上腺素0.5--1ml静脉注射,症状不缓解可间隔20-30分钟经肌内注射或皮下重复注射1ml。
5、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立即进行抢救,如出现心脏骤停应由首诊医生组织有关人员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的抢救。
二、晕厥应急预案
1、做好术前检查及思想工作,消除紧张情绪,避免在空腹时进行手术。
2、患者一旦发生晕厥(面色苍白、头晕、眼花、恶心、出冷汗)。立即停止治疗,判断晕厥原因,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
3、迅速放平坐椅,病人头低位;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酒精刺激呼吸;刺激人中穴;吸氧和静脉注射5%葡萄糖250ml。
4、建立静脉通道。
5、检测并记录:生命体征、SPO2、神志、意识及抢救过程。
6、待病情稳定后送急诊留观,或根据病情送相关科室继续治疗。
三、窒息应急预案
1、患者一旦发生窒息(突发呛咳、喘鸣,吸气困难,烦躁不安,口唇发绀)。立即停止治疗,判断窒息原因,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联系急症科。
2、如原因为异物阻塞(血凝块、碎牙片等)立即采取措施取出或吸出异物。如为组织移位造成(颌骨骨折移位、舌后坠等),则迅速清除口腔异物分泌物,压舌板于两侧前磨牙,上提上颌;舌后缀则用舌钳将舌拉出。如为肿胀压迫(水肿、血肿压迫喉气管),口腔插入通气导管,地塞米松5-10毫克静脉注射。
3、根据病情联系麻醉科气管插管;或联系耳鼻喉科气管切开。
4、同时改善缺氧症状,给予氧气吸入。
5、建立静脉通道,准备环甲膜穿刺或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6、检测并记录:生命体征、SPO2、神志、意识及抢救过程。
7、待病情稳定后送急诊留观,或根据病情送相关科室继续治疗
四、血压突然升高应急预案
(一)血压:
1、正常情况下,收缩压<18.6kPa(14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当收缩压≥18.6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12.0kPa(90mmHg)称为高血压。
2、高血压主要见于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亦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颅内压增高等),称继发性高血压。
3、血压低于12.0/8.0kPa(90/60mmHg)时,称为低血压,常见于休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也可见于极度衰弱者。血压为重要的生命体征,在拔牙及手术过程中,应随时监测血压变化,维持血压平衡。
(二)病因:
1、精神心理因素:如恐惧、紧张、忧虑等。
2、不良刺激:如疼痛、器械响声、出血等。
3、其他:如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颅内压增高、体弱疲劳者等)。
(三)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头昏、头胀、胸闷、心悸症状。严重时可有头痛、恶心、想吐、手足发麻等症状。
(四)预防:
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并监测患者血压,是否在正常值范围内, 如血压高于18.6/12.0kPa(140/90mmHg)时,应先行内科治疗待血压接近正常或稳定后再拔牙或手术。若血压正常可以手术,术前应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在术前1小时可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如口服安定药片一次2.5--5mg,一天3次)。术中保证无痛,局麻药选用利多卡因为宜,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及局部止血。术后继续服用降压药物。有明显症状或合并心、脑、肾等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应禁忌拔牙。
(五)处理:
1.一旦出现高血压症状,应立即停止麻醉注射或手术。
2.迅速放平椅位,让患者平卧休息。
3.给患者以安慰,消除顾虑,往往能迅速好转。
4.根据病情给患者服用适量的降压药:舌下含服卡托普利一次12.5--25mg一天3次或舌下含硝苯地平一次5--10mg一天2--3次。
5.给药5分钟后监测血压到正常范围,若经安静环境休息15分钟血压仍在140/90mmHg以上者,经治医师应及时进一步处理。
五、拔牙后创口出血不止应急预案
(一)拔牙后一般情况:
正常情况下,拔牙15分钟左右创口内形成血凝块,即不再出血。如在术后30分钟去除敷料,创口仍有明显的出血倾向时称为原发性出血;术后48小时以上创口感染、血凝块分解后发生的出血称为继发性出血。
(二)原因:
1、急性炎症期拔牙;
2、牙龈及骨膜撕裂未行缝合或缝合不当;
3、牙槽窝内残留炎性肉芽组织;
4、牙槽内小血管破裂;
5、手术创伤大,牙槽骨折裂未行复位;
6、创口护理不当,如术后反复漱口、吐唾、吮吸、近过热过硬的食物、剧烈活动等;
7、局麻药中肾上腺素含量过高或术中用肾上腺棉球压迫止血,引起的血管扩张;
8、全身因素所引起的出血如高血压、血液疾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减少,出血时间及血块收缩时间也延长等)、肝脏疾病等。
(三)临床表现:
患者情绪紧张、焦虑、恐慌、面色苍白,严重的这可有血压降低,甚至虚脱。局部检查,可见血凝块高出创缘表面之上,在血凝块下有血液不断渗出。
(四)预防:
1、 术前询问病史并做必要检查及准备。
2、术中应减少损伤。
3、术后应妥善处理好拔牙创口。
4、拔牙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止血药物。
(五)处理:
1、注意患者的全身状况,询问出血情况,估计出血量。应注意脉搏与血压的变化。
2、安慰患者消除其恐惧心理
3、去除血凝块,仔细查明出血原因和部位
4、针对不同的出血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a:轻微出血,可填塞碘仿海绵后压迫止血;
b:牙槽窝内的出血,在局麻下切除刮除不良的血凝块或者残留的炎性肉芽组织及骨碎片,用碘仿纱条填塞止血;
c:牙龈及粘骨膜撕裂后的出血,应予以缝合止血。
不论何种因素引起的出血,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宜观察患者半小时。待其完全不出血后方能离去。
对疑有全身出血性疾病、严重的难以查明原因而又反复出血的患者,在局部处理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止血药物和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应及时住院治疗。
六、下牙槽神经组阻滞麻醉引起的损伤
应急预案
(一)下牙槽神经阻滞: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剂注射于翼下颌间隙内下颌肢内侧的下牙槽神经沟周围,麻醉剂顺沟流入下颌孔而麻醉下牙槽神经,使该神经分布的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二)原因:
下颌磨牙特别是低位阻生第三磨牙,根尖与下颌管邻近,在分牙或断根是容易损伤下牙槽神经,或将牙根推入下颌管,使神经受压。
(三)临床表现:
下唇长期麻木或感觉异常。
(四)预防:
1、阻生牙拔除前应射X线片了解牙根于下颌管的关系,避免术中损伤。
2、如断根已经入下颌管,应扩大牙槽窝后取出,不可盲目用器械强取。
(五)处理:
1、如神经已受损伤,术后应给予预防水肿及减压药物;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每次2--20mg;静脉注射时,应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地巴唑片:口服一次5--10mg,每次3次。
2、给予促进神经恢复的药物,如维生素B1(口服一次5--10mg,一日3次)B6(口服一次10--20mg,一日3次)、B12(一般每片25mg--100mg分3次口服)片等。
3、如下牙槽神经血管束损伤拔牙创出血,还应以明胶海绵、碘仿纱条等填塞压迫止血。
七、心肺复苏
1、患者在科室突发意识消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
2、立即放平患者,呼唤患者,检查呼吸、颈动脉搏动,呼救,就地抢救。立即联系急诊科。根据心肺复苏流程开始抢救。
3、上级医师主持,立即心脏按压,打开气道,清除口内异物,简易呼吸机人工呼吸。
4、建立静脉通道,肾上腺素3mg每三到五分钟一次静脉推注。
5、检查颈动脉搏动、呼吸。
篇4
机构和科室设置要求
县级及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具有术后康复室或术后观察室。
设备要求
麻醉机、喉镜、人工气道(气管导管、口咽通气道、喉罩、鼻咽通气道等)、供氧设备(中心供氧、氧气瓶、面罩)、吸痰器(或负压吸引器)、吸痰管、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自动测压装置(或血压计)、心脏除颤器。
品和抢救药品要求
按技术规范要求配备所需静脉、局部、麻醉性镇痛药、镇静药、肌肉松弛药等,且均应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和标准。抢救药品应有:缩宫素、阿托品、可拉明、肾上腺素、酚磺乙胺(止血敏)、纳洛酮、氟马泽尼、新斯的明、50%葡萄糖、10%葡萄糖酸钙、麻黄素、去甲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硝酸甘油、利多卡因、甘露醇、晶体和胶体静脉输液等。
人员要求
施术医师1、已取得妇产科或计划生育专业执业医师证书;2、持有《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书》;3、经过参加麻醉镇痛技术培训,考核合格。4、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
麻醉医师1、持有麻醉专业执业医师证书;2、3年以上住院麻醉医师并能独立承担全身麻醉;3、能对受术者进行术中全程监护、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监护;4、能独立处置术中、术后突发的麻醉意外的抢救;5、麻醉医师和施术医师应配合默契、合理减少药物用量、缩短手术时间。
护理人员1、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2、护理技术操作熟练;3、能配合施术医师手术操作;4、能观察受术者的生命体征;5、熟悉抢救药品的使用;6、能配合麻醉医师进行急救。
篇5
【关键词】老年;胃癌;手术治疗;效果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胃恶性肿瘤的95%以上,其死亡率居第二位[1]。目前治疗老年胃癌的方法仍以外科手术为主,而且老年患者合并内科疾病者较多,对麻醉、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增加了手术治疗和术后处理的风险。因此,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术后治疗是治疗效果的关键。为了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了2005年1月――2007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胃癌患者的资料,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自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胃癌患者,男性44例,女性20例,年龄60-80岁,平均63.2±3.6岁。临床上腹部隐痛不适64例、嗳气、乏力34例、进食后饱胀、反酸58例,呕血、黑便34例、呕吐14例、不同程度的消瘦62例、贫血31例等。本组Ⅳ期36例,Ⅲ期16例,Ⅱ期12例。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27例,中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16例,未分化癌3例,黏液细胞癌4例。淋巴结转移32例。合并症:合并慢支,肺气肿21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14例,糖尿病4例。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全部患者术前行胃镜检查并病理明确诊断,入院后全面体格检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价全身情况及重要脏器功能,确定手术指征。请内科大夫配合,积极治疗并发症以改善全身情况及重要脏器功能。
1.2.2手术治疗6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下手术10例,全麻下手术54例。术后都予以辅助化疗。
2结果
本组64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胃癌根治术42例(65.6%),姑息性切除术18例(28.1%);胃空肠吻合术4例(6.3%)。术前有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1%(24/51),术前无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1%(3/13),两者差异有意义(P
3讨论
3.1老年胃癌的特点①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以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消瘦、乏力为主。有60%-90%的早期胃癌患者有消化不良的症状[2],这是由于老年人储备能力和营养状况下降,痛觉减退,自觉症状轻微导致起病因袭有关[3]。②以男性较多见,可能与男性吸烟概率高和接触致癌物质机会多有关。③老年胃癌部位以贲门胃底区常见。④病理中以腺癌为主。⑤术后TMN分期以Ⅲ期和Ⅳ期为主。
3.2老年胃癌治疗目前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胃癌最为有效的手段,老年绝非是临床医学手术的禁忌症,如果老年胃癌患者的主要脏器功能状态尚可,应尽量选择根治性手术切除[4]。对那些不能根治的患者尽量选择姑息性切除术,以减轻患者的肿瘤负荷和手术创伤,改善其生活质量,为后期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在手术治疗时,我们应注重缩小手术与扩大切除并存,强调手术方式个体化,提高患者生存率与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并重,这是老年胃癌的外科手术原则。
3.3围手术期处理对老年患者,术前系统评估和对基础疾病的有效控制,通过多学科联合制定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5],全面了解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情况,并实行有效监护,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手术。麻醉方式以全麻为好。术后要严密监测心肺肝肾的功能情况,术后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患者,尤其是术前有营养不良和贫血者最重要。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减少吻合口漏和切口裂开的发生,可提高免疫力,同时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6]。
总之,对于老年胃癌患者术前系统评估,包括心脏超声和肺功能检查、积极控制糖尿病和心脑血管基础疾病、多学科综合制定个体化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和应急预案,术后常规在SICU进行术后严密监护和心肺功能恢复,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赵林.应红艳,管梅.老年胃癌的临床特点[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32(4):412-416.
[2]高瑞萍,杨力,内镜检出胃癌2247例分析[J].宁夏医学大学学报,2009,31(2):188-190.
[3]李长锋,张斌,王芳.750例老年胃癌与青年为爱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3):415-416.
[4]付林.46例老年胃癌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8):99.
篇6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为急诊手术患者提供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急诊手术患者得到了更为全面的护理服务,感受到了人性关怀的温暖,强化了护理人员优质服务意识。结论:手术室急诊手术优质护理的开展,促进了急诊手术护理向有计划的、整体的、科学的工作程序化发展,为急诊手术患者的抢救提供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提升整体护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手术室;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手术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238-02
急诊手术患者病情复杂、危重、发展快,患者无思想准备,容易出现紧张焦虑、血压急剧升高、心率失常等一系列应激反应[1]。我院手术室从2011年1月开始对急诊手术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急诊手术患者得到了更为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感受到了人性关怀的温暖,提高手术护理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在手术室行急诊手术共871例,其中普外235例,骨科218例,妇产科418例,年龄在1岁5个月~83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病情急,大多对手术有焦虑恐惧心理。
2 方法
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为急诊手术患者提供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服务。
2.1 术前访视
2.1.1 术前快速收集患者资料: 巡回护士到病房接患者时要快速认真阅读患者的病历,了解手术患者的基本资料。
2.1.2 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 当患者或家属存在激动、暴躁、不知所措等行为表现时,手术室护士要及时、有效地缓解或消除这些不良情绪,让患者的情绪能尽快稳定下来,理智平静地接受手术[2],在手术室门外设立阅读区,为门外等候的家属准备开水、报纸杂志以及健康教育资料等,减少等候的焦虑。
2.2 术中护理
2.2.1 安全的护理: 做好三方安全核查,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熟练地配合麻醉和手术,手术未结束前的任何时候都要集中精力,防范自身伤害、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3],保证每一台手术顺利完成。
2.2.2 妥善安置: 协助医生快速摆好患者手术,骨隆突处垫以棉垫,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其功能位置。
2.2.3 温暖护理: 控制好手术间的温度和湿度,术中腹腔和伤口冲洗液加温,以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和减少体温过冷对机体的刺激。
2.2.4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避免不必要的身体部位暴露,除消毒范围外的肌肤及时遮盖,尊重患者,保护其隐私不受侵犯,不能谈论、泄露特异性感染的患者的病情。
2.2.5 术中心理护理:手术中要随时关注患者,给予患者持续的生理、心理、情感支持,清醒的患者要适时告知手术进展情况并做好安抚工作,如遇到生命体征异常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地处理,切忌不要大声说话,以免引起患者的紧张。
2.3 术后护理
2.3.1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不要急于去做清理等工作,要和麻醉师同时守护在患者身边,妥善固定各种导管,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患者的清洁、保暖。全麻患者清醒后简单告知患者手术已顺利完成,与麻醉医师一起将患者送回病房,告知术后的注意事项并做好交接。
2.3.2 术后随访,完善护理程序: 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了解患者术后的感受,同时针对患者出现的不适给予相应的解释和安慰。
3 体会
3.1 转变护理理念: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认知度,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4]。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护士认识服务态度的重要性,特别是急诊手术,而且多在夜间,急诊手术患者的病情是紧急的,甚至危重的,患者进入手术室应及时得到手术治疗。学会换位思考,能站在患者、家属、医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让患者、家属、医生真切感受到优质服务。
3.2 完善制度:我们要检查急诊工作中的各个流程,重新审查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3.3 做好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 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心理疏导,可适当运用肢体语言,让患者感受温暖与关爱,尽量多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使其树立康复的信心[5]。
3.4 为手术医生提供个性化温馨护理服务: 手术室的护理服务有双重性特点,为手术患者服务的同时,更多的是在为手术医生提供服务,而且两者是相关联的。洗手护士根据手术病情及损伤部位和性质,与手术医生进行术前沟通,了解术中可能使用的特殊仪器与设备,对易出汗的医生备吸汗巾,需要护目镜的备护目镜。营造和谐手术团队,手术结束后提供休息进餐的地方,备有干粮、牛奶等,对手术医生人文关怀,鼓励支持年轻手术医生的成长,相互尊重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文莉,黄月笑,钟淑玲. 循正手术室护理在手术室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312-313.
[2] 徐金粉,沈国梯 优质护理在重刨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开展及效果 中国现代医生[J]2013,3,51(9):59-61.
[3] 徐连生,陈娟,朱荷辉.手术室护士应对急诊手术的危害与预[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3,(2):56-57.
篇7
[关键词]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14.46+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b)-160-02
我院是辽源地区唯一的妇产专科医院。产科出血仍是造成产妇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相当数量的产妇直接死于产后出血及并发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多为急性大出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常常导致患者生命危险。故而,在抢救过程中必须争分夺秒地及时抢救和进行完善的护理管理,才能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乃至生命。现就抢救措施及体会交流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2月~2007年12月,我院手术室共抢救失血性休克93例,其中,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37例;宫外孕破裂出血9例;产后出血10例;腹腔妊娠出血1例;子宫破裂3例;子宫内翻出血2例;胎盘早剥3例;前置胎盘术中出血24例;卵巢黄体破裂出血1例;侵蚀性葡萄胎造成子宫穿孔出血2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大出血1例。本组患者在手术室手术期间出血量≥l 000 ml,且≤10 000 ml。
2 护理组织与管理
2.1 科室规定
遇到抢救,本台巡回护士必须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应立即启动紧急抢救预案,成立临时紧急抢救小组。小组成员由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三级管理负责制。
2.2 急救物品的管理
手术室抢救物品设固定数,每天清点交班并登记,以保证随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每周安排专人对所有急救药品及一次性用物进行详细的有效期检查,以确保每次抢救物品100%的到位率和安全性。
2.3 合理分工
每逢重大抢救都需要医生与护士、医生与麻醉师、麻醉师与护士、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之间通力合作,统一指挥,合理分工,才能做到忙而不乱,最迅速地进行有效救治。在护理人力保证的前提下,本台巡回护士主管本手术台上一切抢救物品的到位和添加,并与洗手护士认真清点、核实和书术记录单。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每半小时测量患者的尿量及出血量,详细记录抢救过程护士所执行的所有口头医嘱及执行时间。安排一名护士专门协助麻醉师做好静脉给药工作,保证治疗抢救用药的及时准确。做好血制品的查对和快速输注。遵医嘱准时抽取患者的血样本进行快速检测,以指导临床抢救用药效果评估。另安排一名手术室资深护士负责手术室的对外联络工作,保证手术室与医院抢救支持系统的组织联系并及时向医教科和院领导汇报。
2.4 抢救工作中的时间管理
抢救中,时间就是生命,做好时间管理尤为重要。要强化护士时间管理意识。抢救工作一开始,由本台巡回护士打开手术计时按钮,依据自动计时设置,每15~30分钟观察患者意识、面色、肤色及生命体征变化,每30分钟用量杯准确测量患者尿量和新增出血量,及时报告和记录抢救过程中的每次护理措施及执行时间。
2.5 抢救技能培训管理
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高抢救率的场所。每次抢救患者的过程,都是对护士抢救技能的温习和考核,护理管理者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安排护士进行轮训指导,不断提高护理抢救技能,熟练完成手术室工作,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患者最大的手术安全。
2.6 建立抢救管理评价机制
护士长对抢救全程进行跟踪评价,在各种大小抢救中有意识地进行以老带新的带教工作,新老护士合理分工,默契协作,让年轻护士有机会参与和观摩抢救的整个过程。使我院手术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和护理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 体会
完善的紧急抢救预案,强化日常抢救模拟培训演练、考核是抢救成功的重点。在日常工作中,护理部注重对手术室护士急救技能的培训和抽考。我院为妇幼专科医院,地处市中心,年分娩量2 000人次,剖宫产1 200~1 500台,2区2县高危产妇居多,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建立了一套出血性休克抢救应急预案,培养了一大批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为抢救成功提供了保证。
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和急救物品的到位管理是抢救成功的基础。在每例重大抢救时,患者病情危重,常会出现抢救人力不足,技能不够娴熟,紧张状况下人心慌乱,六神无主状态,应有核心领导进行紧急人力调配、明确分工及急救物品严格管理,为救治患者赢得时间。
抢救的时间管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时间就是患者的生命,一旦错失了抢救的最佳时间,抢救就是难上加难,而且失去了最佳时机,生命的质量也就要大打折扣。
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出现
4.1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术中的口头医嘱必须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术中所有用药必须查对清楚后再用,用后空瓶不能及时扔掉,要保存在空盒内,以备查对。术中所用物品,未经巡回护士同意,任何人不能拿出手术室。输血时要严格执行输血常规,血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再输入,输血时要严密观察有无反应。
4.2 防止异物遗留体腔内
术前要严格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缝线等物品,做好详细记录,在关闭体腔前,要认真详细的清点,做到万无一失,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5 小结
通过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手术室护士,应具备有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既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手术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仔细的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由于医生忙于手术,有时需要巡回护士提醒手术者,如当发现有失血性休克的苗头时,应积极主动采取抢救措施,这样才能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郜素华,乔季玲.72例腹部外伤致失血性休克抢救及护理[J].长冶医院学报,1998,12(3):237.
[2]胡亚娟.严重腹部外伤的急救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9):141.
[3]陈爱初.新编医院手术室护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32-35.
篇8
【关键词】 心胸手术室; 感染; 控制
1 易引发心胸手术室感染的因素
1.1 空气污染。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中菌落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设备的移动及门的开关,会在手术室里形成新的气流,这些气流中的尘粒和棉绒会降落在手术部位、创口及无菌台上;包装敷料时会散布许多纤维绒;在手术室有限的空间内清洗、消毒、准备手术敷料包均会影响手术室的空气质量。
1.2 全麻患者因气管插管、麻醉机螺纹管反复使用或消毒不严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居于各种感染的首位,这已成为国内医院感染特点之一[1]。全麻气管插管在医院感染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因为气管插管是一系列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导致支气管树与外环境的直接联系,使作为第一道防线的鼻道和口咽,失去了防御感染的作用;同时,反常的气道压力,高浓度的吸氧,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使肺部继发感染或原有感染可能加重。
1.3 参加手术人员的手,是外科感染的主要细菌传播媒介。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手卫生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2]。手术人员不规范洗手,术中手套破损均可能成为重要菌源。
1.4 有创动脉、深静脉穿刺、体外循环安装不规范,穿刺部位消毒不严,穿刺方法不正确或不按无菌操作进行造成感染。
1.5 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手术台、器械台潮湿,手术时间长短,术中的出血和输血量,缝线的选择,术者的技术。
1.6 手术中一次性物品包装破损、过期。
1.7 手术器械清洗不规范带来致热源,手术器械仍用人工手洗,清洗流程不符合规范或清洗不干净。
1.8 手术室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功能流程,三区划分不严造成污染。
1.9 手术后污物分类不清,垃圾没有分类处理。手术室工人素质低下,无医学专业知识,流动性强,无责任心。
1.10 温度、湿度的影响。温度高会对垂直下降气流产生阻力,干扰空气净化,湿度高会使手术室内物品和墙壁生霉。
1.11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过度应用抗菌药物会破坏体内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增加耐药菌的感染机会,造成术后感染发生率增加[3]。
1.12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皮肤准备不到位、备皮时划痕、皮肤不清洁等均会导致切口感染。
1.13 在治疗操作方面,手术中留置导尿管不规范,使用呼吸机和器官切开都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也与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消毒隔离措施不当有一定关系[4]。
2 心胸手术室的感染控制
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心胸手术室在医院感染办公室的领导下,控感信息及时传达,执行迅速。手术室由护士长和两名高年资护士担任心胸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组长,每周检查1次,平时不定时抽查,每月进行总结,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严把感染关。
2.2 新来的护士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手术室入室前进行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培训及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理论考试,考核合格才能进入手术室工作。
2.3 健全手术室工人岗位责任制,使工人明确责任。对工人进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观念、三区划分、垃圾分类和手术后物品处理的培训。清扫工具严格区分并有标记,禁止混用。对工人也实行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士人人都有指导、督促的责任,以促进手术室环境的改善与维护,使患者能在最安全的环境中接受手术。
2.4 手术室器械和手术中用物灭菌首选高压蒸汽,高压蒸汽灭菌具有高效、快捷、方便、经济、安全等诸多优点。对不能耐温、耐湿的物品选用环氧乙烷。到目前为止,环氧乙烷是最有效的低温灭菌方法。
2.5 手术前30 min打开层流,将温度调至22 ℃~24 ℃、湿度40%~60%,手术室温度低会使患者因冷的刺激而畏缩肌肉、紧张,产生不安[5],温度高则会使患者烦躁、胸闷,加重呼吸困难,还会影响空气净化。
2.6 巡回护士要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数量,避免人员流动及反复开关手术室门,减少不必要的说话,尽量应用对讲机。禁止从污染手术室进入无菌手术室,避免交叉感染。
2.7 护士长和各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加强对参加手术的人员刷手过程、洗手时间、七步洗手法、着装、指甲及时纠正,并每月做洗手培养。
2.8 手术室布局合理,严格三区划分,各区标志明显,人流、物流各行其道。手术室内物品及设备、抢救药品、圆凳一标准化放置。
2.9 接送患者车交换须一人一车一消毒、一更换床单,以防车随患者进入手术室并带入灰尘和病菌。
2.10 每天手术结束后湿擦层流回风口,每周清洗、吸尘回风口及过滤器,2年更换过滤器。
2.11 手术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经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后再送入手术室。
2.12 每月对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器械进行采样细菌培养,为质监提供保证。
2.13 每天手术开始前、结束后,用含氯消毒剂和75%酒精擦拭手术台、手术室内物品表面。
2.14 气管插管、螺纹管一次性使用,喉镜片用2%戊二醛浸泡10 h,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后才能使用。
2.15 一次性物品专人负责,做到五定一及时,发现破损、过期严禁使用,用后严格分类处理。植入物应经过招标入手术室,使用时认真核对名称、有效期、包装。
2.16 参加手术人员规范洗手,严格七步洗手法和洗手时间,术中手套破损立即更换。
2.17 术中遇到手术单、手术台潮湿应尽量更换,大手术应用手术贴膜。
2.18 手术室需接台时,要严格自净时间30 min以上,先做洁净手术后做污染手术。
2.19 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在手术开始前30 min应用抗生素1次,手术时间长者,术中还需追加1次抗生素。
2.20 污染手术需关门,门上挂明显标志,避免窜手术间引发交叉感染。
2.21 手术敷料、手术衣选用全棉不掉绒的,手术衣选全包围式。
2.22 手术台保持无菌、干燥。器械护士做到稳、准、精、快地配合手术,以防配合不到位而使手术时间延长。
2.23 严格区分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并分开放置,使用时认真查对包内、包外指示卡。
3 小结
心胸手术室是专科手术室,负责各种心脏、普胸、大血管、心脏移植等手术,严格感染控制是手术成败的重要环节。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有效地处理手术过程中的各类感染,是心胸手术室及医院感染的首要问题。医院现代化的标志就是洁净手术室,手术室的全体人员是感染控制的执行者、监督者,所有进入手术室的人员都应有高度的无菌观念,把所有的手术都视为感染手术,从而保护自我,保护患者,人人参与并重视感染控制,减少感染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控制院内感染,每个手术参与者都责无旁贷。
参 考 文 献
[1] 田少青,王蕾敏,王芳.1244例院内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杂志,2009,16(1):83.
[2] 刘延锦,王彦艳,牛扶幼.1999-2008年国内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状况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5):410.
[3] 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9(7):26.
篇9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安全;护理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自上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被公认为泌尿系结石的首选疗法,是泌尿系结石常见的微创治疗手段,但是也存在潜在风险和安全隐患。2008年WHO建立的世界患者安全联盟已将安全手术问题锁定为全球患者安全的第二大挑战[1]。为了确保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的安全,我院参考《泌尿外科学》及《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制定了体外冲击波碎石室管理制度和标准的操作规范和碎石术各个环节的护理流程,并由碎石室副主任护师、泌尿外科护士长、泌尿外科主任监督检查碎石术的质量与安全。2013年8月~2014年7月,对451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患者碎石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加强护理管理,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8月~2014年7月,在我院泌尿外科就诊住院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451例,年龄11~86岁,平均47.5岁。结石大小1.9×2cm~0.36×0.5cm,全部病例均经B超,KUB平片和IVP或泌尿系CT检查确诊。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73例,中段结石184例,末端结石93例。尿频166例,尿急104例,尿痛46例,排尿异常144例,血尿184例,触、叩痛186例,初发190例,复发88例,病程9~18d。严格掌握纳入及排除标准。
1.2护理措施
1.2.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前护理 为了保障泌尿外科患者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安全,制定了一系列体外冲击波碎石室安全管理措施:①体外冲击波碎石工作场所安全管理制度;②碎石室消毒隔离制度;③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管理制度;④碎石的标准操作流程;⑤患者安全核查制度;⑥患者碎石的记录及资料保管制度;⑦碎石术后患者随访工作制度;⑧专业技术培训制度;⑨各种应急预案。安全管理质控小组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考核。
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前按照安全核查流程检查碎石方案、碎石机的情况、碎石工作场所、患者情况(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血压、血尿常规、凝血机制、肾功能、血糖、胸片、心电图、KUB平片、CT片,确认碎石部位及术前个人准备等)、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等,并做好术前评估和应急预案。
1.2.2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护理 在碎石过程中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治疗、护理措施,并做好应急处置。
1.2.3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护理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效果的好坏,是否产生严重的并发症,除与碎石机类型、性能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碎石过程中安全管理程序执行的好坏及处理并发症的能力有关,只有在每个环节不放松安全管理,才能保证碎石治疗护理的成功。
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的管理包括:①观察治疗后尿液颜色及碎石沉渣。治疗后几乎都出现轻度血尿,呈淡红色,1~3d消失,如果出现深红色血尿及血尿时间较长,及时给与止血处理;②收集碎石并对结石进行成分分析,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以预防结石再次复发。对尿酸结石患者:忌食动物内脏和饮酒,少食花菜、蘑菇。对草酸钙结石患者:忌食菠菜、韭菜、香菜、竹笋、各种干果和酒类。对磷酸镁铵和碳酸钙混合结石患者:控制尿路感染,服用食醋,酸化尿液。对磷酸钙结石患者:忌食南瓜子、浓茶,预防结石复发风险;③利尿:利尿是碎石后排石的重要措施,如果尿液不足,大量碎石积聚在肾脏或输尿管内是十分危险的,容易引起感染扩散,造成败血症。给予患者饮水2~3L/d,可给予静脉补液1500~2000ML/d。必要时给予利尿药;④解痉、松弛扩张输尿管平滑肌,避免因尿道痉挛发生肾绞痛及排石困难;⑤引流:一般结石宜于适当活动,有利于排石,但碎石当天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引起碎石迅速排出积聚在局部引起石街的形成,阻塞输尿管;⑥适当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10d后复查KUB平片,了解结石排出情况。术后加强对血尿、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 结果
451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有348例痊愈,治愈率77%。患者结石排出体外,KUB平片上结石影像消失;无尿频、尿急、血尿及叩痛;另86例有效,有效率19%。患者结石部分排出,结石影像存在或向下移位。17例无效,无效率4%。
3 讨论
3.1规范化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安全护理的重要性 尽管过去几十年来手术安全问题已备受重视并得到改善,但从安全性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全球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组织管理不力、感染控制不妥、药物质量缺乏、人员培训不足等不能容忍的手术治疗差异。在早年体外冲击波碎石过程中,存在对微创技术安全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导致因术后对患者安全管理环节的疏忽,且患者也以为自己是体外冲击波碎石不存在风险,碎石后私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自上世纪80年代问世,作用机理通过液电效应(或压电效应,或电磁效应)产生冲击波,利用冲击波在不同的物质中传递时的阻抗不同,当抵达结石产生一定压强,对结石产生破坏力,并在通过离开结石时,产生拉伸力,对结石结构造成破坏,而使结石逐渐粉碎。虽然80%以上的尿石症可通过ESWL治疗[2],但ESWL治疗过程中会对结石周围产生摩擦和震动,结石周围组织水肿,产生粘连,极少数肾功能差的患者,结石粉碎后也难以及时彻底排出[3],碎石后松弛尿道平滑肌,促使结石有效排除体外,修复ESWL造成的泌尿系统损伤,因为存在风险,所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安全管理问题任然是十分重要问题。
3.2重视术前对患者状况术前评估和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整体状况对碎石治疗安全成功十分重要,解除患者普遍存在害怕、担忧等恐惧心理,碎石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让患者放松,减轻恐惧感,密切配合治疗,碎石过程中播放舒缓音乐,增加舒适感,术前肠道准备,清除肠道内容物及气体,有利于冲击波和X线穿透,避免影响结石定位和碎石效果,避免肠道损伤。
3.3术中安全护理尤为重要 ESWL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生命体征,患者出现不适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碎石电压应偏低,严格控制冲击次数,一般应低于2500次,频率不宜过快,减少损伤。
3.4术后护理安全不容放松 术后病情观察:ESWL治疗后,肾及输尿管组织可以发生微小出血及水肿,部分未排尽的结石残余颗粒可以诱发梗阻,因此术病情观察、并发症处理、给予用药指导,,有利于松弛输尿管平滑肌的作用,给予饮水指导便于排石。根据结石成分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有效预防结石复发。
近年来,卫生部在深入开展医院改革的各项活动中,始终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应该让每位护士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确保护理安全,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4]。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是20世纪末医疗界的重大事件,被誉为当代三大医疗技术(CT、MRI、ESWL),这项技术彻底改变了泌尿系结石主要依靠传统开放手术的方法,是尿路结石治疗上的革命[5]。今天,这项技术仍然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因此,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室专科护士,必须本着高度为患者负责的精神,不断钻研这项较新技术,始终具有安全意识,充分保障体外冲击波治疗患者安全,避免加重损害,给患者带来可以避免的痛苦,真正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邵红玉,汤磊雯,叶志红.急诊手术管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3(48):235.
[2]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2004:786.
[3]吴开俊,李逊,梁志雄.输尿管结石的处理[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12(30):163.
篇10
重症医学科是一为临床各科室危重患者和围手术期高危患者提供集中监护、抢救和支持的重要保障平台。为了加强学科建设,适应医院快速发展的要求XX年将对照三级医院要求对重症医学科进行规划,虽然难度较大,但全科室人员不畏艰难,逆流而上,现将工作计划呈报给各位领导,望审批指正。
一、人才队伍建设:重症医学科(ICU)是一支年轻化、朝气蓬勃的队伍,还是一个儿童时期,还未发育健全,行走还不稳定。要想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医护专业人员来适应科室发展,必须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ICU有固定医师3名,护理人员9名。争取在上半年前能引进ICU住院医师1名、续派出1名人员进修学习。护士可从我院护士中挑选优秀者,知根知底,利于科室快速发展。目前医师队伍中有1名副主任医师,2名住院医师,存在很大的医疗安全隐患。建议领导加大我科室人员的培养或该类人才的引进。
二、设施、设备的利用与引进:ICU集中了诸多高端医疗设施及设备,可对各种类型危重患者集中救治,实现多脏器功能替代治疗。目前我院ICU拥有的医疗设施、设备有:多功能床8张;防褥疮气垫床4张;呼吸机4台(包括有创呼吸机3台,无创呼吸机1台,);监护系统包括中央监护仪及床头监护10套;GE除颤仪1台;输液泵及注射泵台共15台;电子降温毯1套;振动排痰仪1台;血气分析仪1台;空气压力波治疗仪1台;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1台;便携式血氧饱和度监测
1台。由于现在医学发展较快,治疗危重患者的方法和设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实用。现在床旁气管插管对危重病人来说,是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因此建议领导们在2017年给ICU添设一台可视喉镜,便于我们在短时间内迅速插管,更快更好地为危重患者服务,挽救他们的生命,造福老百姓。
三、业务技术发展:目前我院ICU已成功独立开展起来了,受益匪浅。有许多我院以前没有的新技术、新项目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如血清乳酸动态监测及APACHEⅡ评分对危重患者预后与疗效的评价;深静脉穿刺置管肠外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危重病补液;脓毒症血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有创和无创以及转院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等等。在开科这一年多来,ICU每一天都在开展新技术,遇到新的挑战,上一个新台阶。ICU业务技术的发展空间极大。我们不甘落后奋力直追。在不耽误正常工作情况下,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各种ICU学术会议或培训,紧跟国内ICU发展形势,努力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并实际应用于临床。2017年预备与总院脑外科联合,开展脑出血、硬膜下血肿手术,术后直接送人ICU进行监护,为边远山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四、科研及业务学习:ICU目前已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2017年将继续倡导学习之风,定于每周四下午17:00举行科室内业务讲座,同时有记录。不定邀请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ICU专家来我科授课,在专家的指导下科室2017年要求要有论文和论著发表。鼓励外出学习归来
者要有一次讲座,多组织科内病历讨论。不定期举行科室内操作技术考核、理论考核等,提高医护人员工作及学习积极性。
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及抗生素合理使用规定:继续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及抗生素合理使用规定,同时严格规定患者家属探视制度,严格消毒隔离制度规定,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MRSA等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严密监控VAP、导管相关性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成立专门质控人员,随时督促检查。每日均有院内感染监测记录。
六、落实核心制度及岗位职责,加强科室管理:严格执行危重病人管理制度、ICU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医师值班制度、ICU患者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危机值报告制度、ICU常见危重症护理常规等。继续落实并严格执行ICU各级医师、护士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ICU仪器设备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清洁、保养、维修管理。大力开展及支持优质护理服务。
- 上一篇:乡镇执法总结
- 下一篇:生态河道建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