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英语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英语 教学 培养方案
一、引言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在高等教育中作为通用语言之一的英语已经成为新形势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外较多的专业,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也是其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基本素质条件。因此,改变传统教学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对于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意义
1.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便是掌握大量英语知识,同时通过英语作为交流工具,这些均离不开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这也是开展英语教学的基础目标。
2.英语应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英语作为新时期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提升英语应用能力有助于发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其顺利结业并踏入工作岗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3.应用能力培养也是英语学习的目标之一。根据国家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便是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其根本要求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坚固语言基础训练与交际使用能力的培养。
三、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大学英语教育中,对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应用能力教学方法有待系统化与深入拓展。
2.传统落后的英语教学方法不利于整体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语言的学习是一项需要依靠实践实现的功课,但是现阶段部分高校英语教学培养方式过于简单粗放,对于应用实践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未能形成课上以及课下的交流互动,造成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较低。
3.大学英语教学考核方式缺乏对于应用能力的侧重。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目的均是需要通过期末考试或者是英语等级考试,而这些考核测试对于应用能力的侧重不足,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投入较多的精力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上。
3.1英语基础知识的培养
英语基础教育作为英语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根本。因此,对于高校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因材施教,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尽快提高其英语基础能力,并同时开展英语应用技能的教育。
3.2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授其有效的学习策略,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学习。学生对于自身学业的定位不同,因此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需要解决学生的学习愿望,通过积极自主的学习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此外,课堂教学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与条件,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相结合,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3使用输出的双向教学方法
实现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的作用,即通过学习过程中英语知识的学习与英语知识的运用之间的有效结合,实现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进而突出应用实践的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双向实践教学具体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重视英语学习读、听、说作用。在英语课堂学习上,可以通过对文章进行朗读,并通过其他学生对朗读内容进行辨别,轮流安排进行。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羞涩感,同时有助于提高其学习自信能力,对于提高口语以及听力能力将会作用显著。
②.适当增加英语课堂学习表演以及对话等内容。在英语课堂活动课上,应适当增加言语活动并形成英语环境氛围,将所教授英语知识及时运用。可以采取某一故事情节或者某一话题,组织学生实用英语表演或者讨论,这样在激活课堂气氛的同时,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③.重视口译的教育学习。口译作为英语应用能力中的重要一项,也是制约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高的难点。需要注意的是,口译教学应当适当的营造实际运用临场氛围,突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心里,达到可以熟练自主的运用英语进行口译的效果。
3.4优化英语教学考核方法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对英语教学考核检验方式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仅仅靠听力以及笔试等内容的考核方式。可以适当增加口译或者对话类的考核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检查,还可以考核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对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进行考核,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运用实践能力。
3.5增设英语文化类选修课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校的师资以及教学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知识需求,适当增加英语文化类的选修课程,例如英语文学、西方历史文化、英语读写以及英语类电影赏析等方面的选修课,这样既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丰富了其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对于日后满足工作需要也是十分有利的。
四、结束语
英语作为高校重要的基础课程,必须实现由知识学习向应用能力培养的转型以适应新时期国家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有效地教学措施,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以及保证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衔接性和前瞻性 [期刊论文] -外语界2004(05).
篇2
参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借鉴其他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普通医学院校可建立“大学基础英语+EPS英语+大学选修英语”的课程设置模式,并改革相应的教学模式、教材和成绩评价,优化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医学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新形势;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成绩评价
国际交往的双向性与跨文化交际的要求是目前英语学习者面临的新形势之一(王守仁,2001)。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以通用英语和通识英语教学为主、学术英语教学为辅(胡开宝、谢丽欣,2014)。大学英语课程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当前的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地域性差异、生源质量、专业特点、培养目标等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在加强学生英语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就是ESP水平和能力。2014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也明确提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笔者结合一所普通医学院学分制改革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期经验,通过查阅文献、借鉴相关院校改革和科研成果,结合社会、学生需求分析,提出一套符合普通医学院校实际、具有较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特点分析
近几年,各高等院校积极改革探索,提出多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方案,如山东理工大学(2013.6)基于分级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2012.12)、河南师范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2012.12)等。笔者通过CNKI学术搜索,对学分制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以下特点:
1.关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改革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
医学院校的改革成效仍不显著,还未真正开展有医学院校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学分制下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
2.现有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改革未体现个性化。
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大多套用国内其他高校的教学模式,未体现出医学院校英语教学应有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导致现有的此类研究多呈同质性。
3.近几年关于医学院校ESP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
大多研究未着重于实践运用及研究的可操作性,对于如何以ESP为指导,将专业英语(即医学英语)与大学基础英语阶段的学习有效衔接,因材施教,以及如何满足学生需求,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不足。
二、普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内容
笔者通过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成绩评价、教材改革等方面的全面研究以及对社会和学生需求的分析,借鉴同类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探索学分制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可行性及应用性,制定出符合院校实际,系统、完整、全面的普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课程设置改革
参照《指南》,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按因材施教的原则设置课程,建立“大学基础英语+ESP英语+大学选修英语”的课程设置模式,英语教学三年不断线,使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能力层次学习英语,提高学生ESP水平,即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1.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层次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实行小班授课,加强学生的基础英语。对具备较高英语能力层次的学生适当进行ESP英语的课程设置。
2.改革专业英语课程设置。
根据专业设置ESP英语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与之专业相对应的专业英语课程。实行两班合班授课,改进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改革选修课课程设置。
根据学生对普通英语课程的学习需求设置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如通识教育类、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并使其英语水平达到更高层次。按照学生对ESP英语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设置专业英语选修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二)教学模式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分级教学+课堂+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行分级教学,按照学生能力层次进行课程设置,选用教材,确定教学内容,配备师资。根据课程特点确定授课组织方式。新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优质网络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和自主学习软件系统,适当选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方式拓展教学内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实自主学习资源,建立网络资源库、考试题库,逐渐利用网络教学系统,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材改革
大学英语根据学生学业层次和语言能力,ESP英语按照专业特点选用教材。将选用优质大学英语教材和选用自主编写大学专业英语教材相结合。
(四)成绩评价改革
大学英语和ESP英语的成绩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并针对ESP英语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和调整其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内容及方式。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ESP英语能力要求,并进行较为科学、合理的本校ESP评价与测试。
三、普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预计成果
通过改革可以优化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加强ESP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构建全新ESP英语评价体系,有利于普通医学院校结合本校实际和人才培养特色推行学分制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并初步构建符合实际、较为合理、完整、系统的突出专业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普通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医学复合型人才。
作者:李娟 单位:包头医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
[2]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9):4-11.
[3]胡开宝,谢丽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J].外语界,2014,(3):12-19.
[4]束定芳,王惠东.外语课堂教学功能的重新思考与定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8).
[5]王雪梅,徐璐.国际化复语型人才的内涵与培养模式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
[6]曾宪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思考[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7).
[7]王玲香,李萍凤.医学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的再思考[J].卫生软科学,2005,(4).
篇3
大学英语被重视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且不论各个高校的英语专业,就单看高校非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学英语成为了各个专业必修的公共课。几乎在所有的高校中,都设置了英语课程。这种课程的设置体现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也体现出英语语言的重要性。但是,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缺失现象十分普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开展。过于强化语法教学对于一门语言来说,尤其是对于英语来说,掌握语法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但是,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多数高校过于重视英语语法教学,甚至在整个课堂中,语法成为了一个中心词,无论是在句子解析还是在文章分析的时候都以语法为基础。这种过于注重语法讲解、忽视文化的现象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教师配备不合理随着与国际间交流的日趋频繁,我国吸引了许多国内外优秀人才,其中不乏以英语为母语的英国人和美国人,同时还有有着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的外籍教师。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师的配备更倾向于中国人,这不利于英语文化的代入,没有将大学英语教学与英语语言文化本身结合起来。教学模式的禁锢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有助于促进英语教学的开展,而过于固定或过于单一的教学模式从本质上就不利于英语教学的发展。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主要采用授课模式教学、交际模式教学、游戏模式教学、情景模式教学、动作模式教学、合作模式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中都有所运用,但是从其运用频率上来说,一些高校还是较为倾向于传统的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在很大程度上泯灭了英语语言本身的活力,使其失去了存在的空间。
二、基于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案研究
1.一直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都采用的是外教教学模式,同时结合一些中国英语教师的参与,在中国英语教师与外教的共同配合下完成英语教学工作。这种教师的搭配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教学体制相关。我国是从应试教育迈步到素质教育,当前我国素质教育还处于迈步阶段,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将英语教学与其所依托的文化结合起来,在文化背景下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改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文化缺失现象,更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文化差异性中西方文化的固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时,我们不仅要尊重所学语言的文化,同时也要在理解我国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基于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案研究要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共同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比如说,在传统文化习俗上,中西方的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就会有所不同。我们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为重,西方则崇尚感恩节、圣诞节、狂欢节等。教师可以此为契机,根据文化的差异性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判断,在理解风俗文化的基础上来学习。注重文化知识的注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所呈现出来的内涵是不同的,比如说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中有一些发音相同意思却有很大出入的词语。例如riot,在英式英语中表示“骚乱”,而在美式英语中则表示“丰富繁多”。再如,washroom一词在英式英语中表示“盥洗室”,但在美式英语中表示“厕所”。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只有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才能灵活掌握相同词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在不同环境下有区分地理解英语,有针对性地运用英语。
2.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是无法实现教学效果的,尤其是在当下,高校在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上都相对较多,且学生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许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便不再学习英语。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帮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语言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文化特色的英文欣赏作为课后作业,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更让学生有机会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讨,进而更好地赏析文章。在文化背景下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在相对放松的语言环境下学习英语。课堂教学展现文化魅力课堂教学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融入文化,包括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有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工作。比如在翻译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文化背景进行翻译,尤其是对于一些英语中的谚语、成语,要以相应的产生背景为基础。例如“Everydoghashisday”译为“人人皆有得意日”,“Abadbeginningmakesabadending”译为“恶其始者必恶其终”,“Abadthingneverdies”译为“坏事传千年”,“Beslowtopromiseandquicktoperform”译为“不轻诺,诺必果”,“Don’tcrossthebridgetillyougettoit”译为“不要杞人忧天”等等,这些语言在翻译的时候都应讲解相应的文化背景。那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这些文化背景所带来的文化魅力,将其与文化结合起来,同步进行翻译,使翻译恰到好处。不仅是在翻译课程。
三、基于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案研究意义
篇4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
教育部近年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提出“支持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参与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大学英语作为一门我国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必须积极参与到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一、我校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
作为第二批进入国家“卓越计划”的高校,2011年起,我学部分工科专业进入“卓越计划”名单。大学英语教学深知开展国家“卓越计划”的重大意义,根据我校学生自身条件制定了学校大学英语改革方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大学英语如何更好地适应国家对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需求,为“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做出贡献。
二、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大学英语教学人才培养目标
1. 发挥英语教学的通识教育特点,突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卓越性”
我校工科专业原有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为“应用型工程人才”,而卓越工程师侧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强调人才的“卓越性”。而“卓越性”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兼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外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其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即发挥外语教学在通识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
2. 发挥大学英语教学特点,突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交往日益增强,中国正在从“本土型国家”向“国际型国家”大步迈进。“国际型国家”不仅意味着更广泛的对外交往、国际合作、商贸旅游、出国留学,更意味着人才培养要迈向国际化目标,而国际化人才应该懂外语,更应懂得国际交流,即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一种沟通世界的桥梁,大学外语教学无疑能够也必须承担起“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国际化”重任。
三、外语教学打造“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实现学生道德人格、外语知识智力和专业发展同步的教育理念,大学英语教学配合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在课程设置上致力于在发挥外语教学通识教育作用的同时,着力研究外语教学在学术英语方面的巨大潜力和作用,力求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实现:在学习语言和侵润文化中为学生提供一种手段和能力,满足他们使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进行国际交流和专业交流的需求”,进而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
四、建设有助于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我校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正在进行中,改革从学生需求、专业需求和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特色出发,精心设计并实施了一套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1. 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我校将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大学英语课程和后续拓展阶段课程。同时将基础阶段大学英语课程进一步划分为视听说课程和读写译课程。
2.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内容
我校首先改革了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人文内容,同时增加了科普性内容。在改革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改革了四级后续拓展课程内容,在大学英语学习的最后一学期重点打造了《跨文化交际课程》、《主要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和学术类英语课程。
3.实现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语言实践相结合的立体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强调语言技能形成过程,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强调打造语言环境培养语言能力。我校已实现了第一课堂教学+课后自主学习+第二课堂语言实践相结合的大学英语立体课程设置体系,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4. 建设新型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适应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如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是关键。我校为使改革取得成效,为相关专业配备了一只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并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业务能力,一只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形势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已初见雏形。
五、建设有助于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是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保证。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评价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实现对学习过程的监控,无法及时反馈学习中的问题。新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注重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及时评价与反馈学习过程,实现了教、学、评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新的评价体系兼顾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不断探究、终身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人才。
六、结语
作为当今世界最大、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无疑将决定中国在世界舞台的位置,大学生外语能力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工程教育强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全方位改革,才能不辱使命,助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时代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0年6月
[2]黄芳.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1,(1)
[3]蔡基刚.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
[4]张文友.日本英语教育的改革动向[J].外语界,2001,(5)
篇5
【关键词】社会文明;教育现状;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中国分类号】H31
0.引言
在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之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大学中,英语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培养英语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为目的,也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目标。近年来,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基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面对问题的出现,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突破自我,寻求崭新的教学模式,让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够强化教学质量。
1.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规模逐渐扩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多。然而在学生数量增多的同时,教师数量却显得明显不足,这是大部分高校在实行扩招计划后所出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根据我国教育部明文条款规定,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19,但根据实际调查统计却出现了非常的差距。学生与教师比例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班级数量过多,而教学设施的局限性也无法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的需求。师资力量出现严重的缺陷,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教学的效果也存在明显的不佳性。教师教学方法太过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积极性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堂的环节少之又少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归根结底是高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所导致的。
1.2学生自身英语水平的不足
学生自身的英语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进入大学学好英语的关键。然而,学生自身英语水平的不足体现的最明显的就是语言交际能力很大的缺陷。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某高校大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老师分配的课外任务,对200名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当每每问及这个高校校训的英文名称时,能够准备回答出来的学生不足30%。这样一项简单的调查,作为案列便可说明学生自身英语水平的重要性。
1.3学生学习观念上的错误
进入大学,大学生的自由空间比较多,然而在学习上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误观念。例如许多学生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绝大多数大学生学习英语不是真正想掌握英语这门技能,而是只为了通过大学英语的考试,希望不过挂科,还有绝大部分同学是希望通过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希望能在走向职场的时候作为一份有效的凭证。这样错误的学习观念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也让教师在课堂所发挥的教学效果大幅度降低。
2.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探究
2.1强化大学英语的听与说的训练,深度培养学生英语的应用实际能力
面对学生自身英语水平严重不足的现状,大学教师应该制定相关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有效方案,即是强化大学英语的听与说的训练,深度培养学生英语的应实际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实际性质上的交流。这种新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案不但可以让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还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作为一门技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完美。
2.2教师在课堂上设定课堂游戏,展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设定有意义的课堂游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之外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但这种教学新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思考,推从创新精神,这样才能设定既有利于教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优化方案。在游戏过程中,设定情景,让学生通过对情景的接手、传出和校正信息,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学学英语的重要性。
2.3改善教师的教学理念
大学教师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不能让学生完全的掌握学习,而改善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改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首先就应该在辨识自己身处的教学环境,通过反思以及结合自己在之前教学过程中的所用到的一些教学方法,以便于在改善教学理念的时候能够进行有效性的对比,并在对比之下制定优质的崭新教学理念。除此之外,想要改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不能忘记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提高自己的素质文化修养,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擅于学习和借鉴,扩充自己的视野,结合先进的教学管理,让自身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为学生排忧解难,以此成为学生的光明引导者。
3.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探讨与研究,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到运用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重要性。想要在这方面进行实质性的运用和强化,其中教师和学生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鉴于此,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规划与未来发展应得到国家的充分支持与肯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越愈发达也是国人长久以来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戴伟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2011,09(12):12-16.
[2].胡壮鳞.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大学英语教学,2010,09(11):56-57.
[3]李侗英.戴秀珍.从理论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语言输入[J].山东外语教学.2011,08(18):27-29.
篇6
关键词:英语四级考试 改革背景 主要变化 英语教学
一、改革背景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ollege English Test,简称CET)是由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国性教学考试,是配合1985年的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出台的,由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主管,1987年正式推出,每年1月份和6月份各举行一次,考试的主要对象是根据教学大纲修完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的大学本科生或研究生。国家教育部委托“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具体负责设计、组织、管理与实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考伊始,各高校纷纷采取了四级考试与学位证书挂钩的方法,旨在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约束力,促进在校期间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四级考试自1987年9月首次试行以来,已整整17年。如果从1985年11月筹备之日算起,大学英语考试已有近20年的历史。17年来,大学英语考试发展迅速。值得指出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四、六级考试的存在的确提高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培养了大量急需的人才,为企业单位招聘人才提供了可靠的衡量准绳,这项制度的历史功绩不容抹杀。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演变发展的过程,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经过10多年的辉煌之后,弊端日渐暴露。2005年1月8日举行的两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再次出现的泄题事件使久久压抑在人们心头的怨言和不满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彻底爆发了出来。甚至有媒体毫不客气地罗列出了当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四大症状:
(1)假答案横行;(2)作文泄密;(3)黑中介现形;(4)如云。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原本是“蜚声鹊起”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在操作中逐渐“走样”,逐渐与泄题、黑中介、“”等这类词汇如影随形,一时间变成了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了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
(1)社会功能被过度夸大。(2)作弊败坏声誉。(3)测试内容滞后。这使得“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现象屡见不鲜。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主要变化
在人们的一片非议声中,为了消除原来四、六级考试的弊端,2005年2月25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对于现行的四、六级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计分体制和成绩报道方式的改革。现在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成绩实行的是百分制,成绩报道方式是发放一张合格证书(分为合格和优秀)。从2005年6月起,四、六级的计分体制将由原来的100分制改为710分制,而且不设及格线,不再颁发合格证书,只发放成绩单。其次,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改革。根据改革方案,新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由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综合测试和写作测试四部分组成。听力理解将从原来的20%提高到35%,而且听力中的对话题型增加了长度。听力中的听写和听力理解由分开考改为一起考;阅读理解由原来的40%改为35%。其中仔细阅读25%,快速阅读10%;综合测试将由两块构成:一块是完型填空或者改错;一块是篇章回答或者句子翻译。这部分占15%。写作部分基本不变,占15%。改革后,选择题型仍是主要题型,但适当增加了非选择性试题的比例。非选择性试题在听力中有,在阅读中有,改错、翻译和写作中也存在。这个比例可达到35%―45%。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数字我们发现: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加大了听力理解部分的题量和比例,增加了快速阅读理解测试,增加了非选择性试题的比例。因此,改革后的考试能更准确地测量我国在校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
三、对学生的影响
教育部终于公布了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方案,那么,学生面对新题型有什么样的反应呢?(1)最直接的是这次英语四、六级改革方案提高了听力的比重,使得很多本来听说能力就很差的大学生感到考试难度骤然增加。于是出现了很多学生争赶四、六级考试“末班车”的现象。赶不上的学生苦不堪言,备考四、六级的难度加大。(2)虽然今后将不再发放证书,不设合格线,但是学生的压力变得更大。因为按照以前的四、六级考试,60分即为合格,就可以拿到四、六级证书,而且在这种用等级表示考试结果的情况下,外人并不知道考生的成绩是60分还是79分。用分数表示结果,则使考生的水平能够更加精确地体现出来,这无疑给参加考试的大学生以更大的压力。(3)改革后,许多高校取消了四、六级考试与毕业证挂钩的做法,学生不会再因为英语而延期毕业。但在目前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四、六级考试的成绩同样会像毕业证一样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就业与否。因此,这一旨在降低社会关注度的做法意义不大。
四、教学改革
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结合新的课程要求的推出,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改革已经展开。如何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扭转大学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我们的对策是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
(1)改革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等,其目标是通过英语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最终把学生的创造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并以课程设置为配套体系协助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并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教学实践证明将听、说、读、写各种技能加以融合,进行综合训练,是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2)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制约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四级考试最终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所以应该摒弃传统教学的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开放、互动高效的课堂授课方式。对大学生来说,在较大程度上兴趣的决定因素来自于课堂教育。因此,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法,研究如何使教学内容丰富,采取不同的方式,保证学生持续不断地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以使教学获得最佳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一些思维方法,如发散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在创新思维活动中,它起主导作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但要大力鼓励和表扬学生积极参与,更要善于帮助学生及时扫除心理障碍和语言障碍,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用英语进一步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从而达到“突出实际应用,加强语言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总之,旧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由于社会的发展及其后期日益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国家教育部在题型和成绩报告方面实行了改革。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学生需要提高以“听”、“说”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面临着转变传统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迫切任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由语言能力培养转变到语用能力培养上来;要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培养作为大学生英语教学的目的。因此,优化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要积极响应改革号召,积极投身大学英语改革这一浪潮中,为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中国教育报,2003-12-30.
[2]佘佩圆.自主学习:开放式英语教学活动之实践,职教论坛,2003,(22).
[3]龚为标.发散思维大课堂[M]北京:龙门书局,2001.
[4]张霞,田翠花,姚琨.关于四,六级改革的冷思考[J].职教天地,2007.
篇7
关键词: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趋势,以往高校所培养的单一技能型人才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外语能力的评估更趋理性化,懂专业且具备相当英语应用能力的人受到市场的欢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必须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结合,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开始重视英语教学与专业的结合,甚至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然而,由于公共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衔接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使得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笔者多年来从事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对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专业化有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一、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实践研究
1.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为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实现培养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目标,从2008年开始,本院的公共英语教学已经尝试性地进行了一些改革,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相关方案,并在本院的重点专业护理专业试行。方案突出能力培养的目标,并把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期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的语言知识,重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树立大胆开口说英语的信心,积极开展听说训练,能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第二学期,针对专业特色,通过对行业的调研,分析临床护理岗位对职业人英语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确立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并且按照认知规律,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归纳学习单元,序化学习过程,构建护理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为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2.依据典型工作情景设计教学
确立以典型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英语交际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训练。将临床护理五大典型工作情境中的十项主要工作任务转化为五大学习情境和十个学习任务,内容包括入院护理(入院接待、病情评估)、用药护理(用药前解释、用药后观察)、手术护理(术前告知、术后观察)、生活护理(卫生评估、生活指导)和出院护理(出院告知、出院指导),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加强与护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沟通,参与到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中进行现场指导,让学生了解英语在所学行业的运用情况,强化所学知识的运用。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要设法给学生提供体验、实践英语对话的机会,且内容要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可通过恰当的医护对话、请学生介绍病房情况或鼓励他们自己扮演护士或病人等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情景活动中学会使用医护英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积累经验、掌握技巧,合理调整各项活动,激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从语言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4.开发适合高职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材
教材内容的确定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据。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和涉外护理工作的高级医疗护理人才,是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护理人才。因此,我们应据此开发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校本教材,使学生通过接触与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的语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5.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搞好与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相应的师资配备是前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顺利进行英语教学的基本保证。高职大学英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学生的专业,因此,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英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还要了解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学校应有计划地培养“双师型”教师,挖掘现有的英语教师潜力,通过进修等渠道,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护理专业的英语知识,督促教师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高职护理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意义
1.有助于改变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相脱离的现状
护理专业是培养能从事医院临床护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护理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而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属于综合素养类课程,与专业结合较少。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工具课程应该服务于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英语能力。专业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学生就业和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
2.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高职护理专业大学英语专业化改革,打破了大学英语一贯式、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将有关听、说、读、写的各项技能的学习内容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学生通过接触与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的语言材料,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3.有助于促进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专业课程中需掌握的内容为主线展开,所有教学内容以专业工作职场要求为核心,将英语教学渗透到专业知识的不同章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巩固了英语知识,而且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积累了大量的灵活运用专业英语的经验。护理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的实践有利于完善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并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学术英语课程;课程方案;学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19-02
综合性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多实行分级教学。其中不少高起点学生已具备较好的英语综合能力,有继续深造或出国学习的愿望。这些学生不满足于基础英语的学习,他们更希望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获得使他们胜任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英语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专业英语在学生当中满意率普遍较低[1],且对学习双语课程的学生而言,专业英语实际上是重复课程。在双语课程和全英课程成为趋势的背景下,专业英语被逐渐边缘化。但从基础英语直接进入以专业知识为教学重点的双语课程或全英课程,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他们希望能有一门过渡性的课程让他们掌握进行双语课程或全英课程学习所需要的技能。
一、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
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大学生必须达到的“一般要求的”学习任务正在或在未来的几年里有望在高中大部分完成或全部完成。而在大学阶段,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可以为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做好语言、内容和学习技能上的准备,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双语课程或全英课程的学习。进行学术英语教学考虑到了学生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掌握相关语域的话语,熟悉专业英语文献中的句式结构、篇章构成,了解英语文献的修辞特征。
二、学术英语课程内容
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以各学术交流所共核的英语能力为研究对象,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以满足他们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后者则是建基于某一学术领域,以该学科领域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语言课程,如工程英语、法律英语等。具体说来,英语学术能力包括:
1.听懂英语授课,听懂英语新闻、英文学术讲座和报告的能力。
2.搜索英文资料,查阅英文文献,英文报刊杂志阅读和学术语篇阅读的能力。
3.在研讨课中用英文描述前人理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与他人讨论和交流学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做英文各式文体的口头陈述,包括学术口头陈述的能力。
4.引用资料为自己观点论述的能力。相比基础英语的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EAP课程培训体现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课程安排在确保目标达到的同时,也考虑到技能难度的循序渐进。为此,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分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培养听记英文材料结构要点的能力(Note Taking),了解英语新闻结构、听懂英语新闻的能力(News Listening),复述英文听读材料(Retelling)、进行小组讨论和做英文口头评价的能力(Oral Comments),阅读英文报刊和阅读一般性学术文体的能力,归纳性英文写作的能力(Summary Writing)以及段落翻译的能力(Translating);第二阶段:培养听懂英文学术讲座的能力(Lecture Listening)、学术口语陈述能力(Oral Presentation)、阅读有一定专业词汇的学术语篇和查阅英语文献的能力、撰写一般性英语学术报告和英语论文摘要的能力(Abstract Writing)、口译(Interpreting)和短文笔译的能力等。
三、学术英语课程方案实施
为了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地区发展培养懂语言、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决定在2010级部分三级起点学生中开设学术英语课程。课程开始之初我们对试点学生进行了需求调查。基于需求分析,我们制定了教学大纲,就课程目标、课时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法和课程评估方式进行了规划。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实施方案:(1)强调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开设讲座听力、会议英语、口头陈述、论文写作、文献阅读与检索等课程,培养他们进行专业学习所必备的英语技能。(2)实施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任务型、项目型、协作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建立网络电子学档,论坛中回答学生的疑惑。通过网络监督、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让学生在学档中完成作业自评和任务互评。(3)更新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设置符合教学目标的研究合作型任务,协作完成研究报告或课堂陈述。(4)改进评估方式,提倡评估手段的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估体制,量化学生在课内及课外的学习任务。(5)教师引入包括口语互评和写作互评的同伴互评(Peer Evaluation)学习机制,建立并完善包括Oral Presentation,Oral Comment,Summary Writing,Translation等一系列的互评制度和文件(Evaluation System & Evaluation Sheets)。鼓励学生反思技能掌握状况,鼓励学生对技能实践相互评价,并为他人提供经验或意见。(6)鼓励教师编写、整合、更新教材。将语言教学、技能培训与专业知识学习相衔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整合教材内容和目标培训技能。依托本校已具规模的大学英语学科网站和课程教材开发团队,搭建包括课前调研、课内实践和课后发展的任务型、项目型的教材利用模式。(7)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学术英语课堂应该本着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边缘发展区域理论和社会建构教学理论,鼓励学生将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对其他同学的评判和对教师所教内容的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本实验课程总结出各学科共核的学术交际中最常用的一系列基本技能,并为实现技能制定了分阶段、分层次的发展规划,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实现目标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诉求和学校的发展规划。总的来说,把握住衔接课程、技能课程的方向,地方综合性大学也能进行EAP教学。
参考文献:
[1]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界,2008,(1).
[2]蔡基刚.大学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
[4]Jordan,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叶健敏.做好大学英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的接口工作[J].外语届,2005,(2).
[6]蔡基刚.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
[7]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11).
[9]史光孝,赵德杰.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通识教育抑或学术英语教育[J].山东外语教学,2011,(2).
[11]王云霞.论高职ESP学科教学知识与ESP教师专业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篇9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学英语;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027-03
作者简介:贾秋仙,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学法。
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1]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此计划有四大战略重点,其中之一就是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国际化。要落实好“卓越计划”,相关学科与课程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国工程教育毕业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偏低,其英语水平是制约他们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障碍。因此,如何更新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是所有大学英语人面临的新课题。
一、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大学英语培养要求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普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本科层次的“卓越工程师”的外语培养,要考虑国际化培养要求与行业化特殊外语要求两大特点。
1.国际化培养要求
根据“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应该积极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1]显然,国际化培养是进行“卓越工程师”外语教学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特定要求,而真正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国际化培养,其必要的手段便是英语。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以普及型、通用型内容为主。卓越工程师的英语教学要解决的是: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增进知识、扩大视野,加强对外国语言以及文化的了解,并以语言为工具了解世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更广的掌握和应用。
2.行业化外语培养要求
除了国际化要求之外,“卓越计划”还特别强调“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为特定行业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对外语的具体要求是:“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相关的沟通和交流。”[1]显然,卓越工程师在外语要求方面一定要结合行业需求特点,这样才能培养出能进行技术沟通与交流、适应行业外语需求的高级工程人才。也就是说,不同行业的卓越工程师在英语教育方面应该体现其不同行业的需求特色。[2]
二、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大学英语课程的构建
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行业化,使大学英语的教学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以往的围绕着单元主题教授词汇、语法、篇章理解的教学满足不了行业化的需求。
1.构建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大学英语课程的理论依据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3]如何改进原有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各自不同的发展需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拓宽知识、提高素养,成为大学英语教改的又一个新的课题。《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第三部分的课程设置中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无论是主要基于计算机的课程,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课程,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3]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大学人才英语培养的主要载体,是大学英语教育理念付诸实践和人才英语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桥梁。大学的人才英语培养目标是对培养对象在英语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提出的理想预期,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则决定了培养对象所能具有的英语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决定了教育理想能否成为教育现实。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一项关键任务。
2.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
“卓越计划”强调工程教育要面向世界。这一方面要求培养熟悉当地国家文化和法律,具有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国际化工程师。为了突显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提高素质涵养、满足国际化需要,根据温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学生生源的语言水平高低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先后构建了由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结合类一体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这一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其中综合英语类属于通用型英语,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不足之处是它重视单一的英语学科知识点的学习,很少涉及工程实际应用和多学科知识应用。语言文化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致力于创造适应学生的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创设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自己需要的教育,获得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专业结合类”是与工程教育特定专业相关的、符合行业化外语培养的要求的课程。这一体系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以学生为本、学以致用,服务和满足学生生活以及工程师职业需要的特点。这五大类构成了一个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体系。
我校首批“卓越工程师”改革试点的三个工程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网络工程”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在各自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方案》中对本科层次工程师培养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其中第五条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能力。具有一门外国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较熟练阅读工程专业领域的外文书刊和其它技术资料的能力,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在技术与工作层面进行国际化沟通、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就是要服务“走出去”战略,为工业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这就需要大量的、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师。要具有国际视野,首先要通过努力学习和参与各种交流活动,广泛涉猎和熟悉世界各国历史、文化、艺术、风俗等,来开阔和丰富自己的眼界,进而放眼全球,批判地吸收当今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要具有深刻的国际眼光,善于分析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洞悉世界风云变幻的实质;要具有正确的国际视角,能够清醒审视和质疑西方媒体的舆论导向,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4]
以上“卓越工程师”的能力培养目标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共性,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辅以实现。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与实施“卓工”计划学院的学科教师合作,共同开发面向“卓服工”、“卓网工”和“卓机自工”培养的大学英语专业结合拓展课程,面向12级“卓工”培养共同开发了《计算机网络应用英语》、《卓越机电工程英语》和《服装专业英语导读》三门专业结合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进展顺利,深受学生好评。
三、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大学英语创新师资组合
面向“卓越工程师”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数量多,而且专业多元性,英语教学要从整体上符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复合型英语教师是“卓越计划”对英语任课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它要求教师既具有英语学科知识与技能、英语教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对“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的学科知识也有涉猎。教师素质是面向“卓越工程师”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试点专业的专业性很强的内容,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英语教师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借助于专业教师的力量。办法之一:英语教师加入“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的教学团队,定期与专业教师一起集体备课,可以解决一部分与专业有关的难题。办法之二: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与“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的教学团队打通,只要英语教师需要,试点专业的教师可以随时走进英语课堂,解释与他们的专业相关的内容,随后离开,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与其它学科教学团队的这种动态交流和互补,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又能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英语能力向专业职场的方向靠拢。这种创新师资组合,营造了知识互补以及教研互补的立体教学氛围,能在教研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实践证明,此办法可行。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大学英语教学,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大学英语课程必须依照“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优化课程体系,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1)1号.
[2]庄起敏.“卓越工程师”英语教学方案研究[J].时代教育,2012,(8).
篇10
关键词: 中外合作院校 口语教学模式 优化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英语作为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语言之一,无疑成为我们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一种必要的交流工具。这就意味着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掌握技术和专业基础的同时,必须具备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即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但是,在大学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主要技能中,学生说的能力相对显得薄弱。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加强英语口语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不同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研究理念不同,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方式就深受影响。所以我们急需认清目前中外合作院校中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措施。
2.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现状
2.1国内外教学法评析
我国的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深受外语教学法的影响。外语教学法是一门交叉性、边缘性极强的学科,与语言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邻近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其至今未有一个为所有人公认的统一的理论模式,而是以一定的流派的形式存在。曾经和现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流派主要有语法翻译法、直接法、自觉对比法、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功能法(又称交际法)等,其中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和自觉实践法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影响最大(王铭玉,贾梁豫主编,1999)。
这几种教学法在实践应用中有一定的弊端。例如,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认为句子是语言的交际单位,重视语言结构的分析和操练,单纯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忽视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主要弊端是忽视口语的训练。因此,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单一式的传授课堂为主,教学方式以课堂交际为主,缺乏真实、自然的交际环境,学生没有足够的练习机会。同时,虽然每年有许多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法知识和词汇,并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毕业生仍然很难做到用英语直接同外宾交流,许多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普遍不满意,社会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造成当前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普遍低下的现象(龙坤,2011)。
2.2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研究的两种极端
当今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存在这样两种极端:一为部分英语教师认为大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应侧重于课堂教学,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学习能力。他们认为学生获取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的主要渠道和场所是课堂,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态度及努力程度受课堂教学的影响很大。因此,孤立课外学习,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堂授课上。在教学内容上,虽然有些教师搜集筛选大量相关资料作为教学素材,可这些语言资料很少能如实反映真实的交际情景,且部分教师已习惯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实践并驾驭新的交际、互动的教学模式,知识灌输式的传授仍然主导着课堂,忽视口语交际能力、英语思维能力及语言学习运用能力的培养,没能指导学生进行切实的英语口语实践。
另一极端为部分英语教师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欠缺真实的语言练习环境,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充分进行口语表达的目的,因此对课堂教学不予重视,课堂组织敷衍了事,把口语教学的重点单纯放在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练习上,往往鼓励学生寻找一切可利用的课外资源学习和练习语言的表达,把课外学习视为主要的口语提升渠道。口语学习需要练习,但练习口语需要一定的方式,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的口语活动固然有利,但实际上,一些大学生的英语基础明显不足,在课外活动中的口语表达往往错误百出,中式英语现象依然很常见,且在课外活动中又缺乏教师及时的正确指导和监督,这样的学习和练习效果可想而知。有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在活动中更是不知如何开口,反而使他们感到自卑,严重影响继续学习口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口语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指引学生克服交流障碍,用正确地表达与人交流,建立有效的监督测评机制,提高口语水平。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能力,并不单单是讲授或练习,口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练习不应当孤立进行。因此,我们急需找到一个能将口语课堂教学和有效的课外活动练习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既要保证课堂基础学习的有趣多样性,又要保证课外活动练习的有效反馈性。
3.IRF模式延伸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 上一篇: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措施
- 下一篇:纪律作风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