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危机管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危机管理知识

篇1

[关键词]企业危机危机管理知识管理危机生命周期

[分类号]C931.2

1 序言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频繁发生的危机成为影响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头号大敌。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政策环境的变化,质量管理的疏漏,竞争对手的攻击以及各种自然灾害、事故,危机随时有降临的可能。近些年来,大家耳闻目睹了一些知名企业因偶然事件处置不当而迅速“非正常死亡”的现象:三株集团在“常德官司”中轰然崩塌;巨能公司因过氧化氢指标事件从人们的视野中黯然消失;三鹿被“三聚氰胺”送上绝路……但是也不乏有效处理危机事件、在危机中茁壮成长的企业:美国强生公司泰诺药片中毒事件中受到了公众和舆论的广泛同情,企业的声誉不减反增;肯德基顺利通过“苏丹红一号”的考验。面对变化莫测的环境和危机事件给企业带来的惨痛教训,高层管理者开始将危机管理提上日常管理的议程,不断寻找控制风险、治理危机的有效方法。

有效的方法需要理论的支持,对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文献[1]、[2]、[3]从不同视角研究危机管理,文献[4]、[5]将知识管理融入到危机管理中,成为危机管理研究的又一次进步和飞跃。但是从已有的研究文献看,对危机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问题的研究基本上还处在起步阶段,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2 企业危机的生命周期与知识需求

2.1 企业危机及其生命周期

企业危机是指一个实际威胁或潜在威胁到组织的事件,它威胁企业的安全或使企业形象、产品信誉遭受不利宣传,使企业陷入危机边缘。动力学系统中的“蝴蝶效应”可以有效地类比企业危机,家乐福超市怎么也想不到论坛上一个小小的帖子会给企业带来如此大的麻烦。由此可见,企业危机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复杂性、动态变化性等特点,这些特殊性质使它成为企业的灾难,如何应对危机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企业危机通常遵循特定的生命周期,很多学者根据危机从酝酿、爆发、缓解到消失的过程研究并制定了企业危机的生命周期。Fink(1986)是目前已知文献中最早采用医学术语描述危机生命周期的学者,他认为危机依次可以划分为征兆期、发作期、延续期、痊愈期四阶段,提出危机管理重在预防的观点;Mitrpff(1993)认为危机管理分为五阶段,分别是信号侦测、准备和预防、控制损失、恢复和学习。他强调危机管理是促使企业从危机冲击中恢复之策,指出衡量危机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恢复企业正常运转的速度。从过程论的角度出发,本文将企业危机的生命周期分成如下六个阶段:正常发展期、预防期、爆发期、处理期、评估期和重建期。

2.2 企业危机生命周期的知识需求

2.2.1 企业正常发展期与预防期的知识需求 在危机发展的生命周期中,没有越过爆发点之前的管理以预防为主,危机知识的获取和存储成为首要任务。危机知识的来源主要有:现有知识库中的知识、外部环境的知识和所创造的新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征兆信息、危机历史信息、干预成本信息、认知信息、环境信息、预案信息、知识化和智能化信息。其主要的知识管理工具是搜索引擎和知识地图。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这些工具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建立针对不同根源、不同程度的企业危机预警机制和系统,能定期、定点对处于潜伏期的各种危机事件进行科学预测。

2.2.2 企业危机爆发期与处理期的知识需求 由于危机的危害性和破坏性,加上媒体、网络等的快速传播特点,企业,尤其是一些知名企业的危机瞬间蔓延。环境的压力要求企业快速做出治理决策,危机知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能为企业有效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决策者利用危机管理知识库中的显性知识和危机管理专家自身的隐性知识,可以使决策更科学有效。因此,企业首先要明确自己需要什么知识,这些知识如何获取。笔者通过对危机案例分析,发现危机处理系统中主要危机知识包括:情景信息、资源信息、方案信息、战略信息和损害信息。危机专家系统、论坛、群件、blog、数据挖掘都是获得这些知识的工具和途径。

2.2.3 企业危机评估期与重建期的知识需求危机解决后,需要用专业的知识对事件处理的绩效进行评估。这个过程中要收集危机损害信息和管理信息。其中损害信息包括财政损失、生产损失、形象损失和客户流失等,管理信息则包括危机处理过程中危机管理部门和机构的责任、好的管理流程、方式方法及一些经验教训等。可以通过商业智能、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知识仓库等工具进行知识合成和创新。

3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危机管理系统

在深入分析了企业危机管理各阶段的知识需求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危机管理系统架构。

该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危机管理组织层、危机知识资源层和危机知识管理流程层。其中危机知识管理流程系统是根据企业危机生命周期各阶段管理活动内容和知识需求来设置的功能子系统,在危机知识管理流程中会积累大量危机数据和信息,其中有价值的部分经过进一步的发掘和修正,可通过危机知识资源系统,在不同的危机管理主体之间充分共享,并通过危机管理组织体系来实施危机知识管理流程。

3.1 企业危机的知识资源系统

知识资源系统包括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以及储存各类危机知识、危机管理知识的知识库。其中,危机专家组存储的知识主要体现为隐性知识,这些知识是内隐于专家大脑的直觉、经验、智慧和技能;而危机知识库存储的是企业危机的显性知识,它是危机管理的知识资源的核心。

3.1.1 专家组危机专家组由危机管理专家、生产技术专家、公关代表和消费者代表等组成。企业在危机处理中离不开专家的智慧与力量,专家背景的多样性,对危机的解决有积极意义。这些专家具有不同的学识、经验、技能,他们在危机管理的不同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危机管理专家往往直接参与到危机决策中,生产技术专家在危机管理过程中起到决策支撑作用,对危机管理提出有益的建议;公关代表为公司挽回公众形象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消费者代表往往作为危机管理的监督者,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反映了危机处理的效果。从形式上看,一些专家进入危机管理小组,他们在危机决策中发挥实际作用,有些是与危机管理小组保持密切关系的外部专家,他们为危机管理小组决策、危机执行人员提供决策参考或技术指导。因此,危机专家包括了参与决策的专家、提供建议的专家和危机执行指导的专家。在应对危机的知识管理中,需

要建立一个充分详细的专家地图,内容主要包括各位专家的专长和联系方式,以便在危机到来时快速地联系有关专家。

3.1.2 危机知识库危机知识库是企业危机知识管理系统的核心。通过建立危机知识库,可以将危机知识积累和存储起来,为危机知识共享与传递提供有效的输入、输出渠道,为实现危机知识的交流和创新奠定了基础。危机知识库系统通过危机知识表示、利用和获取技术,来实现危机知识的检索并满足应用的需求。它按照一定的知识表示方法,如基于规则的知识表示、基于逻辑的知识表示、基于语义网络的知识表示等,来集中存放关于一般危机及管理知识、案例知识、危机经验知识以及危机管理的方案知识。由于危机知识具有时效性,因此危机知识库必须具有动态更新的功能,以保证知识库内危机知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2 企业危机的知识管理流程系统

基于企业危机生命周期的过程特征,企业危机管理系统可以分为危机预警子系统、危机处理子系统和危机评估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由于知识获取方式和用途的不同,在企业危机的知识管理流程中扮演不同角色,发挥不同作用,危机管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各子系统的知识管理流程相互衔接,融合成了企业危机的知识管理流程系统。

3.2.1 危机预警子系统的知识管理流程通过建立有效的危机预警,企业可以监控和预防危机。危机预警子系统不仅包括正常发展期建立的知识库,还包括危机知识库。该系统的知识管理流程见图2。

危机研究模块通过学习和收集获取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知识丰富知识库,为危机管理做好知识资源准备;通过培训、教育、实战演习或者专家交流等途径,把知识库中的知识转移到相应的员工身上,培养企业员上的危机意识,增强员工识别危机的敏感度;通过危机的预处理方案研究,明确危机管理小组的组成成员分布和具备的专业知识,针对不同危机源的危机准备不同应对资源;通过知识创新,企业还可能从危机知识中发现新的产品或更好的产品流程,转危机为商机。

危机管理小组、危机预处理方案和危机应对资源共同构成了预控系统,预控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在危机还没有真正爆发之前将危机之火扑灭。在危机管理的预警系统中,预控系统承载的知识也将存储到危机知识库中,为危机的降临做百分之百的准备。专家根据知识库中的知识制定危机指标,将危机知识库中的危机信息与危机指标比较进行危机识别。它和危机信息系统一起构成危机报警系统。准确的报警系统能使组织在第一时间发现危机,并将危机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危机处理人员。

3.2.2 危机处理子系统的知识管理流程 当危机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危机管理决策者应立即启动危机处理系统,竭力排除危机。危机处理子系统包括三个功能模块:危机控制、危机治理和危机公关。

危机预警系统获得危机信号发出危机警报并公布危机信息,这三个模块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协同合作、消除危机。知识管理流程主要体现在转移和利用两个环节。首先,企业应及时进行危机知识的整合和共享,及时将系统化的危机知识在内部进行交流、共事,使每位员工对危机有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明门自己的职责。控制系统主要任务是分析危机的产生根源,详细了解危机已经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掐断传播途径,使危机不再恶化。治理系统要结合专家的智慧和原有知识库里的备存信息,排除危机因素和潜在危险,对危机已经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进行挽救或使其最小化。与此同时,公关系统应及时根据其原有的关系网或通过建立新的关系网,主动和外界(包括受害人、公众、媒体、政府)沟通,最大程度缓解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护公司形象。由于危机发展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知识获取工具,不断获取最新的危机知识,并充分利用这些危机知识。

3.2.3 危机评估子系统的知识管理流程危机评估子系统主要包括危机绩效评估、危机学习和企业重建。危机绩效评估主要工作是对刚刚过去的危机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评估。企业首先要建立一套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包括危机损失、危机成因、沟通速度、决策准确性、处理成效。其中危机损失包括资金、产品、人员等有形资产损失和公司形象、顾客信誉度、员工士气等无形资产损失。绩效评估的目的:一是检验危机管理的有效性;二是为预防下一次危机提供信息。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结果都是最宝贵的知识信息,对企业下一阶段的学习和重建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对这些知识的信息挖掘和数据分析具有实际价值,将这些知识存入知识库也是必然。

危机学习根据危机绩效评估中的结果,分清本次危机处理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对于有效的管理措施和从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分享危机处理过程中一些好的方法,把专家的隐性知识通过学习与交流同其他员工分享,并尽量转变成显性知识存入知识库。同时对于原知识库中错误的、过时的知识进行更新,存储新的危机知识。避免知识的浪费和流失,为下一次危机提供宝贵的经验知识。

企业重建,是指在企业排除危机因子之后,通过修正一些规章制度,改进一些流程结构,调整一些人力资源,提出危机管理的优化方案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危机不仅是一场灾难,更是一次机会,转危为安、变危机为商机、变危机为契机是经历灾难之后企业的最大收获,是企业危机管理的最终目标。

3.3 企业危机的知识型组织体系

篇2

关键词:微观管理 特质 价值定位 实现途径

微观管理是指对细节给予很大或者过度的控制与关注的管理方式。一般而言,谈到微观管理,都带有负面的意思。大多数的经理人都不会认为自己是微观管理者。如果问100位经理人,他们想要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职员还是只会按照吩咐行事的“僵尸”,100%他们都会倾向前者。经理人会认为他们尽力聘请最聪明的下属,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来工作。如果让这些经理人来定位他们的管理方式,没有人会认为他们现在或曾经微观管理过下属。但如果再问他们一个问题,你交给下属做的事情,如果你来做,是不是会做得更好呢?大部分的经理人都会“骄傲”的说,那是肯定!但是结果却往往是下属效率低,经理的时间忙不过来。这往往就是微观管理导致的。

关于微观管理,有一个“僵尸定律”,X=-Y。X是指职员使用脑力解决问题的程度,即其对手中工作的思考和负责程度,Y是经理人管理的程度。也就是说,经理人管理的程度越细,下属职员用自己脑力思考来解决问题就越少。有句熟语说:你越多的使用你的缰绳,员工就越少的使用他们的脑子。

微观管理者普遍存在,但却往往不自知。怎么判断是不是微观管理者呢?如果管理者展现了以下特质,就很有很大的可能:

(1)你是不是对于自己处于这个项目管理的“顶层”很自豪呢?是不是对项目的每个细节都非常清楚呢?

(2)你是不是很相信对于项目里各项工作自己都能做好,如果你亲自做将会做得很成功呢?

(3)你是不是很满意自己经常和员工沟通,并且沟通的内容很多是关于工作的细节呢?

(4)你是不是认为作为一个经理人,应该要比手下的员工等得更多以做出更好的决策呢?

(5)你是不是关注工作多过关注员工呢?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大部分是“是”的话,那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判断这位管理者或者是微观管理者,或者是很可能成为微观管理者。

微观管理是一种习惯,究其原因,有以下可能:

一、 没有足够的时间

拿出时间来培训下属工作的技巧,告知他们数据和信息,这对一些管理者来说是个挺奢侈的事情,有些管理者选择自己做完更省时间。就是这种思想,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一些管理者成为了微观管理者。却没有想到此时花时间培训下属是为了以后能节省出时间来做更多的一些工作。

二、 关注工作质量

微观管理者通常都认为他们比别人懂得更多,而且最重要的是,关注得更多,但这种想法容易产生恶性循环―微观管理导致产生僵化的员工。当然,微观管理不会直接产生出僵化的员工,但这种管理方式却会促使僵化员工的产生。管理者会要求员工完全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留给员工自主思考和决定的空间非常小、甚至没有,这样员工可能在工作场合比较消极,管理者推一步,他们做一步,不承担更多的责任,不发挥更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但当他们离开办公室,他们就变得性格积极而思维活跃。微观管理压制了员工工作中积极的一面。

所有的经理人都希望他们的员工能更加的高产―能更积极的合作,更有效率的工作。但在追求高产的过程中,一些即使很不错的经理人也会陷入微观管理的泥沼。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倾向,即使是一些很老练的管理者也会认为近距离的检查、督促员工的工作能提高其工作的质量。当然,这样的谨慎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员工的工作中有什么可以更精简的,有什么可以有更多提高的,有什么地方可以走捷径的,等等诸如此类。但如果一个经理人经常这样做,其在提高方面取得的成果将极易被员工的不投入状态产生的负面影响所抵消。

什么是员工的不投入状态?从根本上讲就是员工对自己工作产生的距离感。具有不投入状态的员工对其工作投入的除了时间,没有其他。其消沉的工作态度不仅影响他自己的工作效率,而且也影响其周围其他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因为管理者的微观管理的方式就告诉这些员工,管理者不信任你们的工作或者你们的判断。这是使员工产生工作的疏离感的主要原因。

员工的不投入状态,其代价是极其昂贵的!

根据Gallup Press的著作《成功管理的要素》,由于员工对工作的疏离感导致的旷工将导致一个有一万员工的公司一年产生60万美元的损失;而由于员工的不投入状态产生的员工的流失产生的损失更加巨大。相对应的是,投入工作的员工更加愿意工作,对其工作的公司也更加的忠诚和稳定,并且工作的时候也更有效率。Gallup在其书中表示,根据他们的研究,投入工作的员工平均比疏离工作的员工高出18%的生产率和12%的效益。

当然,作为一名管理者,可以对其员工有很多种的管理方式以提高其对工作的投入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量避免微观管理。如果管理者意识到自己正在微观管理其员工,首先要承认这个事实,并且有意识的花更多的时间给员工培训,培养他们的工作技能,给他们更多的空间思考,在面对挑战时,让他们在职责范围内更好的决策。

让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定位。当他们越清楚这点,就会增加他们的工作舒适度,也能增加他们的工作热情。经理人要多关注员工工作中的亮点和成绩,不要过分的夸大问题,提高双方对工作目标的期望值;也应经常自问自己对员工的判断是否客观公平,随时调整任何可能的偏见。

经理人应避免在员工中营造出管理人员永远是对的,下属永远是错的的氛围。鼓励员工对管理者的决策提出质疑或异议,更多的声音可以帮助员工和管理者自由沟通,激发其工作的参与性和热情。

当员工感知到管理者对他们的优点和判断的认可,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员工的参与性更高,工作更加的积极热情,工作的成效也更高,而管理者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拓展其工作。

[课题项目]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课题《基于微观管理的湖南企业管理风格研究》(1011196B)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

盛小芳(1979-),女,湖南商学院,硕士,讲师。

李炳秀(1973-),女,湖南商学院,博士,讲师。

参考文献:

[1]哈利・钱伯斯,应对事无巨细的微观管理[M],2004。

[2]Kathy Sierra,BrainDeath by Micromanagement,, December 16, 2005.

[3]Cheri Baker, The perils of Micromanagement,

, July 18, 2007.

[4]Christina Bielaszka-DuVernay, Micromanagement at your peril,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February, 2008.

[5]Charles R. McConnell, Micromanagement is Mismanagem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ember 2006.

[6]Robert F. Wright, Strategies for Avoiding the Micromanagement Trap, Management Decision, 38/5[2000] 362-364.

篇3

[摘 要]事业单位出现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在这一时期,事业单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各项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

>> 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实施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 探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的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究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讨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激励机制的探讨 关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探讨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试论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分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长效激励机制建立探讨 试分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作用 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状研究 试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中国地调局.中地调人函〔2005〕20 号,转发《关于开展国土资源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的函》的通知[Z].中国地调局,2005.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1993〕85 号,《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EB/OL].http:///new/63/73/157/2006/11/wa162611465117111600220623-0.htm.

篇4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工资制;合理性实施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应制度的改革,人们越来越关注事业单位对员工工资问题的处理,其工资制度问题成为人们近些年来关注的重点。在现行工资制度中,最受欢迎的是一种被称为绩效工资制的薪酬形式。它不仅将人事、工资以及劳动三种制度汇集一身,而且有力的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热情以及效率。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此同时,更应关注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促进绩效工资制有效合理的实施。

一、绩效工资制及其实施原则

(1)绩效工资制的含义及其特点。绩效工资又被称为奖励工资抑或绩效加薪,有时也会与对工作人员的评估挂钩。它主要包括基础类绩效以及奖励类绩效两种,是一种集人事、工资以及劳动制度为一体的工资制度。这种工资制度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工作人员所处工作岗位的等级。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岗位对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以及所负责任等有着不同的要求,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的好坏。工作人员的工资一般是根据劳动力的价值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整体经济效益进行确定的,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员工自身的劳动成果进行劳动报酬的支付。这种工资制度的实施有其自身的背景,即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在事业单位中,其人力资源的管理主要包括对后勤工作人员、相关专业技术以及行政事务等的管理。管理中面临的种种花销,绝大部分源于政府的出资,这就使得绩效工资制在事业单位中变得极为重要。(2)绩效工资制的实施原则。在事业单位中,绩效工资制的实施原则主要有四点:第一,统筹好在职以及离退休员工的收分配关系,对绩效工资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改进;第二,将这一制度与津贴补助相结合,对企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秩序以及财务管理进行严格的规范,确保分配纪律的规范性以及严肃性;第三,对不同的岗位级别以及工作部门实行有区别的管理;第四,在抓好公益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其进一步的提高,与此同时健全员工绩效工资的考核制度,活跃单位的内部分配。

二、当前绩效工资制实施中的问题

(1)管理人员理论知识匮乏,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尽管各企事业单位深知人力资源管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运行中却没有将其摆在重要的日程中,而是将其看做普通的事务性的工作进行处理,并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与之匹配。与此同时,进行管理工作的员工多数是非专业的工作人员,对管理工作的真正内涵并没有一个较为清晰、合理的认识,也不能将工作的中心放在有效组织劳动力、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加强组织中的情感文化培养上,只是忙于一些琐碎的事物,完全偏离了管理的中心。除此之外,在管理的理念上,有部分企事业单位对管理职能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些缺陷,仅是将管理的职能固定在对员工的招聘、培训、晋升以及工资的分配上,并不懂得将管理的其他职能同公司的长远发展相联系,从而限制了公司的管理理念。(2)缺少健全、新颖的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有调查显示,在企事业单位中,约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员工对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表示不满。从某种程度上讲,绩效考核有其弊端,那就是只能对可量化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评价,对于那些不能进行量化的工作就变得束手无措,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绩效工资的公平性,并不能完全反映员工在工作中所具有的价值,从而造成员工的不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在相当多的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结果只是起到参考作用,并不能真正的起作用,更没有做到同员工的业绩奖赏、工资分配以及职位的变动相联系;第二,在绩效的考核上,很多单位并没有一个较为标准的考核制度,也没有对不同性质以及内容的工作进行不同分类的划分;最后,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过绩效制度进行考核,即使有些工作可以用绩效制度进行考核,但在量化标准上也同样存在不统一的现象。除此之外,有些单位还存在“新瓶装旧酒”的做法。在追求利益的年代,有些公益性事业单位钻取公共财政的空子。进行不适当的竞争,从而与服务大众的目标相偏离。(3)忽视沟通的重要作用。沟通不仅表现在中层部门同基层员工之间的沟通上,还表现在绩效沟通的方式上。在绩效的沟通上,多数事业单位忽视了监督以及过程引导的作用。除此之外,在事业单位中,其目标、战略以及使命间有着明显的不足,并不能从整体上抑或内部寻找到这三者之间的联系。(4)难以考核个人在团队中的价值。像这种具有公众性的工作,很多项目并不是靠一己之力完成的,往往是由一个共有的团体,在团体的努力下完成的。但在实际的绩效考核中,并没有对这样的工作方式取得的成绩进行明确的说明,往往是真正出力的所获寥寥无几,失去原有的公平性。

三、合理实施绩效工资制的途径

(1)加强沟通及交流,健全评估体系。在企事业单位中,确保上下级地良好沟通,不仅有助于员工及时的了解自己的功与过,更能为公司开展绩效工资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沟通中,上级可以对工作中需改进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总结,并告知员工,以此提高公司运营效率。除此之外,公司还应该健全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使其真正的服务于员工,服务于组织的目标,从而推进公司的发展。(2)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进行绩效考核。企事业单位中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要充分借助公众的力量,在确保以领导为主体的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让员工广泛的参与到绩效的考核中来。除此之外,还应健全绩效考核体系,确保绩效考核的有效性以及准确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对不同级别的岗位进行不同标准的划分,明确其分值标准;第二,研读每一岗位的性质以及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定较为详细的评价标准;第三,从勤、能、绩、德等多个方面对不同的岗位实施考核量化。(3)促进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抑或不定期的培训,加强其对管理知识的掌握,促进其管理理念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对其管理理念进行改进。首先,要转变人是工作得以完成的工具的理念,不能将其看做人事管理的成本,而应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以及自身潜力,使其为公司创造更高的效益;第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工作管理中来;第三,在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需要,为促进其能力的最大程度的发挥创造好的环境。(4)健全激励制度。首先是对传统的激励制度进行改进,努力做到实际待遇同考核结果以及晋升机会的等同;其次是对薪酬制度进行一定的改革,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最后在工作中对员工实行“优胜劣汰”的激励制度,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从而使其处于高效的工作状态,以此达到激励的目的。

顺应时展的要求,转变原有观念,强化员工管理意识,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从良好的沟通开始,健全相应的制度,完善相应的激励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不仅是现阶段各事业单位应该去做的事情,也是确保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

参 考 文 献

[1]邱桂芳.浅谈企业激励机制与薪酬的关系[J].铝镁通讯.2012(14)

[2]陈玉琼.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探究[J].经济视野.2012(11)

[3]田金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探讨[J].中国经贸.2012(20)

[4]倪芬.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重点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篇5

第一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管理,规范调动程序,完善调动手续,确保工作人员合理、有序流动,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以“统筹安排、兼顾全局、科学有序、注重实效”为目标,坚持组织安排与个人意愿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资格条件,从严把握工作调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银江镇、直属事业单位(含区内学校)的正式在编工作人员。

第二章调动计划

第四条工作人员调动必须在规定编制、职位(岗位)空缺内进行。

第五条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银江镇、直属事业单位(含区内学校)如有调动需求,需在每季度最末一个月中旬上报下一个季度工作人员调动计划,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汇总后,按照单位编制及职位(岗位)空缺情况和工作目标拟定工作人员调动计划。如遇特殊情况及急难险重工作需求,经分管人社工作的副区长和区长同意的除外。

第六条机关、事业单位凡在编制范围内同意调出工作人员后,该单位出现的空缺原则上不再补充同类人员。

第三章调动条件

第七条调动条件

(一)直接调动

1.工作积极主动,表现良好。

2.身体健康,能够吃苦耐劳。

3.具有与拟调入职位要求相当的工作经历和任职资格。

(二)遴选调动

参照公招相关要求进行,坚持凡进必考,择优录用。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调动:

1.特殊岗位、专业技术人员调动后对工作可能造成影响的;

2.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3.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期限的;

4.正在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的;

5.试用期、最低服务年限未满的;

6.近三年年度考核有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或不定等次的;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调动程序

第八条调动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受理

用人单位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以下材料:

1.单位编制及职位、岗位空缺情况、本人调动申请、选调方案、拟调职位所需资格条件。

2.拟调人员基本情况、调出单位的意见和鉴定材料、用人单位的意见以及双方单位分管区领导的书面意见。

(二)审核

1.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政府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原则,结合用人单位、调出单位编制使用情况和工作实际情况,核实用人单位是否需要补充工作人员,并核查调动人员身份是否符合拟调职位所需资格条件。

2.区委编办对用人单位编制及职能职责等进行审核。

3.经审核符合要求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征得分管人社工作的副区长和区长同意后,向用人单位发放《市机关事业单位拟调人员审批表》。

4.用人单位填写《市机关事业单位拟调人员审批表》,报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三)审批

1.区政府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务会研究同意后,上报分管人社工作的副区长和区长研究审批同意后办理调动手续。

2.对特殊情况需要调动的人员实行会商制度,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财政局等部门会商提出意见,上报分管人社工作的副区长和区长审批同意后办理调动手续。

第五章纪律与监督

第九条在办理工作人员调动过程中,必须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公开透明,严格遵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

第十条调动工作中存在应当回避情形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篇6

一、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根据季节和学生生理特点,开展防治疾病的宣传。

二、及时发现和向领导报告学生中传染病情,指导有关老师控制疾病传染和扩散,对疫情点进行及时消毒。

三、及时处理食物中毒和意外伤害事故,需要送医院救治的进行护送。

四、做好食堂食品卫生的监管工作,每天至少抽查一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政。

五、严格执行灭鼠药安全放置制度,防上中毒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师生饮用水供应的卫生监督、管理,督促有关人员及时清洗饮水设备,防止污染。

七、学校举办大型活动和学生春(秋)运动会,根据应急预案,做好相应的安全防范工作。

八、卫生室建有不适应某种场合或活动的特异体质学生名单,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的汇总工作。

卫生保健员工作职责

一、卫生保健员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在每一学期开始,应拟定学校保健工作计划及实施办法。

二、逐步充实学校卫生保健室的设备和用品,以保证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应掌握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情况,每学年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体检。

对影响学生健康的不良因素,应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建立健全学生的卫生健康卡片。

根据不同季节,适时进行有关疾病的预防工作。

五、积极开展卫生宣传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卫生知识水平。

篇7

(哈尔滨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哈尔滨150040)

摘 要:本文针对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就如何优化经济管理制度,使之向着合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制定了科学对策。对强化企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推动其实现优质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243-01

1、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包含的问题

纵观当前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现实状况不难看出,其仍旧包含一定的问题。首先一些单位没能清醒的意识到财务风险,做好方向定位,通常是一些工作较为滞后。特别是一些事业单位由于参照公务员管理标准,致使较多人存在铁饭碗的思想,认为国家财政拨款制度之下,不管单位业绩怎样均同自身毫无关系,因此导致市场竞争、风险意识相对薄弱,有关管控制度存在缺位现象,较难创建形成完善的预防风险、应急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

另外,当前应用资金环节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由于分配资金呈现出了比例失调的现象,导致企事业单位经常遇到瓶颈与困难。不合理性具体体现在盲目组建项目,重视面子工程等。一些单位每逢新领导上任,便会不论任务规模均会努力想办法上项目,并将其看做是一项重要业绩。该类做法由于过分看重形式、本末倒置,致使项目自身通常处在次要的地位,将浪费宝贵的人力物力资源,对单位中期以及长期发展增加了较多不确定因素。长此以往将使企业单位陷入到恶性循环之中,对自身发展极为不利。虽然,国家财政拨款投入到企事业单位建设之中的比例不少,然而仍然包含失调问题。一些单位为促进自身的多途径发展会履行筹资制度,进而使自身陷入了还贷风险之中。一些单位在自我管理经营进程中连需要的基本资金也不能全面满足,因此伴随时间的推移还贷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2、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合理化对策

2、1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强化财务预算控制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中,引发困难、导致阻力的根源在于观念守旧,唯有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方能实现持久创新发展。因此,企事业单位决策领导、基层员工均应深化改革、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做好各项管理工作,跟上时代步伐,唯有如此方能令企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更大的发展与提升。

2、2科学编制支出预算制度

针对各单位日常经营支出应编制预算列表,详细登记各项费用明细,并出台科学完善的财务分配工作方案。通常来讲,在增长福利补贴上应严格管控,对于对外报销,应做好严格管控,把握开源节流的原则。在项目立项上,应聘请专家做好调研分析。尤其应注重提升财务工作员工素质水平,通过统一领导、分层级管理,对于财务预算以及开支实施总分制管理,促进领导与基层员工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资金,缩减成本投入。

2、3强化企事业单位基础建设

做好企事业单位基础建设,可预防过度浪费现象。各单位每年度均有基础的经费开支,涵盖了日常经营的开销、基础设施维护更新开支、各机构部门间融合协调资金等。该类开支表面看来虽然总量有限,不会占据较大的比重。然而如果进行总体核算分析则不难看出其总量仍旧较为可观。为此,应做好企事业单位后勤管理。首先在采购的过程中应根据本部门具体状况做好货比三家,理智选择,不应盲目的追求采购物品的高性价比而追加成本投入。应本着适合、经济的原则选择最符合当前需要的物资、设备。同时,应确保其质量过关、经久耐用,进而可为企事业单位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可创建形成可执行性强的规章体制,巩固企业单位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全面贯彻落实工作制度上,令自身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通过合理、科学的流程,提升实效性,确保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日常管理发展阶段中,还应把握合理理想的原则,实施有效的贷款管理,进而全面防控财务风险。领导决策层以及财务岗位员工应形成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规避不必要、不合理的信贷,避免将自身拖入至更大的财务风险之中。倘若必须要申请贷款之时,则应由企业偿还实力、发展能力入手,避免盲目贷款,体现真正的合理性。

另外,应就本部门原有的各类资产实施有效的重组以及盘活,进而为自身开创形成更大的效益来源。通常来讲,企事业单位均包含属于自身的盈利途径,虽然占据比重不高,却可对固定资产作出最为科学有序的管理,确保无形资产发挥其内在的作用价值,进而全面提升价值量。

3、结语

总之,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发展中,经济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尤为重要。针对当前实践发展阶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强化基础建设,科学编制支出预算制度,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强化财务预算控制,方能弥补不足,夯实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真正推进企事业单位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华.关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参考[J].中国

集体经济,2012,(9).

[2]罗旋.论如何通过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J].价值工

程,20ll,(6).

[3]尹德利.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探索[J].中国商贸,2012(17).

[4]万仙娥.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

篇8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P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5-1488-02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Laboratory of Computer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JIANG Gui-wen

(Guangxi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 Nanning 530007,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of the actual conditions in the laboratory building, Through the campu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computer system mainten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tensity of the work of administrators,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laboratory teaching.

Key words: Computer;Laboratory;Management;Maintenance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软件的日益更新,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职计算机实验室作为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场所,承担全校计算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上机教学、考试和科研任务,还要承担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其它单位委托的认证培训及考试等任务。然而,如何科学地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是切实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对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来说,减少维护中不必要的繁重复杂工作,改善实验室环境、提高教学效果,确保机房软硬件系统的安全,发挥计算机最大优势,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就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2 加强机房网络管理系统的维护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建设有自己的校园网络,校园网的建设大大加速了学校信息化程度,在资源共享和网络通信方面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学校培养现代化人材,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同时也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以我校为例,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在每个学期开学时,都要对实验室的软件进行更新。在开学前,通过校园网的机房网络管理系统,任课老师可以及时方便地将需要安装的软件上传到相应的共享目录,实验室管理员也可以通过机房网络管理系统查看本学期有哪些教学软件需要安装或更新,以便于在学生上课前将实验室的软硬件调试好。这样既可以达到任课教师需求的教学环境,又可以一次性完成实验室一个学期的软件更新调试工作,保证计算机实验室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大减轻管理员的工作强度。

3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计算机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实验室管理的关键。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 繁重而复杂,需要精心管理和维护才能保证整个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实验教学中,少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较差,乱扔垃圾、不讲卫生,有意无意删除系统文件、应用软件、更改配置、安装游戏软件、甚至设置开机密码,随意拔插网络接头等,导致操作系统或机房网络都无法正常运行,给管理员带来不必要的维护工作。实验室管理部门应针对管理人员、实验课教师、学生都制定相应的制度。如《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教师管理办法》、《计算机实验室卫生管理办法》、《实验室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教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计算机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等,实验教学时,不同的人员针对自己不同的岗位和职责,依照相应的制度恪尽职责,遵守纪律。这不仅起到事后惩戒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规章的事前预防作用,有利于从源头上避免教学事故、减少损坏教学设备、破坏操作系统的行为发生。从而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率。

4 计算机软件的维护与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软件的维护工作量比较大,由于不同班级的学生上机,计算机电源开关的频繁操作,造成机器的软件、硬件损坏率较高,加上新技术发展较快,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软件容量的不断增大、软件安装也比较频繁,特别是面对数十台甚至上百台电脑进行操作时,只能对其进行单独操作,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维护也有了飞快的变化。实验室通常采用网络复制和还原卡技术相结合的使用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对微机的CMOS进行了有效的保护。

4.1 制作一台母机

母机制作的好坏是整个实验室管理维护成败的关键。若母机有问题,将会给以后的维护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制作好一台母机,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制作母机时,我们需要选择一台毫无硬件故障完全正常的计算机来制作母机,一般对硬盘划分为几个逻辑分区后,常以第一个容量较大的逻辑分区(即C盘)用来安装操作系统,最后还需对其加以保护,而最后一个容量较小的分区则留给学生上机使用,一般不做任何保护。在安装完所有应用软件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测试,再利用附件里面的磁盘扫描和碎片整理工具对系统进行硬盘整理,最后利用优化大师进行故障检测和修复。

4.2 做好病毒的防范措施

如何科学防治计算机病毒,清醒地认识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危害,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者所面临的难题。随着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形式也越来越多。计算机病毒编制者利用黑客技术、网络蠕虫、木马程序和传统的计算机病毒以及它们的相互组合来达到破坏计算机系统、阻塞网络的目的。病毒一旦传入实验室建立的局域网内,轻者造成机器运行速度减慢, 严重时会导致整个局域网瘫痪,严重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我们在做好计算机母机时,应使用不同的杀毒软件进行全面查毒杀毒。尽管我们还会使用网络还原卡对计算机的硬盘进行保护,但是对于留给学生使用的逻辑分区却没有被保护,则应依靠杀毒软件进行病毒库的更新后,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和杀毒,以保证学生在上机时,控制或避免造成病毒在局域网里蔓延。

4.3 使用网络管理型还原卡

高职计算机实验室的电脑大都是成批购买,电脑的配置基本相同,维护起来相对要方便些。以前很多管理者都是通过使用单机版的还原精灵进行保护计算机硬盘,而且更新软件也得单独操作,工作量相对较大。网络管理型还原卡是一种新型网络硬盘保护工具。它通过网络管理端,可以远程保护与管理还原卡硬盘。网络管理端通过运行还原、转储、保留、参数设置、移除、计划任务、远程信息等操作来统一地对所有或选定的还原卡进行管理与监控,保护还原卡的硬盘免受病毒侵害,重新恢复被删除或覆盖的文件,彻底自动清除安装失败的应用软件,避免由于系统意外死机带来的数据丢失、损坏等问题。

4.4 机器网络复制

母机做好后,必将母机硬盘的数据复制到其他的计算机中。硬盘对拷是数据复制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需要拆装电脑,工作量较大。通过网络进行复制,将制作好的母机放入机房的网络空间里,将母机设为发射端,并通过网络启动,将其他机器设为接收端,这样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不同品牌的计算机所使用网络复制的方法可能不一样,联想和方正科技的产品都有网络复制的功能。以方正为例,在进入发射端后,可利用策略设置功能,对网络中接收端计算机IP地址和计算机名以一定的命名原则重新定义,这样复制完的计算机就不会有IP冲突和相同计算机名的问题出现,给计算机维护工作提供了方便。

5 计算机硬件的维护

微机硬件设备的保护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计算机是一种散热性大、温度过高、对机器损害很大的设备。 因此,要保持实验室的凉爽、清洁,要经常打开窗户通风或利用空调设备散热。定期对计算机鼠标和键盘进行污垢清理。则可以降低计算机故障发生率、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计算机实验室常见的故障有开关按键损坏、内存条或显示卡接触不良、鼠标键盘操作失灵、硬盘物理磁道损坏,电源故障、CMOS电池失去储电功能等。这都需要管理员细心观察,认真考虑,排除故障。因为同一故障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不同种原因产生的,我们可以通过检测法,插拨法等手段进行判断,多动手,多试验,提高故障分析能力,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6 结束语

计算机室验室的管理和维护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简单阐述了校园网的应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室验室母机的制作、病毒防治及网络复制等操作事项。实践证明,通过以上途径,可以有效地解决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和维护中的问题,使管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进行,对实验室建设工作将有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加强管理、提高技术水平、服务意识和制度观念,以此保障高职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松, 刘建国, 陈慧.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J]. 中国科技信息,2007,(1):100-101.

[2] 张艳红. 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7,(3):140-141,143.

篇9

关键词:城市危机管理;变量分析;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城市化步伐加快造成人口急剧膨胀,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以及两者叠加造成的城市危机频度和程度迅速增加,城市危机所特有的放大效应和连锁效应这两大特点,使城市安全面临空前挑战。对城市危机管理变量的分析,有助于城市管理者提前掌握危机发生的潜在因素及转化条件,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还能帮助决策者预测危机一旦发生后可能的规模及强度,做好应急准备。

一、城市危机的变量分析

城市危机变量可以概括地分为两类,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如洪灾、暴雪、地震等。自然因素属于不可控因素,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对许多自然因素进行预报或预测,可以提前做好防范准备;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体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教育水平和其他变量。

社会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产生许多城市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民主的政治体制由于能够较好地体现民意,可有效地消除或降低极端冲突行为。在其他政治体制下,尤其是社会转型期,当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及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时,容易造成权力的寻租和滥用,形成腐败。社会对当局的信任度降低,稳定性减弱,容易出现危机。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生危机的可能性越小。当经济高度发展时,往往伴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在经济手段和科技手段的双重作用下,许多危机能够被化解,危机产生的社会根基被削弱。社会经济发展作为自变量,它是城市危机发生的一个深层次诱因,往往会通过其他中介变量起作用,如城市化与城市移民增长、传媒和教育普及、经济增长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等,引发社会矛盾与冲突,进而导致危机。

社会文化教育水平。社会文化教育水平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要求。倘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教育水平跟不上,人们的道德水准普遍下降,公共伦理失范,信仰缺失,人们的行为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约束。既有的规范系统和道德评判标准在急剧变迁的社会结构面前显得苍白无力,造成人们在行为抉择时的严重偏离和越轨,一旦这种偏离出现集聚效应时,危机就会出现。

其他变量。其他变量实际上是上述三个因素的衍生变量,主要有社会结构失衡、社会贫富差距、社会分化与不平等,社会满意度等。社会结构失衡是指国家在发展与变迁进程中,某一方面的社会结构与另一方面的社会发展出现不相适应的现象,如环境承载力超过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某类产业过度泛滥、失业率过高、流动人口过度集中超过城市负荷等。贫富差距过大,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必然会对社会不满,若这种不满情绪不能得到有效宣泄和消除,长期累积下来在某一时期集中爆发,必然会造成社会冲突。社会分化往往是由于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引起的,而不平等主要是由于存在着特殊利益群体,以及当权者的权力滥用,容易使不同阶层产生对立情绪,埋下危机的伏笔。

二、城市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

城市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本文主要从危机管理组织结构、预警流程来论述。

1、城市危机管理的组织结构(图1)

如图1所示,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为城市危机管理的权威机构,负责城市危机预警研究以及危机发生时的紧急管理。危机管理办公室和特别危机应急指挥中心分别作为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公机构和危机发生时的应急管理机构。下设七个职能部门,分别是危机预防部、减灾信息部、救灾指挥部、数据分析部、心理辅导部、专家委员会、新闻中心。危机预防部主要负责城市危机预警、减灾规划、教育与训练、重点防护对象和重点致灾源监测等工作;减灾信息部主要是对城市危机信息、减灾资源信息进行管理;救灾指挥部主要负责指挥协调各专门委员会的救灾工作;数据分析部是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的研究机构,主要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评估,进行减灾战略战术研究以及减灾技术研究,同时对城市各专业部门的减灾课题的研究以及成果的推广应用进行指导和协调;心理辅导部是由心理学专家对亲历危机的公众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合理的渠道和方式予以排遣,对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心理疾病予以矫正和预防;专家委员会由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有关专业权威人士组成,在严重危机发生时为城市危机管理委员会和应急指挥中心提供科学而迅速的决策咨询方案,并为城市危机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咨询和建议。

2、预警流程。危机预警流程主要是对危机变量进行识别、监测以及诊断和评估,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管理流程。(图2)

信息收集,主要任务是对与危机有关的自然变量和社会变量的一些显性信息进行收集。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类,形成清晰和有条理的信息,从整体上把握各类信息之间的联系以及信息与危机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还应进行信息识别,以排除干扰信息与虚假信息。经过整理和识别过程,将粗糙而杂乱的信息变成较为全面、真实、有用的信息。

信息分析和预测,将经过整理的信息转化为一些简单、直观的信号或指标,为决策做准备。同时,利用各种预测方法,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预测危机变量在下一阶段可能的状态以及危机产生的可能性。

危机预测结果是指将上述分析和预测的结果采用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递交有关决策者进行决策。

危机决策,是城市危机管理的最终决策者根据危机预测结果进行的措施以及策略的选择,即是否需要对当前变量进行适当干预,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在变量是不可控的条件下,制定采取的危机应对措施。

篇10

[关键词]城市危机管理;预防机制;暴雨;洪灾

[中图分类号]D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10—0067—03

一、暴雨洪灾再次为城市危机管理敲响警钟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61年来最强的暴雨,全市受灾人口达160.2万人,77人遇难,成灾面积47.9万亩,停产企业761家,56处道路塌陷,桥梁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10亿元。此次灾害再次给“逢雨必涝”的北京敲响了警钟,也为城市的危机管理敲响了警钟。

城市危机,是指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使得城市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丧失正常运转和协调的功能,影响城市中人民生命财产和生存发展环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城市危机除了具有公共危机的一般特点,如突发性、紧急性、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危害性外,还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往往会形成漫长的灾害链。城市危机管理是指城市的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可能发生的城市危机制定应急和处理的方案、办法与措施,以应对城市危机的全部控制过程,是城市政府等危机管理主体对危机的一种主动积极的干预,其主旨在于化“危”为“机”。而要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实现化“危”为“机”,就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和制度安排,这就是城市危机管理机制。完善的城市危机管理机制包括三大部分:城市危机发生前的预防机制、危机爆发时的处置机制和危机发生后的善后恢复机制。危机管理预防机制是城市危机管理机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建设城市危机管理长效机制的关键所在。

暴雨是古今中外很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可在中国现代文明的代表地——首都北京,一场暴雨,就能剥夺数十条生命,造成超百亿的直接经济损失,却不由得我们不进行反思,面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灾害,我们该怎么办?北京对暴雨事件的应对力不从心,暴露出市政建设的不足,但市政建设问题的背后反映出的却是危机管理意识的淡薄,是城市危机预防管理诸方面的不足。本文试以北京的暴雨洪灾暴露出的问题为例,分析并提出完善城市危机管理预防机制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二、洪灾暴露出城市危机管理预防机制的漏洞

城市危机管理预防机制主要包括:危机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日常的危机宣传、教育与演练,危机预警等。

1.预案体系存在的问题。北京的预案体系还是比较健全的,不但有《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区县也基本都制定了相应级别的预案。各类专项预案也已基本出台,如在防汛方面,制定了专门的《北京市防汛应急预案》,恰在今年7月初,暴雨洪灾发生之前还做了一次修订。这次灾害发生后,北京各级各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积极应对危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预案虽然较为全面,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城市现有应急能力与城市的脆弱性分析不足,预案中有关权利、责任及各应急模块功能的界定不够清晰准确,包括分级响应和应急指挥在内的运作程序缺乏标准性规定,缺乏对应急教育、演练的强制性规定等。

2.缺乏危机管理意识。暴雨事件暴露出北京市政建设在应对危机方面的不足,折射出的却是市政等部门危机管理意识的薄弱。台湾名人龙应台曾说:“检验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是不是够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或许有钱去建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你要等一场大雨来才能看出真面目来。”目前北京市区防洪标准多采用一年一遇的标准。对于北京来说,这个标准实在是太低了。试想,如果北京有优良的排水、蓄水系统,这场暴雨给北京带来的,将是大量的淡水储备和未来几天的好空气。果真如此,这场暴雨还称得上是“自然灾害”吗?这次暴雨事件中,房山区雨量最大,山区平均降水达313毫米。而在房山,居住于山谷的村民不在少数,许多居民的家门就正对着河水,在暴雨事件中险情不断。房山区因采矿造成的采空区很大,居民之所以选择在山谷居住,是因担心崩塌等地质灾害,但却不得已忽视了暴雨洪灾等地质灾害。居民长期居住于危险之地,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折射着各管理主体危机管理意识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