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的相关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科学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科学的相关知识

篇1

关键词: 中学图书馆 学科馆员 实践模式

“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现已在各高校图书馆蓬勃发展,在认真学习并研究了相关系列文章后,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认可机制、激励机制,如果“学科馆员的神话”能在中学图书馆实现,中学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就能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尤其对于那些渴望推陈出新,寻求服务管理新模式、新形象的中学图书馆来说,更值得一试。

1.中学图书馆服务水平长期低迷另有原因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中小学图书馆尤其是中学图书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很多学校加快了图书馆建设的步伐,如增添图书管理人员,大批量地购置新书,配备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建造融图书馆、实验室为一体的科技综合楼或者独立气派的图书馆大楼,整个的发展状况呈上升趋势,令人欢欣鼓舞。但有一点与之不太相称,让人担忧的是,目前中学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水平依然不高,绝大部分还依旧是简单地借借还还,存在着利用效率低、服务质量上不去的问题,远远跟不上素质教育的步伐,更没有达到教育改革的需要。现代化的中学图书馆服务效益却不佳,原因何在?作为一名中学图书馆馆员,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这固然与学校领导者们的教育理念滞后,中学图书馆员的文化素质、服务意识、科研意识不强有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机制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对广大的中学图书馆馆员来说,还没有一个好的认可机制、激励机制承认他们的服务成效,激励他们的服务热情,而这很可能就是影响和制约中学图书馆整体服务水平的根本原因。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图书馆尤其是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馆馆员都是些老弱病残的无用之人,真正的有用之才是不会待在图书馆的,这确实有一定的代表性,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上是这种情况,但近十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教育领先的地区,中小学图书馆员队伍正逐步走向年轻化、知识化、合理化,可由于上述观念的影响,社会对中小学图书馆员的偏见依然存在,甚至连图书馆馆员自身说起来也有些底气不足,社会的认可对广大的图书馆馆员来说非常迫切。不过,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社会上已经有愈来愈多的关切的目光投向这个领域,广大的图书馆馆员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抓住各种机遇,迎接各项挑战,把图书情报服务工作做得更精细些、更出色些。

2.我对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理解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魏辅轶老师在“学科馆员的神话”一文中针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解决方案,我觉得在中学图书馆也可以推行“学科馆员”制度。当然,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不能跟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相提并论,相对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深、精”而言,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所要做的就简单多了,但大致的方向是一致的,而且更容易推行,更容易出成效。

所谓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根据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定义,我理解为具有一定专业学科背景的中学图书馆馆员,与相应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了解师生们特定的学科信息需求,充分开发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相应学科的教育教学服务,为教科研服务,直接参与相应学科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活动。中学图书馆不同于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一般馆员必须是图书情报学专业的本科生,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图情服务需要。而中学图书馆馆员,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培训,具有了一定的图书情报的专业知识,通过考核合格后就可以持证上岗。中学阶段是学生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中学图书馆馆员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思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吸引青少年学生,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在这一点上,中学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与学科馆员的工作性质一致。

3.中学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的基础和益处

首先,与高校图书馆相比,在中学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有一个独有的优势。一般来说,中学图书馆里真正来自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的管理人员少之又少,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是中学里具有其他专业知识背景的老师兼职或转行做图书馆馆员,这本来是中学图书馆的一大弊病,但如果在中学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我想这一弊病也许恰恰就能转化为一大优势。因为这些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老师大多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文化层次并不低,有些素质还很高,而且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比较了解,只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图书管理专业培训,很快就能胜任。但由于脱离了自己的本专业,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不知自己该定位于何处,现在如果让这一批人重新拾起自己的老本行,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图情服务工作相结合,相信他们在学科馆员这个位置上就一定会干得很出色。

其次,在中学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一方面可以继续提高中学图书馆的地位,引起社会各界的更广泛关注,尤其是促进学校领导者教育理念的更新。现在学校领导者热衷于申报省级、国家级、星级学校,对图书馆人员、设施的配备也基本满足条件,但也就仅此而已。像朱永新、高万祥那样倡导书香校园,思考中学图书馆发展方向的领导者实在是太少了,另一方面从内部来讲对广大的中学图书馆员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由于学校领导的不够重视,又没有好的激励机制,因此整体就显得很松散,服务水平肯定上不去。如果在中学推广试行“学科馆员”制度,情况就会随之大有改观,因为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是负责与各学科老师紧密联系,掌握相关学科的教研动态,紧跟学科带头人,对一些热点问题及新观点、新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理,以二次、三次文献的形式揭示给读者,直接参与、推进各学科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再与各学科教科研实绩挂钩,那么谁不争当这样的学科馆员呢?也许刚开始这会是个比较艰难的挑战,但我相信这将推动中学图书馆服务水平走出低谷,上到一个高层次,也可以大大激发广大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再者,在中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也是为了与高校图书馆接轨。中学是大学的前奏,是铺垫,是基础。如果中学生们在人生的最关键期就已领略了图书馆作为精神王国的魅力,得到了从阅读到研究等一系列的专业指导,初步掌握了如何利用图书馆这一大课堂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他们进入大学,在利用图书馆方面就会得心应手、顺风顺水,如此也减缓了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的压力。

4.中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初步构想和实践探索

在中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不可一蹴而就,而应当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即由综合走向专一,由粗犷走向细致,可以先设置1-2位,有条件的也可细化到各学科,这要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我认为比较理想又切实可行的一种简单模式就是设立一文一理两位学科馆员,一位由具有一定文科专业知识,人文素养较高的老师担当,另一位由具有一定理科专业知识,科学素养较高的老师担当。因为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科学素质非常重要,两者缺一不可,具备了一定的科学人文素质的中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发现、创造新的更有用的知识。如果单设一位学科馆员,那么各学科兼顾可以说很难做到,而且不利于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如果条件许可,则最好设立每一学科的学科馆员,这样学科馆员的图情服务工作会更细致、更具体、更深入,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中学恐怕寥寥无几。我认为在中学图书馆设立一文一理两位学科馆员应当操作方便,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那么这些学科馆员从何而来呢?方式与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产生大致相同,只不过恰恰相反的是以“外部适应模式”为主。所谓“外部适应模式”就是图书馆从各个不同专业招募一些愿意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然后对他们进行图书馆学课程的培训,再推向服务窗口,成为学科馆员。前面我已提到中学图书馆员大多是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学校老师担任或兼任,只需对他们进行图书馆学课程的培训即可,所以应当属于外部适应模式。高校图书馆主要以“内部适应模式”为主,就是图书馆从自己的图书馆馆员中挑选有其他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通过一定时间的特定专业课程培训,然后推向前台的服务部门,成为学科馆员。中学图书馆这种情况比较少,因为中学图书馆里真正从大学图情专业毕业的图书管理人员很少,“内部适应模式”根本无法进行。

另外可以尝试“学科馆员”派驻模式,就是各中学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从各学科选派合适的人选进驻图书馆专门从事图情服务工作。

2004年底开始到2008年我馆进行了《中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课题研究,经过4年多的摸索、实践、反思,再实践,到目前为止,我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已初具成效,图书情报服务链接基本形成,我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主要通过这样六个步骤和要求完成:(1)确立学科馆员跟踪模式和承担项目;(2)确定学习日制度;(3)建立通畅的信息互动渠道;(4)优质动态的图书资源建设;(5)组织新颖多样的图情服务活动;(6)撰写图情服务心得感悟。

虽然课题研究已结束,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成效已逐渐显现,与制度运行之前相比,我馆的服务状况大有改观,服务意识明显提高,学校的教科研与我馆的合作逐渐加强,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大收获。

通过以上分析和实践,我认为在中学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制度应该是可行的,这也应该是今后中学图书馆发展的方向,有条件的中学比如苏南一些基础教育发达地区,这里的中学图书馆整体的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完全可以率先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5.问题与建议

(1)各学科馆员的跟踪联系很容易因松懈而断链,造成信息不畅或滞后,必须注意。

(2)我馆的四位专职学科馆员因是专职又是文科出身,所以在利用馆藏资源进行图情服务的工作较为主动全面,从主动联系到资料配送,积极参与研讨所在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撰写心得论文等;理科学科馆员因为是兼职,所以在利用馆藏资料进行图情服务方面较为被动,有所欠缺,图书馆在人员配置方面要注意文理兼顾,这点很重要。

(3)学科馆员还要注意自身素养和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积极关注新思想新动态,不仅要与时俱进,甚至还要有超前意识,这样在图书情报服务方面才能占据主动地位。

(4)学科馆员不能仅仅起到桥梁作用,还要主动利用馆藏资源进行学习研究,积极参与本学科教科研活动,并对现有馆藏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二次文献服务于教育教学,学科馆员的参与意识和研究能力有待增强。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形象细节 思考

日前,职业教育新课改如火如荼,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这轮课程改革的诸多环节中,无论是教育管理部门还是教师,往往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或只片面注重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形象细节,而正是这些往往不被看重的形象细节,关系到教师整体个人素养的提升,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笔者为此作点思考。

1、教师形象细节的内涵

依据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来看,教师的个人形象细节包括哪些呢?它们又与教学有着何种关系呢?经过查找资料,笔者就此作了一些梳理。华东师大心理系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邵瑞珍把教师的角色分为知识的传授者、父母形象、课堂纪律管理员、一个榜样、心理治疗家、朋友与知己、替罪羊和人际关系的艺术家。西华师范大学冯文全教授将教师的职业素养归为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能力素质、身心素质。

教师的形象细节主要包括仪表仪容、言谈举止等等,形象细节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的穿着打扮、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疑都会对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示范与影响作用,要明白“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细节,它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以何种态度去面对这些来自非学习的诱惑力,也是学生将来面对社会所呈现形象的无形佐证。因此,在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师形象细节对提升职业学校学生道德品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x。

二、注重教师形象细节的作用

1.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的言谈,表达要准确,音量要适当。假如一个教师,土话连篇,甚至骂骂咧咧,高门大嗓,吐沫四溅,语言粗鲁,不仅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相反会被学生所冷漠和厌弃,学生对他只有“敬而远之”,也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师的仪容仪表,它具有较强的外显性,最易为学生所感知,并由此对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实践证明,教师的仪容仪表足以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行为方式以及对教师本人的态度,也就是说教师美好的形态,能够增强教师的威信和影响力。在引导学生走向科学和人文世界,教师自身就是学生的精神偶像,所以一些隐性知识流传,对学生的影响力,对教师职业形象的塑造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展示人格魅力和良好形象的载体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道德实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是否带有德育的故意,实际上都是德育的无声影片,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注重形象细节,既是自身形象建设的需要,也是学校优良师德师风建设的需要。

三、注重教师形象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在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既然教师的形象细节对学生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不仅仅是老师自己要注重形象细节,学校也应该在坚持“以人为本,以引为主”的教学的原则下,可以通过对教师形象细节的评价新模式,包括评“教师形象”“教学现象”“教学效果”等教师课堂教学的形象细节,以规范教育行为为重点,以学生评教为起点,以师生广泛参与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发扬民主、评改并重、树立先进的原则,端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形象细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1.评“教师形象”,促进教师自我改变

笔者曾对教师的头发、化妆、衣着等上课时仪容仪表以及教师带手机进课堂或教师在上课使用手机等现象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反馈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仪容仪表表示满意,学生喜欢打扮得体大方的男女教师,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部分教师表示不满意,在不满意中,主要是:①个别女教师头发染色、穿着太露、透;②个别男教师打扮过分随意;③教师带手机进课堂。笔者通过“教师上课形象”的评价中,看到了学生的诉求,听到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从而可以通过学校层面,把学生的评价如实地向任课老师反馈,自觉地意识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形象细节的重要性,促使教师进行自我对照与反思,从而力争塑造优良的教师形象。

2.评“教学现象”,实现评价的导向作用

教师的教学现象评价,包括上课守时、课间态度、授课方式、讲课声音、课堂板书等方面表现的好坏,还有课前指导、课后交流、课外沟通等所带来的师生情感程度的深浅之差别。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确如不少学生提到,有个别教师总在上课铃声响后进教室,有老师课堂板书设计不够科学等现象。笔者以为,所有这些上课的形象细节确实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堂教学气氛,这其实也就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安全,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益,尤其是我们倡导创新教育、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今天,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安全感的课堂,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被激发、创新的潜能能够被调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少提出,只有满足了学生的安全需要,即对安全感、稳定性、受保护和摆脱恐惧、焦虑的需要,才能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学校通过评“教学现象”,针对教师课堂上的形象细节,建立健全常态化师生情况收集、办理和反馈机制,引导教师谁主管、谁负责,限时办结。对情况复杂、需要多个部门联合解决的,学校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主动履行职责,共同予以解决。

3.评“教学效果”,夯实技能人才培训的根基

事实上,良好的教师形象对搞好课堂教学同样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优美形象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事情成功的前提。一个人的兴趣许多都来自于对某种事物的高度注意和喜爱。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 生活化教学 教学语言 教学情境 作业布置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生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所谓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重大时事政治、学生生活、风土人情、民族习俗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最终实现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融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亮点,这必然要求我们将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政治教学生活化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教学语言生活化

语言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人类社会生活在沧桑巨变中留下了许多闪烁理性智慧的美言佳句、成语故事,诸如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农谚俗话和洋溢着时代气息启人心智的当今社会流行语等,就是我们政治课用之不竭、愈用弥新的信息宝藏。教师如果把它们适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中,让生活中的美言佳句走进课堂,能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理论生动化,进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如在讲授“普遍联系的观点”之前,事先我让学生收集生活谚语、诗词歌赋等。上课时,教师稍加点拨,像“水是庄稼宝,离它活不了”、“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等,学生们娓娓道来,就把庄稼生长与水、肥之间的客观联系直截了当地展现了出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绘出植物是运动变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又凝聚着对人生岁月变化的感慨;“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则抒发了作者致力于推陈出新的宽广胸怀,含蕴丰富,饶有启发意义。

这些名篇佳作无疑引领着学生真诚地去感悟,也给“坚持发展的观点”的课堂教学增光添色不少。

为此,教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精选生活语言素材。只有那些有着浓厚的生活底蕴和鲜明时代特征、给人以启迪的美文佳作,才能入心入肺、打动学生。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所传授道理的抽象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营造出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诱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

如在讲授“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时,可采用多媒体课件导入。上课时,向同学们展示一组精美的四季图片,学生们兴趣高涨,无不为画面展现的美妙场景所折服。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同学们,请大家边看边思,你们能结合本课的内容谈谈体会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发言踊跃。有的说,春天是明媚的,夏天是热闹的……有的说,秋天是喜悦的,冬天是肃静的……很有诗意,还有补充的吗?讨论非常热烈,最后由一位学生代表发言:春天是绚丽的,夏天是热情的,秋天是浪漫的,冬天是纯洁的。一年四季各有各的迷人之处,我们的世界才会如此美丽。这说明了不同的事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生动体现了矛盾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特殊性,即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发自内心地鼓起掌来。实践证明,这样的情境导入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产生共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小课堂,大社会”,教学融入生活,润物无声,学生就能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思想政治课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关注和参与生活的能力。教师只有创设好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才能使课堂的生命活力得以充分彰显。

三、作业布置生活化

作业的功能不仅局限于巩固和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重在体验和实践。

以《经济生活》为片段,可以布置这样的综合探究作业:小斌是某校一名高一住读学生。自高一开学交了住宿费后,他还剩下300元的生活费。他准备一个月后回家看望父母。假如该地的基本生活费是每月220元,回家路费10元,小斌正在计划如何消费。请你为小斌设计一份合理的消费计划,并简要说明经济学依据。

篇4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 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130-02

一、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中贯彻人文关怀理念

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人文关怀通常指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学生的个体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传统上,我们对思政课的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课。思政课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倡导主旋律与主流意识,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然,这一定位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把思政课教学作为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然而如果我们只局限于这一点,在教学中就很容易陷入说教中,使学生感到厌烦,而不是把学生吸引过来。

因此,我们对思政课的定位还应该有第二个层次:方法课。

教师要认识到一点,那就是思政课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思想政治理论,而是掌握理论、运用理论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大学生而言,一门课程如果不能对他自身的成长、发展起到任何作用,他是不会感兴趣的。这种行为虽然有些功利,但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意识到,思政课对他们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对他们的人生是有帮助的,这个帮助就是能用课堂上学到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他们在现实以及未来人生中的一些问题。

最后,我们对思政课的定位还应该有第三个层次:人文素质课。

通常我们认为大学生素质的具体内涵包含了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等许多方面。大家都承认思政课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但往往忽视一点,那就是,思政课其实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今天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遇到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与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人文知识,对政治理论难以理解,课堂上一讲理论就心生厌倦,昏昏欲睡,甚至做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不跟随教师思考,就越来越缺乏思辨能力,人文素质的提升存在问题,这两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了今天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尴尬处境。要改变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必须从思想上改变以往的认识,注意发掘思政课的人文资源潜力, 明确思政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人文关怀理念

(一)教学内容的人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集合了多门社会和人文科学的综合素质教育,其目标应该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如果教师单纯按照规定的教材内容来教学,是很难达到这样的目标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甚至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作为指导,结合学生自身的认识水平,自行设计教学内容,探讨当前国家、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甚至是开展辩论,也就是说教师应尽量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吸引学生来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贯彻了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体现了思政课作为方法课,人文素质课的定位。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与时代相结合,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当下的中国,许多主流价值被遮蔽和消解,基本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被杂乱无章的多元价值混淆,社会在很多方面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基本的价值取向,出现怀疑历史、戏弄经典、颠覆传统、社会冷漠、信仰缺失 、道德失范、思想混乱等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把握时代主题,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

二是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是时代的主题,也是青年学生关注的焦点,思想政治教育应抓住这些热点,引导学生思考,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乃至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与学生自身实际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作用,就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与追求,鼓励他们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同时也要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不太恰当的思想、行为,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到教学内容中,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尽量解决学生思想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效。

(二)教学方法的人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人文化简单来说,就是以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个性发展为目标, 通过研讨、案例分析、小组学习、学生登讲台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 增强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人文色彩, 使以往严肃、枯燥的政治理论课变成充满人文精神、追求自身理想的一种实践形式,这种形式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也不再仅仅是灌输枯燥的政治理论的过程,而是培养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过程。

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注重师生的双向交流,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没有当然的“ 教育者” 和“ 被教育者” ,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双方是平等的。那些表面上、形式上的“ 教育者” 只不过是暂时的。所谓“ 教育者” 事实上也必须是“ 受教育者” 。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不能是“单向”的,更多的要侧重于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

二是注重精神陶冶,切忌僵硬说教。正如前文所说,思政课教学的目标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思政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信念以及品德,最终将这些思想、信念等转化为符合法律和道德要求的行为。而人的思想、观念、信念、品德形成与科学知识的学习不同,它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更是个体生命体验的过程,这一过程注重的是生命个体的体验和感悟,强调个体内心情感的激发。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将自身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体验和领悟通过情感传达给学生,才能感染学生,引起情感的共鸣,达到真正的共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青年学生对互联网,对各种新媒体如微信,微博尤为热衷。在教学中,我们也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参与。

四是与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终目的是将正确的认知转化为恰当的行为,因此,要特别注重开展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参观考察、围绕某一社会热点组织辩论赛、带领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通过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甚至有时可以是模拟的社会生活情景中,从中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通过自身的思考,形成正确的认识,最终推动其认知向行为转化。

(三)教学效果考核的人文化

传统的思政课的考核方式就是期末的一张试卷,主要是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教材上的内容。这种考核方式其实是不能真正反映学生头脑中的思想,教师也无法真正了解课程对学生的思想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因为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考试,得到分数。

思政课作为一门综合素质课,考核方式必须与其定位相适应。因此,在考核方式的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考核要反映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各项能力尤其是思辨能力的提升,单靠一张试卷或一本作业是无法完全反映的,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发言、讨论甚至是私下与教师的交流,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以及实践后的心得体会。

二是考核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化,思政课作为人文素质课,更要体现以人为本,不同个性的学生可以根据他们擅长的方式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综上所述,在注重以人为本、强调人文关怀的社会发展理念指导下,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定位重新审视,客观而全面地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充分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人文关怀价值,整合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加科学地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1] 葛茂林.简论“两课”教学原则和目标的发展与完善——兼谈大学生完美主体人格的塑造[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2).

[2] 王东莉.德育人文关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年制;以人为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三年制高职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三年制高职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18~19周岁之间,已经成年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拥有独立的见解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思想逐渐成熟。而且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高考成绩一般不太理想,普遍低于本科的录取分数线。虽说高考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但是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的差异。几堂思想道德修养课很难达到树立正确的“三观”的效果。

一、当前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的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大同小异,无法体现高职特点,更不用说专业特色。教材的编写中较多理论陈述,较少实例,无法吸引对此类内容缺少兴趣的三年制高职学生。

2.课程的教学过程

许多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偏重理论阐述,缺少实例列举,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内容不吸引人,教的也不吸引人,又遇到不太自觉的学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课程的设置时间

一般情况下,该课程一周仅两、三节课,和其他理论课程一样,仅对知识进行教导,鲜有渗透深入的过程,到了期末再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就算完成了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如此的课程安排,较难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4.课程的成效衡量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成效难以衡量,标准难以界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很难用形式单一的卷面成绩来体现,死记硬背的理论也不能说明学生已真正理解掌握并转化成为自身素质。

二、关于问题解决的思考

1.课程教材的内容要体现高职专业的特色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注意处理好思想道德

修养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要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进行教学。

2.课程教学的过程要注重联系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实际,例如,教学中注意多举实例,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课堂中可以开展案例分析的课堂讨论活动,就是只提供案例,不提供现成的结论,让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自己来完成。教师则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独立得出结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在其中的主要作用就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表达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并且引导学生在

这些不同的观点中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3.课程设置的时间要贯穿整个学制

教学的时间要贯穿整个学制,分不同阶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

修养进行不同方面的教育。对刚进校的新生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对二年级的学生应注重法治教育,对三年级的学生应强调职业道德教育。

4.课程教学的成效衡量标准

让学生回答纯粹的理论题,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考核学生的

思想道德修养是违背初衷的,建议可以采用撰写小论文的方式,结合时事,让学生对某种问题、某种观点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可以看出其思想道德修养。同时,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如,是否按时出勤,听课是否认真,回答问题是否踊跃,是否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作业是否按时完成等方面,可以对他们的素质做出评价。学生在课外的表现,如,是否乐于助人,是否勤劳勇敢,是否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否作为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等等,这些也可以作为素质评价的一部分。

三、课程教学的“以人为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思想品德优秀的人,爱护自己,尊重他人,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但是你无法培养出模式化的学生,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其实都是开放的,处于变化中的。凡为教的目的在于达到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会自我调整去适应变化的人才是目的所在,能够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方是实现了“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张云芳,王岳喜,刘蕊.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9):9.

[2]赵效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创业教育探索.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4):2.

[3]徐建丽,王红芳.高职特色思政理论课考核体系的构建.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4]韦胜强.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初探.教育与职业,2010(32).

篇6

大学是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的摇篮和锻造民族精英的熔炉,而德育又是大学教育的最为重要的内涵。社会主义大学,不但要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而且要旗帜鲜明地贯彻德育为先的原则。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审视当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把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结合起来,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和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

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就必须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把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当代大学生中也有反映。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在认识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思路上,要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基础性教育和以大学生党建工作为重点的先进性教育;在方法上,要坚持各项教育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在渠道上,要统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统筹中小学教育、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统筹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统筹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要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兼职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课教师队伍、课外思想政治教育辅导者队伍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现实问题相结合题。一是解决特困学生的学费问题,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三是加强心理辅导,做学生的忠实听众和知心朋友。

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教学方法

一、生源现状迫使中职院校改进教学方法

近几年,由于大学的扩招以及初中应届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减少,各中职院校的招生工作竞争异常激烈,招生标准一再降低,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了“零要求”:只要你是初中毕业生,中考考了几分都无所谓,你只要愿意来我们学校我们就鼓掌表示欢迎。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使得中职校教师上一节课就像打一场仗一样艰难。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当今的教学形势下,中职教师的职责若还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恐怕教学工作也就只剩下我们教师在唱“独角戏”,课堂早被闹翻天了。现在的中职生,大多都是被中考淘汰下来的不愿学习或者说是不好好学习甚至有些是不会学习的主儿,进入中职院校就读是他们迫不得已的一项选择,真正想着掌握一门手艺的学生“珠可粒粒数也”。当前的中职教育工作,要求中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更需要具备掌控课堂的能力、迅速反应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具备后面几种能力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前面的几种能力。课堂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处理好的话,教学过程根本就没法往下进行,并且可能会造成连锁反应,影响以后的上课或给其它班级的上课,所以说,当今的中职校教学工作就是一场战斗,是和学生“斗智斗勇”。作为“战斗”的一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方式,如果对他们进行机械的灌输,结果恐怕就像“南辕北辙”里讲得一样,你教师讲得再多,再辛苦,学生也不会领你的情多学一点,只剩下你独自驾着马车驰骋……

曾经有位数学教师在批改试卷时发现有几个学生解题的步骤写错了,结果在前,过程在后,她觉得很纳闷,怎么会有这种事呢?于是把这几个学生叫来询问原因,学生告诉她,考试前突击背诵,没记好所以写错了,教师当场无语。试想想,如果数学也要靠背诵来掌握的话,那我们其它的专业技术课怎么学?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的教育方法,毕竟历史上我们的先辈们曾经靠这种一支笔、一块黑板,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培养出了无数的杰出儿女。在这里我只是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已不完全适合当前中职校的教学,或者说是不适合某些课程的教学,二者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它们的关系应该是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中职校要想在当前的激烈竞争中取得生存,必须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简介及流程介绍

近年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办学模式,我校也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制定出了一系列适合我校实情的教学方法,其中项目教学法经实践证明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计算机以及印刷技术课程的教学中。

什么是项目教学法呢?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通过共同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美国项目管理专家约翰・宾认为:“项目是要在一定的时间里,在预算规定范围内需达到预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因此我个人觉得,做一个项目就是完成一次任务的过程。项目教学法有效地建立了生产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联系,整个教学活动都是真实的,是现实生产生活的一种直接的演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行动的能力,激发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自主评价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下面就以使用方正飞腾软件排一张报纸为例来说明在计算机软件课中如何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假设本班有24名学生,他们已在前面的学习中掌握了Photoshop和方正飞腾两个软件的各项操作功能,掌握了一定的排版基础知识。)

1.项目的准备阶段

教师将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明确要求,鼓励学生从中寻找素材。

在本人的教学中,本人将全班24人分成四组,每6人一组,组员由抽签确定。

要求如下:

每组编排一张展示本班丰采的报纸,只排头版,内容自己定,也可以从相关书上或网络上收集,但要与我们学生生活或学习有关。内容要积极、健康向上。

版面编排要形式多样。

需要扫描图片的话和本人联系到计算机中心去扫。

报纸的名称由各小组自己确定。

报纸的大小为4开,但要求正文部分文章篇数不得少于8篇,最后要打印出来。

小组内成员间的分工由学生自已安排,每个人至少承担一到二项任务。

(以上任务我提前2周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准备资料并设计出具体方案。)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排这张报纸的话,可能我要一项项给学生讲解,如4开的报纸尺寸是多少,报头占多大的版面,正文用几号字体排等等一系列问题。采用项目教学法后,这些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自己寻找答案,即使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也会在同组同学的安排下主动去分担一些任务。而我只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予指导。

2.项目的论证和修订。(2节课)

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两个过程:

由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述各自的设计方案,其他的同学和教师在旁边听,然后就相应的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各小组修订设计方案。

3.项目的实施。(2节课)

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并完成报纸的排版。

4.项目成果评估。(2节课)

报纸打印出来后,请各小组交流实施方案时碰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进行自评和互评。为了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本人根据版面具体项目要求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学生先通过评分标准自测、自评,这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然后互评,使学生在共享劳动成果的同时,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在这一阶段本人请了美术教师、图像处理课的教师,还有教版式设计课的教师及相关课程的教师给各小组的作品打分及评价作品。

5.学生再次修改并完善作品,最后将修改好的报纸打印出来并张贴在校园的橱窗中展示。(1节课)

至此,一个教学项目就完成了,本人就以上任务多次实验比较,发现学生通过顶目教学法获得的知识印象要比通过传统教学法深刻,而且操作技能大大提高,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另外,本人也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师生间是一种互惠双赢的关系。

三、项目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的两个问题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作用。

2.教师要让学生做到三个明确:明确具体的任务、时间安排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四、项目教学法带给教师的挑战

1.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学习者自发的兴趣是项目活动开始和展开的原动力。

2.要善于区分学生的能力水平,使项目的分配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制定适当的且有一定弹性的教学目标规划。

3.要实现由教学的主导者向“主持人”的角色的转变。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从站在台上讲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合作。以促使学生独立学习,并承担责任。

4.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各学科教师的积极参与。不仅要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要使学生能够获得社会能力。

篇8

高职《销售管理》属于专业技能应用性课程。多变、复杂的市场环境对运用销售管理知识提出了创造性、灵活性和技巧性的要求。笔者根据对实际教学情况的反思以及对兄弟院校的教学考察,发现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模式传统。通过考察发现,目前销售管理课程教学主要是以教科书为依据,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市场岗位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预设好整个课堂,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

2.理论与技能融合度低。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被销售管理课程中的原理牵着走,教学内容不是讲授概念就是原理,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枯燥乏味,更谈不上实际销售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面对市场不知所措。

3.考核方式单一。在考核方式上,大多以传统的闭卷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能较好考核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难以进行市场业务操作技能的考核。

4.岗位能力不明确。在考察中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但由于不同产品、不同行业、不同市场对实际销售能力要求各有差异,这使得关键职业能力体现不足,学校培养的职业能力与不同市场背景所需的岗位职业能力相偏离。

这些问题的存在亟待构建行动导向教学体系,倡导通过行动来学习和为了行动而学习[1]。为此,在信息与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展高职销售管理课程微课教学研究,既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又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销售管理》微课教学设计

为了全面深入地掌握销售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地加以实际应用。对此,笔者就销售管理行动工作过程开发课程学习领域。基本思路是在开展用人企业和毕业生调查的基础上,从高职学生从事的销售管理相关岗位体系的“行动领域”导出相应的“学习领域”,再设计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并使之具体化,这一课程开发的路径可表达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2],见图1。

图1  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笔者对销售管理课程进行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开发和微课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标准中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定位、设计思路、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检查评价7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教学内容根据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并选择适合在线学习、移动学习[3]或视频教学[4]的内容开展微课设计,举例如表1:

表1  课程标准与微课教学内容设计举例

三、基于行动导向的《销售管理》微课教学实证

(一)研究假设

本研究需考察高职《销售管理》课程开展行动导向的微课教学是否存在正效应,及其与传统教学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假设:行动导向的微课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运用销售管理理论知识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10级、2011级和2012级学生。2010级共70人,2011级共87人,2012级共133人,总计290人。《销售管理》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单学期开设4个学分,周课时为4个。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各班级的授课计划、内容和进度做到了尽可能的平行。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开展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并对定量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

在学期结束时对授课班级采用封闭式问卷进行调查,以研究行动导向教学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问卷共25道题目,内容涉及学生对实施行动导向微课教学的认可程度;应用行动导向微课教学后的收获;对开展行动导向微课教学的整体评价。问卷数据统计时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进行,即对代表“赞成、比较赞成、无所谓、比较反对和反对”五个答案依次记分为1分、2分、3分、4分和5分,有个别变量的缺失数据用相应变量的平均值来代替。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可信度进行验证,其结果显示,Cronbach's Alpha=.850(>0.6),故该问卷调查具有很高的信度。

为进一步获得更多的实证信息,除问卷调查外还抽取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为:①你更愿意参与哪种教学活动,行动导向微课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什么?②行动导向微课教学使你受益还是受挫?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③你认为行动导向微课教学有助于你销售管理综合能力的提高吗?如果是的话,在哪方面最为显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④你认为如何做才能使行动导向微课教学发挥更大效用?请结合个人体验提出意见与建议。

(四)研究设计

笔者于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行动导向微课教学的组织方法多种多样[5,6],大致可分为: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模拟教学法等四种[7]。笔者根据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有选择地、针对性地将行动导向微课教学引入《销售管理》课程,并开展以下几项教学活动。

1.组建团队,成立模拟公司

首先,将整个班级设定为某一名称的销售总公司;然后,学生按照5-6人分组并组建学习团队,各学习团队为总公司下设的销售分公司。教学过程中,指导各学习团队的模拟分公司真实从事某一种或某一大类产品的销售,可以在学校的创业一条街上销售,也可通过网络销售,每个月进行一次业绩评比、总结。各模拟分公司做好销售视频和现场录像等制作工作,为微课教学的安排提供素材。

2.定位角色,明确管理职责

在学生团队成立的模拟公司中,指导各成员进行角色定位,如销售总监、大区销售经理、地区销售经理、区域主管及客户经理等。角色定位好之后,要求各成员进一步制定公司管理制度,明确不同角色在公司中的管理职责,以便更好地开展模拟公司的真实业务。这样同时也为制定销售计划、设计销售组织、领导销售团队等销售管理职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演练项目,实战运用知识

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学期初设计好项目,各模拟公司通过一边学习销售管理知识一边完成项目内容,学期结束时进行汇报总结,以期把销售管理的整体系统知识让学生在项目行动中得到消化。如丽水六江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欲开拓高校市场,假设各模拟公司就是该公司的销售部门,将如何为开拓新市场展开工作。其工作内容包括制定销售计划、设计销售组织、销售区域管理、销售团队管理、销售客户管理、销售过程管理等。

4.分析案例,共享兼职心得

教学案例不局限于书本、网络中的现成案例,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市场兼职中的实践案例进行运用。笔者通过对学生的亲身体验案例进行收集整理,一方面丰富了教学素材,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班级同学面前共享兼职心得。这不仅能肯定学生的市场活动,激发其将课堂与市场相结合的兴趣,更能在班级中形成案例共鸣,从而形象具体地将销售管理知识融入市场背景,并在市场中分析、提炼与总结。

5.学生主导,设计教学微课

首先,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认知特点和兼职经验等因素,由各团队的学生自行设计微课的主题;然后,多个微课主题在各团队之间进行交流、修正,最终达成共识;最后,教师和各团队学生共同制作多种形式的微课,通过手机、电脑、多媒体等媒介进行课堂教学、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

(五)效果评价

本研究针对2011级和2012级的授课学生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100%。同时,抽样访谈25人次。笔者对收集的数据做样本检验和描述性分析,以获得学生对行动导向微课教学的评价。

1.样本检验分析

采用SPSS分析的独立样本假设检验方法分别对2010级、2011级和2012级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方差分析,得知未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2010级学生期末成绩实际显著性水平(sig.=0.810)大于显著性水平(a=0.05),即成绩无明显差异。针对2011级和2012级开展行动导向微课教学的学生期末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表3),可以发现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0和0.001,检验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说明就整体而言,实施行动导向微课教学对于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影响是积极的,效果较明显,学生成绩整体有了大幅提高。

表2  2010级学生期末成绩检验

表3  2011级、2012级学生期末成绩检验

2.描述性分析

(1)学生对销售管理课程实施行动导向微课教学的认可程度。从问卷调查的数据中得知,学生对行动导向微课教学的接受度高,选择反对接受的为0,同时对行动导向微课教学的效益和作用做了较高的肯定,具体数据分析见表4。

表4  学生对销售管理课程实施行动导向微课教学认可程度

(2)学生在销售管理课程中运用行动导向微课教学的收获。调查显示(见表5),通过行动导向微课教学,认为对销售管理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认识得到深化的分别占86.82%和85.45%,运用销售管理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占77.27%,解决销售管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的占78.18%,逻辑分析能力得到提高的占71.36%,综合评价能力得到提高的占76.82%,判断决策能力得到提高的占63.64%,同时,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得到提高的分别占75.45%和74.09%,尤其是团队合作精神即同学间的合作关系得到较大的增强(89.09%)。

表5  学生在销售管理课程中运用行动导向微课教学的收获情况

(3)学生对行动导向微课教学的整体评价。从调查问卷所收集的数据和个别访谈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对销售管理课程实施行动导向微课教学持肯定欢迎的态度,认为这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虽然,在学期初刚接触时感觉到难度高、压力大、挑战性强,但其中富有乐趣、实践性强。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帮助发现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看到潜力;同时意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所以,学生都支持行动导向微课教学在销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并建议在其他课程中广泛开展。

篇9

Abstract:“Purchasing management practice”is one of the core curriculums in the major of logisitics manag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to teaching the curriculum and explores its application. According the job analysis, the paper determines the actual working process of enterprise purchasing management as the main line, defines the leaning area, sets cenario design and unit design and list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a thematic learning unit. Practice has approved that this teaching stategy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incentive of study and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achieve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purchasing management; scenario design; unit design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坛中出现的新思潮,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它实质上是在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它从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出发,增强学生的独立性、团队合作精神,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行动能力转化为职业能力。

1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对以培养技能型、职业型、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而言,在物流管理专业《采购管理实务》课程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教学方法上看,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次,从该门课程学习结果的考查方式上看,主要采用了闭卷考试,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采购管理基本理论和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没有实际技能考核和应用操作等。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死记硬背,这很难检验学生对采购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采购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支撑课程。该课程专业理论难点较少,应用和实践性较强,因此为学生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提供了可能;同时专业的不断发展决定了课程的发展性和创新性,更有助于制定和开展一些综合的职业工作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具备创新性的思维能力。可见,“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为高职《采购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2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课程开发方案

2.1 课程设计思路和定位

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作过程环节来编排教学内容,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学科体系。这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要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

课程定位是:专业核心技能课,以物流概论、商品学概论等为先导课程,以第三方物流、国际贸易实务等为共修课程,将采购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与相关课程相整合,培养采购员岗位所需能力。

2.2 采购员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是岗位职业活动的内容,它是联系个体与岗位的纽带。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是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非常重要环节。所谓工作任务分析,就是对某一岗位或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是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根据国家商品采购员职业标准,得出采购员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如下:

一是需求分析。工作内容包括市场调查和需求确定。技能要求是:能够发放和回收市场调查问卷,能够采集商品、市场价格信息,能够识读市场调查报告,能够收取和整理请购单、汇总库存明细单和物料清单。

二是采购洽商。工作内容包括供应商选择、商务洽谈和采购合同签订。技能要求是:能够以函电等方式传递采购信息,能够索取供应商及其商品的基础资料,能够进行采购洽商资料准备,能够根据洽商方案询价、比价和议价,能够识读采购合同,能够处理采购合同签订手续。

三是采购合同履行。工作内容包括订单管理、货款支付、进货与验收和退货换货。能够制作和跟踪采购订单,能够进行订单统计,能够根据合同和订单编制用款计划,能够运用现金、支票和汇票办理支付手续,能够进行运输方式的选择,办理验收、入库手续,识别质量标识,能够填写退货单、换货单,并办理货物出库手续。

四是供应商管理。工作内容包括供应商关系管理和供应商绩效评估。

五是采购信息管理。工作内容包括采购信息采集和采购信息处理。技能要求是:能够通过网络等各种方式采集外部和内部采购信息,能够运用计算机等手段处理一般采购信息。

根据以上采购员的工作领域和任务,可获得职业课程的基本方向,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依据这些定位,设计课程目标、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把工作领域开发成果转化成可实施的课程产品。

2.3 课程目标的确定

职业能力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综合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根据企业采购管理人员任职要求的调查,确定采购员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采购员职业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2.4 学习领域开发与学习情境设计

设置课程和教学环节,突出“核心能力+教学项目”的基本思路,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整合、分析,结合课程目标,确定“采购作业流程”为该课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以企业商品采购作业流程为主线,按照流程的先后次序展开。

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内容,类似课程体系中的教学章节,它按照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安排学习内容,通过选择一定的实践教学载体,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操作或演示,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应精简设计原理类教学内容,对与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关系不十分紧密而对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又必需的部分理论内容进行综合化处理。因此,本文将采购作业流程这一学习领域分解成以下9个学习情境(见表2)。对每个学习情境提出具体任务(分为若干个子学习情境或子主题单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示范下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3 课程教学单元设计――以“采购谈判方案设计”为例

3.1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本单元的技能目标是能够根据背景材料制作谈判方案。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采购谈判的概念、掌握采购谈判流程、谈判前的信息准备和人员准备、常见的采购策略、谈判方案的内容与构思方法。

3.2 本单元的工作任务

本单元的工作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对某品牌进驻超市进行双方优劣势等分析,确定合理的进店费、供货价格方面的谈判方案,并按规定格式形成“采购谈判方案”。

3.3 课堂组织与实施过程

单元教学的实施按以下步骤进行:明确任务和知识准备――项目引入――操作训练――小组汇报――教师归纳――拓展深化――作业布置(具体实施步骤见表3)。

3.4 评价考核方式

本单元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专业能力(50分)、方法能力(50分)。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法,对每组的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方案。具体内容见表4。

篇10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思想政治 企业

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思想政治开始有了新的方向。讲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与实际相结合,是科学发展观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内在要求。作为一家中型国有建筑施工一级企业,更加需要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思想精髓,以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公司思想政治工作,有力促进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日趋科学化,努力提高职工思想素质,扩大企业文化内涵,最终实现增值企业社会实际价值目标,达到富裕员工,回报社会的历史使命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公司思想政治工作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已成为公司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发挥生命线职能

任何企业和公司都是一个经济组织,它们的任务主要就是发展生产,提高经营效益。职工的思想问题也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产经营相联系。所以,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要抓好生产经营工作。大量的实践已经证实,只有在生产经营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结合,满足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条件下,才可以更好的掌握职工的思想,从而更好地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让职工在工作中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才可以高瞻远瞩,稳健地取得阶段性成果并有效地克服短期行为,协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实现其发展目标,真正的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着眼于生产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结合,重点解决好企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难题,还要关心职工的想法以及群众生活的热点,将其跟企业的中心任务联系在一起,与职工群众的思想实际紧紧结合,具备前瞻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能动作用,有力推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有序进行,从而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路途中生命线的作用。

2 科学发展观主张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在所有的知识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更重视人的主体性。尤其当前,在市场经济秩序尚不完善,经济利益体矛盾突出,职工收入存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来有效的解决不同对象、不同类型的思想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性要求同群众性现实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我们要努力打造的企业精神应当是这样的:具有市场经济内涵和本企业特色双重效果,让广大职工群众都能够形成正确的思想、工作、学习观念。例如:引导职工树立“用户至上、信守承诺”的信誉观,“质量第一、工程精品”的质量观,“生产最佳产品,塑造最佳员工”的价值观,“坚持科技兴企、强化技术创新”的科技观,“尊重知识、人才为本”的人才观;在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时,主要就是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论教育的建设,充分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让职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进行业务素质建设时,为了更好的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如培训、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导师带徒和知识竞赛等,保证职工以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面对工作和生活,尽量多组织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不仅要让员工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还可以让员工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这些形式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不仅可以让员工尽心尽力地为企业发展做贡献,还能够提高广大职工自身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与职工的实际状况相吻合,这就要求我们从职工最关心、与职工联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从职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解决职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职工和服务职工结合起来,如:职工生病住院慰问,婚丧、节假看望,每两年对职工进行体检,建立困难职工帮扶基金,千方百计为职工排忧解难,使职工在工作中感受到一种温暖。经过大量的实践发现,只有让员工从心里自觉地服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要求,才能让她们在工作中充满热情,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3 科学发展观督促思想政治工作者,坚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培养人,努力培养职工主人翁精神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和理解人、培养人。尊重人,具体来讲就是尊重人的人格和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和权利。关心人,具体来讲就是及时掌握职工心中所想,生活所需,尤其是要关心家庭比较困难的职工的生活和心理;理解人,具体来讲就是能够很好的做到换位思考,用真情实感感动员工,通过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和交融,使其明确方向、增强信心、激发内在动力。培养人,具体来讲就是不仅要把人塑造成权利的主体,还要把人培养成责任的主体。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若是想充分的体现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不断地提高职工间的凝聚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其次,推进企业管理,让职工参与企业决策的全过程,认真接受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从政治上确立职工的主体地位;第三,要有长远的规划,将设更加优秀的职工队伍,通过强化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觉悟、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才干,从制度上确立职工的主体地位;第四,不是要企业独享经济效益成果,而是要让员工与企业共同分享,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满足职工的需求,将企业的命运与职工的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要以理服人,还要做到以情感人,从而让员工树立较强的主人翁精神。

4 科学发展观激励思想政治工作者,努力构建和谐、平等的企业文化氛围

科学发展观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努力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在满足员工日益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条件下,让员工都能够树立积极健康思想观念。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使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科学发展观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努力打造平等文化,在企业中倡导“挣多少没关系,关键在公平”的管理理念,真正做到让员工满意。所以,公司各级组织一定要不断完善竞争和激励机制,制定岗位竞争、动态考核制度,形成动态的管理用人机制。领导干部要坚持任人唯贤,真正把思想好、素质高、技术精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充分调动干部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管理的科学性,树立只有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工作,才能实现自己乃至家庭的物质梦想目标,成为干劲十足,信心百倍,勇往直前的企业员工。

总之,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你消极地、停滞地对待它,那它就无所作为;你积极地、发展地对待它,那它就生机蓬勃。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贴近企业、贴近员工、贴近实际,就一定能够开创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国胜.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太行日报,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