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环保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环保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环保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新农村;保护环境;污染;困境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新农村建设中暴露出的污染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走向城市发展建设的老路上去,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不利于新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仔细研究新农村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所在,分析其成因。

1我国新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的现状

农民环保意识薄弱,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是很多农村地区常见现象。农民养成了随意倾倒和排放生活垃圾的习惯,而且多数垃圾处置不及时、不彻底,造成更多垃圾进入河流,引起河水污染,水质大幅下降。长此以往,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农业生产污染严重。农民为达高产目的,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致使土壤环境逐渐恶化,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残余下来的农药化肥不经过处理随意丢弃,造成更严重的污染。此外,家禽、牲畜的养殖产生大量的排泄物,不经处理随处堆积或排入河流,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乡镇工厂产生大量残渣废气。新农村的发展引进了较多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这些企业在没有经过专业环保措施的处理情况下,任意排放生产中的残渣废气。工厂中的污染排放是农村环保困境中严重的问题,排放量大、种类多,治理成本较高。此外,一些旅游项目和产业的开发,在刺激当地经济发展的背后,又产生了新的污染源,并且有扩大蔓延的态势。

2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环保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力度不足,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不清。当地环保和执法部门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对于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没有严格的约束。尤其农业生产的随意性较大,产生的污染难以进行有效的追责。而且受限于生产水平和技术层面的制约,一些污染和不合理排放现阶段难以彻底扭转和改变。城市污染产业与过剩产业落户农村,将大量污染也带到了农村。城市中一些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将大量工厂设施搬迁至农村地区,利用当地廉价的土地和发展政策,随意生产、排放,丝毫不顾环境的污染。这种产业迁移带来的污染是加速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当地政府为吸引投资和招商,在环保问题上放松了要求,致使很多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保护环境的内容,宣传力度不足。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在各农村地区实施以来,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有利条件制订了适合当地发展的策略,但其中很少涉及如何在生产和发展中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当地农民的环保观念和思想还比较落后,环保意识比较薄弱,造成了发展理念和规划上的不健全。

3结语

文章分析了新农村建设污染的由来和原因,希望当地相关部门将农村脱贫致富与农村环境的保护并举,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

作者:南海英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环保问题的思考.江西能源,2014,(4)

篇2

***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生猪产业项目于2008年8月申报,同年11月批复,2009年底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在***县的实施,是全县养猪业乃至整个畜牧业难得的历史机遇。为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我县畜牧业跨越式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年和生物环保养猪推广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了“以规模化、标准化为重点,实施园区示范、龙头带动战略,建设畜牧业强县”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到 2011年底,全县生猪存栏68.61万头,出栏110.06万头;牛存栏7.08万头,出栏5.12万头;羊存栏52.27万只,出栏60.04万只;家禽存栏1043.14万只,出栏2388.04万只;畜产品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13.2万吨、3.38万吨、1.53万吨,畜牧业产值实现2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

一、项目建设规模及资金投入使用情况

(一)项目建设规模。根据《市畜牧局、市财政厅转发省畜牧兽医局、财政厅<关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畜牧产业实施方案的批复>(临牧计字[2008]25号)文件的批复要求,我县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改造商品猪标准化养殖场25个,生态循环示范基地1个;建设生猪人工授精站1处;举办培训班,购置有关培训设备49台(套);疫病监测设备32台(套);扶持畜牧合作经济组织5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

(二)资金投入及使用。

1、省以上资金。省以上资金共到位401万元,其中中央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80万元、省级标准化养殖资金80万元、省级家畜良种补贴资金30万元、省级重大动物病虫害防治资金15万元、国家生猪良种补贴资金96万元。

省以上资金共支出401万元(详见下表)。

序号

类别

到位金额(万元)

支出金额(万元)

建设内容

备注

1

中央资金

180

180

省集中采购设备39台套30万元。养猪场建设25家100万元,生态养殖示范1处25万元,培训设备购置2.981万元人工授精站建设22.019万元。

 

 

省级标准化养殖资金

80

80

养猪场建设25家80万元

 

 

省级家畜良种补贴资金

30

30

生猪人工受精站建设30万元

 

 

省级重大动物病虫害防治资金

15

15

疫苗、消毒药品等购置15万元

 

 

国家生猪良种补贴资金

96

96

猪补贴9.6万袋。

 

 

合计

401

401

 

 

2、县财政资金。到位资金245.8967万元,实际支出245.8967万元,共补助通过县级标准化验收的169家养殖场。

3、自筹资金。共有25家规模化养猪场承担标准化改扩建任务,1家养殖场承担生态循环养殖示范,26家养殖场完成自筹资金投入达到1029多万元,改扩建猪舍35670平方米。

二、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一)管理制度建设及项目实施管理情况。根据上级业务部门有关项目建设和管理办法要求,按照项目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成立由有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任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项目的实施,由专业技术骨干组成技术指导小组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建立健全了《***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生猪产业项目管理制度》、《***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生猪产业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生猪产业项目绩效考核验收方案》等规章制度,保证项目运转有章可循,建设规范。

(二)资金管理。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规定进行使用,实行转账核算,上级到位资金在实际支出前,由县财政局暂存,对于先建后补的项目,待验收合格后,由县畜牧局提出拨付申请,一周内将资金划拨到项目建设单位。集中招标采购应付款项待设备到位经检查达到质量标准后即行拨付,按项目进展情况拨付的款项实行报账结算。

三、实施项目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管理、扎实推进。建立监督考评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明确动态监控、监督检查、绩效考评、奖励处罚等措施。领导小组适时组织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开展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县畜牧局在每个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的养猪场、屠宰加工厂、合作组织、兽医站等单位派遣一名督导人员,实行包扶责任制。相关设施设备购置主要有省畜牧兽医局统一招标采购。小型工程如中等规模一下养猪场的建设由县畜牧局技术人员帮助规划和设计,实行每月一次集中调度,不定期指导的办法进行项目建设督导,大型工程采用招投标制和项目建设监理制。

(二)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为切实抓好项目建设,上级业务部门从方案编报到项目实施,都给予了大力指导和帮助,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项目建设、省畜牧局先后2次在我县组织养猪场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召集座谈会,听取生猪产业发展意见。省、市畜牧局派出专家20余人次亲临我县授课、到场指导,传授养猪技术。县直有关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职能,积极服务于项目建设,县财政局认真搞好资金支持和服务,对于到位的上级资金,在第一时间发文通知畜牧局,对于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多渠道整合,将最大可利用的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县土地部门积极帮助协调土地,及时办理养殖场土地备案手续。县科技局组织下乡科技特派员,重点向项目承建猪场倾斜。县农业局组织各乡镇经管站,指导帮助专业合作社建设。正是由于上级业务部门指导和帮助、县直各有部门的密切配合,才使得我县项目建设迅速推进。

(三)推广宣传、示范带动。为扩大项目建设的示范效应,我县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县畜牧局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畜牧信息宣传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对在信息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项目实施以来,先后12篇报道被采用,其中被市畜牧局简报采用5篇,县级以上领导批示2篇,另外制作DVD光盘3000套。到集贸市场、养殖场户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技术交流活动50余次。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对全县畜牧业发展起到了有力地推动作用。

四、项目建设成效

在项目实施带动下,全县生猪产业乃至整个畜牧业都有了快速发展。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为我县畜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迅速增加。商品猪场标准化改造不但提升了项目承建猪场生产水平,同时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县掀起了建设标准化养殖场的热潮。目前,已有150处畜禽养殖小区(场)被***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小区(场)”其中蛋鸡12处、奶牛场7处、肉鸡场19处、肉牛养殖场4处、肉兔养殖场4处、肉鸭养殖场3处、生猪养殖场100处、奶山羊养殖场1处,占全市市级标准化养殖场(区)的20.5%,总数位居全市第一。616处养殖场通过县级标准化验收,3处养殖场被农业部命名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7处养殖场通过省级标准化示范场验收。

(二)生态效益明显。承担项目建设的25家养猪场全部采用了生物环保养猪模式,实现零排放。项目建设期间全县新增生物环保养猪垫料面积近10万平方米,仅此一项可减少粪污排放60万吨左右。

(三)全县动物防疫机构设施设备得到初步完善。项目配备了急需的技术推广培训、疫病防控、良种推广等设施设备,基本可以满足各项工作开展需要,县畜牧局及全县19个乡镇兽医站冷链设施健全,初步建成了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

(四)技术推广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项目实施以来,县畜牧局取得国家专利1项,参与的“生物环保养猪实验研究与推广应用”获得省农业厅颁发的***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主持开发研究的“生物环保养猪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得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另有两项成果分别获得县科技进步2、3等奖。先后被市畜牧局授予“全市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年活动先进集体”、“全市生物环保养猪技术推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在我县首次实施,在许多方面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使项目建设质量不断得以提高。对于下一步项目建设工作,我们认为:

(一)扶优扶强,促进散养模式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的转型。当前我国畜牧业特别是生猪产业正处在从散养模式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养殖转型时期,中小规模养殖场发展迅速,在扶持资金有限,不能全面覆盖要求扶持并有进行改扩建积极性的养殖场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扶持资金额度和场户数,应加强调研。扶持资金过于集中,导致大多数养猪场享受扶持门槛过高,难以调动广大养殖场(户)改扩建积极性,拉动社会资金投入的功效势必减弱,发挥不到项目建设应有的示范带动和导向作用,而扶持资金过于分散,难以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就我县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年出栏1000头左右中等规模养猪场将逐渐成为主流,我县确定25家养猪场,一方面进扩大了覆盖面,实现了扶持资金额度和场户数量较好的结合,另一方面也起到国家政策导向作用以及建设单位的示范作用,促进整体畜牧业养殖模式的转变。

(二)加强对基层畜牧机构的扶持,提高监管和服务能力。现代畜牧业发展对基层畜牧兽医监管和服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县乡财政大多比较紧张,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推广等设施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求,今后仍需极大对基层畜牧兽医机构建设的扶持。

(三)中小型养殖场财务规范管理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养殖场(户)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建立账务的意识和习惯,不注重保管有关票据。下步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相关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培训和督导,树立他们的会计核算意识。

篇3

第一条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切实改进和完善我县民用爆炸物品终端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民用爆炸物品终端管理的工作目标是: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现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二)创新管理方式,重点推行“一炮四监”、“一箱两锁”、“两单一卡”等终端管理机制;

(三)形成“政府引导、公安监管、部门联动、企业自律”的管理格局;

(四)实现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不漏管、不流失、不炸响、不打响,零发案、零事故”的目标。

第二章制度建设

第三条实行爆破作业单位法人代表职责制度。涉爆从业单位的法人代表是本单位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主要职责是:严格遵守《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组建并领导本单位爆破服务队;严格落实单位内部安全责任,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自觉接受公安机关监管。

第四条实行爆破服务队管理制度。爆破作业单位必须成立“爆破服务队”,设置专职保管员、爆破员、安全员,且须经公安机关考核合格并办理有关许可证件,方能上岗。爆破服务队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爆破作业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安全检查,严防涉爆事(案)件发生。

第五条明确爆破服务队队长职责。爆破服务队队长由爆破作业单位法人代表任命,由生产矿长或副矿长担任,负责爆破服务队的全面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并建立检查记录,掌握矿井各个工作面生产施工情况,及时制止违规操作行为,搞好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建立每月讲评制度,爆破服务队每月要组织一次政策法律和业务知识学习,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爆破服务队长每月要进行一次工作讲评,矿领导对爆破服务队每季度进行一次讲评。

第六条明确爆破服务队保管员工作职责。爆破服务队保管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验收、保管、发放和统计民用爆炸物品,如实将本单位购买、储存、使用民用爆炸物品的品种、数量和流向输入计算机系统,并保留完备的记录二年以上备查;对无爆破作业安全许可证和领取手续不完备的人员,不得发放民用爆炸物品;及时统计、报告质量有问题及过期失效的民用爆炸物品,参加变质民用爆炸物品的销毁工作;经常检查库房的消防条件是否满足要求。

第七条明确爆破服务队爆破员工作职责。保管所领取的民用爆炸物品,不得遗失或转交他人,禁止擅自销毁和挪作他用。按照爆破指令单和爆破设计规定进行爆破作业。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和安全操作细则。严格爆破作业后的检查,发现盲炮和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上报或处理,及时将剩余民用爆炸物品回库保管。

第八条明确爆破服务队安全员工作职责。爆破服务队安全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单位民用爆炸物品的购买、贮存和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督促涉爆人员严格操作规程,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对爆破作业现场严格日常安全检查,及时发现、消除隐患,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严防涉爆事(案)件发生。

第九条实行民用爆炸物品购买制度。爆破作业单位购买民用爆炸物品,必须确定专人,持公安机关核发的《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民爆信息系统IC卡、购买人身份证、《县民用爆炸物品购买登记本》办理。使用单位购买民用爆炸物品,统一由县民爆公司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的装载、运输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安全技术标准要求,并按规定悬挂或者安装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警示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使用非专用运输工具擅自运输民用爆炸物品。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买卖、运输、转借、转让民用爆炸物品。

第十条实行民用爆炸物品出入库工作制度。民用爆炸物品的入(出)库,必须由保管员严格履行查验审批手续、填写《民用爆炸物品购买登记表》、输入民爆信息系统等程序。

第十一条实行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制度。民用爆炸物品必须贮存在专用仓库内,必须符合安全设计规范要求,防盗、防火、防爆等安全设施必须完备。民用爆炸物品的储存、管理,必须由专职保管员管理,做到账目清楚、账物相符。不得超容量储存,性质相抵触的必须分库储存,严禁在库房内存放其他物品。专用仓库应当指定专人管理、看护,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仓库区内,严禁在仓库区内吸烟、用火,严禁将容易引起燃烧和爆炸的物品带入仓库区内,严禁在库房内住宿和进行其他活动。民用爆炸物品丢失、被盗、被抢,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

第十二条实行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制度。爆破作业必须由专职爆破员实施,必须有专职安全员在现场监督,必须严格遵守爆破安全操作规程。爆破现场存放的民用爆炸物品必须有专人看管。建立健全登记台账,如实填写《民用爆炸物品领用登记表(炸药、雷管)》,及时录入民爆信息系统。爆破员领取的民用爆炸物品不得超过当班用量,剩余的民用爆炸物品必须退库储存。

第十三条实行安全检查制度。爆破作业单位负责人必须落实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的日常检查,督促安全员、爆破员认真履行职责。安监、公安等部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纠正不规范行为,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派出所对辖区内的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单位,应每周进行一次以上的安全检查,指导企业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县公安局矿业治安管理大队应督促各公安派出所按规定开展安全检查,并对落实情况进行抽查、考核。

第十四条实行出入矿井检查制度。爆破作业单位必须落实矿井(特别是涉爆)从业人员出入矿井安全检查制度,防止私自携带民用爆炸物品出入矿井,严防民用爆炸物品流入社会。所有出入矿井人员必须自觉接受矿保卫科(或护矿队)检查,如实登记《县爆破作业单位出入矿井检查情况登记表》和《县爆破作业单位出入矿井人员签名册》。公安机关要对各爆破作业单位出入矿井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抽查。

第三章分类管理

第十五条对固定用户实行“一炮四监”、“一箱两锁”和“两单一卡”管理措施。

“一炮四监”。即单位负责人、保管员、爆破员、安全员监管制。爆破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申报民用爆炸物品用量,填写由县公安局矿业治安管理大队统一制作的《县爆破作业单位民用爆炸物品领用单》,报单位负责人签字同意,库管员发放民用爆炸物品时,严格核对爆破员IC卡并从民爆信息系统中发放;领用民用爆炸物品的爆破员必须在民用爆炸物品出入库登记本上签字,履行交接手续,捆定物品使用人,落实责任。安全员对炮眼进行点数,核实用药量,对装药过程实施全程监督。剩余的民用爆炸物品经上述4人共同核对签字后立即退库保管。

“一箱两锁”。即一个现场保管箱两把锁,爆破员、安全员各一把锁。爆破员与安全员一起携箱到储存库房保管员处领取民用爆炸物品,两人当场清点核对后装箱,一起将所领取的民用爆炸物品运至爆破作业现场,使用时由爆破员、安全员各自开锁,取出所需民用爆炸物品,装填使用后进行清点核对,然后再各自加锁。

“两单一卡”。即《县爆破作业单位民用爆炸物品领用单》、《县爆破作业单位爆破作业回执单》和爆破作业人员IC卡。每月将“两单”和爆破作业人员IC领用、退库情况上交县公安局矿业治安管理大队备查。严格执行“人卡一致”制度,坚决制止IC卡集中保管使用现象。

第十六条对零散用户(含流动用户)实行全程跟踪管理。

零散用户管理模式是由零散用户提出申请,经当地村组、乡镇安监站、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派出所审核后,报县公安局矿业治安管理大队审核和主管局领导审批,再由民爆服务站统一购配送。

对近城的用户,采取按需配送制,即由民爆公司专人专车按用户当日用量进行配送。

对离城较远的用户,指定附近的固定用户代为保管。

对偏远山区、附近又无固定用户的,实行先打好炮眼、再按需配送的方式。爆破人员由用户与民爆服务站签订协议。

对重点地区、偏远地区、不易监控的爆破作业工程(点),实行全程录像的监管模式。由辖区公安派出所指定专人进行录像,由县公安局矿业治安管理大队统一归档保存。

第四章政府引导

第十七条县人民政府主要通过宏观调控,制定规范性文件,明确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政策,规范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职责。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重视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和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第十八条实行民用爆炸物品供应会审制度。根据《市矿山企业电力和民用爆炸物品供应会审制度暂行规定》,爆破作业单位固定用户持《市矿山企业民用爆炸物品审批会审申请表》,提出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品种及数量申请,分别到有关职能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并签署意见后,由县公安局矿业治安管理大队根据各单位会审意见,依照《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审批。

第十九条县人民政府每月召开一次由公安、国土资源、安监、煤炭、环保等部门参加的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定期分析,通报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形势,协调解决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事项。

第五章公安监管

第二十条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内部各警种的职能作用。公安派出所要发挥情况熟、就近利于监管的优势,全面贯彻落实监管职责,加强对辖区民用爆炸物品从业单位的日常安全检查;刑侦部门要发挥侦查优势,破大要案、抓追逃;治安部门要发挥管理优势,及时发现涉爆违法犯罪线索;人管部门对涉爆违法犯罪人员要认真落实限制出境措施;网监部门要及时发现网上涉爆违法犯罪线索,及时抓捕犯罪嫌疑人。

第二十一条打管结合,多措并举。加大打击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严打严管的态势,以多破案来取得管理工作的实效。通过广辟线索来源,建立情报信息网络和举报奖励机制,多管齐下,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治爆缉枪、打非治违的热情和积极性,以破案助管理。要不定期开展集中统一收缴行动,对县内民爆服务站、重点工程施工单位和民用爆炸物品使用集中的地区,进行全面清查收缴,消除社会乱源。

第六章部门联动

第二十二条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是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井下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分库作为企业基建配套设施的检查验收,及时向公安部门通报矿井下民用爆炸物品储存、保管情况;与公安部门协商联合下文,规范延期矿、技改矿如何审批民用爆炸物品问题,以法律文书为依据,解决人情“证明”;积极支持公安部门因民用爆炸物品安全而对矿井进行的暂停使用措施,并督促企业及时整改。

驻矿安监员负责所驻矿山企业民用爆炸物品的购买、申报和日常监督管理,协助公安机关实施矿井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县国土资源局是矿山开采的主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向公安机关通报停止审批、供应有关矿山民用爆炸物品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县煤炭局对煤矿企业违规开采、越界开采或发生安全事故,在下达停止开采通知书的同时,应通报公安部门。公安部门按照上级煤矿监察部门的意见停止该煤矿企业民用爆炸物品的审批,封存其库存民用爆炸物品,必要时吊销其《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

第七章企业自律

第二十五条建立健全涉爆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星级管理机制,实行严管严查和企业自律,使企业真正认识到加强民用爆炸物品管理不仅有利于社会,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第二十六条督促爆破作业单位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定。进一步明确涉爆从业单位对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管理是法律赋予的义务,是责任主体。

第二十七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二十八条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熟悉操作规程,掌握操作技能。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合格,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九条明确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爆破作业单位法人代表与生产、安全矿长签订责任书,爆破从业人员与法人代表或生产、安全矿长签订责任书,明确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办法,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有制度可依。

第三十条严格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对因安全(责任)事故受到刑事处罚的,不得再从事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工作。对违规行为,一经发现,由公安机关责令立即改正,并暂停民用爆炸物品审批。

第三十一条建立内部安全检查制度。涉爆从业单位要按照内部分工负责情况,明确安全检查的时间、内容、地点,并将检查情况详细记录在安全检查登记本上,以备查验、追责、整改。

第三十二条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重点部位的检查。实行县公安局矿业治安管理大队与企业内部双检查制。由涉爆单位成立出井检查队,爆破员每次实施完爆破工程后,由专人对其随身携带物品进行检查,严格管住“出口”,以人防、人查的方式,筑起防流失、防被盗的“防线”,最大限度地防止民用爆炸物品出井流失。企业内部要不定期对矿区职工住房、工棚等进行检查,对企业自行查处的问题,公安机关可采取整改与处罚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处理,重在整改。县公安局矿业治安管理大队、公安派出所要定期不定期对企业进行检查和抽查,凡被查处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从重处罚。

第八章责任追究

第三十三条对在运输、储存、使用民用爆炸物品过程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安部门依照《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从严处罚。

对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使用民用爆炸物品的单位和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运输、储存、使用民用爆炸物品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后果特别严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篇4

一、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指导方针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市为主线,以污染减排和环境整治为重点,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环保工作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努力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二)总体目标。通过今后三年努力,基本解决目前我市存在的环境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确保完成“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生态市建设初见成效。

(三)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讲求实效;坚持协调共赢,优化发展;坚持统筹城乡,突出重点;坚持治旧控新,监建并举;坚持强化法治,综合治理;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实现以下八个方面、二十三项工作目标。

(一)污染减排工作目标

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年下降15.1%以上;

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年下降15%以上。

(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目标

3.飞云江水质继续保持目前水平;

4.温瑞塘河、环城河水质逐步改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比20*年降低10%以上,初步解决河水黑臭问题;

5.市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7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达到30%以上;

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72%以上;

7.大力提高村庄绿化水平,村域范围内的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5%以上,平原村的村域范围内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0%以上,网格面积在20公顷以下。

(三)工业污染防治工作目标

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水处理厂污泥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

9.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飞行监测”达标率达80%以上;

10.基本完成浙江省*经济开发区生态化改造。

(四)农业面源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

11.完成年存栏猪100头以上、存栏牛1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户)排泄物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12.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3.8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面积达到10万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面达70%以上,肥料、农药利用率均提高5%;

13.提升标准农田总体地力,建立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区,示范区内农田土壤重污染区污染程度降低3%,中、轻污染区污染程度降低5%左右。

(五)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作目标

14.环境统计重点调查企业中占90%以上污染负荷的企业全面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上传率、准确率均达90%以上;

15.环境监测、监察机构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16.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六)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目标

17.森林覆盖率达到4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以上;

18.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平方公里,废弃矿山生态治理率达90%以上,完成国、省道边坡复绿任务,“三沿五区”视线范围内坟墓治理率达70%。

(七)生态乡镇创建工作目标

19.累计新创9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

(八)环境质量目标

2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0%以上,市本级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达标率在90%以上;

21.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大于292天/年;

2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分贝;

23.废旧放射源安全收贮率达到100%。

三、工作任务

(一)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1.健全完善污染减排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污染减排工作机构,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全面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任务。加快建立以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为主,涵盖核查、预警、公告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督促企业建立污染物增量、减量、变量等“三量”台账。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减排。鼓励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深化印染、造纸、制革等行业污染整治,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取缔各类污染环境非法场点,腾出环境容量。

3.加快治污工程建设落实减排。加快完善污水处理厂纳污管网,抓紧建设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服务范围内的旧城区、安阳新区、经济开发区排污管网,加快塘下镇、汀田镇、莘塍镇及上望街道的污水管网建设,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后实际处理量在1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60%,三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75%。加快建设飞云江沿江乡镇污水处理工程,中心镇建设污水处理厂,重点工业镇和其他乡镇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其中马屿镇于2009年建成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建立锅炉设置联合审批制度,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严格控制新增燃煤锅炉,“十一五”后三年规模以上用煤企业的原煤消耗量削减9%,全面实施4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设施建设,至2010年建成1-2个集中供热工程。

4.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减排。强化源头管理,严格总量控制。加大环境行政执法力度,严查违法排污行为。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备安装与联网工作,建立健全在线监测监控设施运行管理制度,市在线监控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促进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率和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的提高。

(二)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

1.深入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组织实施飞云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干流水质满足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编制实施瑞平塘河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市温瑞塘河(环城河)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温瑞塘河、环城河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到2010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比20*年降低10%,初步解决河水黑臭问题。

2.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强化饮用水源地和集雨区的生态保护、绿化工作。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监管,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栏养殖,禁止向库区及其支流水体投放化肥和动物性饲料。健全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安全预警机制,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三)深化城镇环境综合治理。

1.提高生活垃圾和其他固废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建设,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集中处置;抓紧抓好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建设,力争到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全面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全市垃圾收集处理率达95%以上。编制实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规划,2010年前建成固体废弃物收集中心及社区回收点,大力推行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污水处理厂污泥实现无害化处置。

2.加强城市大气和噪声污染防治。制订并实施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规划,2010年前建成城市机动车尾气监测体系;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在机动车销售、上牌、年检、维修、淘汰等各个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监管和防治措施。继续巩固和扩大“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重点防治交通噪声、娱乐业噪声。

(四)加强乡村环境保护工作。

1.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临近的行政村,要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截污工程建设,实现城乡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不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行政村,结合生态村创建,因地制宜建设独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到2010年,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行政村达到30%以上。

2.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居清扫收集、乡镇集中待转、市转运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完善设施建设、政策措施和工作制度,确保人员、经费到位。新建、改建一批垃圾中转站,已建成的中转站确保正常运行。

3.开展“清水河道”建设和河沟池塘整治。继续对主要骨干河道、平原河网开展清淤、疏浚、清障、保洁、生态护岸等综合治理;科学调度水资源,修复改善河道自然生态;疏浚淤积严重的河沟池塘,建立农村河沟池塘长效保洁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到2010年,完成农村河沟疏浚整治任务,河沟池塘水面面积不低于现有水平。

4.大力提高村庄绿化水平。加大扶持力度,深入开展绿化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和庭院绿化,加强农田林网建设与改造,加快实现村庄和村居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到2010年,创建温州市级绿化示范村30个以上、省级绿化示范村15个以上,村域范围内的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5%以上,平原村的村域范围内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0%以上,网格面积在20公顷以下。

(五)继续推进工业企业污染防治。

1.加快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着重整治区域性、行业性污染,建立重点污染问题限期整治制度,着力解决一批污染严重、群众意见大的环境突出问题。巩固电镀、熔炼、废塑料洗涤加工业污染整治成果,坚决取缔小制革等非法场点,建成电镀园区,完成酸洗业专项整治,开展锻压、废旧橡胶加工业的污染整治,实施餐饮业治理。

2.强化排污总量控制工作。严格环境准入制度,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法律法规、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区要求、选址和布局不合理、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从严控制新污染源。加强和规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建设项目“三同时”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严格执行和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3.继续加强环境日常监管。加强重点污染源企业日常监察工作,继续开展“瑞剑”环保专项行动。强化限期治理,采用污水处理新工艺,深化“治污再提高”工程,依法关停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加强放射源监管,强化许可制度,及时安全收贮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严禁排污单位无证或超标、超总量排污。继续开展环保信用等级管理,不断完善评定程序,并将评定结果与金融信贷、产品出口、企业上市以及企业参与的各种评比评定挂钩。不断完善环境隐患排查、化解和环境投诉调处机制,防止发生因环境问题引发的重大事故和。加强环境监测、监察能力水平建设,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

4.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全面完成重点排污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对超标、超总量排污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工作,完成浙江省*经济开发区生态化改造。着力构建合理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在生产环节和资源重复利用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加快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对污染减排、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等方面关键技术攻关力度,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

(六)全面推进农业面源和土壤环境污染防治。

1.继续深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规定,控制散养密集区饲养量,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进畜禽业布局调整,加快推进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深度治理,建立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小区。

2.加快推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组织开展水产养殖污染调查,依据水体承载能力,科学确定水产养殖方式,严格控制水库、湖泊网箱养殖规模;推进生态渔场(塘)建设工程,建设高效生态、有机水产养殖基地和健康养殖示范区。

3.大力开展化肥农业污染防治。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农田化肥氮磷流失;鼓励开发使用有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推进秸杆综合利用,到201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

4.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土壤污染调查建档、监测和修复制度,开展土壤生态修复综合试点,加强对农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生态保护,建设5个“沃土工程”示范区。到2010年,确保全市土地退化指数小于15。

(七)积极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1.严格控制排海污染总量。严格执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因建设项目确需调整区划的,必须从严把关,符合相关条件。探索建立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加强陆域污染源入海控制。全面清理入海排污口,严格执行持证排污制度,确保达标排放。新建入海排污口必须依法办理行政许可手续。

2.大力推行海洋生态养殖模式。统一规划近岸海域和滩涂利用,合理布局水产养殖。加强海洋保护区、渔业资源增殖区建设,严禁在自然产卵区和重要渔业水域布局污染项目,加快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3.严格涉海工程环境监管。完善港口、码头、船舶排放油类、化学品、垃圾及生活污水的接收和处理设施,加强造船业、拆船业的环境监管。强化涉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可能造成海域生态环境破坏的项目实施环境影响后评估。科学控制海岸和海上作业风险,有效防止船舶溢油、泄漏等污染事故发生。

4.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赤潮灾害预警能力建设。加强重点入海污染源监测,建立重点港湾和生态脆弱区监测体系,实施重大涉海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跟踪监测。完善赤潮监测系统,建立赤潮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海上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反应体系,提高应对海上环境事故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八)深入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创建工作。

1.进一步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矿业产业政策,加快调整矿业结构和布局,减少矿山数量,促进规模化开采。完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备用金制度和“以奖代补”制度,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程,最大限度减轻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加快推进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特别是露天开采矿山的边坡整治和复垦、复绿及景观修复。

2.积极开展交通干线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交通工程水土保持和弃土方治理。采取生态修复措施,推进绿色通道建设。到2010年,力争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交通长廊。继续开展“青山白化”专项治理,全面推行生态葬法。

3.加快生态林建设。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加强湿地保护,促进城镇、平原绿化和水系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重点公益林林分质量。到2010年,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比重达到50%以上。

4.加快推进平原承压地下水禁限采和封井工作。地下水禁限采地区要加快地表水厂和管网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的区域一体化供水。加强执法检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依法及时查处违法开挖新井的行为。2010年底前,除按规定保留必要的战备井、回灌井和监测井外,全面封堵现有的承压地下水井。

5.深入开展区域性生态创建活动。积极推进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活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生态创建实效,严把生态创建考核验收关。到2010年,累计新增创建9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

6.广泛开展社会化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继续开展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保护母亲河系列活动,建立多层次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平台,不断扩大公众参与面。积极探索社会化的生态创建机制,充分发挥环保民间组织、志愿者队伍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源头解决环境问题。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定期更新高耗能、高污染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淘汰目录,严格执行落后生产能力限期淘汰制度。

(二)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严格环境准入政策。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严把环境准入关。规划确定的禁止准入区,要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限制准入区,要坚持保护优先,严格限制工业开发和城镇建设规模,禁止新上高污染工业项目,适度发展先进制造业,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准入区,要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确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的前提下,优化布局,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优化准入区,要依据环境容量,调整优化城乡布局和产业结构,确保环境功能达标。

(三)继续强化环境法治,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坚持依法监管,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更多地采取环保专项行动等突击性的执法方式。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部门联合执法和重点环保案件移送督办机制,通过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进一步加强企业环保管理,提高企业环保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的作用,鼓励社会各界监督生态环保工作。

(四)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提高污染集中控制能力。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完善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污泥等集中处理设施。加快推进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一体化、标准化。深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专业性公司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切实加强运行监管,实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

(五)完善监测监控体系,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强化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完善省市县三级联网、全天候实时监控的现代化环境监管网络。充分发挥自动监测监控数据在环境执法、环境统计、总量核算和环境科研等方面的作用。完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提高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加大农村环境监测力度,重点加强土壤、主要农产品基地的环境质量监测。新扩建项目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设施作为环保“三同时”的重要内容。

(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环境安全。完善环境应急指挥体系,建立环境安全预警预测系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决策系统和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及信息传输系统。以保护饮用水源为重点,建立固定污染源排查机制,强化化学品运输等流动源的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加强环境应急装备建设,不断强化应急技术储备。加强特征污染因子、饮用水源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监测装备建设,提高分析监测能力。

(七)加强环保科技建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各方面力量在环保科研中的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环保科技创新,着力提高污染治理与防治技术及其产业化水平。大力培养引进环保科技人才,不断提高环保科研人员和技术成果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八)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提升环保专业化水平。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以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设备制造业、环保科技咨询、环保“第三方治理”为重点,形成一批环保产业企业。完善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行污染设施专业化运营。加快培育环保咨询业市场,在建设项目决策和污染治理工程实施中推行咨询报告制度。

(九)健全完善环保经济政策,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和土地等经济政策,加快完善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价、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制度。把环保信用纳入到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作为企业资信评价的重要依据;严格信贷环保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扩张;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机制,优化环境资源配置。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篇5

关键词:化工企业 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 成本核算

伴随国内外石油化工行业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及精细化项目管理的不断深化,成本控制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的难点主要包括:大多数化工企业成本中的固定费用较高;一般来讲化工企业的生产流程比较复杂,进行成本控制的影响因素很多,而且各个因素间的关系难以协调;很多化工产品的价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市场难以把握等。在此背景下,根据笔者在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多年的财务工作经历,在本文中主要对化工企业如何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以期为化工企业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同时欢迎批评和指正。

一、化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整体来说,化工企业采用现代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成本控制,具有多重意义,具体如下:

(一)成本控制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科学系统的成本管理主要囊括了涉及企业所有活动的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及分析等诸多环节,而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依据,成本核算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手段。因此,成本控制需要对影响成本的所有因素进行管理,贯穿于化工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企业重视成本控制与核算,将有助于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措施的实现。

(二)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很多化工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是否遵守环境法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社会需求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利器。因此,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其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的提供如果能符合国内外环境管理的要求就可以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销售范围和销售量。这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企业环境风险的重要方式。

(三)环境成本是目前化工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尽管化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出产业,但是伴随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和严格,以及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化工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费用急速增加。比如,日本对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提出了相关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和可核实性这五项质量要求,尤其强调需要进行专门的惠及核算和报告。我国化工企业考虑环境成本控制势在必行。

二、目前化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成本管理理念滞后、狭隘

具体表现在:沿用传统的以成本确定和计量为重点的成本控制方法,忽视对成本预决算和评价,限制了成本管理的水平;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一方面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疏于对与企业化工产品成本相关的材料收支的计量、验收、办理必须手续的管理,从而无法为产品成本控制和核算提供更为准确的判断基础,另一方面较为落后的计量管理与成本控制脱钩。

(二)成本核算缺乏合理性

一些化工企业仍然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法,对成本控制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造成产品成本信息失真。因为越来越多的化工企业重视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成为资金密集型的企业。但是一些企业以直接人工数为根据,很容易导致间接成本分摊率不准,成本信息不准确;很容易削弱对项目的事前成本控制;环境成本核算不科学。比如对于进行总部和分厂两级核算的化工企业来讲,“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绿化支出、环保工程运营支出、企业职工环保补贴等费用支出发生在分厂,但是其形成费用的资金来源却在总部,很容易导致核算责任不明的问题;成本分析仅仅限于对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而缺少对成本效益的具体分析。

(三)成本控制的领域过于狭窄

对于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的范围(领域)来说,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分析:空间维度上,很多化工企业将成本控制的着重点锁定在各个职能部门上,将相应地目标成本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进行操作,而不能对采购部门、销售部门进行有效地成本控制;在时间维度上,片面重视生产过程的料、工、费的控制,而忽视了其他环节的控制。比如,研发成本及营销费用等非制造成本在化工产品成本构成中所占比重提高,但是仅仅以生产制造过程为核心的成本控制显然已经无法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三、若干提升化工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建议和思考

本着节约性、适应性原则、权责利相结合及操作性较强的基本原则,提出如下完善和优化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和思考:

(一)创新理念,加强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建设

具体建议有:加大对成本管理理念及成功案例的学习和研究。要求化工企业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法规体系,吸收国内外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进行存货管理制度的创新,可以减少多余的库存占用资金;进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创新,可以有效降低资金成本等;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指标,这是化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核心。通过合理的定额领料制度,有效控制材料成本及燃料动力消耗和人工成本,此外,这也是进行成本预测、核算、分析及分配的重要依据;重视成本预测,有效提高成本预测及决策的效率,制定出合理的成本计划,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和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不断优化成本过程控制的时间分类及成本核算方法

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过程控制标准管理模式,对具体项目的研发活动、生产及经营等诸多环节进行标准化成本控制流程设计及优化,这样就有效避免了项目管理的一些盲区;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成本核算方法。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加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与核算仍然是核心,但是需要采取全方位配套措施。需要将对生产经营涉及的所有环节的会计核算内容依据相关作业进行责任中心、会计账户和核算程序等方面的创新及设计优化;需要不断完善成本费用核算与控制措施,比如库房存货中的材料保管费用支出均需要通过采购保管费进行汇集与考核后才能分配到管理费用账户进行核算等;重视环境成本的控制,需要制定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环境成本控制标准,来实施环境成本控制措施。

(三)不断拓宽成本管理范围,逐步优化成本管理手段

拓宽成本控制管理范围。化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建立一个适应成本控制的组织系统,要求系统内的各部门能够相互支持。为此,需要将化工企业的产品技术研发、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和销售、项目投融资等各个部门进行成本目标任务分解,真正落实全面成本管理的理念;严格执行成本责任制。只有将责、权、利三者有效结合,才能调动各个成本控制部门长期地坚持进行成本控制。建议追踪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所分摊的成管理任务完成情况,并结合约束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需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化工企业需要逐步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科学选择适合发展需求的成本控制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是成本控制管理一个长期动态地过程,需要化工企业不断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才能实现管理目标。本文提出了一些化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管理的措施,但是成本控制体系的内外部市场环境及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等都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化,为此需要继续深化和完善我国化工企业的成本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哲.化工企业成本统计核算与控制探讨[J].中国外资.2013(13)

[2]潘春平.化工企业基于ERP系统的高效成本管理分析[J].企业研究.2013(14)

篇6

第二条物业管理活动相关业主、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管理部门和单位,享有《物业管理条例》、《省条例》规定的权利,并应当履行《物业管理条例》、《省条例》规定的义务。

中心城市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使用以及物业管理活动监督管理应当遵守《物业管理条例》、《省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市规划与建设局是本市物业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本办法的实施。

各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建、规划、公安、行政执法、安全监督、环保、物价、民政、税务、工商、市政公用、电力、邮政电信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物业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协助实施本办法。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协调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之间的关系,协助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对物业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或者受其委托调解业主或者使用人与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矛盾和争议。

履行职责认真负责、工作积极主动的业主委员会,予以表彰和奖励。具体办法由物业管理主管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

和谐社区建设应当包含物业管理活动方面的内容。

第五条鼓励和引导物业管理向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本市物业管理水平。

符合规定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享受有关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具体办法由物业管理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报市、区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社区居民委员会采取有效方式,做好《物业管理条例》、《省条例》和本办法在本辖区内的宣传贯彻。

第七条物业管理区域内全体业主组成业主大会,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一个业主大会。

业主大会自首次业主大会会议召开之日起成立。业主大会代表和维护全体业主有关物业管理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同时,应当向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提出划分物业管理区域的要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当按《省条例》的规定划分物业管理区域,并书面告知物业建设单位、物业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

经相关业主同意,尚未划分或者需要调整物业管理区域的,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按《省条例》的规定,结合当地居民委员会的布局划分物业管理区域。

第九条物业管理区域符合《省条例》规定条件的,物业管理主管部门依法应当指导业主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成立业主大会;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协助。

物业管理区域符合《省条例》规定条件的,建设单位应当向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提出成立业主大会筹备组、召开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的书面报告,并提供业主清册、物业建筑面积、物业出售并交付使用时间、已筹集的专项维修资金清册等文件资料;建设单位未及时书面报告的,业主可以向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提出成立业主大会的书面要求。

首次业主大会会议的筹备、召开程序及业主投票权数应符合《省条例》规定,筹备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条业主有权推举业主代表,并享有被推举权。

第十一条首次业主大会会议通过的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应当就业主大会的议事方式、表决程序、业主投票权数的确定方法、弃权票规则、业主小组的设立、业主委员会的组成和委员任期等事项作出约定。包括:

(一)业主大会会议形式、业主代表产生方式、召开业主大会定期(临时)会议的条件、业主(业主代表)委托人参加业主大会的要求等内容;

(二)对采用设置投票箱自行投票、专人逐户派发(回收)意见单表决形式,或其他表决形式等作出约定。但表决通过业主大会决定的票数约定,不得违反《省条例》规定;

(三)业主小组以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幢或单元设立;

(四)业主委员会委员的具体资格及资格终止的情形,业主委员会委员人数、任期、可否连选连任,业主委员会委员的缺额补选,业主委员会会议召开规则;

(五)业主委员会委员资格终止后办理移交期限;

(六)除依法履行《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的职责外,在物业管理活动中还应履行的其他职责;

(七)业主大会认为应当作出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业主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

(一)会议记录制度。会议记录由会议主持人和记录人签字,涉及重要事项的会议记录由全体出席会议的委员签字;

(二)印章管理制度。印章应由业主委员会指定专人保管,并按印章管理制度使用;

(三)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业主大会档案资料、业主委员会档案资料、有关物业管理档案资料,由业主委员会指定专人保管。

业主委员会委员资格终止的,应当在约定的期限内将其保管的档案资料、印章以及其他属于业主大会所有的财物移交给业主委员会。

第十三条设立业主小组的,业主小组由该幢、单元的全体业主组成。履行下列职责:

(一)讨论业主大会拟讨论的事项;

(二)推选业主代表出席业主大会会议,表达本小组业主的意愿。

业主小组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

业主大会可以撤销业主小组不适当的决定。

第十四条业主大会可以决定在物业管理用房中划出必要面积,作为业主委员会的办公用房;可以决定物业管理经营用房所得收益的使用;可以决定在利用本物业管理区域的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经营所得收益中划出部分金额,作为业主委员会工作经费。

第十五条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擅自改变办公用房性质;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物业管理经营用房、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经营所得收益及其使用情况,定期向业主大会报告,并接受业主委员会监督。

业主委员会工作经费使用情况应单独建帐,定期向业主大会报告,并向全体业主公布。

第十六条业主公约应当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物业管理区域环境卫生和秩序的管理,房屋外观的维护,业主的其他义务以及违反业主公约应当承担的责任等事项依法作出约定。

业主公约自业主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对全体业主、非业主物业使用人均具有约束力。

第十七条业主委员会应当将业主大会会议通过的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业主公约,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显著位置公布。

第十八条建设单位在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应当将其与选聘的对物业进行前期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所签定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报所在地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备案。未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对新建物业进行前期管理的,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不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第十九条建设单位应当通过公开招标投标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对物业进行前期管理。但是,投标人少于三个或者物业管理区域的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下的,经所在地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同意,建设单位可以采取邀请招标或协议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

以招投标方式确定的物业服务收费标准报物业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建设单位在销售物业前应当制定业主临时公约,作为物业买卖合同的附件。

建设单位应当将业主临时公约在物业销售现场予以明示,并有义务向物业买受人作出说明。

物业买受人在与建设单位签订物业买卖合同时,应当对遵守业主临时公约予以书面承诺。

建设单位不得将依法属全体业主的物业共用部位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单独转让。

第二十一条业主临时公约不得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不得侵害物业买受人的合法权益。业主临时公约应当报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承担物业的保修责任。

建设单位在物业竣工验收前,应当一次性向所在地物业管理主管部门交纳物业建筑安装总造价百分之二的保修金,存入指定银行,作为物业维修费用保证。

保修金交纳、使用、管理和退还的办法,由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根据省规定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建设单位应按《省条例》的要求配置物业管理用房。住宅物业配置千分之三的物业管理办公用房和千分之四的物业管理经营用房。物业管理用房(包括办公用房和经营用房)应集中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纳入配套项目建设,应当与新建物业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其面积、位置应当在批准的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中载明。

建设单位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应当提交物业管理用房的室号、面积等相关资料。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时,应当注明物业管理用房室号。

物业管理用房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同所有,由物业管理企业使用,不得转让和抵押。

第二十四条建设单位向对物业进行前期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物业服务企业向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向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移交物业资料时,当事人应当报告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并办理书面交接手续,报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新建物业交付使用时,除物业销售合同有约定或物价管理部门有规定外,不得向物业买受人收取任何费用。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生效之日至出售房屋交付之日的当月发生的物业服务费用,由建设单位全额交纳。出售房屋交付之日的次月至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之日的当月发生的物业服务费用,由物业买受人按照房屋销售合同约定的前期物业服务收费标准承担;房屋销售合同未约定的,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二十六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按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物业管理人员应当依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

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做好物业服务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工作,并指导业主大会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

第二十七条物业服务合同内容可以包括有关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协助做好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公共安全防范工作方面的条款,以及可以解除物业服务合同情形的条款。

第二十八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遵守《物业服务收费明码标价规定》、《浙江省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的显著位置明示本企业服务内容、服务标准以及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情况。

物业服务企业认为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收费项目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进行投诉、举报或依法申请复议、提讼。

第二十九条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前不少于30日,业主大会应当作出续聘或重新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决定。

业主委员会应当将业主大会决定告知物业服务企业,重新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决定,应当书面告知;决定续聘的,根据业主大会授权续签物业服务合同。

重新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由业主委员会根据业主大会授权组织实施,物业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指导工作。

第三十条物业服务企业决定在物业服务合同期满后不再接受续聘的,应当在物业服务合同期限届满前不少于30日,将不再接受续聘的决定书面告知业主委员会。

第三十一条物业服务企业未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业主委员会可以按合同约定解除物业服务合同。

按前款规定解除物业服务合同的,业主委员会应当及时报告物业管理主管部门。

第三十二条物业服务合同终止后十日内,物业服务企业应向业主委员会按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办理下列移交事项:

(一)预收的物业服务费;按实结算已核拨的物业维修专项资金;

(二)初始的以及在物业管理维修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物业管理资料;

(三)物业管理用房。

第三十三条业主未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交纳物业服务费的,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该业主交纳,物业服务企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讼。

第三十四条车辆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停放、收费和管理等事项,由业主大会决定。车主对车辆有保管要求的,由车主和物业服务企业另行签订保管合同。

公安、消防、抢险、救护等特种车辆执行公务时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停放,不得收费。

第三十五条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属于业主所有。

专项维修资金实行“业主交纳、统一存储、按幢核算、建帐到户”和“业主决策、专款专用、政府监督”的原则,收取、使用、管理办法由市物业管理主管部门根据省规定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六条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新物业服务企业尚未进驻期间的物业管理,由物业管理主管部门会同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协调解决。业主应当按规定交纳相关费用。

第三十七条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内依法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设施设备的移交、维修、更新、养护,按省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业主或者非业主使用人装饰装修房屋的,应当遵守相关法规和业主临时公约、业主公约,并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装饰装修管理协议。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装饰装修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进行公告,并书面告知业主或者物业使用人。

第三十九条违反《物业管理条例》、《省条例》的,按《物业管理条例》、《省条例》规定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物业管理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第四十条本办法中有关名词和专业用语的含义,同《省条例》规定。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病媒生物生栖特性为依据,以治理病媒生物“四害”孳生栖息场所为重点,以治理“脏、乱、差”为手段,采取环境防制,标本兼治,群防群治,突击与经常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县城乡病媒生物的孳生栖息地进行全面治理与环境改造,杜绝其孳生栖息源头,力争在10月底前,使我县城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三项指标达到《全国爱卫会病媒生物防制达标标准》和《国家卫生县城标准》,另一项不超过标准三倍。县城(镇)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鼠密度达到国家标准,蚊、蝇、蟑螂有一项达到省级卫生县城标准,另两项不超过标准三倍的要求。

二、工作任务

(一)各级爱卫领导小组的职责任务

1、根据全国爱卫会19975号文件和《国家(省级)卫生县城标准》要求,各单位、部门、乡镇、居委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防制达标工作组织机构和基层工作网络,完善工作制度,落实消杀经费,配备专业防制人员。

2、负责制定本地区病媒生物防制(除“四害”)年度工作计划、技术方案、工作方案及阶段性工作计划及总结,加强除“四害”卫生知识培训,对辖区各单位的防制工作进行组织实施。

3、组织开展对本地区病媒生物现状调查,主要是病媒生物(鼠、蚊、蝇、蟑螂)密度危害调查和病媒生物孳生地调查,提出本地区地理分布、面积及类型(垃圾点、公厕、绿化场所、农贸市场及特殊场所轮胎堆放地、花房、基建工地)。

4、协调疾控部门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做好选点工作,使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做到方法规范、数据可靠、资料完整,基本能反应本地病媒生物孳生地危害的现状。定期开展区域卫生灭鼠剂、杀虫剂抗药性监测和实际应用效果评价,为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病媒生物防制达标工作的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5、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对本地区病媒生物防制消杀市场整治工作,坚决打击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卫生杀虫剂、灭鼠剂的厂家和个人,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灭鼠药物和假冒劣质的杀虫剂。

6、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要求,切实抓好本辖区病媒生物防制达标工作,发动城区居民对病媒生物(“四害”)孳生栖息地进行环境治理与改造,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无人管理及公共地段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要按照区域划分,属地管理原则,认真抓好责任落实,不留死角。

7、要认真组织开展每年春秋两季的病媒生物集中消杀工作。组织抽调有关专业人员,对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春节、秋季要进行重点检查。各乡镇、单位、部门对本地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行自查验收后,向县爱卫会上报自查工作总结,完善病媒生物防制本底资料,并认真做好病媒生物防制达标后的巩固措施。

(二)城区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任务

1、城建局负责督促城区主次干道及两侧、娱乐休闲广场及周边公共绿地、林带、垃圾中转站(箱)、垃圾填埋厂、公共厕所、城乡结合部等“四害”孳生地和栖息地的治理。在本部门开展日常监督的同时,加强对上述重点部位督查和指导,切实抓好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抓好建筑施工场地的病媒生物防制达标工作。对建筑工地的鼠、蚊、蝇、蟑螂孳生场所的治理和定期药物消杀工作)。

2、农业局要认真抓好近邻农村和农田灭鼠工作,对农田灭鼠工作要全面安排部署,制订工作方案,培训消杀骨干,抓好任务落实,采取城乡联合统一行动,集中消杀,不留空档,做到县不漏乡(镇),乡(镇)不漏村,村不漏田(户),确保消杀效果。

3、水利局要对辖区水系进行专项调查,了解和掌握蚊、蝇、鼠孳生分布情况,重点对“四害”孳生栖息地进行治理,突击消杀,做到人员、经费、消杀效果三落实。

4、工商局负责督促和协助集贸市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配备专(兼)职防制人员,定期开展“四害”消杀。各集贸市场要做到布局合理,摊位物品实施垫离,增设必须的防灭鼠设施(挡鼠板、(来源:文秘站 )鼠夹、鼠笼、粘鼠板等)防蚊蝇设施(纱窗、纱帘、视频摊位防蝇防尘罩、灭蝇灯)。配备专(兼)职防治人员,要依据不同季节,定期对市场内外孳生地进行治理和投药消杀,保证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5、交通局在抓好汽车客运站及城区0—5公里公路沿线两侧除“四害”工作的同时还要协调312国道209省道及福银高速引线有关部门搞好除“四害”工作。

6、粮食局要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要求,抓好粮库、粮油 公司级粮油加工、销售点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确保除“四害”达标。

7、卫生局在负责抓好本系统病媒生物防制达标工作的同时,要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做好鼠药中毒患者的应急抢救工作。卫生监督所要按照“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督促宾馆、饭店、食品加工厂(酿造厂)、食品超市和“六小”行业完善防制设施的配备和日常监督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证组织开展“四害”密度监测和病媒生物防制卫生知识技术培训。

8、社区办要抓好社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由物业管理单位具体实施;尚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防制工作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具体实施。

9、教育局负责抓好学校的病媒生物防制,重点是学生食堂、公寓、厕所和垃圾收集点。

10、文化局负责文化娱乐场所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重点是娱乐场所的包厢和厕所。

11、文物旅游局负责涉外宾馆、旅游景点的食堂、厕所、垃圾收集点的病媒生物防制及除“四害”工作。

(三)其他各级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居民社区、学校、部队、企事业等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结合本单位、本部门除害防病工作的实际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做好当年病媒生物防制安排,健全病媒生物防制组织,加强领导,落实消杀经费,制定专(兼)职人员抓好日常工作。

2、组织开展环境整治,清理卫生死角,铲除“四害”孳生栖息场所。坚持防制结合,配备防鼠、防蚊蝇设施,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与措施。

3、定期投放灭鼠毒饵,集中消杀蚊、蝇、蟑螂,确保管辖区内鼠害、蚊、蝇、蟑螂密度不超标。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动员,培训骨干阶段(4月1日—4月日)

各单位、各部门要根据《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及《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要求,积极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宣传动员工作,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组织人员上街咨询,深入社区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性、消杀方法及防制措施,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参与意识和除害防病的积极性。同时,各级爱卫机构要逐级举办病媒生物防制业务骨干培训班,对从事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新的国家卫生县城标准中病媒生物防制相关卫生知识和技能,提高“四害”消杀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二)调查摸底,综合治理阶段(4月6日—4月10日)

1、做好病媒生物孳生地调查治理工作

各级爱卫机构要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要求,对本辖区“四害”孳生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组织开展孳生地治理活动,从源头上彻底铲除“四害”孳生地。

城区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实行垃圾袋装化、封闭管理。同时要清理阳台、楼梯及院落的杂物,疏通下水道,防止污水淤积。对单位院落、居民区室内外的破罐、空瓶、瓦盆、罐头盒等杂物进行全面清理,有效防止蚊蝇的孳生,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单位、特殊行业、特殊场所的消杀力度,落实防护措施。

乡、村居民要清运房前屋后的粪堆、土堆、柴堆等,对畜圈、禽舍要一天一大扫,尤其要注重道路两旁的污水明渠的疏通,清理其中的杂物和两旁的杂草,填平洼地和清除积水,防止鼠、蚊、蝇、蟑螂的孳生与繁殖。通过开展治理活动,孳生地处理率达到95%以上,治理后的合格率达80%以上,各类场所治理设施完善,防护设施的合格率达95%以上。病媒生物(“四害”)孳生地调查治理工作结束后,并将调查治理结果上报县爱卫办。

2、做好病媒生物消杀工作

(1)灭鼠(4月11日至5月20日)

各机关单位、居民区、企事业单位灭鼠采用一周四次饱合投饵法。重点单位特殊生态环境、粮店、粮库、饮食行业与食品加工销售单位,采用两周八次饱合投饵法,灭鼠毒饵覆盖率和毒饵到位率分别达到98%以上。全县病媒生物防制消杀药品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供应。县爱卫办将组织人员对鼠药防制进行五个方面检查。一是查看本单位灭鼠工作计划和投放毒饵的具体时间、有无主管人员。二是查现场毒饵投放药量及投放次数。三是查鼠药购买情况,购药单据鼠药来源。四是查防鼠设施(防鼠夹、台纱网)及巩固措施。五是查灭鼠杀虫剂中毒预案及措施。

(2)灭蚊、灭蝇、灭蟑螂(4月21日至4月25日)

各乡镇、单位、部门、系统为单位,对蚊、蝇、蟑螂的孳生地进行铲除杀灭。投药消杀阶段的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由县爱卫办统筹安排,各单位、部门、系统、乡(镇)街道办事处具体组织实施 。

(三)检查验收阶段(4月26日—4月30日)

投药消杀阶段结束后,各级爱卫机构要对本辖区病媒生物防制达标工作进行逐级检查验收,并将检查验收结果与总结上报县爱卫办,对未达标的单位要做好查漏补缺,限期达标。县爱卫办将根据《陕西省爱国卫生条例》及《国家卫生县城病媒生物防制达标标准》组织有关专业人员,于6月上旬对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

7月份,各级爱卫机构要根据检查通报情况组织对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的消杀工作发现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有效整改。

8月份,县爱卫办对“四害”孳生场所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防害设施进行复查。

9月份,组织开展全县秋季爱国卫生活动,按照《国家卫生县城标准》要求,再进行一次集中消杀(具体消杀时间另行通知)。

11—12月份,各级爱卫机构要对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进行自查、总结,并将自查、总结上报县爱卫办。

四、保障措施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申报条件的硬指标,也是涉及各行各业、家家户户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大事。各级爱卫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县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病媒生物防制组织网络,要制定专人负责,要把病媒生物防制达标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定期开会研究,抓好落实。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及各驻乾单位都要按照《陕西省爱卫卫生条例》和创卫“标准”内容要求,健全病媒生物防制组织,完善管理制度,议定达标措施,切实做好本单位、本系统病媒生物防制达标工作。

(二)强化措施,夯实责任。

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在开展病媒生物防制达标工作中,要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由上到下实行责任层层承包。从乡镇、机关单位、社区(居(村)民委员会),从单位到投药员,逐级签订病媒生物(除“四害”)承包责任书。并实行“四包”:包范围。按划定地段、住户投药消杀;包时间:在统一行动时间内按时投放毒饵和实施消杀;包质量:消杀药物按标准要求必须投药(消杀)到位;包效果:经消杀监测“四害”密度降到国家规定标准以内。

篇8

0 引言

 

目前,由于我国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及其工业的污染源不断向农村地区转移,导致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呈现出点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新旧污染交织的局面,再加上工业化、城镇化及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正逐步推进,使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环境保护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需要政府、环保部门以及相关组织机构予以重视,加大农村环保力度,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1 农村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1.1 环保是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这必须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农村环境是现代化农村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业生产极大地依赖资源环境,人类不能以牺牲资源与环境为代价,必须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来进行农业开发。现代化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是科学合理、长久的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业生产率的稳步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环保是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现代化农村经济的发展是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但目前我国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例如化肥、农药等过量使用;畜禽养殖排泄物的污染;部分工业生产导致的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导致农产品减产、降质,制约了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现代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环保理念,科学规划与节约资源,保障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3 环保是建设整洁、有序村容的重要内容

 

当下,受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及习惯的影响,污染问题尤为突出,污水及垃圾乱倒、柴草及粪土乱堆等,导致农村的村容出现脏、乱、差等问题。随着环保理念的推广普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着眼于环境治理,合理规划农村街道,集中处理污水及垃圾,畜禽开始合理地圈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环保是建设整洁、有序村容的重要内容。

2 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农村的环保意识薄弱

 

农村环境保护动力不足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环保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生活上,由于长期受传统农村生活习惯及方式的影响缺乏进行环保行为的观念;二是在维护环境权益上,由于法制观念的薄弱导致依法维权意识不足,对破坏或污染环境的行为没有依法维护环境权益;三是在生产上,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领导只注重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来获得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

 

2.2 缺乏有效的农村环保监管

 

农村环保监管力量不足,主要是缺少必要的农村环保监管机构,规范化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环保工作人员,导致农村环保监管处于失控状态,各项环保方针及政策很难落实到位。

 

2.3 农村生产科技水平偏低

 

目前,农村生产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及薄膜等严重污染了农田土壤以及地下水和空气。同时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理念的缺乏导致农村的生产经营依然沿用低技术含量的粗放形式,破坏和污染了自然环境。

 

2.4 农村环保投入不足

 

农村环境问题涉及面较广、类型繁多,治理起来难度较大,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但由于经济重于环境,城市重于农村的不合理格局,导致环保投入不足,制约了农村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几点建议

 

3.1 深化农村环保意识

 

首先,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介,例如电视、网络等积极开展环保意识宣传教育工作,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改革传统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还要加强对农民环境权益的维护,提高农村的环保意识。其次,作为农村环保的指导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及科学发展观,确保农村环保有依有据。同时要加强对乡镇企业领导管理者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循环、生态经济理念,向集约型经济方向转变。

 

3.2 建立全面、系统化的农村环保监管机制

 

有效的监管机制是确保农村环保高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应结合新农村、新环境的建设目标建立综合一体化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府的环保职能,并且在乡镇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配备专职专业人员,提高环保管理和建设指导的科学合理性。另外,还要实施全面、定点、定期、系统的监测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重点环境问题的监管。同时建立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并且制定激励性的支撑政策。另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是一项基础性、社会性、公益性的公共事业,提高农村环保水平,可以创造巨大的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划拨专项财政资金,为农村环保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需要加大政策、税收等扶持力度,改革农村环保投资市场,加强与相关企业的交流,引入社会投资农村环保事业,积极推进农村环保多元投资体制,为农村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基础。

 

推动建立农村环保多元投资体制。

 

3.3 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了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等的使用,农村环保也应紧随时代的发展,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加快垃圾集中收集与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建立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炉、生态公厕,配置垃圾箱、垃圾运输车。

 

一是要建立村收集、镇中转、区集中处理的运行机制,提高农村垃圾处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二是农村污水的处理,结合“三改”(改厕、改厨、改圈)并利用沼气处理技术,对农村生产、生活污水进行综合性处理。

 

三是积极倡导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发展理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及农民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例如采用“畜禽养殖+沼气+作物”的生态农业模式,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增加农村新能源和有机肥源。以农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把“三废”变“三料”,即将粪便、秸秆、垃圾转化为饲料、肥料、燃料。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环保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相关部门应深入分析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努力提高农村环保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奠定坚实的资源与环境基础。

篇9

一、基本情况

我们一组调研的三个企业分别处于马圈子、八道河、朱丈子三个铁矿资源较为丰富的乡镇。长沟铁矿位于八道河长沟村,所有权属于长沟村,现法人优建明,租赁经营,期限为====年=月至====年=月,从业人员==人。年设计能力为=万吨,矿石来源主要是收购采区范围内民采矿石。====年=-==月份共生产铁精粉====吨,品位==~==,售价平均===元,应缴增值税==.=万元,资源税==.=万元,所得税=.=万元,全部上缴。====年=-=月份生产铁精粉====吨,未销售;发达铁矿位于朱丈子白枣山村,法人宫万芹,矿长郝印荣,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人。年设计能力为==万吨,企业自己有矿山,矿石来源主要是自采。====年=-==月份共生产铁精粉=====吨,品位==~==,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应缴增值税==.=万元,资源税==.=万元,所得税==.=万元,全部上缴。====年=-=月份生产铁精粉====吨,未销售;聚隆铁矿位于马圈子三十六磙子村,矿山位于沈丈子村,法人邢伟,矿长潘租兴,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人。年设计能力为=.=万吨,矿石来源部分自采,大部分外购。由于铁矿从==年=月起转让给现法人邢伟,目前铁精粉库存====多吨,未销售。

二、存在的问题

=、企业不设会计机构,财务核算简单。在我们检查的三个企业中,除发达铁矿设有较为正规的会计机构及聘有专职会计人员,会计、现金分管外,其他两家企业均未设会计机构,只是由某一股东或股东亲属既当会计又兼出纳,财务核算简单,只登记流水帐,记录收支,代替成本核算。有的甚至连税务部门的纳税凭证都不能妥善保管,从头到尾是一本流水帐、糊涂帐。同时,在调查中还了解到,全县大部分铁矿企业会计机构都不健全,一方面不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没有建立财务制度,帐目不全,责任不清,经常造成帐在人不在,人在帐不清的现象,影响了税务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对企业业务的日常指导、税收监管等工作的开展。另外,不完善的财务制度也容易滋生腐败及各种各样违法犯罪行为,易造成股东之间、股东与工人之间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及债务纠纷,长此以往,将影响投资环境,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补偿标准不明确,企业与周围群众矛盾重重。近一年多来,由于铁精粉与铁矿石价格的攀升,我县部分矿区内的土地、山林也都身价百倍。由于没有补偿标准,土地和荒山的承包人(村组、民)漫天要价,企业凭空出价,征山占地的实际价格往往凭借铁矿石的资源量或人际关系来确定,一旦资源量或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原有的交易价格和协议就被打破,企业与群众就形成新的矛盾。如马圈子镇聚隆铁矿,====年征占荒山==亩,补偿价格为====元/亩;征占耕地==亩,补偿价格为====-====元/亩;=-=年生的杨树苗===元/棵。期间企业几次易手转卖,到今年,沈丈子村村民以补偿价格太低为由要求聚隆铁矿对征用荒山、树苗重新给予补偿,补偿价格为=====元/亩。聚隆铁矿以原企业已支付补偿金并签有协议为由拒绝补偿,造成企业与周围群众关系紧张,矛盾加深。到目前,聚隆铁矿已停产==余天。其他两家铁矿虽然目前还未碰到类似纠纷,但也为今后新征土地补偿金的支付问题忧心重重。

=、违法倒卖矿产资源,买卖双方权益不清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不允许私自买卖,县委县政府及矿业主管部门对我县的铁矿资源也加大了管理力度。但是,由于铁业的暴利,目前仍存在投机行为,铁矿企业和资源频频易手。现在流行的做法是,以较低的价格买下矿山,投入一小部分资金,装点门面,然后待价而沽,获取暴利。另外,还有的村、民、组以承包荒山名义转让了山林(同时等于转卖了地表之下的资源),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单方撕毁协议,往往形成诉讼纠纷。所有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我县铁业的健康发展。

=、私挖滥采现象严重,既浪费资源又造成安全隐患。一是受利益驱使,违法采矿屡禁不止,无序开采问题日益严重。二是矿产开发监督管理仍不到位,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我县矿山企业广布、监督管理难度较大,而且矿山规模化开采程度明显偏低、经营粗放,采富弃贫、采厚弃薄现象相当普遍,铁矿资源回采率仅为==%左右,加剧了资源耗竭。三是相当多的矿山企业仍以卖矿石为主,即使进行磁选,但加工程度低,又不进行精选,致使资源浪费与效益流失并存,对全县矿业经济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构成直接威胁。四是地质勘查资金投入不足,资源保障程度低。目前我县大部分铁矿企业主要目的是“赚快钱”。而且小规模矿山企业无资金能力和意愿进行找矿深探,致使全县新增矿产储量不多,增加的也是地表资源量。深部矿产资源保证能力弱,浪费严重。五是安全问题突出。尤其是个体矿山业主安全意识差,往往只为赚钱,不顾一切,忽视安全问题。特别是洞采矿山,设备简陋,生产条件恶劣,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如发达铁矿,主矿脉深入河床之下,但由于缺乏水文地质资料,一旦开采,如安全措施不到位,将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矿产开发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日趋加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马圈子一带,沿公路两侧到处是剥离的山皮,裸漏的荒山,采矿的洞穴,不合理采矿造成严重的地质、环境灾害。主要是无限度地从地表和地表深处开采出巨大数量的矿石和岩土,改变和破坏了地表的自然平衡。另外,由于铁矿的开采、选厂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山林,也严重影响了自然平衡和环境的和谐。

=、企业规模小,缺乏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目前,由于我县小规模铁矿企业迅速增多,不少小业主缺乏开拓精神和长远发展战略,追求短期效益,小富则安,企业后劲不足。且资本少,底子薄,融资能力弱,容易由于资金短缺而陷入困境。信息闭塞,因不了解市场行情,一些小业主只能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建选厂,开铁矿,造成无序竞争,一旦市场发生变化,铁精粉及矿石价格下降,又会造成一哄而下的局面,不利于铁矿业的持续发展。

=、税负不平衡,部分税种流失严重。当前,对企业税收的征管,我县采取了以企业消耗电度为标准推算产量征收增值税和资源税的办法,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企业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和计量不透明而造成的税款流失的问题。但是,由于矿产资源分布不平衡,矿石品位有高有低,矿石品质有粗有细,尾矿堆放距离有远有近等原因,导致不同企业吨铁精粉消耗电量不同,普遍采取固定铁精粉耗电量计算征税,税负不平衡。如下表:

(=月份)单位:元、吨、度、===元/吨

企业矿石入选矿矿石选矿比精粉吨精粉税负

名称品位品位品质x:=品位耗电量%

长沟铁矿=====~==粗中颗粒=.===-=====.==

聚隆铁矿≥==<==中颗粒====试生产未销售

发达铁矿≥====~==细颗粒=.===~=====.===.=

按选矿比计算资源税与按电度计算相比

另外,在吨精粉耗电量一定的条件下,以企业生产生活用电作为计税依据的征收办法,也因铁精粉价格的高低,造成增值税与资源税的税负不平衡。如:以发达铁矿为例(税率==%,进项税按=%抵扣,用电度===计税)

①=吨铁精粉===元售价

吨精粉增值税====*(==%-=%)===元

资源税====度*=.=====元

②=吨铁精粉===元售价

吨精粉增值税====*(==%-=%)===元

资源税====度*=.=====元

铁精粉的价格越高,增值税增长幅度就越高。

另外,在我们调查中发现,由于近阶段铁选企业、矿山买卖交易十分活跃,而且多是两家私下交易,虚签转让合同,还有的以卖方保留小于==%股份的办法形成合资入股的假象,偷逃所得税,且数额教大。如马圈子聚隆铁矿,原法人高士国,====年=月将企业转卖给邢伟,转让价格为====万元,扣除预计投资====万元,赢利所得达===万元,偷漏所得税款===余万元。可见,在铁矿交易较为频繁的情况下,全县税款流失的现象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企业一哄而上,电力供应不足。目前,我县已有数十家铁矿企业上马投产,陆陆续续还将有一些企业继续建设投产。由于铁矿企业是耗电型的生产企业,部分乡镇已经出现电力供应不足的现象。在我们检查的三个企业中,八道河长沟铁矿、朱杖子发达铁矿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电的影响。据企业反映,==年==月到今年=月份期间,经常停电,有时每天停电达=、=次,每次=-=个小时,提前又接不到通知,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如发达铁矿,尾矿库距离选厂===多米,骤然停电容易造成尾矿和废水回流,企业叫苦不迭。

=、由于体制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乡镇政府(财政)无法追踪和监督企业除耕契两税以外的税种征收进度及应收尽收情况。企业的立项、筹建,少不了乡镇政府的协调与帮助,有人形容企业筹建期间是企业与乡镇政府的“蜜月期”。企业一旦投产,除需要政府出面解决矛盾与纠纷外,基本上与乡镇政府敬而远之。加上企业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某些基层税务所不急乡镇之所急,不主动向乡镇政府提供税收征管情况,使得乡镇政府(财政)对企业依法纳税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力不从心。

三、建议

=、利用税务部门对铁矿企业进行一般纳税人认证的时机,由县乡两级财政、税务、矿业等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帮助企业建立财务机构,配备专职财务人员,健全财务制度,促使企业规范化管理。既有利于税务部门清缴测算税款,防止税源流失。同时又能很好地对企业的效绩进行考核,促进全县铁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近几年我县招商引资政策的不断深入,来我县投资的外地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政府应切实从观念上、行动上转变职能,为企业服好务,帮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促进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更上一层楼。首先应当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懂得外来资金的注入,是解决县域经济投入不足的最有效办法,是利于县利于民的好事,它不仅能带动产业升级,促进铁业规模化、效益化发展,还能够起到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我县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奔小康的步伐。另外,责成相关部门尽快制定一个既合理又适应当前形势的征山占地补偿参照标准,同时让广大人民群众明白,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不允许非法买卖。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协调乡镇政府、村组、村民与企业的关系,鼓励人们树立“大市场”观念,把外来投资者当作自己的朋友。对那些为难外来投资者,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决不姑息,严惩不怠。服务创造商机,商机才能引来凤凰,只有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改善服务形象,才能让县域经济走上高速发展的大道。

=、加大管理力度,杜绝非法买卖、私挖滥采等行为。在时下铁矿业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出现的一些旨在“倒买倒卖”采矿资格和国有矿产资源的投机行为以及私挖滥采现象,虽然也富了一些人,但是由于没有形成产业升值,不利于我县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从扶持企业、整顿铁业生产秩序的角度出发,打击强买强卖、私下交易、私挖滥采行为已迫在眉睫。建议抽调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专门的执法检查机构,专门研究、解决矿产资源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加大对非法买卖矿产资源、私挖滥采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必要时,定期组织开展全县矿业执法重点检查工作,对各个矿点、坑口业主及生产人员的采矿资格、营业执照、纳税记录等进行全面检查。对那些小规模、无证照、破坏性开采的个体小矿点,特别是大中型矿床周边的小矿点进行整顿,对未按规定办理采矿证的矿点,坚决予以取缔,严禁私挖滥采、非法买卖现象的泛滥,确保我县铁业以及县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另外,随着铁矿频繁转让,交易额逐渐增大,税收流失现象日益严重,必须加大交易过程中所得税、营业税的征收力度,防止税源流失。乡镇政府(财政)、税务、工商、矿业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资料共享,及时发现与掌握铁矿企业的交易行为和交易价格。乡镇政府、税务部门要“闻风而动”,准确测算交易所得、计税额和纳税额,及时向纳税人催缴,并责成交易的买方作为纳税保证人,负连带责任。同时协调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对欠缴税款的企业暂不予办理过户、年检、炸药供应等手续,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税款应收尽收。

=、制定技术规范,保证地质环境、林木绿化、耕地恢复及安全操作等方面有据可查,有标准可依。环保部门、林业部门、矿业部门尽快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荒山绿化技术标准、耕地恢复技术标准及安全操作技术标准,在企业立项审批过程中与企业签定协议,已经投产、开采的企业进行补签,强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制订和完善开发方案(设计),并按照签定的协议和技术规范保护和恢复环境、绿化山地、安全生产。

篇10

这次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工作会议,主要是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市城镇污水处理工作,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任务。上午,我们进行了现场观摩,这些观摩点既有县区的,还有农村社区的,都各有特点、各具特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刚才,同志传达了全省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作会议精神,同志就做好城镇污水处理督察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家务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建设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和监管,城镇污水处理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截至4月底,全市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27座,处理规模达到91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居全省第三位,污水处理工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实现了一县(区)一厂或两厂的建设目标,污水处理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为2010年我市代表省接受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取得第一名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了92%,比2005年提高60多个百分点。今年1-4月份,全市处理城镇污水8224.6万吨、COD减排2.3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8%、10.8%。工作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领导推进力度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镇污水处理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市住建委、监察局把城镇污水处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领导职责明确,责任分工到位,监管措施有力。各县区主管部门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开拓创新,精心管理,确保污水处理工作健康发展。其中,罗庄区、临沭县、沂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健全了污水处理监管机制,工作扎实细致,较好地完成了国家和省市确定的污水处理建设目标任务。

(二)规划引领作用强。按照“城镇污水集中处理,流域分段处理,大村、农村社区分散处理,偏远农村生态处理”的指导思想,编制了《市城镇污水处理规划》,并通过了省专家评审。该规划是我省地级市中第一个全市域污水处理规划。为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改善城市水环境,编制了《市城市排水专项规划》。该规划得到评审专家高度评价,认为前瞻性强、针对性强、可实施性强,走在了全省前列。

(三)监督管理措施严。一是建立了市级在线视频监控平台。在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口、出水口、曝气池、沉淀池统一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对关键部位实行24小时不间断全流程视频监控,并与环保部门协调配合,建立了市级在线视频监控中心,实现了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出水水质的全面监控。二是率先配备了出水自动采样器。在全省率先配备了出水自动采样器,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在出水口安装了污水自动等比例采样器,确保了出水采样的准确、及时。三是统一安装了特征污染物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在18座污水处理厂进水口统一安装了特征污染物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对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有毒物质实施监测监控,为出水达标排放、污泥处置利用提供了可靠保证。四是建立健全了监督管理制度。实行年度绩效考核评比制度、月调度、月通报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在2011年度绩效考评中,运行1年以上的1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有18座被评定为良好,1座被评定为合格。五是大力推广了先进污水处理工艺。2009年,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均采用了国内先进的工艺、技术。同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在重点镇和农村社区开展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应用工作,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四)资金筹措办法多。“十一五”期间,我市共争取国家补助资金3亿多元。2011年,全市上报重点流域县和重点镇污水管网“十二五”建设任务669.9公里,计划总投资8亿元;按照沂蒙老区享受国家中部地区政策规定,预计可争取中央专项资金4.82亿元,目前已拨付到位1亿元。今年,我们筛选上报了3个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计划总投资1.7亿元,已拨付到位专项资金2650万元。积极推广BOT、TOT等市场化建设运营方式,选择信誉高、实力强、管理好的大企业参与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目前,全市有17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按照BOT、TOT运作,使用社会资金达到10亿多元,有效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虽然我市的城镇污水处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形势仍然严竣,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个别县区、乡镇认为污水处理是公益事业,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反而需要大量投入,加之地方财力薄弱,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等、拖”思想。二是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不快。我市大多数乡镇财力紧张,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加之缺乏对市场资金的有效引进,导致污水处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村镇污水随意排放现象比较突出。省委、省政府对“十二五”期间村镇污水处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目标,要求70%的建制镇驻地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三是运行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县区以水质、水量考核为核心的污水处理监管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设施设备管理维护不到位,个别污水处理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城镇污水处理费收取不到位。据调查,附加在自来水上的污水处理费收缴率达到80%以上,但占供水总量30-40%的自备水,其污水处理费收缴率一般只有30%左右。2011年,我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水量2.4亿吨,需运行经费2.2亿元,实际收取污水处理费约为1.1亿元,缺口1亿多元。目前,大部分建制镇还未开征污水处理费。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按期完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不少河流、流域、汪塘等水体出现污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繁重。据测算:到2020年全市需新建、扩建生活污水处理厂162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7万吨/日,概算投资约20亿元。明年,国家五部委将来考核南水北调和淮河、海河流域污染治理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今年,市委市政府把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列入2012年“二十件为民实事”,要求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8.15万吨/日。根据“十二五”规划,全市需配套建设污水管网916.9公里,其中国家给予集中支持的淮河和南水北调流域9个县及12个重点镇污水管网建设任务量669.9公里。这次会议上,已将省、市确定的“十二五”时期及2012年目标任务下达到各县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把城镇污水处理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

(一)认真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去年8月,根据省里要求,我们对城镇污水处理建设任务进行了逐一落实,各县区、各乡镇对污水处理厂建设作出了书面承诺,共计承诺31个建设项目,其中处理规模在1500吨/日以上的污水处理厂14个,该建设任务已列入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规划。同时,有10个污水处理厂列入市2012年“二十件为民实事”,目前已有莒南县龙王河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临沭县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郯城县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蒙阴县垛庄镇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工程、沂南县第二污水处理厂等5个工程开工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规模11万吨/日;临港区污水处理厂、莒南县大店镇污水处理厂已在积极筹备中;其他3个尚未动工的小型污水处理厂也要抓紧做好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二十件为民实事”。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分工负责,加强协调,跟踪服务,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污水处理工作。市里将定期不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无正当理由不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对于推诿扯皮、、不负责任,延误工作的,严肃追究责任。

(二)不断加快配套管网建设步伐。对列入淮河流域重点流域县和优先发展重点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计划的,各县区要及时将专项资金安排到位,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要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发挥专项资金的作用。凡是污水处理厂存在管网不配套的,要加快管网建设,尽快形成汇水能力,确保污水处理厂负荷运转率不低于75%。凡是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必须和污水处理厂配套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否则不予竣工验收。

(三)进一步提高乡镇污水处理水平。乡镇污水处理工作滞后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今后的工作重点。乡镇量大面广,污水处理工作同城市相比有不同的特点,在建设规模、建设方式、处理方法的选择上,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靠近城市周边的乡镇,可将污水纳入城市污水厂集中处理;靠近工业园区的乡镇,纳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以工业污水处理带动周边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在选择处理工艺时,要按照“投资节省、工艺简便、运行低廉、便于维修”的原则,采用人工湿地、稳定塘、生物滤池、组合式多级生物膜等成熟处理工艺,做到投资少、见效快,因地制宜,便于操作。

(四)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和处理工艺,明确项目责任人,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质量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各县区住建局要把工程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严格执行国家“两法两条例”,项目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城镇污水处理工程质量终身负责。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争创优良工程。要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凡是列入国家投资计划的污水处理项目,所有相关审批文件、阶段性总结、资金审批文件、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图片照片等要完整保存,以备检查。

(五)多渠道筹集工程建设资金。要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按照省、市统一要求,城建资金、地方政府机动财力、土地资产收益等尽量向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倾斜。要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今年,国家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稍高于往年,希望各县区抓住沂蒙老区参照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政策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资金用于工程建设。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进程,鼓励投资商以合资合作、BOT、TOT等方式投资建设和经营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特别是乡镇污水处理厂,解决资金短缺、人才不足等问题。

三、加大力度,规范管理,确保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污水处理设施“三分建、七分管”。污水处理工程建成后,必须正常运行,负荷运转率不得低于75%,发挥应有的投资效益。

(一)科学制定县(区)域污水处理详规。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规划已经完成,下一步关键是抓好落实。各县区要根据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规划,制定详细、科学的县域城镇污水处理规划。市、县、乡镇三级齐心协力,协调一致,共同把规划任务落到实处。要突出重点,首先抓好重点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12个镇的污水集中处理,带动全市污水处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继续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管。根据《省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按照城市污水处理厂绩效考评标准,继续加强污水处理运营监管工作。有条件的县区住建局要成立专门的污水处理监管机构,确保有机构、有人员靠上抓这项工作。建立污水监管机构责任制,制定污水处理具体考核标准和管理办法,并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对污水处理企业监管到位。加强水质监管,实行月调度、月通报等制度,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建立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停运报告制度和远程监控系统。要认真贯彻执行《省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督管理办法》,实行污水处理厂停运检修报告审批和备案制度。城镇污水处理厂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特别是遇到设备突然故障、进水水质突然严重超标、停电、污泥处置停止等突发事件,必须有方案、有措施、有办法,积极应对,防止事故的发生。加快建设完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线视频监控尚未接入市级平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抓紧时间接入,“十二五”期间所有污水处理厂包括乡镇污水处理厂都要安装到位。

(四)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二级标准,加上污水管网在内的单纯运行成本一般为0.8元/吨左右,含折旧在内的运行成本一般为1.2元/吨,如果出水水质提高到一级A标准,再加上污泥的厂外处置费用,运行成本肯定还要提高。各县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适当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加大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特别是加大企业自备水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建制镇的污水处理费,也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尽快开征,逐步到位。

四、落实责任,加强领导,确保圆满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工作任务

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城镇污水处理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落实责任,加强督导,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一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城镇污水处理工作,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行政首长是第一责任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重要责任人。对没有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收费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得力,造成严重污染后果或经济损失的,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提请省、市政府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并与园林城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希望各县区住建局负责人回去后,抓紧向当地主要领导汇报会议精神,继续瞪起眼来抓城镇污水处理工作,不要因为工作不力而被追究责任。

二要进一步加强督导。市住建委、监察局将继续加大对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工作的督察力度,继续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制度,重点督察南水北调沿线进展缓慢、设施不配套的项目。各县区也要进一步加强对所辖城镇污水处理工作的指导,定期对辖区内各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进行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