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学科知识重点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美术学科知识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多年的高中美术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摸索,我对于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性质和特征小有一些体会,具体归纳为以下二点:
1 美术教学内容
1.1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学科知识综合性强,其教材是以美术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为线索来进行编辑的,同时,教材内的每一个艺术时期、每一种艺术风格、每一幅艺术作品都具备一定的政治历史背景,与政治、历史学科联系十分紧密;而美术的本身就离不开文学,如:在中国画当中就充满了典型的文人气息,其诗词歌赋趣味之浓,常常令人兴趣盎然;此外,在介绍如意大利的万神庙、悉尼歌剧院等建筑艺术时会联系到建筑的力学原理,在讲到青铜的铸造工艺时会联系到化学方面的金属元素知识,在赞叹达芬奇的伟大成就时会联系到物理、天文、工程、生物、医学、音乐等学科的知识。因此,高中美术欣赏课是一门以美术为主体,综合性极强的学科。
1.2 高中美术欣赏课在教学内容中美术知识应具备主体性。正因为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学科知识综合性强,因此,许多老师容易受到其他学科知识趣味性的影响,不知不觉的把一堂美术欣赏课变成历史课或语文课。所以,我们应该把美术知识的教与学作为主体,从美术的表现风格、形式、技法、主题等美术知识领域方面展开教学,把可以联系到的各科知识作为激发兴趣的点火石;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又可以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
1.3 高中美术欣赏课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具备合理性。适宜的、合理的教学内容能让教师在展开教学工作时事半功倍。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因此在选材的时候就存在着点与面、难与易的问题,而许多美术老师由于缺乏对教材的了解和深入分析,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平铺直叙”、“面面俱到”,一堂课下来学生什么印象都没有。所以,首先教师要详细了解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艺术素养能力,精选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构思教学问题,并可以点代面,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如:在《文艺复兴艺术》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选择文艺复兴艺术的杰出代表、伟大的全才式艺术家――达・芬奇作为精选的教学重点,并选择达・芬奇令人叹服的发明成就、《蒙娜丽莎》神秘失窃的故事、《最后的晚餐》斑驳不堪的原因等等,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知识的切入点展开教学工作,并提出达・芬奇的艺术作品有何特点、你对于“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何感受等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最后再影射到文艺复兴艺术的整体风格特征之中。教学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是我们因“材”施教的有力保证,此“材”指的是“人才”与“教材”。
2 美术教学过程
2.1 高中美术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和谐性。艺术教育属于人文学科,其主要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高中美术教育同样需要人性化的教育,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和谐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及个性化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思想、行为及成果,愉快而平等地与学生交流,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让课堂形成一个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2.2 高中美术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互动性。不少美术教师经常在上课前作好了精心的准备,内容精彩而充实,但教学效果却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设计不太合理,缺乏互动性。许多教师总认为很多艺术作品学生难以分析理解,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搞“一言堂”,或是选择几个很容易的问题来让学生来回答,学生学习很难提起兴趣,课堂也就很沉闷;有的老师花了很多心思,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但课件上多是一些枯涩的理论知识,缺乏生动的图片,所以也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中始终应围绕着如何“互动”来思考,如:让学生利用各种现代信息资源来查找美术学习资料,在课堂中相互交流讨论,并与老师、同学之间展开辩论,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学习方法。当然,如何开展互动学习活动的方法还有很多,它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篇2
关键词:教师素质;学生兴趣;实践活动
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高中美术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高中美术教师所应具备的不仅仅是扎实的专业技术,还要灵活地运用教学仪器。高中美术重在欣赏,欣赏美术作品的精彩之处。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大量质量上乘、数量多、色彩鲜艳并且还带有音乐的图片,为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欣赏并分析美术作品,不仅仅是准确地描绘出它的精彩之处,还要对它的创作背景有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那些创作出具有里程碑式的美术珍品的美术家们,如达・芬奇的作品,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美术大师,他的研究非常广泛,涉及力学、医学等诸多领域,因此,他的作品就如同大海一样深奥。只有全面地、深层次地分析,才能体会到美术作品的价值所在。
最后,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组织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关键是看教师会不会组织教学。好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成绩。如在写生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法,有目的地进行活动,在课上以习作知识为主,课下以实践写生为辅的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然的美。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转变学生对美术的传统认识。现在的一部分学生对美术课不感兴趣,而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应付了事,使得学生感到单调枯燥,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因此,要科学地安排学习活动内容,力求做到讲理论时学生听得懂,做示范时学生看得懂,让学生认识到美术本身也是蕴藏着很多知识的。
其次,将互动带到课堂上来。在教学中提出问题,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或演示,而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在与同桌交流想法,对问题有更深更独特的想法后,再让学生回答或演示。努力在班级中创设互帮互助的学习气氛,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最后,培养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一些具有美术特长的学生,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让他们在快乐中掌握美术知识和技法。
三、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篇3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师;专业素养
一个时代能培养出多少个艺术大师不是美术教师能决定的。通过审美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推动学生自身与社会和谐发展是高中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教育的组织者和促成者。美术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一、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现在高中美术教育一般分为“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几个系列内容的设置。随着高中美术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其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迫使我们必须更加主动地在艺术学科领域学习、探究和实践。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教师,谈何赢得学生的依赖,谈何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首先,美术教师应该通过多阅读美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或学术论文,开阔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其次,绘画是一门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该在工作之余多练习、多操作,经常参加一些美术专业的比赛和培训,通过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第三,应从多种渠道提高审美修养,经常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所举办的学术汇报和展览,在欣赏和研究艺术作品的同时,深化对美术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另外,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图像、视频等获得各类美术信息,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培养健康的审美观,提高感受美和评价美的能力。
二、具备较高文化素养
美术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热衷于美术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美术教师特别是美术理论教师,必须拥有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宗教、民族等学科知识,自觉地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要不断地更新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全面,同时也使自己活得更充实,在实际教学中较为全面地引领学生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提高美术教学能力
新课程标准给高中美术教育带来了崭新的理论导向,美术教师要掌握足够的教育理论知识,学好美术教育相关知识,才能在各种情况下应对自如。
1.美术专业水平与美术修养固然重要,但美术教育还要突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上好美术课的重要保障。“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无疑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听课”,美术教师可以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方法,对不良教育方式引以为戒;通过“评课”,美术教师可以及时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青年教师可以向老教师虚心请教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集体备课”是众人智慧的结晶,美术教师可以博采众家之长,能更好地提高备课质量,减少教学失误的发生;通过“教学反思”,美术教师能将教学工作中的收获和不足及时进行总结,通过教学随笔记录自己的成长发展过程,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使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有关知识外,还要帮助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的艺术分析。每一件作品都承载了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价值追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以美怡情,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技能课学习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技法示范和引导的同时,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有自我展示的空间。
3.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美术活动相结合。目前存在一种现象:一边是大量社会文化资源未被有效利用,一边是学校苦于课堂教学资源太过单一。高中美术教学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将美术馆、博物馆拓展为校外课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使美术欣赏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使学生养成自己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篇4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美术是一门将视觉形象通过有技巧的绘画技术将之以二维或三维形象呈现出来的一门艺术学科。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学生会更容易形成空间意识和形象意识,这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具有很大帮助。学生通过观察,然后想象并构思整个过程和图像,创作出蕴含自己个性、情感、意图的视觉形象,这就是美术的创作过程。学生能够将美术技能与其他学科知识、自觉地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运用自己特有的美术表达传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是美术学科中蕴含的文化理解素养,创造过程蕴含了审美情趣,体现了学生个人对世界的整体认知和印象。
一、高中美术教学对文化理解的促进作用
1.引导学生建立文化理解认知
高中美术教学的开展可以实现学生不同兴趣的转移,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学习兴趣,在美术学习中建立对文化理解的认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部分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阻碍了他们观察现实世界。高中美术教学是唤起学生重新认识世界兴趣的重要途径,开展美术教学能够实现对学生不同兴趣的转移,从而使学生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兴趣,发挥想象,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美术表达中慢慢建立对文化理解的认知,实现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2.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每个人对同一对象的审美感受都是不同的,受审美能力的影响,学生对同一对象的审美往往会出现差异。此外,仅仅停留在审美欣赏阶段是不够的,学校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基础审美和欣赏中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尝试做文化艺术的传播者。
3.促进学生全面培养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教学在本质上区别于其他学段的美术教学,其更像是对零散知识的系统归纳。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形成对美术的认知,提升文化理解核心素养。部分高中对美术教学不够重视,忽视了开展美术教学的意义。实际上,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理解能够让学生学会尊重多元文化。因此,学校必须重视美术教学工作,将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提升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学生是美术学习的主体,也是掌握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主体。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美术形式,通过了解,能够形成对美术形象完整、系统的理解,感受到文化多样性的美。同时,美术是一种利用各种介质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载体。通过一定的美术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建立对艺术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学会尊重美术作品,增强文化自信,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文化理解与其他素养的关系
1.文化理解与艺术感知
文化理解是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章探讨的重点内容之一。文化理解就是从文化角度赏析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学会尊重、理解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内涵。文化理解建立在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基础之上,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反映了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美术为人们提供了鉴赏美和的基础与途径。艺术感知是让学生从艺术角度分析美术作品的关键,文化理解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需求之上,是让学生学会尊重并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基本条件之一[1]。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出现差异是必然的,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出发,才能增强对世界艺术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尊重、理解、珍视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通过美术学习,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在文化差异中学会尊重、理解自己国家及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
2.文化理解与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艺术涵养的体现,是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精神文明环境。审美情趣离不开美术学习,高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但往往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一些特殊的文化仍然不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文化理解核心素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品位,使其在审美中修身养性,体会艺术的美。审美中的“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学识,因为每件美术作品都蕴含了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也反映了创作者所属国家的文化。因此,审美建立在“审”识基础之上,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学生能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把握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通过作品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学校通过对学生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独立地认识、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
3.文化理解与创意表达
创意表达是学生表达自身构思和联想的途径,也是展现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文化理解是学生创意表达的基础,学会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创意实践,发挥创作想象。教师要通过美术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联想、想象以及实践,明确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和认知。创意实践的产生基于人类认知世界的需要,通过创意实践,学生能够完成对想象和联想的现实化转变,化虚为实。这也是学生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
三、培养高中生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策略
1.注重情境,以美术体验为基础培养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热情和兴趣是培养其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条件,以美术体验为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在体验中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首先,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美术作品鉴赏的情境,多开展实践教学,组织户外教学活动,春暖花开之季、落叶纷飞之时都是开展户外绘画学习活动的良好时机。如,在《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一课中,教师可以在前一天走访适合户外学习的地方,提前通知学生和学校,第二天带领学生在指定地点进行户外写生。高中生的纪律性比较强,便于管理。不同学生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学生会对自然有自己的理解,并将之呈现在画纸上。同时,这种体验式教学也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然之美,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先学后教,以学生为主体培养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美术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要目的。教师要想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就应该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和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索美术课堂。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运用多媒体等教辅材料,在课堂上分析、鉴赏不同国家美术作品。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解读,然后大胆创作,以最大限度地探索美术作品的文化意义,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意蕴,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此外,学生要在鉴赏其他国家的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学会尊重并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艺术,打开眼界,积极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如,在《从传统到现代》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制定三个教学目标:第一,了解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艺术发展的影响;第二,了解中国美术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第三,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代表作品和概念。在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从传统到现代,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文化碰撞带来的成果。在第2课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与塞尚的《静物》,比较两幅作品,从色彩和图形切割中找到二者的共性。此外,学生需要分组再一次观察蒙克《呐喊》、马蒂斯《舞蹈》等作品,从作品流派、内容、特点等方面赏析,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在该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交融,提升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学会尊重差异并珍视不同国家的文化艺术,在此基础之上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
3.教师引领,以课堂为重心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美术课堂是让学生发现美、体会美、创造美、欣赏美的重要阵地,美术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中心开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收集、整理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美术作品的美,在赏析作品的同时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并形成能够体现自身创意的创作方法。这种欣赏、激发、创造的过程被称为培养学生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过程,教师要发挥课堂重心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不同时代独特的民族文化,发现不同时代文化的闪光点,如原始社会的制陶文化、奴隶社会的青铜文化、秦汉以后到清朝的文化以及现当代百花齐放的艺术成果,进而让学生真正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的关系、地域风貌与艺术流派的关系,领略民间美术中各异的风土人情,对民族艺术文化形成具体的认知和感悟[2]。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赏析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发现多元的艺术美、感受多元的文化美,让学生通过比较客观地认识美、评价美。这些都是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平等的目光、包容的心态尊重和理解美术作品的美,理解世界多元文化艺术的美,认识到美术作品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结语
高中是学生发挥想象、实现创意的最佳表现阶段,建立在文化理解基础上的高中美术课程是富有文化传承意义的课程,是将传统文化与学生创意、想象结合的绝佳途径。艺术创造需要新鲜的活力,文化理解与传承需要新鲜的血液,教师要将二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传承文化,让学生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美术教师应把握教学中的关键节点,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探讨美术无限可能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祺.新课改下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7):20.
篇5
一、普通高中美术特色班情境中的平衡管理
(一)普通高中美术特色班的概念
高中美术特色班兼顾文化和专业教学双重任务,要求学生在完成普通高中规定课程的同时,进行美术专业基础训练,掌握专业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美术班专业课程从学习内容上讲,艺术与人文并重;从学习方法上讲,实践与探究共存;从学习结果上讲,个性与共性统一。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文化积淀深厚。作为杭州市直属高中,学校特色鲜明,文化班和美术班并存互补。学校美术特色班有20年办学经验,历年美术特色班本科上线率达100%,九大美院的录取率在50%以上,17年累计为中国美术学院输送新生1000余人,此外还为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川美院、广州美院、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知名艺术高校输送了不少合格新生。目前,学校有35位美术教师,近800名美术在校学生,美术教学硬件设施和软实力在全国亦属一流。
(二)普通高中美术班的平衡管理
平衡管理(Balanced management)是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实现预期的目标而进行的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平衡管理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一系列活动及行为的平衡和协调。平衡管理的核心是平衡,平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与环境之间、组织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组织行为决策的相互约束和相互协调。
平衡管理概念虽然源自企业管理,但平衡管理的思想对学校教学管理具有借鉴作用。学校是一个平衡体,没有战略、战术、制度、人性的平衡,就难有学校的持久稳健发展。普通高中美术特色班有其特殊性,教学管理涉及许多矛盾体,需要找到恰当的平衡点。平衡的最终目的是双赢。
二、普通高中美术特色班平衡管理的策略
(一)抓好美术课程管理工作,平衡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
专业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的平衡是美术班成功的关键。平衡不是折中,更不是对抗,而是根据新课程要求和高考的变化,结合学生实际,动态把握平衡,使平衡方案合理化。高中美术班的专业教学属基础教学,基础教学要求遵循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但作为高中教学,又不可避免地受制于高考,高校招生考试的内容和招生方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课程设置,因此,课程管理要与时俱进。
根据现有条件,我校采用分合共存、艺文并举的美术班教学模式。美术特色班相对独立,由艺术处负责整体管理,以年级备课组为教学单位实施美术班教学。分合共存是指文化课合班上课,专业课一分为二,采用小班化教学。学校根据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进行优化组合,合理调配师资,提升美术班教学的层次,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分合共存既节约教育成本,又能兼顾艺术教学规律。艺文并举是指“两条腿走路”,平衡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总量,并加强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整合。专业教学和文化课教学的交点是人文思想,所以学校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贯通,提出系列化过程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我校采用的平衡方法如下:
1.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用自主协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尽量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发挥主体作用,自主探究,主动学习。
2.文化课作业量尽可能减轻,做到精讲精练多思
适当的题量训练是必须的,但美术班学生文化课学习时间总量较普通文化班学生少,针对性和有效性很重要。
3.强化美术专业训练意识
美术专业训练意识的培养重在时时处处事事,体现在一种整体的氛围和合力之中。
4.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学校坚持学生外出写生实践,有计划组织优秀学生去国外旅游修学,在活动和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以评价促发展
美术班的学生要兼顾专业和文化学习,文化课学习不能简单地以文化班学生的要求来衡量。在评价机制上采用“鼓励为主,激励自我完善”的策略,把阶段性评价、分解目标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正面情感因素,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让学生放下包袱,轻装前行。
(二)抓好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平衡常规管理与特色创新的关系
美术专业教学既要注重基础教育的相对稳定性、规范性和完整性,又要关注基础教育向上衔接、导向未来的发展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平衡是化解矛盾、正确处理常规管理与特色创新的关系,能增强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我校美术班专业教学管理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构建专业选修课程
美术有明显的视觉性、个体性、愉悦性等特点,美术专业教学要遵循艺术教育规律,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程,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平台。选修课程是美术班美术专业教学的主渠道,选修课程教学要体现美术特点,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尝试错误”现象在美术专业学习中普遍存在,是美术专业技能形成和美术语言表达拓展的主要途径,专业教学要突出尝试过程,正视错误,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有效利用。
为了给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还定期组织各类现场写生比赛,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2.规范教师学习制度
专业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规范了教师学习制度,规定定期组织教师集中作画,每年进行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教师画展,每三年进行一次教师外出写生活动(安排在高三)。为了开阔教师的视野,给教师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定期邀请专家来校举办学术讲座,定期组织教师外出考察。
3.浓厚校园艺术氛围
绘画是看的艺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学校制订并实施系列展览计划,打造三个常规化系列展览:(1)教学展,配合日常教学,主要在校内举办,每个学期每个年段举办一次展览,每年学校举办一次迎新画展,外出写生结束后举办风景写生作品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师生画展;(2)综合展,以“七彩”为题,是学校向社会展示教学成果的载体;(3)邀请展,以“名家作品进校园”为题,有选择地邀请艺术名家来校举办展览。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国际交流展,开阔师生的艺术视野。
4.强化美术教研活动
学校美术组是一个大组,有35位专业教师。由于知识结构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性格脾气不同,每个教师都有各自的“口味”,这种个人口味把握得好会给教学带来勃勃生机。每位教师都应以个人的方式去理解世界、阐述世界,去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把美术学科演绎得多姿多彩。从这个角度上看,个人的教学特色本身具有意义和审美价值。但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如果“你说你的,我教我的”,过分强调个人口味,忽视艺术的共性特征,缺少整体的教学导向,必然会造成教学的无序和混乱,各备课组间也难于衔接和过渡,教学质量也就无法保障。对此,学校重视美术组的建设,强调教研的作用,通过教学研讨、经验交流、集体备课、集体评卷,发现自己的短处,以他之长,补己之短,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方向和目标。比如在集体批卷的过程中,教师各抒己见,交流审美眼光,在思维的碰撞中,好的东西会被大家吸收接纳,而片面、偏激、过分个性化的眼光都会得到调整,进而形成学校美术专业的整体教学风貌。
(三)抓好专业教师培养工作,平衡基本要求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进步。学校关注美术教师的培养,重视基本要求与个体发展的平衡。培养美术教师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
专业教师,专业说话。美术教学有其鲜明的学科特点,技与艺共存,技是艺的前提,离开技术,艺术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教学基本功修炼是高中美术特色学校专业教师培训的重点。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和展览,既给予精神奖励,也给予物质奖励,逐步使业务提高成为美术教师的内需。
2.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
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曾说:“画事,须有天资、功力、学养、品德四者兼备,不可有高低先后。”艺术二字,“艺”在“术”先。“艺”与“术”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有学养支撑才有内涵和高度。信息化时代,学生欢迎的是知识丰富、修养全面的“全能”型教师。
3.提高美术教师的职业修养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高尚的师德、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整洁的衣着、端庄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魅力指数越大,影响就越大,教师的魅力就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能力,正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学校千方百计搭建塑造教师个人魅力的平台。
4.提高美术教师的自我认同
效能理念认为,教师管理的核心是发挥教师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自我认同。美术专业教师的管理应尽量“刚柔相济”“由外激内”。我们说,思想决定着行为。刚性管理往往只能管行为,柔性管理才能管思想。美术教师需要适度自由,这种“自由”,是专业发展的需要,没有一定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就难有教师专业的发展。美术教师个性强,丢三落四的现象也较多,管理者要抓大放小,多用目标引导行为,少在过程上纠缠。
(四)抓好美术学生的德育工作,平衡个性发展与严谨校风的关系
学生个性发展和严谨学风培养的平衡,是美术班健康发展的保障。平衡是两种力量的博弈,但不是相互对立。美术班学生个性强,想法多,规矩意识相对较弱,但这种特质又是学习美术不可或缺的。美术是由若干个体构成的,美术的魅力就在于“不一样”。学科的特点要求给予美术班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因此,不能简单地用管理文化班学生的方法来管理美术班学生。宽容但不纵容,宽严相济,关键是一个度。
教学就是育人,德育智育是一家。德育与智育虽然概念不同,但是水融,存在着目的上的相辅关系与内容上的相融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决不是简简单单的两者的拼合。学校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
育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承担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使命。美术教师在画室管理上,要以培养画室正气为目的,以养成良好习惯为抓手,管教管导,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五)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平衡文化传承与环境改善的关系
篇6
高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己近七个年头,这份美好的工作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次次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一回回与学生的心灵碰撞,都让我的生命多了一份惊喜,多了一份幸福,多了一份期待。我惊喜于学生无穷的创造力,幸福于学生无尽的求知热情,更期待着适合学生的新的教学理念的诞生。
一次偶然的翻阅,让我知道了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了,而且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一次新课程的培训,次新课程讲座的聆听,一次新方法的尝试,让我隐隐感觉到了这场变革将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也就是说,新一轮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所处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历史性的变化让我欣喜,让我深感自己的责任将越来越重大。
作为一名站在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智能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因此,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我将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新时代、新思潮、新理念、新尝试、新改变一切都会悄悄的发生变化。
第一、我将由原来的美术知识的传授角色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角色。
在此之前,反思、剖析传统教育下的美术课所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种不中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以前我们教师以成人的要求、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要求学生该怎么画就怎么画,该画什么就画什么,这种完全由老师规定课业内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使学生不赶轻易出手,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而且,老课程本身具有许多的弊端,且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又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偏重于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学习内容单、高深、繁多,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倾向,完全背离了个性发展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则不然,它确认美术课程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制作过程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以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大脑当容器,更不能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横在学生面前,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能和个性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师充当的是课堂的组织者,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学习信心,实实在在地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鼓励者,使学生把你当作心目中的大朋友,愿意和你接近,愿章和你交流,愿意你分享他们的欢乐
有了这些新的思索,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也做了些新的尝试,慢慢的觉得这些变化是可行、效果是不错的。
第二、我将改善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围绕教科书做一些新的资源开发和累积。
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越发的觉得新课程迫切需要的、呼唤的是知识面广且多才多艺的综合型的教师,这是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一直以来音乐教学和美术教学活动都是分科进行的,各自的角色旦确定,就只管吸收自己领域内的知识了,往往在自己所教学科的外围砌起下高墙、且悠然自得的满足于现状。如今的改革,使我很敏感的意识到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艺术课程改革的需要了。如我年教艺术七年级下册《春日抒情》之《播种希望》一课时,里面所涉及到了乐器知识、语文中的诗词解读知识,还有关于春天气候方面的知识等,我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所以,越发的感受到新的艺术课程迫切的要求艺术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
除了要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而且要力图获得比学生更为丰富、详尽的资料,才能对艺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解决起来游刃有余。以综合艺术课程为例,每个单元都是个主题,比如《艺术与数》、《秋天的节日》、《线的情感》、《黄土地的畅想》等,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和其它的学科知识,同学们在学习美术、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各种知识的快乐。作为每一个美术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必须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要不断的攀登知识的颠峰,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学生个艺术的诠释。
知识无边,资源无限。正是因为如此,我在反复的实践探索中,越发觉得仅仅靠教科书为唯一资源上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艺术课程资源需要不断的开发并要很好的利用,才能上课的质量保证上课的量和效果。原有的音乐、美术教科书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需要,越来越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动动脑,自己思索一下,学校里学生的艺术作品展览室、图书馆、省级市级艺术馆、各种民间团体、校内外的网络资源及美好的大自然,不都是我们艺术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吗!
充足的资源找到了,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要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活动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社会的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如我在上《春之歌》那课时,就带着学生到江边放风第,让学生在广阔的、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自由的翱翔。
那么,这些艺术课程资源如何来开发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源远流长的民族艺术文化,正是美术与音乐综合课程大力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源,如藏族的歌舞、朝鲜族的荡秋千、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以及汉族的民间手工艺等。都是民族艺术文化的体现。对课外、校外艺术资源的开发,包括家庭艺术活动(如休息天的郊游,参观博物馆等),社区艺术活动(如镇上组织的书法、绘画比赛,演唱比赛等),少年宫艺术活动(星期天及节假日的各种美术音乐兴趣班等),区、县艺术比赛等等。还有,对蕴涵着艺术的自然地理资源也可以进行开发,独特的地形地貌,壮丽的山河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我想这些丰富的艺术课程资源将给我们的艺术老师带来全新的艺术感悟,也将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
第三、将对学生的艺术学习作出合理的、充满人性的评价,不断的激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支红笔,优良中下,好与不好,象与不象一切都那样的自然。除了这样的评价方式,就再没别的让我觉得站在我的立场评价学生的最合理的评价方式了, 且不知这样的评价方片面强化了评价的界限,让我尴尬的扮演着终结性和惟性的课程裁判者,致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被动境地,给了他们自卑和压力,就好比在他们的脖子上挂着石块,而要求他们轻松的游过河。经过全新的思索和实验,印证了新课程标准评价理念要求美术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从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角色。经过实践,我发现要这样把握: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
如讲《春日抒情》那课时,我播放春天来临时大地发生变化地影片,同学们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积极的讨论着,尽情感受春天所带给人们的欢乐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冰雪融化,大地一片生机到处都有生命在萌动。我还经常用讲故事、师生共同表演等教学形式,调动学生们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在美的环境中自然轻松地增长了知识,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那反之学生若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教学就轻松多了。
又如在上《线的情感》的时候,我让学生用线来描绘一样事物,随便什么的事务都可以,我尊重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可以按客观去描绘,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既可以用写实地手法,也可以夸张、变形,画完了还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见解。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另外教师要用发展地眼光看特学生,会给他们的学生时代留下美好的回忆。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会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在辅导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我降低标准,不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门的作品,也不用画得像不像作为衡量的唯标准,大大的鼓励了我的学生,使他们对学习美术充满了兴趣。大名鼎鼎的沃尔特边斯尼小时的经历就值得我们借鉴。他上小学时,曾把花朵画成人脸,叶子画成手,这神奇的幻想非但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得到的是老师的顿毒打,庆幸的是这并末让小画家夭折。今天,这样的事将不再发生。作为老师,特别是从事充满色彩的艺术教学的教师,千万不要吝备用最美好的语言激励你的学生,如:你画的真棒!你的画色彩搭配的真漂亮!你比老师画的好学生们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孩子们的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完这些思考,我并未觉得轻松,反而觉得些许的沉重,中学艺术改革中的美术教师们还将面临更多的考验,接受更多的挑战。作为一名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美术教师,我会努力努力,再努力,尽自己所能为新课程改革添砖加瓦。
高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1)课堂教学总结:
本人担任了高一年10个班级的《美术鉴赏》模块教学工作。个人认为在美术的几个模块中,美术鉴赏这个模块的意义是特别重要的。今天,图像在信息记录与传播中的作用逐渐地增大,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图像媒体对人类视觉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在的孩子,在每天的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电视、电影、摄影、网络游戏、各种印刷品、商品包装、广告、海报、动漫等各种视觉文化产物,在这样一个视觉文化时代[也可称为读图时代],如何引导学生学习鉴赏视觉文化产品的方法,在开阔他们眼界的同时,提高其对视觉文化产品进行分析、理解与批判的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美术教育者面前的挑战了。体验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举足轻重。学生缺乏体验,对于艺术品第一手接触的经验很缺乏,所以在让他们理解相关内容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在讲关于商周青铜器艺术的课题的时候,我们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地区的学生相比就存在着一个外在环境上的差距,也可以说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是处于劣势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地区的学生的外部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条件。他们这个课就可以到博物馆去上,在参观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这些艺术品有了近距离的感性的接触后,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到学校后再借由理性的采集手段去搜集关于青铜器艺术的资料加以探讨研究,感性和理性结合,更好地理解这个课题涉及的内容。又比如讲关于当代艺术的课题的时候,由于学生大部分都基本上未曾真实地参观过当代艺术展或者直观地接触过当代艺术作品。所以在这种欠缺艺术氛围的先天不足的情况下,今后的努力目标是尽力摸索出一套适合我们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但又不至于和时代脱节的教学方法。另外,这个学期由于条件所限,并未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2)考核评价手段总结:
本学期采取了一些多样化的手段来考核、锻炼学生:
① 开卷考:
这种考核手段让很多学生都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有一些题目是必须有认真听课或者通过一定程度上的自己的思考才能做的题目,让他们体验一种与他们经验中完全不同的考试方式。借此冲击学生死记硬背,或者盲目抄课本的习惯,逐步形成一种独立及灵活地进行理解性、批判性思考的习惯,这对于他们以后不管是进入高一级教育机构学习或者进入社会工作相信都是颇有裨益的。
②辩论:
方案简介:先在题目库中抽取出辩论题目,然后分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此种方式除了是一种考核方式,更是一种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锻炼、获得个人成长的学习方式。首先是让他们得到表现自己的机会,锻炼了勇气,而通过这样的过程参与也可让他们逐渐形成对别人的观点迅速作出思考以及反应的能力,还考核了他们的知识面。可惜还是有很多学生选择了在座位上沉默,未曾站起来发过言。
③主题设定的表现绘画:
[1]可以是自画像;也可以是一个你认为能代表自己个性,体现自我的形象(图案、图形、图画等,但必须附加文字说明为什么你认为自己选择的这种形象能代表你的个性)。[2]以敬廉崇洁为主题的绘画:主要以图画为主,可搭配适量的文字,必须体现主题。
2.教学研究的计划完成情况:
(1)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
每周三1、2节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参加学校举办的两次校本培训。
(2)公开教学、听课、评课:
在本学期内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听课30节。在15周开设一堂公开课《新的实验》。
3.课外兴趣小组工作情况:
指导高一年的美术兴趣小组。
开设课程:造型基础(素描)
每周的周三中午12:3013:30,每周周五中午12:3013:30;
每周周日下午15:3017:30。
4.继续教育的计划完成情况:
本学期内修读了几本比较重要的美术教育相关文件或著作:《美术课程标准研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7月第1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吴乐年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钱初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2月第1版),《新编美术教学论》(孙乃树、程明太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11月第1版),努力地去领会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传达的精神和指导思想,做到更好地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初中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忙碌的一学期又将结束,在这一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初二的美术教学,现在我把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师德表现
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好朋友。
二,课堂教学
美术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初一上学期的时候,很多学生的理解就是美术就是画画,经过一学期的知识传授,学生对美术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在下学期的教材上,初一年跟初二年的美术重点稍微有了不同的侧重点,初一年侧重学生对印刷体美术的体验,而初二年更是侧重学生对美术的深层理解,每一节课涉及的内容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学生学起来也有了比较大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以便于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更多的美术作品。在上每堂课前我都要认真的备课,使上课时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并适当的布置课后作业,引导他们完成高水平,有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工作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式下的教育工作,我认真的参加学校的每一次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学习内容。本年度我继续领悟新课程标准,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认真备课,听课,上好每一节常规课。同时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活动任务。学期初,在许副校长的带领下,和同事一起完成校园的美化,宣传工作,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并且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本学期也带学生参加兴趣小组,同时也辅导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活动,虽然未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相信继续努力会有更大的进步的。
四、课外活动
在课堂中我也积极挖掘美术人才,并利用周末兴趣小组时间对他们进行有目的的培训,这样不但提高了他们的水平,同时也能很好地带动班上其他同学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考试
本学期我采用了笔试和平时作业的评比,笔试主要是书本上的基本知识为主,平时他们交上来的作业我也做到认真批改,分等级评比,所以平时作业对于期末成绩占了百分之七十,所以总体起来每个班及格率都达到百分九十以上,优秀率都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
篇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校外美术教育辅导教师应将重点放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享受快乐与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并有更多展现自己的舞台。
一、利用校外美术教育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兴趣
动机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学习动机,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贯穿于教学始终。我们要发挥校外教育活动自身的优势,将美术与欣赏、摄影、文学、音乐、历史、科技等学科知识相结合,表现出校外美术教育的综合性多样性。此外,校外美术教学活动,不用受大纲、教材的限制,在开展综合性美术教学活动方面占有一定优势。比如,活动的内容形式可以自主安排综合性的美术活动方案,如录像、示范作品、观看美术展览等;在活动环境及资源的利用上可以整合社会上的各种资源,从而体现出资源利用的多样性。可以通过游戏和户外写生活动、艺术之旅来活跃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成长性;还可以利用与美术艺术氛围相似、且具有相应意境或基调的音乐,来渲染特定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快速进入美术艺术状态。
二、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美的心灵
在初中美术校外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们感到快乐,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尽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调色板”这一内容时,我课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分别装有红、黄、蓝三色溶液的杯子和几只空玻璃杯,然后教学中把红色、黄色溶液倒入同一个杯里,杯里呈现了橙色。通过这一现象,学生们都觉得新奇有趣,注意力特别集中,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色彩以及色彩知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上可以“避重就轻”,避开“技法”练习,以无形、无目的、无拘束的“乱画”,锻炼学生的“大胆”,熟悉材料工具的性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了色彩心理学的知识。
三、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作品、展现自我,激发表现欲和兴趣
人只有具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才有可能实现自我价值。校外美术教学不同于学校的美术教学课,没有考试没有成绩,因此,在校外美术教育中,辅导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展示作品来展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例如,教师应经常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利用屏幕展示出来,或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及时给予学生激励和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在获得教师赏识的同时获取新的内在动力,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当然,以上仅是笔者的几点认识和建议,关于初中青少年校外美术教育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关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认识黄守强(广东省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在高中通用技术课教学中,积极探索和尝试适应现代通用技术教育需要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技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高中 通用技术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动手能力
通用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师,应首先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依靠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的,而学生则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来实施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为了讲授课本知识而上课,否则只能使通用技术教学陷入僵化模式。
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教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应注重实验和制作活动,通过实验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提高其动手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质疑与探究,来培养他们学习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开放、活跃、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拓展思路、勇于创新,促使全体学生的技术素养得到发展。其次,创设教学情境。例如,讲到“技术的性质”中技术的目的性,设计了两个活动穿线(穿线器),压核桃(核桃钳),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在教学中遵循“因人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爱好、接受能力、个性需求等各方面的差异,然后因人制宜,灵活设计教学方案。分层次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多级目标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鼓励他们发表不同意见和见解,并通过多样化的解决方式来完成学习目标。
三、应用多种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篇8
关键词:核心素养;国培计划;农村美术教育;课程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师培训的政策,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越发呈现出“需求导向、凸显实践”的动态化发展理念和地域性、体系性、多元化等新特征。教育部2014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它的实施为发展新时期教育,尽快实现教育为本、教育强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大前提下,必然需要依循最新教育政策,考量农村美术教师内在需求,建立契合度更高的“国培计划”农村教师培训方案。
1现有美术课程体系的问题
近年来,“国培计划”课程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虽有国家持续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助推和相关配套支持,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从某种角度来讲,最影响培训效果的就是课程问题。为了更深度地认知河南省农村美术教师“国培计划”实施的现状,更好地推动改革的有效实施,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以近年来所承办的农村美术教师“国培计划”为研究基础,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社会调研等方式对参培教师进行调研,以明晰当下培训课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有5.9%的学员对“国培计划”河南省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初中美术)的研修(培训)目标设置与定位、研修(培训)课程和活动、研修(培训)资源等方面评价一般;有2.1%的学员认为“国培计划”河南省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小学美术)在满足学习需求的程度、研修(培训)目标设置与定位、教学设施与条件方面评价一般。这说明学员对培训课程的丰富程度、适切性和实践性方面等方面有更高的期待。因此,学院认为当前“国培计划”课程体系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目标定位过高,课程针对性不强,同质化现象严重,与农村教学实际联系不够紧密。(2)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理念的宣传与贯彻力度不足,针对如何提升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有待加强。(3)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与实操课程安排不足,既没有特别贴合农村的教育教学实际,也没有将最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更大程度的推广传播。(4)与名校以及校外机构如艺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等结合力度不够,需进一步开拓参训教师的视野以及将名校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进行推广。(5)村组及家庭教育模式是农村以传承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内部体系,目前课程体系中针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村组教育结合方面的指导和研究内容相对薄弱。(6)针对农村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发展需求方面的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2农村美术教育改革的定位与目标
基于课程凸显的问题以及对近三年“国培计划”的监测和反思,学院认为乡村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以及教学研究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的提升,必然需要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学技能训练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并考量参训教师年龄结构、不同学历等因素的差异性,对现有“国培计划”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实现科学化定位,建立多元化、阶梯化的目标体系,整体提升农村美术教师的教育理念、课程设计和资源开发的能力。对于中小学美术教育来说,探求美术背后的文化意义是一项重要目标。美术文化的多重含义和价值决定了美术教育与社会文化情境的不可分割性。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如何提升核心素养,增强对作品的解读力成为重要目标。其次,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着技能训练、审美意识培养割裂的现状,因此,还应设置技能课和美学、艺术概论等融为一体的课程,提升教师全方面地素养。再次,当下是一个视觉文化时代,视觉符号无处不在,如何更好地衔接、解读当代艺术成为重要议题,增设当代艺术、新媒体艺术等相关专题也成为必须要考虑的内容。最后,相对抽象晦涩的理论性课程,参训教师更关注创作实践和考察类课程,对主题式和案例化教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五、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增强数据库建设,落实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建构多形态的课程体系。如随着各类终端设备的普及和智能化,参培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前沿性有明确的要求。总之,需尽可能地增强课程间的衔接性、多元性、前沿性和适配性,以专家、名师、参训教师共同建构“学术共同体”,推动课程结构的科学化。最终,学院将改革的目标设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深化对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理解和对学生发展的认识,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并将之应用到教育教学行动中。(2)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提升教师对《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的理解。(3)系统学习美术学科教学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科研的基本方法,挖掘和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实现高效教学。(4)提高美术教学专业技能,培养具备专业美术理论、娴熟美术技能与良好教学素养并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的骨干美术教师队伍。(5)增强对地区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感悟力,探索开发学校美术与民俗文化、民间美术相结合、适合农村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掌握具有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能力。(6)提高农村美术教师整体素质,使其获得自主专业发展知识与技能,提升实践能力,为农村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骨干队伍。总而言之,改革目标可以简化为:了解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与主要内容;学习基于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方式的转变;掌握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情境的创设与营造、信息技术与深度学习方式的变革等内容。
3农村美术教育改革方案的特色与创新
3.1主题设计
在具体课程方案设计过程中,学院以《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导思想,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原理和主要内容,强调了改革方案的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农村美术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参考和研究少儿美术教育专项课题———“蒲公英行动”和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办的“成就未来———少儿课外美术教育工程”,吸收相关研究成果。(2)深化美术教育基本理论学习,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学习方式进行系统化的重点分析和解读。(3)掌握美术教育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方法。以地方特色和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为契机,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反思和评价,使参训教师从实践中掌握课题论证和研究的基本流程。(4)提升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以研修过程中的教材成果为基础,将进行地方文化特色教材和校本课程教材的设计、说课、评课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反思等作为课程主体。改革方案的课程构成如图1所示。(1)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模块包括两部分。师德修养:模范教师师德报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新方向;教师职业倦怠调节策略。专业理念:核心素养时代的美术测评、政策解读与学生艺术实践;教师自身专业发展。(2)专业知识模块包括四部分。教育知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发展知识: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诊断。学科知识:核心素养时代的机遇与挑战;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及其教学;用普通人视角看艺术———美术鉴赏、美术欣赏与美术批评。学科教学知识:艺术教育发展趋势与农村应对策略实践型思考。(3)专业能力模块包括六部分。教学设计:美术教材的分析与内涵挖掘;美术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教学实施:学校美术工作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实践基地校本教研观察;典型美术课例评析;村组与家庭教育。教学评价:中学美术的观课、说课、评课、微课;新课程观下的美术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域美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及民间美术进课堂的尝试。班级管理:合作方式完成美术作品的策划与实施;美术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组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之微课与翻转课堂;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3.2培训方式
改革方案坚持实践性、情境性、贴近性、开放性原则,立足于培养农村美术教师的“核心技能体系”,即注重学员在实践与交流的过程或情境中,经过不断地体验、感悟和反思后形成的知识,使之不仅为受训教师的自身发展提供支持,同样满足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要求。具体的培训方式有专家讲座、参观考察、教学研讨、实践探究、集中指导、案例分析、协同创新等多种方式。学院还开展“1+1”系列学术研究项目,即学术+实践,依托河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硕士专业,以自愿报名方式,由硕士研究生联系参训教师形成结伴帮扶,设计系列主题课题,在自媒体平台系列培训研究成果。
3.3考核评价与成果转化
改革方案采取学员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通过问卷调查、过程管理、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全面质量监控,以促进受训教师专业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为其提供开阔的美术课程与教学的视野。此外,受训教师还需提交能体现培训理念、特色的专业论文,经专业评委会评审通过后集结成论文集或针对核心素养教学的研修报告。学院还计划在培训结束后3~5年内,选拔优秀受训教师,联合其所在单位和相关艺术馆等举办“国培”美术成果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