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管理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危机管理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危机管理解决方案

篇1

今年,在新任首席执行官Michael Borman的领导下,这家以产品为导向的企业逐渐开始向软件和服务蜕变。面对全球金融危机,Avocent公司希望在预算紧缩、资源减少情况下,帮助企业提升工作效率,以继续确保企业能获更好的投资回报。在近期召开的Avocent第六届亚太区合作伙伴大会上,Avocent倡导通过优化IT开支,帮助企业用户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从提供基础产品方案到做企业的人员、流程和技术服务顾问,Avocent仍然在逐渐蜕变中,它未来还能为用户带来哪些惊喜?

从产品到方案

从KVM交换机到集中管理,从产品到方案,Avocent一直在不断蜕变。上任不到一年的首席执行官Michael Borman为Avocent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刘保华:此次合作伙伴大会的口号是“Yes, We can”。这句话是美国奥巴马总统竞选胜利后的一句话,在中国也很有名。而他在竞选时候的口号是“Change,we can believe in”。你认为你在担任CEO这段时间里,为Avocent带来的主要改变是什么?

Michael Borman:我加入Avocent已经数月。我在IBM有30年的工作经验,目前我正在尽力将这些经验用于Avocent。当然,Avocent的变化不仅来自于我个人,主要是来自整个团队(在我们团队的努力下)。Avocent最主要、最大的变化是,Avocent这样一个纯粹的以产品为导向的企业转变为一个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企业。这样,Avocent将转变成为以软件与服务为主导的一家公司,而不仅是一个产品型公司。

刘保华:你在IBM 30年的工作经验是否对Avocent的转型有很大的帮助?

Michael Borman:对我本人来讲,丰富的工作经验,使得我不仅理解软件,也理解硬件,同时也理解从硬件到软件的转变过程。Avocent已经从最初的一家KVM交换机生产商发展成为IT基础设施管理方案提供商,而我的经验将帮助Avocent实现快速平滑的转型。

刘保华:从产品到服务,或者说在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转变过程中,你本人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Michael Borman:我遇到的最大挑战来自于内部――要使销售人员完成从产品向解决方案的转型,让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和知识去销售软件和服务。除了销售人员自身的转变外,我们也要告诉销售人员如何展示我们的解决方案,如何帮助客户提升投资回报率,节省成本。

金融危机下的省钱之道

国际金融危机下,不少企业开始大幅削减预算,冻结人员招聘或是裁员,这意味着企业不得不少花钱多办事。在这种环境下,Avocent正在竭力通过帮助企业优化IT布局,让他们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从而渡过难关。

刘保华:我们还注意到,这次合作伙伴大会上的第二个口号“do more with less”,你希望的“More”更多地体现在什么地方?

Michael Borman:现在企业的IT部门面临很大的挑战:IT预算减少,IT部门人员也有可能被缩减。企业IT部门一直在寻找如何能花更少的钱及人力完成更多的任务的解决方案。如德国一家旅游公司,虽然只有两名IT技术人员,但却可以维护5000台桌面电脑,因为一些自动安装工具可以帮助他们自动完成安全配置及补丁的安装。现在,这家公司又要求这两名技术人员再多管理3000台桌面电脑。

刘保华: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开始削减IT预算。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Avocent公司收入持续增长?

Michael Borman:Avocent公司提供给用户的产品和方案乃至整个架构都是建立在良好的投资回报率基础之上的。我们所有的解决方案最需要展示出的就是在帮助用户提高投资回报率上所具备的能力。IDC有这样一个调研:13个用户使用Avocent解决方案后,他们获得的投资回报的周期平均为4.8个月。这说明一般客户在使用Avocent解决方案后仅用不到5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获得回报。这是非常短的时间。我们为用户带来的回报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如可以帮助用户节省电源,减少设备能耗,优化IT资产管理等,各个层面均可以得到回报。对我们来讲,关注投资回报能使我们的销售更为简单,同时也能保证我们的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在Avocent公司内部,由于我们使用了LANDesk管理桌面系统,就更了解电脑的运行和维护情况,这样就帮助公司削减掉那些维护不必要软件的费用。单这一项就为我们带来每年十几万美元的费用节省。

刘保华:来自Avocent的解决方案包括对服务器、网络设备及桌面系统的管理,这个管理是在一个控制台上进行的,这意味着Avocent公司将在各个层面遇到不同的竞争对手。那么如何确保Avocent在和竞争对手竞争的过程中胜出呢?

Michael Borman:我们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我们的业务重点在解决方案上,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和企业做最终决策的人进行沟通,而我们的竞争对手主要还停留在产品层面;二,我们关注投资回报,这是所有的企业都非常关注的;三,我们有非常优秀的产品作为基础,包括安全方面的一些产品;四,我们有非常优秀的销售团队。

我们的解决方案也有四个方面的优势:一,在嵌入式方面,我们提供嵌入式产品给OEM企业,通入嵌入式技术,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服务器中的数据(如控制端口的数据)。由于这种对于服务器内部情况的了解,就可以及时准确地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服务器。二,在设备方面,使用我们管理软件的服务器设备占到70%~80%的市场份额,可以更为方便地汇聚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数据。三,在控制台软件方面,这是给PC的管理者和服务器的管理者提供的统一管理平台,我们可以在控制台上加入他们每天工作所需要的功能,这会给他们日常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四,提供IT和业务结合的管理。通过数据汇集和控制台功能的植入,我们可以为企业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通过它,管理层可了解整个IT架构和我们的解决方案是怎样存在于他们的IT架构里的,而管理层也可以通过资产管理的解决方案清晰地了解员工是如何工作的。

刘保华:虽然Avocent在完整方案上目前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但是在服务器和桌面管理两大业务上分别都有强大的竞争对手,你认为未来谁对Avocent造成强有力的竞争?

Michael Borman:确实,我们在这两个方面都有竞争对手。在桌面端,我们最大的对手是微软,他们有自己的管理套件,还可以通过赠送的方式送给到客户,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我们需要向客户解释我们有什么优势,我们如何能帮助它们节省成本。刚刚收购了Altiris公司的Symantec公司也是我们桌面端产品的竞争对手。在数据中心方面,我们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但也有ATEN公司这样的竞争对手。不过,Avocent公司也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构建更完整的解决方案。

刘保华:我们注意到Avocent确实也并购了许多公司,那么如何保证这些被并购的公司与Avocent真正顺利地整合成一家公司?

Michael Borman:Avocent公司总共收购了15~20家公司。在软件层面上,我们可以将不同的软件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系列。我们最大的一次收购发生在几年前,那是对LANDesk的收购。通过这个收购让我们拥有了桌面端的管理能力。现在它同样也很好地跟公司其他软件产品整合在了一起。目前Avocent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把软件、硬件整合在一起,使两个团队都能互相销售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的各自产品。

刘保华:在构建面向解决方案的销售团队上,你上任后有何新的举措?

Michael Borman:从销售层面来讲,我们不是简单地把产品推向市场,而是先走向市场了解用户的需求。因为对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来说,它们并不是只看单一产品性能,而是关注IT资产生命周期的一个完整过程。企业管理者需要知道自己的公司什么时候需要这样的设备,什么时候设备进入数据中心,设备如何上线,以及设备如何进行自动管理等。

对用户来说,选择Avocent就在于Avocent有包括AMIE、资产生命周期管理、DSView、DSR等设备在内的很完整的IT设备管理解决方案。Avocent的每个设备都有各自的价值,整合在一起就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据中心生命周期的完整解决方案。对用户来说,那就是1+1=3。

Avocent的中国战略

Avocent公司正在持续增加对亚洲的投资。中国是Avocent公司在亚洲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那么,在Michael Borman看来,中国对Avocent意味着什么?

刘保华:在许多跨国公司CEO眼中,中国是增长非常迅速的市场之一。你认为在中国开展业务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吗?

Michael Borman:我1991年就到过中国,之后每年都来一次,有时是两到三次,可以说非常熟悉中国,也了解中国市场的发展。

在中国发展业务最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信任――建立公司之间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非常重要。建立一个能干、有效率的技术团队在中国这个市场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投放最好的产品在中国市场里,同时履行自己对每一个用户的承诺,以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确实,对于所有的公司来说,中国有非常巨大的市场机会。对于Avocent来说,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需要我们去挖掘。所有中国企业手里都有IT方面的投资,这也需要我们去把握。

刘保华:提到信任关系,相信不仅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在企业内部也同样重要。当你为Avocent制定年度任务时,如果你与Avocent中国区或亚太区的负责人想法不一致时怎么办?

Michael Borman:这是一个持续性的问题。我每年都访问中国,假如与中国区或亚太区的负责人想法不一致时,我会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允许有不同的想法存在,只要是能解决问题就好。

刘保华:当确定了共同的行动目标后,如果最后没有达到目标,你作为CEO会如何处理?

Michael Borman:我会采取积极的方法,鼓励、帮助他们做得更好,而不是用批评等负面的方式。作为领导岗位的人员选择,我们需要的是“good people”。

刘保华:你心目中的“good people”是什么样的人?

Michael Borman:我认为有三个标准:一,谦逊,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果中需要有别人的帮助,会把荣誉与他人分享;二,非常自信,可能他对产品和解决方案只有50%的了解,但却有100%的自信走到客户面前去展示他所了解的部分。三,厌恶失败,只有厌恶失败的人,才能通过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走向成功。

刘保华:你希望在Avocent获得的最大改变是什么?你个人定义的成功标准是什么?

Michael Borman:Avocent公司有许多好的技术,但过去并没有把它们捆绑在一起带给市场。我希望最大的改变是把Avocent公司从一个面向技术的公司转变为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公司。对于我个人来讲,我希望最大的改变就是学习和掌握各个方面。

篇2

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总理提出要“想三天”:“回顾昨天,总结经验为今后借鉴;抓住今天,要勇敢面对当前的困难,千方百计去克服;面向明天,不仅要渡过眼前的危机,还要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 身处经济增速变缓,企业纷纷开始深入反思,如何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全面企业经营问题。外界严峻环境无法改变,更多的企业将关注点转入内部,思考如何更积极、有效地修炼内功,突破来自外界和自身的束缚,转危为安,甚至变危机为机遇。

有远见的企业CEO能够将经济危机视为契机。当企业主全面检视自身发展状况时,关注点可侧重于成本、风险、流程、创新四方面,有助于企业形成攻防兼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IT技术与规划是实现以上目标的重要手段,可实现以下四方面目标――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现有人员及IT基础设施的效率和利用率;完善公司管控和风险管理的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监控和优化内部流程管理来实现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转型,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危机时刻进行企业的业务模式、产品、渠道上的创新。

成本篇

开源节流是企业应对外界的最基本措施,其中节流正是IT的拿手好戏。虚拟化、统一通信、云计算等众多解决方案要做的就是帮助企业节约成本。网络营销也开始显示出节流的优势。IBM中间件不同的产品线能够帮助企业从不同切入点入手做到对成本更深入的控制,满足企业针对节流需求的投入。例如Lotus人员统一通讯和协同办公帮助企业轻松节省运营成本,而Rational项目管理和协同异地同步开发降低开发风险,减低了开发成本。

新奥集团是一家员工规模过万人的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为主要业务的综合性企业集团。2008年新奥集团应用IBM Lotus Notes/Domino及Sametime等统一通信软件,建立了企业统一协作通讯平台,实现了邮件系统、即时通讯系统、工作流和SAP的连接等应用。该平台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新奥分布在国内 80多个城市的分支机构的沟通效率,沟通成本也大大下降。通讯平台的整合帮助解决了企业管理半径加大导致的效率降低、组织流程不畅、内外部协作成本增加等问题,同时大大提高企业内部人员协作和客户需求响应的效率。

东南融通是中国领先的金融IT综合服务提供商,业务范围涵盖规划咨询、软件开发实施、技术服务、IT外包与运营服务、系统集成及ATM维护服务等。东南融通2007年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软件企业。在从厦门走向世界的路途中,东南融通先后设立了3个研发中心、5个技术交付中心和多个异地机构。利用Rational的统一变更管理解决方案(UCM),东南融通实现了高质量的异地团队协同开发,降低了成本,有效地控制了软件开发中的风险。Rational ClearCase 是业界优秀的软件版本控制工具和软件资源配置管理工具,ClearQuest则是软件变更管理和缺陷跟踪工具,二者组合能够提供出色的Rational统一变更管理(UCM)解决方案。Rational统一变更管理能够管理软件开发中的流程和变更,通过固化流程、流程自动化、记录并追溯开发中的变更,有力地控制风险,保证软件开发的质量,大大减低了开发成本。

风险篇

经济高速发展,信息不对称,以致信息评估失灵、失真,信息无法真正成为企业资产。另一方面,不少企业的安全控制体系还很薄弱。Tivoli IT数据管理备份及安全保障、IM Cognos商业智能能有效地帮助完善公司管控和风险管理的能力,防范和化解风险。

上海电信是中国电信全资子公司,其业务涵盖上海市内的固定电信网络与设施业务。对于这样一个数据密集型的企业来说,IT与上海电信的核心业务息息相关。上海电信内部SAP、Sieble等新一代业务支撑软件组成的多系统带来应用复杂性问题、授权不当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以及员工工作变动引发的管理效率问题等等。上海电信实施了IBM Tivoli的安全解决方案,在简化管理的基础上提高了安全管理,有效控制了企业的风险。利用IBM Tivoli Access Manager建立起统一认证和授权平台,实现了单一登录到所有的应用系统、集中管理账户、提升了上海电信内部的安全控制水平,满足萨班斯法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

流程篇

监控和优化内部流程管理来实现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转型,意味着通过合理利用原有的系统投资来保证现金流、共享业务应用实现更高回报,互通敏捷的业务所取得的净利润比平均高出20%以上。端到端的业务及IT整合能提高各部门间信息分享及协作效率,实现更快的市场反应。例如通过WebSphere业务流程管理等解决方案提升业务灵活性和市场响应速度;IM FileNet则帮助企业根据业务流程管理规则和机制,对业务流程进行模拟,实现自动化并进行全面优化。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是中国主要的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之一。海外业务的拓展让中海油急需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应对海外业务信息繁杂、工作多样化的挑战,同时满足萨班斯法案针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应用IBM内容管理解决方案FileNet平台,它建立起一个先进实用的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在信息管理方面规范了文档的管理,理清了流程,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便于管理层进行准确而迅速地决策,同时满足了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准确及时的信息也成为中海油进行业务创新的重要依据。系统上线后,通过提供作为门户的公共区、个人可配置的个人工作区、具体业务处理的业务发展区、后台综合管理的流程中心、文档中心、系统管理等为用户提供强大的功能,方便地处理各类流程、文档事宜。

上海航空2007年正式加入世界级航空联盟――星空联盟,获得建设大型航空枢纽的契机,这将为上航带来大量的业务。为完成大型航空枢纽的业务目标,上航需要和网络中其他成员实现紧密协作,在信息上能够充分地进行交互,航班信息、订座信息和常旅客信息都要共享,同时航班的变动也必须第一时间反馈给合作伙伴。航空系统对流程管理有极高的要求:高度的可靠、稳定,迅速地响应,以及跨越复杂的异构网络、应用的能力。上航应用IBM WebSphere所提供的解决方案,采用B2B(Business to Business)的整合方式来实现上航与星空联盟总部之间的系统对接,实现了系统之间的整合。对业务伙伴之间实现灵活、便利的管理,为企业在此基础上实现流程的建设和优化提供了平台。

创新篇

变革当前,创新是企业改变命运、逆市上行的法宝。当公司面临挑战的时候更需要新点子、新做法、新方案来走出低谷。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通过如营销区域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核心技术创新等方式,抓住突破的机遇、渡过危机,实现企业的飞跃式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兴信息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多层次的业务创新。例如通过SOA架构实现灵活的业务平台、灵活的流程是实现快速创新的前提基础;通过IM MDM主数据管理将信息变为企业核心资产加以充分利用;Mashup技术和基于Web 2.0技术的创新应用可以带来企业营销方式的变革等。

篇3

各个企业组织都在不断提高对其客户、伙伴、厂商、供应商和员工的访问能力。由于这些企业组织的结构起初不是为了这种访问能力而建立的,由此需要增加一系列彼此独立的单点解决方案来解决出现的具体的身份和访问问题。然而,这些应用漏洞百出,其安全模式不兼容、身份管理不一致、审计机制各不相同――导致了效率低下、剽窃身份和非法访问的风险增加,不能满足管理一致性的要求。这样就会形成身份“存储库”和数不清的重复工作的例子,甚至在管理这些用户和身份上造成更加严峻的挑战。有效的安全管理始于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作为IT管理员,这个实施过程远非是做两个简单的步骤,而是必须要了解并且控制“谁将干什么”,并且对访问者所进行的全部行为进行记录。

即将到来的身份危机?

用户身份是业务的核心所在。随着在线操作成为今天商业模式的标准,身份同时也成为了各个层面商业经营的关键资产。为了使用户从今天各种应用和服务中获益,各种类型的企业组织为个人分配身份标识来代表他们的权利和特权。个人利用这些身份标识作为他们的数字身份来扮演企业组织内的各个角色。这些身份标识可能随着交易的进行(从一桩生意到一桩生意或者从供应商到制造商)而变化。所有用户都要求有身份,包括员工、客户和商业伙伴。

经常出现多种并行管理身份的方法―即使是在一个公司内部。但是,在“存储库”中不能对身份进行安全、合算的管理。我们需要一个连贯、有效并且安全的方法来管理内部以及外部的身份。现在管理这一复杂环境中的身份和身份标识是企业组织得以生存的一项核心技能,它要求连贯、合算的管理,以及实现对所有与身份有关的活动进行端到端审计的访问权限的加强。

为了在保护公司资源的同时安全地管理端到端身份生命周期,企业组织必须在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中采取完整综合模块化的方法来完全管理他们的环境并且与他们的业务流程整合起来。这一方法必须考虑到企业组织已经投资建立的现有系统。在今天风险日增的世界中,我们需要聚集有关一个员工、一个客户和/或一个伙伴信息的工具。例如,没有有效地管理身份,就不可能满足大多数安全主管都会有的一个小小要求:“告诉我有关某个人(用户)的一切吧”,这包括了他们访问了什么系统、他们能做什么事情以及他们在这些系统上做了什么。

完整的IAM解决方案

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解决方案还需要支持企业组织的整体安全管理战略。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不可能在“存储库”中存在,相反其授权和保护功能要受到集成的安全管理工具的监视。比如,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在简化了用户访问加强的管理的同时,它还需要保留用户活动和违规访问的跟踪记录。需要将这些安全事件提交给企业组织集成的威胁控制台进行评估从而确定它们总体的安全重要性如何(比如,如果它是有关一次攻击)。

理想的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解决方案联合了用户服务、策略加强和端到端审计,帮助确保身份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得到安全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业务关键型资产进行访问的身份活动的影响。将各单点产品联合起来的费用相当昂贵,包括重叠的功能,这可能造成潜在的安全漏洞。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部署和管理、兼容并且联系了多个身份目录,帮助确保对所有与身份和访问有关的活动进行连贯审计。

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解决方案中所需的关键特征有:基于角色和规则的用户服务(如员工、客户和伙伴);分布式平台、Web、Web服务和大型主机上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以及管理、账号活动和访问权限的审计。整合的解决方案应当包括开放的接口,与现有基础架构进行集成;同时也不需要对现有应用或者系统进行变动。

整合与模块化

为了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解决方案的功能组件应当是集成的,可与其他厂商或与定制开发的应用程序的组件能实现互操作。这使得企业组织能选择各种方式:从一个厂商手中购买全部整合的解决方案、从各个不同的厂商手中选择性购买组件组合在一起工作,或者阶段性购买完整的身份和访问管理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最理想的状况是所有解决方案能够共享通用的基础架构、数据存储和用户界面。

伸缩性 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解决方案必须具有可伸缩性。它必须能够支持任何数量的身份和实例,比如:能够保护任何数量的系统、文件、数据库或者Web服务,能够很轻松地完成全球实施。通用服务,比如报表或者审计必须在全球的层面上进行工作。

一致性 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应当通过提供不同环境和特定策略的一致性管理方法来减少复杂性,降低成本和风险。应当允许进行阶段性的部署,避免需要对企业所有系统的整个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解决方案进行同时部署。

综合性 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解决方案必须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提供完整综合的覆盖。它需要向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中任何系统、应用、资源或者服务提供用户服务的灵活性。它必须在随时随地都能够提供对任何资源所进行的安全访问。另外,它需要保护环境中的每项资源。它必须自动发现所有的身份、关联的角色和关联的资源。对所有活动都必须进行审计。

随需应变 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解决方案需要集成到按需计算环境中,当新系统上线时提供用户帐号并且在新系统资源上(比如:文件、数据库和目录)自动安装访问控制。按需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同时还会随着员工变动工作岗位调整其访问权限,以及在员工离开公司时取消该名员工的用户服务。

互操作性 企业所需要的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解决方案正是能够安全地促成业务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克服传统障碍进行自由流动的解决方案。必须能够轻松地建立身份和与业务的联系并且它们的使用也必须能够轻松地得到监控。再者,必须确保对开放环境中的高价值资源进行保护。解决方案应当是基于标准的,从而能够将企业的集成能力最大化,保护企业对现有基础的投资。

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解决方案必须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提供完整综合的覆盖。它需要向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中任何系统、应用、资源或者服务提供用户服务的灵活性。在实践中,身份识别和访问管理应当成为实现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综合方法的一个要素,包括威胁和脆弱性管理,而安全基础架构的有效性、质量和实力则受益于各个安全解决方案之间的相互协作和互操作性。

实现身份管理的关键

・ 数据格式――可扩展性标记语言(XML)是Web服务使用的数据标记语言。XML是标准化规则集,利用标记性标识系统向任何形式的数据中添加结构。

・ 消息结构――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是Web服务消息的标准。在XML的基础上,SOAP定义了一个封装格式以及描述其内容的各种规则。

・ 信任管理――安全声明标记语言(SAML),一种XML标准,它描述了认证的属性和授权决定对象,能够跨多个Internet域在信任的伙伴或者信任的圈子中进行交换。

・ 用户服务――服务用户服务标记语言(SPML),是一种基于XML的框架,是专门为合作组织间交换用户、资源和服务用户服务信息而开发的。SPML允许业务部署并且使用Web服务,通过一种通用语言来实现对用户身份更加安全的管理,包括了对他们相关资源/Web服务跨信任边界的动态分配。

・ 目录服务――X.500是目录服务系统,它提供了“寻找”人和目标的全球服务。X.500标准定义了分级树结构的目录,其中国家作为目录的顶层,组织或者组织单位为树的分支。目录服务标记语言(DSML)是一种XML语言的应用,使得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目录格式能够以通用格式进行表达并且能为不同的目录系统所共享。

・ 服务描述和发现――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UDDI),一种Web服务的目录模式。UDDI是维护Web服务标准化信息目录的规范,以普遍认可的格式来记录它们的能力、位置和要求。Web服务安全(WS-Security)基于SOAP的保证Web服务安全的规范。Web服务安全定义了可加在SOAP消息前的报头从而实现了完整性和私密性。它提供了三大安全特征消息完整性、用户认证和私密性。

篇4

最近的这一轮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监管制度改革风潮对银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促使他们重新审视其业务线的组合,特别是让许多银行认识到了交易银行业务的重要战略意义。

在全球范围内内,交易银行已经成为银行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其规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当。金融危机突出了交易银行的两个主要特征:像养老金一样稳定的收入以及可以利用存款来保障资金来源。

在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全球投资银行的收入几乎减半,从2007年的3070亿美元骤降到2008年的1720亿美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交易银行的收入却在同期增长了17%,从3040亿美元提高到3540亿美元。

尽管在中国银监会的推动下,中国国内的大型银行一直在努力发展交易银行等中间业务,降低对于存贷利差业务的依赖性,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成绩并不明显。例如,根据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所言,2010年第三季度招商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仍然没有超过总收入的5%。

与此同时,中国交易银行市场的潜力已经引起外资银行的重视,一些国际大银行非常积极地在中国投资和发展交易银行业务。竞争者的进入要求国内的银行加强对市场的理解,扩大他们的业务范围,以积极应对竞争。

本文就中国的银行在交易银行领域面临的机遇和竞争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之道。

中国交易银行市场的潜力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大中华地区交易银行的收入约12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交易银行总收入的4-7%,亚太区的15-20%。目前,在中国的交易银行市场中,虽然外资银行在快速追赶,但是国内银行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国内交易银行业务比较领先的银行创造了30亿美元的收入,而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交易银行收入仅有8亿美元,不到国内银行的三分之一。原因在于,在交易银行总收入中,中等规模企业客户的贡献近50%,而这一群体正是国内银行在传统上渗透较深的客户群。

从全球范围内看,交易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和现金管理上,在中国市场这一现象更加明显,支付结算和现金管理的收入在中国占到交易银行总收入的比重更高。然而,考虑到国际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中的比例相当于中国国内银行的2-3倍,中国国内银行在这方面仍有提高的潜力。

从企业需求的角度,中国企业的增长以及国际化要求中国的银行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其国际化需要,其中就包括交易银行业务。银行为了满足企业客户的新需求而进行的创新,在增加交易银行这个被低估的业务领域的收入和需求方面,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

在不同地区提供整体的流动性和资本解决方案。当企业客户的国际化进入新的市场的时候,他们对银行提供一体化的流动性和资本解决方案的需求会增加。

贸易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包括贸易伙伴风险、外汇风险、融资风险,等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与不同市场的企业开展业务,他们会越来越依赖银行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管理宏观经济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的服务。

在不同市场和商业伙伴间提供更多整体的融资和流动性解决方案,并且有能力预测和管理不同业务的现金流及风险。

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为了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复杂需求,中国的银行需要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重点在于为客户提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解决方案。

然而,许多银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面临各种障碍,首先是其传统的组织结构。国内银行的典型组织结构是地域、客户以及产品导向的混合体,不同部门之间互相孤立,策略、预算以及绩效管理机制都不一样。不同部门单独发展和服务客户,而不是通过一个各部门间协同的长期解决方案,最多也不过是,通过IT系统,各部门间能够互相知晓客户的名字。

在这种环境中,由于缺乏激励措施来鼓励跨产品和市场的合作,跨界销售取得的成功非常有限。比如,目前经理们的报酬都是以产品销售为基础计算的,而不是以客户的整体销售业绩为衡量标准。当缺乏跨产品和跨市场的合作的时候,很少有国内的银行真正理解客户需求的深度和广度。这些问题在银行的业务流程以及基于产品的系统上暴露得非常明显,并进一步削弱了“客户需求整体营销”的效果。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许多外资银行已经认识到交易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并且为此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努力提高交易银行的竞争力,这使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经在中国的发达地区建立了网络覆盖,现在他们正在进入新的目标城市开设分行或者代表处,引入新产品。

在领先的外资银行中间,花旗、汇丰和渣打都宣布了他们在中国的扩张计划。花旗和汇丰制定的增长目标令人印象深刻,渣打银行则与中国农业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来更好地扩张公司客户,这一伙伴关系未来仍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国内银行应关注的领域

在我们看来,如果国内的银行想要打造领先的交易银行业务,需要做好以下五个主要方面的工作:

1.组织结构

领先的外资银行在交易银行业务上通常都有一个可以使效率最大化的组织结构。如果我们看一下当前流行的银行组织结构,随着银行业务的复杂演进,出现了三种典型类型。

第一,是作为一个区域组织,其商业模式一般是由本地市场所驱动,每个区域的分支都有独立的产品和职能。

第二,是作为一个产品组织,各产品线(现金管理、托管、贸易融资)有独立的产品管理、技术以及运营系统,横跨各个区域。这些银行的产品线可以实现持续有机增长。

第三,最先进的银行已经开始采取职能型组织的方式,也就是银行以职能(例如:销售、工厂、支持,等等)为基础来搭建组织结构。这些职能部门横跨所有的产品和地区。这一组织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和边际支出,同时有利于制定客户导向的解决方案。

尽管这种职能型组织模式在历史上只存在于最发达的机构中,但是,我们近期也发现某些规模较小的银行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推动力来自于他们对交易银行认知的改变。

2.注重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

外资银行一般通过综合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在某一地区的所有服务需求,从而吸引和留住客户。国内的银行也应该更好地理解客户的综合需求,加强对客户的分析。

3.一体化的流程与IT平台

国内银行还需要将他们的流程、IT平台和他们的服务策略及组织结构进行一体化,需要在多个方面改进技术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其中包括:

确保数据管理能力能够支持产品分析,将现金管理、贸易融资以及风险、投资等数据联系起来,帮助客户甄别风险和需求,从而创造新的业务。开发在线工具,通过这些工具提供详实的账户信息、实时的全球资产平衡报告以及电子支付、现金管理的产品信息。

将实体的和财务的供应链信息及基础设施一体化,以便第一时间发现客户的需求,并提供服务和产品。

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直通式处理系统(STP)的比例以及促进产品创新(比如对支付及复杂产品的分级),还需要降低基础设施的复杂程度以及改善运营的僵化程度。

对于领先的银行来说,具有战略意义的IT平台是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国内一些领先的银行已经初步推出了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主要功能包括账户管理、系统直联、支付结算、内部计价、资金预算、报表管理等。但是与领先的外资银行相比仍有差距。

4.人才的良性循环

就银行业来说,决定哪家银行能够最终胜出的决定性因素是人才。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需要重新审视并加强其人才管理模式,促进人才的可持续良性循环,为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性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业务扩张与吸引人才之间可以产生良性循环,互相促进。一方面,只有当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以及具备相应的绩效管理机制,银行才能争取到最优质的国内客户,才能使银行的战略资源分配做到最优,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有了坚实的资产负债表和强势的财务表现,银行就能有能力吸引并保留最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客户关系经理。更多优秀人才的加盟又将对业务的扩张起到推动作用,如此便能形成“业务-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

对于银行来说,要实现这种良性循环,需要建立先进的基于个人表现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的人才储备以及先进的组织结构。

5.新的监管规定

新的全球监管规定,例如《巴塞尔协议III》,正在深入影响中国银监会官员们的监管思路。这些新的监管规定无一例外将会对资本充足率和融资作出更严格的要求。但是这并不是个坏消息,因为更严格的监管规定对于交易银行来说,不仅仅是挑战,还是机遇。国内银行利用这一机遇,促使监管者作出更有利于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新规定。

交易银行的优势在新的监管规则下得到凸显。具有一体化服务的交易银行,可以利用其多产品平台和客户存款来满足监管规定。特别是,中国国内的银行都面临资本短缺的现象并且用尽心思拉存款,那些行动较早的银行则有可能获得融资的先机,从而有利于在未来扩大其市场份额。

结论

总之,由于具有深厚的客户基础,中国国内的银行实际上可以从满足客户不断增加的新需求方面获得更多收益,与外资银行比起来,国内银行在这方面更有优势。但是他们也面临一些挑战。

客户的需求在改变,他们会和更多的银行合作,因此中国的银行不能像过去那样仅仅关注保持初级的客户关系。通过观察那些国际化的企业客户可知,当他们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时,为他们提供服务的银行往往会从两三家国内银行扩展到十家国际银行。这些银行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但是对于后来者来说并非没有机会。实际上,为该公司服务的第一家银行只能发掘客户的40%左右的价值,第二银行家能发掘20%的价值,第三家银行能发掘10%的价值,以此类推。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 交易银行业务提供了一个改变传统的银行盈利模式的机遇,即从依靠存贷款利差转向更多依靠中间业务收费,当然,前提是银行对客户的需求有深刻的理解。

篇5

然而,在此背后,大家却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丝顾虑:“我的上网流量超了没有?”“月底了,不敢再用了!”我们有时甚至能够听到这样的投诉:“我就发发微博聊聊天,扣了我这么多钱!”在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3G网络普及,流量飞速增长的今天,对于流量、上网记录的投诉也同时以不可控制的速度递增,甚至运营商也曾被消费者以“欺诈”等名义,类似于“您的智能手机可能进行了系统或软件的更新”等含糊的解答再也应对不了消费者的质疑。就在业务爆炸性增长的同时,信誉的危机也悄然来到了电信运营商的面前。一个便捷、透明的上网记录查询系统成为了唯一的出路。

为客户提供上网记录查询并非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这个查询系统需要提供海量级的数据应用。今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3.88亿,同期国内某电信运营商月移动上网记录也增至上万亿条之多,而且每半年时间其上网记录数量都会成倍递增。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关系数据库根本无法应对上网记录的存储、管理和处理重任,有运营商已进行过测试:当传统关系型数据库承载百亿条数据的时候,就已开始有心无力,一个查询请求有可能几个小时都不能返回结果。

还好,这个困局随着“大数据”逐渐成为IT产业的关注热点,也迎来了转机。此前曾让电信运营商束手无策的移动上网记录,就拥有高容量、数据类型多样化、持续不断增长刷新以及能够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这四个基本特征,算是典型的“大数据”,所以,针对大数据的一系列管理和处理技术也就成为了运营商构建高效透明查询系统,树立诚信服务的关键技术。

这一切都引发了人们对大数据解决方案的渴求。某3G服务的运营商近期采用的一套大数据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个难题。这套解决方案的核心硬件和软件平台分别是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服务器,以及英特尔Hadoop发行版,前者不仅性能在主流服务器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还在可扩展性上拥有独到的优势。后者则可以直接利用这一优势,为大数据提供分布式、横向可扩展的数据组织与管理功能,并将应用负载分散到硬件系统的每个节点上。而且,与开源版本和其他发行版的Hadoop相比,它对于英特尔硬件平台的优化也更为充分,能够让其性能充分释放,使应用效率更高、计算存储分布更均衡。

海量数据电信解决方案

最终,通过配备高存储容量至强服务器,以及英特尔Hadoop 发行版在软件层面的支持,该运营商成功构建了移动用户上网记录查询与分析支持系统。该系统使得相关记录检索速度达到了秒级,即输入任何一个城市的号码,它的详细上网记录会在1-2秒种被检索出来。在用户界面中输入号码后,瞬间就可以得到每天的流量记录,详细的网站地址,在什么位置上的网,用的是什么网络以及起始时间等等,用户再有任何质疑,运营商的客服人员都可以通过清晰明确地答复,消除他的疑虑。

“因为有了大数据,有了现在的这些技术支持,以前需要3-6各月才能查询的记录我们现在只需要几分钟,甚至更快。“该运营商负责人在谈到这个系统时兴奋地表示:“基于英特尔架构的大数据软硬件技术,给电信行业带来了很大机遇,这些数据的挖掘分析还会为最终客户的使用体验展现出更高的价值,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SUSE Manager简化Linux管理

近日,SUSE公司在美国SUSECon用户大会上宣布推出其最新版用于企业Linux环境的系统管理解决方案SUSE Manager 1.7。SUSE Manager通过单一集中化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全面综合管理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和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服务器。1.7版本中包括增强的灵活性与合规,可帮助客户发展Linux部署,并减轻管理工作。

篇6

金融海啸的全球化浪潮,让这个冬天格外地寒冷。面对危机的冲击,风投不再像往日般出手阔绰,企业的身上也开始少了一些浮躁,变得更理性和务实:每做一笔投入都要慎重思量,每花一分钱都要三思而行。面对价格不菲的广告价格,许多企业都收紧了自己的钱包,缩减开支和控制成本,以求安稳过冬。

身为国内最大的富媒体网络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互动通的CEO郑斌,不仅在为自己寻找过冬的棉衣,也希望成为企业网络广告的暖阳。根据多年广告经验的判断,他认为:“所谓危机就是危险加机遇。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企业在互联网广告方面确有缩减,但这也刺激了企业对于广告的投放回报率的看重,他们关心每一笔投入带来的真正价值,因此更倾向选择低成本、高效率的投放渠道。”

广告的作用,其实就是帮助企业在有限的消费金额中,通过广告划分出更多的占有率。特别是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更需要企业把钱用在刀刃上。相对于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广告来说,互联网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广告魔力:实时、互动地实现点对点的宣传。这种传播特点使得互联网的推广不仅停留在广告印象或是点击上,而是渗透到品牌内涵、文化等全方位的展示。

营销变革

从最初门户网站的Banner广告到搜索引擎营销,从论坛营销到博客传播,网络营销的花样总是不断翻新。在新营销时代,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希望在表现平台和形式上有所创新,让用户参与其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合了音、视频和网页脚本等丰富元素的“富媒体”变得越来越热。

传统的广告创意,主要在画面精美的构思和主题表现上做文章,用户扮演了旁观者的被动角色,而在富媒体所呈现出的互动营销中,用户是参与者、分享者。举个例子,互动通曾为耐克打造过一款街头篮球系列的富媒体广告。在浏览者的鼠标触动网页广告通栏和画中画的瞬间,原本看似没有联系的两个广告位连接起来,并占据整个网页的大部分空间,一个简单的网络游戏立即呈现。浏览者的鼠标控制着篮球,虽然没有绚丽的画面,震撼的音效,或是耀眼的明星,但整个广告的主角就是用户自己,相信任何一个浏览者都不会错过点击的机会。

可以说,互动通成熟完善的富媒体技术,真正体现了网络广告的“双向互动”:既帮助耐克提高了曝光率与点击率,同时也吸引了受众亲身参与,加强了用户与品牌的互动。正如郑斌所言:“有时候广告与游戏的临界点是模糊的,这样的广告不会像传统广告那样令人生厌,相反,它是一种主动式的体验和分享,通过消费者与品牌间的互动,巧妙地体现出客户的品牌内涵。”

作为国内互联网富媒体领域第一品牌的互动通,经过6年的业务积累,已获得国内外广告主青睐,其中85%以上来自世界500强企业。数据显示,近年互动通业务量始终呈80%的速度增长,并占据着中国70%的富媒体市场份额。郑斌自信地说:“在未来的网络营销中,富媒体将唱主角。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只要是互联网技术能够达到的地方,富媒体都能表现出来。”

从字面上理解,富媒体广告似乎是一个“花钱”的广告,但事实上,这样的形式更具广告价值。Double Click的调查数据显示:富媒体广告的平均点击率是其他广告的5倍,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富媒体广告的现实功效,利用富媒体制作优秀的广告吸引、教育、娱乐在线受众,促进产品销售。从相关受众调查来看,85%以上的网民也认为富媒体广告创意及表现手法已大大超越了传统广告形式。

多元布局

2002年底,新浪网上一则摩托罗拉赞助电影《英雄》的片花,标志着中国第一则富媒体网络广告诞生。在它的背后,其实是互动通iCast所做的技术支撑。作为互动通第一品牌的iCast,目前已与各大门户网站及数百万家垂直网站建立了合作关系,覆盖了中国80%以上的网民。同时,iCast专业的广告管理系统和第三方监测后台,都确保了广告投放的一系列数据追踪,以期达到最有效的广告投放。

在郑斌看来,互动通之所以能够一直引领着中国富媒体的潮流,最重要的还是技术。“技术是基础,它可以带来颠覆性的革命,互动通把很大一部分的盈利投入到了技术创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运作,互动通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互联网商业广告解决方案,如iStreaming、iFocus、iMocha等。用郑斌的话说,就是“用富媒体把数字媒体的广告贯穿起来,让广告变得更有创意和冲击力。”

iStreaming是互动通自主开发并投入商用的流媒体广告解决方案,它依托于成熟的富媒体技术,运用视频直播插播类广告、视频组合创意广告、视频浮层广告等多样形式,突破了视频框的限制,大大增强了视频广告的冲击力。目前在QQLive、SinaTV、Sina播客、Sina视频新闻都有它的身影。重要的是,其独有产品技术系统及完善的统计体系保证了广告投放的效果分析以及后续服务。

iFocus是利用网页关键词提取技术,自动投放与网站内容相匹配的解决方案。特别的是,它并非简单的一、二个关键字的匹配,而是在全面理解网页内容后,精准地针对网页内容特点自动投放最合适的广告内容。当网页本身内容由于更新而发生变化时,广告也将根据内容的变更而发生变化。这种方案可以说是以最小的投资风险获取最大的广告效果,适合各种规模的广告主。

篇7

编者按:

智囊传媒自2006年起就开始关注丹麦的酶制剂企业――诺维信,2007年《新智囊》在诺维信设立管理观察站,用了一年的时间解读诺维信如何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八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诺维信把企业社会责任和战略、业务相融合的案例,在当时成为了很多中国企业学习的标杆。就在这个过程中,诺维信也做了一个大动作――粉碎品牌,重塑明天。诺维信把自己从一个定位为全球酶制剂的领先企业要重塑为一个引领全球生物创新的先导公司。此后,便是不断地为此付诸努力。

重塑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修修补补,期间充满困惑也不乏痛苦转型。在全球公司中诺维信原来算是一个小而美的公司,占有专业和技术的领先高度,利润优良,遵守企业社会责任的三重底线,关注社区,注重环保,可以说是自得其乐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而一旦扩展到创新的生物领域,从更为广阔的环境到细分市场,从组织变革到流程创新等等很多领域,都将发生巨大变化。诺维信如何应对?如何挑战自己提出的“粉碎”计划和“重塑”变革?诺维信是否找到了一条基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更多的时候,发展和责任存在着很难调和的矛盾,特别是当把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做了更高要求的时候,其过程显得尤为凝重。

诺维信(中国)销售总监李力前一阵子压力重重,无论参加什么活动开什么会,都会思考同一个问题:这件事对诺维信的销售业务是否有帮助。如何能够把我们的客户再紧密地联系在我们的周围,摒弃以往“销售”就是“卖产品”的低端运作,而是要和客户一道去创造价值。

其实,在重塑的过程中,诺维信已经发现:不能只依赖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要与客户共同致力于改变世界,让客户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导者,推动各个行业的产业升级。而诺维信将在助力世界和他人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成就自己的成功。

重塑从重新认识自己开始

谁也不能再忽视这样的一个现实――支持我们生活方式的资源(比如石油)正消耗殆尽;支持我们生命本身的资源(比如水和空气)也日渐萎缩。与此同时,许多行业正在整体陷入危机;日复一日的过度捕捞使渔业储备几近枯竭,年复一年的农作物产量提高导致历史上最严重的耕作层土壤破坏……

我们究竟是如何陷入这个境地的?

简单地说,是因为我们的成就――我们的成就已经超越了任何人的最大胆的想象。人类正在为自己昨天的成功付出越来越惨重的代价。

资源的持续减少和废弃物排放的不断增加可以用来解读众多的经济问题,也折射出了环境与社会的一系列失衡状况,同时进一步表明;如果没有重大变革,这些问题还将继续恶化。

如何努力寻找未来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诺维信提出:重塑明天!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创新公司,提出了迈向“生态社会”的未来之路。

用诺维信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斯间的话说就是――“让我们一起改变世界!” 诺维信希望在更繁荣的经济、更清洁的环境和更美好的生活之间创造必要的平衡。

目标日渐清晰,那么实现目标的方向是什么呢?在重塑的过程中,诺维信认识到无法单凭自己的力量来改变世界这一事实至关重要。诺维信需要通过一个新的方式来实现改变世界的目标,那就是:凭借卓越的洞察力和解决方案,使客户成为业界领导者,使其对所在行业和全世界产生影响,一道致力于改变世界。

诺维信发现,新的目标与诺维信的品牌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反映了诺维信多年以来从一个较为注重自身的公司,成长为注重客户和世界的公司的历程。诺维信能够取得未来的成功,完全决定于如何向世界敞开大门,以及如何准确把握外部世界的需求,并通过这种需求来指导一切行为。因此,诺维信的目标不应侧重干公司自身的成长,而应侧重于如何解决其他人的需求。诺维信要重塑自我,需要“从内到外”向“从外到内”的转变。

成就客户需要练好内功

无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是来自金融危机带来的集体反思,我们发现,全球正在开始“重塑未来”的革命。努力寻求生产资源及降低资源消耗的替代方案,可持续性已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关注领域。诺维信也惊喜地发现,全世界的迫切需求正在和诺维信的能力长项进行着一场完美对接。

李斯阁说,我们的愿景从来没有如此与现实息息相关。我们的最主要的做法就是,与客户一起改变世界。

诺维信的业务覆盖多个不同行业,我们致力于为所有客户提供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并帮助改变其所在的行业,以应对所面临的全新挑战。展望未来,我们必须加深并充分利用对客户业务,客户行业及影响客户发展的全球环境的认识与理解。

诺维信的愿景是在更繁荣的经济,更清洁的环境和更美好的生活之间创造必要的平衡。而在今天,这一愿景前所未有地关乎整个世界,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机遇之窗。通过持续创新以及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我们能够在确保公司自身发展的同时,助力客户改变世界。

通过与客户,合作伙伴及其它利益相关方的协作,诺维信有能力改变世界。诺维信的历史也必将揭开新的篇章。

诺维信如何助力客户的改变?诺维信凭什么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为了更充分地理解客户面向未来的需求,帮助客户预测其未来的业务需求并“重塑未来”,诺维信要求必须提高自身的洞察力。诺维信目前正在从三个方面加强并扩展洞察力,并且努力去实现它们:首先是对客户业务的洞察:必须清楚了解客户日常业务与流程的细微差别;其次是对客户所在行业的洞察:对客户业务产生影响的各种趋势和潮流;最后是对整个世界的洞察:来自政府和各种组织的变化。

除了洞察力。诺维信要增强对客户,客户所在行业和全世界的影响力,还需要完成从提供高品质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的转变。

诺维信的具体做法有:了解客户在取得产品生产和公司经营成功方面所面临的具体业务挑战。对客户所在的各个业务领域积累了深刻的认识,因而了解他们所在的行业、法规,趋势和成长机遇。了解世界舞台上的全球趋势,并可实现对相应的决策者施加影响。

在产品层面诺维信一直在不断创新,以便满足客户当前及今后的需求。除产品之外,诺维信还为客户提供了全范围的服务和支持系统,这使得诺维信的客户是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提供商。

由此,诺维信正在实现“凭借卓越的洞察力和解决方案,携手客户,共同改变世界”。而要想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诺维信必须在以下三个层面上努力:客户,客户所在行业和全世界。

当然,诺维信的理想状态是:如果您在若干年后向客户询问其购买诺维信产品的原因,他们会说他们

购买的不仅仅是诺维信制造的产品,他们还“购买”了诺维信考虑问题的方式,以及诺维信将对客户、客户所在行业和全世界需求的深刻理解转化为具有前瞻性的实际解决方案的方式。

与客户一起改变世界

长久以来,诺维信作为一家跨国公司,致力于创新的,有经济效益的、环保的生物技术解决方案,为企业和它所在的行业带来根本性变革,推动世界向着可持续发展不断前进。

通过和客户共同创造的大量实践证明,诺维信不仅仅是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产品,更多的是通过服务、提供的资源和网络,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这是为什么客户选择诺维信,这是为什么诺维信能持续与客户一起改变世界,共同发展的原因。

纺织行业骨干企业广东溢达集团从很早开始就和诺维信公司进行合作。在退浆,前处理、染色、后整理、成衣水洗,废水脱色等各个工序中运用了酶,节省了大量的水电成本和加工时间。直接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从2005年开始,截至到2008年的第二季度,实现节能25%,节水39%。

溢达集团还和诺维信开展广泛的合作,开发新技术。在诺维信产品和服务的支持下,溢达集团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赢得了市场,更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在2005年溢达集团获第七届PBEC环境银奖,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获得该奖项;2007年溢达集团再次荣获恒生三角环保大奖。

2006年,诺维信与中国最大的国有粮油加工企业,也是中国燃料乙醇四大生产商之一的中粮集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利用玉米秸杆生产燃料乙醇,即“第二代燃料乙醇”的生产工艺,以纤维素乙醇的经济化和商业化生产为最终目标。

篇8

“人口膨胀、饮水卫生、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等各种问题,是全球也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9月19日,在“慧聚典范力量,引领城市锋尚”——IBM智慧城市慧典先锋计划启动仪式暨新闻会上,IBM大中华区方案软件集团总经理夏然表示,IBM智慧城市建设新战略——基于整体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和实施保证这三大核心优势,推动整个产业及中国城市的智慧化建设。同时,IBM还针对中国智慧城市的切实建设需求,推出了全新的“慧典先锋计划”。

中国也得水不覆舟

大量水资源和下水道基础设施老化是华盛顿水务局面临的拷问,从配水管和阀门到公共消防栓和水表涉及了数百项资产。通过部署IBM智慧的水管理解决方案,华盛顿水务局能够在地图上查看每个资产的详细位置和状况,提高员工生产力和缩短路途时间;通过预测性维护和自动化仪表读数,华盛顿水务局成功地将客户电话维修请求减少了36%,同时加快人员处理紧急情况的速度;员工优化功能每年为华盛顿水务局节省大约180万美元,同时减少20%的燃油成本。

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利用IBM的“交通预测工具”,在预先设定的时段内(10分钟、15分钟、30分钟、45分钟和60分钟)对交通流量进行了预测,使总体预测结果远远高于85%的目标准确率。采用这些预测结果,陆路交通管理局的交通控制人员能够更好地预判交通流,有效防止交通堵塞。

2010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发生了特大洪水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785人死亡,13830人被迫逃离家园。由于没有灾难和危机管理统一指挥视图,无法制定全面的灾害管理计划,难以组织和分发执行任务。在使用IBM智慧城市应急解决方案之后,可以集成来自各部门、系统的信息,在提供协同合作能力的同时,提供了综合管理仪表板来管理、展示预案工作流进度和状态。

“我们希望通过‘慧典先锋计划’,整合全球可复用的最佳实践模型,以及IBM智能运营中心、智能交通、智能水管理、和谐城市、应急等解决方案,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最佳的智慧城市软件和服务支持,促进中国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智慧城市。”夏然表示,“慧典先锋计划”将是IBM 2012年~2014年的重点战略,IBM将在国内培养出好的生态环境和一批本地合作伙伴。

“智慧城市不是买一批传感器或建一大堆机房就可以做好,而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做好蓝图,不论是应急、水位还是社会管理,都要落到实处。尤其是关键技术,需要几十年的沉淀,而IBM每年都有几十亿美元的关键技术投入,在中国有5000人的开发团队为本土服务。”夏然说,在国内,IBM已经与长城金点、软通动力、医慧科技等超过10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中国的智慧城市。

正如夏然所说,智慧城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旅程。面对全中国热火朝天的智慧城市进程,“慧典先锋计划”却十分冷静,城市选择贵在精而不在多,力争把每个城市都做成一流的。

要质量不要数量

根据“IDC政府洞察”(IDC Government Insights)的统计,2011年,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的市场价值已达340亿美元,并将以每年超过18%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4年将达到570亿美元。

智慧城市已经势不可挡,很多城市甚至想一步到位,跨越30年成为全球最先进的城市。那么,如何衡量一个城市的“智慧”程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美国某城市,当发生贩卖人口案件的时候,警察可以做到7分钟之内到现场,47分钟之内破案;在迈阿密SunLife体育场,通过收集停车信息、安检信息和贩卖商品信息,增加场馆对突发事件的回应能力;瑞典道路管理局通过实施斯德哥尔摩中心区域自动收缴通行费用,减少了市中心25%的交通流量,并创造了每年5000万欧元的通行费收入——这一切都说明,相比收集数据来说,善用数据更为重要。

“智慧城市的三项基本特征是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其中,物联化是指信息的采集和汇聚,互联化对应着信息的分析和预测,智能化则代表了决策和协同。”IBM软件集团解决方案部全球开发总经理沈丽琴认为,数字城市只是第一步,通过分析和预测来优化流程和工作决策才是最终目的,而这恰恰是IBM的优势。

“智慧城市的关键是数据质量,而不是数量。城市里布满了传感器和监控,收集了这么多的数据,如果没有强大的关键技术,是无法实现的。”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智慧城市行业产品总经理孙崇腾表示。

篇9

2012年3月16日,以“科技创新,成就智慧增长”为主题的“IBM论坛2012”在北京隆重举行。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说,信息技术已经到达一个新的突破点,正迎来新一轮的创新大潮。但在这轮创新大潮中,市场环境极其复杂,甚至陷入了增长动力衰减、成本上升等困境中。

如何在“大数据”的困境中寻找成长机遇?如何用创新的方式驾驭IT,突破大数据所带来的诸多挑战?钱大群说,未来10年、15年,中国的产业和企业会不断做大做强,而且在不只是依靠人口红利的转型中,依靠智慧的成长,获取新的市场和业务增长机会。

IBM的智慧成长

IBM自身的智慧成长是什么样?钱大群解释说:“10年前的IBM有两个商业模式:一是服务企业,二是针对消费性产品,包括个人电脑。那时我们认识到,做海量的制造,包括个人电脑领域,不是IBM追求的商业模式,即便那是一个很好的业务,因此10年前就把这块业务剥离而卖给了联想公司。同时,我们认为,与客户端接触的智慧的终端将会来临,所以我们希望为业务成长提供高附加值,以帮助产业和企业成功转型。”

为抓住产业转型和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性机遇,2008年底,IBM开始实施“智慧的地球”战略。其基于三大背景因素考量:一是直面IT技术发展的“15年规律”,即每15年IT技术的积累会引发一场变革,比如1980年是PC,1995年是互联网,到2010年前后又面临一场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的技术革命。IBM意识到了这个趋势的来临。二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全世界都在寻求新的增长点,IBM看到了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机遇。三是IBM从郭士纳时代以后一直在不断进行转型。郭士纳时代从一家硬件公司转向软件和服务的公司,到彭明盛时代又进行了两次转型:向高价值业务转移,剥离PC资产,进一步向软件迈进;与各行各业共创IT的未来,实施“智慧的地球”战略。

三年多来,IBM把“智慧的地球”战略细分为包括水、交通、医疗、社会治安、安全、教育六大系统的智慧城市,以及智慧的电力、能源、商务、铁路等领域,进行了数千个与“智慧的地球”相关的项目实践。IBM的智慧相关业务已遍布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50多个国家,并开发了1200多个智慧的解决方案。

在此过程中,IBM自身成功获得了智慧的成长。据钱大群介绍,2011年,IBM营收达1069亿美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159亿美元,同比增长7%,其中90%的利润来自软件和服务,而不是来自硬件。同时,2011年,IBM“智慧的地球”业务实现了近50%增长,而且IBM每年60亿美元研发费用中超过一半投入到“智慧的地球”相关领域。IBM的获利能力已连续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钱大群说:“产业变革决定了我们的走法,即如何创造新价值,如何降低营运成本,如何预估风险。在数据爆炸的时代,我们希望抓住世界进入计算新纪元的趋势和契机,帮助客户成功转型并塑造出智慧成长的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IBM技术创新全球副总裁Bernard S.Meyerson博士在论坛上说:“现在是数据的新时代,我们称之为大数据时代。”的确,现在是数据爆发的时代。今天我们所拥有的数据近90%是在过去两年生成的。据IDC统计,全球数字信息未来几年将呈现惊人增长,预计到2020年数据总量将增长44倍。数据来自人,现在有20亿人上网;数据也来自于智能终端,移动设备和物联网爆发性成长,数据也呈空前规模和速度增长,比如物联网上连接设备的数量在过去5年增加了2000倍。

除了量的变化外,数据的质也在发生变化。首先,很多数据都变成实时数据。比如交通状况的实时信息,这些数据必须马上发挥效用,否则就没用了。其次,现在是数据流源源不断,必须实时处理、实时运算、实时反馈。最后,数据变得越来越不规则、越来越不确定,甚至有很多废数据、错误数据,这些数据怎么综合处理,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钱大群说,要支持大数据的分析、预估和优化,就要有新的计算模式:以过程为中心的计算系统,需要转向以信息为中心、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认知计算。这对用户具有两大优势:业务洞察驱动,即深入分析海量数据,由此深入理解业务;面向结果,即基于业务洞察,直接回答对业务结果有直接意义的问题,由此指导决策。

但基于计算模式的转换,企业需要完成和面临三大转变和挑战:决策模式由以经验直觉和职位高低为依据,升级到以数据分析和预估为依据;思维模式由线性思维升级到系统性思维,由此执行风格产生重大改变;作业模式由强调独立工作能力升级到鼓励开放协作,这种协作不仅在企业内部进行,而且延伸到企业外部。

未来,数据将成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企业使用大数据的能力和水平,使企业间的竞争能力产生根本差异,并最终决定谁是赢家或输家。显然,这是企业面临的极大挑战。

大数据蕴含大机会

但是,钱大群认为,如果我们能把大数据中的智慧发掘出来,那么数据就将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源泉,由此给企业带来诸多成长机会。

首先,为企业创造新价值。在大数据的发掘过程中,企业可以发现新的增长机会。据钱大群介绍,与IBM合作的武汉钢铁公司年产钢铁约4000万吨。调研结果显示,通过分析洞察和优化其整个业务线,每吨钢能产生32美元的附加效益,这样一年就能产生超过10亿美元的效益。显然,如果采用IBM的预估和洞察数据的方式,武钢就可大幅提升其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竞争力。

其次,为企业提升运营效率。钱大群说,国外有家汽车配件销售商,有3400个仓库,管理着40万个不同的汽车零件。它分析35类不同的数据,定期对汽车上下游零件单位做需求预估和配货优化,使得它在3400个不同仓库都可以在10小时之内为客户补充所需要的配件。

再次,为企业降低风险。比如,金融危机后,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有240多条新规定的Dodd-Frank金融监管法案,对美国的金融机构进行更严格的监管,迫使其金融机构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做决定。这么大量的监管规则,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依靠人用一条条规则去检验业务、资产状况很难做到有效管理,必须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和系统管理整个风险过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公共机构运用IBM的数据分析和洞察技术发掘医疗保险欺诈的效果非常明显,合作的第一年就从病历数据中发现了大量骗保行为,追回了3700万美元。

另外,在社会管理和城镇建设等方面发掘的价值和综合效益也非常突出。比如,江苏镇江市运用IBM智能运行中心解决方案来提升公共交通的效率。公交车和公交车站配备智能设备,将交通流量数据传输到智能运行中心,IBM的分析软件再利用这些信息监控管理全市80多条公交线路,公众可随时获得公交时刻信息和延误预报。

凡此种种,企业和社会公共机构都可以从大数据的有效利用中获取新的商业机会或社会综合效益。

智慧成长的路径

钱大群说,以大数据为基础,进行业务分析、预估与洞察的能力,将帮助企业、政府积极面对复杂环境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包括业务分析洞察、智慧云计算、智慧城市、智慧商务、移动互联等在内的新技术,为企业、政府解决大数据的挑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办法,将成为其智慧成长的新动力。

业务分析洞察技术即智慧分析,为企业、政府解决大数据的挑战提供了新的决策模式。智慧分析不仅包含软件、硬件基础设施的改变,而且包含技术解决方案,是一整条服务线。IBM为此成立了专业服务团队,针对各行各业的需求专门定制化,以支持管理者跨越快速与精准决策需求的挑战,帮助客户应对大数据的挑战,抢占市场先机。比如优化上海电力公司的电网信息。IBM通过其设备故障、网络状况进行物联网数据分析,挖掘出故障模式,这样就能提前预报设备故障,提前维修,使设备的可靠率达到99.9%,平均电力故障的时间减少5.24小时,由此给其每年增收达6100万美元。根据IBM预测,到2015年,IBM的业务分析洞察领域相关的软件解决方案业务规模将达到160亿美元。

同时,面对数据资源爆发式增长,如何对不确定的“灰色数据”进行规模化管理,比如对动态的海量交通信息做前瞻性预测,智慧分析的手段就必不可少。

篇10

赫基国际集团(以下简称“赫基国际”)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顶级男、女式及儿童服饰经销商和零售商之一,在全球零售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电子商务在中国日趋流行的背景下,赫基国际在零售业务中采用了实体渠道、电子商务渠道和移动电子商务渠道整合的方式,即全渠道策略进行销售,为顾客提供无差别的购买体验。目前,电子商务在赫基国际整体业务收入中占8%,这一数字预计在未来几年将取得显著增长。

摒弃低效系统

赫基国际旗下有女装时尚品牌Ochirly、Coven Garden和Five Plus等男装品牌Trendiano和童装品牌Ochirly Kids。在中国拥有2000多家门店,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是一家备受肯定的男、女服饰式及儿童时尚服饰零售商。2012年,赫基国际收购了拥有Miss Sixty、Killah和Energie等品牌的全球时尚企业Sixty集团。该收购使赫基国际得以将其销售版图显著扩展至整个亚太地区。

为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赫基国际意识到,由于缺乏支持企业下阶段发展所必需的供应链功能和灵活度,公司需要更换现有的ERP系统。赫基国际亟须专业的仓库管理系统,以简化业务操作,同时促进业务增长。

此外,赫基国际在电商平台不断增长的订单量使其迫切需要更高的库存精确度、更高效的小订单拣货流程,以及能够即时回复线上客户问题的能力。同时,赫基国际还需要既能集中全国各地的网上订单,又能下放这些订单执行方式的方法。例如,从最近的配送中心执行订单。

赫基国际集团高级物流主管Waterman Wei表示:“我们现有的ERP系统在功能深度和广度上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业务需求并支持公司的持续发展。我们非常清楚自己需要更加敏捷、灵活的供应链系统,帮助我们改进门店和客户的服务水平,提高仓储业务效率。”

携手曼哈顿 提升服务水平

赫基国际总部位于广州,拥有覆盖全国的四大配送中心。这四个中心分别位于广州、江苏、天津和武汉,仓储总面积共计70万平方英尺,有力支持其拓展全渠道业务。同时仓库管理系统的部署也成为关注重点。

曼哈顿公司在供应链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及其为世界顶级零售商服务的丰富经验吸引赫基国际选用了曼哈顿的仓库管理解决方案,使公司整个配送网络具备了综合库存管理能力,有效支持其电子商务及线下零售渠道的发展。

“曼哈顿公司在与全球众多的零售巨头合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我们坚信这将使我们受益颇丰。此外,曼哈顿公司在业内良好的口碑也让我们对仓库管理系统的部署充满信心。”Waterman表示。

同时,为能够在全渠道范围内实现统一且流程化的服务,提升整体品牌忠诚度及收益,赫基国际大力改善其直营门店、特许经营店和电商平台的服务水平。

改善系统 效果显著

随着仓库管理系统部署项目的启动,赫基国际的电子商务配送中心也上线了。曼哈顿解决方案目前正应用于赫基国际的四个配送中心,并已使其线上业务实现显著增长。

通过提供横跨全国的快速而灵活的订单执行能力,曼哈顿解决方案不仅帮助简化了赫基国际配送中心的内部流程,同时也帮助培养了客户忠诚度。此外,赫基国际库存精确度和仓库生产率也得到显著提高,尤其是分拣效率方面改善十分明显。由于分拣流程由系统而非人工管理,连续分拣尽可能缩短了操作时间,而库存盘点也由完全人工操作转为自动化流程。

Waterman补充表示:“曼哈顿公司的解决方案有助于简化我们的仓储流程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这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还帮助我们解决了降低配送中心人工成本这一迫切需要。”

他还表示:“部署曼哈顿公司的仓库管理系统在实现我们的全渠道业务策略和支持公司更广泛扩张战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的线上及线下业务均已取得显著增长,跨渠道服务水平也得到提升。曼哈顿的解决方案确保我们的产品能随时送到中国客户手中,无论他们是选择在我们的门店、加盟店还是网上平台购买。曼哈顿的仓库管理系统提高了我们整个业务信息和数据的可见性,并使我们在执行客户订单方面具有了更高水平的灵活性。”

分拣效率和精确度得以提高

在使用曼哈顿的仓库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前,赫基国际遵循纸质化订单流程完成分拣和订单执行操作:员工按纸质订单挑选产品。这一人工方法经常导致产品挑选出错,一旦进行修正就既费时又费钱。在使用曼哈顿仓库管理系统并补充射频识别设备进行分拣操作后,赫基国际不仅使整个分拣操作实现了自动化,还大幅提高了分拣操作的效率和库存精确度。

曼哈顿的仓库管理系统已使赫基国际得以实现商品的自动挑选、包装及运送,尽量减少每个订单的步骤,并极大改善每个订单的精确度。根据统计,赫基国际的分拣精确度提高了3%,而分拣效率则提高了多达10%。赫基国际目前每天共能处理约8,000张订单的配送。

改善操作效率并降低人工成本

在部署曼哈顿仓库管理系统前,赫基国际的库存盘点流程一直采用人工操作,既费时又很贵。此外,赫基国际每年都需要有三到五天停止配送操作,以便进行库存盘点。曼哈顿仓库管理系统改变了这一切,使赫基国际现在得以进行自动化库存盘点,并提供与已执行订单和可用存货有关的日常更新。该系统不仅代替了手工作业,也使得赫基国际不再需要为库存盘点而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