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保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环保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环保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 能源;统计;管理;分析

中途分类号:D4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22-01

1、建立企业能源数据责任制,明确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对于矿井来说,产品的产销需求,能源消耗情况,能源的转换产出、消费与购进,能源的储存管理,能源数据的来源与统计,都需要加强基础管理,从源头抓起。为做好矿井的能源降耗,节能环保工作,矿成立节能环保领导小组,由矿长、党委书记任组长,生产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环保节能办公室,由环保科技中心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矿的能源管理工作,全面协调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下发了《节能环保管理办法》、《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峰谷用电管理制度》、及《能源统计管理制度》、《能源计量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

节能环保管理工作由矿节能环保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实行节能环保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分级管理,归口负责。进一步加强我矿的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能源消耗分析等工作,指导各单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能耗和成本,控制污染物排放。

为做好节能环保、能源统计工作,环保科技中心制定了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节能环保组、计量组、认证组等各组的岗位职责,理顺了各项工作流程,使管理进一步规范。率先创建节能环保网络体系,将全矿27个用能单位纳入体系管理,由职能部门环保科技中心组织协调各项工作,聘任28个节能网员,以节能月度例会的形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推进企业节能降耗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同时,加大对能源统计数据的审核评估力度,明确企业相关部门领导和统计人员的质量责任,形成人人关心能源数据质量、个个维护能源数据质量评估,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健全企业能源统计的基础管理,提高能源统计数据的质量

环保科技中心要加强统计数据的管理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有效。建立健全矿井能源利用台帐和用能设备台帐,做好能源购置、消耗原始记录,实施能耗对标管理,执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并及时准确填报能耗报表和分析资料。着重对我矿能源消耗的数理现象和运动规律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结果以月度报表的形式,每月5日前及时上报给集团公司及有关部门。

具体统计分析包括能源消耗和储存等方面计划执行的情况分析,特别是统计期吨煤电耗和原煤生产综合能耗数据统计与分析,为制定矿井节能目标及动态掌握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篇2

关键词:环境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X32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在环保管理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环保职能分散,统一监管难度大;垂直管理造成市辖区政府环保责任缺位;环保产业的政策引导,支持力度不够;环保监管能力不适应环保管理需求等问题。针对这些本文力图在环保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做出有效的分析。

一、环保管理体制措施

(一)积极探索环保大部制改革和有限的垂直管理

按照环境保护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的原则,按照环保“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的原则,使得环保行政管理横向权力相对集中,纵向权力适当分散,并完善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协调机制,即探索实行环保行政部门大部制改革,市辖区实行有限的垂直管理,远郊旗县区实行属地管理。具体措施有:设立由环保管理相关部门;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扩权;重新划分各部门的管理权;加强环保部门的管理权限;在市辖区实行有限的垂直管理。

(二)改革环保产业管理体制

环保产业活动既是一项经济活动,又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市场需求主要靠严格执行政府环保法令和政策来创造,政策依赖性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对其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按照“经济发展靠市场,环保管理靠政府”的原则,需理顺环保产业管理体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环保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同时遵循市场规律,使环保企业间进行合理竞争,优胜劣汰。

改革的措施有:立有半宫方背景的环保行业协会,管理环保产业;清理和废除限制自主选择环保产品的地方保护主义措施和行业垄断条例,建立有利于公平竞争的环保产品准入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环保产品市场;给予环保产业经济补贴和优惠政策;加快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专业化。

(三)加强环保监管能力“两个体系”建设

要加强环保监管能力,环保部门需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执法监督体系。要尽快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努力实现监测队伍专业化、监测装备现代化,及时拿出监测结果。还要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工作机制,完善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把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此基础上,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明确执法岗位,落实执法责任,健全执法程序。建设的措施: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完备的环保执法监督体系。

二、环保管理运行机制的主要措施

(一)环保管理从单一方式向综合方式转变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综合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手段,启动市场机制解决污染治理和稀缺资源保护问题。同时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水污染保护措施与防治条例,明确强调优先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制定中水使用经济政策,建立水环境容量有偿使用制度等,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手段推动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通过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进一步促进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同时研究和出台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对污水处理费标准、征收、使用及管理等进行调整和规范。

运用环保综合管理方式促进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一是严格新建项目管理,推动产业升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以优化增量为前提。只调整现有存量不可能实现产业升级,要严格项目准入,严格控制新增落后产能,积极支持技术含量高、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新项目,优化新增量,推动产业升级,同时还要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推动工业布局调整,推进清洁生产,建立企业环保管理体系。

(二)实行企业信息公开,扩大公众参与

一方面对自愿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对强制公开环境信息的企业要严格体现公平公正,尤其是对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更是如此,使企业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执行环境信息公开。此外要在环境信息统计的基础上,确定企业是否污染的标准,污染程度大小的范围。二是强化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意识。要求企业建立环境信息公开专管部门,建立像企业社会责任部、可持续发展部,或者环境保护部这样的专业部门,来开展环境信息工作。三是引导公众积极监督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

(三)健全公众参与环保管理的制度

一是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应着重在征求公众意见,为公众参与提供公开、平等、广泛和便利的条件,及时反馈公众意见,建立环境影响专家审核委员会,丰富公众参与形式等方面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

二是设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目前环境纠纷、环境逐渐增多,环境公益诉讼己引起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拿起这一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国现行的诉讼体制已不能满足环境诉讼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状况,在国家弥补立法的空白,设立环境公益诉讼同时,环保部门应与法院联合成立环保法庭,利用双方各自在职能优势维护社会和公众的正当环境权益。具体执行中不应过分强调诉讼中的原告资格及当事人的利益关系,可以适当放宽对原告资格的要求;可以试点扩大受案范围,将政府的决策纳入诉讼范畴;考虑在资金、技术和法律援助等,如建立诉讼费减免制度或设立“公益诉讼基金”等方式来奖励和支持公众积极参与到环保管理中来。

三是支持环保民间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目前民间环保组织日益成熟,有环保联合会、义工、青年志愿者等多种民间环保组织。但是总体来讲,环保民间组织的力量还比较薄弱,从事的还是比较初级的活动,社会影响力不大。要发展和支持环保民间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首先要必须转变传统的政府作为社会唯一权力中心的思想,通过授权和分权,使环保民间组织与政府共同承担起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责任。最后,环保民间组织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即民间组织作为“社会的良知”。再次,加强环保民间组织的管理,明确社团的权利和义务、活动范围,包括:开展进行环境诉讼、宣传和普及环境知识、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协助环保机关进行环保管理。

参考文献:

篇3

坚持循环经济理念,实现节能减排

对环境保护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总是说:“环保工作的好坏,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他严格组织环保设施方案审查,要求按环保“三同时”配套建设环保设施。

在废气治理方面。一直强调:“废气是钢铁厂最主要的污染源,必须全面治理。”在原料场周边建设20米高防风抑尘网,减少粉尘无组织排放;各工序建设111台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排放浓度小于20mg/m3,电除尘器排放浓度小于30mg/m3;所有除尘灰均采用密封罐车运输,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自备电站采用海水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法)烟气脱硝工艺,出口S02浓度≤60mg/m3,脱硝出口NOx浓度≤100mg/m3。

废水处理方面。建设焦化酚氰污水处理系统、炼钢连铸废水处理系统、热轧、冷轧废水处理、综合污水处理等g套废水处理设施。通过采取节水与废水回用结合,生产废水采用清浊分流、一水多用、串级使用和循环利用相结合,使生产废水得到了充分利用。特别是在的组织推动下,建设了焦化生化废水深度处理项目,实现了焦化废水的高水平回用。

固废综合利用方面。一直强调:“固体废物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要充分利用”。组织完成焦炉型煤项目,有效利用焦油渣、酸焦油等固体废物;建设240万吨高炉水渣细磨生产线,将高炉水渣转变为高品质的建筑原料;建设钢渣处理生产线,处理后的渣钢作为烧结、炼钢的副原料;建设25万吨/年炼钢一次除尘灰造球项目,作为炼钢造渣冷却剂加以利用;将炼铁、烧结、原料等工序产生的除尘灰及轧钢氧化铁皮等返回烧结配料加以利用,建设30万吨粉煤灰细磨生产线,提高产品附加值等。

建立完善环保管理体系,实现环境一流

篇4

一、评价目的

XXX公司在QES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评价。二、评价范围

XXX公司及各子分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环境因素。

三、评价准则

1、GBT24001-20__;

2、建设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制度;

3、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四、评价时间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五、评价过程综述:

(一)污水排放:

存在施工现场废水、生活废水、车辆清洁废水、食堂清洁废水排放、消毒剂水的泄漏5项环境因素,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环保管理制度》《青岛市建筑工程文明施工若干规定》、《山东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各单位都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生活废水都排入当地排水管道,在定点清洗车辆、施工现场冲刷搅拌机管道废水沉淀重复利用。各子公司、分公司通过环保部门的检测,判定排放达标。同时在清洗处设立沉淀池,在食堂设置隔油池。

(二)固体废弃物排放:

存在办公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加工现场废弃物、废弃线缆、废焊条、焊渣、废钢、木屑、钢板、型钢、焊丝盘、焊剂、木板、氧化镁板、石膏板、岩棉板色带、胶水瓶、涂改液等的25项环境因素。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各单位定点存放,执行莱钢集团公司垃圾存放、运输管理定;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回填、及时外运;部分废弃物甲方回收,设立垃圾站,进行分类存放,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可回收废弃物进行定期回收、不能回收的委托环卫单位分类处理。25项环境因素基本符合要求。

(三)危险废弃物

存在微机消耗器材、旧日光灯管废弃、废电池产生、含油棉纱废弃、废弃油漆桶、废弃刹车片、废弃含油机械零部件、油漆桶、碳粉盒、墨盒、废电池、废日光灯管等12项环境因素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化学危险品管理条理》。各单位建立了危险废弃物管理办法,对危险废弃物分类定点存放,公司统一回收处理;部分甲方回收;禁止提供或委托给无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储存、利用、处置。

(四)噪声排放

存在运输、吊装机械噪声排放、钢材加工设备噪声排放、钢结构件制作安装噪声排放、手动工具运转噪声排放、混凝土浇筑振动棒噪声排放、施工现场模板噪声排放、各岗位噪声、厂界噪声等7项环境因素。

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青岛市环境噪声管理规定、青岛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东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等法律法规。

建设公司厂界噪声、岗位噪声由集团公司安环部检测科进行测定,检测结果满足法规要求。项目部在强噪声施工过程中避开夜间施工,因工艺要求必须在夜间施工的请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开工,未发生噪声扰民事件。7项环境因素因素符合要求。

(五)能源资源的适用和消耗

存在施工用水消耗、施工用电消耗、钢材消耗水泥消耗、办公生活用水消耗等4项环境因素。

适用法律法规要求《节约能源法》、《建筑法》、《山东省节约》《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

各单位施工过程中使用施工定额进行控制,在构件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强成本控制,严格控制资源浪费,对余料进行重复利用。各单位建立办公用品领用的管理办法,教育员工节水节电。

4项环境因素均满足要求。

(六)粉尘排放

存在电焊烟尘排放、抛丸灰泄漏、土建施工现场粉尘、扬尘排放、地材运输粉尘排放、钢结构打砂除锈粉尘排放6项环境因素,使用法律法规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篇5

摘要: 简要分析了HSE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安全经验分享等管理工具和实践经验,通过这些管理工具的应用,对持续深化HSE运行、落实HSE责任,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 安全经验分享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1988年7月6日22时,英国帕玻尔•阿尔法平台爆炸。167人死亡,导致经济损失30亿美元。事故发生后,英国政府派出事故调查组,历经2年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向政府提出了106条建议,并对相应的实施责任进行了分解。这些建议在随后的日子里逐渐完善成为体系。后来它被称作健康、安全、环境(HSE)体系 [1]。

HSE体系是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英文简称,是国际上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一种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是世界石油勘探开发企业长期经验和教训积累总结的结果,是石油工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

1 HSE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石油某企业(以下简称“该企业”)从2001年开始实施HSE管理体系,自实施至今实现了健康、安全、环境事故为零的良好成绩,通过十多年的运行,企业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得到了切实提高。同时也总结发现了部分干部员工对HSE管理体系的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对HSE管理体系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深,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将HSE管理体系的先进理念和系统要求融入到日常的HSE工作决策和管理中。

二是HSE管理体系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些生产和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认为HSE管理体系工作只是HSE主管领导和安全环保部门的职责,对本部门、本岗位的HSE职责不明确,没有认真履行自身的HSE工作职责。

三是HSE体系管理的思想还没有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表现为说得多、写得多、做得少。

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HSE管理体系的持续深化,基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HSE管理相关理念,解决实际存在问题,特对如何提高HSE认识、落实HSE责任进行了思考。

2 实践方法

2.1落实“有感领导”,体现领导承诺

有感领导指单位级领导通过以身作则的良好个人安全行为,使员工真正感知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感受到领导做好安全的示范性,感悟到自身做好安全的必要性[2]。是提高领导干部安全环保管理领导力的有效手段。是对领导带头的进一步诠释,是对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综合素质的要求,是责任心、责任感、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工作执行力的综合体现。

日常工作中,可通过严格落实有感领导的九个载体(九个亲自),来践行有感领导。亲自制定个人安全行动计划;亲自主持召开HSE工作会议;亲自组织开展HSE审核;亲自组织开展HSE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工作;亲自宣贯HSE理念;亲自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亲自进行安全经验分享活动;亲自检查考核副职履职情况;亲自带班作业,当遇到重大作业、非常规作业时。

2.2 落实“直线责任”,实现责任归位。

直线责任指各级主要负责人要对安全环保管理全面负责,做到一级对一级,层层抓落实;每名员工都要对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活动)的安全环保负责,做到“谁组织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执行谁负责”[2]。

直线责任是明确安全环保责任主体的有效手段。是对落实安全环保责任,“谁主管、谁负责”的进一步诠释。

通过落实“直线责任”,可消除“安全工作仅仅由安全部门来管理”的思想误区。明确业务管理者就是安全管理者,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环保。可实现每个员工都对自己从事工作的安全环保负责,每个领导都对自己分管工作的安全环保负责,每个部门都对自己管理业务的安全环保负责,每个班组都对自己所辖范围内的安全环保负责。

2.3 实施“属地管理”,落实岗位职责。

属地管理即要求每个领导对分管领域、分管业务、分管系统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负责,每个员工对自己岗位涉及的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环保负责,包括对区域内设备设施、工作人员和施工作业活动的安全环保负责,做到“谁的领域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 [2]。

“属地管理”是落实基层岗位安全环保责任制的有效手段。是对落实岗位责任制的进一步诠释。

2.4安全经验分享,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经验分享活动,即把事件、事故当做一种宝贵资源,利用各种会议、培训班等集体活动,分享人将本人亲身经历或看到、听到的有关安全、环境和健康方面的经验做法或事故、时间、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等总结出来,通过介绍和讲解,在一定范围内使“未遂事件”及“事故教训”得到分享、“典型经验”得到推广[3]。教育员工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克服麻痹思想,增强忧患意识,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管理,扎实工作,培育全员安全文化。

3 实践经验与体会

自2011开始,该企业坚持安全经验分享活动,通过“九个亲自”践行有感领导。明确各部门,各级干部员工的HSE职责,切实落实直线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属地管理。采取一些列措施强化的HSE职责的落实。

通过践行“有感领导”,感悟总结出落实好有感领导的四个关键点:(1)领导是关键,“领导”是指“各级领导”;(2)有感是对安全工作的“感知、感悟、感受”;(3)应达到的要求: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起到带头作用、示范作用;(4)实现对待安全工作的两个转变:由“领导重视”向“领导重实”转变,领导由“赶羊人”向“领头羊”转变。在实际工作行动中,领导不仅可以通过 “九个亲自”严格落实“有感领导”,而且可通过日常工作中的细节(例如,坐车系安全带、进入易燃易爆场所前消除人体静电、下班随手关闭电源等)向全体员工传达一种重视安全的信息。

在落实“直线责任”方面,以PDCA管理模式为启发,提出了“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责任”的管理思路,明确安全环保责任,强化HSE各项制度落实。

该企业在落实“属地管理”过程中,制定了《属地管理办法》,划分属地区域,依据岗位配置情况,结合岗位职责自行确定属地管理相应岗位。坚持“横向到边,重点放在基层”的管理原则,制定属地管理模板,实施目视化管理,统一属地管理标识。通过打造“放心岗位”活动,以“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你放心”为主题,树立员工主动负责安全管理的意识和理念,努力实现岗位操作者向属地管理者转变。

在每月的HSE内审会议上,主要领导轮流做安全经验分享。各部门每周例会上,管理人员做安全经验分享。在组织周一班组会议前,至少指定一名员工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全员的主动落实安全责任的意识逐步形成,懂安全、会安全的能力不断提升。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最终会实现:领导从口头重视向身体力行转变,管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体系管理从专职负责向全员参与转变,持续不断的深化HSE体系运行,企业的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水平再上台阶。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分公司《2009年安全大会安全经验分享》

[2] /view/2313748.htm

篇6

施工企业为完成工程,所组建的管理组织地域性较为分散,且都具有时效性,往往工程结束后项目部就不复存在。这就与工厂标准化生产模式下的废旧物资管理有很大不同。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在废旧物资管理方面不同程度地出现以下问题。

1.1个别项目部管理层不重视物资管理

个别项目部领导仅仅把“物资管理很重要”停留在口头上,而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对物资管理不予支持,或者支持力度不够,想当然地指令,造成物资管理的混乱。废旧物资管理同样如此。大多数管理人员对项目部废旧物资情况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废旧物资与工程建设成果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甚至可忽略不计,对企业当前废旧物资管理与利用情况持过于乐观的态度。而通过统计,某公司2013年度,共处理废钢25批次,废钢数量约1825吨,废旧物资总金额约457万元。

1.2缺乏废旧物资管理制度约束

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也是增加企业净利润的有效途径。对废旧物资置之不管,意味着放弃那一部分净利润。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施工企业中尚未建立废旧物资管理制度,工程项目废旧物资乱堆乱置的现象极为普遍。有的单位的确建立了相关制度,但多半形如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实效。还有一部分单位因废旧物资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各部门分工不明晰,相关账款回收不到位,有的甚至未入公账而中饱私囊。

1.3对废旧物资处理关键环节监管不力

对废旧物资管理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监管不力,是导致单位内部废旧物资管理环境混乱的主要因素。具体来讲,废旧物资处理的计量工具及其精确度缺乏有效监管,对废旧物资的定价及账款回收缺少有效监管,在一定程度上为舞弊等违规操作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1.4废旧物资的处理回收款账务管理欠规范

由于废旧物资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得废旧物资处理后账款回收缺乏有力依据,相关人员都按各自的模式处理账面问题。比如,废旧物资回收的账款有的全部归置在项目经理部,有的按比例分成,有的交由财务部冲减工程总成本,不入账的情况居多。总之,账款管理流程不明确,情况复杂,全过程公开透明的情况极少,这就反映出当前大多数单位的废旧物资管理欠规范,管理效果不尽人意。

1.5对废旧物资的再利用管理不够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减排的经济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在建筑施工领域,加强废旧物资的回收管理恰恰迎合了这一环保理念。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对废旧物资的再利用管理范围很有限,工程项目现场对废旧物资的再利用意识和强制性的规范化废旧物资再利用管理制度体系尚不完善,项目部“变现”的意愿比较强烈。

2加强废旧物资管理的一些措施

2.1制定公司和项目部两级的废旧物资处理管理办法,并严格遵照执行

某公司在废旧物资管理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目前执行的废旧物资处理管理办法共分六章19条,从制定目的及适用范围、机构设置与职责、处理范围、处理程序、其他要求、责任追究及解释权等方面进行规定,涵盖了废旧物资管理的方方面面,规范和控制废旧物资管理行为。同时,要求项目部依据该办法制定项目部层次的废旧物资处理管理办法,并严格遵照执行。这就为废旧物资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2.2树立“项目无废料”思想,加强周转利用,减少废旧物资处理量

项目部管理层要树立“项目无废料”思想,要想方设法多利用旧料,变废为宝,以节约成本。具体做法有:对钢筋头、钢绞线头集中储存、妥善保管,使用到上部结构如湿接缝、人行道板等部位,对钢板边角料作为扒板再利用,钢护筒碾平再利用,对平模板改制作为通用平模在其它工地使用或改制成栈桥面板周转使用,对箱梁或较大的工槽钢尽量少切割,作为支架材料再利用。通过开拓思路,加强周转利用,从而尽量少处理废料,节约项目成本。

2.3对废旧物资进行实物帐管理,回收部分妥善保存,避免丢失被盗

通过领料程序进入施工生产现场的建筑材料,使用完毕拆除部分,或者整材裁剪后的边角料,物资管理部门督促领料部门及时、足量地退回,并办理退料手续,进行实物帐管理,保证发放量等于进入实体量与回收数量及合理损耗三者之和。对于不能退回部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扣款。对于回收物资单独开辟场地存放,下垫上盖,防止自然损害、丢失和被盗现象。

2.4在废旧物资相对高价时,通过控制手段,保证不亏吨,集中进行废旧物资处理

项目部对通过上级单位鉴定为不能再利用的废旧物资,选择废钢相对高价时,召集3家以上废旧物资回收单位(尽量避免选择自然人),进行招标竞价,选择最高报价单位作为拟回收单位。在处理过程中坚持利用项目部自己磅秤或随机选取第三方磅秤,坚持2人以上监磅,坚持跟车及每车过磅要求,同时避免收购方电子干扰电子磅秤行为的发生。

2.5加强上级相关部门加强监督、指导,规范废旧物资管理行为

上级物资管理部门和纪委要对项目部废旧物资管理加强监督指导,使之严格执行废旧物质管理办法。应该从梳理工程废旧物资回收流程着手,通过修改完善流程的各个环节,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加强各环节节点管理。要求项目部门根据基本建设、更新改造、生产大修等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对应的废旧物资拆除方案,在下达项目计划的同时废旧设备材料的拆除回收清单,并通知运维、财务等相关部门。施工部门在工程中严格按照回收计划对废旧物资进行拆除回收,在竣工时填写退库材料及拆旧材料清单,交运检部仓储班核收、入账、回收。物资部门在回收废旧物资过程中必须过数、过磅并填写收料单据。监察审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项目竣工时需依据物资核收清单方可同意项目部门对施工单位进行竣工结算。同时,该公司要求运维检修部、财务部在废旧物资回收中分别建立管理台账,真正做到废旧物资退出有计划,入库有手续,记录有台账,防止资产流失,提高废旧物资管理的整体水平。

3结语

篇7

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和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之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既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把“创模”作为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赢”。

一、*“创模”的主要做法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考核指标,“创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坚持“重民生、重过程、重特色”和“务实、真实、扎实”的“三重三实”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一)完善创建工作保障机制,夯实环境保护群众基础。成立以市委书记郭有明同志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全市创建工作。科学编制“创模”规划,详细制定“创模”实施方案,将各项创建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实行综合考评,“一票否决”。多元化增加创建投入,几年来累计投入环保资金近50亿元,为“创模”提供了强大资金保障。开通12369环保热线,在各类新闻媒体开辟“创模”专栏,面向社会聘请义务环保监督员,编发《市民环保手册》,组织开展“创模”知识竞赛、“创模”摄影大赛、“创模”进社区等活动,拓宽环保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健全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强化环保公众监督机制。组建“青年环保志愿者”、“巾帼环保志愿者”和“环保小卫士”等环保公益组织,使“创模”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构建了扎实的环境保护群众基础。

(二)以节能减排为突破口,积极构建“两型”社会。通过扎实开展节能减排等工作,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十大节能工程”和“百家企业节能工程”。通过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建成了一批节能企业,单位能耗普遍下降。全市化工、建材、冶金三大高耗能产业节能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部分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为2.08吨标煤,比上年下降10.7%。截至2007年,共完成减排项目129个,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年度削减率分别达到15.5%和6.2%,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削减任务。二是把推广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有机结合,把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作为规范企业环保管理的有效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三是推进清洁能源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优势,科学实施水电能源开发,*市域内已经建成葛洲坝、清江隔河岩和高坝洲等400多座水利水电工程。抓住西气东输机遇,积极建设天然气利用项目,目前*主城区各单位和家庭已用上天然气。四是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以“创新中循环,循环中增效”为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宜化集团、兴发集团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先进企业,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开发区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三)把三峡库区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水环境治理。一是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十五”期间,全市实施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项目47个。今年,又启动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项目42个。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实施了黄柏河流域、香溪河流域、柏临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水污染防治工程。加大船舶污染防治力度,对长江*段所属110余艘船舶的排污口进行了铅封,禁止其向长江排污。开展库区水质预警和同步监测,建立健全了三峡库区水环境应急监测机制。二是编制《*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管理。按照国家环保部要求,对各饮用水源地水质实行严格监测。三是开展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充分利用水土保持治理项目建设机遇,实施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了由400多个地质灾害观测点组成的监测预警体系。全市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完成效果良好,多次得到国家、省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四)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垃圾处理水平。一是提高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水平。*城区已建成4个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日集中处理能力达到26.8万吨,集中处理率86.5%,在湖北省率先实现了大于80%的目标,并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了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制定出台了《*市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污水处理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二是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管理。全市城区建设了两个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732吨,无害化处理率89.88%。积极推进垃圾焚烧和垃圾堆肥项目建设,促进了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逐步实现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配套建设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项目,使渗滤液经处理后达标排放。三是开工建设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积极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置。

(五)以工业污染防治为龙头,着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大力开展工业污染防治。“十五”以来,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全市共搬迁、关停并转城区落后生产能力、污染严重企业近百家。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对99家企业实行了挂牌督办。2007年,全市关闭小造纸厂15家、小水泥厂14家,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治理任务。全市已建和在建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75台套,基本形成涵盖所有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平台。三是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湖北省率先启动了淘汰燃煤锅炉行动,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无燃煤锅炉的目标。逐步对城区公交车和出租车实行油改气,加快推进机动车燃料改造。目前城区已有4个压缩天然气加气站投入使用,486台公交车和1300辆出租车完成改造。修订完善了《*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加大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力度。《*市城镇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实施细则》,建立环保、公安和城管等部门分工协作的噪声监管机制,噪声污染得到严格控制。在城区实行机动车“禁鸣”,进一步减轻交通噪声污染。

(六)注重“创模”辐射延伸,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保护。一是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64.07万亩,天然林保护1274万亩,植树造林23.65万亩。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建设与管理,初步形成了保护类型齐全、分布范围合理的“受保护地”管理网络。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与环境保护专项整治,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和布局,提高了矿山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农村环保工作试点。把生态家园建设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整体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全市建沼气池农户已达26.58万户,占总农户的32.4%。加强小城镇和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宜都市、远安县成为全国“农村环保小康行动试点县市”。三是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当阳市、远安县已进入“国家生态示范区”行列,远安县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国家生态示范县”创建工作。

(七)增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制定《*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构建市、区(县)、企业三级预案体系。建立应急环境监测中心,配备多功能应急监测车,应急环境监测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应急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出台了《*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危险废物转移、处置管理。对医药、化工等行业开展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事故隐患排查,有效地防治了环境污染引起和因安全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进一步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安全。

二、*“创模”的主要成效

(一)“创模”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模”以来,*市经济持续增长率达13.4%,人均gdp由1.36万元上升到2.04万元,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与“创模”初相比,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每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0.26吨标煤,降低11.1%;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等5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平均削减17.89%。

(二)“创模”提升了对外开放水平。通过持续深入地开展创建工作,*宜居、宜旅、宜业的特色魅力更加明显,为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打下了坚实基础。200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034万人次,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72亿元,占全市gdp的8.8%。同时,“创模”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和对外开放形象。*先后与国内外10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缔结友好城市。招商引资呈现出改革开放以来最好势头,南玻多晶硅、首钢高磷铁矿开发等一批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落户*,成为*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今年初,湖北省和深圳市在*市联合兴建了“深圳工业园”,为*市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搭建了良好平台。目前,已有一批项目正在启动。

(三)“创模”推动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过流域综合治理,各流域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水环境明显改善。全市主要河流监测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规定标准,饮用水源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ⅱ类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提升。2007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4.2%,比2004年的64.5%上升近30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声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中心城区的区域环境噪声4年来全部达到ⅰ类标准,与2004年相比,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年均值下降2.4分贝。

三、对*“创模”的几点思考

(一)良好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是“创模”的核心。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创模”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同时又是“创模”的重要目的。在*,“环境至上”理念形成共识,贯穿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全过程,*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在“创模”的推动下,不断得到优化和完善。市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重点工业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污染源限期治理等目标责任书,对各地进行人居环境质量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和问责制,将环保纳入综合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项目环保管理作为从源头控制污染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了建设项目环保审查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和跟踪管理机制,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篇8

关键词:建筑行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节能理念;节能管理

1节能理念用于建筑行业土木工程管理中的意义

1.1有益于改善环境

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若能将节能理念融入其中,合理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则能较明显地改善工程周边环境,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经济与科技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新型技术涌至土木工程建设进程中,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其不仅能助力建筑行业长的效发展,还予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一定的保护。节能环保技术用于土木工程建设进程中,能取得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效果。比如,门窗节能技术用于土木工程施工,能将技术实用性较充分的表现出来,保证了门窗安装的严紧性,而且能起到较好的保温和隔热效果。节能门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2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

当下,我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整体提升,在土木工程建设进程中,积极推行节能管理办法,能为居民创造出一个更优质的生活环境。节能管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建筑材料使用过程的管理力度,若能大范围地使用环保型材料,则会明显降低能源的耗损量,这在优化居民生活质量方面也体现出良好效能。

1.3节能管理可以看作是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进程中,积极推行节能管理办法,其宗旨是提升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将施工操作对工程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程度降至最低水平。节能管理措施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其能为工程建设创造更多的环保效益。在工程建设中,能源耗损在所难免,土木工程也亦如此。但若能合理使用节能管理措施,则能实现对过往工程施工模式的有效改进,减少或规避资源浪费的情况。由此可见,在工程建设期间实施节能管理措施,等同于落实一种有效的施工技术手段。

2土木工程节能管理现状

2.1节能环保意识不健全

如果想要在土木工程建设中保证节能管理措施能全面贯彻落实,就需要施工单位认识到节能施工在建设中持有的重要地位。但是在现实管理实践中,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自觉树立起节能环保意识,在工程管理实践中长期沿用传统管理方法,没有重视施工行为对周边环境形成的负面影响,这不利于提升企业的环保效益与社会效益,对企业后续发展进程形成一定制约性作用。

2.2节能环保管理体制尚不完善

一些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尽管认识到节能管理的必要性,并在生产实践中也重视节能施工技术与管理方法的使用,但是因为尚未建设完善的节能环保管理体制,造成管理措施未能全面贯彻落实,存在明显的疏漏,导致部分施工人员在实践中投机取巧,未能严格依照环保技能技术标准与程序进行施工作业,很可能造成工程验收阶段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延长工期,此时施工单位也难以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此时节能管理的效能也被削弱。

2.3对施工材料控制不严

土木工程施工期间会使用到数目庞大、类型繁多的材料,施工材料是影响建筑工程与使用舒适度的主要因素。现阶段,市面上的很多施工材料质量能较明显地提升建筑物的保温功能、隔热功能、保湿功能及隔水功能。如果在工程建设期间采用了质量不符合有关标准的原材料,则不利于保证与提升建筑实体功能,且还会降低建筑使用过程的舒适度,也会对工程周边环境形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污染。对工程施工材料控制不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采购材料时,相关人员没有认真审查生产许可、性能检测证明、合格证书等资料。(2)针对砌体材料,对其外形结构完好性没有进行全面检查,也没有较客观地评估其密度、规格与工程设计标准的相符性。

3建筑行业土木工程节能管理方法有效实施的措施

3.1自觉确立节能的意识

为在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工程成本、减轻对工程周边环境形成的破坏程度,施工单位必须认识到节能管理的重要性,并明确节能管理措施用于工程施工阶段中体现的优越性,自觉树立节能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1)从施工企业管理层和施工人员着手,定期开展讲座,动员全员参与,大力宣传节能管理措施实施的必要性及相关支持理论;并积极引进节能技术,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协助他们扎实掌握节能技术的应用要点、难点与必要性等,进而真正确立节能施工、管理的思维。(2)加大对施工人员的职责素质与技能水平的培养力度,定期开展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与其晋级、工资等挂钩,以此方式强化其节能意识,拓展对节能管理相关理论与技术学习的深度性,在现实施工中能乐于协助项目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能源的耗损量及减轻对周边生态环境形成的负面影响,打造出“绿色型建筑”,同时也能建设出节能意识强、素质高、技术优良的施工团队。(3)积极向社会广大群体宣传节能环保理念,提升社会整体的节能环保意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进而保证工程管理措施更有效落实,助力于土木工程节能、高效建设进程。

3.2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制

为将节能措施在土木工程建设期间将自体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施工单位一定要主动建立健全节能管理机制。这就需要政府机关的参与,利用自身的权威性颁发有关规定,明确设定建筑节能材料的评估标准,加强建筑市场中材料价格的宏观调控。施工单位也应立足于工程建设实况,依照施工现场实况对节能管理机制作出进一步完善,明确设定不同岗位、施工人员的节能职责,确保建筑每一个流程、节能措施能落实到个人,进而确保土木工程施工作业有效推进,更淋漓尽致地彰显出节能属性。施工单位还需增强节能管理机制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将能源浪费量及对环境破坏程度降至最低水平。政府机构一定要落实宣传工作,推行相关法律条例,以确保建筑开发商与施工企业能自觉落实节能办法,协同创造美好家园,助力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进程。大多数土木工程属于一项复杂的大型工程,在具体施工进程中会涉及诸多领域范畴,工程施工管理复杂性与动态性特征并存,环境、技术等多种因素会影响节能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正因如此,施工单位为应建设一个完善化的节能管理机制,促使节能技术和工程建设的有机结合进程,此时节能管理措施的效能也充分发挥出来。

3.3加强节能措施的管理力度

土木工程建设期间,为有效落实节能措施,则应该增强管理力度,主要从地质勘测、工程设计、施工现场等方面着手,以严格化的管理为支撑,减少或规避重复施工、施工材料浪费等情况。(1)地质勘测阶段:工程早期地质勘测数据对后续施工建设起引导性作用,若在阶段出现问题,则势必会影响后续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增加返工情况的发生率。故而,一定要做好地质勘探工作,项目经理需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与气候条件,依照工程设计要求与施工特点,探析地质勘探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沟通与解决。(2)工程设计阶段:工程设计是施工单位拟定建设方案、处理各施工细节问题的基础,若设计图纸或方案有不合理地方,均可能导致工程项目返工、重复施工情况,而在以上过程中建筑材料、人力资源损耗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节能施工效果形成较明显影响。所以,在现实施工前期,施工单位应整体审核施工设计图纸与施工方案,提前发现其内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以节能理念为支撑,对其实施优化设计措施,减少具体施工期间设计变更的频次。(3)加强现场施工材料的管理:土木工程建设进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建筑材料,保证材料管理的科学性,是落实节能措施的重要措施之一。采购人员应依照工程设计,预测工程建设期间所需材料的数量、费用等,进而拟定材料购进方案。在材料选购过程中,始终要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并加强对供货商社会资质的检查等。针对项目建设期间的一些重要材料的购进,建议采用招标方法进行,这是保证材料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应该加强购进材料的管理,积极落实防潮、防火、防晒等措施,以减少由于材料管理效果偏低而出现再购进的情况,有益于减少施工单位资金支出额度。

篇9

论文摘要:本文按照一般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的工作流程,简要概述了在验收监测工作中总体负责验收监测的项目负责人的主要职责,并对各项职责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便项目负责人能够更好的完成验收监测工作。

前言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以下简称验收监测)是环保竣工验收的前期工作和基础,是检验建设单位执行“三同时”制度的重要手段。多年来环保验收监测工作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持,为防止建设项目产生新的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做出了贡献。作为总体负责验收监测工作的项目负责人,不仅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能熟练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环境标准以及采样、分析、质控和报告编写技术,从而才能圆满的完成验收监测工作。

1收集资料

项目负责人接受验收项目后应充分了解项目所处行业的特点,着手收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委托处理废水、固体(液体)废物的相关文件、合同以及设计和施工中的变更情况及其相应的报批手续和批文等资料。项目负责人对所收集的资料要进行认真研究,充分了解项目的工程概况、主要工艺过程、产排污状况及环保设施状况,同时还应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中对项目建设提出的各种意见和要求,从而确定现场勘查的范围、顺序、路线、重点调查的项目、环境质量的监测内容和环境管理检查的项目等,为进行现场踏勘做好充分的准备。

2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是验收监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主要踏勘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建设项目概况

了解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生产工艺、主要原辅材料、产品、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情况、厂区周边居民分布及敏感点情况等。

2.2主要污染源

按照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逐项勘查主要污染源,内容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电磁辐射等污染源的产生情况、主要污染因子、排放量、处理情况、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口的规范化和相应指标、污染源在厂区平面布设中的具置及与相应敏感点的方位和距离等。

2.3环保设施

对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现场勘查主要是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要求和行业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逐一检查建设项目环保设施和措施的建设和落实情况。

2.4环保管理检查

环境保护检查主要是对建设项目在立项、环评、设计、建设、施工和投入试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执行国家环境保护“三同时”各项规章制度及有关管理办法、管理程序的非测试性工作的考核。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项目建设前期、建设期间和试生产阶段执行有关环保制度和规定的情况;

(2)环保设施的建设、竣工及运行情况;

(3)潜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情况;

(4)工业固(液)体废弃物处置和回收利用;

(5)生态恢复、绿化建设及植被保护情况;

(6)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保护办法或处理办法的落实情况;

(7)公众舆论调查;

(8)有关环境保护档案的检查;

(9)环保组织机构及规章管理制度的检查;

(10)清洁生产水平及管理水平等其他情况的检查。

2.5勘查意见

现场踏勘要认真仔细,对现场勘查中发现的在项目选址、生产品种、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等方面发生重大改变或未按环评批复意见履行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将勘查中发现的问题形成书面勘查意见报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

3验收监测方案的编写及审定

项目负责人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踏勘的情况编写验收监测方案,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验收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建设项目概况、验收监测内容等。

3.1总论

总论中主要简述建设项目的概况和验收监测任务的由来,对于分阶段验收的项目,对项目的总体情况和已经进行过的验收内容作简要叙述,同时,对验收监测的目的、验收监测依据以及验收监测工作技术程序等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3.2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概况中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生产工艺流程、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和环保设施、“三同时”落实情况、环境保护敏感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结论、建议及相关批复的意见、评价标准与考核指标、监测期间对建设项目单位的要求等内容。

3.3验收监测内容

验收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工业固(液)体废物的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电磁辐射和振动等监测内容,厂区附近环境质量的监测内容,环境生态状况调查与分析的内容,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调查与监测内容,企业环保管理检查的内容,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内容等。

4组织现场调查与监测

项目负责人依据验收监测方案,即可组织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

在进行现场监测前,项目负责人首先要与建设单位联系,根据企业生产状况确定具体监测时间,同时要求建设单位确保生产负荷达到验收监测要求,并根据验收方案提供包括开孔、供电、搭建监测平台等监测条件。

在进行现场监测期间,项目负责人首先应组织监测人员按照验收监测方案的要求布设点位,进行现场监测。其次,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验收方案中制定的环境管理检查的内容,逐项进行核实、确认。另外,还应对现场监测期间的企业生产状况、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等进行现场调查和巡视,对现场监测过程中出现的突发和异常状况进行妥善处理,并做好现场记录和拍照。

5验收报告的编写及审核

验收监测报告在验收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现场工况、环保设施等现场调查的内容,对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总量、环保设施的处理效率、环境管理意见的落实情况等做出评价,同时给出该建设项目验收监测的结论,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6资料存档

验收监测报告审核合格后,项目负责人需将所有现场监测和样品分析的原始记录、监测结果报告单、验收监测方案及报告等资料存档保存。

7结语

验收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监测机构体现技术监督和技术执法的重要一环。随着各项减排措施的落实,对验收监测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未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的内涵还会进一步扩展,在为环境保护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决定验收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项目负责人必须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在验收监测过程中切实负起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从而高效、有序、保质保量的完成验收监测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魏山峰.关于验收监测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05,21(5):1-2.

[2] 刘方,敬红,滕恩江,唐亚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中的环保检查[J].中国环境监测,1995,15(1):10-11.

[3] 赵文平.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时的环境管理检查[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4):36-41.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M].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

[5] 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M].北京:国务院,1998.

[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M].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

篇10

【关键词】电网 废旧物质 管理 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为跟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脚步,国家电网提出了建设坚强电网、智能电网与安全电网的要求,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电网改造。随之而来,产生了大量的废旧物资,如配电线路材料、变压器、自动化设备等。虽然这些物资的整体功能丧失或者功能落后,但其部分零件仍然有利用价值。长期以来,企业管理层对于废旧物资管理的意识薄弱,这就影响了物资的二次利用,容易造成物资的浪费,甚至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不符合国家环保节能的要求。本文对废旧管理的意义及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提高企业对废旧物资管理的意识,并针对目前废旧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这对完善废旧物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对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率有重要意义。

二、电网废旧物资管理的意义

(一)顺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力的安全及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电网企业对电网运行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并对相关电力设备进行了更新或淘汰。在有限的资金预算的背景下,如何保证电网资源最优化配置,实现企业效益最大,成为电网企业生产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难题。加强废旧物资管理,实现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实现了社会对企业高效节能的要求。

(二)保护公司财产安全,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废旧物资是指经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积压物资及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有回收价值的各类物资。废旧物资在后续的建设中依然有使用价值,属于公司资产的一部分,如果对其管理不当,尤其是小体积物资,就会造成废旧物资损坏或丢失,从而造成公司资产的流失。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废旧物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保护公司财产安全,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三)加速企业资金流转

废旧物资本质上属于公司的固定资产,如果不能及时对废旧物资进行处理,就会造成对公司资金的占用。对于那些对本公司没有使用价值的物资,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废旧物资进行拍卖,可以使固定资产转化为资金,从而加速企业资金回流。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缓急企业的财政压力。

(四)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精益化管理是现代企业新的管理组织方式,通过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在用设施、设备的最优配置,而且要考虑废旧物资的二次利用。如果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废旧物资管理体系,对废旧物资的产生、处理、使用等各个环节做出详细的规定,形成一套标准流程,不仅可以避免企业对资源的浪费,而且可以避免企业的盲目采购。

三、电网废旧物资管理现状

(一)企业管理层对废旧物资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废旧物资处理生产供应链的终端,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往往不能直接反应出来,因而常常被企业管理层忽视。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资不能得到再次利用,那些被回收的物资也由于仓库管理不当,造成最终损坏而无法再次利用。因此,企业领导层的重视是实现废旧物资管理的首要前提。

(二)缺乏废旧物资管理体系,职责不清

缺乏完整的废旧物资管理体系是导致废旧物资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生产部门与废旧物资管理之间的信息沟通不顺畅,废旧物质管理部不了解生产部门的物资使用情况及报废情况,生产部门不清楚废旧物资的报废流程,这就使废旧物资不能得到及时的鉴定、登记、入库。另外,由于对废旧物资管理的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推脱,从而使废旧物资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三)对废旧物资管理的监察力度不够

电网企业的电力设施、设备等物资数量庞大,且物资更新速度比较快,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废旧物资。但由于对废旧物资管理的账务管理不规范,缺乏一套科学的废旧物资上报制度,监督部门往往是走程序式的监察。这就导致了废旧物资申报、入库、保管上的一些问题,如设备没有到使用寿命被提前申请更换,入库程序不规范导致登记资料不完善,保管方式不对造成物资损坏浪费。有的企业私自将废旧物资收入截留作为账外账,甚至酿成“小金库”事件。

(四)对废旧物资的回收不及时

在电网企业产生废旧物资时,由于生产部门与废旧物资处理部门之间信息不通畅,不能第一事件派人到现场对废旧物资进行监督处理,这就严重影响了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环节。有的废旧物资虽然被运送到指定现场,但由于保管方式不符合规范,以及其他各种外来因素,造成废旧物资的实际二次利用率过低。

(五)对废旧物资的处置方式不完善

电网企业的废旧物资一般由物资部门在国家电网废旧物资拍卖平台上统一进行拍卖,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废旧物资无法完全公开透明地进行拍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损失。拍卖成功后,财务部门不能对废旧物资账款回收情况进行跟踪,造成回款不及时,记账滞后,最终导致财务报告未能真实反映该项经济业务,从而给企带来利益损失。

四、电网废旧物资管理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力企业建设改造项目的增多,电力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合理的废旧物资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潜力,建立一个完善的废旧物资管理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目前电网废旧物资管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进行废旧物资管理提供了很多便利。针对目前电网企业废旧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一)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从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入手,对废旧物资管理流程、职责分工、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完善。首先要完善废旧物资管理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从现场拆除到安装再次利用,都要明确责任主体。其次要制订《废旧物资管理办法》、《废旧物资审计管理办法》,加强对废旧物资回收、管理、处置等的监督,实现废旧物资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管理。

(二)建立完善的废旧物资产生、入库程序

规范废旧物资产生、入库、保管各个环节的流程,有利于提高废旧物资管理效率。物资使用前要对物资的使用寿命进行登记,并制定相应的废旧物资回收标准,使用期间要对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更新,严格审批物资更新、报废申请,对于企业可再次利用的物资要登记入库,不可再次利用的物资及时处理。废旧物资入库时要遵守严格的入库登记手续,要对入库时间、数量、型号、完整性以及备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三)完善废旧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完善的废旧物资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提高废旧物资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废旧物资的产生、处置整个过程实行监控。在废旧物资管理系统中详细登记废旧物资的相关信息,如名称、型号、数量、入库时间、存放地点,是否可再次利用等,这样就可以监督企业对不可再利用的废旧物资及时进行处理,对那些在有限时间内没有被利用的也要及时进行处理。

(四)建立联合监督机制来加强废旧物资管理

为发挥物资管理部门对废旧物资的跟踪与监督机制作用,处理利用废旧物资管理系统进行跟踪外,还要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库存内的废旧物资进行盘点。在不定期盘点过程中,可以随机针对部分物资进行盘点;而在定期盘点过程中,应对全部物资进行盘点。此外,在盘点过程中要发挥财务部门、监督审计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与物资管理部门联合盘点或单独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废旧物资管理系统显示的库存物资以及废旧物资的类型、数量进行核对。如果在盘点中出现盘亏现象,就要发挥考核机制作用,对物资管理部门相应的责任人予以惩罚。通过发挥部门联合监督、物资盘点、惩罚机制等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五)建立废旧物资处置的激励机制

废旧物资处置要坚持“先处置,后变卖”的原则,对于可利用的废旧物资,由物资管理部门负责仓储管理;对于不能利用需要报废的物资,要采用公开招聘或拍卖方式进行处理。但由于废旧物资再利用环节的各项费用支出、废旧物资利用价格很难确定,废旧物资物资维修鉴定、保管费用支付主体不明确等原因,造成废旧物资处置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废旧物资管理激励机制,对废旧物资的处置情况进行考核,责任到人,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废旧物资内部控制管理相结合,提高员工为企业废旧物资管理做贡献的积极性。

(六)建立废旧物资管理指标评价体系。

要对废旧物资处置情况进行考核,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废旧物资管理指标评价体系。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废旧物资处置中的再利用及报废情况,同时要对废旧物资再利用的总体效益进行评价。通过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对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量化计算,合理规划配置可利用的废旧物资。在跟踪废旧物资利用情况时,要在评价中引入安全质量风险的因素,对于关键性的项目要尽量避免使用回收物资。

(七)加强废旧物资的财务管理

对于不能回收利用的物资,电网企业一般定期组织进行公开竞拍。企业要有一套完善的废旧物资拍卖细则和流程,防止竞买人串标、恶意压价、扰乱拍卖活动等行为。对于便于废旧物资的财务管理,要建立专用的废旧物资管理账户。竞拍成功后,财务处要及时将拍卖款入账,物资管理部门盘点的情况要及时向财务部门报备,做到账实相符。

五、结论

废旧物资管理的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一个全面的废旧物资管理体系。本文首先对废旧物资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接着指出了电网企业废旧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目前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强企业内控控制管理、建立完善的废旧物资管理流程、完善废旧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废旧物资处置的激励机制等。电网企业在处理废旧物资时,要正式自己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认清废旧物资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对社会的环保效益,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废旧物资管理工作,以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于慧.试论电力企业加强废旧物资管理的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2,(24).

[2]王煦.电力企业加强废旧物资管理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