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处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0 17:5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急处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目的
建立健全档案加工工作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达到快速反应,提高档案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确保档案和公众财产的有效抢救,最大限度地少损失,保障档案的绝对安全,促进客户单位档案加工工作顺利开展。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项目突发事故处理
3.职责
3.1项目负责人负责本制度的执行和培训
4.工作原则
4.1坚持档案优先原则
档案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凭证和参考作用;因此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要把档案的安全作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档案的损失和影响。
4.2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原则
项目组应加强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作人员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及时正确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灾害对档案资料造成的损失。
4.3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档案加工现场在发生突发事件时,首先要组织疏散档案加工人员,确保人员的安全。加工场地应保持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畅通并设明显标志,各类安全器材和安全设置处于良好状态并摆放在合理位置,方便利用。
4.4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项目负责人作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在项目组成立档案安全工作小组,建立安全工作管理网络,明确各岗位责任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5. 应急响应和处理措施
5.1火灾事故现场处理
5.1.1迅速切断电源,以免事态大,切断电源时有条件应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火场离开关较远时需剪断电线时,火线和零线应分开错位剪断,以免在钳口处造成短路,并防止电源线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员触电。
5.1.2当电源线因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切断时,一方面派人去供电端拉,一方面迅速灭火,灭火时人体的各部位与带电体保持充分距离。
5.1.3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剂,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扑救,甲方均各有相关的器材。
5.1.4若火势较大,人工无法扑灭,现场指挥人员应立即组织组上员工撤离现场,找打119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部门配合灭火。
5.1.5灭火完毕,第一时间清点档案损失情况,并向公司领导汇报火灾情况;启动补救方案,对于损毁档案采取修补、恢复、备份替代的挽救措施;如以上方法均无效,则应向甲方反映该情况,并配合甲方的善后工作;调查发生火灾的原因,对于责任人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并对工作场地所有人员进行教育以及对场地物品进行全面的检查。
5.2水灾事故现场处理
5.2.1发现进水情况,应立即通知公司及甲方单位,同时迅速切断水源,立即启用工具、设备排水。
5.2.2迅速组织人员查找原因,堵塞漏洞。
5.2.3视进水情况,确定档案转移处置意见,立即组织实施。档案转移由专人负责
5.2.4当遇强降雨时,项目负责人必须及时检查场地漏水情况。发现严重漏水,应立即向公司报告,派专人抢修维护,项目管理人员负责渗漏范围内的档案处置
5.3项目组工作人员人身伤害问题处理
因档案加工涉及到打码、穿线、踩缝纫机等工作,难免会发生工作入员受伤的情况,以及因为员工个人身体原因而突然出现晕倒等情况,特拟定以下应对措施。
5.3.1触电事故现场处理
一旦发生触电伤害事故,首先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用绝缘物体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将触电者拨离电源),其次将触电者移至空气流通好的地方,情况严重者,就地采用人工呼吸法和心脏按压法抢救,同时拨打120送医抢救。
5.3.2装订工具造成手部及突然晕倒等情形处理
A. 对于微小外伤,可以进行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
B. 如果受伤部位造成严重失血,要在进行基本的伤口止血后,及时送到就近的医院进行处置和治疗。
5.3.3大量员工集体生病事故现场处置
一旦发生大量员工集体生病,且症状类似,立即将生病员工送医院检查,并隔离相关工作人员。
5.4善后处理
5.4.1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应有专人进行相关的收尾善后工作,包括警戒解除、卫生清理、事件报告、后续跟进等。
篇2
[关键词]知识溢出 效应影响因素测度模型
[分类号]F062.3
知识密集型产业已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支柱,知识成为区域和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知识及其溢出效应是整个科技活动及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对于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在对知识溢出效应相关文献分析研究基础上,分析知识溢出效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溢出效应过程机理模型,并从知识生产函数角度提出知识溢出效应的度量模型。
知识溢出指地区或行业之问由于知识存量差异而导致的经济、业务交往活动中知识和技术转移过程。知识溢出具有外部经济性,是知识和技术的自然性输出;在有限时空内,知识溢出具有时效性。
1 文献回顾
“溢出”的概念最早产生于经济学理论,主要用于描述区域内企业由于存在信任和其他社会关系而更易于获得创新信息的一种经济外部性现象。Arrow(1962年)最早解释了知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提出“干中学”和“学习曲线”两个重要概念,认为知识是投资的副产品,是具有“溢出效应”的公共产品,他假定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
Westney和Sakakibara(1986年)、Rosenberg和Steinmueller(1988年)以及Odalgin和Goto(1993年)等人的研究都从经济学的角度证实了知识溢出日益重大的作用,外部知识源与内部知识源溢出的知识能够迅速高效地积累到组织的知识资本的蓄水池中,这是一个渐进与累积的学习过程,并成为技术创新的雄厚资本与坚实基础。
以Pigou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派学者认为在绝大多数生产领域,经济实体所投入特定生产要素的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会纯产值之间存在难以被市场机制所识别和度量的差异,从而提出了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概念,经济外部性就是溢出带来的积极和消极效应。许多新古典经济学家研究了经济外部性的重要作用,“溢出效应”逐渐别用于特指经济外部性带来的积极效应,如stiditz把溢出描述为“从事类似的事情并从其他的研究中得到更多的收益”的现象。由Romer、Lucas、Grossman和Helpmail等发展起来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研究溢出效应的理论基石,认为知识溢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知识本身是公共产品,具有公共性质。这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内生知识积累过程如“干中学”、人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公共物品供给等进行了分析,强调积极经济外部性对于经济增长起到的决定性作用,知识溢出被认为是隐藏在具体过程背后最本质的经济外部性所产生和传递机制。
2 影响知识溢出效应的关键因素分析
影响知识溢出效应的因素较多,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之后,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关键因素:
2.1 空间地理距离因素
空间地理距离是影响知识溢出效应的一个基本因素。大量文献表明,空间上集中的经济主体能从溢出中获益。空间地理距离较短的主体间能更加容易地进行信息交流和缄默性知识转移。反之,距离越远,知识溢出效应就越弱,缄默知识的转移就变得更加困难。很多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靠近大学或科研中心的企业能获得较多的溢出知识,如Katz(1994年)证明某国内部的研究合作行为受到地理邻近性很强的影响,地理距离越远,合作行为越少。Bottazzi和Perl(2003年)通过对1988―1995年欧洲企业创新行为的调查,指出溢出效应的有效地理范围在300千米左右。Breschi和Lissoni认为,溢出效应空间壁垒的存在通常是用“缄默知识”来解释的,由于科研中产生的知识多数具有缄默性,需要面对面地交流,因而无法长距离传递。
2.2 知识领域方面的影响因素
知识领域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在现实中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不同技术领域内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影响不同;②不同技术领域间的知识溢出较之其内部的知识溢出要少。大多有关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都是针对特定的产业部门进行的,真正对多个领域同时作比较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Audretsch、Feldman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兴产业部门内,知识溢出现象更为明显。Zellner(2003年)从抽象的层面上对基础研究溢出的知识进行了分类,根据应用导向程度和专门化程度两个维度划分出6种知识,并主要研究了从基础研究机构到企业的科学家流动带来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非专门化的知识溢出强于专门化知识,科学技能的溢出强于命题知识。
此外,溢出知识的隐性程度对知识溢出效应影响程度也较大。根据Ambrosini&Bowman(2001年)的研究,将隐性知识分为4类。
位于最底端的显性技能可以轻易交换、编码和共享,而根深蒂固的隐性技能由于其对知识个体的高度潜入性而难以传递;另一种隐性技能虽然尚未说明,但通过诸如“你是如何做到的?”这样的简单问题就能够获取到c类隐性技能。对于B类隐性技能,虽然不能通过常规的语言来表达,但却能通过比喻说法等方式来表达。因此,如果被溢出知识的复杂性和隐性程度越高,就越不利于知识溢出。
2.3 客体(知识接受者)吸收能力的影响
知识接受者是知识溢出过程的结点,知识溢出能否成功,知识溢出效应可否实现,与知识的接受者消化吸收能力关系重大。知识的生产和传递具有很强的自我积累性和路径依赖性,较多的知识存量意味着具有较强的R&D能力去开发更多的新知识,企业R&D投入增强了企业对外来知识的吸收、学习和模仿的能力,使得企业拥有更强的技术能力去吸收外部知识溢出。吸收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前期相关知识、研发投入和学习机制。
除此以外,知识溢出效应及实现程度还受到知识溢出方式(以产品为介质的知识溢出、无介质的知识溢出、以信息为介质的知识溢出和以流动的人力资本为介质的知识溢出等)、知识溢出的情景特征等重要因素的影响。
3 知识溢出的的机理模型
篇3
因此,要达到这种教学目的,英语专业的阅读课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然而,从英语专业阅读课的课堂实际情况看,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水平。虽然英语阅读课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从而使其阅读水平得到提升,然而这其中也存在一些比较棘手的难题。
这些难题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型:第一,英语阅读课程基本上都是每星期两次。英语教师通过这两次课能够使学生对阅读教材的内容做初步理解。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读教材,教师们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来传授给学生。然而,如果期望学生通过如此的上课节奏能够完全实现会读能懂的教学目标,那么这种期待是不切实际的。要真正地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唯一的方法是积累大量的阅读实践。
第二,在传统的英语阅读课堂上,英语教师往往以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弊端是,教师不能够准确地判断每个不同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无法抓住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难点及重点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无从提高。传统英语阅读教学的另一个弊端是,由于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判断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因此对于不同的个体就很难考虑周全。英语阅读课是一门对于能力的培养课程,而非纯粹的知识讲授课程。所以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都不应该被忽视,否则会对任何个体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
第三,阅读开始于从事阅读的人,而不是被阅读的物。读者读文章是借助文章的意思来弄清单词的意思,而不是费尽力气弄清楚单词才去明白文章意思。它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在课堂内教师指导下的集体阅读,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感。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一般都采取问答式,教师会对疑难点事先加以解释,问答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因为并非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同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为了回答教师的提问,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有“猜测”,但也会依赖老师或者其他同学完成“证实”,这样将会扰乱正常的阅读能力培养。
为应对以上几大问题,各高校已经逐渐开始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实行计算机辅助读书项目。英语阅读课的特点是,既要求教师讲授相关的阅读技巧和知识,又要求学生通过长时间大量的阅读实践来养成高效率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因此,计算机辅助读书项目在具体执行的过程当中,把英语教师的知识讲授从学生的阅读实践当中分离出来,即英语教师在讲课时重点强调阅读知识的掌握,而独立的阅读实践过程则由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最终教师通过计算机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计算机辅助读书项目最大的特点是把阅读实践与课堂分开,这样便很好地解决英语阅读课堂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学生能够灵活地选择阅读的时间和长短,以便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日程;同时可以不受课堂阅读任务的局限,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地点和环境进行阅读,做到事半功倍。
阅读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便是计算机辅助读书项目的另一大优势。首先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水平,同时结合各高校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图书数目来给学生制定书目表,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规定的书目表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语材料进行阅读。对于书目表的基本要求是,当中的图书数量不要过多,以保证几个学生同时阅读上同一本书为原则。这样在满足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使运用计算机对学生英语阅读成果的检验变得十分方便。
下面以计算机辅助阅读教学网络平台ASP+ACCESSE为例加以分析。此平台包括以下两大网页功能:第一,阅读网站主页。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注册进入网站登录入口,网站的特点是学生能看到学习名次排列。登录进入后,计算机会自动记录学生的日常实践阅读演练的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的姓名会在网站主页上显示给大家。第二,学习主页。在这一主页中包含书目介绍、自主出题、随机答题、期末考试、分数排行及互动回答等相关链接,起到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作用,同时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另外,不同于传统的测试方法,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水平而自主出题,这种方式彻底改变了教师出学生答的陈规。对于能够自己给自己出题,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也使他们树立主导自己学习的意识。
当然,计算机辅助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存在问题和不足。比如,英语教师普遍缺乏对电脑网络设计语言的实践操控能力,这一现状会直接导致计算机辅助阅读教学相关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另外,其对于电脑病毒和黑客入侵的抵抗性不强,所以要把英语阅读教学和计算机相结合,关键是提高英语专业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和精通。
从总体看,计算机辅助英语阅读教学是将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技能和英语专业教学恰当地相结合统一,有效地调动大学生英语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给阅读教学带来无限蓬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英语;阅读;元认知策略
近来,在有关阅读的研究中,人们越来越关注阅读过程中人的元认知意识问题。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对理解过程的意识和监控对熟练阅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意识和监控过程通常被认为元认知,即读者关于阅读认知的知识和他们在监控与调节文本阅读时所操纵的自我控制机制。元认知知识包括三个重要因素: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技能。元认知知识指个体对于影响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的那些因素的认识,在阅读活动中就是读者对自己的语言水平、背景知识、记忆特点、阅读特点、阅读材料类型和阅读策略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指个体对认知活动的有关情况的觉察和了解,反映在阅读活动中就是关于阅读任务的难度和熟悉程度,关于当前阅读进展、遇到的障碍、面临的困难以及关于阅读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体验。元认知技能是指个体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的技能,在阅读活动中主要体现为:①计划:即个体对即将采取的阅读活动进行策划,主要体现为明确阅读目标、回忆相关知识和选择阅读策略;②监测:指个体对阅读活动的进程及效果进行评估,主要表现为获知阅读活动的进展、检查自己有无出错、检验思路是否可行,对阅读活动的效果、效率以及收获进行评价;③调整:即根据监测所得来的信息,对阅读活动采取适当的矫正性或补救性措施,包括纠正理解错误、排除阅读障碍、调整思路等。贯彻元认知策略首先应明确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阅读的定义与组成部分
阅读是通过视觉感知语言信号后大脑处理、加工与理解信息意义的心理过程。与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听力相比,阅读虽有可以反复琢磨、仔细推敲文字等有利方面,但它不能借助于说话情景、说话人面对面的语音、手势与体态语等外界因素,从对话的“意义谈判”中得到启示,而全靠读者自己的思维、语言能力与知识水平理解语言。格雷布总结了多年来的实验与研究,指出外语阅读包括六方面要素:自动认字技能;词汇与语言结构知识;语篇结构知识;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分析、综合与评价技能与策略;监控阅读的无认知知识与技能。
要使外语阅读正常运作,这六种知识、技能与策略缺一不可,因为它们既有明确的分工,又不各自为政,而是互相联系与配合的一个整体。当某一方面要素比较薄弱时,另一要素会设法弥补它的不足。例如,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在阅读中若对某一词汇感到陌生,其它知识与技能――如社会文化知识、分析与综合技能等会提供线索予以帮助,这就使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成为可能。
二、阅读的心理语言学理论基础
阅读是进行认知构建的心理语一言的过程。传统上人们把读视作被动的、接受性技能,认为读的过程是消极被动的认识过程。事实上,阅读的关键是理解,它是一种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它需要读者超越语言符号,并将其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进行思考、判断、推理、印证和修正,赋予语言符号一定的意义。从信息论的角度看,作者将思想用语言符号表述出来是编码的过程,读者阅读便是理解、接收信息的译码过程。这两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读者并不是一字不差地辨认语言符号,而是调用一切言语和非言语(认知策略)手段进行信息译码加工,透过语言的表层结构理解意义,这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读者从视觉感知语言符号到完全理解文章的意义是与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个人经验等相联系的认知加工过程。
书面的阅读材料是通过一定的语言结构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信息,读者对书面信息的认知加工往往同时使用三种信息提示:文字符号、句法和语义。文字符号的提示是指辨认文字符号,并转化成声音表象,达到与意义联系。句法信息是指语言结构、词序、句型等。它们有助于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语义的提示是从上下文或自己的知识、经验中获得线索,从而影响理解某种信息,有时可忽略句法成份,加速理解速度。
人们一般将书面符号的释意过程分为“自上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前者是读者通过辨认语言符号,综合运用一切语言信息达到词义的理解,信息一般是自下而上直线处理的。后者通过运用背景知识、个人的经验和情意、文化意识即“图式”来理解文字符号所代表的真实意义,推断作者的意图。它是语言学知识和背景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图式理论”。这个进程中信息自上而下地得到处理,即高层次能影响低层次,高层次上的知识能预料与帮助低层次上的信息处理。但现在人们一般认为阅读是高低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主张阅读沿两条线同时进行。
三、阅读的社会语言学理论基础
近年来,在第一语言阅读研究中出现了“新读写教学法”,从社会语一言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将阅读解释为作者与读者思想、感情与语言交流的过程,对第二语言阅读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读写教学法认为阅读是一种社会行为,每一次阅读是一种“社会事件”,作者与读者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题材与体裁,进行着意义的沟通,这些是任何交际活动都包含的内容。阅读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读者阅读的对象不应仅理解为书面文字的语言材料,而应看到使用语言材料后面的作者,他与读者生活在何种社会与阶层之中,他们各有着何种文化、社会地位以及使用怎样的语言都影响读者阅读理解的程度。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作者与读者共同起着作用,并无主次之分。由这一观点指导的阅读研究,其重点从读者的社会心理特征转向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以及他们的文化与社会地位之异同。在教学中也更重视作者的意图和他们与读者的沟通。
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阅读的本质,使人们对阅读的认识更加全面。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特点,吸取理论中合理部分,指导实际的阅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阳:《英语教学法:技能与技巧》,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5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在较低用水量和低能耗条件下去除棉织物表面未固色活性染料,而又不会对面料的颜色造成损伤的方法。织物在用三种常见的活性染料染色后,分别用传统方法和高级氧化处理方法进行清洗,着重从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变色及总色变等方面进行洗涤效果比较。试验证明,在无进水管与排水管的单缸鼓泡塔反应器中放入织物和洗涤液,臭氧从反应器的底部引入,在室温下经高级氧化工艺洗涤后的织物在染色牢度和最终着色效率等方面优势明显。
关键词:AOPs;色牢度;臭氧;活性染料;洗涤
1 引言
纤维活性染料由于染色鲜亮、应用方便、染色牢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纤维素类型织物[1]。活性染料在定色时虽然可与纤维素大分子链形成共价键,但纤维在定色的同时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染料水解,从而导致褪色或形成水解染料。因此染色基布的耐湿色牢度性能与洗涤过程中去除的未固色染料关系非常重要。未固色或水解后的染料在洗涤过程中若未被清除掉,极易引起掉色,所以某些干洗店常常加大剂量使用洗涤剂,或是添加阳离子固色剂,从而使洗涤过程变复杂,成本变贵。以往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如何提高活性染料的耐洗色牢度,如研发特殊的清洗剂、阳离子固色成分和易洗染料等。
在高级氧化工艺(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中使用臭氧可以去除纺织品洗涤后进入废液中的各类染料。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2.07V),可氧化掉大多数有机物,包括染料化合物[2]。目前臭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棉织物的漂白、聚酯类织物的还原清洗,臭氧也可以降解大多数有机物污染物,可把染料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残留的臭氧在自然环境下可主动分解转化为氧气,对生态环境无害。本研究中引用臭氧作为清除活性染料的清洗剂,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臭氧代替传统洗涤方法洗涤深色印染织物,不仅减少了耗水耗电,而且未损伤织物原有的色牢度性能或导致最终色泽改变。
2 试验
2.1 材料
100%棉单面针织物(克重为180g/m2);商品级活性染料(见表1);化学助剂包括未经提纯的商品级硫酸钠和碳酸钠。
2.2 印染与洗涤
称量6块织物样品,每块4g,共24g,在每一块样品上用6% owf的C.I.活性蓝19、C.I.活性黑5、C.I.活性黄7进行深色印染。设定的浴比为1:8,溶液为80g/L的硫酸钠和20g/L的碳酸钠,实验室保持恒温。在固色的最后阶段,其中1块面料采用传统的洗涤方法作为参照物(如表1)。剩下的5块面料先采用冷水洗涤,然后再进行臭氧整理。
表1 印染织物的传统洗涤方法
2.3 臭氧处理
织物被浸入反应器中接受臭氧整理,在此试验中采用的是一个开放的模块化试验系统,它包括一个氧气集中器、臭氧生成器、气泡塔式反应器、散气多孔石(如图1所示)。制氧设备采用的是M5C5型氧气集中器,具备10g/L臭氧的生产能力。臭氧的剂量和流量分别控制在1000mg/h和3L/min,臭氧的体积密度稳定在5.5mg/L(5.5ppm)。对于上述三种染料而言,这种臭氧密度可以认为处在安全范围内。
反应器由一个40cm长的有机玻璃缸(内径为6.0cm)和底部一个用于疏散氧气的多孔石组成,没有外加的热源或冷却装置。连接臭氧生成器与反应器的是一种耐臭氧通气管。反应器以批处理模式工作——每批由织物样品与240mL自来水按1:8的浴比组成,自来水的pH值为7.7。由于臭氧极易在较高温度下分解,故所有的试验都在室温下进行。浸入水中的织物在磁力搅拌棒作用下不断振荡,经10min后取出并将水挤干,烘干后调湿24h,然后再进行色牢度性能与色泽变化的评级。
1—氧气集中器 2—氧气生成器 3—流量计 4—搅拌器
5—散气多孔石 6—反应器 7—汽液分离器(KI)
图1 臭氧整理实验室设备
2.4 色牢度和色泽评级
采用AATCC测试方法61(2A,2001)用于变色与沾色评级,AATCC 测试方法8(2001)用于耐摩擦色牢度的评级。样品的颜色反射值是紫外线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同时,也测量了CIELAB色彩明度(明亮度L*,红/绿原色光a*,黄/蓝b*,彩度C*,色调h),用CMC(2:1)公式总色差(色差ΔE*,明度差ΔL*,彩度差ΔC*,色调差ΔH*)。仪器的参数为10°视场,D65光源,带镜面反射装置的30mm光圈。将织物对折两次后,在不同的位置读取4次结果,最后取均值。
3 试验结果讨论
为了评价臭氧整理对色牢度性能的影响,织物样品被处理的时间分为5类。如表2中为织物的色牢度性能结果(沾色评级)。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3种染料在织物上的色牢度性能也逐渐提高。由于未固色染料的残留,在臭氧处理10min后,3种染料都表现出了较差的色牢度性能,尤其是棉的沾色级。经臭氧处理40min到50min后,可获得最佳的耐洗色牢度。然而,对于染料黑5,只有在处理半个小时后才能获得最佳色牢度,这表明黑5比其他两种染料的臭氧降解速度更快。此结果与其他学者做的臭氧降解试验结果一样。
对于蓝19,在前3个样品上发现多纤维标准贴衬织物上有严重的沾色现象。在臭氧处理50min后,可获得较理想的色牢度等级(4.5),这是由于蓝19染料中含有能抵抗臭氧降解的蒽醌键盘[3]。同样,也是在处理50min后才获得了最佳湿摩擦色牢度(4.5)。在样品1~3中由于织物表面残留有未固色的染料,故观察到有明显的色泽变化。
由于染料黄7与其他两种染料有相似的结构,故也表现出色牢度及色泽的变化与处理时间关系密切。然而,黄7的耐洗色牢度等级还没有达到参照物的一半,甚至在臭氧处理50min后仍然是这样。这是由于红/黄色系的染料做深色印染时不耐洗的缘故。故对于黄7染料而言,往往需要再延长处理10min到20min,才能获得理想的耐洗色牢度性能。
经臭氧处理过的洗涤织物与传统方法洗涤的织物,其CIELAB色差总结如表3。黑5的洗涤结果显示经臭氧整理30min再洗涤后的色泽与原样色泽非常接近。如明度差(ΔL*=0.07),色调差(ΔH*=-0.18),总色差[ΔEcmc(2:1)=0.32]等几乎可以忽略,证明经整理的织物洗涤后的色泽非常接近参照物。对于蓝19,只有当处理时间达到50min后,织物的明度、色调、彩度和总色差等变化才比较小。染料黄7的性能特点与其他两种染料相似,色泽依然较黑(ΔL*=-0.51),较明亮(ΔC*=0.34),较黄(Δb*=0.31),总色差接近1.0[ΔEcmc(2:1)=0.91]。去除残留的未固色染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延长处理时间,另一种是增加臭氧剂量。然而,试验的整体结果显示当臭氧处理时间为10min、20min、30min时色差变化比较明显,在40min与50min时色差变化比较小。
本试验中也测量了pH值,以研究它与臭氧处理时间之间的关系。在臭氧整理的起始阶段,pH值为7.7,随着时间的推移,过了50min后,pH值降到了3.0,在臭氧处理的过程中pH值不断下降。
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该方法目前还未全面应用,这是由于纺织废水的臭氧降解成本比较高[4]。但随着技术的发展,预计未来臭氧生成器的价格会越来越低。在臭氧消耗方面,未来新的洗涤方法也会比现在更少。在耗水方面,与传统方法相比,用臭氧法洗涤技术可节省至少57%的水。节水效果十分明显,这是因为与原来需要7根给排水管相比,现在新的方法只需要3根即可。这样,新方法每生产1kg织物,按1:8的浴比计算,将消耗24kg水,而旧方法将要用掉56kg水。况且,新方法在整体洗涤过程中不需要采用任何热源,因此相对而言还具有节能优势。
4 结论
本文探讨了一种去除棉织物表面未固色残留染料的洗涤方法。未固色的染料在经调节的臭氧的作用下被降解,从而使织物达到了要求的色牢度等级。对新方法的评价是在棉织物上用3种染料进行深色印染,分别是活性黑5、活性蓝19、活性黄7。经过一系列试验证明,经臭氧处理的织物,洗涤后的色泽可以达到与参照物相接近的程度,色差也控制到了最小,并且新方法与传统工艺相比耗水耗能更少。
对不同类型活性染料印染的织物进行臭氧整理后的效果,我们建议采用中试试验规模来评价,并以此来分析新方法在工业生产应用中的可行性及稳定性。分析可以包括浅色活性染料作用于织物的色泽变化,对织物弹性以及对环境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何雪梅,唐人成. 活性染料对甲壳胺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J].印染, 2004,(05): 1-5.
[2] 周涛. 臭氧联用技术在深度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5.
[3] 陈小英,刘智武,裘建平.紫外-臭氧联合矿化水溶液中的活性蓝19染料[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5):18-22.
篇6
一、调账原则及主要账务调整
凡执行原制度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在*年12月31日及之前,仍应当按照原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编报会计报表。自*年1月1日起,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根据新制度设置新账,将各会计科目*年年末余额转入新账并作调整后,作为新制度各会计科目*年的年初余额,并按照新制度编制*年的年初资产负债表。在编制*年度业务活动表和现金流量表时,不要求填列上年比较数。
民间非营利组织执行新制度应当按照以下原则做好衔接工作:
(一)按照新制度清理资产和负债,并进行账务调整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清查和盘点,对于清查出的资产报废、毁损、盘盈盘亏以及应确认而未确认的资产等,应当按照新制度规定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报经批准后,借记或贷记“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贷记或借记相关资产科目;如有清查出的应确认而未确认的负债等,应当借记“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贷记相关负债科目。
民间非营利组织按照新制度规定应确认为文物文化资产的部分,如果原先已经记入“固定资产”科目或其他资产科目,应当转入“文物文化资产”科目;如果原先没有入账,应当借记“文物文化资产”科目,贷记“非限定性净资产”或者“限定性净资产”科目。
民间非营利组织按照新制度规定应确认为受托资产的部分,如果原先已经记入“固定资产”科目或其他资产科目,应当转入“受托资产”科目,同时对于原结余或净资产科目中属于受托负债的部分,应当转入“受托负债”科目;如果原先没有入账,应当借记“受托资产”科目,贷记“受托负债”科目。如果受托资产为现金、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可以不通过“受托资产”科目核算,而在“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中设置“受托资产”明细科目核算,但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中的“受托资产”明细科目余额合计,应当计入“受托资产”项目列示
(二)按照新制度对部分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追溯调整
1.补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根据新制度的规定补提固定资产折旧,按照应补提的折旧金额,借记“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对于无形资产,应当根据新制度的规定补提无形资产摊销,按照应补提的摊销金额,借记“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贷记“无形资产”科目。
2.补记长期债权投资利息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根据新制度的规定,补记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按照应补记的利息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科目(分期付息的长期债权投资),或者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科目(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权投资),贷记“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如果长期债权投资系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而且对其利息收入的使用设置了限制,应当贷记“限定性净资产”科目。
3.调整应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民间非营利组织对于按照新制度的规定应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方*年末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应当按其差额,借记“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应当按其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系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而且对其投资收益的使用设置了限制,应当根据所涉及的金额,借记或贷记“限定性净资产”科目,贷记或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三)按照新制度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补提资产减值准备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对相关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进行测试和检查。如果相关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应当补提减值准备,借记“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贷记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二、新旧会计科目结转
资产类:
(一)“现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现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调账时,应将原账中以上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
(二)“银行存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银行存款”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银行存款”科目有所不同,主要是区分了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内容。调账时,应对原账中“银行存款”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分别转入新账中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科目。
(三)“材料”、“产成品”科目
新制度没有设置“材料”、“产成品”科目,但设置了“存货”科目。调账时,应在新账中“存货”科目下设置“材料”、“库存商品”等明细科目,将原账中“材料”、“产成品”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新账中的相应明细科目。
(四)“对外投资”科目
新制度没有设置“对外投资”科目,但设置了“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调账时,应对原账中“对外投资”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属于短期投资的部分转入新账中的“短期投资”科目,将属于长期股权投资的部分转入新账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将属于长期债权投资的部分转入新账中的“长期债权投资”科目。
(五)“固定资产”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和“文物文化资产”科目。调账时,应当根据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目录,对原账中“固定资产”及相关资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对于不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转入新账中的“存货”等科目;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分别转入新账中的“固定资产”和“文物文化资产”科目。
(六)“无形资产”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无形资产”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无形资产”科目基本相同。调账时,应将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的“无形资产”科目。
负债类:
(七)“借入款项”科目
新制度没有设置“借入款项”科目,但设置了“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等科目。调账时,应对原账中“借入款项”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属于短期借款的部分转入新账中的“短期借款”科目,将属于长期借款的部分转入新账中的“长期借款”科目。
(八)“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金”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交税金”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调账时,应将原账中以上科目的余额直接转入新账中相应科目。
(九)“其他应付款”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其他应付款”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其他应付款”科目有所不同,主要是区分了其他应付款与长期应付款的核算内容。调账时,应对原账中“其他应付款”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分别转入新账中的“其他应付款”和“长期应付款”科目。
(十)“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新制度没有设置“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调账时,应在新账中“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设置“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等明细科目,将原账中“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的余额分别转入新账中的相应明细科目。
净资产类
(十一)“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科目新制度没有设置“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科目,但设置了“非限定性净资产”和“限定性净资产”科目。调账时,应将原账中“事业基金”、“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的“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如果与形成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有关的资产,其资产提供者或者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资产的使用设置了限制,对于这部分事业基金、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调账时应当转入新账中的“限定性净资产”科目。
(十二)“事业结余”、“结余分配”科目
新制度没有设置“事业结余”、“结余分配”科目。由于原账中“事业结余”、“结余分配”科目年末无余额,不需要进行调账处理。
(十三)“经营结余”科目
新制度没有设置“经营结余”科目。调账时,如果原账中“经营结余”科目有借方余额,应将该余额转入新账中的“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
收入支出类
(十四)“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拨出经费”、“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科
由于原账中以上收入支出科目年末无余额,不需要进行调账处理。自*年1月1日起,应当按照新制度设置收入支出科目并进行账务处理。
(十五)“拨入专款”、“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
新制度没有设置“拨入专款”、“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调账时,如果原账中以上科目有借方或者贷方余额,应先将“拨入专款”科目贷方余额与原账中因使用拨入专款而形成的“拨出专款”、“专款支出”科目借方余额相抵消,借记“拨入专款”科目,贷记“拨出专款”和“专款支出”科目。抵消后,“专款支出”科目应无余额。如果“拨入专款”科目仍有贷方余额或者“拨出专款”科目仍有借方余额,应当视具体情况,将应当偿还或者收回的部分,转入新账中的“其他应付款”或者“其他应收款”科目;将不需偿还或者不再收回的部分,转入新账中的“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
篇7
关键词:油茶;硬枝扦插;ABT6号生根剂;成活率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2-0000-00
收稿日期:2012-12-07
修回日期:2013-02-21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为优良的乡土木本花卉和食用油料经济树种[1]。油茶树冠浓密,树干通直,叶色亮绿;花洁白淡雅,散溢芳香,花期长;其抗大气污染和抗火性较强,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油茶四季常青,树形美观,花、果、叶和树干观赏价值高,病虫害少,在园林中宜作孤植、丛植、林缘配置或作花篱用;因其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所以也用于丘陵、山地、沟边、路旁绿化。同时,油茶是茶花嫁接的良好砧木材料,在园林生产上,可根据茶花的不同品种、花期及冠型,利用多年生的粗茎油茶作砧木进行嫁接,快速培育出大规格冠幅“一树多花、一树多品种”的大树。可见,油茶是一种集观赏性能、经济价值和生态效能于一体的优良乡土树种。
虽然目前已有不少对油茶扦插育苗的研究报道[2~5],但研究所使用的插条多为嫩枝或一年生枝。本研究采用油茶的两年生硬枝作插条,使用不同浓度的ABT6号生根剂处理插条,探讨硬枝扦插的可行性和效果,为油茶大规模繁殖、快速出圃和绿化应用以及规模化作为茶花砧木材料提供技术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试验地处23°06′N,113°00′E,低丘陵,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2℃,年降水量2 383 mm。试验使用黄心土作为主要扦插基质,即南方赤红壤除去有草表层的腐殖质层后过渡到土层的黄色心土部分,黄心土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和无杂草易管护的优点。
2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和处理
2011年3月11日,从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种植的油茶中采集叶芽饱满、生长势强的树冠阳面的两年生枝作插条。插条直径1~4 cm,长20~30 cm,并把叶子全部剪去。
在荫棚内进行扦插,遮荫度为50%。在黄心土中加入20%~30%的河沙作为扦插基质,并把pH值调节至6.0~6.5。选择苗圃内平整开阔的地带,将土壤整平,然后施入呋喃丹颗粒剂防治地下害虫,再填上扦插基质形成长400 cm、宽100 cm、高25 cm的插床。在扦插前2d 用浓度 0.02% 高锰酸钾溶液对基质进行消毒。
用ABT6号生根剂配成0、250、500、750、1000、1 500 ppm溶液,分别浸泡插条基部30 min,各处理分别用T1~T6表示。每种处理60个插条,在每种处理中,粗度2.5 cm的插条各为30条。扦插时,插条株行距为10 cm左右,插入基质深3 cm左右,插条微倾斜。插完后浇透水,让基质充分湿润。在扦插期间,注意保持基质湿润,及时做好除草工作,并且每隔2周给插条喷施1次2 g/L 的多菌灵溶液。
2.2 测定指标
2012年3月14日统计插条的成活率(抽梢且发根的插条占总插条的百分数)、假活率(抽梢但没有发根的插条占所有抽梢插条的百分数)和生根数>50占成活数的百分率(生根数量超过50条的插条占全部成活插条的百分数),并测定插条的抽梢数量、梢的长度、梢基部的直径、生根的数量及根的长度,其中梢基径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2.3数据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Excel 软件进行整理,并用SPSS13.0软件对各处理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3结果与分析
3.1不同浓度ABT6处理对油茶扦插成活的影响
从表1可看出,对于粗度>2.5cm的油茶插条,各处理的扦插成活率为T5>T6>T4>T1>T2>T3,其中T5与对照T1之间差异显著;各处理的假活率为T1>T2>T6>T4>T3=T5,而且T2、T6、T4、T3、T5均与对照T1之间差异显著;各处理生根数量超过50条的插条占全部成活插条的百分数为T6>T5>T1>T2>T4>T3,其中T6、T5与对照T1之间的差异显著;各处理的根长为T6>T5>T3>T4>T1>T2,其中T6、T5与对照T1之间也差异显著。
对于粗度T4>T2>T6>T5>T1,其中T3、T4与对照T1之间差异显著;各处理的假活率为T2=T3>T4>T5>T6=T1,其中T1、T6的假活率则都为0,而T2、T3、T4、T5之间差异不显著;生根数量超过50条的插条占全部成活插条的百分数以T6处理为最高,T6与T2、T3、T5之间差异显著,而T1和T4处理为0;各处理的根长为T3>T4>T5>T6>T2>T1,其中T3、T4与对照T1之间差异显著。
用相同浓度的ABT6号生根剂处理不同粗度的油茶插条,插条在成活率、假活率、生根数量超过50条的插条占全部成活插条的百分数和根长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同。用T5、T6、T4和T2处理时,粗度>2.5 cm的插条成活率都要高于粗度2.5 cm的插条假活率都低于粗度2.5 cm的插条,其生根数>50占成活数的百分率都要高于粗度2.5 cm的插条根长都要高于粗度
3.2不同浓度ABT6处理对油茶插条抽梢的影响
梢数、梢长、梢基径是反映油茶插条地上部分生长活力的指标。从表2可看出,对于粗度>2.5cm的插条,各处理的抽梢数为T6>T5>T4>T2>T3>T1,其中T6、T5与对照T1之间差异显著;各处理的梢长为T5>T6>T3>T4>T1>T2,其中T6、T5、T3与对照T1之间差异显著;各处理的梢基径差异则不显著。
对于粗度T3>T4,其中T4与对照T1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的梢长为T3>T5>T4>T6>T2>T1,其中T3、T5、T4与对照T1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的梢基径差异也不显著。
用相同浓度的ABT6号生根剂处理不同粗度的油茶插条,插条的抽梢数与梢长都有较大不同,而梢基径则差别不大。用T6、T5、T4处理时,粗度>2.5cm的插条抽梢数都要高于粗度2.5cm的插条梢长都要高于粗度
4.讨论与结论
插条粗度对扦插生根的影响因树种而异,毛新×银灰双杂种(Populus tomentosa×P.bolleana)×P.canescens硬枝扦插粗细对成活率的影响不大[6]。榉树Zelkova serrata扦插时则宜选用枝粗>1.2 cm的枝条扦插,枝粗2.5cm的插条都要好于粗度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的生长具有调控作用,浓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9]。本试验使用6种不同浓度的ABT6号生根剂处理油茶硬枝,对这些硬枝扦插效果比较后可知,用1000×10-6g/ml和1500×10-6g/ml浓度处理的插条在成活率、平均生根数、根长、梢数和梢长等方面都表现较优。
综合上述的扦插试验结果,本文认为,在油茶的实际扦插生产中,从提高扦插质量及节约生产成本角度考虑,选用粗度>2.5 cm的硬枝作插条,并且用浓度为1000×10-6 g/ml 的ABT6号生根剂浸泡插条基部30 min,是值得推荐的。
参考文献:
[1]陈定如.山茶、金花茶、油茶、广宁油茶[J].广东园林, 2008, 30(1):77-78.
[2]庄朱辉.油茶扦插育苗试验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 2003, 30(3): 83-85,98.
[3]田如英.贵州铜仁地区油茶扦插繁殖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7(10): 60-61.
[4]李玉文,李朝志,刘永国,等.3种激素不同处理穗条对油茶扦插效果的影响[J].西部林业科学,2011,40(3): 59-62.
[5]谢一青,李志真,姚小华,等.油茶扦插生根主要影响因子及生根相关酶动态[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2, 32( 3) : 232-237.
[6]段安安,朱之悌.白杨新杂种――毛新×银灰硬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19(1): 38-44.
[7]刘德良,张琴.珍稀濒危植物榉树扦插繁殖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1, 16(1): 37-39.
篇8
【关键词】舒适护理;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
卵巢囊肿是常见的一种卵巢良性肿瘤,恶性病变的程度较高,较多发病于中年女性[1]。近年来主要通过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同时,医学技术的进步也对了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疗过程需要尽量避免对患者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的损害,所以舒适护理在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较多的应用在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的治疗过程[2]。本文通过对我院80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研究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挑选2012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年龄范围27~43岁,平均年龄(34.2±7.6)岁,已婚已育21例,已婚未育11例,未婚未育8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范围26~42岁,平均年龄(33.5±6.8)岁,已婚已育20例,已婚未育13例,未婚未育7例。两组均经过仔细的妇科 B 超检查,确诊为卵巢囊肿,且均属于良性肿瘤。
1.2 方法
手术前对患者病情仔细分析,并根据患病部位大小及囊肿程度与患者进行商量,制定卵巢囊肿切除术的具体方案。手术采取全麻方式,观察组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模式治疗,护理人员在手术全过程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护理治疗。心理护理方面,及时发现患者手术前的紧张忧虑情绪,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使其顺利进行手术[3]。手术后的恢复是治疗过程的重要部分,因此手术对患者生殖器官有可能造成一定的伤害,影响患者正常的机体功能,所以治疗结束后要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疗养方法,改变有害的生活习惯,尽快恢复。治疗结束后,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个人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所接受的具体护理方法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本组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两组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结束后,统计调查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得分评价)。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对护理方法满意度对比
统计两组患者对所采取护理模式的满意度可以看出,观察组非常满意的人数远多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满意率也比对照组高,说明了患者更满意舒适护理的治疗效果,较好地完成了患者卵巢囊肿的治疗,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病患使其功能受损,对女性生活生育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及时治疗对未婚女性生育和以后的生活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的进步使腹腔镜手术成为了治疗卵巢囊肿的常用方法,而由于每个患者自身的具体病情不同,使得腹腔镜切除术的治疗也有所不同,若对患者以后的生育会造成隐患,医护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在手术全过程的心理变化,积极宣传讲解治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术前护理非常重要,关系着患者能否以最佳的状态进入手术,积极地配合医师展开手术,使腹腔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发挥到最大。顺利实施手术需要护理人员全方位的护理加以辅助,护理人员应重视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合理处理。手术过程中,要重视医疗器械的消毒,手术部位的卫生操作,严格按照手术室的操作规定进行消毒操作,避免其他细菌病毒的感染。手术结束后的恢复是患者治疗过程的重要部分,护理人员应积极向患者宣传指导正确的护理方法,培养正确的生活习惯,根据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认真分析,对患者提出合理建议,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巩固治疗效果,预防其他疾病。手术后若发现患者有身体不适等不良症状,应及时反馈医师,并采取具体的后续治疗方案。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全部医疗费用进行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医疗花费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医疗费用的减少使患者得到了切实的好处。
缩短了治疗时间也方便了患者进行自己的生活工作,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治疗方法的满意度,帮助了患者的同时也提高了我院治疗卵巢囊肿患者的质量和知名度,总之,舒适护理应用于女性卵巢囊肿的治疗中,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盈凤. 舒适护理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20):3173-3174.
篇9
关键词 介入治疗;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4年9月收治产科重度出血性疾病患者13例,均行DSA介入栓塞治疗,年龄23~38岁,平均(29.3±5.4)岁,初产妇2例,经产妇11例。其中经阴道分娩后大出血2例,剖宫产后大出血1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出6例,子宫内膜癌出血4例。血量1500~2800mL,且伴有不同程度休克。13例患者均保守治疗,输血、补液等抢救治疗无效行介入治疗。
方法:①栓塞前准备:开通静脉通道,以快速补液、输液,纠正休克。②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行右侧腹股沟韧带下5mm处局部麻醉,通过Seldinger技术行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5F导管鞘常规置入,用5F导管对同侧髂内动脉插管及对侧同步行盆腔DSA,确定出血部位、出血动脉分支,按造影结果,快速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或者髂内动脉前干插管,在固定导管中注入栓塞剂,行IIAE或UAE,然后行DSA造影显示栓塞成功,术后观察30min,如阴道无出血,且血压稳定,则拔管后可加压包扎穿刺点。③术后处理:术后患者平卧13~24h,右下肢制动6h,仔细观察穿刺处是否出现血肿、渗血,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和下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同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是否正常,还有子宫收缩、阴道流血情况;及时纠正贫血、休克,保留导尿,据医嘱采用抗生素防止出现感染。
术前护理:产科重度出血疾病具有突发性特点,病情重,患者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因此,在术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开展有效沟通,通过介绍病情、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等,打消患者心中疑虑,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各种生命体征,以右侧腹股沟为中心、直径20cm,作为备皮范围,也包括会。
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其血压、脉搏与呼吸,每隔30min 1次,各项指标稳定后,改1h 1次,观察4次后可改2h 1次。使用沙袋压迫穿刺点6h后,右下肢制动1d,并保证穿刺处的清洁。同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渗血出现。术后,注意观察阴道是否出血,若流血,观察流血的颜色、流血量及性状。术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及足背动脉搏动,并观察肢体是否出现麻木、疼痛和苍白等明显症状。如出现上述症状,则应立即上报医生处理。②基础护理:术后嘱咐患者卧床1d,并帮助患者进食、排便;嘱咐患者多饮水,并加强营养。术后6h后,如无呕吐、恶心等,可进高热量、高蛋白食物,饮水量控制在>2000mL/d,可减少肝肾的损伤及造影剂的排泄。同时,注意病房卫生,预防褥疮;保留导尿1d,确保导尿管通畅,观察尿液颜色、尿量,1d后可拔出导尿管。③并发症的护理:一是发热护理。术后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变化,38.5℃,可给予药物降温,行补液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口腔卫生、加强皮肤护理;二是疼痛护理,术后多数患者下腹疼痛,护理时正确评估疼痛,给予镇痛药物或采用音乐疗法、松弛治疗,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减轻其疼痛感;三是神经损伤,如髂内动脉完全闭塞,便会引起神经缺血性损害,产生下肢麻木、瘫痪及Brown-Sequard综合征,护理时应安抚患者,嘱咐其适当活动,并按摩患侧肢体。
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结果
治疗效果:13例患者均行髂内动脉造影,均见造影剂外溢。髂内动脉栓塞6例,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7例,手术均成功。手术平均用时52min,术后阴道出血停止。
并发症情况:术后7例出现轻度发热,持续2~4d,4例患者轻度臀部疼痛,持续3~5d。本研究纳入患者均无穿刺点出血、血肿状况,且足背动脉搏动、双下肢活动正常,术后1d轻微活动,1~2周后均痊愈,有效率100%,见表1。
讨论
篇10
关键词: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规范
一、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
现行财务国库管理制度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决定着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比如传统体制下的公共财政显露出诸多缺陷,即重复、分散设置账户,造成财政收支活动极其不透明;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较慢,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执行分析及实施宏观调控时缺少可靠的会计信息依据;财务收入执行时征管不严、退库不规范,资金流失现象严重;支出执行时资金分散拨付,大量财政资金滞留于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甚低,腐败行为容易诱发。改革国库管理制度,成为新形势下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财政国库管理的必须之举。
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即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开始实施,其在内容上包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收入收缴管理制度,即财政部门代表着政府开设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并将全部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收缴、支付及管理;其支付方式立足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依托于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及银行之间实时清算系统,当所有的预算单位出现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的需求时,则经预算单位提出申请,并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予以审核后,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把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手中;其具体程序可概括为一套账户体系即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两种支付方式即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方式。自相关措施推行以来,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尤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更加发挥出巨大的影响力。
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产生的主要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来,财政资金拨付程序、支付方式、帐户设置等均发生明显变化,诸如必须严格区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单独设账核算等措施,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愈加复杂化。
会计入账依据改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事业单位收入确认的依据变更为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所提供转账通知及其他原始凭证,支出确认的依据也随之变更为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或者行所提供转账通知及货物验收单等原始凭证;会计科目设置改变,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为“一个不变、一个增加、两个改变”,其中一个不变是指执行的会计制度仍然是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一个增加是指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这一会计总账科目,两个改变则是指“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内容变更为预算单位自筹资金收入、以前年度结余以及各项往来款项,“资产负债表”汇总方式变更为将所属预算单位的数字相加,同时不把上级的“拨出经费”和下级的“拨入经费”做出相抵冲的处理。
此外,会计核算实务也发生改变,其分为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下的两种会计处理方式。财政直接支付即财改国库支付中心把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提供者手中,预算单位仅能办理转账业务、不能支取现金,此种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必须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开出的《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原始凭证进行入账,比如处理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时,借: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贷:拨人经费、财政补助收入;处理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材料及服务款项时,借:库存材料、材料、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贷: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处理财政直接支付的购置固定资产的款项时,借: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贷: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同时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财政授权支付即财政部门把财政资金支付权利授予预算单位手中,由其根据批复的预算及用款计划自行办理支付业务,此种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可依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开出的《授权支付额度通知书》、《财政资金支付凭证》及原始凭证入账,比如收到“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后,可据通知书列出数额,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购买物品、服务等支用额度时账务处理,借:经费支出、事业支出、库存材料、材料,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如果购入固定资产则同时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账务处理,借:现金,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三、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规范途径
1.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存问题
我国推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一些实际性问题,具体表现为:
会计入账依据出现问题,即票据供应渠道不统一、票据通用性不足,以及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在国库收付中心支付资金后,由银行返回至预算单位《直接支付凭证》记账联,但因未能及时传递而造成预算单位记账时缺乏直接支付的凭证,加之有些单位会计凭证与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不相符合,致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信息采集、会计凭证处理等出现凭证跳号。
会计核算实务也出现问题,由于预算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后的会计核算方法掌握程度不一,对预算单位“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会计科目未能充分理解,则极易造成核算方法上的错误;个别预算单位并未依照财政部下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内容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并实施会计核算,导致财政改革陷入上下衔接不良、步调有异的局面,零余额账户管理、使用等均不够规范;现行国库结余资金处理手段与原有会计制度无法衔接。
账户设置不规范,主要包括预算单位保留账户的现象致使国库集中支付规范性不够,预算单位多头开设银行账户的存在造成资金管理混乱,专项资金重复开户的问题使得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分散,少数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导致资金监管失控。同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现行会计制度及财务管理相关规定之间衔接也存在难度,使会计核算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2.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规范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有效途径
解决会计核算问题,事业单位应致力于四个方面的措施:
统一票据供应渠道,即在票据供应渠道这一源头上统一控制事业单位的收入,具体在于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供应票据时须在财政部门备案,以确保财政部门能从源头上控制预算单位的收入,并使预算单位的收入全都上缴财政。
规范会计科目和核算方式,一则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即设置一级科目、重要的二级科目及三级科目,同时依照本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需要,各事业单位还可在二级科目与三级科目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其他必要的明细科目;二则设置具有行业特殊性的会计科目;三则制定相关规定,对各个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及具体账务处理加以规范。
清查整顿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出发,对各个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全面清理整顿,针对现有账户开设实际情况以及预算收支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严格规范事业单位的银行开户管理。作为现代国库制度的关键环节,账户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规范账户管理等系列工作将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 上一篇:桩基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 下一篇: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