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通话培训教案范文

时间:2024-03-20 16:5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普通话培训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普通话培训教案

篇1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位于陇县县城,耕地面积3.35万亩,林地20多万亩,农业产业结构初具规模,烤烟、奶畜、香菇、西瓜、核桃、苹果六大支柱产业发育壮大,是陇县西部农产品产销基地之一。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发展,建成了以镇政府所在街道为中心,集工商贸于一体的陇县西部贸易和商品集散地。2020年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3275元。先后荣获全省维护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省级生态镇、市级文明镇、市级卫生镇、市级平安镇等称号。

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按照县语委办要求,积极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认真执行语言文字法规和标准,将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纳入单位工作日程和目标考核,渗透到日常工作的各方面。镇政府、各学校均成立语言文字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工作措施,深入开展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其它法律法规的宣传,扎实认真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推广普通话、汉字规范书写、清理不规范字等活动,达到了陇县迎接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标准。

二、措施与成效

1、镇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纲要(2012-2020)》以及《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根据《陇县迎接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制了《城关镇迎接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全镇各单位、各村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省市有关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规定为核心,以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化应用基本规范”为目标,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严格的培训检测,进一步提高全镇农村“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使普通话成为农村、单位的日常语言、交流语言,并在社会发挥示范效应。

2、全镇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普通话水平均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其中语文、英语、幼儿园教师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公务员达到三级甲等以上。各单位、中小学通过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规范用字意识加强,应用水平提高,各种公文、名称牌、标志牌、指标牌、教案本、作业本、板书等能正确使用规范汉字。

3、镇政府、各单位推广普通话组织机构健全,制定了语言文字工作规划、计划、方案。建立健全普及普通话有关制度和语言文字管理制度,落实措施得力,责任到人。

4、各单位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从平时的记录、笔记到会议发言、平常的交流,都要求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并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篇2

   语言文字工作计划通用模板

  本学年我园在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过程中,将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有利于普及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不断提高师生的普通话水平,全面推进我园的语言文字工作。我们力求引导幼儿在愉快学习中热爱语言、感受语言、运用语言,培养一批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本学年来我园语言文字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建立三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形成了以园长主管,教务处、办公室负责,全员落实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围绕“严管理、重落实、创特色”的总体思路开展工作,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工作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务处负责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教师及幼儿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全体教师负责幼儿在家庭和面向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同时,园内的指示牌、标志牌、标语牌规范用字情况,由教务处负责;班内的规范用字情况由副园长和教研组长及班内成员负责;对师生的专门培训、常规检查以及各项活动的开展等,由教务处负责。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为确保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地顺利进行,幼儿园制定了《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与此相应,修订了《教学评估细则》等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要求,并把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作为教师上岗、评优、聘任、晋升职务的必备条件。

  三、加强学习,多方宣传

  幼儿园将把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幼儿园议事日程。根据上级语委一年一度的“推普周”的要求,开展学习和宣传工作。幼儿园将利用平时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全校教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达标评估的通知》等法规、文件。

  幼儿园将利用园宣传窗、永久性标语牌、等途径和载体,加强“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宣传,增强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意识。特别重视每年的“推普周”工作,认真组织好学校的内外宣传:制作宣传版面、分发推普宣传单,积极搞好推普宣传,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力度。

  幼儿园还将充分利用幼儿园网站,创办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专栏,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管理实现信息化、公开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要求各班精心布置教室内部环境,提出规范用字要求,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每位教师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检查身边的牌匾、标语、黑板报等活动,净化园内语言环境。

  四、抓好普通话的推广,切实落实语言文字工作。

  (一)将语言文字普及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教务处将实施教师备课笔记不定期抽查的制度(文字书写是必查内容),并提供反馈、指导意见,要求教师及时矫正。班级语言文字工作小组记录教师课堂用语用字情况,定期向教师反馈。学期结束,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一项依据。幼儿园提供专项经费,供师生培训、购买资料和开展活动使用,以保障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开展。

  (二)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教学竞赛有机结合。

  幼儿园还将结合“教师基本功竞赛”、“优质课选拔赛”、“教师教学竞赛”、“教师教学大比武”进行青年教师过“四关”活动,即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规范书写教案、规范使用电教设备。这些工作的开展对提高青年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和能力,营造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氛围,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面向全体教师,推广普通话。

  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工作,教师的榜样是关键。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教师自身语言文字规范使用能力对幼儿影响深远。所以,幼儿园本学年将特别注重对广大教师的普通话素养、运用规范汉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召开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专项工作落实大会,组织教师学习,以强化教师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外,幼儿园还将园内普通话水平较好的老师对普通话水平较弱的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幼儿园要求教师率先垂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讲标准普通话、用规范字。教导处还组织有关领导“看”课,检查教师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情况,并要求班级推普员将教师讲标准普通话、写规范汉字的情况进行记载,作为教师学期考核的依据。现在我园教师能自觉运用普通话和规范字进行教学和日常交流。

  为使推广语言文字的工作扎实开展,本学年我园要求师生必须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同时规范幼儿用语、学会说普通话。每班每学期举行一次班内“钢笔字书法”优秀作品展示,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内容分层次、分阶段落实,强化与常规相结合,潜移默化地让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收到了显著成效。

  (四)配合课堂教学,举办古诗诵读比赛、“我喜欢的故事”比赛、诗歌朗读比赛。建立“好书交换站”。在班内幼儿间,建立“好书交换站”,的活动。

  (五)积极做好每年的“推普周”活动。

  “推普周”活动中,幼儿园将组织规范用语用字知识讲座、规范用语用字知识竞赛征文评比、小记者小主持人口语竞赛等活动,各班以“讲普通话、用规范字”为主题开展班级活动。组织教师对我们身边的规范化用语、用字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撰写了研究性小论文。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师生切身体会到说标准普通话、用规范化汉字对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产生的影响。

  (六)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幼儿园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争取家庭的配合、社会的支持。

  为提倡学生坚持在家庭、在社会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由幼儿园到家庭,由家庭辐射社会,扩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影响力。我园还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教师走上街道、走进社区和农村,向城镇居民宣传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意义;制作推普卡片,向人们进行宣传;对大街小巷,店名,广告,路标,铭牌等用字情况进行检查,查到不规范用字,及时找到相关单位和个人,告知正确用法,提醒其及时更正。同时,为加强家、校、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幼儿园要求家长在家和学生交流都要用普通话交流,同时督促幼儿园周边单位或部门在对外悬挂的标牌中出现的不规范用字及时地改正过来。

  (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电子阅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我园电脑可以上网进行网上阅读,同时购买了大量书籍,供孩子和老师阅读,让阅读成为校园时尚、成为师生生活方式。

  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道路还很漫长,任务还很艰巨。校园是传播知识、获取知识的地方。我们师生有责任共同营造一个纯洁的语言文字环境,培植属于我们自己的净土。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我园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水平。

  语言文字工作计划通用模板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精神,深入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中,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师幼语言文字意识,提升自身文化品位。

  二、工作目标:

  积极宣传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扎实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带动工作。强化师幼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向全社会推广辐射,促进我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完善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1.在园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考核落实,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素质教育、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与幼儿园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建立相关用语用字的规章制度,做好文字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从而督促并提高用语用字的规范水平。

  2.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全体教职工都积极参与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活动中来。

  3.加强日常的检查,做到语言文字工作经常化。定期对幼儿园的用字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家园宣传栏、教师的备课等。把普通话运用能力作为幼儿园文明班评选以及对教师的工作考核结合起来。

  (二)广泛宣传,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1.营造推普宣传氛围

  (1)将固定标语张贴在幼儿园各个地方,并在大门、教学楼处张贴以宣传推广普通话为主题的宣传画。

  (2)各班充分利用好家园联系栏,营造推普宣传氛围。

  (3)结合经典诵读,在公开栏张贴每周一拼,扎实教师基本功。

  2.充分利用多媒体宣传

  (1)利用校园户外音响,在晨间及户外活动时播放推普歌曲。

  (2)借助幼儿园网站,向老师、家长及幼儿宣传“推普”小知识。

  (3)利用室外电子屏,播放宣传标语,营造宣传氛围。

  3.开展丰富的推普活动

  (1)倡议老师们从身边做起,找身边的错别字,如家园之窗,社区的公告栏。

  (2)在幼儿间进行“大带小”活动,鼓励中大班的孩子为弟弟妹妹表演讲故事、念儿歌等活动,引起小年龄孩子学说的兴趣。同时也让大孩子带领小孩子玩耍,在自由的交流中模仿学说普通话。

  (3)教师为幼儿树立榜样,明确“说普通话,从我做起”。在一日活动中,坚持每一环节都使用普通话,教师间交流也不例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用普通话交流。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说普通话,引导幼儿多说普通话,引导幼儿大胆说、慢慢说、说清楚。

  (4)与家长密切联系,共同做好推普工作。组织幼儿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讲普通话”活动,向家长宣传推普知识,从而提高推普工作的全员知晓率和参与率。

  (5)学习上级文件,精心组织开展第18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紧密结合本园语言文字工作的实际,不断拓展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创新推普周活动的宣传内容和组织形式。

  (三)加强研究,建设和谐语言生活

  20xx年,我园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将秉承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幼儿园管理常规的精神,把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纳入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中开展,努力提高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四、具体安排

  一月份:

  1.全园开展错别字整改活动。

  2.语言文字工作资料收集整理。

  二、三月份:

  1.制定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2.各班开展“看图讲故事比赛活动”。

  3.教师规范用字测试。

  四月份:

  1.青年教师讲故事比赛。

  2.开展“教学展示周”活动。

  3.语言区角观摩活动。

  五月份:

  1.开展教师写字比赛活动。

  2.开展“啄木鸟”行动,进行班与班之间的互检“家园联系栏”、领导班子检查教师的文本文件。

  3.幼儿经典诵读活动。

  4.互帮互学活动——教师说规范普通话。

  六月份:

  1.举办欢庆“六一”儿童节活动。

  2.开展教师教养笔记展示交流活动,实施规范用字。

  3.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4.开展大班毕业典礼。

  七、八月份:

  语言文字工作资料收集、整理。

  九月份:

  1.庆祝教师节、中秋节活动,在师德学习、文字游戏中,渗透文明用语、规范用语,营造良好的园内环境。

  2、推普周活动,通过张贴宣传图片、海报、文明用语和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推普氛围。

  3、“庆国庆”师生朗诵大赛。

  十月份:

  1、组织部分青年教师开展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知识竞赛?

  2、教学展示月活动。

  3、各班语言区角环境交流

  十一月:

  1、读书交流活动

  2、“课内比教学”教师技能大赛

  十二月:

  语言文字工作总结、资料收集。

  语言文字工作计划通用模板

  说好普通话是每个公民的基本 素质 ,为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市、区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精神,不断提高 幼儿 教师的规范用字水平。标准运用普通话是本学期工作的一大重点,我们将本着“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全民素质”的目标,形成自上而下,家长、幼儿、教师人人参与、人人讲好普通话的良好氛围,使我园推普工作更趋规范,先做计划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保证目标顺利实施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语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工具地位越来越重,因此,要求我们教师认真学习。在工作中不断规范语言、文字、让普通话成为教师职业语言,让普通话在幼儿园得以顺利实施。

  二、积极探索、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教师作为教育 群体中的一员,其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幼儿对老师的接触最多,善于模仿、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任何力量所不能比拟。因此,我们要面向全体幼儿,推广普通话、从小抓起。如:与幼儿交谈使用规范的普通话,每天安排十分钟“说说我做的事”,不但让幼儿接受教育,而且提高语言表达。

  2、说好普通话,首先要多模仿、多听、多说、扎实的掌握普通话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做到多读、多记、为了使我国普通话水平得以提高,要求教师:

  (一)、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有目的的制定出本班的推普计划。

  (二)、多朗诵书面材料、普通话读本、提高普通话水平。

  (三)、举行“做个文明人,规范汉字”等活动,提高教师推广普通话的积极性。

  三、做好宣传工作,为幼儿创设良好环境

  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必须家、园、社区三方面配合,同向、同步形成合力、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推广工作不能局限在幼儿园,要让家长参与到当中,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向家长宣传有关普通话的知识、与家长联系、交谈时都要使用普通话,让家长了解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创设良好环境配合教师的推广工作。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坚持不懈讲普通话工作做好,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基础。

  附月份安排:

  三月份:

  1、学习文件,提高教师思想意识。

  2、制定个人打算。

  四月份:宣传普通话推广工作

  五月份:

  1、说说我班的趣事(各班)

  2、 绘画 :我是小小推普员(各班)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低年级 说话 写话 训练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是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和使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基础,有效的说话写话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为学生习作消除畏难心理,走出农村作文教学难的盲区。农村教学受地域环境的影响,要完成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说话写话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朗读,引导说话写话

农村小学语文说话写话训练教学最大的困惑就是学生语言的不规范性,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夹生饭"。近几年入学的儿童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家长在外出打工的时,接受外地城市"早期教育"的影响,打工归来,都要给孩子购买大量的儿童读物,用他们极不标准的普通话教孩子阅读,用他们原本不规范的书写方式教孩子写字,教育的初衷是好的,但家长教育的不规范性,导致农村儿童语言表达的不规范性,他们的说话常常不完整,语言不准确,重复颠倒,拖声拖调,不能停顿,"夹生"的语言表达,教师极难纠正。表达不清,何言理解,更谈不上运用。朗读是说规范话(学习普通话)、写规范字,进行规范化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书读百遍,其音自正;朗读是理解语言的重要方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从文本获取信息,构建知识点,同时调动学生的人生阅历和言语图式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达到朗读构建意义,实现文本的真正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言表达准确了,写话才有谱。

2.借助插图,训练说话写话

低年级学生积累的词语较少,能理解的词语更少,对词语的理解多数停留在字面上,对知识的构建是"散装"的,学生说话存在重复、颠三倒四的现象并不奇怪,低年级语文教师应看到这正是学生需要引导的关键时期。如何将学生头脑中"散碎"的东西有序的串联起来,其实我们的教材编排早已考虑了学生的特点,已经指明了有效途径。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9岁之前,对图画的感官直觉永远大于对文字的表述。图文并茂是现编教材的最大特点,可是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是注重了文字,而忽略了文中的图画,把他当做课本的装饰品。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是过来人,回忆我们曾经经历的课堂,我们的第一感官就是寻找书中的图画,对书中图画所产生的兴趣永远大于文字的本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之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画了写什么,形成对事物的表象,在引导学生阅读文字,体会文中是如何说出来的,将画面与内容结合为一体,学生的表述就有条有理了,学生在今后的习作练习中,文章也不会缺乏条理性。

3.巧设环境,铺陈说话写话

根据教学进度计划,应该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因此我提前进入教室,布置训练场景。只见班上的学生都围着窗子观看,叽叽喳喳的议论不停,上课中响了才悻悻地回到座位,对我精心准备铺排的场景索然无味。看到这一切,我上课的激情降低到零点,但我更明白今天要是按备好的教案程序化上课,收效已经不大了。我调节一下心态,放下事先想好的导语,顺着学生课间的兴致,问了一句:"同学们刚才在看什么?"这下可好,学生们又来劲了,有的说:"老师我们在看桃花。"有的说:"老师,我们学校后面那片桃林又开花了。"有的说:"老师,你不想看吗,那花开得可好看了。"看到眼前的一切,心一下子豁然开朗,眼前就是活生生的场景,于是我因势诱导,学生很快完成了相关训练,其效果超出了我的想象。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生活也应是学生练习说话、写话的源泉。儿童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也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正因如此,他们虽然对生活充满好奇,但兴趣毕竟很短暂,对事物的知觉较浅,形成的印象基本是过目皆忘,学生对生活的直观表象,还需要唤起学生大脑意识,才能将生活的画面有效储存。教师能捕捉这一瞬间,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铺陈我们的教学方案,激发他们把自己当时想说的话说出来,这才是创建了有效课堂,才是新时期教育所需。

篇4

论文摘要: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培养的师资,必须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目前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方面与培养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的师资上有很大的不适应之处。因此,必须对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进行改革调整。

一、本文产生的背景

面对当前如火如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中文专业将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培养出合格的具备相应素质的语文教师,这一重大问题已经十分尖锐地突显在人们的面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本文正是从探究中学语文课程改革需要什么样的师资出发,从而探索高师中文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

二、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对高师中文专业培养的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对新一轮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作一个了解。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的前言中对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作了明确的说明:即“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法、评价目标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了基础课程改革的三大主题:教育观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制度的重建。这正说明两点:一是这一轮的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是一个整体性的、具有质的飞跃的变革。这对于我们高师中文专业培养中学语文教师的具体目标及其相关方面,提出了重新审视的必要。二是通过对语文课程重点改革的这些方面,特别是体现并指导这一系统改革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及与之配套的语文新教材的认识概括中,可以捕捉到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对中学语文教师素质、能力要求的信息。

具体来说,都有哪些信息呢?

1、在“语文新课标”中,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性质至少说明了两点: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了培养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互为表里)与语文运用及言语交际能力,必然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任务。

(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揭示了语文的文化属性,它本身就是文化,同时它负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文化是语文的根基。作为语文教育凭借的教材来说,所选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大多文质兼美,在语言文字方面既是典范,同时又汇集了古今中外的思想及文化精华。所以文化内涵是与语文工具性不可分离的特性。正因为如此,“语文新课标”里课程总目标的第1条中,提出了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第2条提出了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可见多种文化的积淀与人文素养对语文的学习与运用是十分重要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两位一体的。

2、语文新课标还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新课标中,基本的语文素养被解释为:“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重视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与创新精神,注重语文规律在实践中的把握与运用。

4、新课标中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努力建设开放性的、有弹性、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构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

6、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并恰当运用互联网技术,收集、运用好信息,能设计、制作并使用语文课件,同时能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新技术及信息处理。

7、语文新教材的编写不但体现了上述思想,而且选文更新力度极大,五分之四的选文是新的,不仅强调文质兼美,强调名家名篇,而且进一步加大了时文比例。从新教材注明的选文出处,不少选自1999年和2000年新近出版的书籍,选文内容和主题富有时代气息。

以上信息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那就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对语文学习观、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师观、学生观,对语文素养、对语文教学策略和方式、对语文教材观等等已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理念,特别对语文教师提高到专业化程度上来要求,对语文教师综合素养要求是更专业化更高更全面了。

从上不难分析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如下的思想理论知识素养与能力结构,才能适应基础教育语文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1)思想理论知识素养

能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师必须有良好语文教师思想品格情操素养,职业道德素养,语文学科基础知识素养,语文教育基础理论素质修养,广博的人文素养,及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素养,网络信息知识素养及其它自然科普知识素养。

(2)能力结构

能力结构可大致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知识能力结构,一块是语文教学能力结构。

知识能力结构包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较强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储备能力;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联想、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较强的审美能力;较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敏锐地感知并吸取新的知识理念的能力。

语文教学能力结构,包括“三字一话”的基本教育技能,师范性教学语言的能力,创造性理解和处理使用教材的能力,建构校本教材的能力,具有策划并实施语文教育教学策略的能力,具有组织与引导语文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设计教案与学案、组织教学、测试反馈、教学评价的能力,具有驾驶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具有语文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目前高师中文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上与培养达到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的师资尚有不适应之处。

以贵州省师专中文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为例来看,与培养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需求的师资有极大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高师中文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缺乏明晰的理念,或其理念已与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不相适应。

就毕节师专中文专业而言,其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也跟省内其他师专一样,是根据贵州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时间计划表制定的“毕节师专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时间计划表”。其课程为何这样设置,为什么这样结构,不见任何说明。我们除了知道师专中文专业就是培养合格初中语文教师外,至于什么样才算合格的语文师资,认识就十分模糊了。当然,这样设置什么课程,不设置什么课程也就有了许多随意性、盲目性。其课程设置和结构与师范性要求的不适应性更是显而易见的。

2、语文教育类课程设置极为薄弱

从毕节师专中文专业的教学时间计划表看,语文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仅在第五学期开设一门“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课时为72学时。语文教育类课程在高师中文专业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板块,是一个课程系统,它可以包含语文学、语文课程论、语文学科教育学、语文学习心理学、语文教育史、语文教学法、语文教材研究、语文微格教学、语文名课点评、语文教育研究等等系列课程。其中既有基础理论类课程,亦有语文技能及教育实践类课程。这一系统中的课程都是相辅相成的。仅仅一门72学时的初中语文教材教法,无论如何也包容不了以上各门语文教育类课程,实际它也不可能负载得了语文教育类课程的全部内容。所以仅设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这一门课程,涉及内容多,教师取舍左右为难,教学上显得仓促;学生则大多惜惜懂懂,既不能更深更广地去把握中学语文教学的理念与规律,试教时间也极为不足,实习时难以胜任语文教学。现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三大主题,即语文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的变革,语文教育制度的重建,要求对高师中文专业语文教育类课程系统的构建、设置与加强,已是势在必行的了。否则,学生的语文教育基础理论素养和语文教学能力也不可能建构起来。

3、口语交际课程被忽视

从毕节师专中文专业的教学时间计划表上可以看到,该专业没有口语交际(或口才学)类课程,只能看到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中,有36学时的普通话课。而普通话课作为全校都开的公共教育类课程,旨在进行普通话的培养,重在语音形式的训练,算不得严格意义的口语交际课程。语文教师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新课标中,无论哪一个学段,都是重要的能力目标之一。语文教师的交际口语,不仅仅如其它学科教师那样是教育、教学、生活、工作的手段与工具,更是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示范,是学生获取交际口语语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口语交际课的开设,对中文专业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极为重要的。

4、缺失广义的文化类课程

从毕节师专中文专业的教学时间讨一划表上我们看不到广义的文化类课程。本文前述表明,高师文化类课程的缺失是不能适应中学语文课程需要的,是不利于中文专业学生的文化品位的提高、文化素养的拓展与培养的。文化类课程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文化素养。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尚且有文化渗透教育的要求,而高师中文专业就更没有理由在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中,将文化类课程抹去了。

5、有的课程学时设置和结构需要调整

普通话对高师中文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是他们将来从事语文教师工作的工具,是他们的教学语言,更是他们将来做语文教师时学生学习普通话和交际口语的活生生的楷模和示范,同时普通话亦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前提与基础。毕节师专的学生,大多来自偏僻农村,方言影响根深蒂固。大多数学生汉语拼音基本没有掌握,发音顽固地格守方言影响。掌握普通话虽说更多地体现为技能的问题,要靠习得,但也十分需要个别的点拨指导。现时班级大,人数多,仅36学时要切实走完教学进度,亦是困难的,要让学生通得过毕业要求的等级测试,更是困难,而要过得了对语文教师要求的等级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在教学实际中早已不得不再加一个学期(36学时)的普通话课,才能完成教学进度。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安排在第一至第三学期,每个学期学时分别为每周3节、2节、2节。现代文学部分往往将第一、二学期的学时占完,而余下第三学期的周2学时给当代文学,教师学生皆反映学时显得极为紧张。而现行中学语文新课改教材,选文进一步加强时文比例。要与之相适应,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时比例应该调整,以加强当代文学课程,增强学生中国当代文学素养。

以上虽只举普通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两课程为例,但亦说明了高师中文专业在课程学时设置与结构上有待调整之处。

6、缺乏语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时代,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早已进人到基础教育的课堂,成为大加推广,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了。声像影视、多媒体课件使中学语文课堂生动活泼,魅力无穷。高师中文专业虽然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但并未同专业教学的应用结合起来。不开设语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生无法适应将来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需要。

7、学科本体性课程拓展不开,适应不了语文新课改新教材的需要

中学语文新课改教材内容已显示,作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其知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不在于一个深,而更多的是体现为一个“杂”与“博”,当然“杂”非杂乱无章之意,“杂”与“博”指的是教师的知识门类及各门类知识面的广博,这就要求高师中文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对学科本体性课程加以拓展,而且要拓展文化类课程,方能适应这一需要。而从中文专业的教学时间计划表上已明显地看到,别说专业外的文化类学科,就是学科本体性课程门类数量也有限,面也较窄,拓展不开,适应不了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再加未开设选修课,不能给课程设置以更大的空间,无法使本体性课程得以拓展,自然也不能适应每位学生对学科本体性课程的选修需求-

8、忽略了边缘性课程的设置

人类许多专门的科学与知识,往往要转化为边缘科学与知识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如在高师中文系,为什么开设普通教育学与普通心理学之后,学生却不能或者是不会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呢?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将普通教育学和普通心理学与语文教学的有关方面联系起来,转化为语文学科教育学、语文学习心理学。如果我们能将一些边缘性的学科开设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加强对学生语文教学及其科研实践的指导,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与运用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更有利于其将来从事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

四、高师中文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的改革调整设想

为适应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培养出能胜任语文课程改革的师资,针对高师中文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上与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不适应之处,结合毕节师专中文系的实际,我们对高师中文专业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的改革与调整作如下设想。

1、确立高师中文专业适应时代需要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使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使各学科课程有一个凝聚的核心,使专业内的课程既有独立性又有联系,既有区分又有整合,建构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共同打造适应时代需要的基础教育语文师资。

2、加强语文教育类课程,明确专业主干课,使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既能拓展,又突出汉语言教育专业特点。

3、为扩大课程设置空间,拓展课程门类,充分挖掘并利用教师教育资源,扩展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课程设置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活动课。

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主干课列人专业必修课范畴。

选修课分为限选课与任选课,给学生的发展既给以导向又给予充分的自由度。

实践课包含军训、劳动、教育实践(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论文及其答辩。

活动课,由系根据校、系、班及学生具体情况,根据培养现代语文师资的需要,与时俱进,每学期制订活动课内容及计划予以公布实施。

4、在选修课中增设文化类课程、语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口语交际课程、语文教育类课程、边缘性课程

5、对相应的一些课程设置及学时作调整。

6、现以高师中文专业专科为例制定教学计划。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专科(三年制)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的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情操,热爱语文教育、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较深较广的文化知识修养的,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能从事现代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教研的教师和教研人员。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较为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

2、掌握古今汉语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正确理解和处理古今汉语文字材料的能力。

3、有比较广泛的古今中外文学基础知识,具有文学分析批判评价能力。具有较好的审美修养。

4、能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学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5、掌握比较系统的语文教育理论、语文学科教育学、语文学科心理学,具有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初步具有运用这些理论、理念设计语文教学的策略并实施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实践的能力,有进行语文教学科研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语文教师职业技能,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主干课程(11门)

篇5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学生;顶岗实习;专业技能发展;影响

一、研究的提出

“国培计划”中的大学师范生顶岗实习是教育实习在寻求实习之路上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师范教育的师范性与实践性。[1]本研究中的顶岗实习,是针对“国培计划”中的一个子项目――“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来研究的,其核心内容是组织高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城镇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到高水平院校、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城市优质幼儿园进行为期两个月甚至一学年的脱产研修,全面提高骨干教师教育水平、专业能力和培训能力。[2]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顶岗实习研究甚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面向幼儿园工作,而学前教育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基础奠基阶段,因此,了解与分析学前教育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专业技能发展的状况,探索和发现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实习有效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3]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思考顶岗实习中影响对学前教育学生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参考相关调查问卷再加上个案吕梁学院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了一份学生的基本情况;实习基本情况;实习效果,该部分从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方面编制问卷。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参与顶岗实习中学前教育学生所获得的专业技能发展。

本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施测,要求被试按指导语的要求完成整个问卷。共发放问卷284份,回收259份,回收率91.2%,经过进一步的筛选,其中有效问卷257份,有效率为99.2%。调查完毕,对回收的问卷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目前,学术界还未对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做一清晰明确的划分。针对此问卷中的设定问题,可将学前教育学生专业技能划分为教学技能、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师多重角色扮演能力。通过对以上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教学技能有所提高

为了了解学前教育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程度,我们对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教态,活动目标把握,教案写作,多媒体运用,舞蹈、唱歌、绘画、弹琴和手工制作等技能,以及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能力进行了调查,见表1。从这个表格中我们看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对活动目标的把握以及教案写作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舞蹈、唱歌、绘画、弹琴、手工制作等技能提高的不是很大,仅有28%左右的同学认为有所提高。

表1 学前教育学生教学技能统计表

教学

技能 提高极大 有所提高 一般 没什么提高 没有区别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普通话 14 5.4 63 24.5 81 31.5 44 17.1 55 21.4

语言表达能力 10 3.9 148 57.6 68 26.5 27 10.5 4 1.6

课堂教学能力 25 9.7 160 62.3 55 21.4 15 5.8 2 8.0

对活动目标的把握 23 8.9 133 51.8 81 31.5 16 6.2 4 1.6

教学

技能 提高极大 有所提高 一般 没什么提高 没有区别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教案写作 35 13.6 134 52.1 65 25.3 18 7.0 5 1.9

多媒体运用 22 8.6 64 25.1 96 37.6 41 16.1 32 12.5

舞蹈、唱歌、绘画、弹琴、手工制作等技能 7 2.7 72 28.0 105 40.9 50 19.5 23 8.9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 31 12.1 123 48.0 61 23.8 23 9.0 18 7.0

2、教学反思能力仍需加强

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幼儿教育更是如此,这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作为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前教育学生,更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对学前教育学生“实习过程中你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反思的频率”进行调查的时候,有50.2%的学生会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但仍需继续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

3、教师多重角色扮演有所提高

在前面的内容中可以看到,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技能方面可以说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我们知道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师角色的多样化。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者,也是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与幼儿、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的沟通能力都有所提高。(见表2)。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仅有29.6%的学生认为提高,可见,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是很重视,甚至可以说是忽视。

表2 学前教育学生与幼儿、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的沟通能力及教育科研能力

极大提高 有所提高 一般 没什么提高 没有区别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与幼儿沟通能力 51 19.8 164 63.8 40 15.6 1 4.0 1 4.0

与幼儿家长沟通能力 36 13.8 126 49.0 79 30.4 41 5.1 5 1.6

与幼儿教师沟通能力 39 15.2 155 60.3 50 19.5 10 3.9 3 1.2

教育科研能力 5 2.0 76 29.4 104 40.4 50 19.6 22 8.6

4、影响学生专业技能发展的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的因素。一是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尽管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现代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4]但是由于所开设的理论课程科目较多,导致对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所忽视。因此,要在比例上,对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所侧重。二是实践途径单一。学前教育专业本身是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专业理论学习离不开专业实践。而目前,学生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中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短暂的实习环节来完成实践任务,而只有能够多途径地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才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2)学生个人方面的因素。一是专业技能训练不到位。专业技能的提高并不是光有教师的传授和指导即可见效的,重要的是有赖于学生长期的实践练习。而学生的主动性并不强,对课余时间利用不充分,对自己的要求仅满足于考试及格而已,缺乏自觉规划自己学习计划的能力。二是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素养缺乏。

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内在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而学生们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和科研欲望,并缺乏实证调查与实践经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前教育学生科研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四、思考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培计划”项目的顺利开展,让顶岗学生真正能顶好岗,促进其专业成长,结合本次调查发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完善岗前工作

(1)加大顶岗实习宣传力度。与一般的教育实习不同,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由于需要在两个月内顶替参加培训幼儿园教师的全部工作,具有实习周期长、顶岗任务重和工作压力大的特点。这对顶岗实习学生而言,无论是在专业能力、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上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同时,顶岗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态度也关系到顶岗置换培训项目能否顺利、高质量地实施。因此,要做好顶岗实习的宣传工作,让顶岗学生认识到顶岗的重要性,真正地接受顶岗、乐于顶岗[5]。

(2)加强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已成为各国教师教育实习中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必由之路[6]。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幼儿园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践的主阵地。所以建立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在优秀的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锻炼,才能领略到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实现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有效转化。

2、健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优化课程设置,丰富实践形式。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而且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所以,适当调整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建立专业技能考核机制以及开展各种实践形式,是健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2)创设科研环境,培养科研能力。在了解和掌握基本科研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要注意在实践中创设科研环境,增强科研意识。通过日常教学、见习、实习和科研实践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刁晓伟.“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实效性研究―以河南省师范生顶岗实习为例[D].河南大学,2012.

[2] 唐海波,何奎莲.“国培计划”幼教顶岗学生的顶岗准备度研究―以宜宾学院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12(10).

[3] 高月春,刘茗,李春晖.高师教育实习改革实践探索―以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6)93-98.

[4] 左雪.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实训体系构建及其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2).

[5] 江家发.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2005(5)32-33.

[6] 许兴建,罗巧英.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作者简介】

篇6

光阴荏苒,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阵阵热潮,又一个充满挑战、富有收获的学年结束了。回顾我们双碑小学语文教研组本学年所走过的足迹,不难看出,我们的步伐迈得踏实、稳健、有力,可圈可点,既有值得继续发扬光大的成绩,也有应该引以为戒的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本学年教研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本学年我校的语文教研工作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在教研组长的具体组织下,认真贯彻学校教学改革基本思想,围绕“聚焦教学,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一总目标,重点探讨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以抓好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为重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努力把新课标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广大教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投入,学习、参与、实践,形成了浓郁的研讨氛围,语文教师已成为学校教育科研阵地上的一支生力军。 

二、本学年教研活动具体实施情况。 

1、继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转变了广大语文教师教学观念。本学年,我们利用每周四晚上教研学习时间,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科新课程标准及相关资料。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使我们的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学习,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名语文教师不易,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不易,不加强学习,是必定要在新课改中落伍,甚至被淘汰的。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守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改革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广大教师已基本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教师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本学年每位教师每课都有新教案,教案突出了精讲、实用的特点,做到了书本结合,既备知识,又备教法、学法。课堂教学突出了“导”字,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重视了学生的积累和运用,加强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继续实行了听课制度,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广大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改革了“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讲练结合,以读代讲,重感悟,真正做到了讲准、讲活、讲得精要,学懂、学会、学得轻松。教研课后认真评课、认真分析,达到了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 

2、组织教师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和教改文章,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学技能理论,继续对教师进行了教学技能培训,提高了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及教学技能。 

3、加强了学生书写训练,认真上好了写字课,并且要求全校学生每天认真书写50个以上的钢笔字,学生书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4、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1)开展好了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创造了条件,加强了课外阅读的指导。(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他们参加了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如书法小组、朗诵小组和墙报小组等。(3)适当组织了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自己动手办报,读书会、演讲会,进行了普通话比赛、作文比赛等。 

三、本学年教研所取得的成绩。 

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我校教研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广大语文教师端正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本学年年段过关考试,我校语文教师任教学科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大部分老师所教学科平均分、合格率、a优率、b优率均在学区同年级名列前茅 

篇7

关键词:教师;教学基本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笔者有机会参与了几次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及校长座谈会,前不久。解到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在中学工作的一些情况。其中,教师和校长们所反映的有关中学年轻教师教学基本功差的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座谈中,大部分校长和特级教师几乎是深恶痛绝”地指责年轻教师教学基本功太差。而所谓的基本功差,集中表示在三字一话”基本技能。看来,师范院校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应加强对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校长和教师们埋怨和指责是可以理解的确实,新一代年轻教师在三字一话”等基本功方面总体上远远比不了上一代、上上一代的教师。但是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及信息社会的时代背景来看,过去所强调的三字一话”等教学基本功有些对于今天所说的教学质量的提升似乎已不再那么重要了有些可能会自然淘汰或被新的基本功所取代,或者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因此,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我对过去所认定的教师教学基本功进行重新思考,同时更需要我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分析新时代新型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新的教学基本功。本文正试图在这些问题上提出一己之见以讨教于中小学的校长、教师及学界同仁。

一、何谓教学基本功

在有关文献中,很少有人对教学基本功下过完整的定义或进行过相关的定义分析。可能是由于“基本功”是一个日常的生活用语,我们会觉得教学基本功的内涵是不言自明的。但是,如果时展自然淘汰了某些公认的教学基本功,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何谓教学基本功?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需要那些新的教学基本功?

一般而言,所谓基本功是指完成某项工作或做好某件事所必需的条件性的技能和技巧。推而言之,所谓教学基本功即指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所必需的条件性的技能和技巧。这里的“条件性”旨在说明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一个教师要是不具备这些条件,教学工作将无法完成,尽管有了这些条件,教学工作未必成功。

在多数相关教育文献中,教学基本功与专业技能、职业技能、教学基本技能等词汇是等同或混用的,但是,本文还是坚持使用教学基本功一词,这主要是考虑到“基本功”这个词很具有包容性和概括性,一方面它强调了“基础性”,另一方面它比“技能”一词更具有概括性。它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操作性的技能,而且还包括与技能相关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

因此,本文认为,教师教学基本功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我们在思考教学基本功的问题时必须把握教学基本功的这些特点。

1.共同性。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既不是某些教师的特权,也不是个别教师的天赋。它是使教师成其为教师的基本资格。教学基本功可以是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但它本身并不是教学风格,也不是教学艺术。

2.基础性。教师完成教学工作,履行教学职责需要多种实践的能力和智慧。教学基本功是其中最最基础的那部分实践能力和智慧。它为教师履行职责所需要的其他高级智慧奠定基础并提供条件。例如,普通话为教师口语表达提供基础,口语表达又为教师的人际沟通提供基础。

3.习得性。教学基本功是每个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它是后天习得的,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因此,我们在讨论教学基本功的问题时,要明确我们是否是在讨论某种可习得的而不只是属于个人天赋的某种能力或专长。

4.专业性。不同专业领域都有相应的基本功。如中医强调望、闻、问、切,相声演员要求说、笑、逗、唱。教师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基本功,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多数文章将教学基本功与专业技能或职业技能混用有一定的合理性。

5.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专业自身也会不断成熟、完善或走向自我否定。专业的成熟或更新,对专业人员在专业基本功方面的要求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在一个专业的“常规”发展时期,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基本功往往具有一定的恒定性。但是,在一个专业的“非常规”发展时期,要求从业人员的专业基本功往往体现时代的特点。因此,在思考教师专业基本功的问题时,必须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脉搏。

二、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视角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基本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强调学生的主动的知识构建;增强课程的整合性和选择性并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等改革目标。这些改革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和转换。因此,面对新课程,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重新思考,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包括所练就的教学基本功是否能够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一)重新看待“三字一话”基本功

多少年来,“三字一话”一直被认为是教师教学的首要基本功,也是师范生培养的“重头戏”,更是学校评价新教师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近些年来,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在“三字一话”方面的基本功很不如人意。不仅校长摇头,而且有专家学者也感叹“今不如昔”。

面对新一代教师在“三字一话”基本功上的缺失,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三字一话”中的粉笔字、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功的缺失似乎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看粉笔字。

在“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之下,粉笔是教师教学最基础的工具。不论是电影、电视中的镜头,还是实际的课堂教学场景,教师上课的第一件事是用粉笔写下授课的内容标题。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的粉笔字就成了这个教师的另一件外衣。因此,为了把好这个“门面”,我们一直在苦练这项基本功。可是,曾几何时,这一场景被悄悄地“切换”了。粉笔、黑板成了电脑和投影的“辅助手段”,或者完全被电脑和投影取代。

在部分农村及边远不发达地区,粉笔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风光依旧,但是,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及远程教育的发展,粉笔、黑板最终会“沦落”为“电脑投影”的辅助手段或完全被取代。因此,不论是从现状及发展前景来看,粉笔、黑板也会不断走向历史。依赖于这两个载体而存在的粉笔字也将一并成为历史。

与粉笔字相关的另一项基本功是板书。它是课堂讲授的重要“帮手”。借助于板书设计,教师可以清晰、简要或形象生动地呈现要求学生掌握和学习的内容,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中小学听课、评课往往把板书设计水平列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但是在黑板被无情地变成了“白板”的情况之下,板书设计便转换成课件的制作及多媒体教学的设计。教师在板书设计方面的基本功有些部分可能会迁移到PowerPoint等“版面”设计及课件的制作。但是,电脑教学的“版面设计”毕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板书设计,它需要现代技术手段及相应的技术支持。因此,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在课件制作及多媒体教学方面练就一套新的基本功。

其次看钢笔字和毛笔字。

长期以来,钢笔一直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书面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教师的字写得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交流的效果,如果写得一笔好字,还会无形中增进教师的影响力。但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无情冲击之下,钢笔字的用途和使用范围也在逐渐缩小。比如,E-mail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信件,鼠标和键盘逐渐取代了笔和墨。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批改作业、写评语、向学生家长信息和公告。可见,钢笔字作为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也同样地受到了历史的挑战。

与钢笔字、粉笔字相比,毛笔字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加遥远。教师除了在专门的书法课上需要展示自己的毛笔字之外,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很少有机会书写毛笔字。其实在历史上,随着硬笔书写日益广泛,硬笔书写作为一种日常书写形式就逐渐代替了软笔书写。如今,毛笔字与其说作为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还不如说作为一种具有历史的和文化意义的中国书法艺术。因此,我们认为,除了书法课的教师之外,其他教师在这方面的基本功的衰退或缺失,同样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上面所讨论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三笔字机会的缩小与教师“三字”基本功的缺失之间的某种必然联系。但是有人会提出异议说,不是教师可以不使用三笔字了,而是新一代的学生必须要学习写中国字,需要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需要接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教师的字是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里要说的是,不仅教师的字难以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找到展示的机会,而且学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动笔写字的机会也远远比不上以前。

现代信息技术同样冲击着新一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与教师相比,他们更加钟情于现代信息技术,也更加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结交朋友的不可缺少的工具。相对于写字和书法,大部分学生可能更愿意选择键盘和鼠标。目前教师普遍反映的中小学生对写字和书法课不感兴趣,部分原因正在于此。

当然,这不是说中小学不需要写字和书法课。相反,本文认为,钢笔字和毛笔字不必作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去要求所有教师,但应该作为语文教师及书法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或者说,除了语文和书法教师之外,教师在钢笔字和毛笔字方面的“功夫”只要能够实现书面表达与交流的目的和功能即可,即:规范、整洁、流畅,以便于读者识别、理解。至于把字写得怎样富于艺术、个性和美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之下,应该属于个人的兴趣和特长的展现,不具有教学基本功的共同性和专业的特殊性,因此,不再属于教学基本功范畴。

对于学生而言,同样不必强求每个学生都要写得一手好字。小学的写字课可以配合语文识字教学,要求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清楚、写整洁,将来能够在需要书面交流的场合派上用场即可。书法课应该注重艺术鉴赏与书法练习的同步,而且更要注重对学生艺术审美情绪和能力的培养。书法练习可以作为选修课或课外兴趣活动,或者学校校本开发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普通话是中国国民的一种基本素质,更是中小学教师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达到基本标准。师范院校及中小学可以对未达标的师范生或新老教师展开适当的培训或组织一些竞赛类的活动以提高普通话水平。国家语委每年举行的面向全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映出国家对普通话作为中国国民的基本素质的重视。

(二)重新思考教师语言表达基本功

与“三字一话”直接相关的基本功是教师的书面和口头的语言表达。与普通话一样,语言表达也是一个中国国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无论是过去,还是在新到来的信息社会,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及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之下,教师在这两方面的基本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内容。

首先看与普通话相关的口语表达基本功。

可以说,自教育产生以来,口语表达在教师的教学中就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论是最初的“口传身授”,还是后来的课堂讲授,都离不开教师的“口”。在书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传统之下,教师实实在在地成了一个“动口不动手”的“传声筒”。因此,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形象和教学的效果。

但是,从新课程对教学方式改革的要求来看,传统上的教师动口、学生少有或没有动口的单向语言输入的教学方式将被彻底打破。不论是新课程强调的合作的探究学习,还是个人的体验学习,都需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在新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师的口语表达依然重要,但教师口语表达的效用已远远超越了以课堂教授为中心的朗读、讲述、指令等。学生主动建构的学习要求教师不仅自己善于表达,还要善于鼓励、引导学生自己表达;要求教师主宰的课堂给学生留有说话或表达的余地。

国外一位哲学家曾不无讽刺地说过,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让教师“闭嘴”。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建构的学习就是要教师不但自己把书“讲”清楚明白,而且要“少说多做”,组织各种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个学生把他们的所学所思说明白,讲清楚;不仅要“能言善辩”,而且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闭嘴”,给学生“能言善辩”的机会。教师不仅要善于说话,还要善于不说话。这些正是本文所提出的需要对教师口语表达基本功重新思考的地方。

其次,看教师的书面表达基本功。

在填鸭式的课堂讲授的教学环境之下,教师的书面表达远远不及口语表达所起到的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为背景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将一部分的教学口语转化为超文本的“书面语”,如网上课堂、电子教案及网上讨论等。但是,不论是文本的工作计划、各类信函及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还是超文本的网上公告、电邮及聊天室口语化的文字,所需要的基本上是写作的基本功。这样的基本功不仅教师需要掌握,任何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公民都应掌握。因此,本文认为,对教师书面表达技能的要求并不具有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只要中小学语文教学把好了写作关,每个人都可以具备。在“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国民受教育程度总体提高的情况之下,现在所强调的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对教师的书面表达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其实在中小学就应该完成。师范院校应该把重点放在新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新的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上。

(三)重新思考教师教学工作基本功

教师教学工作基本功是指教师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所必需的专业技能。一般认为,教师首先要会教课,这是教师之为教师的基本资格。但是,教什么样的“课”需要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基本功。在课堂讲授成为压倒性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时,教师的教学工作差不多无一例外地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因此,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就是完成上述各工作环节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新课程所提出的建构教学及课堂整合的要求之下,虽然仍需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定成绩这些工作环节,但是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种课型都需要上述四个环节。而且,就每一环节而言,其工作重点、内容及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首先看备课。

备课实际上就是对教学过程与结果的预先设计。课前对教学的设计有助于教师进一步明确教什么、怎么教,特别有助于新教师厘清教学内容和目标,建立课堂教学的自信。新课程要求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建立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这更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充足准备。但是,在新课程的要求之下,不仅教师备课的内容需要变化,而且备课的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也需要改变。

传统上,教师备课更多的是备书本,很少备学生。建构主义教学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此,备课的首要内容应是了解学生。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一般性的发展目标,如学生学习的态度、对所学学程的情感及基本价值观等,更加忽视了学生对学科探究的方法及过程的了解。

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更多地只是个别教师孤立地设计一节一节的课,忽略了学科与学科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及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与整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整合,不仅需要教师开展综合单元的教学设计,而且需要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协同设计、协同教学。

其次看上课。

上课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集中体现。传统课堂讲授讲究上课的四个基本环节:导入、讲授、提问、布置作业,于是教师上课的功夫就表现在这四个环节的把握和过渡上,教师观课、评课及上级检查时的听课均围绕四个基本环节建立指标体系。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教师们纷纷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探究教学、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网络学习等,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步骤也随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而大有不同。如探究教学一般遵循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包括:提出学习任务、准备相关知识和材料、组织学生选题、合作或独立探究、探究结果报告和评价。教师完成上述活动就不能仅是给学生上课,它包括诸多比上课复杂得多的活动。教师需要创设探究的环境、诱发并引导学生探究、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及其他条件的支持、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报告并研讨结果等。教师可能会就学生探究任务的相关知识和材料而给学生上课,但是,这里的上课只是整个探究活动的一个环节,而且不必遵循导入、教授、提问、布置作业的传统步骤

另外,即使是纯讲授式的课堂,在建构教学的基本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也不再遵循传统的四个步骤。建构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因此,讲授不再是满堂灌,提问也不仅仅是教师单向地提问学生,作业也未必都需要在课下完成。建构教学需要教师构建互动、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需要教师把整个的课堂设计为一个师生共同完成的作业。

最后看批改作业和学生成绩评定。

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题海战术使得学生、教师劳于作业。做作业、改作业成为学生、教师不得不面对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之频繁不断的考试,学生成绩评定差不多成了统计考分的代名词。许多学生和教师也因此练就了一副过硬的应对本领。新课程改革首先需要让学生、教师从繁重的作业和考试的负担下解放出来,以更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投入新课程。

其次,新课程改革提出发展性学生和教师评价的思想和策略,这需要教师把作业与学生成绩评定结合起来,把学生成绩评定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等学习结果的评价的同时,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日常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之间的有差异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练就与新的评价体系相适应的学生评价基本功,必须掌握一些不同于结果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方法和技能。

三、新课程,新教师,新教学基本功

本文第二部分试图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出发对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一些教学基本功进行再思考。那么,新课程改革到底需要教师具备什么样的新的教学基本功呢?前文已有所涉及,这里不妨做进一步的概括和总结。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重要标志。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技能准备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准备的第一位的新的基本功就是在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境界”。

首先,教学演示。这包括:借助于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将文本的教材内容转换为更为直观生动的超文本形式的教学材料,如电子教案、PowerPoint演示文稿;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相关教学课件、网上课程;等等。多媒体演示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提升教学的效果。

其次,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善于从网络的节点和连接中不断地获取教学材料和信息,开发和利用网上的各种课程资源,扩充学生的视野,拓展课程的内容。在这一水平上,信息技术不再仅是演示的工具,而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高境界是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重构课堂学习环境,如构建网上学习社区、网上论坛等新的教学平台等。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信息源,课堂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学过程不再只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授;新的学习环境渗透着一种信息的文化,它将充分展示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个性化的特点,并利用这些特点实现新课程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及课程整合的目标。构建这样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全面把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特征和功能,善于寻找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点和融合域,并能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

(二)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

新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客观上要求教师不仅要思考怎么教的教学问题,同时需要思考教什么的课程问题。为了成功地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学程,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技能。如学生学习需求评估技能、教材分析技能、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技能、组织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的技能等等。

传统上,我们总是习惯于根据大纲和教材来安排学习内容,但是校本课程开发不仅需要教师理解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重难点,而且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习主体的学习需要,了解他们已有的经验,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然后根据他们的需要、经验及差异开发、选择或者重组各方面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地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总之,新课程要求于教师的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发展领域。

(三)协作教学基本功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地展开的,但是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课程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等新的课程实践,都需要教师之间的协作。

前文已述,探究教学是一种不同于机械课堂讲授的新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要求,其中,教师能否提出足以诱发学生探究的问题或主题是探究教学取得效果的关键。通常的情况是,一个能诱发不同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的主题往往都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因此,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活动往往也需要多个教师协同完成。同样,课程整合不仅需要同学科的教师集体协作,更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走到一起,共同选定整合的主题及活动形式。校本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可能需要所有学科教师共同设计,分工指导。

另外,在建构教学的范式之下,不仅需要教师与教师的协作教学,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因此,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学会如何与他人协作的基本功。

(四)教学评价基本功

传统上,教师对教学的评价工作不外乎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期末小结自己的教学工作。新课程提出的发展性学生与教师评价的思想,需要教师在学生评价方面,除了掌握传统上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量化的、终结性的评价方法和技能之外,更需要学习新的质性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与技能。发展性评价要求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要求评价充分体现被评价者的个别差异,要求被评价者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善于在日常的教学中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会运用一整套的技术即时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收集和整理学生在各方面的评价信息,并有意识地发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同样,发展性评价还要求教师要更加主动、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不断地反思自我,将自我评价与教学改进及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新课程改革向一线教师建议的质性的评价策略和技术主要包括:个人成长记录袋、成长自述、实作测试、案例分析等。其中,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是目前国家课程实验区普遍推行的一种评价工具,但如何更好地使用个人成长记录袋,如何提高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效用,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尽管有一些新的评价工具及评价技术还在进一步的摸索当中,但毋庸置疑的是,教师必须在改革的实践中磨炼自己的评价“功夫”。

(五)教学科研基本功

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设立了许多新的改革目标,这些理念和目标是否适宜,还有待实践的检验。而最终的检验者应是第一线的教师。教师能否担当得了这样的角色,取决于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素质。另外,新课程改革需要改变过去灌输的教学行为习惯,这客观上要求教师有一种批判、反思的科研精神。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也会产生一些矛盾,这同样需要教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研究,形成认识。总之,新课程需要教师成为一个研究者。

篇8

幼儿园与小学语言学习的脱节问题和对策姚群利 (14)

整合理念下的幼儿图书阅读策略翁瑞玉 (16)

故事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陈凌云 (17)

散文诗教学的理、裁、寻、顺陈金莲 (18)

从《胡萝卜火箭》看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王进 (20)

让语言区“活”起来早期教育 郑净 (22)

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郝燕 (23)

专门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朱静怡 (24)

图书王国来信啦黄琼 (25)

巧编号码李雪梅 (25)

看谁最勇敢朱珊 (25)

赞美会何雪梅 (25)

我读《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任志楠 (26)

刘霞博客选载 (28)

空白朱淑雯 (32)

蜗牛的眼睛余燕 (32)

“其实我的眼里一直有你”穆晓娟 (33)

“她是我的小公主”管风燕 (33)

畅所欲言

办好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政府决策:以群众满意为根本诉求叶雁虹 (34)

让教育泽惠每一个孩子孙建平 (35)

让我们的教育返璞归真吴邵萍 (36)

信息四则 (37)

美日韩幼儿教师任职资格及职后培训童宪明 (38)

管理月月谈——4月:我为社会服务,社会为我服务崔利玲 (40)

管理月月谈——5月:向规范要效益 (42)

三关注三解决 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林明珠 (44)

关于“惰性”问题的答疑成媛 (46)

让教师舒心地笑黄翠萍 (47)

善于发现快乐——由工作压力引发的案例童莉敏 (48)

工伤赔偿和侵权赔偿一个不能少李小红 (49)

中班主题活动:亲子书吧陈彦 (50)

中班综合活动:新编“小兔乖乖”吴丹 (52)

家长开放日的一组音乐游戏 (53)

“家长园地”也要与时俱进张宏 (54)

对农村幼教师资培训的研究与思考由显斌 (4)

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模式研究彭国平 (6)

农村幼儿园教师研究综述——基于近三十年我国期刊论文的分析田杰 (8)

“启发——发现——反馈”教育反思模式——一种专家指导下的幼儿教师反思新模式郭航鸣 许兴建 (10)

我读《童年的消逝》高洁 (12)

我看幼儿园的评比、竞赛活动 (14)

香港的早期普通话教学胡馨允 (18)

早期教育 信息七则 (20)

公办园:历经坎坷终回归——滨海县幼教事业发展纪实辛成 (22)

桌面玩具:玩出新花样李丹凤 (24)

等待中的宽容黄静娟 (24)

老师的脾气,班级的情绪李娟 (25)

帮孩子找个“台阶”李娜娜 (25)

玩偶新玩法宋莺 洪丽玲 (26)

幼儿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葛琳 (28)

节日活动中的家园互动蔡萍 (30)

创优工作中的人心凝聚徐爱华 (31)

多元评奖丁月玲 (32)

绝招互换杨凯红 (32)

上课的感觉真好吴彩霞 (33)

幼儿园文化建设中的细节之美刘要武 (33)

美育:视觉化细节化全员化黄志煜 (34)

见义勇为致伤,是否可算工伤李小红 (36)

大班体育活动:小小飞虎队 (37)

小班体育游戏:快乐的小鸭早期教育 刘颖 (38)

中班体育活动:连体人袁友帮 (39)

在行动中成长的“小专题”研讨张茹娟 (40)

对科学活动“巧取珠子”中教师教育策略的解读戈柔 (42)

观察记录须找准问题的“眼”姜苈娟 (44)

互动:课堂的活力之泉——关于大班科学活动《智慧之旅》的观察报告王惠芬 (46)

提高观察能力增强观察实效李阿慧 李艳芳 (48)

精密观察——帮幼儿炼就一双“火眼金晴”徐玉杰 (49)

“招租”展览区吴鸽英 (50)

巧设情境教折纸吴飞 (50)

花样跳绳李涛 (50)

给孩子“加冕”冯冉 (50)

印度“整体性儿童发展服务”计划中的幼儿教育 (51)

美国“普及学前教育”运动的研究与思考 (51)

英国课后托幼服务 (52)

英国布莱尔政府的重要学前教育改革政策 (53)

日本幼儿教师教育制度 (54)

美国学前教青质量影响因素研夯进展及其启示石晓辉 郁松华 (4)

对新西兰幼儿教育改革的思考邬春芹 周采 (8)

英国婴幼儿早期(0岁~3岁)有效学习项目评析张晖 (10)

我国学前全纳教育师资培训刍议梁春娟 杨晓萍 (14)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研究——基于不同主体引发教师指导行为的比较研究方建华 (16)

信息五则 (19)HtTp://

美国亚利桑那州3岁-5岁儿童学习标准解读邵小佩 康永春 (20)

新西兰早期教育信息通信技市政策董传梅 (26)

关注学习深入研究提高成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课题培训会综述程友伟 (28)

如何看待幼儿园同事之间的分歧与矛盾 (29)

早期教育 我在读的一本书

我读《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丁萍萍 (32)

漫话名园办分园陈国强 (34)

幼儿园规模化办园的思考王战卫 (35)

我园“集团化”进程的分析与思考邹红英 (36)

幼儿园谨防装修污染辛成 (37)

教师博客

在加拿大学习的日子——黄翠萍博客选载 (38)

为了健康的生命和未来——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顾荣芳陈宁 (42)

教育笔记

“爱”的尊严谢付荣 (46)

把规矩做到位沈燕 (46)

老师,用帮帮忙吗姚金爽 (47)

好教案≠好课陈轶棠 (47)

误解闻晓霞 (48)

让我闻闻你的手陈梓琴 (48)

小班的“自由人”刘素敏 (49)

感受“寂寞”端木秀梅 (49)

废旧材料 快乐游戏 (50)

家园联系一“信”牵周红梅 (54)

让每个孩子闪亮登场仇为佳 (55)

家访要有“备”而访潘小芬 (56)

虚惊后的所思所做杨君青 (57)

以“能力嫁接”促教师成长黄翠萍 (58)

教育信息推荐表王薇华 (59)

细微之处现爱心,优质服务创品牌林红 (60)

园长,请让批评也“温柔”王梅欣 (61)

“叶镶嵌”现象给我的管理启示肖菊红 (62)

一张小卡片顾阴霞 (63)

一次生动的园务会议早期教育 吴闻蕾 (63)

由幼儿受伤所引发的几个法律问题赵艳婕 (65)

“大家都来搭积木”园本教研活动李远秀 杨秀蓉 寿新梅 陈辉 (66)

“新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分组互动主题教研活动徐君 钱燕芳 (68)

活动设计

大班打击乐《金蛇狂舞》活动设计与分析赵初 周宁娜 (70)

大班音乐故事表演《毛毛虫变蝴蝶》与反思吴凌云 (72)

大班音乐欣赏独弦琴协奏曲《碧海银沙》活动实录与点评黄珈琳 (74)

大班集体舞:竹竿舞黄华洁 (76)

学术研讨——同行的欢聚与分享时刻许卓娅 (78)

我画我心——在绘画活动中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陈华丽 (80)

猜想铺路,构建表达新空间——浅谈借助彩绘读本开展语言教学的策略李晓红 (82)

幼小衔接中的五大适应问题与对策曹艳 (83)

孩子新入园 教师四不宜王晓梅 (84)

水上游戏材料的有效提供叶菲 (85)

运用网络环境教育之利敝苏春艳 (86)

在科学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曹雁 (87)

对问答式师幼互动的几点思考张淑敏 (88)

早期教育 对幼儿园韵律活动教学的思考包文霞 (89)

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夏文娟 (90)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秦金亮 (91)

脑科学研究成果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杜好强 (92)

神经教育学与脑本位教育动向张定璋 (92)

日本“脑科学与教育”研究的进展那杰 高飞 (93)

篇9

【关键词】师范生;职业能力成熟度

1、引言

“教师职业成熟度是指教师在职业认知、职业情感、个性品质及业务能力等方面所达到的对教师工作的适应程度。【1】 ”而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是教师职业成熟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其从教方法、技能等方面是否成熟的体现。教师职业能力成熟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在校师范生正处于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发展的最初阶段,促进其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家从教育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着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除了“发挥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重点建设好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外,还鼓励综合大学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参与教师教育。【2】 ”因此,我国在师范生培养模式、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招考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对六所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免费师范教育,旨在吸引更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2013年,教育部又在全国十所师范院校推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不断创新探索教师教育培养新模式。我国逐渐从传统的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化,同时,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师范生就业方向的拓宽,师范生在教师技能等方面的状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其教师职业能力是否成熟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就业及对教师岗位的胜任力。本研究

采用缴润凯(2009)等人编制的《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问卷》【3】,调查某高等师范大学在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现状,来了解目前某高等师范大学在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及其差异,并探析原因,提出建设性的培养策略。

2、方法

2.1被试

面向某高等师范大学在校师范生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53份,有效问卷617份;其中大一156份,大二263份,大三175份,大四23份;男生151份,女生466份;城市230份,县镇197份,农村190份。

2.2测量工具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问卷》采用0、1计分,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分半信度为0.75,重测信度为0.64,问卷有两个测谎题。该问卷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和较高的内部一致,并有较高的效度,适用于高师院校在读师范生。其职业能力成熟度上的得分最后转化为Z分数,然后再根据T=50+10Z,转换为平均分为50,标准差为10的T分数。

2.3施测程序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由专业工作人员负责现场测,作答后回收问卷。

3、结果

3.1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的总体发展状况

表3-1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的作答一览表

由表3-1师范生参与的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的各项活动状况看,师范生比较重视对普通话和粉笔字等基本功的训练,善于搜索课件或教案,注重教学课件以及教案制作等技能的提高,留心优秀教师的教课艺术,关注当今教育热点问题以及青少年流行文化;但对投入亲身实践的时间、精力比较少,能力成熟度的提高大部分局限于学校有限资源的利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其教师专业技能在社会实践方面做得不理想,如去中小学讲课、做兼职等。另外,在阅读教育类报刊、访问教育类论坛等方面也很不理想,师范生在教育理论学习、研究等方面做得比较差。从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的总体发展情况(M=11.93,SD=5.45,其导出分数在52-54之间)来看,其能力成熟度的分值也只略高于常模,尚未达到较高的水平。

3.2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的差异比较

3.2.1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的年级差异

表3-2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的年级差异

表3-2 表明,四个年级学生在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p=.000)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事后多重检验(详见表3-3)得知,在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上,除大三和大四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之外,其它每各个年级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表3-3 各年级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的事后多重检验结果

注:*表示P

3.2.2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的性别差异

表3-4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的性别差异

表3-4表明,师范生在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女生(M=12.36)在能力方面的成熟度显著(p=.001)高于男生(M=10.60)。

3.2.3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的生源差异

表3-5 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的生源差异

表3-5 表明,师范生在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方面存在显著的生源差异(p=.001)。事后多重检验的结果显示,农村学生(M=12.87)在能力方面的成熟度显著(p=.000)高于县镇学生(M=10.86);城市学生(M=12.08)在能力方面的成熟度也显著(p= .020)高于县镇学生(M=10.86);而农村学生(M=12.87)和城市学生(M=12.08)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136)。

4、讨论及建议

4.1 对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由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知,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的总体发展状况处于一般水平。学生在提高能力成熟度方面的尝试大部分局限于学校现有的资源,而在现场实践、理论学习与研究等方面却处于弱势。其能力成熟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长,这与前人的研究保持一致。女生的能力成熟度显著高于男生,这跟女生的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天然的细致等素质可能有关。而且女生更倾向于选择、竞聘教师岗位,在对提高从教技能等方面的追求有着更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能力成熟度方面女生有着独特的优势。

结果还显示,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方面都显著高于县镇学生,其中农村学生的能力最强,而县镇与城市之间却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在于: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学生在社会资源的支持、父母提供的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帮助相对较少。在起点差异悬殊,却同样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农村学生就会显得更为自立、自强。“他们可能更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锻炼自己,比如作家教等,这从客观上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能力。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自己在教学能力上的某些不足,并通过努力提高其教学能力。【4】 ”城市学生的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显著高于县镇学生,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对其独立能力的培养。这样,城市学生从小就更能够养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其在能力方面的成熟度也显得高。

县镇学生的能力成熟度却处于最低的状况,其原因可能是:县镇处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却低于城市。因此,县镇学生没有农村学生所面对的压力大,其自立、自强能力不及农村学生,主动性也较差。而与城市学生相比,县镇学生在各方面得到的帮助、获得的资源相对更少,尤其是在独立性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不及城市学生。因此,县镇学生在能力的成熟度方面处于最低的状况。

4.2 建议

4.2.1学校要加强对师范生的教师教育

师范生的培养任务关键在于师范院校。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是促进教师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针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的发展状况处于一般水平以及师范生的实践、研究能力不强的现状,学校要“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基本技能训练,加强教育见习,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支持建立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长期稳定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实习基地。高校和中小学要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师范生实习指导教师。大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农村中小学,引导和教育师范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服务农村教育。【5】 ”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由“进入中小学实习见习、中小学课堂网络直播、案例分析教学、课程教学设计”等多种形式组成的教育见习模式。建设“以师范生综合教学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适应,与现代教育技术紧密结合,培养师范生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能力,不断完善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确保师范生在教师基本技能上人人过关、个个合格,全面提高师范生的从教能力。”让师范生拥有美好的未来,使其在走上教师岗位之前,其教师职业能力方面的成熟度达到较高的理想水平。

此外,学校应该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就业保障,让那些技能扎实、本领过硬的农村师范生特别是贫困生发展的更好。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县镇学生特别是乐教、适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立能力。促进他们教学技能的提高,使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能够顺利进入未来的教师行列。

由于受文化、性别角色等因素的影响,男生进入教师行列的相对会少,但男教师同样是必不可少。学校要保护男生的积极性,对于热爱、愿意、适合从事教育的男生要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其能力成熟度的提高。

4.2.2师范生要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所以,提高教学技能也是师范生的首要任务。除了练好粉笔字、钢笔字以及普通话等基本技能外,师范生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及未来从教学科的实际,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技能;要充分利用好微格教室这一新的锻炼平台,不断提高自己的说课、评课能力;还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积极参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同步网络课堂”等平台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师范生基本技能。

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型教师的必然要求。只有具备终身学习观念和浓厚科研意识的教师,才不会在时展中落伍。因此,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在校期间,“除了学科知识外应重视和加强科学理论的修养”,“在适应期应注重教学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理论,并付诸实践【6】 ”。低年级师范生要不断夯实专业基础,充分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和平台,提高自己的从教技能,还要掌握好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高年级师范生要充分利用好教育见习、实习的机会,针对期间遇到的教学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可以有意识地结合本专业和教育方面的课题进行研究。【7】 ”为以后的教育教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力,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师的要求,也是作为一名卓越教师的必备素质。在校师范生除了提高教师技能、研究能力外,还要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要充分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要提高辅导意识,主动学习一些心理辅导技能。师范生都应该树立这种意识到,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靠心理辅导老师来完成,需要各个学科教师的配合与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人格的健全。

总之,师范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研究、辅导”是新型教师必备的能力,也是自身能力发展的“三驾马车”。只有切实从这三方面做起,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才能成为一名未来的优秀教师。

5、结论

5.1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处于一般水平,其实践、研究能力不强。

5.2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长。

5.3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成熟度存在显著的性别、生源差异。其中女生高于男生,农村学生的能力成熟度最高,县镇学生的最低。

5.4学校要加强对师范生的教师教育,师范生要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5.5本研究局限于某高等师范大学,对于师范生的能力成熟度还需进一步研究考证。

【参考文献】

[1]刘维良.教师职业成熟度的意义、标准及促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33-35.

[2]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Z].教师[2012]13号.

[3]缴润凯,王国霞,刘立立.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183-188.

[4]缴润凯,刘立立,孙蕾.东北地区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的现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8(4):302-306.

[5]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Z].教师[2011]6号.

篇10

200*年11月15日-19日,第一组负责检查评估了文利镇、伯劳镇、武利镇、檀圩镇、那隆镇共5所中心小学、10所村级小学;分别是:文利镇中心小学、黎头小学、南城小学;伯劳镇中心小学、邓阳小学、伯凤小学;武利镇中心小学、安金小学、大沙小学;檀圩镇中心小学、桥梓小学、茶亭小学;那隆镇中心小学、龙窟小学、芳塘小学。评估组通过分工负责、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问教师、学生、集体评议等形式,对上述5个镇15所小学的领导管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等6大项指标50小项指标进行了严格的检查评估并依照评估标准统一打分。评估结果,中心小学最高分为武利中心小学271分,最低分为伯劳中心小学251.5分;村级小学最高分为那隆龙窟小学258分,最低分为文利镇南城小学194分。现就第一组检查评估的情况作如下总结汇报: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各级领导重视,常规管理到位。

这次检查表明、全县各镇党委、政府、中心校、学校领导都充分认识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迎接检查,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学校环境的整治。镇党委、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多次到有关学校进行检查,督促检查落实有关常规管理的各项工作,特别是学校校园的整治工作。使学校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善了育人环境。中心校、各小学学校领导全力以赴,认真按照常规管理的要求先在本镇进行了一次交叉检查。通过检查不仅做好学校环境的改造工作,而且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以章治校,做到管理有制度、工作有计划、有阶段性检查、工作成效有总结这方面,武利中心小学、檀圩中心小学做得较好。同时在检查评估期间5个镇分管教育的领导、中心校的领导和学校领导,自始至终陪同检查组的同志一起检查,并认真听取检查组反馈的意见。说明各级领导对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关心。

(二)校园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师生文明礼貌教育效果显著。

校园文明建设和师生文明礼貌教育得到加强。这次检查的15所小学,除了校园整洁、地面干净、花草树木保护良好、室内整洁、讲究卫生意识浓厚。学校教师注意仪表得体,学校领导待人热情有礼,学生热情问好,感情真实自然、大方得体。这方面文利镇的黎头小学做得较好。这次检查中极少有穿拖鞋、留长发、教师坐着上课的现象。

(三)加强了学校“三风”建设,教学常规管理抓到实处。

在检查评估的15所学校中,均能根据学校的实际制订各种各具特色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领导工作作风。教育方针、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上墙,位置得当,增添了校园文化氛围,教学秩序良好,大部分的学校教师上课认真负责,教态自然,能用普通话授课,课堂的双边活动配合较好,教学秩序良好,学习风气浓,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如武利镇中心小学、檀圩镇中心小学、那隆中心小学、那隆龙窟小学等做得较好。同时各校重视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做到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检查记录大部分都比较详细,如武利中心小学的检查记录、听课、评课记录比较规范,常规资料分类归档比较好。

在本次检查评估中发现,各校都很重视各项工作的规划,学校行政、教导处、教研组、少先队部、班主任、科任教师都制订有学期工作计划或教学教研活动计划。有些学校不仅计划齐全,而且比较注意落实。如那隆龙窟小学、檀圩茶亭小学。不少学校领导能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的活动开展也比较好,领导听课、教师听课节数大多能达到常规管理要求。

在抓“三风”建设中,各校十分注意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并编成册,做到以章治校、以规管人,依法治教。如那隆镇龙窟小学的学生课桌管理,编号到人,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位学生,杜绝了学生乱搞坏课桌而无法追究责任的现象。

(四)校舍财产管理逐步加强,室内物品管理逐步规范。

这次检查中各学校都对室舍内外加强了管理。不仅完善了教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卫生室、早餐店等室舍的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和卫生检查制度,而且加强了督促检查,使学校校舍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室舍墙壁基本克服了乱写乱画的不良现象。绝大部分的学校饭堂工作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五)加强了校园的整治工作,校园“三化”工作见成效。

由于各学校领导重视校园常规管理,并加大了整治力度。因此检查到的每一所学校几乎全部用石灰重新粉刷一新、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受检查的绝大多数学校的校园地面,很难找到纸屑;果皮之类的垃圾。天面、地板都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净化。各校都注意校道的整治,特别是校道基本上做到硬底化,学校环境及各种活动场所保护干净整治。武利中心小学、檀圩中心小学、那隆龙窟小学等注意了教学区、运动区的划分,布局比较合理。绝大多数学校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五年发展规划,改造校园环境、美化校园的措施都在规划中反映出来。检查到的学校基本上消灭了危房,有少数危房的学校也都认真做了妥善的处理。

(六)学校重视安全工作,安全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从检查的15所学校中看到各校的安全工作落实到位,不仅制订有安全工作计划、安全工作措施安全工作制度,各校还认真做到检查落实到位,做到检查有记录,对学生的教育有记录,对学校的校舍检查维修也有详细的记录。由于各校高度重视校园的安全工作,因此杜绝了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常规管理比较簿弱,管理措施不到位。

从检查的15所学校中发现教学常规管理仍然是学校管理中的簿弱环节。

一是教研活动只限于听课、评课活动上。真正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工具的比较少。

二是教研活动开展不全面,活动记录过于简单。一些学校的科组活动记录只有几十字甚至十几个字。多数教研活动记录只是纲要式的记录,没有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参加人员、中心发言人,教师参与活动的基本情况,活动效果,存在问题等。

三是部分教师的教案过于简单。小学的美术、音乐、自然、社会、思想品德等科目的教案比较少,也没有教学工作计划,少数教师上课不带教案只用一本书一本练习册。

四是部分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过于简单。有的教师甚至用教学活动进度表代替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也是用教学活动进度表代替学校的教研工作计划。

五是听课记录简单。听课记录一般只记有教者上课的内容和板书情况,没有听课者的意见建议,更没有和执教者交换意见。

六是课题研究有名无实。部分学校有课题却不知如何研究。有些教师对于什么是课题?为什么要研究,如何研究一无所知。因此课题研究开展起来困难重重,效果甚微。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待提高。

在教学工作中,绝大多数的教师教书育人,尽职尽责。但是在检查中也发现有个别教师上课不负责任,只管上课忽视学生学习活动等,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搞小动作或哄笑却不管,课堂纪律太差。从县到镇教育部门逢会必讲不准体罚学生,但在检查中仍然有体罚学生的现象。

(三)学校卫生及早餐店设施较差。

在检查的15所小学中大部分学校开有早餐,但从检查情况看“三防”设施未达标准。有少数学校的饭堂职工没有体检更没有健康证。厕所卫生清洁仍然是学校卫生死角。

(四)学校领导管理有待提高,管理措施应切合实际。

一些学校领导在学校的具体管理工作中,重制度的制订,却忽视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许多工作有布置,但没有督促检查。因此制度的执行也就落空了。少数学校领导对学校各部门的工作检查没有记录,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导处对教研活动、教师教案、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检查记录只记次数,没有质量和改进意见。

(五)学校安全隐患仍然存在,安全工作必须加强。

我们在检查中看到不少学校仍然使用瓦房、一些用作教师宿舍、学生教室,以及“五室”用房的瓦房,有部分已是危房,安全隐患较大,有些桁条陈旧且虫蛀严重。有些室舍电源线拉接不规范,有些开关保险丝有的现象。

三、几点建议

(一)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学校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对可能产生安全隐患的每一个地方,都要认真检查,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如室舍的电源线路、电灯开关、早餐店、小卖部等。学校领导必须增强安全工作责任感,做到有检查有记录,采取措施确保安全。

(二)政府部门应努力解决农村小学教师普遍不足的现象。在检查中看到农村小学大部分包班,一到三至四年级所有的课程都由一名教师担任,因此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有关部门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县、镇要相应培训主课题人员,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步骤、方法,以及目的、意义,更好地加强课题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