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培训建议范文

时间:2024-03-20 16:5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工培训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工培训建议

篇1

关键词:高校 新教职工 岗前培训

大学建设的基础,在于拥有一支综合素质与能力突出,以教师为主、相关工作人员为辅,协同高效的教职工队伍。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也越来越重视教职工队伍的建设,岗前培训是对新教职工的一个基础性的入门教育,是提高教职工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校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新教职工岗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目的不明确、功利性强

根据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新补充到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或其他人员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书是顺利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的必备条件。但目前有些高校对岗前培训工作仍然重视不够,对培训的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是为了拿到合格证书的观念在深深影响着授课教师、受训教师和培训工作的管理者,参加培训的功利色彩越来越浓。这种功利性的观念使得岗前培训活动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多了应付性、少了创新意识。

2、培训内容和形式单一,难以激发教职工的兴趣

由于很多高校在岗前培训的课程设置上往往以考试科目为“指挥棒”,培训变成了应试教育,因此课程内容偏重理论,枯燥乏味,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很多高校要通过考勤来保证上课的人数,培训变成了硬性规定,不但不能激发教职工主动学习的兴趣,反而成为了负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另外,目前高校的新教职工岗前培训基本以课堂授课为主,还有一些以学习交流会的形式进行,在教学形式上还比较单一。

二、对改进新教职工岗前培训工作的建议

1、更新观念,建立可持续的培训制度和体系

完善岗前培训工作,首先就是要解决培训的理念和培训目的的认识问题。培训的管理部门、管理者、授课教师要明确对受训教职工的要求是什么,希望他们通过岗前培训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以新教职工的岗前培训为引子,将岗前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建立可持续的培训制度和体系,加大对教职工培训的投入和规划,帮助教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从新教职工的角度来看,参加培训也不应单纯是为取得合格证书,而是应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出发,主动投入到培训学习中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

2、与企业的员工培训接轨,建立培训导师队伍

目前国内高校在做岗前培训时,主要运用本校的教学资源,授课老师一般是来自校内教育学或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实际上,高校的岗前培训还可以聘请校外管理咨询公司或有多年企业培训经历的资深培训师来授课。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聘请一些成功校友担任职业导师,来分享职业生涯的经验,这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高校新教职工来说,都将会受益非浅。

3、实行分类培训,加强对非教学人员的培训

由于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的岗位要求不同,因此在新教职工培训时应适当加以区分,实行分类培训。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该校专门设有学能提升中心,中心的主要职能就是为教学人员的教学技能提供各类培训和指引。岭南大学教与学中心为各学院及学系提供支持,特别是教师的培训以及学生学习成效的考评,改进及发展其教学。

而对于非教学人员,更多的需要管理知识和行政能力的培训,因此在新教职工培训活动中针对这两类岗位应各有侧重,设计不同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培训的效果。目前在各个高校的岗前培训中,通常以教学人员的培训为主,对非教学人员的培训仍有待加强。

4、培训内容点面结合,从理论向实践转变

笔者认为,高校新教职工岗前培训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校情校史教育,通过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的历史、改革发展与现状,因此在培训内容上应有对学校的宏观介绍,能够让他们尽快熟悉学校的整体运作,以适应新的环境,并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第二是业务技能教育,在补充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安排教学方法、课件制作、学生沟通等方面的专题讲座,第三是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职业礼仪、学术道德规范、信息安全等某些专题的培训,以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 转贴于

在课程设置上应更注重实践性,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新教职工的培训需求,看看他们最需要了解和掌握哪些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课程的设置进行改进,这样在培训中才能引起教职工的共鸣。

5、创新培训方式,激发教职工自觉参与的兴趣

结合课堂授课,可以增加一些工作坊或讨论组的形式,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让教职工可以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这会大大改善培训的效果。设计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为教师提供人性化关怀和服务。针对新教职工的特点,还可以组织一些自助餐会或拓展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联系,为以后工作中合作互助打下基础。还有形式多样的教学促进和交流活动以及为教师个人量身定做的教学能力提升课程都是国外高校非常值得借鉴的做法。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开发一些在线的培训课程,通过自助学习,满足培训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小海.论高校新进教师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网络财富,2009(3):83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市工会十四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紧扣“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时代主题,以围绕推进工会干部素质能力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工会干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能力为重点,努力把工会干部培养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调整和改善工会干部的专业结构及知识结构,增强工会干部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工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党的工运事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业务精通、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至2012年全市工会专兼职干部普遍培训一遍。市总工会包括四个驻会产业重点做好党政群、社会团体、公有及500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各县、区、产业工会重点500人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确保2010年完成培训任务的40%,2011年完成培训任务的75%,2012年100%完成培训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任务是:

1、上岗资格培训。全市新上岗的专职工会主席,在到岗一年内(含到岗已一年以上还没有参加上岗培训的),必须接受为期1-2天的脱产学习。

2、适应性岗位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工会干部。主要内容是结合不同时期工会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区、本系统的工作实际,结合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新时期新阶段工会重点工作的难点问题,开展各种短期适应性岗位培训,使工会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新知识、新技能。

3、工会专业人才培训。加强对各级工会特别是工会机关中从事专业工作、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训,尤其要培养一批劳动法律、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平等协商与集体谈判、财务、经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4、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工会主席论坛)。每年与市委党校举办一期由市总工会委员、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部分乡镇工会专职主席和大中型企业工会主席参加的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市委党校每期主体班中安排工会工作专题讲座。研讨讲座主要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工会重点工作,针对工会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学习。同时将组织县、区工会和市总机关工作人员到高等学校进行拓展性培训。

5、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分级、分类、自学、集中的培训原则,一是按照全总、省总、市总办班计划,选派相关工会干部参加培训。二是各级工会根据本地区、本产业工会实际,借助社会办学力量,举办相关工会干部培训班。三是鼓励工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在职自学,或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参加工会急需专业学习教育。

三、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

1、建设工会干部培训阵地。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工会干部教育阵地的建设,在依托外力办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职工大学、工人文化宫等工会现有的教育培训基地,降低培训成本,改善办班条件。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

2、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与省总、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建设一支由全总(省总)资深教授、市委党校专业教授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打造一支由市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会机关有一定专长的干部、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会工作突出的基层工会主席的兼职师资队伍。

四、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

1、完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市总已建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要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完善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定期研究工会培训工作。各级工会组织部门为工会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对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制,负责研究制定干部培训的政策、规划、指导、检查,协调工会干部培训的工作关系。

篇3

根据全国2011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信息产业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10〕334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为充分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渝办发〔2011〕48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短期技能培训监督管理的意见》渝办发〔2011〕6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发挥培训促就业功能。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县“四轮驱动”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着眼市场需求,以促进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培训资金投入,整合阳光工程培训、雨露计划、惠农工程、依托企业、县职教中心和部门培训机构,暖冬工程、岗前培训、提升培训、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中职培训等培训项目。大力实施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不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目标,提高培训质量。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集中实施。每年初,1.统一规划。由县人力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人力资源开发办)根据培训需求情况制定培训计划,集中组织实施。市上下达的各项培训项目计全部纳入由县人力资源开发办集中实施的培训计划。培训过程中,划。建立各部门统筹协调、上下职能对口、部门相互配合、高效有序运行的工作机制。

市场运作。县财政统筹使用市级下达的培训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投入的培训资金。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2.政府投入。实行公示制度和招投标制度,实行市场化运作,确保培训信息、培训机构认定、培训补贴拨付等操作过程公开透明运行。

注重实效。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机制,3.强化管理。完善各项培训制度。建立培训补贴与培训任务、鉴定结果、就业效果挂钩的绩效考评机制,按绩效兑现职业培训补贴。明确补贴用制度管“事”按程序做“事”确保培训效果和资金使用安全。资金拨付、培训过程监管等重点环节的操作程序。

二、培训重点及目标任务

(一)培训项目

1.企业新吸纳农民工岗前培训、雨露计划培训、惠农工程培训、暖冬工程培训、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2.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

3.对农林牧副渔业农民及涉农企业工人开展阳光工程培训;

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

5.新生代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

6.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

7.农村45岁至65岁为重点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

8.中职在册在校学生中职教育。

(二)培训重点

积极推进创业培训。一是积极探索县职教中心为市信息大力开展重点产业用工订单培训、就业困难群体定向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农村45岁至65岁人员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对输送学生到市内信息产业企业正式就业的给予定向就业补贴。从2011年起,产业和县园区企业服务的合作模式。县职教中心的二、三年级学生原则上只能在市信息产业企业或县努力把县职教中心建设成为市重点产业预备制培训基地、信息产业培训基地和培训鉴定公共实训基地。二是根据不同就业困难群体,园区企业开展教学实践或顶岗实习。结合免费对其进行技能培训,重点产业用工需求。着力提高就业率。重点开展对高校毕业生、登记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移民、城乡退役士兵免费定向就业培开展岗前培训,训。三是根据不同企业需求。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和稳定就业。四是结合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对职工技能水平的要求,积极开展企业在岗职开展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工的技能提升培训。五是重点围绕微型企业和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提高创业成功率。六是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建立农村适用技术专家库,各乡镇组依托12个片区学校和38个乡镇小学,织农村45岁至65岁有劳动能力人员。重点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助推农户增收致富。

(三)培训任务

全县每年完成各类培训2.5万人次以上,十二五”期间。力争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就业创业者至少获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新生代劳动力掌握一项初级以上职业技能,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目标。业职工普遍提高一个技能等级。

农村适用技术培训1.5万人2011年完成岗前培训、提升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雨露计划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惠农工程培训、暖冬工程培训和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劳动预备制培训1000人,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1400人。中职教育5000人。

(四)培训方式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采取县人力资源开发办统一制定培训计划、各相关部门对口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全程监督指导的培训模式。以实用技能培训为主,灵活运按照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需求,用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系统培训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以取得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为标准,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三、加强鉴定。

(一)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必要的设施设备,切实加强县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改进鉴定方式,创新鉴定手段,逐步形成覆盖城乡、学校和企业各工种职工、各技能等级的技能鉴定工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核发的规范化管理,作体系。全面推动县职教中心落实毕业生“双证书”制度。加强考评员、质量督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长效机制。

(二)开展职业技能考核评价

建立职业培训结业与技能鉴定同步实施制度。凡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并符合条件的培训者,将职业技能鉴定作为检验培训成果的主要方式。培训结业时必须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积极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相结合,得相应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积极开展企业内部职业技能评价工作。充分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员工培训考核、定岗、薪酬确定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三)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全市乃至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加快建立职业技能竞赛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打造“酉州师傅”和“酉州技工”劳务品牌,推动职业培训质量稳步提

高。

四、加快培训信息平台建设。

(一)加强职业培训信息化管理

实现职业培训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信息平台功能涵盖职业培训工作各个方面,建立统一的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包括培训机构、培训项目管理、学员信息管理、教学以及已享受补贴人员信息数据库和培训资源数据库。提供与职业培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组织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师资管理、线培训和远程培训等多个功能模块。以完善信息录入、资料保管、数据统计、管理分析等功能。及培训机构信息和培训项目查询。

(二)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职业培训教师每年在职培训累计不得少于80学时。积极鼓励技师、高级技师以及高级工程师担任专(兼)职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三)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建设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完善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定期公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各类劳动者选择适收集、公布培训信息,合自身需要的职业培训。各乡镇要及时了解、掌握培训需求。积极动员组织辖区内各类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协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指导。促进辖区内各类劳动者就业。

五、强化资金保障。

(一)资金保障

调整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整合市级下达的培训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投入资金。加大职业培训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要安排资金,对职业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培训、技能鉴定题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职工培训及未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企业,库开发、职业技能竞赛、评选表彰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县依法征收培训费用,人民政府将按照“统一征收、专户管理、统筹使用”原则。统筹用于职工教育培训。每年初,县财政局和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共同拟定培训项目资金整合方案各培训项目主管部门要按照县人民政府审定的培训项目资金整合方案加大向上争资力度。从2011年起,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县财政每年筹集不低于4000万元培训资金,专项用于职确保完成培训目标。业技能培训工作。

(二)补贴标准

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岗前培训、提升培训按照600元/人给予补贴,阳光工程培训按照100元/人—3200元/人给予补贴。雨露计划按照400元/月·人给予补贴,惠民工程按照暖冬工程培训按照300元/人给予补贴,430元/人给予补贴。就业再就业培训按照600元/人给予补贴(就业前360元/人给予培训,6个月内就业的再按照240元/人给予补贴)农村劳动预备制培训按照1100元/人—1400元/人给予补贴,适用技术培训按照100元/人给予补贴。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按照创业成功的1000元/人给予补贴、未创业成功的按照600元/人给予补贴。中职教育的补助标准按照中职教育的具体政策执行。

下岗失业人员给予全额补贴。对参对参加初次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相应职业(工种)鉴定收费标准一次性给予80%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加紧缺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合格经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规定给予一定培训鉴定补贴。每年相关部门培训项目补贴资金有调整的按最新标准执行。

(三)补贴资金拨付办法及资金渠道

实行直补劳动者、直补企业和培训机构相结合的补贴方式。

按照培训对象10元/人·天给予生活费补助,培训补助资金的分配方式:一是为期3个月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对县职教中心和企业联合在企业开展的培训。培训期间按照200元/人的按照30元/人·天(时间35天)标准补助培训机构用于教师报酬、教学资料、鉴定费用等相关支出。对县职教中心单独开展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标准给予企业水、电、耗材补助。对培训结束取得培训合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并经企业录用上岗的按照500元/人补助给培训机构(含住宿费、教师报酬对培训对象按照10元/人·天给予生活费补助。教学资料、水、电、培训耗材、鉴定费用等)对未就业的按照300元/人补助给培训机构。

二是岗前培训参照县职教中心和企业联合在企业开展的劳动预备制培训补助标准和补助资金分配方式执行。

三是为期1个月的企业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按照400元/人补助企业(主要用于水、电、教师报酬、场地、学员生活补助)200元/人补助培训机构(主要用于培训资料印刷、资料录入归档等)对企业在岗工人是城镇居民的其技能提升培训补助标准和补助办法参照在岗农民工提升培训执行。

给12个片区学校和38个小学按照每开展一期培训给予500元的场地、水电费补助,四是为期2天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其他资金由县人力资源开发办用于专家报酬、资料费、误工补贴等。

五是微小型企业创业培训资金分配方式按照培训项目的政策规定执行。

按照该项目的具体规定执行。六是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由部门牵头开展的单项培训。

七是中职教育的资金分配按照中职教育的具体政策执行。

由培训机构(部门)申请,培训资金拨付程序及资金渠道:一是上级安排的专项培训经费、就业再就业培训资金、中职教育补助资金。项目主管部门审批,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审查财政部门复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二是本级安排的培训资金,并签署意见。由培训机构(部门)申请,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审查财政部门复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由职业培训单位申请,对于提升培训中培训对象是城镇居民的培训资金从本级安排的资金中解决)三是职业培训单位组织的非税收入。县财政按程序拨付,报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备案。

六、强化领导。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既是阶段性的攻坚任务,培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又是动态发展的长期性工作。相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职业培训对于稳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和助强化责任意识,推农户万元增收的重要作用。积极协调配合,认真抓好落实。

(二)强化责任,加强领导。

由县人力资源开发办主任任组长,成立县人力资源开发职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县扶贫办、教委、城乡建委、农委、畜牧局、民宗委、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人力资源开发办)县人力资源开发办牵头,税局、宣传部、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会同县人力社保局、扶贫办、农委、教委、城下达培训计划,乡建委、民宗委、畜牧局、财政局等部门制定职业培训政策。确定培训机构,制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和资金拨付管理办法,落实培训补贴及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并抓紧开展对公共实训基地和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相关工作全程监管培训。县发展改革委、人力社保局要将职业培训分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县地税局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统筹工作。县委宣传部要加大对职业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成功创业的典型事迹以及培训机构在职业培训方面好的做法和显著成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良好氛围。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根据有关规定,效进行宣传。积极为参加培训的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县人力社对口搞好培训项目的争资立项、统计上报和评估审计工作。保局、扶贫办、农委、畜牧局、教委、城乡建委、民宗委等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能。

篇4

电气、仪表工是公认的技术工种,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是培养一个技能全面、能独立开展电气、仪表特定领域工作的熟练工人一般需要5-10年时间。然而,电气、仪表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公司一期“836”工程应用的“电机综合保护器”、“微机继电保护器”、“电动机软启动技术”等都代表了当今最先进的电气、仪表控制技术。

如何让职工尽快掌握这些先进设备的维护、维修技术,如何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一直是电仪车间职工技术培训工作考虑的重点。为此,电仪车间积极探索,紧紧围绕公司“提升管理、素质年”的定位及“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培训原则,不断创新培训方式,逐渐形成“正确引导、坚持不懈、多种形式”的培训模式。

今年初,车间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制定《电仪车间员工素质提升和聘用办法》,激励员工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技术技能,技术组也制定了车间电气、仪表、自控各专业的全年职工培训计划88项。经过一年的贯彻和引导,在职工中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使职工的技术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初步创造了电仪保运工作的新局面。车间职工舒忠伟在集团公司组织的电工技能竞赛中获第一名;陈荣灿被省政府授予“云南省兴滇技术能手”称号。今年11月份,车间又推荐了6名仪表技术工人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仪表技能竞赛。

1至7月份,车间利用周六、周日和下班后的休息时间集中开展授课培训。除邀请三厂技术人员讲授硫酸、磷酸、磷肥生产工艺知识外,车间技术人员还讲授了ABB、金钟穆勒电机综合保护器应用、调试,磷酸、硫酸装置高、低压电机典型控制原理,磷酸二铵、磷酸一铵、重钙装置高、低压电机典型控制原理等技术专题。此外,针对生产现场存在的实际问题组织开展了ABB软启动器、ACS系列变频器应用及现场故障诊断、ABBSACEPR112/P低压开关脱扣器一般故障处理、高压并联电容器的检测与测试技术等事故处理与演练。

充分利用外部技术力量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工作。先后邀请了昆明电科所、珠海万力达公司、长沙伟定达公司、昆船公司、梅兰日兰公司等多家公司技术人员对职工进行了“电机综合保护器、微机继电保护器应用”、“电子皮带秤维护技术”、“在线式UPS维护技术”等专题培训。

《电仪风景线》网站的开通,又为员工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提高的广阔平台。开辟了“电仪课堂”、“技术讲座”、“技术资料”、“练兵题”、“学习交流”等专栏,各类技术文章、技术资料等46篇,文章阅读人次达到2200多次。

篇5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文化知识、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优化农村人力资源,推进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县委、县府《关于2013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现就2013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2013年我街道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建设“科学发展示范点”要求,突出精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和提升整体素质为目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水平,促进产业提升发展、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3年是夯实“十二五”发展基础的重要之年,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的培训要求,分类型、有层次、多渠道,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2013年全街道计划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946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技能培训350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06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62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30人,成人双证制培训160人。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80%。

1、农业专业技能和创业知识培训。归属部门为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要着眼于建设现代精品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按照“建点、扩面、创特色、树精品”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突出以科技示范户、种养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农技服务人员为培训对象,围绕提升农业主导产业,深入开展农业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创业知识培训突出以农家乐、农产品经纪人、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创办领办者、行业协会带头人等各类农村经营能人为主要对象,重点开展创业知识、经营管理、法律法规培训,帮助农村实用人才树立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农民创业的整体实力。

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归属部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绩效为主,注重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培训对象设置要更加有针对性,着重做好六个对接:一与“招商引资”的项目需求对接、二与企业的用工需求对接、三与企业在职职工岗位培训对接、四与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对接、五与县培训中心对接、六与职业介绍对接,同时培训项目和课程设置必须与企业需求和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二是培训资源整合要更加集聚,加强与县内各类职业技校、成校和社会办学机构、企业等合作,实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四是注重培训质量,提升工种档次,开展以中级工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3、农村预备劳动力、成人双证制培训。归属部门为街道成人学校。今年要继续抓好毕业后未升学的初中、普通高中毕业生及高中段(含职校)未毕业的人员为对象,重点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通过6-12个月的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等培训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参与公平竞争,双向选择,实现就业。今年要着重做好培训前的调研工作,排摸培训对象,按计划及时开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并根据本地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特点选择好培训项目,按照“六个一”的要求,切实做好培训服务和管理工作。在培训结束后,及时与劳动保障部门做好衔接,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实现就业。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各机关部门、行政村、社区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作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目标任务、思想认识、领导力度、工作措施三个到位,确保各项培训任务的完成。

2、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我街道培训工作动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要加强对培训台帐的规范化管理,培训单位要统一培训学员登记表、名册等台帐资料格式,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建立电子台帐;要做到培训前有问卷调查,培训中有情况反馈,培训后有培训小结;要不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继续整合农村成人教育资源,落实培训基地的长效管理机制;要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工作指导,继续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列入村、社区和部门绩效考核;要加强对培训资金的管理,特别是财政资金的规范化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果。

篇6

关键词:工程实践;技能教育;科学发展

作者简介:冯小萍(1975-),女,南昌航空大学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工程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68-02

制造业中,完成产品制造的工艺技术是否先进,能否保证产品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取决于采用的制造加工手段(设备)和掌握该项作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的能力上。在一定层面上讲,后者的作用更加重要。

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掌握高技术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家和企业高度重视和全力推进的人才工程。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一般有几个层次的培养渠道。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学校、企业培训和社会职业技能培训等。在此就高等教育中工程实践教学结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谈一谈技能培养的几个问题。

一、科学定义和定位

在高等教育的实践教育环节中,一般设置为一般性工业制造工艺认知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和掌握上。对一般性的工业制造工艺认知实践,针对的是大学生普遍性的教育;前沿技术或高新技术的研究和掌握,针对的是相关专业及更高层次学生的教育。在实践性教育越来越为社会和教育部门重视的时候,对高校工程实践教育定义和定位的问题应进行更加科学的研究。

(一)定义

近十年来,大多数高校中的工程实践教学逐步从实习工厂、车间或院(系)实验室剥离,组建成规模更大、条件更加优越的实训中心。这为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条件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由于各高校专业设置要求和侧重点不同,不能把实践教学基地统一设定为“ⅹⅹ中心”,在名称或命名上应科学、易懂。现在许多学校都把工程实践教学单位(基地)称为“工程训练中心”、“基础工业培训中心”等,从字面上推敲很难让人理解,“工程”能“训练”吗?对“工程”一词美国企业工程协会SEE(Society for Enterprise Engineering)1995年的定义为:用于企业分析、设计、改进和运作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的整体。而学生在训练中心或培训中心实践通常是对工程(工业)制造中的一些技术或技能的认识、学习和掌握。

笔者认为,既然高校学生的训练是指对工程技术或制造(加工)技能的学习、培养,在称呼命名上叫做“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工业制造技能培训中心”似乎更为贴切。

(二)定位

高校工程实践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环节层次是不同的,大学生理论知识面更宽、掌握高新技术的能力更强。同时,高校工程实践教育又与高校工科实验室实验和社会、企业培训不同,训练中心或培训中心主要的教育目的是掌握工程技术方面较全面的工艺知识,为步入社会(企业)或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一种是一些高校为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或创建省级或更高层次的牌子,把许多工科实验室纳入中心,这些实验项目并非大学生基础技术训练,也不是面对大多数学生学习,成了一个“混血儿”,甚至出现多头管理,不利于整个中心的建设;另一种是重现代制造技术轻传统制造项目、重冷加工项目轻热加工项目,缩窄了学生实践的知识面,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培养。同时师资队伍建设中,层次配备不尽合理,有工程背景的一线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有一种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的趋势,与定位产生了矛盾。

(三)共享

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开始,国内高校均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建设投入,一方面是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政策上的要求。某地区有所本科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很有特色和一定的规模,本校毕业生非常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曾被国家教委授予实践教学优秀成果奖。一段时间来,本地区数十所高校要求与其合作,送学生来该校实习。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固然重要,但首先应强调本校培养人才的特色,可以把主要资金投入到专业实践特色项目建设上,而全面性的工艺认知实践应该尽可能在本地区高校中资源共享。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重复固定资产的投入,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管理和运营上造成的浪费,比如,省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就可以承担这方面的义务。当然对该实践教学中心可否采取认证制,该项认证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认证,它应该是由劳动和教育部门共同制定的考核标准,只要达到标准并严格规范按照运行的就可以授予这方面的培训权限,学生实习后取得的成绩就应该为教育部门认可。

二、科学建设

科学地建设好高校工程实践教育环节,应该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如何科学建设,每个人都会有各自见解,但无论如何应统筹规划、目标明确、管理规范、学以致用。

(一)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要明确

大学期间的工程技术训练与企业中师傅带徒弟的教授方法有显著不同,师傅带徒弟一般要二~三年才能出徒,而且专业性强;而大学通常是短时间培训,掌握的知识面又需较为全面。因此,必须制定好科学的实践教学大纲,围绕大纲建设和培训学生。

许多高校在拓展学生技能训练方面与获得社会承认的技能等级挂钩,应该说有积极的作用,但一定不能把获取技能等级证书作为商品来组织教学和培训,1~2个月甚至只用几周的时间就能培训出中级工或者级别更高的技术等级工人吗?即便他们是大学生,也只能证明他们是应试教育的优秀者,但在动手能力上他们并不一定比中学毕业后学徒或技校毕业从事产业制造的从业人员强,何况绝大多数学生入学前从未听说或看过工业制造工艺技术。经济利益的驱使会使整个培训工作变味,证书也就失去了其鉴定掌握技能水平能力的价值。

在工程实践教学或技能培训中,学校一定要非常明确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什么?怎么样实现这个目标?检验的方法是否科学、真实?大学工程实践教育应该把学生掌握较宽的知识面作为主要目的,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技能培训可以在一些有条件的大学的实践教学中心开展,但应制订专门的技能培训大纲,建立培训档案,真正实行培、鉴分离,对社会负责。

(二)基地建设中产学结合要科学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很多高校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新技术、新设备比比皆是,实践场所宽敞明亮,有的学校还经过了ISO9000认证。如何看待和使用这些条件和资源呢?各高校的做法和要求不尽相同,也很难一样。笔者认为应该重视实践基地的产学结合。

实践条件的配置是以大学生接受实践教育为主要目的,营造企业环境和强调大工程背景不应重走校办工厂的老路,但仅做教学(培训)或过分注重产品加工的“造血功能”都是不利于基地建设的。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与社会制造业很好的结合对工程实践教学的促进、学生开阔知识视野有很大的帮助。学产要结合,但要科学。不要怕生产影响教学,关键在管理要科学;也不要过于强调学校的资源给了中心,中心就要给学校创收多少多少,这样一定会影响正常教学。

实践基地的产品制造可以多种形式,即可以做单一的来料加工,也可以利用人才优势自身研发产品,但一定要结合自己情况来支撑学校的实践教学。同时要考虑教学的特殊性对产品交货期的影响,反过来订单的增加也不能影响正常的实践教学。

综上所述,在高校工程实践教育建设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的探索和探讨,只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使实践教育更好的发展。

篇7

“以案为鉴”环保教育培训及隐患类比排查整治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和保护环境是公司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工作中,安全和环保职责,做到人员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坚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坚持制止各种违章行为;坚持加强员工安全、环保,消防知识培训,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习,提高员工们的安全环保意识。

总结本年度,共组织安全环保警示教育41场、培训462人次;主要教育方式为相关法规、文件、制度的宣贯,观看警示教育片。唤起每名员工保护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教育每名员工不能违章,不能图侥幸、怕麻烦的麻痹思想,要按照标准、按照规范,实实在在地抓好自己的安全。安全就是生命,我们要将安全文化理念渗透作用于每一名员工,形成大家的广泛认同,做到全员共知共享。我们要通过培育、引领、渗透使大家切实认识到,抓安全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自己家庭幸福,促使员工发自内心地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我们要学习事故,也要把兄弟单位的事故当作自己的教训,变成我们的日常教材,做到警钟常鸣,警示高悬,围绕本质安全的管理做到认知高、工作细、落实严,不断推进公司安全发展。

组织隐患排查195次,查出隐患和问题180项,均登记建档,或制定整改措施或上报中心处理。 加强对现场隐患的排查力度及整改措施,防患于未然。要把无事当有事,无中找有,小题大做。排查隐患重要的是要细致,一定要有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心,不采取细致全面的方法、手段就可能对问题视而不见,就可能对发现的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安全生产是动态的,是24小时不停运转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可能又会出现,一定要建立全面细致排查隐患的长效机制。

班组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班组安全培训仍有漏洞,局限于全面培训,对于岗位技能不熟悉、安全意识差的同志没有进行深入的岗位工作跟踪和安全再教育。班组内安全意识最差的员工就代表了整个班组的安全水平。在后期工作中除了按需开展日常安全培训和教育的同时,针对安全意识不足,技能水平不足的岗位和员工进行针对行培训,安全工作不单单是掌握基本安全操作就能满足要求的,既要提高技能操作水平,更要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将安全培训和操作技能与职业道德的培养结合起来。

篇8

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社会培训是一项极为重要必不可少的内容,社会培训的开展,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相关政策要求。高职院校主要针对各项职业学习的学校,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有着技能培训、人才服务等教学优势,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和实践能力,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机制。文章主要针对高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的途径进行了的分析和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高,高职院校为了跟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在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和社会培训工作的方式。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对于社会培训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重视,社会培训工作主要是以服务为主,社会培训工作开展的如何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的内涵及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主要工作和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技能,高职院校社会培训工作的开展是为当地的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一是我国相关规定中明确提出要高校树立牢固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并且围绕这一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把高职院校作为一个培养人才培养能工巧匠的途径和方式,为社会和企业不断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并且要落实高职院校的法定职责,就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且要开展职业培训,为在校的学生和社会人员指出工作的方向。二是为了高职院校内涵的发展。社会培训工作的开展,通过和社会经济、企业的接触,可以及时地了解目前社会或企业最新的发展途径和动向,从而针对性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社会培训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锻炼工作人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促使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大限度的拓展。三也是为了让企业提升整体内涵而开展。高职院校在社会培养工作进行中的服务发展特色和优势是由该学校的地方区域性决定的,在进行社会培养中需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等的沟通,才可以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并且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借助高职院校的这一孵化平台开展创业活动;并且可以让企业加入进教学中,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学校通过和企业的合作教学中,了解企业现阶段所需人才的目标,针对这一方向制定新的教学方案,培养出适应企业要求和发展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帮助企业提升发展的动力。四是为了满足服务构建终身教育的体系。高职院校在开展社会培养时,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师资力量、场地规模和设备等开展教育,有效地对职前和职后教育进行无缝衔接,让学生提早适应社会和工作后的模式,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整体素养,对社会和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高校社会培训的内容

高职社会培训的工作内容不仅仅只包含社会培训,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一些社区教育培训,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社交和管理能力,或者参与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和教育,对学生的传统和特色文化会有一定的渗透;也可以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或者对口支援等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当地的农民提升全面技能并且促进他们的就业。

(三)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途径

一是以当地政府和企业的服务为主要目标,通过与当地的政府和企业单位合作,提高社会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适当地建立培训基地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资源、设备、场地等优势,通过服务当地政府和企业单位等方式,搭建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提升自己的整体实践能力。

二是以给企业输送人才,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在社会培训工作中,要加强与中小企业单位的合作,通过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的了解,制定一个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培训方案,对这一岗位和发展需求展开技能培训;并且对高危职业展开相关技能和安全常识的培训,提高这一行业的安全意识和整体技能素质;针对一些难以就业人群:贫困人群、弱势人群等重点展开技能培训,提高这一人群的技能素质和整体素质,减少就业难的问题。三是开展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的居民提供培训条件,为农村的实用人才和主要劳动人员提供职业的培训;并且对退伍军人展开再就业培训;为当地因为年龄难以就业的中年妇女提供月嫂培训等工作,打造乡村综合性人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全面小康。四是需要以社区服务活动为方式,通过因社会培训开放的师资力量和资源,对社区的广大居民进行再学习的机会,培训相关职业技能,并且组织开展养老或者少年教育等活动,为当地的居民建立一个综合性教育服务平台。

二、当前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意识不强

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开展过程中,有大部分的高校都以内涵教学为主要教学目的,往往忽略了实践和社会培训工作,但是这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为了内涵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大多數学校目前都存在对社会培训工作的制度不健全,没有系统的去制定发展规划,并且对这一工作意识不强,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性且连续性的计划,在学校品牌服务项目的树立方面没有制定目标和计划,没有产生共识等问题。同时由于很多教师对此不重视,不愿去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或者参与社会培训的人员整体技能素质不高,没有完整地体现高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人才培养能力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需要

社会培训开展前提条件是一支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都过硬的师资团队,但是目前的教师一般注重于理论水平的教学,所以在理论的方面水平比较高,但是对于实践能力就偏低一些,并且缺乏平时对企业发展的了解和重视,没有注意到企业真正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方向,所以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的社会培训工作开展不是很顺利,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大多还停留在理论这一阶段,并且也不能把高校的科研成果为企业所用。

(三)缺乏灵活的激励机制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对社会培训工作的不重视,所以相对来说激励机制也不是很丰富,对于教师来说也没有动力去参加和实践,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开展社会培训工作时的阻碍。

三、加强高校社会培训工作的措施

(一)创新机制,完善培训制度

想要开展顺利并且成功的社会培训工作,就需要教师的配合。一是需要在政策和制度上对这一内容给予扶持和奖励,并且在晋升或者评定等各类奖励上也要设立一定的奖励制度,要在教师中选择优秀的实践型高素质人才参与社会培训工作,并且要专门针对社会培训工作设立一项健全的制度,对在开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和支持;二是在经费方面,学校要对社会培训开展工作中存在的经费问题或者是场地和设备问题进行解决和扶持,让从事社会培训工作者无后顾之忧。三是要在社会培训期间利用起现有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把社会培训服务带来的效益发挥至最大化。

(二)科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

目标是发展的方向,在实施社会培训工作之前要制定发展的目标。结合院校内的优势,在选择培训项目前要选择自己院校相对来说比较擅长的领域,这样才可以最大化地维护和扩大学校的声誉同时还可以做很好的宣传工作。要有一个坚定的发展方向,争取建立当地最优的培训基地,要在开展社会培训工作的同时对学校的项目品牌,师资力量等项目进行开展和落实。

(三)多方联动,推进培训发展

在高职院校进行社会培训的开展时,要结合当地的政府和企业,共同开展培训工作,争取把院校内的专业学科和师资团队等优势在工作中发挥至最大。并且要和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配合,为社会培训工作搭建人力资源信息的服务平台,为多方企业和单位进行服务,为构建政产学研一体化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并且也要打造资源共享的机制,打造高职院校间的教学资源共享,实现公平教育,提高培训信息资源的公平化,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在社会培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仅助力了政府工作,也帮助企业单位培养了员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了员工的服务水平。

篇9

一、培训内容覆盖面广、专业性强

“每月一课堂”以职工需求为出发点,整合培训资源,全年已开展学习及培训活动27次,内容覆盖面广、专业性强,培训内容涵盖了LNG接收站工艺、管道运行操控等专业技术知识,有招投标、采购、财务结算、信息化等一系列工程项目业务体系,同时还有保密培训、党课培训等党建知识,形成交叉培训、复合培训,实现了技术人员懂管理、管理人员懂业务更懂党建的培训效果。

二、培训师资授课能力强、层次多元

为了更好的呈现培训内容,培训讲师有特的邀行业专家、有项目部骨干人才,还有参加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员。无论是外聘专家,还是内部骨干,均是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讲师,具有业内顶尖地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能结合项目管理、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紧扣项目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为项目部职工、尤其是新入职员工进行扫盲的同时,更加系统的为项目部后续运行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培训形式丰富,延长培训链

一是项目部充分发挥参建单位多、工地现场近等优势,将培训师资和听课受众延伸至项目各参建单位,促使项目各参建单位凝聚共识,共推项目高质量建设。

二是组织新入职工、团员青年、职能部室职工等进行现场观摩,通过沙盘讲解、实地学习了解,帮助职工通过亲眼见、亲耳听加深理解和认识。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建议适当增加课堂培训的互动性。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培训采用线上培训,多是老师讲、职工听的灌输式教育,为了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可以适当增加互动性,以此促进学习培训的实效性。

篇10

(材料一)

市政协骆隆森主席对调查报告作了批示:《报告》写得很实,调查深入,分析中肯,所提意见针对性强,操作性可行,建议政府分管领导给予关注,协调各方给予解决,使单亲困难女职工这个弱势群体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

(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

20xx年11月,为了贯彻全总、省总的通知精神,市总工会认真研究,并同市劳动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住房保障中心多次研究、协商,提出了“关于解决我市单亲困难女职工就业及生活困难问题的建议”,作为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成都市总工会第一次联席会议议题之二。议题的主要内容是:一、我市单亲困难女职工的基本情况;二、单亲困难女职工的特点;三、关于建立单亲困难女职工再就业救助机制及生活困难帮扶机制的建议。

建议认为对单亲困难女职工应从四个方面给予帮助:一是建立下岗失业单亲困难女职工再就业救助机制。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公共职业机构免费为下岗失业单亲困难女职工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免费办理《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培训证书》;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可在申请小额贷款时放宽担保条件,给予扶持。二是在本市各公办(含公办民助)小学、初中、高中接受教育的单亲困难女职工家庭子女,可申请市政府给予书杂费减免,通过高考进入大中专院校且享受低保的单亲困难女职工家庭子女,建议其学费由民政部门按学年给予适当助学补贴。三是对享受城市低保和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本市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40%,且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亲困难女职工,优先办理成都市城镇困难人员医疗补助,对患重大疾病的单亲困难女职工实行特殊门诊医疗补助。四是对无房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16平方米的单亲困难女职工,可申请廉租住

房租金补贴,并优先排序解决。对涉及符合廉租住房条件对象的单亲困难女职工住房拆迁时,建议在拆迁安置政策基础上,采取一次性发放5年的廉租住房租金补贴的办法,专项用于购买拆迁安置房。

(材料五)

省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张宗源对“关于解决我市单亲困难女职工就业及生活困难问题的建议” 作了批示:“单亲家庭比例逐步加大,作为特殊的群体社会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其中单亲困难女职工的困难如何解决更应提到各级党政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不然会影响下一代的培养、社会的稳定。此建议很好,建议省人大内司委阅。”

(材料六)会议原则通过了市总工会提交第一次联席会议协商解决的两个议题。

关于女职工部提出的议题之二“关于解决我市单亲困难女职工就业及生活困难问题的建议”中建立单亲困难女职工再就业救助机制及生活困难帮扶机制的问题,会议议定,由市总工会、市妇联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协商研究,采取妥善措施,为单亲困难女职工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免费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培训证书〉;为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提供入学就助;为患病的单亲困难女职工提供医疗补助,用多种方式为单亲困难女职工解决住房困难的问题。

这次会议情况以市政府成办发[20xx]166号形成〈成都市人民政府与成都市总工会第一次联席会议纪要〉。

(材料七)

20xx年7月,市总工会和市妇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房管局联合行文,以成工发[20xx]12号文下发《关于对我市单亲困难女职工实施再就业援助及生活帮困的意见》。意见明确了援助帮困对象及范围;援助帮困内容及申报程序;援助帮困办法及组织领导等。《意见》要求各级工会要建立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单亲困难女职工档案,按照《成都市单亲困难女职工建档审核表》填报,以摸清底数,掌握实情,作为我市再就业援助和生活帮困的重要依据。

(材料八)(材料九)(材料十)

20xx年“三八”节,市总工会举行了关爱单亲困难女职工送健康活动,为100名单亲困难女职工免费进行了妇科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