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0 16:5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媒体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媒体培养方案

篇1

关键词: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2-0020-03

1引言

近年来,艺术设计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学科结合越来越紧密,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专业方向和学科方向。计算机动画、计算机游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快速发展起来的。这些新的方向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形成了很好的市场前景。但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合理组织、定位各个方向是快速发展后出现的一个新问题。

在教育部专业目录里的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新的专业,它既包含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数字”,又包含与现在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动画、计算机游戏等相关的“媒体”和“艺术”,因此可以很好地概括计算机与艺术结合的新方向。那么在本科教学中如何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使其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每个专业负责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讨论一下该专业学生培养中要考虑的一些问题。

2确定培养方向

培养方案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所在的地域也不同,培养方向不可能完全相同。下面就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讨论我们培养目标。

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景观动画、游戏测试与设计、网站设计开发作为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数字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程序设计技能;

(2) 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

(3) 掌握数字化艺术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4) 了解本专业设计开发工具和国内外艺术设计的理论前沿和本行业的发展前景;

(5) 了解并掌握国家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 熟练使用动画制作软件和数字媒体制作软件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

(7)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使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根据教育部在2006年12月河北香河召开的“新媒体艺术系主任(院长)工作论坛”会议时所做的汇报,目前全国已有1200多所院校开设数字媒体相关专业,教学内容涵盖动漫、游戏、网站、多媒体视觉传达、影视、信息设计等多个方向。面对如此众多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我们的特色和优势何在?这是我们在制定培养方案时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我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艺术设计方向),隶属于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积淀,在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层学、虚拟现实、游戏设计和三维动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2006年向教育部申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并得到批准。结合我校特色和专业现有基础,确立了景观动画、游戏测试与设计、网站设计开发3个培养方向,并在每个培养方向中设置多层次的培养定位,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3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

针对以上3个培养方向,经过多次反复讨论与修改,确立了目前的课程体系。一、二年级设置多为专业基础课,是3个方向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三、四年级设置多为专业扩展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

专业基础课主要有专业概论、名师讲堂、计算机素描、数字平面艺术、数字色彩艺术、数字空间艺术、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视听语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等。

专业拓展课有CAD技术、三维图形设计、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景观表现技术、动画运动规律、动画概论、游戏设计概论、角色形象设计、游戏动画创作、数字视频及音频技术、场景设计与表现、视觉传达设计、游戏程序设计、数字媒体后期制作、Web应用程序开发、人机交互设计、网站设计与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分形理论与实践、数据库、软件工程、平面设计课程设计、三维设计课程设计、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等。

在制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做了较多考虑:

(1) 课程体系服务为专业方向,针对性要明确

在专业拓展课中,服务于景观动画方向的有:CAD技术、三维图形设计、景观表现技术、计算机动画原理与技术、动画运动规律、动画概论、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设计、分形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服务于游戏方向的有:游戏设计概论、角色形象设计、游戏动画创作、数字视频及音频技术、场景设计与表现、游戏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课程。服务于网站方向的有:视觉传达设计、网站设计与技术、平面设计课程设计、Web应用程序开发、数据库等课程。这些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有利地保障了专业方向的良好发展。

(2) 对素描、三大构成类课程的重新整合设计

传统的素描、三大构成等课程无论是课程内容上还是创作手段上均已不能满足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需求,我们将素描和构成艺术的学习和电脑创作工具相结合,希望构建出传统知识理论和数字媒体相结合的全新的、独特的教学模式和艺术作品。这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3) 技术与艺术并重

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招生的是理工类学生,授予工学学位,这些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中既有艺术设计类课程,也有程序开发等课程,各自均有较强完整性,培养具有艺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数字媒体艺术要求它的从业者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把这些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程体系中。例如,设计类课程多以大作业方式作为考核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践类课程允许多个学生作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作品创作,使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实验的设置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层次和难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4第二课堂

课程体系完成的是课堂教学,但是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能完成的任务,需要第二课堂来补充完善。我们实行了导师制、工作室制、项目制和定期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

导师制,从去年实行到现在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导师,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开展专业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成立数字艺术创作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专业指导。鼓励高年级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参加高水平的专业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发现、弥补理论学习中的不足,开阔了专业视野、培养了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作品多次获国内外大奖。

(1) 动画“桃花源记”获得第七届东京TBS国际数字动画大赛(Digicon)评委会最优秀奖;2006中国国际动漫影视作品“美猴奖大赛”最佳短片奖;第三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CICDAF 2006)国际比赛最佳短片大奖。

(2) 游戏“雨林十日”获全国首届3D数字游戏制作大赛游戏开发组佳作奖(2006年)。

(3) 粘土动画“笨虫死党”获“阿拉神灯杯”中国青年实用软件设计大赛铜奖党(2005年)。

(4) 三维动画“47war”获“阿拉神灯杯”中国青年实用软件设计大赛最佳创意奖(2005年)。

(5) 短片“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获第5届全国大学生短片大赛业余组剧情片鼓励奖(2004年)。

(6) 三维动画“She belongs to me”2003年获Discreet公司3ds max & Combustion作品大赛唯一一等奖、最佳创意奖;2004年获首届北京大学生动漫短片大赛最受评委欢迎奖。

5结论

此次专业培养方案的确定历时半年,得到了教研室所有老师的积极参与,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应该说是比较合理完善的。金秋九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迎来了第一批学生,面对良好的生源和一张张渴望的年轻面孔,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07版专业培养方案在今后实施的过程中还可能遇到新的具体情况需要解决,有待于在实践中在进一步完善丰富,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深入探研,使之为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更好地发挥作用。

收稿日期:2007-10

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6-0001-02

进入21世纪后,传播媒介再次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和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多媒体网络传播的急速覆盖,今天的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名副其实的“数字”时代。麦克卢汉关于“媒介是人体延伸”的精辟论断,早已在当代媒介不可阻挡的变革中,变得愈发清晰和真实。数字化浪潮汹涌而来,“媒介融合”已然成为媒介生产和传播必然的方向。“简单地说,媒介融合就是将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观众(读者、观众、听众、网名、手机用户等)”[1]。尽管“媒介融合”的确切概念和特征在学术领域还存在某些争议和困惑,但近几年国内传媒行业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合作以及整合中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可见,“媒介融合”是当前国内外传媒领域最核心最前沿的问题。

“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不仅带来了媒介生态的革命,与此相应的是,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也必须进行重大的调整和改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高校传媒类专业中招生数量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的专业之一,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国内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培养目标大致为:专门为广播电视系统或其他部门培养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在未来联合作业、资源共享、集中处理的“全媒介”信息生产平台上,这一培养目标显然不能适应新的行业需求。拓展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口径,提升新形势下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以接受“媒介融合”对广播电视传媒教育的挑战,是当前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工作者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和革新是这其中最主要的内容。

一、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作为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是其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方面。绝大多数高校的相关专业在本科课程安排中,都设有实践教学环节。从总体上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习两个部分。课内实践主要指在广播电视采访、电视摄像、电视新闻写作、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主持等实践性课程中,除了理论教学外,要设定相当时数的实践教学内容。这类实践教学一般在课内展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理论内容动手操作。而课外实习一般需要学生深入传媒工作一线,在专业教师和媒介从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为期半年左右的实习工作。

在理论上,课内实践是课外实习的基础,课外实习是课内实践的补充和巩固,二者结合才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深入了解传媒工作的流程和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培养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课内实践和课外教学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首先,很多高校资金紧缺,实践教学设备落后,与媒体的技术设备相距甚远。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是已经过时的理论,操作的是已经被淘汰的机器,进入社会媒体实习后很难适应媒体的现有工作环境,不能够直接进入媒体的操作流程。即使有的高校教学设备能够及时更新换代,但还是受资金所限,数量上依然不能够全面满足所有学生需要。这就造成了一些课程实践教学时数缩减,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自然也无法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多数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师资力量有限,特别是有丰富媒体实践经验的师资很少。这样在课内实践和课外实习中,教师数量和参与实践的学生数量比例严重失调,教师分身乏术,很难因材施教,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在此情形下,学生往往一知半解,实践技能掌握很缓慢。再次,媒体快速的变革和机制转变也带来了难以接纳大量实习生的问题。绝大多数媒体工作强度大,运转速度快,大量实习生进入实习单位,很难找到有时间和精力的指导教师,造成实习生没有机会参与媒体实际工作的窘况。

可见,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实传媒工作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走向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不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无法为社会提供适应时代要求的专门人才。

二、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构建新型实践教学模式,需要我们真正地在头脑中了解传媒领域当下发生的这场以“媒介融合”为方向的革命。学者指出,媒介融合的表现特征可描述为五个方面:一是传播工具的泛媒介化;二是传媒形态的全媒体化;三是传媒业态的多媒体化;四是融合取向的新媒体化;五是运作模式的跨平台化[2]。根据这些表现特征,我们能够肯定一点,就是我们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在未来的媒介工作中,不再仅仅是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他们将更多地面对“全媒体”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成为音频和视频的内容生产者。针对这样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一)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力度,增加更多新媒体实践课程

在媒介变革的背景下,重新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培养方案的修订入手,在课程设置上扩充实践内容,以此改变之前很多实践类课程受条件限制,重理论轻操作的现状。教师在课程设计上要把理论融入实践中,在实践操作中讲解理论知识。比如非线性编辑课程应在电编实验室中开展教学,让学生每一堂课都能够结合非线性编辑理论,以熟悉新闻片、纪录片、艺术片等各类视频作品的编辑规则和环节。同时,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要与传媒业的实际发展相适应,增加更多新媒体类的实践课程,像“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等都应该成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课。

(二)将“自媒体”打造成学生课余实践的平台

今天,“自媒体”的出现有力地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格局。自媒体使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够在网络上发出声音,进行传播。虽然自媒体的大量存在有着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等,但它弥补了大众传播信息只能单向流动的缺陷,实现了网络传播的双向互动。自媒体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博客、微博、日志、个人主页和微信等等。高校学生深受网络文化影响,是自媒体平台上最活跃的一类群体。因而,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拍摄和制作视频、制作网页、拍摄微电影等,这些内容健康向上、信息翔实可靠的作品都可以在自媒体平台上,调动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开放专业实验室,成立教师带队的学生工作室

传统的课堂实践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熟练业务技能的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室的设备昂贵、技术复杂,管理上难度很高。因而,多数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实验室都只用于课堂教学,不对学生开放。在课堂之外,学生找不到可以随时继续课业实践的设备。我们在实践教学的改革中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全面开放实验室,在课堂下为学生提供继续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来巩固课堂的听课效果。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多创作好的作品,走出校园,参加各类比赛,争取在比赛中多交流,多学习。另外,在实验室开放的前提下,设备比较先进,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高校,可以探索另一条延伸课堂教学的实践途径,就是成立特定专业指导教师带领下的学生工作室。这样的工作室可与校内外的相关部门、单位合作,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音频、视频产品。在完成“订单”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会获得大幅度提高。

(四)夯实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与媒体间的合作

很多高校一直以来也有实习基地的建设,但由于重视不够,实习基地建设多年没有推进,造成实习基地数量有限、类型有限,无法满足实习需要。这样,继续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打开思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习基地未必就一定是电台、电视台,除了电台、电视台之外,网站、报社、各行业各单位的传媒中心、宣传部门、广告公司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培养“全媒体”人才的实习基地。其次,与媒体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与之签订长期有效的实习基地共建协议,争取媒体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最后,由于很多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缺少甚至没有媒体实际工作经历,在实践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力不从心,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因而在实践教学改革中应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大力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另一方面,现有的专业教师应与媒体保持密切接触,在制度上保障教师在媒体兼职和实习的时间,使在职教师掌握最新的媒体实践并有深入研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这个专业能否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只有努力探索和发现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才能完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真正地培养一批适应多媒体工作环境、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明确、知识积累全面、人文素养深厚的广播电视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颖.媒介融合的轨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

[2]黄楚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3.

收稿日期:2013-08-21

篇3

【关键词】高校课程 FLASH动画 飞碟说 MG动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37-02

时间运行至今日,在整个世界都已爆炸的速度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媒体方向也已经进入了全新的面向――全民自媒体时代。

这是一个越来越自由的时代,当信息的传播从权威到达民间,似乎我们听到了更多的声音。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这个时代个体自我的动员能力迅速提高。经济收入的增长,又使个体行动能力大幅提高。在互联网上,每一个账号,都像一个小小的媒体。在近5亿网民、3亿微博的努力之下,焕发出巨大能量。所以在如此可观的大形式之下,只要你的作品可以紧抓时代脉搏,内容制作精良,就可以在网络媒体上获得一席之地,那么高校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变成了当下之重,我们需要在课程上引入这样的理念,来提升学生的作品质量,从题材、内容、形式的制作上严肃把握,来提升学生的素质。

FLASH短片制作设计课程是高校视觉设计、动画以及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课程,此课程借助ADOBE FLASH软件为依托,通过一定的设计理念来呈现广告片,动画片和互联网站前台与后台的设计,是当今互联网时代不可或缺的广告宣传片制作选择方案。高校结合市场需求,在课程设置上都少不了FLASH课程的设置,培养出从技术到能力两方面都能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艺术类专业人才。但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络上涌现了大量制作精良,创意独特,节奏有趣的新时代FLASH短片,这些FLASH短片形式有以动画中长片为主的广告片,也有一些时间短,节奏强,画面精美为主的MG动画,也称之为(Motion Graphic)图文动画.

ADOBE FLASH软件的特点是1:可称作是无纸动画,通过关键帧的建立和时间轴的运用来完成动画制作,2:在完成细腻过度的帧与帧之间变化上较为费时,所以多半的过度细腻的动画形式都不会选择用ADOBE FLASH软件来完成,3:上色快、变形快、制作快这些优势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完成制作,4:在完成造型偏几何的图形处理上优势较为突出,而相反的完成一些造型变化丰富、边缘蜿蜒曲折的图形处理上存在很大劣势。

纵观现今互联网,以FLASH软件制作为主的动画短片中有几大受欢迎的节目,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由原创视频自媒体――飞碟视界传媒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出品的―《飞碟说》。风格诙谐、重口、无下限一路走红,是潘课拗质钡暮门笥眩是白领失业时的好伙伴。作为业界良心,创造亿级流量神话,成为公认的网络视频百科精品。

“飞碟说”全部都是由FLASH软件制作而成,画面无论从颜色、造型、镜头的切换、故事情节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等方面都凸显了其制作的精良和标新立异的气质。其所有的片子的特点是首先内容的选择很吸引眼球。在内容的制作上,“飞碟说”非常取巧,充分利用了FLASH软件几何图形状图案处理上的优势,在角色的设定上,四肢的处理都是非常简单的几何图形,将所有的图案都几何图形化,这样无论是人物角色、动物角色、场景等设定都看起来简单利落,但却使得表意更为准确生动。

篇4

一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正确理解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它是教师业务能力的主要体现,是教师领导、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核心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有以下能力构成:一是认识能力,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积极的思维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二是设计能力,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及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等;三是传播能力,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等;四是组织能力,表现为组织教学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协调内外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及组织管理活动的能力等;五是交往能力,表现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交往能力及沟通能力。

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由下述五方面构成:一是基本素养;二是学科知识背景;三是对所教知识结构的认知;四是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五是学科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包含了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还包括了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习得的学科知识结构、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学科具体内容教学时的情景导入、问题设计、教学方式及教学策略等。

研究表明,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素质和知识背景,还应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脑中有结构,心中有学生”。所谓“脑中有结构”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知识结构的清晰、完整的认知与理解。“心中有学生”是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表现,还要懂得学生认知、心理、态度、情感的发展规律。

二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其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具有教学的独特性,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能力上存在诸多问题,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不够

在幼儿一日教育活动中,学生缺少热心、耐心、细心,不能全面、认真、仔细地观察幼儿,以及发现其行为背后的内在动机和需要。在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时,不能从实际出发,带有明显的主观片面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加思考,出现盲目性、随意性,习惯在网上下载教案,缺乏从实际生活中选择适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的教育内容和将相关学科知识和教法知识迁移到具体教学设计中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缺少与幼儿间的互动交流,缺乏对幼儿的提问,提问时由于问题表达不精练、不准确而导致答非所问,结果只能自问自答,草草了事,不能达到提问所起到的真正目的和效果。对幼儿的提问也不能很好地回应,情感上缺乏鼓励性和激发性。

(二)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媒体使用能力不强

学生教学语言缺少训练,没有节奏感,语速太快或太慢,语言表达不精练,缺少逻辑性、直观性和形象性。学生缺乏自信和亲和力,眼神常游离在幼儿群体之外,肢体动作和语言的协调性不够。在使用教学媒体时,表现单一枯燥,幼儿不感兴趣,容易导致幼儿疲劳。有时不能依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设计和使用教学媒体,有时过分青睐现代教育媒体,有时选错教学媒体,有时多种媒体之间的配合不协调,不能发挥教学媒体的教学功能,使得幼儿注意力分散,不能全面掌握学习内容,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

(三)缺乏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教学监控的能力较低,缺乏主动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方法,有时能反思也是被动地反思。在教学反思中,表现的是抽象、笼统的评价,没有进行深入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与策略。

三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

教学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教师获得教学技能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影响学生对教学能力的认识、理解和训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一)自我教育力

自我教育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源泉。因此,在提高教师素质中,强调教师的自我教育力是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的。所谓“自我教育力”,是指具有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发展个性品质,形成社会应变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概念。自我教育力的高低将带来教学能力的差异,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思想难以形成,自我教育能力也较低。因此,在职前教育阶段就应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不断求得“专业成长”,自觉提高自我教育力。

(二)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是教学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更能胜任。这是因为,高职院校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师应当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从两个方面论述:其一就教师个体而言,是指教师的双师素质,即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操作素质;其二就教师集体而言,是指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即教师队伍由理论型、实践型、双师型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操作素质是不平衡的,实践型的外聘教师进校兼职、青年教师下基层挂职锻炼,都缺乏组织性和实效性。

(三)课程因素

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六门教学法课程是传授幼儿园教学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课程。80年代末,学前教育专业在原有“六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学科建设的革新,改变了分科教学体系。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开设五大领域课程,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也有把其中某领域课程与其它课程融合。从“分科”到“综合”,课程设置的不同形式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认识与把握不清。在课程实施中,影响了学生对幼儿园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和系统的学习。因此,应积极理顺好课程间的相互关系,既包括理论与操作、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包括该课程与其它专业理论学科的关系,同时还包括与其它人文学科、艺体学科之间的关系,减少课程内容的交叉与重复。

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强调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适应特定职业岗位的要求。为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应注重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幼儿园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并进行模拟教学,会说课和评课。为使学生达到考核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和教育实习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

(一)案例分析法的运用

为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既要学习实践经验,又要学习专业理论,两者兼顾。为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教学实践中根据需要,大量运用案例分析的办法,使学生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的辨证关系,把握好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互动关系,主动学习和换位思考。案例分析法主要有两种形式:

1文字的形式

在专业课程中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在模仿中发展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如在学习设计活动方案时,可在讲解基本要求后呈现已有的活动方案和修改后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为帮助学生掌握适宜的教学方法,也可呈现两种教学实录进行对比分析。

2影像资料的形式

在教学活动中,呈现给学生完整的教学活动录像,以期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学习教学组织等技能。还可呈现一些有针对性训练任务的教学片断,或者不太完美的教学录像,引导学生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此外还可通过看录像,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园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去感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真谛,从而领悟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精髓和内涵。

(二)模拟教学实践训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要实现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目的,就应当在实践中探索。一方面,在平时的教学中组织教学训练;另一方面,在教育实习前专门组织模拟教学训练。模拟教学实践训练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学方案设计的训练。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相应的领域,提出模拟训练的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设计活动,撰写活动方案。活动设计主题或范围一般由教师选择性地规范,也可由学生自拟主题。二是模拟教学训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内的实训室进行模拟幼儿园活动的实际训练。先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方案真实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然后利用教室的设备将活动过程以全程录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馈,再讲评,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评价方法。这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领导、组织和实施活动的能力尤为有益,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说课训练

说课是指学生在备课的基础上,分析教学任务,表述教学目标,讲解教学方法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然后由老师和学生进行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说课组织教学,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通过训练和考核,培养学生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的能力,使之能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合理构建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策略,整体安排教学教程。也使教学构思从隐性思维走向显性思维、从静态思维走向动态思维,充分锻炼学生的教学监控能力。因此,加强说课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在他人思想的影响下,对自己的说课不断修正而使其更合理和完美,在合作学习中,在实践训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 自媒体成长环境 “90中”高职学生 影响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90s" Vocational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from We Media Environment

HUANG Mengying

(Wuhan International Cultur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We media growth environment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 free and open exchange platform personality. Since the media environment "90s" vocational students' values, study habits and interpersonal have a certain imp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media, "90s" vocational students proposed to grow in this environ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90s"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 we media growth environment; "90s" vocational students; impact

“90中”这一词来源于“90后”,特指出生于1995年以及1995前后两年的“90后”。“90中”们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主体,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电子数字媒体的更新换代,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90中”大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自由传播信息的渠道。在这样的自媒体网络环境下,“90中”大学生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模式和沟通方式。高职院校的“90中”学生们除了具有“90后”大学生的基本特点之外,还具有高职院校学生的独有特点。

1 什么是自媒体

自媒体(we-media)作为一种新媒体介质发展迅速,2003年7月由美国新闻学会中心首次提出。所谓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即时分享他们的真实想法和自身新闻的一种传播方式。①自媒体涉及范围广泛,以任何形式存在的个体媒介都可以作为其传播的平台,包括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还包括QQ、MSN、微信等数字信息传播平台。自媒体实质上是一种信息技术环境,具有自由开放、平民化和个性化、自我参与等特点。②

1.1 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

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迫使人们进入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人们的物质生活越发达对信息量多少以及信息传播速度的要求就更高。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对信息传播方式的传统思维和观念,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自产自播”式的信息传播方式逐步进入人们生活并成为社会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和途径。因为不受传播时间、地点、途径和内容的限制,自媒体较传统媒体而言,显得更为自由和开放。人们在自媒体的网络交流环境下,可以凭个人的意愿,随时随地制造并传播信息。

1.2 平民化的自我参与方式

自媒体不仅使和传递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也使传播信息的主体发生了改变。这过去信息的者和传播者只能局限在电视台和广播台等主流媒体,而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主体转变为广泛的普通大众。普通民众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信息传播的主动参与者。任何一个普通大众都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人们在信息的选择和交流互动时,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载体。人人都可以利用身边和手头上的网络工具当下的真实感想和心情,记录身边正在发生的人和事。自媒体构建了平民自我参与制造新闻和信息的媒体环境。

1.3 个性化的交流内容和方式

传播主体的个体化的转变决定了自媒体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自媒体的个性化表现在信息传播内容和途径的个性化。人们在传播信息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的挑选内容进行传播。在传播的方式上,可以根据媒介本身的特点以及传播者自己的需求和习惯来选择传播的途径。

2 自媒体的成长环境对 “90中”高职学生的影响

2.1 对学生性格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价值取向反映了一个人对价值追求和价值评价的倾向性态度和行为。自媒体成长环境下,自由、便捷、开放的网络环境带来了外来文化价值取向对主流价值取向的冲击。“90中”高职学生们对手机和网络尤其依赖,他们通过手机和网络接触到其他的文化价值观念,再加上他们年纪轻,阅历和道德判断力不足,片面强调自我化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他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的标准。

2.2 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学习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自媒体网络信息环境为“90中”高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了学生们以往依赖于纸介质学习的模式。但是,网络环境的改变也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网络资源的丰富和便捷让学生养成了不善于思考问题和不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不懂或者不会的问题时,他们不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而是直接 “百度”来获取解决的方案。

2.3 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大学生网民是所有网民中最具活力的人群。自媒体环境下,网络和手机的便捷让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90中”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与朋友见面聊天的方式不是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登陆自己的QQ、微信、微博等方式来呼朋唤友的方式。虚拟的交流容易产生片面的想法,也会导致人际交往中的信任缺失。

3 自媒体环境下成长的“90中”高职学生的特点

自媒体环境给“90中”高职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使学生们在价值观上、学习上以及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

3.1 价值观特点

(1)价值取向多元化。网络环境给予“90中”学生更为自由的表达空间,“90中”高职学生年纪轻、社会阅历尚浅,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他们认同以个人本位为主的多元价值取向。在价值观上,“90中”高职学生表现出倾向于更务实的价值取向。统一而缺乏个性的主流价值取向,不能得到“90中”高职学生的认同,他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的标准。(2)以自我为中心。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90中”高职学生喜欢借助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海量的信息量使他们的思想更早的成熟,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在独立思考和对一些事物的选择上,他们有很高的自主性,他们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在做事时,他们往往注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更注重自己的利益和形势,较少的顾及和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处境。(3)理财能力差,盲目的消费观。“90中”高职学生普遍都是“月光族”甚至是“周光族”,他们没有理财和节俭的概念,喜欢及时行乐,具有盲目的消费特点。网络购物成为“90中”高职学生的一大生活乐趣。为了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学生们会购买一些与实际需求不符的物品,消费观念淡薄,缺乏理性的理财方案和计划。

3.2 学习特点

(1)思维活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较丰富。自媒体网络环境的发展培养了“90中”高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海量的网络资源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下,他们不局限于课本学习,学生们的思维更活跃。虚拟的网络环境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想象空间和实操模拟空间。(2)学习目标不明确,容易迷恋虚拟世界。“90中”高职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他们的理想信念较为模糊,意志力比较薄弱,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迷失自我,学习目标不明确,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自媒体成长环境网络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源,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但是过度使用网络会让学生沉迷于网络,迷失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养成不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3.3 心理特点

(1)内心脆弱,情绪调控能力不足。在自媒体环境下,“90中”高职学生使用网络和手机的时间比与人真实交往的时间长。在面对自己情绪的低谷期时,学生们的内心比较空虚和脆弱,他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的表达,缺乏一定的挫折教育。(2)情感冷漠,缺乏人际沟通技巧。自媒体环境扩大了交友的范围和缩短沟通交流的频率。手机短信、微信和微博成为“90中”高职学生主要的沟通方式和手段。“90中”高职学生们普遍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他们更愿意隐身于手机和网络之中。然后,长期置身于虚拟的网络环境之中使学生们无法感受到真实人际交往所带来满足感和愉悦感。学生们往往在意手机上的人际关系而忽视了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在网络环境下,“90中”高职学生往往能表现出自信开朗的特质,但是在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时,他们又往往因为缺乏交流经验而表现出恐惧和焦虑情绪,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失容易造成情感冷漠和疏离。

注释

篇6

关键词 人才培养 平面设计 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办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壮大,根据教育部2010年的最新统计,全国共有230所本科院校设有此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于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也趋于专业化,但当前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和技术专业化还不够,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1高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现状

1.1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就业层次低

针对目前广告市场从业人员需求分析,存在普通设计需求过剩,高级设计不足;平面媒体印刷从业人员过剩,新媒体如UI界面设计、淘宝店面设计、网页设计等从业人员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层次不高,“技能型人才”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更高层次的技能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层次的提高,是人才培养的新目标。

1.2课程设置老化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范围更加广泛,涉及行业也越来越多,传统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课程设置除满足印刷媒体的需要还要增设新课程,对课程进行整合,分阶段教学。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从市场调查情况,分析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就业岗位调查情况进行课程科目的设置及课时分配,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相应的课程设置。

1.3项目化课程改革不够深入

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间断或项目选择不合理等问题,高职院校还应进一步深化项目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不光需要熟练应用多种平面设计软件,还需要有相应的设计能力;不光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审美能力,创意能力,语言文字及交际能力,这些技能和素养,需要学生在求学过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掌握。

1.4教师实践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由于受到专业设置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队伍中大多存在懂艺术的教师操作能力不强,懂操作的教师不懂艺术的问题,设计与软件操作结合不够紧密。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要把平面设计课讲得生动形象,除了有很好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外,还必须具有实际设计工作经历,懂得设计制作流程,印刷及后期处理等技术。只有具备这些知识才能运用自如地举设计中典型案例,将设计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2高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2.1树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

专业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办学理念正确与否,高职平面设计专业建设要树立“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就业和社会对职业技术的需求,在高职平面设计教学改革中,始终围绕着“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统筹规划,明确课程内容,用对教学方法,关注教学实施,把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对平面设计岗位有充分的认知,了解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行业操作标准。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高效衔接。强调专业的实用性教学,做到“学以致用”。设置全面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性及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结合,完成教学的全过程。

2.2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企业走访,专家论证,针对市场所需高技能设计人才调整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媒体市场的需求,一方面,可以保留原来教学安排中基本平面创作训练的科学合理部分,另一方面,可加大数字技术、界面设计等课程,满足印刷媒体和新媒体发展的需求,适时地引入新课程,对传统课程要大胆的进行整合,分阶段教学。教学中强化实践环节,软件与实例操作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际工作案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软件与设计相结合。

2.3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校企结合,有效利用校外专业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以探索开发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为前提,共享资源,共建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制订学生培养方案的一种紧密型实质性的办学模式,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满意的办学模式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2.4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高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有强大的师资团队,教师应当具备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有创业的实践经历和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有扎实精深灵活多变的专业素质,爱岗敬业、宽厚热情的品德素质,有教学创新和创业教育研究的能力、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和的和骨干教师培养,让教师深入广告公司等企业体验创业过程积攒创业案例。扩大兼职教师的配置,选择一些具有教师基本能力和素质的行业人员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把企业设计项目用于项目教学,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同时提高学生对行业职业道德、职业素的培养。

总之,现代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略显单一。从国际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发展来看,发达国家的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着开放式、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平面设计教学要走出校门,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注重新媒体在教学中渗透,抓住新媒体就业市场,鼓励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域特征发展特色教学,强调平面设计专业和其他学科的渗透和交叉融合。

参考文献

[1] 陈承贵,李兴慧.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研究与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篇7

2004年4月8日,QAD公司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召开新闻会,宣布正式在北京设立代表处。仅仅事隔3天,QAD又飞到广州成立了代表处。在过去的6个月中,QAD一直持续增加在华投入,并将中国员工总数猛增20%。在2003―2004财年,QAD在华销售额取得了100%的惊人增长。在过去6个月中,QAD的股票增长率达到300%,现金流更是超过了4000万美金。显然,这次“地域扩张”将为该公司在新财年中“更进一步”争取更大的砝码。

与两年前相比,QAD亚洲区董事总经理叶冠锋善谈了许多。这位美籍中国人在2002年1月悄然上任,没说过任何豪言壮语。在很多浮躁的ERP厂商把概念炒作得“沸反盈天”的时候,叶冠锋却潜心于在行业实施与合作上做深做透。在接手后的三个月内将QAD亚洲区业绩扭亏为盈,叶冠锋施展的什么招数?

看势

“从我上任之初到现在,我们的策略从未改变,那就是全力进军中国汽车制造业。”

每个领导者都知道,“战略清晰专注”是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然而,能够在贯彻战略的过程中根据业界风云变换战术却不是一件容易事。自1979年成立以来,QAD一直将精力集中在制造业,尤其在汽车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有资料显示,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轿车进入家庭步伐明显加快,推动汽车产业持续近两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显然,如果QAD想打开中国市场,“汽车制造业”是最佳突破口。叶冠锋曾表示:“从我上任之初到现在,我们的策略从未改变,那就是全力进军中国汽车制造业。”为此,他把亚洲区超过一半的资源投放到中国。在2003―2004财政年度,叶冠锋更制定了垄断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QAD于2003年3月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属的上海汽车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在软件应用的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等方面与其建立配套服务,并将上汽集团下属的汽车零部件厂商作为主攻对象。在上汽信息的协助下,QAD不久就赢得了纳铁福、交运集团等项目。当然,签约上汽信息只是叶冠锋的第一步棋,紧接着,QAD又签约了重庆长安信息,开始在中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的另一处――重庆大力推广QAD产品。

2004年对中国的制造业和ERP供应商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随着关税降低,汽车售价将整体下滑,加之民间资本的进入,行业竞争加剧,内资为主的汽车企业利润率将由此开始出现转折,整个行业利润将逐渐摊薄。已有预测显示,轿车产品市场价格降幅在2004年将达到10%左右。在这个时候,限于难以提高研发水平,汽车企业必将压缩成本的希望寄托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上,对于这个难得的机会,叶冠锋显然不会放过。QAD此次选择在这个时候成立北京代表处主要出于两个考虑 :一是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QAD要借2004年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在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进行调整之际,进一步开拓中国北方市场。而对于华南地区,叶冠锋把它看作“最具挑战性的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正是基于这个原因,QAD决定成立广州代表处。

找点

“ERP不是一个产品的行业,而是一个服务的行业。即使有好的产品,没有好的市场推广不行,没有好的客户服务也不行。”

中国有句古话 :酒香不怕巷子深。近几年来,这句话的曝光率明显减少。理由是只有酒香已经不足以吸引人了,顾客还需要送货上门,还需要售后服务。不用心酿酒而只做宣传是不为人们所提倡的,但是只顾酿酒而疏于宣传也同样是商家大忌。

QAD于1990年进军中国,1999年在上海成立企安达(上海)管理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然而在之后的两年多里,QAD在中国的市场推广、与其他厂商的联盟、合作伙伴的培养、客户服务、媒体联络等工作都没有做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QAD在中国的发展。事实上,ERP不是一个产品的行业,而是一个服务的行业。即使有好的产品,没有好的市场推广不行,没有好的客户服务也不行。叶冠锋在上任后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着手改变这个局面。

“中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对QAD确实是一个机会,但是把握机会并不意味着孤军奋战,一定要合作!合作!”在叶冠锋的心里,建立战略联盟对QAD在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除了与上汽信息、重庆长安信息在软件的推广、实施方面进行合作,QAD还积极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与IBM进行合作,分别于2003年8月和9月推出针对国内整车厂商和一、二线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整体解决方案和针对年营业额在5000万~8000万之间的国内三、四线汽车厂商的整体解决方案。在这两个方案中,QAD公司的MFG/PRO软件分别与IBM的Unix系统和Net Linux系统组成专业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展了其旗舰产品MFG/PRO在汽车行业内各领域的应用。

与此同时,QAD还推出了合作伙伴认证计划,即寻求高素质的合作伙伴,并对他们进行培训,使其成为QAD的代表,从而将优秀的产品与本土化的服务结合在一起,用当地的力量服务当地的客户。在这项工作的推进中,QAD的策略十分谨慎,即不求迅速提高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数量,而是在保证合作伙伴的质量方面下足了功夫:QAD要求申请者在新产品的6个月内必须进行培训学习,并参加QAD的认证考试。除了认证,QAD还进行质量的考评和定期的回访,以保证合作伙伴能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在宣布认证计划之初,叶冠锋一再强调:“这些合作伙伴的工作只是为QAD用户提供服务,而不会做产品的分销”。从中不难看出,QAD目前还是着力于把客户的服务工作做扎实,并不会急功近利地追求短期销售效果。

用人

“QAD只有放手培养本土员工,才有可能真正为中国的制造业服务,才有可能取得长期的发展。”

在面对中国媒体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个人与叶冠锋一起出现,两人一个从全球发展讲到亚太情况,另一个则着重把中国国内的情况讲深讲透。对媒体提出的问题,两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配合得异常默契。这个人就是QAD中国区总经理缪青。当初,正是叶冠锋慧眼识英雄,发掘了缪青的潜质。如今,缪青以10年在ERP行业的经验为QAD在中国的发展屡建战功,并成为掌管QAD中国区的第一位本地经理人。几年来,叶冠锋培养了一批本土人才,这批员工不包括香港、台湾、新加坡的华人,而是完全的“本土化人才”。“我90年代初来中国的时候,销售、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人才非常欠缺,现在不同了,中国的人才越来越多,QAD只有放手培养本土员工,才有可能真正为中国的制造业服务,才有可能取得长期的发展”。

篇8

关键词:课程改革;基于工作过程;学习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在示范校的建设过程中,课程建设是一项基本工作,是专业建设的中心环节,也是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保证。在我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是示范校重点专业所辐射的专业群之一,“VB多媒体应用开发技术”课程又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优质核心课程。在示范校建设的大力推动下,本课程目前已完成初期的改革与建设,并成为我校2008年度的“校级精品课程”。本文将对“VB多媒体应用开发技术”课程的设计思想、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实施等内容进行介绍,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1 课程定位

根据用人单位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人才的技能需求,我们确定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熟练利用多媒体技术从事平面设计与制作、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音视频处理及影视后期制作、交互式多媒体作品的创作、室内装饰设计与制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这也就明确了本专业培养的六大职业核心能力。其中,多媒体作品的创作能力又分为两种技能:一是要具有掌握基于流程图的创作工具,如Authorware,来创作交互式多媒体作品的技能;二是要具有掌握可视化编程工具,如Visual Basic,开发多媒体应用程序的技能。而后一种技能正是通过“VB多媒体应用开发技术”这门课程实现的。

“VB多媒体应用开发技术”课程以Visual Basic为开发多媒体应用项目的主要工具,借助Windows强大的资源,从开发多媒体应用项目的角度出发,通过多个典型的工作项目,全面介绍处理文本、开发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应用程序的相关知识和开发技巧。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多媒体软件的程序设计人员,使学生具有使用可视化的编程工具开发多媒体应用项目的职业能力。

2 课程设计思路

“VB多媒体应用开发技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与天津指南针多媒体设计中心紧密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过程以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有机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VB开发多媒体应用程序的职业能力和经验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理论为辅,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的要求。

本课程在整体设计上充分反映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和方式,确定了以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真实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以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的设计思路,真正做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时间、地点、内容、教师一体化。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在课程评价标准上,注重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了适应职业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包括关键性的技术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3 课程的整体设计

3.1 课程目标设计

3.1.1 能力目标

 使用VB开发图像处理应用程序的能力

 使用VB开发绘图软件的能力

 使用VB开发制作常用类型音频播放器的能力

 使用VB开发制作常用类型视频播放器的能力

 使用VB开发制作多媒体动画应用程序的能力

 使用VB制作安装程序的能力

 多媒体应用项目的综合开发能力

3.1.2 知识目标

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性及媒体元素

 熟悉各类多媒体文件的常见格式

 熟悉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开发步骤

 了解多媒体应用软件的基本设计原则

 熟悉多媒体图形用户界面的特点及设计原则

 掌握使用VB开发图形用户界面的相关技术

 熟练掌握VB实现文字特效的技术和方法

 熟练掌握VB进行图形、图像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 熟练掌握VB播放音频的技术和方法

 熟练掌握VB播放视频的技术和方法

 熟练掌握VB实现动画效果的技术和方法

 熟练掌握VB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和测试方法

3.1.3 职业素质培养目标

 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协作精神

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意识

 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举一反三的良好学习习惯

 使学生保持严谨、勤奋、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 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编程规范,如流程图的设计、注释的添加等

 培养学生使用软、硬件调试工具调试程序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项目组织与协调能力

 使学生形成勇于承担责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 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牢固树立创新精神

3.2 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设计如表1所示。

4 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VB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多媒体应用项目的能力。一个项目的开发需要经过设计、编码、测试这样一个周期,因此采用2个小时的卷面考试显然是不合适的。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真实的考查和评价。考查内容包括出勤、每个学习情境的完成情况、拓展训练中应用项目的创意设计、功能实现及效果等几部分。

学习情境部分要考查学生对老师指定功能的程序开发的完成情况;拓展训练部分的创意设计是考查学生对拓展功能地设计情况;功能实现是考查学生开发完成预期功能的情况,效果部分是考查学生功能实现的完美程度,是简单、粗糙地完成,还是考虑了细节,精致地完成。这种方式更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能力、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学习的环节,而不是只在期末时才感到触动和压力。考核要求具体说明如表2所示。

5 教学资源建设

本课程已建成了一个教学网站,相关技术的参考资料及文章在网站中都有链接,如表3所示。

篇9

关键词:教育技术教学应用改革

教育技术新兴学科,历史虽短但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却有着它重要的地位。它是当今教学领域里不可缺少的、越来越受重视的重要手段。不论是对其他学科如物理、机械、化学、数学等等学科都会体现出它的应用效果和价值,都会促进各种学科在教学方法和效果上的创新。就其教育技术学科本身来说也是一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

1教育技术展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展了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要求人才要有高素质、要有创新能力,仅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教育技术教会了学生跨越课堂探索知识的能力,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博览到全球各大图书馆、资源库等找到书本上找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可见教育技术是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这就无形中跨越了课堂扩展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和生存能力。

2教育技术改革了教学、培训方法

现代教学媒体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是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它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会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对话交互方式,而且可以有立即反馈的效果,就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先生作过两个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还能提供交互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应用教育技术手段开发的电力安全生产教育多媒体系统中为使职工感受震撼而受教育,模拟出的事故现场非常逼真,使人身临其境,视觉、听觉感受强烈刺激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实验证实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边听边看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效果将会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现代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教育技术改变了教学模式与方式

信息化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多元的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之间并不完全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单一的教育模式无法完成教学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式基本是以教师为主角的“一言堂”方式,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使得教师的讲变为了导,学生的听变为了学。教师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引导,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传统的专家变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即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同时学生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有更大的主动性,才会有更大的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能运用学习的技能,独立从书本、教师、互联网、资源库等处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会更加深刻、巩固。

4现代教育技术更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设计专业;人才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多重媒介融合下,似乎只有更精良、更优美,形式更丰富的报道更能吸引人的眼球,这也对新媒体相关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除了好的新闻报道外,人们对于版式以及其他展现方式的艺术性和设计感也有更大的需求。培养人才的各大地方高校应该考虑如何培养出优秀的新媒体设计专业人才。

1培养模式创新价值

1.1国家经济需求。自总理提出“互联网+”概念后,伴随着科技进步,媒介融合的形式也逐步被大家接受。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新媒体和设计的结合是“互联网+传媒”的产物。互联网作为信息爆炸的发源地,能让设计更快、更准确地传递到大众面前。网络技术和艺术设计的结合,满足了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对信息的传播需求,提高了群众的审美水平。[1]1.2人才需求现状。随着“互联网+”概念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中,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媒体人的时代,只需一部手机,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传统传媒行业也逐渐向新媒体靠拢,积极转型升级。这代表传媒行业成了夕阳产业?不是,这进一步证明传媒行业,特别是新媒体方向对于人才的渴求,与以前不同的技术性岗位非常抢手。但目前新媒体设计专业关注度低,对人才培养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专业需要培养的是有一定的艺术设计能力和艺术修养,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图形绘画能力的人才,这些是新媒体设计人才培养的重点。[2]1.3专业发展需求。传统的媒体形式中,报纸新闻主要用文本和图片传播,电视新闻则以图像与声音传播为主,传播手段单一。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媒介融合的“融合新闻”随着多种媒介的加入,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艺术专业来说,如果要走得更远,内容、展示形式要变得更丰富,就要结合互联网的发展,拓展艺术设计的发展渠道,与新媒体的结合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2创新途径

2.1更新培养方案。在网络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简单,如果想要跟上时代的发展,高校应该加快对于“全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只会写文章或者只会设计,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媒体未来发展中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第一,学分制。现在许多高校都改革成了学分制,学分制相对来说更灵活,学生只要修够学分即可毕业。这样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课程。当然,学生也可以选择什么时候修完学分,有更多时间去实践或者做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情。第二,增设更多“无关”专业。高校在信息化时代,必然要更新人才培养方案,除了原有的必修课程,还要增设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择。而新媒体设计专业,需要的不只是原有设计专业的内容,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掌握更多的互联网技术或者媒体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第三,增加比赛、实践机会。说到底,学生学习的知识还是要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设计作品需要经过大众审美的考验。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比赛、实践机会,让学生主动走出去,接受评委、公司、大众的检验、考核,才能更好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2.2完善教学体系。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应该构建独有的教学体系。学生在进入本专业学习的时候,按照系统流程,接受最好的教育,认真学习,就能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学校的教学体系如果非常混乱,没有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程度实现知识点从易到难的转化,导致学生没有打好基础,理解不了难度更大的知识点,那么专业内容就没有学到多少,最终教学成果也差强人意。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必修课、选修课、讲学论坛、实践操作等课程难度要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递增,打好基础之后再学习更多的内容,帮学生建立完整的新媒体思考模式。2.3强化产业合作。新媒体设计专业其实是一门对技术有要求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设计好不好还是要看大众的反馈,课堂上的评价其实是建立在老师的审美上,对技术的考验还是要在实践中才能反映。学校应该多与优质企业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还可以建立接纳毕业生的实习基地。同时,学校也能构建一个集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于一体的产学研平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3]2.4改革教育评价。学校应该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必须通过多方面的反馈参考教学的结果。在大学,教师的教学目的不能只是像小学、初中一样,执着于教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思维体系的构建,学生思维系统的完整度和实践运用能力应成为教学考核的重点。而学生对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不能只看老师的素质过不过硬,更要评价老师会不会讲,最终有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学到东西。当然,只有学生评价是片面的,老师也应该对课堂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反馈情况、课堂纪律等方面。只有实现师生互评,才能保证结果的公平性。2.5构建特色团队。高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师的考核方式,通过考核促使所有教师不断学习最新的知识和经验,保持较高的专业素养。另外,学校也可以邀请其他专业的老师,团队协作,碰撞出新的火花,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灵感。此外,除了保持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外,还要不断壮大本校的教师队伍,聘请权威的专业学者,为学生带来媒体领域的最新学习成果,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通过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使新媒体设计专业保持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活力,吸收校内外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调动学生持续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对新媒体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不仅要更新教学方式,更要加强学校的教学团队建设,把新媒体设计打造成一个系统化,具备科研和实践能力的综合专业,让学生真正能学到东西,并且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刘一丁.论互联网+背景下的平面设计[D].河南大学,2016.

[2]赵鹏.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困境与对策[J].青年记者,2017(26):98-99.

[3]郑伟.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26):33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