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学实践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0 16:5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教学实践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教学实践个人总结

篇1

第一次初来报道

第一次到他家探究,他正在书房里生闷气,因为他开始不同意请家教。他,叫,头发剪得短短的,羞涩滴滴,明亮的单眼皮眼睛水汪汪的,似乎想看尽世上所有有趣的东西;之前把所有保姆家教都气跑的正是那张开口不饶人的尖尖小嘴,嘴里还嚼着木糖醇呢;那张稚气的娃娃脸上总是挂着一丝不屑的神情。叔叔不在家里,阿姨管不了他了,进他家,阿姨热情的招待了我,与我在客厅里诚恳的交谈了很久。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以下情况:有厌学情绪,由于英语的不好,带给了他无比的打击,感觉自己很羞愧,不与人交流,特别内向,话不多。同时我可以感受到父母心中那种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情,父母对子女的那种期望是炙热的,无私的。她看得很远,看到了子女的未来;他们做的很无私,甚至会由于子女的不才而深深自责。我被父母对子女的这种情已深深打动,同时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他,对于没有任何家教经验的我来说,毕竟是一个挑战。他的父母与我交谈完后就去上班了,留下个“小魔怪”给我。正当我想敲他门的时候,他拒绝开门,抛下一句“就是不要”!我无可奈何。就这样,我呆呆的在门外,他在房内,第一天就过了!

第二次嘴“开”了

刚开始几天,去家教晚回来后,我都几乎要“吐血”!真的是从来没见过如此怪癖的小孩。首先,他写字喜欢趴着写,叫他坐端正,他不说话,貌似我没说话一样;写作业时,就很认真写,我与他说话,他似乎觉得我不存在,接着又要拿下一本书了;呆呆看一下窗外,嚼嚼木糖醇,一片宁静,我一个人说话。我开始意识到: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讲课,而是把他的嘴打开。我便哄他说:“你要是乖乖听我讲,我就每上一节课后陪你玩个新游戏,”我扫描了他的房里,发现了一副乒乓球板,就知道他喜欢玩这个,“我喜欢打乒乓球,你呢?”这招真见效,终于开口说话了。小孩子毕竟还是喜欢有人陪着一起玩的。接着乖乖地听了我一堂思想教育课,给他阐明了学生的职责和学习的目的。他似乎懂得了什么,不时的点头表示同意。

第三次“内向“渐渐驯服

此后,我给他上的是英语课,其他的带过一下。我按照他的情况给他上布置好课程,他也慢慢有所改变。越发现他好可爱,还戴着红领巾,看起来是个忠实的爱国者,嘿嘿。我便慢慢培养他那颗上进心,让他得认真学习才能获得奖赏,一步一步向更高的目标发展。他很聪明,题目一点就明,我是个文科生,貌似有些数学题目我还不会诶。很快便把它的暑假作业完成了。我也遵循我的诺言,他每上完一堂课就像一个新游戏陪他玩,他也高高兴兴的愿意听我的话,我为之感到欣喜万分。

第四次分别的日子

转眼快要开学了,我也结束了家教生活。的学习态度比以前端正了许多,学习也知道使劲了,以前的疑难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这就是我家教的成果。他的父母跟感激我这段时间对他的帮助,要我不定期的给他带电话来督促他。我会坚持这样做下去。小家伙似乎不舍得我,手一直拉着我,我走的时候还送我一盒木糖醇,真是可爱的小家伙。

结局家教感想

篇2

在教学中,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不可分。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但如何才能教学生学呢?特别是如何才能教学生学得好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研究了。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研究。首先,教学研究离不开教学实践,而且必须以教学实践作为基础和前提,没有教学实践,就无所谓教学研究,离开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教学实践也离不开教学研究。我们要大力提倡并且鼓励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主动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建立一套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教学研究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学校正常教学风气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参加教学研究活动中,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业务水平,以适应不断深入的化学教学改革。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初中化学教研活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必须具备教研的激情和兴趣

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往往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愿意做,做得越投入,效果就越好。兴趣跟自己的奋斗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确立一个人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目标有近期目标,有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往往是为某个阶段或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定的;远期目标是一个人较长时期的工作目标或一生的奋斗目标。一个人一生的努力总是力求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一个教师有了当一个优秀教师或当一个教育专家的目标,便有了教研的动力和激情。有了动力和激情,便会有效果(收获);有了收获,便有了兴趣;有了兴趣,便促使继续钻研。这样,将逐步由小成功到大成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激励自己不断深化研究,上升为教学科研。

二、应该确立突破口,从基础做起,逐步升级

首先,从钻研教材、熟悉教材入手,准确了解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编排意图。其次,要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再次,研究教材、教法,活用教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式和方法,真正把学生教会、教活,使学生会学。

三、在教学中去发现问题,并努力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比如,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总结重要的思想方法等。对例题导学要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以引导、点拨、诱导、疏导,使学生学到方法,学会自己分析、思考、探索、研究、解决问题,会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练习,促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灵活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智力得到最有效的开发。

四、就是对新知识的学习

教师要研究怎样深入浅出,以旧导新,既要学生“温故知新”,又让学生“知新温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可能性、创造性,尽量用最简单、易接受的方法或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讨论。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将对教材教法研究上升为理论,提出或引用教改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进行教育科研。其大致步骤是:①调查研究;②设计方案;③借鉴经验、试用、对比研究、实践论证;④总结、反思;⑤再实践、再总结、修改、完善,提炼升华成为教育科研成果。

另外,教师进行教研要树立四大精神和作风:一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作风。教学研究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浮夸。假设教学案例、编造教学数据、剽窃别人的科研成果等等,都是不可取的。二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作风。开展教学研究,一定要做教学实践的有心人,勤动脑(多思想)、勤动口(多请教)、勤动手(多写作)、不怕烦、不怕苦、不怕累。三是深入细致的精神和作风。深入细致地观察、调查、分析等。四是科学严谨的精神和作风。教学研究不能满足于一般了解,更不能虚假、浮夸。

对现阶段化学教研活动,我提出三点整改策略:

1.优化教研工作程序,避免教研活动的盲目无效。教师要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走上研究之路。除了学校给教师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外,教研组在常规工作中要优化教研工作程序,使教研活动有主题,理论学习有内容,教学方法有指导,专业发展有目标。

2.丰富教研活动内容,激发教师的教研兴趣。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让课堂教学有特色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上示范课、共同研讨等形式带动大家一起提高。组织各备课组结合实际开展专题研讨、课题研究、教学方法交流。根据学年教师工作成绩,如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论文获奖情况评出先进,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加强专业引领,突破教研“瓶颈”。专业引领是制约教研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呢?首先,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教研的开展要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作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创造良好教研的氛围。可采用结对子、随堂研讨等形式给年青教师以帮助和指导。其次,要积极争取专业教研人员的支持,积极利用外部条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再次,加强化学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对每次的理论学习要有具体的要求。最后,充分利用资源共享的机会,使学科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促进学科组共同发展。

篇3

关键词:音乐类专业 教学实践 调查分析 类型

音乐专业教育一直遵循技巧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教学实践作为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思想道德素养、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其重要意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学实践的组织类型和实施方法亦得到越来越多的阐述和探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于2002年正式成立,在近10年的发展中,学院坚持“实践教学为主、为先、为根本”,建立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构建了高效运作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机构,为创作、研究、教学、演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提供制度保障。学院特别注重以表演艺术优势专业作为综合实践教学系统建设的依托,全面带动各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向深度和广度开展。音乐表演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近年来,音乐类教学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逐步加大,其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成果。

本文基于以上因素,通过整理、分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类专业教学实践的相关资料,对建院以来的音乐类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归类,总结音乐类教学实践在形式、内容与手段等方面的改变和突破。

一、建院以来音乐类教学实践的调查结果分析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教学实践可分为校内表演和校外演出两大部分。本课题根据相关材料,对2002―2009年学院音乐类专业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统计、整理,将其归整为校内演出、校外实践、校外赛事三大部分。

1.校内演出(见表1)

按照演出的形式和性质不同,音乐类专业校内实践演出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学汇报演出、习唱习奏会、毕业汇报等六种。从表1情况分析,一是2002年到2009年音乐类专业举行校内实践演出共168场次,其中,教学汇报演出和毕业汇报开展得最为频繁,分别占总场次的30.95%和27.54%,是音乐类教学实践的主要活动形式;二是音乐类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化,不仅包括常规性的教学汇报和毕业汇报演出,也大量运用了独唱音乐会、独奏音乐会、各类比赛活动等实践形式,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均占一定比重。

2.校外实践(见表2)

音乐类专业校外实践演出主要有外事演出、各类庆典演出、周末音乐大讲堂等七个演出类型,其中,外事演出是音乐类校外实践的主要内容。从表2情况看出,2002年到2009年音乐类专业校外演出共121场,其中外事演出50场,占总场次的41.32%;各类庆典演出18场,占总场次的14.77%。周末音乐大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是2008年以来所形成的新的演出形式,故本文在统计归类时,以2008年和2009年两年间的校外演出总场次为基数统计各类演出占总场次的比例,其中周末音乐大讲堂所占比重最大。

3.校外赛事(见表3)

2002年至2009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类专业学生在参与校外赛事中取得良好成绩,获省级以上赛事奖项共148项,其中声乐类获奖32项,占获奖总数的21.62%;器乐获奖109项,占获奖总数的73.65%。

二、建院以来音乐类教学实践主要类型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类教学实践包括校内演出、校外实践、校外赛事三大部分,各个部分的教学实践又可以按照实践形式和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每一类型的教学实践活动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1.音乐类校内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

校内演出与专业课堂教学联系紧密,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展示课堂教学成果为主要目的,通常与艺术专业教学阶段相互配合。通过在不同教学阶段开展不同性质类型的校内实践活动,为学生获得舞台经验、完善舞台形象创造一系列条件。根据本文第一部分内容,音乐类校内教学实践可以分成教学汇报演出等六种类型。

教学汇报演出主要指学生进行的阶段性专业汇报,目的在于展示某一阶段教学成果,检验某一阶段的教学成效,如以班级为单位的专业演出、综合汇报演出、新苗综合音乐会等。这种阶段性的汇报演出形式能够定期检验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成效,是师生反思教与学的良好途径。资料显示,音乐类教学汇报演出自2004年开始进行,到2009年止已举办52场次,是音乐类校内实践举办场次最多的类型。

习唱、习奏会是同一年级、同一专业方向进行的汇报表演,与教学汇报相比,习唱、习奏会演出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是一种练习性质的校内实践类型。学生在习唱、习奏过程中获得初步的舞台经验,在对比和交流中对自己和他人的专业水平获得较为深入的认知。教师则从学生的演奏和舞台形象中获取阶段性教学的反馈结果,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下一阶段教学提供保障。

毕业汇报是各年级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即将结束时进行的专业汇报表演,是一种总结性的汇报演出,以此展示整个学业阶段的学习和教学成果。这种完结式的实践表演是相对固定的教学实践形式,自建院以来一直平稳有序地开展至今,在整个校内实践中占有很大比重,成为演出场次仅次于阶段性教学汇报的实践类型。

独唱、独奏音乐会指在校内举办的、一个或多个学生(一般不超过三人)的专场音乐会,同时也包括师生音乐会。建院以来,共举办独唱、独奏音乐会16场,为一部分专业水平高、个人特色鲜明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充分发挥个人艺术魅力的良好平台,也为这些学生今后获得更好的艺术成就奠定基础。

各类比赛是指在校内举办的各种音乐类比赛,如卡拉OK比赛、流行音乐选拔赛、合唱比赛等。笔者从所获得的资料中发现,校内音乐类比赛基本以声乐类比赛为主,这种开放性的校园赛事不失为丰富校园文化、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其他演出主要包括迎新晚会、接待来宾的交流性演出以及慈善晚会等,这类型校内实践的内容和形式都较不固定,在校内实践演出总场次中所占比例最低。

2.音乐类校外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类型

校外教学实践是指以学院为组织形式对外进行的艺术实践。与校内实践相比,前者较注重于检验教学成果、丰富校园文化等对内的意义和价值,校外实践活动则扩大与延伸了校内的实践舞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同时具有展示学院良好形象和提升学院影响力的对外效应。本文在分析校外教学实践的类型时,将周末音乐大讲堂、叩响音乐之门、高雅艺术进校园、钱江浪花演出、走进艺术殿堂归为系列化的社会文艺演出这一大类。

外事演出是指学生参加省政府对外工作的演出活动。根据资料显示,音乐类外事演出的主要内容为参加招待外国来宾的宴会演出。鉴于外事演出的“对外”特性,其演出内容一般为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民族器乐演奏,音乐类外事演出活动基本上以小民乐队的组织形式参与。从2002年到2009年,学生参加外事演出共50场次,外事演出是占音乐类校外实践演出总场次比重最大的实践类型。

系列化的社会文艺演出以服务社会、促进地方文化事业发展为主旨,是近年来新形成的校外实践演出形式。其中,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表演专业与杭州剧院合作举办周末音乐大讲堂始于2007年,该活动是杭州剧院所推出的演出服务品牌之一,旨在推动杭州市演出市场、丰富杭州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叩响音乐之门、高雅艺术进校园、钱江浪花演出等系列活动分别始于2008年、2009年,目前均已开展数场演出,起到了文化惠民的良好作用,在提高广大学生和群众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推动文化大省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校外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赛训结合、以赛促学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是音乐类教学实践的重要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校外实践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实战性,学生从自身表现、其他选手的表演以及评委的评价中获得更为细致深刻的反馈,有利于学生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各种参赛机遇、获奖机会还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的热情。2002年至2009年,音乐类专业学生参与校外赛事获省级以上奖项共148项,其中尤以器乐类和声乐类为主,体现了学院音乐类专业的专业特色和教学特长。

三、建院以来音乐类教学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

1.表4为校内演出情况汇总。

从表4情况分析,一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正式建院初期,校内演出规模较小,演出场次较少,实践类型仅有习唱习奏会、毕业汇报、独唱独奏音乐会三种,并以毕业汇报为主。从2004年开始,校内演出规模扩大到相对合理的水平,演出的数量和类型都有较大增加并保持平稳发展。二是建院初期以学业结尾阶段的总结性汇报演出为主,近年来逐渐形成贯穿整个学习阶段的系统性教学实践模式。三是建院初期以同专业、同班级学生的集体汇演为主,近年来更加注重学生个人特色的发展,举办了多场学生专场音乐演出、师生音乐会。

2.表5为对外演出、比赛情况汇总。

表5显示,2002―2007年,音乐类校外实践的主要类型为外事演出和各类庆典演出。2008年开始参与大学生艺术节和周末音乐大讲堂,2009年携手钱江浪花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巡演活动,同时亦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和周末音乐大讲堂等活动。

音乐类校外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突破主要表现为:建院初期,主要以民乐团和小民乐队的形式参与外事演出和各类庆典活动,是陪衬式的、伴宴性质的演出。近年来,学院逐步与杭州剧院、钱江浪花艺术团等开展系列合作,举办周末音乐大讲堂、钱江浪花演出等具有社会效应的公益性文化活动,扩大与延伸了综合展演季的实践舞台,展示出学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精湛的艺术实力,进一步发挥了学院省级校园文化品牌的作用,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四、音乐类教学实践展望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自建院以来,音乐类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基本上构建了一个内容和形式多样、较为系统的、有规划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基本实践、认知实践、综合性实践、素养性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笔者的调查和分析,近年来音乐类教学实践不论从数量上、形式上还是产生的社会效益方面来看,较之建院初期都有了大的发展,教学成果不断涌现,并催生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艺术人才。但是音乐类教学实践还存在创作性不足、创新性不高、市场化程度低等薄弱点,在教学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本文基于以上分析,对音乐类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初步建议。

(一)理顺校内实践的基本构架及其作用,丰富校内实践的内容和方式,在保证检验和提高在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个体艺术水平的提升,为学生展示个人特色创造更好的平台。

(二)扩大校外实践教学的广度,探索有利于学生就业的校企合作方式。积极探索将教学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的有效途径,实现实践演出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融创作于教学实践,鼓励学生在实践演出过程中激发灵感,大胆尝试艺术创作,进行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熠娜,李蕾.论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段志敏.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案[J].河南经贸大学学报,2006(5).

[3]陆相汉,丁黎敏.“钱江浪花”艺术团现象及文化直通车的研发[J].艺术科技,2007(4).

[4]张海红.浅谈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意义和方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4).

作者单位:邢晓丽、冯妮婷,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附中

郭义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篇4

在教育以及有关教育改革的对话中,教与学对于个体和集体的生存以及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但教师在体验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教学困境,摆脱困境唯一的途径就是深入了解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达到不同的教育目标可以有不同的教育模式。而按照建构主义教学观来理解,“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即教师的专业判断就在他或她在课堂上做出决策以及设计各种经历来鼓励学生学习之时,学习不是被迫的,而是被巧妙激发出来的。按照这种观点,教师是反思型的问题解决者。

约翰·杜威指出反思性思考能够使教师不再盲目遵循课堂常规(教科书指导),不再盲目遵从未经深思熟虑以及未做好准备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这种类型的老师:在讲课之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做深思熟虑的考量,没有自己的教学计划,即使制定了教学计划,在讲课过程中也会随心所欲,不去贯彻。他们本身关注的不是那些对学生而言是最好的内容,而是关注对于自己而言更为方便、好讲、容易的或有趣的内容,从而忽略了学习者的需要。教师如果不能够了解学生当前知道什么以及需要学习什么,也就不会去认真设计课程,将学生导向进一步的发展水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就会成为空话。我们需要对教学实践的种种现象进行研究,进行批判性的、有效度的分析,不断自我建构,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人们对于教学反思的理解不尽相同,本文阐述的教学反思,是指对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有效度的分析,以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实践,也就是指对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思考,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

二、教学反思下的教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理念

我们每个人的记忆当中都有一个被我们称之为“好老师”的人,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找出他们之所以让我们印象深刻的特征,然后提炼总结,成为我们自己教育哲学的一部分,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底线,形成我们作为教师的价值观和理念。

2.分析、整理、总结课堂经验

脱离了实际教学经验的研究,最后只能泛泛而谈,无法成为指导教师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技巧。对教师而言,真实的课堂经历是最重要的教学实践活动。因而,教师应该经常回顾课堂教学过程,可能包括一次与学生的争辩,一堂自我感觉很成功的课,一次很好的学生互动,一次很棒的课堂提问或者是一次很巧妙的课堂问题处理。所有这些经历都有助于教师理解自身的价值,有助于理解学生们的期待,也有助于锻炼教师的沟通技能并且能提供教师可能忽略的学生能力和兴趣范围的信息。

3.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对整个社会的教学现状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要结合自身的素质和审美倾向,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风度和教学作风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艺术模式,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它应成为每位教师自觉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4.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是动态的。每一个学习的人,都会结合自身的体会对知识予以解释和建构。教师不能停留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而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和水平。不断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创新,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型的教师。这样才能以教学促进研究,以研究带动教学。

三、教学反思型教师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有自我积极要求进步的内在需求。这就需要自身不断努力,把学到的知识和理论付诸实践,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反思型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缺乏健全、科学的师资培训制度,以及缺乏鼓励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竞争机制。

篇5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改革;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89-02

反思即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也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一般认为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而教学反思则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教学反思类型很多,笔者认为,作为教师个人来讲应侧重于个体反思,将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分析掌握写出来,可以总结自己的教学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师对教学的认识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这里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探讨的性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

一、教学反思有助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实施

教学反思要求反映学生创新及教学机智,即强调师生的共同互动。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必须跟上形势的发展,故现代教学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更新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体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有的教师曾经提到改变教学理念,即关注学生,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在教学过程中均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负起更多的参与课堂活动的责任,教师要起控制学习方向和步伐的作用,掌握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如一些教师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常常会思考,这堂课学生反映如何?教学内容是否引起了学生的主要与兴趣?教师帮助学生阶级疑难了吗?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整个课堂气氛如何等。不少教师认为通过思索、探究,形成教育智慧,教学反思要求在对待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上,教师不仅掌握知识,吃透教材,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掌握学生,以教导学,特别是在课堂上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个体才华能得以发挥,并且融合为一种团队协作精神,将自我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这比教师单纯地讲解更有效率。

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推动全局的发展,但教学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而是要掌握知识的全部,用启发、引导的手段帮助学生学习。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进修自身素质,需要教师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找出差距,有人认为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首先,教学反思更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人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它属于思想道德中的主要内容。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的维系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如果教师仅仅把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而没有很好地在技能、能力上进行引导、提示,这个教学过程就不算成功。如果教师认为教学效果不好是学生自身的原因,自己尽了力,那么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难以提高的。我们认为,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就是教师自己的言与行,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向学生展示其魅力。所以说在课堂上提高教学质量固然很有必要,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似乎比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更为重要。而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做到这一点。教学反思能够以集体性或个人性的途径使教师通过在思考,以审慎的态度回顾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对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完善,挖掘改进,在探究和剖析中,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改进教学方法,更上一层楼。这也说明教师的一种责任感,而责任感是教师反思教学行为的前提,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负责,通过反思改变自己。

其次,教学反思能帮助教师将外在知识和个人知识加以整合。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使今日的教师们处在一个急剧而频繁变革的时代,如果不想被淘汰,不想误人子弟,教师们都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教学反思无论作为学习过程的一个环节,或是说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都反映了教师对外在知识的欢迎。在教学反思中吸收外在知识的过程,也是捕捉与提升个人知识的过程,这是整合外在知识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个人知识的储存也十分重要,要把外在知识吸收为自己的个人知识,并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充实、拓展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反思,使教师能够较好地看到外在知识与个人知识之间的差距,设法加以沟通、消化,通过反思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外在知识与个人知识的整合而实现自我更新,外在知识只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成为素养。所以说在教与学的反思中,在外在知识的滋养下,产生个人知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也就是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分析教学中的脉络和逻辑,如何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因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反思是一种整合外在知识和个人知识的中介。

再次,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社会发展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力、利益、责任、义务,也就是所谓的角色,而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学习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的一种身份,并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过去我们的教师只是需要了解课程目标,被动地执行课程目标和计划安排的工作任务,考虑的是如何按课程要求、教学大纲将教学内容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对于教师的角色,我们现在也应有所反思及研究,作出更好地教学决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并以不同的手法激励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传统的工匠型教师逐步变为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进入教育教学环境中,审视着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教学理论的认识,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思考,就会更深刻更有创见性,当然其教学效果也将会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反思有助于提升鸡叫声的教学理论素养

教育教学往往要与课程改革联系在一起,这也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与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复杂的教学问题要通过创意性的方式来解决。过去,我们对教育教学理论不够重视,一般情况下鼓励教师从经验中学习,承认经验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以往也常常讲“老带新”,这对教师的成长确实起了作用,但从现在的情形看,这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论,我们应该要有所掌握,教学反思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则是我们深入了解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个良好的途径。教师在反思中把自己的教学片断予以完整,对情节背后的东西,或在反思中对具体问题再做分析、探讨,可以加深对理论的掌握,同样也可以将理论原理为教学实践服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教学反思能够把自己的教学表现、教学体会归纳下来,对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提高有促进作用,同时在反思中思考、查阅资料,将自己的做法和倡导的理论相对照,能够实现对理论的提升。作为教师通过反思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知识新理论,跟上时代的步伐。

反思教学可以使“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得到较好的改善。在教育教学实际运作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的知识、思路形成较为稳定的习惯模式,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出现变化,不会对新信息与新理论做出积极的反应。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不会注意到这点,所以不自觉地进行“满堂灌式”教学。就个人的角度来讲,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对自觉的教学手段、教学环节进行解剖,尤其是教师之间的互相观摩的几天反思,以群策群力的方式,找出优缺点,使教师看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能够更好地调整、改进,沟通理论与实际,可以在理论水平与实际教学水平上双双提高,统一把好的经验理论化,更好地运用循循善诱、举一反三等手段,使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做到教师在教学上的专业化。

将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分析掌握写出来,可以总结自己的教学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师对教学的认识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这里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探讨的性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是课例分析的重点,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质的桥梁,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是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斌.西方经济学中收入分配公平观[J].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

篇6

论文关键词:建筑防火,实践教学环节

《建筑防火》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与建筑学专业相关的防火设计理论知识与国标规范;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典型的防火安全问题;在方案设计中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作为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建筑防火》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任务,在结合理论授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开放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内容[1]。

如图1所示,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理论讲授阶段;2)参观调研阶段;3)实践设计阶段;4)总结强化阶段。《建筑防火》课程的平均课时为34学时,这样保证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4:5。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践参观调研与案例设计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参观调研既有建筑,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国标规范与工程实际现状相联系。二是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始,通过对具体建筑方案的防火设计项目,进一步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

2 实践教学过程介绍

2.1 实践参观调研

在完成理论授课内容后,结合建筑防火设计理论,要求学生对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专项调研。学生分成4-6人的调研小组,编写PPT调研报告,并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与学习。专业调研过程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既有建筑方案的理解过程与空间重构

在实际调研中,学生往往要将实际使用的建筑空间进行图纸化模型化的反构过程。如图2所示,这一过程既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解读建筑方案,又为后期进行防火设计调研打下基础。

2) 建筑专业防火设计的考察

为了更好的结合理论授课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将调查参观的逻辑顺序与理论授课相统一,即总平面防火设计调研、防火分区设计调研等七部分内容。具体参观调研分项穿插与七大内容中,如表1所示。

表1:参观调研具体内容一览表

建筑防火设计调研内容

建筑基本情况

总平面防火设计

平面防火设计

安全疏散设计

地下层防火设计

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防排烟设计

简易消防设备

建造年代

建筑造型

耐火等级

基本功能

使用人群

建筑分类

防火间距

消防车道

设计概况

防火分区

分区构造

中庭防火

疏散方向线路

安全出口

疏散楼梯

楼梯的类型

疏散设施

消防电梯

安全分区

分区构造

停车空间

设备间

房间功能

使用人群

装修情况

装修材料

个人评价

排烟口设置

排烟管道

排烟方式

排烟设备

消火栓位置及数量

灭火器的位置及数量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3) 防火设计问题总结与分析

学生通过现场调研这一学习过程,一方面,加深理论知识的了解,强化理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可对既有空间防火设计进行成果评价,总结经验与教训,并通过对问题深入的分析理解,提出改进措施。例如学生发现某商业卖场为多层建筑,防火设计可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执行,可实际参观却发现其按照《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标准执行,反思不得其解,原来该卖场为家具卖场,多数存储物品属与易燃、可燃材料,故其标准提高,而这也是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由此也对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2 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结合理论授课安排分项设计,如在平面防火设计理论授课结束后,随即安排平面案例要求学生进行防火分区设计;第二阶段在学生参观调研既有建筑以后,安排对已有的建筑方案完成防火专业设计图纸。此类教学的最大优势是让学生理解理论设计与实际方案的区别,并训练学生逐渐掌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设计技巧。具体教学计划如表2所示。

3 教学实践的思考与体会

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仍是较难把握的一个问题,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完全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是教学实践中的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内容[2]。通过笔者所讲授的建筑学专业05-08四个年级8个班次以及环境艺术专业07-09三个年级10个班次的授课经历结果表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

1)实践调研对象的把握;既有建筑的类型、规模、建造时间、地理区位等条件的限制,对其防火设计的标准有一定影响。如图3所示,首先,所调研的既有建筑全部为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较为复杂,人流量较大,因而防火设计标准较高;其次,公共建筑中商业/综合体类既有建筑占较大数量,主要原因是其内部功能的多样化和空间最大限度的处于开敞状态,对调研最为有利。因此,为了强化考查理论学习的效果,并结合实际调研的可行性综合考虑,应尽量选取城市内新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建筑作为调研对象。

2)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把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监督学生组织人员配置合理的调研团队,把握好学生个体的学习特点和素质能力,并指导调研小组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调研对象。其二是保证调研报告正确反映学生能力。由于调研报告与理论教学作业完成方式有所不同,而学生感觉较为陌生,往往调研过程挺全面,报告深度却表达不足。因此,指导好学生如何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对调研过程全面深入的整理,以合理的逻辑顺序反映调研过程,发现并深入分析问题,总结研究结论等,帮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顺利过渡到理论研究。

3)实践教学效果评估;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通过学生的各项作业把握本次教学效果,对比前次教学分析和总结经验,为指导下一次教学做准备。力求通过不断积累摸索出以适合本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式。

总之,实践教学是建筑学专业《建筑防火》课程中的重点教学环节,其灵活多样的教学特点,也要求教师在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不断提高应用型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探索符合专业特色、教学条件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蔡芸. 建筑防火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J].武警学院学报,2007(11):66-68

篇7

题:新教师试用期个人总结

新教师试用期个人总结

转眼间,来到新桥中学工作已将近一年的时间了。一年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对于人的整个生命来说也只不过是几十分之一。但是,一年对于我这个刚刚走入社会的学生来说都可以用意义非凡来概括。原创:xchen.com.cn在这近一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以下是我对一年工作的总结

一、师德方面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

在教学准备上,新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也不知道应该怎样上课。对此,工作之初,我的心里十分着急,生怕因为课上得不好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这门课的兴趣。但是,我也坚信“万事开头难”。所以,我每次都很认真的备课,查阅资料把自己的教案写好,因为写好教案是上好课德前提。

我有幸能得到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老师梁义红老师的指导,他在教学方面给我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

这些使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在从教学理论方面。我在课余时间阅读了教育学理论的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书籍,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三、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晚上也尽量到校,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篇8

教师要经常写教学经验总结或工作总结,有的教师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写,不知道写些什么。其实,写教学经验总结没有定式,只要遵循一般要求,能说明问题即可。但如果要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总结来还是要讲究采用一定的方法。

一、见微知著,由表及里

初写教学经验总结最好是从常见的、单一的小教学环节人手,不能贪大求全,这是因为将精力集中在某一单项环节上获得的体会会更深。这也决定了写总结的范围宜小不宜大,如针对某节课的教学组织或教学重难点来写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真正积累教学经验;另外一个原因是有些教师一学年或一学期的工作比较平淡,要落实到一些具体的小环节上会得到一些新鲜而有用的经验。

见微知著是讲由一点而反映全局,由表及里,由事物的外部人手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从“微”处着眼,从“表面”人手,只是一种手段,目的还是要“知著”,掌握大局,探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征。不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都要提炼出一条乃至几条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来,这样才有普遍的推广价值与启迪思路的意义。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问题”为基点,将教学程序设计成一个个问题,教师按照问题循序渐进地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这种层层深入的方式带着学生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又不断地解决问题,直到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该教师在总结时将这种“问题”作为一条主线渗透于每节课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初写经验总结的教师来说,从小处人手写教学经验总结能揭示基本的教学问题,给他人以某一方面的启示。

二、提纲挈领,分类简述

因教学实践周期较长,实验内容也很丰富,所以值得总结的经验也往往十分丰富,教师面对的经验素材纷繁复杂。对此,采用提纲挈领、分类表述的方法来写比较合适。如某位教师对于课堂导人有丰富的经验,经过自己的总结,该教师罗列了以下导入方式:直接导人法、故事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激疑导入法等,该教师对导人法进行了研究与分类,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并针对某一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与特色。该教师将导入作为自己的研究点,对导人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出了适合自己的导入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三、鉴别比较,选择新题

写教学经验总结要选择新鲜的、富有时代感的,同时又切合教学实际的题目。教学实践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写教学经验总结也应该走上创新之路,力求充满活生生的新鲜气息。选择题目是目的,鉴别比较是方法,这主要体现在:

1.把个人的实践以及由实践而产生的总结主题同别人的实践以及由实践而产生的总结主题(主要指已发表的)加以比较,从而鉴别出是不同的内容或者相同的内容,为自己的写作开阔视野。做这项工作大有好处,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进而寻求研究的“捷径”。经常搞教学研究的教师会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煞费苦心在实践中刻苦摸索,总结了一套“经验”或“方法”,但遗憾的是,这些“经验”或“方法”要么过时,要么与别人的结论相重复。这样的经验总结就没有多大的借鉴与学习价值。

2.把有些不属于教育教学方面的课题同教育教学课题联系起来鉴别比较,也能使我们受到启发,辟出新路,提出新见,给经验总结注入新的活水。经验本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因此,通过鉴别比较,我们可以从实践活动中挖掘新的内容,选择新的题目,阐述新的经验。

3.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验也在发展变化。因此,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把前阶段总结的经验同后期的实践活动或总结的经验加以比较分析,这样前后联系起来考虑,也会有新的发现,也可能提出新的真知灼见。

四、理论渗透,重在剖析

经验总结不是把教学形式与活动内容罗列起来,而是抓住主要的、有特色的内容,在理论的渗透下,剖析出规律或教学观点。可以说,写教学经验总结离不开理论的渗透与指导。渗透是指理论与实践活动要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渗透是基础,剖析是关键。理论渗透最好是深入浅出,用通俗简明的语言表达。必须明确,写经验总结与写专业学术论文有些不同,前者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是对实践本身的总结,后者是理论上的进一步发展,着重理论分析。

篇9

关键词 教学语言修养 化学教师 情境创设 概念诠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巨大变革,现代媒体和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领域,然而“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师生间传递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探究情境的设置、交流平台的搭建、自主建构的引导、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强教学语言修养,提高驾驭语言能力,已然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必修课。

1.增强教学语言修养的着力点

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是增强教学语言修养的着力点。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一种功力,体现在准确性、逻辑性和精练性上;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一种品位,表现在启发性、趣味性和情感性上。

1.1概念诠释,追求语言的准确性

化学概念有着严谨的科学定义,文字表达精练准确,内涵丰富。化学概念的诠释,必须进行条分缕析的准确剖析,才能帮助学生完整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示例见表1。

1.3归纳总结,追求语言的精练性

归纳总结是优化知识结构的常用策略,提炼要点、言简意赅是归纳总结的基本要求。表格和图像既简洁精练又直观形象,是归纳总结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见表3。

1.4引导探究,追求语言的启发性

教材中的化学图像和表格蕴藏着丰富的信息,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好素材。作为自主探究的向导,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能引发学生心智活动,促进知识内化,见表4。

1.5激发兴趣,追求语言的趣味性

激发学习兴趣需要趣味化的教学语言。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贴切有趣的比喻,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绘声绘色地描述或讲解,将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见表5。

1.6评价交流,追求语言的情感性

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赏识学生的“标新立异”,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需要教师亲切的语气、期待的神情、诙谐的点评。情感性的教学语言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激发参与互动的热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见表6。

2.增强教学语言修养的攻略

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身需要是增强教学语言修养的内驱力。明确的目标意识、精益求精的态度、持之以恒的行动是教学语言修养不断提升的保证。留心处处皆学问,解读教材、旁征博引、加强反思是增强教学语言修养的有效策略。

2.1解读教材,领悟化学语言特点,丰富教学语言形式

从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核心概念的准确定义,化学图表的浓缩展示领悟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从抽象概念的形象表达(a键——电子云“头碰头”重叠,丌键——电子云“肩并肩”重叠),微观概念的宏观呈现(钢铁电化腐蚀示意图、晶体结构的模型),化学过程的数学分析(用v-t图分析平衡的建立)感受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2.2旁征博引,拓展教学语言词汇,提升教学语言魅力

留心生活,从文艺作品中汲取养分。听评书,感悟设悬念;观相声,借鉴抖“包袱”,看漫画,品味幽默韵味;听朗诵,领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观辩论,感悟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看哑剧,体验面部传神、肢体达意。

加强借鉴,从其他学科中引进词汇。用“数轴”和“直角坐标系”表述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用键的极性“向量和”判断分子的极性,用“位移”与“路程”的关系理解盖斯定律;用“优胜劣汰”阐述竞争反应的顺序,用“等价交换”阐述金属碳化物与水反应的规律,用“对立统一”理解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关系。

虚心求教,从名师的课堂上获得启迪。名师的教学语言往往具有观点明确,语意清晰,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乎逻辑的良好语言素养;具备讲述条分缕析、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睛、入木三分,概括提炼准确、举纲张目的深厚语言功力。时常通过睿智的语言,精辟的比喻,幽默的意境,共鸣的情感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氛围。

2.3加强反思,总结教学实践得失,完善教学语言表达

篇10

一、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及意义

数学教学反思,即对数学教学的反思性活动,指教师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内容、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对经验的认识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等,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的活动过程。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

1.对概念的反思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它反映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知识的关键。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中,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要指导学生分析其条件、结论及产生的背景,学习后指导通过反思知识,运用对比分析概念、公式、定理间的相互关系,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认识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反思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能使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反思更多,去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创新型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对定理、法则的反思

书上的定理我们在教学时不要急于一开始就让学生去记住它、运用它,而是要带领学生去怀疑它,从反面去否定它,这样做虽然常常徒劳但并非是无益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它,并由此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远比直接利用它有益得多。在平时用定理法则时,我们往往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要善待错误,提倡反思,知道错在哪里,可以怎样改正?这样能变废为宝,达到深刻掌握、应用定理法则。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对解题后的反思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育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教学中我们不能停留在为解题而解题,而应注意解题后的反思。具体的数学问题解决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概括出普遍适用的条件化、方法化。对解题后的反思应当回顾反思的主要内容有:

(1)回忆自己解决问题的结果和过程,找出出错之处,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分析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3)思考还有没有更简洁、更佳的问题解决办法,或思考变换问题条件或结论将如何影响问题的解决。

(4)反思自己是否通过问题解决学到了什么新的东西,与问题有关的认知结构是否得到了改善。反思总结过程的最核心内容,也是应用反思总结策略的终极目标。

4.数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1)数学教学反思是实施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

数学新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从结构体例都与以前的教学大纲不同,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新教育理念。《新课标》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这一转变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对数学知识、对数学内容、对课堂教学的把握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学教师对这些新理念的领悟,新观点的接受,新要求的落实,不是通过短期的学习就能达到的,必然要经过实践――反思――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反思是实施新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技能要求。

(2)数学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由“经验型”逐步走向“合理型”的核心环节

教学的时间久了,我们就会在有意无意间养成许多带有个人认知特点与行为习惯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会使我们再处于教学情景时通常不再审视情景本身的具体特点,而是直接照搬过去的“成功经验”就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此时,成功的经验可能会使我们少花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经验本身所带有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每一条经验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制约条件。为了尝试新数学教育观下的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以理性态度审视自己的教学,把数学教学实践建立在对数学教育理论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教师要进行数学教学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才能激发我们理性的力量,把潜意识的活动纳入有意义的活动轨道,从而使教学实践趋于合理化。

二、教学反思对学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