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职业道德教育范文

时间:2024-03-20 16:5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工职业道德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工职业道德教育

篇1

【关键词】工会宣传;职业道德

一、发挥工会宣传的优势,利用正反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强化职工职业道德在现代市场中重要认识

强化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依靠工会的宣传教育为主。各级工会组织要长期不断的发展宣传,拥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图书室、广播、专栏、信息网络、黑板报等宣传教育阵地,为职工提供各种宣传的活动基地。充分发挥工会的宣传阵地优势,利用正反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恰当地利用现实生活中典型的正反事例,提高职工职业道德。事实证明,职工队伍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我们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上创信誉、树形象、求生存、谋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会组织必须把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放在工会工作的的全局中来考虑,充分发挥工会的宣传阵地优势,以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为突破口,以市场需要为重点,全面推进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为企业更好地闯市场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为了使干部职工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职工教育:首先,我们要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并切贯彻和落实“以德治国”在方略中的重要性。我们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推行好了,可以有效培育出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职工队伍,这样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其次,要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在市场发展中的必要性。企业员工如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就能为保证企业信誉不受损坏,提高企业效益、推动企业不断发展。最后,要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紧迫性。市场发展中我们要建筑施工企业能够长期的发展的工作战略。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树立良好发的形象,从而不断拓展我们的在国内市场的空间。

二、发挥工会的组织网络的优势,加强管理与建设相结合,保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全面发展

工会有健全的组织系统,从上到下,网络贯通,与广大职工有着广泛的紧密联系,可以从组织上确保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人头,引导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作为闯市场的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员高度分散、工作时间长的特点,这给我们组织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为此,工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网络优势,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全面推进。首先,我们要建立专门的工会组织机构,分层次有重点的对职工职业道德进行教育与培训。通过建立相应的活动组织机构,全面负责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工作安排、信息传递、情况收集、汇报总结等工作,把上级下达的文件和领导要求,及时有效的利用先进技术传到外部施工项目部,与基层工会组织经常保持联系,做好上传下达信息收集的工作,从组织上保证职业道德教育的全面开展。其次,有效灵活的安排学习时间,对于工期紧的项目,每天工作时间长,晚上没有时间组织教育学习,我们要有效利用下雨天组织企业职工进行学习。对于处于收尾阶段和搬迁阶段的工程项目,我们就利用施工间隙组织教育学习。干部职工外出,我们要求干部职工带上学习材料进行自学。最后,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特点,制定职工职业道德行为。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是职工工作的行为准则,制定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篇2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企业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正反两方面形成了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职业道德荣辱观。职业道德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有:以珍爱生命为荣,以危害安全为耻;以自主管理为荣,以等靠依赖为耻;以一专多能为荣,以一无所长为耻;以精细规范为荣,以粗放马虎为耻;以节约降耗为荣,以低效浪费为耻;以诚信文明为荣,以假滑愚蛮为耻;以互助友爱为荣,以拆台内耗为耻;以勤劳奉献为荣,以懒惰自私为耻。

提出珍爱生命,凸显出企业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企业一切为了职工”的企业宗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煤矿很多事故都是行为不规范、生命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改变这一现状就是要依靠规范职工行为,建立道德荣辱观体系,提高职工生命的意识来保证。因此,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让职工认识到,安全是自身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敬畏并珍惜生命,如果在工作过程中违章蛮干,就是对自己不负责,更是对家人和企业不负责,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针对煤矿职工长期以来思想、作业习惯而造成等靠依赖的惰性和惯性,以及少数职工工作缺乏热情和激情的现象,企业提出了职工的自主管理。实现自我管理,就是要调动职工内在积极性,增强职工的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消除等靠依赖的思想,不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好自己的工作,增强职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律性。提出一专多能就是要解决部分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学知识、学技术风气不浓的问题。

这是实现班队自主管理,职工自我管理的需要,让职工清楚,靠本事吃饭,凭贡献拿钱,而文盲、没文化、没知识、没技能是耻辱的。因此,企业要培养一专多能的职工队伍,提升职工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实行精细规范管理,克服粗放马虎是企业现代管理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行企业自主管理的必然要求。要求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要力求做到简洁、直观、规范和有效,杜绝简单化、不注重实效的形式主义。

树立节约降耗为荣的职业道德荣辱观,也是要求每位煤矿职工都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节约降耗的良好习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体现煤矿企业职工诚信文明最淳朴的品质,提出诚信文明这一点就是要发扬优良传统,倡导文明,继续提升煤矿职工的形象。而提出、倡导和树立互助友爱为荣,以拆台内耗为耻的煤矿职工职业道德荣辱观,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树立勤劳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就是教育企业职工热爱企业,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工作。践行职工职业道德荣辱观,应从以下方面和途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他律走向自觉的过程,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潜移默化,把职业道德荣辱观要求逐步灌输到企业职工的意识当中,内化在心,固化在行,化作大家自觉的行动。

加强矿情、形势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和直线宣传的形式,不断进行安全生产形势和任务教育,用企业的改革发展和人们享受到的成果,教育职工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做到知荣明耻。特别是要用职工身边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用先进人物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精神影响和感召广大职工。

根据职工职业道德状况和教育内容,不断探讨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与安全生产相结合,联系安全生产实际,通过事故案例、亲情帮教和学习培训等形式,教育职工珍爱生命,注重安全,搞好自保、互保、联保,做到自主管安全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

开展职工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学习教育,形成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的作用,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各种活动,宣传企业理念、企业精神、职工职业道德规范,陶冶职工情操,张扬职工才华与风貌。

篇3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28-02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是特殊教育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职业品质的总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劳动实践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但由于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功能。

一、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人格的高尚性。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外来文化不断撞击中国本土文化,因此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对那些教育对象是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是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的人,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比较高,而他们的教育对象非常的特殊,有些残疾学生甚至终生不能康复,终生不能生活自理,因此特殊教育教师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目的的明确性。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即“授业”;一种是“人师”,即教学生怎样做人的问题。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加要求教师真正做到“经师”和“人师”。而一名特殊教育教师也需要完成教师的这两种人格。现在残疾人犯罪率也日渐升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在受教育时期没有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教师对残疾学生推行素质教育也已成为特殊教育教师教学中的一项主要任务。

3.行为的示范性。道德行为是指道德主体遵循一定的道德要求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符合道德规范的活动。道德行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由于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与其他的职业道德相比有着更强烈的示范性和榜样性,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广大年龄层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都受到教师的影响。尤其是,残疾学生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脱离父母而生活的,特殊教育教师就是他们的榜样和学习的楷模,每个特殊教育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深刻地印在残疾学生的心里。可见,特殊教育教师的道德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4.内容的全面性。在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越发丰富,涉及教师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这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性。特殊教育教师作为教师中的一员,同样具有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特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还体现在特殊教育教师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既要拥有普通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还需要有较强、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例如,康复学的基本知识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在给特殊儿童做诊断评估的时候,需要注意较多的用语智慧等。

5.影响的深远性。现代社会接受残疾人的融入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对人才的层次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残疾学生都必然选择接受教育,而他们的教育大多数是在特殊教育学校完成的,因此这就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更为深远的要求。其深远性表现在特殊教育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心灵的塑造,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处”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残疾学生以后的人生,进而影响残疾学生的未来。

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特殊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只有遵循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用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来规范自我,才能正确处理特殊教育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与学生、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担负好一位教师的职责,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这说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在特殊教育教师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1.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动力功能。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动力功能是指通过激发特殊教育教师工作的潜能,使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素养的提高,自觉地做好本职工作。教师职业道德不但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时刻影响着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兴趣与热爱,从而形成出色完成任务的动力。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普通教师职业道德功能从总的内容上来说是相似的。特殊教育教师的动力功能表现为:(1)塑造特殊教育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2)强化理想的特殊教育教师职业人格的精神力量;(3)成为实现道德目标的自觉行为。

2.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一方面是指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自身职业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另一方面是通^特殊教育教师将职业道德变为职业理念,成为自身的一种人格品质。这种人格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对障碍学生起着教育影响的作用。由于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示范性的特点,残疾学生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各种行为,所以优良的特殊教育教师品质,能给学生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从而发挥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功能。这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特殊教育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性;(2)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行为的示范性;(3)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集体性。

3.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协调功能。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协调功能是指以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来规范特殊教育教师的言行,使得特殊教育教师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能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协调功能表现为:(1)通过外界舆论的监督和评价,使特殊教育教师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纠正违背道德要求的行为;(2)当特殊教育教师的外在需求转化为特殊教育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时,通过道德标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使教师采用正确态度和方法,调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行为。

4.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功能。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功能是指各个社会媒介以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去规范特殊教育教师的各项行为,并把它作为社会价值判断的标准之一。评价者则根据社会的道德要求,以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标准之一来衡量特殊教育教师的这些具体职业行为是否遵循了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各项判断,分析原因,达到评价的目的。这种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功能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1)社会各界舆论的道德评价;(2)特殊教育教师自我道德评价;(3)特殊教育教师与社会成员的互动评价。

5.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引导功能。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引导功能是指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为其自身修养所起到的指明正确目标的行为或方式,从而起到实现目标的作用。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是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行为提出的客观层次的要求,它不仅是衡量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行为的重要依据,而且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1)社会标准层次的约束;(2)他律与自律的转化;(3)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于残疾儿童本身,而且对于残疾人家庭,甚至是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特殊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以便更好地促进特殊教育发展,使每个残疾儿童都能得到最大的康复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公共外语教学 高职学生 职业道德

一、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的能力,其培养出来的管理人才及高技术型应用人才也是直接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因此,在高职院校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共外语课程作为我国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课程之一,其具有覆盖面广、跨度大等特点。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上,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公共外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向高职学生传授相关英语知识,提高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还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

二、公共外语教学中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职业道德没有具体的确定形式,没有实质性的约束力,其所依靠的仅仅是学生的观念价值,行为习惯,以及信念等。因此,具有覆盖面广、跨度大等特点的公共外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让高职学生在现阶段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之中妥善地处理好诸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等之间的关系。为了达到这样一个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公共外语教学中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公共英语课程的教材选择上,高职院校一般会选择针对高职在校学生公共外语教育的教材。这些教材在编排上一般与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也比较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具有亲切感。此外,这些针对高职院校的公共外语教材,在课文选择上也常常是选用诸如善待他人,如何树立自信,以及帮助朋友这样一些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公共外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性的教学,将英语课堂中的语言知识及文化内涵延伸到具体的社会生活之中。比如,在对有关诚信方面的课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讲授完课文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就诚信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诚信观。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上的引导者,更是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导者。其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公共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所具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会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产生一定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会对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专业上,教师应该不断进步,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加强对于师德和教风的建设,大大提高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强烈的积极向上的职业道德就会对学生产生正面向上的影响和号召,再加之教师不断地培养和引导,当高职学生走上以后的工作岗位之后,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会淋漓尽致地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使之成为优秀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社会服务者和创建者。

3.获取知识直接的途径之一便是实践;高职院校最为重要的培养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职业道德而言,其直接的培养方式之一也是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将书本上所学到的关于职业道德的知识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转换实现,加深学生对职业道德的体会和理解,成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核心。公共外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课程,其在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公共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设定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以及责任感等。

三、结语

在公共外语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为高职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还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善于对课本知识进行延伸性和发散性的教学,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让高职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匡稷.论公共外语教学中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J].考试周刊,2010(53).

篇5

一、职业道德的涵义及高校后勤职业道德的特点

所谓职业道德,它是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或劳动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高校后勤员工的职业角色和服务对象决定其职业道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必须牢固树立“三服务、两育人”的思想。在高校,“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后勤服务工作的宗旨,后勤员工不仅有“服务”的责任,而且还有“育人”的任务。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后勤工作中的中心任务是始终围绕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好务而展开的,这是后勤的存在价值之所在。后勤保障与服务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与和谐。后勤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后勤服务质量,而且影响青年学生的道德修养。

第二,必须具有更强的敬业精神。后勤服务工作涉及到服务对象的切身利益,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激励性。这就要求后勤员工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努力使服务工作精益求精。后勤员工有了爱岗敬业精神,就会对工作更加负责任,对学生更加有感情,对奉献更加有激情,后勤服务育人的宗旨就能在员工的具体工作中落到实处。

第三,必须更加注重文明形象。后勤服务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后勤的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必须站在学校的高度,在各自的职业岗位上,忠于职守,正确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技术、权力和各种物质条件,竭诚为教学、科研和广大顾客服好务。后勤员工要适应高校服务特点的特殊要求,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着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在服务对象面前展现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

二、加强高后勤员工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高校中要抓好教学工作,首先要搞好后勤工作。抓好后勤工作是其他工作的基础。从教学场地设备、教学器材供给到衣、食、住、行,后勤无所不在。稍有疏忽问题马上就反映出来,必然会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从一定意义上讲“后勤职工是不上讲台的教师”,他们为师生创造和提供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以优质的服务和优美的校园环境来感染和教育学生。要搞好后勤工作就必须加强后勤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只有广大后勤职工的职业道德提高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地进行创造性劳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消除师生的后顾之忧,为办好学校提供可靠物质保证。

三、如何做好高校后勤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

第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职工职业道德修养。加强高后勤职工职业道德修养,就是要教育从事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按照后勤工作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使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保障服务。任何一名职工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另一方面靠单位的培养和组织的教育,两者缺一不可。因此,高校后勤部门应针对后勤职工的现状和高校后勤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后勤保障的服务宗旨,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措施组织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用正确的服务观念支配职工的情操,提高职工职业道德修养,促进职工行为的规范化。通过教育,不断提高职工对加强道德修养的认识,树立“人人代表后勤形象,个个为后勤争光”的思想观念,努力实践“细节决定成败”的服务理念,不断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为教学、科研做好后勤保障,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职工职业道德修养认识的同时,学校后勤部门应根据后勤工作实际,制定一系列规范职工职业道德内容,使职工明确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员工手册》、《岗位职责》《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并组织职工学习培训。通过培训,使职工掌握职业道德知识,明白职业道德规范内容,逐步提高其对高校后勤职业道德的理论、原则、规范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系统到系统,从而认识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上不应该做的,提高自己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增强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第三,加大职业道德实践,促进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制定了有关的规章制度,可以约束职工的道德行为,但这还远远不够。更主要的是教育职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求职工能够自觉地按照高后勤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行事,更重要的是能将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转化为职业道德习惯,坚持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原则来约束自己,自觉以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坚守自己的内心信念,不估任何有损于师生利益,有损于学校利益的事情,这是高后勤职业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

篇6

第一,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路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公路行业职业道德建设具体行为规范应基本囊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关系,贯穿爱祖国、爱公路、爱劳动的道德要求,浓缩古今中外职业道德文明的建设成果,吸纳世界各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既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普遍的适用价值,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第二,加强公路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强化公民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意识。公路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是公路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环节。当前,公路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上。要通过这些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使人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从而帮助人们认清自己的首要的道德责任和基本的道德要求,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念,强化遵纪守法、勤奋工作、服务社会和人民的道德规范意识。

第三,利用大众传媒,加强对公路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宣传和引导。大众传媒对公路行业道德建设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它是社会舆论的代表者,具有现实性强、影响力大、制约力迅速等特点。大众传媒对公路职工道德规范建设的引导作用是通过舆论的倾向性来实现的。肯定、褒扬先进的道德观和高尚的道德行为,应该成为舆论倾向的主要方面。我们应当特别注意挖掘平凡人物、平凡事迹中的高尚道德底蕴,也要注意挖掘人们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细微但又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还要通过大众传媒对道德事件的评价,造成善恶分明的社会氛围,从而最终引导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风尚习俗的醇化,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不断进步、不断升华。

篇7

一、学习阶段

以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为前题开展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企业文化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照“八荣八耻”的要求,认真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增强学习教育的实效,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与供销业务建设相结合,与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构建生产单位满意的物资供应体系,向客户提供优质、方便、高效、规范、真诚的服务,引导职工深刻认识和领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容与精神实质。牢记树立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推动职工队伍爱岗敬业,更好地把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推向。为企业完成年生产任务做出更大的贡献。此阶段结束后各工段自行安排考试。

二、围绕活动要求组织员工提建议

围绕工厂两会提出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公司工厂两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把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员工围绕如何倡导企业道德准则等内容深入开展学习讨论,使广大员工进一步树立“以诚为节、信用守恒”的思想。这次教育活动,以思想教育为主,正面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按厂部要求做好六个结合,各工段及班组提出一件职业道德教育建议。在听取群众反映的基础上,将择优推选2名职业道德典型,并整理出职业道德典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方面的事迹。

篇8

 

本学期我校工会教工之家配合学校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开展了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继续深入开展了“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青年教师为重点”的“三育人”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评选表彰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弘扬“博大、厚重、睿智”的大学精神,营造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氛围。

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了以教学技能竞赛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校教职工的教学技能、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校工会会同教导处组织开展了全校教学技能大赛活动,培养选拔一批教学新秀,树立了一批教学标兵。对在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教学标兵和竞赛能手,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教职工在自己本职岗位上钻研业务,创出佳绩。通过教学技能竞赛和岗位技能竞赛活动,营造了争先创优氛围,团结凝聚教职工人心,调动他们投身学校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增强各级工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继续深入了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并寓思想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使教职工得到教育,受到熏陶,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教职工成为建设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主力军。

 

篇9

关键词:工作过程知识;课程开发;工作情境;整体性;综合性

一、工作过程知识的概念及其特点

在有关知识的探讨中,多将现代工作体系下所需的知识简单划分为默会知识与“可编撰”知识。这种简单的两分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假设工作中所应用到的知识或者是默会的或者就是可以编入教材予以教授的,将工作所需知识与工作过程本身完全脱离开来。而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与工作有关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构建的。为此,必须明确工作过程知识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把组织中的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在传统的理解中,每一个单独的工作项目都需要最低限度的基本知识作为基础,而这些知识通常仅适用于某项特定的工作任务。与此相反,工作过程只是意味着从事某个工作项目必须对整个组织内的工作过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这里,“工作过程”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包括“商业运作过程”——公司或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而设计并实施的商业计划或生产能力;“生产过程”——整个公司或企业中所涉及的工作任务,如设计、加工和质检,以及这些工作任务之间的相互联系;“劳动过程”——生产一线的人员执行并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如生产过程中解决方案的制定以及组织内各个不同成员在生产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在工作情景中,每一个劳动者都必须了解整个公司或企业的运转机制。而在工作场所中引入信息通讯技术(1CT)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达成。通过ICT系统,可以方便组织内各种信息的流通,尤其是当手工操作为计算机控制的生产体制所取代的时候,所有劳动者更应该对整个公司或企业的商业运转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因为他们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越来越多的实践研究表明,在工作中,把组织中的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是适应现代灵活的、高度信息化的生产运营机制的。

(二)一种“有效”的可直接用于工作实践的知识

,根据特定情境,任何知识都可以被划分为“有效”的知识与“无效”的知识。如果知识的掌握者能够在实践中对其予以有效的应用,那么对其来说,这些知识就是“有效”的,如音乐家在表演时,关于乐谱的知识就是一种“有效”的知识,而有关企业股权的知识就是一种“无效”的知识。

在知识经济的生产要素中,知识的种类可以包括:实验研究、市场调研与开发以及劳动者的实际经验性知识。而只有那些“有效”知识才能称之为工作过程知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工作过程知识是在工作过程中所建构的。其次,建构这类知识的过程对于引导劳动者达成工作目标、完成工作任务是至关重要的。最后,工作过程知识蕴含在工作场所的日常工作实践中。

在职教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基于工作过程知识是一种“有效”知识这一认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教授给学生的知识都必须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基础。应该强调的是在职教课程设计过程中,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一种概念性工具,设计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课程。

(三)在工作过程尤其是解决问题过程中构建

建构主义者反对表象主义者“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二元划分方法,他们认为知识是通过社会性的互动表现出来的,它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结构中。因此,在社会的人造物中处处可见生产者在工作场所中所应用的知识。人类通过使用人造物使得他们的工作经验得以物化,并遵循体现这些理念的社会规范来决定自己在此类情境下应该如何行动。

(四)一种融合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的综合知识

工作过程知识应被界定为一种融合了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的综合性知识。这种综合性是一种辩证的统一,解决了“显性”或称为“可编撰”的知识的多种形式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工作经历来了解哪些是“隐性”或“默会”的知识。

如果工作过程知识对于知识生产型企业是一个重要资源,那么它对于创新能力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通过将某个工作领域内的“可编撰的知识”及经验性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工作过程知识的效用远远超出两类知识单独所能产生的效应。对于工作过程知识的界定使我们从以往所熟悉的那种知识概念中解脱出来,不再简单地将之称为技能性知识和默会知识。技能性知识和默会知识可以通过在工作场所中反复地从事某项任务而获得,不需要太多的反思性行为,有时候甚至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或非常类似于心理学上所称的“习惯性”行为。但在现代化的、灵活的生产环境下,劳动者将不断面临各种各样书本上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实验表明,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将会利用各种资源来寻求解决方案——不只是他们在工作情境中已经获取的个人知识,而且还包括他们曾经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或其他“可编撰”的知识。这里关键的一点是仅仅依靠那些以理论形式呈现的“可编撰知识”或一些书面的程序手册并不足以为劳动者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将其与工作情境下该劳动者的个人知识相互结合起来,建构成为该情境下的工作过程知识将有助于人们提出问题的解决之道。

二、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

“在如今技术和工作高度渗透的时代,任何技术问题的解决都是技术和社会过程(职业活动)的结合。人类的认识只能以整体化的形式进行,要想传授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必须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①因此,在开发职教课程时,必须与工作过程相联系。而且在现代社会中,劳动者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外,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包括个人的个性特征,也变得愈加重要。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具备这种综合素质的劳动者为目标,根据实际工作情境培养劳动者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为职教课程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打破了传统双元体制的制约,即过窄的职业范围、行业划分、大学里面的工程理论课程脱离实际的工作状况。为了扫除这些障碍,必须建构一个新的基本概念框架——把行业和企业中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虑。工作过程可以以一种四个层级的“行为领域”以及各个层级所需的知识来表示。以汽车工程这一课程为例,这四个层级分别是:由整个工作过程所构成的行为领域,它需要基本或导向性的知识,将工作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的知识;设计整个汽车系统;处理系统中各个要素;在工厂操作。每个不同的层级水平所需的知识越来越细节化。这样一种工作过程知识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框架,相应的理论知识分别与每个层级相互对应。这就清楚地显示出课程的每个部分与工作过程的对应性。工作过程框架下的课程内容将确保内容与生产体系的灵活性相适应,这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将具有极大的可操作性。

(二)工作场所应与培训的提供者们密切合作

工作场所应与培训的提供者们密切合作,在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下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经历得以更好的结合。这将有助于解决职业教育中不同相关利益人之间的不协调关系与矛盾。

目前,我国的职业学校与提供实习机会的公司和企业之间并没有很多的合作,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在工作场所的实践知识之间的脱节。如果把工作过程知识看作是通过社会交往而构建的,那么作为一种融合了“可编撰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知识,学生构建工作过程知识的途径只有依赖于职业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这就要求在开发课程时,需要组成一个课程开发的团队,团队的成员应包括:职业学校教学人员、工厂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以及企业培训部门专职培训人员。这样的课程开发团队保证了在课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在课程开发中,根据特定的“行为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而课程就是由一系列的“学习领域”所组成,每个“学习领域”都反映了组成某项工作过程的“行为领域”。为了确保每个“学习领域”都与整体的工作过程相关,每项工作任务都应被看作是工作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任务。

(三)课堂讲授指导与工作场所内所形成的经验相整合

这将有助于通过协调课堂讲授的知识与工作体系下人造物之间的关系,将去情境化的理论转化为高一层级心理功能。

以德国职业学校汽车工程专业的课程为例:汽车部门整体及商务运营过程所占课时比例为25%,学术课程知识(如机械工程)约为50%,以及特定工作场所知识(如基本技术理论知识)约为25%。这种框架下所开发的课程,根据实际工作的情况选择理论内容,并充分考虑到“行为领域”的层级。每个“学习领域”都包括两个平行的部分:职业学校与企业,这使得课堂所讲授的知识必须与工作场所的实践结合。

(四)通过强调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团队精神鼓励学习

必须在课程中通过强调真实工作情境中的团队精神,以鼓励学生学习。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设置以团队合作为基础的工作与学习任务。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还要涉及非常重要的一点,即对工作场所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于学生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构建工作过程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在快速发展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应对各种挑战,并能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事实上,工作场所也不必刻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理想化的条件。工作任务的选择必须便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们有条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可创建一个“学习港湾”,由4-6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用6周左右的时间在任意一个“学习港湾”学习真实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这种学习通常是以问题解决为目标、自我导向的学习,他们是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工作,并且轮流担任组长的职务。职校的教师、工厂的管理人员和来自于培训中心的指导人员负责组织这些“学习港湾”中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使理论与个人经验相结合,从而构建工作过程知识。

总之,“工作过程知识不是从理论知识中引导出来的,它与反映的工作经验相适应,并指导实际的职业劳动。工作过程知识是隐含在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不仅包括显性的指导行为的知识(如程序化知识),也包括相联系的隐性知识,那些物化在工作过程中及产品和服务中的诀窍、手艺、技巧和技能等是最宝贵和最昂贵的工作过程知识。”②只管这些知识不像显性知识那样容易被模仿、复制和传递,但它们对工作过程的进程却是非常重要的,是个人在实践工作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源泉。无论是技术知识还是工作过程知识,它们都是情境性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所以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必须按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序列化。职业教育应创设与真实的职业活动情境。相同的职业教育情境,开发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职教课程的特点,“工作过程导向的职教课程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的、和谐的、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这种课程模式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普及。”③目前我国传统学科课程理念根深蒂固,真正与工作过程相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课程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应充分学习他国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职教课程。

[注 释]

①②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③徐涵.关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知识的工作逻辑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组织[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

篇10

关键词:高职德育;就业指导

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要内容。在大力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的大环境下,如何加强德育教育,推进德育工作创新,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是高职院校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1高职学生就业观中德行的缺失

1.1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工作责任心不高

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刚到岗位上不足一周就因为企业管理严格或者是工作条件艰苦而逃之夭夭。有些学生觉得到基层去工作没有面子,即使基层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也不愿意到基层去锻炼。另外,很多高职生在就业时往往把薪酬待遇摆在第一位,却忽略了较高薪酬背后对相应能力和付出的要求,以至于在工作中不能安下心来,缺乏沉着稳重的职业精神,稍微有点工作压力就难以适应,频繁跳槽、不辞而别现象时有发生。

1.2就业诚信问题突出,投机取巧心理严重

有数据统计,应届毕业生与单位签约后,实际到岗率不到70%。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的人才不足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顶岗实习表现突出的学生,单位一般都希望能留下来。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把顶岗实习只看作是积累经验的平台,实习结束后大都会选择离开,另谋高就。很多学生对签约的态度不够严肃,随意违约,这种不诚信的行为不仅影响到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也影响到学校毕业生的整体信誉,乃至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形象。

1.3学生择业功利性强,就业时面子心理突出

就目前而言,在高职学生择业理念中,工作环境好、收入高、单位效益好依然是高职学生重要的择业标准,择业价值观的功利色彩浓厚。在择业过程中,不少高职毕业生传统思想严重,热衷于留在大城市、选择事业或机关单位,在企业选择上倾向于大型企业,对民营性质的小企业不太感兴趣。工作环境上,追求轻松舒适,不愿意到边远地区或较为艰苦的行业工作。在学生就业时,首要考虑的是就业单位所在城市、就业单位性质、工资福利待遇,其次才会考虑个人发展空间、发挥特长实现自我价值。

2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德育创新

2.1更新德育教育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实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对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更新德育教育理念,把以就业为导向认真贯彻到德育工作中。德育教育不再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政治理论的传授,跳出传统的课堂灌输式的德育模式,还要用社会或企业对人才所要求的基本职业素养来培养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把德育视野扩展到工作岗位,直至整个社会,创新德育教育模式,丰富德育的内涵,探索新的德育方法,让学生真正成长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都过硬的人才。

2.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德育的体制机制

在就业导向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必须牢固树立坚持德育的首要地位的理念,实行党委统一领导下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党团组织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体系。学校要调动职能处室和二级学院的工作能动性,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齐抓共管,促进德育工作上台阶、出成效。德育工作始终是学校的工作重点,并把德育工作的成效作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加大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加大德育经费投入,打造德育教育平台,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2.3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德育的内容

在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德育内容不应只局限于基本的政治、道德等方面,更要围绕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新德育教育内容,丰富高职德育教育的内涵。具体地说,高职院校在德育方面要突出职业素养的培养,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等内容融入到德育内容体系中,注重学生的职场修炼,同时,德育教育应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就业和勇于创业,增强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能力,培养高职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

2.4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德育实践

第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愿景模糊不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从而为自己的学习寻找到努力的方向,增添学习动力,激发学习潜力。学校定期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活动本身就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的很好机会。学生首先要认真剖析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给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切合实际的定位,接着需要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做相关的调研,分析要实现该职业目标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比如说,某学生想成为一家淘宝店主。这位学生就要去熟悉淘宝开店的流程,调研热卖的商品,制定网店推广计划,并逐步学习网店运营的策略。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这位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要想把网店做大做强,作为店主,首要的素质就是诚信。只有这样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平时德育课堂上强调的职业素养的可贵。当然,学生刚入校时对社会和职场认识不够成熟,一开始的职业规划也许会有幼稚之处,但只要我们加以指导,不断鼓励,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定位,一定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二,重视求职礼仪的培训,提高德育美德方面的修养。我们注意到,很多高职学生忽略了求职礼仪的重要性。虽然求知礼仪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只是一些很小的细节,但有时候恰恰是这些细节影响到求职的结果。求职礼仪展示的是求职者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养,留给面试官良好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要重视求职礼仪的培养,完善求职礼仪培训体系,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习惯,在文明用语、职业着装等方面都加强培训,为学生求职加分。第三,深入用人单位,搭建就业平台,把就业指导落到实处。高职院校要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深入到用人单位,了解并熟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学校需要多渠道寻找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缩短学生所学理论与社会实际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四,关注就业心理指导,让高职学生充满自信。高职学生涉世未深,对复杂的社会和职场认识上存在比较单纯的思想。学校要重视就业心理指导,培养学生对工作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焦虑、浮躁等常见职场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迎接工作的挑战。第五,职业人物访谈,发挥榜样的力量。在教学中通过引用优秀职业人物案例,使学生对照之前自己对该职业的认知,找出主观认知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偏差。这样才能科学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这一行业、职业和工作环境,是否具备该职业所需的能力、知识与品质,进而详细制定其在大学期间的自我培养计划。此外,这种现实职场中真实的人物安全比课堂上空洞的理论说教会有更高的教育性,从而极大的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总之,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技术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学校在教育中就要根据其学生的自身特点,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全方位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并以此为载体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作者:石明忱 单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宏.关于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企业家天地,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