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3-20 16:5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篇1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道德 教育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随着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不断增强。但不少企业对部分高职毕业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不甚满意:有的高职毕业生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急功近利,怕苦怕累,难以扎根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创新;有的高职毕业生缺乏忠诚精神,表里不一,违约毁约,甚至窃取商业机密;有的高职毕业生缺乏光明磊落精神,办事不公,以权谋私;有的高职毕业生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求人人为我,不讲我为人人,不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不尊重群众、方便群众;有的高职毕业生价值取向趋于功利,片面强调个人利益,淡化国家和集体利益,只求索取,不讲奉献。高职毕业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

1.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不少高职院校把扩大办学规模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经济利益,轻教育质量。有的学校重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传授,轻职业道德教育,开设职业道德课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部门的检查,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成为一种摆设。不少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不结合专业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只教书不育人。很多高职学生对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校期间只重视学习各种技能,考级考证,忽视了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教师素质不够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中职学校升格组建,办学层次虽然提高了,但是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并没有及时提高,部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够好,削弱了教师的人格感染力和道德影响力。不少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师资缺乏,部分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不高,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教学观念和能力不能适应新的要求,教学中以灌输职业道德规范为主,空洞地说教,极大地影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3.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不强。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分数较低,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但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并没有因人制宜,而是“一刀切”,不利于学生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学风。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学生所学专业不同,从事该行业所必备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有所不同。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多停留在一般职业道德层面,即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共同职业道德要求,较少涉及行业职业道德。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缺少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没有围绕行业特点提出具体要求和行为准则,确定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育内容,造成学生对行业、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不了解,就业后难以适应行业、企业的要求,需要从头学起。

4.职业道德教育的渠道单一。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以课堂宣讲为主,由德育教师讲解教材,缺少与其他学科的配合,甚至连专业课教师也很少涉及相关行业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很少在实训、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介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训练;很少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入职业道德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很少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5.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简单。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主要以试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重知识考查,轻能力、行为评价;重任课教师的个人评价,轻其他学科教师的综合评价;重教育者的评价,轻受教育者的自主评价。因此,这种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有明显的缺陷,难以准确反映学生职业道德的实际状况,造成学校的评价结果与社会、企业的评价结果有较大的差异。

三、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1.提高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高职院校是否为国家培养了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内容,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由过去的单纯重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培养转变为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培养并重。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广大青年学生要高度重视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争做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要强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学培训、下企业实践锻炼、参加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教有目标、练有难度、学生爱学、学有所得,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同时,要强化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意识,用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对学生的尊重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恪守职业道德的表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3.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一是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逐步提高道德水平,缩小不同层次学生间的差距;二是在加强一般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今后从事的职业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对自己专业的兴趣,从而自觉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三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职业德育教育目标,及时将最新职业道德观念补充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中来,使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的道德需求和道德实践,让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做得到,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篇2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92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新时期, 我国劳动者的素质与人才结构发生了变化,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愿望日益迫切。时代在呼唤高质量人才,高质量人才出自高质量教育,高质量教育必须依靠高质量教师,高质量教师必须有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养。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社会多元价值取向面前,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着新的考验。为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二、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存在价值取向滑坡的现象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然而,少数教师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模糊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在义、利面前丧失立场,在工作中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一些不良风气正在部分教师中蔓延,如利用教学之便收受家长财物,接受家长吃请;巧立明目对学生乱罚款、乱收费,甚至违规违法举办课外辅导班、收取课辅回扣等。

(二)存在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

由于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尊师重教”、“教师权威”等观念一直在部分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他们渴望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而且也被社会和家长奉为师表。因而,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经常出现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是不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尊重学生的人格,经常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二是教师不能公正地对待学生,有的教师偏袒学习好的学生,惩罚学习差的学生,对学生实行选择性教育和选择往;三是依法施教观念淡漠,打骂、恐吓或体罚学生的现象严重。

(三)存在教师自身职业认同程度低的现象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部分教师难以达到这种高要求,因而出现了对自身职业的认同程度低的现象。一些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不看好,时刻寻找机会脱离教师队伍。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态度、事业心和进取心。

三、如何更好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一)开展多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教育,促进教师坚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抵制唯心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自觉性;加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素质教育思想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教师依法从教水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二)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针对部分教师存在与学生关系紧张、惩罚学生、不公正对待学生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儿童、青少年保护权益和有关学生方面的主题讲座,让教师逐渐走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有关权益,从而避免出现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

(三)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篇3

1.1方法:制定实习前技能培训方案根据教学计划及学生、各实习单位反馈的意见,制定详细、全面的实习前技能培训方案。培训时间共48学时(含体格检查3次时、心肺模拟听诊3次时、常用内科技能4次12学时、外科技能操作4次12学时、医德医风、医院文化建设2学时、医疗相关的法律规定2学时、医疗文件书写2学时)。培训内容:技能培训(略)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在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有扎实、高超的技术水平,更需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这一方面,医学老前辈白求恩、林巧稚等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楷模,新时期更有华益慰、李春燕等一大批优秀医务工作者,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敬业、勤业、奉献,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医学事业和人民的健康,在老百姓心中树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1.2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是提高服务态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现实需要:医疗行业服务的对象是一个急需帮助和救护的特殊群体。它要求广大医务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医疗知识和技术水平,更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严谨的医风和高尚的医德是医疗职业的灵魂,是避免因法律意识淡薄而造成医疗事故和差错的有效方法。告诉学生在治疗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保证病人的知情同意权等,增强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信念。

1.3强化医德医风教育有利于医学实习生“准医生”的角色确认: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交界期,也是职业道德的初步形成期。高尚的医德是医生提高医疗技术的内动力,它不是人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在生活和医疗实践中不断培养而形成的。让医学生在进入这个行业的那一刻开始,牢固树立救死扶伤的思想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将医学生培养成为仁心仁术、开拓进取的优秀医生。

1.4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医院职业道德要求从事卫生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做到对技术有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对病人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落实医德规范所采取的措施中,一定要赏罚分明,不能模棱两可,对违反纪律、对医德规范熟视无睹多引发的医疗事故,必须按规定给予严肃处理,不能迁就。所以,必须强调职业道德的强制性。

2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目前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偏重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系统专业地针对医学的特殊性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在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时,医德医风观念还比较淡薄,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观念尚未树立,也没有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侵蚀,应该说是把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医德教育的最佳阶段。但医院多只注重对学生进行诊疗手段及医疗质量医疗知识的传授,没有系统规范的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实习学生只能在耳濡目染下进行“自修”,其“自修”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2.2社会环境和从教医师的不良行为对医学实习生的影响:新时期如何协调处理好医患之间的关系,如何展开医疗单位之间的竞争,如何避免医疗中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冲突等,都使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严重的挑战。各医疗单位近年来在抓医德医风教育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作了大量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很多医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本来就对自己穿上白大褂的形象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受到从教医师的直接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上的冲突和道德选择上的迷失。

2.3实习医院对实习医生医德医风教育不够:生产实习阶段是医学生把书本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的重要环节。医院科教科往往在安排好学生的实习轮转顺序后,着力点放在检查学生到岗、在寝室情况,对于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也仅仅是在发现个别问题后蜻蜓点水式的指出批评教育,或在医院某个时期开展全院教育活动时“大炒锅”,而针对学生整体教育活动开展得很少。与此同时,医院科教科与学校本部对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存在相互推托的现象,都把实习生的医德医风教育责任推给对方,以至于出现医德医风教育无专门部门掌管、无专职人员负责的局面,实习医生的医德医风教育也基本处于真空状态。

3医德医风教育效果

通过对医学实习生实施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医学实习生的品的作风以及人格修养,未发现因为医德医风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医患关系不良等。同时能够净化医院环境,形成了热忱服务、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所需、解病人之所难的良好风气。医德医风及职业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医德医风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的医德医风教育,使医学生逐渐培养高尚的医德,成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

4加强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对策

4.1营造实习医院的良好医德医风氛围,选派品德高尚的医生作为从教医师:医疗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精湛的医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良好的社会形象则需要优质的服务态度,两者共同作用才能赢得社会信赖,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环境对培养合格人才的熏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医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实习医院特别是从教医师的医德医风水平直接影响医学实习生对医德医风的认识态度。作为从教医师要作好表率作用,在传授学生医学知识的同时,用自身良好的医德医风来教育学生。

4.2学校、医院携手,构建完善的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考核体系: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期间,学校要跟进德育教育,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学生在学校形成的医德医风意识不被或少被社会环境所影响。学生进入医院后,首先应系统学习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再次明确医学实习生的守则和医德规范;经常性召开医疗道德和法律法规的专题讲座、医患座谈会、医务人员形象大讨论等专题教育,让医学实习生对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理论进行探讨,强化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完善实习医生的考核制度,综合学生的诊治思想、医德医风、工作表现、服务态度、劳动纪律、尊师重教等多方面进行评定,评定结果作为是否合格毕业、毕业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篇4

一、艺术类院校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艺术类院校数量急剧增加,艺术类学科设置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旨在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旨在培养艺术人才。语文是艺术类院校中各个艺术专业的基础文化课程,学习语文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艺术品格,且语文也蕴含有一定的艺术特色,都是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结晶。在文化课程与艺术类课程中,语文与艺术类课程间的衔接最为密切,语文教师在灌输基本语文知识点的同时,多多联系艺术学科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足够的艺术性元素,在提升学生基本语文基础点的同时,也能实现对学生艺术知识点的灌输,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若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科间的有效衔接,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将基本的语文知识点与艺术性观点传递给学生,会对后期学生的艺术学科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艺术类院校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容

1.基本的职业道德知识

在艺术类院校,语文是基础性课程,若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选择一个优质的语文教师非常关键。在选择语文教师时,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语文专业素养,必须通过专业考核,在语文教学中拥有独到的见解与知识素养,掌握基本的职业道德知识,是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提升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饱读诗书,不断的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面,掌握创意性的语文教学手段,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中重视对学生的科学引导。此外,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将艺术学科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2.爱岗敬业

除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外,教师还应爱岗敬业,意识到自身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教师就应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义务,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重要目标,也是对教师语文教学能力的充分肯定。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意识,教育与人,能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也可通过微信、QQ等平台为学生提供语文知识点的讲解,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3.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服务,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与呵护,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兴趣爱好,能有助于后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艺术院校的学生纪律相对较差,学生自律性差,且学生都选择住校,长时间无法回家。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心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管理,经常与学生谈心,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系列苦难,让学生无所顾忌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是教师职业道德发挥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艺术类院校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1.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实现语文与艺术学科的巧妙融合

现如今,相较于普通的文化课而言,艺术性学科也并不逊色,且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教师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艺术类学科设置更具多元化,能满足学生来自不同方面的需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又拓宽了道路。作为艺术类学校的语文教师,其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转变传统语文的教学模式,应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应与所属的艺术类专业相结合,注重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既可灌输语文知识点,还能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教师应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了解自身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语文与艺术融合在一起,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兴趣,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例如,对于戏剧类专业教学来说,教师应把握戏剧学科的关键点,在开展语文知识点教学时,可以用戏剧的形式对语文知识点进行演绎。在语文中学习《西游记》的相关片段时,为了更好地充实课堂,教师应在课下对《西游记》中所涉及的情境进行研究,根据情节与角色的设定,来充分设计与完善课堂,保证自身的教学计划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2.积极推进心理教育学习,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教师职业道德中,心理素质教育也是一项关键要素,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能有效端正学生的心态,消除学生消极的情绪。在艺术类学校中,相较于文化课来说,艺术学科的竞争力更大,学生为了日后的发展都拼劲全力在训练艺术课程,存在一点瑕疵就可能会被社会所抛弃,在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大。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足够多的德育思想,首先要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系数,这样才能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与生活态度,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借助微信、QQ等聊天平台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在艺术类院校中,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班,专门为教师提供学习平台,以便后续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3.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为了培养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学校应积极开展一系列的教师培训与实践类活动,针对不同的艺术学科展开不同的实践训练。学校安排教师到著名的艺术类院校进行学习与进修,了解其他学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情况,从中总结经验,结合学生所学习的艺术学科内容,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既要具备专业的语文教学能力,还要增强艺术学科认知,提高心理健康系数,以学生就业为前提,发挥自身的榜样带头作用,利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中等院校应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前提,充实教师的学习生活,能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获取教学心得,了解艺术生的特点与兴趣,在学科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以职业教育为前提,从长远角度着手,锻炼与培养学生的艺术专业素养,将艺术与语文相互衔接,进而打造更为实效性的课堂教学体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目前我国中等教育的发展形势来看,艺术类院校的数量在逐渐增加,艺术学科的类型在不断增多,利于实现学生的多向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文化涵养,语文教师应发挥重要作用,将艺术类学科的知识点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全面考量。为了培养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应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注重语文教师的德育教育,增强语文教师对艺术学科的认知,寻求学科间的衔接点,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作者:米合尔尼沙·依那依提 单位:新疆文化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甄静.高职艺术专业语文课教学要与专业定位相适应[J].辽宁高职学报,2011,(04):26-27.

篇5

【关键词】就业指导;师资团队;职业生涯

在现代化社会经济模式基础上,高校毕业生应该逐渐将传统原本的就业指导转变成职业生涯教育,也就是将原本帮助学生积累信息、传授他们求职面试经验,转变成指导学生自我认知,尽可能地挖掘潜在能力,选择最适合自身个性的职业岗位,服务于社会。在整个高校就业相关指导课程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由此可知,进一步深入职业生涯教育规划研究是适应整个社会就业形势的发展趋势,是就业不断改革的必然标准。

一、分析高等学校目前开展职业生涯相关辅导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教育认知度不足

就西华大学来作分析,随机抽选两百名各专业的在校生进行调查。最终结果表明知道职业生涯教育的只有85%,其中只有13%的学生还算是比较了解的,大部分的仅仅只是听说过而已,还有小部分完全闻所未闻。由此可知,高校学生根本没有过多关注职业生涯教育。同时,调查表明67%的高校学生都觉得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对就业有利,可以避免在求职的途中走过多的弯路,可以帮助自己完全地认知自己,实现精准的职业定位。当然还存在20%的是不知道职业生涯教育到底重不重要,剩余13%的学生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未关注过。在整个调查过程中,80%的毕业学生都将职业生涯辅导教学等同于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

(二)高校就业指导相关组织难以顾及全部毕业生就业现状

现代社会,就业竞争形势严峻,而且很多高校毕业生选择职业过于随意,定位不明,签约后容易发生违约现象。根据某学校最近几年的数据统计,毕业于理工科专业学生所造成的不必要违约率在8%左右,还有小部分社会需求稀少型专业的毕业学生根本就不能就业。由于这类现象存在的概率较大,使得学校就业教育工作变得异常繁重,工作量剧增。负责毕业生这部分的老师由于过多地花时间去解决毕业生部分就业的流程询问、岗位解答、违约惩处、人更等日常繁琐工作,而完全顾及不了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相关课程理论的指导、深入。因此,使得学生那部分有针对性的一系列职业生涯教学知识相对接触较少。

(三)师资团队专业水准不高,教学质量较差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对院系整体的师资团队要求标准较高,不但要有就业学科相关理论知识水平,还要有资深的社会经验和阅历。就目前教育事业情况来说,从事与就业指导相关教学的高校工作人员包括就业指导部门的所有工作人者、两重点课程的老师、各院 系总支书记,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各班级的辅导员及一些专门请来的专家人员。总体来说,兼职人员较多,专门负责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工作的人员偏少,并且大多都是一些没有专门、系统被培训的人员,有可能根本没深入接触过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就拿广西地 区来说明,目前广西地区各高校尤其针对部分高职院校来说,获得国家职业专项指导认证基本资质的教育课程老师仅仅只有高校所有老师人数的一半,但是里面真正是高级职业指导身份的教师只有8%左右。在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年纪较轻的老师群,这一群体中很少有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经验超过五年的,整体社会阅历不足。

二、提出转向职业生涯教育的高校就业指导对策

(一)使大学生提高自身对职业生涯课程教育的关注度

大学生一直都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在整个民族中是未来希望的存在。因此,强化在校学生整体职业生涯教育程度是强国的必备基础,是提升高校毕业生整体质量水平的前提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不断成长,培养成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最终实现国家经济能力的优化、发展、壮大。高校应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整体的规划教育力度,将之作为就业指导教育课 程的重要改革任务来实施完成,促使学生从进入院校就意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有价值的就业观,专注加强自身就业技能知识。必须要在各高校中去传播职业生涯教育相关课程的思想观念,让每一个人认知到就职业生涯课程的重要意义,从而转变就业指导的模式,重点关注前瞻性有预料性的课程教学知识。

(二)完善职业生涯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

教学职业生涯教育指导课程的老师在其教学内容和模式方面必须和其它基本课程有所区别。因为职业生涯教学课程整体的社会实践性和技巧操作性要求较高。因此,任课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精心、具体的课堂准备。课程内容必须以真实案例为基础,通过各种互动游戏教学职业生涯的理论知识,不能直接生硬地阅读课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课的趣味、热情,进一步激发学生社会潜在动力。另一方面,学校可邀请专业的企业家不定期地在高校内做论坛交谈,从而使得职业生涯教学视野变得更为开阔,内容更加丰富。

(三)提升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老师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水平

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性、综合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就业指导规划的质量水平,所以每一位与职业生涯相关课程的老师素养、技能必须要合格,满足社会需求。就现社会看来,大多数任职高校就业指导教学课程的教师都相对年轻,所以,需要教师在日积月累的理论教学时间里总结实践经验,提升整体职业生涯教学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职业生涯教育指导课程存在历史时间长久,但始终没被关注,在近年来教育事业研究人员不断地研究和实践之后,它逐渐转变成高校就业指导改革发展的一项重点活动。在此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难题,那就需要大家更加深入地去探索,从而帮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促进社会就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辽宁省教育厅.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8).

篇6

[关键词]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缺失;博弈论

资产评估业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中介行业,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保证市场经济健康运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国资产评估业在为我国市场经济保驾护航、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虚假评估等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时有发生,使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公信力受到质疑。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研究,以期找到影响我国部分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基本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现阶段资产评估职业道德状况

资产评估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职业道德因素对评估结果与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道德的完善比技术能力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职业道德乃资产评估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相适应的资产评估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绝大多数资产评估师在评估实践中认真遵守职业道德,维护了公众和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然而,在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现实中资产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违规操作、评估结果有失公允的事件时有发生。“麦科特欺诈案”、“新宇软件事件”、“中诚事件”、“红光事件”、“ST圣方事件”等一系列资本市场的重大事件背后,都有着资产评估师不光彩的身影。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阻碍了资产评估机构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作用。

二、我国资产评估职业道德缺失的博弈理论分析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相互联系和影响之中的,分析各方利益冲突与合作的博弈论对研究千变万化的社会经济现象尤其是资产评估职业道德缺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来说,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的遵守与缺失就是一场“利益”的博弈。

在我国特殊国情下,资产评估师与各种社会因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的联系。资产评估活动中涉及多方当事人,主要包括资产评估师、评估机构、客户、监管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资产评估过程中相关当事人之间进行博弈的过程也是博弈参加者进行理性选择的过程。当这些人的个人理性选择达成一致的结果时,就形成了纳什均衡。但是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在总体上可能并不导致帕累托最优结果的出现。由于所形成的均衡状态是受现有的环境和各种条件限制下的一个相对的均衡,因此这样的均衡是不稳定的,随着影响博弈双方利益的条件发生变化,博弈参加者的策略选择也可能发生改变。这时,原有的均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博弈会不断地演进,从而形成新的均衡。所以通过改变影响博弈各方策略选择的条件,就可以形成自己需要的均衡状态,这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一)评估机构与委托方之间的博弈分析

在评估市场中,客户和资产评估机构之间是一种委托与受托的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客户关心的主要是评估结果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以便从中获取最大收益,并倾向于对评估机构施加影响,使评估机构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评估;而评估机构在客户压力影响下。就会相应权衡满足客户特殊要求进行违规操作获得的收益和由此可能被监管部门查处受损的大小,并作出是否进行违规执业的抉择。这样,资产评估师能否坚守职业道德出具高质量的评估报告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客户与评估机构双方在博弈过程中“讨价还价”的能力及博弈的结果。

假设客户对评估机构施加影响获得的超额收益为L,评估机构在客户的影响下进行违规操作得的超额收益为R1,客户对评估机构不施加影响获得的超额收益为0,评估机构在客户不施加影响下进行违规操作得的超额收益R2。R1不仅包括评估机构进行违规操作节省的成本的金额,还包括为了迎合客户的需要进行违规操作所收到的客户所给的金额,所以R1>R2。根据博弈理论可以构建客户与评估机构之间在各种策略选择下的收益情况即博弈模型,如表1所示。

由于博弈双方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对于客户来说,无论评估机构是否违规执业,他都会选择对评估机构施加影响的策略,因为客户由此获得的收益L绝对大于选择对评估机构不施加影响的策略所获得的收益;而对于评估机构来说,无论客户是否对评估机构施加影响,评估机构的最优选择都是违规执业,因为评估机构由此获得的收益同比都要大于选择不进行违规执业的策略所获得的收益。

特别地,由于R1>R2,对于表中的博弈模型来说就可以形成一个均衡状态。从客户与评估机构之间博弈的结果可以看出,评估机构对客户的影响一般是采取妥协的态度,满足客户的要求。也就是说,评估机构对客户压力影响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客户对评估机构评估活动的干涉严重影响了资产评估的公正性。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评估市场中激烈的竞争,由于评估市场中评估机构数量较多,而对评估业务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评估机构之间存在恶意的压价竞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监管力度,在博弈模型中引入监管这一因素,使评估机构的违规行为可能被监管部门发现并进行处罚,从而降低评估机构可能得到的超额收益。

(二)评估机构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分析

在资产评估过程中,监管部门和评估机构是一种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我国目前对评估机构的监管部门主要有政府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协会两个方面,但是,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是否能够发现评估机构的违规行为是不确定的。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就是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即能否发现评估机构的违规行为和资产评估机构是否违背职业道德进行违规操作行为选择之间进行博弈的结果。

假设此博弈中,资产评估师违背职业道德时可获得的超额收益为E;违规操作被监管部门查出后处以的罚款F;监督机构的监督成本为C,其中认真监管为C1,未认真监管为C2。那么,监管部门和评估机构在各种策略选择下的收益情况即博弈模型如下表2所示。

从资产评估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评估机构是否进行违规操作、监管部门是否进行监督、监督部门进行监督时是否会发现问题都是不确定的,也就是(E-F)和(F-C1)的正负不知道,所以该博弈模型不存在占优战略均衡,也不存在纯策略的纳什均衡。

从我国目前评估业的监管情况来看,对违规的评估机构的处罚力度不大,即F相对于E来说是很小的,笔者可以假设(E-F)是远远大于零的,而且评估机构的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发现的概率

也很小。所以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评估机构选择违规操作是相对最优的策略,这也是导致我国目前评估行业的资产评估质量普遍比较低下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为了便于研究,笔者做进一步的假设。假设评估机构进行违规操作的概率为p,则其逆事件即评估机构不进行违规操作发生的概率为(1-p);监管部门认真监管的概率为q,则监管部门不认真监管的概率为(1-q)。假设在上述概率发生的情况下,监管部门的预期收益为R1,评估机构的预期收益为R2。这时,监管部门的预期收益为:

R1=q・(p・(F-C1)+(1-p)・(-C1))+(1-q)・(p・(-C2)+(1-P)・(-C2))=pq F+q(C2-C1)-C2

资产评估机构的预期收益为:

R2:p・(q・(E-F)+(1-q)・E)=p・(E-qF)

监管部门预期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аR1/ap=0

资产评估机构预期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是:аR2/аq=0

于是,可得该监管博弈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为:

q=E/F;

p=(C2-C1)/F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它将以q=E/F的概率选择对评估机构进行认真监管。因为F是由监管部门即自身决定的。这里先假设F是固定的,E的增大将使q增大,也就是评估机构由于违规操作而得到的收益越大,监管部门选择认真监管的概率也越大,这跟评估业的实际情况也是相符合的。评估机构由于违规操作得到的超额收益越大,说明评估行业越不规范,这时候就需要监管部门进行必要的监管来约束评估机构的行为,规范评估市场,这样才能保证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评估机构来说。它将以p=(C2-C1)/F的概率选择进行违规操作。其中,(C2-C1)是评估机构不可控的,跟评估机构是否进行违规选择的关联度不大。假设(C2-C1)是固定的,则评估机构选择违规操作的概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F的大小,这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加大对评估机构由于违规操作而受到的处罚将减少评估机构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这也是提升我国资产评估职业道德水平的一个对策。

(三)各评估机构之间的博弈分析

由于我国目前评估机构数量众多,规模偏小,为了争夺客户。各个评估机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个竞争的过程也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假定甲评估机构和乙评估机构为博弈双方,某项评估约定的收费为R。甲评估机构是风险规避的,如果接受委托,则花费的评估成本为C1,潜在的惩罚为0;乙评估机构是风险偏好的,如果接受委托,则花费的评估成本仅为C2。潜在的惩罚为P。构建甲评估机构和乙评估机构的博弈模型如表3所示:

若R-C1>0,甲评估机构的最优策略选择为接受委托,相反,则拒绝委托。若R-C2-P>0,乙评估机构的最优策略选择为接受委托;相反,则拒绝委托。如果R-C1>0,R-C2-P<0或R-C2-P>0。同时R-C1>R-C2-P,即甲评估机构接受委托的效用为正,乙评估机构接受委托的效用为负,或者博弈双方接受委托的效用都为正,但是甲的效用大干乙的效用,则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甲评估机构接受委托,这是符合社会整体效益的正常结果;相反,如果R―C,

所以,要得出风险规避的甲评估机构接受委托的纳什均衡,必须对风险偏好的乙评估机构加大惩罚力度,使P增加。必须对出具虚假评估报告的资产评估师进行严格处罚,防止评估机构之间竞相压价行为的发生,使职业操守好、执业水平高的评估机构接受委托。当然,也可适当提高行业评估收费,规范行业的最低收费标准,使自利的资产评估师不至于在过低的评估收费的压力下,任意减少评估程序以损害评估质量的方式来减少评估成本。

三、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缺失博弈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与各关联方的自我选择有着复杂的联系。牵动着每一关联方的经济利益。为了提升资产评估职业道德水平。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协调各关联方的关系,对各关联方的行为实行严格的监督。

(一)加大对评估机构的监管力度

单纯的市场经济并不能保证资产评估行业的公正性,这就需要外部的干预和调控,需要对资产评估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资产评估行业监管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检查监督部门的监督质量和水平,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完善的资产评估监管机制;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行业执业规范,加强资产评估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同时。应建立有效的违规执业信息反馈机制,以便使资产评估机构始终处于一种被监控的状态中,减小客户影响的机会。

(二)加大对评估机构违规执业的处罚力度

利益最大化是经济人追求的目标。在目前评估业各项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仅依赖道德约束的作用是不够的,加大惩罚力度是实现诚信最有效的手段。只有使评估机构因违规所得收益无法弥补由此受到的惩罚,评估机构进行违规操作无利可图,才能有效制止违规现象的发生,增强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风险意识。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相应的民事赔偿制度,使失信的成本加大,增强评估机构违规执业的成本和风险,评估的真实性才有可能保证。

(三)适度发展评估机构数量,促使评估机构规模化发展

1 要提高评估机构准入门槛。提高评估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评估机构间的恶性竞争。今后应适当提高进入资产评估行业机构的要求,不仅要在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数量上提出要求,而且要对其执业质量、执业年限、职业道德等方面提出要求。2 要鼓励评估机构上规模,增强评估机构承受客户压力的能力。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需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资产评估机构,以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通过强强联合、强弱兼并,可以迅速对评估行业内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规模效益,打造行业品牌。有助于解决目前行业高水平评估人员不足及评估人员过于分散的问题。

篇7

关键词:教师;养成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早在两年之前,就在某大学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牢固的科学知识,另外,还应具有一颗仁爱之心。由此可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但属于教师的崇高职责与时代使命,而且也属于教师自我完善的必然需要。但是,在当前社会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教师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一些教师甚至出现了职业道德失范的严重问题,此对教师的整体形象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促进高校教师养成教育与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道德与养成教育的内涵和作用

职业道德是每一个从业人员需要在职业活动过程中严格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属于社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符合人们道德要求的准则、情操和品格的总和。而养成教育实际是指: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借助各种教育手段,使受教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形成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标准要求。开展教师职业道德与养成教育联合的最终目的,是让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向职业活动中渗透,从而使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行为和习惯。应该说,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的一种体现。这种体现是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来进行决定,还可以调节教师职业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利益关系以及社会意识。教师职业道德对于教育以及社会生活都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养成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能够促进物质文明建设和形成良好社会风尚;(2)能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加强自身的职业教育行为和道德素质的培养,逐步实现自身全面素质的提升,最终达到新时期教育部门要求的人才素质要求。(3)能够推进教师教育事业上的进步。每一项事业的发展都与人的职业道德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谓促进事业发展实际就是通过一定的影响作用使社会生活变得更美好。这种影响作用归结到底是要借助职业道德行为体现出来。(4)能够对不正之风产生抵制作用。在当前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冲击下,某些教育干部中逐渐出现了和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对此,只有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与道德规范建设,才能有效抵挡这股不正之风的侵蚀。

二、我国教师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教育过程中的师范性不足

按照要求,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学术性与师范性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现实中的学术性被过分推崇,而师范性却被冷落一旁。这一现象的形成主要是教育课程自身原因造成的:多数课程由事实、推论等组成,其中即缺乏理论的精致性与经典隽永性,同时还缺乏热点的透湿性与哲学深刻性,使得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痛苦。在师资配置上,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大多被委任教授专业课,他们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指导研究生上,而水平相对要低一些的教师就会被指派进行教育类共同课的教授,此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2.重教书、轻育人和功利思想的相互助长

当前,师范生普遍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只要学好知识将来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知识对师范生自身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事实上,知识同时具有内控性与外控性两种内涵,所谓内控性也就是修炼自身,而外控性是指改变外界,所有知识均需要实现此两种功能。在现阶段一味强调面向就业的社会背景下,知识的外控性被无限放大,而知识的内控性被淡化。要实现合格教师的培养,首先要进行育人。在强调应试与外控性知识的社会环境条件下,育人的目的性与自觉性均较弱,导致重教书、轻育人和功利思想相互助长,使得求用意识得到了强化。许多师范生带着英语书或考研书去上专业课,甚至要求尽量多的开展练习讲课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理论课程。而有些教师就被这种思想所挟持,让就业逻辑全面控制了整个教学过程。

3.强职业取向淹没了针对健全美善者的培养

在市场崇拜和功利思想的作用下,使得专业教育的职业取向被凸显出来,甚至专业被市场所代替,最终以教师的强职业取向将健全美善者的培养淹没。客观的讲,师范院校不允许过分偏重于职业取向,否则易于因迷失自我而步入歧途。相关院校在为大学生寻求谋生技能的时候,不可忽视针对学生个人素质方面的培养,因为这将是未来人才竞争的主要砝码。在针对师范生进行培养过程中,应培养他们追求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远离低俗和媚俗美的侵扰,借此培养师范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与经验。

三、提高教师养成教育与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方案

1.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师德建设属于一个长效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短时间实现,在新的时期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但需要提升教师内在的自律性,而且还要营造适宜于师德建设的外部氛围。具体建设中,首先让学校党员干部带头进行示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师德建设的顺利开展;其次通过大力宣传师德建设过程中的杰出人物和先进思想,借助榜样的力量对教师进行引导,以此营造争做先进的良好校园氛围;另外还要借助创设师德竞争环境,用师德竞争推动师德建设的进步。借助创设师德竞争的舆论环境,来实现宣传师德竞争的价值、作用和有关政策,使之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发挥鸣锣开道的作用。

2.教师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表现属于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利用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表现方式。好的行为能够彰显一个人的知识、道德与修养,属于对自我的客观反映,也是个体人格的重要展现。而教师作为被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群体,其行为的表现不但属于自己的外在行为表达,而且要体现其作为教师这一神圣职业所具备的内在准则,通过自我行为与教师规范行为的融合表达,使教师这一大众期待行为得以构建。从行为层面的最终目的来看,教师的养成教育是为了成功塑造出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并将习惯的养成作为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养成的同时又在养成中进行内化,只有不断的反复追寻,才能够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促进教师道德素养的形成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即就是说,治学应先修身,修身先修德,这种思想不但属于古人的推崇,而也受到当代学者的认可。所谓教师的道德修行,实际就是要求教师做到:忠诚于职业、关心学生和自身。当教师具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时,其就会无怨无悔的将自己的青春交给教育事业,并让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极致。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属于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表现,只有将学生像自己孩子一样对待,那么教师才会全力以赴、爱岗敬业、无怨无悔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要使教师做到以上两点,还必须建立在自我关爱的基础上,在自我关爱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自我的客观存在,同时还要认识到自我超越的积极意义。一个具备良好道德素养的教师,就必须具有忠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而这四心的养成是需要教师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获得。

4.制定具体的师德规范

教师的道德规范属于教师在职业教育生涯必须进行遵守的行为准则,属于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所制定的一些特殊道德要求,也属于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作为教师,只有在自觉遵守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有关教师的职责与义务才可能得到很好的执行。按照国家有关教育法要求,针对高职教师所制定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包含以下内容:爱岗敬业、依法执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以上规范具有简约、抽象和倡导性较强的特点,不足之处在于:其中缺乏具体、细致和可操作性强的道德标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德建设的实效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全面认清高校教师的重要性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在坚持有关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目标引领、内容优化和关怀适应等策略的引进,同时以科学化的建设、体制机制、投入保障、制度安排和工作评估作为保障,这将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

作者:张宜 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车丽娜.论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中的自主责任意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05):12-16.

篇8

【关键词】职业能力导向 高职英语 教学模式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能力是指学生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和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国际化的要求逐步加大,尤其重视专业岗位中运用英语处理业务的能力。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模式显然离职业能力这一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当前的英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材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缺乏创新。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在工作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日常基本的交际用语,更要培养他们在专业岗位运用英语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

一、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内容研究

在对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等级考试,很少有学生将英语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联系起来。但是在期望的教学内容这一选项中,大部分学生选择了“与专业相关内容”,因此尝试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就迫在眉睫。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不仅要适用日常交际,更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岗位。为了体现高职英语课程“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目标,高职英语的教学内容应以具体的工作活动为主线,例如机电专业分析电子线路、财会专业的英语账目分析、地质专业的矿石鉴赏等。让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的常用英语词汇、模拟真实外事交流工作场景。这种以专业相关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他们跨国交流的职业能力。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大多以语法、课文为主,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引起学生兴趣,也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方面,职业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应分为基础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两大模块。

1.基础英语――日常交际模式。日常交际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是指该模式强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际场景,为学生日常良好沟通做准备;它的设计主要考虑三个基本方面:个人交流能力、社交参与能力、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问题情境是指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引出相关教学内容的模式。用简单而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出教学活动,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实现内容的讲解传授。这一模式早已在理论界得到普遍认可,针对社会生活话题,我们可以采用集中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法,选择时代热点或学生关注的话题,不断设计更新教学内容,推广自由探讨的教学形式。例如:选择美国总统大选这一热点,分组让学生课后准备资料,课堂讨论各自支持者,小组自由辩论、总结自己的观点,甚至可以加入中文;接着拿出国外各大媒体评价,给学生讲解大意;最后老师可从学生语言表达、小组合作等方面作简单点评,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译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与参与度。

2.行业英语――工作任务模式。工作任务模式是指课程内容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工作体系进行,根据专业设置英语教学结构,并且要使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形成有机整体。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也可以采用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职业性更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过程,倡导“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在高职工科专业的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与其它专业课合作开发具有操作性的简单工作项目,也可以设立工作场景为导向的英语情境教学。以地质专业英语为例,可以设计一个带领外国专家参观实训室的工作项目,其中包含多个任务。例如,准备环节的任务可包括实训室名称及各种设备的英文简介、通过多媒体图片学习各种矿石、宝玉石等相关英语专业词汇,通过英语指令操作设备等;接见专家过程中可通过角色扮演,练习英文打招呼、用英语介绍设备构造,用英文展示标本等任务。 把教学内容项目化可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学习内容为主动解决问题。为了完成情境任务,他们需要主动地去查阅英文资料、掌握专业英语单词,这种通过模拟真实工作活动场景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远比老师课堂讲授要好的多。同时,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总之,高职英语课程模式和内容的选择要突破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重在讲授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我们要努力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使高职英语课堂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I能力。并且,通过具体规范的职业英语教材来进一步强化职业导向这一理念和思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孙小军.需求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篇9

关键词:职业道德 教育 医学院校学生

培养出具有精湛医术及高尚职业道德的学生是医学院校的使命,这就要求医学院校按照医学院学生职业道德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态度及职业观念等进行系统地培育。根据学生的培养进程,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把握医疗卫生职业工作的义务和本质特征,树立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锻炼其刻苦学习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1、医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1.1职业道德教育缺乏持续性和全面性

医学职业更注重的是职业选择人,而其他职业是人选择职业,这是医疗卫生行业与其他行业的重要区别[1]。拯救人类健康如此神圣的工作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担任,这是其他职业不可与之相比的环节。如今大多数医学院校学生接受的道德教育是一种短期的应急式教育,形式相对单一和集中,缺乏持续性和全面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多数集中在临床实习前,对于将要掌握病人生死大权的准医护人员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是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高尚的医德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渐培养形成,然而,如此单一且应急式的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系统学习职业道德的需求,更无法完成对医学院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与培养。

1.2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多维性

现代医学随着科技的发展既趋向综合又分工精细,各个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综合并存、教学分离以及教育分化是医德教育的特点。医德教育结构应以一种立体多维性的形式呈现,但当今医学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仍存在单一性,课程的设置太过随意且不合理。仅有中国医学史、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等人文课程为国家规定的课时少且多为选修课;教学模式形式单一,无时代感、内容严重滞后;说教式的教学难以让学生接受,医德教育效果不佳。

1.3教育观念与时代需求相脱节

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传授更为注重,而忽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让职业素质真正深入人心,致使学生对医德医风了解不全,容易培养出有才无德的学生,在岗位上难以跟上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1.4学生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在课程繁多的医学院,常常有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忽略了人文学科;着重医学技能的学习,忽略人格的培养;将个人利益摆在首位,对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淡漠。错误地认为只要熟悉掌握临床医学技能和医学专业知识,就能胜任医护人员的工作,成为优秀的医务人员。

1.5毕业生供给与用人单位需求标准不匹配

专业技能与工作态度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标准,责任感强,综合素质高的医学生最受用人单位青睐。目前,医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及责任心等应着重培养和提高;沟通能力弱、服务意识淡薄、缺乏敬业意识及主动性,这是医学生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

2、实践改革方法

2.1改进教育观念

学生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教师的启发,良好的医德教育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医学院校的老师既是老师,也是医院的医生,身兼两职。因此,崇高的道德品质是专业医学教师的必备条件,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做好为人师表的表率。学校应不断加强专业教师的医德教育观念,教师在给学生授课时,把医学中追求的真理有意识地灌输给学生,多与学生讲解具有崇高医德医风的事迹,随时在授课内容中挖掘医德教育。此外,将部分优秀的人文社科类教师引入到医学院校中,让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迈向更高层次。

2.2建设职业道德平台

在学校建立职业道德网站,发挥网络的优势,对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成果进行广泛宣传,以引导学生注重职业素养的提高。在校外建立多个职业道德教育基地,增加医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卫生宣教活动的积极性,使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得以增强。

2.3在临床实践中强化医德教育

临床实践是对医学生实行医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医学院校常通过临床实践的手段强化医德教育。随着临床医学实践机会的不断增加,二年级学生便可开始与临床接触,到医院进行实习,这更加凸显了医德教育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带教老师加强对学生仁爱之心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与病人良好沟通的方法。采用临床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习中逐渐将医德教育转化为自身医德行为与医德规范。带教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医德规范,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形成一种影响,并监督好医德医风教育及评价工作。

2.4建设职业化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生磨练意志、塑造自我、磨砺德行以及陶冶情操。通过对职业道德教育展览室、白衣天使塑像、校史馆、图书馆、教学楼、活动场所以及学生公寓等整体设计,将职业性凸显在学习环境、实训环境、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2.5明确培养途径与方法

将相互衔接的职场环境、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职业道德培养方法运用到实践当中[2]。在医学实践、慎独自律、自我反省及理论的学习当中示范引领的办法,以学生对职业道德认识的提高为起点,进一步陶冶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对其职业道德意志进行锻炼,从而促进职业道德信念的形成,最终将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习惯。

2.6建设课程体系

培养和教育医学院学生的职业道德,主要在各科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实现。在教学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与课程内容相融合的优势,以实训、实习及专业课为主,把各类课程全面渗透到教学模式中。在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求对医疗卫生行业职业道德进行深入了解,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并将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从而给病人提供良好舒适的服务,成为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

2.7深化教学改革

作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主渠道的“两课”教师应积极对其考核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授课内容进行改革与实践。采用案例教学法,将医学法律与医学道德有关的案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实施专题教学,使实践教学体系得到完善,开展案例讨论、辩论、个人演讲及专题调研等多种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3、总结

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离不开生活的磨练、实践体验的情感熏陶,需长期坚守,责任重大。有关医学生的道德培养,不少专家学者已明确提出了教育内容和目标,医学生道德教育已成为医学院校的重要工作内容[3]。医学院校应以校园文化和校园教学等作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载体和平台,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关爱生命,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洁.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分析.卫生职业教育,2011,29(04):88-90.

篇10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18-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1 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规范的总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品质及道德修养等,是指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锻炼、改造和提高,以及由此所形成的道德情操以及所要达到的道德境界。

2 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我国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总的来说,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道德的进步和发展。在教育领域,广大教师在工作中,把自己的学识、能力、宝贵时间无私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无私奉献的好教师。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行为与教师的基本道德大相径庭。

首先,事业心不强,敬业奉献精神不够。主要表现在懒于看书学习,工作得过且过,不认真遵守劳动纪律等,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

第二,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主要表现在不接受新事物,不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只是一味地用老一套的观念和方法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用一本教案教一辈子,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培养出的学生也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可以说这个问题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

第三,以教谋私,搞“有偿家教”。有些教师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开办各样的辅导班,此举本应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本是课堂上完成的内容,却变成了教师课外辅导获取经济收入的手段,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3 新时期合格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

首先,教师必须树立忠于职守、献身教育的信念。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决不能为金钱所动,为名利所惑,为地位所诱。忠于职守是一切职业首先的共同要求,甘于献身又是教师的崇高职业道德境界。教师只有忠心耿耿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二,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它也是一种社会的感情,教师只有把这种感情带到工作之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但是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溺爱、迁就和放纵,而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热爱与严格要求是并行不悖的,“严师出高徒”正是这个道理。

4 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第一,强化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发挥表率作用。这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领导干部是师德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同时也是起示范作用的实践者。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思想工作固然重要,但必须与科学的法制化管理相结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作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