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4-03-20 16:2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管理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境管理的方法

篇1

【关键词】 传统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tellus学会

环境和人类发展的问题由来已久,从1972年最先将该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算起,到2002年联合国高峰会议后,将次年定为可持续发展行动元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经历长达30年的漫程之后,终于得到了全人类的理解和认同。现在,多数国家和企业都开始主动、自发地从各方面着手环境保护行动,这其中也包括在会计领域的行动。考虑到我国传统管理会计在环境管理方面还很欠缺,笔者提出其未来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管理会计,这对于完善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解决我国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传统管理会计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缺失和局限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利用相关信息,有效评估企业的环境状况并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对于传统管理会计来说,获取与评估环境有关的信息存在一定困难,而收集的信息不完整、不精确,最终会导致环境管理决策的失误或失败。正是由于传统管理会计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局限,促使环境管理会计开始萌生并得以发展。传统管理会计在环境管理方面的缺失和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生产经营,忽视环境管理

传统管理会计的各项职能,如决策、规划、控制,注重的只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比如供应、生产和销售,没有引入环境管理活动,没有对企业环境管理行为进行科学的决策、系统的规划和严密的控制。企业在观念上不重视环境管理,是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环境管理的目的在于寻求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在企业的管理会计实务中引入各项有助于提升企业环境绩效的内容和机制,并将其融入未来企业管理理念中,对于改善企业环境管理绩效有深远的意义。

(二)重视普通信息,忽视环境信息,会计信息与环境管理决策的相关性弱

传统管理会计使用的主要信息来自财务会计系统。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没有单独列示、反映与环境管理相关的收入、成本等信息。尤其是从成本信息上来讲,财务会计只重视普通成本,忽视环境成本。在实务中,与环境相关的开支,不是直接放在流程或产品成本中单独反映,而是先放在制造费用中,期末再按照产量、机器小时、生产工时等标准,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这样的处理方法,不能有效地反映各产品真实的环境成本和生产成本,利用这样的成本信息进行环境管理、定价等决策,可能会产生错误的决策。即便有的企业计算、反映了环境成本,也主要考虑的是企业内部发生的环境成本,未考虑外部环境成本。

(三)投资决策分析不完善

投资决策因其影响时间长,是企业的一类非常重要的决策。传统管理会计中投资决策未考虑与项目有关的环境成本与环境效益,往往不能正确评价投资项目真实的盈利情况。加之,投资决策分析多采用按照既定贴现率将现金流量折现的方法,而与其它影响因素相比,与项目有关的环境因素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会加大投资的风险,而在进行决策分析时通常未考虑这类潜在的环境风险,采用的贴现率与项目的实际投资风险不匹配,折现后只会高估项目收益的现值,因而不能正确评价投资项目。

(四)业绩评价的技术和方法有缺陷

传统管理会计中,考核、评价业绩往往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却忽视长期的环保效益。一般评价业绩的尺度多是单一的、短期的财务指标,如收入、利润、产品贡献边际、可控成本,这些指标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长期的环保效益,不利于企业从根本上重视环境管理工作。另外,这种评价方法也可能导致人为操作数据的做法。近年来,虽然平衡计分卡等方法提出了衡量企业长期业绩的财务与非财务评价指标,但是实际中这些方法应用的却极少。

二、我国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作为国民经济基本构成元素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应贯彻环保政策,这就迫切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会计。

(一)建立环境管理会计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现在,各国的环境保护已从关注解决终端问题逐步转为营造企业改变环境的驱动力,也就是通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导向的变革来谋取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双赢”。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为了合理利用相对匮乏的资源,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已通过立法,来迫使企业不得不采取措施加强环境管理,以达到环保标准。同时,我国政府还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如补贴、征税、收费等,通过调节经济利益来鼓励企业主动进行环境保护。对于积极进行环境保护的企业给予一定经济刺激,而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则进行一定经济处罚。即便如此,为了巨额的经济利益,许多企业还是全然置国家和全民利益于不顾,继续大肆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作为社会的一员,企业应当意识到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应当努力将环境保护成为一种管理理念,建立起以反映环境因素对经济的影响、评价环境管理业绩的环境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以其对环境信息的采集、加工,为多种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同时通过将环境业绩融入综合业绩评价体系,以保证环境目标和财务目标的共同实现,最终实现企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建立环境管理会计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伴随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环境管制标准愈来愈严格,企业环境相关成本及环境风险增加,引起企业及银行等融资机构的重视。很多著名的大型银行都开始要求客户对自身的环境情况做出必要披露,同时还积极研究和运用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方案。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绿色消费”浪潮,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不仅关注产品的质量、功能和价格,还关注产品本身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此外,许多国家都提倡或要求其企业对外披露环境方面的会计信息,我国企业进行国外投资将面临更多环境方面的问题和要求。凡此种种迫使企业不得不采取积极行动,改善和提高企业环境管理的水平,树立环境管理的良好形象,以增加市场竞争能力,降低环境风险及资金成本。这些都迫切要求企业尽早建立环境管理会计。

(三)建立环境管理会计有助于抵制发达国家的环境剥削

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但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故意把环保不达标、污染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生产项目建在发展中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盲目地认为是外资总是先进的、环保的,于是堂而皇之地打着外国投资的幌子,将污染“免费”制造给发展中国家,进行着无耻的环境剥削。同时,他们凭借产品低廉的成本,牟取了巨额的利润。为了抵制这种环境剥削,我国急需引入环境管理会计。一方面,利用环境管理会计的方法可以分析外资企业的环保优势,更好地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另一方面,利用环境管理会计的方法,要分析他们的原料、产品及制造过程是否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以及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是否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环境管理会计的界定、内容及实务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

20世纪9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协会最早提出环境管理会计。此后,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先后开始推行环境管理会计。在过去的十几年,环境管理会计倍受关注。针对企业环境事件导致的经济后果越来越多,国际上成立了许多专门研究环境管理会计的机构,如tellus学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司环境管理会计专家工作组以及美国环保署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与咨询中心等。这些机构对环境管理会计(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的定义阐述如下:

tellus学会:环境管理会计是组织说明其业务的物料使用和环境成本的专门会计。物料会计,是通过跟踪工厂或营运场所物料流量的方法,将其投入和产出反映出来,以达到评价资源效率和发现环境改进机会的目的。而环境成本会计是进行环境成本的确认,并将其分配到物资流或公司经营的其它有形方面。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环境管理会计是通过开发和实施恰当的与环境有关的会计系统和实务,来达到对环境和经济绩效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它包括与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和审计,但更侧重的是生命周期成本核算,全成本法,收益评价和环境管理战略的规划。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部环境管理会计国际专家组:环境管理会计是用来辨识和度量当前生产流程的环境成本以及采取污染预防或清洁流程的经济效益的各个层面, 并且将这些成本和效益集成到日常业务决策中的一种机制。

(二)环境管理会计的内容

环境成本是环境管理会计中最先受到关注的项目。为了避免和减轻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达到环保要求的标准,企业需要开展一定的活动,如购买环保设备、改进生产流程、进行清洁处理等,在这些活动中必然会发生一定的支出。此外,对于企业以往经营活动对环境以及其他社会群体造成的损害,按照相应规定,可能需要治理或给予赔偿,在这类过程中也会发生一定的支出。这些支出都属于环境成本,它们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收益水平,进而影响到相关利害关系人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的环境成本是最先受到信息使用者重视的环境管理会计项目。识别隐藏于企业内部和外在的环境成本,科学解决环境成本的构成、核算、成本计算和控制等问题是环境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

随着环境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不断增大,如绿色消费者的出现、环境保护贸易壁垒等。人们发现,企业环境保护活动对企业造成的财务影响并不都是消极的,也存在积极的方面,即能够增加企业的收益,比如因提高产品的“绿色”竞争力而增加的利润、因环境管理严格而争取到较低利率的贷款等。如何衡量企业环境管理活动取得的收益、发生的环境成本及其产生的综合环境效益,为企业提供更为相关的决策信息支持,使企业管理当局能够全面掌握企业环境成本与环境效益信息,从而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环境管理决策和投资决策。环境管理决策和环境投资决策,包括优化环境管理行为,指导产品定价、产品组合、产品开发和改良资产等决策,这是环境管理会计关注的另一类问题。

环境管理业绩评价也是环境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设计科学、合理并且可行的环境管理业绩评价体系,以此来评估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企业在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过程、客户在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过程等三类因素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评估企业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效益,以激励企业管理当局重视环境问题。

(三)环境管理会计实务中应注意的问题

环境管理会计不仅是关注管理会计的问题,更多注意的是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因而在实务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企业经营管理受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整个社会生产消费环境与相应的生态环境所产生的经济问题,会计上理应予以记录、计算和报告。这其中包含企业将所拥有的环境资源列为资产、应承担的环保责任列为负债、消耗的资源成本列为费用、环保收益列为收入等。

2. 建立微观和宏观两重环境量度体系。在微观层面上,企业对环境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环境资源收益、环境资源效益做出相应的会计量度和处理。从宏观方面,政府和社会应建立环境质量和成本量度体系,设立环保基金,向企业提供用于环境的维护和改善的合理资金。

3. 注意辨认和识别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是为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绩效的开支。一般说,开支的目的是辨识环境成本的主要依据,如果一项开支以环保为目的或以环保为首要目的,应归为环境成本。另外,从构成上来看,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都是环境成本的构成内容,需要全面考虑。此外,为了更好地为决策服务,企业还需要对现在、未来及潜在的环境成本予以辨识。

【参考文献】

[1] 干胜道,钟朝宏. 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 会计研究, 2004, (10).

[2] 王燕祥. 环境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与收益.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 (2).

[3] 胡谷乔. 议环境管理会计. 财会通讯,2004,(4).

篇2

关键词:环境管理;审计程序;审计方法

一、环境管理审计中运用的主要审计程序

(一)调查了解

在环境管理控制审计中,审计人员为了确认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风险,考虑这一风险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的影响,应当设计适当的审计程序,关注环境管理控制与具体环境管理事项相关的政策和程序,把对环境管理控制的了解同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风险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初步测评

审计人员在对环境管理控制进行了解之后,应对环境管理控制的健全和运行状况进行评价,以确定环境管理控制在防止环境事故、发现和纠正环境管理重大错误中的可信性。

初步评价环境管理控制可以按照被审计单位主要环境管理活动的内容来进行,即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和经营管理特点,对相关环境管理活动进行分类,针对各类环境管理活动分别评估相关的控制状况,以此来对环境管理控制进行整体评价。

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风险进行初步测评时,主要针对环境管理控制的两个方面进行,即环境管理控制的健全性与合理性。审计人员对健全性的评价主要分析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控制是否建立了强有力的关键控制点,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对合理性评价时,要分析环境管理控制的布局是否合理,有无多余或不必要的控制,是否区别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是否划分了控制职能,人员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等。

(三)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是在了解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控制的基础上,对环境管理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控制测试关注三点:第一,该项控制是否切实应用;第二,该项控制是否在被审计期间一贯地应用;第三,该项控制是由谁来应用。如果某项控制测试在被审计期间是由被授权的人员适当且一贯应用的,那该项控制政策或措施就得到了有效的运行。相反,如果未能适当和一贯地应用或由未被授权人来应用,则说明控制执行失效。

控制测试包括功能测试和业务测试两种方式:第一,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对环境管理控制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的测试,也是审计人员针对环境管理活动中的关键控制点,选择若干时期的同类环境管理活动处理程序进行测试,检查其是否真正发挥作用,效果如何;第二,活动测试,即审计人员选择若干典型的环境管理活动,根据环境管理的处理过程检查处理程序中所规定的控制点是否得到执行,以判断控制措施遵循情况。

二、环境管理审计中运用的主要审计方法

(一)一般审计方法

无论哪种审计,审计目的、程序、要求大体是一致的。因此,许多审计方法是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审计,在此,我们把一般的审计方法在环境管理审计中的应用做一简单介绍。

1.检查记录或文件

在环境管理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检查其环境管理相关文件,获取环境管理信息的一种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应当检查相关的文件或记录的内容包括环境管理部门组织文件、会议记录、环境事故紧急预防措施、环境事项处理记录、具体环境管理活动相关记录、环境管理审批文件、环境专家报告、环境事项公开信息文件、内部审计报告、环境事项相关往来函件等,通过检查这些文件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事项进行验证。

2.检查有形资产

对有形资产的检查主要针对被审计单位污染处理设施、排废装置、环境监测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水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噪音控制设备、环保监测分析仪器等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对这些环境管理相关设备的性能、运行状况进行评价。与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有关的设备是被审计单位进行环境管理的关键,是判断环境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指标,在检查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相关资产时审计人员可以借助于环境专家对相关资产的性能进行评价,以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可信性。

3.观察

通过观察环境管理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正在进行的环境管理工作以及环境管理部门的运作,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做出初步的判断。审计人员在运用观察程序获取相关证据时,应当注意事件发生的时点,因为在相关人员已知被观察时,相关人员从事活动或执行程序可能与日常的做法不同,从而影响审计人员对真实情况的了解。

4.重新执行

针对环境管理活动,审计人员以人工的方式,重新独立地执行相关的环境管理程序,比如,被审计单位生产过程中出现废水、废气、废渣时,审计人员可以按照被审计单位对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程序,逐步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处理,考察每一步的处理环节,并最终对排放物进行测试,与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记录进行比较,判别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程序的执行情况。

5.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财务审计中一个重要的程序,可以利用分析程序对被审计单位情况进行判断。在环境管理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研究不同时期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相关记录、排污处理记录、污染治理记录等数据,分析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状况的变化,对数据出现波动的地方给子特别的关注,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状况对数据出现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波动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

(二)特殊审计方法

环境管理审计不同于传统的审计,在进行取证和搜集资料时除了采用一般的审计方法外,审计人员可以根据环境管理审计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取证和分析方法以满足环境管理审计的需要。

1.调查表法

对环境管理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可以采用调查表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简便易行,调杳范围明确,可以通过列表形象、直观地反映企业在环境管理控制方而的情况。审计人员可按照调杳表中所列问题,逐一对环境管理控制制度进行调查,据以评价企业环境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参与式”审计法

“参与式”审计法是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努力保持与被审计部门和人员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分析错误和问题及潜在影响,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充当管理人员的参谋和助手。在环境管理审计中采用该方法需要注意:第一,审计时即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讨论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及相关审计程序,争取工作中得到他们的支持与理解;第二,鼓励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参与审计过程;第三,对审计初步认定的事项和拟做出的结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寻求其合作。“参与式”审计法可以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更清楚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状况,管理建议也更容易被接受。

3.环境分析法

环境分析对一些基本化学物质的污染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主要对象是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各种排放物。在环境管理审计中,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之前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对企业的排放物进行不连续采样,在现场或实验室测定分析样。记录相关数据,通过对前后期数据的比较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状况的变化,分析原因,在审计时做出恰当的评价。

为保证前述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的有效应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根据项目组成员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安排实施可胜任的审计程序;第二,确保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之前正确理解即将采用的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第三,审计人员应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状况的了解考虑采纳不同的审计方法;第四,项目组负责人应通过亲临外勤现场、定期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复核工作底稿等方式,了解各审计程序的执行情况及执行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子以解决;第五,对审计程序及审计方法应用过程中需要咨询的事项建立适当的咨询程序,以使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得到恰当应用,顺利完成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钰泓.环境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2006.

篇3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经济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企业由于受到发展规模的影响,在其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特别是在企业内部财务的控制与管理上,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人员配备都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的表现在企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还比较薄弱、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还比较滞后、财务控制的人员素养还有待提升等。

(一)经济财务管理地位较低,内部的管理环境较为脆弱

对于企业来说,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企业产品的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上了,主要应对的是瞬息万变的市场,而对内部的管理却有些松懈,特别是在内部财务的控制和管理上,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很多的企业领导没有意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其没有过多的给予关注,这就导致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的控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出现发展滞后的现状,导致财务控制的环境较为薄弱。企业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一般会对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关系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没有太多的财务管理常识,具备的财务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这些也会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出现薄弱的状态。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更加看重直观的经济效益,对于书面报表、书面制度、以及公示栏上的信息比较关心,至于这些栏上的内容是否真实,是否有效并不真正关心。这些带有极强功利性的做法势必会导致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流于形式,也会出现各种以假乱真,甚至是违法乱纪的情况,导致企业的企业财务管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企业经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较差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精力或者意识,给予内部财务的控制应有的重视,这也就导致企业企业财务管理出现了失范的行为和现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体制的改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的待遇越来越好,其发展的业务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如果不能很好在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的话,势必会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就目前从笔者的调查来看,企业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上还没有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是企业管理的最为有效的手段,由于管理重心的偏移,使得企业的企业财务管理始终跟不上企业经济增长和市场拓展的速度,呈现一定的滞后性。实践证明,一套完整的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应该既能满足纵向管理的需要,又能满足横向管理的需要,为此,企业制定完善的控制制度势在必行。

(三)经济财务管理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人才

在企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管理上,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是第一位的,无论是否有完善的制度,直接关乎的群体就是财务管理人员本身,他们财务控制能力的高低和综合素养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企业财务管理的拙劣。企业在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的时候,工作人员的所有行为都会收到自身能力和素养的影响,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很多都与企业管理者有着一定的关系,或者是专业能力稍低的人从事,这些都会导致财务控制的效果大打折扣。企业人事关系较为复杂,进出口把关一般不是很严格,所以免不了一部分财务人员通过各种关系获得企业财务岗位工作,而并不是通过正规程序上岗,这就直接决定了其中必然会有一些业务素质不过关的从业人员。此外,由于工作人员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辨别能力,导致了企业的贪污挪用舞弊行为的时有发生。

二、互联网+思维下企业经济财务管理的方法探究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的经济财务管理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转变工作思维和工作思路,不断的创新工作模式,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同时优化从业人员的配置,招录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的经济财务管理环境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一定要明白企业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财务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直观的直接的影响,即使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非常的不错,如果财务内控跟不上,企业终究也会遇到各种问题,鉴于企业自身发展的现状,强化和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企业的管理层要与时俱进,不断的革新管理思维,采取有效的路径和策略来优化内部财务的控制效果。企业管理者要从思想上给予重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和重视从业人员的选配等,只有企业领导层给予了企业财务管理一定的重视,才能让企业相关人员上下一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其纳入企业薪酬考核体系,这是改善企业现阶段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较薄弱的唯一办法。

(二)完善经济财务管理制度,提升执行力

电子商务环境下,制度是管理的良药,在我国企业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无论是人为的还是其他因素造成的,多数都与制度的不健全与不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我们国家,人们对规矩和制度的认知还不全面,有的时候“人”大于“法 ”,讲情理重于讲规章。对于企业企业财务管理来说,最好的构建策略就是要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确保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都能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具体来说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财务审批制度;二是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三是业务记录控制;四是建立票据管理制度。

篇4

【关键词】立井罐道更换;施工难度分析;施工方法

立井提升是煤矿生产的咽喉要道,直接影响到煤矿的产量和安全效益。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立井井筒装备钢罐道的使用年限约8~12年,《煤矿安全规程》第386条规定,钢罐道磨损超标时必须更换。石壕煤矿副立井井筒深度为300米,且井筒内有大量的淋水,随着深度的变化,钢罐道的锈蚀情况不一。同时罐笼在罐道上的运行速度不一致,钢罐道的磨损程度也不一样。因井筒内的条件差异,所以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施工工艺,才能高质、快速、顺利更换罐道,保证达到原设计要求,满足煤矿正常提升需要。近年来采用摩擦式绞车提升的立井越来越多,这是立井提升发展的趋势,其最大的优点是多绳提升安全系数高。但是这种提升形式也给立井钢罐道更换提出了新课题。不断总结施工经验,采取新的施工工艺已提到了施工企业的议事日程。

1.缠绕式绞车提升的立井井筒钢罐道更换程序及方法

缠绕式绞车提升的立井井筒钢罐道布置形式见图1。

目前使用的钢罐道标准长12.5m/根,井筒装备的罐道梁层间距设计为4.168m,每根罐道敷设在4层罐道梁上,所以施工方法常采用箕斗退出井筒,在井筒2个提升间布置快、慢2个4层吊架(规格1×1×13.5m)作为施工人员作业平台,利用绞车主滚筒大绳作为快吊架提升绳,副滚筒大绳全部缠绕在滚筒上锁固,并且在快吊架提升间敷设两根钢丝绳作为快吊架提升导向稳绳。布置一台稳车,让稳车大绳通过副滚筒大绳天轮作为慢吊架提升绳,并且在慢吊架下端敷设临时钢罐道罐耳,利用钢罐道导向稳定运行。通讯信号布置在慢吊架上,其电缆敷设在慢吊架提升绳上(经麻绳绑扎)。快吊架兼作上下人员和罐道卡子、伪罐道运搬,另外布置提升罐道用调度绞车2台(每个提升间各1台)。正常施工时,拆除工序是由上至下顺序逐根拆除到井底基罐道。安装工序是由下至上顺序逐根安装到井口。安装基罐道时,要注意慢吊架下端罐耳入位。慢吊架始终跟随在作业位置上。每班不管拆、安多少根,两吊架在井筒任何位置,交接班人员都可以乘座快吊架和装卸卡子、伪罐道。这种施工工艺、顺序方便快捷,直到完成施工任务后,拆除两吊架恢复箕斗,经试运达到设计要求。

2.摩擦式绞车提升的立井井筒钢罐道更换方法

摩擦式绞车提升的立井井筒钢罐道布置形式见图2。

由于摩擦式绞车提升是采用多绳提升并且敷设尾绳进行配重。若采用缠绕式绞车提升的罐道更换钢罐道的施工方法,必须拆除提升绳和尾绳,出罐笼等工序后,布置吊架施工,显然工作量大,施工工期较长,影响煤矿生产和效益。如何利用原提升系统来更换钢罐道是施工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经过分析认为,必须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见图2)

(1)原提升系统不动,利用罐笼敷设吊架作为施工作业平台。

(2)解决井筒施工人员上下及罐道卡子、伪罐道立井运搬问题。

根据打通煤矿等矿井钢罐道更换的经验,提出摩擦式绞车提升的立井钢罐道更换两种施工方法。

第一种方法:原提升系统不动,利用罐笼上面垂直布置2个(4层)吊架作为施工人员作业平台。其吊架下端座在罐笼上,采用螺栓连接固定。2吊架上端用型钢将其连接起来,并且与提升大绳用U型压板固定,确保吊架提升时垂直稳定。选用一个吊架布置通讯信号设施,其电缆敷设在绞车提升大绳上(多根钢丝绳任选一根)经麻绳绑扎。利用原摩擦式绞车作为吊架提升设备,罐笼罐耳作为导向,吊架随罐笼上下提升。另外布置提升罐道用调度绞车2台(2个提升间各1台)。

正常施工时,拆除顺序是由上至下逐层拆除直到基罐道。安装顺序是由下至上逐根安装直到井口。安装及拆除的罐道卡子、伪罐道等必须装卸至下井口。

这种施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原提升系统不动,利用原提升系统作为吊架提升设备,吊架座在罐笼上面,罐笼罐耳利用钢罐道作为导向。减少罐笼进出井筒等工序,缩短了工期。主要缺点是施工人员需要从其它井口入井至施工更换井筒的下井接班,路程远、无效工作时间长,其材料的运搬必须至下井口存放装卸。

第二种方法:各种施工设施布置与第一种相同。不同之处是正常施工时,要求分段进行拆除、安装,每段拆除是由上至下顺序施工,安装是由下至上顺序施工。整体施工顺序是由下至上先拆除后安装,即每班按照施工的经验和现场情况,确定施工的工作量,确保每班拆除多少根,就要安装多少根罐道,保证罐笼罐耳有钢罐道导向提升(特别注意要把新旧罐道临时接头处理好),施工人员可以在上井接班和装卸罐道卡子、伪罐道等立井的运搬。

这种施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原提升系统不动,利用原提升系统作为吊架提升设备,吊架座在落罐笼上,罐笼罐耳利用钢罐道作为导向,减少罐笼进出井筒等工序,缩短了工期。解决了施工人员井接班和材料立井运搬等问题。主要缺点是每班第一根拆除时必须要掏出罐道,而且还要用火焊切割罐道头,安装最后一根时要处理好新旧罐道过渡的问题。

近年来,摩擦式绞车提升的主井钢罐道布置型式有以下几种:

①两提升间内侧同侧布置。

②两提升间外侧同侧布置。

③两提升间端头布置(方钢罐道)等。

篇5

关键词:采购;成本控制;供应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传统的从产品设计、制造直到销售,各环节都由单个企业负责的经营模式已无法生存。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了复杂“牛鞭效应”,于是产品库存积压、服务水平较低、产品质量低劣、供货周期延长及产品成本过高等现象屡见不鲜;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日趋明显,于是瞬息万变、难以预测的市场让众多企业束手无策;科技迅速发展、部分企业发展壮大、大量企业不断涌现,于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很多企业处在破产的边缘。因此,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产生了,企业可以把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在全球范围内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各企业统一协调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曾经单个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转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提高了企业的柔性及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资不可能完全自给自足,必须通过采购获取,所以采购架起了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桥梁。为了使企业之间能实现无缝对接、提高准时制采购的效率、满足客户需求以及降低采购成本,就必须加强对采购的管理。采购成本的控制是采购管理的主要内容,采购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下游企业的利益和终端用户的利益,进而影响客户的满意度和重复购买率,最终影响供应链的利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可见,采购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控制。

1 供应链环境下采购与传统采购的区别

1.1 采购动机不同

传统采购是为库存而采购,是典型的推动式采购模式,采购计划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其工作重点是交易本身,如供应商的选择、价格谈判、合同签订、纠纷处理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是基于客户需求订单的采购,是以市场需求为引导,是典型的拉动式采购模式,其工作重点是双方工作计划的制定、信息的交流、协调管理,从而降低库存成本,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提高库存周转率及资金周转率。

1.2 采购流程不同

传统采购流程多,仅选择供应商这一环节就需要通过招标、投标、评标、决标、议标等一系列环节,历时较长,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不确定因素增多。费时、费力、费钱,且效率低下,供需双方往往是一次性竞争买卖关系,难以保证采购商品的质量,纠纷处理棘手。而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供应商数量较少,甚至是单源供应,双方是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采购流程简单,环节减少,供应商会主动关注售后商品的质量,提高了采购的效率。

1.3 采购目的不同

传统采购通常是一人或少数人行为,目的是为了完成采购计划,降低采购价格,对于所采购的商品只是简单地接受验货,遇到问题只能事后控制。而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由专门团队完成,专业素质较高,通过这样的团队采购,可以不断开发优秀的资源,培养或选择优秀的供应商,采购方甚至可以参与供应商的产品计划,协助供应商建立产品质量检验体系和质量控制标准,使不合格产品止步于流通之前,达到事前控制的效果。

1.4 供需沟通方式不同

传统采购模式下,供应商专注于产品自身的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且坐等采购商上门,产品信息不能及时、正确地传递到市场上;采购方也是仅专注于自身的需求,盲目选择供应商。供应链模式下,信息化水平较高,供需双方能相互信任,信息共享,减少牛鞭效应,提高了供应商的应变能力,使订单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

1.5 响应速度不同

由于传统采购模式具有上述种种弊端,使得其对市场变化响应迟钝,经常出现缺货或库存积压等现象。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是基于订单的采购,且供需双方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共同应对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根据需求及时调整、修正供货计划,对市场变化反应敏捷。

2 供应链环境下采购成本的控制方法

2.1 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传统采购模式中,供应商和采购方是单纯的买卖关系。采购方每一次商品的采购都要经过招标公告、投标、评标、决标、议标再签订合同等一系列环节,程序繁琐,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且每次采购中标的供应商都会不同,这样就会导致购进的商品在后期的使用中出现问题难以责任追究,双方成了“一锤子”买卖关系。供应链模式下,供需双方应建立起长期合作、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需求方可以给长期合作的供应商颁发产品质量合格免检证书,使采购环节大大减少,采购成本大大降低。供应方也会想方设法替采购方节约成本,主动关注产品的售后情况,为长期合作尽到自己的义务。

2.2 第三方采购

传统的采购工作往往由企业内部的采购部门来完成,采购数量有限,另外采购部门与使用部门分离,难以保证采购物品的质量。供应链模式下,企业可以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业务,非核心业务可以选择外包。第三方采购是专门从事采购业务的企业,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可以集成多方需求于一体,增强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另外第三方采购往往有更多的供应商可选择、有更专业的采购经验,使采购商品质量提高。

2.3 联合采购和集中采购

集中采购主要针对规模较大的企业,有专门的采购部门,可以集中多个部门的采购需求,对采购业务进行规划和管理,制定统一的采购标准,由采购部门集中采购,减少采购物品的差异,降低采购成本。对于规模较小或者采购需求较少的企业,可以联合起来采购,集小订单成大订单,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及集体谈判的能力,获取规模优势。

2.4 其他采购成本控制方法

另外,当采购商品属于市场紧俏商品时,采购代价过高,且难以及时满足需求时,企业可以寻求采购替代,向生产同类型商品的厂家购买替代品,满足需求,降低采购成本。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利用互联网的电子采购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不受时间、地域和企业规模的限制,双方均可以从众多的商家中挑选合适的成交对象,交易成本低。

2.5 建立采购制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建立采购制度是进行采购控制的有效手段。在采购之前建立采购预计划制度,填写采购预计划表,做好事前控制;采购过程实施标准化作业制度,规范采购流程,规定采购人员权限,编制采购作业手册;采购结束要建立财务审计结算制度,由于采购涉及钱财的交易,若不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势必会引发损公肥私、自私自利等行为,从而增加采购成本,损坏企业及消费者利益,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建立采购评价制度,定期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奖惩结合,增强采购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总之,采购成本控制是供应链管理重要环节之一,采购成本上升一个百分点,最终商品的售价至少要上升十个百分点才能抵消。因此,采购成本控制至关重要。只有避免传统采购模式的不足,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优势,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借助合适的采购方法,才能到达最佳的采购效果,既满足客户的需求,又减少了企业的库存,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实现JIT采购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秀繁.供应链管理[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篇6

【关键词】 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3.182

PICC以操作简单、减少穿刺次数等优点成为化疗药物常规的输注通道。但是PICC的有效利用需要有效的维护, 住院期间的维护主要有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而化疗期间的维护则主要由患者及家属完成[1]。而化疗患者多需要长期治疗, 间期住院, 化疗间期的护理对导管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肺癌PICC患者行不同的间歇期护理, 以期选择最佳的护理方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在本院治疗的肺癌行PICC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A组和B组, 各30例。纳入标准:肺癌诊断明确, 化疗治疗, 年龄≥18岁, 神志清醒, PICC, 出院时患者的PICC无相关并发症, 对护理方法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上述标准, 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A组男21例, 女9例, 平均年龄(53.8±10.4)岁, 17例患者有肿瘤转移。B组男20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54.1±9.8)岁, 15例患者有肿瘤转移。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完成置管, 确认位置正确, 建立患者档案, 记录穿刺情况, 置管长度, 外露长度, 穿刺点情况, 更换敷料及正压接头的时间安排。向患者及家属演示降解PICC护理的要点, 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 常见并发症情况以及处理措施, 了解患者的特点, 帮助患者制定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方案。

1. 2. 1 A组给予居家护理培训, 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家庭情况进行评估, 安排时间进行培训, 间隙其他患者换药, 参与其他患者换药, 在护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独立操作自身换药顺序;向患者讲解PICC护理过程中的消毒方法、环境要求, 更换贴膜方法, 封管液配置, 封管方法, 冲管方法, 更换正压接头方法, 患者出院时,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PICC情况进行评估, 为患者备齐护理物品, 发放PICC护理流程表, 化疗间期的护理时间表, 告知一旦出现并发症的措施, 并及时与护理人员电话沟通。

1. 2. 2 B组给予首诊医院护理培训, 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专业的PICC导管护理, 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住院期间观察并发症情况, 患者出院时发放化疗间期的护理表, 告知护理时间, 按期回诊, 必要时与护理人员电话沟通。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评价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导管留置时间、更换贴膜的次数、电话沟通频率、冲管次数、更换正压接头的次数。并发症判断标准:静脉炎1级为穿刺部位发红, 有疼痛或者无疼痛, 2级为穿刺部位发红, 水肿, 疼痛, 触及条索状静脉, 3级为穿刺部位发红, 水肿, 疼痛, 形成条索状物, 并且>2.5 cm, 有脓液;渗出是指腐蚀性或者非腐蚀性药物或者溶液深入周围组织;感染是有病原微生物的增长, 导管入口有红肿、硬结、脓液等;导管阻塞患者输液速度减半或者停止, 无法冲管;形成血栓, 穿刺侧肢体肿胀, 酸痛, B超检查有血栓形成;其他还有导管脱出与皮肤过敏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导管护理情况比较 A组电话沟通频率显著低于B组, 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 A组出院后有1例发生感染, B组有5例发生感染, 对穿刺点进行局部消毒, 冲洗正压接头送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阳性, 可能是患者在更换正压接头时未严格无菌操作有关, 给予拔除静脉导管、广谱抗生素治疗等处理。A组患者在出院后无血栓形成发生, B组有1例发生血栓形成, 患者主要表现为穿刺侧手臂肿胀、疼痛, 皮温改变, 皮肤颜色改变, 复诊B超显示有腋静脉形成, 拔除导管, 介入处理。静脉置管可导致血管壁损伤, 并且癌症患者本身容易处于高凝状态, 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两组患者均有1例发生导管堵塞, 与护理操作有关, 帮助患者熟练掌握冲管的技巧能够有效预防堵塞。导管脱出大多为意外的情况下发生, 通过健康教育, 避免不必要的情况发生。

出院后的导管穿刺部位感染、穿刺侧血栓形成、导管脱落等是常见的并发症。合理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2, 3]。本研究中A组患者给予居家护理指导培训, 在患者住院期间, 就对患者进行居家导管护理相关知识培训, 并让患者观察、参与导管护理过程, 最后在家属参与、护理人员指导下, 对自身导管进行换药, 对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技术进行培训及指导, 及时发现不合理的地方, 及时纠正。该护理指导方法更具有针对性, 并且让患者在护理指导下进行导管护理, 更具有实践性, 使患者对自我护理方法掌握更好。而B组给予首诊护理培训, 在住院期间对相关的护理知识进行指导, 出院时发放护理安排表, 缺乏患者在医院的自我护理实践。A组患者出院后对导管护理的方法掌握好, 遇到的问题较少, 因此与护理人员电话沟通少, 并且护理方法正确, 并发症少, 导管留置时间更长。

综上所述, 对肺癌PICC患者实施居家护理指导培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化疗间期导管护理能力, 降低并发症, 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参考文献

[1] 秦烨, 刘颖, 李小宁, 等.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4):82-83.

[2] 滕亚莉, 王学梅, 尚玉萍.情景模拟健康教育法在PICC置管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应用.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 2016, 23(3):98-100.

篇7

【关键词】口腔护理;气管插管;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73-01

临床治疗危重患者时,因其吞咽功能受限无法自主进食,需行经口气管插管,此时患者口腔处于开放状态,易使病原微生物进入其机体内部,再加上其口腔唾液分泌明显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极易引发口腔感染,影响其疾病的恢复,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口腔护理尤为重要[1]。本研究就不同口腔护理方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现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6例,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9至78岁,平均(47.69±3.95)岁;插管时间3至9d,平均(6.02±0.97)d。对照组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0至78岁,平均(47.76±3.71)岁;插管时间3至10d,平均(6.13±0.92)d。两组在性别、年龄及插管时间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准备工作 (1)用物常规准备:实施治疗前,充分猪呢比口腔护理用物,包括口腔护理包、棉球、生理盐水、无针头注射器、吸痰管、小喷瓶及吸引器等;(2)操作前准备:操作前,向患者做好相关解释工作,保持操作环境的舒适、清洁,操作者佩戴无菌手套及口罩,将其口腔分泌物吸净,确保气管导管处在门齿处刻度,检查气囊是否漏气,确定气囊充盈度,以避免冲洗液进入患者气道[2]。

1.2.2护理操作 (1)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护理,即患者取半卧位,头偏至一侧,且口角向下,由1名护理人员将其头部及气管插管固定,另1名护理人员按照棉球擦拭法常规步骤进行操作,最后采用吸痰管将口腔残留液吸净[3];(2)观察组采用改良法实施护理,具体如下:将床头抬高200左右,头偏至一侧,由1名护理人员采用无头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适量,沿其上口角缓慢注入,多方向对口腔内部实施冲洗。同时,由另1名护理人员连接吸痰管,于口腔低处实施吸引,两侧采用同种方法冲洗。完成冲洗后,采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同时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两组患者口腔护理次数均为1日3次,护理前后均进行细菌培养,护理完毕后,将牙垫清洗干净,并更换胶布与系带,最后将气管插管固定[4]。

1.3观察项目与指标 (1)口腔护理效果:经临床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包括口臭、口腔感染、污垢残留及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2)细菌培养结果: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口腔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在口臭、口腔感染、污垢残留及VAP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讨论

口腔作为病原微生物进入患者机体内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时,为避免口腔感染的发生,对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52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良法实施护理的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经临床护理,观察组的口臭、口腔感染、污垢残留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在细菌培养结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

研究表明,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采用改良法实施护理,可有效改善护理效果,降低口腔感染率,预防口臭及VAP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舒适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绍芬,陶金艳,胡海莲,等.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1,09(19):4029-4030.

[2]仲琴.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不同口腔护理方法的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1,11(08):746-747.

[3]吴蓉,陆真.口腔护理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12(23):3571-3572.

篇8

【关键词】电子文件;管理原则;方法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文件已大量涌现,各企业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但由于电子文件对网络系统的依赖性、易变性、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以及其操作方便、传递快捷、存储空间小、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如何利用、保护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子文件的概念和特点

1.定义

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是数字信息和文件的组合体,包括内容、背景和结构三要素。国际档案界电子文件专家认为,完整的电子文件由文件内容信息与元数据组成,并形象化地将文件与元数据比作信的内容和信封,文件是用元数据封装起来的对象,元数据加上文件内容就构成了有证据作用的文件。

2.特点

(1)非直读性。电子文件载体的非直读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一是数字编码序列记录在载体上,人的眼睛无法分辨;二是载体上的信息记录密度极大,即使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光盘记录痕迹,但读不懂那些痕迹表示什么;三是载体的数字信息往往是经过压缩、加密处理,即使有设备,如果不解压、解密,也不能读取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的非直读性增加了电子文件保管及长期保存的困难性、复杂性。

(2)对系统、设备、标准的依赖性。由于电子文件从形成、传输到存储都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这就决定了电子文件对设备的依赖性。不同软件环境形成的电子文件存储在载体上,有时难以互换;电子文件加密后不解密就无法识别;技术设备更新时,不及时解决格式转换问题,也无法读取等。

(3)易更改性。信息容易变动可以不留痕迹,电子文件产生后不可能不改,为此要防止电子文件信息受到误改或篡改,这成了解决档案真实性问题的关键。

(4)信息的共享性与安全性。电子文件的共享性是其运作环境网络化决定的。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对电子文件极为重要的网络安全问题已日益突出,可以说网络的不安全性已成为限制其发展的最大障碍。

(5)信息和载体的可分离性。电子文件信息可以毫无损害地从一种载体转移到另一种载体上。为此对原件的概念提出质疑。档案的真实性问题被提出讨论,档案管理仅依靠载体管理的方法已经不能达成预期目标。

(6)对元数据的依赖性。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如电子文件上下文关系和结构的描述。电子文件的元数据必须特意附在文件信息中,否则将无法恢复电子文件的原貌。此外,电子文件的运作往往是在网络上进行的,操作者互不见面,体现行政背景的元数据就不那么完整、详细。如果不特意提供或补充这些元数据,那么就可能给电子文件保管和长期保存带来问题。

电子文件技术的特点影响了信息的生成、处理、传递、保存,虽然利用方便快捷,但信息的真实、完整、可读、安全遇到了挑战。我国现正处于电子政务的初期,在这种环境下各级政府产生的文件已是电子版本,大部分都是通过网络传输和处理。由此使以保管文书档案为主的档案部门的职能重点从实体管理转向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从物理控制转向智能控制。

二、电子文件的管理原则

电子文件管理原则是在管理电子文件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电子文件真实、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而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这些原则包括:

1.全过程管理原则

电子文件的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等各个环节,都有信息更改、丢失的可能性,建立并执行一整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从每一个环节堵塞信息失真的隐患,对于维护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十分重要。维护电子文件真实性的管理措施涉及从电子文件形成、处理、收集、积累、整理、归档,到电子档案的保管、利用的全过程,可以称之为“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原则应该体现在电子文件管理体制与模式的确定,管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执行等方面,以保证电子文件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受到严密的控制。

2.前端控制原则

在文件从形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过程中,文件的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整理、编目等具体管理活动是中端,永久保存或销毁是末端。传统文件、档案管理的特征是分阶段、分环节控制,文件、档案管理的全部目标和要求被分解到不同的阶段、环节和步骤之中。前端控制则是对整个管理过程的目标、要求和规则进行系统分析、科学整合,把需要和可能在文件形成阶段实现或部分实现的管理功能尽量在这一阶段实现。前端控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其他管理环节对电子文件的损伤和破坏,确保电子文件真实可靠、完整安全、长期可读,提高管理效率。

3.真实性原则

电子文件真实性是指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等经迁移、传输后须与形成时原始状态一致。真实性是保证电子文件行政有效性与法律证据性的基础,是电子文件反映历史真实、具有价值得以作为社会记忆长久保存的前提。电子文件对信息技术的软硬件有较强的依赖性,不同格式的文件转换时可能造成信息失真,在进行电子文件迁移过程中也可能造成信息失真。因此电子文件管理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

4.完整性原则

作为企业活动真实记录的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记录企业活动真实面貌的具有有机联系的电子文件及其他形式的相关文件数量齐全;二是每一份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没有缺损。电子文件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证不被偶然或故意增加、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等,也是文件完整性的体现。

5.可读性原则

电子文件的可读性是指电子文件经过存储、传输、压缩、加密、媒体转换、迁移等处理后,应能够以人可以识别、可以理解的方式输出,并保持其内容的真实性。计算机软硬件不同,生成的电子文件的格式也不尽相同。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可能会造成对旧的软硬件不兼容。电子文件对系统有很强的依赖性,脱离了赖以支持的软硬件系统后,文件就变成了无法识别的“死文件”。另外,如果感染了病毒也可能造成文件信息的无法读取。因此电子文件管理必须遵循可读性原则。

三、电子文件管理的基本方法

1.始终保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

电子文件的上述特点使我们无法采用与纸质文件相同的标准和方法来判断它的原始性,需要为这建立一个新的“原始性”概念。这种“原始性”概念与纸质文件原件的区别主要在于,它抛弃了文件形式上的原始性,即允许文件载体、字迹、格式等表现形式发生变化,仅以文件中所含信息的真实、准确,即内容的原始性为唯一标准。它将是电子文件转化为电子档案,全面行使“历史记录”和“社会记忆”功能的根据,是电子档案“享有”与纸制档案同样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力的基础。

2.大力推进文档一体化

文件运动周期理论告诉我们,从现行文件到档案是一个统一的、前后衔接的过程,将这样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个过程纳入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之中产生文件和档案的一体化管理是理所当然的。所谓一体化,并非去抹煞不同运动阶段文件管理的特点,而是要求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之内,有统一的控制中心,统一的工作制度,统一的、前后各有特点又互相衔接的工作程序。也就是说对原来相隔在文书和档案两个工作部门,且相对独立,但又有不少具体工作环节互相雷同和重复的两个管理系统,真正从组织制度和工作程序上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这样就能从文件的形成时起对其运动的全过程进行比较全面、有效和统一地控制,既精简了工作程序,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又能避免因现行文件管理不善致使档案部门有可能收集不到系统、完整档案的弊端,提高了案卷质量,达到了以较小的耗费取得较大的效益的目的。

3.积极探索电子文档管理规范化

篇9

关键词: 淤积物、水污染、截污、水环境管理

一、 污水产生的成因

1、城市道路上的雨水口发现淤积物(如图1所示)。在街道上如在饮食行业、汽车维护行业,发现食用污物、废机油等(如图2所示),未经处理废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排河涌,导致河涌水体受到严重的水污染(如图3所示),水体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到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图1) (图2) (图3)

2、农村里头绝大部分居民房已经建设有化粪池(如图4所示),大量的生活污水排至池塘(如图5所示),或者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涌(如图6所示),未建化粪池的主要是在河涌内修建的木房或砖房,靠河涌的直接排入河内。虽有化粪池,但缺少收集和排放设施,污水积聚或横流,臭气与蚊蝇滋生,导致居民周围生活环境恶化。造成下游水体污染,氨氮超标,积小成多,日趋严重。

(图4) (图5) (图6)

二、污水截流方法的分析

1、全部截污

全部截流就是用一条大管或渠道把排入河涌的雨污水全部送入泵站,泵站前设置闸门来控制水量,旱季时关闭闸门提升污水,雨季时打开闸门溢流多余的污水。此种截污方式优点是污水收集效果好,截污彻底,但此种方式由于需要敷设的管道管径较大,管道投资大,不适合大面积的截污。

2、分散截污

分散截流是敷设的管道只截流排入河涌的污水和初期雨水,此种截污方式管道较小,投资小,适合大面积的污水截流,缺点是需要设截污井、拍门或闸门等截污设施进行截污,施工难度较大。

3、河边截污

以上方式不管是全部截流还是分散截流,对于河涌截污都需要在河涌边或河涌内敷设截污管道。涌边敷设管道适用于河涌边有较宽阔的空间,涌边房屋离河涌边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截污管道的敷设相对比较简单,开挖、顶管或水平定向钻施工都是可以选择的施工方法。

(1)涌边挂管。

此种情况利用支架和管卡把污水管固定于挡墙上,污水管和排污口利用三通和弯头连接,隔一定的距离设清扫口便于后期检修,具体形式如下:采用挡墙挂管的方式解决了涌边没有位置敷设管道的难题,管道采用管件进行连接,造价低,但此种方式只适合小管径(D≤200mm)污水管道,管径太大管道的固定将很难进行,此种方法将不再适用。因此,挡墙挂管较适合河涌挡墙完整、河涌排污口管径较小且分散、截污管道小的情况。

(2)涌内埋管

当截污管管径D>200mm时,挡墙挂管无法使用,管道需要埋设在河涌内,管道可以埋设在涌边埋设在涌边的具体形式如下: 此种情况如果管道埋深较低(低于挡墙底标高),则施工难度较大,河涌围堰及挡墙支护要求很高,如果支护不好容易造成挡墙开裂及对涌边房屋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不影响河涌排洪断面的情况下,在此种情况下应尽可能的抬高截污管的管底标高,减少开挖。河涌内埋设的管道应按规范要求一定间距内设检查井以便清疏,检查井可以采用成品的塑料检查井或现浇的混凝土检查井,检查井的井面标高一般与挡墙顶标高平齐。

三、河涌水环境整治管理

对河涌污水进行整治后,要保持河涌的干净进行河涌水环境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措施。为加强对河涌的管理,改善城市环境,充分发挥河涌的综合效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在河涌管理范围应对某些行为实行禁止,以保持河涌水环境的干净。禁止的行为如:禁止设置机动车保管(修理)站、加油站、商品市场、饮食摊档;禁止利用河涌护栏设置广告、张挂标语;禁止毒鱼、炸鱼、电鱼、设置拦河渔具及在非指定的水域捕捞、垂钓。

2、在河涌管理范围内筑坝、围堰,修筑桥梁、道路,铺设地下管道、缆线,建设闸房、码头等建(构)筑物以及需要破堤穿堤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市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建设单位方可向计划部门申报立项。

3、禁止污染河涌水质,这是很重要的河涌水环境管理措施。例如:禁止向河涌排放未经处理达标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禁止倾倒或排放垃圾、渣土、粪便和其他废弃物;禁止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车辆、容器;禁止排放油类、酸碱液及其他有毒有害液体。

四、整治成效设想和总结

建设生态水乡已成为国际大趋势。就目前的堤岸整治距离生态建设还有一定差距。要使广州河涌成为生态良好的绿色长廊,就必须加大生态河堤建设力度,积极吸收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修建生态河堤,恢复河岸水边植物群落与河畔林的最新经验、最新技术为我所用", 岸绿"与"有生气"要求河涌堤岸断面设计要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水协调的原则,采用生态型缓坡复式断面,对堤岸进行景观绿化,尽量布置亲水步道,以供市民休闲娱乐,以营造河水清清、河岸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意境,让村民早晨在林子里漫步赏景,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五、参考文献

[1]崔占辉《建筑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2008年.

[2]闵锐《浅议加强和完善建筑安全监管工作》2007年.

[3]韦小敏罗强《我国建筑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09年.

[4]张彦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十项管理工作[J].施工企业管理

[5]丁大勇.水利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篇10

髋关节置换术不仅可以矫正髋关节畸形、消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而且大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20世纪没有哪项骨科技术能像髋关节转换术那样同时吸引医学界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在我国不仅是大医院的手术病例在逐年增加,就连很多乡镇卫生院也在逐步开展此项手术。但同时手术后并发症也时有发生。我院始2002年至2011年就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6例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疗效满意。现就此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报告如下。

我们选取的患者手术指征为: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无痛行走距离小于500m,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时,即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入路选择髋关节后外侧入路[1]。假体选择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是骨水泥型、生物型、或者混合型。

1感染

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中,宿主的免疫系统最为关键,服用免疫抑制药的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其危险因素还包括肥胖、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口服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等也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另外,手术时间延长,术后血肿形成等都容易促进感染发生。感染分浅部和深部感染。革兰阳性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球菌等。感染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化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不难。关节穿刺培养是诊断感染的最直接依据,而且有助于选择敏感抗生素。我们预防的方法是:术前基本疾病的控制,术前30分钟应用二代以上头孢抗生素,术中根据时间追加一次,手术室严格消毒,戴双层手套,贴切口膜,术后根据引流袋引流量再选择拔除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为5-7天。36例患者出现1例感染,经切开冲洗清创,以及联合应用抗生素(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后好转。对于不能控制的感染,二期假体再置换效果最肯定。

2深静脉血栓栓塞

DVT是人工关节转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绝大多数是无症状性DVT,体检时发现小腿、踝部软组织肿胀,腓肠肌压痛。DVT严重者可发生肺栓塞,甚至可造成死亡。形成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作,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2>血液的高凝状态。手术或外伤后人体的造血机制异常,使血液中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增多,血液处于高凝状态。3>肢体制动,卧床、长时间的被动导致血液流动缓慢,为血栓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临床中怀疑DVT时常进行下肢静脉彩超以明确诊断。我们所做的36例患者均预防性的进行了抗凝治疗。有应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血栓通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用药14天[2]。也有应用低分子肝素钠4000IU,每12小时皮下注射,连用7-10天;使用时必须测定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1倍停用。同时嘱患者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3]。术后3天拨除引流管后应用CPM关节锻炼仪锻炼,对于应用骨水泥型的人工关节患者一周以后即嘱患者拄双拐下地行走。36例患者无1例出现DVT。

3假体周围骨量丢失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的骨量丢失是导致股骨假体发生松动,下沉或假体周围骨折,从而引起人工关节远期生存质量下降的重要内在原因。THA术后骨量丢失主要与假体周围的应力遮挡效应和骨溶解反应有关。通常股骨近端生物应力正常的负荷传导是从股骨头到股骨颈,再由此处的骨皮质和骨松质传向股骨干,而在植入弹性模量高于骨的金属假体后,躯干的负荷就直接由人工股骨头传递到下方的金属颈、柄部,一部分负荷绕开了股骨近端的骨质。无论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还是骨水泥型假体,源于假体和骨床或假体与骨水泥界面之间摩损形成的碎屑或人工关节周围的异物,时刻在假体周围诱发无菌性炎症反应,形成炎性肉芽肿,从而使假体周围骨质被溶解、吸收。术后如何预防假体周围BMD的丢失,改善假体周围的骨质,延长人工关节的寿命是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的话题[4]。我们的36例患者术中均应用脉冲冲洗,术后二磷酸盐的应用以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应用,在短时间内的随访中效果尚可。我们应用每14天口服依替酸二钠400mg。随访1年复查髋关节X线片及腰椎X线片,发现骨量丢失不明显。这与我们病例选择与随访时间过短有关系。

4脱位

脱位是全髋置换术后的一个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10%。Goodman(2001)认为有下列因素导致脱位:①昏迷病人;②系神经性疾病、中风、酒精中毒者;③与手术入路有关;④疾病情况如髋臼前壁或后壁缺如或发育不完善;⑤假体类型选择不当;⑥手术医师经验不足;⑦膝关节有X线力线不正因素;⑧未修复关节囊和软组织等。我们选择的手术入路是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术中尽量不予臀中肌切断,应用脉冲冲洗,将骨屑及骨水泥完整地清除干净。术后嘱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培养病人术后正确的穿鞋姿势,坐厕不宜过低,不宜坐低凳,防止出现身体前倾,双足分开,双膝并拢的不良姿势[5]。并且严格嘱患者避免再次外伤。36例患者未出现脱位之并发症,这与病例过少是相关联的。

5异位骨化

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是存在于软组织内的原始间质细胞受到刺激变为成骨细胞的结果,一般认为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因素有:(1)术前因素:①髋关节疾病及个体素质:强直性脊柱炎,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发生率较高;②有髋关节手术史的患者;(2)术中因素:①手术入路:前外侧切口发生率最高;②大转子截骨;③软组织创伤严重,止血不彻底,骨屑残留;④连续硬膜外麻醉。(3)术后因素:运动可刺激间质细胞转变成骨母细胞,故术后运动量多的患者,异位骨化发生率高。我们的36例患者均选择全麻,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入路,经验娴熟的高年资医师术中轻柔操作,彻底冲洗、止血,术后负压引流及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消炎痛,连服6天。随防1年,X线检查没有发现1例有明显的异位骨化产生。

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治疗髋关节疾患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越来越成熟和广泛推广。我们在更多病例和更多的病种的应用上会遇到更多的并发症。作为医务工作者只有更认真地认识和及时处理每一个病人的每一种并发症,才能给病人更好地解除痛苦。

参考文献

[1]蔡桦.中西药预防人工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对照观察[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8):1587

[2]丛锐军,刘伟,李晓华,等.全髋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09, 2(6):68-69

[3]贾金鹏,周勇刚,王岩,等.全髋关节翻修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处理[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1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