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风光范文

时间:2023-04-11 06:3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风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风光

篇1

今年的庆黄金周又掀起了一波旅游热浪。近日,中旅游研究院联合携程旅行网今年庆黄金周旅游人气城市排行榜,北京高居榜首。据市假日办统计,庆黄金周北京旅游总人数达1069万人次,同比增长15.1%,旅游总收入达到68亿元,增长12.8%。其实,作为名满天下的古都、家首都、际化大都市,北京有这样火爆的旅游景象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十二五”时期,北京确立了打造际一流旅游城市、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北京旅游的未来更将是风光无限。

旅游业的大发展对于北京有大意义。北京正在建设色的世界城市,打造际一流旅游之都是北京迈向世界城市的不可或缺的一步,一个旅游业孱弱的城市是不能称之为世界城市的。由于具有广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有力拉动消费需求、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绿色环保性且承载文化等特性,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已是世界上发展最快、需求日益旺盛的产业之一。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无疑是推动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北京有享誉世界的长城、故宫、天坛等世界著名历史文化遗产,也有极具现代气息的鸟巢、水立方等奥林匹克遗产;有朴实自然的百姓生活,也有时尚高雅的商务及休闲娱乐场所,作为首都和际交往中心,北京是全性活动、际会议和际重大赛事、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举办地。北京的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厚。经过多年发展,北京旅游业也在不断壮大,2010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超过1.8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突破50亿美元,内旅游收入达到2425.1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7%,旅游总收入、产业规模位居全各大城市首位。打造际一流旅游之都、培育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北京拥有着良好基础。

目标已定,事在人为。为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北京市委市政府显现了魄力和决心,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出了创新旅游管理体制的重大决策,将原市政府直属机构――旅游局升格为旅游发展委员会并纳入市政府组成部门,同时决定从今年起市政府每年拿出10个亿资金用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高规格召开了旅游发展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市领导清晰阐释了“大旅游”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提出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有效注入旅游元素,旅游业与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更多的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多样化、服务便利化、管理精细化和市场际化,这是改变现有旅游服务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还不能适应旅游者不断增高的旅游需求的状况,通向际一流旅游之都的不二路径。

据悉,庆黄金周一结束,北京市旅游委就启动了“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及首批建设项目,将利用信息化、物联网技术手段,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的应用。随着旅游“十二五”规划和其他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北京旅游未来的无限风光已不再遥远。

篇2

近年来,随着南京明城墙申遗工作的开展,明城墙风光带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城墙保护方面,学者周琦(2008) 和蒋建省(2009)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主张以“城墙原真性”为前提局部修整城墙;黄慧英(2003) 、张辰(2006) 、郑琦(2013)则认为保护城墙与周边道路、建筑所形成的空间关系是古城墙保护的重要内容和最高形式,主张以“城墙完整性”为原则整体保护城墙。城墙旅游开发研究方面,周成海(2006) 、徐茜(2007) 提出了整合城墙周边资源、分段开发城墙的观点,姜武堂(2001 ) 、刘思敏(2014) 则深入探讨了如何平衡明城墙保护与旅游开发。总体来看,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明城墙历史价值与保护手段的探讨,对明城墙风光带旅游开发关注较少,以定性分析与归纳为主,定量研究有待加强。

本文基于284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被调查者对明城墙的游览意愿及对城墙开发方式的认可度,为明城墙风光带的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概况

(一)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在南京夫子庙景区、老门东景区与玄武湖公园对来宁游客和南京本地市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4份,问卷回收率达到94.7%。

(二)样本概况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后,笔者运用 SPSS 20.0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中南京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数量基本持平;年龄结构以19-30岁青年为主,占比高达61.3%,18岁及以下和50岁及以上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所占比重较小;受教育程度构成具有学历较高的特征,本科及以上占比72.2%;月收入分布以2000元以下的比重最高,占比45.4%;职业构成具有多样性,基本涵盖了各类职业,其中学生、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文教科技人员所占比重较多。

二、调查统计分析

(一)旅游意愿

明城墙风光带对于游客的吸引力直接决定了游客是否选择其作为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南京本地居民曾经游览过明城墙的人数比重达78.9%(见图1),远远高出外地游客25.3%。明城墙作为南京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地标性建筑,大多数南京人都曾有过登临城墙观光、休闲散步的经历,但于外地游客而言,在面对南京数量众多的旅游景点时,明城墙对他们的吸引力较低。在问及外地游客此行是否将游览城墙时,仅28.2%的游客表示将游览明城墙,说明明城墙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无法吸引大量游客登临。

(二)旅游偏好

1、登临地段偏好

不同城墙地段间存在的景观资源与进入方式的差异,使各个地段的吸引力有所不同。调查显示,在当前明城墙已开发的4个主要段落中,被调查者选择各段段城墙的比例依次为29.2%、49.6%、16.9%、4.2%(见图3)。被调查者最乐于登临台城―神策门段城墙,原因一则是台城―神策门段城墙风光带旅游资源丰富,有玄武湖、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在内的旅游吸引物,二则是该段落位于南京市中心,登临城墙可一览南京都市风貌。占比位居其次的为东水关―西水关段,该地段中有中华门城堡景点、十里秦淮风光带美景、老门东集市等丰富的旅游吸引物,知名度较高,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2、城墙活动类型偏好

数据显示,44.4%(见图4)的被调查者乐于参加城墙历史文化陈列和民俗活动,可见多数消费者希望在游览中了解城墙的建造文化、军事文化和生活文化,参加与城墙有关的民俗活动,获得互动体验。34.9%的被调查者选择“城墙周边景观”,随着近年运动类活动的快速发展,环城墙徒步活动受到大众青睐,这种方式既可锻炼身体,亦可同时感受南京城历史沧桑和现代文明。

(三)城墙开发方式认可度

目前,南京已采用涉及“墙上、墙内、墙外”的多种开发形式打造明城墙风光带,但被调查者对于不同的开发方式观点不一。从图5可知,在被调查者认同的开发方式中,以“墙外”活动为主,“墙内”活动为辅。“墙外”的开发形式主要有“打造明城墙市民广场和遗址公园”和“建立环城墙绿道,开展步行、骑行活动”,占比分别为46.8%和62.3%,这类开发形式既满足游客景观欣赏和休闲游憩之需,又保护墙体本身,因此这种健康绿色的开发方式受到最多人认同。“墙上”开发方式主要有观光黄包车和自行车骑行,选择这一方式的被调查者仅占21.5%,部分游客认为这一形式易对城墙造成损坏,且城墙部分路段狭窄,无法保证自行车骑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故这种开发方式不受欢迎。

(四)对新、复、改建城门及城墙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南京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对新、复、改建城门及城墙的态度不一。数据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些举措“破坏了城墙完整性和原真性”(见图6)。有41.5%的被调查者认为近年修复城墙的举措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赞同“满足了旅游业发展的需求”这一观点的外地游客占27.6%,可见他们对明城墙旅游开发持积极态度;21.9%的本地居民认为这些举“顺应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明城墙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与生活紧密联系,故本地居民更关注城墙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五)城墙申遗及条件调查

自2006年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以来,南京明城墙一直在为申遗做准备。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3%的被调查者认为明城墙必要申遗。56%的被调查者认为明城墙能够申遗是因其见证了南京历史变迁、蕴含了丰富文化价值。因此在今后的申遗工作中,建设新的城墙博物馆不失为好的选择。此外,城墙下的民俗文化也受到游客关注,对于“墙根文化”的整合展示,也是满足游客需求、促使申遗成功的重要举措。

三、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明城墙旅游意愿度低,现有开发方式认可度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8.2%的外地游客表示此行将游览明城墙,相较于南京中山陵高峰时期一天游客数量19万的火热程度,明城墙旅游意愿明显不足。此外,被调查者对于南京明城墙部分开发方式的认同度并不高,认同度最低的“墙上观光黄包车和自行车骑行”仅占21.5%,可见明城墙现有的旅游开发方式有待改善。

2、登临地段与活动类型偏好存在差异

调查显示,分别有49.6%和29.2%的被调查者选择登临“台城―神策门”段和“东水关―西水关”段城墙,可见开发较为成熟的两段城墙更受到被调查者的偏爱。44.4%的被调查者选择“城墙历史文化的陈列与民俗活动”,而选择“城墙旅游开发活动”的被调查者仅占6.3%,远低于前者,表明明城墙历史文化价值得到肯定,而城墙旅游开发类的活动受欢迎程度不尽人意,亟待改善。

3、城墙修复工作得到认可,申遗工作得到有力支持

研究表明,近年来一系列新、复、改建城门及连接城墙的举措得到认可,41.5%的被调查者认为修复城墙的举措有利于城市发展和旅游建设;与此同时,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明城墙有必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且56%的被调查者认为明城墙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其能够申遗的重要条件,说明明城墙作为南京重要的历史古迹,申遗工作受到普遍支持。

(二)对策

1、挖掘城墙资源,设计特色产品

南京明城墙文化底蕴丰厚,有丰富建筑工艺价值、山水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等,而当前城墙资源利用度较低、开发项目较少,因此今后应采用多种形式开发城墙。一方面要着重展示其文化底蕴,可打造神策门瓮城、明城墙博物馆、世界城墙遗产展馆、临湖厅国内城墙文化展厅等。另一方面,城墙风光带景观优美,可通过设计特色节庆活动展现其旅游价值,如开展春季城墙马拉松、夏季露天电影节、秋季城墙摄影大赛等,用多种形式的城墙活动吸引更多游览者走近城墙。

2、细分旅游市场,分段开发城墙

南京明城墙全长达25.091公里,受限于时间与体力,游客大都选择对其中一段城墙进行游览。因此城墙开发要注重细分游客市场,把握游客群体旅游偏好,根据不同旅游偏好推出符合其需求的段落开发方案。

目前,南京明城墙被划分为6个段落,6段城墙各具特色,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放大不同段落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各具吸引力。调查发现,台城―神策门段及东水关―西水关段城墙受到了南京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普遍欢迎。台城―神策门段落的特色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因此在今后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可着重打造该段城墙风光带,整合周边景点如玄武湖、鸡鸣寺、神策门瓮城等,为游客提供更优的山水城林景观。东水关―西水关段落蕴含城南记忆,开发方向可着重展现市井生活大观,联动周边夫子庙、老门东等景区,打造水关遗址公园和创意集市。

3、提高城墙修复工艺,加速申遗进程

在明城墙修复过程中,应提高修复的工艺水准,采用古工艺烧制城砖,用更科学的技术手段维持城墙基本的结构、材质、形象和体量,做到修旧如旧来保证明城墙的原真性与完整性,从而推动申遗工作的进程。

同时,明城墙作为古都南京历史发展的一个文化符号,政府要加强对城墙文化的宣传力度,弘扬城墙文化价值。通过陈列城墙历史图片、出版城墙文化系列丛书、拍摄纪录片等方式,使明城墙蕴含的历史人文魅力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接受,让更多人主动参与到保护城墙、弘扬城墙文化的工作中来,为明城墙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助力。

4、加强旅游营销推广,提高明城墙地位

南京明城墙作为古都南京的重点文物,其历史文化价值得到高度认可。在明城墙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之际,应加大明城墙旅游的推广力度,通过节庆营销、影视营销、网络营销等多元化的营销推广手段,塑造并传播“明城墙――南京古都的记忆”的品牌,打响明城墙风光带的旅游知名度,提高明城墙在南京众多旅游资源中的地位,使其成为古都南京的城市名片。

篇3

关键词:乡村旅游;百丈峰;问题;对策

一.优势

百丈峰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东南部,海拔424米,距新余市城区45公里。境内为森林小气候,年均气温16.8℃―18℃之间,年降雨量1573.6毫米左右,夏天凉爽。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935公顷,活立木蓄积92988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0.8%,主要树种为杉木、湿地松、马尾松、樟树、毛竹等。境内森林景观奇特,人文景观多彩,有皇帝洞、三县亭、东风坛、雷庙等,及白鹭候鸟小区。交通通讯便利,公路从城区直达,正在兴建的沪瑞高速公路由东向西从山脚旁穿行而过,为森林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

(1)目标市场不易确定

我省有庐山、三清山、井冈山、龙虎山等一批名山,它们的知名度远比百丈峰高,且从我市到这些景区(除三清山之外)所花时间都在两小时左右,目前去百丈峰景区也需要耗费差不多的时间。从知名度和所花费的路途时间上来看,百丈峰景区的避暑优势不明显,客源也就难以把握。其中龙虎山景区是我国道教发源地,在这点上,百丈峰景区很难与之抗衡。

(2)配套设施不全

旅游的六要素存在严重短缺现象,存在重餐饮,轻配套。由于要素支撑不足,配套不齐,因此难以承接外地及一定规模的旅游群体。目前景区游客往往是朋友几个、家庭几户结伴而行居多。游乐设施也少,无法提高游客的兴趣。饮水和厕所的卫生条件差。

(3)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匮乏,现有人员素质较低

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管理需要懂旅游、懂管理的双重人才。当前开发乡村旅游的人才和资金短缺,直接影响了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乡村旅游地的管理人员主要是政府官员和村干部,且分工不到位,职责不清,管理混乱;从业人员主要是当地农户,真正懂得旅游开发和经营管理的人才极其缺乏。

(4)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景区在开发中经营者环境意识淡薄,生活污水、垃圾等废弃物缺乏合理的处理,造成环境污染。资源保护意识弱,目光短浅,只注意眼前和局部利益,没有真正把旅游资源的保护当成旅游发展的生命线。人们到乡村休闲度假,远离工作和城市的喧嚣,经常会出现不爱护游玩设施,践踏草地、庄稼,采摘野花等不文明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三.对策

1.全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坚持文旅互动,深入挖掘景区景点。

百丈峰乡村休闲旅游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同时应特别强调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的自然性,人文景观的质朴与原始性,把这作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特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发展佛道文化,建设以云峰禅寺为龙头的百丈峰佛道文化景观。休闲居住上着眼于文化的乡土化,以乡土化作为其最大的卖点。景区还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开发适合他们并受其喜爱的旅游景点,如针对青少年可开发一些攀岩、骑马等;针对老年人可提供垂钓、练习书法的个人书房等等。

2.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良好的交通是发展乡村游的一个前提条件,要想做大乡村旅游,一定要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尽管百丈峰离新余城区仅有45公里,但目前从市区经罗坊镇上高速,从下高速再到景区,私家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算,需要花费2小时左右的时间,且有些地段路况不好还在完善中。无自驾车居民还是会选择坐公交出行,那就不仅要抓紧景区外道路的整修与规划,还要尽可能地协调旅游开发公司或相关部门,规划公交线路或配备专线班车使游客进得来,出得去。

3.积极、认真开展旅游宣传促销。

坚持遵循百丈峰景区管委会的统一谋划和管理,对景区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通过与高校如新余高专旅游专业合作,以定向招生的方式培养发展旅游业急需的各种人才。进而加大百丈峰宣传,要不断更新旅游宣传册和宣传品;广泛学习和借鉴各地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强与本省各大景区和旅行社的战略合作,联合打造百丈峰精品旅游线路。

4.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对区域经济拉动较大的产业,需要创新举措,合力推进。百丈峰景区可按照“自主开发与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精品景区”的思路,组建百丈峰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变被动为主动,实行边开发边招商的原则,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其向产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在融资开发过程中,要杜绝各种急功近利和破坏性开发,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篇4

山西自古就有“表里山河”之称,自然风光雄奇秀美。全省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8处。太行山、吕梁山峡深峰奇,雄秀壮美;五台山、恒山群峰环抱,形神通灵;中条山、管涔山林茂水秀,景色宜人;汾河流光溢彩,绣万千景致;黄河飞瀑穿峡,拥无限风光。另有长城雄关、遍地温泉,让三晋成为游览观光、避暑度假、休闲养性的理想之地。

现今,生态旅游已成为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大众化旅游产品类型。2009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生态旅游年”。山西省将以“走进绿色山西,感受生态文明”为主题,在充分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推出一批别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掀起“山西人游山西”的旅游热潮,增进山西人对山西旅游的了解,增强山西人对山西的热爱,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拉动内需中的综合带动功能。

“山西人游山西”生态游活动将以“太行山水、黄河风光”两大经典产品为龙头,推出“20条生态旅游线路”、“百家生态旅游景点”,真正形成“春看、夏观、秋赏、冬玩”,四季不断、月月精彩的生态之旅,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新风尚。

来吧,随着春天的脚步,携亲朋好友,感知三晋神奇秀美的山山水水……

太行山水

阳泉藏山娘子关武乡太行龙洞平顺太行水乡平顺天脊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陵川王莽岭陵川锡崖沟珏山蟒河自然保护区

黄河风光

万家寨老牛湾娘娘滩、太子滩碛口古渡黄河壶口瀑布永和乾坤湾黄河大禹渡

天龙山、崛围山、蒙山、汾河公园、森林公园、晋祠、太原东湖醋园、太原莲花土雕群风景区、清徐白石葡峰山庄、汾河二库、中隐山生态旅游区、青草坡景区、龙池山庄

茂源牧场―神溪水乡―天赐山生态旅游区、北泉村―桃花山生态旅游区、水神堂湿地―白羊峪―圣佛寺―圣泉寺―甸顶山空中草原生态旅游区、黑龙寺原始森林―边塞古镇新平堡生态旅游区、大泉山―镇边堡生态旅游区、管家堡长城生态旅游区、得胜堡生态种植园、大同县乌龙峡景区、刘官庄晋北民俗文化村

平定冠山景区、藏山风景名胜区、娘子关景区、阳泉小蘑菇度假村、阳泉银园山庄、阳泉药林寺森林公园、阳泉龙海山庄自然风景区、阳泉翠枫山生态旅游区、滹沱河温泉(漂流)、狮脑山森林公园、桃河公园、北山公园

晋城山里泉旅游区、晋城珏山旅游区、陵川王莽岭景区、陵川黄围山生态旅游区、蟒河风景区、阳城皇城相府、九女仙湖景区、凤凰欢乐谷

贾家庄生态园、柳林县昌盛农场、北武当山风景区、柳林黄河三峡母亲景区、交城卦山风景名胜区、临县碛口风景名胜区、庞泉沟生态旅游区、玄中寺、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

右玉生态旅游区、怀仁金沙滩生态旅游区、清凉山生态旅游区、朔城区神龙海湿地公园、紫荆山生态旅游区

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五台山南梁沟、五台山驼梁风景区、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万年冰洞国家地质公园、管岑山国家森林公园、山西省天池湿地自然保护站、汾河源头国家水利风景区、禹王洞国家森林公园、定襄东峪风景区、大营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汤头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前郝村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顿村温泉度假村、奇村温泉度假村、黄龙王沟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白人岩、黄河晋陕大峡谷、万家寨―老牛湾、娘娘滩、荷叶坪、五寨沟

壶口瀑布、临汾姑射仙洞风景名胜区、霍州陶唐峪景区、七里峪生态旅游区、曲沃太子滩农业观光园、舜王坪、古县牡丹园

长治天脊山生态旅游区、平顺太行山水、太行山大峡谷、长治百草堂景区、襄垣仙堂山旅游区、平顺西沟、长治城区塔岭山景区、黎城黄崖洞景区、沁源灵空山风景区、武乡太行龙洞景区、平顺井底民俗村、襄垣县宝峰湖景区、潞城高山流水风景区、长治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平顺华野漂流景区、武乡板山风景区

篇5

关键词:大连;旅游市场;旅游开发;旅游整合

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184-03

大连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且开发出了如老虎滩海洋公园、金石滩旅游度假区、星海广场等许多著名景区景点,收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作为我国最佳旅游城市,大连旅游市场的开发还不是尽善尽美的,存在着资源开发不平衡、市场发育不健全、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本文拟就大连市旅游市场开发中的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进一步发展与整合的思路,希望能对大连市未来旅游发展带来有益的借鉴。

一、当前大连市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

旅游资源的保护、规划、开发、建设、宣传滞后于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相对不充分,空间布局不甚合理是制约大连旅游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得天独厚的海岛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海上活动、海陆结合的项目基本空白。北部山区的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如北部温泉区、天门山、步云山、老冒山等旅游区等未得到充分发掘。

2.旅游市场发育不健全

一是国际市场客源开发力度不够,国内市场开发不足,有组织接待所占比例不足来连旅游者10%。大连市民出游市场,缺乏计划引导,呈盲目状态。二是旅游基本配套设施相对滞后[1]。多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受制于相关行业的问题较为突出,旅游资源管理受多行业领导,市、县、区对旅游项目的调控缺乏手段;旅游旺季交通的运输能力、旅馆的床位紧张等问题还有待很好地解决。各风景区的服务设施与旅游事业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距市区较远的风景区,餐、住、行及土特产品的采购难尽人意。三是与旅游市场体系相配套的旅游商品、信息、培训、口岸服务体系、宣传促销、景点形象传播等方面也需要加强和完善。

3.旅游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及自身条件,适时地发展新一代产品,是对旅游业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的共同要求,也是对应变能力的挑战。发展旅游业,就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大连市旅游产品目前从整体上看,还属于发展中的模式,第一代产品―观光游览型旅游占很大一部分,而休闲度假产品、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满足新的市场要求的特种旅游产品偏少。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保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而且在这种产品模式下,主要靠接待扩张很难避免对资源的破坏性利用和廉价出售。另外,由于大连旅游以滨海观光为主,形成明显的旺季、淡季,淡季客源明显偏少[2]。

4.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

“特色”是旅游这个不断创新行业的生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要想取得一席之地,吸引旅游者,必须根据国际动向和自身条件,开发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大连目前的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档次不高,规模不大,缺乏吸引力,缺少唯我独有的拳头产品,具有垄断性和轰动效应及主题鲜明的大型骨干项目尚待开发完善。这种情况影响了大连市知名度的提高,阻碍了大连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大连市旅游市场开发整合的优势分析

1.旅游资源的类型组合和地区互补性极强

根据大连的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和旅游产品状况,可将大连的旅游资源划分为三大旅游区:城市风光旅游区、海岛风光旅游区和北部山水风光旅游区。城市风光旅游区,主要包括市区、旅顺口区、金州区、开发区、金石滩旅游度假区,目前,大连市区开发利用程度最高。基于这些旅游资源,可以发展会展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购物旅游、节庆旅游等。

北部山水风光旅游区,主要包括北三市(普兰店、瓦房店、庄河),旅游资源包括素有“东北小桂林”之称的冰峪沟、林木茂密、古迹众多的辽南名山大黑山、辽南最高峰步云山,以及英纳河水库、转角楼水库,以及众多农业生态示范园区等。基于这些资源可以发展山水风光旅游、温泉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

海岛风光旅游区主要包括海王九岛在内的长海县,旅游资源包括石林、云海、佛光、海滩等,属于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可以开展海上娱乐、海岛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赶海旅游等。

三大旅游区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包括了现代都市风光、山水生态温泉和海岛风光这三种极富特色的旅游吸引物,互补性极强。而且各种旅游资源所处位置相对集中,便于集中开发管理。

2.区城交通网络发达

大连交通四通八达,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海运、航空、铁路、公路、管道五种运输方式一应俱全,其中海运方面,已经形成了以大连港、北良港、大连湾新港、旅顺新港、长海港、皮口港、长兴岛(在建第六代集装箱码头)码头为支撑的,大型大港口群。大连的周水子国际机场是4E级的国际航空港,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国内重要干线机场之一。国际航线排名居全国前列,国内外城市通航数量和客货吞吐量居东北地区首位。而且、供应、服务、保障、管理等支持系统配套完善,商贸、旅游、金融、保险、信息等第三产业联动发展。这为大连发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市区交通系统与对外交通系统相连接,构成了海陆空立体的交通网络体系,为旅客提供了方便舒适的旅游环境,为游客进出大连提供了有效的交通支持,成为大连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力量。

3.政府重视

大连市政府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在制定《建设“大大连”规划纲要》中,特别明确了旅游的城市功能定位,将区域性旅游中心作为“大大连”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并制订了详细的旅游规划,对全市的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空间布局,对区域旅游规划和各旅游景区进行形象定位和主题形象导向。2005年,大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确立并发挥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要“全面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加大资金扶持投入”,“实行土地优惠政策”和“优惠的税收政策”。

三、加强大连市旅游市场开发与整合的路径

1.旅游资源的整合

大连虽然有一大批特优级旅游资源,但缺乏黄山、九寨沟那样的世界级和全国级的单向的、富于卖点的顶级旅游资源。大连在滨海旅游城市中的重要优势在于:特优级的都市景观、蓝色海洋、森林温泉和近代人文资源的多样化组合。从大连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空间结构状况来看,大连市旅游也具备实施“东延、西展、南拓、北进”战略的资源条件,即以中心城区为基点,向东积极开发长山列岛旅游资源,向西大力开发滨渤海旅游资源,向南重点优化旅顺的人文旅游资源,向北深度开发北三市的林泉资源。

大连旅游资源整合应分别整合并凸显都市旅游、蓝色海洋、历史人文、绿色生态这四大特色,并通过清晰主题进一步有机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应着力深度开发现代都市资源;进行战略性的连续开发和生态型开发蓝色海洋资源;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开发近代人文资源;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量,推进北部内陆及沿黄渤海岸带“绿色生态”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3]。

另外,大连三大旅游区还可以开展共同的旅游项目,即度假旅游,如金石滩滨海度假旅游、北部温泉度假旅游、海岛度假旅游。基于这一点,应联合促销,各区针对不同的旅游目标市场,开展营销活动,提高服务档次和水平,创造大连度假旅游品牌,防止趋同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城市旅游区和海岛风光旅游区以滨海风光为纽带,开展以滨海旅游为主体,都市风光与海岛风光相结合的娱乐休闲光旅游,开辟城――海――岛旅游路线,开发共有的滨海旅游资源优势,互补联动,合作发展。

城市旅游区和北部山水风光旅游区交互地带是城乡结合部,两区应该共同致力于这一区域的旅游开发,在此地带建成环城游憩区,使之成为市民周末度假休闲的后花园。另外,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可达性,促进城乡对游,加强交通走廊风景建设,美化进出城环境,在这一基础上,开辟城―园―乡旅游线路。

2.旅游管理体制的整合

零散行业市场秩序混乱、非法竞争是大连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协会的组织方式对企业市场行为进行规范,使竞争有序化,保护合法经营人的利益;通过其监督职能提高企业管理和经营水平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在政府和民间组织合作开发模式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公平、增加就业、保持区域平衡、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提高旅游地居民福利,保护旅游资源和区域生态环境等,以抑制旅游市场负面的外部性影响;制定宏观政策和市场规范、法规确保市场进行稳定;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确保旅游市场发展具有战略性。而民间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加强企业日常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丰富服务种类、改善旅游接待方式和环境、加速技术创新和应用、建立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增加旅游投资和项目开发等,提高旅游竞争力;增加旅游收入、增强经济实力;提高职工福利和工资,增加企业凝聚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形象;协调企业间的关系。通过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协作,可以更好地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和监督,进行旅游统计分析,综合效益评估、环境影响评估和监测,发展旅游教育,协调区域和国家的关系,改善旅游地可达性,提高旅游地形象,并开展对游客环境保护教育和绿色消费宣传。

3.区域旅游空间的重构与整合

要整合优化大连的旅游资源开局,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以旅顺口和新市区为侧翼,以北部林、泉、山、水为呼应,以沿渤海、黄海岸为廊道,向中部、北部地区延伸的发展格局,有效改变大连旅游资源开发“一头沉”现状。

为了发挥区域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开展观光、度假、康复、疗养、购物、商务、会议、科学考察等综合旅游活动,大连市应形成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布局。大连旅游区开发目前主要集中在本区南部的旅游金三角地区,空间布局很不平衡,造成金三角区超负荷运转,其他很多地区的旅游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大连市应想办法扭转这种南重北轻的发展格局,在原有基础上,以各市县为依托,以城市风光旅游区、海岛风光旅游区、北部山水风光旅游区为载体,通过海陆空三大系统将大连的旅游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三区开发、两两融合、联动发展,构建大大连旅游的新格局,以适应建设大大连的发展需要。

4.旅游市场整合

大连的入境旅游一级市场是以日韩俄为主的东北亚地区,二级市场是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欧洲和北美地区;澳洲可以看做大连的三级客源市场。从近期旅游市场的拓展方面看,大连应抓住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产业高速发展的机遇,发挥地缘优势和历史渊源优势,深入发展并巩固以日韩俄为依托的东北亚市场;以国际友好城市为支点,向其他地区扩展。

国内旅游方面,大连的国内旅游正步入以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特征的全面、快速的发展时期。就市场格局来说,大连国内旅游市场呈现近地缘市场(东北、环渤海)为主体,以上海、广东为重要支撑的市场格局。未来大连国内旅游的一级市场将是东北市场和内蒙古东部市场、京津冀―山东等环渤海市场,二级市场将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市场,三级市场将是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及中部地区。从市场拓展的方面来看,大连近期应首先立足本省、东北及环渤海的近中程客源,深度开拓北京、辽宁市场,继续巩固其主力市场地位;同时加大天津、上海、广东、山东、内蒙古市场的开拓力度,使之成为未来新的主力市场;积极开拓江苏、浙江、环渤海的河北、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中部地区市场,使之成为将来重要的旅游市场。

5.旅游产品系统整合

都市旅游。即以大连中心城区为中心,以便捷的海、陆、空客运交通,完善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良好的服务质量,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构筑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充分挖掘大连“浪漫之都”的特色,紧扣“浪漫时尚”的主题,充实内涵,弘扬特色文化,充分展示与主题相匹配的海滨、建筑、街区、广场、节庆、会展等都市风采。通过规划整合,形成大连独特的“浪漫模式”。要保护好大连殖民时期的欧式建筑与日式建筑,特别是大连现有的欧式建筑与大面积的草坪都体现了浓郁的欧陆风情,这对国内一级市场与亚太经济圈、东南亚各国次级市场都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今后还应进一步创造一种西洋的、现代的、优雅的文化氛围。同时,积极开发夜间娱乐项目,整合大连的广场、演出场所、酒吧、港湾等场所,策划具有吸引力、创新型的夜间活动。在浪漫时尚的主题下营造浪漫的旅游吸引物,提升城市个性,做强做大与旅游紧密相关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各类城市产品,壮大以服装为主题的会展旅游和商务旅游,形成以都市休闲为主导,系列个性化主题和谐并存的产品群[4]。

海洋旅游。大海是大连认知度最高的旅游资源,海洋旅游应该以海洋为特色,在强调对海洋、海滨、沙滩等资源进行严格保护的前提下,以金石滩、金渤海岸、长兴岛、仙浴湾、长海县等为重要支点,以海岸线、海湾、海角、海港等潜在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滨海休闲度假、邮轮旅游、沿海主题游船旅游、游艇旅游、帆船旅游、海岛旅游等为重点,做足海洋文章,开展水边休闲娱乐活动如模拟海员出海、渔民生活体验、特色游船、帆船、滑板、冲浪、潜艇比赛、沙滩竞技、水上庆典、海底探险等活动,突出自然与人的和谐及时尚气息,使之成为大连旅游的名牌产品。

篇6

关键词:桂林民俗旅游;旅游资源现状;开发策略

桂林市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少数民族68万人,占总人口的14%。其中苗、瑶族居多,所以通过研究两个有代表民族的民俗文化,可以进一步了解淳朴而浓郁的民族风情,而且,调查民俗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为桂林少数民族研究做出一点贡献。然而少数民族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指导,开发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比如:开发过度没有保护好当地的文化、非物质遗产的流失等问题都给少数民族旅游开发带来了不少的阻力;在学术界一直在呼于保护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防止民俗文化流失严重。所以旅游文化开发保护的研究中不断提出了各种的保护措施和模式值得我们各界高度的重视。

一、国内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旅游开发状况

近年来,以民族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期间涌现一大批独具特色、闻名中外的少数民族旅游村。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我国各地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之一。民族风情这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为当地的经济生活水平带来了极大的收益。但是与此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却存在着种种的问题。在这个民族风情开发的浪潮下,不乏成功的案例。这些民族风情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西双版纳傣族园,在开发的同时与文化保护并重。傣族园从开发之初就确立了"保护就是发展"的发展理念,并严格执行。从而在自然环境、人文艺术得以保护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其的指导方针贯于整个旅游系统与生态保护思想之中,从而使得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旅游发展。

二、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民俗风情旅游开发状况

(一)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概况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桂边陲。龙胜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8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龙胜各族自治县,聚居着侗、瑶、苗、壮、汉五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16. 9 万的75 %以上。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一个少数民族栖居的地方,所以研究各少数民族旅游开发状况具有很大的意义。龙胜正以独特的民族风情,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旅游者。其中的龙胜梯田、温泉更是闻名于世。龙胜境内有许多有地方民族特色节日。其主要节日有:二月的春社(壮族祭坛),二月十五的花瑶花炮节;三月三的歌节,三月十五的红瑶红衣节;四月的红瑶八牛王节;六月苗族的尝新节;九月苗族罢谷节。龙胜少数民族的节日主要集中在二、三、四、六月,这样就可以集中的开发这些节日,创造新的旅游高峰期。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全县辖6乡3镇,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恭城文化源远流长,文物古迹甚多,古建筑有列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孔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还有分布于莲花、巨塘一带的晋代古墓群。恭城总人口27.7万人。境内居住着瑶、汉、壮、蒙等12个民族,其中瑶族人口14.4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52%。恭城人口主要以瑶族为主,这样对研究瑶族的发展和民族风情的开发有着很大的意义;由于恭城整个城市都是以瑶族人口为主,为此本文主要研究恭城的民族旅游开发状况和文化开发的情况。恭城已经开发的主要节日有:二月十五的花瑶花炮节;三月的桃花节;四月的红瑶八牛王节。

由此可见,恭城的节日开发不足,还在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其中比较成功的桃花节可以作为其发展的榜样为其他节日的发展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二)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1龙胜各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龙胜县开发少数民族村寨的同时,结合本地的风土人情以及自然与原始的特点,发展出一条特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效果显著。现已开发的有银水侗寨、金竹壮寨、黄洛瑶寨、白面瑶寨、细门瑶寨、三门红瑶寨、岩门苗族村寨。七个民族风情旅游点。现开发的七个民族村寨中,一个是侗族村寨,一个是壮族村寨,一个是苗族村寨,其他都是红瑶村寨以及龙胜温泉。

以民族民俗文化为资源, 结合自然环境走出一条特色道路。和平乡的平安村, 一个建于海拔700~ 800 米高山上的壮族村寨。现在道路通畅,与外界交流便利,更有利于当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平地少, 只能开山地以增加耕种面积, 从而形成了绵延数里, 高耸入云的壮丽的梯田景观, 著名的龙脊梯田就位于平安寨与龙脊寨的区域内。当地苗族的文化、栏式木楼苗族服饰、长发等、以及当地的各种节日。把这些文化和自然资源融合在一起,成为龙胜梯田开发的一个重中之重。

少数民族的节日融合了在各地旅游当中。龙胜是少数民族住居的地方,在节日上与汉族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苗族的"尝新节"、"鼓坛节"等活动;壮族的三月三、四月八的"歌圩";瑶族的"盘王节"、"红衣节"和"打旗公"等节庆活动。这些活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欢乐的气氛, 并让游客参与其中, 具有良好的效果, 可谓办出了龙胜旅游的特色。尤其是"红衣节", 已成功地举办过多次。

2恭城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恭城现成的民族风情开发,结合历史文化,三庙一馆。三庙一馆是指:文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由于恭城的历史文物很少,所以这个开发的余地不多,恭城政府也没多大的宣传,弄得很多游客去到恭城后还不知道有"三庙一馆"。

以自然优势为依托 ,以政策优势来引导,县政府已经着力把我县打造成文采恭城,风情瑶都。从而通过这些景点,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了解恭城的油茶文化、瑶族的梅山文化、生态文化、风水文化。我们有地原、资源、交通优势,完全有理由把旅游景点打造成上级别的景点,把我县打造成文采恭城,风情瑶都。 恭城在发展少数民族风情已经大力发展其特色民族商品。比如,五色粗珠、花糖。

三、桂林少数民族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自然风光,淡化人文资源的挖掘

虽然龙胜梯田和温泉、恭城的桃花节等都是依赖山水风光的自然景观而存在,但是作为一项旅游项目,应该注重当地的民族风情节令习俗,居住地民俗,生产习俗和游艺竞技民俗等结合起来。龙胜的旅游项目所占比例: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总投资为21353万元,年均营业收入6100万元,年接待游客为105万次;以人文资源为主的总投资为200万元,年均营业收入63万元,年接待游客为5.3万次。

从中可以看出,龙胜旅游投资项目中,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占龙胜旅游开发的大部分。而以人文资源为开发重点的侧只有几个村寨旅游,而且资金投入不多,开发不足游客也不多。无法与自然风光并重发展。在龙胜少数民族旅游开发过程中,太过于依赖自然风光,人文内涵不足,节日过少的利用。

恭城是旅游开发项目主要有: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总投资为2075万元,年营业收入1430万元,年均接待游客为36万次;以人文资源为主的总投资为650万元,年营业收入为350万元,年均接待游客为23万次。可以看出恭城现在以生态旅游为重点,辅以三庙一馆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利用严重不足。由于瑶族在恭城的人口中占大部分,但是其文化资源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开发。民族风情的旅游还没有呈现一定的规模,只见零散的分布在各个生态旅游项目中。虽然农家乐是生态和瑶族文化、饮食并重的发展,但是还没有形成规范性行业,还处在农民自主开发阶段。

(二)文化内涵不够丰富

文化是一种资源,是旅游产品的生命力潜在。在发展民族旅游与自然风光相融合的旅游项目时,注意强调文化和内涵,否则附加值不高。旅游项目策划需要文化赋予,需要文化提升,需要文化刺激,只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才能彰显旅游产品特色文化,使其成为旅游产品的核心卖点,旅游产品是富含文化底蕴的高尚精神产品。恭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时,不善于挖掘文化内涵,不注意运用自己独有的文化激活旅游,文化与旅游结合不够,不能相益得彰,相互促进,策划的项目显得底气不足,苍白无力,致使项目建成旅游市场,产品附加值不高。很多民族风情园和少数民族园并不是在当地文化历史的发展基础上开发的,导致了旅游开发与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脱节,不能反映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进而影响这些项目的可持续的发展。

在利用少数民族节日时表演化使得传统的文化节日变得虚假和肤浅。表演化使生活中原有的节日和民间歌舞等民俗活动变得和预先设计好的舞台戏剧和舞台文艺,不在据有生活中原有的意义和功能。

四、 民族风情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宣传相关产品

少数民族开发过程中应该加强广告宣传意识,为少数民族的旅游做足了宣传的功夫。由于桂林的民族风情的开发过程中,很多都不注意加大宣传其品牌的内涵,只是以自然风光为卖点,等游客去到旅游点后才介绍当地的一些民族风情和有关节日。显然存在对民族风情的宣传不足的现象。有同时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同时的宣传投放到市场,达到相互融合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增强抓源头的主动意识,又有利于强化开拓市场的能动观念,同时对提高相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加强创立和扶持具有文化特征的知名品牌,对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重要作用。

(二) 明确发展路线,开发模式

在开发少数民族旅游时,应该明确其开发的路线,龙胜的发展路线可以如下:

1.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理念:保护之中求发展,发展与保护并重;发展策略:政府引导,开发商与当地居民共同经营;开发范围:少数民族居住地;利用资源龙胜各个村寨、节日、饮食等文化资源。

2.自然风光旅游:发展理念:以自然资源为重,辅以民族特色;发展策略:专业人才策略,政府引导和监督策略;开发范围:整个龙胜;利用资源:龙胜独有的自然风光、梯田、温泉、原始森林。

从这个发展路线中可以把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各有侧重。这样就有效的避免没有指导的、无序性的开发,使得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利用。这样有力于打造少数民族旅游的亮点,进而增加营业收入。使得少数民族旅游的开发更能体现出其应该有的作用,这样才能使得游客在观看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到瑶族历史文化的存在。

恭城的发展路线可以如下:

1.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理念:文化旅游促进生态旅游,创建瑶族之都;发展策略:人才策略;开发范围:整个恭城、三庙一馆、瑶族节日、饮食;利用的资源: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文化资源和农业生态资源。

2.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理念:生态旅游,大力发展农家乐,与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发展策略: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开发策略;开发范围:整个恭城;利用资源:农业示范园、恭城的柿子产业、桃花节、农家乐。

从这个路线可以看出:民族文化旅游模式是以恭城地区 "三庙一馆"和融入农家乐中的瑶族文化、饮食为中心,与瑶族节日并重发展,着力打造瑶族之都而提出的。;路线可以利用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及农业景观资源的互补性,营造不同的旅游氛围。通过互相拉动的作用,推进恭城县文化游、生态游两个旅游主题的共同发展。

生态旅游模式则是从恭城的农业特点出发,大力发展恭城特有的农产品和农业示范园,并且针对自然景观资源而提出的。该模式注重的是生态农业游览区之间的互动作用,利用农业景观异质性,达到指导恭城地区生态农业旅游合理开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刘彦随 吴传钧: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及其理论[J].经济地理,2000,20(1)

[2]罗永常.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3(2)

[3]张辉,等.转型时期中国旅游产业环、制度与模式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

篇7

一个阳光妩媚的春日,记者来到有“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美誉的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景区,感受山水长卷的风韵,体验中国金州的物阜。气象万千的喀斯特山水风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问山峰有多少,唯有峰林最相宜。”没错,这是写在黔西南著名风景名胜区万峰林入口处的一首诗。

万峰林是一个有山有水有树的好地方。身处其中,峰林环抱,峰林下田园似锦,简直就是一派世外桃源。万峰林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风景区和“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由兴义市东南部成千上万座奇峰组成,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被不少专家和游人誉为“天下奇观”。而万峰林的独特在于它的每一座山峰都是独立的,如果从空中俯瞰,就像一个个蒙古包错落有致地散落在这里。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到过万峰林。当年,徐霞客站在兴义的万峰林上赞叹“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诗曰:“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处峰成林。”

进入“中国最美的地方”万峰林,峰、水、林、田、路、寨融为一体,使万峰林壮如千军万马,奇如海洋,美如画卷。这里积聚了喀斯特典型的峰林、天坑、漏斗、地下河流,当地淳朴的布依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在极其脆弱的环境里,传承了千年的稻作文化。其中,布依族特有的“八音坐唱”,是一朵开在万峰林脚下布依村寨里默默传承了上千年的民族音乐奇葩。

来到兴义市纳灰村,你一定要到“万峰第一家”的农家乐去看一看。2005年春节,总书记来到纳灰--村,和纳灰各族群众一起打糍粑、过大年。现如今,许多外地游客来到这里,都要打一打糍粑,吃一顿农家菜。

如果你来到浩瀚如宏的万峰林脚下,请一定要在这里吃吃布依特色的“碗”,听听布依古乐――八音坐唱,亲手打糍粑,在布依米酒“(biang)便当酒”中跟随音乐一起感受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

当然,除了万峰林,黔西南州还有很多的景区景点,像兴义的马岭河峡谷、万峰湖、何应钦故居,贞丰的双乳峰、三岔河、北盘江峡谷,安龙的招堤、明朝十八学士墓、明朝永乐皇帝皇宫,晴隆的史迪威公路――二十四道拐等等。这些景区景点,是黔西南喀斯特地质地貌的典型代表,在黔西南1.68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集中了一百多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和民族风情点,其密集度和丰富性在国内少见。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独具特色的喀斯特自然人文景观,让黔西南有了“山水长卷,中国金州”的美誉。

“我们黔西南就是一幅巨大的水墨丹青。‘山水长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自然风光的北纬250长卷,二是指人文风情的东经105°长卷。在北纬25°线附近,自东向西分布着《中国国家地理》评出的广西桂林漓江、云南路南石林、贵州兴义万峰林等‘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以及贵州荔波、黄果树大瀑布、双乳峰、马岭河峡谷等世界喀斯特地貌绝品,就像一幅自然风光的横轴长卷。而东经105°则是另一番风景,这里从北向南有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地)、四川松藩(雪山草地)、贵州遵义()、贵州晴隆(抗战史迪威公路)这些烙着历史之印的不朽之地,就像一幅人文风情的立轴长卷。”黔西南州州委副书记、黔西南州州长陈鸣明说。“这纵横两幅画卷,尺度可在从十几公里到二千多公里之间剪裁,具有较高的旅游文化开发价值。”

陈鸣明认为:“水墨金州”体现了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的双重定位和四层含义。物质领域就是自然风光和物质资源,精神领域就是人文风情和精神风貌。第一,“水墨金州”表现了自然风光,恰如一幅精致的水墨画。第二,“水墨金州”体现了物质资源。“水”代表水资源。“墨”代表煤资源。“金”代表黄金资源。2005年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中国金州”称号。第三,“水墨金州”反映了人文风情。黔西南的布依族、苗族倡导朴素、简约的自然美,与中华文化提倡的“和谐”相得益彰,也与水墨画所追求的美感相互衬托。第四,“水墨金州”展示了精神风貌,体现了黔西南人民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说到黔西南,很多人就会想起马岭河峡谷风景名胜区。的确,马岭河峡谷是空山里的一首诗。它被中外旅游家誉为:

‘地球上最美丽的一条伤疤’。马岭河大峡谷是全国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集山泉、小溪、河流、古寨、古栈道、瀑布群、溶洞群、钙化壁画于一身,号称‘百画之谷’。”黔西南州旅游局局长曹静秋告诉记者。

马岭河峡谷位于一条在造山运动中剖削深切的大裂水地缝中,这里有上百条瀑布群瀑飞流,两岸古树名木点缀其间,翠竹倒挂,溶洞相连,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钙华构体,形成了画廊一般的绝世美景,由下往上看是“一线天沟”,由上往下看是一条“城中大峡谷”。

走在峡谷中间,两边是高不可攀的石壁。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绝壁立体石瀑布,如一巨大画卷,画面中石纹斑驳,奇石纷里,瀑水流洒,人人其下,胜似画中。

无论是第一次到来,抑或踏遍这里的每一寸石壁,山的胸怀和水的激情总能带给你别样的兴致。

马岭河峡谷是中国十大漂流景点之一,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成为我国激流皮划艇项目的发源地。1998年4月中国首届国际激流皮划艇漂流赛在这里举办,2005年11月26号,中国奥委会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激流皮划艇第一次全国公开选拔赛在马岭河峡谷举行,并在马岭河峡谷公园举行了“中国国家激流皮划艇训练基地运动员公寓奠基仪式”。

万峰湖位于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结合部,湖面宽阔,蓄水量丰富,相当于2个云南大理洱海,17个贵州清镇红枫湖,76个杭州西湖,仅次于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位居全国五大淡水湖之列,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峰湖是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是珠江三角洲水质调剂的重要源泉,是“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水源供给地。万峰湖美景天成,鱼肥水美,钓者云集,被誉为“野钓者的乐园”,2007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万峰湖野钓大奖赛”,让万峰湖在国际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到了万峰湖,最好的玩法就是乘船游览,同时还可以在船上享用“全鱼宴”,一边感受湖光山色,一边品尝美味,山水之乐,人生之美,不过如此。

位于贞丰县者相镇的双乳峰有“大地圣母”的美誉。峰顶海拔1265.8米,高出地面150多米,占地40公顷。据地理学家考证,像这样丰

腴、硕大、协调、逼真的双乳山峰,在中国绝无仅有,其他国家也没有类似发现,堪称“天下奇观”。

双乳峰是喀斯特的峰林绝品,是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这里的布依族群众一直把它当作“大地母亲”和“生命之源”来崇拜。同时,随季节的变化,双乳峰的质感也呈现不同,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观峰亭旁立有“天下奇观”石碑。石碑上刻有一联:“哺云哺雾哺日月,养精养气养天地”。

绝世仅有的“世界喀斯特精华之旅”

如果以兴义为圆心,向东,两小时到贵州黄果树瀑布;向西,两小时到云南路南石林,这一路上还有织金洞、龙宫、天龙屯堡、双乳峰,九乡、彩色沙林、罗平油菜花海、九龙瀑布群、多依河,都是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喀斯特”精品,堪称世界喀斯特的集大成之作,构成了绝无仅有的“世界喀斯特精华之旅”。

这几年,黔西南交通条件改善,使黔西南不再偏僻遥远。正是有了这些优美的山水、良好的可进入条件,以及天然的开展户外运动的理想场所,使黔西南近年来把旅游与体育、旅游与文化结合起来,着力推介黔西南的旅游资源成为可能。近年来、黔西南相继举办马岭河峡谷首届国际皮划艇漂流赛、万峰林登山和越野长跑赛、坡岗峰丛大穿越等赛事,特别是2009年举办了“首届中国万峰湖野钓大奖赛”,取得了圆满成功。此外,“首届中国山地运动会”也是在黔西南州举办的。

黔西南还流行着一件十分有文化品位的事,就是奇石收藏,不光参与人数多,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奇石文化。因此,黔西南的另一块品牌就是“中国观赏石之乡”。

兴义,因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山多、山奇、山险、山秀,孕育了一座天然的奇石宝库,境内蕴藏着品种繁多、品位较高、藏量巨大的观赏石资源,有以形取胜的盘江石,玲珑剔透的太湖石,距今2.4亿年前的“贵州龙”化石以及其它古生物化石,五彩斑斓的矿物晶簇、洁白晶莹的钟乳石等。

旅游业发展迎来黄金期

2005年春节,总书记到黔西南视察工作,对兴义万峰林风景区提出的“发展旅游业,提升种养业,依托万峰林,建设小康村”的发展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并嘱托“万峰林是一棵摇钱树,要保护好,利用好”。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黔西南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州干部群众深受鼓舞,积极性空前高涨。重视旅游、关注旅游、发展旅游的浓厚氛围日益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自觉行动。

“素有‘山水长卷・水墨金州’美誉的黔西南州,这里自然风光神奇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淳朴,人文景观独具魅力,布依族、苗族等35个民族的长期融合造就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区位组合良好,是我国西南部一个颇具潜力和开发前景的黄金旅游区。”黔西南州州委书记陈敏说。

据陈敏介绍,近年来,黔西南州依托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红色旅游、自然遗产、气候条件等六大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大力推进旅游大州建设,努力把黔西南建设成为祖国西线旅游明珠和最佳人居环境之一。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加快旅游产业开发。黔西南始终倡导“有文化的旅游才是有深厚底蕴的旅游,与体育融合的旅游才是有潋隋的旅游”的发展理念,注重将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与文化相融合、与体育相融合,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加快旅游产业开发。一系列大型赛事和活动的推出,找到了旅游与体育、旅游与文化融合的切入点,有力地推动了黔西南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黔西南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贺登祥介绍,黔西南州风景名胜区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 独特性:黔西南州的自然风光都是喀斯特地貌的精品和典型代表,在这里可以看到喀斯特地貌的所有奇观。2 多样性:州内自然资源丰富多样。3 原始性:许多景区展示的都是原始的自然景观,具有原始粗犷的山野情趣。4 猎奇性:州内的许多风景区具有较强的猎奇吸引力,是探险爱好者的乐园。

谈到黔西南州旅游开发思路,贺登祥认为,黔西南州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旅游、宣传、文化、体育、民族“五位一体”,形成大发展态势。第一、要抓好旅游与宣传的结合。这是黔西南州旅游业进入新时期的基本经验,必须坚持下去。第二、抓好旅游和文化的结合。这是黔西南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子。第三、抓好旅游与体育的结合。这是黔西南州旅游业发展的亮点和创新,在全省、全国具有难得的优势。第四、抓好旅游与民族的结合。这是黔西南州旅游业发展的特色。

篇8

20xx十一国庆旅游好去处1:夏威夷夏威夷,是夏威夷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地处热带,气候却温和宜人,是世界上旅游工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美丽环境,风光明媚,海滩迷人。

夏威夷群岛是由124个小岛和8个大岛组成的新月形岛链,弯弯地镶嵌在太平洋中部水域,所以有“太平洋十字路口”和“美国通往亚太的门户”之称。它的陆地面积为16641平方公里,面积最大的是夏威夷岛,由5座火山组成,其中基拉维厄火山为世界活火山之最。冒纳罗亚火山每隔若干年喷发一次,炽烈的熔岩从山隙中缓缓流出,成为夏威夷的一大奇观。瓦胡岛是第三大岛,也是夏威夷政治、文化中心——首府檀香山所在地。全州110万人的80%居住在该岛上。夏威夷的闻名之地有:檀香山、威尔基海滩和珍珠港。

夏威夷,是世界上旅游工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不过吸引观光游客的,并非名胜古迹,而是它得天独厚的美丽环境,以及夏威夷人传统的热情、友善、诚挚。夏威夷风光明媚,海滩迷人,日月星云变幻出五彩风光:晴空下,美丽的威尔基海滩,阳伞如花;晚霞中,岸边蕉林椰树为情侣们轻吟低唱;月光下,波利尼西亚人在草席上载歌载舞。夏威夷的花之音,海之韵,为游客们奏出一支优美的浪漫曲。

20xx十一国庆旅游好去处2:韩国济州岛济州岛是韩国最大的岛屿,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使济州岛素有“韩国夏威夷”之称。岛中央有一座韩国最高峰——汉拿山,又称瀛州山。爬汉拿山,可同时领略热、温、凉、冷,也有人说在这里一天可以感受春夏秋冬四季。

济州岛上的泰迪熊博物馆是泰迪熊迷的天堂,这里有各式各样的泰迪熊,有与百年历史中有名的场面相结合而再现历史人物的玩具熊、古董玩具熊,也有世界上最小的玩具熊,它只有4.5毫米大不管你想要什么样的泰迪熊都可以在这里买得到。

偶来小路是韩国济州著名的景点,被誉为“最美丽平和的小路”。偶来是济州话“olle”的音译,意思是“连接大街与家门的窄道”。自20xx年以来,总共开发出20几条徒步路线,这些小路在数百个海边小镇之间蜿蜒,让人们充分享受阳光,零距离探索深藏在苍山、海岸与乡村间的自然风光。

城山日出峰海拔182米,系10万年前海底火山爆发而形成,位于济州岛东端,是一块高耸的巨岩,其顶部有巨大的火山口。火山口直径600米,深90米,面积达8万多坪。99块尖石围绕在火山口周围,如同一顶巨大的皇冠。东南面及北面是悬崖,只有西北面是草坪山脊,与城山村相连。由于山脊上铺了草坪,既可散步,也可骑马。

篇9

关键词:因子分析;细分市场;目的地选择

一、研究进展与研究意义

市场细分是市场营销领域的一个重要基础问题,研究比较深入,成果也丰富。就旅游市场而言,市场细分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旅游市场需求差异性的认识。国外学者针对旅游细分市场的研究深入,Gladwell[1]等(2004)探讨了55岁以上照顾家人者(caregivers),因需要照顾行动不便的家人,而具有的特殊休闲旅游方式;Reece[3]等(2004)提出了影响老年家居者(senior households)和非老年家居者(non-senior households)旅游行为的房屋类型和距离两个因素;Lee[3]等(2005)研究了韩国60岁以上老年市场对休闲旅游的态度。Scott等[4](2005)提出将生活形态(lifestyle)应用在旅游市场的细分方面。

我国旅游学界也比较注重市场细分的研究,从已有研究成果看,旅游规划工作比较注重依地理因素来进行市场细分,在旅游规划研究报告中表现明显,也可以从一些论文中看出。更多的研究是选定一个特殊的客源市场群体,进行旅游市场开发潜力的探究,从年龄方面着手是一个常见的研究模式,其中老年旅游市场和青少年学生市场是研究的热点,成果非常多。还有从其他特殊视角审视细分市场的,例如:郭鲁芳等[5] (1999)、陈凯[6](2006)对残疾人旅游市场的研究,李永红[7](2004)对女性旅游市场的系统研究,周翀燕等[8](2004)对农民旅游市场开发进行了探讨。在旅游市场研究中,依据职业类型进行分析,也有相应的成果,代表性工作是吴必虎等[9](1997)就上海市民的近程出游力与目的地选择所进行的调查分析中,从年龄阶层和职业类型两个方面对上海市市民的出游力进行了深刻分析;专门针对一些职业类群进行市场特征方面研究的成果也有报道,例如杨学燕[10](2005)对农民职业群体旅游市场开发的研究;仲红梅[11](2005)对白领阶层旅游市场的消费偏好的研究;许春晓等[12](2006)对不同职业人群旅游需求的分异研究。此外学者从旅游产品角度对相应的细分市场进行了研究,如张晓燕等[13](2006)对自驾车旅游市场的研究,王莹[14](2006)对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了调查。

客观上,人们对旅游具有一定的偏好,具有特定旅游偏好的人群,在旅游行为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探究意义大。以怀化市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抽取其对旅游产品偏好作为类群划分的依据,进行细分市场的分层研究成果,尚未见报道,这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南边区,2006年末全市人口为37万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42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958元。在广泛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研究经验及怀化居民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社会经济背景资料;第二部分为出游意向的测量;第三部分为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的测量,共包含21项因素。调查采用社会科学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s)进行定序测量,按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最不重要5个等级设计成表格,让受访者根据对每一出游影响因素的重视程度在相应的等级下做出标记,最后按照非常重要=1分,重要=2分,一般=3分,不重要=4分,很不重要=5分赋值并计算。特意设计一道旅游偏好属性的选择题,涉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休闲度假等几个方面的偏好选择项,用于对人群进行类群划分。

基础资料采用在怀化随机抽样调查获得。调查时间为2007年11月10-15日进行,调查采用区域控制方法在怀化地区共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4份,有效率90.8%。

笔者采用EXCEL2000软件的分层方法对自然风光型、文物古迹型、休闲度假型旅游者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型旅游者的属性特征及出游意向之间的差异;利用SPSS13.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旅游者选择目的地影响因素的差异。

三、结果与分析

(一)人口统计学特征

对不同市场类型的属性结构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其特征。

自然风光型偏好者:女性比例为60.34%,远大于男性的比例37.97%,说明女性更偏好自然风光型的旅游目的地。从年龄上看,以中青年为主,45岁以上中老年比例高于文物古迹及休闲度假市场的比例。职业分布来看,自然风光型旅游者按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学生25.82%、公务员22.18%、服务或销售人员17.45%、专业技术人员15.64%,占了总人数的81.1%,其中农民、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高于其他类型;家庭人均收入比例依次为1000-1999元(47.16%)、500-999元(18.44%)、2000-2999元(13.12%)、3000元以上(12.41%),其中500-1999元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文化程度上比例依次为大专或本科(55.93%)、中专或高中(30.91%)、初中8.47%、研究生3.73%、小学以下1.36%,其中初高中学历所占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家庭结构方面的比例为三口之家6.84%、单身20%、两代同堂11.93%、三代同堂11.58%、两人世界10.88%。

文物古迹型偏好者:男性占45.28%,女性占51.28%;年龄方面的比例为25-44岁(49.04%)、15-24岁(40.38%)、45-65岁(9.62%)、65岁以上(0.96%);职业分布方面比例为学生28.87%、公务员28.87%、服务销售人员18.56%、专业技术人员10.31%、工人4.12%、其他4.12%、企事业管理人员3.09%、离退休人员1.03%,其中学生、服务销售人员、离退休人员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收入方面比例依次为1000-1999(44%)、3000以上(21%)、500-999(13%),小于500(11%)、2000-2999(11%),其中小于499元的低收入及大于3000元的高收入比例大于其他群体;文化程度方面以高中以上的中高学历为主,比例依次为大专或本科67.92%、中专或高中25.47%、初中3.77%、研究生1.89%、小学以下0.94%;家庭结构方面比例为三口之家39.39%、单身21.21%、三代同堂13.13%、两人世界12.12%,两代同堂9.09%、其他5.05%,其中两人世界、三代同堂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

休闲度假型偏好者:男性占40.63%,女性占59.37%;15-44岁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占了95%以上的比例。职业上看,公务员36.78%、学生22.99%、服务销售人员17.24%、专业技术工人11.49%、工人4.60%、教师2.30%、其他2.30%,其中公务员、教师的比例均高于其他群体;家庭人均收入方面比例依次为1000-1999(45.74%)、2000-2999(15.94%)、小于500(15.94%)、3000以上(13.83%)、500-999(8.51%),其中2000-2999元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文化程度方面以高中以上的中高学历为主,比例依次为大专或本科65.63%、中专或高中27.08%、初中5.21%、研究生2.08%、小学以下0.00%;家庭结构方面比例为三口之家42.39%、单身22.83%、两代同堂13.04%、三代同堂9.78%、两人世界7.61%,其他4.35%,其中单身、三口之家、两代同堂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

(二)出游偏好

1.信息渠道

居民对休闲信息渠道的偏好较高的有亲友传言、网络。比较三类人群,可以发现自然风光型更加注重亲友介绍,占25.90%;文物古迹型相对比较注重旅行社、旅游宣传册;休闲度假型最注重网络(22.50%),其次是亲友介绍(20.63%)。这表明亲友介绍在旅游者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然旅游产品及文物古迹型产品宣传应重视口碑的作用,以良好的产品服务赢得良好的口碑;其次,网络在休闲度假型人群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产品宣传应重视网络的作用(见表1)。

2.出游方式

居民对出游方式偏好较高的为亲友结伴、同家人一起、单位组织、旅行社组织。相对而言,自然风光型更喜欢与家人一起出游,文物古迹型相对更偏好旅行社组织、一个人及单位组织;休闲度假型相对其他人群更喜欢与亲友结伴出游,最不喜欢一个人出游(见表2)。

3.交通工具

居民出游偏好的交通工具仍以火车、长途汽车为主。比较三类人群,自然风光型旅游者相对其他类型更偏好火车、摩托车、公交车;文物古迹型相对更偏好自行车、长途汽车及单位车,休闲度假型更偏好自驾车、出租车(见表3)。

4.住宿

城市居民较偏好的是一般旅馆及星级宾馆。比较三类人群,自然风光型较其他类型更偏好居住在农家;文物古迹型最偏好一般旅馆及亲友家里;休闲度假型最偏好星级宾馆(见表4)。

5.出游季节

城市居民均认为春秋季节是最好的出游时节,其次是夏季。自然风光型最不喜欢冬季出游;文物古迹型最偏好秋季出游,比例为48.92%;休闲度假型最偏好春季出游,相对其他类型,夏季出游的偏好最高(见表5)。

6.旅游花费

可以看出,怀化居民的旅游花费多在2000元以下,水平较低。其中自然风光型旅游花费小于999元的比例在三类人群中最高;文物古迹型4000-4999占的比例相对较高;休闲度假型花费高于5000元的比例在三类人群中最高(见表6)。

四、结论及讨论

(一)结论

自然风光型旅游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中老年比例较高,信息渠道上更加注重亲友宣传,更喜欢与家人一起出游;相对其他类型在交通工具上更偏好火车、摩托车、公交车;居住在农家;最不喜欢冬季出游;旅游花费小于999元的比例在三类人群中最高。影响目的地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安全状况、可进入性、旅游花费。

文物古迹型旅游者中学生、服务销售人员、离退休人员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其中两人世界、三代同堂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信息渠道方面相对其他类型更偏好旅行社组织;交通工具上倾向选择自行车、长途汽车及单位车;住在一般旅馆及亲友家里;最偏好秋季出游;旅游花费4000-4999元占的比例相对较高。影响目的地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吃住与行游、娱购与个性、质量与安全、交通便捷性。

休闲度假型旅游者公务员、教师的比例均高于其他群体,单身、三口之家、两代同堂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信息渠道方面最注重网络,其次是亲友介绍;相对其他人群更喜欢与亲友结伴出游,最不喜欢一个人出游;交通工具上更偏好自驾车、出租车;偏好住在星级宾馆;最喜欢春季出游,相对其他类型,夏季出游的比例最高;花费高于5000元的比例在三类人群中最高。影响目的地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安全状况、形象感知、个性需要、景区服务。

旅游者都较重视安全因素,说明所有的旅游目的地在安全方面应加大管理力度,在营销手段上突出安全保障,吸引旅游者。交通便捷也是旅游者重视的因素,应当大力改善景区的可进入性;自然风光型旅游者旅游花费较低,相对其他旅游者较重视旅游费用,因此自然旅游景区应努力降低成本,为大众所接受。文物古迹型旅游地在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6要素方面要努力改善,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者为高端市场,旅游花费较高,对景区形象质量及个性要求较高,因此休闲度假景区应努力打造高品质、高档次的特色产品。

(二)讨论

笔者研究的结论只能代表怀化这类城市居民选择旅游目的地影响因素的特征,而是否适应其他类型城市有待进一步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Gladwell, Nancy, Bedini. In search of lost leisure: the impact of caregiving on leisure travel [J].Tourism Management, 2004, Vol. 25 Issue: Number 6 p685-693.

[2] Reece, William S. Are Senior Leisure Travelers Different?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August 01, 2004, Vol. 43 Issue: Number 1 p11-18.

[3] Lee, Sun Hee.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towards leisure travel and the constraints faced by senior Koreans[J].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July 2005, Vol. 11 Issue: Number 3 p249-263.

[4] Scott, Noel. Lifestyle Segmentation in Tourism and Leisure[J]. Journal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Hospitality & Tourism; March 2005, Vol. 5 Issue: Number 2-3 p121-139.

[5] 郭鲁芳,史之英.试论残疾人旅游市场的开发[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1):23-25.

[6] 李永红.上海女性旅游消费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7] 吴必虎,方芳,殷文娣,刘波.上海市民近程出游力与目的地选择评价研究[J].人文地理,1997(1):17-23.

[8] 杨学燕.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探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146-149.

[9] 仲红梅.上海白领旅游消费偏好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0] 许春晓,张欢,城市居民城郊旅游需求的职业分异研究——以长沙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6(9):75-78.

[11] 陈凯,王莹,残疾人旅游市场-和谐社会中不容忽视的旅游细分市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1):121-124.

[12] 周翀燕; 李祝舜,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初探,旅游学刊,2004(4):23-27.

篇10

要】旅游产品有其特殊性,消费者看不到产品实物,公众根据对媒体上景区形象的感知,来做出消费决策。电影媒体是影像传播的最佳媒体;电视媒体影响广泛。因此,本文认为旅游文化应当重点借助于影视行业的优势,来塑造旅游形象,达到营销的目的。

【关键词】影视媒体;旅游文化;旅游形象

旅游产品的营销有其特殊性。消费者看不到产品实物,需要借助于媒体对旅游景区的形象进行展示,这成为公众对景区进行感知的依据,然后做出自己的消费决策。然而,很多国内著名旅游景区的视频资料,其中很多制作水平较低,有的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需要借助于影视行业的技术与影视媒体的传播优势来塑造好国家的旅游形象。

1、影视传媒的优势

1.1广泛的受众

和其他传媒相比影视媒体拥有最广泛的受众。不受文化程度、年龄等条件的限制,所有的人均可从影视媒体上接受信息。和传统的印刷媒体相比,直观生动。印刷媒体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所以,一方面印刷媒体需要有阅读能力的人,才能去接受信息;另一方面印刷媒体没有活动的影像,直观性较差。和网络媒体相比,很多老年人根本不上网。另外,显示器屏幕小于影视屏幕,人们更乐于观看大屏幕电影和大屏幕电视。手机传媒正在快速兴起,但其视觉效果无法和影视相比。如:电影《甘地》在播出后,使到印度的旅游人数提高50%就是最好的证明。

1.2专业化团队

影视制作工作专业性强、分工细,这就保证了影视产品的质量。影视制作人员,都经过高校专业化的学习,文化素质高,专业基础好。影视制作专业分工明确:编剧、导演、演员和灯光等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积累很多实践经验,这是影视行业专业化制作质量好的关键。许多国家AAAAA级景区,甚至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风光的影像表达都无法令人接受。画面拍摄随意,降低了旅游景区风光的视觉效果。专业化影视团队的制作,在选题策划,前期素材拍摄,后期编辑及审定都是按照一定程序严格进行操作。旅游文化类影视产品关系旅游产品的销售,在制作上必须高质量,才能有好的传播效果,而影视行业高水平的制作团队是保证影像质量的基础。

1.3媒体优势

大屏幕电影和大屏幕电视的视觉效果,视觉效果优于电脑和手机屏幕。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电影投资在我国正快速发展。

美国平均8000人一块屏幕和我国平均30万人一块屏幕相比,我国电影院投资仍有上升空间。投资热的背后反映的是电影传媒做为最佳影像媒体,以其画面内容表现范围宽泛,播出时大屏幕、高清晰影像和舒适的欣赏环境受到人们的欢迎。黄山、长白山等美丽的自然风光,特别适合用利用电影画面来表现。

旅游企业促进产品销售,需要实施自己的形象传播战略。

2、旅游企业的CIS战略

CIS是企业的形象识别系统。60年代,美国人首先提出。针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而制定的策略计划。具体包含三各部分: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和VI:视觉识别。将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经营的理念,经过统一的设计,利用整体表达体系,以期形成良好的企业印象,最终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从市场的宣传品来看我国的很多旅游企业目前还没有纳入CIS管理系统。企业知道利用广告营销,但还没有对企业的视觉表达引起重视。我们收集了旅游企业最近3年内,36份宣传片;102份彩页及图册宣传资料。其中有明显影像问题的宣传片有23份,占63%;其中有明显图片问题的彩页和画册达65份,占64%,可见旅游企业在VI方面存在的问题。

图片方面的问题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图片的拍摄质量问题。如国家AAAA级景区长春雕塑公园的宣传画册(2010年)大多数图片的拍摄质量很差。如画册第十页右上的《沐浴阳光》(铸铜)雕塑图片。少女面部三分之二有阴影,面部的表情看不清楚。(2)选图问题。彩页和画册不可能把景区面面俱到都表现出来,要选能反映景区特色的图片。“中国行”系列中《长白山》DVD光盘封面以长白山海拔标志牌为封面画面的主体,暗色的标志牌视觉印象较差,应当采用以长白山天池风光为主体的图片。(3)图片编辑问题。很多彩页设计不分主图和附图,没有视觉中心;图片尺寸过小,无法看清内容。总之,从素材到编辑图片的问题很多。

我国的旅游企业亟待实施CIS战略策划,提高景区的视觉形象。要展现出旅游景区良好的视觉形象吸引消费者。

3、节目形态的多样性

为提高景区知名度的目标,节目形态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3.1电影传媒

目前在国内利用电影做旅游广告的情况并不多见,而拍摄电影在旅游景区的情况比较多。如:《大红灯笼高高挂》让乔家大院一夜成名,带火了山西的旅游业,传承了晋商文化。

利用电影做旅游地广告会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现代电影大屏幕、高清晰的特点,适合表现景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宏伟的地质景观等。旅游景区的自然风光利用电影表现,对树立国家的旅游形象非常有利。微电影是新的电影形态,应当注意加以在旅游文化传播中利用。3到10多分钟的视频投资较低,适合在受众广泛的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上传播。如:长白山人参、林蛙等可以拍成科教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各种文娱表演,可以拍成短纪录片。

3.2电视传媒

电视上旅游广告很多,播出密集,内容同质化严重,应当注意节目形态的变化。我们应当认识到,传播景区的特色文化,是树立景区的旅游文化品牌的关键。人们希望回归自然,获得保健、历史、民俗等知识,旅游地往往蕴含丰富的文化,这为旅游文化类节目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新闻节目报道最佳景观出现的情况,影响面大。如:黄山云海、钱塘江潮、吉林雾凇、长白山天池风光等自然奇观出现时,适合新闻节目播出。

医药节目传播景区内特色的中医保健文化。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中医药非常信赖,旅游景区往往远离大城市,是无污染的自然生态保护地区。介绍药材,用药机理,医病的历史传说等等,对景区的特色中草药有所认识,获得保健知识。

科教节目揭示自然现象,呈现旅游文化。如:长白山天池的成因,张家界的地貌,新疆哈纳斯湖怪等,关于景区的科教节目播出,往往会产生到现象发生地旅游的联想。

饮食节目呈现景区特色饮食文化。如今健康饮食每个人都关注,使用天然绿色食材是现代人的理想饮食追求。央视的《舌尖上的中国》中介绍的吉林延边的中国最好的大米,朝鲜族的特色饮食,泡菜、冷面等等,每个人都想去品尝。

文化类节目呈现地域特色旅游文化。人们更加关注中华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云南游、广西游和吉林延边游等等都包含大量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元素。

总结

旅游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旅游产品的营销离不开传播媒体。旅游企业实施CIS管理,把旅游企业的视觉形象更好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