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分类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0 16:2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厨余垃圾分类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论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治理法律制度体系的措施 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海上放射性废物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环境税法律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存在问题和完善 试论我国物流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论我国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的创业板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完善 论我国贷款损失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法律制度的完善与重构 试论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完善 论我国保税港区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论我国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餐厨垃圾有机质含量高,极易腐败发酸发臭、滋生有害生物,若收集转运过程中发生泄漏则会污染空气、土壤及水源,严重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餐饮行业产生的餐厨垃圾可能含有各种病菌,未经处理直接用以喂养畜禽,通过畜禽体内毒素、有害物质的积累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从而造成人畜之间的交叉传染。
1.3 处理不彻底,经济性差
目前国内外餐厨垃圾处理技术,按照处理媒介可以分为非生物处理和生物处理技术两大类。非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指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如焚烧、填埋,此外还有新兴的脱水饲料化、真空油炸饲料化、机械破碎等;而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及好氧堆肥等。少数大中城市在餐厨垃圾资源化上先行一步,扶助生物技术企业,利用新兴的生物科技来处理餐厨垃圾。此处所指的新兴生物技术主要是指厌氧消化、好氧堆肥、厌氧发酵、蛋白饲料等方法。目前大部分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经济价值并不高,如杭州从餐厨垃圾中提炼工业用油和制成饲料蛋白粉,处理成本在165元/吨,而每吨餐厨垃圾大约能从生产工业用油和蛋白粉上回收50~60元。中国生物能源网.[EB/OL].(2007-12-13)[2016-04-14].http:/ //web/application /200712 /application_20071213094546_156325.shtml.而且,大部分餐厨垃圾处理企业对餐厨垃圾处理并不彻底,通常将餐厨垃圾液体部分留给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而其中的高盐分不利于微生物生长、易于腐蚀设备,加重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负担。
2 我国餐厨垃圾治理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餐厨垃圾分类回收是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的前提,餐厨垃圾可以分为废弃油脂和厨余垃圾,二者在源头、成分、处置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别,所以对餐厨垃圾分类回收十分必要。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一个完整的餐厨垃圾管理体系,餐厨垃圾分类回收面临很多障碍,我国在《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和《城市餐厨垃圾处理及防治环境污染管理办法》中都提到要求垃圾分类的问题,但都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差。对于餐厨垃圾分类回收的实施细则还比较少。另外,餐厨垃圾分类的奖惩规定上还存在不足。国外对积极将餐厨垃圾分类的个人及单位实行奖励制度,而对没有将餐厨垃圾分类的单位或个人实行严厉的惩罚制度,在有些国家如果餐饮单位将餐厨垃圾私自卖给不具有回收餐厨垃圾资格的企业,一旦发现,就会面临停业的惩罚。而在我国尚未形成这种鲜明的奖惩力度,这也是餐厨垃圾难以实现分类回收的原因之一。例如《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规定:将餐厨垃圾与其他非餐厨垃圾分开收集,要将厨余垃圾与废弃食用油脂分别单独收集。但对于做到分类收集好的单位或者是未做到分类回收的单位没有做出具体奖励或者惩罚的规定。发达国家的餐饮企业由于惧怕停业的惩罚手段,会自觉地将餐厨垃圾交给政府批准的餐厨垃圾回收公司,而在中国对私自卖出餐厨垃圾的行为惩罚较轻,而且餐饮企业可以获得可观利益,受利益的驱使,使得餐厨垃圾落入不法商贩手中,导致一些餐厨垃圾处理厂因无法收集到餐厨垃圾而面临停业状态。
2.2 回收收费制度与市场运作相背离
餐厨垃圾收费制度是指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的餐厨垃圾的利用价值归属问题。此时如果逻辑上承认餐厨垃圾的利用价值,那么收运单位或者处置单位应当向产生单位付费。但是,若将餐厨垃圾直接归为生活垃圾范畴,那么产生单位不但得不到补偿,而且还应当缴纳餐厨垃圾处置费。目前,我国现有的各地立法均采取餐厨垃圾无价值即产生单位应当缴纳餐厨垃圾处置费的管理模式。即使有具体管理条例,例如,《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规定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按照餐厨垃圾的种类、数量向环卫部门指定的机构缴纳餐厨垃圾处置费,具体的缴费标准由市价格主管部门同市容环卫部门制定。但规定过于粗糙,可操作性低。由此该模式完全背离餐厨垃圾的特征,使得餐厨垃圾管理陷入一个百害而无一利的恶性循环。这种行为会造成两种严重后果:一是投巨资建成的处置单位会因为收集规模过小而无法产生盈利,甚至亏损,这无疑会造成设备的虚置和财产的浪费。
2.3 污染风险防范制度缺失
近些年经常发生的垃圾围城报道表明我国因城市垃圾造成的环境风险及其事故趋于频繁,其中餐厨垃圾污染的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由于环境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对其的评估、预测和防范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特别是餐厨垃圾处理方面的技术性要求更高。所以我国现行的环境风险制度相关的法律中,仅仅提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事故应急制度和环境监测制度等法律制度体现出了环境风险防范,但是这些制度中缺少面对餐厨垃圾污染时具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而且在执法实践中有效性不足,缺乏相关责任认定方面的具体规定。牛雪超.我国城市垃圾治理制度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6.因此在餐厨垃圾危险出现后的责任承担不明确。目前我国还没有对环境风险的管理进行具体规定的法律规章,更不用说有P城市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全过程中涉及的法律规章,没有达到法律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的程度。
3 我国餐厨垃圾治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3.1 健全餐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餐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是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的准备工作,垃圾分类回收能够更好地实现餐厨垃圾的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目前,随着餐厨垃圾日益增多、公民环保意识淡薄以及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餐厨垃圾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由于厨余垃圾与废弃食用油脂在性质、再利用的用途上有明显区别。厨余垃圾多用作有机肥料;废弃食用油脂则多用作生物燃料。为实现二者资源化的利用,应对二者的分类做出具体界定,并且应该详细规定用于二者的垃圾袋、垃圾桶及回收工具。还应制定具体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可以建立有奖举报制度来加强对分类投放行为的监督。
3.2 健全餐厨垃圾回收收费制度
完善餐厨垃圾回收收费制度可以对餐厨垃圾造成的城市环境污染进行有效防治,可以对餐厨垃圾的产生量进行有力的削减。基于我国地方政府对餐厨垃圾管理中收费制度的规定过于抽象,为有效回收餐厨垃圾首先应合理调整收费标准。北京、上海、宁波、兰州等城市对餐厨垃圾收费的做出了明确具体规定,例如宁波市规定餐厨垃圾收费标准是每桶每次5元,北京市规定餐厨垃圾处理费用是每吨90元。但目前仍有许多城市未实行餐厨垃圾收费制度,这无疑会助长餐厨垃圾的产生量。建议首先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支情况,举行关于餐厨垃圾收费的价格听证会,听证会应该邀请市民代表、政府官员、新闻媒体等参加,保证听证会的公开、公正、透明,通过积极采纳各方意见,根据本地情况制定餐厨垃圾收费标准。对于已经明确颁布实行餐厨垃圾收费的城市,在制度上还需进一步完善。其次扩大缴费主体的范围,除对餐饮企业和各单位收费外,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餐厨垃圾也纳入缴费范围。最后在制度的保障下还应建立奖惩机制,对于按时交费的单位或个人,可以给予一定的减免,对于不按时缴费的单位,可给予登报、停业等惩罚方式,从而保障餐厨垃圾分类回收的效果。
篇2
【关键词】:餐厨垃圾规范化处理 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 R124.3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餐厨垃圾特性及规范化处理必要性
城市餐厨垃圾随着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而呈现并呈快速上升趋势。由于饮食
文化和聚餐习惯,餐厨垃圾成了中国独有的现象。中国餐桌浪费惊人,每天产生巨量的餐厨垃圾。根据中国固废网公布数据每年产生的餐厨垃圾约4000万吨。
餐厨垃圾分为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包括家庭、学校、食堂及餐饮行业
等产生的食物加工下脚料(厨余)和食用残余(泔脚)。其成分复杂,主要是油、水、果皮、蔬菜、米面、鱼、肉、骨头以及废餐具、塑料、纸巾等多种物质的混合物。
餐厨垃圾主要特点是“四多一杂”,即:量多、水多、油多、盐多,组分复杂。用传统的填埋、泔水喂猪等处理方式会造成污染环境、易生同源性污染、传播疾病等后果。
餐厨垃圾在城市垃圾中处于敏感的位置,其介于固废和废水之间,且易腐败产生恶臭气味,混杂在生活垃圾中使生活垃圾处理困难;无序的处理又导致地沟油和垃圾猪返回餐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规范化处理餐厨垃圾是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城市管理的一番考验。
二、目前国内外餐厨垃圾处理概述
1、国外城市餐厨垃圾处理情况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成功地研制开发出家庭食物垃圾处理机,如今美国90%以上家庭使用这种机器。在美国,餐厨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单位设置垃圾粉碎机和油脂分离装置,餐厨垃圾经粉碎机粉碎后进入油脂分离装置,碎料排入下水道,油脂则送往相关加工厂(如制皂厂)加以利用;餐厨垃圾产生量较小的单位,则将其混入有机垃圾中进行处理。
近几年的发展倾向于采用堆肥工艺制成肥料或加工成动物饲料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
欧洲每年产生的餐厨垃圾量5000万吨左右。欧洲各国特别是德国及北欧较发达国家对餐厨垃圾管理和处理都有相对完善的系统和体制。
例如德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生态平衡的国家,绝大部分垃圾填埋场已经被关闭。餐厨废弃物处理方式以微生物处理为主,工艺形式为好氧堆肥处理,今年来也开发了厌氧发酵的工艺形式,包括湿式厌氧、高温干式厌氧。
在瑞典,将餐厨垃圾、兽畜粪便、污水污泥和其他生物质一起进行厌氧消化处理,产生沼气,成为生物天然气。
过去日本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堆肥处理,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厨余垃圾生产动物饲料及利用厨余垃圾生产生物气发电供热等。同时,在日本厨余垃圾处理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一些著名的电器公司如松下、三洋、日立、东芝等公司都把厨余垃圾处理机作为一项很有潜力的产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资金进行研制和推广。
在韩国,近年来餐厨垃圾占城市生活垃圾比例也达到30%左右。
由于韩国特殊的饮食文化,导致其厨余垃圾盐分很高,这些盐主要来自泡菜、豆瓣酱等高盐分食物,因此在韩国堆肥方式处理厨余垃圾并不盛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韩国的主要处理方法就是填埋。但是在2005年韩国政府全面禁止了将厨余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因此近年来,韩国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为生化沼气厌氧消化和两部厌氧消化。
2、国内城市餐厨垃圾概况
相比较在美国、日本、韩国及欧盟等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早已法制化和企业化,成为了一项成熟的环保产业,而国内对于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仍处在起步阶段。
由于中华饮食文化习惯,相对于国外的餐厨废弃物大都是食品废弃物,比如
超市过期食品等,跟我国餐厨废弃物成分有很大区别,导致我国不能照搬国外的处理技术和模式,必须要研发适合我国餐厨垃圾成份的处理技术和模式。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餐厨垃圾有着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 含水率高,水分占到垃圾总重量的80-90%,这对垃圾的收集和运输都带来了难题,常有滴漏渗等现象。
2. 有机物含量高,在高温条件下,很容易腐烂变质,产生臭味,对收集地点附近居住的居民健康来说是一个威胁。
3.与生活垃圾混杂严重,城市居民大多没有养成分类收集的习惯,同时环卫等相关部门对垃圾分类收集也是刚刚开始试点,遇到很多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餐厨垃圾主要处置方式是:城市近郊的农民或者个体贩运者通过大的餐饮营业点回收,然后运至城郊的小型饲养场,用以喂养家畜;普通居民产生的厨余垃圾大部分都混入生活垃圾,作填埋或焚烧处置。
不分类收集得厨余垃圾直接填埋,由于其有机成分高,对填埋场的冲击负荷很大,会污染地下和地表水体,形成病菌滋生地;焚烧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二噁英,对焚烧厂周边居民的健康产生严重后果。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缺,被排入下水道的大量油脂,被不法商贩提取“地沟油”后悄然返回餐桌谋取利益。
据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估计,中国居民每年大约要吃掉300万吨致病、致癌的地沟油。
在科研工作者看来,治理地沟油的难点在于,经过洗涤、蒸馏、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后,单从外观和感官上,很难区分地沟油和普通食用油。
目前,全国已有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52个,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但运行的还不多,完全运行好的一家也没有,而且只是餐饮垃圾的处理,厨余垃圾的处理还是一种向往。
目前国内城市餐厨垃圾处理试点项目特征
(1)企业发起政府支持。如上海、西宁、宁波、兰州等典型城市的餐厨垃圾处理进程推进过程中,选址、环评、规划不到位,工艺技术靠摸索,难以成为示范工程。
(2)政府投资模式BT。根据建成项目来看,没人下定论。
(3)政府招标企业投资运行BOT模式。当地政府和运行企业没有说不好的,业内人士不愿轻易评价,业外人士雾里看花。
在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上问题,显示行业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工艺技术方面问题最严重。由于业内工艺技术的排它性严重,政府过多介入技术评判,使得行业扭曲发展,必然导致会有很多项目成为无效投资,与初衷相违背,浪费人力财力。为了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政府、企业、业内专家应作阶段性总结,集思广益,为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四、餐饮垃圾、厨余垃圾处理项目投资建设中的关注点
(1)无害化与资源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并不冲突,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资源化程度越高,无害化才能更彻底。有的政府部门因忌违地沟油而不要油脂,只要无害化做得好,结果适得其反,项目只是走过场。
(2)投资与收益:餐厨垃圾的产出是有限的,高投入注定是低收益,精选工艺合理投资才能把项目做好。
(3)主要产品:餐饮垃圾主要产出是油脂,沼气是无害化的需要,当处理规模达不到一定量时,沼气利用更加困难;因此,厨余垃圾不适合单独处理。
(4)项目节点:根据处理规模大小适当控制工艺链的程度,避免投资失控;小城市因考虑多种垃圾统筹处理以保障投资利益正常化。
实现餐厨垃圾处理规范化
餐厨垃圾处理规范化任重道远,首先需要处理工艺技术规范化,新建项目不再雾里看花,在工艺路线选择上放心踏实,政府看到社会效益,企业看到经济效益。其次,政府需要常态化规范化管理,使处置企业安心,市民放心。根据我们的研究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在全国范围布局废弃油脂回收和深加工的网点 ,并建立长效价格体系、监管制度和市场化运作,处置透明化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关键;使废弃油脂最大程度资源化同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2)明确行业税收优惠政策,能让企业光明正大的经营下去;因没有税收优惠政策文件,目前运行企业不能按正常财务制度处理经营收入。
(3)开放的工艺技术合作模式,把行业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用到每一个项目中;现行政府招标方式对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存在弊端,政府部门过多介入工艺路线选择效果并不理想,应让运行企业完全承担技术责任,这样有利于处置技术的进步,加快餐厨垃圾处置行业的发展进程。
(4)合适的处置程度,不做小而全的无谓投资,实现资源整合;
(5)严格的监管体系,使每个项目都能持续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主管部门对餐饮垃圾处置的全过程发挥监督作用,同时制定配套政策,如餐饮垃圾申报制度、奖惩制度、收费办法及收运处置补贴等。
篇3
一、垃圾分类理念不断深化,分类实践模式逐步成型
多年来,西城区始终坚持“政府大力推动、社会广泛参与,街道具体组织、居民积极参加”的基本原则与工作方式,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垃圾分类与减量活动,促进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从理念到行动、从不可行到可行,实现了垃圾分类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一)以开展“四个分类”为抓手,着力推进垃圾分类规范管理
“四个分类”是垃圾收运处理的全程工作新模式,是指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环节管理。由西城区最早提出并实施,并于2010年列入北京市政府工作内容,成为生活垃圾处理的新标准。西城区狠抓并以试点推进此模式,主要在于加强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体系建设与创建活动,使之形成一个闭环链条与工作模式。
1.抓住分类投放环节。为做好源头分类工作,西城区加强了新创建达标试点小区的硬件设施建设,通过政府采购为居住小区的居民每户一次性配备了2个户用垃圾桶和730个家用垃圾袋,袋的颜色与桶的颜色相对应,便于居民前端分类。在为居民免费发放桶、袋的同时,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致居民的一封信》和宣传手册,告诉居民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为从源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抓住分类收集环节。在做好居民家中分类的同时,又为新建达标小区配备了三种颜色的120升或240升的院内分类桶,并设置了垃圾分类宣传公示牌(栏)和展板,以及用于分类装运的垃圾车,同时根据要求每80-120居民户配备2名垃圾分类指导员,对居民进行宣传、指导和对厨余垃圾进行分拣。
3.抓住分类运输环节。为扎实做好垃圾分类运输工作,西城区始终坚持将厨余垃圾送到西便门的厨余垃圾专用清洁站;可回收物交由有资质的回收公司;其它垃圾由物业运至附近的密闭式清洁站。对于厨余垃圾,西城区环卫中心还专门成立了由120余人组成的北京市裕远达清洁服务中心的分类运输队伍,分别与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进行对接。
4.抓住分类处理环节。送到西便门两个专用清洁站的厨余垃圾,先由市环卫集团运往马家楼垃圾转运站,再转运至南宫垃圾处理厂进行生化处理;生活垃圾则主要由市环卫集团负责运送到安定垃圾填埋厂、门头沟鲁家山垃圾处理厂和阿苏卫垃圾处理厂处理。
截止2016年底,在西城区457个封闭式小区中,已经开展垃圾分类达标的小区有371个,占81%;有21.3万户居民、62.8万余人参与;共设有垃圾分类指导员2070人;仅2016年,371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就收集清运生活垃圾23.44万吨,厨余垃圾1.66万吨(占比7.08%),完成了年初与市政府签订的《2016年工作目标责任书》。
(二)积极与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培训
宣传发动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更是关系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的成败。十几年来,西城区始终坚持宣传先行,广泛发动社会单位与社区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促进垃圾分类理念与行动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物业、进家庭。
1.坚持每年与社会公益组织签署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协议,由专业老师就垃圾分类现状、规划和目标等进行讲解。“十二五”时期,仅在辖区15个街道、社区和学校开展宣传培训就达630余场次,对8万余名社区物业人员和居民进行了宣传培训,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品20万余份。
2.坚持每年组织街道、社区、物业、居民和学生开展“垃圾分类一日游”活动。 “十二五”时期,仅集中组织参观就达80余次,参加人员3000余人。通过参观垃圾处理厂和再生资源回收厂,有效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
3.引入绿色啄木鸟、联众公益、绿芽等社会公益组织深入垃圾分类小区,采取入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折页和《致居民的一封信》等形式,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和组织环保图画展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用自身行动为实现辖区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作出有益贡献。
(三)加强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精品小区试点工作
从2014年开始,西城区在推进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率先提出了以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为目标,探索垃圾分类精品小区的建设思路,并就垃圾分类精品小区设立了三个标准:一是精品小区的厨余垃圾(绿桶)纯净率达到80%以上;二是精品小区的居民参与率达到40%以上;三是精品小区要有一支由居民组成的垃圾分类宣传队伍。精品小区推行三年以来,全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居民参与分类的意识逐步提高,分类小区物业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全区统一制作了“垃圾分类精品小区”牌匾,达标后由物业结合本小区情况自行挂牌,接受居民监督。截止2016年底,全区共有30个小区发放牌匾,成为垃圾分类精品小区。
(四)强化部门沟通协作,不断探索和创新垃圾分类工作新模式
垃圾分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协作、街道推进一直是西城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导方向。多年来,西城区不断强化政府部门间的沟通协作,促进市政市容、园林绿化、环保、环卫之间的有效配合与互相监督,形成了前端垃圾分类、中间分类运输、后期分类处理模式与管控机制的一体化、常态化、标准化。
1.建立了垃圾分类管理案件移送城管查处机制。街道、社区和居民发现小区物业不按要求收运垃圾,出现混装混运和不分类等情况时,及时上报区市政市容委,由区市政市容委核实后,填写案件转移单发至城管,由城管对不按要求实行垃圾分类的居住小区,依据《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和第六十一条,对相关物业等单位进行行政处罚。
2.形成了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标准。借助开展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化试点契机,由区市政市容委起草并实施了《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对垃圾分类内容、各部门职责、分类与处理流程等进行了规范。同时,与区房管局协调沟通,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小区建设的标准化中,强化对物业的年终评比和考核,督促物业主动履职,使垃圾分类工作形成常态化、标准化。
3.推进了园林落叶资源化处理新模式。从2012年开始,西城区在朝阳区东坝改造、修建了全市首家园林垃圾处理厂。同时,积极协调园林和环卫部门,每年对全区的园林落叶进行统一收集、统一堆放、统一运输、统一资源化处理。连续3年,每年清运和处理园林垃圾和落叶10000余吨,有效推进了垃圾减量化。
从2010年垃圾分类与减量工作列入市政府折子工程开始,西城区已连续6年完成了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控制在2%以下的目标任务。2014年,西城区生活垃圾总量593326.54吨,2015年为593229.57吨,同比减少了96.97吨,减幅0.02%,年度垃圾总量开始出现负增长并保持至今。
二、垃圾分类虽见成效,深入推进还需居民广泛参与
垃圾分类是一项典型的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工作。就西城区而言,后端硬件保障工作已经到位,由专门的运输单位,设定专门的运输路线,坚持每天对各个小区分类出来的厨余等垃圾进行单独运输,最终送到市里的处理场所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应该说,政府承诺的保障是过硬的。曾有人大代表质疑小区分类出的垃圾是否最终到后端,与其它垃圾又混在一起填埋,并为此打车跟踪运输车辆到处理厂,当亲眼所见处理流程才终于消除了疑虑。然而,前端的居民⒂牖方谑贾詹痪∪艘猓真正能做到在家里进行源头分类并长期坚持的少之又少,形成大家都觉得应该干,但很少有人能从我做起的怪圈。因此需要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从源头上促进广大居民的广泛参与。
一是“破窗效应”影响大局。常言说,没有奖罚就没有管理。目前,对垃圾分类还处在政府倡导、公众自觉参与阶段。一些居民能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从家庭做起,源头分类,但也不乏一些居民怕麻烦、图省事,不管是其它垃圾还是厨余垃圾,全都扔到垃圾桶里。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前端垃圾混乱投放,直接影响后端的分类处理。另外,目前垃圾分类还没有像日本等国家那样采取的是一种强制措施,对不进行分类的居民没有处罚,对做得好的居民也没有鼓励,时间一长,参加分类的居民的积极性受到了伤害,政府几经努力宣传发动取得的成效付之东流。
二是后端处理和居民需求还有距离。居民怎么分取决于后端怎么处理。目前,小区居民分类主要是将剩菜剩饭作为厨余垃圾分出来进行堆肥处理,另外一些有价值可以再利用的进入了回收体系。而一些低值的再生资源,由于没有回收渠道,或成为城市乱象,或滞留在居民家里,比如旧衣服,八成新的成衣可以捐赠给民政部门,稍旧一些的衣服却没有处理渠道,卖废品不收,扔到垃圾桶可惜,送人没人要,只好长期占据在家里,这种情况很多家庭都存在。虽然现在有“衣衣不舍”等企业开展了旧衣服回收业务,但覆盖面还不广。再比如废旧床垫、废旧家具的乱丢乱弃等。做好后端处理渠道的对接,以保障促进参与,也是推动垃圾分类广泛开展的必要手段。
三是垃圾分类主责单位推动力不够。《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垃圾分类责任人进行了明确,实行物业管理小区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未纳入物业公司行业管理考核,使垃圾分类这项工作成为一项软指标。信誉好、社会责任感强的物业公司比较支持垃圾分类,如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丰融园小区的北京麦斯顿物业公司。该物业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总部将垃圾分类作为一项指标每年进行考核。而有些物业只看经济利益,不愿承担社会责任,对推行垃圾分类或推卸责任或敷衍了事。实践来看,物业履职好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四是垃圾分类的工作站位还需进一步提升。从垃圾分类的结果看,垃圾分类的意义在于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加大再生资源利用,打造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从垃圾分类的过程来看,意义在于培养居民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参与文明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牢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政府推动社会治理的平台。由此可见,垃圾分类过程的意义与结果的意义同等重要,甚至于过程大于结果的意义。垃圾分类绝不仅仅是环卫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城市管理部门的事,而是需要政府各个部门共同推动的事。这就需要我们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着力加强软环境的推动,要把宣传发动、意识的培育同样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把垃圾分类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三、系统工程亟待统筹解决,多措并举方能破解难题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到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蔡琦市长在大乘巷教师楼小区调研垃圾分类时也提出:要落实总书记要求,加大对居民垃圾分类的宣传动员居民广泛参与;垃圾分类要作为社区的基础工作来抓,抓源头分类;要抓好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两个环节;要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要巩固现有垃圾分类小区运行体系,提升工作水平;要做好示范工作转化,从点向连线成片转变。遵照领导要求,西城区将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在不断总结提炼以往好的做法的基础上,坚决落实上级指示要求,坚持从建设生态城市大局出发,从垃圾源头着手,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完善激励惩处政策,促进辖区垃圾分类再上新台阶。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垃圾分类靠的是居民参与,说到底是居民生活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养成需要从认知、到参与、到坚持的过程。这就需要宣传工作跟上,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利用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理念,营造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的工作氛围;一方面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宣传工作常态化。街道、社区、物业将持续开展社区课堂讲座、组织居民参加“垃圾分类一日游”、聘请志愿者组织参与垃圾分类、组织居民自觉自愿擦洗垃圾桶等各种形式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广大居民宣传普及垃圾减量与分类知识,动员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二是培育组织,形成互动。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扶持更多的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到垃圾分类宣传中来,并根据各公益组织的特点,从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形式,参与到小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培育鼓励社会公益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实现居民教育居民,推进垃圾源头分类。
三是完善政策,形成激励机制。研究制定西城区垃圾分类奖励措施,并列入财政预算;对活动经常、效果显著的社会公益组织给予资助,对垃圾分类开展好的小区物业给予奖励,对积极参与源头分类,并形成带动效应的居民给予表扬;进一步研究与完善垃圾分类指导员工作意见,促进垃圾分类指导员真正发挥作用。
四是落实责任,健全管理。落实物业公司对垃圾分类的主体责任,将垃圾分类工作列入对物业的升级评定中,使垃圾分类作为物业的一项常态化工作。落实垃圾分类案件移送机制,对不执行垃圾分类的企业单位,依据《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本着以教育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给予执法保障。建立街道、社区考核评估制度,将垃圾分类纳入社区基础工作进行考核,将地区垃圾分类开展的情况作为街道城市管理水平的指标,定期进行监督与评估。
篇4
数据收集:以定点拦问和行为观察的方法,在北京市600个试点社区进行调查,对象为社区中居住半年以上,年龄>10岁的常住人口,获得问卷有效样本13935份,行为观察有效样本13509份.每个社区问卷调查有效样本量在20~50之间,样本量随社区人数的增加而增加,行为观察样本量与问卷调查样本量变化趋势相同.整体样本中,10~17岁占2.1%,18~29岁占31.4%,30~49岁占46.4%,50~60岁占16.7%,60岁以上占3.4%.学历范围:“初中及以下”占2.1%,“高中/中专/职高”占24.7%,“大学专科”占35.2%,“大学本科”占35.7%,“硕士及以上”占2.3%.数据分析:采用SPSS19、EXCEL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分析
北京市14区2县至2010年底总共有4000多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社区,2010年4月实施垃圾分类达标的居住社区为600个,覆盖全市各区县.垃圾分类试点实施1a后,在600个试点社区进行分类知晓率和投放正确率调查,得到北京市平均垃圾分类知晓率1(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为75.6%,平均分类知晓率2(非常了解)为15.5%,平均投放正确率为31.2%.由图1可见,知晓率1为75.6%,其中非常了解的居民只占15.5%(知晓率2),社区大部分约60.1%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程度只停留在初步知晓阶段,分类类别标准及如何操作等知晓情况较差,而24.4%的居民不知道垃圾分类,其中9.5%的居民完全不清楚.由图2可知,14区2县正确率为16.92%~34.56%,垃圾分类投放正确率并不高.因此,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降低,转为负增长归功于垃圾分类指导员和保洁员的二次分拣,正确实践垃圾分类及投放的居民较少.知晓率1远远高于知晓率2,比较了解居民占多数,大兴区的知晓率1最高为78.48%,朝阳区知晓率2和投放正确率最高分别为19.1%、34.56%,知晓率1和投放正确率最低为密云县,为53.10%和16.92%,知晓率2最低为延庆县只有1.8%.图3反映出总体上,只有53.1%居民大概知道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三大类,称为一般知晓率.其中,朝阳区最高为59.5%,昌平区最低为24.6%.进行样本分类实践操作测试调查:对纸盒、纸板、废纸、一次性塑料餐盒、碎玻璃片、旧灯泡、易拉罐、罐头盒、旧毛巾、旧衣服全部分类为“可回收垃圾”正确者为一个判断正确的样本;对坚果壳、果核剩菜、剩饭、果皮、茶叶渣全部分类为“厨余垃圾”正确者为一个判断正确的样本.经调查发现,三大类别的垃圾细分知晓程度比较差,操作实践情况不容乐观,也就是知晓深度和操作实践不够,总体仅有6.7%居民能够对日常可回收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而厨余垃圾正确分类很低仅有2.5%,见图4.图5可知,总体分类正确率较低,均低于10%.可回收垃圾正确分类率较厨余垃圾正确分类率高,其中石景山区可回收垃圾正确分类率最高为8.0%,昌平区最低为4.0%;厨余垃圾正确分类率较低,昌平区最高为7.4%,而在丰台区、房山区、平谷区、门头沟区、密云县、延庆县等区县所作的调查中均没有发现完全正确投放的样本.由图6和表1可知,知晓率1、知晓率2和投放正确率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32、0.814,P<0.01都达极显著水平.因此,知晓率是投放正确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知晓率1远高于知晓率2,大部分居民知晓深度不够,操作实践情况较差.2.3社区居民垃圾分类信息渠道及管理改进建议由图7表明,居民获取垃圾分类信息渠道主要为电视、入户宣传、政府资料、报纸、互联网等,其中电视、入户宣传、政府发放资料均占到20%以上,电视宣传最高为25.40%,最低为广播,仅有0.04%,此外,通过网络获取垃圾分类信息的比例也不高,占0.42%.图7社区垃圾分类信息的获取渠道比例Fig.7Acquisitionchannelratioofwasteclassificationinformationinthecommunity由图8可得知,认为应该加强分类知识宣传的居民最多,占36.84%,其次认为加强垃圾分类正确投放监督的比例也达到35.39%,加强社区垃圾分类管理有18.80%,而认为加强相关设施建设的居民比例最低,仅有1.93%,要求进行投放正确后进行奖励的居民比例也较低,为2.02%.
结论与对策
篇5
一、扎实开展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活动,落实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城市清洁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完善环卫市场机制提升城市清洁水平的意见》,提高环卫经费投入,缩小关内外各区环境卫生水平差距,促进特区环卫一体化管理。实施《“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200天行动环境卫生提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消灭卫生盲点,攻克卫生难点,守住卫生重点,巩固卫生亮点,切实提升城市清洁水平。
(一)全力推进迎大运环境卫生提升行动。一是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持续全面开展环境卫生定期排查和整治,涵盖山边林地、道路边坡、二线巡逻道等边角地带,清理辖区范围内的卫生死角、暴露垃圾和余泥渣土污染;二是强化薄弱环节卫生管理。城中村、工业区、市场、工地、待建地、小区和政企事业单位等区域业主和管理单位要切实履行环卫管理责任,尤其要搞好垃圾收集点、附属绿地、屋顶雨篷等易忽略位置的卫生。公路、高速公路要落实日常清扫并巡回保洁,加强绿化带、隔离带、路肩、边沟、不准建筑区、出入口匝道、收费站等卫生管理;三是加强绿化区域保洁。道路绿化管养部门要切实加强市政绿化带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洁范围覆盖绿化隔离带、花圃、树眼、花坛等,安排足够人员实施连续性保洁,及时收运修枝垃圾。有条件的区可借鉴宝安区管理方法,将道路绿化带和附属绿地统一纳入市政清扫保洁;四是开展创建样板路活动。各区要创建环境卫生高度精细化管理样板路、示范街,做到检查与不检查一个样、节日与平时一个样,保持道路高度洁净,达到“席地而坐”的标准,进而将管理手段和工作成效辐射到全辖区,促进整体环境卫生提升;五是提升大运重点区域卫生。高标准落实关内城区和关外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景观大道、重点场所、大运会开闭幕式和比赛场馆周边市政道路的清扫保洁、机械化清扫和道路冲洗、垃圾收运、收集容器清洗等工作,确保上述区域环境卫生质量达到一级以上标准。在大运会举办期间,全市特级、一级、二级道路要在已有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加强保洁和冲洗,确保路面见本色。
(二)狠抓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一是继续提高清扫保洁单价。各区要继续增加财政投入,要按市政府预算指导价落实清扫保洁经费,为高标准高质量环卫作业提供经费保障。争取将城中村环境卫生管理纳入市政管理范围,城中村道路清扫保洁和环卫设施设备建设管理经费,由区财政全额承担或实行费用分担补贴制度。争取将公路环境卫生管理纳入市政管理范围,按照统一责任、统一经费、统一标准的原则进行清扫保洁;二是注重清扫保洁细节管理。市政道路要保洁到墙根,覆盖门店门前区域,实现道路卫生“一把扫帚”管理,保洁作业要更细致深入,已纳入市政清扫范围的小型绿化带、树眼、花圃、边沟等地带要扎实做好保洁工作,彻底消除边角缝隙隐藏烟头纸屑、绿化带周边陈积垃圾等现象;三是加强冲洗提高道路洁净度。坚持按规定频次落实冲洗工作,注重冲洗效果,作业时必须有人工清洗配合,及时清除路面泥沙、污垢、积水等,坚决杜绝冲而不洗、洒洒水走过场的现象,着重治理道路扬尘、口香糖残渣、油渍污垢和道路附属设施周边残留污渍,提高路面本色呈现率;四是实行连续性保洁。严格按照市政道路分级管理要求保洁到规定时限,杜绝保洁时限内人员脱岗、保洁断档现象,尤其要强化夜间、节假日、上下班高峰期的清扫保洁,对于卫生问题频发的区域和时段要视情况增加保洁人员和延长保洁时限;五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在发包合同中明确规定机械设备数量和实施机扫作业的范围、频次、质量等条款,要求清洁企业按作业需求配置足量的机扫车、高压冲水车、高温高压水枪等设备,并且推广安装车载gps,加强机扫过程监管,确保实现20__年全市机扫率达到80%的考核目标;六是推行环卫安全文明作业。环卫工人作业期间必须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工作鞋,负责道路清扫作业的工人还必须穿安全反光背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方式,不随意穿越马路,注意往来车辆,确保人身安全。冲洗道路要妥善设置温馨提示、安全挡板,机扫作业要遵规守矩文明行车,尽量减轻环卫作业对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影响。
(三)完善制度强化余泥渣土管理。一是完善多部门协同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深圳市建筑废弃物运输和处置管理办法》,完善交警、建设、交通等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及渣管联席会议、层级巡查检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二是加强渣管“五化”建设。通过法规宣传常态化、执法装备现代化、日常管理数字
化、管理手段科技化、提高效率信息化,全面提升余泥渣土管理质量;三是加强工地源头污染控制。积极协调建设主管部门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督促地铁等施工单位落实工地路口设置冲洗设施、道路硬底化等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出入口干净、车辆运输过程密闭化;四是继续深化余泥渣土市场化运营改革。完善运营招标方案和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强化政府监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处理能力。(四)加强执法控制环境卫生污染。一是全面加强市容环境序化管理工作。环卫管理模式要从“先污染后清理”向“减少源头污染”转变,各区、街道城管执法部门要按照《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大力加强对单位不履行辖区环卫管理责任和门店占道经营、摊档食肆乱摆卖、乱倒外扫垃圾、行人乱丢乱吐、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从源头上打破“一人扫万人扔”、反复污染的困境。市、区城管执法监察部门要加强引导和监督,加大街道综合执法责任制考核中市容环卫执法工作的比重,对工作不力的执法队伍实施红黄牌警示。同时,要积极探索、实践环卫小额罚款委托执法工作;二是大力加强余泥渣土专项执法。各区城管执法局要组织队伍每周开展3次以上余泥渣土专项执法,尤其加大夜间运土高峰的执法力度,通过在辖区施工工地和受纳场出入口蹲点监控、联合公安交警部门把守重点路段、组织跨区街联合执法等方法,坚决查处泥头车无证运输、车轮带泥、沿途撒漏、乱排乱倒等违法行为,减少余泥渣土运输对市政道路的污染。
二、完善规划和建设机制,加快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着力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能力
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垃圾管理的若干意见》,制定我市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按年度计划落实建设进度,如期建成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沟通协调,妥善化解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做好市民的宣传疏导工作,减少建设过程中的舆论阻力,切实提高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绩效,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隐忧。
(五)强力推进大型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市政府颁布的《深圳市东部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着力推进东部垃圾焚烧厂建设,将其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样板工程,力争年底完成所有前期工作。督促有关单位加快新卫生厂、粪渣厂进场道路建设,确保“两厂”6月投产。着力推进老虎坑垃圾焚烧厂二期和卫生填埋场二期、下坪卫生填埋场二期、白鸽湖垃圾焚烧厂二期、南山垃圾焚烧厂二期等扩建工程建设,确保按计划投入使用,将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0%以上。抓好坪山环境园建设,加快下坪场、城市废物处置中心、老虎坑环境园、龙岗环境园等餐厨垃圾综合利用设施建设。
(六)进一步推进余泥渣土受纳场的规划建设。一是联合市规土委、建设局促请市政府尽快审批通过《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专项规划(-2030)》及配套文件,完成规划环评,督促各区按辖区责任制建设受纳场;二是编制《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建设规范》,指导各区开展受纳场建设工作;三是完成塘朗山环境园规划,并争取划定控制线;四是尽快完成龙华部九窝余泥渣土受纳场扩容工程及新屋围、下围岭受纳场建设前期各项工作,妥善解决好征地拆迁补偿等问题,力争今年底开工;五是争取在5月底前建成水径余泥渣土受纳场。
(七)加快中小型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中小型环卫基础设施。各区要加快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工程,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对市政公厕、环卫工具房、果皮箱以及环卫应急设备等进行升级改造、增设购置和修缮维护;二是规划建设公共厕所。编制《深圳市公共厕所布局规划(—2020)》,建立以固定式公厕为主、活动式公厕为辅、沿街社会公厕对外开放的格局。
三、打造低碳环卫,逐步实施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回收,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八)积极开展垃圾减量和分类试点工作。一是推动制定《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体系,完善垃圾分类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二是编制垃圾分类手册,明确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具体分类细则,组织指导单位和市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三是各区要制定垃圾分类收集计划和实施方案,选取若干学校、物业小区、机关等功能区进行试点,按照颁布的垃圾分类手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九)大力推进餐厨垃圾规范管理。一是尽快制订《深圳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争取通过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餐厨废弃物试点城市评审工作;二是尽快修订《深圳市餐厨垃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措施,强化法律支撑;三是借鉴苏州等城市做法,建立健全餐厨垃圾管理运行机制,大力推动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四是推进餐厨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运输和处理,并逐步扩大至农贸市场、绿化垃圾、家庭厨余垃圾等有机生物质垃圾。编制《深圳市餐厨垃圾质量鉴定标准》,协调有关部门制订餐厨垃圾清运费和处理费的政府补贴标准;五是各区要开展餐厨垃圾管理专项执法行动,清查非法清运餐厨垃圾、非法炼制潲水油和饲养牲畜的窝点。
(十)继续推进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一是完善水径受纳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设施建设、运营方案,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取建设、运营企业,全市推广资源化利用技术延长建筑垃圾受纳场使用寿命;二是配合市住建局制定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设施优惠补贴和产品质量标准等政策,促进塘朗山受纳场、龙岗受纳场等运营企业健康发展。
四、实施环卫全覆盖全过程检查监管,规范作业服务市场秩序,着力提高环卫行业监管水平
(十一)建立健全全覆盖检查监管机制。市环卫管理部门要强化全市环卫工作的牵头、统筹、协调、监督、检查、指导等宏观管理职能,各区要切实对辖区环境卫生管理负总责,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的基层监管力度。一是持续深入开展“鹏城环卫杯”竞赛。购买环卫监理服务扩大日常监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覆盖度,实施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的检查评比,充分发挥竞赛评比的抓手作用,着力推进清扫保洁单价、机械化清扫率、道路洁净度等重点工作;二是落实辖区环境卫生检查监管责任。各区、街道和社区建立健全全覆盖、全天候、全方位的环卫检查监督机制,大运会结束前要每天进行专项巡查,形成检查情况和跟踪督办记录,全面掌控辖区整体卫生、夜间保洁、占道经营和余泥渣土污染控制、设施设备管理、公厕服务等状况,切实督促各责任单位落实环卫管理责任;三是严格实施市政清扫和垃圾清运质量考核。环卫业务发包方要按照合同条款和环卫管理标准,实行更细致更严格的作业过程和卫生质量监管考核,对作业不规范、质量不达标的扣分扣款,情形严重的予以淘汰;四是进一步
发挥数字化城管监督管理作用。将数字化城管信息采集范围扩大至整个责任网格的角角落落,包括城中村、工业区、待建地、预留地等区域,采集问题涵盖花圃绿篱内藏匿的垃圾、地面污垢厚重、工地路口未硬底化、未设置冲水设施、屋顶雨篷积存垃圾、收集容器残破不洁、垃圾车污脏滴漏等。(十二)加强环卫设施设备和垃圾收运管理。一是加强公共厕所管理。进一步完善《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草案)并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尽快出台实施,根据《深圳市公共厕所建设和改造指引》、《深圳市公共厕所标识系统设置规范》、《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服务规范》,各区城管部门在对辖区内市政公厕升级改造的同时,要加大力度协调各产权单位对商场、酒楼、市场、机场、车站、加油站、口岸、文化体育娱乐中心等场所社会公厕进行升级改造,规范标识和导向系统,加大日常维护管理力度,提高公厕完好率和适用率;二是推行全过程密闭化垃圾收运模式。进一步推广“车载桶装”、“车载袋装”、“手推标准桶”、“密闭式手推车”等前端收集方式,全面取缔敞口式垃圾收集点和容器,规范垃圾收运站点和运输车辆管理,在清水河、老虎坑、月亮湾等大型无害化处理场(厂)设点查处车辆,依法查处车容不整、车身不洁、垃圾、滴漏污水的车辆,淘汰车容车况不达标的后装式压缩垃圾车,督促各清运单位落实密闭清运措施并规范作业过程管理,监督垃圾运输车辆出场(厂)前彻底清洗。7月底前新型垃圾转运站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垃圾收运密闭化率达到95%以上;三是持续推进环卫设施设备清洗刷新工作,促使环卫设施设备的管理规范化、维护制度化、检查程序化,实现环卫设施设备数量充足、设置科学、功能完善、整洁完好的长效目标,7月底前中小型环卫设施设备清洁率达到95%以上。
(十三)强化垃圾处理设施运营监管。一是健全垃圾处理监管机制。采取增派驻监管人员、信息化监管系统功能等手段,严格对进场(厂)垃圾来源、种类、计量、烟气处理、渗滤液处理、飞灰炉渣处理进行全过程监管。同时,对bot项目或外包运营的垃圾处理设施,要严格执行运营监管协议;二是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监管制度。完成《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监管手册》、《深圳市城市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及环境污染控制监管标准》的编制,研究制定《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三是稳步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修订《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市政府158号令),完成垃圾处理费代征收手续费标准测算工作,建立生活垃圾处理费收费和支付标准调整机制,探索生活垃圾按量收费模式。继续做好垃圾处理收费的协调、沟通、宣传和解释工作,确保垃圾处理费收缴率稳中有升。
(十四)加强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营监管。一是继续修改完善《深圳市市政道路清扫保洁服务公开招标文件要点范本》,对投标企业的资质门槛、环卫作业规范、质量标准、环卫工人权益、机械设备作出统一规定;二是出台《深圳市环卫作业服务市场主体信用管理办法》,将清洁企业服务质量与资质信誉挂钩,纳入招投标评标内容;三是加强对清洁协会工作的指导,进一步规范项目招投标、评优、资质等级评定等行为;四是协同人力资源社保局建立联合监督机制,保障环卫工人福利待遇,保持环卫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深化行业自身建设,优化理顺环卫管理体制机制,着力增强环卫发展动力和活力
(十五)鼓励公众参与打造环卫宣传格局。一是开展多方位环卫宣传工作。以迎大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兵为契机,针对不同群体、区域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环境卫生宣传方案,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各类传媒播放制作精良的环卫公益广告。总结推广环卫管理先进经验,宣传环卫行业奉献精神和先进事迹,营造尊重环卫、爱护卫生的社会氛围;二是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平台。鼓励和扶持市民志愿者、义工队伍和社会团体开展环卫公益活动,在各主要媒体设立环境卫生“曝光台”,主动曝光并鼓励市民投诉全市范围内的环卫管理黑点、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市民对环境卫生管理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共同监督各环境卫生管理主体切实履行责任。
篇6
上海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理工作的现状
本市自2011年5月份开始在全市17个区县的100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并在同年11月份推广到1000个小区。但工作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居民的参与率不高;分类的准确性普遍较低;更谈不上后续利用。试点小区居民对该项工作的知晓率还是不低的,但知晓不等于认同,认同不等于主动。即使街道、居委会经济投入较大,也感到势单力薄。因此有人认为单纯靠人力物力投入不堪重负,难以为继。这说明参加试点小区的人们对该项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必须要纠正认识。其实,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处理工作在十年前就开始做了,只是垃圾分类标准一变再变,工作做做停停,使部分市民心生抵触情绪。如果现在试点小区也不能坚持下去,将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件。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处理工作是一项大工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涉及千百年生活习惯的变革,公众的思想意识的转变。对这件事情其实很容易想清楚。垃圾增多的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消费增加了,垃圾也会增多。填埋场仅能处理很小一部分垃圾,且没几年就会被填满。经过高温焚化后的垃圾会增加二次污染的风险。在这个问题上,上海已到了无退路的地步,设想若是现在的试点失败,若干年以后再重新启动,难度不知要大多少倍。要向居民说清楚,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处理工作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与自己每个人密切相关的。因此,一定要坚持试点,逐步推广,决不能半途而废。
全方位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处理仍面临不少困难。一些街边虽然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许多人不知如何进行分类投放,不知道什么是可回收的垃圾。在一些试点社区,由于居委会的大力倡导,也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尝试,但环卫的垃圾车把分类好的垃圾倒在一起运走了,仍然进入末端处理系统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严重挫伤了市民的环保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可见,没有完整的收购、运输、加工、销售、成品市场等组织的再利用产业体系的支持,垃圾分类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只能是劳民伤财的空忙。
推进上海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理工作的措施
必须从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和资源化利用三方面来解决问题。首先要减少垃圾的源头量。包装废弃物的年排放量在重量上已占城市固体废弃物的1/3,而在体积上更达到1/2之多,还有的商品采用过厚的衬垫材料,保护功能过剩,也就是常说的过度包装,现在还没有很好解决。过度包装会污染环境。消费者抛弃大量包装废弃物,加重对环境的污染。国家已立法限制过度包装。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于2010年3月28日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国家标准。既然国家已立法限制过度包装,就应该严格执行,从生产企业查起。
其次要做到分类投放,现在的主要做法是分拣。分拣地不无例外地脏水横流,臭气冲天。居民走过避之不及,因此分拣地的选择又成了大问题,有的小区为此还闹出矛盾。此外,分拣工作又脏又累,分拣工的待遇低了肯定不行。利用分拣来开展垃圾分类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要向居民讲清道理,让他们逐步养成习惯,坚持分类投放。分类时按照可资源化利用的出路来做。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及厨余垃圾六大类。在开始的时候为了方便推广,可以按厨余果皮(湿垃圾)与其他垃圾(干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但干垃圾一定还要按用途再分类。
还要考虑下游的资源化利用处理。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资源化处理,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回收废纸可造再生纸节省木材;回收塑料饮料瓶、发泡塑料饭盒、塑料包装袋等可获得二级原料;回收废钢铁可炼好钢,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减少空气污染,减少水污染和固体废物。上海居民家庭生活垃圾中60%是厨余垃圾。垃圾分类试点开展后,居民可把包括剩饭剩菜、菜皮果皮、茶叶渣、过期食品在内的厨余果皮(湿垃圾)与其他垃圾(干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便于后续的收集、转运、处置,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量。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或集中堆肥,可生产有机肥料。其他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需要另外特殊安全处理。为了便于资源化利用处理,要建立垃圾下游产业的专门回收队伍,由厂家直接回收,实现多渠道回收,引入价格和服务的竞争机制,以此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垃圾的回收率。这些工作可以由政府组织,或者政府出台政策,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来开展。
广泛开展上海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处理软件建设
为了在全社会营造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的理念深入人心。目前的宣传是初步的,主要依靠试点小区的宣传栏、黑板报、大标语等传统手段,做得好的小区会发放宣传手册。上述宣传远未达到营造全社会环保和节约资源的氛围的程度。应该广泛利用电视、广播、主要纸质媒体等手段,高强度地宣传,使市民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阐明现有的垃圾处理方式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市民积极参与。同时教会市民垃圾分类,使之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一定要让市民知道,分类投放的垃圾到哪儿去了,如何进行资源化利用的。营造环境十分重要。可以让大、中、小、幼学校,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先做起来,起到示范作用;要求学校每学期至少开设一、二次讲座;幼儿园经常开展教育,使小朋友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
篇7
州委州政府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根据安排,现就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塑料污染治理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宣传浓氛围
为扎实、有效地推进XX市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认识,通过逐步规范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及标志、推行绿色办公、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制止餐饮浪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激励机制与宣传教育及志愿服务,使全市机关单位逐步树立绿色观念,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开设图文并茂的专栏,让办公环境洁净整洁,卫生无死角,垃圾分类统一处理,不对公共机构办公环境产生污染。
(二)建立专班壮队伍
为确保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根据《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州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由市委市政府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会同团市委、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多家单位共同制定《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待审核定稿后方可行文下发相关单位并执行。
同时,XX市成立了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办主任任组长,市政府办副主任、团市委副书记、市发改局副局长、市财政局副局长、市教育局副局长、市委市政府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主任等任副组长。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好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和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督导推进全市各公共机构单位建立工作机制,督促、指导各单位机关创建工作的业务指导及培训。从抽调专人充实并强化工作专班。市财政局负责在创建工作中加大政府绿色采购的力度,并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
(三)夯实行动强管理
一是在全市公共机构逐步规范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及标志。参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GB/T19095-2019)和《XX省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收运设施配置指南》,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法规范生活垃圾分类类别及标志。二是大力推行绿色办公。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鼓励党政机关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优先采购秸秆环保板材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发挥公共机构示范作用。倡导使用再生纸、再生耗材等循环再生办公用品,限制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加速推动无纸化办公。对产生的非涉密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废旧物品进行集中回收处理,促进循环利用。鼓励各公共机构废旧家具修复使用,通过调剂使用、交易、捐赠等方式处置未达到最低使用年限或者达到最低使用年限尚能继续使用的家具。三是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充分利用各类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塑料污染治理和环保布袋、纸袋、可降解塑料制品等替代品宣传推广活动,持续利用短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日常宣传,逐步推动医院、学校、场馆等公共机构的食堂、服务接待等场所不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四是进一步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严格落实反食品浪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抓好厨余垃圾源头减量,推广“小份菜”“按需取餐”“剩菜打包”等措施,持续开展“文明餐桌”等节约粮食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在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上当示范、作表率,引领社会文明节约用餐风尚。鼓励有条件的公共机构使用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备,推动厨余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五是党史学习教育赐良机。以讲党课为契机,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党支部书记XX同志召开“绿色时尚潮流”、助力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专题党课,向党员同志及处于公共机构运营前线的XX大酒店讲解了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等相关知识,鼓励酒店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必须率先垂范,长期坚持,全民认识并参与进来。不但要自觉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还要热情帮助劝导他人,以积极的姿态推进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前行。
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高。市直各部门认为此项工作仅仅只局限于环境卫生方面,加之未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对各项政策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致使工作调度出现无序的情况,在合理兼顾方面做得不够。
(二)业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该项工作自接手以来,由于工作涉及面较广,涉及事项较为琐碎,加上业务不精,因此在各个单位日常工作调度中缺乏精准、高效的管理水平。
三、下步工作打算
篇8
社会宣传等,努力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
【关键词】餐厨垃圾 资源利用无害化处理
餐厨垃圾俗称泔水,是居民日常生活及餐饮行业、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其中,厨余垃圾是指剩余食物和食品加工产生的废料和剩余物;废弃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
一、餐厨垃圾治理不当的危害
与其他垃圾相比,餐厨垃圾水分、有机物、油脂及盐分含量极高,营养丰富、易腐烂,如果治理不当,将会严重威胁城市环境与公众的身体健康。
(一)食品安全
首先是地沟油问题。“地沟油”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主要是指将城市下水道中的油脂漂浮物或者宾馆酒楼剩饭剩菜经过简单加工提炼而成的油,以及一些不法商贩烹炸食品使用次数超过规定但仍然重复使用或向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地沟油”不但心理上让人难以接受,而且带有大量毒素和致癌物质,对人体伤害极大。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明显伤害。其次是“泔水猪”问题。未经处理过的餐厨垃圾中可能含有多种有害病菌, 特别是高温季节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迅速大量繁殖,如果直接用以饲养禽畜, 会对禽畜健康形成较大威胁, 并可能通过在禽畜体内毒素、有害物质的积累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从而造成人畜之间的交叉传染。
(二)资源浪费
餐厨垃圾既是废物,又是资源。餐厨垃圾营养全面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可以进行堆肥,也可以作为有机饲料的重要原料,还可以经过厌氧发酵转换成沼气再进行发电,里面的油脂还可以提炼成化工原料,具有巨大的资源化利用价值,如果不善加利用,将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三)环境污染
餐厨垃圾如果被任意丢弃、或混杂于生活垃圾被一起收集、或直接排入地下道或者河流之中,将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一是任意丢弃无疑会对市容市貌造成影响;二是由于餐厨垃圾含有大量的水分和有机物及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腐烂变质的速度很快,易产生不良气味,滋生蚊虫,将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又极易造成二次污染,从而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三是如果将餐厨垃圾直接排入地下管道或者河流,则餐厨垃圾中的细菌与病原体极有可能对水体和土壤,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二、当前国内外餐厨垃圾治理现状
餐厨垃圾国外从技术上讲,主要有“消灭型”和“堆肥型”,原理都是依靠微生物菌种在高温状态下的发酵作用进行生化处理。消灭型技术将大部分餐厨垃圾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汽挥发掉,“堆肥型”技术则将大部分餐厨垃圾变成了有机肥料和饲料进行资源化利用。日本采用的是将过滤水分后的餐厨垃圾作为生物质进行焚烧处理或使用家庭堆肥处理机处理餐厨垃圾;德国将餐厨垃圾单独收集并进行生物处理;美国采用家庭粉碎机将餐厨垃圾粉碎后排入下水道。
现在我国采用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主要采用好氧发酵制饲料或生物肥、厌氧发酵制沼气以及高温热处理制生物柴油等,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好氧发酵处理,堆肥销路不是很畅,大部分堆肥厂处于停产状态;如何充分利用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再如高温热处理,尽管目前已有相对成熟专利技术将地沟油制成生物柴油,但由于政府配套支持措施的滞后,地沟油制生物柴油仍面临原料回收量小和回收价格高,市场占有量小等问题。
餐厨垃圾得不到不妥善处理带来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已先后出台了两项整治餐厨垃圾的政策,一是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地沟油”行为,严防“地沟油”回流至餐桌,同时规范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处理处置,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管理新模式;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联合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工艺路线,形成合理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产业链,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各地也加强了对餐厨垃圾治理的重视,上海、苏州、长沙等市已出台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结合各自实际加强了对本地餐厨垃圾的治理。目前不少省份已设立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正通过开展试点,积极探索适合的技术工艺路线及管理模式,努力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非试点城市也正在积极研究加强餐厨垃圾管理的方案和办法,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积极扶持相关企业发展,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三、餐厨垃圾管理方法探讨
餐厨垃圾的规范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还没有十分成熟的经验,同时直接涉及到餐饮企业的经济利益,涉及到多个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为科学、经济地完成餐厨垃圾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应做好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管理措施和技术方案、社会宣传等工作。当前简易可行的方法是从源头上控制餐厨垃圾快速增长的势头,一方面餐厨垃圾分类回收能有效减少垃圾总量,另一方面要控制餐厨垃圾对城市产生的危害。
一是健全地方法规政策。虽然国家有了相关法规政策,但缺少地方性政策法规,不能很好地指导和约束地方对餐厨垃圾的治理,必须通过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餐厨垃圾治理办法规定,建立符合餐厨垃圾特点的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法律制度,建立规范餐厨垃圾的单独收集、运输、处置制度,确保餐厨垃圾的治理达到最好效果。
二是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餐厨垃圾具有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易腐烂等特点,不适用传统的填埋与焚烧发电模式进行处理。现在我国采用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主要有好氧发酵制饲料或生物肥、厌氧发酵制沼气以及高温热处理制生物柴油等,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因此,必须多方考虑,探讨一种最适合的处理方式。首先应当逐步做到将餐厨垃圾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要鼓励居民分类投放餐厨垃圾,建立住宅小区居民餐厨垃圾处置点,就地处理,减少餐厨垃圾二次转移;其次要通过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使“餐厨垃圾”利用步入良性轨道。如果采取填埋处置,与垃圾混合处置会增高整体垃圾的含水率, 增加处理成本。
篇9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
中图分类号:R1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解决城镇垃圾问题也是美好乡村的具体体现。
“十一五”期间,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加大对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建设,目前安徽省大多数城市已经建成了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十一五”末,安徽省也开始按规划逐年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设施建设,2010年省政府1号文件将农村清洁工程列入安徽省的民生工程,要求用五年的时间在全省所有乡镇建成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设施建设资金以省级财政拨款为主,地方配套为辅。通过农村清洁工程的实施,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并处理”等多种处理模式。
2013年,我院参与了安徽省农村清洁中期评估报告的编制工作,为此,我院组织编制工作组对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情况展开了调研。安徽省农村清洁工程自2010年实施以来,广大乡镇及农村生活垃圾得到了收集和处理,环境面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正常运行:
(1)过多参考城市模式,设施建成后运行困难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起步较晚,很多省份都在摸索阶段,安徽省早期开展的农村清洁工程乡镇大多采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在乡镇建成收运设施即可,无需建设末端处理设,一次性投入较少。建成的收运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很多乡镇发现设施的运行费用过高,乡镇财政背负了很大的包袱。造成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大,垃圾产生相对集中,方便了生活垃圾的收运,而农村人口分布在散落的自然村内,垃圾产生面广。安徽省共1271个乡镇(913个镇,358个乡),15672个行政村,231619个自然村。按照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原则,采用机动车收集和转运车转运,假设自然村的平均距离为3km,在最理想的状况下,收集一次需要车辆日行390公里,转运站距离城市垃圾处理厂(场)按35公里考虑,收集车和转运车油耗分别是15、22L/百公里,柴油价格为7.3元/L,该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的油耗就为539.5元/日,加上驾驶员工资和车辆正常保险和保养费用,全年收集转运的运行费用约40万元/年,如果乡镇这财力相对薄弱,对其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和负担。
(2)末端处理设施不健全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已经加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但截至到目前,仍有部分县未建成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因此这些县的农村清洁工程采用的是“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并处理”模式,该模式中乡镇多采用焚烧的末端处理方式,乡镇所建的焚烧炉日处理规模5-20吨不等,调研中发现部分小型焚烧炉存在环保不达标和安全隐患的问题。
(3)农村环境意识淡薄,生活垃圾收运管理薄弱
安徽省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村留守的以老年人、妇女和儿童为主,这类人群环保意识淡薄,此外负责农村垃圾收运的人员多为临时工,年龄偏高,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直接上岗,工作过程中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工人流动性也相对较大。目前仅有很少乡镇的成立了生活垃圾收运管理部门,专职管理人员的缺乏,造成收运的不连续。
针对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选择合理的收运处理模式
末端处理方式直接决定了前端的收运方式,因此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关键在于选择末端处理方式。处理方式的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资源共享等原则。
①“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模式
原则上距离市县末端处理设施不超过30km的乡镇,如果乡镇财力条件较好、交通便捷也可采用这种方式。选择该模式乡镇只需建设收运设施,将辖区内生活垃圾收集收送市县末端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②“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并处理”模式
偏远山区或市县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未建成的地区可以采用这种模式,该模式既能解决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又能降低长距离运输生活垃圾成本。选择该模式需要在乡镇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前期建设投入较大,可以采取几个附近乡镇合建一座垃圾处理厂(场)模式。
(2)合理确定设计参数
① 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垃圾产生量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设施规模,因此应高度重视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垃圾产生量的预测关键指标是人口数、人均垃圾产生量和日变化系数。人均垃圾产生量跟地区、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和外出务工人员比例相关,可以根据历年统计数据确定。农村人口流动性较大,主要是因为安徽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农村都会有大量劳动力外出,节假日和农忙时期又会返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做好人口数据的统计,为设施建设提供准确的预测数据。
② 清运频次
城市生活垃圾都要求做到日产日清,但农村村庄分散、垃圾产生量小,如果也做到日产日清将会使收运成本增加,因此农村生活垃圾可以根据产生量多少选择两日清运一次或者是多日清运一次。在外出劳工返乡垃圾产生高峰期和其他垃圾产生高峰时期,可以适当提高清运频次。
③ 垃圾收运设施
垃圾收运设施包括生活垃圾贮存和收运车辆,城市垃圾一般是居民袋装化后送入垃圾收集桶或垃圾收集房内,由收运人员收集转运。收运车辆也逐步由人力板车为主向密闭机械化车辆为主过渡。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也应发挥村民主动性,鼓励村民每家配置垃圾收集桶1~2只,在家庭中进行分类,村庄内保洁员定时对家庭垃圾进行收集,收集后送村庄内的垃圾收集房内。考虑到村内收集人员的年龄和工作强度,可以按照1名/50户标准配备清运人员。村庄内的清运车辆综合考虑购置成本、保养和安全等因素,建议采用密闭的人力三轮车或者板车。村庄的垃圾收集房应选址在村庄内对外主要道路上便于乡镇转运车辆收集转运,收集房的大小应满足清运频次内垃圾的贮存,并设置污水收集设施,禁止污水直接对外排放。乡镇配备的转运车辆建议根据乡镇大小选用3~5吨的密闭的机械化车辆,提高作业效率。
(3)实施垃圾分类,推动资源回收是解决农村垃圾根本出路
农村垃圾分类后,进入县(市)区一级垃圾处理场(厂)的垃圾量将会减少,可延长原有填埋场的使用期,减轻再建填埋场的压力,或缓解垃圾焚烧厂的处理量。由此可见,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既减少了土地占用面积,又节约了政府投资,其综合效果是不言自明的。以浙江某村为例:实行垃圾分类前2-3天就产生一车垃圾,而实行分类处理后3-4个月才产生一车垃圾,可见运输费用大大降低。
①实施垃圾分类,推动家庭厨余垃圾原位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农村家庭的厨余垃圾如果按照城市家庭垃圾行走的路线进入垃圾处理厂(场)或者进餐厨垃圾处理厂,运输和处理成本都很高;可不可以留下来,原地就近处理后回到大自然中去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以村为单位,厨余垃圾处理后形成的堆肥产量低,但品质好,可以就近作为肥料还田,这在湖南和浙江某些村庄多有成功的实际应用案例,村民组安排专人或者自发协作将家中的菜叶、剩饭等厨余垃圾与农作物废弃物按一定比例就地堆肥;也有的是把可有机生物类垃圾分拣出来,集中放入简易太阳能垃圾处理室内,利用太阳能,可以加速室内有机垃圾腐烂。在出气口处装上活性碳进行除臭,喷洒刹虫剂灭蚊蝇。各地可以结合自己所需要的堆肥产品成分,合理确定堆肥工艺。
②农村也可以发展绿色回收产业
随着村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中产生的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资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较前几年都有所增加,所以农村和城镇的再生资源和废旧物资市场是很大的,关键要与市县商务局等主管部门协商,统筹解决城乡农户废旧物资回收渠道和模式问题。建议以县(镇)为单位,建设一批规范化的回收网点;例如湖南攸县“四分模式”中,各村的回收站点实行统一挂牌,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志、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原则上“一乡一站,一村一点,一点一人”,并鼓励居民将自家的生产生活垃圾按照“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进行分类,由回收人员统一收购。
对于初期条件较差的村落,可以设点设户代收,达到一定量时来车接收,可回收、不可回及有毒有害垃圾一定要分开存放和收运。
如果这项工作做扎实,不仅可以减少垃圾最终处理量,而且可回收垃圾的收入还可以贴补部分村级垃圾处理费和有害有毒的废弃物的处理费;真正全面实现废物再利用和有毒有害物的有效处理。
有毒有害垃圾需集中收集后转运到附近城市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统一处理。
(4)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
需要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分散处理的科学处理方式,可以通过科普宣传片、广告牌、广告语、宣传单等形式广而告之,持续的活动来看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推广和应用。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经验不多。乡镇应组织专人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的管理,并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针对农村留守人群的特点,制定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环境保护的意识深入人心。
农村垃圾管理可以从娃娃抓起,把村镇广大的学校和幼儿园课堂作为宣传垃圾分类的实验场地和宣传场地,环境保护从小事做起,通过一双双小手,可以牵动农村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的序幕,从每一天家中的垃圾分类开始,在家中留三桶,分别是“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一般垃圾”,家庭把垃圾分类好了,村庄分类才有基础,村庄分好了,集镇分类才有效果。
(5)转变观念,建设与运行并重,适当加大后期运营经费投入
要实现观念上的三个转变。一是将农村清洁工程由政府主抓为主转变为政府引导、群众的自觉参与为主;二是垃圾由简单收集的处置模式转变为将垃圾分类减量后再进行处置,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三是将农村清洁工程从建设资金的投入为主转变为建设与运行并重,转变农户的观念。资金中包含能力建设与前期运行费用。并鼓励农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少用或禁用塑料袋,从源头上控制垃圾的产生量和成分。
篇10
他希望借助绿房子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尽一个公民的责任。
国庆长假,黄小山没能给自己放假。因为绿房子里用来粉碎厨余垃圾的机器出了点问题,直到10月5日才修好,紧接着又是每天例行的垃圾处理。
2011年1月,黄小山有了绿房子的设想,试运行一年多后,终于,“绿房子”在今年9月正式运行。这个以“驴屎蛋”名号走红的反对垃圾焚烧卫士,如今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垃圾狂人”,除了绿房子之外,他还有更大的“野心”。在他眼中,垃圾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处理问题,更应是一个“哲学问题”。他希望借助绿房子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尽一个公民的责任。
绿房子:给垃圾脱水的地方
绿房子是一个50平米的纯木搭建的两间小屋子,建在昌平常兴庄菜市场旁,被刷成了绿色。黄小山叫它“垃圾别墅”。已收上来的垃圾将小屋塞得满满当当,连门口都快堵上了。屋子中央则摆放着一个两米多长的传送带,连接靠墙安装的一个巨大的家伙——蓝色垃圾粉碎机,很像一个流水线操作间。
本刊记者进入绿房子的时候,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已开始了。不大的屋子里,传送带和机器的轰鸣声不断。传送带两侧,站着六个人,两位是黄小山“收编”过来的拾荒者大姐,另三位是慕名而来的志愿者。平日收上来的垃圾,将先做一个简单的分类,然后再传送到其他人面前,他们把无法粉碎的纸张、塑料等可回收垃圾用手挑出来,放到身后的大桶里。
黄小山站在离碎粉机最近的传送带旁,拿着一个小小铁耙子,在传送带的垃圾上这里敲一敲,那里掏一掏,生怕有什么石子铁块而弄坏了垃圾粉碎机。此外还要将处理好的残渣收集到大桶里。经过粉碎和巨大的挤压,这些瓜果蔬菜等厨余垃圾从这套设备的一端吐出垃圾残渣。
“这里的水分已基本脱干了,当天经过处理的垃圾,味道也不臭。”黄小山抓了一把处理后的垃圾大声地说,“这就是一个给垃圾脱水的地方。”
黄小山告诉本刊记者,中国的垃圾处理跟其他国家遇到的最大不同,在于中国的垃圾主要是水的问题,“是全世界含水率最高的国家,光厨余垃圾就占到60%”。这些含水的垃圾到了处理的末端,不管是填埋还是焚烧,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渗沥液。在中国的垃圾焚烧厂,专门建立渗沥液的处理大厂是“一个特色”,甚至以此为豪。
黄小山却感到很荒唐,“在国外,这是一个笑话。外国人不能理解来焚烧的垃圾怎么会产生渗沥液?”当垃圾问题专家将目光集中在如何处理好渗沥液的时候,不懂技术的黄小山说了一个大傻子的话:“我们把水从(垃圾处理)前面排了不产生渗沥液行不行。”
绿房子就是“大傻瓜”黄小山脑筋急转弯想出来的解决方案。
2011年1月,黄小山向北京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递交了一份《“绿房子”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方案,20页,却花了他4个多月才完成。一个月后,北京市政市容委主动邀请黄小山就方案进行共同商讨,并提出如绿房子试点成功,可进一步扩大范围。
“其实越是复杂的事情,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最简单的方法。”黄小山相信自己绿房子的脱水功能,就是一个解决中国垃圾中含水带来的大难题的简单方法。
含“水”垃圾的处理成本
去日本和澳门考察了当地的垃圾处理之前,黄小山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技术派”,希望能找到一条可以替代焚烧垃圾的技术之路。但他看到日本的东京市区建立了23个焚烧厂之后,触动很大,“焚烧并不是一个可怕的东西。”
原来“焚烧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一定要做好分类。而分类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入炉物料的热值。水火不容,谁都知道。不信,你烧西瓜皮试试”。因此“如果能在焚烧前对垃圾中的水做预处理,就可以避免产生这些渗沥液,还可以减少在运输途中造成的二次污染”。
黄小山意识到,垃圾中的“水”不仅带来环境污染,而且这些“水”给垃圾后期处理环节带来高昂成本,包括支付一笔“不必要的运费”,以北京为例,北京每天产生垃圾18000吨,按1.8万元支付运费,其中有10000吨是水。“如能将厨余垃圾中一半的水给排走,那不就剩13000吨垃圾?”这既降低了运费,也减少了在运输途中造成的二次污染。
此外,焚烧厂建立渗沥液的处理设施需要几千万元,处理渗沥液每吨费用也不低于50块钱。在黄小山看来,这个处理环节很多余。
对垃圾产生的各个环节的熟悉,让他找到了给垃圾脱水的方法。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文科生的视角”并站在“哲学的高度”来看垃圾的问题:垃圾是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到哪里去。
黄小山说,目前绿房子每天的垃圾脱水率不低于50%。厨余垃圾量占到垃圾的50%,再脱水50%即每天减量四分之一。此外一些可回收的垃圾占到10%左右,这样垃圾减量一共接近35%。而近一个月来的数据记录,也证实了绿房子对含水垃圾的预处理效果。
成绩不错,但这仅仅是帕纳溪谷别墅区的500户居民,还不够。黄小山介绍,即将纳入进来的常兴庄样本,由于是回迁社区,所以其社区的垃圾产生量会与帕纳溪谷有所差别,因此还需要检验绿房子的更大处理效果。
绿房子现在处理的垃圾中被脱掉的水,是通过市政在小区里架设的下水管网排出去的,不会产生渗沥液那样的污染。对此,黄小山很兴奋,称此举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肯定。不过绿房子处理后的垃圾残渣,每天还是让“环卫车(与其他垃圾)混合拉走”,黄小山也承认,绿房子是在“回避那些垃圾之外的问题”,但他相信绿房子依然可以把垃圾分类做好,甚至很乐观,“有了绿房子,中国一代人就可以实现垃圾分类”。
经过之前4次的垃圾脱水性能测试,“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测试,如今这台第五代的螺旋压榨脱水机逐渐贴近黄小山的需求。未来如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并推广开来,黄小山就将开始批量生产革新和完善后的垃圾脱水机,那时绿房子的垃圾预处理带来的规模效应定能让人期待。
垃圾讨论无解,我来先做
尽管黄小山看起来找到解决垃圾含水问题的脱水办法,但要解决中国的垃圾问题并非易事。究其根源,他认为垃圾不是一个可以孤立解决的问题。仅从垃圾的回收和分类来看,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制、道德和信仰等各种问题,“体系太庞大”,以至于在现有的体制下,“垃圾问题目前是无解的。”
“在老百姓不能去做垃圾分类之前,我来先做”,先做起的绿房子在做了一年多之后,渐渐发挥了影响力。
目前绿房子处理的垃圾,全部来自黄小山居住的帕纳溪谷别墅区。据黄小山介绍,一个绿房子的处理量预计可以覆盖1000户居民。因靠近常兴庄的菜市场,常兴庄居民都知有这么一个绿房子的存在,不少居民还来问黄小山何时回收他们的垃圾。因为,绿房子对外已透露了鼓励居民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奖金池”计划。该计划分为生活垃圾激励制度和可回收物奖励制度。“如同我们平常卖废品一样,但是这个比废品的价格要高得多。”黄小山希望垃圾回收与奖金池挂钩的奖励计划,可以慢慢培养出这两个社区的居民,自觉分类和回收垃圾的习惯。
正式运行一个月来,绿房子每天在上午11点半和下午的4点半两个时段,对帕纳溪谷社区进行垃圾回收,平日的垃圾量在350公斤左右。周末和假期的垃圾量会略有增多。这些垃圾由清洁人员运送至绿房子,并集中在4点半至6点半的两个小时进行分类、回收和脱水预处理。
与此同时,当天工作结束后,绿房子还将记录当天的垃圾总量、脱水率以及垃圾减量等数据,并上传一个注册ID为“绿房子日记”的新浪微博上。
根据绿房子的每天垃圾量计算,预计10月底,一路之隔的常兴庄500户居民就可以纳入进来。届时,绿房子也将启动另一个废品回收功能。黄小山希望能将无序的垃圾回收平台纳入到绿房子中来,做到统一、有序。
黄小山打算注册成一个NGO组织,用公益组织身份来做,希望财政出钱给予补贴支持。黄小山对那些同样是关注垃圾议题的NGO认为“只要进行了垃圾分类,就可以做到零填埋,不用建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的观点而感到可笑,说他们是在“电脑上和书本上研究垃圾”。因此,他也想做成一个真正的NGO样子来给他们瞧瞧。
他也解释,面对垃圾这个哲学问题,“感觉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寄希望于中国关注垃圾的所有专家以及其他资源能聚到一起,共同参与和决策。
黄小山已向海淀区民政局递交了申请材料,目前正在批复中。他希望这个民间机构可以做成专业性的环保NGO,从民间角度为政府就中国的垃圾问题在管理体系方面,提出专业的建议。
绿房子不仅仅是一个垃圾预处理和回收平台,同样也蕴含着潜在的商机。黄小山不满足做绿房子,将来会去做垃圾的全链条,包括焚烧厂要选择我绿房子的可燃垃圾,当天就可以入炉。
绿房子的废品回收功能也有机会与后端的废品回收市场的静脉产业相衔接。据黄小山介绍,他已在今年两会,通过一个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中国建立静脉产业的提议,希望建立一个精加工、有序的、政府监管、环保达标的静脉产业。
他称自己“野心很大”。
驴屎蛋就是一个符号
在访谈过程中,黄小山嘴里不时蹦出“驴屎蛋”,就好像在说着另外一个人做的事情,其实“驴屎蛋”就是他的网名。
“驴屎蛋”这角色,在2009年的阿苏卫反焚运动中“一战成名”,为人熟知。而在之前,他是一个做了20多年的律师。哪一个是黄小山,哪一个是驴屎蛋。对自己的两个角色的转换,他觉得“很有戏剧性,也带来了乐趣”。
黄小山说,中国律师太多了,但在环保领域里,懂法律,懂逻辑又有热情的人太少。也需要他这样的文科生,去打破垃圾问题只从技术方面考虑的思维,“这也是一个互补。”绿房子对垃圾进行脱水处理的实践,无疑就是黄小山在“江湖上有发言权”的一个法宝。而且看得出,他也很享受在“这一个陌生的行业,琢磨出的东西得到社会认可带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环保做久了,黄小山更坚信,垃圾也是一个彰显其公民责任的好平台。把垃圾、绿房子搞好,只是他的诉求之一。他还想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展现出“驴屎蛋”这个公民的责任,“用行动去改变政府和社会”。
如今的他,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被邀去国外考察,到受聘为政府垃圾问题顾问,再到目前的绿房子实践,以及垃圾实践的民间代表。黄小山认为自己的归宿,“是做一个中国真正的NGO,成为一个公益人物。”不拘泥在垃圾问题上,未来还可以关心其他的环境问题。不过,他认为,“做环保应是一个快乐事情,如果不快乐的事情,咱就不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