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人事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0 15:45: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公司人事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公司人事管理制度

篇1

一、建筑工程施工前期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1)监督合同文本,重点是监督设备采购合同、重要材料采购合同、监理采购合同、施工采购合同,在合同条款中落实质量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对各建设主体的活动结果和质量行为用合同的法律效力来进行约束和限制。

(2)监督管理招标活动,重点是监督设备采购、重要材料采购、监理、施工的招投标,有机结合质量监督与市场监督,通过质量监督审查来有效地促进市场竞争的良性运转及规范化。

(3)督管理有关勘察设计文件,尤其是要审查把关勘察设计文件。

(4)监督图纸的会审,图纸会审工作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的依据,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开工之前,需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现有的图纸进行详细的核对和分析,根据现有的建筑工程从施工的角度和施工的质量等各个方面提出有利于建筑施工的具体修改意见,保证建筑施工的完善进行。

二、建筑工程实施阶段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1.实行透明的监督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质量监督的管理,完善对质量监督管理的办法。在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能够有效地按照规定和要求进行处理。要对监督制度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施工中每位人员都能对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使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受到一定的约束,按照科学的施工方法,遵守规范的施工工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使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得到有效控制和加强。在监督的方式上要实行集体监督,能够保证公平公正地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评价。监督主要是在施工现场中,每一个施工点都要设置至少两名以上的监督人员,按照公平公正的处理原则规范现场施工人员的言行和施工质量。

2.强化质量监督管理的执行力。(1)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执行力和控制力,确保计划任务与标准建设的严格执行。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建筑工程的工作量来排出具体工作计划,细化分解到每个月,通过每月工程例会开展业务交流讨论,加强各个施工队之间的对接配合,明确分工,优化措施,严格把握每项工作的时间节点,确保每个阶段的工程能够按时限、保质量完成。

(2)强化管理手段,执行从施工队长到施工人员的各级质量责任制度,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每月以工程实际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经济奖惩,提高施工人员的工程质量执行能力和控制能力。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1)材料的选择。建筑施工的过程是将各类建筑材料进行组合、搭建,良好的建筑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在此过程中,质量监督部门可以采用不定期的随机抽样检查方法,对建筑工地中的钢筋、水泥、管材等建筑关键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在严格的检测力度以及管理力度的基础上会有效避免偷工减料的情况发生,更是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的有效措施。

(2)合理的施工工序。建筑工程所涉及的项目多、人员流动量大,而且存在大量的交叉作业情况,所以建筑施工要有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安排,这样能够良好的控制人员的操作,保证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让此项作业不影响下一道工序的展开。所以在施工阶段要构建合理的施工工序,还应该加强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监管。进行检查时,可以在每个工程的阶段进行某一道工序的抽检,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作业要求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改正。对工程中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项目,一定要采取全面检查的方式,防止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4.大力开展施工监督管理检查。(1)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工程建设工期,将标准化贯彻施工各个环节,促进规章制度更加完善,现场管理更加规范,切实防止重进度、轻管理、前松后紧、盲目赶工等现象发生。

(2)组织开展建筑工程质量大检查,全面深入了解建筑工程实体质量、内业资料整理、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情况,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提供保障。

(3)提升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督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建立“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分管领导和监督工程师安全督查负责制,督查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完善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健全应急保障体系,确保安全生产。

(4)狠抓施工人员思想和技术上的管理,提高对建筑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对施工重点环节加强管理和控制,真正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把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从测量放样、施工管理、质量检测等各个阶段严把质量监督管理关,并及时反馈施工质量信息,杜绝不合格工程的出现,真正建成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建筑工程。

三、建筑工程竣工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措施

竣工后的质量监督管

理也是极为重要的,是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理收集内业竣工资料,严格监督、审查竣工验收资料,确保竣工资料的有效性、权威性、可靠性、真实性。

(2)要经常性检查观测已完的各项工程,严格禁止不达标的建筑工程投入到使用中,防止日后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要跟踪检查监督那些遗留问题,遗留问题务必要整改到位,确保工程在交付使用后能够运行舒适、安全。

四、建议

1.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主动性。想要提高监督管理的整体质量,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监督管理团队。所以说要加强对监督管理人员的建设,提高监督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发挥每一个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能工作,同时激发、调动每一个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够使得整个监督管理能够更好地进行。

2.对质量监督管理的手段进行不断的改进。在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计算机技术能够使得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是对工程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标志,能提高对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的工作效率。

篇2

【关键词】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施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相当大。同时建筑施工行业的准入门槛低,人员素质不高且流动性大。近年来,为削减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均采用根据企业的经营业务和施工项目的规模来决定企业拥有人员的数量。这种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但严重地影响到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与造价,而且也制约了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的改革发展,建筑施工企业越来越多,如何有效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形象、信誉和质量,还得从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方面抓起,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一支高能、高效的人才队伍才能带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第一,人力资源的组成。在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中,有实践操作能力高但学历低的老工人,也有高学历但缺乏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还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引进的专家型管理和技术人员。正是这些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和不同价值目标的人才构成了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系统。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组成很复杂,如何处理好这种复杂的关系也是很不容易的。

第二,人力资源的流动。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是以工程项目施工为主。其特点就是有固定的生产场地和生产部门.有较高的流动性。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建设者的身份,依据每个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变化其组织管理机构来适应地域情况和规模大小等的变化。其生命周期仅限在这个项目,当开始下一个项目的时候,机构又开始了新的调整。这些决定了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和布局分散性的特点。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大部分建筑企业经营者在观念上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还缺乏了解,认为企业的发展就是靠投入,资金的短缺失建筑企业发展的瓶颈,却没有意识到真正构成瓶颈的是缺乏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而且目前国有施工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普遍不足,投资额大幅度减少,亏损企业几乎停止了人力资本投资。在科学技术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注重人力资源的职前学历背景,已无法真实体现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现有实际知识和潜能。

2、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落后

(1)建筑企业普遍缺乏统一定企业发展战略,甚至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2)建筑企业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手段与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基本上还处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工作仍然局限于企业员工的聘用,辞退,在职员工的档案管理等,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支持本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3、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人员积假性不高,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淡薄,全员效率低下,没有追求效益的责任和动力。企业的分配制度尚未完善,激励机制因激励于段单一或者使用不当而难以产生应有的功效。

三、针对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1、从战略高度来统筹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首先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应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战略高度来统筹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构成、分布等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系统整理,搭建起规范、高效的人力资源数据和信息网络,使其为企业的人才选择、培养和使用提供依据。

2、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只有加强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为施工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好的效益,促进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其中的重中之重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与水平的高低。只有实行标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例如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搜集和整理有关人力资源的资料,然后进行合理分析,提出相应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为企业的人才选用,培养和成长提供客观的依据。另外,为了更好地利用好人才资源,企业应该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部员工进行培训或引进经验丰富的人事工作员工,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建设做好实质性的工作。

3、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翅膀。这里不仅强调了管理和技术的重要性,而且更加强调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好的企业文化。能促使员工产生文化认同感及强烈归属感,使企业士气高涨.还能为企业提高绩效.保留优秀员工及吸引外面的优秀人才起很大作用。目前。很多企业难以留住人才的原因就是没有好的企业文化。颓废的、消极的企业氛围以及低俗的文化很难让优秀员工产生认同感,继而影响员工绩效。

4、完善员工培训和效果评估制度。培训是企业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培训,企业可以帮助员工充分开发和利用其潜能,更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增强自信心。国有施工企业若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久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员工的培训工作,建立起学习型企业。培训不仅能使员工获得知识补给、技能提升,还能促进员工的价值观念、工作作风及方式的调整,从而给企业带来无穷无尽的活力。施工企业在强化培训工作的同时,还要建立培训效果评估制度,对培训的反应、学习效果进行评估。要注意将培训与绩效考核、薪酬体系的完善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员工的加薪、晋升、淘汰等切身利益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徐红伟.建筑施工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 企业研究:理论版,2012,9

篇3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朗,全球化竞争加剧,技术发展迅猛,顾客对产品、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源于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纷纷采取积极调整企业内部的管理措施,以适应国际市场中对企业和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更高要求,完胜这场激烈人才争夺战和企业竞争大战。作为我国GDP快速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工程建筑行业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水电建筑行业不断进步,同时水电建筑行业也见证和彰显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和程度,因此,水电建筑行业一直都备受我国各级管理人的关注,作为水电建筑行业的主体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电建筑行业的发展。关乎我国发展命运的水电建筑行业发展也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要调整企业内部管理现状,对水电建筑行业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有效充分的利用,就需要重视对于管理制度的研究。

一、我国水电建筑企业管理现状

建设规范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是我国水电建筑行业发展的必要趋势,其基本前提就是基于对我国目前水电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城市的现代化离不开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我国水电建筑行业发展速度一直处于较快的地位,这种走势和局面使得我国亟需规范水电建筑行业的管理制度,将水电建筑行业进一步推进,建设成为我国的优势产业,为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再添一把火。但是,增长背后我们应当更为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水电建筑行业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能推进水电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之于整个国家和社会都有非凡的意义,其中,我国水电建筑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突出。

我国水电建筑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从业人员结构复杂、员工整体专业技能和素质较为欠缺等问题都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制约着水电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制约企业进步的瓶颈因素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不强。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已非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类的事务性工作,然而部分水电建筑企业并未转变传统观念,也并未将人力资源管理上升至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而仅还是保留在事务层面,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不强。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地位低且专业性不强。现代化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被视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合作,协调枢纽,但是就部分建筑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看,其地位低下且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专业性不强。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只是没有亦或接受过短期专业培训的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专门性的人才,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就导致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是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依据自身发展需求所制定的发展政策和措施,在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之时,需要综合考量企业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环境的变化,通过科学管理方式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从而使得企业达到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的状态。但是,我国部分建筑企业由于没有长远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使得公司内部存在岗位编制、人员配置问题。

四是人才流失严重。我国建筑行业存在员工流失的问题,且内部流失员工多为知识性的年轻核心员工。人才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不单只是经济上的直接损失,人才的流失带走了其核心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公司的客户群。且这部分人员的流失必然会加重公司的人员重置资本,且导致其工作缺乏连续性,无论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在市场竞争中陷入弱势局面。

第二,管理经营制度不完善。

我国水电建筑行业中由于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建筑工程出现结构性矛盾突出,且频频发生的建筑事故和劣质工程建筑,使得水电建筑行业的建筑质量水平亟需提高。没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支撑,我国的水电建筑行业在高科技的引用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就导致了其与现代科技的接轨、与国际市场的同步。同时,管理经营制度的不完善,引发我国的水电建筑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同时整体的技术装备呈现出低水准,而进一步的技术改造与水电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升级显得遥遥无期。

二、水电建筑企业规范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水电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将建筑行业产业发展成为在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需求,并逐步将我国水电建筑行业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成为了新的发展目标。通过建设规范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使我国的水电建筑行业更富勇敢创新精神并得以盈利。

第一,转变内部结构,保障健康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完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也随之转变,规范、科学和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与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得以长存,并且保持在我国市场变革时期健康发展的保障。改革的演进使得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早已转变成集约型,我国水电建筑企业要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就必须通过建设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以此为依托对建筑行业结构进行优化,由此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第二,完善内部管理,追求效益最大化。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可以扭转我国水电建筑行业部分企业存在的管理过程不够科学的现状。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发展目标,由于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权利划定不够清晰、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奖罚制度不明确以及缺少现代化优秀的管理人才。这种种的不科学管理方式就是由于没有建设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而由此将会制约我国水电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优化管理模式,接轨国际企业。

规范、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是水电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的必要要求。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革新传统的管理方式,由集权式的传统管理模式进化成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第四,留住核心人才,保证企业竞争力。

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一家国有公司想要获得生存和发展下去的机会,就因该保持核心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体现就是企业内部核心人员的管理运用。建筑企业合理分配薪酬,对水电建筑企业内部薪酬管理体系进行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稳定,最终促进企业保持竞争力赢得效益。究其重要性无外乎,首先,有助于企业吸收引进人才,为了保持水电建筑企业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引进人才,而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就是薪酬体系是否合理;其次,在吸引人才之后,薪酬体系更为重要的作用是留住人才,人才的流失对企业的危害比没有对人才没有吸引力还要可怕,因此要吸引更要留住。

三、水电建筑行业规范企业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企业管理制度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决策制度以及迎合信息时代的信息管理制度,而要规范水电建筑行业的企业管理制度就需要从这几方面着手。

第一,实现企业以人为本,营造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企业的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因此要实现企业的盈利就需要将人力资源最大化、最优化,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从如何创新员工奖罚体制与员工的长期发展计划考虑,营造企业中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第二,应对繁杂外部环境,夯实现代化企业的决策体制。

纷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必要有一个及时作出风险决策的管理体制。其中建立风险决策机制要能够在企业各项活动以及各部门的决策中都加入风险考虑因素,凡事能够防患并在风险发生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决策方案。

第三,适应信息全球化国际形势,加入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的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市场距离拉近,同时与增加了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信息化环境的可能性。而要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是信息管理制度,通过信息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交流渠道,并迅速就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馈。

四、结论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人力资源

        0 引言

        建筑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从业人数所占的比重也一直高举各行业榜首。文中通过分析我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如何搞好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行了探讨。

        1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1.1 人力资源组成复杂。在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中,有实践操作能力高但学历低的老工人,也有高学历但缺乏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还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引进的专家型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人才拥有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价值目标构成了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复杂性。

        1.2 人力资源的流动性。建筑施工企业主要是以工程项目。其特点就是没有固定的生产场地和生产部门,有较高的流动性强。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建设者的身份,依据每个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灵活的变化其组织管理机构来适应地域情况、规模大小等的变化。其生命周期仅限在这个项目,当开始下一个项目的时候,机构有开始了新的调整。这些都决定了施工企业的流动性和布局分散性的特点。

        1.3 有关的人力资源评价信息的收集困难。因为施工行业自身的特点和国际市场的开拓,目前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除遍及国内,还涉及到国外。同时,许多的工程项目地域偏僻,基础设施落后,虽然我国目前信息传输比较发达,但是因为以上原因还是难以及时传递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使得信息的获得有明显的滞后性。这对及时全面评价人力资源的管理情况带来很大的困难。

        2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人事管理没有按市场经济方式运行;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不明显;人才使用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激励机制不完善,职工积极性难以调动;职工常年流动施工不能按时休假,夫妻常年两地分居的不人性化;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人才队伍素质有降低趋势;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还不到位等。

        2.2 企业文化建设范围狭窄,内容陈旧,对员工的凝聚力微弱。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还很肤浅,也没有明确的价值观。由传统的口号式宣传演变而来的文化氛围反而造成僵化、保守、形式主义的形象,不能吸引企业外部的优秀人才。

        2.3 人力资源开发尚未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重使用轻培训,即使培训也只满足证书而忽略培训效果考核,重经验轻潜力,影响企业新员工的士气及企业归属感,缺少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良好的机制能保证人力资源的供应及开发,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

        2.4 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从综合、系统的角度来改进。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局限于人力资源部门,这样就容易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没能站到整个企业的高度,综合、系统地研究问题,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3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3.1 在意识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只有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建立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为施工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高的效益,促进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这之中的重中之重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与水平的高低。只有实行标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例如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搜集和整理有关人力资源的资料,然后进行合理分析,提出相应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而为企业的人才选用,培用和成长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另外,施工企业为了更好地利用好人才资源,企业对人力资源部员工进行培训或引进经验丰富的人事工作员工,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建设做好实质性的工作。

3.2 塑造好的企业文化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前进的轮子,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的翅膀。这里强调了管理和技术的重要性,而且更加强调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好的企业文化,能促使员工产生文化认同及强烈归属感,使企业士气高涨,为企业提高绩效,保留优秀员工及吸引外面的优秀人才起着很大的作用。目前,很多企业难以留住人才的原因就是没有好的企业文化。颓废的、消极的企业氛围,以及低俗的文化很难让优秀员工产生认同感,继而影响员工绩效。

篇5

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建筑行业及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将直接影响着其在整个建筑行业中的地位,随之会出现各种经营管理模式风险,而这些风险很可能就会危及到整个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体来讲,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投标风险,该风险包含了投标过程中的全部成本,低价中标造成的建筑企业压力,该风险主要是由于建筑企业成本控制意识不强造成的,同时还会扰乱整个建筑市场竞争环境;二是财务风险,因为建筑企业承担的建筑施工项目都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而且回收的周期也比较长,这样难免会出现资金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正常施工项目因此而不能正常运行。因此,建筑企业要提前避免资金问题造成的银行利息负担、坏账风险等问题;三是合同履约风险,部分建筑施工合同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导致建筑企业在施工中垫资情况的出现,使得建筑企业承担着较大的建筑负担,极易出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

2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基于上述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模式风险的分析,我们认为有必要加快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条件下,建筑企业若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然要克服目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风险,仅仅抓住创新的契机,立足内外环境,明确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

2.1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创新

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企业单纯生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部分企业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束缚下,不积极改革创新,导致其在经营管理中不能顺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因此,为能进一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建筑施工企业提出的客观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要主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坚持以改革为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自身成本意识、风险意识与效益意识,从管理思想上实现根本性的创新。

2.2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创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是十分复杂的,既包含了建筑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施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劳动人事管理,又包含了建筑企业的经营战略、理念、决策以及市场分析预测等。因此,如何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的创新也是目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方面。具体来讲,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的创新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应当从单一的生产管理实现向复合企业经营的转变,把企业作为市场的一个“细胞”,放在整个市场体系中进行管理、操作和运营;二是建筑企业要能够准确、全面的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同行的经营情况、技术实力及竞争水平等,关注国家在建筑行业中推出的一些新的政策及规章制度等,实现对建筑领域各种信息的有效把控;三是建筑企业管理者要将价值流放在中心地位,实现由实物形态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创新价值形态为中心的经营,创新经营管理对象,全面把握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中的资金、成本、利润情况。

2.3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创新

管理制度是对建筑企业内部不同部门进行有序管理的重要制度,具有强有力的约束性效力。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性是从根本上保障企业内部组织有效运作的重要条件,对于规范经营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建立起一个能够把企业各种形态的资本和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运作,效益最大化的良性发展企业管理机制,将企业收益与员工收入、责任成本管理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并利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强化其在建筑行业的竞争地位。

2.4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创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就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对待企业的未来发展,把管理和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从建筑企业的性质及经营内容来看,其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把握好企业层次、项目层次及劳务层次三者的定位,即处理好公司总部、项目经理部以及施工队伍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公司总部为代表的企业管理层与以项目经理部为代表的项目管理层之间既有不同,又有差异。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其大目标都属于企业管理范畴,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都以促进建筑企业的自主经营为主要目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其差异之处则主要体现在层次、主体、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企业层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来实现管理,对项目的管理进行宏观调控,而项目管理则是一个直接的具体的管理过程,承担着合理配置各种施工中的生产要素的责任。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制创新要确定和处理好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3结论

篇6

摘 要 施工企业的流动性质决定了营运资金分散在各分公司和工程项目中,给资金的管理造成了困难。资金结算中心在这样的现状中应运而生,将银行的管理方式引入企业内部,将闲置的货币资产化,生息的资本社会化。加强资金结算中心货币资金的管理,对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施工企业 资金结算中心 管理

一、施工企业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的必要性

首先,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资金流失,控制成本,实现闲置资金的优化配置。施工企业在组织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建筑机械费用及人工、管理费用,所有费用的总和,构成了该工程的生产成本。通过成本控制,可以发现施工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缺点和薄弱环节,以便总结经验,克服缺点,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有利于资金的集中管理。管理囊括了企业资金管理平台的全过程:即事前的资金需求、事中的资金使用流向、事后的资金收益分析,为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荐提供条件,可以有效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发挥总部的监控和管理职能。

再次,有利于加强财务监督。目前,企业财务部门无法全面了解和监督下属公司、单位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从而无法为企业合理使用资金提供科学的依据,资金结算中心的建立能够让下属单位资金的出入处于严密的监管之下。促进下属企业积极清收其他应收款,挖掘资金全力,盘活现有的资金存量,实现此案施工企业内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

最后,资金结算中心可加强企业内部贷款的管理。增强贷款的流动,促进企业积极清理和调整现有信贷资金结构;在企业贷款总规模以内,清理调整现有信贷结构,减少因资金流动不平衡产生的暂时间歇的闲置资金解决局部生存临时急需,实现公司内部融通调剂,通过管理内部贷款调整内部资金紧缺,自求平衡。

二、资金结算中心管理中的现存问题

日常资金管理混乱,缺乏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施工企业由于其经营比较分散,工程项目存续期较短,所以许多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未建立资金预算、资金的核批支付、以及其他的资金内控管理制度。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一些资金管理制度,但实际过程中不按制度执行,使制度成为摆设。对工程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

资金存放位置分散,在资金的使用上各个部门没有统一目标,而是各自为政,资金的去向管理不明确。施工企业普遍采用能调动项目负责人积极性的分权制。即组建相对独立的项目经理部对中标项目实施经营管理。这样,单个项目的管理问题解决了,但对整个公司的资金管理却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首先是引起资金分散,削弱了企业总部资金的调控力度。项目缺乏大局观,公司也缺乏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比如,资金状况好的项目,款子沉淀在银行,而另一方面公司总部和其他资金紧张的项目四处求援,以至于最后向银行贷款,增加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

债权债务清理不及时,资金的调控管理缺乏规划。由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为了完成既定的市场开发目标,为了能承接任务,相互竞价,最后拿到手的工程,还没有开工就已经是戴上“亏损”的帽子,等到项目开工后资金紧张理所当然。项目在建时,当前的施工项目,几乎所有工程都是时间紧、任务重,项目部上上下下把精力都投入到现场施工上,必然疏于资金管理,债权债务的清理能拖则拖;项目结束后,更是束之高阁,与业主该要的变更、索赔,无人问津,以至于到期的质保金都不能按时回收。

三、改进资金结算中心管理模式措施及对策

(一)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素质的培养

现代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是能够随时代的变化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才,建筑企业要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的信息化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和财务管理水平,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可以从源头缓解企业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以致财务部门能够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工作。

(二)加强项目管理,做好过程控制

首先,要加强项目班子建设。加强项目班子的组织建设,把项目负责人等班子成员纳入企业人事管理系统。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方案必须经过企业的审查,并在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监督指导下进行实施,以免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信誉和经济上的损失。企业有关职能部门应对施工项目进行定期的巡查。其次,强化项目资金管理。项目部应按时编报资金使用计划,严格审批制度,遵循以收定支和资金有偿使用的原则。其三,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增强消化压价让利能力。施工企业要求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迅速适应建筑市场的环境变化,包括适应市场的价格要求。因此,作为施工企业应推行目标成本管理,以中标价扣除税金后作为工程结算收入,再扣除目标利润后确定目标成本。项目管理部门要及时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其四,重视工程项目结算管理。施工企业往往出现竣工项目结算长期搁置的现象,成立项目结算小组或类似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工程项目的结算和清欠事务,以免丧失索赔的法律时效,给企业造成损失。当然,要做好结算工作,还要在内部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如变更签证、索赔、实物量核对、结算书的编制和送审等,决不因自身的原因而延误结算。

(三)加强预算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

加强预算管理需要建立一整套涵盖营业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和财务预算在内的预算管理机制。通过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目标,汇总编制好年度预算,统筹安排资金支出。同时,要制定积极的配套措施,对年度预算实行全过程控制,做到生产性单位以项目成本控制为重点;经营性单位以费用开支为控制重点。建筑企业由于施工企业周期长、流动性大,资金来源分散,使得资金协调运作比较困难,只有强化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资金运行监控力度,才能保证资金合理安全使用,增强抵御风险能力。由公司统一平衡调度资金,强化投入产出意识,在筹资时应当选择资金成本较低的方案,考虑资金回报和资金成本,严格控制贷款规模,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四)强化现金流管控

提高建筑企业资金运行效益,保证建筑资金合理、安全使用是增强建筑企业抵御财务风险能力的必要措施。对于跨度大、层次较多、流动分散的建筑企业,从传统的分散型资金管理模式向现代的集中型资金管理模式转变更有意义。建筑企业需要成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改变目前资金结算和收付分散的局面,变零星的资金沉淀为整体积集。通过规模运作,加强资金调度,降低建筑企业整体资金成本。在资金管理上,建筑企业必须明确总会计师、委派的财会主管的职责权限,保障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建立资金预算管理、资金划拨管理、借还款管理和资金管理评价制度,规范资金业务流程,实现资金的预算控制、日常业务管理控制和资金支付风险控制。

(五)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就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必须坚持的原则有行业的特殊性原则、预警指标的系统性原则、灵敏性原则、超前性原则、充分性原则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具体过程表现在:一是财务风险监测指标的设立。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营运指标、现金流指标和资产结构指标为依据;二是对指标进行综合的预警评估。首先确定指标权数,根据各项指标在预警中的重要性赋予权数,其次是聘请专家和企业内部人事共同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最后是根据指标权重和得分,计算出综合评估得分。三是根据财务预警指标分析情况,结合企业其他相关部门收集的相关信息,由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撰写财务预警分析报告。对于评议得分较低的指标,有关人事应给与相应的重视,分析低分原因,找出问题所在,避免潜在风险的恶化。

四、总结

施工企业的内部资金结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的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的不足之处。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使施工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更加完善,从而推动施工企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任秋.企业内部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当代经济.2009(7).

[2]朱琴.浅谈对大中型施工企业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的几点认识.交通财会理论实践.2006.

[3]黄雄文.建筑安装企业项目财务管理核算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6).

篇7

1.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1施工企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

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在内的所有建筑施工行业都具有劳动强度大,务工人员流动性强,工作环境较为艰苦而且效率不高的特点。建筑施工企业包括全国各地在建施工项目,工作施工地点不固定。具体表现主要为生产规模较大,但相应的效益、利润、劳动生产率却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与发达国家的建筑施工行业相比更是存在诸多问题,仍然处于劣势,劳动力的大量投人导致劳动力过剩的状况。此外,施工企业最近几年明显出现了特殊工种的断层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的招收要求较低,施工队伍多数来自于农村劳动力,由此就存在不正规、缺经验、人员不固定等特点。然而,新时代新形势下为施工企业迫切所需的市场开发人才,能够适应信息技术时展的管理技术等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近年多数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和地方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管理上的沟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投身市场激烈竞争中的现象,完全依靠自身摸索和原有实力参与竞争。

1.2民营企业崛起伴随的农民工大量涌入

民营企业近些年的崛起充分显示了其自身的优越性,无论是体制方面还是机制方面都有其灵活性和进步性,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物。在建筑这一领域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的速度不断加快。虽然与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相比其自身存在比如政策限制较多、资质低等不同现实问题,但是同样也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一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建筑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这一特点也正好可以吸纳很多农村劳动力投身建筑施工行业,并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专业性。目前的国有施工企业中技术性专业性工作部分由企业自有员工来完成,其余绝大部分还是利用劳务外包的方式。此种方式导致国有施工企业的自身优势得不到明显发挥,而且农民工的大量涌人减少了本来就有限的市场份额。

1.3基础人力资源缺乏人性化管理

由于建筑施工行业本身就受到工作地点不固定,建筑施工任务时间期限要求不同等限制,经常存在施工工作人员无法正常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不能在节日期间与亲友团聚,有的甚至是无法正常享受法定带薪年休假。常年工作在建筑施工的一线,却享受不到应有的各类津贴。其中具有培养价值的年轻技术干部逐步在流失,因其繁重的施工任务而缺席各种重要的技术技能培训。

2.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人事制度落后

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的人事制度改革进程无法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无论是管理方式还是观念都还走的“老路子”。例如,专业化的组织管理团队严重欠缺;人事管理模式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人才管理需求;在岗位提拔和晋升的层面不能够做到平等和公平,存在靠亲属关系晋升的现象,阻碍了对于真正有能力的合格管理者的选拔。人才使用分配以及管理上也有较大欠缺,比如,奖励机制不够完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充分提高;员工常年工作在施工一线,施工地点又频繁更换,与家人聚少离多,不够人性化;人才队伍中能力参差不齐,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不到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够,员工无法得到同等的报酬和奖励。人才管理机制体制明显不够完善。

2.2 缺乏人力咨询的培训幵发

目前的多数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单纯注重人才使用而忽视人才培养的问题,部分企业即使是组织员工培训也只是应付了事,完成应付组织的培训任务,以满足证书为主要目的,不能够做到真正重视培训考核效果和员工自身实际工作综合能力的提高,注意力过多的放在了工作经验上而忽视有工作潜力的员工的培养,这些都会使员工的综合能力无法提高以及缺乏工作热情,严重影响了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无法实现职工与企业自身的和谐共进,互利成长。虽然近年来多数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也逐步实行一系列的人才培训开发措施,但依然达不到人才发展开发管理与施工企业发展自身的有效结合。

3.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具体措施

3.1建立科学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

一个企业如果想真正做到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让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些都必然离不开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内到外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髙度。企业的人才选拔培养和成长都是建立在合理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基础上的。在此基础上应重视科学选用和培养劳务队伍,适当实行弹性工作制,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机制,让人力资源管理达到新型的动态结合。同时用工制度上也可以适当选用人才竞争管理模式,使员工可以公开竞聘上岗,在公开合理的竞争平台上发挥自身价值,从而实现优胜劣汰,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优化员工队伍结构,推动企业向学习型组织发展。

3.2 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幵发

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所在,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和开发。职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的高低从来都是制约企业发展步伐的关键因素。因此,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应当首先采取的重点措施就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开展员工培训,这是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战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企业中的“活水”也就是富有生命力、创造力的员工力量的注人。

企业中不同岗位员工的素质不同,在同样的岗位但是不同的环境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各有不同的。企业应当把硬件实力与软性人员素质的发展相结合,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价值。这也验证了人才基础决定企业上层建筑的说法。在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都应该适时贯穿企业职工队伍的建设,实现二者有效结合,由此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新策略。

4.结论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有效措施

0.前言;在当今社会中,住房问题是所有人们共同关注的迫切性问题,而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更是深刻地影响着亿万人民的切身安全和利益,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水平,只有施工单位、政府、社会三方通力合作,共同加强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和监管,才能真正保证工程建筑的质量,才能使企业实现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一致和统一。只有企业、政府、社会三方鼎力协作,共同推动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放心舒适的高质量住房。

一.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1 建筑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

建筑企业是工程建筑中项目管理的主体,对工程建筑项目质量的管理承担着主人翁责任。当前建筑行业的企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技术工人素质和水平低下、监管制度体系不完善、建筑材料管理不到位等一些列问题,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必须采取以下手段和措施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1.2 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科学素质

为了建造出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建筑企业要雇佣操作熟练的高水平技术工人,对新上岗的技术工人要定期开展技工上岗教育培训工作,使技术工人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强化技术工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敦促建筑工人以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技术水平建设合乎质量标准的建筑工程。

1.3 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筑企业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就必须要有较强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因此,建筑企业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健全相关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筑材料进出管理制度以及员工奖惩制度,以便完善相关人员的工作分配,明确各个职位员工的职责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小组,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和工程师,对工程建筑进行定期的监管抽查,严密监测施工前期的图纸设计及会审制度、施工中的建设过程,以及施工后期的收尾工作,从头至尾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不容有失,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停工事件,导致工期延长,无法如期完成交接工作。损害公司的名誉和企业的社会形象。

1.4选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和技艺

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方法和技艺的选用是否适宜是影响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水平的六大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要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案、先进的施工技术、得当的施工操作,以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工程师一定要具体结合施工的环境、成本要求等,根据自己专业的素质和水平,进行做科学充分的验证和检验工作,选用最科学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艺,为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保驾护航。

1.5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施工设备是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技术支撑。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水平,要引进和采用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建筑施工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建筑施工设备以正常的状态投入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对于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需要企业付出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工程的质量问题又不会立刻的显现出来,很多的建筑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忽视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只重视工程的施工效率,产生了大量的质量不符合标准的建筑,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甚至会危及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2.2 重视工程进度,轻视工程质量

由于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要通过增加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来提高工程的进度,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的进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而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不是十分必要。这就使得很多企业轻视这些部门的工作,使得对于工程的质量监督的工作很难顺利进行。

2.3 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不到位

很多企业对于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对于质量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也不到位,使得很多质量管理和监督人员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失去了积极性,对于细节的管理和监督十分不到位,这会严重的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2.4 对于质量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对于质量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是个可有可无的部门,有的企业甚至不设立工程管理部门。在很多建筑企业的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大都没有工程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缺乏实际管理经验,使得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十分的混乱。工程管理部门人员的不专业是我国目前工程质量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

三.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做好项目设计的管理

做好项目的设计管理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前提,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规范项目设计的流程,使项目的设计更加规范化,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效率和设计的准确度。第二,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管理人员要鼓励设计人员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勇于创新,提高设计的水平。

3.2 加大对于施工过程的管理力度

施工过程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要重视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将施工过程分为几个部分进行管理,分别为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后的监督管理。只有在施工的每个环节中做好管理,才能保障整个工程的质量。

3.3 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

建筑材料是否优质直接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好坏,是保障建筑质量的必要条件。要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对于材料采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采购的每个过程都是按照标准进行的。第二,要对采购来的每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上。

3.4 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

做好人员的培训是保障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要加强对于每个工作人员的岗前的操作与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和安全意识。

3.5 要重视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可以使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所以要注意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加强对于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宣传。

四.总结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对于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使用的材料、施工人员的操作流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有效减少由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和管理缺陷,提高工程的质量,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宇辉, 张世宽, 刘念豫. 浅析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J]. 科技信息,2010,15:695,710.

篇9

关键词:物资管理;成本;核算;委派制

中图书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071-02

随着国内铁路市场的萎缩,铁路施工企业对提高物资管理质量、降低物资消耗成本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本文从目前铁路物资管理状况出发,结合财务委派制的特点,提出了新的物资管理模式——物资管理委派制。

1 铁路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①现行的人事关系阻碍物资管理职能的发挥。目前铁路施工项目物资部门的组建及人员的配置基本上采用“上级物资部门推荐,项目经理选择”的体制。这种体制下物资人员的人事、薪酬均在项目,导致物资人员必须以项目领导为中心,听从项目领导决策,公司的成本管理也一定程度上服从项目的进度管理,物资管理职能无法充分发挥。

②适应现场的物资管理制度缺失,没有符合项目特点的管理办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项目物资管理的基本依据。项目物资管理中往往只是被动的使用上级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符合现场特点的规章制度,或是只有存在电脑中应对公司检查简单的规章制度。物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缺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场的物资管理混乱。

③项目物资机构人员配置不到位,人少活多,只能被动管理。科学的物资管理至少应设物资主任、库管员、材料员、信息员4个职务。现场为了降低成本,往往缩减了物资人员编制,根据项目工程量大小往往只设1~2名成员进行物资管理。人员的严重不足,造成了物资的粗放式管理——白天手忙脚乱的应对凌乱复杂的业务管理,晚上气急败坏的应付内业管理。致使管理人员人困马乏,成本控制不到位,上报的物资数据失真。

④项目物资人员薪酬不高,管理缺少激励机制。1个人做2种甚至3、4种职务,而管理人员的收益甚至还达不到作业队收益的平均水平。这种情况下,项目物资人员对现场物资管理也就力不从心。这种身兼多职、缺少激励机制的物资管理模式,在物资成本核算上不容易取得理想效果。

⑤项目决策层及各个部门认识不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项目决策层认为它只是采购供应的部门;财务部门认为它是花钱的部门;技术部门认为它是跑腿的部门;作业班组认为它是给自己备料的部门;而物资人员对自己部门的评价是“说了不算的”、只有管理职能但没有管理能力的部门,比如:选择供应商的能力不足;采购行为缺乏计划依据;出库物资没有具体的限额领料单等。由于对物资部门重要性认识的不到位,导致与项目决策层及各部门间的沟通很困难,往往造成物资管理被动的局面。

⑥项目人能征善战,但缺少系统的成本核算。铁路工程是系统工程,应该科学的统筹施工、全面的降低消耗、系统的核算成本。而目前实际情况是,项目施工前期往往松松散散,后期迫于工期的压力,不惜代价的调动了一切人、财、物力去保证开通。结果每个项目虽然都能完美的开通,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系统工程没有做到科学的计划、系统的管理,也无法达到系统成本最优的目标。

2 物资委派制及其特点

2.1 物资管理委派制

计划经济时代,铁路物资管理采用“物资公司制”;市场经济时代采用了“公司的物资部门制”;在新世纪、新形式下,为了进一步规范铁路项目的物资管理工作,强化物资负责人成本约束机制,提高物资信息质量,保障物资人员合法权益,培养锻炼物资干部队伍,应该建立符合施工企业特点的“物资管理委派制”。

2.2 物资管理委派制的特点

为了使物资管理人员排除现场工作的干扰,物资管理委派制至少应该具有一下特点:现场物资人员的人事管理直属于公司;项目推荐、公司物资部选择委派的部门组建形式;配备专业素质的物资主任、库管员、材料员、信息员等;制定科学的物资成本管理制度,量化降低成本的指标;委派工资及效益奖金由公司发放;现场物资人员只对公司级的物资管理部门负责。

3 物资管理委派制配套的运营机制

为了保证物资管理委派制能持续推行和运营,必须建立配套的物资管理运营机制。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3.1 目标成本管理制

如果说委派物资人员能解决的是物资管控项目最中心人的问题,那么,目标成本管理制就是赋予委派人员的“尚方宝剑”。这个制度是物资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依据。

3.2 规范的物资管理制度

规范的物资制度是现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具体依据,物资制度中至少应包含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的物资管理细则、量化的部门职责和各岗位职责、量化的物资成本指标和要达到目标的考核奖罚尺度、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工机具管理制度等。

3.3 集采和限额领料制

集中采购和限额领料属于物资管理业务中收、发两条线最关键的管理流程。

3.3.1 物资集采制是“开源”管理

目前项目物资供应基本上有三种形式:甲供物资、甲控物资、自采物资。我们能具体管控的只有自采物资。对于自采物资,我们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主材由公司招标集采;劳保、二三项料等现场急需零星料,由项目指定当地供应商集采。这样就可以从价格上控制住项目成本,所以集采制是一种有效的“开源”管理。

3.3.2 限额领料制是“节流”管理

限额领料制是指把技术部编制的限额领料单作为物资部门发放材料、作业队领取材料依据的一种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节制作业队施工的浪费、可以督促技术部门需求计划的及时更新,关键是可以保障物资部门采购计划的实时更新,保障物资的经济供应。所以,限额领料制是一种科学的“节流”管理。

3.4 付款流程的联签制

付款流程的联签制度体现出了诸多优点。项目物资申请的权利可以规范合同执行情况,保障物资的及时供应;项目财务审核的权利,可以监督物资管理活动;项目负责人审批的权利,可以保证项目整体利益;公司物资部复核的权利,可以监督、规范委派项目目标成本管理的情况;公司财务的复审权利,可以监督、规范委派项目目标核算管理的情况;总会复批的权利,可以保障公司的整体利益。这种制度,建立了科学的付款流程,淘汰了过去的“一支笔”。

3.5 建立集成化的物资信息制

目前,物资信息化已经开始引起铁路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物资信息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公司内部物资的工作繁杂、信息孤立和内容失真的情况。

建立集成化的物资信息制度,关键在于建立集成化物资信息管理模式。集成化物资信息管理模式,就是将物资信息处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起来,通过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把物资管理和业务管理融为一体,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进行集成,使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及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有效提高,它是一种新型的物资管理模式,可以极大地适应铁路施工现场的个性化需求。集成化物资管理模式可以极大地帮助公司物资部门对下属各项目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管理,帮助企业的物资管理达到更高的水平。所以集成化的物资管理应该是科学的、系统的、公开的,它不但可以减轻物资信息收集的劳动强度,还能加强物资信息的实时监控,避免物资信息失真。

4 科学的委派制对项目物资管理起到的积极作用

①独立的人事制度及收益政策,利于从基层克服物资管理混乱的现象。项目的物资管理是记录和披露其经济活动成本情况的主要手段。通过实施物资管理委派制,使物资管理人员不再受项目管理当局的控制,独立实事求是地依据物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进行物资核算,能从基层克服物资管理混乱的现象。

②利于制定适应项目管理要求的物资管理制度和物资人员岗位职责。依据公司物资管理规定及委派人员的特点,科学的制定适应于项目的物资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有利于物资人员主动的开展各项工作。

③利于物资管理水平提高。科学的管理制度、有针对性的岗位职责及专业素质的物资人员的配备,可以把物资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④具有激励机制的收益制度,势必促进物资成本的降低。委派人员的委派工资只能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而降低项目成本,赢得可观的奖金才是委派人员精神享受的需求。追求精神需求越迫切,降低成本的决心就越大,思路才能越广,措施才能越有力,成果才能越明显。

⑤物资管理委派制势必引起各个部门高度重视。物资部门只有做好了管理,做出了成绩,才能竖立威信,才能受到其他部门的认可。有了物资委派制物资部门不在是领导眼里单纯的采购供应部门,而是科学管理核算的部门;有了物资委派制物资部门不再是财务眼里花钱的部门,而是靠业务能力“追求精神享受”的部门;有了物资委派制物资部门不再是技术部门眼中跑腿的部门,也不再是作业班组眼里给自己备料的部门,而是限额发料,开源节流,保障物资经济供应的部门;有了物资委派制物资部门也不再认为自己是没有管理能力的部门,而是能科学管理、保障供应,督促、配合其他部门搞好成本核算、降低项目成本的重要的部门。

⑥利于科学的核算物资成本,系统的开发利润源泉。科学的物资委派赋予了委派人员不受干扰的管理权力,利于物资部门充分发挥管理能力,极大的降低物资成本。这时,拥有经济头脑、能征善战的项目人,势必会以利润的巨人矗立于铁路建筑领域的不败之地。

⑦利于促进和提高物资人员的业务水平及经济管理水平。派出的物资人员本身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通过相应的业务考试及考核,才能具备被派出资格。这样就增加了物资人员的竞争,必然激励物资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同时物资管理委派制可实行定期轮换,不同项目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对物资人员的管理水平也是一种促进,利于提高物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规范物资管理工作。

5 结 语

总之,物资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保障供应、降低成本。长期以来各级领导对物资管理工作寄予很高的期望,但实际现场效果并不理想。实行物资管理委派制后,由于委派物资人员独立于为之服务的项目组织之外,且直接归属项目组织的上层管理部门,使物资管理形成相对独立管理的权力,物资管理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篇10

人事行政工作计划

时光荏苒,××年即将过去,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时间如梭,转眼间又将跨过一个年度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对于我们每一个追求进步的人来说,免不了会在年终岁未对自己进行一番“盘点”,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行政人事部是公司的关键部门之一,对内管理水平的要求应不断提升,对外要应对税务、工商、药监、社保等机关的各项检查。行政人事部人员虽然少,但在这一年里任劳任怨,竭尽全力将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经过一年的磨练与洗礼,行政人事部的综合能力相比××年又迈进了一步。

回顾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工作着重于公司的经营方针、宗旨和效益目标上,紧紧围绕重点展开工作,紧跟公司各项工作部署。在管理方面尽到了应尽的责任。为了总结经验,继续发扬成绩同时也克服存在的不足,现将××年的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XX年行政人事部工作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事管理方面

根据部门人员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地招聘一批员工,以配备各岗位。

规范了各部门的人员档案并建立电子档案,严格审查全体员工档案,对资料不齐全的一律补齐。

配合采购和财务部门,严格把好促销员的进、出关。

有步骤的完善培训机制,不断的外派员工学习并要求知名公司来培训员工,同时加强内部的培训管理工作。

二、行政工作方面

⒈办理好各门店的证照并如期进行年审工作。

⒉和相关职能机关如工商、税务、药监、社保、银行等做好沟通工作,以使公司对外工作更为?畅。

⒊联系报刊、电视台等媒体做好对外的宣传工作。

⒋对内做好办公用品的采购,严格审查各部门的办公用品的使用状况,并做好物品领用登记,以节约降低成本为第一原则,合理地采购办公用品。

三、公司管理运作方面

⒈顺应市场的发展,依照公司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公司现有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寻。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和公司各个部门、门店密切沟通、联系,适时对各部门的工作提出些指导性的意见。

⒉逐步完善公司监督机制。有一句话说得好:员工不会做你要求做的事情,只会做你监督要做的事情。基于这个原因,本年度加强了对员工的监督管理力度。

⒊加强团队建设,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下属充分做到“察人之长、用人之长、聚人之长、展人之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公司新形象。

⒋充分引导员工勇于承担责任。以前公司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清,现逐步理清各部门工作职责,并要求各人主动承担责任。

作为行政人事部负责人,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行者。要想带好一个团队,除了熟悉业务外,还需要负责具体的工作及业务,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在人员偏紧的情况下,大家都能够主动承担工作,使公司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随着大参林、北京同仁堂的进驻,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决心再接再厉,迎接新的挑战。××年行政人事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一、完善公司制度,向实现管理规范化进军。

成功的企业源于卓越的管理,卓越的管理源于优异、完善的制度。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搞好公司管理制度无疑是其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建立健全一套合理而科学的公司管理制度便迫在眉节,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年工作将以此为中心。

二、加强培训力度,完善培训机制。

企业的竞争,最终归于人才的竞争。目前公司各门店及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尤其是各店长及部门负责人,他们身肩重责。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从真正意义上为他们带来帮助。另外完成新员工入店手册。

三、协助部门工作,加强团队建议。

继续配合各门店及部门工作,协助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年是百姓拓展并壮大的一年,拥有一支团结、勇于创新的团队是为其发展的保障。所以加强团队建议也是年行政人事部工作的重心。

其实正所谓“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只要我们工作更加细致点、沟通多一点、责任心强一点,我相信百姓会越做越强。

人事行政工作计划范文

在这一年里,凭借前几年的蓄势,杭萧钢构不但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更快的效益增长,而且成功地实现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从此,一个杭萧钢构以崭新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个更具朝气和活力的、以维护股东利益为己任的新杭萧诞生了。

公司上市后,管理水平必将大幅度提高,这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外在要求,更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对于市场部来说,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与公司同步发展,既是一种压力,又是一种动力。为了完成公司xx年合同额三十亿的总体经营管理目标,市场部特制订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信息网络管理

1。建立直接领导关系

市场部是负责公司信息网络建设与维护、信息收集处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接受营销副总经理的领导。市场部信息管理员与各区域市场开发助理之间是一种直接领导关系,即在信息网络建设、维护、信息处理、考核方面对市场开发助理直接进行指导和指挥,并承担信息网络工作的领导责任。

2。构架新型组织机构

3。增加人员配置:

(1)信息管理员:市场部设专职信息管理员3名,分管不同区域,不再兼任其它工作。

(2)市场开发助理:浙江省六个办事处共设市场开发助理两名,其它各办事处所辖区域均设市场开发助理一名。

4。强化人员素质培训

春节前完成对各区域的市场部信息管理员和市场开发助理的招聘和培训,使xx年新的管理制度实施过程中市场部在人员素质方面有充分的保障。认真选择和慎重录用市场开发助理,切勿滥竽充数。

5。加大人员考核力度

在人员配置、资源保证、业绩考核等方面对信息网络建立和维护作出实施细则规定,从制度上对此项工作作出保证。建立市场信息管理员定期巡回分管区域指导信息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并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和研究,以督促其在短期内按规定建立和健全信息管理的工作。

6。动态管理市场网络

市场开发助理与信息管理员根据信息员提供的信息数量(以个为单位)、项目规模、信息达成率、发展下级信息员数量四项指标对信息网络成员进行定期的动态评估。在分析信息员/单位的分类的基础上,信息管理员和市场开发助理应结合信息员的背景资料进行细致地分析,确定其通过帮助后业绩增长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信息的管理,在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保密性等方面做好比上一年更好。

7。加强市场调研,以各区域信息成员/单位提供的信息量和公司在各区域的业务进展情况,将以专人对各区域钢结构业务的发展现状和潜在的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通过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公司在各区域的机构设置各趋合理和公司在开拓新的市场方面作好参谋。

二、品牌推广

1、为进一步打响“杭萧钢构”品牌,扩大杭萧钢构的市场占有率,xx年乘公司上市的东风,初步考虑四川省省会成都、陕西省省会西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辽宁省会沈阳、吉林省的长春、广东省会广州、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以及上海市举办品牌推广会和研讨会,以宣传和扩大杭萧钢构的品牌,扩大信息网络,创造更大市场空间,从而为实现合同翻番奠定坚实的市场基础。

2、在重点或大型的工程项目竣工之际,邀请有关部门在现场举办新闻会,用竣工实例展示和宣传杭萧钢构品牌,展示杭萧钢构在行业中技术、业绩占据一流水平的事实,树立建筑钢结构行业中上市公司的典范作用和领导地位,使宣传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进一步做好广告、资料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在各个施工现场制作和安装大型宣传条幅或广告牌,现场展示企业实力;及时制作企业新的业绩和宣传资料,补充到投标文件中的业绩介绍中和发放到商各人员手中,尽可能地提升品牌推广的深度和力度。

4、加强和外界接触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素质教育工作,树立良好的企业员工形象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内涵,给每一位与杭萧钢构人员接触的人都能够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从而对杭萧钢构及钢结构有更清晰和深层次的认识。

三、客户接待

1、督促全体人员始终以热诚为原则,有礼有节地做好各方面客人的接待工作,确保接待效果一年好于一年。

2、在确保客户接待效果的提前下,将尽可能地节省接待费用,以降低公司的整体经营成本,提高公司利润水平。

3、继续做好来访客户的接待档案管理工作,将潜在顾客和合同顾客的档案分类保存,准确掌握项目进程,努力配合商务部门和办事处促成项目业务。

4、调整部门人员岗位,招聘高素质的人员充实接待力量。随着业务量的不断扩大,来访客户也日渐增多,市场部负责接待的人员明显不足。为了适应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做好接待工作,落实好人员招聘工作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人事的行政工作计划

行政人事总务部既行政、人事、总务为一体的综合管理部门。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总务后勤管理是公司有序规范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功的企业源于卓越的管理,卓越的管理源于优异、完善的制度,为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凝聚企业团队力量,使企业进入一个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良好状态。

根据部门20xx年的工作结合公司目前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行政人事总务部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20xx年度的工作,全面推行目标式管理。

1、行政人事总务部在20xx年里除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外,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⑴、加大后勤服务及监督力度,并根据公司实际工作情况,对后勤服务有关规章制度修改并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公司工作实际的需要。

⑵、配合公司促建工作,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对在工作上涌现出来典型好人好事予以及时公布,通过“以点带面、以薪带誉”,促使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⑶、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完善劳动人事档案及合同的管理,严格控制公司劳动用工,做好以事设岗,人尽其才。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合理依据。

⑷、完成日常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⑸、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⑹、规范办公室管理及办公用品的管理、以及环境卫生管理。

⑺、加大内部人力、人才开发力度,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

⑻、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等记录。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另外加强公司广告宣传,公司网站和项目网站的维护和更新工作,配合、组织开展策划部的各项工作;